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家电调查报告

智能家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08 15:3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家电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家电调查报告

第1篇

2014 年12 月9 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组织召开第五届六次理事会暨十一次常务理事会。本次会议共有62 家理事单位、4 个地方协会共101 位代表到会。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家电业走势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做了《2015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主题发言。任兴洲表示,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GDP 年均增长为9.8%,而自2012 年起,形势发生了变化。2012 年,GDP 增长7.8%,2013 年为7.7%,2014 年前三季度为7.4%。经济增长明显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被定义为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明显新特征的发展阶段,而且今后一段时期都将稳定保持这种状态。”任兴洲说,“所有在前三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是规律使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益的增长。”任兴洲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新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任兴洲认为,2014 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明显特点。一是经济总体上在合理区间之内,但下行趋势明显。二是投资下行显著,房地产投资回落较快。三是消费增速相对平稳,出口增速先抑后扬。四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逐月回升,预示着制造业的企稳态势。五是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其中,呈现出的积极变化是: 农业继续保持增产,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优化,需求结构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体增长相对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对于2015 年经济走势,任兴洲认为,中国经济将仍处于调整期,增速不会太高;三大需求中,投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消费增速相对平稳,出口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会继续出现积极变化;局部风险会有所显现,但总体可控。

除宏观经济分析之外,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部主任胡晓红对整个家电行业的运行形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胡晓红在发言中提到,从国际环境上看,2014 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艰难,发达经济体仍然缺乏强劲增长的动力;新兴经济体处于资金外流、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局面,市场需求受到重大影响。国内市场则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国内经济保持低位趋稳的新常态,家电行业在宏观经济环境、补贴政策退出及住宅产业低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增长动力不足。2014 年,大部分家电产品销量增长缓慢,其中大家电行业深陷向增长困境。但是,2014 年,家电消费升级仍保持良好态势,高端产品比重稳步上升,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环境健康类产品快速增长。至于2015 年,胡晓红认为,影响2015 年家电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家电业的消费透支、部分地区住宅市场的相对过剩、国际市场的消费升级对中国低端产品出口的冲击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基于此,胡晓红认为,2015 年,国内外市场动力不足将在2015年延续,当前多种产品高库存的局面将对2015 年产能正常释放构成不利影响,消费升级将继续成为推动家电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预计2015 年主要产品出口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小幅增长,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革命以及互联网将在更深层次影响家电业的产业变革。

除此之外,奥维咨询和中怡康也分别对家电渠道发展趋势和“两净”( 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 市场进行了分析。浙江星星家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勇、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伟庆、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松、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诸永定、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赵继宏等都在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思路。

协会工作2014 年总结和2015 年计划在本次会议上,姜风汇报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2014 年工作总结和2015 年重点工作计划。

姜风表示,2014 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按照第五届五次理事会讨论制定的工作计划,在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各项义务,较好地完成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促进行业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任务。姜风表示,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针对行业内日趋重视智能化发展, 打造多层次技术交流平台,聚焦智能家电,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参与了废弃家电回收处理政策、标准化领域以及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工作;重视行业统计和专题研究工作,制作完成了《家电参考》、《中国家电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 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生产能耗与产品能效调查报告》等研究报告,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成功举办了第13 届中国家电博览会( AWE ) ;积极开展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如参加国际家电制造商协会圆桌会议( IRHMA) 等;充分利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旗下的媒体《电器》杂志社和中国家电网开展行业宣传。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成立的各个专委会也继续围绕各自行业的焦点问题展开工作。除此之外,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还积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如成立消费指导部,推进消费者教育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等。另外,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了协会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2014 年6 月,民政部向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颁发了“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被评为最高等级——5A 级社会组织。

对于2015 年,姜风表示,这一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将拉开准备序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将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特点,组织编写< 关于中国家电产业" 十三五" 发展的建议>,为产业发展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专业支持和参考。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还将继续密切关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节能领跑者制度”等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和进展,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信息,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企业意见,维护行业利益。同时,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还将继续推动智能家电的技术交流与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行业统计和调查,完成年度报告和其他专项研究;继续做好标准化、培训、消费者教育、国际交流、办好2015 年中国家电博览会。

第2篇

曾经以电视作为市场敲门砖的日系企业,早在努力抹去市场对其作出的“家电企业”定位,多元化已经成为了普遍选择。现在,退出家电制造业的日企到底去了哪里?

否认电视业务收缩

“这只是个900人的工厂,而且产品只供给日本市场。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小,对中国市场根本没有影响。”12月5日,东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确认了大连工厂将停工并终止运营的消息。

此前,东芝中国在其官网公告,宣布主要供应日本市场的电视生产基地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将于今年12月末停产并停止经营。

这已经是一个多月内,东芝砍掉的第二个海外液晶电视生产基地。10月29日东芝宣布,将位于波兰的主要供应欧洲市场的液晶电视生产基地,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台湾代工巨头仁宝,交易据悉将在明年1月完成。

关闭大连工厂并不是突然的决定,东芝早已宣布计划关停三个海外电视工厂中的两个,而关闭后,东芝在海外也将仅有印尼一处液晶电视生产基地。

关闭电视工厂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盈利。东芝表示,通过这次中国生产基地的调整,将进一步削减固定成本,以达成2013年下半年度实现盈利的目标。此外,东芝还计划在本财年结束前,对电视业务部门裁员50%。

但东芝并不认为自己接连瘦身电视业务之举,是在进行电视业务的收缩。东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强调,全球的液晶电视销量现在都在减少,东芝只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影像业务进行整合,而不是收缩。

然而市场的变化却不仅仅在欧美,东芝电视在日本本土的销售也遭遇停滞。

今年5月8日,东芝了2012财年报告,其中电视业务出现了5亿美元的亏损。财报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于,日本国内电视以及PC市场不断缩窄,导致2012年销售量出现大幅滑落。而在今年刚不久的半年报中,东芝表示由于液晶电视以北美为中心出现减收,电视与PC业务已出现了将近100亿日元(约0.98亿美元)的亏损。

集体退出制造业

事实上,关闭海外电视工厂的并不仅仅只有东芝,进入微利时代的电视业务,普遍成为了导致日企亏损的重灾区,而在亏损中挣扎已久的日本消费电子巨头关掉海外电视工厂的举动已经屡见不鲜。

索尼早在2009年和2010年,便分别将位于墨西哥和斯洛伐克的两家电视工厂卖给了鸿海;而仁宝也早在2009年便成为夏普在台湾的代工企业;今年4月,便有消息称夏普打算卖掉自己在海外的全部四家电视工厂,其中包括南京工厂;10月31日,松下董事会正式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而此前早已停工的上海等离子电视组装工厂则在去年11月便进行了停工清算,并将相关资产迁移到了松下在山东的液晶电视生产工厂。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们并不打算完全退出电视业务,他们打算彻底退出的只是电视制造业。尽管今年以来日本品牌在全球彩电市场中的份额继续下滑,但份额却不容小觑。

日本总务省在今年10月23日了一份国际竞争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日系液晶电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5.3%,等离子电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则为23.2%。

在此情况下,代工成为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们电视业务资产轻量化的普遍选择。

据东芝此前公告,东芝视频业务的海外生产委托比例将由目前的40%提升到2014年度的70%。其中由大连生产的供应日本市场的机型将陆续转为代工生产,而东芝在国内的电视生产则早已由TCL贴牌代工。

东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东芝在2010年就和TCL合资成立东芝视频公司,负责东芝电视在国内的销售。

一直在重组电视业务的索尼,退出制造业的程度则早已超过东芝。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索尼电视有70%-80%都是通过ODM贴牌代工的。“国内市场上的索尼电视,大部分都是富士康在烟台的电视生产基地生产的,富士康在东莞的工厂也有一部分。”

而夏普在中国则早已和南京的中电熊猫合作,建起夏普在中国的唯一一个平板电视组装工厂。而在2012年与鸿海达成合作后,原夏普大中华区CEO菅野信行就曾表示,以后部分夏普中国的电视将由鸿海公司负责组装。

“轻资产运营能降低物流和生产成本,减少开支,减轻电视业务带来的包袱。”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卓赛君对记者表示,关闭海外工厂使用代工的轻资产运营,对于全球电视销量下降又陷入亏损的日企们来说,与砍掉亏损业务有本质区别。“减肥和割阑尾怎么能一样呢?”

日企去哪儿了

曾经以电视作为市场敲门砖的日系企业,早在努力抹去市场对其作出的“家电企业”定位,多元化已经成为了这些巨头的普遍选择。

“东芝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家电企业。东芝在中国有基础设施、电子元器件、数码以及家电四块业务。而家电在全球业务的比例也就是10%左右。”东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东芝2012年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58003亿日元,而家电收入则只有5915亿日元,确实只占一成左右。

东芝在关停大连工厂的同时,宣布以35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的固态硬盘制造商OCZ;东芝在福州马尾投资1.8亿元兴建的中国照明生产总部目前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投产;而对于大连工厂空置的厂房和土地,东芝表示,将考虑用作医疗器械和工业电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坚守消费电子领域的索尼也早已将自己的业务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内容制作,移动、影像、游戏成为三大核心电子业务领域。而在2013财年半年报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索尼销售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夏普的2013年到2015年的中期经营计划中,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水和空气安心工程和教育领域,成为新确定的发展领域。

第3篇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媒体 融合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信息的获取渠道逐渐扩大,接受信息传播的速度也逐渐迅猛加速,从交换信息的层面考虑,谁先获得最新信息,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时代话语权。新媒体作为当代的时代宠儿,其应如何与传统媒体之间扬长避短,两者应如何互补优势,都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新媒体

1.1认识新媒体

新媒体又被称为网络媒体或数字媒体,它建立在互联网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可以发挥媒体传播功能的媒介综合。

新媒体主要以互动性为基本特征,其目前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智能电视等媒体形态。

1.2新媒体的发展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用也跟随着普及壮大,进而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生产的便利性,新媒体的应用也从开始的高端向普通受众扩大,如互联网、电子书刊等逐渐出现在普通人生活中。在3G技术出现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已成为了新媒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1、以网络媒体为例,在近些年来,互联网早已遍布全球,其信息量传播速度让所有用户感到震撼。

来自一家互联网流量检测机构在2014年公布的,关于全球互联网产业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球网民超过30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6%,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网民的数量依旧在迅速增长,其单位动则亿万计算,互联网带给人们的经济价值和生活便利程度不可估量。

2、以手机媒体为例,无论旧式还是新型智能手机都在转变人们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视线天涯咫尺的完美交流,不仅能获取国内外的最新信息,而且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软件,支付跟自身有关的服务和货物费用。

根据一家国家电信联盟巨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14年全球手机用户突破50亿,几乎超过了全球人口的八成以上,手机现今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型智能手机在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各种宽带手机用户和手机宽带应用都以几何级倍数增长着。

1.3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要把握媒介决不能将某一种媒介单独看待,而应以动态眼光分析。

从不同媒体组成的媒体综合中将新旧媒体提取出来,探究其自身相对其他媒体的特点。变化中发展,比较中产生是媒介传播工具的主要特性。将以网络和手机为标志的新媒体与以电视报纸为标志的传统媒体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分别提取出双方独特优势。

1.3.1权威性上存在差异

媒介权威性是该媒介要实现媒介可信度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媒介传播的载体不同,受到其在受众、传播内容等影响导致结果不同,也随之具备了不同权威性;从信息传播媒介本身分析,时间、空间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媒体的权威性存在差异。

传统媒体发展多年,其信息来源渠道和把关验收的人员素质都较正规完善,因此具备了较高权威性。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等新媒体因其具备独特互动性,在当今各种媒体媒介中脱颖而出,但也正因为这个特性让其权威性难以提升。网络和手机上的信息可能于任何地点和任何人物,其来源性错综复杂,其可信度也自然因为信息者素质的不均匀而难以保障。

1.3.2在覆盖域上存在差异

媒体覆盖域是指其特定的传播范围和对象。报纸的覆盖域因受到传递时间、发行区域、信息时限等因素影响覆盖率相比较其他媒体表现较差。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以电视媒体为例,在卫星直播电视节目产生之后,在我国目前的电视人口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8%。网络媒体借助现有通信设施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域已经达到接进电视覆盖率的水平。

