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欧债危机论文

欧债危机论文

时间:2023-01-15 03:1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欧债危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欧债危机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转贴于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第2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1.经济背景

2007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在2008年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对各行业都造成重创,也成为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尚未走出次贷危机阴影的世界经济在欧债危机更强劲的冲击下陷入了持续疲软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周期进一步延长。

从目前情势来看,中国持有的欧元区金融资产非常有限,持有欧债、美债的银行大多已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层面的负面影响有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2009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同比上年分别减少34.2%、6.4%、14.5%,贸易顺差连续3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的需求放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危”和“机”从来都是并存的,危中有机,机可克危。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老企业兼并破产和新企业重组重生。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欧洲大批资金链断裂的企业相比,中国银行资本金充足率良好,大多企业现金流充裕,发展平稳,如果能够寻求到合适的并购机会,以投资带动出口,对于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加速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提升民族产业的世界影响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0年较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从约300亿美元增加到39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1年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但是,在海外投资日趋活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并购风险。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失败,到力拓撤销与中国铝业的合作,到腾中收购悍马失败,再到华为并购3Leaf受阻,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应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早识别并控制。

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评估、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相应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评估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各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3.企业并购在不同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

3.1并购准备阶段

并购价格是并购决策的核心,因此,并购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即评估风险和定价风险。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当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亏损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并购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双方的运营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居民消费能力等问题了解有限,因此无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完善的价值评估,导致风险的存在。尤其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给企业并购前的评估和定价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2并购实施阶段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偿债风险。

跨国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融资成本都是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融资方式单一化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市场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繁荣,融资工具已比较齐全,但是在实际的并购活动中能选择的融资方式非常有限,企业并购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一外部融资方式和自有资金这一内部方式。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支付风险主要在于企业未来的资金结构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并购双方资本结构的基础上,企业应充分降低支付成本和未来资金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其中,以现金支付比例最大,相应地企业融资来源也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单一的支付方式和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困境,不利于海外并购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3.3并购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来自对并购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存在主观估计误差而产生错误的经营战略,主要来源于企业重组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通常情况下,被合并方在融资方式、资本结构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重组后企业规模的增大,也使得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 导致合并方也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合并失败。

另一方面来自偿债风险,重组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缺乏足够的资金偿还在并购中支付的大额债务,继而导致新企业资本结构恶化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偿债风险主要考察以下三个指标: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产权比率。对于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的中国企业,原本在并购过程中就已经使用了大量现金,如果并购后没有足够的现金还债,会导致本就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继续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

4.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4.1针对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的了解永远少于目标企业对其自身信息的了解。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方应尽可能加强信息的收集,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要充分利用公司内外的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附注及重要协议的关注。收集的信息越充分、详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4.2针对定价风险

并购方应对目标企业的经济环境、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预期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做出接近目标企业真实价值的定价,从而降低定价风险。

按照并购目的和被并购方实际情况的不同,可参考以下定价方法:当并购目的是取得海外资产或者被并购方为破产清算的企业时,使用以资产价值基础法为主的定价模型比较合理;当并购属于战略性收购时,应采用以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为主的定价模型;其他情形下,并购方可以综合运用多个定价模型分别给出定价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取加权平均后的定价为最终定价。

4.3针对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源于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因而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合理规划融资结构,改善资本结构状况,是防范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控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利弊,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

4.4针对支付风险

企业在选择并购的支付方式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利益,保持公司最佳的财务结构的同时降低资本成本,根据自身获得流动性的能力和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对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

现金支付简单、迅速,不会改变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可以使其迅速获取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权。但是如果企业无法通过外部融资取得现金支持,仅以企业内部资金进行支付,短期内巨额的现金支出会给公司运营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股票支付不需要并购方支付大量现金,对企业的营运现金流不产生压力,但是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股价下降。混合支付是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支付采取现金、普通股、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及债务凭证等多种组合形式,可以吸收各种支付工具的长处,克服其缺点,优化资本结构。

如果并购方财务状况欠佳,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差,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被高估,则适合采取换股等权益交换方式来进行并购,或者采用换股并购为主、现金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裕并拥有雄厚而稳定的现金流量支持,同时本企业股票处于被低估的水平,适合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或者采取现金支付为主,股票支付为辅的混合支付方式。

4.5针对整合风险

控制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风险,首先要管理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以弥补企业债务到期时资金需求。其次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蒋燕辉.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合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34-35.

[2]陈志兵.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2012(3):150-151.

第3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 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养老保险制度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老年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后发型国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涉及诸多问题,比如: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养老保险资金运营、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等,而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予我们有益借鉴。

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的主要养老保险模式

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各不相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多样化,以及各自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使得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趋于多样化。目前,世界各国主要的养老保险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福利型。福利型养老保障模式源于英国,其理论依据源自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倡导“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保障,凡是达到一定年龄的退休国民,都可以定期地从政府手中领取到养老金。其养老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或财政收入,而有的国家甚至不需要公民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水平会随物价或工资指数的提高而调整,有一个正常的增长机制。

福利型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体现了社会公平性,使所有居民均能享受到较好的福利;二是实行政府统一管理养老保险事务,实现了低成本管理和高资源利用率。

但是,这种面向全民的福利型养老模式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是政府财政负担重;二是不利于激发和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增加就业;三是企业承担了过重的养老保险费,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保险型。保险型养老保障模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选择的模式。它强调社会保障是个人的事情,采用自保为主、国家资助为辅的模式。这种保障模式源于德国,1889年由俾斯麦政府创立,后来美国、日本等国在继承德国的基础上确立了“保费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国家仅给低保和老年医疗保险提供相应财政补贴”的原则,追求一种“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的社会目标,使受保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保险型养老保障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养老保险层次性多,保障性高;二是由国家立法作后盾,保证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三是基金筹资方式灵活多样,既可采用现收现付制,也可采用完全积累制,还可采用部分积累制。但筹资的责任主体还是企业和个人,国家只承担补贴或资助责任;四是在社会保障机构实行多层次管理。

其主要缺陷是:大部分社会保障资金来自雇员和雇主一起缴纳的保险税,导致税率问题十分敏感;保障模式的多层次性使得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偏高。

强制储蓄型。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以强制储蓄为核心,实际上是一种由政府强制推行的自我养老制度。因此,养老基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国家不直接进行投资,只是给予税收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该模式强调自我保障,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加了透明度,能很好地监督资金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社会激励作用。

但是,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把国家应该承担的资金责任全部或大部分转嫁给个人,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互助互济和再分配作用较弱。此外,养老金账户的管理成本较高,资金贬值的风险也较大。

主要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和危机,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削减福利成本和标准。特别是欧债危机之后,高福利国家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改变了过分强调社会高福利的做法,将重心逐步转移到制度本身的效率问题上。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既能有效地为参保人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障,使国家承担得起相应的开支,又能有效地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减轻对社会保障的依赖性。如: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在欧洲掀起了以提高退休年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欧债国家自2009年以来,政府养老金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都未增加,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及投资方式的改革。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长期的社会性基金,它不仅要完成积累,更要实现保值增值,还要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以及支出的需要。而基金只有进行投资运营才可能实现保值增值,进入资本市场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投资方式。从各国改革内容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投资运行更加借助市场力量。

首先,基金投资管理开始从政府转向专业的投资机构。智利、美国等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都是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的,这种运作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管理过程中因管理和监管漏洞带来的资金流失,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投资机构的自主选择权会使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相互竞争,促使投资管理机构不断开拓新的投资方式,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最大程度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政府转变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的角色,政府由原来的基金投资管理和执行者转变为监督者,既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够获得更专业化的投资运作,又增加了基金投资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最后,基金投资更多元化。各国都根据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和补充性养老保险基金功能和特点的差别,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运营方式。

大力发展私人养老金。私人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养老金的重要补充。它的完善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而且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反之,它的缺失有可能导致政府的财政危机。如:荷兰的职业年金发展非常迅速,在欧债危机爆发前其覆盖率就高达69.3%,2007年职业年金资产高达7398亿欧元,是GDP的132%,①有效地减轻了公共养老金的财政负担,因此,同样是高福利国家,荷兰没有像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

