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19:0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护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2病例,其中2010年1-12月438例为常规护理组,男242例,女19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138例,骨科91例,泌尿外科84例,普外科72例,消化科53例;2011年1-12月,594例回顾总结护理管理缺陷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并强调护理告知重要性,其中男312例,女282例,年龄19~76岁,平均(43.4±23.8)岁,心血管内科202例,骨科123例,泌尿外科92例,普外科90例,消化科87例。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病型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主要开展基础护理,如病情观察、并发症对症护理,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同时从制度及管理章程上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
加强提高各科室护理人员在临床中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以及院内培训,老护士帮助新护士等。同时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增强学习氛围,对各科室护理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省略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操作环节,增加工作效率,护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并对护理报告进行细致与规范,工作中发现不合理以及缺失的内容,及时补充修正。由于各科室工作流程大致不同,因此以各科室情况进行独立管理,而成功科室经验可互相推广。
1.2.2强化护理队伍的人才管理
在本院整体护理人员在学历中有2000年之前90%左右为中专相关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到至今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并为相关专业院校毕业,中级以上护师也较之前提高半数以上。可见建立合理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在本院进行对周边县市护理院校收取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同时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各类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在各科室设立奖金及教育资金,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进行继续教育的护理人员以及取得中以及上护师职称人员进行奖励。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服务意识,在各科室保持护患关系和谐。
1.2.3强化护理队伍建设
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有卫生局颁发的护士资格证,无此证的人员严禁投入临床工作。由于各相关院校的护理系均无细致的分科,因此到本院各个科室后应充分学习该科室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各个科室均应进行心理、营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根据各科室情况定期举行集体学习,增强学习氛围。
1.2.4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管理和报告
将护理整体流程进行合理规章制度的规定,同时各个科室相关情况进行附加制度,两种制度不得冲突,如出现冲突情况,以各科室相关情况为准。有了此项制度可以合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及工作流程,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遇到问题逐级上报。改善科室护士长一人独揽的情况。可在每个科室设定白班负责任及晚班负责任,而护士长尽听取这两位负责人问题汇报即可,大大提高了问题处理速度及执行力。在操作技能中需要严格进行规范和执行,如无菌操作以及三查八对等操作原则。规范各级护士及护师的护理报告,由于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对每个流程的护理报告均按照规定模式进行,方便检查及统计,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患者护理过程,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与患者信任关系,并为不同病情患者进行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各个科室进行有必要合理的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对其责任护士进行点评及意见,如有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对门诊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耐心,明确引导就诊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以患者的问题为首位。
1.2.5规范各项奖励机制
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等,合理地安排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使护士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科室采用了弹性的排班机制,护士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提出班次需求,在不影响科室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她们的需要,但在手术多时,又做到随叫随到,从而使有限的护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遇到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主动关心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能量补充,从而使她们精力充沛愉快地投入临床手术之中,确保临床护理安全。临床护理的工作杂而琐碎,面对来自患者各种各样的诉求,护士长多与护士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体谅护士们的辛苦和压力,对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解,从而能更加热情饱满的投入到临床护理中去。及时表扬工作勤奋认真的护士,除了精神鼓励外,并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在奖金分配方面、手术站台补助方面,打破平均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从而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团结战斗团队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学软件包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强化组的本院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加强组患者对护理部工作满意率高达97.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1.1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
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2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技能培训(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轮科培训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3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效果
2.1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
