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安全论文

石油安全论文

时间:2022-06-08 17:5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石油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石油安全论文

第1篇

目前石油运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道

目前,石油的陆路运输主要采用的是管道运输。管道直径为0.72米,一年可以运输2000万吨左右的原油,和一条铁路的运输量相当。它的最大特点是运输量大、便捷、安全、经济。管道运输能耗少、成本低,单位耗能量不足铁路的1/7。同时,管道密闭安全,一般不受气候影响,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再者,管道运输受地形限制小,占地面积少,容易选取捷径路线,基本不产生废液废渣,不污染环境。因而,管道运输是各国油港、提炼中心和油田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

2.铁路

铁路运输是管运和海运最重要的补充方式。它虽然运量小、成本高,但可以灵活调整运输量。一旦海运和管道运输受阻,铁路运输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局面。目前,我国进口石油铁路运输最主要的线路是中俄铁路和泛亚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有利于分散海运和管道运输风险,确保石油安全运输。

3.海运

国际石油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它具有通过能力强、运量大、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海运石油量占整个消耗总量的50%以上。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所以游轮运输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运路线还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好望角、赫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目前,马六甲地区的动荡局势,对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二、我国石油运输存在问题

1.油管爆炸

2010年7月16日18时,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震惊全国。2000多名消防官兵通宵奋战,直到17日上午火势才基本扑灭。这次爆炸导致大连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海面被污染。同时,火势直逼剧毒二甲苯存储区,险些造成更大灾难。另外,还有20个左右的储油罐在被烧储油罐附近,中间间隔不足10米。

2.石油泄漏

调查显示,每年由于各种原因泄入海洋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量的0.5%,其中游轮海难造成的石油泄漏最为显著。石油泄漏主要危害有三点:第一,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石油泄入海洋后,对鸟类造成危害最大,特别是那些潜水捕食的鸟类;第二,危害渔业。成鱼嗅到油味后可以快速游离溢油水域,但是幼鱼大多生活在浅水域,容易受到污染。另外,养鱼场网箱的鱼不能及时逃离,一旦受到污染将不能食用。近海岸养殖的海带、扇贝也如此。第三,影响浅水岸线。贝类、珊瑚、幼鱼、海草多生活在浅水岸。溢油对该区域的危害异常严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三、石油工程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开辟新路线

国民经济和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多方向、多通道、多种运输方式的石油进口体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与他国合作,主动参与到石油通道建设中,通过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和邻国或石油运输过境国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确保运输通道安全、运输过程畅通。

2.引进HSE体系

HSE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科学分析风险,确定可能发生的后果与危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进而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强调持续改进与预防,具有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的必备制度。把HSE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到石油运输中,能够确保运输人员自身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

3.加强运输安全管理

打破石油运输企业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束缚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与规划中,自觉摒弃自由、散漫的工作态度,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石油运输工作中。其次,加强专业运输知识培训,建立一批专业化运输管理人员。最后,定期检查油管、游轮、输油管道,防止泄露和爆管。同时,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石油运输管理条例。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影响因素;风险控制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念简述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有必要安全。通常,我们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当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劳动时,将人、财、物、机、环境和方法等通过协调,另其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潜在人身、财物危害,或将其纳入人为可控范围内。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消除或操控危险有害要素,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损坏的一切行为。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针对工作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进行一个提前防范的控制,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增强工作人员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提高生产条件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危影响因素

(1)雷雨天气不利环境因素春季雷阵雨天气多发时期,雨水容易从地表渗入油井使水体污染风险增加。

(2)生产过程产生火灾的危害因素生产过程的不合格生产,引发的不可控制石油爆炸而引起的大面积火灾,或由工作人员违规携带禁止产品如烟头等易燃物品而导致的人为性火灾,或由于生产设施老化,设计不合理等方面造成的火灾以及其他类引起火灾。

(3)安全生产风险措施对相关措施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及时的信息更新与否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如在警报装置、防御保护措施存在缺陷,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跟外界信息沟通,与行业先列同行,那么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安全生产技术与投入对于石油化工的严要求高质量的工作职业中,职业石油化工技术的掌控程度以及对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工厂选址等方面的投入多少,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3石油化工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安全生产管道风险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T20670-2000化工、石油管架管墩设计规定执行。对石油化工厂来说,石油管架管墩是支持全厂生产装置和供热体系的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着重注意,抓好质量如考虑管架实际受荷、弹性支撑作用、振动抗震问题以及结构冰雪荷载、桁架式管廊、特种管架及管架的防腐。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计划包含安全管理组织与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三部分内容。首先有必要从组织和人员上给予确保,确保有专门的和专职人员从事此项作业。其次必须制订一套合理有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安全生产行为,使安全生产作业有章可依。

(3)风险识别以区域计划中涉及的意图及其需求为根据,以此评估评价区域的大小,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对一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和判定。进行评判时,需要根据历史遗留资料、同种设施经历以及专家意见等综合考虑,通过这些判断区域计划内会产生哪些危险,这些危险又会对计划区域造成多大影响。针对园区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应把对危险源的讨论作为重点和关键点,分析哪些危险源会对员工、经济以及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失。石油化工园区内的严重危险源,可以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范来断定。

(4)将危险源分单元区分通常所说的独立单元是指:单个单元内如果存在气体或物质泄漏情况,不会引起周围单元气体或物质泄漏。如若发生异常情况,两个独立单元可以以最短时间切断联系,使彼此成为独立个体,周围单元不受影响。可以通过考虑风险计算的繁杂性,如计算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数量、全面考虑物质危险性和单元工艺状态,来确定该单元的危险程度。并根据危险程度将其划分独立的单元,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5)不利天气应对风险控制在春季雷阵雨气候多发期间,应对无油区、少油区、有油区进行严厉管控,防止将清净雨水排入下水道,以避免污水处理场冒池、冒井。同时要做好相关工作的日常记录,安排所管辖区域清污分流设备的操作,对存有介质的各类设备,加强平时巡查,避免跑冒滴漏,各类废物分类搜集,并及时整理干净;及时回收、整理现场的污油、杂物;完善、安排演练水体污染防控应急预案;管好、及时用好事端应急池,保证不发生水体污染事端。

