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思想政治表现

个人思想政治表现

时间:2022-03-27 12:1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思想政治表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人思想政治表现

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和谐氛围

一、用“道德”做土壤来培育思想

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把学生德智美体的发展通盘加以考虑。知识、体育、艺术欣赏现在都已经在中学中以科目的形式开展起来了,唯有道德,还是以贯穿的方式进行。效果怎么样呢?答案雷同的作业和考试试卷反映出我们在教育中忽视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要成才,先成人。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问题是个重要的问题,但又不能开门见山地批判和纠正,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道德教育应该采用渗透和整合的方式。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可以用幽默的口气说出,比如:我提醒学生,现在班上做作业开始分流派了,各位“长老”可要看好自己的弟子,别学歪门邪道啊!走上正路才是关键!学生哈哈一笑,也心领神会了;可以是严肃的提醒,考试中就需要严肃警告;可以是一场朋友般的交谈,在平和的气氛中开展教育。整合是水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

二、用“和谐氛围”做养料来栽培思想

苏格拉底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能独立思考而不盲目相信流行的权威和说法。”思想应该建立在自由思考之上。新课理念中让学生主动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程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有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我在讲“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探究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的发展带来的喜与忧时,从我的文化生活入手,利用手机这个学生最熟悉的媒介形式,以小组的形式,现场查阅手机,搜索在手机中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条新闻,可以是不限领域的,要说出感兴趣的原因。一时间,大家的热情高涨,很快,关于文化生活中出现喜与忧的原因、表现以及措施都讨论出来了,下课了还觉得意犹未尽。

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

三、用“分析归纳”做阳光照耀思想

我们说一个人思想自由,是说他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维方式,能够提出许多新的有益的见解;我们说一个人思想深刻,是说他具备透过表象发现问题关节点或实质的洞察力;我们说一个人思想开放,是说他能不断学习,获得知识的新解与再生。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终身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甄别信息、拼盘信息的方法与能力,反映在课堂中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并分析整理,得出研究成果。本学期,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时,因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与西方节日对比引发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争论,中学生更喜欢哪种节日?我们学生自己主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将两种节日的历史渊源以及目前的发展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问卷调查的格式、最后的结果分析都是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分析完成的。最后的结论未必是最合理的,但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了调查研究的辛苦和结果生成的快乐,也感受到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更全面地学到知识。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关注课程和课堂,还需要教师角色和教师思维的转变,教师要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多思考、多研究,首先自己要有思想。敢于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教学相长,教师在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之中,收获的将是一种双赢的快乐和幸福。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思想”生长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开出美丽的思维之花!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有热心,是了解员工思想波动的基础

热心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善解人意,只有怀抱善良之心的人,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宽容人。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启发员工自我教育。

随时随地弄清岗位员工在想什么、有什么思想疙瘩、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这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尽职尽责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要积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尽心尽力办实事,求实效。

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有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比如员工家庭经济遇到困难、住房紧张、工作出现疵漏、夫妻之间或邻里之间闹矛盾等,这些都是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无疑会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和工作上被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经常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应该解决而又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就要主动及时解决,对于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员工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了,他们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本职工作,事业兴旺发达和社会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耐心,是把握员工思想活动的关键

思想政治工作是很艰苦细致的工作,没有耐心和韧劲,没有信心和恒心是做不好的。

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实际困难而产生的思想问题,因涉及到切身利益未得到解决,这种思想工作无疑会有很大的难度。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反复无处不有、无时不有。这些从客观上都要求我们在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有耐心。所谓耐心,就是要不怕麻烦,坚持不懈,不怕曲折,反复工作。

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可谓诚心、耐心兼而有之;诸葛亮本人七擒七纵孟获,可谓耐心之及无以伦比。也正是因为这种耐心和博襟,使南蛮将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拱手相让南方地域并立祠庙祭祀。还有时期“歃血之盟”也是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典范。

三、暖人心,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渠道

温暖员工的心,是做好工作的一种责任,是指人们履行本身职责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责任实际上也是爱心,它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综合表现。

