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09:1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汛减灾宣传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宣传目的
结合近年来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向社会公众宣传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基本知识。通过开展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唤起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深入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二、宣传方式
1、开展一次应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街头宣传活动。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知识讲座,设置防灾减灾和应急知识宣传栏。
2、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专题、专栏、系列报道、以案说法等形式,组织开展广泛宣传。
3、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街道、社区、群众集散地,悬挂宣传口号条幅宣传。
4、设置咨询站点,派发宣传资料。在群众集散地设立咨询点向群众派发宣传手册、宣传单,接受群众咨询。
5、强化日常宣传,注重培育发展常态化宣传方式和载体,探索平面媒体专栏、专题网页等长期宣传方式,推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三、活动时间
开展社区、应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要常年进行,形成常态。集中开展活动的时间可确定以活动周的形式进行,根据本地实际,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前后、防汛抗旱敏感时段进行集中宣传教育。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社区要切实加强应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以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逐步提高广大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增强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0**年的汛期即至,为了加强学校的防汛安全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防汛意识,提高防汛应急能力,5月19日上午,雀儿山路小学利用校园广播系统,以全校广播的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防汛抗旱安全宣传教育”。
集会上,政教处罗艳主任重点向师生们介绍了防汛抗旱知识,提醒学生在汛期不要私自到河堤玩耍,不在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逗留等,各班主任也要通过班队会、主题教育课等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汛期防范常识教育,以提高全体师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本月为学校防震减灾安全月,学校通过班会、集会、放学前1分钟安全教育的方式对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汛期防溺水、防雷击、防风、应急逃生、上学和放学途中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以及在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我保护。
学校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总结【2】
进入五月,雨水天气增多,做好学生汛期安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5月10上午,西山小学利用晨会时间举行了20**年春季学期防汛抗旱工作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李玉昌强调:汛期已经来临,老师、同学们要注意作好防汛抗旱的准备。若遇下大雨,不能来上学或放学不能回家,请不要强行来上学或回家,要就近联系家长通知学校或联系老师通知家长。同时不能到河沟、堤坝、池塘等处玩耍。遇雷电季节不能到大树下躲雨,防止雷电袭击。要节约用水,发现水龙头未拧紧出现漏水要及时将它拧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本周的班队课上召开展“防汛抗旱工作”主题班会。
当日下午,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由学校分管安全的副主任申湘璇组织全校家长学习了如何教育孩子做好防溺水工作的安全知识讲座。学校还结合中国安全教育网开展“珍爱生命,严防溺水”的专题教育活动,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防溺水专题教育”。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意味着西山小学本学期防汛抗旱工作已经正式进入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围绕“防汛抗旱”知识进行不断的宣传,使“防汛抗旱”知识深入每个师生心中。
学校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总结【3】
为贯彻落实20**年全区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增强公众防汛抗旱主体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汛防台风及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百色市农机局和田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农机工作实际,田林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开展好20**年“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专门成立了田林县农机局20**年“防汛抗旱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层层负责。
本次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出黑板报1块宣传图板6快,通过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遍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心手相牵,团结一致,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让我们远离灾害,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片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辖区各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
一、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祝勇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社区开展各种防灾减灾的领导、指导工作;二是建立社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处理各种灾害发生事件;三是组织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30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了各种制度,明确职责。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演练预案;
3、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知识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活动,使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今年来,我社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预案,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一次,实地演练一次,有50余人参加。防汛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多次在八尺江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奋战,紧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断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实际举措。
(二)加强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下午好!根据市政府新闻办安排,下面我代表市民政局,就本市综合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
**濒江临海,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常常受到来自海洋、陆地的多种自然灾害侵袭。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灾害连锁反应、多灾并发等趋势。
据统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涝灾、五年发生一次风暴潮灾、十年发生一次洪灾。概括来看,**自然灾害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台风的多发性。平均每年有2-3个左右的台风影响**。2005年“麦莎”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亿元。二是潮位的趋高性。从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黄浦江潮位从4.5米上升到5.72米,且位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从平均每年超警戒水位1次增加到了10.3次。三是暴雨的突发性。**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之城市高楼林立、热岛效应明显,极易形成局地强对流天气。2008年8月25日的雷暴雨突袭中心城区,为本市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大一小时雨量,对城市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四是洪水的复杂性。最为严重的是台(风)暴(雨)潮(水)“三碰头”和风暴潮洪“四碰头”,对**城市防汛工作是个严峻的考验。五是大雾、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市区平均每年雾日39天,郊区更多。2008年1月7日至11日持续大雾,对城市海陆空造成全面影响;同时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对城市交通、农业、人民生活等造成的影响之大也为**历史罕见。六是高温的威胁。**日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常年为9天(1971年-2000年平均值),最近10年来达到了17天以上。