更加注重政府管理的效能。现代政府的职能、职责包括养老保险管理,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淡化养老机构的行政色彩,吸引地方公共团体、民间团体、企业、志愿者组织等共同参与,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保证养老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分工明确,养老服务在中央由厚生省老人保健福利部负责,在地方由福利事务所负责,民生委员则协助地方行政机构贯彻落实各项福利政策。此外,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保健所,专门负责指导老人的营养和卫生保健,同时,还扩大了社区居民的自主管理权和民间力量的作用范围。②

主要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事业的宝贵经验和近期的改革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中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地分析与借鉴各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基本国情,又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理念。对于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太完善的中国来说,一方面要学习保险型国家的改革发展经验,学习他们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社会功能的合理做法,同时又要避免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所起作用不够突出的弊端。另一方面要吸取欧洲福利型国家的教训,在养老保险制度中,这些国家一味地把公平福利放在首要位置,执行过程中无法体现效率,导致养老保险制度逐渐从“卷入财政”到“裹挟财政”,并最终演变成财政包袱,直至成为债务危机的诱发因素。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更应该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和社会的协调作用,树立以公平为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价值理念,妥善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立法先行,完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美的制度需要由法律来保证落实。从西方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养老保险制度立法促成了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推动了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完善。当前,如美国、日本、智利、瑞典等国对养老保险事业的管理普遍依靠法律手段,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将养老保险事业发展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固定下来。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至今,唯一涉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是2011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使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可以看出,要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与改革,政府、企业和个人均应适当承担责任,适度引进市场机制,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以改善养老保险效率相对较低的现状。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充分发挥养老金市场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晚年生活。而另一些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欧债四国,养老金制度却严重失衡,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负担严重,第二支柱私营养老金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四国的私营养老金资产所占GDP比例微乎其微,希腊几乎为0,其余三个国家也仅仅在4.9%~7.8%之间,远低于OECD各国的加权平均值72.4%。③因此,当出现债务问题的时候,公共养老金出现缺口,而私营养老金却又无法担当独立支柱的重任,极易导致债务危机。

反观中国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与希腊十分相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止2012年,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1847万人,相较于全国劳动适龄人口,其参与率还不到2%,基金累计结存4821亿元,④占GDP比重不到1%。企业年金规模较小,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框架还远没建立起来,因此不能担负起分散长寿风险和分担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财政压力的作用。所以,我国应吸取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大力发展企业年金,重视市场的作用,将其列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时,也要注意避免改革过分私有化、个人承担完全责任,这将有失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和互助互济性的原则。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还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养老保险,这不仅仅分散了政府的责任,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开支,还有利于开发养老保险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值得学习和借鉴。

养老保险水平要适度。养老保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如果养老保险水平超过了国家财政和企业承受的适度上限,就会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向前发展了,养老保障的总体水平才会得到相应地提高。而欧洲很多高福利国家在经济繁荣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过度提高福利水平,扩大保障范围以及提高保险给付水平,等进入萧条后国家财政开始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债务危机。我们应吸取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养老保险水平的确定一定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遵循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则,防止经济总量提高产生的错觉,科学合理地确定养老保险的水平。

完善基金投资运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事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选择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方式相比,很多发达国家都选择了进入资本市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效益,也有助于加强其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我国应吸取美国、新加坡和智利的经验,首先,确定市场化的资金运营机构,把养老基金运营职能从经办机构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化的基金运营机构,按照市场化、稳妥性原则对养老保险资金进行资本营运,使其保值增值。其次,随着资本市场日益成熟,逐步放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在基金规模日益扩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安全性高、回报率高的种类进行投资,最大限度地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最后,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督。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它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是保障民生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智利,国家对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投资产品的具体交易场所等内容都有明文规定,并严禁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保障参保者的投资选择权,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必须符合明确的信息披露标准。吸取这一经验,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对养老基金运行的监管,加强资金运营监督,使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构选择权、基金保管权和投资营运权分属不同机构,使之相互制约和监督。另一方面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国外养老保险制度一般都设置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加之法制的健全和公平原则的导向,运作机制和方式的透明化处理,使国民可以随时了解自身的养老保险情况。一些发达国家还针对部分特殊群体,如公务员,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和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信息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养老保险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

一五”规划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10B006)

【注释】

①郑秉文:“中国应如何深化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2期,第31页。

②金太顺:《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借鉴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4页。

③胡继晔,潘国振:“欧洲私人养老金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8月7日刊,第6版。

第4篇

2012年的夏季,欧洲债务危机已延续了2年多。南欧国家仍然面对着劳动力市场僵化、经济结构失调、社会福利虚高、竞争力不足等一堆难题。相比之下,德国却依靠制造业延续着稳定的增长。据统计,在800多项分类的世界市场上,德国制造在200多个重要项目上是世界冠军,包括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学等行业。

在欧债危机的逆风之下,德国制造业活力依旧的秘诀何在?答案无疑在于企业的强大创新力及其背后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分创新,企业拥其七

在德国,企业是应用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约占全国的70%。大约80%的大企业拥有专门研究机构,研发投入占到当年销售额的6%~10%。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独立研究所,而是通过加入行业协会或委托大学和各类研究所展开技术攻关。在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

除了企业外,德国创新体系的另一大特色是由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赫尔姆霍茨协会和莱布尼茨学会组成的四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它们与全国近300所高校和地方科研机构织成一张统筹互补的科研网。除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外,这个科研网的研究成果全部向社会公开,由公众共享。

万事人为本,在企业创新力勃发的背后,是德国培育出的大量高素质的工人和科研人员。

职业教育,创新在一线

为确保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德国坚持科教兴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在《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的严格界定和保护下实行著名的“双轨制”,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时长3年或3年半。这种半工半学体制,既保证了工人的高素质和动手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德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得以传承。

更有趣的是,德国法律规定,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当售货员,须到商业学校培训;当建筑工人,要经过建筑学校培训;连子承父业的年轻农民在家种地也得有农校毕业证书,否则,银行不予贷款,也不能享受欧盟的农业补贴。

理工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对德国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大部分理工科硕士、博士研究生都会拿出一年左右时间到企业实习,在一线实践中确定选题并完成学位论文。这既使他们能脚踏实地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会为企业带来不少专利和技术革新。此外,企业也会主动将研发人员送往高校进行再培训。

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德国人传统上的严谨守时的作风、双轨制体系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以及德国企业细致化的风格都在帮助德国企业、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读书,从孩子抓起

如果说“双轨制”培养出的人才是德国经济的强力支撑,那么德国人爱读书的习惯则为这一特色提供了良性环境。

德国人爱读书爱思考是出了名的,即使小孩和老人也是如此。在欧洲最大的朗读节——2012年莱比锡书展上,在各个展厅以及散布全城的2600多场朗读会上,到处可见静心阅读的耄耋老者和充满求知欲的小读者。

为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一些教育人士专门组成联邦阅读促进协会,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该协会一名成员告诉记者,会员全是自愿参会,协会运作主要靠会员会费和捐赠维持。她认为,读写能力对成长十分重要,但一些枯燥的教科书让孩子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因此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从小便开始闻书香、听书声、品书味,德国人在培养下一代的阅读习惯时如此用心,也难怪走到哪里都不难见到低头捧书阅读的德国人。

此外,德国大大小小的科技活动也不会忘记这些小观众。5月30日,一个“船上科技展”在柏林开展,主办方将船舱布置成一座科技展览馆,展示未来城市的模样。一些展示项目用乐高积木搭成,一些知识的宣传也选择了互动游戏的方式,体现出对儿童的“特殊照顾”。

第5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概论;教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4;F1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36-02

世界经济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修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后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工作心得,对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教学法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概论从国别经济、国际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整体三大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沿理论,探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面临的新形势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合理建议。

世界经济概论是门综合性课程,每部分涉及的理论非常丰富,相关问题也较多。但课程涉及内容过广,使得课程显得面面俱到;而对相关理论和问题的介绍较为简单,容易使学生产生浅尝辄止的感觉。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法改进探索