(6)火灾风险控制加强对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从如何逃生、自救,再到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工作要不断强化,做好基层消防安全普及工作,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逃生自救技能,提高全员抗击火灾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效、迅速、正确地处置意外火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筑牢了安全防线。进行限烟令,对象包括所有工作人员,以及进入大楼外来办事或来访人员。通过建立限烟制度,张贴禁止吸烟警示标志,开展禁烟宣传活动以及在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和公共场所,不得放置烟灰缸等烟具的方式来达到降低由烟头引起的火灾事故概率。对于烟瘾重的人员,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吸烟区,凡吸烟者一律到吸烟区。

(7)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对安全工作严抓不懈。注重安全训练,对一切进入现场的人员有必要参与三级进场训练,要求特种工作人员通过专项训练,并持有国家颁发的特种工作操作证。公司或企业可采用加强高危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的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位施工人员从思想意识和行动上注重安全,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8)风险信息更新生产技术繁琐、生产条件苛刻、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系数高等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特征。为避免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石油化工行业尤其要注意风险信息的更新。通过及时更新信息,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风险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预防风险或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控制,减少人财物损失,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①每年定期对常规活动开展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并以报告的形式形成资料加以保存。重新鉴定风险源重点关注之前形成的评估是否全面完整,能否全面涵盖本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开展。②对非常规活动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环节较复杂的作业活动(如检修、开停车、重要的工艺设备变更以及认为有重大风险的作业活动),展开风险评估和识别之前,应制定相关管控制度和措施,并由单位管理人员审批决议后执行实施。③做完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后,要及时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更新存档。

4应急体系的构建

对于日常的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方面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意外发生的概率还是存在。所以提前构建完善应急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该体系的建立能使危险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消极的负面影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厂区当前所具有的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利用,同时使用计算机等现代通信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对风险源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更新以及协调和指挥,从而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应急预案、保障体系。其中注意的是应急预案,所以在规划中要重点突出,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5结语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安全生产工作风险控制孜孜不倦,实实在在致力安全生产,努力搞好安全工作,改进劳动条件,以此来减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维护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提高生产打好基础。

作者:李瑞艳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参考文献:

[1]赵文芳.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1).

第3篇

(1)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石油化工园区消防规划不够合理,部分园区没有进行消防安全规划论证。没有按照危险源进行布局,在消防规划中没有按照危险源的变化而变化,使消防规划难以真正的发挥其关键作用。

(2)对大型火灾缺乏应对经验。在石油化工园区的消防安全规划中具有特殊性,部分石油化工园区的消防规划缺乏应对大型火灾的的经验,对于过热液体储存区、大型油罐一级石油化工产品的火灾特点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没有做好提前的应对措施。对于化学园区化学品泄露、火灾等灾害后果与影响范围缺少科学分析和预测,没有建立相应的火灾风险管理机制。

(3)火灾事故的处置力量不足。对于化学工业园区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应当重大化工灾害时,缺少足够的救援能力,还没有建立对于石油化工园区相应的消防安全预案。

2加强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的措施

(1)做好石油化工园区的消防安全规划研究。规划应当做好园区内危险源的分析,确定园区内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及危害的模式和规模和最后导致的灾害后果;同时还有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和引起的其它危害。通过对园区内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对其社会风险进行评价,做好化工园内的安全规划工作。要做好园区内消防安全规划的评估,按照火灾风险的等级进行布局,建立满足园区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科学规划体系。做好所有园区内的火灾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规律研究,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事故演变规律,对园区内的化工产品泄露、火灾等灾害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园区消防规划作为园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园区的整体布局出发,加强园区各种因素之间的协调。

园区内的消防安全规划应当在整个园区安全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消防力量的配置,提高园区内的消防应急能力。园区内的消防安全规划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园区内石油企业的分布现状和园区的总体规划,对园区各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满足科学规划的要求。同时园区消防安全规划还应当和其它专业规划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赵军潘金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不少地区建设了石油园区,这些园区具备了生产、储存、加工等一体化的模式。但是在石油园区的规划中,消防安全是其中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字: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协调,例如供电规划、给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建立满足消防安全需要的安全体系。

(2)做好园区内的消防安全演练工作。对石油化工园区内重点危险源做好相应的安全监测和控制工作,在发生消防安全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报警,并且加强和消防力量的联动,争取消防控制的时间。园区要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安全演练机制,定期做好消防应急救援和疏散演练。针对园区的消防安全现状和实际应急可能存在的火灾类型,做好园区内相应的灭火救援。通过火灾消防演练,检查灭火过程中的救援程序和疏散程序是否得当,预案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也检验了消防装备的性能。在演练中主要对消防资源和消防力量的配置情况进行检验,检查园区内的消防监控、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消防供水和消防人员的准备情况。通过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行及时的调整,特别是检查园区消防规划是否合理,能否在发生灾难时快速的响应,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等。

(3)建立有效的消防力量。消防车要不断的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消防车的水泵压力,满足新型火灾的消防需要,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解决远距离和高层供水问题,提高了灭火的强度。应当结合园区消防安全的规划的需要,配备特勤消防站,以便满足特种火灾和事故的需要。特勤站作为园区救援和灭火的图集力量,不仅能够完成一般的消防任务,同时还能够处置大型特种火灾的需要。特勤站能够具备处理化学灾害事故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具有处置地下、高层以及石油化工特殊化学品火灾的处置能力。

3结语

第4篇

(一)违章操作

在生产中,违规操作、操作错误以及不按照化工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等。化工的储存、运输以及生产都有严格的程序,违背安全操作规则,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笔者的统计来看,在整个化学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化学事故大约占了28%左右。