近年来,**灾情虽然较为平稳,但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一旦发生巨灾,后果和损失将无法估量。2009年是**筹办世博会的“临战年”,是**建设的“高峰年”,全市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达到86个,如此高密度建设增加了**在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脆弱性,易引发各类事故灾害。总体来看,防灾抗灾的形势比较严峻,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综合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本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自然灾害应对工作逐步从单灾种管理向综合减灾管理转变。特别是2005年本市成立市应急委(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之后,综合减灾工作纳入了应急管理的轨道,全市形成了由区县应急管理、部门专项应急管理和重点部门或地区应急单元构成的点、线、面为一体、覆盖全市的应急防范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的综合减灾体系框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市民政局作为本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职能部门和综合协调机构,与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海洋局、市国土局、市农委等涉灾的职能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灾情会商,与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民防办、市教委以及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共同推进社会和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城市综合减灾工作在“测、报、防、抗、救、援”等六个环节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方面,气象局已建立起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海洋局初步完成了海啸预警报系统建设;国土局完善了中心城地面沉降水准检测网;农委完善了**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在灾害防御和抗灾方面,**在防汛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初步建成了以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等“四道防线”为骨架的防汛保安体系。全市建立了市容环卫、房地、绿化、电力、水务、燃气、交通、消防、通讯、环保、生化等专业抢险队伍。在救灾和灾害援助方面,颁布实施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气象、大雾、雨雪冰冻、防汛防台、地震、海洋等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灾害援助体系,主要通过政府扶助、生产自救和社会保险(特别是农业保险)来进行救援工作。
据统计,2007年和2008年,全市分别各种灾害预警137次和45次,启动应急响应23次和24次,灾前紧急转移30.6万人次和5.07万人次,较好地完成了应急救灾工作,确保了城市平安有序地运行。
三、下一步**综合减灾的重点工作
综合减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综合减灾工作。我们将以筹办世博会为战略机遇、以国家设立“5.12防灾减灾日”为重要契机,强化城市“安全发展”的理念,完善全民防灾教育体系;加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完善城市灾害防御规划体系,提高灾害情报传输、预警能力;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综合减灾工作的规范化;细化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的演练和宣传;探索建立跨地区应急救援网络,健全城市自然灾害综合救援机制。
国内外灾害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在灾害的预防与处置过程中,公民、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城市居民的应急防护意识不强,在公共安全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技能相对较弱(比如,2008年初雨雪灾害中,本市有近4000人因雨雪天气造成骨折等外伤就诊,医疗急救日出车数屡创新高)。为此,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起,着力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和技能。一是要推进市民减灾宣传教育。把加强危机教育、塑造发达的“应急文化”作为综合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为纪念死亡14万人的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把9月1日作为“防灾日”。其防灾教育的特点是在点上抓学生教育、在面上开展国民防灾教育运动。)在今年本市首个“512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市将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情报信息的知晓率,加强市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技能的培训与演练,不断增强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其中,市民政局将从5月7日开始到月底(31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防灾减灾金点子”。二是要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加强基层社区应急管理是全面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国际防灾减灾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强调“政府的作用”转变为重视“建设应对灾害能力强的社区。”为此《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要建立10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本市在前几年开展各类社区防灾减灾活动的基础上,计划今年正式启动此项工作。5月12日下午,将在长宁区新华街道田渡社区举办一个启动仪式。三是要扩大综合减灾工作的社会参与。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组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包括应急抢险、医疗卫生、心理调适、社会工作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提高民间的社会动员力;要引导保险业介入灾害预防和灾难救援,分散灾害风险,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生产自救能力。
根据自治区水利厅《2018年全区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方案》(x安办〔2018〕x号)文件要求,现将xx区水务局201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我局按照“抓好安全生产小组领导是关键,健全组织是基础,责任到位是重点,群防群治是目的”的思路,成立了公祖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二是抓好安全部署,为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到实处,我局制定下发了《xx区水务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适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对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把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业务工作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措施落扫实处。
二、主题: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三、采取多样化、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是搞好“安全生产”活动的关键。我局结合水利系统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利用横幅、标语、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相关知识。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保证了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安全生产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网上答题和学习等,参与xx区安监局在光明广场举办的“安全生产咨询日”的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宣传品200余份,制作横幅50余条。