(一)适时扩充学生知识面

世界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材的出版往往与当前经济大环境滞后若干年,较为陈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注重及时补充新讯息。在讲授“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一章时,课本中并无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知识。由于烟台作为环渤海中心城市和东北亚重要城市,具有建立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优势。日本的三菱、本田和丰田等,韩国大宇、LG、现代、斗山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烟台,学生有很多实习机会与就业选择。因此,学生们很渴望从课堂上了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知识。教师及时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还有助于学生日后读研出国或工作。

(二)采用案例教学,注重先修、后修课程的关联

世界经济概论是门大杂烩的课程,很多先修课程都会从某一角度对其侧重介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用上述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汇率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当前人民币汇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签订广场协议,造成日本20世纪90年代十多年的经济衰退,而为什么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逼迫西德马克大幅升值,却没有见到德国经济增长缓慢?在讲授贸易保护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就当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争端,深入分析中国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的原因。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较多学校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易在制作课件时堆满文字,授课时基本不使用粉笔,念课件即可,学生兴趣不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片添加到课件中;遇到重点问题,扩展开来详细讲解。否则,学生容易感觉上课是在走马观花看电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没时间播放的与教学相关的视频、网页、电子版图书等学习素材,发到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供学生课后观赏和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设定讨论题目,鼓励学生通过留言方式提交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互动交流,既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又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四)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并举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列举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结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即在应付课堂工作,造成学生单向接收信息,注意力差。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制作PPT,撰写发言稿,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教师自讲自听。不能将分组讨论简单地理解成分组上台汇报,造成台上只顾着念,台下无心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参与探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分析点评。这样,既可以使下组讨论的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又可以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更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五)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情况

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虽然课本中各章内容相互独立,但教师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社会,看清楚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如讲美债、欧债危机章节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国债相关情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讲日本经济章节时,从经济扩展到政治热点问题,探讨民众表达反日爱国情绪时,打砸日货不可取,破坏公民的私有财产,影响中国的形象,应理国;讲科技进步章节时,重点介绍中国的航空母舰、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等,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改变考核方式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论文为主,论文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70%,甚至80%,平日成绩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占30%,甚至更少。它不能了解学生平日学习状况,容易助长学生抄袭网上现成论文,而一般学校又无法提供给教师免费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甄别,造成学生对最终成绩存在争议。应在平时布置需独立思考、开阔思维的作业;应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组长应注明组员在前期准备中的分工和相应负责的部分。应通过考勤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考勤就可适当减少。期末应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通过开放式的论述题考察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结语

笔者已经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该课程的魅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方式上的进一步改进上,我们还将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韦倩青.《世界经济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 时宏远.《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理论观察,2013,(6).

[3] 管延芳.《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4).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of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economy

ZHU Ji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第6篇

由于全球性危机,这家机床设备制造商的订单锐减90%。“在当时情况下,无论你之前多么强大,都会感到环境的残酷,”卡尔·韦尔克是公司的决策人。1880年,韦尔克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位于科隆的公司,到韦尔克已是第四代。

他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联邦政府的“迷你工作”项目:减少工人的劳动时间,降低薪金标准,但不裁员。工人收入损失的一部分由政府补贴。

“我走到工人面前,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渡过难关,公司不会解雇任何人’,”韦尔克说。

很快,德国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公司迅速恢复生产,工人又忙碌起来。2010年,舒特公司的销售额翻了一番,大大超过危机前水平。

一家不到700人的企业,在短期内起死回生,堪称奇迹。舒特公司危机中的经历,在德国企业中颇具代表性。

10年前,德国为积弊所累,外号“欧洲病夫”;10年后,却已成为欧洲之巅。这个连续从两轮经济寒潮中率先复苏的国家,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

“隐形冠军”

奇迹并非偶然。舒特公司名不见经传,但掌握着世界顶尖的多主轴自动车床技术及多项专利。在德国,这样的中小企业成千上万。

经济学家称之为“隐形冠军”。这类企业,不追求“大而全”,专注于“小而特”,看重技术研发,善于经营“缝隙市场”,产品虽是小部件,但技术上独一无二,制造上精细高质,功能上不可或缺。公司一般规模不大,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直面客户需求,许多是代代相传的家族企业,极少上市和介入金融市场,扬名于业内而隐身于外界。

官方数据显示,如果以年营业额低于10亿欧元为标准,德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近70%的工作岗位,完成了德国40%的出口,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它们是德国工业真正的基石。

研究德国中小企业20余年的管理咨询师贝恩德·费诺尔说,德国中小企业有一套特有的经营哲学。它们的目光更长远,希望将公司一代代传承下去,而非单纯谋求短期回报。

“这些企业会尽可能地留住熟练员工,花大笔钱用于研发,以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企业主与工人都把自己看做大家庭的一部分,在危机时结成命运共同体,”费诺尔说。

德国历届政府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不仅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纲》等政策法规,还在联邦和地方层面成立中小企业促进机构。在不影响正当竞争前提下,时常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和减税政策。

费诺尔的一项调查表明,眼下大约1300家德国中小企业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它们既保留了百年前手工作坊的精细考究,又有工业时代的高效率和强大创新力,借助其全球网络和产品优势,为德国经济复苏注入巨大推力。

实业兴国

一次,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询问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回答说:“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制造业占德国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3%左右,稳居欧盟第一。

2011年岁末,大多数德国人放下工作准备享受圣诞时,慕尼黑附近的宝马车间里却依然忙碌——为如期完成订单,宝马公司宣布将圣诞假期缩短为7天。戴姆勒-奔驰、奥迪等公司也宣布了类似的假期缩减计划。

德国机械制造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7%,员工约100万人,是德国劳动力最多的工业部门。在31个门类中,德国在模具制造、数控机床等17个领域保持全球领先。欧债危机下的2011年,德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达1880亿欧元,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4%。汽车业、化工制药业和电子电气业等优势产业也逆势上扬。

“德国制造”因成为高品质和高技术的代名词而获全球追捧。2011年,德国出口增长8.2%,并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大关。过去10年间,德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都得益于出口。

“迄今为止,德国是全球化浪潮的最大赢家,”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梅耶说,“它既受益于国际分工的细化,也得到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与先前人们预计新兴国家将凭低成本挤垮德国出口相反,中国、印度等国家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增幅高达33.9%。“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德国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这是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的经典名句。

科教并重

德国的可畏之处不仅在于坚持科技创新,让本土企业占据产业链高端,还在于培育出大量高素质的工人和科研人员,以确保生产环节的严标准和高质量。

企业是德国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其科研投入占全国总量的70%。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就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大众汽车公司一年研发经费高达58亿欧元。

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联合会和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德国四大公共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从基础到应用各有不同,科研员工均超过万人,年度预算在13亿至30亿欧元之间,与全国近300所高校和地方科研机构织成一张统筹互补的科研网。

由于一线工人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产品的品质,职业教育则实施德国著名的“双轨制”——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这种从普鲁士时期便已定型的半工半学体制,既保证了工人的高素质和动手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德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得以代代相传。

对于更高层次的硕博士培养,德国大部分理工科硕、博士研究生都会拿出一年左右到企业实习,在一线生产实践中确定选题完成毕业论文。此外,一些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定期联系,将部分研发人员送往高校进行再培训。

自我革新

如今德国经济在危机笼罩的欧洲独领,而十几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

两德统一引发东西部失衡,大批工人失业。从1995年到2003年,德国经济年增长率徘徊在0.5%左右,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面对低迷的经济和一系列社会顽疾,施罗德政府提出包含30项具体措施的《2010行动纲领》:合并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金,为企业松绑和减负,放宽创办公司和手工业者上岗条件,在公平基础上放松解雇保护限制,并提高退休年龄。

政府与工会组成的“劳动联盟”达成关键协议:工会同意限制薪酬增幅,但政府和企业必须尽最大可能提供就业保障。短时工、迷你工作等制度就此成型,在以后多次经济危机发挥调节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认知;行为意向;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51-02