(二)设备故障

1、先天性不足

例如:化工场地选择不正确,规划不够合理,不符合化工厂搭建的安全距离,生产工艺不够成素等等,都会在化工的生产上带来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设备的选取不当,制造安装设备的质量低劣,缺乏比较的管理、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等等。多数的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汇总都需要高温、高压,加之多数材料产品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极容易造成生产所需的管、缸、塔由于腐蚀损毁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出现跑、冒滴等现象。

(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够及时的将隐患消除或者治理,化工生产操作员工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作业环境底下,管理层领导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意外因素

意外事故主要是包括了突然的停水、停电,导致化学反应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或者是在有害物质的运输中,出现了爆炸、泄漏或者是车祸等事故。从上面四方面的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看,化工事故造成的原因当中,人为因素占有的比重较高。既然化工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有过高,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将人为的化工事故的发生控制完好。

二、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一)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改善以及量得增长,经过多年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而新投入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操作人员也没能详细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也容易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所以作为化工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质量。例如:根据生产管理的实践,制定出一套相对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并建立出相应的台账。尤其是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存储器等等设备以及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并对设备定期的检测、维修,如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处理;如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则需要立刻对有关的单位进行报告。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出使用的、恰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的安全与每一个操作员工的人生、财产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关系到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想要争取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安全的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在企业中,要树立出安全就等于效益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内部建立出自我约束、检查、纠正的管理体现,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效的遏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发生。

(三)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在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令第302号文件)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制度的施行之后,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将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落到实处。如果发生以下几类重大安全事故,则应追求其企业领导责任:其一,违反了安全生产、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其二,违反了企业新建或者是扩建的项目管理制度规定;其三,违反了国家、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其四,面对安全事故,处理不够及时、恰当,从而导致事故进一步的严重或者出现次生灾害;其五,没有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以及上岗技术指导、监督。

(四)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完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要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是管理的关键,有管理制度不执行,是安全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安全生产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领导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的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懂得安全、了解安全、重视安全。在遵守安全制度中,对于一些取得了成绩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表扬与奖励,相反,对违反了操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想要将安全生产做到最好,保证员工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话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员工将生产实践与安全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内部,除了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同时,还应当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的生产管理中来,只有调动、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积极性,才能够有效的切断、防止安全事故的根源。让每一位员工养成安全意识,真正的实现员工能够拥有自保能力、相互保护能力以及配合保护的能力,这样也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至最低。安全生产管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对化工企业生产中人员的操作进行安全的、有效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条例、章程等。在企业中建立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应当将安全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在上岗之前,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改正以往操作中的不安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到生产的每一处。

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实习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国家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专业”)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特色专业已经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深化作为“卓越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及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后的发展要求,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这里把实践教学从总体上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是实验教学,包括理论课程的实验和独立开设的实验等;第二是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第三是毕业论文(设计)。

在实验教学方面,平时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和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的情况。轻实验的观念也使学生存在不爱动手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习教学方面,无论是认识、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其实习时间都较短,企业普遍认为接收学生来实习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另外,在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相应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造成很多企业都不愿接纳太多的学生实习,就算接纳了也没有安排足够的技术指导。因此学生实习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整个实习结束后学生收获不大。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背景与项目经验以及学校实验场地和设备的不足,选题缺少挑战性和创新性,并且大多与生产现场、工程实际的问题脱节。在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把时间精力用在复习考研、找工作等方面。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其中一年为企业学习阶段,校内学习时间相应减少。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对理论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外,对实践教学同样也要进行改革。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在“卓越计划”计划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1.实验课

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使教育回归到工程教育的理念上来。同时,通过整合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设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使用实验室,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标。

2.实习教学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计划要进行较大调整,以满足一年企业学习要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实习教学在原计划里就是在企业中进行,较容易整合到“卓越计划”中去。但这个整合是要满足“卓越计划”具体要求为前提,因此,新的实习教学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在这些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措施下,学校要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2]精简办事程序,满足企业高效率要求,保障试点专业与企业合作的顺畅。学校要重视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选好合作企业,要求企业有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生活,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等。[3]

其次,学生到企业实习前要求先完成实习计划。学生在实习之前,根据企业的生产内容,通过查找、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教材,自主完成实习计划。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实习内容所要涉及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对专业课程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较为全面、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重视实习,认真严肃对待实习安排,也避免学生进到企业后对实习内容与专业课程产生脱节感,对整个实习产生游离感,影响实习效果。根据已经完成实习教学学生的反馈,可以知道在实习前做了相关准备的学生要比毫无准备的学生收获大得多。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习计划的重要性。

再者,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卓越计划”要求参与学生在企业累计学习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行的各项活动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实习企业主要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自来水公司、茂名热电厂、供电局变电站等企业。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最主要的实习基地。然而,由于石化企业的特殊性,其运行要求的安全性非常高,顶岗实习和参与故障维修的机会很少。为了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

(1)集中学习。“卓越计划”中的实习内容包括在企业接受培训。因此,面对人数不算少的实习学生,可以让企业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讲解企业制度、生产流程、技术规范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加入到新入职员工的集体培训,使学生接受最真实的企业培训。

(2)分散跟岗。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学生实习时是以7~8个人为一个小组,分配到一个生产班组中,再由班组指定一位技术人员进行带队实习。为了遵循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和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进一步把小组细分为1~2个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技术人员,然后以跟岗的形式进行实习。这里的跟岗是指每个小组的指导工程师上班在岗时全程带着所指导的学生。当工程师进行班组例会、查看技术图纸及手册、在岗巡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时,跟岗的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其中。而且,当涉及到现场动手操作时,工程师也可以在评估安全性是否满足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深入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去,同时能保证一定的动手操作量。这些情况在多个学生为一小组时,相应的安排就不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业运行高安全性的要求。对工程师来说,学生跟岗并没有额外增加太多工作量,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较多一对一的交流与指导。

3.毕业论文(设计)

首先,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是对其大学四年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深化。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继续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益处。[4]

其次,利用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试点的契机,选派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中锻炼,加强教师的工程素养。建立一支“双师型”指导队伍,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所遇到的工程问题或者所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完成“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文清.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5):2.

[2]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4.

