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21:0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高一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示例”,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高一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示例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高一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示例”,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一、科学素养的含义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在了解基本科学知识的前提下,还要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且知道这项科学技术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科学素养是后天学习的一种科学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所帮助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素质.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社会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并且会用科学行动去实现自己的好奇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培养自己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在科学素养中有着凝聚的力量,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本条件.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参与有关话题的讨论.科学素养也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信仰、情感等.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有一种独特的认识.其次,信仰是可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可以给予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最后,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一个人内心什么样,在想什么,通过情感的流露可以全部体现出来.
二、在物理学科中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
1.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今人们的生活在物质方面大多数人已经得到了满足,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关注的是如何生活更好,也就是所谓的养生.为什么当今社会的受骗率那么高,而且很多都是知识分子.此种现象说明,科学素养对抗封建迷信固然有用,但是作用效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一种精神可以贯穿于整个科学活动中,并且让人们的精神得到寄托,这种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带给人们的力量是伟大的.
2.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所有的科学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维护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只有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高中生,才是未来产生科学家的潜力股,我国科学事业的有效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教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课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听或者写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本没有表现出来,这种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探索精神.新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制定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这样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培养了科学素养.2.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为达到统一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个人能力,又能体现小组合作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不是知识的全部,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尽量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物理定义的理解,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物理语言来解释会显得苍白无力,也无疑提不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时如果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物理定义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踊跃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用感兴趣的事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地理解物理内涵,并且合理有效地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从细节入手,联系实际案例创建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活与物理知识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在自主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规律,从而实现培养科学素养这个伟大目标.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有意义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关系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竞争中的地位.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度,也决定着新型人才的质量程度,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希望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作者:胥厚昌单位:贵州清镇市第一中学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化学系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另一部分是化学系的教师.(3)调查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对学生部分的调查资料由牟鹏用Excel汇总、整理,对教师的调查资料由陈伟使用Word完成.最后的统计分析由陈伟完成.
2调查结果
我们在化学系随机挑选了5位教师和20位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中数据均表示选某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教师和学生分开统计.
2.1教师调查结果
(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与您曾经所学的专业以及现在的教学、科研对大学物理的需要相比,您觉得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周应是多少?(3)您曾经所学的专业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4)您现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5)教师给出的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鉴定.
2.2学生调查结果
2.2.1应用化学(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课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2.2.2化学工程与工艺(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
3总结
3.1定义大学物理
A:专业的前导课程,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程度很高,专业课可能会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和规律.大学物理B:为相关专业提供背景知识、思维方法.在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比如使用仪器时,了解仪器的相关原理等.化学类专业属于大学物理A,可以选用有一定深度的教材.
3.2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
(1)现有载体信息量不足,知识更新慢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已跨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作为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已经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学生的视野、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初中强调的毕竟是基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较宽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满足人的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尽管在最近几年,教材作了一些改革,试图把当今社会生活、生产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新科技纳入到其中,但量有所限,更新的速度也远远地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
(2)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
人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只是绝对地看这些人拥有知识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适应社会。而现在的班级教学制度,其历史已有几百年,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很多优点,到现在还少不了它,但有些过于传统、保守的地方毕竟与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不协调,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受教育者在从小学到高中所遇到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每个教师是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多年的从教经历,于思维的模式上,易于形成“惯性”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同样受限,学生的潜力------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得不到开发。更有甚者,学生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复制品”。在另一个层面上,教材的编写也只是局限于数量较少的老师,其情形亦类似于上面。在这一点上,如能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良性地结合起来,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3)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学生来说,纯属间接知识,这其中,有不少知识很抽象,难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在现行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的局限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很难开足、开齐,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
(1)容量大
上过信息课的老师,都有这种体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般来说,信息课(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的简称)的容量大,在传统新课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不敢让学生自做),学生被动地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往往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2)效果好
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生理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3)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方便易行
