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时间:2022-06-17 10:1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第1篇

一、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 认识

我区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为了深入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同市里有关规定而开展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强调了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注重了 人文理念,科学、公正的 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评价。以六个维度,20个要素为基本内容,结合学生的 实际,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及做法

1、加强思想认识,强调评价工作的 重要性。

我校从开展此项工作以来,一直都把此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都要召开教师会,强调平时性评价、学期中和学期末的 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制度评价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及评价组织。

本学年我们结合以为制度的 方案,进行认真修订,从新制度了 更为合理的评价方案,并下发到各个班级。学校成立了以教学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成立了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为主的评价组织。把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到家长中,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注重素质评价单的填写。

班主任教师在学期末组织本班学生认真填写评价单,按照评价的标准,公正、客观、准确、公开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全面反应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我校尤其注重发展性评语的填写,要着眼于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力求突出激励性、发展性、方向性。每学期我们都要搞发展性评语的征集活动。“学生心语”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自行填写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虽然在评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宣传力度不是很到位,个别教师对于评价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深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于评价工作还存在认识不足,而且由于识字量较小,填写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工作的力度,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评价工作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实际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能够学好语文,具备使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探索和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中包含了情感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在感情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小组这个活动共同体中要与其他成员积极交流、合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因此,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组员之间的协作也是各自经验、知识和思维相互交流的过程,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拓宽其思路。学生要通过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并形成最终的成果。学生需要互帮互助,这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人人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促进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关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使合作学习为语文教学服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必须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一系列小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或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做铺垫,调动起课堂学习气氛,从而打开学生兴趣的闸门,让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海洋。

2.选择多样化的合作方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及学习上的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学习需要,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可采用讨论、辩论、竞赛等形式展开合作学习,是突出不同学生个体独特思维、培养其快速思考能力、学会团队合作的有效方式。现在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树立竞争意识,教师只是辩论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同一知识时掌握程度也不同,这时可以利用辩论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课本知识后隐藏的道理。

3.完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包含评价、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完成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养成了一种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实现了知识的升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学生改正自身不足、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这一过程,还要及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在授课前,教师安排学生以“中国石拱桥的有关调查”为题,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三天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课堂上,学生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有关石拱桥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宣读自己的研究报告。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总结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并给予适当补充,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课题时有何不足。

我们应该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社会型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初中学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尽量将语文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联系起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项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生存。未来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要将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中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肖云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兼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5),98-100。

第3篇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提升自我认识

综合实践课是相当典型的校本化课程,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学校。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特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经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课注重实践这一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来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从这一方面来解读综合实践这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课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一门开放性,生成性较强的课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教师教学态度。

一门课程放置到教学活动中,必定有其开设背景和教学目的。综合实践课是通常所谓的“副科”,其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因此,这门课程往往容易被科任老师所忽略和不重视。而且,在某些学校,老师甚至会认为“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只是侧重于语数英等主要科目,那么过多的将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无关紧要的‘综合实践课’上,未免有些不合实际。”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综合实践课在常规教学上往往无法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一名单单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是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的。而综合实践课程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因此,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单单“依书教学”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深入研究,在体现教学理论和现实操作上下足功夫。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引导者”端正态度,这一门课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更多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才。

二、积极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往传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对这一门课产生了“抗体”。有个别学生这么认为:“综合实践课的成绩并不重要,上这门课还不如让老师多给我们些时间写作业。”从学生的反应中能显而易见的看出学生对综合实践课已丢失了兴趣。但这是否是这一门课程自身出现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其根本在于执教老师未能充分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未能深层次地挖掘课程的丰富内涵,所以才让学生面对这一丰盛的“实践”佳肴而尝不知其味。

那么,要让综合实践课程扎实的开展,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是一大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课程开设中,应该适时让学生走出以往教学的狭小“空间”,多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同“人”进行多方位的接触。这样,教学方式“新鲜”一些,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多了一些兴趣。例如:在教学“植物王国”这一课时,我选择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操场、植物园,去看看各种不同的植物,让学生和这植物的大千世界零距离接触,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明显多了几分热情。

