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

时间:2023-02-11 04:5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小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小学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D变观念;转变行为;家校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中,依然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地区的教师还过于重视文化课的教授,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德育水平高低不一;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虽然比较单纯,但是他们的性格却不可捉摸;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等,为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增加了不少阻碍。下面,笔者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行为、注重家校结合三个方面,讨论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现在有很多师范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在农村地区从事教育专业,将自己的工作范围划在了城镇地区。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小学无法注入新鲜血液,而现存的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死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德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重点与教学行为,因此,要想真正促进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教师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培养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转变为培养一批品德高尚、视野开阔、体魄健康、自立自强的小学生。为了让学生接受先进的、科学的德育内容,我经常参加一些德育座谈会,聆听各位优秀的教师与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还会将其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比较,重新整合,改正原有教育理念中的不当之处,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二、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在学生、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但一些行为举止较为粗俗的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无法提高小学生的品质与道德水平。一开始,每当学生犯错,我总是大声训斥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教训。然而,有一次我让班长管理班级秩序的时候,发现班长也总是大声呵斥学生。也有家长反映,学生回到家中对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大声说话。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管理行为出现了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完全是受到我的影响啊!于是,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并在班级中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希望全班同学监督我改正这个坏习惯。后来,每当学生犯错,我都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跟学生讲道理,每次教育学生之前,我也会先问清事情的缘由再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我发脾气,学生可以随时指出我的问题。在学生的帮助下,我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几乎很少大声责骂学生。我还及时利用这个实例,对学生进行了“勇于认错,敢于改正”和“虚心请教,互帮互助”的德育。由于这个德育主题与我和学生密切相关,学生亲眼见证了我认错、改错,虚心向学生请求帮助并在帮助中获得成长的过程,所以教育效果十分好。

三、注重家校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然而,在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家长都忙于务工、务农,将自己的生活重点放在如何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之上,忽视了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依然有“学习无用”的观念,导致很多小学生开始出现厌学现象。在这种时候,不管老师怎么劝,也无法展开有效的道德教育。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网,督促家长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使学生成长在作风优良、举止有度、言词礼貌的环境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品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还能够使教师与家长及时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状况,便于双方及时发现并纠正小学生的个性问题,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为了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我经常家访,并专门建立了家长通讯群和微信群,与家长进行及时交流。比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刚开始很厌学,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也常常没交作业。为了改变他,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他厌学的原因,然后对他进行了平等的交流与引导,并且在生活中、学习中时刻关注他的成长。后来,这个学生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虽然他依然不能够彻底地改变自己,但是十分努力,进步很大。针对这个学生的变化,我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也将这个转变及时告知了学生家长,希望家长能够在家庭中监督他学习的同时,还要鼓励他,让他更有信心。

总而言之,在展开德育工作之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德育放在首位,使小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规范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小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共同合作,让小学生时刻受到良好的德育。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课改 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下面把我们农村小学的现象与大家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

1.学生自由发言的弊端

老师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发言,表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允许学生想发言就自觉地站起来说,有时学生会对一个问题抢起来,谁嘴快谁就说了。这样的教学课堂节奏快,学生自由开放。可细心观察,发言的总是那些爱说的学生和尖子生,而不愿发言的或反应慢的却失去了机会,长此下去,这样的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还是面对少数学生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应允许学生自主发言,但要掌握时机和环节,不应该完全的自由开放,那样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对发言多积极性高的学生应策略的引导,把一些机会让给发言少的同学,让他们也得到锻炼。

2.学生提问缺乏思考价值

变教师问为学生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然而,由于有的教师理解理念的偏颇,把课堂教学演变成了生生问答式的教学,你问他答,他问你答,这样的场面此起彼伏,异常的热闹活跃。分析学生生成的问题,多是抓不住关键的、鸡毛蒜皮的、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例如,《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课,学生提的问题有:“庄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英雄纪念碑”?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可以说学生的问题百花八门,问得老师应不遐接。我觉得有些问题学生不问也是明白的,那学生为什么还要问?因为问别人他觉得有意思,老师还表扬,没问题就找问题问。客观的说,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是好的,但语文教学能这样无节度的你问他答吗?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什么时候也不可忽视的。我觉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要教会学生提问,调控学生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一般的策略是先读书再提问,提问之前要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 ,把那些没有价值的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其教学更有意义。另外,教师不是不问了,不问怎么能起到主导的作用呢?教师在深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要问,但问题要讲策略,要耐人深思寻味,一问而牵全篇是最好的。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以问题展开教学情节必须体现师生的合作。