把
信息化引入物理教学,将使得课堂教学的外延大大地的延伸。比如,我校自去年开始,就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本校的网站,在总的网站下面,每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相关的老师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在这些网页、网站上,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探究式学习、试题库、网上考试、教材介绍(包括难点和重点,以及处理的方法等),网上疑难解答,还有素材库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随时都在网上,学生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他具备了上网的基本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学校经济条件,很多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地嵌入信息技术,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在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一些感受,而且肯定还是挂一漏万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1.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就苏科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分析,每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安排在该章的最后一节的,其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基于学生已学内容而进行的.学生在进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掌握了相应的预备知识与技能,能充分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比如学生在学习好苏科版《电功和电热》以后,我们可以布置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让学生使用家里仅有的设备或器材去测量家里某一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也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电视机的待机功率等等,测量过程学生能真正巩固对电功和电功率的掌握,也能对家庭电路的一般组成和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2.巩固已会的方法与思维
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技能,还渗透方法与思想,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所学思想方法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学生在《声音是什么》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的技能包括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为此,教材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技术设计的有关元素,逐步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比如教材中将活动安排分为观察、预测、设计、比较、交流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训练和实践充分巩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体验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尝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能通过实践的开展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和思想,逐渐服务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升价值
初中物理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传递必要的自然知识素养,一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素养应用情况的考核,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除此之外,教学还有更根本的作用,那就是无论学生学了知识以后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学生都能通过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再学习和更好的生活,甚至去服务于社会.其根本的价值有以下两点:
1.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而思维和能力是无限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用好有限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无限的思维和能力,达成教育的最大价值.比如在苏科版《简单机械和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面提升至“设计”,学生依托于这一章中已经学到的“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特殊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再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及其中的优缺点进行思考分析,尝试设计一个简单机械,即先从理论上达成简单机械的构思和设想.比如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②模型的设计是否新颖③模型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如何?④模型之中工艺难度如何?可制作性如何?⑤如何分工和展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维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和筛选,也让自己的设想和构思更加成熟和健全,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学生的综合素养.
2.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设计到制作还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学生在设计过后去制作的话,又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和困点,这些疑惑和困点又会促使学生设计的再完善和再分析,为此,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学生会为了设计的完美和理想化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细节.比如学生在《浮力》和《力与运动》以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制作一个密度计,虽然设计的原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学生却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如果让制作的密度计悬浮在液体中,如何制作密度计中的刻度、如何更精确的标注刻度,如何确定密度计的测量范围,等等,这些都让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绞尽脑汁,这实际的制作和改善的过程中,学生会达成前所未有的提升,再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提醒,学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些提升是常态地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无法达成的,也正是我们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实践和落实的.
三、结语
一、高校物理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高校物理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发挥着引导作用。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作出探讨,尤其要关注其对学生发展发挥的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考试成绩往往被当作评判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而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出对考试成绩的关注,也要体现出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体验以及能力发展的关注。因此,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主要体现出两点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物理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物理理论水平。考试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当然,高校物理教育并不提倡将这种手段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也不能忽略这种手段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提升学生能力。这种能力包含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包括物理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方法,而物理教学中,应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这是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另外,物理学科具有工具性特征,物理知识的价值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是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工作强调的重要内容,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学生才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与兴趣。
(二)高校物理教学模式改革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物理教学过程只是一种单向的讲授而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欠缺互动意识,认为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高校宽松的教学环境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中重视互动,学生也没有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需要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与学生的沟通,这种沟通是物理教学模式改革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树立互动意识对于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是十分关键的;二是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体会到物理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乐趣;三是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者、监督者与指导者,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善于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物理知识储备与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高校物理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物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师应当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突出教学方法多元化特点的基础上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要以物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为依据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物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导来组织学生开展思考与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并设置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问题来考查合作结果,从而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高校物理教学中,重视推动物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作出变革,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相应用,这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特点,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探究教学和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保障。
二、结语