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为它关系到本单位、本班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关系到队伍的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以理服人,这个“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就是服从真理,也就是说本身要懂“理”,只有懂理才能把理说清、讲透。

处处用心熟悉职工的基本情况,要通过查阅职工档案、个别交谈、询问其它人员等多种方法和渠道,深入调查了解,对车间职工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要熟知家庭情况、熟知个人爱好特长、熟知职工的个人简历和性格气质,熟知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熟知婚恋情况和人际关系等。

多多留心观察职工的细微变化,车间职工的思想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他们的言谈举止、习惯爱好、脾气情绪、工作表现等方面的异常,都可能是内心矛盾的显露,每个干部都应做职工的知心人,对发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真正摸准思想脉搏。

经常潜心摸索内在规律,职工的思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重大政策的实施,工作环境的变换,家庭情况的变故,个人境况的改变等,都会给职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引起思想上的某些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不同岗位的职工,往往关注点不一样,引发的思想问题根源也不同,对这些情况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把握其内在规律,从而对车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解决,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四、有诚心,是实现员工队伍稳定的目的

只有诚心实意,平等交心,以心换心,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好。诚心主要表现在要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具体工作,只有努力使每个人感受到尊重、关心、理解,才能启发员工自觉地提高主人翁责任感。接受党的思想政治引导,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自己身上消极和错误的东西,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真正有效。

在思想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平等相处,以平等的态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要允许人家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即使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让人家把话说完,而绝不能认为自己高明,以教育者自居,凌驾于群众之上,板起面孔训人,甚至于以势压人。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个性特点,承认人们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兴趣。人们的意见要求和思想,往往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有关,因此,要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沟通思想,这样在帮助同志时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使人感到真诚、亲切、可信。

第3篇

关键词: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5-01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最初萌芽于其在1839年至1841年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性应该是自由的,从此开始了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考和论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进一步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指出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何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从他那个历史时代人的发展的“异化”现转的思考和批判开始,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界定也表现为多方面的规定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分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含义;二是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包括物质活动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不是指个人能力的平均发展,更不是指所有个人都必须按照一个相同的模式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应该是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人类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也是人们向往和追求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宗旨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我们应把“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科学的统一起来,科学而全面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个人思想品德充分发展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制度和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更多地使个人得到自我实现和满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而忽视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保障,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与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

2、在结构模式上:确立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动性双向互动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受教育者当“人”看,而非“器”待。吸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应当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主体与主体”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启示我们,对现代社会开放和多元价值的现实,及对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创造性的呼唤,必须建立“主体―客体”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育者负责价值引导,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及内在的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进行自我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是主体和客体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

3、在内容上: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人的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的程度,人的价值观念、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和创新意识等现代化程度,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而且决定着人们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程度和深度。一是“提高教育素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劳动能力亦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要打破脑体分工,打破部门、工种之间的固定分工,使人们能够了解整个生产体系,能够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唯一办法就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教育素质的基础。应当看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教育素质,而提高教育素质是现阶段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4、在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务求教育实效

方法是方式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不仅方式要科学合理,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这就要求教育应该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角色,避免生硬的灌输,教师角色要从“权威教学”向“共同探讨”转变,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性授受互动,以此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以“情感式教学”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染打动学生、以“辩论式教学”激荡学生智慧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影响;利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其能有效保证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共享性、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与丰富性,给大学生思想交流、知识学习和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平台,全方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一般而言,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移动互联网的介入丰富了教育的方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系与理论[1]。但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高校工作者与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看待,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媒体和信息传播载体,其被大学生普遍追捧和认可,涉及到多媒体空间平台、流媒体、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多种媒介。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其主要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微博。微博主要是以用户关系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分享为基础的平台,用户能够借助相关的客户端构建个人社区,并通过140字左右文字对信息进行更新,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相较于传统的博客而言,微博在“转发”、“评论”和“关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与认可,成为大学生的“舆论圈”、“交际圈”和“信息圈”。二是博客。博客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能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快速简易个人思想内容,学生能够利用博客个人的思想、心情与生活[2]。三是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指的是个对互联网消息进行即时接收与发送的业务,具有UC、MSN、QQ和手机短信等形式。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账号,并将其作为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分析