四、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我局坚持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纳入制度管理,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推行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1、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安全防控,加强特殊时期和节假日值班检查,对局办公室不定期开展安全、消防检查,并经常提醒注意用电、用火安全,排查各类事故隐患。
2、认真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大检查。继续加强对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措施、防汛预案,及防汛责任人落实情况等,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台账式管理,查出的病险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督促处理并跟踪检查落实,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3、强化科学管理,保障防洪安全。
(1)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我局始终把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的落实作为检点,实行汛期全程负责。
(2)修订完善预案,科学防灾减灾。我局把防汛预案的制定作为安全检查工作的支撑点来抓,确保预案制定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防汛值班,适时掌握汛情。强化值班制度,在主汛期间,始终有一位局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靠前指挥,督促、检查防汛备汛工作的开展。同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水库的蓄水情况,重要气象及时向下传达,出现险情及时向上报告,做到“五个到位”,即:水情、雨情、工情掌握报告到位;值班巡查、通信畅通、记录台帐、情况反馈落实到位;依法清障、行动到位;抢险救灾、准备到位;会商协调、调度到位。确保汛期雨、水、工情信息畅通,为xx区防汛备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几点体会
今年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1、思想认识到位,才能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行动难以到位,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人们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事故下降了,对企业的发展乃至本地经济的腾飞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领导重视,才能给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不断创新,才能使“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深入。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按照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努力依靠健全法制、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全社会力量,着力推进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减灾。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的根本,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工作重点,全面提高防灾减灾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水平,规范有序地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防灾减灾工作,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突出问题。合理安排重点防御工程建设,实现综合减灾的目标。
——预防为主,协同推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灾害风险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减灾和救灾相结合,协同推进灾害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依法防灾,科学应对。健全并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科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合理制定灾害防御方案,科学组织灾害防御工作。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行政区域分级的灾害防御管理责任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重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努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着力减轻各类灾害风险,明显降低因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切实加大对防灾减灾的投入力度。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加强,城乡基层灾害设防水平、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技能和意识明显增强,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显降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
——提高能力。各县(市、区)建立减灾委员会。健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减灾救灾装备和避灾安置场所、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效、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民房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广泛开展宣传,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快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培训城乡灾害信息员5200名。
——加强预警。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覆盖全市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动植物病疫监测预警系统,核辐射安全预警系统,灾害监测预警、预测预报、灾害信息与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灾害监测覆盖到乡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降低风险。到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灾后可恢复性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优先事项,在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供应、城乡建设、适应气候变化、扶贫等相关规划中要体现防灾减灾的要求。保险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显著增强,自然灾害保险赔款占自然灾害损失的比例明显提高。
——减少损失。到2015年全市80%的海塘、江塘(堤)、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防护能力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避让搬迁和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避让或治理。全市各类灾害年均百万人口死亡数低于15人,力争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1.5%。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增加投入。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投入。提高受灾群众的救助水平。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普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根据市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增加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地面自动气象监测,强化雷达和应急移动气象监测,加强近海海洋气象灾害、农业农村气象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和人居环境气象监测,发展交通、能源等专业气象灾害监测。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气象灾害监测数据汇交共享平台。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建立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价,建立及时、准确、权威、畅通、有效的灾害立体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2.防汛防台抗旱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行政区界和地下水的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防汛防台抗旱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水利、气象、水文、海洋、海事、国土、环保、建设、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海洋灾害综合观测预警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已建、在建、拟建的海洋观测设施,以海洋产业集聚区、海防薄弱区、海洋灾害频发区为重点,构建我市的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形成以市级监测预报机构为主,县级海洋站为辅的海洋预报体系。加快全市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网建设,海洋灾害信息服务覆盖沿海市县,包括主要乡镇和社区,滨海旅游区、港口、海洋工程、标准渔港和其他涉海企、事业单位。