倘若学生兴趣高涨,那么老师无疑在这一门课程中也就会找到更多教学的动力。那无疑学生就能够学到更多,锻炼到更多,认识到更多。

三、重视课堂多元化教学。

综合实践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还不是很娴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摸索。只有做到多实践,多总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关系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我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该目标中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各种自主参加活动的条件,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第4篇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创新实践;自我评价;优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0-02

一、引言

随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影响着改革的方向。目前,教育评价问题与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教育发展理论问题并列为教育科学的三大前沿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机构的研究重点。在上世纪60年代,斯特弗尔比姆就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正是以此为标志,国外开始关注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并发展成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我国高校的教育评价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步,由于“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观念的延袭,致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发展性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是很少,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鉴定、评比和考核。从而形成了我国高校教育机构重视单一的教育评价而轻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性的综合评价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评价从教育评价的主体功能和最终目的出发,强调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直接针对原有评价方式无法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弊端而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建设三方面共同发展的新型评价模式。评价的本质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表现为以教师的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和以学生实际收获为主的评价观。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大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就要放弃原有的单一评价指标,按照大学生人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运用发展的思想和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过程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方式使大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积淀、发展、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思维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发展性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以学生的个性为本,促进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以全面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才。促进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自身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过程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核心。在学生学习与实践训练过程中,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素质的改进和提升上来,而不只是在学生学习的终了时,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一次性单一指标的评价,而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未来,注重学习综合素质的进高。

3.多元化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方式。发展性评价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以“单一测验和考试”为形式的评价方式,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入手,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创新思维过程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促进其进步和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而提高。

4.自评和互评是发展性评价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一种目标考核的评价方式,是建立在泰勒的目标达成度模式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的、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这种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考核模式,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从而显现出现存单一评价模式的避端。而发展性评价模式则是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共性,更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评价活动的认可度,提高评价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四、发展性评价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创新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种包括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技法演练和动手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内容,属于实践教育教学的范围。因此,本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目的,拓宽评价指标,推动发展性评价模式在创新实践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内容可从创新意识、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根据“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运行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创新性思维训练。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进行创新技法的学习与训练。创新技法的学习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首先从思维上理解创新的含义和目的,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和主动进行创新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确定目标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技法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大量详实的案例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创新技法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以5人为一个小组,按照某一创新技法的运用过程,针对确定的项目主题,进行技法演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形成项目主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和创新性思维的运用情况,从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对方案的评价,指出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2.创新目标的提出与分析训练。在学习了创新技法之后,让学生针对某一产品作为目标进行市场调研。首先调研目标产品的起源、改进、成熟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再调研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程度;其次再调研产品的市场分布、细分市场和消费者人群等。经过全面的调研过后,提出产品的创新方案,结合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等现状,对产品创新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设计方案,确定产品创新的目标,形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收集材料的总结分析能力和创新产品目标的提出能力。

3.创新产品方案设计训练。在确定产品创新目标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产品创新方案的设计。根据创新目标和市场调研分析,对方案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设计,设计产品的类型、规格、市场、消费对象等。形成一套详细、可行的设计图纸,确定产品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设计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等。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产品图纸的绘制能力、各项指标的设计与产品开发能力等。

4.实践制作训练。在详细的方案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材料,运用制作设备,进行产品模型的制作,展示产品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材料的组织与制作的实践训练,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针对不合理的成分进行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后,再进行制作,通过反复实践,直至达成预定目标。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学生不达目标不放弃的坚定毅力,让学生亲身体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艰辛,对产品设计开发形成全面的认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文字表达训练。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知识学习、市场调研、方案设计与实践制作过程,对整个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完整深刻的理解之后,学生之间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时让学生根据学习与制作整个过程,撰写形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报告,制作形成汇报形式的PPT电子材料,并以答辩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创新目标的形成、产品结构设计、性能解说以及学习体会等方面的汇报。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总结提升与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汇报材料的撰写与口语表达能力。