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医院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
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讨论
1护理团队建设影响因素
1.1激励机制与团队建设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团队成员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在护理团队建设中,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团队成员有激情、有活力,萌发实现团队工作目标的动机、动力和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使团队成员获得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行为。
1.2协调机制与团队建设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要使每名护理人员对自己在团队中角色与工作目标有正确认识,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渠道和完善的协调机制,采用通过会议、网络、短信、飞信、微信等形式,相互之间多倾听、多沟通,减少或避免矛盾与冲突,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实现护理人员的言行与医院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1.3竞争协作与团队建设在护理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竞争与合作是共同存在的两个方面,合理的竞争对于团队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护理团队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加强合理、良性竞争的引导,抑制竞争向恶性方向发展,如采取思想教育、技能竞赛等措施,以促进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与协作性的提高。
1.4创新推动与团队建设创新是团队建设的生命力,如果没有创新一个团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性。医院在开展医疗制度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增加创新的投入,并以此推动团队建设;要从源头上增强创新建设,从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发与提升来开展创新力建设,要有明确的创新机制与创新目标,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凝练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和管理问题,从而持续增强医院的创新力与活力,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2护理文化建设
2.1护理文化的内涵护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被全体护理人员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全体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护理文化是指在特定护理工作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其内涵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护理精神和行为准则等。由此可见,护理文化内涵丰富,是整个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的群体意志和信念,其规范着护理人员的思想、追求、情绪和情感,并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发展的软环境。
2.2护理文化建设思考中华护理学会已对全国护理人员提出了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三贴近”的要求,其为护理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医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针对护理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从护理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1)建设情感与价值和谐的护理文化,稳定护理团队队伍。目前,社会上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在医院中,护士的工作琐碎繁重,但获得学习培训和使用的机会很少;多数医院重医疗、轻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够,护理与医疗发展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护理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更具现实意义;必须深刻认识护理工作意义,科学领导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使命感,建设和谐温馨的情感护理文化,建立起基层护士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护理团队目标建设的稳定性。(2)建设协作与竞争共存的护理文化,提升护理团队活力。护理团队是有众多护士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协作原则是护理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而其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实力。医院的制度建立、对护理岗位的设计及选聘及安排护士等都要贯彻协作原则;要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护理人员之间和团队优势的互补,激发出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因此,在护理团队建设中,需要建设协作和竞争共存的护理文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护理团队的活力和工作效率。(3)建设学习与创新驱动的文化建设,推进护理团队发展。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其要求护理人员应摒弃“就事论事”的惯性思维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查找问题的脉搏和根源,避免主观与片面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了解及掌握当前的护理工作现状、发展方向与总体思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应采用继续教育、主题学术交流,技术比赛等举措,建设学习与创新驱动的护理文化。
总之,护理团队建设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医院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医院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护理团队建设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的未来。目前,护理团队建设受到目标任务、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竞争协作与创新推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内部沟通不畅、方法单一、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护理工作的客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护理团队建设。要打造一支团结进取、高效务实的护理团队,则应加强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以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出的“护理工作要努力做到‘三贴近’的要求”为目标,建设情感与价值和谐的护理文化,稳定护理团队队伍;建设协作与竞争共存的护理文化,提升护理团队活力;建设学习与创新驱动的护理建设,推进护理团队发展。通过护理文化建设,改善护理环境,建设护理团队。
