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02 00:3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尤其是即将高中毕业的高三学生,他们将步入到大学中去,大家都知道,在大学里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学会自主学习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真正懂得学习的学生才能从容地应对高考,进而适应社会。

一、立足实际、沟通学生、了解学生

自古以来,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书而已,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学生当中,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全面地去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今年我所带的全部是文科班,文科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艺术班的学生,加上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地理这一科是综合科,学生在思想上又不够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只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艺术班与文化班的要求不同,难度降低,速度放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研究高考

1.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对指导高考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正确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题题型等等。广西高考文科综合卷中地理科有11道选择题,2―3道综合题,而高中地理有两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但考试只考这点题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复习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因为我们手头上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的复习就是根据它里面所列出来的知识点有计划进行的。

2.实战演练、寻找感觉

高三每节复习课,我们老师会事先把跟这一节所要复习内容一致的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去做。在课堂上,我们师生一起从课本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就某一知识点高考是如何考的,让学生了解高考的题型。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让学生知道:高考试题是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

3.多渠道获取有关高考的最新信息

平时备完课改完作业,一有时间我们就上网去查找关于高考的信息,如某些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最新试题讲解,一些地级市最新的考试题目等,拿来以后进行细致的筛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再重新组合试题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我们田东县教育局教研室就经常举行高三高考教研活动,如兄弟学校之间互相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高考复习。我们田东实验高中高三备课组经常外出听课,并在跟南宁二中、三中的高三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一些方法,所有这些对指导我们的复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信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高考复习要有个总体的计划,复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点复习,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试大纲》中所有涉及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点过一遍,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漏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是针对高考常考点、重点难点、热点进行专门的复习和训练的,就拿我们地理科来说吧,我们只要突破以下几个问题(地球运动原理及现象、世界气候形成及分布、自然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等等)那学生的水平就会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了,完全可以应付高考了。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高考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复习。“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总结”是高考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虽然这六个环节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只要我们对它们引起足够的重视,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它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1.预习

高三复习时间紧,所以每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不事先预习,学生都不知道考纲的要求,听课的效果就不好,进而影响到复习的质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因此,预习就是我们要走好的第一步了。

2.听课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一些学生自以为是,认为现在复习的知识是老师以前讲过的,所以没有必要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比较浮躁的,但我们老师不能任他们这样下去,我们应该耐心引导他们。其实,学生并不知道,高三老师讲课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了,而是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而且已经把这些知识联系到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去了,与高考更加接近了。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上好课。

3.复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一步三回头。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掌握。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有文又有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地理是很头疼的科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光有记忆或光有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好地理,只有把记忆和理解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地理科的特色就是有很多地图,因此要从看地图开始,只有反反复复地看,才能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当学生能够把知识和地图自如地结合起来的时候,那学好地理将会变得简单了许多。再一次告诉学生,没有地图就不是地理。

4.练习

基础科试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所以平时我们练的也都是选择题。每一节复习课中,我们都会安排有5―8道题目给学生做。加上每周的限时训练和检测,我们的练习量是足够的。但光给学生做是不行的,我们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评讲。在评讲的过程中,教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排除法、看图法、比较法等等。当然了,试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给学生做的试题都是经过备课组精心筛选的,既不花费学生太多时间又能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对考试有抵触情绪。作为老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珍惜高考备考期间的每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并且,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来考,认真填好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码和考试科目,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高应试技巧和把握最佳考试状态。

第2篇

关键词:地理复习 专题模式 高三

一、专题复习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复习中,比较多的模式是按书本的知识结构一部分一部分的复习,而专题复习则可以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习。它打乱了书本的章节结构,以专题的形式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划分为各个小的专题来进行复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复习的知识。而且,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可以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找到薄弱的环节并进行修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对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连接,以专题的形式对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行修缮,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二、专题复习对高三学生的要求

