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总结

时间:2022-02-16 10:52:08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 中职新生 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①当前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②中职教育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要承担者,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按我国总人口概算,要让数亿人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其意义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普及化的使命。[1]“十一五”期间,全国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500多万名毕业生,这是劳动者的整体崛起。中职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然而事实上,中职毕业生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由于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满足拥有职业工作经验要求,中职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断层。这就迫切要求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创新与发展,其中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选准职业方向,制定最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我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了中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旨在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让新生获得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之根据个人特质和社会环境,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设计与过程

美国学生职业指导开展了近百年,发端于中学生的职业咨询,现已发展为普遍在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职业发展的一种预期、目标制订与行动计划的有机统一,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

但是,中职新生大多16―17岁,既处于中职生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自我意识和思想智慧的增长期,又处于确立人生理想、训练人格品行、培养道德责任感的关键期,更处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2]但由于刚入校对新环境还很陌生,所有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对前途比较迷茫,还处于入学适应期。

中职学生往往是中考失利后在家长、亲友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的,进入中职校学习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不足会逐渐显露出来。部分学生不理解中职培养的目标,存在着极大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懂得“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专业与个人兴趣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清楚专业和就业的关系,多数凭借媒体宣传、网络排名和亲友意见等进行判断,其中自我调适差的学生还会在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之间逐渐出现矛盾心理,从而对前途充满迷茫和无所适从。[3]

(一)职业生涯规划社团的组建和思路

2010年8月我校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社团,以经济管理系10级中职新生为社员,其中重点关注有职业生涯困扰或愿意承担在社团中的责任的新生。在确定社员后,在开展社团活动前,召开见面会,介绍社团活动的有关知识并初步说明社团的规则。社员和社团负责人签订入团协议书。

社团活动连续进行5周,每2周1次,每次1.5―2小时。社团活动方案以职业生涯理论为基础,根据生涯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将全程分为5个活动单元。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主题,采用单元渐进的方式,共同尝试完成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的任务。

(二)社团活动的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社团开展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社团活动(自我觉察阶段):迎接美丽新世界。活动目标:介绍生涯概念,让社员了解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了解新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和对社团的期望;协助社员互相认识,营造安全、友善、信任的社团气氛,激发并唤醒社员的生涯规划意识。活动:社团工作的学干自我介绍;职业生涯社团活动基本知识讲解;认识你。

第二次社团活动(自我探索阶段):360°了解自己。活动目标:生存选择;帮助社员探索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各种特质(性格、能力、兴趣),并通过他人的回馈来重新认识自己。活动:生命历程,寻找自己的生涯价值观。通过周哈里窗、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探索社员的性格与生涯兴趣。作业:在两周内到社会上进行职业实地访谈,收集行业、职业和就业信息;填写职业调查报告单。

第三次社团活动(自我整合与资源探索阶段):生涯博览会。活动目标:探索职业世界,促进社员对社会环境、行业信息、职业信息、就业形势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探讨生涯清单,形成暂定生涯目标。作业:综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选出3―5个初选职业;个人关系图。

第四次社团活动(继续探索阶段):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活动目标:分析个人的就业条件及其与初选职业的匹配度;确定职业目标;拟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计划可行性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的具体方法。活动:生涯列车;一步一脚印;执行策略演讲及讨论会。作业:思考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

第五次社团活动(启发和自主延伸阶段):笑迎未来。活动目标。引导社员回顾前四次社团活动,统整社团收获,共同解决生涯规划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团体效果评估;鼓励社员依循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前进,在良好的氛围中结束社团活动。活动:填写调查问卷。作业:活动总结报告。

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效果

采用四种方法对社团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是团体结束后,让社员填写《社员满意度评估表》,以了解社员对社团辅导的整体满意度。

二是社团辅导开始前与结束后,均让社员填写《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以考察其参加社团活动后的变化情况。

三是要求社员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写活动日记。在整个辅导结束后,写总结报告,对社团活动进行主观评价。

四是社团结束后,研究者做跟进访谈,以了解社团活动作用的持久性。

(一)社团满意度评估

发放《社员满意度评估表》,让社员对社团的9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1―4。对个人来讲,等级越高,个人越满意;对社团来讲,处于高等级的人越多,社团活动越有效果。

表1 《社员满意度评估表》统计结果

注:所有分数是10名中职新生得分的平均分。

(二)社团社员自我评估

《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设计了13个项目,由社员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对各项进行评分,评定分数为0―10分。对个人对讲,活动后所得分数越高,说明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越强;对社团来讲,正向的变化幅度越大,说明社员的进步越大,社团活动越有效果。

表2 社团活动前后《社团成员自我评估表》

注:所有分数是10名中职新生得分的平均分。

(三)社员的活动日记与总结报告

活动日记与总结报告记录了社员对社团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中可以了解他们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变化。以下摘录了几位社员的总结:

“十分感谢有机会能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社团,以前我对未来一片模糊,都不知道我的下一步做什么,总认为一切要等到毕业后才明白。通过社团活动,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对毕业后有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职业规划,也有信心了。”

“中考失利后到中职校学习后,心理有着极大的失落和自卑。通过社团活动,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于家乡的发展之中。”

(四)对社员的跟进访谈

在社团结束后,对社员进行了跟进访谈,目的是了解社员在群体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情况,以确定社团活动作用的持久性。在社团结束6个月后进行访谈:社员对活动的主题设计、社团的活动方式、领导者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较为满意;对社团活动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多数社员树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开始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但也有社员由于环境改变、意志力缺乏而难以严格执行先前制定的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局限和改进之处