从心理学分析,创新思维是由情感、认知、行为意向三部分构成的。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体验;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笔者希望通过对初中历史创新思维培养途径的探索实践,从“情、知、行” 三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置问题情境,点燃创新思维情感

1.情境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知识点转移及时间的推移而削弱,这就需要激发新的兴趣,把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情境要蕴涵矛盾和疑惑,使学生产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如讲述《明朝君权加强》时,丞相自秦朝设置,古往今来那么多名臣辅佐皇帝取得盖世之功,怎么要废除呢?提供史料“内官传旨,必须复奏,复得旨而后行”,也就是说圣旨要先经过丞相把关,要是封驳,再次下圣旨还得经过丞相同意才能实行。启发学生在原有认知上的思维碰撞,顺理成章地引导其研究相权和君权的矛盾。情境的设计与呈现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让历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问题要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善于在常规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探索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如讲授《三国鼎立》时,设疑: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引起学生争鸣,然后提问:“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如何建功立业?”在学生充分发言以后,提供史料:“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唯才是举”“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许昌附近屯田”。分析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其后回到统一的大主题,引导学生对曹操客观评价。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原型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认知

“原型启发”是利用储备在学习者认知机构中的类似事物,促进学习者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认知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经验通过史料观察、类比、迁移,得出新的认知,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航标。

回归现实思考,寻求内在规律。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当历史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灵感。例如,讲到“经济危机”时,以超市物价变动为生活背景,欧债危机为原型,引出危机爆发原因的思考,主要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继续启发,如今新兴市场出现的经济危机原因何在,同样表现为这样的矛盾,未来我国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规律。

延伸史观教学,开拓发散思维。史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因时代、立场、方法、社会经验的差异而呈现异彩纷呈的现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多种史学观点,以此为思维的模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如讲授《》时,评价对中国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形成三个观点:给中国带来了危害,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动开启近代化;促使中国进步,早来比晚来好。前一个是革命史观,中间一个是发展史观、全球史观,后一个必须用唯物史观加以纠正,不能为侵略唱赞歌。不是唯一性的解读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科学史观的指导下,学生探索历史知识,进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指向发展,逐渐形成创新思维的认知。

三、搭建对话平台,构筑创新行为意向

历史教学是各个主体或各种教学因素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合理的和共同的作用,在学生体验探究以后,就有可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逻辑或者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创新思维行为意向。

1.设计有效探究。针对初中生逐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转变特点,以及活泼好动、勇于尝试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现规律,提高能力。实践中笔者设计五分钟历史讲演活动,分小组合作完成,推荐优秀作品展演。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被调动起来,讲演内容和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如相声秦始皇―我想再活五百年;历史剧高冷皇帝乾隆爷拒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利用陶艺课自制历史教具战国钱币;唐朝筒车等;利用美术课制作中国史前人类漫画,二战欧洲战场地图等。学生的历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发展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发展评价。

创新思维往往带有个人独特的印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有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想法, 让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撰写历史论文,设计历史思维导图, (下转53页)(上接51页)参观博物馆的游记等个性化的发展,展现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成果,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根据问题创设动态的析出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创造潜能、陶冶创造素质,如此,中学历史教学一定会焕发出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

[1] 朱国忠.教师的“假性成长”与问题意识的丢失[J]. 中国教师,2006,(1).

第8篇

欧盟教育战略的发展与欧洲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2010年,在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形势下,欧盟出台了未来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欧盟2020战略”。该战略确定了三个关键增长指标,即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重点提出提高教育质量与促进创新,增强人员流动,提高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着力加强新技能培训并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障碍。

“欧盟2020战略”共提及教育32次、培训13次。近年来,欧盟对通过发展教育摆脱欧债危机困境,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以最终实现其战略目标寄予了厚望。2013年7月,在“欧盟2020战略”大框架下,欧盟又推出了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该战略基于欧盟对教育国际化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即教育国际化有效推动了人员和技术流动,进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该战略对教育国际化应如何服务于“欧盟2020战略”三大功能指标进行了梳理与细化,为欧盟成员国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并提出欧盟能够提供的政策支持和项目举措。

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为欧盟成员国及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宏观政策指导;二是为欧盟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持。其中,在提供宏观政策指导方面,欧盟提出了构建更全面的国际化战略的思路,指出全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及教职人员的国际流动;二是课程和数字化教学的国际化及质量提升;三是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自身能力建设。

在学生及教职人员的国际流动方面,目前,欧洲已经建立了内部的学分转化及认证体系,欧美之间也通过校际合作实现了学分互认,这些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流动,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及教职人员的国际流动,欧盟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国际流动的工作重点,即进一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学分互认,更多地关注教职人员国际流动,建设更高质量的国际合作课程,增强科研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进一步改进移民及签证政策,扫清人员流动的体制障碍。

在课程和数字化教学的国际化及质量提升方面,该战略强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应只局限于少部分能出国学习和研修的学生及教职人员,还应着眼于更广泛的不能出国但同样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师生。因此,要将国际化因素融入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引进国际化的教学人员,吸引国际留学生以建设国际化校园。同时,也要通过教材交流、虚拟校园、教学软件、跨学科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为此,战略建议欧盟成员国及高等教育机构优先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教育人员的国际化经历和技能,开发面向不能出国学习的学生的国际课程,使其获得国际化视野及技能;二是为学生和教职人员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在欧洲多语言环境中最大程度地获益;三是通过在线教学、屏幕课程等新的数字化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开发国际课程,探索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在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该战略指出,欧洲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需要更深入更广泛的全球合作,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在教育及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行更准确的定位。要在欧洲和欧洲以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联合项目,开展联合科研,培育新的研究项目,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并与合作伙伴互为补充。在联合国学位及双学位方面开展合作,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00余所欧洲高校从联合学位及高等院校项目中获益,欧盟及欧盟成员国还将继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欧洲高校与合作伙伴在这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消除合作双方的壁垒,如学校层面关于学分构成、考试及论文的相关规定,国家层面关于颁发联合学位的有关限制。另外,在创新领域跨境合作也是建立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式,其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因为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成为明天的新兴经济体。学生的国际流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还能使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在学术上获益,并成就其社会责任,从而有助于建立深入持久的战略关系。

如上所述,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第二点内容是为欧盟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提供政策和项目支持。在这方面,欧盟将通过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及透明度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国际合作与对话,加强欧盟内外资格、学分及注册程序的可对比性等。此外,欧盟还将通过现有的计划以及高校自我评估和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质量,并继续开发和完善欧洲多维大学排名体系,以此来提升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透明度、比较基准点及可对比性。而且,欧盟还将与欧洲高等教育宣传机构及校友联合会通过分享信息和协调行动等方式开展合作,进一步树立欧洲优质的教育及科研形象。在项目举措方面,欧盟委员会将通过伊拉斯谟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境外学生以及科研人员双向交流的资助力度。

欧盟在2014-2020年的工作主要围绕伊拉斯谟行动计划的落实来开展。伊拉斯谟行动计划将原有的涉及青年培训和体育方面的十多个计划及项目整合为一体,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欧洲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程度,弥合劳动力和市场之间的鸿沟,确保欧洲青年获得国际化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重振欧洲在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力。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和协商,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已正式批准了2014-2020年欧盟多年度财政框架,并承诺总预算为9599.9亿欧元,总预算支出为9080亿欧元,比上一次预算分别减少了3.5%和3.7%。然而,伊拉斯谟行动计划中涉及教育的财政预算总额高达147亿欧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40%;与教育相关的科研预算总额高达800亿欧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0%。由此可见,欧盟在总预算经费缩减的情况下,对教育和科研预算给予了格外的关照。伊拉斯谟行动计划的资助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助4000万名以上的欧洲青年的国际流动,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和志愿服务等;二是资助65万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欧盟内外学习、培训和工作;三是资助80万名教学人员及青年工人在欧盟内外进行教学并接受培训;四是启动20万个硕士研究生贷款担保,以保证硕士研究生在欧盟内外获得相应学位;五是设置2.5万个奖学金名额,帮助学生进行欧盟内外的研究生学位的学习;六是资助50万名青年人参与欧盟内外的志愿者项目和青年交换项目;七是资助12.5万所职业培训机构、成人教育机构、青年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以建立2.5万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机构间的经验交流和业务联系;八是资助1500家教育机构开展合作,拟建立150个知识联盟;九是资助2000家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拟建立150个行业技术联盟。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拉斯谟行动计划通过的45亿欧元预算之外,欧盟还将设立专门用于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的专项经费,其中当然也包括与中国的合作经费,这笔专项经费的数额将在2014年确定。