4.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对全市2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全部纳入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加快推进仙居县安岭乡徐村滑坡市级监测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专业监测进程。继续加大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力度,实时掌握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应急联动机制。
5.地震监测台网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优化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布局,积极推进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震速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地震前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推进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大建设工程专用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在综合利用现有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成果基础上,建设以地震应急决策反应数据库、灾情现场获取与上报、视频会议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立健全地震台网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二)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6.河流治理和海塘配套加固。以“强塘固房”工程为抓手,加强椒江流域主要堤防加固建设,提升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小流域和山洪沟治理,优先对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农田连片的河段进行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43.44公里。加固已建标准海塘,提高低标准海塘的防御标准,完善沿塘配套建筑物,巩固完善和提高海塘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完成海塘加固100公里。
7.病险水库水闸山塘除险加固和区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和山塘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安全动态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0座。加快大中型、重点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危险山塘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扩大工程保护范围,提高城市、产业集聚区及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沿海易受台风灾害影响地区的危旧房改造加固或搬迁,基本消除危房结构安全隐患。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8.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县(市、区)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降水趋势预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做好隐患排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避险预案和群测群防责任,一旦出现险情灾情,按地质灾害应急行动方案要求,及时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撤离危险区人员,并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措施,避免群死群伤,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9.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的乡镇和人口集聚区、规划区开展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查。启动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
10.地质灾害隐患勘查治理与避让搬迁。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威胁农村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通过加强勘查治理、有序组织避让搬迁等途径妥善解决。对当年发生地质灾害点,要及时进行应急排险处置,消除险情;不能消除的,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到期末,全市需要避让搬迁和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避让或治理。继续做好地面沉降防治,以温黄平原地面沉降减缓率为考核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四)加强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成效;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检疫管理,提升检疫执法水平;加强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防治水平。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创新防治机制,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以及公共防治服务、重要生态区域的防控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
12.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加强动植物病疫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重大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监督以及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加强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提高对口蹄疫、禽流感、红火蚁、香蕉穿孔线虫等重大疫情疫病的预警预报、快速处置能力。在对外开放口岸建立标准熏蒸处理库,确保外来疫情疫病得到有效处理,防止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侵入和蔓延。
(五)强化核与辐射安全保障
13.核应急与有害气体泄漏应急气象保障系统建设。加强核应急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开发核污染、有害气体泄露等气象应急响应模式系统,建立应急区域精细化风、温、湿以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场的诊断模型、短时短期预报模型和核应急气象评价模型,建立核电基地特定应急区域基础气象信息数据库,完善核应急气象保障业务平台。
14.加强核与辐射污染源的监测管理和防治。推进核与辐射项目审批的能力建设,修改完善《市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举办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验证相关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辐射环境管理和放射源监控,完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分级监管,配合国家加强对伴生矿开采的辐射环境保护,加强对重点辐射监管企业的监管,抓好重点核监管企业和场所历史遗留问题,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
15.强化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加强对突发核与辐射事件的前瞻性研究,增强相关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监测、处置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口岸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对外开放口岸(包括海港、空港、内陆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等)配置足够的核与辐射检测设备,充实核与辐射专业技术人员。
(六)加强灾害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6.灾害应急预案建设。进一步修订市、县、乡镇、村四级预案体系,重点是乡镇、村(社区)级预案,完善预案的系统性,注重预案的操作性,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实现预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救灾应急预案演练,建立救灾应急预案评估机制,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重点是乡镇、村(社区)级预案演练,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范预案应急工作流程,提高基层救灾应急响应能力。
17.提升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加强救灾应急队伍和减灾救灾技术装备建设,结合救灾业务特点,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将公安消防队伍建成各级政府的综合救灾队伍,加强武警部队、医疗卫生救援队、矿山救援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充分发挥人民、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红十字会和社会志愿者等在灾害救援救助中的作用。
