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10:5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全程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46-0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级2009年度重点研究项目)。经过了两年的校内、外实践,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以学生自主体验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了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其实质是应用的、亲身实践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指导人生发展的科学方法,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尽早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合理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这是一种“我要学,做中学”的体验教育。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自身潜能和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大学生在了解自身兴趣、特长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专业学科设置的合理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学科符合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专业学科的完善,同时也发现专业设置的盲点与不妥之处,从而加以调整和完善,改革与之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保障等,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融合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把在校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专业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把理论的学习和企业实践联系起来。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得以亲身感悟、凝练升华,达到自我实现。因此,把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途径与方法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展体验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研究
在我院2008级新生中,选择了9个试点班,针对450名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纳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并根据需要,制定、编写了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方案。
对一年级新生,着重于职业规划理论教育,在剖析学生自身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个人特点的基础上,认知所学专业,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以实现自觉规划大学生活。在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辅导模式,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相应的授课由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专业教研室主任完成。
对二年级学生,配备“双师”促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即在“专业导师”之外,每位学生还会有来自企业的“职业导师”对其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实践素养进行培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定向,探寻最佳职业路径,合适定位自我,制订能力提升计划,并指导学生在寒暑假进行有针对性的假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
对三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职业适应性训练,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并进行择业教育,介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等,对学生加强就业信息指导,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展适合体验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
在2008级试点专业经验的基础上,从2009级开始,试点扩大9个专业的全部新生,受益学生达2000余名。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探究出一套适合体验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案。
1 探究适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灵活使用各种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岗位见习、职业认识、小组讨论、模拟训练、团体辅导、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与提高。遵循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等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
2 探究适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生为主”的原则,转移教学重心“教”到“学”。在理论内容的讲解上,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掌握。对实践操作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方式安排实操任务,并在指导过程中,运用案例激励法、项目驱动法、互助学习法、项目制作评价法等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操作,以达到切实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建筑装饰专业在教学中则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实验实训室,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的循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三)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教师队伍与专业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三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立中,我们提出了“三师素质”教师的概念,这里的“三师素质”是指既具有从事高校讲师和教授素质能进行专业课教学,又具有企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素质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还具有职业指导师素质能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的教师素质。
在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上,利用每年的暑期时间长、容易集中的特点,由学校安排3-5天的校本培训,2009年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暑期培训班,项目参与学校的136名教师及企业人员参加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水平。2010年,我们又组织56名教师参加为期10天的素质拓展训练。通过集中培训,专业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掌握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专业教师的实践方面,主要是针对担任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职业能力的培养,聘用一定比例的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管理者,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合作,使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实训和科技工程项目开发与创新的里手。
三、探索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
在总结2008级试点和2009级试点专业实施将职业生涯理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体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将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
(一)创建一批校内、外职业体验基地
2006年成立的以我院为主要依托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涵盖了省内40余家军工企事业成员单位。面向企业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形成校企“专业共设、基地共建、课程共研、师资共享、人才共育、就业共谋”的合作教育新模式。目前,我院已与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一批校外大学生职业体验基地。
我院于2008年创立我院控股的“嘉年华装饰公司”,由我院和企业共同出资在校内建设有装饰设计室、装饰材料与构造展览室、建筑装饰工程工种实训室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又是公司承接设计任务、给客户介绍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对外加工的工厂。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真实生产岗位实训,接受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实训过程的生产化、工程化、应用化、情景化。外语系建立了大学生校内职业体验中心——卡蓝朵贸易有限公司,把公司搬到学校,把课堂放到车间,在高校建立校内职业体验基地,学生可以一边学理论,一边动手搞实践,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更探索出一种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二)探索校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体验学习基地的建设标准与管理
为规范校外职业体验就业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促进职业体验基地的发展,实现学生校外的职场体验,促进我院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我们制定了校外职业体验基地建设的相关标准。标准对基地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验岗位、劳动保护等根据我院实际提出具体要求。
四、研究开发体验式教育管理与测评信息系统
(一)研究全程式学生体验学习的评价体系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和企业专家。教师的评价体现了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自我评价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企业专家的评价是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角度出发,可以弥补教师评价仅限于课程知识掌握层面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实习实训中的核心能力。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更有效、更直接、更真实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
3 评价内容扩展化
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领域,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成绩的高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领域,如个人和社会发展既包括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还包括情感、道德、性格、世界观、自我意识等的发展。
(二)开发体验教育的管理与测评信息系统
体验式教育管理与测评系统具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查询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不同年级基本情况、学习及生活现状、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接受就业创业指导现状等方面的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现状;教师也能够动态地监测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和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桂荣,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4)
[2]郭欣,娄淑华,王顺吉,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5)
[3]王华,赵长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4]宋继勋,朱新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5]王仁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6]彭艳,李海洋,就业软实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引言
大学生活过了一半多了,是好好总结自己大学,规划未来的时候了。在做这份规划书之前,我就经常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干什么,我的优势与不足在 哪里,我希望我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为了那个未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等等。这就更使我认识到规划一下自己职业生涯的必要性,于是看到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更希望借此机会总结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为我的未来规划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随着高考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而如何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承认,成功 赢取一份满意的职业,则是需要我从现在做起为未来进行规划。规划未来就需要“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知道我的理想职业,规划通往职业的桥梁。
回想我的大学生活,大一懵懂,那时的我,还带有高中时候的稚气,什么事情都想试一下,于是班级班委、院辩论队、院学生会、德育研究会里都有我竞选的身影, 刚进大学的竞选与种种面试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精彩的大一生活,我过得很愉快,也逐 渐适应了大学自由的生活;到了大二,随着学习进入正轨,活动参与增加,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调整自己,总是试图在学习与工作、活动中找到一 个平衡点,经过大二的学习,我对于教育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的锻炼中慢慢成熟;大三,我开始寻找我的梦想,寻找通往梦想的路。生活紧张 而忙碌,奔波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总会时而会感到迷茫,看到和我一样忙碌的同学们,我总会思考在忙碌的背后是不是大家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慢慢成长起 来的职业梦想。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职业生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为行动指明方向!
人生如舟,生涯如水,水上行舟,不进则退!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规划的生活是盲目的,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下去,终会成功!