6.自我与互相评价训练。在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我评价的书面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分析能力。再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小组的其他人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记录自己思想的成长过程和收获,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认真学习和实践的内部动机。这一过程主要训练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评价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发展性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改变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种思想自然地融入到师生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保障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第5篇

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新型教育环境,使数字化教学方式成为强化美术教学效果的新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将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变成现实,进一步为学生创设奇特的艺术实践情境。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它具有多变的优势,不仅可以拓宽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的教育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重要教学内容,深刻分析当前美术教学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真正确保具备未来参与实践所需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美术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及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在不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阶段有不同的指导理论、不同的课件设计原则。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需要根据理论指导原则将课件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倡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展开教学研讨,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美术教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强化教学效果,实现最终目标。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把图、文、色按照奇特的设想构建成理想的美术载体,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率、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更加有利于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切难点,对于传统教学实验中无法实现的美术教学理想,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美术规律进行科学探索,有利于加强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重视写生训练

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贵在创新。如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和课本里,让学生闭门造车,则学生必然思维板滞,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学生走向自然。美术教材中有大量内容需要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赏、概括、提炼和领悟中掌握。大自然的人、物、鸟、虫、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探索自然美、描绘自然美的情趣油然而生,这种欲望就是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学生亲自观察鸟的形态、色彩等活动情况,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得到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即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做参考,忌讳重复、照搬,树立学生“天天有新我,天天有新作”的创作信心。要求学生的作业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照搬、雷同等现象,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己去构思、自己去设计创作。有的学生利用影绘的方法绘制了花朵、桃子、天鹅、爱心等构思新颖的图案,很有创新特色。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在日常绘画教学中得以提高。把启发教育作为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启发教育便是一种创新教育。在日常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学习和创作,并在关键问题上给学生一些建议,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加强实践训练,夯实美术基础知识,注重实践应用意识的培养,在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可利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探索精神,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本文作者:薛瑞工作单位: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第6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拓展训练;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已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现代化体育课程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个体作为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并以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为了跟上教育目标的改变,体育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本文就现代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析,认为这样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强化学生体质,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共同重视。

1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缺乏自主锻炼的氛围经过漫长课程改革后,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家长、学生都将成为教育体系中不断学习的对象,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升学,以取得较好成绩作为目的,从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作用,致使学生内心理念产生扭曲,更有懒惰心理产生,最后让学生主动锻炼的热情大打折扣。1.2缺乏挑战经历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好组织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其理由往往是害怕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意外发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极大地约束了学生锻炼激情,当其面对种种困难时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缺乏挑战精神。

2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用的适宜性

拓展训练的应用往往是来自于学生的需求。据了解,国内有很多中学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课,更有讨厌体育课程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课程内容单一、乏味,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因为课程的枯燥致使学生毫无兴趣,从而阻碍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主动性,为了解决这样的现状,中学体育课程中急需引入些新的元素来丰富其知识。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教学过程并没将教学内容深入细化,直至精神领域,长期徘徊在其知识的表面,而忽略了内在精神的传达,特别是体育教学课程中。虽然有的中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然而结果并不十分有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只有将体育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合理地改善传统体育教学乏味的内容和单一的模式,做到将体育课程教学和实际活动相连接,打破传统课程封闭式教学的约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

曾经有位著名的学者提出,在对一个事物进行探索之前,我们应先确定该事物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其运用之处,将不同的事物根据其价值所在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价值取用。据文献资料显示,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个体作为教学对象,对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分类:(1)旨在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建立学习或活动小组,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凝聚力;(2)旨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3)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做到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因此,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政策相符,具备可行性。