18.提高基层防灾能力。加强基层灾害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灾害防范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和应急避险等能力。健全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防范和灾后应急救援等行动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做到信息畅通、协调及时有效。巩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落实重要堤防、病险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巡查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
19.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避灾安置场所安全。全市基本实现县级有1所避灾安置中心,各乡镇、多灾易灾城乡社区有1所避灾安置所,实现总数500所,可容纳灾民30万人的目标,全市形成集减灾、避灾、物资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网络。
20.救灾物资仓储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编制规划,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改扩建,丰富物资储备种类,全市基本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救灾物资仓储体系。重点推进多灾易灾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全市实现每个县(市、区)1个救灾仓库的目标。探索完善救灾仓储管理手段,实现市、县二级救灾仓储网格化管理。
21.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落实经费和措施,分期分批开展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切实提高灾害信息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保障灾情报送准确及时。2013年前基本完成全市5200余名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和鉴定任务。
22.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日”、“防汛防台日”等活动,建立防灾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创新减灾宣传方式,加强减灾教育基地建设,使防灾减灾宣传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快城乡“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重视城乡社区减灾工作,从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编制、避灾安置场点设置、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做起,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社区减灾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成立市减灾委员会(具体名单附后),充分发挥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各级政府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政策研究,完善防灾减灾的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综合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灾害应急救助协同联动机制、救灾征用补偿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和机制。
(二)完善法规体系
推进防灾减灾法规体系建设,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符合我市实际的防灾减灾有关法规、规章,将防灾减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管理经验,推进我市防灾减灾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轨道,保障防灾减灾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加强执法检查,落实责任,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增加各级政府对防灾减灾资金的投入,使防灾减灾的投入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经费分级投入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救灾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集中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探索通过多元化机制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经济补偿与损失转移分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建立稳定、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四)健全考核考评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及时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综合决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指标明确、评价科学的综合考核考评机制,将防灾减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考核体系。
(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性开发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站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加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力度。
(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提高我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灾害成灾规律、成灾条件、灾害预警、风险评估、防御对策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使科学技术更直接地服务于防灾减灾。通过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技术创新,大力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夯实社区民防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社区民防工作放在街道整体工作一盘棋中通盘考虑,集聚力量,整体推进。将社区民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听取民防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实行季度例会、半年考核和年底总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总指挥,城管主任、人武部领导和党工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相关科所长和专干为成员的街道民事防护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疏散掩蔽与防护、消除空袭和灾害后果、物质保障、车辆运输、维护治安和动员支前7个指挥组,每个指挥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战时平时指挥程序、战时人口疏散、战时人员掩蔽、消除空袭后果、平时防灾等都得到具体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民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由专人负责,各支队伍人员大多由机关干部组成,并在组训时间上予以保证,每年用于民防工作的经费都达到万元以上。去年年初,街道又投入1.3万元,为应急抢险队和消防队装备了服装、各种工具等。街道还为指挥室配置了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器材,为通信情报室配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交换机和报警器材等。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综治干部任队长、物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任成员的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分抢险、巡防、医疗、消防四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应急预警、抢险、医疗救护、消防等应急任务,包括以城管和行政后勤人员为主组成近13人的抢险抢修队伍,以司法、片警和物业保安为主组成的26人的治安消防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主组成的14人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民防组织及应急队伍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广泛稳定的人员队伍为社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街道民事防护预案》、《**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社区民防工作的氛围