(一)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局限

1.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少,并且由于职业生涯社团活动的时间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团活动最终完整进行下来的人数少,对形成的结论支持度不够。

2.社团活动的单元设计上,最初设想是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但后来由于样本流失而未能如愿。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活动的效果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本次社团活动缺乏长期动态的跟踪。

(二)对中职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社团的建议与改进

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方法。

2.尽早利用资源进行生涯探索,确定生涯目标。通过依靠家长、亲友的有利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对外在环境进行探索,从而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制定长期与短期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探索奠定基础。

3.以目标为导向开始行动,并评估和动态调整

职业生涯的变化性是社会经济发展提速、职业流动加快、职业发展通路变化的产物,所以生涯规划要以目标为行动指南,不能一蹴而就。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最初的选择,这就要及时调整,对自身和外部环境再认识,修正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益于达成自己的生涯目标。

注释:

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J].职教论坛,2006.09.

[2]黄昭彦,王琳娜.班主任做好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81).

第2篇

一、导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在国内高校传播,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加强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探讨。为了解吕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索地方高校更具 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新路子,切实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以xx学院各年级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抽样调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出目前xx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状况,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吕梁的本土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三、分析论证

通过数据分析与研究得知,xx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缺乏自我认识,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与彷徨

问题1:您了解自己的兴趣吗?

问题2:您了解自己的性格吗

问题3: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吗?

问题4:您了解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吗?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出最适合的方案。xx学院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而了解自己能力特长的学生更少,不了解率高达63%,甚至有少数大学生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导致6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到彷徨与迷茫。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当前吕梁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制度有密切关系。当前,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本土青年缺乏主动就业的意识,未能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大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就业意识比较被动

问题5:您清楚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吗?

问题6:您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吗?

问题7:您清楚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吗?

职业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能根据职业目标的岗位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筹码。调查得知,由于缺乏对自身兴趣、性格和爱好的分析,仅有32%的大学生清楚自己今后发展的职业方向。而在对大学生自己将来要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清楚其情况。调查访谈中,不少学生都说以后要做总裁、总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等,但他们对总裁、总经理和人力资源总监的工作性质,需要具备的素质,认知甚少,对将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未能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实际岗位的要求进行科学分析。

(三)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人生发展急需科学指导

问题8: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您是否感到缺乏指引、没有方向?

问题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请问您对实现您的理想有明确的计划吗?

问题10:您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抱何种态度?

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而越来越意识到吕梁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根基不够扎实的现状的大学生,其就业危机意识已有所增强,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甚至有1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和茫然,面对压力无所适从。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环境,45%的大学生感到人生缺乏指引和没有方向,而能够针对自己理想做出明确计划的学生只占19%。

(四)对职业规划缺乏了解,但却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问题11: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吗?

问题12:您认为您是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我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停留在活动层面,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较少。调查显示,约80%的大学生未能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都是通过学校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和自己阅读报纸书籍等方面零散地积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大学生未有系统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机会,但他们却普遍认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64%的同学认为自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xx学院职业规划服务配套不够完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问题13:学校有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吗?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学校有提供很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仅占8%,而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不够完善的占61%。当前我市各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服务机构(一般为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 其方式主要是给毕业班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而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大多数的就业指导课只是讲讲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应聘技巧等,并没有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去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其余各年级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较少,指导方式基本集中在引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职业规划大赛等一些比较常规的活动。尽管个别高校在一年级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但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在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

(六)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科学性持保留态度,但职业规划的作用不可否认

问题14:您觉得您为自己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科学?

数据显示,由于我市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够充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持保留态度,其中认为自己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科学的仅占13%,不清楚科学与否的占58%,认为不科学的占16%。不少大学生表示,即使职业目标未能最终实现,但大学期间自己在努力实践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确实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从事其他相关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七、缺乏对专业测评的了解,未能借助专业测评工具了解自己

问题15:您了解专业职业测评吗?

接近86%大学生缺乏对专业职业测评的了解,而未做过职业测评的大学生高达80%,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体会和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自我认识的方法和手段不科学,自我认识也较感性。

(八)最希望学校提供职业规划和面试求职技巧方面指导

问题16:面对走向社会工作的压力,您最希望学校提供哪方面的指导?

调查显示,33%的大学生希望能提供面试及求职技巧辅导,位列第一位,2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毕业生的困惑和障碍,同时也反映了在校大学生想从低年级开始接触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的愿望。

(九)希望学校开设职业规划课,且在课程设计上应有创新

问题17: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您会选吗?

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有46%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去上课,而有43%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深入访谈发现,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所增强。他们希望能够在低年级的时候获得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以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学生厌倦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期望职业规划课能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进行授课,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四、总结与建议

调查分析充分显示,xx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可行性与实践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努力方向建议如下:

(一)完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强化本土化建设

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同时,在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模式,要结合本土青年生活安逸,缺乏主动就业意识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体系,尽快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指导思想、辅导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二)科学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时间,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由于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需求和认识不一,高校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切忌搞“一刀切”,也不可能一促而就。职业规划教育只有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职业市场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扎实推进,才能达到有针对性的成效。

大学一年级: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让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加专业学习兴趣,让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就业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组织他们与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建议和经验等途径,实现对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大学二年级:使大学生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 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本地和外地的雇佣结构以及求职的途径, 能够把对自己的了解与职业信息结合起来思考自身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二年级开始逐步学习专业课,这就要求他们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相关的专业,在培养对本专业的情感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其它专业进行辅修。