下面,我谈一谈欧洲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为我国带来的机遇。欧盟各成员国一直是我国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中欧的教育合作历史悠久,特别是2012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双方在校级领域的合作更加充分和务实。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以及伊拉斯谟行动计划的启动,既是欧盟向成员国发出的政策信号,也是欧盟向合作伙伴发出的合作邀请。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根据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双方感兴趣的领域继续开展合作。在建设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我们除了要与欧方继续开展在政策层面的对话外,还要积极考虑如何围绕伊拉斯谟行动计划与欧方商签配套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密切双方在创新型合作项目、联合科研、开发联合学位项目、促进学分转换及资格互认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我国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质量。

第9篇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exploit an exogenous shock created by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and analyze banks' disclosure responses to this shock. Using a sample of 164 European banks between 2009 and 2011, we examine the between annual report (risk report) disclosure and loan loss provision. It shows that European banks increase the length of the annual report from 2009 to 2011, in particular the risk management section. Meanwhile, banks tend to reduce the loan loss provision in this period. As for the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the risk management report is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loan loss provision.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信息披露;欧洲债务危机;欧洲银行

Key words: loan loss provis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European banks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008-05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的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欧洲银行业这种以信用为经营基础的行业而言。一方面,银行作为债券持有者而遭受直接损失,也可能因为传染相应而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从而使得投资者寻求获得银行的风险属性等更多财务信息,例如贷款损失准备,甚至要求当前银行提高信息的精确度等。但银行会选择何种方式增加信息披露,会有一定的灵活度。与此同时,银行增加信息披露也是需要承担成本的,那么就会结合其利润以及盈利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银行可能会增加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同时为了银行的利润考虑不变或者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另一方面银行也可能会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向外界传递自身良好的风险抵抗能力,而不再增加年报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发展越来越剧烈,影响的范围、领域越来越来广,欧洲的金融市场在此危机中也受到波及,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而动荡不已。而欧洲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核心,其受到的冲击自然不言而喻。欧洲债务爆发之前,由于对国家债券具有传统的偏好,欧洲各个银行都持有一定的债券,随着债务风险的发展,不管希腊等国是否真的违约,还是变相违约,都会造成持有债券的欧洲银行的损失。在此情况下,欧洲银行出于各种考虑可能会改变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此外,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投资者对欧洲金融市场的信心收到了打击,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寻求获得银行风险属性等更多的信息。而银行为了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和怀疑,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银行的信息披露有所改变等。因此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为论文的研究背景来研究欧洲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分析在此次债务危机爆发前后欧洲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情况,欧洲银行信息披露的变动情况,以及银行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以下意义:

①揭示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银行产生的影响,对银行防范类似危机具有长远的意义。

②揭示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的关系,为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顾客、政府、监管机构等)更充分了解欧洲债务危机下银行的所采取措施的动机。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信息披露以及贷款损失准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而对银行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信息披露变动以及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之下,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依存关系。本文将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两者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独研究信息披露或者是单独研究贷款损失准备,这可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银行经营管理者有动机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向市场传递其未来业绩表现良好的信号,信号传递可能是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之一。张瑞稳和张靖曼(2013)实证研究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信号传递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的管理者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例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未来将会有持续较高盈利时以及银行的利润未来将会大幅增加时,他们会提高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水平,以此向外界传递企业盈利稳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号。蔡逸轩(2009)以存贷比率为信号传递动机的替代变量,构造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因模型,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存在明显的信号传递动机。陈许东和何艳军等(2014)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作为银行重要的管理指标,银行在考虑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时首先以其财务稳定为主要目标,并借助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向外界投资界传递信号。

Leuz&Schrand(2009)以安然事件会研究背景来研究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安然事件的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增加了,同时这些增加的公司信息反过来又减少了公司的资本成本。Verrecchia (2001)研究发现当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公司,从而会有效改善公司未来流动性从而达到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的效果。李明(2001)也提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信息披露会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Diamond&Verrecchia(1991)认为,现在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公司和外界投资者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而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Healy&Palepu(1993)提出,公司向外部投资者披露信息的程度对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有重大影响。并且在2001年他们研究又发现,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部投资者提供公司治理和绩效情况的有效手段,并且公司有一定主动披露公司信息的动机。周慧(2005)认为信息披露表现了管理者的真正动机,公司管理者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主动与投资者进行信息交流。Botosan(1997)认为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有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在对资本成本和自愿性披露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事,发现两者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系。Piotroski(1999)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认为每个公司的管理者都会想要增加公司的资本价值,而增加额外的风险披露可以此种效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对贷款损失准备和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在贷款损失准备研究方面,国内外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是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贷款损失准备与信号传递的关系。而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内研究的成果较少,而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就较为丰富。通过前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积极后果。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主要为:银行规模(Chow &Wong- Boren,1987)、财务杠杆(Jensen,1986)、盈利能力等。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资本成本,一方面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可以改善公司未来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达到降低资本成本的效果;二是向外界传递良好信号。信息披露是公司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当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即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一个信号:公司的业绩很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公司会选择披露更多的信息。

虽然很多学者都研究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但很少有学者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直接研究。本文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为背景下,将银行信息披露和贷款损失准备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本文研究了银行信息披露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情况,以及银行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3 研究假设

欧债危机的爆发对银行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方面银行作为欧洲债券的主要持有者会遭受直接损失;另一方面债务危机的迅速爆发与蔓延,使得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开始寻求获得银行的风险属性等更多的财务信息,例如贷款损失准备,甚至要求当前银行提高信息的信息的精确度等。在此情况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会如何变化,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率会如何变化,以及这两者的变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依存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此之前已有学者研究表明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即公司出于其自身利润的考虑,为了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让公司的利润不会显得那么糟糕,会更倾向于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率。其二是信号传递。此外,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的关注度增加,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要求增加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根据委托理论,银行外部的投资者有权通过银行的信息披露来了解其经营情况,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银行必然会向经历欧洲债务危机打击的投资者传递信号好。由此可见,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由于市场投资者对银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产生质疑,作为欧洲国债首要持有者的欧洲银行可能会考虑选择增加其贷款损失准备。同时银行也可能选择增加其年报(或风险管理报告)的内容,以增加透明度。

因此,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

信息披露变动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依存关系。即,如果银行已经选择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它可能就不愿意再通过年报(或风险管理报告)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反之,如果银行减少贷款损失准备了,那么,它可能就会选择通过年报(或风险管理报告)来反映其财务状况。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采集与描述

本文以2009-2011年间的欧洲银行为基础,从中提除了那些未采用IFRS会计准则和会计年度不是结束于12月底的银行。在此基础上,选取2009-2011年均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的银行为研究对象,共计164家,样本选择共涉及到34个欧洲国家,基本覆盖整个欧洲地区。银行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均来自于各个银行的的官方网站。其它财务数据来自于Thomonson Reuters数据库。本文选取银行2009-2011年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手工采集了2009年和2011年各个银行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的页数数据,相应的手工收集了各个银行在年度报告中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数据。在统计贷款损失准备的数据时,重点关注了其贷款损失准备中具体是针对那些风险资产而计提,以及不同的风险资产其计提比率之间大小的比较。同时也重点关注年度报告中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政策以及对其变化的解释与说明,同时侧重分析了各个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主要是针对那些类别的资产所计提的,以及各类资产计提的比率多少以及其变化方向以及其变化程度。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银行信息披露与贷款损失准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多元回归模型如下:?驻AR1109(?驻RISK1109)=?琢0+?琢1?驻LLP1109+?琢2LASSETS09+?琢3MTB09+?琢4ROA09+?琢5LEV09+?琢6?驻LASSETS1109+?琢7?驻MTB1109+?琢8?驻ROA1109+?琢9?驻LEV1109+?着