第6篇

1. 引言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项目(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获奖、学术报告、专利和软件著作等方面。每种科研成果依据科研成果的不同级别、个人排名等情况有不同的科研分值。例如学术论文根据发表的期刊分为特种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纵向项目按照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校级[1]。目前各大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管理及考核统计,还主要使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人工操作就必然有它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纰漏,而且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也经常会出现统计错误,统计遗漏的情况。显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由手工统计转为计算机统计,提高统计的精确性与透明性,使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管理向着规范化、简单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正是本系统设计的目的所在。

西安石油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每年都会承担国家许多的科研项目,尤其是石油类的项目,因此每年也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生。对这些项目进行统计所得到的信息在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反映了学校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和成就,是对该科研工作情况进行各种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第二,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学校对于该领域课题的发展 决策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第三,它是考察教师科研工作成就的主要途径之一;最后,这些信息也是上级主管部门经常要求上报的信息。

因此,本设计根据“西安石油大学教师科技工作业绩与成果量化计算办法”设计并开发了教师科研管理系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科研成果的查询和统计,以及科研分的自动计算,也方便了管理员对教师进行科研管理。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2]。

教师需求分析。需要完成教师科研论文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论文题目,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名称,刊物等级,经费等,还需要完成论文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科研项目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项目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完成时间,项目等级,经费等,还需要完成项目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专利与软件著作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专利与软件著作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完成时间,等级等,还需要完成专利与软件著作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学术著作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学术著作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学术著作出版时间,出版社等级,出版社名称,字数,经费等,还需要完成学术著作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个人获奖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奖励名称,简介,奖励时间,奖励等级等,还需要完成奖励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需要完成教师报告讲座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报告讲座名称,简介,报告讲座时间,次数等,还需要完成报告讲座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密码修改等功能

2.2 管理员需求分析

需要完成教师科研论文、科研项目、专利和软件著作、学术著作、个人奖励、学术报告、讲座信息的审核,查询,统计等功能;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需要完成教师总信息的按时间段,审核状态得分统计排名的功能; 需要完成普通用户,管理员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需要完成自身信息的录入修改等。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

教师功能设计。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部分,这部分包括教师基本资料的填写,登录密码的修改,科研信息资料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本系统是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因此重点在科研信息这块,其具体功能如下:

教师科研信息填写包括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讲座报告、个人奖励等六大基本信息的填写,每一个基本信息下都有自己独有的属性填写,填写完后提交,进入待审核状态,此时教师用户是可以在相关科研信息浏览页面对待审核的科研信息进行修改的。

教师信息浏览,这部分包括对教师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讲座报告、个人奖励等六大基本科研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总分分类计算等功能,查询功能是按时间段进行查询,而后面的得分统计也按照相应的查询条件进行统计。

查看总的统计得分,系统根据教师的科研信息,根据科研分值计算方法自动计算教师的科研得分,按照时间段把得分信息进行统计汇总。

一些辅助的功能,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填写,修改,密码修改等。

管理员功能设计。另外一个是管理员部分,这部分包括对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审核,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查询。具体功能如下

对教师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讲座报告、个人奖励等六大基本信息进行后台的审核判断,分数是通过后台程序直接计算的,管理员需要的是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加以核实;对六大基本信息进行时间段,姓名,审核状态的查询; 添加,修改,删除教师账户; 添加,修改,删除管理员,修改自己密码,注销功能。

第7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24-03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是第二类国家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以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为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了“1个目标,2个结合,3个层面,4种模式,多种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设置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实验教学模块,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的训练,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优化了以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体系中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模块,是按照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划分的。各模块实验教学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实验项目,形成了由课程基础、综合设计、探索创新3个层次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注重将教学改革成果、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引入、固化在实验项目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自主选做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分层次实验教学由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构成。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原则,上述3个层面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来实现。

1.课程基础实验。用于理论知识验证和认知、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训练、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训练。采用以教师教学辅导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边实践,通过基础实验项目的全面训练,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该层次培养任务主要由演示或验证性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油田现场实习完成。

2.综合设计实验。该层次实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用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实验项目内容以理论教学多知识点综合分析与应用为基础设立,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主要由原有的常规实验项目整合、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科研项目转化、部分竞赛类项目转化形成。

3.探索创新实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为具备一定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较高级别的创新平台,进行特色培养。鼓励有创新性的实验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或公开,对这些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该类实验教学采取导师制,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检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的类型及容量,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组及教学指导小组的方式开展集体创新实验教学工作。探索创新实验项目主要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学生申请项目等转化形成。

4.自主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教学是在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发展等培养需要。开放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管理层面上开放、实验内容层面上开放、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三种。实验管理层面的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必做项目的时间开放,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层面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选做项目的实验,主要为综合设计实验,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方案设计提交、批准等程序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主要用于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培养,实验时间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确定,按照预约、实验方案提交、可行性分析、计划安排、批准等程序开展。上述三个层面的开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为实现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通过几年建设与改革,2009年“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签订了长期实习培训协议,成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固定实习基地。该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拥有国内比较先进和完备的训练设施和设备,具有一个4万多平方米室外训练场(包括钻井工程演练场,采油工程演练场)和500多平方米的模拟演示陈列室。钻井演练场,承担着钻井技能训练的任务,演练场共分工具识别、设备解剖、二层平台操作、钻台操作大钳训练以及系绳套等六个训练区,能够完成钻井方向的全部实习任务;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石油钻井简介、钻进技术、固井技术、钻井常用工具、钻井机械、气控制流程、全套模拟井架等部分组成,采用了实物、模型、照片、光机电模拟显示板、录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石油钻井工艺技术、工具设备和流程,对钻井工程培训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采油工程演练场,承担采油技能培训任务,演练场分抽油机操作、注水井捣流程、油井修井作业三个训练区;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油水井捣流程、井下管柱、管柱连接、集输流程、油水分离等部分组成,对采油工程培训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一直在该中心进行,由该中心老师担任设备操作指导工作,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各种设备,避免了以前在油田生产单位实习,对各种设备只能看不能动的局面,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切实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设计改革