大学三年级:主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评价和分析职业信息, 区分各种职业的异同, 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在职业群中作出初步选择的能力。在这一阶段, 要使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在所选择的某些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如开展教学实习、组织参观访问相关企业等),基本确立就业创业的方向。

大学四年级:大学生通过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深化对本专业操作技能及前沿理论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强化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心理适应的转变,学会独立走向社会,顺利地从事职业和适应职业生活。

(三)加强师资建设,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化

目前,xx学院几乎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数量少, 且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技巧, 无法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程序, 不断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针对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需要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等相关的培训, 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教育正式列入低年级的教学计划, 推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化建设,并对此课程进行创新设计,采用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进一步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高校可进一步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展览和出版校园刊物等活动,继续丰富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并提高活动质量,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内的传播,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

(五)推行“学长计划”,建立高校“职业生涯数据库”

通过跟踪走出社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详细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学校可以将“学长”的流向建立职业生涯数据库,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职业生涯数据库中寻找和自己具有相似职业目标的学长的职业规划实践情况,甚至可邀请毕业生回校给在校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或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引导在校生,这样活生生的职业生涯案例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启发。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成熟度 技工院校 实习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习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借由实习完成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并初步树立职业情感和择业观。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以了解其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技工院校及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和职业生涯规指导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惠州市两所技工院校中抽取计算机网络应用、幼师、服装设计、数控、电子商务、汽修6个专业高级班三年级学生139人,其中男70人,女69人,年龄18~24岁,平均为20.8±1.46岁。

2.方法

(1)调查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本文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来源(城镇或农村)、是否独生子女等信息。职业成熟度问卷:采用郑海燕编制的职业成熟度测量表,包括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1。职业生涯规划问卷:采用我国学者张漩编制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表,包括生涯认知、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3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51。

(2)资料收集。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分区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方法,研究对象当场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138份,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为99.28%。

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相关性,以P

二、结果

职业成熟度得分结果显示,技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各因子均分情况见表1。

职业生涯规划得分结果显示,技校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各因子均分情况见表2。

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技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总体与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呈正相关(P

三、讨论

1.技工院校实习生的职业成熟度状况

从调查结果看,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在职业决策态度维度中,灵活性、主动性得分较高,而自信心和功利性得分较低。这说明实习生对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职业决策的过程,并能根据现实情况随机应变,但因他们刚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相对单纯,对待遇收入及社会地位等功利性因素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对于克服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障碍表现出信心不足和方法欠缺。在职业决策知识维度中,调查对象人际交往策略知识和职业自我知识得分较高,而职业世界知识得分较低。这说明实习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人际沟通及协调的知识掌握较好,对自身的能力、优缺点较为明确,而对求职市场知识、求职单位及面试技巧等知识缺乏了解。

2.技工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技校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各因子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评价、生涯认知和职业发展。可能原因如下: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这些初步教育对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其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想;另一方面,实习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几乎全部为在校时老师授课所得,对于本专业从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多,且对自身素质评价较为乐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我评价因子排序第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这提示实践与就业指导中心及实习单位带教者,在对实习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有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本专业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能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准确定位,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3.实习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规划的关系

从调查情况看,实习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绝大多数因子间均呈正相关,这一数据表明职业成熟度高的实习生有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越好的学生,职业成熟度也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较高的职业成熟度是建立在充分认识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树立积极职业观的基础之上的,实习生需具备这样的心理和知识基础,才能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主动探索和规划,并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设立明确的目标。这提示实践与就业指导中心及实习单位带教者在教育实习生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实习生的职业心理发展阶段,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

四、小结

调查可知,技工院校实习生的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距离成熟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各个维度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实习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可塑性强,专业思想不稳定,需要技工院校实践与就业指导中心及实习单位介入和正确指引,以增强其对所从事职业情境的适应,找到自己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郑海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6.

第4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目标管理 策略

经营管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基层员工,从整个组织到个人,都必须用目标指引自己的行动,只有目标明确,管理者才可以展开有效的管理工作,他必须依据目标才能拟定计划,因为目标是计划存在的前提,目标是计划的根本内容,只有目标确定之后,才能拟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规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时间,制定考核目标的标准,计划必须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规范人们按计划办事,去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引导人们产生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有效地去实现目标。[1]作为组织是这样,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的好坏将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进程和效率,进而决定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1.目标管理概念及其在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价值

1.1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1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信息反馈处理、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等四个步骤。目标管理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它所强调的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2]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发展也涉及目标管理问题,个体目标管理品质将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包含外职业生涯规划和内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依据自己的对个人成长、职位升迁、职业幸福感等方面的要求设定的一种发展程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内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他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主要管理这一目标的实现,从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可以量化设定,从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来看主要依靠主观感受或职业幸福感来判定。

1.2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的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管理对个体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解性强的目标和可执行的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的效果;目标管理的自觉性,可以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各种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促进个人发展;目标管理促进个体集中精力在目标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强调严格管理的传统家庭教育环境使部分人缺少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到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个体进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后,需要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推动自身的发展。因此,正视职业生涯的“牵引力”的目标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意义重大。

2.1无目标或目标难以确定

个人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目标在技术上不可分解,使得目标执行方案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外部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个体的活动如果日益复杂,使个体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个体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变得很困难。

2.2目标管理的基本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目标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2.3目标执行受阻

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的确定受到个体自身的影响和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个体自身因素包括个人兴趣、价值观、能力等,能力又可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等。总之,个体作为自变量的部分与外部环境变量之间的非必然性存在,导致目标容易受到来自个体及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个体出现的情绪会对目标的执行产生影响,这时目标容易出现执行中断或执行效果减弱等现象。