社区民防工作应以不断满足居民安全需求、鼓励市民追求安全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因此,我们注意寻找社区民防与生活和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民防工作的普及性。一是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向市民宣传民防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标语、书画展、分发宣传资料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出简报等形式,对社区民防工作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宣传和推广,增强社区和居民群众对民防宣传工作的认同感、向心力。每年在《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一周内,街道民防办都要对市民开展民防知识宣传活动,每年夏季街道民防办都举办一次以民防内容为主题的大型乘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市民对民防工作的认识和对减灾救灾的重视。多年以来,**电视台、电台、大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街道民防工作的报道达到近20件次。二是拓宽渠道深化教育。坚持民防教育社会化,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系统,坚持政、校、企、社四结合,实施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在望海社区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计划和教育制度,坚持做到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干部学习民防知识、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并对辖区内的望海小学的学生经常性地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对社区干部、民防志愿者队伍开展防灾减灾组织指挥知识培训,确保社区指挥员懂组织能指挥;通过民防教育基地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培训,构建家庭防灾减灾单元;区防办也不定期地委派各类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宾馆,根据不同对象举办了培训班,大力宣传民防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和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民防意识和安全自救保护意识,受到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的欢迎。
四、设计载体,强化应急演练,切实增强社区民防工作的实效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社区是民防工作的前沿,具有掌握信息快、了解灾情快、队伍调动快、现场处置快的特点,为确保战时各只民防队伍拉得出、打得响,我们在民防建设中,特别注重应急演练和有效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一是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将防护工作渗透到每户家庭,让每个居民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技能,真正做到进家落户到人。二是街道建立了集图像监控、通信调度于一体的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在辖区内设置了20余处监控摄像点,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并处置险情。为街道民防工作主要领导、社区居委会书记、应急工作人员和部分社区楼长配备小灵通应急电话28部,24小时开机,保证通信畅通,实现各类动态信息监控到位。三是切实加强应急演练,自2004年开始,在区防办的组织和指导下,我们每年都进行民防队伍组训工作,提高了民防各支队伍执行任务的能力。同时,每年的“8.15”前夕,街道民防办都利用辖区人防工程,组织辖区居民300-500人参加防空袭人口疏散掩蔽演习。。
在上级民防部门的指导下,**街道社区民防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形势需要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民防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为辖区民防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情况。加强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各村村主任为直接负责人。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情况。根据《____应急管理办法》制定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对每天值班情况进行签名和督导;坚持信息报送制度。
(三)应急预案修编完成情况。在原有的应急预案基础上,今年修编了4份应急预案。分别为“双节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冬春火灾防控应急预案和防汛、防震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演练情况。我场于5月举行了____防震应急演练1次,地点为管委会办公楼,各站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此次防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干部职工提高了防震安全意识。
(五)应急管理宣传培训情况。利用“安全生产月”、“科普活动周”等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宣传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次、约200余人 ,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辖区学校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应急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安排
2017年,我场将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强“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强化应急值守工作制度,推进专业化值守,加强值守抽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确保信息报告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应急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健全监测预警、处置联动、评估分析和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
(三)扎实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继续做好我场应急队伍的充实工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制定应急队伍建设具体办法。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加强街道防汛防台能力建设,在2010年汛前全面建成“组织健全、设施完备、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转移安全、响应迅速、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努力实现"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街道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台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工作计划
各村、企事业单位,街道防指成员单位务必在2010年4月15日前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任务。
三、建设内容
(一)街道建设内容
1、防汛组织
(1)机构:设立防汛防台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防指);下设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服务组等应急工作组;设立日常办事机构(以下简称街道防指办);
(2)场所:落实办公场所并挂牌;落实防汛防台指挥场所。
(3)负责人: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指挥;街道分管负责人任副指挥;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4)工作人员:配备2名及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
(5)设施设备:配备雨情、水情、风情和地质灾害信息的接收设备;配备备用电源和应急通讯设备;配备电脑、传真机、打印机一台套;
2、责任制
(1)街道防指职责:明确街道防指职责,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2)街道防指办职责:明确街道防指办职责,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3)街道防指应急工作组职责:明确街道级防指各应急工作组职责,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4)街道防汛防台责任人岗位责任制:明确街道防指指挥、副指挥、街道领导、街道防指应急工作组组长、街道防指办主任、街道防指办副主任、街道水利员、街道气象协理员等岗位职责,并印发给各责任人。
3、监测预警
(1)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监测预警制度;接到可能致灾的信息时,街道防指具备利用常规和应急两种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级防汛防台工作组及各网格责任人;向网格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公布防汛值班电话,建立汛期值班制度,保证能及时接收网格责任人报告的各类险情信息,并明确监测预警工作流程。
(2)预警人员:落实街道水利员、街道气象协理员等预警人员,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与上述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落实误工报酬和因预警、报汛、报灾等发生的通讯费用。
(3)预警设施设备:能利用至少一种预警设施对社会公众进行预警。
4、应急预案
(1)总体预案:街道防汛防台总体预案,并报县级防指批准;总体预案各项内容齐备,可操作性评价。
(2)预案修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及时修订各类专项预案,修订预案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5、危险区、警戒区划分:划分平原河网各类危险区和警戒区,并设置警示标志。
6、避灾设施:明确或建设不少于1个避灾中心;避灾场所处于安全地带,确保不受各类灾害威胁。制定避灾场所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职责;避灾场所配备必要的水、食品、药品等生活用品;配备床、桌椅等基本生活设施。设立避灾场所标志牌;设立避灾转移路线指示标志。