(一)消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其具有无屏障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发表言论与观点、参与网络互动等将会更加便捷及自由,这种自由与无限延伸的网络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此外,部分格调低下的彩铃、贴图与短信等信息以及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将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降低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受精力限制和年龄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其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应用明显滞后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难以有效运用前沿知识,缺乏较强的新媒体意识,无法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媒体信息监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最后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人际关系。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或者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时间减少,与同学、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疏远,出现人际关系交往异化情况[3]。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隐秘性与便捷性,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甚至包括不负责任的言论,这样使得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其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一是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否与大学生的性格偏好和群体特征进行有效结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如传播速度低、声情融汇、图文并茂等,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个性化需求,感染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确保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充分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参与性与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二是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互动时,不会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点对点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与主体之间的信任,便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丰富拓展了教育的空间。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资讯五屏障、空间无屏障和时间无屏障等特点,能够对电脑终端设备、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以突破。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传统封闭狭窄的教育空间变得更加开放性与全社会性,保证教育渠道的普及化、生活化与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且多样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为高校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工作手段、工作载体和育人环境。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将网络教育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建.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J]. 天中学刊,2011,02:58-60.

[2]谢鑫建,王金凤.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46-47.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德育;网络

1引言

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作用。由于中学德育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是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其结果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产生厌恶的情绪,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2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特点

时效性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不管是信息分享还是消息传播,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德育方面的资料信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与网络多媒体相比。这对于学生来说,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传递教育信息主要是通过教材,整理知识后面对面传授给学生,或者通过传统媒体如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等传递教育信息。教师现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自己的信息资源传递到网络媒体上,学生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这些信息。所以,网络媒体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灵活性传统的中学德育表现为方法、方式单一,单向灌输,更重视群体等特点,如理论教育、宣传教育等都是在课堂完成,也就是说借助课本等直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中学网络德育教育要具有灵活性特点。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实施方法不拘于固定的某种形式,突破原有的课堂人数限制,使学生自主性及创造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实践途径得到扩展和丰富,没有繁琐程序的限制,能够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创新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中学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是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教育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受到时间、空间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使得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而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具有传统所不具备的创新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而且增强了教学方式的趣味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能够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而且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接受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媒体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人才缺乏中学网络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在掌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要深入学习网络技术和知识,不能浅尝辄止。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网络中来,学会运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缺乏的恰恰是这类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优势资源未能整合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合力,但目前三者的整合力度不强,其有效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相对薄弱。就中学而言,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来负责,这就造成其他部门教师认为这项工作与其毫无关系而漠不关心,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家庭而言,有些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不太清楚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把对子女的思想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学开展德育教育,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媒体设备投入不够要加强网络教育就必须重视中学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但是网络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没有引起中学的足够重视,不能够满足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加之网站建设滞后,网络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4增强中学网络多媒体德育教育效果的对策

加强教师的教育及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是完成德育教育任务的前提条件。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政策水平是个人思想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媒体缺乏了解的教师常常容易被飞速发展的网络迷惑双眼,教师必须能够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及常人所不能,在繁杂中保持头脑的清醒、洞察力的敏锐以及政治的高度敏感性,进而引导中学生正确地学习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加强中学教师的个人素质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再一个是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这要求对网络文化的内容、种类、功能、特点等有所了解,并通过相应培训掌握计算机使用技巧,学会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提高个人对信息的开发、获取、分析、处理等的能力。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就中学而言,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其次,学校应积极调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中学在完善校内整合的同时,需要做好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建立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机制。实现中学与社会资源的共同协作,再利用网络功能,极力增强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广多媒体教学网络时代,中学教学应该主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在校园网络中应构建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并且利用当下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融为一体,能够增强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德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事性特点。

5结语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宽广的途径。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观念和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机制,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并且以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不断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不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婧 单位: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土门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养梅,孙崇文.当代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3).