2.4目标执行力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行为的导航灯,建立在效能感上的执行力的推进,是目标执行的内在动力。反过来,目标执行没有效能感,会增加个体习得性无助感增强,在在目标实现的时间框架下,由于个体不能正确看到目标执行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正向、负向影响)的存在,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不能正确面对,导致目标执行行为逐渐减弱,甚至放弃执行目标。最终也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被放弃。

3.目标管理策略

3.1目标的确立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确立为基础的,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在杜拉克看来,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3.2目标的设置

设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各层次目标的确立,要结合自身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外部环境等条件,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

分解目标及制定行动计划的要素。分解目标的前提是一个有效的目标,应包含五个因素:明确性、可测定、可达到、有价值、时间表。基于这五因素,制定行动计划要包含1份细致的时间表、1份可能遇到困难的情况列表、预期障碍的应对策略(即使最佳的行动计划也会受到预期和意外困难的限制,这些困难包括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

3.3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企业的目标管理重视结果,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目标管理应将过程看得更加重要,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结合的整体。目标管理使得个体的自主、自治和自觉增加,并形成了目标体系。每一步分目标的实现就会牵动整体目标的实现进程,所以个体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其次要增加自我觉察能力,在检查中遇到目标执行阻碍时能正确看待这些阻碍,并能勇于突破阻碍。

4.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撰写书面总结, 然后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决定下一步计划,开始新循环。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操作和处理的教学方法,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以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操作,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以及具体步骤中的要求,主动去学习和运用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全力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任务设计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依据,来源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即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们哪些能力,这首先取决于课程的培养定位。对比《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四项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职业环境分析能力、个人专业素质发展计划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结合以上四种能力,实践中笔者运用项目化教学法,通过师生分别备课、合作备课等形式协同开展项目准备,确定教学项目及其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程序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设置为一个大项目,设计六个教学项目:自我评估、职业认知、职业生涯环境评估、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落实方案、规划评估与调,即每位学生以“规划职业蓝图,锻造精彩人生”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特色、行业发展趋势为自己合理定位,在科学定位基础上设计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规划书,这是课程的总任务,把总任务分解成六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括若干任务,学生学习了每个人子项目的相关内容后,根据个人实际去完成。具体如表1所示:

(二)成果展示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让学生把自己的规划制作成PPT,在课堂上介绍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精彩的职业理想,学生不仅要对作品的内容、形式、逻辑、可行性、实用性、亮点等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而且还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并根据以下评价标准由给予综合评价。具体如表2所示:

(三)任务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通过项目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形成情况。结合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拟采取平时考查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的考查方式,总评满分100分,课程过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占总评60%,课程结果考核(终结性评价)占总评40%。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也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学生互评要说明打分的理由;教师的集中点评,既要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也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具体如表3所示: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普遍难以完成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采用“项目化”教学,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定位,能围绕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当一个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新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规划“化整为零”,将小任务合成整体规划,学生在小任务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比较差,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等都需要上网查资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需要小组合作分析就业形势等,从而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结合

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实施有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多样化、开放性以及相互包容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能够相互提高并激励小组各成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项目化教学,有些任务适合由学生独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条件分析等,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共性的任务,如职业认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

(二)注意实施过程做与讲的结合

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完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的任务交由学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适当的讲解和评价是必须,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对优秀规划案例的分析,对学生作品优缺点的剖析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

(三)注意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6篇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还应该积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Abstract: Gets employed the difficult present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llege's employment work has not been able to limit in develops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market, to expand the employment avenue, but should also introduce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education positively, develops the different emphasis point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student the education, help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self-occupation design and the vocational choice well, promot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by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to get employed.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Employment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Education

作者简介:姓名:郑菲,女 (1980――),广东汕头人,本科,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近年来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大多数人认为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就业环境欠缺公平等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高等学校扩招能够扩大教育面,使得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素质,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高等学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的是企业招聘难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实力条件限制、职位需求不明确等原因,另一方面更是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所造成的。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市场上分布得极不均匀,一些表面风光的行业、发达城市的就业岗位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盲目追逐。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还应该积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及教育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即在社会的需求下力求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的有机结合。在国外有很多职业指导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他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职业规划专家李廷海对北京25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在这个以1200人为样本的调查结果中,有3―5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占16.5%,有模糊想法或到时候再说的占26.8%,而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则达到52.5%。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严重缺位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针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针对性、一致性、阶段性以及发展性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 大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以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以及对自己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的评价等。大学二年级,这个时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准确地对自己和环境做出了评估之后,确定适合自己、有实现可能的职业发展目标。鼓励学生多实习,多接触社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职业选择。大学三年级,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以及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是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在职业目标确定后,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对发展路线做出抉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学校可以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就业指导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 大学四年级,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的目标并选定职业发展的路线后,辅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及落实具体行动措施;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这个时期的教育重点。应届毕业生应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同时要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和调整短期行动计划,并针对具体计划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等。

总之,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着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建设不完善、教材建设落后、研究缺乏系统性等现实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因此我们更应努力整合高校、社会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等社会力量,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伍维根 张旭辉 彭德惠,《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环境 职业定位