4与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相同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模式,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拓展训练,需要提前做好课程详细规划,将课程分为团队热身、挑战自身、总结自我、提升身心等环节,这些详细的规划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知识认知等。在体育拓展训练中,常以身体的活动作为主要运动方式。整个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和传统体育教学大同小异,然而拓展训练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自我总结、身心提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重新认识自我,并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敢于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几乎相似,但拓展训练目的更为深远。

5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可操作性

5.1课程设置方面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其正处于青春期时段,信心会有不足,当面对困难时,容易逃避或者冲动。再者,学生正处于精力活跃的时期,对新鲜事物总抱有试试的心态,且知识的接收能力也较快。综合以上情况来进行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着以“强化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原则,参考国内外经验教学和内容,并结合国内中学的实际情况,建设出适合中国中学生的一套拓展体系,要求做到适应中国中学教学环境,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如按照拓展项目进行分类,按照季节的不同内容应相应改变,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也可以按照室内外进行分类,从而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固定单一的局面。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精神。5.2场地器材方面在对拓展训练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后可知,此种训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不需要高端的设备设施支持。在训练场地上,就目前国内开展的中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来看,水上或者高空的场地较少,主要活动场地还是以地面为主,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个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拓展训练的项目也变得多样化,将拓展活动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成为了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野外知识水平得到了丰富,同时还打开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基础。而中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器材往往成本较低,如呼啦圈、羽毛球、篮球等器材,这些器材都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来选择的。在实际拓展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来进行器材上的调整或改造,这样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物质支持,同时也可让教师参与到拓展教学探索开发创新的环节。

6中学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6.1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应注意内容的设计和选取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种创新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其身心,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要求多样化,并结合学生阶段性特点来进行设置。由于此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阶段,智力水平还有待开发,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因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做出相应拓展项目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帮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6.2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要考虑安全问题在任何活动过程中,安全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也不例外,其多样化的内容让安全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整个拓展训练过程中,不只是教师需要重视安全,学生也需加强对其的安全知识宣传,以提高其安全意识。正因为拓展训练是一个创新的新型课程,这样的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们掉以轻心,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忽略安全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在进行拓展训练前,教师需要仔细检查训练器材的完整性,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同时作为备用器材方案来保证教学的按照预期顺利进行。

7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7.1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拓展训练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在过程中增加些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元素,通过这些活动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其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逐渐去尝试挑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的。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是,拓展训练不再是焦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而成了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的课程,这对学生个体兴趣和智力的开发有很大的益处。7.2顺应课改发展趋势受到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约束,教学内容只有体能训练,枯燥乏味不说,教学层次也较低,无法让学生领悟到其精髓,并且传统体育课程注重个体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遭到了严重阻碍,所以根本不能对学生体育能力、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而拓展训练将课程教学和自然相结合,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从而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局限,并完善了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体系,让课程紧随时代的发展。

8结语

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是一次体育课程上的大胆创新,自中学体育教育实现素质拓展训练教学以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逐渐拥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善于挑战困难的能力。整体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总结以上内容,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的实施,对我国中学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崔璐.中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开发与实施[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刘玉兰.拓展训练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4-86.

[3]何娟.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的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6.

[4]王飞.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24):82.

[5]郭恩次.浅谈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J].明日风尚,2016(5):203.

[6]张伟.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63.

[7]邓诗宁,邓子奋.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0).

第7篇

1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真实或仿真的机械环境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方法,现场教学法为学生增加实际生产经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为此,中职院校应该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必需的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设备和物料,在真实的环境下,教师立足于课本,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在现场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实训教师车间化和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示范教学的方法

示范教学法是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示范教学法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正确掌握操作要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的方法。在实训课程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操作进度,尽量把速度放慢,引导学生跟进思路,同时要注意操作顺序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实现规范操作、标准操作。另外,教师在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错误操作的危害,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序也要不断示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知识、增加技能、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就业需求。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将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为学生规定相应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训课堂进行项目化处理,形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同时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实训成绩。