2010年,毕业设计由原来13周拓展到15周,增加了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题目较多,毕业论文95%来源于教师真实课题,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80%左右的论文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工作量大,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了大量精力深入论文,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同学大多数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获得校级优秀和创新杯的同学大部分来源与此。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任务多的特点,石油工程专业有20%左右的学生提前半年左右进入毕业设计,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一方面缓解了教师繁重的科研工作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加强。这些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学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软件或参与软件的部分编制工作。实行双学位制度以来,一些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辅修了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条件限制,这些同学的上机时间很少。这样,一些同学提前介入到教师的课题中来,由教师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必要的编程书籍,在教师给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独立或参与编制部分软件。一方面,学生需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真刀实枪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变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大量的数据拟合计算。一些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的计算工作由提前进入设计的同学完成,例如,油藏数值模拟,从数据整理、插值、数据流的形成到反复进行历史拟合,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短短2个月内根本无法完成,而这又是油田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的最主要研究内容,在石油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在类似的这方面,一些学生提前介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锻炼了他们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大规模油田实际计算、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各研究方向最新进展和毕业后所从事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近几年毕业设计题目统计,95%的设计能够用于生产实践。

第8篇

关键词:海洋石油;电气安全;现状与未来;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海洋石油电气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石油电气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海洋石油工程电气技术的发展是与船舶电气技术密不可分。上个世界初,商船就已经开始应用直流电驱动技术照明了,近半个世纪,商船大都采用十六系统供电。随着电网负载不断增长,为了满足驱动力的需求,电压必须相高压方向发展。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发电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船舶陆续转向交流系统的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海洋运输业向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其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六十年代起,自动化技术显著提高,这样严重影响着海洋石油电气工程的发展,使得海洋石油电气工程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海洋石油电气国内外概况。海洋石油的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海洋地址取芯勘探,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打生产油井,石油采集与运输。能够利用到海上钻井平台的步骤是海洋地质取芯和打生产井,平台上装通讯、导航、钻井和安全救援等海上油气勘探开所必须的设备。世界第一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1949年建造的。1968年德国与意大利共同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就安装有交流-直流电动钻机,在海洋石油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借助船舶自动化技术,石油工程电气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石油电气技术发展也很快,所有平台都采用交流-直流电动钻机,海洋开发平台已经采用遥控、遥测、遥讯等集成技术。申述半潜式平台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石油电气化技术水平,是我国逐渐跻身于世界深水领域的先进水平。

二、海洋平台电气施工

海洋平台电气工程操作的第一步是电气施工部分,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海洋石油电气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维修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施工质量的好坏来决定。在电气施工中,电缆通道的选择、电气设备的预设位置和电缆的敷设这三方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才可以避免失误的产生,以便更好的完成海洋电气平台的施工。

(一)电缆通道的选取。要想确定电缆通道,首先要明确主干电缆的走向,必须远离油管线及热源,比如水蒸气管线、发电机排烟管、电阻器及燃油管线等。电缆也要避免与热管线交叉,或者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要考虑电缆桥架的分层布置:电力、通信电缆要分层开来敷设,高压电力电缆与低压电力电缆分层开来敷设等等。还有机电需要注意:高压电缆远离起居室;不相关的电力电缆避开通信室;主电源电缆与应急电源电缆的走向不同,要分开敷设;根据不同情况,电缆束外壁-电缆筒或者电缆框的选择也不同,有防水防爆要求时选用电缆筒,其他情况选用电缆框保护即可。

(二)电气设备预设位置的布置。电气设备由室内与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部分由配电室和主控室设备组成,也是电气设备布置时设计的重点部分。为了满足施工标准,又方便操作和维修,一定要合理布置配电盘柜及配电箱。不能有油管、水管及蒸汽管等可能泄露的管线或者容器存在配电室和主控室周围。此外,也要重点考虑室外危险区内电气设备的布置,不允许布置电气设备也不允许敷设电缆,如果必须要安装,那么所选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必须在所在危险区的防爆要求范围之内。

(三)电缆敷设注意事项。敷设电缆时,安装电缆桥架,割焊电缆筒和电缆框,必须要符合电缆的走向。安装电缆桥架时,要求规格、型号要符合施工图纸规范。在割焊电缆筒和电缆框时,不能损伤构造,位置和型号也要合适,为了防水、防爆,不可用电缆框替代电缆筒。在操作舱室顶壁的作业时,特别是电焊、气割舱室顶壁的工作时,如焊接桥架、导线板、电缆筒和电缆框等,必须保护好配电盘、集控台、变压器等已完成安装的设备。要想进行电缆的敷设、电力电缆、主电源电缆、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的分层敷设,必须保证主电缆通道上所有需要动用电焊、气割的工作都基本完成,且小设备也基本安装完毕。还要区分电力电缆和仪表通信电缆两者接地要求的不同。

三、海洋石油电气系统发展现状

海洋石油电气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指应用自动化技术,使电网企业能够控制远方,及时观察、协调和控制配电设备系统。配电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通过开关设备与断路器保护相配合,依靠开关来去除故障。二、通信和和控制系统,是电网自动化发展飞跃的基础,不仅实现了对配电网的远程遥控,还可以通过通讯网络实时呈现配电网的状态参数。三、实现了全网的多功能监控,是真正意义上的配电自动化,集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用户管理、配电运行管理、故障分析等功能于一身。与陆地配电自动化相比,海洋石油电气系统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而且配电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首先,要想解决跨海供电的问题,为了实现电气联系需要敷设海底电缆,海底电缆分支多,线路较短,配电网在继电保护的上下级配合和故障诊断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难度。其次,海上空间狭小,海洋石油生产系统的电气设备众多,类型庞杂,各个电气设备之间距离较短,给配电网的管理和参数采集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此外,大部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都长期工作于海上,依靠系统主电源来支持石油生产,如何有效解决配电自动化的通讯问题,建立安全、稳定的参数采集和通讯网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问题给海洋石油电气工程的相关工作带来很大阻碍,急需进行深刻的技术革命,来使海洋石油电气工程相对简单化和高效化。