专题复习对学生而言那是有百利,但不是说无一害。有,那就是对学生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将所复习部分的全部知识先复习过一遍,这样上课才能听得懂,才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才会对教师上课提出来的案例能看懂也会做。学生还要学会与教师共同探究这些知识点的迁移和利用的方向,从而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上课偶尔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要及时做上标记,以便下课时问同学和老师。学生在课后还要对当天所上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自发地找一些同专题知识点的考题来巩固练习,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对解题模式的理解及应用。

三、高三地理简易专题结构

对于每一专题,教师可以依据其难度和内容来进行课时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专题,教师要适度多安排一些课时和放慢复习的速度。整个高中地理知识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大专题: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同时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专题:等值线、经纬线、地球运动、水与河流、陆地、农业、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城市、交通、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选修部分等。其中,某些专题又可以再细分,如中国地理可以依据30°N和90°E和110°E三根经纬线构成的一个框架进行复习,把全中国分成青藏高原、西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十个小区域来进行专题复习。

四、专题复习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专题复习对于地理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要求教师必须要吃透所复习的知识系统,并要对该系统中知识的综合应用及案例必须要非常清楚。教师必须要熟悉高考中对该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及知识系统的综合利用,并逐渐引导学生开启兴趣之门。教师还要设计一系列的专题复习过程及题型。因为是专题性的复习,综合性强难度大。在专题复习中,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由综合性较小的题目逐渐过渡到综合性较大的题型。同时,教师所选题目要精而少,而且要将当节所授所用到的题目印发给学生。所以,在典型案例题目的选定上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选出的题目必须要有层次性、有深度且必须有思考性,必须有较强的综合性。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逐渐出示专题复习中采用的题目,并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考虑题目的问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教师应从旁进行引导,并最终归纳。复习中,教师必须讲细讲透,如假定题目中的一些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会延伸到什么样的题目,或题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设问、问什么、怎么回答等。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散性思维,并及时管理学生的思维,不能走得太散,在必要时要提醒学生回到题目中来。在复习结束时,教师还必须将本综合题所使用到的知识点出,以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到综合再到分解的过程,能自主分析一些综合性题中所综合的地理知识点,从而从一类专题题型中举一反三。

五、依专题而建相应解题模式

高中地理中有一部分的知识难度较大,有些学生无论复习多少遍还是无法熟练掌握这些的相关知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缺少有效的、易理解的复习解题模式。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分析,我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采用专题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所授的专题进行总结分析,依据教学经验来对专题知识建立一定的解题模式。这是因为解题模式具有总结性好、易于学生掌握和容易利用,在教学中和在学生复习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如“构建全球不同日期问题的解题模式”。全球不同日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瓶颈所在。很多学生觉得太难,觉得对这类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无从入手。因为这一知识点的解题综合了许多较难的知识点,如方向判断能力,语文常识中的大小月和闰年非闰年的2月天数,地方时、时区、区时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等。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新旧两天是由180°和0时的两根经线隔开的。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一个解决全球不同日期问题的通用解题模式。

1.已知时间求日期分布解题模式。第一步,画一圆,中间点一点表示N极点,画一根经线表示180°,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则逆时针方向经过180°,左边为新的一天而右边为旧的一天。第二步,根据图中或题中已知条件计算出0时经线。第三步,在第一步的图中将第二步算出来的0时的经线画到第一步的图中,则从180°经线往西到0时的范围为新的一天。

2.已知日期分布求时间解题模式。解题模式应用分析:第一步,排除出180°经线与0时经线:跟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经线为180°经线,另一根为0时经线。第二步,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求出时间。