[2]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1).

第6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高校思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一般重视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对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其基础是理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重视思想政治的课本知识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则会导致学生只学到思想政治知识的表面知识,不能领悟其“灵魂”。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个人思想的升级,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符合社会的规范。所以说,如果要学好思想政治的真正知识,就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应该在相互结合的模式下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学生心理、生活、学习的理解,思想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现代社会的规范。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冲突,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发展心理健康教学不是在教育活动中取缔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二者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

二、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只是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而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课程提出改革,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中加入心理健康的知识,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心理的发展也更加健全。

其次,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问题式”的引导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变得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方法也只是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如今教师的从业资格必须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在现代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呆板、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展开“问题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设计,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观点和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参加到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第三,完善学生的评价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其中。旧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体制是将学生的成绩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内容,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在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和心理发展的状况。评价的结果不仅能为思想政治学科乃至全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学生教学的意见参考,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也知道如何去对学生进行鼓励,如何正确的对待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

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如何营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的环境。即在学生所处的教室,应该是那种整洁、安静、明亮的环境,这是学生学习“住所”,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室的建设都是符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其二就是学习氛围。许多学校都会有出现“差等班”,这种差等班并不是学生品质上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烈,到课率差等问题,从而导致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别的班级同学面前,产生一种自卑、退缩的心理,这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让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更为全面。

第四,优化课堂的管理模式,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民主化的管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状态,这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压抑感。而民主化的课堂,则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学生平等、和谐、自然的相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叛逆的心理,而且学生会在潜意识中对老师产生主动的尊重。在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模式下,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也能够的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课堂的环境逐渐形成一种互动、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

三、结语

大学生即将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德智体方面都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海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

第7篇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之所以呈现诸多特征,这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既有个体生理、心理等主观、内在原因息息相关,又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外在原因紧密相连;既是当代大学生以往思想发展水平和思想素养在日常行为中的直接投射,又是他们所受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的集中反映。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研究,就必须探讨影响其思想行为的原因,以便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适。

一、认知态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

所谓认知是指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出生和教养的不同,所受的教育与生活经历不同,形成的思想与信念也就不同。认知态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只有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只有在认知了行为准则之后,才能为自己确立起思想行为的正确方向,才能在实际的思想行为中找到依据和标准。正确的认知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选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思想行为处于较高层次;反之,错误或模糊的认知则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值得肯定的是,在良好的道德认知支配下,大多数大学生接受或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或道德观,如爱国、勤奋、节俭、诚信、爱心等优秀道德品质,表现出了较高的文明素养,比较注意自身的文明形象,养成了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二、意志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约束作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质量

所谓意志是指人们在为一定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思想品质的要素。意志状态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意识、情感、信念等外化为思想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当人们坚持某种信念的正义性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意志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它是认知态度向思想行为转化的桥梁,能够积极地调节和控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克服外部困难,以正确的认知战胜错误的认知,把由认知引起的行为进行到底。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质量的高低。在现实的思想生活和行为实践活动中,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引诱和压迫,保持高尚的情操,使思想行为质量处于较高水平。相反,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认知,也不能持久施行符合规范的行为,其思想行为质量必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 个体的意志状态及其意志力的大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深远。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水平,除了受上述认知态度、意志状态等内在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外,还有收到外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当代大学生思想的重大变化有其广泛的社会原因,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的重大转型期,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学校以及生活中不幸的事件等都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调整作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选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家庭的情绪氛围是良好思想行为养成的前提。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必然会对在读医务士官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困难甚至贫困家庭的学员,极易产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在此次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中,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占5%,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占1.5%,11%的学员家庭比较贫困。这部分家庭的学生,性格和价值取向都曾受到较大影响,大多性格孤僻、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是关注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思想行为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格外关注,换言之,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群体。