7、物资储备:参照《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试行)》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易受洪涝侵袭的地区配备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设施、器材。制定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制度,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对社会上的抢险器械、运输工具、救生衣、发电机、水泵及有关材料等进行登记;建立应急征用联系制度或协议。
8、抢险队伍:建立防汛防台抢险救灾队伍,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制定抢险队伍管理制度。每年组织1次以上演练。为抢险人员配备雨衣、头盔、雨鞋、照明等必要的安全装备。
9、指挥系统:建立防汛会商系统,制定指挥系统管理制度。
10、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张贴防汛防台知识宣传画、宣传标语;向易受洪涝台灾害影响的群众发放明白卡,开展责任区网格责任人培训,制作宣传册、宣传资料等向公众宣传防汛防台知识。
(二)村(社区)级建设内容
1、防汛组织
(1)机构:设立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并上墙公示。
(2)工作场所:明确1处防汛防台工作场所,并挂牌。
(3)负责人: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村(社区)干部为成员,明确防汛防台预案管理、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信息收集与报送等工作分工。
(4)设施设备:配备电话等必备的设施设备。
2、责任制
(1)村(社区)防汛防台工作组职责:明确村级防汛防台工作组职责,并公示。
(2)村(社区)防汛防台责任人职责:明确村级防汛防台主要负责人、驻村干部、村(居)干部防汛防台工作职责,并公示。
(3)责任区网格相应责任人职责:明确自然村、城镇居民区、企事业单位防汛防络员,堤防、公路危险区巡查员,房屋保安联络员,避灾场所管理员等责任区相应责任人职责,并印发给各责任人。
3、责任区网格
(1)责任人职责:明确责任人职责。
(2)责任区内住户:明确责任区内住户职责。
4、预警
(1)预警:具有广播喇叭、警报器、手机短信、铜锣等至少一种预警设备,能利用预警设备向各责任区网格进行预警,明确预警信号,并向网格内住户公布。
(2)预警设施设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简易雨量观测筒、水位尺等简易监测设施。
5、应急预案
(1)工作预案:编制村级防汛防台工作应急预案。
(2)责任区网格人员转移预案:编制责任区网格人员转移预案。
6、危险区、警戒区标志:在危险区和警戒区设置警示标志。
7、避灾设施
(1)避灾场所数量和安全度明确1个以上避灾点,且避灾点处于安全地带。
(2)避灾场所指示标志设立避灾场所标志牌;设立避灾转移路线指示标志。
8、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救生设施、器材等防汛抢险物资、器具,物资进出有登记制度。
9、抢险队伍:建立以民兵为主的自防自救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
10、视频系统: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建立村级视频系统。
11、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张贴防汛防台知识宣传画、宣传标语;向责任区网格内住户发放明白卡。
四、有关要求
1、各村(社区)、街道防指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关键词】问题;措施;工程建设
0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水利工程行业也在与时俱进发展着。然而水利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防汛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家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水利防汛工作值得深入调查研究。
兴化市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市政府所在地兴化城,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卤汀河、车路河、上官河、下官河等4条区域性河道穿城而过,兴姜河、横泾河、白涂河、大溪河等4条骨干河在城区交汇,是里下河地区水上交通枢纽。兴化境内地势东部和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田面高程在1.2-3.0米之间,素有“锅底洼”之称,历史上水灾频发,每遇连续强降雨,城区进水受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为提高城市防洪自保能力,保护25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水务部门于1999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以《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和《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按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和以河划块,分区设防,洪涝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了兴化市城市防洪规划。规划将市区分成主城区、九顷区、张阳区、城堡区、新城区、关门区、严家区、野行区8个区分区圈圩设防。
1城区防汛排涝存在的问题
1.1战线长建筑物多、分布广人手少
兴化城区闸、站工程以及防洪墙(堤)的分布特点是“线长、面广、点散、量大”。兴化城区河流密布,蜿蜒曲折,大小几十座防洪排涝闸站散落分布于城区各地,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统筹安排、全面协调。
1.2 人手少、技术力量不足
城区大小几十座闸站的建筑设施、机电设备、环境卫生需要有专人进行维护,由于经费有限,每座闸站日常只安排一人进行值班管护工作,技术力量相对有所不足。为确保汛期安全度汛,在进入汛期,就要求我们临时聘用一批机电工管护人员,来增强技术力量。
1.3 闸站、防洪堤管理职能分散
防洪工程管理主要涉及闸、站、防洪墙(堤)、防洪堤的绿化、河道保洁等管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系列职能被分割开,闸、站工程设施的管理归属于防洪工程管理处,防洪堤的绿化属于园林管理部门,河道保洁属于河道管理部门,职能相对分散,难以统一管理。
1.4群众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汛期闸站排涝过程中,常常由于河道有老百姓丢入河道的垃圾堵塞水泵进水口,而被迫关闭水泵,打捞完杂物后再继续抽水排涝,相对影响了排涝的效率。
2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针对汛期前、中、后期的各自特点,因时制宜,制定不同的方案,以确保防汛排涝设施发挥正常效益。
2.1组织汛前检查。为了确保安全度汛,管理部门要早准备、早部署,一般在春节后就对管辖的所有闸站及各类设施进行了地毯式检查,摸清现状和存在的隐患。
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定维修、保养和更新的实施方案,编制预算,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2.2汛期加强防汛值班。汛期所有管理人员、闸站管护人员、机电工明确到位,严格执行上级的调度指令,分工分线,明确责任,任务分解到人,加强防汛值班,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数据,落实城区防汛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排涝抗灾。
2.3汛期过后,对汛期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排查,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维修保养。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排涝期间出现的问题认真排查,找出原因,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上报,尽快组织实施。先后多次邀请厂方技术人员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对存在问题的水泵的设备制定维修保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3围绕防汛非工程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增强完善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能,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打造高水平专业化队伍,稳定机动抢险队伍,强化日常抢险突击演练。 提高抢险救灾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2 建立健全防洪减灾制度建设
防汛减灾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牵涉面广,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 依据相关规定, 落实各级防汛岗位责任制, 明确防汛防旱办公室各组成部门职责,包括防汛值班、雨情分析、水情测报。 编制防洪预案,推进日常工作、防汛物资调拨、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化,提高预案可操作性。
3.3 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增强信息交流,提升气象和水文预报和预警能力以及抗洪抢险技术水平。
3.4 提高建设标准
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投入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河道整治,险工治理、闸站建设等防汛工程设施的建设标准,统筹考虑防洪、生态、景观的多重需求,推动防汛抗旱设施的标准化、景观化。
3.5 大力开展防洪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洪减灾意识
加强防洪减灾知识宣传,注重公众参与措施,提高公共意识,使公众掌握正确的避灾方法和自救互救知识。 特别在洪水灾害发生后,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必须有群众的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社会应急机制。 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防汛减灾的工程建设,积极营造政府、社会互动的良好氛围,确保圆满完成水利防汛减灾工程建设任务。
3.6 明确管理体制