4完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训质量的提高。为此,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估,要本着公正、公平、客观、准确的原则进行评定,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自身的操作不足。为此,一方面,在每一次实训项目结束后就应该根据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为依据进行实训成绩评定。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训反馈表,对学生的出勤、生产操作、思想表现等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作为期末实训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此外,实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状态进行观察,保证成绩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5结语

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实现就业的根本途径。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完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作者:张莉单位:江都中等专业学校

第8篇

关键词:文本互涉理论;阅读教学;促进作用;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逐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文本互涉理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实践证明文本互涉理论不仅开启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门,同时也使得阅读教学的模式日趋多样化,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单一死板的教学现状,是今后高中语文阅读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文本互涉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文本互涉的本质涵义在于指涉和映射两个层面,在对单独文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参照点,在交互指涉中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文本互涉理论建立在文本信息关联性基础之上,这对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指导。阅读内容与知识本身存在着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互涉理论指导下形成必要的发散性思维,在阅读中探索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高中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体现文本、编者、读者三个层次内在联系的有效途径,这一联系并非阅读所得,而是在感受文本情境的同时对自我感觉的一种归纳。文本互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文学修养以及阅读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这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有裨益。

二、文本互涉理论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诱导阶段、融合阶段和巩固阶段。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研究内容自然不尽相同,需要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1.准备阶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的备课与预习环节。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来对教材及实施手段进行仔细研究,体现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类似文本的主题、人物、事件等都可作为对学生课堂引导的有效手段。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必要的问题意识,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作出回应。

2.诱导阶段

诱导阶段是文本互涉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一种意境呈现与营造效果。从文本细节出发,教师应为学生呈现出与阅读内容相对应的阅读氛围和意境,体现对文本字句的有效剖析,创设最佳的文本阅读空间。此后便是从文本内容中寻找特定的关联点,实现对阅读内容的互涉和映射,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文本互涉理论的关键环节。

3.融合阶段

融合阶段是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阶段,也是体现文本互涉理论实施效果的关键程序。融合阶段教师需要正式将文本内容与目标文本进行体系构建,实现不同文本间的内容互涉,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隐秘涵义。生活文本是对文学文本的有效升华,将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至审美境界,进而领悟更加深刻的人生寓意。

4.巩固阶段

文本互涉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巩固阶段主要表现为课内外阅读任务的布置,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当将自我总结贯穿于阅读始终,在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外阅读任务布置时应尽量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文本互涉引导程序,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阅读技巧,并在今后的文本阅读中注重自我阅读方法的完善。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实施环节,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方面意义重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语文学习水平的显著提高。文本互涉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作用不仅表现在阅读手段方面,而是从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干预。从文本互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四个实施阶段来看,文本互涉的目的旨在从深层次阅读中发展学生潜在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安玫.语文课程文本价值研究报告[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第9篇

一、学生主动参与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对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质健康状态。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积极诱导,主动参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过程,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体育课堂顺利高效开展的催化剂,而高效的体育课堂则能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二、初中体育中学生主动参与现状和策略

1. 教学内容

当前,由于初中生要参加中考的体育加试,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由考试项目决定,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中考项目为导向,对学生感兴趣的非中考内容涉及很少。这种应试化、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弱化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主选择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趋于多样化,逐渐增加其选择性和灵活性。为此,教师就需要把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选择与学生能力、兴趣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的技能性项目教学和运动性项目教学。同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变得更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不断添加新的情景,把具体的技能教学融入虚拟的情景之中,也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或情景来创编故事,利用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

2. 教学方式

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自身的讲解、示范和对课堂的控制。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方式把学生变成了置身其外的“观众”,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始终是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主动参与进来。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造出“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练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可以利用集体力量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探究学习就是学生有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分享经验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竞赛以及讨论等多样化方式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安排体育项目练习时,以立定跳远练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合练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互比、互评,让成绩不理想者提出问题,让成绩优秀者分享经验,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方法和技能,不仅仅是简单地告知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与探讨中自主地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练习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互评,说出自己与别人在跳远动作上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并让小组内学生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身体训练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探究性学习重要的不是探究结果,而是他们通过自主性思考以及团队合作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所在,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了他们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