四、海洋石油电气系统前景展望

伴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智能变电站不断兴建,计算机信息技术、光技术、智能技术融进了电网,对电网各个环节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网正在朝着智能、绿色的方向不断发展。对海洋石油电气系统来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遥感和遥测技术、电力系统进行着自动化的变革,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将应用于海洋石油电气系统,用来解决目前面临的跨海供电问题,针对电气设备众多和通讯设备不稳定性等问题也起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作用,海洋石油电气系统将更加安全、绿色,配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由于海洋石油开采平台电气设备工作的环境恶劣,配电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越来越倡导数字动画设计有更高要求的当今社会而言,计算机信息技术、光技术、智能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投入,结合本文海上石油平台的电气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海洋石油电气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对我国海洋石油电气平台的建设有着高瞻远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亮,冷鸿震,王树达,安晓龙 . 浅谈海洋石油平台防爆电气设计 [J]. 科技信息, 2011(09)

[2]张龙 海洋石油平台电气安全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4)

第9篇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公司,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使命,深入实施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即企业组织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二、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内涵

在中国石油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军队文化、政治文化、混合地区文化、独特的会战文化、榜样文化、达观英雄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不断积累了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即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精神,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使命,以“诚信、创新、和谐、业绩、安全”为经营理念。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积累了各时期的油田开发文化,如“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具有石油开发特色的文化历程。尽管我国石油工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文化传统,但是中国石油所面对的社会转型、企业重组改制、石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等客观环境,必然推动、也迫切要求石油企业管理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石油之争日益激烈,各大油企都在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实力,中国石油在企业文化战略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各石油企业基层单位,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将企业文化误认为是一般职工文化活动,组织体育、文化活动、旅游等方式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片面理解,偏离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难以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无法真正发掘出员工蕴藏的推动中国石油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2.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意识缺乏。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足,处于盲目发展状态,为了文化而建设文化,缺乏战略性与前瞻性,与生产实际、核心价值不相匹配的文化战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目前员工对企业文化战略的理解不强,不利于发挥文化的价值,不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建设延续性不够。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需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会战的历史凝练,如今,在中国石油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精神内涵,传承历史同时有所突破,是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发展的时代所需。

四、中国石油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各油田开发建设自身文化的重新整合塑造,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融合,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打造新的文化战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1.以战略为先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较强的管理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相应的企业文化应当鼓励这种适应性、鼓励创新,在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抓住机遇,站在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战略,积极创造、革新,使自己始终跑在别人前面。中石油面对机遇和挑战制定资源战略,打牢发展基础;实施市场战略,掌握发展先机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继承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续推进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内容的核心经营理念,实现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内容的企业宗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

2.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学习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上课、技术练兵、岗位操作、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训练,掌握工作条件和规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结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3.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创新融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原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扬、完善和充实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吐故纳新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创新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只有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焕发蓬勃的生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文化实施整合,既要继承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要着眼于作为跨国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代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四川石油经济,2001(5):6-9.

[2]王兆鹏.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2007,11:36-38.

[3]房旭鹏.论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0篇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刚采访了张景廉先生,张先生向我们推荐您,说您很早就在做有关无机成气的研究,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想请您深入谈一下有关“石油无机成因论”的一些观点。

王先彬研究员(以下简称王):关于石油的非生物成因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么说,人类所发掘的油气多跟有机成因论有关。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原始的能源资源是木柴,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能源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有更大的能量供给,于是人类就开始使用煤,这是人类的第二个能源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需要液体燃料,人类又开始使用石油,从而进入了第三个能源时代。当然,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能源结构始终不是单一的。边远贫穷的农村、山区里边照样烧木柴。

按照现在的说法,以目前的石油勘探技术、理论、观念,在本世纪后期,常规石油就走到顶了,没了。但这个“没了”,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地方按照原来的勘探技术还没有去找,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又有可能会发掘新的石油资源。但不管怎样,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常规石油已经快走到尽头了。那么下面怎么办?石油完了以后,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既然常规有机成因说快走到头了,那么无机成因说的观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要我来看,人对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出路的。随着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必然会找到未来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但是这个转变,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贫油的。为什么贫油?因为国外大量的石油出在中、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中国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地层,时代老、有机质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难以形成巨型油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玉门开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指出,不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大庆油田的发现,更表明陆相地层不仅能形成油田,还能形成大油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提出和发展的“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指引了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前进方向。陆相石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支撑了中国石油工业五十多年的飞跃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问题。如果说,中国海相地层难以形成大油田,哪么能否形成大气田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资源前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勘探投入。迄今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埋藏较浅的陆相地层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世界范围内,诸多大油气田均产于中、新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但问题在于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格局,对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多种成因类型和来源,使得它与石油既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运、聚、保又与石油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的角度,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成气机制(而不是成油机制)和运移、聚集特征,或许会使我们对我国碳酸盐岩有新的认识。中国高演化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普光和塔河大气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观念、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天然气产量提高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啊!

我们再来谈谈非常规油气资源。应该说“常规”和“非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现行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可大规模生产的就是常规。非常规油气则是指,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或缺乏成熟的勘探技术和工艺途径,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但又显示了巨大资源前景的油气资源。比如,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等。当前,被世人称之为“页岩气革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页岩气开采的确使美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变。但是,能否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尚存在很大疑问。中国页岩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美国大相径庭。现行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精准度改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效率的提高,以及减少大量水资源消耗、相应的环境安全和开采成本等,均是需冷静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人们常谈到氢气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仅产生水)。就此而言,氢气可作为能源。但在自然界能否形成独立的能源资源,却又是另一回事。自然界氢气含量极低,不可能聚集成为资源。如果认为自然界存在巨量的水就是氢气资源,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水制氢必须消耗大量的其它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天然气等能源。因此,确切地说氢气不是能源资源,而仅仅是能量载体。现今,氢气用做能源必然以消耗其它能源为代价,人类进入氢能源时代尚为时过早。“氢燃料电池”出现固然可减小城市大气污染,但不能减少制氢所消耗的能源和可能污物排放问题。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

记:那您觉得氢动力汽车有可能成为一代产品吗?

