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0 14:3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第1篇

在活动中做人文的数学

 

作者:宋煜阳   录入时间:2004-6-17  阅读次数:2203 

 

 

《有趣的钟表》一课沿顺“猜(猜钟表)——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制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向我们展现了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是活动的数学,数学是人文的数学,数学是快乐分享的数学”“学数学,做数学”的崭新视角,是我们值得学习思考的一节好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解读与领悟。

一、 在活动中做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生

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该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钟表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个性体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进一步回忆,并在交往互动中归纳提升原有的认知经验,从而在原有的认知体系中逐步自我建构,丰富、厚积自己对钟表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版块:

版块一:对钟面的认识一般可通过两种教学行为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一,可组织学生看钟表,教师演示介绍钟表,得出钟表的相关特征;教学行为二,即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大胆引导学生借助于已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自己制作一个钟面。这对于尚未完整认知钟表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探底的教学策略。也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学生自我展现的兴趣和增强了进一步自我探索的意识。在这一制作过程与交流过程中,可能没有教学行为一将钟面知识归纳整理得系统与完整,但学生在独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里,不断完善修整自己的想法,主动地把自己修整、他人汲取的经验自主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了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或许正是做数学的魅力所在吧!当然,教师并未盲目“放手”,而是通过“要想做钟面,先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说说需要一些什么材料”适度引导提示有梯度展开活动的,从中也将教师自身“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得以落实与体现。

版块二:对整时的教学,教师并没有作空洞手把手的说教,依然组织学生“初认”“拨认”“互认”系列观察操作,互拨互认等个体、小组活动进行展开,依然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交流互补,教师最后适时适度点拨小结突出重点,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心灵得以飞扬,真正体现了寓教与乐,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做数学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 在欣赏中互享人文的数学

《有趣的钟表》一课,每位教师不会忘却惜时思想教育。然

而,要做到渗透而不不露痕迹,要做到自然而不做作,由学生发自内心感受与评判,是颇有难度的。课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欣赏互动环节处理,将这一情感价值观目标高效达成。如“你们知道下午离校地时间吗?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寥寥数语把守时教育在貌不经人的表扬语中有机渗透;又如“能不能给自己安排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你认为哪个同学安排最合理”“我相信,通过大家精心安排,你们的周末一定过得非常有意义,在这里,我祝每一位小朋友周末愉快”成为该课的小结环节,在小结中,教师亲切的问候与祝福,清新自然,无不打动学生的心灵,无不体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呵护……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一份生命历程的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时刻介绍给大家,学生个性化思想就得以流淌,童心得以分享,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分享,使课堂成为一片自我心灵倾泻的情感地带。

当然,在欣赏之余,总要思寻不暇之处。笔者认为,尽管学生通过认钟表、做钟表活动,学生学得主动顺畅,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认知体现建构顺畅,某种缺失或许并未从教学中暴露出来。教师不妨出示一些反例(比如不完整乃至错误的钟面)让学生纠错,激发其心理冲突,将制作钟表与修整钟表连成一条线来处理,或许学生认识会更深刻更系统。另外,在认识整时教学中,教师分初认——再认——观察展开,从学生反应来看,在欣赏再认环节,学生已经具备归纳方法的火候,但仍安排同一层次的观察后再归纳,似乎有层次感不强之嫌。

第2篇

关键词:教学问题 兴趣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但目前仍存在诸多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脱离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忽略学生情感和教学主要内容,兴趣教学“走火入魔”;难题解析形如作秀,由教师或目标生代劳,兴趣教学难免是“黯然失色”;数理推导,媒体展示,在热烈嘈杂声中进行,兴趣教学实质是“一潭死水”。