3. 评价方式

当前初中体育课的成绩评定主要由教师主导,关注的是体育测评结果。这种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努力程度以及身体素质差异等方面的关注,使其丧失了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兴趣。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把学生按测试成绩划分为一定的等级,而是要在评价中建立起激励与引导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时要做到多元化。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体质、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自主的反思,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展示。学生互评则是激发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的绝佳方式,在互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可帮助被评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跟踪式评价法,以800米跑为例,教师先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将学生成绩进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以后再次复查,通过前后测验的对比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课堂。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情感教育;情境;感悟

中国分类号:G424.1

在人性化的社会里,人人口头都挂着追求个性发展的口号,对青少年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中,如果只是进行口头的理论教育,这样学生根本感触不深,到头来还是不屑一顾。新课改下都提倡情感教育,通过工作中体验,我觉得情境感悟法起到的作用不错。情境感悟法,就是主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创设,也可以是在上班会课时创设,甚至可以在任何适宜的时候创设。

1.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羞怯,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变得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变得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关怀。我深知,要培养具备什么品质的学生,就得营造适合这种品质生长的环境,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关爱他们的点点滴滴,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情感的碰撞中和谐发展。

2.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育情境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一种现实力量。只有在好的情景中,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用自己对教学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责任感不断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责任感。

学生周围环境的保洁工作是一个难题,总是有学生乱扔垃圾,或者践踏草地等等,在一次“保护地球”主体班会中,我放一段视频,播放了污水、垃圾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疾病肆意滋生,生物大量死亡等片段。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些情境,摆出一些触目惊心的现实问题,如:为什么当今地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森林覆盖面积锐减、土地日渐沙漠化、濒危动物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全球生态环境在迅速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等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向大自然过度地进行索取。以严肃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人类,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然最终引导他们回到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创设良好的“集体”情境

3.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团结,就是力量!”每个人都可以理解这熟悉的语言所蕴涵的意思,但是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现代中学生身上又很难体现出多团结的影子。他们追求独立个性、崇尚非主流的心使他们变得自私和冷漠。这样对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认为班级不再是一个团结的学习集体,不再出现互帮互助的学习,不再有共同商讨、互相鼓励,不再有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此严峻形势下,创设良好的集体活动情境尤为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有时不仅仅是在班会课中,在课堂中我也会及时抓住时机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过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层思考:在该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在学生的思维火花中,教师可以适时点评突出内涵:平时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生物学知识也很多,比如生物中的种内互助的现象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的渗透,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

同时,在课外活动活动中,我会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园,带领学生参观标本室等。不但给学生创造了集体活动的环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4.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班会中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或者是平时的劳动课中,我总是有意识地让他们分组,然后讨论如何分工,如何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例如我组织的一次参观动物公园活动,在活动中需要组织人员,需要后勤人员照顾晕车的同学,需要拍摄人员,需要记录人员,我让他们成立小组,各自报名负责什么,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是要负责这行工作。通过这次活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他们互爱互助的精神。

5.以境生情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班集体中,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不同。每个班集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脆弱的,又或者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平时课堂中要多关注这些学生,要在适当的情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毕竟建立自信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要我有适当的情境,我都会渗进这些方面的教育。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公开课,有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不敢参与师生互动环节,然后我就专门找了一张生物园的图片,这张图片是我们曾经参加生物园的时候拍的,而且是两个自信心较弱的学生比较喜欢的拍照背景。我专门利用这张照片作为课堂素材,设定两个比较基础的问题,例如:第一个问题:图中有哪些生物,你把它们分几类?第二个问题:从图中找出两条食物链。然后找这两位同学回答,在众多老师听课的时刻,他们回答对了,而且得到老师的肯定,自信心就增加了不少。