一、自我盘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只有客观、正确、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好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最后形成对自己的盘点小结。
(一)自我评价
1.成长经历盘点
我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家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我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我最小。在小的时候,我很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顺利的完成了小学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开心幸福。
然而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家里三个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父亲外出打工,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当时我上初二,记忆中只有家里浓浓的药的味道和父亲被病痛折磨 的情形。就在那时,小小的心中就扎下了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不让父母再受一点苦。可是,父亲没有等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就走了。从此,在我心中,永远有一个遗憾,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在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与自信,我学到了乐观与自立,我更学到了 努力奋斗。
于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妈妈的关心下,我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砀山中学,之后成为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家乡,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我成为母亲的骄傲。
2.个性特征盘点
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依然很乐观、开朗,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
①我属于外向型,我喜欢广交朋友,与不同的朋友交流,总能让我的得到不同的收获。
②我喜欢展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可以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
③我渴望成功,骨子里很好强的我,总是不甘人后。同时我也很勤奋努力,有上进心。
④我从小到大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喜欢与老师打交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⑤我的心理素质很好,积极主动,心态乐观。
同时,我的性格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
①性格急躁,往往缺乏耐心。
②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比较马虎。
3.兴趣爱好盘点
我爱好读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尤其珍爱散文,喜欢周国平、季羡林的散文;爱好读小说,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总让我激动;喜欢《大国崛起》,其中历史的智慧发人深省……
我爱好音乐,我喜欢温柔的旋律在耳边轻轻流淌,然后再心底深处慢慢生出一种说不清淡淡的情愫。
我爱好运动,虽然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我还是喜欢找时间和好朋友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跑跑步,在运动场上的人感觉充满了阳光与活力。
有时候,我还是爱好独处,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待着。
4.能力分析盘点
能力优势
能力弱势
自小从农村长大。具有艰苦朴素 、吃苦耐劳的精神。
长期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组织能力。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能够很好处理人际关系。
胸怀目标,具有追求成功的勇往直前的干劲。不怕失败。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的挑战。
做事情不够细心,不够谨慎,易冲动。
缺乏耐心,有时感情化、情绪化
自制力不强,往往需要外力督促下,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二)360°评价
1.优点:
自我评价:
有自信,独立性较强。
有责任感,组织能力较强
家人评价:
天资聪明,认真学习,有天赋,在家比较听话,孝顺。
老师评价
在平常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天资聪慧,但更能后天努力;她喜欢独立地进行思考,但更能参与集体合作。
同学评价:
1.目标往往很明确,有进取心
2.交际范围广,学习认真,出色
4. 天赋优良,目标明确,肯下功夫。平素仪态端庄,吐属不凡。处事坚毅果决,临变从容,雍然有度。
亲密朋友评价:
1.责任感强,善于钻研,做事有条理,待人真诚,淡泊宁静。2.干练、勤奋、刻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乐于助人。
4.坚强独立,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2.缺点:
家人评价:
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喜欢生气,脾气倔强,有傲气。
亲密朋友评价:
1.耐心欠缺一点。易急躁。有时过于强势一点。
2. 有时侯会倔强一点,不能听取不同意见。
老师评价:
如果假以时日,埋头钻研,一定能成为教育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自我评价:
性格急躁,往往容易生气,难以平心静气的接受不同意见。
同学评价:
1.或可更加沉静自修,遍览百家之言,1.庶几尽善尽。
不够时尚,不够潮。
(三)郎图职业规划测评报告
关键词:微公益;隐性职业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16-02
随着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改善就业难的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方针。然而这一方针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职业教育”逐渐演变成“就业教育”。这导致了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职业发展方向不明、频繁跳槽的非常现象。据调查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而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则达到43%。高职毕业生的高跳槽率间接地显示了目前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短板部分。究其原因,是高职教育在就业压力下被迫选择了“重技能而轻品德、重就业而轻职业、重生存而轻发展”的快速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综合素质,包含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形象、职业作风等多个维度。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认为,职业素质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浮在水面上的显性职业素质,包括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是高绩效和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而另一方面是隐藏在水面下的隐性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与习惯等等,能够为个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产生高绩效[1]。隐性职业素养具有个体性和发展性,是以先天生理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和自我反省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内在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大步迈进,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的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成为了各高职院校需迫切求解答的问题。
一、微公益活动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促进作用
“志愿者”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大学生正处于热血年华,心系社会,比一般青少年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以及寒暑假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高校经典志愿项目。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中的迅速发展,以志愿精神为内涵的“微公益”在高校园内逐渐风行。
微公益,由传统志愿服务演化而来,强调的是从细微之事入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地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无偿贡献。例如校园内义卖活动中,除了组织者外,作为卖方或买方都属于微公益活动参与者。相对于传统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微公益因具有参与门槛低、信息传播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更易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信任。据调查数据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相信微公益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比重较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微公益活动,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的实战平台,弥补目前职业教育中“重技能、轻品德”的缺陷,促进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
1.微公益活动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直接影响着将来从业领域和发展方向。一直以来,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仅仅聚焦于眼前的毕业就业,而忽视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学习水平较低,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职业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将人的生命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必须完成。这些任务可被视为一种挑战或危机。危机解决的成功与否,对个体将来的发展及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青少年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自我认定”,即清楚解决两个重要问题――“我是谁”以及“我在哪里”。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包括了兴趣、能力、价值、人格特质等重要内涵;而“我在哪里”的问题,则涉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群体、工作世界等[3]。微公益活动给了高职学生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实践平台,只要有善心,就可以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在这个宽容广阔的空间领域,高职学生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付出,收获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高职学生们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所需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已越来越依赖于他人攻略而缺乏自我总结经验。在微公益活动平台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服务岗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更新原有的知识储备量,更加明确自我能力、兴趣、人格特质并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为职业生涯发展尽早地做出规划筹备。
再者,微公益活动平台也为高职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通道,使得象牙塔中的学生们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成长过程中就能更主动地去迎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增强职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规划职业生涯。
2.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含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素质理论上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大力宣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26个字也是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衡量杠杆,其中甘于奉献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
然而,市场经济发展衍生的功利性、拜金性风气慢慢渗入校园,迷惑青少年尚未成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只靠课堂口口相传不能有效对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给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带来的误导。幸运的是,新兴的具有大众化、低门槛特质的微公益平台给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锻炼养成的平台。微公益活动与就业活动虽然是两个概念,却也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一种实操实践活动,过程都包含着自我发展,最终归宿都是服务社会。两者的不同点是微公益活动是属无偿贡献,而就业属有偿贡献。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微公益平台中蕴含着的积极社会意义有利于他们耳濡目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养成自身的良好价值标准。
通过参加微公益活动,高职学生能从中收获到奉献的快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乐于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追寻和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将这种奉献精神作为一种内在道德标准,延续到工作岗位中去,其职业道德素质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升。
3.微公益活动可以优化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文明化,企业的招聘标准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有应聘者良好的职业行为与习惯。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专业技能是其硬实力,以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为核心素质的职业行为习惯是助推其走向成功事业的软实力。
目前高职教育体系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在课堂教学及专业实训活动中对其进行训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以团体或个人方式自主完成各式校园文化项目,包括了文艺竞赛、体育竞赛、技能竞赛、微公益等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近年来微公益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各种志愿服务基地成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职业行为习惯的广阔平台。微公益活动由于是一种无偿奉献活动,无常规关系网和利益链的支撑作用,组织者需要做好团队内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还需去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这非常锻炼人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在组织或者实施微公益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到的突发事件,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职学生具有追求成功的本质心理特征以及较强实践能力,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了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抗挫折的能力,强化了心理素质,毕业后面对工作压力也能迎难而上。
二、利用微公益活动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思考
微公益活动能够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产生重大的影响,其积极意义和价值值得高职教育者重视。如何借助微公益平台,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需要各级政府、高职院校、学生个体“三维角度”去探索共进。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高校微公益活动,积极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来,同时对微公益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政策上给予保障,物资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励。高职院校将微公益文化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非凡的微公益文化平台,还可以引入志愿时系统用时间量化学生志愿服务活动[4],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档案,增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高职学生作为职业发展主体,要客观认识到参加微公益活动与自身职业素养提高的密切关系,借助高校微公益平台,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意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邢敏,高庆,张志军.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4,(4):59-62.