电视、互联网均覆盖域均达到很高的水平,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传输网络规模效应也开始产生,在通信研发技术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其覆盖域也得到质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媒介的传播网络和传播介质对其覆盖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1.3.3在即时性方面存在差异

即时性是信息进行速度衡量的重要指标,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即时性相对较差,往往先经过大量的采编、校对和印刷、等过程。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相比即时性也较一般,这是因为在信息播出时往往要先进行信息编排。不过近年来由于通信技术先进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即时性也得以提升。

智能手机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新闻获取权限上存在缺失,再加上其来源也一般为网络或传统媒体,所以其信息的即时性也较为滞后。而网络媒体由于天然的覆盖性和适应性,每个人都能选择是否将信息即时上传,通过网路手段信息的和传递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即时性也成为网络媒体的显著特征。

1.3.4在信息容量上存在差异

传统媒体中报纸媒体的信息容量很容易受到版面限制,而电视媒体的信息容量则容易受时间限制,所以传统媒体的信息容量非常有限。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起初的信息容量也相对有限,但随着3G、4G等新型技术的不断研发,智能手机媒体信息海量存储时代已经出现。

第4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企业应用;电信客户分群;客户流失预测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620-02

1 引言

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逐渐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客户驱动”转化。这就要求运营商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成了电信运营商增加收入和利润,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工具。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流程中,为了准确、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必须充分获取并利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决策过程进行辅助支持。另外,面对用户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大众化营销已经失去了它的优势,基于客户信息、客户价值和行为的深入的数据分析的洞察力营销、精确化营销的理念逐渐被各大电信运营商所

接受,并渴望通过从数据中挖掘价值来减少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技术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手段。

数据挖掘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企业对数据进行微观、中观乃至宏观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推理,从而利用已有数据预测未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例如,利用数据挖掘可以对企业的海量数据进行客户分析,包括客户类型、各类客户的需求倾向、购买行为预测和客户信用政策分析、客户流失分析等;进行市场研究,包括商品市场占有率预测、市场拓展计划仿真;进行经营策略研究,包括经营成本与收入分析、风险控制、欺诈行为甄别等。

数据挖掘旨在从数据库中提取正确的、非平常的、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并最终可为用户理解的模式。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手段。数据挖掘涉及到诸如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等众多学科,是数据库理论和机器学习的交叉学科。

2 数据挖掘主要的一些应用

(1)关联分析:其目的就是挖掘出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买电脑的顾客同时会买某种软件,这就是一条关联规则。

(2)时序模式: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这里强调时间序列的影响。例如,购买了激光打印机的人中,半年后80%的人会买新硒鼓。

(3)分类: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分类数据挖掘中应用最多的任务。

(4)聚类:按一定规则将数据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同一聚类中,个体之间的差距较小;不同聚类中,个体之间的距离偏大。聚类和分类有着很大的区别:分类时,我们总是事先知道哪些属性是重要的,我们总是将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属性作为分类的依据;而聚类时,我们事先根本不知道哪些属性起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那些起关键作用的属性。

(5)偏差分析:从数据库中找出异常数据,比如欺诈行为的发现。

(6)预测:利用历史数据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的种类、特征等。

在国内外,数据挖掘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目前国内企业实现数据挖掘的困难在于缺少数据积累、难于构建业务模型、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缺少有经验的实施者、初期资金投入较大。而在国外,数据挖掘首先在金融、证券、电信、零售业等数据密集型行业实施,因为这些行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数据库中已经保留了大量数据资源。 有数据表明,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人类积累的数据量以每月高于15%的速度增加,如果不借助强有力的挖掘工具,仅依靠人的能力来理解这些数据是不可能的。数据挖掘的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国际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 Group在高级技术调查报告中,将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列为“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对工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大关键技术”之首,还将并行处理体系和数据挖掘列为未来五年内投资焦点的十大新兴技术前两位。Gartner的调查报告预计:到2010年,数据挖掘在相关市场的应用将从目前少于5%增加到超过80%。美国银行家协会预测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美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增长率是14.9%。

数据挖掘目前在电信行业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

(1)客户消费模式分析

客户消费模式分析(如固话话费行为分析)是对客户历年来长话、市话、信息台的大量详单、数据以及客户档案资料等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客户的分类,可以从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周期等诸方面对客户的话费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固话运营商的相关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客户市场推广分析

客户市场推广分析(如优惠策略预测仿真)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优惠策略的仿真,根据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模拟计费和模拟出账,其仿真结果可以揭示优惠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以达到优惠促销活动的收益最大化。

(3)客户欠费分析和动态防欺诈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各种骗费、欠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并建立一套欺诈和欠费行为的规则库。当客户的话费行为与该库中规则吻合时,系统可以提示运营商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从而降低运营商的损失风险。

(4)客户流失分析

根据已有的客户流失数据,建立客户属性、服务属性、客户消费情况等数据与客户流失概率相关联的数学模型,找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明确的数学公式。然后根据此模型来监控客户流失的可能性,如果客户流失的可能性过高,则通过促销等手段来提高客户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的发生。这就彻底改变了以往电信运营商在成功获得客户以后无法监控客户流失、无法有效实现客户关怀的状况。

各运营支撑系统所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谁能正确地挖掘与分析隐含在数据中的知识,谁就能更好地向用户提品与服务,从而在竞争中获胜。数据挖掘正是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从中提取知识的一种技术。在国外,英国电信选用了SPSS的数据挖掘产品Clementine,为其“商业高速公路”活动分析数据和建立探索模型,更好地了解了这些客户的行为特征,向销售人员提供最佳客户的清单,直邮活动回应率提高了100%。美国西部电信利用销售活动管理软件,连同SAS的Enterprise Miner一起,既消除了销售人员对全部客户数据进行评分的负担,也减少了手工干预所造成的人为错误,公司的市场营销周期大为缩短,使企业得到了更高的营销投资回报。麻萨诸赛州Lightbridge公司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分类回归树为英格兰一家主要电话公司建立和部署了一个分析客户流失的预测模型,使得公司能及时发现高价值的流失客户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挽留的措施,极大降低了电话公司客户流失率。比利时国家电信使用数据仓库建立顾客信息系统,通过实施客户欺骗检测,能够很快发现反常电话以及欺骗性的打电话方式,并能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之前终止这种欺骗行为。

某电信运营商实施数据挖掘应用有非常好的基础,某电信运营商在ITSP规划指导下,于2004年3月启动数据仓库项目,并于2005年6月完成项目初验。建立了企业统一数据视图和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进行广泛的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协同工作,一方面,可以迎合和简化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能力,确保数据挖掘中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仓库应用中极为重要和相对独立的方面和工具。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融合与互动发展为广大渴望从数据“奴隶”到数据“主人”转变的企业最终用户提供了通途。另外,该电信也已经在数据挖掘应用方面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数据仓库的建设期间,数据挖掘应用也在其地市电信分公司进行了试点工作,在客户流失预测和客户分群分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该公司于2005年1月20日在某市启动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分群应用的MR项目试点,4月1日完成试点客户分群,随后用一个月时间在另一试点进行了推广,目前已于8月30日通过了MR试点初验。通过客户分群,根据客户可能的行为和潜在的价值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客户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为市场决策管理者和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最佳投资回报率。MR在该省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以往类似的营销活动相比,MR营销活动的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比如在宁波试点选择参与营销的三个战略分群中,其中针对ARPU值下降趋势的目标客户群,营销成功率达到61.73%,共成功2344个客户,预计共可增加/挽回收入159.51万元。实施MR后,某试点10000号的平均成功率提高了15%,呼叫效率提升了51.2%,呼叫周期缩短了26%。随着MR试点项目的成功,基于客户分群的数据挖掘应用的推广工作也在全省各本地网全面展开,同时在该市进一步开展了客户流失预测的试点研究工作。

3 结束语

然而,目前我们在数据挖掘的应用方面,还只限于客户分群和流失预测,而且这两方面的应用还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关联分析与交叉销售、异常点探测与防欺诈、优惠策略的仿真、时序模式的应用、事件监控与事件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还是空白。而且数据挖掘的各类应用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数据挖掘应用与渠道系统及CRM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相互融合的关系,难以做到系统化、规模化、流程化的应用。数据挖掘应用的拓展与推广一个方面是数据仓库建设的价值的重要挖掘与体现;另一方面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其它数据分析方法无法替代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在解决企业的经营与决策等方面难题时发挥独特的魅力,数据挖掘应用拓展与推广的意义与价值也越来越被企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2006年作为中国电信的数据仓库应用年,借此东风,该省电信公司适时进行数据挖掘应用的拓展与推广的研究,建立起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应用的系统的方法论、规范的推广流程和高效的实施平台,必定对于充分利用数据仓库的基础优势,深入挖掘数据仓库的建设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苟茹辛.电信企业数据仓库建设[J].邮电规划, 2003年第5期.

[2]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著.范明.等.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David Hand,Heikki Mannila,Padhraic Smyth.著.张银奎.等.译.数据挖掘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2.

[4]王珊.等.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M].科学出版社,1998.6.

第5篇

根据美国尼尔森公司2012年发表的报告,2012年美国家庭电视用户数为1.147亿户,相当于美国家庭用户总数的97%,這与2011年的1.159亿户(相当于美国家庭用户总数的99%)有所减少。美国人口在增长,但没有电视的家庭用户数,却占到总数的3%,這很令人吃惊。

现在美国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仍在持续减少,据市场研究公司SNL的调查报告,在2012年7~9月期间,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数的市场占有率为57%,這与2009年的64%有明显地回落。现在美国的CATV、卫星电视及电信公司提供的IPTV,合计约占到家庭总数的90%。SNL调查发现,在美国家庭拥有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的用户已经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尼尔森于近日在美国公布的调查,HDTV家庭的数量约为8300万台,拥有高清晰度电视的家庭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4%,美国HDTV家庭普及率已达75%。拥有一台以上高清电视的家庭,占到庭总数的40%。尼尔森公司预计未来家庭中,更换高清电视的用户还会增长。SNL公司预测,在美国3D兼容电视机10年后,大约一半的美国电视家庭会拥有。2012年3D电视的保有量,将占家庭电视用户总数的5.4%,到2017年将增长5倍,占电视用户总数的24%,到2022年,将占到电视用户总数的50.4%,剩余的49.6%则为高清晰度电视家庭用户。

关于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012年的1-3月期间,平均是4小时38分,這与2011年同期的4小时47分相比,下降了9分钟。

美国2012年年中推出的“移动数字电视(美国版手机电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中许多消费者希望“在户外收视电视节目”,根据最近由当地电视台和电视网络等成立的振兴移动数字电视联盟“MVC”所做的问卷调查,有68%的居民回答,假若移动数字电视开播的话,“电视视听时间会增加”。

在美国电视机可能连接到互联网的家庭所占比例,已经接近五分之二。根据美国Rajchman调查公司最近公布的报告,家里至少有一个电视可能连接到互联网的用户,已占到电视用户总数的38%,而在2011年同期则为30%,比两年前的24%,有稳步增长。证据表明,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明显。

美国Rikuman(LRG)公司最近透露,美国家庭电视拥有一个以上的DVR(数字视频录像机)用户达到744%,与2005年的8%普及率相比,迅速飙升。通过DVR可以轻松录制节目,而不会被电视节目表捆绑,利用时移观看“在最喜欢的时间、观看最喜爱的节目”,时移看电视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DVR(数字视频录像机),让观看录制的节目时能跳过CM(广告短片)。

据IHS Screen Digest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付费电视用户数量是1.009亿户,比第一季度的1.012亿减少34.8万个。据Nielsen公司于2012年5月8日公布的调查,美国在2011年,有近3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经与有线电视公司解除合约。用户减少,原于经济形势趋于黯淡,加之来自Netfilx等over-the-top(OTT)对手的竞争加剧。

现在人们如何看电视,有了更多的选择,电视强劲增长已经达到顶峰。在观看电视显著减少的背后,是一般家庭中DVR(数字视频录像机)的普及和录制视频节目的增加。此外,人们用游戏机、平板电脑和PC等观看视频的时间也在增加。