二、兴趣教学策略

1.创设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提升情感境界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有情感的课堂情境是学生发现学习之源。《教学时间》新课导入,憨厚老实的山羊爷爷手提礼包摇晃走来,在轻快动听乐声中,和着清脆朗读,谜语一字一字跳上银幕:“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小同学强烈的兴奋感、亲切感和探知欲望。教师时而离开讲台,走近同学,热情的提问,温馨的提示,耐心的引导,亲切的鼓励,无不弥漫着民主、平等、和谐、信任的人文氛围,有情感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不少的“隐性”知识,使这些知识从幕后走到台前,学生心中便有了归属感、认同感,感受到数学课堂不再遥远,增进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授课伊始,我展示学校上学、放学校门口情境图,观察、读取钟楼钟表当时显示的熟悉的时间。个别同学在情景图中惊讶地发现自己和熟悉的同学,自然是激动一下,感动一回。本课结束,引入起床、晨读、晚自修、睡觉等学生作息情境并读取时间,以此来检阅学生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情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2.开展竞争游戏,激发学习情趣

在“做一做”练习,我设计“狐狸放小鸡”的游戏活动:15位同学戴上小鸡帽扮演小鸡,一个高大的同学戴上狐狸帽扮演耀武扬威的狐狸,狐狸将小鸡困于笼子里(教室讲台内侧一角),手指媒体屏幕吆喝警告:“傻小鸡们,屏幕将依次出现11个钟表,钟表所示的时间抢答正确的,可放他(她)回家,抢答错误的或抢答题没了仍留着的小鸡,将是我狐狸大仙的美餐。”这样富有情趣的竞争游戏,迎合小学生要强的自尊心、自我表现欲和荣誉感,以及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有效防止学生学习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练习情趣,也将全课推向。

3.设计动手操作,提升认知水平

关乎“拨时针和分针以示时间(例7:53)”的教学,虽然时间向前推进是永恒的,但拨动时间另有一种存在“时光可以倒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拨动方案,先把A和B两个钟表分别拨在7:00和8:00,组建两大学习团队,抽签选择A、B钟表,媒体展示下列表格:

动手操作按以下步骤进行:(1)动态想象。动手操作首先是一种对象式思维活动,动态想象引起思维冲突,产生兴奋点,萌发问题意识,预设问题,解决问题:①分针拨动的是怎样方向?(顺时针/逆时针)②拨动的分针需走过几个大格和几个小格?(10大格+3小格/1大格+2小格)③拨动分针的同时,时针是否转动?(是)若有转动,方向如何?(顺时针/逆时针)拨好分针后,时针指示位置在哪?(7和8之间)操作前的合理猜想可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虚假性,又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想象能力和辨析能力,是动手操作前必不可少的环节。(2)动手操作。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进行着数学化思考,对动态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验证,比对、思考、内化和拓展,培养了学生懂得想象、敢于猜想、善于质疑、探究质疑。最后教师点拨,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创造性,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3)错误剖析。虽然教学错误在所难免,但剖析错误却是不可缺失的教学环节和促进学生拓展的绝好途径。个别同学误把拨对的7:53说是8:53,经过分析:7:53的时针位于7、8之间,逼近8、毕竟未到8――实质是7时,只不过是观察不够细心罢了,也告诫同学钟表时间的读取有待规范和操练。

第3篇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更加关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下面我就以《认钟表》一课中的几个片段为例,谈谈有关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的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的认钟表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要充分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片段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来了。

(画面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师: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才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师:小朋友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

生1:我家的墙上有一只钟。

生2:我以前看到有一幢很高的房子上有一只很大的钟。

生3:我的床头有一只小闹钟。

……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事实证明,有效的数学教学能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形成数学学习的认知冲突。而创设富有现实意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片段二:认识整时

师: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吗?(出示7时整钟)

生:是7时。

师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

师:唉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不是有诀窍呀?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

学生都争着举手。

生1:我看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看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生3:我看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时。

师:你们说得真棒!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

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

片段三:帮小狗修一修

学生学会了在学具钟上拨时间之后,创设了以下情境:

师:看着小朋友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时针,分针指着12的钟)

师:看这只钟怎么啦?(生,缺少时针)应该如何添呢?

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时针,(出示2根针,一根比分针长,一根比分针短),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像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

师:你为什么选择那根短的针呢?