作者:朱必英李艳单位: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184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2例,年龄3~77岁,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92例;年龄5~81岁,平均年龄4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进行麻醉苏醒室管理,建立苏醒室管理小组
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麻醉苏醒室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选出护士长任组长,选出骨干护士。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对小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麻醉苏醒室理论知识考核。
1.2.2制定实施护理管理方法和标准
①制定护理管理方法与标准:如麻醉苏醒室患者的转入、转出制度,护理制度,护士与医生交接制度等。②护士基本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保证室内环境整洁,对呼吸机、监护仪使用检查登记;应随时准备好急救药品;交接时应做好交接记录,最好面对面交接。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安全,严防自拔管、坠床、躁动时损伤等;负责查对麻醉恢复室药品、器材的到位及有效期。
1.2.3基本护理
①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手术后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心情平静舒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机连接、心电图检测、血压和心率测定、体温的测定等。③观察患者手术伤口,腹带牵拉等情况,保证患者舒服,有利于手术的恢复。④严密观测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如采用面罩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有效吸氧量等。采用抬起下颚或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等。
1.2.4患者出入苏醒室的交接护理
将患者从手术间送到麻醉苏醒室途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应由护士、麻醉医生向麻醉苏醒室护士面对面完成交接,包括病史、诊断情况、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及其他手术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预计苏醒时间的交接等。苏醒室护士根据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定向力恢复情况,肌张力恢复情况,呼吸通畅,心率和血压稳定情况,确定患者能否出苏醒室。由麻醉苏醒室护士和护工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61例(66.30%),总有效率93.47%;对照组显效45例(48.91%),总有效率75.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外科、心脑血管科、重症监护室及内科护理人员共50名,年龄24~50岁,平均33.5岁;学历:本科28名,大专15名,中专7名。所有护士均参加了医院感染知识的系统化培训,使得护士人员的整体防范意识得到增强,并对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本研究以5个月为1个周期,对我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护理管理
1.2.1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组织医院全体护士参加系统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涉及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感染控制学、安全护理学、抗感染药物知识、法律法规、护理人员职责、常见感染病例分析等,每1名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以增强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刚刚参加工作或者新到岗位的护士要进行岗前培训,接受控制感染的健康知识教育,成绩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将医院感染护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列入护理继续教育计划中。时刻提醒护理人员对控制感染引起足够重视,并自觉遵守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严格对待,认识到控制感染工作责任重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几率。
1.2.2规范护士的技术操作行为
护士在完成各项技术操作前必须进行无菌处理。例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脊椎穿刺、抽血、输血、导尿、吸氧等操作前,要对手部彻底清洁消毒,佩戴口罩,必要时带手套,并认真检查用具的使用期限及是否处于无菌状态。特别是在完成导尿术、透析术、动静脉置管等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操作环节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彻底消毒、灭菌,一旦有遗漏环节便可引发医院感染,无菌技术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内容,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并进行严格、规范化的管理。
1.2.3发挥护士在抗感染药物使用中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抗感染类药物的时候应该听从医生要求,而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更为频繁,因此对于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环节中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也起到监督、配合、指导作用。护士首先要对抗感染药物的配置、禁忌、药理作用全面掌握,对于服药时间、剂量、次数对患者认真讲解,并监督、检查服用情况,对不合理的医嘱,可及时提出建议,进行更正,认真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做好各标本的取样、送检、留取工作。对患者进行药物健康知识讲解,介绍按时、按量、持续用药的重要作用,增强患者按医嘱用药意识,做到医患双方对抗感染药物高度重视,相互积极配合与监督,从而降低临床副作用的发生,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1.2.4强调护士的自我防护行为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因其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频繁接触到各种医疗废物,例如污染后的注射用具、尿管、胃管等,以及很容易因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这些都是各种细菌、病毒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要传播途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护理人员对此类物品引起高度重视,工作中注意认真做好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措施完成双向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受到感染。对各种医疗废弃物妥善处理,分类存放,并贴警示标示,以免儿童及患者触及,受到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3年实施护理管理后,疗区的卫生得到改善,无菌操作、各项消毒和防护措施得到落实,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1加强病房管理
普通科室使用可移动紫外线消毒装备随时对各个病房消毒,换药室、监护室、治疗室等每天定时用紫外线灯消毒;巡视结束后常规清理患者的床铺,定期为患者更换床铺,将换下的物品统一消毒;每天用蘸取1∶200浓度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巾对床头灯按钮、门把手、水龙头、呼叫按钮等装置进行消毒;每天对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患者所在的病房使用敏感消毒液进行消毒;患者出院后及时更换床铺并全面消毒。