本文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剖析了高校物理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理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三点措施:一是明确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是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徐洋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二、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
三、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在学习电场、电场线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场线的分布的印象,电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模拟:用自制的验电羽(绝缘支架上固定金属小球,存小球上粘贴多根细棉线或小纸条)接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电,小球上棉线由于受库仑斥力的作用而排斥开,其形状似点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若用两个验电羽彼此靠近,使它们带同种或异种电荷,则可清晰模拟同种或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的分布;还可以采用花生油与碎大米的混合物作为电介质,放入到装有电极的平底玻璃容器中,使电极带电,同样可模拟演示各种电场线的分布情况。经过这样的演示,电场分布模型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四、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拓创新,深化探究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或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最终得出了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问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实验,并从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学到了规律性的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自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借助多媒体,内化探究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它提供的许多可能往往是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电和磁的多种应用,作为本节课的尾声。学生通过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看到了电和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广泛的应用前景,体验到了物理学科对时展的深远意义,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教育效果远远胜过了空洞的说教。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搓,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从事工作的中学由于学生生员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经常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觉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四.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心中应该有底,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物理选修班学必修1、2及选修3-1、3-2、3-3、3-4、3-5选4。看的时候主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比如我们在3-1上学到磁通量这一内容,书本上只有很少的一段文字,如果新老师不注意阅读3-2电磁感应部分就不会知道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电磁感应主要就是围绕磁通量变化,如果在3-1把磁通量讲透,3-2的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学生就水到渠成的掌握了。
2.多做题目。
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向老教师请教。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初中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在日常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理来为学生们创设一些恰当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的目的.要想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做”欲望的情境,就必须要根据教材中实验的内容、原则、步骤等内容,并结合恰当的实验开展形式.但是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切不可因为追求实验的趣味性而脱离了实验的本来目的,否则,学生不仅从实验中学不到有关的知识,甚至可能吸收一些与实验相背离的知识,这将背离物理实验设计的目的.此外,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类似的实验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因此,该方式的教学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验证大气压强存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如果我们将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试管的顶部戳破,然后再次进行实验,问试管在这样的状态下其中水的液面所能到达的位置?学生由于对于这类问题没有接触过,根据他们自身的猜测,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同学认为试管中的水面不会发生变化;有的同学会认为试管可能出现“喷泉”现象,即喷出试管;也有的同学会认为试管中的水面会降低,他们所给出的理由也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而且为了让学生们自行找出解决疑惑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做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自主找到答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教材中托里拆利的实验方法为参考模型,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来代替试管,将所找到的饮料瓶倒置于水槽中,然后在饮料瓶的底部戳一个小孔,让学生观察戳孔前后饮料瓶中液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饮料瓶中液面下降,且与水槽中水的液面相互持平的结论,从而让学生清楚了实验的正确结果.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讲解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饮料瓶被戳后其内部的大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保持一致,使饮料瓶中水柱失去了维持其存在的大气压,进而出现这种实验结果.
二、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动手做”的积极性除了上述几种加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动手做”的实践策略外,通过改进物理教学方式也可以实现增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动手做”的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呆板,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变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退居二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来自行安排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等,而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即可.例如,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必须的实验仪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在不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实验过程中,而不必担心实验会出差错等问题,这样将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动手做”的积极性,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师命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根据教师命题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密度的测量”为命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对液体的密度进行测量.我国教材中有关的密度测量实验是借助量筒测量待测液体的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进而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来反算出液体的密度,学生可以采用木块来代替金属块,从而避免了使用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进行测定,在简化实验步骤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自行制作实验仪器.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恰当的实验仪器,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声音的传播》部分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自行制作可以实现通讯的“土电话”,学生们可以尝试用尼龙绳、塑料线、铜丝或棉线来充当电话线的作用,并从中选出最佳的通讯材料,学生经过这个过程可以对于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速率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
3.让学生自主操作实验.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实验的操作.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做白光的色散实验,学生通过转动在阳光照射下装有水的烧杯,可以实现对于白光色散的观察,并要求学生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进行仔细的记录,这样有助于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的建构,将物理学习的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总之,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除了要传授给学生们必须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汪玉陈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
近年来,课题探究教学是物理教育中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有着一定形式和理念的区别,物理教师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的应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课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推行现代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物理教育中课题探究教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理解,根据物理教学特点制定合适的教案,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注重课题精度,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探究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有重要诱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课题选择的精度,根据教学内容和探究教学程序等,选择符合学生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题,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物流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开放课题课堂,加强师生互动
在物流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放课题课堂,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学的真谛,研究事物的物理性,增强学生在探究教学课堂上的参与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物理探究教学气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四)注重实践运用,不断探索创新