[作者简介]孙丽华(1977- ),女,江苏丹阳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既可以接受师长的指导,又能与同学切磋交流,还可以作为生涯发展的纪录,以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付诸纸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包括扉页、目录、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与结束语。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是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江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而高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分析江苏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00份,发现近两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探索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深入、客观。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优劣势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100%的学生用到了心理测评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学合理。其中有53%的学生并不懂心理测评,只是在模仿,也不会质疑测评的准确性。76%的学生缺乏自我的质化分析,不会用生活事件与经历来说明自己的特质,从总体感觉自我探索很简单。另外,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既然个人素质测评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应该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这100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素质测评结果,无法把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选择的论证过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并进行外界探索小结。外界探索,不是没有目标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领域,然后着重对这些环境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过来思考环境对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规划书中,30%的学生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没有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在分析社会环境时,39%的学生只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泛泛而谈,而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要求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不够或不到位。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从行业、职业,到单位、岗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较微观的部分(如某个岗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有导向性的。但目前学生对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

3.职业定位中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不够客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目标选择不够客观、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一会希望成为公务员,一会希望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等;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太大,目前,比较多的学生属于后者,要做总经理、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不统一,逻辑性不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也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和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的“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不少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

4.计划实施过于繁杂,不利于执行。计划实施,也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包括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但37%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能让人比较轻松地看明白其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因果关系。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毕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

5.对评估调整部分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调整原则、备选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评估与调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学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对论证过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结尾的“评估与调整”。另外,调整不是360°大转折,而是应该在利用原有优势和条件基础上的优化组合,在调整中达到提升。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学生得到了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订备选方案时,也需要再选出第二个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些还采用辅导与咨询、讲座、在线职业规划系统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学生问题,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但是,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当排后的。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来看,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购买了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这对学生认识自我很有帮助,但学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作测评,也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只是一部分人参与,并没有达到全程化、全员化的目标。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首先,教师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在高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很低,这就导致教师们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自信,如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不会用,或者会用但不会解释,对学生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把握不住重点。其次,指导教师人员不足,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没有交流、分享,更谈不上一个团队。最后,教师精力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从事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职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个别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满足了面上的基本发展后,应着手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项工作的价值落到实处。将观念的普及方式更为精细化、目的更明确化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更明显。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自我探索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试图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准确及时的回答能让学生知道内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依据自身和实际作出选择,而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再结合职业环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涉及较多也较难把握的是心理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难介入。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对照问题,勤于思考,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论,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实、学点知识,更多要参与其中,提升能力,获得体验。对大学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式标准,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自省、他人评价、职业实践、心理测量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当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

2.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其结果对自我定位、初步确定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学生通过自省、测验等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但如果缺少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其结果还是可能出现偏差。而职业环境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我探索的结果和调整自我定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不是彼此割裂的,在时间上也不分先后。自我探索能帮助学生知晓“我是谁”,职业环境探索能帮助学生明白“我在哪里,我将去何方”。两者是选择职业方向、作出职业决策的基础信息来源,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对职业环境进行充分探索,掌握更加具体可靠的信息,职业规划才会更加合乎现实,更加理性。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探索,但却忽视了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另外,有学生意识到职业环境探索的重要性,但苦于不知晓职业环境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真正与现实挂钩。因此,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同时,要教授学生具体探索职业的方法并告知获取信息的渠道。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在工作之余给学生上上就业指导课或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导咨询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目前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的, 因此,学校当务之急是要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提升专业人员水平。首先,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方向的优秀毕业生从事专职工作,不论是测评还是咨询,都需要专业教师;其次,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相关人员特别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再学习深造。在保证本校教师资源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外聘、兼职等形式邀请校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员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开展讲座,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龙立荣,李晔.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4]俞来德.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

[5]孙丽华.大学生职业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8).

第8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初步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传入我国,就迅速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渗透到其他各行各业,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军队人力资源建设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军队院校作为我军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其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军人力资源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借鉴地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积极探求军队院校开展职生涯规划的方法措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激发学员个体的学习热情,挖掘学员个体的潜能,进而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在军校学习阶段,广大学员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趋于成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辨别判断等能力,对职业未来充满憧憬,但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急需认识自我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才干。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原因,很多军校学员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受父母、老师等的指导、影响较大,而对所选的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和将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方向认识不清,在职业选择上显得无所适从。

因此,在学员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起步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广大学员深入了解军官这个职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和帮助学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军队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才是治国之本,也是治军强军之本。军事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军委、总部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时代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我军的人才现状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人才资源储备不足,军官的素质整体水平还不高,人才短缺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短板”和“瓶颈”。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军人才流失现象特别严重。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军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尊重人的差异、关注人的需要、重视人的发展,引导学员真正树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职业理想和长期甚至奋斗终生的职业目标,高效率地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才能尽快实现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适应军事教育转型,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战争形态深刻演变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对指挥军官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持续推进军事教育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上下工夫、谋出路、求成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有助于解决由于缺乏对军官职业的合理规划而导致的军官培养起点低、培养质量不高、培养效益不显等问题。

通过组织对学员进行职业指导、职业设计和职业道德培养,将部队需要与个人发展、个人利益与军队整体利益统一协调起来,在组织的帮助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组织和个人良性互动,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部队建设需要。

(三)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激发学员学习动力,促进学员成才的可靠保障

广大军校学员虽已选择了从军之路,但对自身认识不清,对所处环境情况不明,特别是对于军人这一职业还缺乏全面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广大学员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员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无目标产生的随波逐流。有了明确的职业追求,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激发学员学习成才的无穷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学员就会自觉地确定与其理想职业目标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运用院校的一切资源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任职需要。

二、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对于军队院校而言,任何脱离部队需求的职业生涯设计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坚持一定的原则,积极把握部队人才需求的动向,把部队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部队对一名新时期军事人才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部队的需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个人需求与部队需要相结合