生:因为我知道时针要比分针短。

……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以此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获得良性循环。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修一修”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对“分针要比时针长”这一知识灵活运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内化。

片段四:认识大约几时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不是整时的时间又怎么看呢?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

师: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这时,非常多的小朋友都踊跃地举起小手,欲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生1(很自豪、很响亮地):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7,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在12和1的中间。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不同意,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是正好指着7,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应该是差不多指着7,而不是正好指着7。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还差12一点,时针肯定也差7一点;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7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7。你可真不简单!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祝贺。)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

生:第一个钟面的时间是7时,第二个钟面是7时不到一点,第三个钟面是7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7时不到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大约7时。(出示大约7时)

在片段四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教师只是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这正式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62-02

教育不断改革,智慧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智慧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结合真实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展开。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教育需要借助课堂来实现,所以运用智慧教育理念的课堂被称作智慧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它还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

(一)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是在近几年出现的,对于它的定义并没有明确规定,曾有教授认为:学习者的智慧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得到提高,使得学习者的发展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点,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智慧课堂还具备一定的规定性,例如,思维性、自主性以及多元性和探究性等。根据上述描述,可以得出智慧课堂的主要工作就是锻炼学生的智慧能力,并且在培养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

(二)构建智慧课堂的技术路线

一个好的智慧课堂决定着是否能够实现智慧教育和学生智慧的好坏。实施智慧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能够感到快乐。所以智慧课堂的特点是,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因此,智慧课堂的技术路线就是:从日常学习问题出发,并针对问题运用智慧教学理念结合智慧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尽管网络学习空间运用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依然可以发现网络学习空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研究发现,尽管老师运用了网络学习空间,但是教师们的运用方式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中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空间,供学生查阅。而我国当前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还没有普及,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没有因为网络学习空间而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网络学习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解决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师生进行学习的问题。使得信息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这样也减少了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时间。

(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完成了教学设计,就开始展开教学实施工作。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过于形式化,例如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老师仅是复制教材上的习题以及相关内容到网络学习空间,这样就使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过于形式化,与传统的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在实施教学工作时,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没有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不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对网络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反思和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有些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后,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给予客观的评价,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往往只是系统地进行评价,并没有深入研究。例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学习中,老师把练习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第二次课堂上,老师只是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资料,忽略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功能。另外,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上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查阅学习记录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进行辅助。

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应结合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和教育之间的交流。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促进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学目标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

智慧型学习人才的标准是: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并且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为智慧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因为网络学习空间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但是在设立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一年级《认识时间》,传统的教学,教学目标会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1.让学生认识钟表,其中包括钟表的构成,以及对指针的区分,这样学生对钟表进行简单的认识,了解钟表的构成;2.让学生在认识钟表构成的基础上,学会认识整点时间。

在智慧课堂上,可以将课堂优化为:1.学生能够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认识分针和时针以及秒针,知道分钟走一圈,时针就要走5小格(一大格);2.学生掌握时间的读法,对于钟表应该先读时针,再读分针,最后是秒针,学生可以掌握快速读时间的方法,分针在“3”表示一刻(15分钟),在“6”表示半点。

(二)用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或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望,在进行智慧课堂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的方式展开。但是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不要太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望,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不能太过简单,因为过于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设计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同时注重问题及任务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二年级数学广角:“数的组合”中的问题是1、2、3如何组合成不同的两位数。尽管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通过故事的是形式展开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2.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3.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学生回答时,教师把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三只小动物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选择了第3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3种方法。

(三)结合学生的情感变化

学生也是存在感情的,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能够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求教学结合众多学生的需求,例如有些学生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就要给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等。

四、结束语

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交流,给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伟大蓝图,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 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5,(3).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81―01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少可喜的现象,如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也更富有生命力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正确领会新课程理念,导致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装扮课堂的“亮点”。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其实,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应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具有激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所创设的情境中应蕴涵学生将要学习探究的数学信息、数学内容。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应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学生生活环境的实际,也就是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由于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受到了教师的青睐。每一堂数学课上几乎都能看到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反映在公开观摩课教学中更为突出。然而,由于理念的缺失和操作的异化,有些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正逐渐走向标识化。很多课堂教学中为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全然不考虑是否需要。笔者认为,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等细化了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合作学习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重视教师的有效主导。教师的适度指导、巧妙点化、向导引领,是推动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活动教学≠数学教学