其中?琢0为常数项,?琢1,?琢2,?琢3……?琢9为各自变量系数,?着为误差项。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从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部分的披露均大幅增加。年度报告的平均长度从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10.9%,而风险管理部分的平均长度增加了17.7%。鉴于年度报告的增加可能只是由于风险管理部分增加而引起的,但结果并非如此。当从年度报告长度统计中剔除风险管理部分的页面数量时,结果仍然显示年度报告增加了10%的页数。这些统计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问题,引起了欧洲银行年度报告的页数增加,同时也引起了风险管理部分的页数增加。

从表3统计数据也表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计提的贷款顺势准备减少了。贷款损失准备的平均值从2009到2011年改变了13.4%。同时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从2009-2011年期间有111家银行减少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而且贷款损失准备减少了30%-60%的最多,同时在0-30%和60-90%的银行个数相当,占比也加大,相比之下,只有53家银行在此期间增加了贷款损失准备。

4.2 回归分析

在表4的多元回归结果中,分别检验了因变量%ΔAR1109、%ΔRISK1109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A)列的检验结果显示,未加入控制变量变化量时以及在加入控制变量变化量时,贷款损失准备百分比变化(ΔLLP1109)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年度报告页数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成负相关关系,即银行的年度报告页数增加了,同时贷款损失准备反而减少了。(B)列得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的变化量,贷款损失准备百分比变化(ΔLLP1109)都与贷款损失准备(ΔLLP1109)负相关,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变动百分比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银行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程负相关关系,即银行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增加同时贷款损失准备减少了。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出于盈余管理的考虑会更倾向于减少贷款损失准备,以方便进行利润平滑,修饰自身的营业利润。但由于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的增加,以及为了向外界传递良好的信号,银行会增加信息披露。可见在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成负相关系,与预期一致,假设得到验证。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

银行规模(LAAETS)与信息披露变动负相关,但显著水平很低。表明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规模的大小是否与银行信息披露有关还有待检验。所以,规模越大的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不一定减少或增加。

成长性(MTB)与风险管理报告页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但其与银行年度报告页数变化并不显著,表明成长性更好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向外界增加风险报告,消除外界对其风险管理能力的质疑。

盈利能力(ROA)与银行年度报告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同时与风险管理报告也分别在5%,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盈利能力越好的银行越愿意增加信息披露,一方面由于盈利能力好的公司可能有能力负担的起由于信息披露而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好的公司这样做更容易获得外界及投资者的信任,便于企业的发展。

财务杠杆(LEV)与信息披露变动负相关,但显著性水平较低,可能是银行作为特殊的公司,其经营业务主要为存贷活动,资产负债率比其他业务的公司的普遍高,因而资产负债率与银行信息披露变动还有待检验。

其中银行规模和财务杠杆与信息披露变动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受到欧洲债务的冲击,银行出于动荡之中,所以其回归结果可能和以前学者的结果存在不同的地方。此外,由于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主要的业务为存贷款,相比较一般的公司而言,其资产负债率都会很高,因而也可能导致财务杠杆在其中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此外我们没有发现Lasset09、LEv09和因变量存在显著关系,可能的原因是在欧债危机这段动荡期,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他们改变披露政策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冲击,而自身的一些财务特征(如债务、银行大小)并不能对其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选取2009-2011年164个欧洲银行为研究样本,使用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来是的百分比变化来衡量银行信息披露的变化,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在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关系。在对164家银行样本进行统计性描述时发现,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银行的年度报告和风险管理报告都出现大幅增加,同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则呈现减少趋势。实证检验了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银行信息披露变动与贷款损失准备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的经营业绩受到银行,出于利润的考虑,银行更倾向于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面对外界对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个良好的信号,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投资者的投资,银行普遍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相继增加了他们的年度报告长度以及风险管理报告的长度。同时本文通多对控制变量的分析也发现成长性更好以及盈利能力更好地银行更倾向于增加信息披露,以此来展示企业良好的实力,向外界传递良好的信号,吸引投资准则投资。而银行的规模以及财务杠杆与信息披露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即银行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财务杠杆是大还是小,其对信息披露的变动的影响都不大。

参考文献:

[1]周慧.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J]经济学(季刊),2005(1).

[2]蔡逸轩.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59-60.

[3]陈许东,何艳军,张镇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动机――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投资研究,2014(10):4-16.

[4]张瑞稳,张靖曼.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53-55.

[5]Botosan, C.A. 1997.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2(3): 323-350.

[6]Chow,Chee W. and Adrian Wong- Boren.Vo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Mexican Corporations[J]. Accounting Review,1987(7):533- 541.

[7]Diamond, D., and R. Verrecchia. 1991. Disclosure, liquidity,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 The ournal of Finance 46:1325-1359.

[8]Jensen.Michael C.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39.

[9]Healy, P.M., K.G. Palepu, and A.H. Sweeney. 1999. Stock performance and intermediation changes surrounding sustained increases in disclosur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6: 485-520.

[10]Leuz, C., and C. Schrand. 2009.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evidence from firms responses to the Enron shock. NBER Working Paper, 14897.

第10篇

关键词:苏南地区;中小型企业;产品同质化;品牌差异化;品牌竞争力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团队课题项目

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历史人文以及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年来纺织服装业在苏南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服装企业已经接近1.2万家,成为了当地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苏南地区服装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解决当地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这样数量庞大的服装企业中,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中小型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长期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SWOT分析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现状

苏南地区服装企业在整个经济链中占据比例较大,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优势不明显。在苏南地区,当地服装市场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大部分人都采取网购形式代购韩日、欧美服装。苏南地区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出现问题,在对外销售上也同样不具优势,通过对苏北地区零售商进货地点进行调研,据不完全统计,苏北地区55%的零售商会选择到上海进货,30%会选择到广州进货,只有15%的服装零售商会到常熟进货。

1.1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优势分析

地域优势 苏南地区恰好处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东边紧紧依靠着交通与经济都发达的上海,西边则靠近地大物博的安徽,南边与纺织业同样发达的浙江接壤,北边则依托运输的重要河道长江,具有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人才资源方面,苏南地区有大量的设计院校,尤其是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的建设,给当地企业带来很多新鲜血液。同时,工艺与版型方面,多年来的外贸加工经验,给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

成本优势 苏北以及附近省市的务工人员为当地的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苏南地区地处富庶的江南地带,四季分明,适合棉麻等纤维作物生长,使得苏南地区服装企业能够获得大量成本低廉的原材料。

1.2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劣势分析

产品劣势。就市场需求竞争而言,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中低档的产品,这些产品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根据对100位消费者的随机调研,其中52%的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考虑质量,34%的消费者考虑款式,11%考虑价格,由此可见,多数年轻消费者希望购买到优质且个性鲜明的服装。

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低。苏南地区大多数中小型服装企业都以低价策略来获得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企业在款式以及制作工艺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企业自建品牌时间还较短,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

高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虽然在苏南地区的服装企业众多,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却比较稀缺。企业中的大多数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在日常工作中一般都是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来做出判断,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线生产人员短缺。由于苏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以及其他高薪电子行业的人员竞争给服装企业生产人员的招聘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苏南地区服装业的生产人员严重缺乏。

生产管理劣势。(1)管理模式僵化:苏南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基本上还是照搬之前做外贸加工时的管理模式,由企业老总把控整个订单流程,自上而下的运作整个公司。 (2)产线安排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将检验工序安排在最后一步,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间的有效管控,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企业质量检查体系不严格:企业中一般由各生产单元工人自己判断其工作的好坏,并采用事后检查或是凭借主观判断来检查产品质量,没有科学地检查体系。(4)企业内部信息不畅通: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信息交换不够及时,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

1.3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机遇分析

加入WTO以后,苏南地区经过多年外贸考验,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培养了谨慎细致的企业氛围。同时,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为苏南地区中小企业创建深化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性环境,为企业产品全球销售带来可能。