2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的身体部位,但同时也最容易沾染病原体,做好手卫生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各种病原体之间的传播。在洗手池上方用醒目的字体介绍七步洗手法的步骤,台上放置洗手液和消毒液,在对患者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均严格按照步骤洗手[3];每个病床前放置速干消毒液,接触患者后立即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七步洗手法,消毒部位包括手和手腕,每次消毒需涂消毒液2次;需要接触患者分泌物或血液时戴无菌手套,操作结束将手套放入处置室的医用垃圾桶并立即常规洗手、涂抹消毒液;即使事先已经进行消毒,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和注射时均应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对示指、拇指和中指进行消毒[4]。
3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
循环利用的医疗物品分类收集,及时送至供应室进行消毒;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等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半小时;肝炎及肺结核患者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用1∶50“84”消毒液浸泡1h;对特殊病原体感染且传染性较强的患者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集中销毁[5]。
4结果
2010、2011、2012、2013年的住院人数分别是3156例、3321例、3378例、3427例,感染人数分别是244例(7.73%)、255例(7.67%)、258例(7.63%)和89例(2.59%)。2013年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执行强化护理管理的前3年,2012、2011、2010年度在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别不明显,而2013年强化护理管理后,医院发生率较之前有显著降低。
5讨论
感染又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很多[6],常见的感染类型有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并接触到未感染患者后致病;相关治疗物品消毒不过关或被污染,住院患者体抗力较差,即使是接触到小于常规致病数量的病原菌亦可导致感染;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新的感染[7]。由上可知,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来控制其发生。护理工作管理到位,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医疗卫生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在降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方面,护理管理主要通过强化相关理论,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进而减少病原体的传播[8]。为了对护理管理在预防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的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我院护理部自2013年1月1号开始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事先并学习过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统计2013年各个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并将所得结果与2010、2011、2012年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琳 屈红 刘汉丹 张宏珍 李雪梅 单位:宜昌市三峡大学校医院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选择在该院泌尿外科接受轮转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1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98名,本科生13名,专科生97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1.2)岁。共有临床带教老师24名。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11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5名。其中A组实习生有男性7名,女性48名,本科生6名,专科生49名,年龄19~22岁,平均(20.4±1.3)岁;B组实习生有男性5名,女性50名,本科生7名,专科生4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0±1.1)岁。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带教,轮转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查房,然后带教老师根据查房内容对实习生讲授相关护理学知识。B组用循证医学带教,具体为: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在泌尿外科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护理相关问题,如肠胃道、心理、导尿管、引流管等方面的护理问题。然后基于问题查询论据,带教老师可指导实习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让其收集相关资料,尤其注意培养实习生检索文献的技巧。此后进行论据评价,带教老师指导实习生运用相关知识及基本科研设计,筛选出所需要的论据并进行处理。将得出的护理方案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并鼓励实习生采用随记、直接交流等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有待改进的地方。整个循证护理过程中,带教老师可适当运用教学技巧,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提高带教质量。
1.3观察指标
带教结束后,对A、B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理论知识以我院自行设计的考试进行,满分为100分;实践能力以我科室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对实习生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以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的形式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B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分别为(81.9±2.5)分和(89.0±3.1)分,相应均高于A组的(75.0±2.3)分和(78.5±2.9)分,两组比较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B组实习生护理满意度高达81.82%,高于A组的50.9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770,P<0.01)。