总结: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学生有很多问题自己是解决不了的,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所以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这就需要引导他们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从中提出问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人力和时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校里,一个集体转而化为十几个小集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注意用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加深感触,从而进行感悟。这有将利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敢于挑战,勇于开拓,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1在思想教育和科研方面

1.1思想教育我国传统文化,在对于社会道德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祖国文学“重中庸、和谐求统一”,使研究生缺乏竞争意识,从而也导致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匮乏,民族区域传统文化信仰根深,眼域相对狭窄,所以在创新上难于积极跟进。在研究人员构成上,我国与欧洲迥异。国内教育专注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学者比例很少。而在欧洲[1],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使得欧洲学者的研究具有更强的理论性,研究也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我们局限的科研能力自然与教育水准联系紧密,科研能力低下导致我们成果数量有限。民族区域以及地方民族教育薄弱,区域矛盾较大。在思想教育的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2]遴选机制不够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基本缺失。不仅仅是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承,而应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导师对于学生所做任务一定要有一个衡量规则。

1.2课程改革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难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课程设置[3]需要在符合各自院校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开设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的重中之重。改革学位课程设置,加强学术交流,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对策,各教研室可以定期定时开展学术讨论,以PBL教学为模型,增强研究生提出和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研究生创新学习思维。任务型教学法[4]是把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研究生在校期间完成任务的多少也从一个方面可以窥探研究生教育的程度和水平。民族区域院校,课程模式固定,创新性差,与社会需求相矛盾,自然发展滞后。在学术讲座课程方面,王轶欧[5]讲到香港研究院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在教育和教学中的应用。在民族地区,都普遍存在一个信息交流局限的问题,学校和医院开办讲座和学术交流的次数较国家发达地区明显差距很大,这也是我们在认识和创新上不足的原因之一。

1.3科研手段

1.3.1文献前提:研究生科研手段软弱。邓要武[6]调查研究生在文献信息素质方面谈到三点:研究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短缺和获取信息能力薄弱。研究生未能充分掌握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检索,获取信息量匮乏,当前众多研究生多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可见文献信息质量低下,难有深度。真正的科研用在检索上的时间要占总过程所用时间的近半数,所以这方面一定作为关键加强优化,否则科研难得事半功倍。

1.3.2实验方法:首先,在实验室的应用和管理方面,实验室秩序混乱,人员配置权责问题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室的效力时间,同时,对于培养研究生的思维模式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其次,研究生实验方法陈旧,套用导师,或者学长做法,自己难有突破,自身主动获取实验方法的能力欠佳。研究生对于自身实验检索能力培养的忽略,也必然降低其科研实验速度。最后,民族区域实验室条件局限,同样是科研是否与时俱进的大难题。

1.3.3临床实践:在科研临床中,研究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操作生疏,无故缺勤等众多问题,也是制约研究生临床实战水平的因素。在临床接诊、病例书写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研究生表现出知识面狭窄,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对于应急事件不能有条不紊。2对于特殊人才的培养方面民族区域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也需要积极构建高速的外部信息流通基建,提高自身科研的影响力,吸引人才,扩大交流,拉动内需。在特殊一类群体研究生中,导师在处理偏激型学生方面,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突出点,盲点,偏激点,适时引导,并且时常交流讨论,且给予研究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做过多干预,只从生活上旁敲侧击的去了解,能够耐心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思想,并适当做出点评。

3研究生管理

3.1网络手段关于研究生的管理方面,西部地区可以积极采用网络手段,研究生网格化管理模式[7]这一模式对于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主性,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网络管理,可以随时关注研究生在校动态,在对于研究生的细节方面要做好定位、定性。例如:适应当代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特点的学籍管理[8]应该是能够实现及时更新、方便操作、多条件查询、科学统计、深层分析等功能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对于研究生信息收集整理并且及时反馈,必然提高校园研究生教育的可控制性。而目前在少数民族院校明显可见管理水平不足,导师和学生网络沟通环节缺失或者不完善,导致学生毕业设计的困难和学术性质量低下等现象。院校应该建立内部网络平台,例如美国Bspace的互动网络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效率。