3.课堂上盲目追求花样

教学形式的创新可谓异彩纷呈,使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有的教师盲目的花样翻新,机械的模仿创造,有的让学生兴诗作画,又唱又跳,看起来是那样的别扭,总觉得离题万里。还有一度的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每到一个环节就让学生齐说:“行!行!你真行!”听起来激情悦耳,看起来气氛热烈。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挺新鲜的,可是听多了我就被学生这种齐声的呐喊而心颤。再有把比赛引进课堂先把学生分成几组,再找学生做裁判或老师承担。比赛的内容多样,如识字、朗读、提问、答问。比赛的办法哪一组的同学答对了,或老师满意了就给加分或赏一朵小花。课堂中学生你争我抢。组织过程也有混乱的时候,学生抢答争执不下,弄得老师不知怎样调节好。这样的比赛有多少实效性呢?也许我举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但确实存在花架势。我想开展竞赛,要在内容选择上、组织安排上、过程调控上,做周密的部署方可实施,不然,形式新,实效差。

4.朗读指导缺乏个性培养

朗读是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功。朗读是声情并茂,文思结合的过程,更多的是学生自我的感悟和体验,老师是代替不了的。可是在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如教师范读课文后,问学生,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可以说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尤其是低年级教学,学生也喜欢仿读。但仿读是不是表达了学生真正的情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流露出的情感也不同,为什么偏偏像老师那样读呢?

有策略的教师不是让学生仿读,而是范读之后让学生感悟,这样引导: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你也能读读吗?你能比老师读的好吗?你能和老师比一比吗?

总之,朗读指导是有过程的,但这个过程决不是教师强加的,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反复体验生成的技能。

5.教学资源影响着教学手段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美育的关键内容,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阶段中,音乐教育发挥了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推动力。音乐教育是普通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激发青少年自身潜力的良好方法,总体而言,音乐教育自身拥有修身养性,以及提升素质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状况入手,具体罗列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专门性措施和手段。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首先就是音乐课程无法得到落实,常规的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学校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升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和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并不属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尤其是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并没有依据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具体实践,一些农村学校甚至直接没有设置这门课程。其次就是音乐教师素质偏低,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都是临时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兼任,但是一些教师可能在音乐上具有一些特长,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使得一些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一些学校将音乐课开设为唱歌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再次就是忽略了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构成的关键分支,也是不断落实党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优美的音乐节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唯美。音乐教育的意义是其他学科根本上很难替代的,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实际生活实践来看,政府以及家长对于音乐的注重程度偏低,觉得音乐课程可有可无,音乐教师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突出。甚至在进行职称晋级等方面没有其他正常升学学科科教师具有同样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教师的主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最后就是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非常简单。在对一些农村小学音乐器材设备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仅仅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在音乐教学器材方面的相关标准,很多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只有不到30%的水平。音乐教学自身所需要的音像资料以及专门的教师更加稀缺,同相关的建设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二、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措施和方针

首先就是提升认识,改革观念,强化小学音乐教学,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效措施和方法,所以应该不断的提升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充分认识,更加关心和扶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依据音乐课程相关的标准要求设置音乐课,经常举行相关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注重质量,大多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培训,即便教师具有较高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不过因为自身的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果无法得到提升的话,奈于学校整体基础设备不健全,领导没有引起高度的注重等,都无法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吸纳专门性的人才,对当前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必须要求音乐教师进行规范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最终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总体质量。再其次加强投入,注重质量,音乐教学基础设施是保障课程标准有效实施的基础。不同地区政府以及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应该加强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的投入力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配套一些设备较好乐器以及教具,条件偏低的学校也应该配置一些乐器以及教具,符合音乐教学的常规需求。学校必须要注重音乐专门性教师建设以及音乐设备的配置力度。学校图书馆和教研组必须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以及音像资料,这样可以让教师进行一定的参考和运用。最后就是深化改革,提升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已经很难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标准。影响到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限制这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要更新理念,推广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意识,全面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本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改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众所周知,音乐教育自身具备了培养创造力的效果,音乐教育还具备了推动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等等。因此全面的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农村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不但是社会的呐喊,也是培养出更加综合性人才的社会需求。