3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是带教老师帮助护理实习生将课本知识与具体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随着医学模式及生活的转变,当前护理学已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系统化护理,现代社会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使得临床护理教学工作面临众多新问题。临床现有护理模式较多,但差异较大,尤其是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差异更大。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一种理念,该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所出现的现存实证进行有意识的确认、应用,并将个人护理技能与文献回顾而获取的实证相结合。从而获得有效的护理效果。泌尿外科相对于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难度要更大。一方面泌尿外科患者以男性居多,但多数护理实习生为女性,由于该科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使许多操作具有特殊性。如为尿潴留患者实施导尿术、对导尿有关的感染护理等,很多实习生刚开始都很难放手去做。有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留置尿管的现象,若操作不慎则将会进一步造成尿路感染。另一方面,患者家属往往对实习生护理工作不放心,希望找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临床带教的难度,且降低了患者对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本文将循证医学应用到泌尿外科护理带教中,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循证医学带教实习生的护理满意度高达81.82%,远远高于传统带教的50.91%。该研究结果也与郑利平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主要可以归于实习生通过查阅资料等制定出的护理方案更能获得患者的信赖。该护理理念能帮助实习生在查询问题依据后自己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并以此来规范临床护理活动。可使临床护理实践实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有效改善当前临床带教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泌尿外科应用循证医学带教的实习生在带教结束后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中都取得了比传统带教实习生更高的成绩。循证护理理念下,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经验和课本中,他们能够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同时及时更新知识。且带教老师还可针对实习生特点适时的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可加深实习生的理解,提升自身能力。如本文在对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可重点为其讲解泌尿外科相关知识,所实现的护理内容含心理、饮食、生活、手术后康复、睡眠指导等多方面。如患者手术后若出现腹胀、呕吐等现象,在及时向医生汇报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相关的胃肠道减压操作,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勤翻身,以使体内气体及时排出。还有如手术后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护理等。
4结语
骨科病区开放床位38张,护理人员12名,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11人,年龄24-42岁,平均31岁。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6人。学历:专科7人,本科4人,硕士研究生1名。责任护士4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两名,护士一名,每名责任护士分管病人8-10人。科室月收治患者72人。
2方法与推进
2.1转变认知,统一思想:
责任制护理作为一项新的临床护理制度,要想改变传统的、很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护理方法,首先要从思想上给护士渗透其先进理念及优势。开展责任制护理之前,安排护士参加医院各种关于责任制护理模式的讲座,并派护士长外出学习先进运行及管理模式,通过PPT课件,形象而生动的为护士传播北京、天津等大医院成功运行实例、先进理念,结合当下护理发展的需要,逐步统一思想。
2.2改变排班方法:
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交接流程,实行双班制。推行APN连续排班模式,改原来四班交接,为三班交接,将上班时间改为A班08:00-17:30,P班17:00-23:30,N班23:30-08:00,各班均有半h重复时间,以利于发现问题,改变匆忙交接而导致的交接不清,对病房情况了解不透彻的情况;实行双班制,保证每班至少2名护士以上,尤其是夜间护士双班,满足了我科夜间急诊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护理需求,避免了护理工作隐患的发生;并且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鼓励各班次、各时间段的护士互相配合,查漏补缺,根据工作量、病人数、病人病情轻重等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班,不但节省了护士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高峰时间段的人力,保证了护理工作顺畅进行,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3责任护士,工作包干:
病区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两级扁平式、包干式管理模式,责任护士直接管理病人,每个责任护士分管责任病房,护士长根据护士能力、护士休班人数、病房病人数、病人病情轻重等情况负责必要的调整,但相对来说责任病房固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统一性。
2.4工作内容重新分配: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后的,工作内容改为以病人为中心,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开始不但要完成医嘱内的工作,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如健康教育等,护士在病房的工作始终围绕着患者,加强病房巡视,减少呼叫铃响次数,使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护士还给病人。
2.5简化护理文书: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取消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病人护理记录二的文件书写,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书,即使重症护理、一级护理,能在体温单上体现的客观数据,不必重复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
2.6重视细节管理:
在实施责任制护理过程中,护士长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规范的环节,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分析,设计了很多细节上的规范,如为了让病人记住责任护士的名字,除了护士多次查房交流外,在入院时,责任护士把一张写上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名字的“护患沟通卡”交予患者,还在床头贴上护士的名字,加上责任护士经常巡视病房,病人能很轻松的记住责任护士;针对薄弱环节-健康教育,护士长将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的材料制作成标准化健康教育宣传页,材料生动使用,语言简洁易懂,有的还附有功能锻炼图例,由护士结合该病人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指导,还可交予患者阅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2.7监督与反馈:
护士长在下班前对各责任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落实到位,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监督,科护士长、护理部进行定期随机抽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2.8效果评价:
分析并比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医生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等。
2.9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3.2患者健康教育情况及医生人员满意度比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P<0.01)。
4讨论
4.1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的心理及病情需要,让病人感到了温暖,增进了护患感情,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使病人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目标。