[2]何国焕,李光明.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4,(9):78-79.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构建大学生培养长效机制,是一项富于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暖心的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好“选”、“培”、“用”等各环节的制度配套和相互衔接问题,使大学生既受尊重又受重用,形成为人才搭台,让人才唱戏的良好氛围,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影响大学生加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思想上不稳定,部分大学生到基层管理区任职存有心理落差,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学生在基层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基层单位在实际使用上,对大学生的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也不准,有时仅仅把他们当做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人员”使用,处理日常琐事上,这就偏离了培养的初衷。症结在于,目前大学生的岗位职责还不够明确,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
3.基层工作“本领恐慌”。部分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后,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较大的落差。对基层社会问题认识不深、了解不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善与职工群众打交道,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会与群众拉家常。少数大学生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加强大学生队伍的能力建设,弥补他们能力结构的不足,让其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是今后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4.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大学生深入基层理想期望值较高,部分大学生在基层锻炼3-5年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斗志,但时间一长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看不到晋升的机会,期望值得不到实现,心气就会打折,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斗志,不知何去何从,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同时,由于农场不断实施引才政策,在人才培养的一个梯队上形成了数量大的情况,引起大学生竞争恐慌意识,部分人觉得人才济济,自身无望,也导致干劲不足。
二、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完善选聘机制,把好源头质量。严把大学生入口关。在选聘工作前,要做到按需选人、双向选择、人岗相适,实现人才配置科学化、人性化。要加强对选聘工作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制度设计,注重对大学生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真正志愿到垦区生产建设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确保人到、心入、劲足,同时,对新选聘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更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打牢扎根农场的思想根基。
2.科学设岗定责,强化目标考核。提高大学生的履职责任和履职能力,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和完善的考核机制,让大学生工作伊始就明白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需要挑战的目标是什么。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自我总结、单位鉴定、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综合评价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大学生给予评价和奖惩。制定农场大学生的年度考核方案,对每年考核结果予以公示,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与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关系,予以辞退。
3.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工作活力。重点从三个方面健全驱动机制。一要重宣传,使其精神上有荣誉感。坚持把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向大学生群体适当倾斜,创设荣誉激励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诸如“十佳大学生”等评创、典型选树活动。二要重保障,使其物质、精神上有稳定感。农场应在政策上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诸如设定合理优越的大学生年薪待遇,单身补助,住房补助金、生活补助等。在大学生考核上,可设立大学生建功奖励滚动基金,对于优秀的大学生采取经济激励。同时,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善大学生的办公、食宿、起居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三要搭平台,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感。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人才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每名大学生的升迁去留给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重点探索公开选拔等方式,畅通人才竞争机制。
4.创新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创新推行“双向轮岗培养”模式。
在工作中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特长爱好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并选派政治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过硬、有热情和事业心的同志带领和指导他们工作,发挥他们的所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培养大学生理论与实战双提升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工作锻炼环境,改善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农场的中流砥柱。同时,采取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分梯队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淘洗出各项能力过硬、适应环境较快、思维活跃的优秀大学生,选树典型,分享职业经验,带动一批大学生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自我评价 现实意义 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生自我能力评价的涵义和现实意义
1.1 研究生自我能力评价的概念界定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指被评者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的价值判断。①研究生在其培养过程中,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分析和定位,并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的课业和科研成就、品德行为、个性发展、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继而根据判断结果反馈自己的学习研究进展与行为变化,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以促进自我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1.2 研究生自我评价的现实意义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让其学会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首先要求研究生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被评人通过内省或自我诊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发展。研究生在三年甚至更长的研究生生活中进行自我评价,激发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更加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与他人交往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健康发展。
(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都是在他们的自我意识支配下完成的,是主体内在的自我动机和自我选择付诸实践的外在表现。通过定位性学习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一门课程时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等情况,这为他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合理地选择学习策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②如果研究生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主动评价自己学习及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就能自觉地将学习、生活、以及随后的工作、经历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助式的、终身的、不断反思的学习模式和过程,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2)加强自主性的研究型学习,改善学习和研究中的倦怠现象。研究生学习是自主的研究型学习,其自我评价就是针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定位,为今后自己在工作、学习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准备。这是一种理性程度较高的评价,因为研究生的自我分析水平相对较高,看待问题较客观全面,能较好地把握评价尺度。研究生通过自省获得了自我肯定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评价观,有利于促进自学能力与学习欲望的培养,从而改善学习和研究生中的倦怠现象。
(3)影响到自身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是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交往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研究生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和反思,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定位和认识,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促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自身的长处和弱点,了解自我与社会期待或社会标准之间的差距,不断调整、完善自己。
(4)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效率。研究生恰当的自我评价,除了有助于树立恰当的目标和激发学习动力,也有助于改善学校和学院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便于其了解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改进培养模式和修订具体的培养方案,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效率。同时为任课教师及导师提供合理的参考标准,可以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进而提高整个教学质量。
2 研究生自我能力评价的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分别在本校的两个理科学院和两个文科学院的研究生中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涵盖各个专业,包括在读的全日制博士生和硕士生,共收回195份有效问卷。主要采用SPSS进行了频率统计和分析。
2.1 研究生关于自我能力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问卷中超过80%的研究生认为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理性较高的自我肯定,有利于自我健康发展。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生中开展自我评价,把评价作为其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其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9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自我评价可以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在保证。44%的学生对“自我评价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就”表示赞同,是因为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情况后,有助于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学习和研究上获得较高的成就。
自我评价是否可以加强研究型的自主学习和改善学习上的倦怠现象?问卷中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身在“自主性的研究型学习”这方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76%的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45%的认为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31%的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倾向于功利化。个别同学认为迫于现实压力对当初目标的坚定存在动摇、学习的方向易发生变化、没有阶段性的成就感。对于学习和研究上倦怠现象,60%以上的同学认为主要表现在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厚、态度不积极,50%以上的同学认为是动机不明确,还有同学认为自身已有的能力有限、兴趣点与所做的事情不一致,所以希望通过自我评价来加强这种自主性的学习。40%以上的同学表示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改善以上的学习倦怠等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有4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确定是否可以真正起到上述作用。
2.2 研究生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障碍
接受调查问卷的研究生普遍觉得自我评价很有意义,但不能成为形式化的东西,应更侧重于如何通过评价促进与激励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检查、甄别和选拔。调查显示,在自我评价过程中,67%的同学认为存在自我认可疑惧心理;27%的同学认为有受审心理,30%以上的同学认为有应付心理和敏感心理,另外还存在对自我认识的迷茫,自欺和自卑心理以及拖延症。