在课堂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课只是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课堂上学生看似很忙碌,但真正有效的活动很少。很显然,这样的课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二年级的“时、分的认识”,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本课的知识点繁多而零碎,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先引入新课,猜谜语。(录音播放了4个有关时间和钟表的谜语,虽然学生经过思考最终都猜出来了,但是花5分钟时间用不同的谜面打同样的谜底,显得重复而多余。)然后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自带的各式钟表。之后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钟面。(由于学生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再加上学生徒手画圆的技能较弱,学生所画的钟面几乎没有一个是基本准确的。)再之后认识1分钟、1小时,让学生拨学具钟。(教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说时间互相拨。)

第6篇

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常常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在新课结束后反思

一节新课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整理、归纳自己一节课的学习结果。反思时,学生可自我提问:①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②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如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在新课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学生在反思后得到了如下的感悟。生1: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整时,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生2:我发现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生3:画时针要画短一点,分针要画长一点。经常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新知,及时质疑,找出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自我质疑等数学能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在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24个小朋友租船过河,每条船限乘4人,需要几条船?同学们一致列出算式24€?=6(条),并且毫无异议。可是有一个学生指出:限乘4人就要乘4人吗?难道乘3个人就不可以吗?马路上的汽车经常没有坐满人就开走了。这位学生能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对题意进行反思,是不错的表现,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引发了思考,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认同,可以每条船乘3人,那么就要租24€?=8(条),也可以每条船乘2人,那么就要租24€?=12(条)。于是,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你们对这些租船方法有什么想法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马上引起了个别学生的注意:“老师,租船不是要用钱吗?”“是呀?那有什么问题吗?”果然有学生接着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不必要的钱呢?租6条船不是最便宜了吗?这些人会那么笨吗?”一连串的反问让其他同学都恍然大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老师没有简单说教,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间的交流启发,不仅体会到了怎样根据具体的算式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出了题目的本质特点,更重要的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得到了再发展,促进了积极数学情感的形成。

三、在做错题后进行反思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做完题就了事,并不会主动考虑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考作深刻的再认识,即没有反思的习惯。因此,每次做错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引导学生对错题及时认真反思,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会比反复做题更为重要。下面是学生的一次小测及自我反思:小红有20本书,小芳有12本书,小红送几本给小芳两人书一样多?20-12=8(本)€鬃晕曳此迹杭偃缧『旄?本书给小芳的话,小红剩下12本,小芳变成20本,这样就变成小芳的书比小红多,不符合题意。应该把多出的8本平均分成2份,一份留给小红自己,一份给小芳。这道题并不是求谁比谁多多少,不能简单用减法计算。学生自己在反思中分析和改正了错误,印象深刻,同时制订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措施,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好自己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进行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袋中可以收录以下内容:最满意的作业;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策略;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解决问题的反思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最近老师教了笔算小数加减法,我老是出错,不是数位对错,就是忘记写小数点,有时候还把数字抄错了,真是太粗心了,我以后一定要看清题目,想清楚后再做,认真检查,争取摘掉粗心的帽子……”作为教师,当学生已经把错误的原因和学习失败的教训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还需要我们再去进行说教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适时反思自己的成长情况:如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

学生反思的习惯是由教师在长期教学中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

第7篇

提高课堂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首先要提高我们平时的工作效率,要努力做好常规工作,充分发挥团队智慧,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工作循环。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小收获:

1、计划好自己的工作,工作好自己的计划

要想工作顺利一些,就必须做事要有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安排好自己每月的工作,并落实到每一天,把每天的工作做实,这样才能把平时的日常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2、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节教师精心准备的课,能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新知,增强学习效果,从而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平时除了认真做好常规的备课外,还坚持在每节课之前能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用书,并在数学书上做好切实有效的二次备课,和题目的解读或反思,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3、在课后发挥小老师和家长的作用

教两个班数学学生数较多,有时单靠我们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课外还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力量,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选出了每组的小老师,先让小老师来示范背一背数的分与合,然后让这些小老师来督促本组的其他同学来背诵这些分与合,并做好记录,小老师都能认真督促其他学生完成任务,老师只要抽查一下个别学生就可以了,在背诵乘法口诀时也是这样做的,从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比较特殊的学生还实行“一帮一”的优生辅导差生,有了一帮一小老师的监督和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我们老师的负担。