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精神生活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要和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来,在人们只顾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时,思想道德,情感的世界就有可能变得荒芜,空虚或异化。同富裕的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相对贫困化成了相当普遍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文化生活普遍单调、贫乏,而社会上的文化生活夹杂着浓厚的商业色彩,一些光怪陆离,比较低糜的文化充斥。受这种导向的影响学生思想出现某种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2]刘晓明,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第8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者 亲和力 载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REN Fei

(Huangs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shi, Hubei 435000)

Abstract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a bridge and medium.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rrier effectively to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ffi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ffinity of the promotion, can be from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chan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respect educatees ( including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carrier; use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个桥梁和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水平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

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成效的关键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特指一种原子与另一原子之间的关联性,后来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亲”与“和”,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风格所营造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亲和力实际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对载体(包括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这种提升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运用过程中表现突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亲和力的塑造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培养合格的主体。

2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易于以管理者自居,缺乏亲和力,这就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成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格恪守师道尊严缺乏人格魅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实践中,部分教育者以管理者自居,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受教育者,而缺乏应有的亲和力,这样就极易造成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用教育载体及其承载内容的反感,从而不敢也不乐于对教育者说真话。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再新颖,承载的内容再先进,效果往往也是大打折扣的。

2.2 思想观念与教育观念滞后较难融入受教育者群体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实践中,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想当然地认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什么事情都了解。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对的对象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这一代人的发展与经历与我们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载体的有效运用。譬如,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创办了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博客及思想政治教育QQ群,以期运用这种新颖的信息传播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效果可能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新颖,而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缺乏亲和力,必然无法形成受教育者对其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其育人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了。

2.3 拟定、采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化较难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最为直观的所谓师道尊严上,更重要的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观念落后、拟定采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化,缺乏吸引力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及教材一般都是由国家审定的。但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则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基于自身的素养,根据国家的要求及受教育者的需要拟定的。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落后,往往仅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教育内容的基础,以自己现有的教育经验而采取自认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认为教育者只要把教育的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就算完成了任务,其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受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受教育者的世界。

3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3.1 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是亲和力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要不断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韧的意志品格和稳重的性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高度的热情和主动负责精神,保持对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开放稳重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实践中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对待教育对象时要开朗热情,诚恳友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塑造高尚人格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3.2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借助于载体这一媒介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互动。在这一互动的实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及时地通过载体掌握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状况。要学会换位思考,可以通过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与受教育者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拉近彼此问的距离。

3.3 尊重受教育者及其需要,力争达到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过去,我们一般认为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这种认识显然是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是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而是和谐与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是一样的,他们利用载体实现彼此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浅谈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2] 陈桂蓉,陈庆伟.反思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价值和定位[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第9篇

一、当前企业政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政工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工岗位缺乏相应吸引力

企业内部需要有一直中坚的政工领导班子,由于对此认识不足,目前的政工队伍质量下降。同时,我国具有一大批在高校内部培养出来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经济知识,带领企业快速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这些专业型人才还具备足够的政治觉悟,适合成为未来政工队伍的领导。

(二)企业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

企业内部政工人员匮乏创新精神,制约企业的发展。引发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忽略了对政工人员的定期培训,没有提供相应的深造机会,阻碍了队伍的进步;二是固有的学习模式陈旧,基本上是定期的表面工程,没有实质性效果;三是政工人员没有进行自我素质提升的意识,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四是政工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业务素养,不能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进行及时准确方向的思想教育。

(三)素质下降,作用逐步弱化

一些党务干部缺乏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虽然通过在职学习有所提高,但由于部分党务干部忙于日常事务,疏于学习,党务、政务不能很好有机结合,知识面偏窄、管理能力偏低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思想上因循守旧,碰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既不想新思路,也拿不出新办法,一味请示指导,工作局限于服从上级的状态,无创新意识,不注意对党建工作做前瞻性思考,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适应不了党建工作的新变化。