2.3 研究生自我能力评价实现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评价呢?在问卷中,78%的同学认为学习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很重要,66%的同学人认为主要从思想品德修养和学习观念上进行评价,54%的同学认为从学习效果和质量上,应考虑学习环境的占34%。还有同学建议从社交、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状态、生活态度、观念意识及个人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自我评价。
对自我评价的方式,超过50%的同学认为通过自我总结报告来进行,50%的同学赞同利用在线的评价体系, 37%的同学认为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还有的认为可以通过导师的指导帮助、通过他人(朋友、同学)评价来进行自己反省,聊天平台、心理辅导、讲座培训、自我评估后与心理测评师交流等,都可以成为自我评价的方式。
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超过70%以上的同学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自我评价体系;近60%的同学分别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自我评价体系和以学习能力提高为导向的自我评价体系,还有同学认为应该是思想与意识的自我评价、个性与以适应力调适为导向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最需要在哪些阶段进行自我评价呢?近80%的同学认为应该在培养期间,即修完培养计划学分一半之后,60%的同学认为在入学时进行调查问卷,即正式取得学籍后,41%的同学认为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论文设计之后应进行最终评价。
3 讨论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全面掌握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采取有效的途径帮助研究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者根据自身在美国研究生学习的经历,参照美国大学研究生的自我评价体系,根据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案,认为研究生自我能力评价可以从四个方面和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生应构建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采取自评与他人协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1 自我评价的内容及实现阶段
研究生的自我能力评价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修养和学习观念、学习基本素质和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效果和质量。③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入学调查问卷,包含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背景的一般信息,学生自身对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对自身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自我评价;第二次自我评价在研究生培养期间,主要评估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的自我成长和知识、技能、职业选择等水平上的发展状况,包括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接下来的课业中学习和研究需要更加努力实现的预期成果,同时还需有对未来专业实践的计划和考量。可放在修完一半学分之后进行,此次自我评价同时也为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课程方案的改进和学生自身下一步的课程学习提供指南。最后的自我评价是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论文设计之后,是研究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所获得的成长的最终评价,包括自身在多元化环境下的学习经历、教育技能和职业倾向。
3.2 自我评价与他人协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与他人协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产生的评价结果才会对自己的发展更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研究生导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成就、发展潜能和存在的不足,明确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能力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由导师带领学生做自我评价,有利于导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进而给出合理、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可以以专业或学院为单位)也定时帮助学生做自我评价测试,以便制定出更好的专业培养模式。档案袋评价是美国研究生常用的一种自我评价手段,指学生从自己已完成的课程论文或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汇集并整理成册,以展示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研究生是主导者,导师作为辅助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学生在选择自己作品的动态过程中,在导师的指点下对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进行积极的反思和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改进的方法和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目标。
在自我评价中,评价者同时也是被评价者,因此要保持理性和感性相结合,不要被评价时的心理情绪(不良情绪)影响,以防止影响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由于自己评价太过主观化,很难做到客观准确,过高的自我评价会引起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冲突或失败,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是研究生对自身能力不自信和怀疑的体现。因此在自我评价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评价技巧的讲座培训加以指导,避免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等评价不实现象。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
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
1.1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
1.2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
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
1.3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
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
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原因分析
2.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
2.1.1焦虑心理。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
2.1.2抑郁、畏难心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1.3自卑抱怨心理。
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2.2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知识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2.2.2就业理念滞后。
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2.2.2.1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
2.2.2.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
2.2.2.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2.3就业的客观因素
2.3.1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2对薪酬有所期望。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09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
2.3.3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
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
3.1心理适应模式
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
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
3.1.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气质、性格)、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又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3.1.2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社会。
大学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对这些社会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
3.1.3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尽最大的努力。要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理想职业,学会调整心态和目标。
3.2就业新模式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我也对已经毕业的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
1.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
A.基础理论 B.专业知识
C.实践环节 D.自我总结经验
2.您认为在学校最需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
A.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B.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C.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提高综合素质
3.您认为学校在课程设计哪些方面应该特别加强?( )可多选
A.专业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外语课程 D.计算机课程
E.人文艺术课程 F.人生指导课程
G.社会实践活动 H.体育课程
4.对已经走上社会的您来说,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A.很大,不可缺少 B.一般,稍有作用
C.不需要,浪费时间
5.在过渡阶段,您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什么?( )限选三项
A.交际能力 B.组织能力
C.口才 D.协调能力
E.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F.创业意识和能力 G.都不需要
根据问卷调查,凡是有关实践的选项比例都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很重要。虽然学校有社会实践课,学校在就业之前有实习,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实习显然是不够的,时间上也过于紧张。跟真正工作相比,显得作用甚微。社会实践应在同学们专业明确的情况下开设。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
3.2.1建立产学合作运行的长效就业机制。
所谓产学合作,即产业与学习相结合,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产学合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院产学合作和专业建设的决策与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产学合作方案”。各系按专业(群)聘请行业知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产学合作、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就业机制。然后,拓建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学习技能,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拓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以职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转贴于
3.2.2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每学期企业都定期派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校学生授课,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教学资源问题,也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3开设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培训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公务员”一类的职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务员”考试培训已开展得相当成熟,但入门以后的适应性培训还是所见不多。所以,学校应当开设“公务员”类的机关事业单位适应性的培训,一方面使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思考“公务员”等一类职业是否适合他们,避免盲目追风。第一,就需要加强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熟悉公务员等类的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高校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3.2.4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开辟学校“创业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即是让你明白毕业后你适合去做哪些事情。在此基础下,学校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所长,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业”。如温州城市学院创业园就是在学院提供场所等优惠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音乐、服装、手工等工作室,除了面向学院内部外,还面向社会,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的心理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3-14.
[3]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67.
[4]周春开.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J].教育与职业,2003,(5):47.