在教学钟表之前我们还准备了,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认识钟表》的预习单,让学生先在家长的引导下认知生活中的钟表,然后再来教学钟表知识,从而来突破这一教学中难点,根据所学的内容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设计一些相关的复习单。

4、认真参与每次手拉手工作室的听课活动和办公室讨论

团队合作是一种强大的学习的技能,我们除了认真参与集体备课以外,每周四能认真参与手拉手工作室的听课活动,并做好记录,在课余时间同办公室老师还会探讨、学习,还经常与一年级老师们探讨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思考解决,我们碰到的难题,经过他们的指点也总能迎刃而解,这些资源也成了我们下次上这一课时的法宝,资源的共享使我们能更好地来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从而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益。

5、对学生多激励性评价

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我分两个方面:1、在课堂上表现好:如认真听讲、大声发言,能帮助同学的这些学生能得到奖励,并在墙上的“我真棒”上用星记录下来,星星的数量达到一定个数后还有学习用品奖励。上课不认真开小差、讲话的学生要记三角,在接下去的课堂表现好的话,可以去掉三角;2、作业做得认真的可以盖到印章,盖满10个印章后,能换一个学习用品,作为奖励。这些评价和奖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好多学生经常会数数自己的印章和星星有多少个,看看离老师说的领奖品的个数还差多少,从而自发地朝自己的目标努力。

6、挤时间多参与课外的阅读

第8篇

在我国新课改初见成效的今天,互助学习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学习方式,早以得到教育同仁们的认可,与莘莘学子结下不解之缘,正在为全新的教学活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引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师生们抛弃沉重的“应试包袱”,踏着新课改的康庄大道而一往无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应用及反思总结,我深深感到,互助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长,以便形成1+1大于2的小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互助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得心应手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因而,互助学习无疑淡化了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最高拥有者,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互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互助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但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是决定成败与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和中心环节。

作为互助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互助素材,精心设计问题,应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互助学习。对于那些过于简单或没有多大讨论价值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频繁而无意义的小组讨论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而多此一举的。

教师作为互助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而有序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比较与操作,互助与交流等多种数学探究活动,来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步培养他们跳起来“摘桃”的技能技巧,以便真正地实现小组互助,达到共同进步,集体提高,实现学习方式发生质的转变,学习效率得到量的提高。

作为互助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能“隔岸观火”,放任自流,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合作动向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适度的调控,对有困难的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二、分组是“互助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互助学习的分组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分组的是否合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互助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相关情况,同时还要注意男女生的适当搭配,以便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体效应”。每组人数不宜过多,3---5人最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搞好角色轮换,给予必要的活动指导,让他们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消除权威,培养平等的合作意识。

三、“互助学习”要面向现实生活

新理念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使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由于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不免感到有些熟悉,自然就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科书(上册)第17页“想想做做”第4题(你在哪里见过“0”?)这一内容时,由于这个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我连教科书上的提示(我家的电话号码是4205103,我家住在205号室,这时的温度是0度)都没有利用,就让学生前后两桌组成一组,直接交流讨论:你在哪里见过“0”,说给别人听听。后来小组汇报时,有的说车牌号里有“0”,有的说爸爸的手机号码里有“0”,有的说自己的书包、文具盒上有“0”,还有一个最前排的小女孩居然发现老师的上岗证的编号里也有“0”……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一个题的练习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而教师却感到轻松自如,称心满意。

在互助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课堂教学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这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现数学生活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无形中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近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互助学习”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在互助学习中,我们也绝对不能违背这条规律。

按照奥苏贝尔的观念,新知识只有在认识系统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作为“固定点”,并在“固定点”的基础上,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才能使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系统而获得意义。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的《时 分 秒》这部分的内容时,在上新课之前,我便出示钟面模型,提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问:“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这块钟表上现在是多少时间呢?”(钟表显示整时)这恰好就是新旧知识的“固定点”,通过提问,使“固定点”更清晰,有利于同化新知。随后,任意拨动钟表,使它不是整时。再问:“同学们,哪位同学又能说出现在钟表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茫然)教师接着说:“要想知道这块钟表现在是几时几分,今天我们就得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好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钟表,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以下问题: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第9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细节;课堂提问;教学手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细节越来越关注。在音乐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闪而逝;又如暴风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音乐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问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