依据尼尔森(Nielsen)调查,过去每月收看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平均为153小时,每月收看包括录制的视频点播节目时间为27小时。此外,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的平均时间为24小时。另—方面,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的时间为四个小时,這几乎没有变化。

美国电视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与配送

美国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与配送的是电视台,截至2011年1月30日。美国电视台总数有1,782个。其中VHF电视台有466个,UHF有1,316个。非商业和商业电视台并存,但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方面。

作为电:况节目制作与配送的经营者,主要商业服务者有4大电视网,即ABC(美国广播公司)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公司,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公司及FOX(福克斯广播公司)公司。除了這四家拥有和经营的电视台和网络外,还有各地区独立的电视台存在。

此外,在2006年1月,CBS旗下的UPN(联合派拉蒙网络)和时代华纳旗下的WB(华纳兄弟公司),对电视台资产进行了整合,作为第五大地面电视网络的CW诞生了。此外,在2006年9月,作为第6大电视网福克斯新的“myTV”也诞生了。

卫星电视

美国卫星电视现有两大公司,即DirecTV公司和Dish Network Corp(DISH)公司。此外,他们在海外也有市场。DirecTV已开始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共和国及其它几个中美洲国家提供服务;而Dish Network目前仅在美国和墨西哥经营业务。

DirecTV公司1977年成为休斯电子公司的子公司,于1994年6月开始提供商业卫星电视服务。在2004年3月,把名字改变为Hughes Electronic Corporation(休斯电子)。其后,他们收购了与USSB(美国卫星广播公司)所分享的卫星直播业务,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DirecTV提供的是高清数字传输信号。截至2012年第三季末,DirecTV的美国用户总数达1998万,成为仅次于Comcast公司的美国第二大付费电视信号提供商。

在2011年第二季末,Dish Network Corp(DISH)公司的用户数量减少了大约13.5万户,下跌至大约1406万户,它是美国第三大付费电视信号提供商。

卫星电视公司的优势是技术升级快,高清晰度频道多,不足的是提供三网融合业务困难,容易受环境影响。

有线电视

依据NCTA的统计,美国家庭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在2011年3月底约有5960万户,家庭普及率为46.2%。在1998年,美国有线电视的家庭覆盖率曾经达到了98%的,家庭的普及率也达到了77%。有线电视公司,多是多系统运营商(MSO)。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企业并购的进展,有些多系统运营商的用户数,也出现了有超过1000万户的公司。三网融合业务是有线电视公司的强项。

根据有线电视行业组织NCTA的统计,从2007年左右开始,就呈下降趋势,详见图1。

付费电视市场竟争格局

从2007年开始,美国付费电视市场就呈现出由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的有线电视、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TV服务和卫星电视运营商提供的卫星电视并存局面,它们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TV,主要有Verizon的FioS TV和AT&T的U-Verse。

应该指出的是,根据IHS公司的“IHS Screen Digest U.S.Media Intelligence Service”(电影研究报告)报告,美国AT&T的U—verse和Verizon的FiOS,两项IPTV业务的用户数合计,到2011年末接近800万户,并还在继续增加。

美国付费电视市场状况,详见图2。

OTT TV在付费电视市场中的地位

在宽带接入服务中,用户能接从NETFLIX、Hulu和Amazon Instant Video等网站免费或低成本收看视频服务,受到人们的青睐,這种趋势,造成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流失。

事实上,在美国使用流媒体服务的OTT TV用户数,在持续增长,如Netflix和Hulu的用户数增长都很迅速。特别是NETFLIX,详见图3。

图3是Netflix公司自2007年以来开始的流媒体服务(包括DVD租赁服务用户和海外业务)的总用户数发展曲线。Netflix公司在2011年年底,仅在美国的流媒体服务中,其用户数就达到了2176万户,市场占有率为83%。

对智能电视进行内容分销的公司,如Netflix和Hulu等的配送平台,在未来将继续增长。对智能电视采取最卓越的策略,可以说就是Nefflix公司吧。它不仅对电视,而且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视以外的设备,也进行视频配送,在过去两年内,用户数增加了1000万。

内容提供商是一些公司。如上所述的Hulu,将公映一个月后的电影制作成DVD。以流媒体形式,同Netflix公司(美国最大的在线DVD租赁商)进行合作。在网上进行销售。此外,进行职业篮球联赛和职业棒球大联盟转播的NBA等的职业体育组织,和纽约时报,aNN等著名的内容持有者,也直接向智能电视提供配送服务。

用户是如何观赏流媒体服务,现以Netflix网站进行说明,详见图4。

从图4中可知,在电视机上观看Netflix公司视频,要通过PC或游戏机等介入。

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在美国已炒作多年,但时至今日,还远未形成市场规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视机都是数字电视机,也可以说就是第一代智能电视机。据统计,进入到2011年,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智能电视机主流是55英寸。为了对美国智能电视进行深入了解,有必要了解电视以外的设备、内容提供和商业广告等周边的行业状况。因数字设备的普及,向电视以外的设备进行配送成为可能,不过,美国的电子商店,用电视以外的设备去欣赏视频和音乐的产品,出售的很多也都是数码设备。美国行业团体预测,由2011年开始,在其后的四年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将以三倍于电视机的数量(约三亿台),进行普及。问题是在這三亿台中,视频和音乐是如何进行消费的?谁提供项目配送?通过该媒体消费是怎样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在讨论智能电视中,不得不探讨电视以外新诞生的视频内容市场,及其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电视机还太简单,其“智能功能”也未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這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今后智能电视机等产品,也会将无线网络技术列为为基本配备。

美国电视广告其市场占有率达30%的份额。当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可欣赏视频服务时,不知道电视台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市场份额?

美国的“SMART TV”会不会消失

2011年在芝加哥举行的“THE CABLE SHOW 2011”会议,当时对内置IPTV功能、广播与通信融合用的智能电视“Smart TV”的研发、实用化非常活跃,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人有一种消失了的感觉。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英特尔自从推出Smart TV概念后,在2012年3月,英特尔公司就曾和媒体公司接触,商谈在2012年底前取得节目转播权。时至2013年1月,电视节目转播权日程仍未敲定。有人预测英特尔将在201 3年中之前开始這项服务;也有人预测,英特尔的网络电视服务也有可能推迟至2013年第四季度,因为英特尔在与拥有电视频道的主要娱乐公司签订电视节目内容授权协议上。遭到延误。目前美国家庭中仍有大量模拟电视机,這是Smart TV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

现在美国家用模拟电视机终端,都是通过数字STB或者IPTV业务专用STB,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由于美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目前电视用户中的模拟电视机,已由有线电视公司或卫星公司,向用户免费提供STB,去收看电视节目。

苹果电视

近曰,蒂姆·库克在接受NBC电视台采访时暗示,苹果目前正极度专注于重新定义电视机,而且对下一代Apple TV产品,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计划。来自美国的分析预测,苹果将在2013年推出新款iPhone和iPad产品的同时,也将推出苹果电视机。Apple TV最受瞩目的是,新设计将大幅简化,且能更顺畅整合网络和有线电视内容。苹果的媒体收入几乎全来自iTunes和App商店收取的30%手续费。同时,苹果公司成功运作的网络商店对APPle TV有怎么样支持,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Google TV

Google TV内置了Google的搜索技术,输入简单的文字即可查找电视节目、网络、YouTube、在订阅的视频网络里,查找某个视频。由于GoogleTV是基于开源的Android和Chrome制作的。這也使得Google TV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尽管现有的Android Market应用可以运行在Google TV之上,但Google希望开发者们在拿到API之后针对Google TV的大屏幕和与电视的紧密整合,开发出更多有趣的应用。

Google早已经跟索尼和罗技公司制作出了Google TV的原型机,还包括与蓝光播放器和机顶盒的整合,并已于2010年秋季,在Best Buy发售。

电视机因使用谷歌电视机标准而呈现出多样化,智能电视机在美国不仅有韩国三星电子的产品,而且也有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的产品在销售。如东芝的NET TV和松下的VlERA Connect。东芝、三星已经开发出自己标准的智能电视机,同时也在采用谷歌TV标准。

另外,先前谷歌公司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公司的移动部门。因摩托罗拉移动是开发移动终端和有线电视机顶盒的制造商,這就有可能使谷歌公司将能够生产出Google TV的旗舰机型产品。

目前公开的有关经营智能电视企业的数据还不多,但采用谷歌电视标准销售产品的罗技公司,由2010年10月~12月,GoogleTV的销售额达到了2300万美元,但到了2011年一月至三月,销售额却减少了500万美元。

目前美国智能电视的发展,关键不在于电视机,而在于信息源渠道不通,今后如伺突破這个瓶颈,值得期待。

网络·开放

所谓网络开放,是指有线电视网和移动网,从网络到终端和应用程序的开放。美国对网络开放,目前正逐渐展开。美国的移动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络,原本都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模拟电视停播后空出的频段,规定一部分用于发放移动通信营业执照,要求经营者网络有开放的义务。

如果强有力的内容供应商能在移动网上自由的展开业务,移动电话公司的收入将减少。因移动电话网络投资巨大,因此天生就有“搭网络便车是不允许的”,這是网络开放性的最大阻力。反过来這些策略会阻碍移动服务的充实和普及。冲破移动电话网的围墙花园的转折点,发生在苹果公司的iPhone和RIM的黑莓系列产品问世。RIM公司(Research In Motion公司),把限于企业应用的黑莓智能手机。变成面向广大市民的商品,一般消费者成为了手机e—mail和浏览器的使用者。还有,苹果的iTunes/iPod/iPhone,它还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从内容到移动终端集成于一身,把传统音乐手机“服务笨拙和不方便”的印象,完全驱散开了。同时iPod/iPhone还内置Wi—Fi芯片,使嵌入式设备开始风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T&T在与Verizon无线竞争中,就是靠销售iPhone实施“开放终端和应用程序”,产生了潘多拉效应,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作为嵌入式设备中的例子,还有亚马逊最近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Sprint Nextel公司的内置移动数据服务,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连接到亚马逊服务器,对电子书进行下载。此外,在美国2012年消费电子展上,松下公司也展出了内嵌入Wi—Fi芯片的LUMIX数码相机,它经由T-Mobile USA的热点或Wi-Fi家庭网络,可把照片直接投放到谷歌公司的Picasa Web Alburns(照片共享服务)。

另一方面,为了使移动应用程序有竞争力,一般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自由的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和搭载。例如,苹果iPhone手机的出现,Verizon无线失去了对音乐的独占服务。开放后,如微软和MTV等公司,将会提供一个极好的音乐应用程序,竞争效应也更加促进优质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

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国消费电子展,有着41年辉煌的历史,历来都是CATV行业的领导者作基调演讲。美国CATV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07年达到747万美元。CATV网络为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除提供广播电视外,还提供电信服务和高速上网。Comcast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有超过1万个VOD(视频点播)节目,和超过150个HD频道的节目(高清晰度电视),在增值服务方面,也是本行业的领导者。

对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因CATV在美国非常普及,视频制品和家庭网络产品是不可缺少的,该行业中科学亚特兰大(思科系统公司的一个部门)和摩托罗拉是市场中的老大,它们独霸机顶盒市场,一般家电生产厂和家电供应商,都无缘有线电视市场。为了改变這种状况,CES主席布莱恩-罗伯茨,在演讲中要求网络开放性,同时他也要求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也要开放。网络开放性是美国政府的一贯主张,不仅康卡斯特公司,就是CATV整个行业,也都参与了Tru2Way标准的制订工作,并成立了Tru2Way标准化组织。在不久的将来,用户将能从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店购买Tru2Way产品。

第6篇

1移动互联网与高校

2009年新年伊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之后三家运营商分别推出了G3、天翼、沃等3G业务品牌,宣告中国互联网的3G时代正式拉开大幕。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56亿人,占总体网民的比例接近七成。智能手机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体验,手机上网逐渐成了PC上网的延伸,传统互联网用户逐渐开始大范围向手机网络融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过去几年,随着电信运营商无线网络资费的下降,中国手机互联网网民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增长。随着3G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手机上网这一方式。其中,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三家运营商也都不约而同地把高校作为重点市场拓展目标。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情况来看,中国移动的用户绝对数量是最大的,稳居市场老大的位置。在三家必争的高校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几乎占据了全国超过一半的高校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得以有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办公自动化的思路,将一些应用系统从电脑扩展到手机上,改善办公流程,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优化图书资源。