王:氢动力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制氢。城市里面开出几辆氢动力汽车很时髦,看起来也挺好的。但这种情况下,你就得消耗别的地方的能源资源,消耗别的地方的环境质量,来得到你所谓的城市发展、清洁。

记:我觉得您有很强的怀疑精神,您的学问做得有点老子说的“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确定性非常大。

王:人类认知自然过程本来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由不确定趋向于较确定。

记: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上讲,您对石油无机成油论是持赞成态度呢还是否定态度?

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关注、思考“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相继开展了有关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至今已40多年了。

记:对非生物成因油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您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呢?

王:根据对“原始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拓展的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太阳系形成演化和地球原始(前生命)有机质的特征、丰度和演化;地球深部甲烷等烃类的热力学稳定性;地幔流体(气体)的化学组成和氧化-还原特征;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C-H-O流体体系的组成与演化;地幔脱气作用与地壳烷烃的赋存状态、运移和聚集特征等诸多科学问题。

记:您这项研究至少可以证明有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王:是的。世界众多地区的观察结果(包括我们的结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广泛存在于众多地质环境中,但能否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是广泛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我们同大庆油田的郭占谦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合作研究成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能够聚集形成商业天然气藏。可以说,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记:天然气的无机成因说我看学术界好像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王:非生物成因石油和天然气能否成为油气资源,这是世界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争论逾百年的科学难题。要达成“共识”,尚为时过早,也许会永远如此。不过虽争论不休,但也不断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此理论的关注已波及诸多学科领域。

记: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在勘探开发这个实践中,对非生物成因油气学说重视不够?

王:事实上对有机成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亦重视不够。如,我们前面所谈及的非常规天然气(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记:您在中科院兰州地质所工作,这个所原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早年主要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记:那你们跟油田联系应该非常紧密了?

王:是的。通过与油田合作,承担他们的科研和勘探任务,我们与诸多油田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我看过您的简历,您当过这个所的所长,在您当所长期间,在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改变科学研究方向、目的和风气能起多大作用?

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为涉及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强有力约束,也涉及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甚至科研人员升职、工资、就业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就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而言,探索性太强、争论太大,让学生介入的风险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基本不让他们参与其中。仅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或参与野外考察采样,做些实验分析等。

我的学生进来后,我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帮助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通常是给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选题写出综合评述报告和研究方案。要求他们不要罗列文献,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凝练出学位论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如何完成学位论文已心中有数,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已远胜于我。在完成学位论文中,他们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我也乐得轻松、省事。

记:那您的学生当中有人接受您的无机成因气的理论吗?

王:当然有,而且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太阳星云条件和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费-托反应研究、地幔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和火山地热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等。这些成果为研究非生物气提供了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也为拓展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贡献。多数是他们不反对,但不一定赞成,毕竟我是老师嘛。因为风险太大,可能干了一辈子白干了,没有人认可你。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贸易;贸易流向;优化及保障

一、世界石油贸易流向综述

(一)石油贸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贸易流向的概念

贸易流向是指贸易的地区分布和结构,通常表示为某地区贸易量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讲,石油贸易流向就是某地区石油贸易量占石油贸易总量的份额,因我国是以石油进口为主的国家,研究石油贸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区石油进口量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比重。另外,贸易流向包括两个不可分的因素:贸易的方向以及贸易的规模,在讨论石油贸易流向问题时,必须兼顾量的差别。

2.石油贸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油价较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贸易流向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并有各自的特点。战略导向型,即国家根据自己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来选择贸易伙伴、地区及贸易量;经济导向型,即出于经济考虑,如考虑能源运输成本或本国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选择贸易方式;地缘导向型,即在扩大贸易伙伴时,更多考虑地理位置临近或者有着地理运输优势的国家作为潜在或现实的贸易伙伴。

(二)国际石油贸易整体环境

宏观环境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作为石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石油贸易流向必须结合当前国际石油贸易的整体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全球经济的区域结构变化助推国际石油贸易;(2)石油金融市场对现货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3)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4)替代能源引发石油贸易格局演变。

(三)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石油贸易流向在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多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整体看来,欧佩克的统治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世界石油贸易逐渐向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国家偏移,正确分析世界石油贸易流向趋势可以避免无谓竞争,有利于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的优化。主要表现在:(1)欧佩克石油贸易份额将有所降低,但总份额及发展潜力仍很大;(2)俄罗斯是未来石油贸易流向的重点地区;(3)里海地区贸易量增长潜力与障碍并存;(4)拉美国家石油贸易前景广阔;(5)非洲是各国实现石油贸易流向多元化的重点地区。

二、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现状分析

(一)世界石油储量分布及发展趋势

1.现有储量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除在陆地上有大量分布以外,近年来海底石油的探明储量增长很快,现在海底石油的探明储量已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以上。世界石油资源大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分布规律为西半球多于东半球;在五大洲中,大洋洲最少,亚洲最多。世界原油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55.58%的可采储量,美洲、非洲、东欧及前苏联、亚太地区,分别占24.78%、8.72%、7.45%、2.53%。

2.能源发展趋势及未来油气生产预测

从未来世界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从能源发展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出发,预测油气生产和其他能源的发展结构,可以比较科学地反映客观规律。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步下降,而天然气则是主要的替代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力能源。

(二)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状况分析

1.贸易来源。中国近年来虽努力分散原油进口来源,大力实施石油贸易来源多元化战略,但进口来源单一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具体到国家来讲,2007年我国主要从沙特、俄罗斯、伊朗、安哥拉和阿曼五国进口原油,自每个国家进口的原油量,均超过了1 000,合计为9 069万吨,占当年原油进口总量的61%。其中,沙特、安哥拉和伊朗分别以16%、15%、13%位居前三位。