六、专题复习对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要求

由于专题复习中每堂课的容量也都较大,很多进度也是很赶的,所以常规教学有时无法满足这一特点,必须要找到一种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大容量特点的教学手段。我认为,那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和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节课包括常规教学和课件辅助教学,特别是复习用言语和平面图无法或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时,用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利用电脑投影等设施投影出要讲评的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教师授课中的不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掌握的水平。当然,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系统的使用,而且还要学会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常用的软件来制作专题复习所需的课件;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地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材料并进行处理以便合乎本专题复习的要求。此外,教师要充分备课,要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与转换。教师必须在上课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以多媒体来引导和辅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实现这些,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辅助教学设施,最好是要有多媒体系统。学校还要组织和培训校内教师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对空间想象力要求很大的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从而能彻底改变高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难学的状况。

七、小结

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采用了综合性强的专题来进行复习。这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对学校、老师、学生也有较强的要求和影响。但专题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许多,如专题知识之间的整合问题、学生在专题复习中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在专题复习后的巩固问题、教师在专题复习中的备课和经典案例的选择问题等等。教师如能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尽量合理地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则可使专题复习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从而能让高三学子更牢固地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佐明.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两个方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2]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第3篇

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学生复习计划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一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二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要相信,平时的一个小小知识点都可能是在高考中被作为一盒考点,成为一个分数提高的方面。这对与高考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假如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混乱,那么也不要想着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很好的成绩,因此计划很重要。所以高三网小编建议有一个周全的高考冲刺复习,是一件不可缺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考这件事。

3.攻弱点强化难点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把自己你的弱点给攻下来,什么为高考弱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学霸:高考中,文综相当能拉分,尤其对于比较拔尖的同学,此时提高成绩文综是突破口,即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综合复习很关键。

历史: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三

夯实基础

高三学生将原来的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物理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

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在新高考重点考查的五项能力中,理解能力是首要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联系点的突破,再横向联系比较,将其与典型现象、基本物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加强易混知识的比较,辨析易犯的典型错误,建立易混知识档案.

第4篇

关键词:地理高考;备考策略;高三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07-02

从2009年开始,福建省开始了文综自主命题,其中地理学科的命制在宏观上凸现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又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在具体微观上地理高考试题有何特征,在复习迎考上如何做到策略最优,效率最高?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三工作经验,把一些思路集结成文,具体如下:

一、新课程引领下,对地理高考试题的微观解读

1.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考查最基础但又最主干的地理知识。高频考点有:等值线的判读、区域空间定位、区域特征、区位因素分析、地理计算、洋流等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其中自然地理的比重略低于人文地理。

2.地理试卷无图不成题。其中区域图的形式多样,但一般呈现形式有两种:典型、熟悉的区域信息新;陌生的区域信息熟。在区域内创设试题情境,从不同的视角设置不同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发展过程。

3.强化能力立意。试题特别重视读取、分析图表信息能力的考查,不再过分关注结果式设问,更加关注过程性、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的设问,考查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4.试题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经济等方面热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凸现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

5.试卷中设置了选做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平衡性和选择性。试题难度相对低,但在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三科间难以完全平衡,自然灾害得分率相对高些。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备考经验策略

1.依据考试说明,落实知识点,处理好几个关系。依据考纲、考试说明,认真查对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处理好不同版本教材的关系,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高中与初中地理的关系。训练最主干、最基础的知识,超范围的不讲不练,范围内有重点地讲练。

2.夯实基础,适度拓展延伸。①构建宏观基础知识体系。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双基是关键。复习时注意知识的深化,逐步形成知识体系,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大脑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逐步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②重要知识点的拓展。打好双基,不单单是在广度上不留死角,还要在深度上不留疑问,在重要知识点上要适度拓展延伸。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才能学以致用。

3.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能力。①强化读图训练,培养图文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图,熟悉图像语言,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第一关键。因为高考考查目标的落实都需要和代表地理学科特色的图像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次,选取典型试题,强化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能力是地理复习的重中之重。最后,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各类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的方法和规律。②把握设问情境,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考注重的是对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都以社会现实材料为背景,设计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多考查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或过程,所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复习时,首先可以把地理知识按专题分类,把各类专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归类;其次,选取最典型的案例深入分析,学会怎样提取信息,怎样转化成解题条件,需要联系哪些知识,怎样准确地描述和表达;最后要总结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解题规律。还要注意和类似题目的比较分析,以此加深了解,巩固相关知识。