2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2.1掌上办公

掌上办公就是指利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把传统的OA办公系统从电脑延伸到手机等无线设备上,实现在掌上办公。通过掌上办公系统,领导无论在工作场所或是外出途中,都可以方便地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员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都可以方便地查阅信息,收发邮件,查看通知公告,从而大幅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掌上办公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公文处理、通知公告、邮件收发、流程申办等。

掌上办公由0A办公系统、移动互联网、手机三大部分组成。目前,由于受移动网络和手机性能的约束,OA系统的功能暂时还不能在手机上完全实现移动化。可以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优先实现,涉及大数据量的功能则留待后期改进。掌上办公OA的主要实现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手机WAP实现,通过特定的技术,让WEB网页可以在手机WAP中显示;第二种是由开发者开发OA手机客户端,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客户端,安装以后即可使用;第三种是使用第三方中间件,在服务器端进行适配开发,对原有OA系统无需改变。三种方式各有优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2移动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学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部分。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细化,对教学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部署了比较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但是,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受到计算机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限制,教学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随着手机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讯资费的降低,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手机在现代教学管理实际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将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应用于教务管理系统中,升级为全新的移动教务管理系统,将更大地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移动教务管理系统中,用户既可以通过电脑接入,也可以通过手机接入与系统交互,从而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实时性、交互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程度。将终端从电脑扩展到智能手机的新型教务管理系统,增加了终端和用户的数量,扩展了系统的覆盖和应用范围。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将各种信息提交给系统,缩短了信息与接收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教务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接入系统后台,也可以实时地了解系统运行的情况,掌握系统最新的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有些高校在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调查数据显示,在结合手机访问的移动教务管理系统试运行后,学生选课的周期从3-4天缩短至1-2天,选课成功率更是由原来的96%左右上升到接近100%。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在选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在成绩管理方面,该系统一样表现不俗,不仅提高了成绩录入的效率,还提高了录入成绩的准确率。

2.3移动学生管理系统

移动学生管理系统就是把传统的学生管理系统,从电脑上延伸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移动学生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招生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学生资助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学生保险管理、社团活动管理、学生就业管理、毕业生管理等子系统,实现了学生工作管理公共服务信息等的标准化、应用性和共享管理,为各级用户提供了综合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环境。

学生管理移动网络化之后,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地利用移动通讯网络,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及时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管理工作渠道,创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令人鼓舞的是,上海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对手机用于日常管理持比较欢迎的态度。如用手机访问网上图书馆、办理奖学金申请、学籍变动申请、住宿变动申请、选举投票、订购火车票、申请后勤服务、校内电子支付等各类校园服务功能,避免了以往来回奔波于各个部门的苦恼,学生表示会积极接受。总之,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合理地让手机进入学生管理系统,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可行性极高的一种手段。

2.4移动数字图书馆

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对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大都是采用电子阅览室集中服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局限性大,服务对象有限。

移动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崭新的服务系统,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它具备数字图书馆的一般特征,同时还要具备“可移动”的特征。这种“可移动”的特征表现在,普通用户和读者可以不必依赖于PC来实现数字资源的浏览、下载和阅读,用户和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数字图书阅读设备来浏览、下载、阅读和欣赏数字资源的一整套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高校师生借阅图书的唯一场所,通过移动互联网拓展服务范围与内容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在校园内普及,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积极开展手机阅读服务。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商用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书生移动数字图书馆,已有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科大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部署试用了书生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

第7篇

信息消费成新的增长点

作为对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的最终使用,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与信息服务消费两大类。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3年上半年,我国三大信息产品的内销量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移动通信手持机的内销量,更是突破2.6亿,凸显了移动消费在整个信息消费中的拉动作用,标志着移动化正成为我国信息消费的发展大势。这将为宽带战略的实施和4G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终端消费基础,有助于实现信息消费的重点突破。

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万亿级水平,超过五万亿,带动消费增长的效应得到凸显。可以预料,电子商务对消费市场的需求扩张,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测算,网络消费每新增一美元,就会带动近半美元的增量消费。到2020年,网络零售有可能为中国带来4%~7%的新增个人消费。

统计发现,2013年上半年信息消费有20.7%的增速,虽然低于商品房销售额43.2%的增速,但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的增速,也高于家电消费15.3%和汽车销量12.34%的增速。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采用人均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以及国际互联网用户指标来分别表征国民生活水平及社会信息化程度,那么,我国信息消费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准。

目前,我国信息消费市场的发展目标已然清晰:到2015年,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不过,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信息消费还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不少问题。例如,中国的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

信息消费提升空间相当广阔

2013—2015年,将是我国智能移动终端换代的高峰期,市场销售额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三年累计销售额将达到两万亿元以上。2013—2015年,将有60%的电视更新换代为智能电视,三年累计销售额将达到1.6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3G用户数将超过4.5亿户,宽带用户数将达到3.7亿户,网民总规模超过八亿。庞大的用户规模,将奠定信息消费的坚实基础。2011年,我国宽带接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为2830亿元,数字内容消费规模约为3292亿元。据此测算,2012—2015年,二者累计将达到2.5万亿元以上。

实际上,近期国际上普遍看好中国信息消费市场。素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称,2012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商品总成交额超过亚马逊与eBay之和;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iOS和安卓用户数超过美国,用户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也多于美国。该报告还提到了国内打车应用软件、电商实时物流、新浪微博商业化等案例。

以电子商务为例,麦肯锡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2012年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几乎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不仅会成为商场的替代品,甚至会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东西,尤其是在实体零售商相对较少的中小城市。

2013年7月初,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观察》全球调查,从中可以看出信息消费的动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由移动运营商来提供云服务,他们愿为高速网络支付更高费用并期待“一揽子”移动通信服务。

该调查显示,在中国,7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由其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云服务;而选择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云服务的比例只占33%。当被问及更偏好于接受由哪类公司提供的集音视频通话、信息、电子邮件及移动设备应用为一体的“一揽子”通信服务时,31%的受访者首选“设备制造商”,在新兴市场,这一比例为42%;亦有高达39%的中国受访者作出这一选择。目前,移动支付行为在受访者的移动设备上十分普遍。81%的中国受访者正在使用或者未来一年中打算使用移动支付功能,远远超出新兴市场66%的平均比例。此外,高达95%的中国受访者称,如果移动互联网的数据连接速度和质量得到提升,他们会经常用手机进行网络通话。

新近崛起的美国移动技术公司——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在2013“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以“生而移动”为主题,描绘了移动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影响:每天有多达100万款新智能手机加入到移动网络中,几乎是每天新生儿数量的两倍;全球移动互联上网设备总量将会在 2015 年达到250 亿台,远远超过全球人口总和。移动的触角,使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行业或一个技术平台,而是成为人类的一部分基因,无线移动技术对人们生活体验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越智能手机,进入家庭、汽车和医疗保健等领域。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手机应用商店超过100家,手机应用开发超过100万,应用持续下载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移动互联网正在向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渗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信息消费的三大主体及其良性互动

促进信息消费,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消费的主体。信息消费的主体不仅应该包括自然人,还应该将组织、企业等法人作为信息消费的主体进行研究。与自然人消费者相比,组织、企业等法人实体在信息消费的过程中,无论在消费的质与量上,还是在信息消费的方式与途径上,均有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消费的多主体性。而信息消费的发展,则离不开信息消费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与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三大类别相对应,消费者个人、企业和政府,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信息消费的三大主体。

消费者个人作为信息消费主体,主要涉及消费类信息产品与服务,也就是以生活类信息消费为主。作为最贴近生活部分的个人信息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可期。作为直接消费和终端消费,个人对于消费类信息产品的使用和接受消费类信息服务的行为,是信息消费的起点与归宿;满足消费者个人对于信息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促进信息消费的根本目的。

企业是信息消费的又一重要主题。企业信息消费的精髓,在于生产流程的改变和改造,提升的产值来自于新创造出的经济形态,以及旧行业的效率提升。2005年,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投入仅为281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超过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这一数据表明,除了个人消费者之外,企业也是信息消费的重要主体之一。企业通过将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融入其核心业务流程中,可以提升企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两化融合”,帮助我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稳步前行。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和业态,激发出新的市场活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201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高达八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1.3万亿元。预计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三万亿元。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批发、零售等流通模式,并借此衍生出新的模式与商业价值。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受到广泛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其中之一。余额宝上线十几天,就沉淀了数百亿元资金。这预示着,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市场与产业室主任史炜认为,信息消费一定要着眼于未来的增量消费群,要准确定位出未来信息服务还有哪些新的业态和内容,特别是针对非普通百姓的商企客户的服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实现信息消费增长的同时,企业的收入也同步增长,从而形成大规模、多元化、全新的增量收入体系,这是信息消费重新成为拉动国民收入的根本之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则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在应用领域进一步开拓,实现消费体系多元化,这才是信息消费发展的规律,而不能仅限于“信息的消费”。

政府作为信息消费主体,首要的是进行公共信息消费,即从事由政府所主导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政府信息消费,实质是政府信息消费者在信息需求的引导下,消费政府信息产品及服务的行为。正因为如此,政府信息消费者其实包括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不仅政府机构运作过程中需要消费大量的政府信息,而且社会上的各个单位和个人在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消费政府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必然促使政府信息消费的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高。因此,科学引导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消费政府信息,提高其信息消费力,是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环节,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不言而喻的是,提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是促进信息消费的题中应有之意。

近年来,我国政府门户网站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其中政策传递、服务查询,公文处理,政府规划等,都在以电子政务的形式稳步推进。然而,据《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在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的第78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如此靠后的排名,不能不令国人深感遗憾。

在促进信息消费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具体而言,政府机构应按照市场规律开放政府信息资源;政府信息机构应按市场需求开发信息产品;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可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委托给社会信息机构来实施;政府信息产品应按市场规律充分流动,供企业与消费者个人使用。

总之,信息消费的主体有个人消费者, 也有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公共信息的管理者。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信息消费的目的与作用各不相同。 生产者购买信息是作为投入要素参与生产,是中间产品, 目的是获得利润。但是作为消费者,目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消费的信息或服务是最终消费品。就企业而言, 它既可以是消费者, 也可以是生产者。就政府而言, 它既可以是消费者, 也可以是生产者,还可以是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用户生产内容(UGC)日益成为常态,个人消费者也能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之一。的确,信息消费并非网络游戏、网上购物那么简单,除了常见的个人信息消费,还包括企业信息消费和公共信息消费。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促进信息消费,需要三大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个人而言,亟待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为主体的“体验+消费”的新型模式下,进一步提升信息消费的数量与质量,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企业而言,亟待信息消费的蓬勃发展有效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盈利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产品+内容+服务”的方向延伸,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不懈努力;对于政府而言,则亟待明确促进信息消费的重点导向,扶持一些特殊的能够产生信息消费的平台,推动信息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同虚拟经济之间尽可能有机结合,确保公民个人信息消费权益的全面实现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在提高自身管理信息消费水准的基础上,保障公共信息消费的安全与效益,为全社会信息消费的良性循环保驾护航。

链接

信息消费是一套经济学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成商品、货币和消费三要素。该理论很好地揭示了三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得人们可以运用这样的关系去调控宏观或微观的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的信用风险。

信息消费的一般过程:

一是信息需求。信息消费过程始于信息需求。

二是信息占有。信息占有通过获取信息物质载体形态而最终获取信息精神内容的信息消费环节。

第8篇

页岩气开发牵动世界能源格局;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再攀新高;国家点火装置研究目标转向研究核武器。