自我评估
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具体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哪些不适合我。
综合周边同学和老师对我的评价,我总结出了以下优点:第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好的方面想,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被动。第二、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喜欢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乐于尝试。第三、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比较活泼。第四、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事情。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相对的,我也有以下方面的缺点:考虑事情不过周全,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等。
环境评估
1、 大学毕业生为559万人,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0万人,20xx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形势。作为财经传媒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在金融学院的竞争中是很没有优势的。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泛的就业渠道又是我们独特的优势。2、 作为财经传媒系的第二届本科毕业生,回归到广东金融学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珠三角近几年的就业环境,我明白了作为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乐观也颇具挑战性的。我校的就业方向大致都是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就现在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来说,用人单位实现了劳动合同类型的多样化。主要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或者编制。即将面向市场的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swot分析
1、s(优势):专业知识面广,集中文、传媒、经济于大成,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除了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的协调内部关系,有耐心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w(劣势):虽然所学的专业内容广泛,但是多而不精,金融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较缺乏竞争力。
4、 o(机会):我院的就业大体方向是金融业,加上我们学校现在跟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这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大优惠。
5、 t(威胁):就业竞争激烈,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对用人单位、就业环境了解不深。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苛刻。
四、职业目标
1、在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参考上一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我的近期职业方向是向银行方面发展。
2、在实习阶段,努力争取往银行业发展,从银行的基层柜员开始做起。我要用2~4年时间熟悉银行的各项基本工作,学习更多银行金融产品和理财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以待厚积薄发;将自财经传媒专业的优势与银行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尽量向经理层发展。
五、求职准备
1、 求职前,储蓄待发
作为大三的学生,除了要继续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要对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全方面、系统的梳理和复习。尽自己所能,通过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充实自身的金融知识,并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求职ing
毕业之初能来到我们单位这个平台是我的万幸。当前很多人主张大学生要先就业再择业,我向来不赞成,认为这不过是无奈之举,如果能有丝毫的机会还是要在就业之前择好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丝毫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有的)。我就是在毕业之前花了相当的时间在对自我的审视和人生方向的选择上,所以说,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本专业(人力资源)工作是我的必然。不过,尽管是必然,人力资源部这个平台也确实让我意外惊喜,在做好了一波三折的打算之后能够顺水推舟地实现这个目标对谁都是一种万幸!对万幸的事自然不能辜负。
一、工作描述
一个月内的工作感觉繁琐、忙碌,但是总结之下要做的也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件事:
一、统计分析岗位需求。定期了解各分公司的缺员情况,随时掌握人员变动状况,定期对入职人员做分类统计,有效利用岗位分析表。
二、搜寻并联系紧需人才。每天查看邹平人才网、51job、公司邮箱,筛选求职者简历,联系合格者面试,并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获得所需人才信息并取得联系。
三、办理员工报名、入职手续。
四、更新、完善人才库。定期掌握集团公司及各分公司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信息,随时登记大专以上学历来访者信息,保证内外部人才库的更新。
……
也许随着对工作的熟悉我还会接触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如员工培训、活动组织、招聘会、招聘宣讲等等,但是对于当月来说,目前的工作内容已经足够我消化一阵子了。熟能生巧,在我熟练掌握各项工作后也许会发现,今天看似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不过如此。
我的工作重点是招聘,在员工的招聘、入职方面的具体工作我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
一、前期工作。
1、分析岗位需求;
2、重点、紧急岗位建档;
3、搜寻、联系所需人才。
二、初试阶段。
1、重点了解、验证应聘者基本条件;
2、对初试合格者登记;
3、开介绍信介绍到岗位复试。
三、复试后阶段。
1、在登记表上标注;
2、交待次日或指定时间前来培训,交待应办手续,对需体检者开查体介绍信。
四、培训阶段。
1、收齐身份证及其它必要证件复印件、体检报告、无犯罪证明等;
2、培训;
3、填试用通知单,并招经理签字。
五、入职办理阶段。
1、签合同、填员工信息登记表;
2、检查合同、登记表、体检报告、无犯罪证明没有问题,发放试用通知单。
六、登记入档阶段。
1、按公司分别做入职登记;
2、合同及相关证明分别存档;
3、大专以上来访、入职者登记;
4、整理保存试用通知单存根及介绍信。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
工作任务的执行、工作方法的选择、工作流程的熟记现在来说都已经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的契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融入小到本部门大到整个集团公司的工作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调整适应。这个过程或许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工作方法和流程的简单问题,它受到自身观念、思维、经验、性格、心理等多方面本性因素的制约。通过这一个月来的自我观察和身边朋友同事的评价,我总结出自身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
一、相当程度上的幼稚、不成熟。首先是处事态度和方法的不成熟,在学校里身边都是跟自己年龄、知识结构差不多的同学、朋友,交流起来不用有太多顾忌;但是工作以后要面对很多类型的人群,从普通职工到高层领导,从小弟小妹到大爷大妈,性格多种多样……乍面临这种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的人际网络既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如履薄冰。其次是思维观念的不成熟。有很多问题看的不够透彻、想的不够长远,或者还是以以前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了复杂的问题,以致有时会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和漏洞。然而,这两点不成熟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经验的不足造成的,社会就像那块磨刀石,只有切身与之相磨砺方显利刃!
二、不是足够自信。这一点是我在就业之前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缺点之一,往往我总是将自己置于边缘角落的位置,对中心位置的焦灼感有些心理上的畏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我将这个弱点剖析出来以后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自信需要底气,底气源于资本,一种心理状态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些时间或者不同寻常的经历,也许对于我在时间上还有点欠缺也许在经历上还有所不足,但是只要我保持心理状态时上进的就不怕起点低,也不怕路途远!
三、表达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初来的几天,经理也评价我说“敏于行而讷于言”,一语中的。我前不久看的一本书叫《钝感力》,教人们在为人处事、心理反应上要学会有一些钝感,或者说木讷;也主张在语言上不要太敏捷、灵巧,而多一时间和精力在思考上,我受这种主张的影响很大。不过,虽然我不以为做人力资源要像业务员那样巧舌如簧但是也不否认,语言上的过于木讷也是一个影响工作的缺点,起码在沟通上是一种障碍。另外,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考虑,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孤悬海外,不沾圣化。自入职以来就在招聘办公室这边,没有经历总部的融合适应阶段,很多工作上需要摸索,大部分工作属于受总部遥控型的,虽然并不影响工作的进行,但是对于环境的融入却是一个制约因素。
三、问题应对思路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教师 个性化 专业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08-03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则是其前提基础。教师作为个性鲜明的主体,其职业发展水平不一,发展需求各有不同,探寻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策略,是解决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上个世纪80年代起,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界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个性化”是其理论核心概念,是以人为本理论的形象化。人本主义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具有积极体验生活、自我肯定的成长潜力,个性化的本质在于追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价值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在于关注人的成长过程,而人的成长源于自我需求,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专业自觉的基础上,教师个体以自我需求为出发点,自觉设计专业发展方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性力量,自觉监控和调节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获得实践性智慧,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人本化,即教师拥有专业自,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我需求,是出于职业理想的主动诉求。它强调学习选择的自由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结果的实践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阶段性、终身化等特点。自主性是指教师拥有对其专业发展愿景进行规划的自,同时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学生考核上也同样具有自主性,教育教学具有创造性。阶段性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师职业生涯会经历不同阶段,国外研究成果有傅勒的教师关注理论、卡茨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职业发展八段论,等等。国内学者提出教师五阶段理论模型。上述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性质各不相同,这在教师教育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上具有启发性。终身化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生命不止,学习不息,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的本质特征。
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社会期望与职业所需,并受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是基于其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然而诸多消极因素的干扰,阻碍了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一)外部消极因素
1.发展机制欠缺。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配套不完整;职后教育机会不多,培训方式单一;偏重考查教师教学能力,忽视教师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问题上缺乏战略性目标,教师团队缺乏发展凝聚力。
2.组织管理上的制约。科层制组织管理下,部门运作功能鲜明,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种严密、规范、稳定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制约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属于主体性创造劳动,带有不可复制的个性特征,这就意味着教师个体具有自我塑造的性质,教师行为效率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沉淀与对知识的一再加工,自由的学习和独立的反思是教师机智形成的重要契机。组织管理的一体化消解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成为经济效应下的工具,失去了自由学习与独立反思的空。另外,组织管理的整齐划一特征,不利于教师个性的形成,还侵吞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和独创性,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文化氛围淡薄。文化是哺育教师成长的主要元素,文化氛围是指有利于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环境气氛。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队伍薄弱,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新气象,学校文化活动不活跃,人文气息不浓厚,教师的专业成长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