第5篇

关键词:高考 高三复习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8-02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科学分析、把握高考历史命题趋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答题能力的阶段。它是学生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掌握,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宏观把握与升华的阶段,在学生备战高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与历史教学、学生与教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高中历史后期复习方法也应呈现动态状态。但是,目前地理历史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在高三后期复习方面仍在采用“本本主义”、“一刀切”的做法,复习方法毫无变化,出现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

笔者认为上述想象的根源在于部分教师还未真正的地转变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地区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学习,探究出科学、全面并且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之下,把握考试的“宗”,适应考试的“变”,将“讲”、“练”与教材结合,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挖掘信息、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信的迎接高考。对此,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历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将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我在指导高三后期复习中发现,对于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时间投入与学习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除受学习效率制约以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将复习集中于重点与难点上,忽视了对次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仅是有“点”、有“线”,而无“面”、无“体”,不善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要求学生要能及时弥补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并能从多个角度系统的、完整的把握基础知识。

例如:我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历史知识认识角度的不同,从时间、地点、背景、人物、经过等方面来分析等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分析“两级格局”等历史现象;从发生、发展、结束几个方面分析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等历史发展过程,并要求学生从纵向角度,建立知识体系树状图,根据教材目录,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分别分成六个阶段、三个阶段、五个阶段来把握历史知识点的纵向特点,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记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2 巧练、精炼,提高破题、解题能力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已经逼近高考,复习时间十分有限。为此,在习题教学与讲评中,教师就必须对漫无边际的试题进行精心筛选、整理与设计,要提倡巧练、精炼,通过典型的例题延伸出普遍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高三后期复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启迪性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评讲过的例题,概括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此外,为提高学生的破题、解题能力,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试题,从审题技巧、阅读材料方法、挖掘材料信息、规范答题技巧多个方面分析了解答试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例如:我对最近5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和习题册中进行了精心筛选,整理出了《高三历史后期冲刺习题册》,根据客观题与主观题解题方法的明显差异,将试题册分成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针对选择题,我选取了图片题、材料题、热点试题、文献题等题目类型,力图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因未知而造成恐慌。针对非选择题部分,在评讲时,我详细分析了每一道题的审题技巧、材料阅读技巧与答题思路,将试题的答案落实在教材之中,并要求学习参考答案的答题技巧。

3 回归书本,再现所学知识

纵观多年高考,其实质便是考查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不变”是指历史基础知识不变,囊括在教材之中,“万变”是指高考的出题模式与试题形式不断创新、变化。“不变”是“应万变”的基础,即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高三后期复习阶段回归教材仍是十分必要的。高考要求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全、牢、准,还要会用、会通。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我往往将讲、练、评与教材结合,引导学生找到试题以教材的契合点,帮助他们巩固、补充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

例如:我在评讲2010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第13题时,引导学生将考点定位于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在学生选择出正确答案之后,我还对本题知识点进行了补充,虽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老师是荀子,但荀子并是儒家代表人物。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为学生提供了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12题,对此知识点及时进行了巩固,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古代思想文化史这块知识提供了帮助。

4 树立自信,从容应考

高考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对学生发展前途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着高考的临近,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理想等多方面的压力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气,如果这种压力不得到缓解,必然会使学生变得焦虑,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常常通过灵活的课堂形式与富有情趣的课堂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并积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采用积极的评价措施,缓解了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心理。

例如:我在课堂之前常通过播放歌曲、讲笑话、播放漫画图片、播放搞笑视频等方式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复习中的疲惫。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内心必然会有种种情绪。为此,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宣泄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绪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结合书信的方式投递在箱内。每天中午,我都会定期打开“宣泄箱”,了解、掌握学生的内心情感,再及时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里辅导,使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自信、从容的迎战高考。

5 结语

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解题技巧进行突破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调整考试心理,树立考试信心的关键性阶段与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来使学生更好地迎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张德建.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的实践与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6,(5).