2.贸易方式。当前,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现货、期货、长期合约及获取份额油等,我国的石油贸易方式主要集中在现货,期货很少参与,长约及份额油的获取都非常少: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石油贸易中,份额油只占进口石油的不足20%,现货采购达50%,长约油仅为50%(日本高达90%);我国缺乏充足的储运设施,期货市场刚刚开设燃料油期货,原油期货仍未启动。国际油价的定价权在期货,我国虽然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战略买家”,但仍无定价权。

3.运输状况。相较而言,海运石油的成本较低,管道运输相对可靠,铁路运输虽然运量有限,但是陆地线路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我国目前的石油进口方式,主要以海运为主,采用管道运输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亚,而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基本是通过铁路运输。

4.小结。综合以上分析,整体看来,我国非洲、南美地区的石油贸易份额逐渐增大,石油贸易流向进一步多元化,但进口来源仍较为集中,主要是中东和非洲,而与我国有着良好地缘关系的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贸易份额则相对不足,甚至呈现缩减趋势。具体来讲,我国目前的石油贸易流向也存在一定风险:(1)运输风险。(2)中东作为贸易主流向有一定风险。(3)与美国可能产生较大冲突。

三、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及保障措施

(一)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策略

1.石油贸易来源多元化。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北依俄罗斯,西临中亚,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也有很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获得充足的油气供应,有很强的地缘保证。同时,随着我国进一步健全运输管线建设,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输送安全性也将大大提高,我国与中东地区的石油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2.石油贸易方式多元化。国际石油贸易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分成油、长期供货合同和现货期货贸易。为了提高我国石油贸易方式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为了保证中国对石油资源获得的稳定性,进口原油的贸易方式应以长期合同为主,应占60%以上。(2)国家间贸易多样化。(3)大力发展石油期货贸易,参与石油金融市场,规避石油进口和价格风险,争夺石油的定价权。我国可在借鉴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多层次性、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内实货交易市场,有步骤地推进期货市场的建设,形成现货、远期、期货为重点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

3.构建“蜘蛛网”式战略运输线路。海运作为我国的主要石油运输方式,其运输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都不足以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地缘特征和世界石油储量分布,我国要保障石油运输线路安全,应以石油管线为主,大力构建“蛛网式”战略线路,有效解决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分依赖和我国周边陆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具体讲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获得印度洋的入海口;(2)构建俄罗斯、中南亚陆地运输体系。

(二)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保障措施

1.提高国内供给能力,适当控制国内需求和适度进口。提高国内石油供给能力是未来解决石油供需缺口最基本的一步,建议我国优先加强国内勘探,努力增加石油后备储量,保持必要的石油自给率;鼓励中国海上合资原油销往国内。在控制国内需求方面,应适当控制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比例增长的速度,大力发展可替代能源;利用税收作用,抑制石油消费。适度进口应是实现油气资源进口尽可能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2.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危机,提高石油贸易主动性。经济危机下,很多国家需要资金救市,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找到了有效的投资渠道。一是可以对政治友好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为石油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关系;二是可以用外汇与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油气资产交换,比如我近期实现的中俄“贷款换石油”交易,为保证本国能够拥有长期稳定的油源供应奠定了基础,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国际石油交易的格局,使之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3.和谐发展国际关系,保障石油供应稳定性。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石油竞争,最终要通过石油输出国来实现。我国应该继续发挥能源外交优势,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经济崛起的优势,将石油合作纳入全方位的合作中,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的各种对话和交流,特别是与国际能源机构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交流,深化原油资源合作,提高对资源的获取能力。

4.健全石油政策和法规体制,推进石油产业市场化。欧美等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监管机构统一监管、企业商业化运作等途径,形成了普遍认同的石油管理体制,实现了规范的能源产业市场化运作,也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市场化建设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上下游领域和南北海陆地域的限制,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石油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论

我国的石油贸易流向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于石油本身的特殊性,石油贸易流向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石油进口来源地,也应包括石油贸易方式和运输方式,石油贸易流向的优化也必须从这几方面展开。(2)石油贸易流向的研究必须紧跟世界能源安全的新观念。(3)“石油衍生品”市场地位空前提高。(4)我国石油贸易流向多元化应是贸易来源、贸易方式及运输路径的系统多元化,相关策略制定应该充分结合地缘特征,构建以俄罗斯—里海及东南亚地区为主的贸易多元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

棋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2] 蔡睿彦.中国对外贸易流向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硕士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安全经济学 安全投入 安全效益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的意义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企业管理层经过安全经济分析,能够明确包括安全决策本身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各有关活动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双重有效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负效益应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出预防性准备。因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是决策层制定经营战略和安全决策的依据,是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资金分配。财务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资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产费用、风险投资、福利保障计划等。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资金、设备折旧费、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安全成本等方面,为安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进行合理资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以优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使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业总成本和总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关系,使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通过事故预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的成本对石油化工企业收益的影响,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监督成本与员工违章率的关系,以及从何入手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经济效益。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是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它们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危害事件发生来实现的。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简称为减损收益。

2.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简称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业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对石化企业经济生产的贡献,这是“安全是生产力”作用的体现。安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是生产力,即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质不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其安全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工效,体现在工人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产资料中包括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显然安全设施、设备等也随之与其完成生产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对于技术创造的安全环境,保证了生产技术功能的实现,因此,也从中间接体现生产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安全生产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非常经济效益,因而单纯的计算其中的某一部分还不能反映整个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们对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经济效益定量化的复杂性,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精确化的计算出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采用下面所介绍的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层次分析法就是根据安全的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经济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关系。

所谓安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提高安全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产和生活中,安全活动投入所带来的利益与投入消耗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15]。所谓的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就是对安全和安全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时,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说,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从经济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应有经济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主要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确定以及优化问题尝试着进行了理论上的评估,特别是对通常难以量化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那样能够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经济效果,它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潜在性等特点,因此不容易被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生产不能健康运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3.从理论上求得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最优配置和其最优方案的选取,将提到的效益估算运用到石油化工企业之中,计算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3] 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1-12.

[6] 屈 奎.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分析[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