军队院校主要是为部队培养军事人才,任何脱离部队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将部队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以部队需要为出发点,把握当今部队建设对军事人才需求的最新动向,以部队对个人的职业要求为标准,既要重视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个体长远的发展。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必须纵观部队需求,符合客观实际。

(二)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系统性与合力性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从内容上讲,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职业倾向测评、职业目标选择与修正、职业实践指导、职业实践锻炼等一系列专门性活动,是综合性、专门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决定了这项系统工程不仅是院校的工作,也是总部机关、部队的共同义务,需要总部机关的政策支持和部队岗位素质需求的信息共享。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总部机关、院校、部队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这项系统工程。

(三)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全程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全程指导是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学员的学习全过程。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培养层次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形成从学员入学到毕业自始至终的职业生涯辅导。在全程指导的基础上,还需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差异性个性化辅导,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一步骤都与个人特点联系在一起,借助科学的测评手段,为学员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建议。

三、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设想

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系统论、规划论的思想,其概念中的“规划”,包含了系统实施、用足资源、争取效益最大化的含义。

因此,在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既要吸收借鉴地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经验,更要考虑军人职业的政治属性和纪律属性。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机制。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内部多个职能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保障。而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院校教育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重心、任务和日常工作,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职责任务。由于受编制体制的限制,军队院校不可能通过增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承担这个职责任务。

因此,军队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在充分论证相互关系、相互配合的时机、方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后,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以命令指示的形式下发到各部门,以此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主要工作,规范实施程序,使职业生涯规划法规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将各部门合为一体,形成整体培养教育合力。

(二)建立全程渗透的教育体系

军队院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树立全程化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阶段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员实施系统的全程渗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从教育教学体系上真正落实。

一要制订职业规划教育教学大纲,落实职业规划教育教学计划,把职业规划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二要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系统化的有军队特色的职业规划教材,开设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等专门课程,并从师资配备、教学课时、学分计算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三要建立职业规划教育教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通过适时检查、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职业规划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职业规划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评价,建立健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激励竞争机制,推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工作的深人开展。

通过完整的全程渗透的教育教学,培养学员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操守,助其顺利完成从第一学历到第一任职的有效过渡,使其初步具备特有的军事职业意识、理想、兴趣与素质和人生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三)构建全员参与的职业规划运行机制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绝不是军队院校某一部门或某些人员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各职能部门、教员、学员队干部、广大学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甚至还要争取总部机关和部队资源的参与和配合,才能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强大合力。

一是汇聚院校内部力量。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院校还要明确规定开展职业规划是机关、教员、学员共同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教员队伍、管理队伍、科研队伍、后勤队伍等都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服务的主体,相互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格局,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

二是积极争取总部机关和部队资源。军队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部队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因此,院校在构建内部职业规划教育和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寻找总部机关的支持,还应当积极主动走出校门与部队联手共育,主动与部队加强联系和沟通,通过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共享机制、联训联育机制、实践锻炼基地,构建校内校外共同育人的格局。

(四)培养专兼结合的职业规划人才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人力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搞好职业规划教育除了全员参与、增强合力外,还需要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从当前军队院校实际情况看,要单独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队伍并不现实。

因此,要实现职业规划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当充分挖掘院校现有的资源,这支现有资源就是长期从事学员教学管理工作,以政治工作学、心理学专业、军事人才学教员为主的教员队伍、广大的学员队干部。他们生活在学员当中,了解学员,在指导学员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院校应当为他们制订教育培养训练计划,创造学习深造机会,使他们尽快掌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院校还可以聘请校外社会人力资源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优秀部队干部等到院校做兼职指导人员。

只有这样,院校才能形成一支以校内人员为主、校外专家为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鹏,于殿祥,杨会军.职业生涯规划:学员成才之道[J].中国军事教育,2009,(3).

[2]郭晓东.军校任职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10,(1).

[3]顾勇,万能武,杨玉龙.军校学员职业生涯设计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

[4]李曙东,于殿祥,许波等.军校学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6,(2).

[5]卢漭.将职业规划纳入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J].海军院校教育,2010,(6).

[6]白强,高定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7]葛永庆,史景轩,李英.中日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2007,(4).

[8]韩锦.初探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在事业单位入职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2,(11).

[9]韩巧霞.美国生涯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2009,(6).

第9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以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扩一招、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经济体制的转换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作为这个问题主体的大学生1身及其就业的思路。本文侧重于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探讨在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1从供需两方面看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宏观角度来看,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数量上,一方面我国高校规模的连年扩招,使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攀新高,由2001年的114万人猛增至2007年的495万人;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许多企业面临停产、大幅裁员甚至破产,新增工作岗位数量减缓,造成新增毕业生人数与新增就业岗位在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这就必然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在就业结构上,我国就业结构总体呈不平衡状态:一是地理上的不平衡,绝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流向大中城市及东部发展较快的地区,而在西部及一些偏远地区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问题;二是学科专业就业形势也存在不平衡,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

(2)从微观角度来看,虽然在总数上新增就业人数远远大于新增岗位数量,但在现实中既存在大量毕业生不愿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职业岗位是大学毕业生所无法胜任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来自高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在建立就业指导机构方面普遍缺乏有效体制,已经建立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也存在缺乏专业管理经验,从业教师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欠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有的指导中心只对大四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井不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其次,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招生和就业安置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个人有更多自由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责任去选择自己的职业。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观念和能力,不能够全面剖析自己,不能很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在校学习期间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职业能力训练和正确的择业观;在择业时义表现出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盲目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