3.2激励手段学校提高研究生素质教育在学校奖学金等激励制度一定要合理并且完善,根据最新报道研究生奖学金制度[9]在分类、来源、评定、效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其中我们民族地区必须积极采取必要有效的激励手段,时刻学习并修正奖学金制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缓解全局矛盾。

第12篇

关键词:实习教学;动手能力;教学指导;工作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逐渐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实习教学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已被纳入到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使天津的高职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天津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势,高职院校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如何乘势而上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高职院校的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技能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实习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实习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不适应性。从整体上说,理论课中的文化课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为专业技术课服务的,并最终服务于实习教学。然而,现行的高职院校理论课教材却偏重于单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不足,各科教材之间也缺少周密的关联和衔接,甚至不少内容重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也是各行其是,互相很难协调。结果是课时花费不少,学生在实习阶段却难以运用。

其次是教学的不适应性。虽然有些学校在逐步加大实习教学比例,但由于理论教学限于课堂教学的普教模式,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都只从各自角度出发组织教学,缺乏相互沟通,故而学生无法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由理论课教学过渡到实习课教学时仍感突然,很难快速适应。

针对高职院校的实习教学现状,在新形势下,“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得到认可。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所需的知识应用型人才。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探讨新的实习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习教学的备课要全面明确要搞好实习教学,首先要按教学大纲和每个课题的教学要求备好课,而且要备得全面。应做到以下“五备”:一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实习教学中的主体。充分调动起这一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二是备教案,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个课题的教学要求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要按要求,从每个课题的内容、教学方法、动作要领、技术标准、演示示范等方面精心备好课,认真写好教案。三是备图纸,即准备好教学用的图纸、挂图以及学生练习、考核用的图纸。四是备材料,筹备好教学示范、学生练习和考核用的毛坯材料。五是备设备和工具,即课前要调试好、平时要保养好教学用的各种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备齐教学示范和学生实习的工、量、刃具。

实习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钳工是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种。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很多,如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等等,这些基本操作既是本专业的技能基础,又是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结合。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钳工基本操作项目不但较多,且各具特点,又相互依赖。因此,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必须遵照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地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把实习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个课题,并严格按照每个课题的要求指导学生,步步为营,扎实练习。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教学中除了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力。传统钳工实习的内容比较单一,无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约束多,学生自由发挥少。建议设计两阶段实习方案,即把实习过程分为基础操作训练阶段和自拟工件设计制造阶段。通过基础操作训练阶段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增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在自拟工件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使他们对已学知识得到再认识、再提高。

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教师应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技能的形成特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形成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着重训练学生基本的规范化操作,使学生在入门指导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应用到实际中,把概念性的东西变成真实的操作行为。此外,还要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保证实习课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强调操作规程和操作纪律常识以外,还应结合本课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出易发生事故的人员、设备、工具等方面问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在实习教学中做好实习教学指导实习教学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纠正学生在训练中的错误动作,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示范操作,把标准的技术动作演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模仿,并通过练习形成自己的技术技能,示范操作可分为分解演示、慢速演示、重点演示、正常演示等,一般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要求讲、演一致,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除了要精心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对操作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指导,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养成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后教师应对当次实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纠正,使学生尽可能全面正确地掌握操作技能。

做好实习教学的工作总结每个实习课题结束前要进行总结,这种总结不应是老调重弹,而应是源于课题、高于课题,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内容上要深化,总结内容要在紧扣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向纵深延伸拓展,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创新。例如,在钻孔课题训练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出钻深孔、钻斜孔、钻小孔、钻高精度孔应该怎样加工的新问题。鼓励学生去尝试探索更高层次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形式上要变革,课题的总结形式要由教师一言堂的单一型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师生共同探讨的多样化,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优化实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和.车钳工技能训练(第一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劳动部培训司.车钳工生产实习(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3]贾华川.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6,(5).

[4]赵建军.在实习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