田学科 (《科技日报》驻美国记者)8月,美国对页岩气的开采已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约四分之一,据称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约50%。而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有外媒评论,美国的页岩气成功开发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页岩油气开发的“引擎”,驱动能源产业出现一场革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2011年的8.6%提高到10.6%,新电池含有能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的两层光伏薄膜,可用于建筑物墙壁和窗户;佛罗里达大学尝试对石墨烯材料掺杂三氟甲基磺酰胺,处理后的石墨烯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率高达8.6%,创造了全新的转换纪录;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利用纳米技术制成了转换效率可达18.2%的黑硅太阳能电池,首次证明借助纳米结构的半导体也能制成性能良好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莱斯大学利用纳米粒子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蒸汽,甚至可从冰水产生蒸汽,并拥有24%的综合能效;而使用新概念设计出的一种由砷化镓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型,已取得了高达28.3%的转化效率;用钨丝制造的设备可直接利用阳光的热能发电,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达37%,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硅基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利用光以波的形式流过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原理,设计出一种新焊接技术,依据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采用一束简单的光将纳米线焊接在一起,有望促成新式电子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的出现;麻省理工学院找到一种可降低硅厚度的新途径,在保持电池高效的基础上最高变薄90%,从而降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

3月,由国家点火装置所发射出的激光在经过最后一个聚焦透镜后达到2.03兆焦,成为世界上首个2兆焦能量的紫外激光,即使在经过光学损耗后,其射于靶室正中心的激光也高达1.875兆焦,成为目前最亮的“人造太阳”。而12月,国家点火装置扭转研究方向,焦点由“能源”变为了“核武器”。众多物理学家情感和理智都难以接受而对这一决议大加批评,认为政府考虑轻率,对核聚变能源的探索将使美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更有可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而现在却选择了保持自己威慑力的武器库。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机构首次演示了利用热管冷却小型核反应堆,借助平顶裂变实验产生了24瓦电力,并驱动了内华达国家安全网站设备的斯特林引擎,总花费不到100万美元。这次成功演示证明,可靠的小型核反应堆有望被用作新型太空飞行动力系统。

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发出用于电解水的催化剂,采用相对廉价的材料解决了从清洁水中获取氢气的问题,研发的镍钼氮化物催化剂为纳米片状结构,开启了新的有效氢催化模式;萨瓦那河国家实验室利用含三氢化铝的轻型材料制成了小型储氢容器,该材料具有极高的储氢能力,还具有较低的质量和有利的放电状态。实验证明其氢释放率适合为小型商用燃料电池提供动力,为未来大规模制造便携式发电系统铺平了道路,在军用和商用领域都可能得到应用;罗彻斯特大学将一种纳米晶体与廉价的镍催化剂结合,改进了一种光照制氢系统,稳定性强、能持续生产氢气且成本低廉。

为解决核废料存储问题,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体化合物“圣母大学硼酸钍-1(NDTB-1)”,能安全地吸收核废料中放射性离子。一旦这些放射性粒子被捕捉到,其可以与同样大小的、带电荷更多的材料相交换,将核废料回收再利用,这为核废料“变身”清洁燃料扫清了障碍。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利用一种对人类无害的病毒,开发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其利用特别设计的病毒涂在电极上,用手指轻敲邮票大小的电极,病毒即会将敲击的力量转换成电流。新技术首次向个人发电机、在纳米器件中使用驱动器及基于滤过性毒菌的电子设备迈出富有前景的一步;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透明的柔性摩擦发电机,这种微型发电机能“感觉”到一根羽毛飘落下来产生的压力,能将散步这类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用来制造自供电的触摸屏,在电子产品、环境监测以及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几乎可以喷涂在任何物体表面上的锂离子电池。这种可充电电池组成的喷漆,每一层都代表着传统电池的组件;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制成一张纸,用激光或照相机闪光灯的闪光震击,将其弄成“千疮百孔”状,致使该片材内部结构间隔扩大,以允许更多的电解质“润湿”及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获得高速率通道的性能。这种石墨烯阳极材料比如今锂离子电池中惯用的石墨阳极充电或放电速度快10倍,甚至在超过1000个充电/放电周期后仍能成功运行。

英 国

政府仍支持核电;公布碳捕获与储存项目(CCS)计划路线图;推出《英国生物能源战略》。

刘海英 (《科技日报》驻英国记者)自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英国关于核能的争论久久不歇,直至2011年10月福岛核事故最终调查报告表明核能对于英国来说是安全亦是不可或缺的。此后,英国政府开始鼓励核能领域的研究,新建核电站项目再次步入视野。虽然在2月底,时为世界上最老的现役核电站――英国奥尔德伯里核电站正式退役,但其后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的国际招标表明了英国对核电的支持态度。

4月,英国在首个CCS路线图中提出,投入10亿英镑启动新一轮的CCS招标计划;投资1.25亿英镑资助CCS技术研发,其中包括投入1300万英镑建立英国CCS研究中心。

4月下旬,英国政府在第三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期间推出《英国生物能源战略》,并在10月出资200万英镑鼓励企业进行生物能源技术研发。

除继续加强海上风能的建设投入外,英国开始关注潮汐能的利用。1月,政府宣布英国西南部为英国第一个海洋能源区,立志将此地区建成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典范;4月,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启动海洋能源阵列示范项目,出资2000万英镑支持两个潮汐能商业化前的示范项目。

7月,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技术,从纳米水平研究了氧化钙基材料的碳捕获和水合过程,有望带来一种可大规模使用且经济高效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9月,研究人员借助一种名为罗尔斯通氏菌的细菌,将废弃食用油作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这一技术工业化生产后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11月,包括英国科学家在内的一国际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在150摄氏度这个相对较低温度下直接将甲醇转化为氢,且产生很少的一氧化碳,这一催化剂可能成为制备用于手机等设备的小型、高效燃料电池的关键。

俄罗斯

研制acetam的火箭发动机新燃料;启动“北极浮动大学”科研考察活动;投资发展便携式移动电源项目。

张浩 (《科技日报》驻俄罗斯记者)2月,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中心对外表示,研制出一种称为acetam的火箭发动机新燃料。这种燃料能显著提高火箭的动力载荷效率和经济性,使用该燃料的运载火箭能将运往地球同步轨道的负载量提高近30%,同时增强高超音速宇宙飞行器的发射动力。使用新燃料的火箭发动机将逐渐取代煤油―氧发动机,发射成本每年可节约数十亿卢布。

8月,由俄地理学会组织的“北极浮动大学”科研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考察队前往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进行生态环境考察,对两个岛屿展开环境清理,同时为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收集重要数据,以便气象学家们对近期冬季天气作出最高准确性的预测。该考察活动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赞赏,普京提议地理学会每年都组织浮动大学的北极科研考察活动。

9月,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公司决定向一家美国企业拥有的便携式移动电源项目投资2500万美元,以发展燃料电池技术。这种移动电源使用的燃料为储存在小盒中的液体丁烷,借助于化学反应可以通过USB接口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充电。与锂电池相比,这种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更为高效可靠。

10月,俄罗斯按照合同完成了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首次供货,即提供环向场线圈所用的超导线。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实验装置,被视为是人类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希望。超导线构成的环向超导磁体是ITER实验堆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

法 国

用钴合成两种可替代铂催化剂的新材料;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李钊 (《科技日报》驻法国记者)10月,原子能委员会、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两种可在中性环境下工作的钴催化剂,其中一种由钴纳米粒子组成,它具有两种不同形态,可分别对生成氢气和产生氧气的反应起催化作用。该催化剂可在两种形态间相互转换,成为不含贵金属的可转换催化剂。这种使用钴合成两种可以替代铂催化剂的新材料,使氢能源制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

9月13日,法国生物技术公司Deinove宣布,成功分离出一种称作“奇球菌”的菌株,能在不需要酶、酵母或抗生素等添加剂的情况下,直接将复杂的生物原料分解成单糖并转化成乙醇。这种可用来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细菌菌株,能简化生产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

德 国

组建“可再生能源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场;LED/OLED技术发展迅速;推进国家电动汽车平台,扩建电动汽车加氢站。

李山(《科技日报》驻德国记者)4月,联邦环境部(BMU)组建了由“能源转型”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可再生能源平台”。目前,德国由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已占总电力供给的20%,而2020年的目标是35%。

德国风电装机总量接近3万兆瓦,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自2001年11月以来,德国共批准建设28座海上风电园,目前还有84座待批,而到2030年的目标是海上风电园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

不莱梅大学开发出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使风力发电设备更好地适应多变的风力强度,降低故障率。此外,德国还在进行高温超导(THS)输电试验,计划在埃森市中心两座变电站之间铺设世界最长(1公里)的高温超导输电电路。

欧司朗公司(OSRAM)制造出高性能蓝白光LED原型硅芯片,首次成功利用硅晶圆基板取代蓝宝石基板制作LED芯片;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了新型超高亮度LED食品均匀照明技术以及可模拟风过云移、光线变幻的自然状态的特殊房顶光源;巴斯夫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将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技术用到汽车车顶照明中,使其既可作车辆透视天窗,又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在纯有机分子的基础上,利用成本低得多的材料研发出了“单线态收获”的新电致发光方法。

通过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的稳步推进,重点加强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相关创新包括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模块化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弗劳恩霍协会研发的,可在45分钟内将常用的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至80%,并可集成到电动车上的三段式充电装置;德国开始扩建电动汽车加氢站,将从现有的14座扩建到50座。从而初步形成网络化覆盖,能够为全国多达5万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氢服务。

最大的生物炼油示范厂投入运行,利用生物技术实现了秸秆粉碎到植物纤维酶分解到糖发酵的完整转换过程,年产1000吨乙醇,且碳排放呈中性。

研究人员开发出水体细菌和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可直接在现场使用,一个小时内即可检测确定水体内细菌和微生物含量;在开发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褐煤发电厂烟道中筛选出29种能高效转化温室气体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微生物。

日 本

第9篇

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大都需要把充电设备和充电器进行物理接触,或者可以离开充电器几厘米,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无线充电的距离可能会更长。根据爱尔兰调查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市场规模预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非接触充电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71.61亿美元。

第一款真正意义的非接触式充电的产品―Palm推出的Palm Pre,配备“点金石”的无线充电底座,手机放上去就可以充电。而近期英特尔推出的超极本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和诺基亚Lumia 920无线充电则完全抛弃线缆的无线充电方案,引起市场和用户的更多关注。因为最近几年随着大家个人电子设备的增加,人们对无线充电的需求开始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广“无线充电”这一技术,各种无线充电技术标准也就逐渐进入人们视线中。目前,无线充电领域的技术标准呈现Power Matters Alliance、WPC和A4WP三足鼎立的态势,但由于这三大标准各自为战,无线充电技术的产品化进程始终无法在市场上全面推广。

标准分散或重演近场通信老路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共有3大标准:Duracell Powermat所采用的“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获得了Google、AT & T和星巴克支持;诺基亚、L G电子等公司采用的是“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的Qi标准,而三星与其他19家公司则支持“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以下简称“A4WP”)”标准。

从市场应用来看,由于宝洁、星巴克等消费企业与Duracell Powermat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所以P o w e r MattersAlliance标准目前的市场表现相对最好,也在致力于为符合IEEE协会标准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打造无线供电标准,星巴克则计划在波士顿地区17家门店进行Duracell Powermat无线充电试点。另外Duracell Powermat公司也提供为现有设备增加无线充电功能的产品。Duracell Powermat同时还参与了另外一个无线充电标准A4WP的建设和推广,A4WP是Alliancefor Wireless Power标准的简称,该联盟还包括IDT、Ever WinIndustries、GillIndustries、PeikerAcustic、SKTelecom、高通、三星等成员,引入“电磁谐振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稍远距离的无线充电。

第三种无线充电标准则是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Qi标准,这个标准最大的优势是便捷性和通用性,只要支持Qi标准的产品就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因此,这个标准的参与者数量是最多的,包括飞利浦、HTC、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百思买等知名企业都已是联盟的成员,我们开头提到的Lumia 920,以及诺基亚Lumia 820以及Google Nexus 4也都使用了这一标准。