2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它几乎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状态。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培训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源自于职业生涯规划,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我的全面剖析,结合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指导方针以及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白己的大学阶段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生涯及未来工作中付诸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专业教师辅导、职业心理测评与职业指导以及相应课程的开设等内容,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合理地选择未来职业方向与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

(1)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湃规划教育,促使大学生客观、全面剖析自己,正确看待目前所学专业以及认识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做好基础信息储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我评估阶段,对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构成、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人探析,使其能够正确、客观认识自身优势及潜能,为今后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学生就读专业进行正确认识,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征与对职业信息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专业与特定职业之间的关系,探索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就业做好充分的信息储备。

(2)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的放矢,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口的以及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各项技能,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

(3)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为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社会需求,发挥自我专长,寻求发展潜力、个人提升空间大的职业岗位;着眼于长远利益,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并很好地把握机会。打破传统的择业观念,将社会需求与自我需求完美结合,为自己开创良好的就业前景。从整个社会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人才供需中的现实问题。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就学校而言,要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建立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就社会而言,要积极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为学校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学生实习工作岗位,使学生对职业要求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就学生而言,要主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尽早开始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1)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立,提高从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广泛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目前,我国高教主管部门及各级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合理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情况是我国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在《高等教育法》第59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使大学生在人学初期就能够接受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问题,井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使大学生尽早全面了解自己,确定目标,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实现从容就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等四方面的内容。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客观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正确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从而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合理规划实现日标的策略。在之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调整和修正目标及其实现策略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口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能够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第10篇

[关键词] 学业规划 高校 大学生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能否把握好短暂的大学生活,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及人生方向。然而,目前高校中也存在着少部分学生,学习懈怠、人生目标淡漠、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摆正人生航向,完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健康发展平台是我们当下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思考方向。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生涯规划是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从而确定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并对实现目标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安排的过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选择发展道路,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需要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

二、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业规划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学业规划正是其职业规划的前期体现。通过学业规划,大学生能够认清自我及相关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规划好自己努力的方向。

2.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学的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

3.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随着学业规划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的思想及心态也会向着更积极的方向转变。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蓝图,使其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达到自我完善。

三、大学生如何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作为学业规划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条不紊地做好学业规划。

1.大学生实施学业规划的步骤

(1)学业目标选定。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做全面的自我分析。选择社会需要且最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要求干什么结合起来,并由此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

(2)学业目标分解。学业总目标制定以后,要能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目标实现的具体时间。由年学习目标具体细化至每一天,同时确保学业规划的严格执行。

(3)学业规划评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评估与修改,及时纠正前期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如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性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做到定期评估,分析原因与障碍,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4)激励与惩罚。制定措施,完成预期目标后对自己进行适当奖励,未完成预期目标则反躬自省,以确保学业规划更好地实施。

2.学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大学一年级为适应期。新生入学后,应尽快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实现学习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摆脱中学形成的依赖心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大学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规划专业知识结构,并围绕学业生涯规划重点培养专业相关素质,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业兴趣和目标。同时,通过兼职和暑期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技能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大学三年级为冲刺期。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找工作和准备考研、出国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上。同时,通过实习和兼职,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四年级为分化期。在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学业规划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在做好毕业论文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和求职技巧;积极准备求职应聘材料,做好面试及签约的准备。

四、学校如何组织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1.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兴趣

很多新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地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有部分学生通过调剂到现读专业。这些都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或者不喜欢。因此,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应当进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方案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主要课程等进行介绍;同时,学校和学院应多组织一些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报告会及就业市场的分析报告会,多开展与学业生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任课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专业和专业背景的介绍,激发大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业目标。

2.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工作队伍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的水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并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尽快让每一位指导教师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任职资格。在学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借助每位教师的力量,形成以学业指导专业人员、辅导员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全员育人体制,多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五、结语

目前,我院的《商学院学业指导手册》已在预实施中,今后我们将结合学院和学校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目标,继续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深入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旭 张海亮:浅谈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J].科技信息.2008.

[2]孙林元 李阳:当代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文教资料.2009.3

第11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剧增,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自我规划及经营自我人生的趋势日趋明显。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受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如招聘晋升中的歧视问题,家庭与事业的问题,生儿育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障碍和难点,因此,女性加强掌握与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的知识,有助于探讨和破解这些障碍和难点,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女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将会对她们在校期间的成长乃至毕业后人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以我校部分女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查,以期了解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认识,更深一步探讨相关的措施、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工作于2009年10月10日开始,20日结束。调查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的400名女大学生,专业不限。共发放调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90.00%,有效率90.00%)。其中,一年级84份,二年级89份,三年级187份。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调问卷,被调查者不记名,当即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我们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获得的样本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弱与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确定。

调查数据显示,69.52%的大三女生有短期规划,并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但大一、大二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有54.64%(均值)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在问及“未作规划的原因”时,51.67%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34.44%的回答是“其它”,“还太早,这是毕业时考虑的事情”和“有他人帮助,不愁找工作”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0.56%和3.33%。经过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其它”包含的意思很多,“无所谓”和“就业不需规划”占了多数。64.1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但也有31.39%的学生认同“中学期间”、“毕业之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学之前”和“尚未形成”的也有一定比例,占4.44%。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劣势的认识,只有9.77%的学生“很清楚”,“不清楚和没考虑”的学生占14.45%。

2.对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感兴趣与认同的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是感兴趣的(均值为75.00%),有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有超过84.72%(均值)的学生认为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好的。