政府政策扶持 自2012年国外欧债危机以来,国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需,对中小型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纯资金扶持到政策扶持,政府展开了多项行动,包括:资金扶持、退税、政策性补贴、政策性贷款、国债项目、奖金、融资等。

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成熟,电子商务对于企业而言能极大地帮助企业建立销售渠道,企业可以以最低的运作成本在网上建立BTB,或是BTC 信息化平台。同时,还可以依靠网络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增加彼此的互动、了解,加强客户的忠诚度与购买力。

2.引入品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使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战略,即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品过程的诸条件上,与其他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相比,造成足以吸引买者的特殊性,以便买者将其与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

3.制定品牌差异化策略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需要具备整合能力,能够从各方面整合企业自身资源。

(2)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拥有在某些方面或是某一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优势。

(3)企业有转型意向。只有企业有这个意向,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实施战略时全心投入,主动出击,坚持到底。

(4)企业已经建立品牌或是已经在策划建立品牌,且拥有建立品牌的运作资金。

4.解决方案

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要改善产品同质化现状,完全可以利用技术、设计等手段,挖掘品牌的优势。下面就这些企业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建议:

4.1产品差异化

(1)产品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解决方式:加强企业设计团队的建设,主要突出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用料、设计都要讲究原创性。

(2)产品功能无新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独立的研究室或是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面料流行趋势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面料,在面料研发中多增加科技含量。

(3)产品缺乏企业文化特色。解决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影响企业内部文化感染力,在招聘时除了考虑其能力外,还需考虑其设计风格与企业品牌的契合度。

4.2服务差异化

(1)缺乏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解决方式:企业因根据企业状况及产品价格增加配套服务,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2)门店服务方式无特色。解决方式:企业需吸收有创造力的企划设计人员以及终端店铺设计人员。

(3)销售缺乏服装基本搭配以及辅助建议能力。解决方式:公司要多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或是定期安排企业员工到专业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基层员工专业的审美、搭配能力。

4.3形象差异化

(1)品牌形象推广方法缺乏新意。解决方式:如今的品牌形象推广方式很多,除了广告、杂志、代言人等一系列传统媒介外,如今依靠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品牌形象的实例也很多。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推广品牌形象的方式,例如参加会、活动赞助、举办慈善活动、关注社会公益等。

(2)企业品牌形象难以体现企业产品灵魂。解决方式:企业需要拥有一个专业的品牌文化理念整合团队,能够对品牌原有文化做出诊断、整理、提炼与创新。

4.4如何市场差异化

(1)对市场的认识度不够。解决方式:很多企业对市场认识不够,导致企业销售状况不佳。企业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差异化策略,避免货品积压,资源浪费。

(2)企业在不同区域的销售渠道安排不合理。解决方式:企业在产品销售渠道上针对不同地区要制定区别化的销售渠道。

(3)同款同质产品在不同区域销售价格不相同。解决方式:企业需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特点,品牌宗旨,权衡区域消费能力,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产品价格。

(4)产品价格定位不符合品牌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不能仅考虑差异化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制定符合企业产品定位以及销售渠道的价格。

(5)产品促销模式不切合产品定位。解决方式:企业在安排促销活动时,需要考虑产品品牌定位,促销方法需要符合品牌特点,不同档次的服装促销方式安排上存在差异。中低档服装在促销时,避免宣传、销售地点、产品摆放安排失误,避免出现街边地摊货的甩卖情况。

总结

以企业品牌建设为出发点,提出品牌差异化战略,该战略主要通过对公司现状进行评估,在产品、形象、服务、市场这四个方面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该战略中,主要是基于企业的顾客群体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估分析数据,整合出具有价值性的数据。然后通过公司文化、企业技术、企业互相合作以最大的效率保证企业差异化战略得以实施。在实践检验后,完成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品牌产异化战略,完成品牌价值的再造,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ndrew Rees, Jon 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

[2]胡惠琴.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研究.中国知网,2009-05-01

[3]胡敏.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万方数据库,2011

[4]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5]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6]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7]李淑娟,杨立洪.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济南金融,2006-09-25

[8]李兴山,曹新.“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学习时报,2012-05-07

[9]李挺.运动服装品牌差异化战略的研究.现代商业,2011-10-25

[10][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英]潘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1

[12]孙云元,凯慕狮.东方雄狮欲称霸羽绒界.中国服饰报,2005-12-30

[13]吴珊.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品牌经济研究.山东大学,2008-5-31

[14]王芳.现代纺织企业品牌理想差异化策略分析.毛纺科技,2013-10

[15]徐宁.苏南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3-01

[16]姚玉婷,翁辰,徐慕娇.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社科论坛,2010-04-25

[17]佚名.浅析苏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学位论文

第11篇

政治经济学是充当整个经济学科和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基础理论支撑的学科和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教师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近几年的政治经济学讲授中,深感教学的困难,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中煞费苦心地强调政治经济学学科的重要性,反复讲解重点概念,基本原理,学生仍是不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丧失。(2)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长期道德说教,尤其是社会主义部分,使学生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既讲政治,又讲经济,而学生普遍对政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烦。笔者就曾经遇到有学生一学期学下来仍认为学的是政治。(3)学生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为得学分而学。(4)学完后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忘完。这些情况使得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尤为不好讲,形成“教师不好讲,学生不爱听”,最后教师和学生都在应付的局面。

2原因分析

2.1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原理与高中政治重合,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基本原理与高中政治重合,学生认为再重新学习一遍意义不大,自然提不起兴趣。而且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又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学生入校接受的都是如英语、思想政治,数学等的基础教育,也容易使学生认为政治经济学就是单纯的一门政治理论课。而对政治的学习,学生普遍不感兴趣。

2.2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理论,不容易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程度很高的学科,学生学习这门课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内容抽象、深奥,基本范畴多而且含义丰富,难以迅速掌握不同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细微区别;也很难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知某些概念,感觉理论与自己很遥远。最后是虽然认真学了,但效果不好,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

2.3教师创新意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制约学生兴趣提高长期以来,教师的创新意识弱,教学方式单一,主要就是教师静态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等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相对薄弱。教师认为只要向学生灌输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就能够把它自觉地运用于实践中。所以虽然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备课准备,但课堂气氛仍是死气沉沉,调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仅使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更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社会阅历浅等后果。

2.4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强,对现实问题解释力不够主要体现在:第一,在马克思所处的年代,阶级斗争矛盾较为尖锐,马克思很强调阶级斗争。而现在敌对阶级已基本消灭,再强调阶级斗争就显得脱离实际了。第二,政治经济学主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制度。而现实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回资本主义,而原资本主义国家非但没有灭亡,反而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产生了疑问。第三,由于市场化改革引发的道德疑问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动摇心理,这种心理也辐射到了政治经济学上。在我们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现象,那会不会存在有剥削,我们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是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等等,使不少学生产生了质疑,也使政治经济学中宣扬的大道理不能令人信服。第四,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学生关心的问题都没有及时在教科书中反映,教材与实践相比存在明显滞后性。由于教材中不能完全解释出现的众多经济现象和问题,使得学生认为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了。

2.5政治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不够成熟、完善与西方经济学相比,政治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不够完善。西方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运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实证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高效配置和使用资源展开研究,研究对象从个体到整个社会,体系条理清晰。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较成熟,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定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经济的本质问题进行研究。而社会主义部分内容体系很不完善,研究对象既有生产关系,也有基本经济制度,既研究经济运行,又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出现的众多新问题。研究方法什么好用用什么。研究的内容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等学科部分内容重合。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就是一个大拼盘,各个章节庞杂、零碎,学生学起来抓不住重点,主线不明确。

3解决对策

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法国重商主义学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在经济学前面加“政治”,意指“社会结构”或“国家”,也就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而是以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此后许多经济家也都沿用了这一概念,不管是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还是在马克思看来“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所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样都属于经济学范畴,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当然,对于各个社会形态来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学研究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要弄清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而政治经济学只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因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还没有社会主义,当然也不可能撰写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是在斯大林主持下编写的。目前国内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在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下又加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形成的,所以不能一说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它的社会主义部分就认定其也是的。