4.2提高了工作效率:
APN排班、文件书写的简化、工作内容的合理分配,改进了护理工作流程,使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衔接,做到连续、无缝隙,减少了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4.3激发了护理的潜力和能动性: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首先必须掌握疾病的各种知识,督促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在制健康教育宣传页的过程中,为了让病人易于理解和记忆,护士也各抒己见,形成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要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4.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推行责任制护理后,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并更加重视,在护理部每月质量检查中,有了持续的改进,如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士-患者相互的知晓度,病人指甲长等问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真正提高责任制护理的内涵质量。
4.5存在的问题
4.5.1护理人员编制不够: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每名责任护士所管病人不能超过8个,在我科工作中,按要求至少需要5名责任制护士,而我科仅有4名责任护士管理,一旦有护士请假,便觉得工作吃力。
4.5.2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
表现在护士对疾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康复锻炼方法等方面掌握不够。在康复锻炼方法上,应结合病人损伤程度,年龄,耐受程度等实施个体化指导,要经常和医生沟通,更好的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在这方面存在着护士不敢指导或指导力度不够,或指导不符合要求等,整体来说不够理想。
4.5.3非责任护士服务意识降低:
1.1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山东省泰安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医院9所(县级3所、镇级6所),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目前正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③工作时间≥2年;④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⑤曾经参加过继续教育学习实践活动;⑥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工作时间<2年;②与临床护理无关的工作及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最后纳入283名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护理人员一般资料问卷,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基层卫生工作年限、最高教育程度、机构规模、目前薪资、最近一次晋升职称及是否参加培训活动、是否曾接受基层卫生在职教育学习课程。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专业相关法规课程4个方面。采用文献回顾及专家小组座谈法整理出课程的内容;问卷内容选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为1分~5分,以非常不重要“1”分,非常重要“5”分计算。调查前,详细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当场发放填写,统一收回。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且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4.33%。③护理能力评估问卷,包括照护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关怀能力、专业成长、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7个方面,经修订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为1分~5分,以完全做得到为“5”分,完全做不到为“1”分来计算。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一般资料
本研究护理人员男4名,女279名。年龄分布,以26岁~30岁为最多,为58名,31岁~35岁57名,41岁~45岁44名。婚姻状况以已婚居多,共154名,未婚129名。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小于1年为最多,共98名,其次为5年~10年62名。基层卫生工作年限以5年~10年居多,为135名,其次为小于1年48名。学历以大学专科为最多,共156名。护理人员所在的基层医院规模多拥有50张~99张床位,在这样规模医院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有114名,其次为拥有100张~149张床位规模的医院,其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有56名。最近1次院内考核评比以优秀者居多,共有175名,占63.6%。护理人员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学习课程,以未参加者为243名,占85.9%居多。
2.2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于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包含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4个方面,问卷以Likert5级评分法,分成5个等级,每题最高5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表示课程重要性越高。
2.3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得分情况
护理能力评估共分成照护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管理能力、关怀能力、专业成长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7个方面。
2.4不同背景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认可情况比较
①不同性别的基层护理人员,对于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专业课程、专业品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②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素质课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伦理课程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婚姻状况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中,专业伦理及专业相关法规课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素质及整体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临床护理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上,不会因临床护理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⑤不同基层卫生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相关法规方面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在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中,专业素质、专业伦理、专业法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专业课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对专业课程的继续教育训练越觉重要。不同评优等级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上,不会因评优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⑦不同护理能力等级的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素质、专业伦理、相关法规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上,不会因护理能力等级的不同而有影响。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是否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课程与本研究继续教育课程重要性内容中,专业课程、专业品质、专业伦理、专业相关法规4个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继续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上与参加基层卫生在职教育训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护理能力现况