(二)内部消极因素
1.主体意识模糊。主体意识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品性,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鞭策个体对内在人格和生命价值的反思与建构,提升自我能力,使之趋向理想的身份和地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师大多职业角色杂糅,兼教学、行政管理、学习服务于一身,教师存在多向职业发展的可能,行政权力、市场经济、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多元因素的冲突致使教师自我认知不明朗,困扰教师主体意识的生成。主体意识影响教师职业观的树立,职业观是职业认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评价的综合,教师主体意识模糊,影射在其职业观上,表现为教师职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教师专业发展受挫,对教师身份、地位和价值的期望值不高。
2.自我效能感低。班杜拉J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顺利完成任务的自信度,国内学者界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自己教育能力的自我信念、判断和感受”。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需依从行政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层级格式化管理,限制教师的自主空间,行政任务和教学任务并重,使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精力受限,短时期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教师职业发展进程滞后,社会影响力低,职业幸福值下降,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渐变性弱减。
3.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是创新理念、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能力的综合外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个体树立打破常规、自我挑战、富于创造的创新理念,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矫正重教学、轻科研的行为。
三、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设计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
1.设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遵从人本原则,优化学校行政权力,推行教师弹性化、动态化管理模式,尊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给予教师自主成长的空间;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强化教师人力资源,建立一支专业配套齐全、结构搭配合理、合作性能高的专业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远程开放教育;设计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方案,树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培养计划的长效机制,实现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化、层次化、阶段化。
2.注重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等。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信念的形成,是教师个体在自身职业中获得归宿感,产生职业认同感,在职业活动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岗位任务,有高度的岗位责任心,职业忠诚度高,乐于奉献。因此,构建适应性的组织和环境,呵护教师的职业尊严,给予正确的职业指导,是教师职业信念产生的重要条件。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的标准与要求,所谓“身正为范”,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会带给学习者强大的濡染能量,向社会传递道德力量,因而应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理念,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具体的行为规范,建立人性化、民主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促进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
3.提倡同伴协作。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其所在的群体、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重视社群对个体所产生的推动力。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型专业教师团队,为教师个体寻求专业同伴,取得同伴合作机会,在同伴交往、支持、互助过程中,有所参照,有所借鉴,取长补短,获得群体动力,自觉发展。
(二)重视教师自主发展
1.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远程开放教育以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为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教育的大众化、平等化,面对学习需求多样化的民众,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应成为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引发自主学习动机,自主设计学习目标,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学校也应大力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行为,开创教师自主学习的氛围,给予教师自主学习时间,开展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活动,建立阶段性的学习成效评估体系,以此辅助教师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的结果。自我价值观是在自我了解、发现自我和自我认同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总体评价。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并对教师的动机、行为起积极的导向作用。认可自己的职业选择,重视岗位责任,珍惜自己的教育实践,树立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行为标准,有利于自我价值观的形成。
3.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组织的外部助力。组织行为对教师个体成长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刺激和强化上。组织外力的刺激利于教师自我反思,取长补短,强化其有效行为,注重效率,矫正目标。设立教师层级考评标准和激励实施方案,对教师一定时期的工作质量、学习成效、科研成果进行监督与考评,通过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手段,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促进其自主发展。
(三)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
1.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方案的设计。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制订切合教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方案应符合教师个体阶段性发展需求,呈现内涵式上升性;为教师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消除培训的形式化,体现专业性和个性化;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突出教学风格的个体性塑造,完善教师个性,强化教师能力;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实现个体性反思,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
2.构建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个体的成长,需要适应性、个性化的辅支持。构建学习、(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09页)反思与实践相结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通过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学习型组织是较为明智的选择。远程开放教育在线学习型组织,为志趣相投的教师提供协作团队,解决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行业专家、专业教师配备不足,专业协作性能不强的缺陷。鼓励教师加入合适的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学习活动中重塑发展愿景,交流学习,观照反思,个性互补,总结收获,制定专业发展新目标,借助组织优势,促进个体自觉成长。
(四)构建适合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教师职业决定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文化的哺育,文化环境是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教师团队作为一个文化群体,除却其文化自觉特性,其自身的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活动仍需厚实的文化土壤。这些文化土壤元素包括文化气氛、文化活动、精神文化等等共同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气氛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精心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开设文化宣传栏目,诸如教师简介专栏、名师风采栏目、教师成果展示栏目、学校文化成果展示栏目等,增加校园文化设施,营造呵护教师成长、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气氛。文化活动是彰显教师行为文化的常态途径,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在其中得以浸染与升华。因此,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为教师文化学习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自主学习成果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得以显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文化兴趣,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精神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价值观的重要导向和精神源泉,影着教师的精神、思想和观念。树立文化追求目标,夯实文化底蕴,强化精神文明成果,提炼学校精神文化,产生鲜明独特的文化效应,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合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刁琳琳.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2010(6)
[2]郭来福.教师自我效能感内涵再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KY2015LX555)
人人都说,想做好一份工作,一定要做到首先爱这份工作。在这将近一年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在今后的工作里,我相信自己一定会遵守好公司的每一条规章制度,做好话务员工作计划,执行好每一个工作流程,牢记好每一个规范用语。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清楚知道自己离一个优秀话务员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做得更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毋庸置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必须遵守好公司的每一条规章制度,执行好每一个工作流程,牢记好每一个规范用语。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细节,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一、积极打电话。在商品经济时代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我们更应该为客户、为自己节省宝贵的时间。以尽可能的速度完成公司所规定的任务。
二、表情、语气愉悦。我们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与客户互不相见,通过声音来传达讯息,所以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说话语气、声调就更加重要。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话务员,但我深知,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着我们公司的形象。因此,在电话中,一个优秀的话务员必须做到面带微笑,语气平和,语调轻松,用词规范、得当,给客户愉悦的感受,让客户被我们的轻松愉悦所感染,让工作更好的开展。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公司员工。说起来,做一名话务员容易,但要做一名优秀的话务员就难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从小事学起,从点滴做起。
我接触话务员的时间不长,跟老同事相比,我是一个新手。但这并不能成为我可以比别人差的理由,相反,越是因为这样,我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从而跟上大家的步伐,为公司创造更好的业绩。
优秀话务员个人工作自我总结范文二