(四)工作守旧,大局观念欠缺

有些政工干部缺乏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好,难以形成“大政工”的氛围。还有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尽管个人思想素质不错,也肯吃苦耐劳,但就是缺乏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缺乏处理公共事务关系的能力,只顾自己埋头苦干,不能形成全员大合唱,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中总是不合拍。导致工作效果不佳,或者与安全生产、经济工作形成“两张皮”,有时甚至产生冲突。

二、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创新思维方式,完善自我

个人思维方式的创新,是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继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知道创新思维是实现自己工作上的创新的条件。新时期下的政工干部要敢于摒弃传统落后的思维方式,接受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武装自己的新思维,完善知识理论。在工作上要整体全面统一的思考,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统领实践,同时注意总结。新形势下,大力创新,从思想到具体工作。其次,要明确创新思维方式是培养社会新型人才的基础。政工干部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对自身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才能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才能理性分析事物,不断自我超越。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涉及到政治路线、党的原则性问题,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谦虚不自满,不断的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方能打开自己工作的新局面。

(二)转变观念,选拔和培养优秀政工干部队伍

德才兼备是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德是选拔和衡量一个干部的首要条件,选拔和聘用干部时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出来的政工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是指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等。德是第一位的,但德不能代替才,没有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样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德和才两者必须兼备,不可偏废。选拔任用政工干部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所选拔的政工干部知识面要宽,能学有所长。品行要好,素质高且能担当重任。

(三)提升政工人员的各方能力,加强队伍建设

第一,必须不断学习,深入了解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经验,保持思想先进性,为以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在工作中要多加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创造工作效益,思考是政工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价值型劳动,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有创新,才会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政工人员要有一定的言语能力和交际技巧,只有擅于汇报工作,对群众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处理好各方面的?P系,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 家庭 微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正确的思想传递活动的外部因素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可分成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部分,其中微观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最直接、最具体。要重视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手段,而主要是靠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及渗透来实现的[1]。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一)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指家族的组成人员,即有姻缘、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家庭成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和接受者,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

首先,父母在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也是终身教育者;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思想政治品德会产生巨大影响。马卡连柯说:“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家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突出强调了父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子女在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主动作用。子女自出生起最直接、最天然的导师就是父母,子女的举手投足无不反映着父母的教育结果。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直接构成要素。柏拉图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事物的一种判断和看法。它是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确信无疑的判断和看法,具有坚定性,并且对其他的认识和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许多工农家庭、中产家庭和商品经济大潮中暴富的家长中,低文化层次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识问题缺乏全面长远观点,从眼前既得利益出发,思想境界不高,常常把自己的品质、道德、人生观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子女;这样子女的智力、品质、道德、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2]。由此可见,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正确树立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成长成才。

(三)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般说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自身素质、从事职业及家庭经济条件三部分。

首先,家长自身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处世态度、处事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其次,要看父母从事的职业。从事脑力劳动的父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对民主独立,而经商或从事体力劳动的父母则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硬式教育。再次,家庭经济条件对子女的文化素质、阅历及气质的养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于学校及社会教育环境来说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

(一)方式的灵活性。

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目标有计划分层次的教育程序相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时间和地点的无限制性,而且体现在教育的方式及方法的可选择性。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父母与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子女则是“遇事则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说教或训斥。父母要学会把握好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达到教育目的。

(二)教育的情感性。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对子女不仅要抚养而且要教育。子女自孩童起就在父母的教导下培养自理自立能力,且在接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属心理,在经济上、情感上都对父母存在着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在学校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体现不到的。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情感性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容易被接受。同时,情感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动力功能和感化功能,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行为起着发动作用和感化作用[3]。这一点使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促进教育效果的增强。

(三)发展的动态性。

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从纵向上来看,一个固定家庭在经历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自身素质及文化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改变后,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会不断发生改变。从横向上来看,家庭成员间日渐相互影响、家庭成员与外界社会的接触面逐渐扩大,就会使得优秀的思想不断注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从而使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断变化。总之,这些活跃因素的不断变化会最终使得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出发展的动态性。