继续教育课程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医院常见感染疾病的护理课程为最重要,这其中又以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症的用药护理为重要项目内容。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体制课程是继续教育中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隔离措施与防护标准、院内感染处理原则、医院纠纷危机处理应对措施,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课程的重要性选项。个案临终照护是专业伦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疼痛控制及临终关怀护理、长期照护常见伦理困境决策、护理人文素养是专业伦理课程中的重要性项目内容。如何预防医疗纠纷课程中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医疗过失与举证课程、谈判与协商案例讨论课程内容是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相关法规课程的重要项目内容。在护理能力的七个方面中,关怀能力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沟通,在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时,能随时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得分较高的护理能力。
3.2继续教育课程与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1.1研究对象
以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院84个科室的137个护理岗位展开调查。需要说明的是: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是医院里的护理专家,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群体,主要承担的任务是护理业务技术、科研和护理教学等的指导工作,并根据具体条件努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护理学科,同时将先进的护理理念运用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因此,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的岗位不设在具体科室,在文章没有作具体分析。
1.2研究内容
1.2.1构建医院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对研究医院的调查和分析,依据国内外权威的岗位评价标准,结合医院实际状况、工作分类、员工发展等确定岗位评价因素,确定研究医院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1.2.2评价该三甲医院护理岗位
应用岗位评价指标对研究医院护理岗位进行评价。
1.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了解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关于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采用专家访谈法向医院各层面了解护理具体工作职责和相关方面的信息,结合当前国内外权威的岗位评价标准和医院共有的、常见的付酬因素,征询岗位评价指标构建的意见;最后采用二十九因素岗位评价法确定此次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各岗位进行评价。
1.4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用两次输入法保证输入资料的正确性。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的是LSD-t检验。
2结果
2.1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梳理情况
根据当前医疗行业的政策及规定,结合研究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全院护理的岗位进行梳理。经过系统的整理和核定,最终确定全院护理岗位共计137个。
2.2构建岗位评价指标体系
2.2.1二十九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关于岗位评价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内外比较普遍和权威的评价指标因素,同时考虑医院护理岗位各方面的情况,梳理出相关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对岗不对人、评价一致性、公平性、独立性等方面的原则,结合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易程度、完整性和重要性方面的需求,筛选出适合此三甲医院护理岗位评价的相关指标,初步建立二十九因素岗位评价指标体系。(2)将初步建立的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交由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结合对研究医院护理岗位的调查和访谈,确定的二十九因素岗位评价指标主要包含:风险与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工作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等4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
2.2.2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此次研究中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主要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征求专家意见,确定护理岗位评价体系的权重。
2.3.1各岗位评分结果
此次岗位评价得到的各护理岗位的平均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9.961,P<0.0001),岗位得分最高的是主管护师,最低的是护士岗位,差异与其所在岗位承担的责任、工作内容相一致。
2.3.2不同专业类别岗位得分情况,不同类别岗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438,P<0.005)。内科岗位中得分最低的是中医内、外科护士岗位,最高的是中心监护室(CCU)主管护师岗位;外科岗位中得分最低的是介入放射护士岗位,最高的是重症医学科(ICU)主管护师岗位。结果与其所在科室护理岗位的风险程度、工作量等相一致。
3讨论
3.1科学的岗位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本研究参照国内外权威评价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了二十九因素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对医院护理岗位进行评价,得到各护理岗位的相对价值,且评价结果与实际统一,为医院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3.2通过岗位评价,量化了护理岗位间的相对价值
通过对护理岗位的评价,系统地衡量了该医院不同护理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并以分值的形式表示出来,使每个岗位可以清晰地以量化的形式与其他岗位相比较,为护理绩效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公正的数据。
3.3岗位评价为绩效管理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