物理教育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物理探究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直接作用,因此,在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的应用中,教师高度重视物理知识在学生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到一起,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只有学生努力、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教才能取得一定成果。因此,在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过程,树立服务学生的教学观念,按照探究教学程序进行课堂教学,以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给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以身示范,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在物理教育中,课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清晰的教学程序和思路,因此,教师要以身示范,选择合适的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谈论,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快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时,教师首先提出:如果物体不受力,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物理运动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课本中伽利略理想实验进行推理探究,让学生对物理运动与距离的关系有直接的理解,其中,还包括迪卡儿对伽利略相关结论的补充。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探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推理和探索能力,从而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对物理学更深的理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探究教学,注重思维能力提高
课题探究教学在物理教育的应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课题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体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让学生感受到课题探究教学的乐趣,并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题探究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题探究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课题内容进行自己的阐述,从课题教学的参与者主动走到讲台,成为课题的讲述者,大胆的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描述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更深层的理解物理课题探究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三)师生共探,不断重复反思总结
在物理课题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课题探究教学程序,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对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快提高,以不断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心态。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寻找最合适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在不断重复的反思和总结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有信心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力学的课题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教学资源,首先提出:物体之间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样才可以指导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后产生的效果怎样?通过多媒体和投影仪,学生可以对整个受力过程进行理解。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排球街球运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疑问表达出来,在不断重复反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物理力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综合能力。
文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物理有一定的畏惧心理。那么如何在文科物理课堂上进行前沿物理教学呢?具体方式如下:
1.结合物理学
物理学史可分为古代物理学时期(从远古—16世纪中叶)、经典物理学时期(16世纪中叶—19世纪末)和现代物理学革命时期(20世纪—现在),现代物理学革命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05—1931年):相对论和量子概念的创建和应用阶段;第二阶段(1932—1954年):亚原子物理学阶段;第三阶段(1955年至今):亚核物理学即宇宙物理学阶段。例如电磁学历史,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由于坚信电磁之间的联系与统一,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奥斯特一样也深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追求这种统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找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础上,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三次大综合。电磁波的发现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全世界许多实验室投入了对电磁波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在赫兹宣布他的发现后不到六年,意大利的马可尼与俄罗斯的波波夫分别实现了无线电波远距离传播,并很快投入实际应用。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话、传真、电视以及雷达等无线电技术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近几十年来,又实现了遥控、遥感、遥测、卫星通信等,从此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2.结合现代生活
物理现象和规律大部分来自于生活,又必将服务于生活。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现代高科技的前沿问题都与基础物理的研究有关。因此给学生讲解前沿物理知识时应当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现代生活中,一些家用电器包括计算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手机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那么何谓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产生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呢?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电磁辐射产生的危害如下:
(1)可能会诱发儿童患白血病;
(2)可能会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3)对于成年男子来说,可能会导致质量下降
(4)对于孕妇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
(5)可能会导致人体癌细胞增值;
(6)可能会引起人体视力下降,使人得白内障;
(7)可能会影响人的心脑血管系统。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如下:
(1)电器摆放不要过于集中。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
(2)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
(3)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
(4)尽量缩短使用电剃须刀和吹风机的时间;
(5)长时间在计算机前工作时,最好穿上防辐射服;
(6)对于电磁辐射较大的家用电器例如微波炉和电磁炉,可使用防护罩;
(7)要正确使用手机:①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手机响时,几十秒后再听手机;②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③尽量减少通话时间,最好左右耳朵轮流听;④休息时不要将手机置于枕头边;⑤手机不用时最好放在包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也不要直接挂在胸前。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包括交通运输、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危机以及新能源等问题。如果将前沿物理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势必激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现在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然而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在现实世界里,不可再生的资源绝不会真的完全用尽,而是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它变得越来越难开采,于是产量下降,导致市场短缺,价格上涨。持续短缺和价格上涨最终使这些资源变得如此昂贵,以至于实际上被淘汰。将来的能源结构将会以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体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虽然只有水电和生物体能源对今日的可再生能源有较大的贡献,但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增长,在将来可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能量。每一种能源都有其自身的缺点,但是一般来说可再生能源的缺点比化石能源或核能少。
二、前沿物理教学后的成效分析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学生在高中开始就实行了文理分科,他们中大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有些人曾经惧怕物理、讨厌物理,针对这一情况,就要想方设法激发文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前沿物理知识后,文科学生不再感觉物理枯燥无味,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个学生甚至想报考物理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但是由于文理科不能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最后放弃了。现在国家教育政策进行改革后,高中不再实行文理分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有利的。
2.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物理前沿知识中有大量说明科学相对性、不确定性的事例,如果将其渗透于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他们质疑旧的科学观,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意蕴的科学观。例如离心运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存在一种离心力使物体发生离心运动。学完离心运动之后,学生明白了根本不存在离心力,离心运动其实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离心运动同样有利有弊。离心运动有利的一面是:利用离心运动可以做成洗衣机的甩干桶,将衣服甩干;利用离心运动可以制作小朋友喜欢吃的棉花糖。离心运动的弊端是:在高速公路拐弯处,如果汽车速度过快就会产生离心运动,将会造成交通事故;高速旋转的飞轮、砂轮的离心运动将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很大的危害。
3.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学完电磁学知识后,很多学生告诉我使用手机时多用耳机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学完离心运动后,学生能够解释洗衣机的甩干桶利用的是离心运动的原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拐弯处要放慢速度是为了防止离心运动发生。学完光学知识之后,学生知道了3D立体电影图像是如何形成的。即用两台摄像机仿照人两只眼睛的不同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屏幕上,供左右眼同时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4.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