做客服,人说“这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确实,客服需要处理的事有时是那么琐碎,每天忙忙碌碌,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客户,礼貌的,粗鲁的,感谢的,生气的,讲理的,不讲理的,打错电话的……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的情绪也会随着碰到的事情,碰到的客户而改变。被客户骂了两句,心情变得沉重,笑不出来;被客户表扬了,马上轻快起来,热情而周到。想想这是很不成熟的表现。所幸我得到周围很多同事们的帮助,使我慢慢成熟起来。用户真诚的道谢和满意的笑声使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在初接电话,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我不敢轻易做出回应。但很快,我便意识到除了有热情的态度之外更应该有丰富而扎实的业务知识,才不致以使自己没有足够信心来正确回答客户的问题。于是,我养成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熟悉业务知识与做疑难问题记录的习惯。记得当初接线时,我遭遇很多困难,不止一次没有完全回答好客户提出的问题,甚至遭遇到客户的投诉,我的心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最低谷。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一直在寻找弊端,不耻下问,加强业务积累和学习,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多听了一些优秀的录音。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没令自己失望,荣获“优秀话务员”的称号,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记得有一天晚上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说他家的小灵通被抢,要马上报停,但是报不出机主是他爱人的身份证号而被话务员委婉拒绝,并告知只能明天到营业厅去处理。我接到他的电话时他的心情显得颇为激动,显然他是多次打入过。没有值班长在场,怎么办?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我们的准则,但用户的利益这时可能也会受到损失。用客户的话说“我以人格担保”这样的沉重的话时,我马上说:“先生,我相信您...”并详细记下他个人的身份证号,并告知其明天到营业办理后续事项。用户真诚道谢。这件事给我很深的感触。当处理一件棘手又敏感的问题,当客户利益和公司规章制度发生矛盾时,又不损害公司利益情况下,我们是多为用户考虑还是害怕担当一些责任?是用看似不会出错的正当理由推辞还是灵活处理,敢于承担一些责任?做一名客服人员绝不是单纯做完一件事。要把一件做好,考虑周全,拿捏准了,这是要费工夫去努力的。所谓为客户着想,替客户分忧,达成客户心愿,绝非口上那句“先生,您的心情我能理解”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我们具有敢于承担责任的责任心和善于分析和处理的判断力和执行力才能真正为客户完成心愿,提升我们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这对于每个从事客服行业的人来说不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都是一个挑战,然而这样的挑战使得我的人生变得精彩而充实。
做一名合格的客服人员,我想仅做好业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我会学习与工作有关的书籍,如《销售心理学》,《市场服务营销》《电话营销》等,与同事讨论电话服务技巧有关的案例,更加充实自己。了解客户心理,使我从经验中明白“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比“先生,很抱歉”来的不易引起客户的反感,一句“我们会转业务部门,或说我们会转**部门(直接说出部门名字)为您处理”比“我们会转相关部门帮您处理”更易接受,用户会感觉不是在敷衍。
我常在客服论坛上和同行们交流心得,讲述我们客服人自己的客服故事,一起探讨我们的客服未来。关注客服行业的发展,关注客服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及心态变化,还有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转型,关注我们客服人员的本身,了解我们自己的职业成长环境,我不觉得这比关注客户心理或者是关注社会其他弱势群体要不重要得多.这些对我们做好客服,今后以更加健稳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这对我们的企业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个人应该更加要去了解.我想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有综合素质客服人员,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
平凡的客服,不平凡的事业。我的经历是平凡的,做的事也很平凡,但每个时间阶段的工作所得,所思考的,所感悟的都是无价之宝。我想这就是我做一名中国电信话务员从事客服工作,挑战人生的一个起点。
优秀话务员个人工作自我总结范文三
一转眼,来呼叫中心工作已一年了,很荣幸走进了这个充满朝气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一直以来坚持“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认真执行“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
在政治思想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刚上10086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熟悉语音平台的操作和流程,在工作时能得心应手。 现将总结如下:
一、开展学习 提升素质 保证服务
时代的飞跃发展,用户对供电企业的要求更高。座席员的素质提高才能满足优质服务的需求。中心支部郑副书记几次亲入班组培训,每周五上午的业务培训是雷打不动的,主要包括了系统操作、电费核算、电能计量、业扩、法律知识培训、政治学习等,有时把工作上遇到的难点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近日95598供电服务热线正式向县级延伸,为了理顺业务流程利用了休班时间到合浦供电公司现场学习,并由师傅对现场疑难给予讲解,使我对合浦县的配网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业务知识有了提高,我还收集了一份95598常用计量装置问题解答。
二、真诚服务 五心热线
1、客户为何不高兴?电话咨询缘何升级为电话投诉?
就当前市民普通关注的话费详单和上网流量问题,引起了客户抱怨投诉,要以热心、温心、细心、耐心、恒心对待,不能使用语气,安抚客户表达同理心,让客户满意挂电话。
2、“请帮我查一下话费可以吗?”随着用户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遇到台风袭击,恶劣的天气造成线路闸大范围停电了,给客户带来不便,接进的电话都是满腹牢骚的漫骂,但始终恪守“八字”方针,认真心聆听、耐心解释使客户停电原因是自然灾害,正在全力以赴抢修,争取尽早恢复送电。呼叫中心的电话每天都是“夏天”很充实,大家的心愿是方便千万家。
关键词:高职生 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29-02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是对社会实践在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2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当代大学生的通过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协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经验积累,顶岗社会实践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用好顶岗实习平台,设计实践教育目标
为了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坚持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每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顶岗社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例。所谓的“2+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及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不能因为步入社会而成为教育的盲点,要拟定教育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1.学会共同生活
在企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共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作上、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冲突,要避开、缓解与化解矛盾,就需要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与幽默,学会内心向“善”。我们也要利用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中间,需要老师的点拨也需要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的现象。通过步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锻炼了社会参与能力,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真切地面对,并试着思考与理解,用这种隐性教育的手段来渗透德育理念,端正人生态度,强化社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巩固专业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抽象的,缺乏亲身体验,加之社会阅历少,常会导致理解力不强,似乎是学懂了,到了具体岗位却发现“用的”与“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顶岗实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促进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尽快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与专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用”。
4.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肩负着向社会传播良好风范的使命,也承载着个人就业的压力,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培养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巩固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就业的起跑点,更是学生发现不足与完善自我的又一个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使学生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二、调动起三方积极性,明确共同育人职责
学生人手一本“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这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社会认知、职业思考、专业能力、沟通协作。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自我总结,一个月四次一个循环。针对专业能力部分,有其更为具体的指导说明,以手册为导向,教会学生思考与总结,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适应身份的转换,要以双重身份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
2.对学校的要求
每个专业每年执行顶岗社会实践前,都要出具分院文件,成立“XX专业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教研室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技能目标;学生管理办公室会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就业指导专干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社会交往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每方最终形成过程记载文本,由领导小组秘书处收回,作为学生顶岗成绩考核的依据。
3.对企业的要求
一是顶岗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或专业延伸岗位;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准员工”档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从业态度、劳动纪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三是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的顶岗指导教师,由校方发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就学生的“做人与做事”进行指导;四是排除不安全因素质,保证学生的顶岗期间的安全事项;五是对实习合格学生发放企业经历证书;六是对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就企业适应能力,专业处理能力、同事合作精神,职业敬业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评价,实习结束后的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杨,并颁发荣誉证书。
无论是企业的评价还是学校的评价,设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引导。要充分利用这个积极作用。
三、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巩固实践教育成果
在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学院规定的企业完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从校门跨入社会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两年在校静默中的成长,在一年的顶岗社会实践中难免磕磕绊绊,但校方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他们化蛹为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换,褪变为准职业人。
1.顶岗前的教育到位
学生在第四学期的最后约十周内,校方就有意安排以下方面的教育,并以“每周一讲座”的形式完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劳动法》、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
2.顶岗中的疏导到位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论是环境还是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划分为四个“期”,即跟岗期、试岗期、缓冲期、顶岗期,针对每个“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他们顺利度过四“期”,从“角色”意识的觉醒,到进入“半角色”,为“全角色”提供充分的技能及知识、心理准备。“递进式角色转换”一直是我们努力为学生实现职场热身的必要准备。