作者:余晴竹 单位:贵州省雷山县望丰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优化 建议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以及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高尚的人。但是由于诸多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预见设定的目标发生了偏离,因而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一、《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由于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把这门课程定位为考查课,而且不少农村的小学没有有效的手段对这门课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使得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师无法参与奖励性绩效考核,打消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想要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难度特别大。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真正地掌握到理论层面的内容,所以上完课后,他们非但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反而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2.家长和学校没有及时更新观念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家长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保留着,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认为这门课与语数外相比就是副科,并且在最终的绩效评价上也忽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因此农村小学中重教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的农村小学在评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时,往往以成绩作为参考,而忽视学生平常的行为作风和思想表现。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品德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3.缺乏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

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也不多,再加上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好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去,导致教师数量相对紧缺,很多小学不能安排专门的教师教授这门课,一般都是其他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因此,不少品德与社会教师很难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兼任的这门课上,因为这门课不是其主攻方向,所以他们对这门课程缺乏热情,既不研究教法,也不对教材进行专研。

三、加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措施

1.加强教师的任教能力

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有进取心和上进心,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包容学生,并与学生以诚相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教学科研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反思和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要认真研究所从事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处理好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

2.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家长的反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和思想动态,因此,学校应该让老师走出校门,把家长请进校门,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关品德和社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实例。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家长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校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从实际出发,加大教研工作的力度

小学生的年龄小,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两者之间,他们缺乏社会活动的能力,因而让他们走出校门去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度很大。鉴于目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学校有必要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收集有意义的素材。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需要又有利于教学的内容。

总而言之,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要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努力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到生活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科学咨询,2010(26).

第5篇

家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手段,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孩子的有效途径。家访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经历的,优秀的教师是非常重视家访的,他们把家访看成管理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可以找到孩子未完成作业的原因,也可以找出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更好地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药到病除。但是在家访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时间.请勿农忙时节去家访

农村小学孩子的家长大都在家务农,因此,我们不能在农忙之时去家访。农忙时节,家长们忙种忙收,本来就很辛苦,一天忙到晚,回家时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哪有时间和精力听你反映孩子的情况。此外,白天家长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这时很难遇到家长,因此也不宜去家访。只有不在农忙时节的晚上才是最佳的家访时间。如果在农忙时期确实有重要的事情,可以先预约,然后再去家访,家访效果会更好。

二、注意形式,请勿事无巨细皆家访

家访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事事皆家访。现在通信发达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话,一点小事,打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的,没有必要去家访。也没有必要事事把家长请来,小事去请家长来,家长会感到反感,总觉得是小事,来又耽误了他半天的时间,不来,又怕孩子“受气”,在进退两难间,他只觉得厌烦,有时会有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有重要的事情时,才去家访,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内容,请勿家访报忧不报喜

不要在孩子犯错误时才去和家长沟通,这样,容易造成家长“谈访色变”。一见到老师去家访,心想:孩子又犯错误了,心理上就会有压力,常常会心不在焉的,一直等着“训斥”,其时,当孩子有进步时、做好事时,我们更应该去家访,把喜讯和家长一同分享,家长更容易接受,家长都希望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四、注意语气,请勿居高临下“训”家长

有些教师,一见到家长,马上用居高临下的语气说“你的孩子如何如何,我管不了,你还是想办法让他转学吧!”弄得家长没有面子,一味地打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老是给自己丢脸。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试想,如果孩子都听话了,都懂事了,那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岂不是要失业了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案例我们都是看过的。孩子调皮了,不仅仅是家庭的原因,学校教师更应该好好找原因,和家长沟通,共同管理好孩子。遇到家长,我们能否轻言慢语地讲,心平气和地说,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持了教师的为人师表,同时也能得到家长的尊重。