利益纠葛 兼容性或成最细瓶颈

无线充电的技术源头来自无线电力输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或谐振等技术应用,当电流通过线圈后产生磁场、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进行充电。三大标准中,PMA和WPC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A4WP则采用电磁谐振式技术,除了技术方式不义之外,同样采用电磁感应式的PMA和WPC也存在标准的差别,这也使得这三大标准的排斥性,和当初的近场通信技术一样,因为投身这一技术的上游企业和专利利益集团较多,又没有一个集团能够完全占领整个市场,因此业界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推出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致使各家无线充电设备不兼容。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C项目总监威廉?斯托菲亚(William Stofega)对此表示:“这样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实在太令人头疼了。”更头疼的移动终端厂商,在标准未统一之前它们不可能孤注一掷投入单独的某一个标准上,所以它们只能到处拜山头,尽量与不同标准建立合作关系,为未来无线充电标准统一做好技术储备,这也造成目前终端产品标准混乱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终端商用产品看,WPC的Qi无疑是最早获得手机厂商支持的标准,无论是早期Palm 还是如今的Lumia和Nexus都是基于该标准。不过高通和三星力挺的A4WP标准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两大巨头在移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足以改变目前落后的局势,加上今年下半年英特尔会推出基于该标准为手机无线充电超极本产品,如果这三大厂商在今年鼎力协作A4WP超越其他两大标准并非不可能。

标准的混乱同样让消费者产生了混乱,大多数用户关心的电磁辐射和充电距离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根据无线充电联盟的规范文件,目前无线充电产品的工作频率设定在50~60Hz这一范围,理论上其电磁辐射水平和普通小家电相当,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颁布的对于公众接触产品的电磁场接触限值,ICNIRP也曾发表声明称:“目前尚无实质证据显示在ICNIRP限值水平或以下的辐射环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包括引发癌症)。”另一个则是无线充电距离的问题,电磁感应式必须在专用的充电面板上,而电磁谐振式则不需要,不过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效率逐渐降低。

解决如今市场乱象的问题唯一的方法是尽快统一无线充电标准,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无线充电标准可能要到明年才会最终制定,而最终的标准很可能取决于目前这三大标准今年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市场推广进程。谁将获得无线充电标战役的最终胜利,2013年我们拭目以待。

延续经典设计 应用更沉稳

从英特尔第一代超极本开始,三星一直在超极本产品上持续发力,独特的“机翼”造型设计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让其成为超极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次推出的NP540U超极本,是三星首款拥有触摸功能的超极本产品,其外形设计几乎与上一代NP530U超极本一样。整机外壳全部采用金属灰色,配合个性的简洁机身线条设计和A面金属拉丝面板,勾勒出三星5系列的独特金属时尚风。虽然外形看上去和NP530U相似,但将NP540U上手掂量后发现比以前更具分量了,测试重量接近1.7kg.,比NP530U多出了0.18kg,增加重量为触控组件,毕竟触摸屏需要防护玻璃加持,否则使用寿命将大幅降低。实际使用中,1.7kg的重量并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大的负担,当然如果对重量有极其严苛的需求,可以选择更小尺寸的产品。

虽然A面和D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打开NP540U超极本,在B面触摸屏幕上有了明显的不同,金属灰色边框变成纯黑色边框,搭配触摸屏幕的防护玻璃,整体观感与Macbook Pro类似,不同的是在屏幕的上沿和下沿都加装了防护橡胶条,即可在闭合屏幕时缓冲压力,又能保护屏幕不被C面凸出物划伤,更重要的是保证手指滑动屏幕时不会产生损伤。和我们智能手机一样,实际使用时NP540U触摸屏同样面临指纹污染的问题,所以当我们使用触控操作时要注意手指汗液、油污的问题,避免在屏幕上留下污迹,影响视觉观感。

为满足用户对金属质感的要求,NP540U的C面采用整块金属拉丝材质,比之前NP530U的两段式设计更加美观,右上侧独特的凹槽镂空电源开关键更是引人侧目,让人产生马上按下的冲动。精致的全尺寸巧克力键盘和大面积触控板带来不错的按键和操控手感,表面的磨砂处理也让手指的触感也更为细腻。

升级触摸屏 Win8体验更佳

三星5系列超极本一直以主流消费市场为目标,所以在配置并没有一味追高,更注重产品的平衡和体验。NP540U超极本采用目前主流的第三代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i5-3317U和4GB DDR3内存组合,建议加装4GB内存,加快大程序载入速度。考虑到主流用户的对存储容量和速度的要求,NP540U采用24GB固态缓冲硬盘和500GB机械硬盘混合搭配方案,由于Windows 8系统的全新系统加速支持,NP540U能够更快速的开机和关机,程序启动加载速度也大幅度提升,是适用大多数用户的优秀解决方案。

13.3英寸多点触摸屏的加入无疑是NP540U超极本最大的亮点,1366×768像素分辨率提供了精准的触控定位,300 nit高亮背光也弥补了因为加载触摸逐渐带来的亮度损失。这块屏幕在我们测试和观赏电影时表现出不错的的色彩还原能力,只是视角略窄不利于旁观用户观赏。触摸屏让变形超极本能够变身为平板应用,而普通超极本又能有什么样的应用变化?在以触摸应用为主的Windows 8系统Metro界面中,顺滑的指尖互动和准确定位在操作中游刃有余,配合Windows 8的手势操作也的确能够抛开键鼠操作,成为轻松易用的触控浏览娱乐平台,在商务展示和应用中也更加便捷,不用再到处移动鼠标操作,直接在屏幕上用指尖完成点击、拖动和翻页等操作,配合新版Office更可以直接修改完成创意PPT。当然触控应用并不能完全覆盖到超极本的所有功能中,面对注重输入效率和高精准定位的应用,键盘依然是首选。由于NP540U的开合角度只有150°,所以我们只能以肘关节为支点在屏幕上进行操作,所以长时间触控操作会对支撑点有一点的影响。

触摸屏的加入并没有给NP540U机身厚度带来过多的影响,整机厚度依然保持在18mm以下的水准,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扩展接口设置,2个USB 2.0和1个USB 3.0接口,标准HDMI接口和Mini D-Sub视频输出,折叠式设计的有线RJ45网络接口,这样的配置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款主流笔记本,以应对使用中不同的情况。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电子消费 网购 前景分析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创造的新的商业模式即电子消费不止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中的时间、地域、环境等的限制,同时能够使消费者尤其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极强的大学生更方便地进行消费信息搜集和产品获取。其中电子消费广义上讲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在虚拟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工作、生活、娱乐消费等等。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嘣龀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全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中国的电子消费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

为具体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消费问题,特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调查分析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第三部分是调查总结与分析,第四部分是问题及解决对策,第五部分是前景展望。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各年级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达到较为详细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电子消费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5份。统计结果以此数据为本次调查报告的最终数据。此次调查问卷《大学生电子消费现状调查表》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基本信息;二是生活费、电子消费支出、电子消费频率等电子消费总体状况的调查;三是电子消费方式、途径、对电子消费的态度、满意度等等较为详细的调查。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195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为98份,女生为97份,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比例。再从家庭居住地情况来看,内地和沿海地区学生比例大约为57.44%和42.56%。月消费500以下的同学占4.62%,月消费在500到1000元的占47.18%,月消费在1000到1500占36.41%,月消费1500以上的占11.79%。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电子消费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有电子消费经验的17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0.26%;没有但也有愿意尝试电子消费的有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18%,没有在电子消费的经验而且不愿意尝试的有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6%。电子消费既方便又快捷,既有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十分的节省时间,只要有一台能接入网络的电子设备,无论是手机或者电脑,都可以极其便捷的享受现代的娱乐生活,再加上商品和服务比起传统商业模式而言相对便宜,所以追求高效并有个性化的大学生越来越欢迎电子消费。

(二)电子消费的主要类型

本次调查表明,有电子消费经历的学生中,经常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以生活娱乐的需要为主。参加调查的大学生有62.56%的同学常购买服装、鞋子等;学生的44.62%经常购买零食、小吃等食品类商品;经常在美团网、拉手网等等各种团购类网站进行聚餐、旅游、ktv等娱乐消费的学生大约有57.95%;大概有30.26%的同学也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化妆品的消费;上述四类消费说明传统的“吃穿用”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电子消费的兴起则给予同学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消费项目。大约有12.31%的学生经常购买课本、书籍(包含在像起点中文网等各种连载小说类网站以充值方式阅读电子书籍);大学生33.33%的人在网上购买手机话费、软件、游戏充值等虚拟商品和服务,还有18.46%的大学生的会经常购买数码产品、小家电等等。

(三)电子消费的途径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电子消费途径分别是淘宝网(82.56%),天猫(47.69%),京东商城(23.08%),当当网(12.31%),亚马逊(7.69%),美团网(25.13%),糯米网(10.77%),拉手网(9.23%),也有很多同学正在使用滴滴打车等结合微信之类手机移动平台的服务项目。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首选的电子消费途径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站。在每个类的网站,大学生的选择都集中在一些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的网站。这种现象反映较为明显的是小商品网购市场,淘宝网和天猫商城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其他网站,有大约82.56%的同学都经常在淘宝的平台上购物,并且天猫商城是淘宝旗下的B2C网站,在原淘宝商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猫,其很大一部分客源都是直接来自于淘宝网,所以淘宝网在电子消费市场中的寡头地位是很明显的。如今电子消费市场准入门槛已经在逐步降低,很多企业可以竞争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消费者聚集程度高,反映在大学的调查表明,只有那些排在了前几名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誉才高,才可以吸引到人流量的绝大多数,然后达到了更多客户所需的规模,企业才能发展,才赢得了最后的成功。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服务类团购网站和依托手机平台的电子服务类项目正越来越受大学生欢迎,当今大学生课余时间无论是聚餐、KTV还是去周边景点旅游,都喜欢参加本地团购网站的活动,团购行业发展短短几年,已经实现了极大的成功,商家们纷纷在网站推出自己的活动,并且对比传统消费模式更是给与一定的折扣以吸引顾客,便捷的支付手段、优惠的折扣和对于这种电子消费的新鲜感也让大学生踊跃体验;如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掌上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使传统网络平台上的电子消费行业向手机转移,再结合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产生了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手机平台的生活服务,无论是周围各个超市的优惠券、餐厅的优惠活动、出门打车,甚至是交水电费、煤气费都可以在手机上通过关注微信获取相关信息并消费,目前大学生群体正是手机平台的重要目标群体,在手机终端的消费也日益提高。

四、问题以及措施

(一)支付安全问题

由于电子消费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安全的支付交易,大多数的交易是在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这必然使得高校学生必须关注支付安全,如有遗失、网上银行密码泄露、电脑有病毒或者被黑客盗取银行卡信息等,这些情况确实是电子消费的重要隐患。虽然根据本次统计调查的结果,在校大学生大多在虚拟平台上只消费价格便宜的商品或者服务,而且只有10.77%的同学表示曾遇到过支付安全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支付安全来说也应该是电子消费的前提。据很多同学反映,他们经常使用的支付平台所绑定的银行卡并不是专门办理的,卡里只留下少量金额用于电子消费,而是平时经常作为存放生活费甚至学费使用的银行卡。这样的话,一旦被盗取,那么损失很可能是一学期学费或者大量的生活费,这也是学生群体所不能承受的。

2013年,360安全中心的《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安全发展趋势》指出,木马、钓鱼欺诈网站是中国网民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其中钓鱼网站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12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截获新增钓鱼网站87.3万个(以Host计算)较2011年增长73.9%,钓鱼网站的云查询拦截数量为81.0亿次,较2011年增长了273.3%,是同期挂马网页拦截量的近200倍。可以看到支付安全性已经越来越成为相当严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广泛征求意见,出台内部自我的管理机制,为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做出安全的保障。

(二)物流问题

电子消费其最大的特点是快速便捷,在决定电子消费产业的发展上面物流起着至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57.44%的受访者在选择进行电子消费之前比较关注具体的物流情况,而更有62.56%的受访者表示在以往的消费中曾出现物流缓慢甚至运送中物品损坏的情况。

快递业随着我国快速的电子消费产业发展而日益兴旺,快递作为电子消费购物的主要渠道,承担着消费者和线上商家之间的桥梁作用,为了规范物流业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物流行业应强化服务质量培训教育,正确认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建立完善的服务补救机制。通常在服务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会直接对公司讲,不满意的顾客将把他们的经历告诉10~20人;抱怨得到解决的顾客会对5个人讲他的经历。但4%抱怨的顾客比96%不抱怨的顾客更可能继续购买;如果问题得到解决,那些抱怨的顾客中将有60%会继续购买;如果问题得到尽快解决,这一比例上升到95%。因而,物流企业要重视客户的意见,进行及时的服务补救。