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改革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笔者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而由于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应用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所以要认真选取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比如在讲价值决定时,让学生分析“梵高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们可以举铁路火车票价或电价的调整,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向,以及关系社会民生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等例子进行分析。讲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局限性时,笔者结合当时网络热议的“萝卜哥”由于萝卜价高而大面积种植却又遇上萝卜烂市,卖不出去的事件来说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学生不仅由此轻松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讲虚拟经济的发展作用时,可以举例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的危害。讲劳动力商品时,结合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否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矛盾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案例特点和课程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重点难点时穿插借助案例进行解释,也可以围绕着某一问题开展案例讨论或辩论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引起师生互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还可以辅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完成课程论文,提高其经济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到理论与实际是有密切联系的,抽象的理论也变得不再枯燥,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改变了其长期以来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课程而厌学的态度。但是尽管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鉴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不可能像管理学、西方经济学那样以案例教学为主。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仍然应该是基础和依据,案例教学是辅助,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p#分页标题#e#

3.3加强与当代重要经济问题的结合,提高政治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科学,应该能帮助我们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进行枯燥的政治说教。在教学中如果不能联系现实,就不能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就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而目前学生之所以对其学习提不起兴趣,很大程度上是认为其理论过于抽象、空洞,与现实结合力不强,学生不知道学习它有什么用,或认为其已经过时了。其实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特别是在我国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企业改革,医疗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学发展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以及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等等都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结合这样的实际问题讲解,从而打破政治经济学“无用论”、“过时论”的说法。

第12篇

【论文摘要】广大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式的变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本来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其目前生存发展的状况比较严峻,令人堪忧。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在营销方面必须有所突破,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营销对策做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市场细分;借势营销;虚拟营销;概念营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猛,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快速发展不仅大幅度的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国计民生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所以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始终都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但是由于国内和国际形式的变化,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在整条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较弱,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经营和管理效率低下,资本、技术和规模等方面的劣势,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营销战略和战术营销方面的不当,所以许多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营销问题向来是制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正确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战略和战术。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调查和思考,我觉得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考虑选择如下对策。

一、聚焦集中,有的放矢

大家都知道一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的聚焦以后,其产生的能量能把火柴点燃。这就是聚焦集中的原理。

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有限,若全面开花,将有限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多个项目上,必然导致竞争力的直线下降,最后可能一个领域也没占领下来,一个产品项目也没获得顾客的认可。应该先选择一种产品、一个领域,集中所有资源将其开发出来。作为小企业,不要羡慕别人的大而全,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强项。小既是劣势也可能是优势,小而精,小儿专,所以要走专业化道路。先做个单打冠军,不要一开始,什么都做,追求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否则最后可能一方都不亮,要“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著名的劳斯莱斯公司是个规模很小的公司,但是其只集中精力专注于生产高档中的高档轿车,劳斯莱斯汽车是豪华中的精品,每年劳斯莱斯汽车的产销量是有限的,因为市场需求和其生产能力有限。但是它却并不向下延伸,不生产一些像宝马奔驰一类高档中的抵挡车,不来争夺这一市场。这样既避开了与宝马奔驰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其显得非常高贵,所以非常成功。

这种战略既有产品的集中,也有市场和顾客群的集中。

二、避实就虚,敌后抗战,见缝插针,迂回战术

广大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挑战的实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大企业正面对抗,否则,受伤的总是你。最明智的选择是走和大企业不寻常的路。

中小企业要善于对市场进行细分,从而发现市场机会。所谓船小好掉头,中小企业要灵活的穿梭在市场上。通过市场细分,寻找到市场空白点,这个空白市场有的是大企业没发现的,有的是大企业发现,但感觉规模小不值得其开发的市场。大企业遗漏或丢弃的,中小企业正好捡着,然后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将其开发占领下来,这样的市场短时间内没有竞争,正适合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的可能还利润丰厚。所以作为小企业一定要发挥灵活优势,在市场上要善于见缝插针,拾遗补缺。这样的市场不可能永远没有竞争,但是等到大企业察觉发现,可能你已经在此市场站稳脚跟,大企业可能也只能望洋兴叹,追悔莫及,如果大企业真的全面进攻此市场,实在不行的话,对市场重新细分,再去寻找新的空白点。所以有人觉得中小企业的成功是大企业造就的,而不是自己努力的,此话不无道理。

像我们身边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通过此方式成长壮大的。娃哈哈一开始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当时饮料行业虽然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但都是针对成年人的,很少有专门针对儿童的饮料,但儿童在将来对饮料又是有很大需求的,所以娃哈哈抓住了儿童市场的空白点,专门生产儿童饮料,一举成功。

三、借势营销,迅速发展

一块小石头,你不小心踢到了,可能会把你脚踢疼;同样一块小石头,若是比人扔过来的可能会把你身体某个部位砸破;若是从天上掉下一块同样的石头,可能会把你砸伤。同样一块石头,三种情况下,对人的伤害为何不一样呢?因为其势能不一样。

营销也是一样,要善于借势,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所以瞅准时机,巧借东风,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和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改善和提高。

一般什么样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势能呢?大企业、大媒体和重要的项目、事件等。因为它们已经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和它们放在一起,绑在一块,也会使你的企业和产品有口皆碑。有人把这种策略形象的称之为“傍大款”。  著名乳制品企业蒙牛这几年之所以能飞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懂得借势营销。蒙牛刚成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即打出“像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制品行业的第二”的口号。当时伊利实力非常强,知名度非常高,一开始就做一个仅次于伊利的企业,其实已经不错了。巧借伊利之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通过借势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了形象。

四、虚拟营销,抓住关键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主要是可用资源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起用在刀刃上。否则的话,像撒胡椒面似的这用点,那花点,最后没有一个方面能获得突破。

虚拟营销就是企业将一些不太重要、利润较低或自己不太擅长的环节虚拟化,外包出去,自己集中精力开发掌握一些产业链上的最核心和重要的环节,比如营销、研发、技术、品牌等。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拥有市场市场远比拥有工厂重要的多。虚拟营销可以使中小企业发挥特长,集中资源,发挥优势,研发控制某些核心方面,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做的非常好,远远超过对手,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虚拟营销在外国已经开展很多年了,像美国的森马、芭比娃娃和耐克其成功一个重要原因都是因为实施了虚拟营销,甚至沃尔玛的成功也可以理解成是其掌握了营销和物流核心环节,而将研发生产外包出去的模式的成功。

所以中小企业一定要善于懂得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自身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模仿加创新,领先对手

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物流和营销等方面和大企业尤其是成功的大企业相比可能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中小企业应放下身价,虚心像成功者学习,然后在其基础上创新,做的比它还好。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远。

有效复制基础上的创新有时也是一条捷径,当然这种模仿并不是要你去弄山寨版,模仿的同时关键是创新,模仿它还要比它做的更好。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像安徽芜湖的奇瑞QQ的成功即是如此。奇瑞设计团队在吸收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独特的创新,所以就连原车的设计师都承认QQ的外观设计比原车更好,更具有时尚感,更富有时代气息。

所以要能从其他产品上挖掘出优势,并把这种优势成功的嫁接到自己的产品上。

六、概念营销,与众不同

营销学有句名言:做企业只有两条路,要么做第一个螃蟹的人,要么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到。我们中国人对第一的印象一般非常深刻,而对第二、第三等等往往记不住,所以做企业,要善于做某方面的第一。中小企业要想做第一,就需要其对市场进行不断的细分,赋予产品更新的功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别人都没提过的功能概念,向顾客证明你的这种功能能给顾客提供更多利益,然后开动企业所有宣传机器,集中力量把此功能宣传出去,获得顾客认可,还能减轻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因为我们的产品功能和对手的不一样,是两种东西。所以营销就是要不断的创造新的概念,通过卖概念来卖产品,只要概念能卖出去,产品就能卖出去。由于这个功能概念是我们先打出来的,所以我们就是这方面的第一。以后别人再推出这种功能的产品,他们就是第二、第三,排在后面。我们在顾客的脑海里可以获得一种先入为主的优势,率先在顾客心智抢占制高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