二、在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的,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关注细节,就要考虑方案预设中的细节,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中,教师发现这课的人文线是激发学生喜爱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知识技能线是掌握歌曲中的几种节奏型,表演蒙古舞基本动作,并能很好的演唱歌曲。所以教师事先设计“呼伦贝尔草原小学二年级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做客,并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这一环节作为两条的结合点,既欣赏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又通过参与其中,亲身实践,掌握技能。

三、在课中把握教学细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把握音乐课中的教学细节,以实现有效生成,展现细节之美。

1.课中教学语言的把握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音乐教学效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练,带有某种诱导力,这是让学生跟随老师“走”的关键。而欣赏课的教学时,我们要用自己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色”的感觉。

2.课中提问的关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音乐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切不可被自己的“问题”捆住手脚,更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这种提问,一定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及其水平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叙述寻求办法解决难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3.课中“意外”的捕捉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尽心设计预案,往往会被学生的一些节外生枝所干扰。如在教学歌曲《卖报歌》时,要求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可是有一个学生座位上自言自语着:“报童生活这么悲惨,还能用活泼的声音演唱,真是笑话。”当时,我并没有忽略这个问题,而是把他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为什么不用悲伤的语调唱?”让学生通过复听、朗读歌词,并分组展开讨论等形式,最后集体得出最佳定论:“报童生活虽悲惨,但他乐观向上,向往光明,所以应唱出活泼向上的情绪。”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疑惑,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深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这些“意外”的捕捉也成了整堂课的精彩之处。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爿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问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耍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占”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町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幺J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课后注重教学反思细节

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后,由于教材选择的面更广,教学方法更活,教学设计更难,组织教学的手段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反思。

首先记录自己的闪光点,不断积累供以后教学借鉴。音乐课堂教学常会出现一些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亮点”,这些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稍纵即逝”, 这时如果我们从关注学生心灵的角度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常能记下很多成功点。

其次,记录自己失败的地方,认真寻找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使这些教学反思成为音乐教学的成功之母。最后记下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避免今后课堂上出现类似尴尬局面,以提高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54-02

只有使数学教学内容让小学生感兴趣,才能使其积极接受数学知识并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同时,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丰富教学内容等措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数学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与学习效率有较大的联系,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而过于拘谨的课堂气氛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尽力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气氛。首先,老师需要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其可在实践当中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老师的作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使课堂可以营造轻松良好的气氛,才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挖掘有效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主要特征时,可以利用观察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规律:在黑板上列出许多被2、5整除的数,让学生通过观察个位数上的数的主要特点,归类出被2、5整除的数的规律。另外,在讲解可以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的具体特征时,可通过游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合作一个小游戏:按照座位给予每个学生一个编号,而老师则作为发令者。在游戏中,老师让编号可以被2整除的学生起立,接着让可以被5整除的学生起立。然后向全班学生进行提问:是否有一些学生站起来了两次?其原因是什么?在这个时候,学生思考老师的提问,有思路的学生都很快举手回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可以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当中记住更多重点知识。