此外,如学校的管理体制改变了,也可以和家长沟通一下,请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提意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效果会更好;现在交通日益发达,高速公路纵横盘县境内,家访时告知家长走高速公路的危险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有责任全部在于自己。这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不能为了方便而走高速公路,只要家长重视了,我想,走高速公路的现象会有所减少甚至消失的。另外,还可以把家访转化为培训式的,可以告诉家长们,学校的校纪校规以及学校的新举措等。

总之,家访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共同把孩子管理好,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

看法。

关键词:小额班级;体验;教学;实际生活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不能再用以前那种大额班级教学模式

首先,在小额班级教育教学中,学生人数少,班级的学习气氛不浓,学生之间没有竞争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人数少,还有个别智障学生,导致了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再次,小额班级中,学生的交际面窄,交际能力低,从而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写作水平等方面受到局限。等等诸如之类的原因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充当学生中的一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师生交往多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了,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

体验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千万不要因为班级人数少说称不上,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因为班级人数少,尽量为每位学生安排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展示自己的成功喜悦之情。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我们教师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亮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才会喜欢课堂,喜欢学习。

四、作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且充分发挥面批作业的优势

学生经过教学和课堂练习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因为这些实际问题都经过加工处理,学生往往很快会忘记,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作业,学生就能形象深刻地记住理解所学知识。

小额班级具有人数少、作业量小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面批作业的优势。如果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使学生记忆深刻,对不理解的问题能及时帮助理解,做作业也就起到了最好的效

果了。

第7篇

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因此,我们只要好好地把握住农村的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写生活中的作文,写出农村独有的特色。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切身去体验,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又可以积累素材。

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

如美丽的田园之景有:连绵的群山、葱绿的庄稼、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还有那种类繁多的动物:如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山间奔跑的飞禽走兽、水中嬉戏的鱼虾、家中的鸡狗牛猪……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我们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了,学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但我们在做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应当敢于放开手脚,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写,其乐无穷,受益不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例如,我曾让六年级的学生写《秋天的田野》,初写,效果并不理想,皆因有的学生观察不够细致。于是,我就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去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山林、山脚下盛开的野菊、田垄上惹眼的油菜花、枯黄的稻根、悠闲的牛群、清澈见底的小河、丛中惊飞的雀儿……有了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都写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承。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布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第8篇

随着世界进入多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更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越发显得突出。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教育模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天性,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广大农民为主的中国,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给学生的是什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以前的教育模式,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不会独立思考,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求知欲望。课改势在必行。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如果说教育是在塑造、培育生命,是在唤醒和点燃生命,那么新形势下的教学课改,就是唤醒和点燃生命的火种,而其中的教师课堂教学更富有有效性。

语文教师如果能切实有效地运用有效课堂,不仅有利学生从小扎实有效地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言语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在语文课堂里激起兴趣,收获积极,获取愉悦,增强学生一份发自内心地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执著。新的教学模式,是在追求高效的课堂,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有效评价打造幸福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体现的课堂。

我校也顺应社会潮流,与时俱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那么,如何使课改顺利进行呢?

首先,必须从教师改起。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参与,愿意改,乐意改,并且不断探索如何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注入活水,课堂才能注入活力。

其次,引导学生改。学生已经适应了那种依赖性学习。刚开始,学生肯定无所适从,很不适应,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心急不得。

看我们课改后的语文课堂,教室其他三面墙上都有白板。学生六人一组(分组根据本班情况而定),围坐在一起,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上课前,学生起立,喊学习口号:“我质疑,我探索;我思考,我回答;我体验,我快乐。”(口号由本班学生自己定)然后,教师先问“同学们好”,学生回敬,坐下。学生预习后,自由上板写生字词,然后同学互改。有错的,就说“老师,我纠正”。这时班里,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改同学的错字,却不乱。因为他们的走动是有目的的。回到座位后,学生自由回答,刚才写的字,哪个可以换偏旁或跟哪个字容易混淆,会组什么词,会造什么句。这时课堂就更热闹了,在学生的快乐抢答中,字词障碍得以扫清。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读文,并在读后进行质疑。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会的或不会的都写在纸上,然后小组汇总。接着进入“你提问,我回答”环节。词语写得不好的一组,先提问,其他组回答;再由其他组提问,重复的问题不再提问;学生答不上来的题,教师写在黑板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并适时引导、点拨。教师起的作用是牵线、搭桥和纠正学生没有纠正的问题。提问结束后,学生讨论不解的问题,本组讨论不出的,可以自由结合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讨论还无果的,教师引导、点拨、讲解。需要搜集资料的课文,学生把课下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展示,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各不一样,所以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进行展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又锻炼了自己。