跟岗期,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社会的陌生,与企业的摩擦均较多,让学生在“稳定”中逐渐树立起“职业角色”的意识至关重要,不比在学校,这需要校企双方花心思花精力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个情绪期。有些企业因岗位需要或是学生能力达到了标准,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或是岗位的部分工作,企业会同意这部分学生试岗,这是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在此阶段,不仅要求企业对具体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学生也会不断地就专业问题向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求助,我们要细致耐心,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到做的转变。
前3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留在原单位,也可更换预就业单位。这个时候,就业辅导员会同班主任积极收集各方就业信息,并及时在毕业班群里面。但此阶段,学生寻找岗位会有一个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模糊,有些无所适从,会有一个短暂的无业期,也会有一个频繁的工作更换期,在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都会寻找到一个顶岗的机会。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与他们多沟通,多给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作为班主任与顶岗指导教师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与学生、与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和与学院做好四方面沟通,及时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专业技术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链接好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3.顶岗后的总结到位。
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需要上交“实习检查手册”,班主任需要上交“师生交流手册”,学生需要上交“顶岗社会实践总结”及“顶岗实习手册”。要分专业收集“顶岗社会实践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下届顶岗工作的改进与帮助。及时召开“顶岗社会实践总结会”,对在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予以表彰。
为了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主动和用人单位共商合作培养机制,校企相互支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使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国平、方小斌 《“双元式”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4月.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体验式学习;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06-02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全人教育,并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但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这种现象的改变,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下几项措施: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觉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在这之前不能把已经有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方式就是体验式教学。这样做可以达到变单纯接受老师讲解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给学生创造出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渠道,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学生养成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贪玩、好动、较强的表现欲望、动手能力强是中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可以通过精心的安排,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主动参加与体验的方式,在课堂中运用体验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充分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一)辩论赛的开展,使学生在思想中体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辩论看学生能否积极发挥。争辩是政治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都可以辩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辩论能使学生在动口辩论的同时,用眼阅读教材内容,动脑分析总结教材,这样能够最高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达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的辩题是“干一行 爱一行”,反方的辩题是“爱一行 干一行”,正方两方各抒己见,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正方同学认为找工作不能光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兴趣爱好并不能当成职业,比如某人喜欢唱歌,但喜欢唱歌的人能真正成为歌手的却凤毛麟角,一个人只有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在工作中慢慢培养起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这才是正确的职业态度。反方同学认为,一份工作如果自己一开始都不了解、不喜欢的话,是干不出成绩来的,找一份自己不喜欢而整天愁眉苦脸的工作是一种折磨。通过正反两方同学的激烈辩论,大家明白了在如今就业竞争如此之大的形势下,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在和团队的相处中,你会慢慢地爱上你的职业,或者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如果你的职业是和你的兴趣爱好相吻合,那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努力做出成绩来。通过这场辩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这个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二)在玩中体验,开展竞赛类的游戏
在中职生的政治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一些精心设计的小游戏,这样学生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并且获得知识。可以分成小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竞赛。这样学生有了对手,有了竞争,就有了压力,同样每个学生都应该为了自己本组的荣誉而热烈讨论,积极动脑,这样的课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讲授《社会公德》这一课时,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先合作设计“社会公德警示标语”,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好,设计的多,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都纷纷献计献策,制作好精美的标语。到了PK竞赛环节,小组代表都使尽浑身解数推广自己的标语,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游戏,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活跃了课堂氛围,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上得轻松、愉悦,教学目标自然而然达成。
(三)通过角色扮演,在表演中体验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在积极参与学习体验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种机能,使学生学习潜能以及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例如在教学《求职的技巧》这一课时,我事先写好了一个小品剧本,让几位同学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小品主要展现了四个不同的面试场景,其中前三个面试场景都有问题,比如仪表不端正,说话不得体,劳动合同签订有问题,面试过程接电话等各种类型的错误,前三个小品表演完后,让其他同学找出其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最好一组展示正确的面试过程,通过学生的表演,学生们好像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回面试。通过“找错”环节,大家也知道了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比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形象具体的多。
(四)创设一定的情境,重视情境体验
所谓的情境体验,指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创设相关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指导学生进行体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设置一定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讲授《投资与理财》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这样的场景:王大爷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20万元来到理财中心打算询问理财顾问该如何对这20万进行合适的理财,班级4位同学分别代表储蓄顾问、债券顾问、炒股顾问、保险顾问,4位同学各尽所能宣传自己理财方式的优点,李老汉通过比较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同学们的表现非常逼真,真有点理财顾问的架势。通过这样的编排,学生自己就能找出了各种投资方式的优点,学会了理财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喜爱。
(五)在调查中体验,就必须展开市场调查
以课堂学习为主体,向社会实践拓展,是新课标理念之一。老师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体验,领悟新知识,受到教育。例如教学《多彩的价格》一课时,结合学校举行的大型圣诞节售卖活动,先让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哪些商品,还缺哪些商品,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然后在圣诞节当天进行售卖活动。通过调查大大提高了商品的出售率,也让学生们多方面地了解了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大家兴趣浓厚,当他们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那种开心的感觉简直太棒了!这比我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经济学的知识有效的许多。
(六)进行创业设计,在设计中体验
中职学生是面向社会的,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创业,而创业意识是需要培养的,中职学生的政治课应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因此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时,我让学生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自己设计创业项目的规划,结果学生们的设计好得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设计做奶茶生意;有的针对学校纸张特别多的状况,植入环保理念,做起回收废纸的生意;有的设计卖女生喜欢的小礼品、发饰等生意;有的甚至把QQ农场搬到现实生活中,打算卖绿色蔬菜。从这些学生的设计来看,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想法的,只要老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将迸发出巨大的潜力,说不定未来的大企业家、大老板就在其中。
三、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此外笔者对体验式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研究,觉得有几个问题需特别注意:
(一)注意摆正体验式教学的位置
体验式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推广,并不意味着接受式学习方式没有可取之处,主要是因为我们之前过于重视接受性学习,往往忽视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要想体现体验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必须强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作用,更不能彻底地抛弃这一学习方式。所以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应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打造优质课堂。
(二)倡导体验式学习应当注重过程而不应太重结果
体验式学习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的眼、耳、口、笔都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结果并不重要,有时甚至会没有结果,过程中的锻炼是才最重要的。
(三)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对整堂课的过程有一个整体把控,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活动,从分组调查、选择课题、设计调查问卷,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老师的指点和教导。作为教师,第一应想到体验性学习的作用,目标定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指导学生时才能做到收放自如,体验式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下积极尝试新的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大胆改变传统而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教师就应该将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政治,政治就是生活,从而让学生关注人生,主动了解社会,在体验中慢慢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更好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Leight Chiarelott.情境中的课堂[M].杨明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