二、合理利用教学导语,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好的导语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优化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且采用具有引导性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在学习如何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钟表装入一个礼盒中,让学生根据里面传出的声音猜测是什么东西?在听了一会儿之后,学生能很快猜到是钟表。在老师拿出礼盒中的钟表后,请学生说出所见过的钟表是怎样的。在说完之后,老师使用图片或视频将各式钟表展示给学生,所展示的钟表显示的时间都不一样,接下来让学生说出每个钟表是什么时间。学生在观看时容易被各种形状的钟表吸引,可以集中注意力观察每个钟表显示的时间。针对说错的学生,老师应及时进行指正,并且适当引入有关时间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时间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导入法,不仅扩展了教材中的知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使数学内容逐渐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活动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活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增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老师所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和学生知识背景联系,让学生在^察、思考、沟通、反思中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从而获得独特的体会。其次,需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充分应用知识的方法就是能用其解决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最后,需要使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使用清晰的头脑看待生活中涉及数学的问题,使数学知识得以有效应用。比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这一章时,学生均了解可以被2整除的数为偶数,无法被2整除的数为奇数。这时可暂时将习题抛开,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寻奇数和偶数。通过大量生活知识的积累,可以发现自行车有2个轮子,2就是偶数;三轮车有3个轮子,3是奇数;学校有11个班级,11是奇数,等等。通过让学生接触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四、合理设计各类习题,使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因此在进行学生数学学习表现评价时,不能仅从数学作业或者试卷中进行评价,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提供难度不同的题目,使学生逐渐进步,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其次,老师的重视和表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使其了解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继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最后,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习题,使学生拥有平等表现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章的时候,可以列出这些习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如判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均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会发生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均进行缩小或者扩大一定的倍数,分数大小是否会发生改变?”等问题,可以使学生不断思考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众多可能性,从而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成绩提高比较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理利用教学导语、使数学内容逐渐生活化、合理设计各类习题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孙玉俊.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02):152-153.

[2] 金德江.加强教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亚太教育.2014,(03):96-97.

[3] 刘桂红.浅谈小学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15):185-186.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互式白板;重要性;运用对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交互式白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了“运用‘新’技术,展示‘活’课堂”。本文主要从新课导入、重点教学、课后总结三个方面来详细地讲述交互式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借鉴。

一、在小学数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的重要性

交互式白板一般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指集通讯技术、电子技术、感应技术于一体的板书教学加多媒体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式白板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最新的辅助工具,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下文主要讲述了交互式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利用交互式白板,符合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2]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二)利用交互式白板,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交互性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如:ppt)和板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课件是由老师提前制作好的,在展示过程中它的内容和结构框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很难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及时的添加和补充。这就导致了老师的板书和课件上的内容有时不能很好地一一对照。教学过程不够灵活多变,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断裂,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利用交互式白板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可以灵活地将数学课上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各种文字资料等)保存在交互式白板的资源库或者计算机内。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可以采取“板书”的模式。当根据教学的进展和需求进行资源调配时,老师只需要“点击”或“拖动”相应的内容就行,使用方便,不需要受ppt或课件程序的牵制。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包含了多媒体的生动多样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继承了传统“板书+粉笔”教学的灵活性,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举多得。

二、交互式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巧用交互式白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图文并茂、声响并举、直观形象的优势来进行新课导入,以便在逼真、生动的情境中活跃班级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数学的无限风光。[3]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储存功能,收藏一些不同时间点的钟表图片和钟表走动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机地找出几张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数学知识,来先认识一下钟面,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哪个是秒针,并说一说其中的不同(秒针最长,分针中等长,时针最短)。老师对其中说得好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不对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引导。然后,老师可以再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图片上的钟表是几点几分几秒,让学生们回顾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并对时间有个基本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绘画功能,进行随机的钟表图片的临时添加,让学生们多做练习。最后,老师再播放钟表的动态走动视频,让学生们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速度,进而得到“秒针走得最快,分针次之,时针最慢”的结论。老师再借此询问学生们秒针、分针、时针的走动有没有什么数学规律呢,并以此引出新课。通过这样的方法,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举多得。

(二)巧用交互式白板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优势,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生动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4]例如,在学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找到一些实物(如三角尺、扇形、钟面、五角星等)来进行教学展示,向同学们展示什么是角。很多时候由于距离的原因和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不同,学生很难看懂老师的实物演示,不懂为什么那是角,或者会理解错误,弄得云里雾里。这时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显示功能,找到这些实物的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展示,并利用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每当学生找到一个角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电子白板中进行标注。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寻找情况进行及时的补充。这样所有实物的角就会“跃然于纸上”,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懂每个角。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角的概念,还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学习《图形的运动》