现在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勇于质疑、探索,课堂活而不乱,学生欢而不乱,教师轻松,学生快乐。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鱼”,还要给学生“渔”,“会学”比“学会”重要得多。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交流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同时教师必须得认真备课,积极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否则很难应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现在,要有一大缸水,甚至是一条河才行。

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勇于质疑,乐于探索,懂得了交流,学会了合作。课改初见成效。

任何一个新事物从产生到完善,都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课改也不例外。我们还在探索阶段,也有不足之。比如,学生上板写的题,有时就是一种无味的重复。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孩子阅读少,知识面窄,讨论就受到限制,不够热烈。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逐渐完善。

我认为,课堂改革是广义的,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农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如美丽的田间地头、静谧的小树林、辽阔的田野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我们本来就属于大自然,为什么不能回归自然呢?这样不更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吗?

第9篇

【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如今小学教育的状况怎样?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状况;对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基础教育,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它是否发达,对教育事业影响重大。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小学教育面广且量大。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农村现如今的小学一改以前的落后,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诸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大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学楼大部分都已经是两三层建筑,而教学器材也有所增加;师资力量也已经在慢慢转换成年轻的老师,并且都是经过一定的教学专业培训的,教学质量也在相应的提高。但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如今小学教育的状况怎样?

如今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是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是只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没有看重其他的培养,如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像德、智、体、美这些都没有专职的老师去教,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而使得不能学透彻。因此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出现了许多农村小学的废弃,使得一个村庄在本校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还有的出现一个老师就教一个学生的情况,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是不科学不合理,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就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还有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要跨好几个专业代课,比如我是考数学进来的老师,而现在教的课程是要教语文又要教英语还要教数学甚至还要教其它的课程等等。赶鸭子上架,完全成了一个多功能老师了。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自己岗位以外很少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教师。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老师一年的业绩好坏,主要是靠教师的工作成绩仍以学生的考分为主,学生的总成绩在全镇进行排名,而且这个成绩还跟教师的绩效工作直接挂勾的,因此学生的分数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好,教学能力强,学生考不出成绩,那就是教师的不好,教师教学能力差。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取得好的排名,就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考试,大量的作业,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其它课,除了数学,语文外,其它课就有可能全部被占用了等方法,来求得高分,这便给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违背了教育的遵旨,只追求考高分为目的。这样也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另外就是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很严重。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带领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之增多,所以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农村的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源就越来越少,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只教一个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再一个就是留守儿童,现如今农村小学的生源大部分就是留守儿童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自己小孩带不了,留守儿童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照顾,所以隔代教育严重。因为他们文化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就对孩子宽容、放纵。老一辈的思想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的小孩根本就不听从爷爷奶奶的管教,因此学习方面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当他们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也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所亲身体会和感受的。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状况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希望能够看到农村小学教育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10篇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长害怕学校家访,认为“很麻烦”,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3)社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沟通较少,教育负担大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不佳。

 

二、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从多方面着手,以先进的教育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实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只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才能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条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1)政府应意识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多一些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整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以优质资源及良好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加入。(2)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如修建操场、建设图书室、引进多媒体设备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创设条件。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升。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强化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设

 

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滞后、综合素质偏低。基于此,可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1)为教师创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例如,参加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旁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自身进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部门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中,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带动所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应用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开办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设置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家访,随时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加强沟通,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孩子,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总之,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政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真正帮助农村教育工作走出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持久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方式;美术教育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这门学科在小学开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为什么美术教学如此滞后呢?使作为副科的美术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无论是“五育”并举的传统教育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对于美术的教育始终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被重视。本人自从教以来,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1.学校重视不够

每所学校都按照规定开足开全各门课,但在具体操作中,农村小学很少是上足美术课的,在广大师生的认识里,美术课就是机动课。特别是在期末阶段,为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美术课。