(四)作用的持久性。

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持久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思想传递的持久性。家庭成员间的朝夕相处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渗入到个人思想体系中,子女在成人后会把自身受到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教育相交融并教导后代。另一方面是教育者角色的持久性。学校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随着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状况而不停地更换,在家庭微观教育环境中,即使是子女长大成人也需要向父母咨询并听从父母的教诲。

三、加强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对措

要增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须加强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对措如下:

(一)从根源上减少问题家庭、问题少年的数量。

问题家庭是指家庭各种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因素,导致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家庭环境状况。它主要表现为:一是家庭不完整,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二是家庭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三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子女沟通较差。这些家庭的子女偏向于孤僻、冷漠、仇视等非正常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充当教育者角色的父母首先要妥当处理好家庭的各种关系,使矛盾最小化,最低程度上减轻对子女的影响。其次,要认识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性,并言传身教地教导子女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所应遵循的规范。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类性格的工厂”,要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首先,向学校教育取经,获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其次,组织模范家庭,开展教子经验交流会,父母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善教育观念。最后,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断向居民传递子女教育重要性的信息,并督促家长做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庆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J].探索,2000.1:56-59.

第11篇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1.1企业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思政理论专业知识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开展最基础、最浅显的部分,是工作开展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就是怎样与实践相结合了,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据调查了解,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科学、不合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是多样化的,不能只注重工作形式,还应关注员工在工作开展中的思想觉悟的提高。很多企业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安排的十分紧凑,但是工作与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工作开展安排不够合理。这导致部分企业员工缺乏良好的修养,对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没有真正的理解,缺乏基本的政治涵养。而大部分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很少通过举例的形式展示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部分的缺失会让员工理解不够透彻,思想上的教育不够深刻,甚至觉得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离得太远,没有学习的必要性。

1.2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作为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及自身的思想素质是最为关键与重要的,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提高效率。据调查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过于传统化,仍然停留在员工服务意识的基础思想工作内容上面,这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很适合,反而会给员工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没有起到提高员工思想境界的作用。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照搬照抄传统模式,复杂的管理结构使得工作进展效率低下,作用微弱。片面追求工作的形式化,不仅铺张浪费,加大企业人力成本,而且限制了员工们自主发挥的平台,忽略了很多员工关注的问题,极易导致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懈怠、缺乏基本的参与精神,长期以来,企业思想政治文化不增反减,这样反而白白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

1.3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

从工作开展体系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模式较为传统,一方面,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传递理论知识,工作开展的效果与工作的开展形式息息相关,简而言之,就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与此同时,不同的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方式都不尽相同,在解读时会夹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因此,主观性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首要特点。据调查了解,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都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多样化的,不仅注重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还应该关注员工在团队中的思想觉悟。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疏于管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不合理,忽视了团队意识、团队能力的专项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员工过于敷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到了真正的考验意志力和思想高度的时候,却因思想高度有所局限而作出有损企业的决定,导致团队合作瓦解,延误企业项目的完成。

2.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的办法

2.1完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一气呵成,需要长期的机制引导,定期总结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调查员工们的意见与看法,总结经验与教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后,应该给予时间让员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投入工作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主动追求?M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多多学习当前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跟着党的步伐走,在企业内开展有关的活动,寓教于乐,从而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运作特点来建设合适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结构,优化传统管理体系,比如,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分小组的。那么可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构建独特的管理体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包括总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等,把责任明确化,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思想政治工作小组的模式,切实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有人引导,有人管理,有人指挥的良好运作机制,保证各队各组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形式化层面上。

2.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模式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模式,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企业要懂得创新工作方式,在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同时,创新工作的开展方式,比如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者是企业内部事件,然后小组合作,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事件的思想正确性。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容易,但是很需要员工们的自主积极性以及配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觉悟高的员工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帮助其他员工解答困惑,不断提高大家为他人、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企业也可以引导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加强理解与自己的感悟,比如在工作开展过后,让员工写下自己的思想体会,汇报上来。虽然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一定课堂时间,但是通过这个引导与互动的过程,能够把更多的平台留给员工自己,总结工作开展的经验与教训,吸收员工们好的建议与意见,从而对工作开展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此提高工作开展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以调动员工兴趣为目的,可以设置适当奖项与奖品用于鼓励表现好、进步大的员工。