防汛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应明确公益性职责。 各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协调一致,加快新时期下的组织协调合作水平,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4探索打造城市防洪建设新亮点
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注重做到了6个结合,即: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对防洪闸与排涝站的建筑设计,做到设计新颖、造型别致、风格典雅,使之成为城区新的景点,为开发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与沿河道路建设相结合,防洪堤结合环河路,路边建成滨河绿带,做到绿树环城,使之成为人们散步、休闲和晨练的理想场所;与市区航道建设相结合,防洪墙(堤)全部采用块石护岸,减少风浪洗刷;与市河整治相结合,搞好市河清淤拓浚,控制水土流失;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利用排灌泵站,对内河实施定期换水,冲污排污,沿河截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衔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拆除沿河各类建筑15万平方米,改善了沿河脏乱差的状况,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夏季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时期,也是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时期。自六月份以来,全国多个省市接连遭受暴雨袭击,已导致逾千万人受灾,百余人受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为做好今年全市夏季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暨做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第三季度在全市渔业系统开展以“战胜高温、防洪度汛”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现将《市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暨做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本辖区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认真整治,消除隐患,确保汛期渔业安全。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突出重点,深化渔业生产的安全监管。为做好我市今年渔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沿海各镇必须高度重视,确实加强组织领导,马上行动起来,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增强安全意识,明确防御重点,落实防范措施,切实把渔业防汛工作做为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防”的指导思想,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逐级抓好防范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预案,认真组织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做到“领导组织到位、人员设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责任意识到位”,对辖区内的渔业船舶、养殖场、防坡堤、拦海大坝及渔港码头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不安全因素消除于萌芽之中。
二、做好防灾部署,落实救援措施
沿海各镇要按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三次集中行动的要求,依法加强汛期防汛期间的监管工作,强化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的安全管理,精心安排,妥善做好停港渔船疏散避风工作。沿海各镇(区)渔业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的抢险救灾队伍,备齐砂石、编织袋及其他抗灾救灾物资,做到品种、数量、存放地点、保管人、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六落实”,确保关键时刻能拿得出、运得上、堵得住。依法加强防汛期间的监督工作,严禁渔船超航区、超抗风等级出海生产,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类违章、违规现象。渔船要严格执行停港值班制度,养殖生产单位要重点加强养殖堤坝、设施的加固和维护,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值班,及时处置突发险情
沿海各镇和渔业安全生产协管员、渔船编队船队长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制度,明确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管辖区内渔船,及时传递风情、汛情等信息,随时掌握海上生产和渔船停泊的动态,指导渔民做好防范措施,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及防汛工作,及时应变突发事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严格执行事故报告程序和时限规定,在报当地政府的同时及时报海洋与渔业局。
四、认真开展分析总结,做好防汛宣传和信息工作
沿海各镇针对夏季渔业安全生产特点,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基层,贴近一线,积极宣讲汛期的危害性和防汛的方法措施,过后要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好做法、取得的成效。每次防汛结束后12小时内要将防汛工作简要情况报送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
现就我校在综治安全方面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把安全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主要议程,并加强领导,付诸实施。一学年来,学校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校园综治安全工作计划,先后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平安校园领导小组等,制定了《20*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防汛预案》、《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范虚假信息诈骗教育活动》、《加强小学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通知》等等通知制度。与各校签订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了“人人都要参与,人人都有责任,”达到了“上下联运,齐抓共管”境界。
二、健全制度,狠抓管理
学校每年都能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制度、安全有关预案、消防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等,学校紧密依托当地党政及综治力量,全力依靠当地派出所的警力和家委会、村双委及当地热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的支持,共同做好*中心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几年来,县教育局、中心小学等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在期初、期末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学校以检查为契机,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到了档案规范、管理科学、教育扎实、措施到位。为加强闲置校舍管理,还与韶托、角林等村委签订了《闲置校舍管理协议书》。建立了《省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档案》,节假时与护校人员签订责任状,加强校舍财产的管理。
三、重视安全,强化教育
平时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安全工作“天天挂在嘴上,时时放在心上,刻刻落在行动上”,并结合“安全教育”的活动,深入开展“讲安全、讲法制”教育,在“安全教育日”等,先后邀请有关单位到校开展知识讲座和图片展等。10.23日乡派出所、司法所应邀到校进行法制讲座,11.5县交警大队应邀到校开交通安全讲座。11.6中心校举行防火逃生、紧急疏散演练。11.20组织日*小学举行防震疏散演练。11.29组织全乡教师进行普法教育考试。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还开展了消防征文、知识竞赛、平安校园手抄报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每个节假日前给各位学生家长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节前安全教育等形式,深入开展交通、游泳、防火、防爆、防、防药物、食物中毒的教育。学校还自制了交通、防震、防火等专题图片展板。
四、校园周边,秩序良好
几年来,我校能认真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客观状况,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校门口食品店的整治,禁止学生购买零食、吃点心,禁止店主出售不合格食品,以免学生食物中毒,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由于*中心小学生源分散,共有寄宿生160多人,无法集中寄宿,都分散租住在民房,为了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寄宿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我们建立了寄宿生名册,内容包含:寄宿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住址、电话号码、家长姓名),房东地址、电话号码,采用不定时的形式,对寄宿生生活学习进行家访式的抽查,并与房东签订责任书,对房东的饮食卫生进行监督,并要求房东如发现寄宿生有不正常行为,要及时与学校联系,以确保寄宿生的饮食卫生和生命财产安全。
五、注重防范,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