服务补救策略包括:跟踪并预期补救良机。主动地查找潜在的服务失误。最有效的补救就是要授予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力,承认问题的存在,向顾客道歉,并将问题当面解决。完善的物流体系是适应快速的网络交易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电子消费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了加大力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物流企业的规范必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也日益成为电子消费产业顺利发展所需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大概有32.31%的同学表示曾经在进行电子消费中个人信息被泄露,从而接到推销电话、短信,甚至是诈骗电话等等。

根据《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整体上,我国信息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有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4.38亿。手机垃圾短信/骚扰短信、骚扰电话发生比例仍然较高,在整体网民中发生比例分别达59.2%、49.0%;其次为手机欺诈/诱骗信息,发生比例为36.3%;再次为手机恶意软件,发生比例达23.9%;其它方面,假冒网站/诈骗网站发生比例为21.6%,中病毒或木马发生比例为17.6%,个人信息泄露发生比例为13.4%,账号或密码被盗发生比例为8.9%。信息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影响较大。遭受安全事件的人群中,50.4%的人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有28.2%的人学习或工作受到了影响,13.1%的人重要资料或联系人信息丢失,还有8.8%的人经济受到了损失。过去半年因电脑网上购物发生安全问题的网民数占整体电脑端网民的4.0%,影响人口达2010.6万人。因电脑购物发生安全事故人群中,发生较多的是遇到欺诈信息,发生比例达75.0%;其次为假冒网站/诈骗网站,比例为60.7%;其它方面,个人信息泄露和账号密码被盗分别为42.9%、23.8%,中病毒或木马的情况为22.6%。

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往往仅仅是骚扰电话或短信,也没有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来违法犯罪所造成的后果会相当严重,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更多的需要我们自身的谨慎;政府也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现今层出不穷的泄露个人信息的违法活动得到遏制。

五、大学生电子消费前景展望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电子消费行业正在以迅猛的发展和前所未有的速度,不但使人们以前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同样地,电子消费对我国当今综合国力的发展、社会各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的改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综合来看,大学生电子消费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电子消费的普遍化

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三网合一潮流势不可挡,高速宽带互联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通讯将成为进行电子商务的主要媒介。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和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电子消费企业将取代单纯依靠“网站加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网络消费将从网络提供商的虚拟平台,过渡到企业经营的核心业务流程,进一步发展的电子消费模式也将更具互动性和实时性。针对个人生活娱乐而言,电子消费涉及到的深度也将不断扩大,比如说各种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接入网络的数码产品等等,利用数码终端来提供数量丰富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二)电子消费的特色化

电子消费行业的特色化趋势将开发两个方向,首先是信息的定制,如今流行的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终端的应用为互联网定制信息提供了可能,同时也预示着巨大的商机,比如目前在大学生别流行的以《万万没想到》、《不吐不快》、《暴走漫画》等为代表的各种特色短片、视频、漫画,从这些产品中衍生出来的广告、周边等更是构成了极大的文化产业,消费者不仅可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讯,而且还会使每个人能够参与到各种相关讯息的创意设计、生产、传播过程中。第二个是需要个性化的实物商品,电子消费行业利用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能够及时获取大学生的消费意向,从而使消费者的喜好能迅速传递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因此,对于所有面向大学生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个人特色服务是未来电子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电子消费的前沿化

一种新的商品或服务能不能很受消费者欢迎,能不能创建一个热销的局面,事实上,在前期的开发阶段就已经被基本决定。因为,如果一种新上市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匹配或引领消费潮流,所以毋庸置疑,这款产品或服务一定会被消费者追捧,这一特点早就已经在许多以工业设计为导向的行业,如家电、汽车、IT数a等行业被无数次证明。

如果具体到市场上的产品,我们可能会更清晰,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自日本索尼的walkman音乐播放器一经上市,立刻成为当时全世界青年争相购买的产品,享有全球声誉,引领了当时流行音乐产业的大变革。而目前电子消费行业深受大学生这一最年轻、最乐于体验最新的商品和服务的群体欢迎。所以,一款新的商品或服务一定会首先在电子消费平台上推出,并赢得年轻群体的欢迎,以便在未来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2]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安全发展趋势[R].北京: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3.

[3]张春霞.论物流企业如何改进服务质量[J].商业经济,2005(5):103-104.

第11篇

关键词:嵌入式软件开发;C语言;课程改革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程序设计语言的入门基础课程,是各高校理工科专业中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普遍选择。作为一门理工科通识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C语言中各种语言成分的学习,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设计及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作为通识类课程,目前各院校通常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在一年级,每周3-4学时(含实验),讲授内容主要包含C语言的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程序结构、函数、指针、链表、文件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时限制或学生接受程度等原因,常常需要对部分教学内容(如多级指针、文件操作、位操作等)进行削减,无形中降低了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作为通识类课程,这样的削减影响不太大。而对于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而言,仅掌握通识教育中所讲授的部分是远远不够的。

嵌入式系统开发是信息类专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及各行业领域具体应用的嵌入式系统,已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电子商务、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般说来,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剪裁,适用于心用领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由于在成本、功耗、体积等方面的限制,对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嵌入式软件开发是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进行,需要使用具有较强硬件操作能力的编程语言。由于C语言是具备了这一特质的高级语言,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最佳选择。

调查显示,在信息类专业中,电子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与嵌入式系统教学要求相脱节,电子类本科学生的软件基础也较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1.嵌入式软件开发对C语言的需求

在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3类主要语言中,C语言占有超过70%的份额。开发嵌入式软件,除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指针。

指针作为C语言的主要特点,其使用十分灵活,因而也很难完全掌握。它可用于指向不同类型的普通变量、数组、字符串,甚至函数。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对各类不同指针(数组指针、指针数组、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多级指针)的使用十分普遍。因此,指针相关内容的教学必须足够深入。

2)位操作。

C语言有别于其他高级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指针和位操作是这一特点得以实现的工具。通过6种位操作符,可直接对内存、寄存器或I/O端口的字节进行测试、置换或移位处理。熟练掌握位操作符的使用,是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在一些国内高校普遍选用的经典C语言教材(如文献[4])中,由于定位于普适教育,并未包含位操作部分的内容。

3)文件读写。

嵌入式系统中“一切皆文件”,系统的运行以文件读/写方式进行操作。理解文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基本的文件操作方法也是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必须掌握的技能。

4)宏定义。

在嵌入式软件中使用宏定义,不仅可防止代码出错,提高可移植性、可读性,而且是产生内嵌代码的唯一方法,可用于替代函数调用,从而达到嵌入式系统性能要求。

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在通识型的C语言课程中,由于课时和学生程度等原因,都不能进行针对性的特别训练。学生在进入嵌入式系统开发阶段后,显然会成为程序设计知识方面的短板。

2.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上一节的认识,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下面的调整思路。

2.1课程设置

作为通识课程的C语言程序设计通常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进入嵌入式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时,不可避免地对已学过的C语言的知识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忘。

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要求,考虑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每周3学时,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第2阶段为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每周2学时,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的选修课,可在大学三年级上与其他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如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起开设。这样设置一方面满足了在低年级完成程序设计类通识课程的要求,使学生不必过早接触C语言中较为深入、复杂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将与嵌入式软件开发密切相关的知识适当推后,确保了嵌入式系统开发各门课程问的知识联系。

2.2教学内容的划分

由于将课程划分为基础部分和面向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提高部分,则可将C语言的一般基础(基本语句、控制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划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基本的编程技能,达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通识教育水平。

对于与嵌入式开发密切相关的知识,将在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讲授,主要包括:宏定义、位操作、文件操作和复杂指针运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围绕嵌入式软件开发实例展开,深入讲解各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C语言的精华思想,同时具备基于嵌入式平台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2.3实验内容

任何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实验是学习C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前面对课程的划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可开设的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实验1在学习了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输入/输出之后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C语言的编译环境,逐步认识C语言语句的基本构成。实验2涵盖了程序的3种基本结构,便于学生统一认识关系、逻辑运算和程序结构。实验3-6分别对应于数组、函数、指针和结构体各章节的内容,重点掌握这些语言成分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实验7将综合运用本课程中的知识,完成一个较小的、具备一定功能的小型软件的开发。

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内容则围绕一个嵌入式软件开发实例展开,实例由任课教师选定。根据所选实例,实验内容可包含以下项目(如表2所示)。

实验1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主要介绍嵌入式Linux下的c语言编译工具。实验2-5则根据所选实例,选取特定的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文件操作、宏定义、位运算及复杂指针运用方面的练习。

2.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整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学风怠惰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下。如何提升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是每一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多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接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最多的是“上课听得懂,下来不会自己编程”。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两种:一是学生尽管在课堂上听了课,课下并未及时回顾整理并主动思考;二是在理论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要等到实验课时才真正动手体会讲过的知识,往往不能及时动手练习,进而影响消化吸收。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每一堂课以提问开始的方式,提问内容主要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回顾和脉络梳理,同时还留出了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督促学生课下及时复习的作用,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对于第二种原因,可尝试采取将理论课堂搬至机房的方式,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后布置即时练习,让学生能及时体验和理解。但当机房容量有限而班级较大时,并不适用,这样的情形如何处理?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12篇

关键词之一:平台

领域热词:生态系统、数据、信息运营商、云计算

2011年最热的关键词恐怕非平台莫属。原因很简单,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与平台息息相关。

在芯片层,ARM架构已经占据移动设备的大部分份额,对曾经无可争议的霸主Intel造成极大压力。在操作系统层,Windows 8和Mac OS X Lion两个新版本的用户界面已经不约而同地受到移动设备的强烈影响。iOS和Android两大移动平台迅速崛起。

崛起的平台之间硝烟弥漫的,平台之战不可避免:2011年5月Google董事长Eric Schmidt在AllThingsD D9会议上提出了“四驾马车论”,称未来十年驱动创新的主要力量将是Google、Apple、Amazon和Facebook四家公司,它们将史无前例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除了这四大之外,他还提到PayPal和Twitter作为候补,却明确将微软排除在外。

最终,平台/生态系统/信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是数据的竞争。“数据是云计算时代的石油”,谁能拥有更多数据并能做各种深入分析、善于运用,支持平台本身发展的决策,谁就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之二:移动

领域热词:创业、盈利、平台、应用、黄金时代

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的井喷之年,移动互联网正展现出其对未来的统治力。但任何时代都逃不开“盈者通吃”的丛林法则,市场上的利润往往只被少数寡头所瓜分,虽然开发者创业蔚然成风,然而据艾媒咨询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实现盈利的仅占13.7%,主要以依附企业本身(如腾讯公司的开发者)或者个人研发应用产品依靠广告获利为主;亏损的占64.5%,持平的为20.8%。曾经的蓝海已经变得危机四伏,红海时代来临。

国内大多数开发者似乎都走上了一条拥挤的单行道。表现在以下四点:游戏成为第一选择、积累用户数成为首要目标、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同质化严重。虽然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其创业成本较低,然而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人才成本、推广成本、运营成本。业界生态系统紊乱:糟糕的应用商店、混乱的付费市场、让人不知所措的流量。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构建产品文化、用户品质化、步步为营等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取胜之匙。

移动互联网的井喷时代,红海赤潮来袭,惊涛骇浪遮掩了没有先发优势的开发者们的视线。但只要拥有正确的方向,小心规避暗礁,就能持续向前。2011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以万记的开发者们远航,波澜壮阔的时代,就在前方。

关键词之三:创业

领域热词:社会化、电子商务、云计算、手机游戏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创业,有大笔的资金,有创业氛围浓厚的咖啡厅,有分布在各地的孵化器和创业基地,有众多的天使投资人,更有许多充满激情的程序员创业者。很热闹,也很潇洒。如果要为2011年中国互联网创业列出几个关键字,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2011年,谢谢中国3G网络的迅猛发展,iPhone/iPad继续改变着世界,Android手机的品牌化和价格平民化,移动应用商店模式的流行,移动互联网为众多创业者开辟了一个更新、更广阔也更开放的实践空间。