3.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及熟悉程度的了解。

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她们很重要,但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不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熟悉程度选项:很熟悉、较熟悉、听说过、感到陌生的比例(均值)(%)为1.67、28.06、55.28、15.00。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0.56、15.28、70.83、13.3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1.94、12.78、66.94、18.33。在问卷中我提出了一道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检验性的题目:“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在所列举的选项中,有64.72%(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有13.32%(均值)的学生认为“心理测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无关”,有21.94%(均值)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回事”。

4.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途径。

数据显示,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相关的讲座,其中课堂内容占29.17%(均值),讲座与25.00%(均值)。学生“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正式辅导和培训”的只占总人数的7.50%(均值),41.67%(均值)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5.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我列出了十项要求,学生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请本行业或本职业的领导谈对下属职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请职业规划的专家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来谈谈他们的建议”、“请一些名企的人事经理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占50%以上,其余项目所占比例较小。但各年级学生对教育要求各有侧重。大一、大二女生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讲座,大三女生则侧重于与就业相关的职业交流、讲座。

6.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62.78%(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影响,但不大。36.94%(均值)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家庭”影响较大,“社会”、“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同时61.11%(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区别,但75.00%(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不会弱于男性。

7.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不同年级学生在要求和建议中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年级的生活重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关。如,一年级学生要求更多的是了解自己与较广阔的职业世界;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了解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拟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进行弥补;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或建议大多侧重于如何能更好地获得求职就业的信息,以及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信息。

三、结论

1.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

大多数女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虽有不同,家庭、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但她们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停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理想追求。她们对于职业的需求及职业的发展与男生一样。

2.虽然大部分女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感兴趣,但依然有少量学生未将这类知识视为个人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系统知识并没有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学生也是以自学为主;二是学生家长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大学最近几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竞争加剧,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多半仅侧重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之类内容的介绍而忽略了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且多数情况下仅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三是社会上的各种媒体虽然都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但总体上对其知识方法、步骤、设计等的系统介绍不多,学生得到的信息和范例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四是因女性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特点,故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大一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规划意识强,有短期规划为证。

3.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但却缺乏学习主动性。

从数据可看出,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内容占29.17%,讲座占25.00%,而网络只占12.78%。这就说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还很被动,缺乏自觉、主动性。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

4.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的效果令人不乐观,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知识全方位的了解。

由于教育的缺位,学生虽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自学,但在实际的学习效果上,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很低。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关于自己未来人生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与方法,她们的朦胧或清晰的所谓“规划”很难对个人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5.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数据可看到: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建议多开设一些职业介绍之类的讲座,二年级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职业的需求,三年级学生则例重于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岗位需求方面的内容。

四、思考与建议

1.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加快高校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步伐。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叶文振认为女性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见女性职业规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规划系统已经非常规范。近年来我国各种报道、宣传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但是,与大量高调宣传报道不符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尚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服从国家安排的背景下,这种教育的缺失或许对个人的生涯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今天国家已经不能包揽个人一生,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承担更大责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将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

首先,要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代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美国,到今天仅有30多年,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吸纳其先进的内核与科学的方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及女性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是教育者必须做好的首要工作。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课题,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开设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职业测评;开设各种讲座、定期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与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经理、董事来学校作相关专题的讲座,并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创业园实体,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广泛溶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最后,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系统,配备一支经过良好训练和一定学科背景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师资队伍。

3.削减性别歧视,创造平等就业环境。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并一如继往地坚持下去,做到女性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国家也应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中,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真正贯彻落实。同时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对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教育、处罚等并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

4.加强舆论宣传,弱化传统社会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文化维度上,而非生理特征上,也就是说通常社会文化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属于“男性的”和“女性的”的特征(如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善于学习语言,男性善于学习自然科学,等等)都是由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弱化的。为此,弱化传统的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加快建立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当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并开设《女性学》等课程,逐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性别觉悟,促使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念转变。

5.抓好落实,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为了使女大学生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平衡与成熟地发展,能够成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觉有用的公民,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并拥有和享受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的成功美满生涯,政府还须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人洁.我国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相关对策[J].综合管理,(101).

[2]何建华.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8,(1),2006,(1).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VOL17.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在校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目前在校高职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很多学生误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多方面。职业选择只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环节。进入职业学校后,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已确定,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就已被限定在某一方向。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专业和职业有重合的部分,但不是完全的复合和综合。实际上一个专业对应着一个较广的职业群,如果对某个职业的纵向发展不太有信心,还可考虑选择横向的职业路线。因此高职校应充分重视并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

二、高职校应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2.确立职业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目标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确立的方法常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来选择终极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为符合阶段目标要求的短期目标。

3.可执行生涯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学生在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需要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策略和具体且可行的行动方案来实现职业目标。这里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比如,开发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提高业务能力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措施等。

4.职业生涯评估与反馈。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的反省和修正,因为现实社会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这会使原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反省、修正规划目标并调整行动方案。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三、高职校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设有利条件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高职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这对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自主创业成为了当代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考核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诸如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4.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内容。“青年志愿者”活动、毕业实习工作、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学校还可通过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

5.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举办相关的论坛或讲座。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从之前对职业生涯规划一无所知到参与之后能就此侃侃而谈,变化很大,效果也不错。现在很多学生对自己和就业环境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

此外举办讲座邀请创业成功者谈创业经历也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增加感性认识。

6.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中注入含有职业生涯教育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此外,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形成正向的迁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形成,并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继续教育、自我教育的可能。

总之,要想让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落人后,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做出职业决策,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