(三)时,很多学生弄不清旋转后的对应情况,这时老师一般是采取黑板手动画旋转后图形的办法来进行教学。虽然这样可以在一程度上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但是教学工作量却很大,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画图,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借助交互式白板的旋转功能,老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来进行图形的定点旋转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连续的图形旋转变化中找到旋转规律,体会旋转的魅力,还能节省授课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总之,巧用交互式白板进行重点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立体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交互式白板课后总结,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反思总结是每堂课的精神所在。交互式白板储存量大,且具有一项特殊的储存功能。它能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的这一功能来进行课后的反思总结,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例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每讲完一个章节后,老师可以抽出10分钟的时间来带领学生们快速地进行课堂的回忆,如课堂上主要讲解了哪几个知识点,有哪些概念需要记忆,有哪些注意事项等,以便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老师再根据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找到交互式白板上相应的内容,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老师再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绘画书写功能,结合刚才的回忆内容,制作出本章节的思维导图,进行永久的保存,并鼓励学生们一起绘制并记录在章节的空白处,以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复习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总结效率,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对学生的高效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12篇

(1)源于实际经验。学生在对概念的认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生活习得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些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已经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认知,即所谓“前概念”。如在入学前不少孩子就已经能认识钟表,认识几点几分,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能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基本形状,有了一定的平面图形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概念是不需要严格界定的,孩子认识到的大多是一些实例而不是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科学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一些前概念是不精确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概念进行描述和定义。

(2)源于直接告知。教师将前概念加以明确、修正,或者是直接告知,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性的数学概念。在这里,教师很好地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让学生明确了“是什么?”“叫什么?”。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来看,任何概念、规则都不是凭空出现,都有着其自身的源起、生长;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斩头去尾烧中端”式的做法也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概念教学也应具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概念的呈现不应是直接告知,应重视对知识的源起、演变的探寻。即不仅关注“是什么?”“叫什么?”,还要关注“为什么?”“怎么来?”“哪里去?”。

以此为关注点的概念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概念的回溯和展望,从而改变“直接告知”的教学方式。在引领学生探寻“你从哪里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望文生义,回溯概念源起

教学片段:“认识分数”。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板书:数)能报出一些数吗?(生:1、2、0……)师:想一想,数是怎么来的?(生有些疑惑不解,不知如何回答)答案其实就在这个字里。(指着板书的“数”)

生:(若有所悟)数(shù)是数(shǔ)出来的。师:很早的时候,人们将自然界的事物,一个一个数出来,这样的数也叫作自然数。今天咱们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分数是怎么来的?生:(异口同声)分数是分出来的。师:那咱们认识分数,就从分一分开始。

从疑惑不解到若有所悟直至异口同声,学生在反思、猜测,一旦发现文字中的秘密,便有了无师自通的能力。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寻找概念的意义,以期学生能用反思的眼光看待知识,追溯知识从何而来;尝试用一种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待数学,了解数学的发展演进。就像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一件新事物,往往可以从了解其名字开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文字的影响。强调望文而生义,当然也不能被文字所局限,一味地试图从字面揭示概念的意义。对于以上几则实例,同样应该强调的是:数不都是数出来的,小数也不是指小的数,分数也不仅仅具有平均分的含义。

二、创设冲突,促进概念生长

数学概念是不断丰富、生长的,对于现有知识体系的不满,产生对其进行改造的需要。在教学时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让学生产生学习新概念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造成认知上的冲突,进而自然地引入新的概念。

教学片段:“认识‘毫米’和‘分米’”。

出示:长度为非整厘米数的物体以及一把只能量出整厘米数长度的尺子。

师:能用这把尺子量出物体长度是多少?生:比5厘米长一些,大约是5厘米。师:到底比5厘米长多少?怎么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是多少?

在这里,面对那多出的一小段到底有多长,学生自然想到了可以将1厘米的大格再分成一些小格。教师也不直接告知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而是进一步追问:将一大格分成几小格合适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往往能感觉到可以分成10小格。

师:分出了更小的格子,要知道到底是多长,你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一小格是多长。师:拿出自己的学生尺看看,是不是一样?人们规定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这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创设新的测量长度的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引出了“毫米”的概念,使学生在构建新概念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的长度单位是源于实际测量的需要,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感受到十进制的普遍存在。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是从“厘米”出发,经过“分”与“统”引申出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