2.师资力量不完善

农村学校,大多数老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队伍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有些教师连美术的门类都无法区分。甚至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在观念里区分不清什么是美术,实际上是在曲解美术,又怎么谈得上是美术教育。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教学类型单一,导致学生的重视不够、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对美术评价标准不清楚,处于自我探索与认知的状态,难免会出现走向误区或发展上的缓慢。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以应付作业而草草了事,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形成美的渴望与追求。

4.家长支持力度不够

家长对学生的支持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不愿拿钱去购买学习用具,就是有一些学生想买,而乡镇上也没有。在美术课上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本子,或一支笔,或一盒水彩笔,其他作画工具就微乎其微。当学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和绘画欲望时,手头没有实施的工具。久而久之,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彻底抹杀了。

二、浅谈教学方法

美术这门学科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炫耀知识,而是与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科。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我总结了几点方法:

1.注重类似游戏过程的绘画教学

对于小学的绘画课来说,必须把喜爱放在第一位。而画得好与不好是次要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去感受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培养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爱与感觉。让学生感受造型美术的乐趣、喜悦才是小学绘画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就不能以似与不似、抽象与具体为标准去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创作的愉悦过程,要是能通过绘画释放心情、消除忧愁、调解情趣,那么,美术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2.改革旧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某些课题在农村无法开展,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就会上出不一样的特色课来。我们可以弄些泥巴来,让学生制作自己熟悉的牛、羊、鸭子、碗、杯、长城,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泥,何乐不为呢?

3.创造性的工艺制作课的教学

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可能不专业,也可能不会画画,但艺术不只是画画,有很多小学的教师可能还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如,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对根雕这门艺术深有研究;溪流四周的小

第12篇

阅读是培养小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将阅读教学看作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对话过程,对小学生阅读指导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好小学生阅读指导课,不仅是教师开展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培养小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题中之义。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表现为阅读范围窄、阅读书籍少,阅读时间少等问题。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要上好阅读指导课,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语文素养。

1农村小学阅读指导课的开展现状

农村小学受办学条件的制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从教师到学生均没有对“阅读”产生足够的重视,阅读指导课总体上开展水平较低。据对农村小学生阅读指导课的相关调查显示,从阅读兴趣方面,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看电视或玩游戏,对阅读指导课表现为一般的参与兴趣。从阅读书目方面,漫画、卡通类读物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中占重要比重,课业辅导类书目也是在考试压力小学生会选择阅读的书目。从阅读时间方面,除必要的阅读指导课和语文课的阅读时间外,课余时间小学生用在阅读上面的时间大多少于30分钟或是不阅读。从阅读方法方面,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采用从头到尾阅读或逐段背诵的阅读方法,不能很好的把握文本的重点。从阅读习惯方面,在遇到阅读困难时,大多小学生会选择跳过该部分内容,甚至干脆选择放弃阅读,少部分学生会选择向他人询问,或通过工具书自己解决。另外,大多数小学生并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阅读指导课总体开展水平不高,教师在开展阅读指导课时,要有针对性的实施阅读指导策略,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有效阅读能力。

2农村小学上好阅读指导课的有效策略

2.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的现状,教师在阅读指导课时要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或开展阅读活动,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独立阅读和自主阅读意识。(1)要抓住小学生形象思维、爱想象的特点,通过“好书引读”的形式,在阅读之前先向学生“剧透”一部分精彩内容,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诱读”的形式,将阅读材料中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给学生,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激起对阅读材料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3)要把握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2.2推荐阅读书目

俄国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适宜的阅读书目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单一。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教师在阅读指导课时要循序渐进的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目。推荐阅读书目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与语文教材保持密切的联系。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向学生推荐《故乡》这本书;在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指导课的阅读拓展,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也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3指导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有效阅读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是上好农村小学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比较常用阅读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是出声的阅读,默读是无声的阅读。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不仅再现文字,甚至连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都要再现出来。默读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并有一定的速度。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环境安静、互不影响,所以便于集中精力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也因此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通过默读法与朗读法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注意力,又可以避免班级学生之间的互相干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2)略读法与精读法相结合。略读法即先整体后部分的阅读,先掌握阅读文本的结构和整体思想,在对每章节进行精读,精读要读透读懂,通过略读法与精读法相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小学生快速掌握文章重点的能力。

2.4培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