2.3运用现代化手段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开展是靠理论知识来进行的,工作开展效果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作开展传播方式的推陈出新,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开展可以引进现代化的工作开展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工作开展,在会上上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给员工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的同时,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思想政治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工作开展的内容进行录像,方便员工随时随地的温习工作开展内容;其次,让员工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对自己的学习与表现进行进一步反省,在思考中不断进步,有效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

2.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严格跟着党的步伐走,严肃工作纪律,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工作性质与业务内容开展个性化的工作模式,尤其是针对企业内部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应该规划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员工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要能够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给员工搭建充分展?F自我的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看似是理论占较大比重,实则与企业内部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工作开展中可以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中的难题进行全面地探讨,来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这样有助于员工理解,也促进了与企业的贴近。企业在展开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前,应当对企业员工予以准确的定位与了解,可以把员工分为管理层员工、操作层员工、基层员工等类别,并且对每个类别的员工进行定位,了解他们在岗位上的工作情况,科学分析他们所欠缺的方面,再有根据性的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课程,设计有计划、有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板块。

2.5建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

在建设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结构、合理组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制定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战略、制定差异化员工培养系统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目的是检测内部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提高的技能、培养的素质等。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评估这一最后环节,全方面评定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考核机制的建立将会促进员工的竞争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在竞争中求合作、谋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自媒体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21-01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凭借其门槛低、个性化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网民的普遍追捧。大学生由于年龄和技术优势,很快成为了自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自媒体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已成为高校辅导员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变化

(一)辅导员的教育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自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逐渐呈现出主客体地位迁移的特点,辅导员的教育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一方面,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客体化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网络化趋势,凭借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辅导员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辅导员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加强,他们在自媒体平台上有广泛的朋友圈子,并通过自媒体平台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观点,实现消息传播,从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辅导员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载体有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理论学习等形式。然而,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已经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载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他人的动态,参与学校的热点问题讨论。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一方面,自媒体平台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领域,使得他们能借助手机等工具快捷方便地接收信息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自媒体中广泛使用的风趣语言和个性表达形式形成了新的流行趋势,辅导员在传统教育中严肃、单调的话语体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网络信息复杂化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在自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未经把关和过滤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在巨量信息的影响下,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自主、敏捷的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虚假信息,甚至是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侵害;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并稳定的重要时期,在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后,容易使个人思想和行动偏离主流方向,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自媒体时代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一)积极参加自媒体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自媒体应用能力

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多集中在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上,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辅导员在面对自媒体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很多人无法熟练地使用自媒体开展工作。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对象是一群习惯了自媒体学习方式的学生,辅导员在面临与之相关的教育服务问题时,如果同样利用自媒体来开展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辅导员得自媒体应用能力迫在眉睫。辅导员应加强媒体技术的专业培训,积极学习自媒体知识,提高自媒体软件的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重视与同行的交流和讨论,借鉴先进的自媒体应用经验;积极主动地使用自媒体工具来创新工作方法,开辟工作新路径。

(二)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强化辅导员的主体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最容易关注的人群。因此,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学习网络基本常识,熟悉网络语言,主动关心校园热点、社会焦点问题,并借助QQ空间、博客、微信等自媒体形式分享自己的所学知识或心得体会,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强化辅导员在自媒体平台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树立“话语平等”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说服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学生平等交流,在自媒体平台上以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中心,加以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拉近师生关系,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地。

(三)构建网络宣传员团队,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4.6%;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学生是自媒体平台的主力军。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好党员和干部两条线,构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敏锐性强的网络宣传团队,形成从辅导员到网络宣传员再到普通学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体系,运用自媒体对国家大事、社会焦点、校园热点等进行传播并评论,引导学生在相对理性成熟的网络环境下参政、议政,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