回顾2011年创业热点表现在以下七大方面:社会化、“签到”服务、移动通信、电子商务、图片、云服务/云计算、手机游戏。苹果App Store模式让运营商走下神坛,也给了开发者、创业者更开放的商业和发展空间。而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沉淀,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的确可以说在2011年再次迎来了创业热潮。

创业公司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中国许多投资者们在移动互联网投资中也在跟着硅谷投资者们的风。众多天使投资者的出现对整个行业是件大好事。而真正有创业经验的天使投资人仍然很少;反思2011年开发者的创业故事,除了资金,创业者们需要更好的导师。

2012年也许是NFC近场通信的元年。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很热闹但缺乏亮点;2012年,平淡一些、多些理性相信会更好。

关键词之四:大数据

领域热词:存储、传输、HBase、流式计算、实时计算、图形计算

IDC报告称2011年全球将产生1.9ZB(1ZB=10亿TB)的数据,并将2012年称之为“Big Data”年,可见大数据处理的重要性;目前Facebook、淘宝等一线互联网公司都已经进入数据化运营的时代。大数据处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改进用户体验、发掘数据价值、指导业务运营,基于此目的我们从数据的传输、存储、计算、展现四个角度来盘点一下大型互联网公司2011年的大数据处理方式。

其中,传输表现在:在高并发持续产生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数据的收集、传输、装载也就成了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规做法是采用消息队列方式,按照主题/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分发和消费,这类消息系统对性能、实时性、顺序性、可靠性、可用性、吞吐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存储:大数据处理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把大量的数据存储和组织起来,便于快速读写,由于数据量过大,已经远远超过单机和常规的磁盘阵列的存储能力,因此各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应运而生:列存储数据库领域、K/V型数据库领域、文档数据库领域、图形数据库领域、其他。计算:海量数据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场景:流式计算、实时计算、图形计算、离线计算(持续计算/批处理)等。展现与交互:数据分析最终需要很好地呈现给业务人员以及反馈给其他业务系统,因此最终数据的元数据管理、安全授权、交互格式、查询方式和优化等需要着重考虑。

大数据处理产生的价值将深入影响到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运维,相关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没有银弹,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关键词之五:编程语言

领域热词:Objective-C、Dart、Ceylon、Lua

从2011年12月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来看,应用范围最广的编程语言依然是老牌的Java和C。季军C++与排在第四位的C#则差距不大,并且C#近期还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或许在新的一年里会很快超越C++的排名。从2011年编程语言统计趋势来看,在iPhone、iPad等iOS平台应用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目前TIOBE排名第五位的Objective-C相对2010年的使用率增长了3.56%,排在各编程语言年度增长率的首位,2011年度最佳编程语言奖项应非Objective-C莫属。在C语言基础上添加面向对象拓展的Objective-C语言,已发展成为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各iOS平台上应用开发的主力语言。

在新兴编程语言方面,刚刚过去的2011年不乏亮-点。Google于10月在GOTO技术开发大会上的Dart语言,无疑是年度最耀眼的黑马,从10月首次进入TIOBE榜单的100名开外,到12月排名一跃升至60余位。

从目前Web应用终端发展趋势来看,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等不同平台、不同规格的显示终端为Web应用开发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兼容性测试需求。运行在JVM之上的Ceylon更加侧重于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保持代码良好可读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开发入门难度。

作为一门深受Java语言影响的JVM语言,Ceylon由熟知Java语言的专家设计。是否会出现用Ceylon语言设计的杀手级开发框架或是成功案例,帮助Ceylon语言从实验走向成熟,成为真正有潜力赶超Java的企业级开发语言?非常期待。

一直处于小众使用的轻量级脚本语言Lua,在2011年展示出了值得称道的亮点和突破。

2011年,不少新兴的编程语言带给开发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期待,期待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让我们体验更为愉悦的编程开发之旅。

关键词之六:乔布斯

领域热词:苹果、死亡、App Store、iPhone、iPad

简单的在谷歌上搜一下“乔布斯”三个字,在短短的0.23秒内能找到22,900,000条结果。当你读到这篇文章,似乎会觉得它像是往大海中加一桶水那样显得多余。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点,无论哪个年度十大热词的榜单,必然会有“乔布斯”三个字位列其中。

2011年10月5日,一个人的逝世突然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在很多关于乔布斯报道的文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我们失去了他,苹果失去了他,世界失去了他。”在乔布斯展现出非凡成就之前,早期许多观察家都低估了他掌控大企业、战略大方向的能力。乔布斯的每一次重大抉择,都要面临巨大压力。每一次的力挽狂澜,都是谋略的结晶。从一开始,乔布斯就希望制造出优雅而简单的苹果电脑,希望它们像是使用打字机甚至是烤面包机一样简单。他是改变世界的天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

乔布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商店、云计算、版权数字内容分发和手势触摸操作等概念技术在大众中普及。乔布斯举重若轻的优雅同样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生活的重担。

来分享一些乔布斯的经典语录:

关于产品设计

“创意来自于我们对1000种东西说不,从而确保我们不会误入歧途或陷入太多琐碎的事务。我们总是在思考我们能够进入的新市场,但是只有学会拒绝你才能集中精力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键设计得如此完美,就是为了让你情不自禁地点击它们。”

关于死亡

“记住,每个人都会很快死去。所有外部的期望、骄傲、对尴尬或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这一切都会消失殆尽,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永远记住你将会死去,这一点将能帮助你跌入患得患失的陷阱。你本来就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也将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想到这里,你也就没有什么理由不遵从你内心的想法了。”

关于工作

“成为坟墓中最有钱的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晚上上床睡觉前能够说声我们已漂亮地干完活儿,这对于我来说妙不可言。”

关于创新

“创新来自于人们走廊上的交流,或午夜的电话,或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漏洞。创新来自于某个人临时召集的六人会议,他认为自己明白了世界上最酷最新的事物,而且想知道其他人如何看待。”

关键词之七:用户体验

领域热词:移动化、社交化、跨学科、核心竞争力

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说是用户体验行业飞速发展的之年。这个趋势可以体现在业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用户体验从业人员能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这个行业也面临着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对产品影响力等挑战。

工业界的现状是,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高层管理者,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产品同质化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一个成功的产品决定成功的因素更多地取决于产品的设计、配置以及营销策略等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使用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是效率和准确性,也可能包括易用性、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对这些维度的把握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等人文范畴,远远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关注范围。

纵观各种企业的成功路径,我们可以看到两类不同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一类公司以产品和业务创新为驱动力,具有比较独立完整的研发体系和长期投入。这类企业居于少数,但它们是各个行业的领头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占据主动,获得最大的收益。另一类公司是跟随型的。基于于上述宏观趋势,有些领先的公司已经从总体策略上提出了“用户体验牵引产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首先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勾画用户体验的愿景,再围绕愿景去规划和设计产品。

用户体验行业近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影响力。我们很多主流企业的文化还是过分强调技术导向,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还停留在视觉的美观程度等表面层次。用户体验行业,作为在中国的一个新兴行业,在当今众多企业强调用户体验的环境下,拥有最佳的发展机遇,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关键词之八:并购

热点事件: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微软收购Skype、EA收购PopCap、人人网收购56网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IT领域进入新的纪元——由春秋入战国。所谓春秋,群雄争霸,各占山头;所谓战国,兼并四起,合纵连横。为人才,为技术,并购开始了。

让我们先说说国外的并购事件。随着从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各大企业的并购活动在欧美国家逐渐活跃起来。移动和通信产业成为最耀眼的主角。

最惹人注目的要数Google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Google收购DoubleClick、AdMob的交易均已获得了批准。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Skype。高通31亿美元收购Atheros。CenturyLink以25亿美元收购Savvis。SAP以34亿美元收购美国云计算服务公司SuccessFactors。惠普以102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EA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和1亿美元股票的价格,收购《植物大战僵尸》和《宝石迷阵》等游戏的开发商PopCap。国人常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本来平常,但在国内IT领域,惯性思维不会用收购解决问题,而是自己也做一个产品来参与竞争。所以这一年国内收购事件会格外受到注目。下面我们分别详述。

人人网以8000万美元收购视频网站56网。华友世纪宣布与视频网站酷6网股权合并。华为5.3亿美元全资并购华赛。百度收购了创新工场旗下的魔图精灵团队。回顾一年来国内IT领域的并购,让人感到头疼的是大多是资本重组(并非说这样没有益处),很少有让人激动的、因技术和人才引起的收购。是的,在国内,优质的整合资源、促进行业优化发展的收购如此弥足珍贵。

关键词之九:创新

“创新”是IT领域永不过时的buzz word。那么,回顾2011年,当我们谈论创新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新的产品,特别是大公司推出的,总是能吸引更多的关注与讨论。“创新”,是对它们最高的褒奖。Google了2011年度全球热门搜索关键字排行榜Google Zeitgeist。在全球热词榜单上,有三个IT名词闯入前十,它们是Battlefield 3、iPhone 4S和iPhone 5。在中国的Google Zeitgeist榜单上,一款今年新推出的产品名列其中,那就是腾讯推出的微信。

当我们谈到“创新”这个词,总是希望它代表的产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绝无耳闻。然而事实上,在相当理想的情况下,创新与山寨的界限也模糊难辨。

微软推出的Windows Phone 7和Windows 8创新性的UI设计Metro,在2011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究其创新动力,在Windows Phone 7方面,iOS和Android平台在移动市场日益壮大,面对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数量和甚至不断被侵蚀的桌面市场,这是微软为冲进智能手机市场不得不做的改变。但有Android多次被诉专利侵权的警鉴在前,甚至连设计元素雷同都会引来官司缠身,创新是微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与传统产业不创新尚可以坐吃山空几年不同,互联网行业往往需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才能维持自身的关注度和市值。Facebook平台上的Zynga,推出游戏的速度非常之快,因为每一款游戏都会有用户疲劳的阈值(想想国内早被冷落的偷菜),必须推出新游戏才能吸引用户的兴趣。

开疆扩土到另外的领域,后来者往往需要有创新的产品才能抢得先来者的份额。屡次进入社交平台领域的Google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在2011年实现跨界发展的还有一个大公司——Amazon,它推出了传闻已久的自家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

创新是保持IT企业青春的灵丹妙药,没有创新的公司是无法真正延续发展的。在一片喧喧扰扰的2011年的创新之声中,我们至少可以做出一个结论:做出好的创新产品的公司,的确得到不错的回报。

关键词之十:泡沫

领域热词:云计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团购、SNS

“泡沫”入选2011年度关键词,源于可能大家都有的一个很直接的感受:这个行业太浮躁了。很多领域短时间里聚集了太多说不清道理(来历)的人气,面子上非常繁荣兴旺,里子却或许隐含着虚妄不实。泡沫也许源于一个不错的点子,也许起于极小一部分狂热爱好者的追捧。云计算是个好东西,以此为基础,全球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们衍生出许多新的创业模式,在节约能源、集约效率方面也都是未来的趋向。犹如跑马圈地,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态势让人心生隐忧。繁荣耶?泡沫耶?

iPhone手机和App Store的成功,引发产业震动,大家都沿着苹果开创的成熟模式迈进,Google、微软、黑莓都开展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开发者。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喧嚣声在外,暗自琢磨下来却有不赚钱的尴尬。据统计,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近百万,亏损的占了六成,与家大业大的巨头相比,他们无力烧钱,或者说他们没有做好烧钱的准备。

凭借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非常久远。一款产品能否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其母公司的集团作战、后援支持,以达到网络效应并形成行业垄断。对于国内而言,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着大量公司存在,他们拿着仅有Logo不同的商业计划。很显然,无论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每一领域能被人提及的胜出者的名字只有一个,因而大部分公司会失败。

泡沫的基本特征即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当一款产品获得没有足够用户的认可,但仍然受到吹捧,我们似乎就可以冷眼旁观看它挥霍完资产的燃尽图。无论是它们自己堆肥,还是击鼓传炮仗,我们知道,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程序员》杂志2012年1月刊。(编选: 来源:csdn)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依托拥有的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作为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