[2]刘卓会.教会学生站在框架的高度去领悟知识[J].教学园地,2010,(29).

第6篇

【关键词】学情 考情 教学方法 研究 调整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我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1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1 认真分析学情。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田家炳中学、城关中学、工业园中学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几乎没有尖子生;在加上以上学校扩招力度的增大,我校文科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1.2 认真研究考情。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2.1 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1.2.2 吃透《高考说明》。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37和选做题41、42、43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1.2.3 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这样对我的教育、教学、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地理必修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必修部分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3.1 预习。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1.3.2 听讲。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1.3.3 复习。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1.3.4 作业(练习、做题)。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自编的针对性练习题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1.3.5 考试。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

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1.3.6 总结。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书由厚到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单纯从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1.4 教给学生做36题、37题和选做题的方法。高考地理试题中单36题和37题的综合题两题就占了46分,这两题抓不住,整个地理考试就完了。其实36题和37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所有地理题都只会从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或者其中一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人口、科技、经济状况等方面入手。根据地理答题的这个特点,构建出答题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答题时都紧紧围绕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东西南北”。只要有了这个答题模式,即使在学生不怎样清楚这两个题该怎样答时,靠猜测,也能够猜出些来,如某地方为什么会落后?就从模式中的自然条件方面和经济条件方面中找其中最差的因素来答,如某地为什么会成为沙漠,自然因素肯定有降水少,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开发等方面。

对于选做题,虽然有三个,但多较简单,只要选定一个自己较容易能系统组织出答案要点的,就大胆去做,而不一定要是自己擅长的。要以得分为前提。

2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我们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和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做题、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聊天,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我们的爱温暖学生。去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过我的训练与影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高三生活的一年中,读书时没有人再叫苦叫累了,更没有一个学生无故缺过一节课,学风之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自己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评教会上得到了“父母之师,人本之师”的好评,同时还得到校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鼓励。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第7篇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实施过程;有效性

回顾以前的高三地理教学,感觉在复习过程中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而凌乱,覆盖范围广。由于知识、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所以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完了也忘光了。如何做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复习工作,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地理复习的有效教学。

一、注重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应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做到胸有成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地基和骨架,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掌握,切忌死记硬背,而应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高考出题的重要特点,通常是引用一些素材和课外知识,构成新问题的背景素材,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无论怎么考,其考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综合的思维网络,才能适应高考,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地图学习,抓住地理的核心内容

地图是地理的无形语言,只有学会看图、读图、析图,才能够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背景素材解答地理问题,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而且信息量更大,可以说学会看图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时一定要有一本比较权威的地图册,最好全校用同一版本地图册,这样就可以把地理要素的分布、地理规律的体现都落实在地图上。例如,在中国地理复习过程中,可以看以下几种地图,即:中国的政区图、中国的气候图、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的水系图、中国的资源图、中国的农业分布图、中国的工业中心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图、中国的民族、人口、城市、商业中心图等。逐一看图、识图、记图、画图,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还要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地图的练习。例如,地理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理景观示意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地质构造图等一系列,只有熟悉这些图的特征和解读方法,才能够学好地理。

三、注重空间思维,加强地理的能力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是大多数文科考生所缺少的能力之一,而地理学科对于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成为制约考生成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等值线及其应用,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大气运动规律和原因分析(三圈环流),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学习方法。例如,对空间定位和地球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条重要经纬线去记忆,通过这些在脑海中形成的完整经纬网,想象地球运动起来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等。

四、做好全面复习,掌握地理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成功、有效学习的保障,那么,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复习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有重点地去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和纠错。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复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有重点,才会提高学习成绩。

五、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整合训练。基础知识为学生答题提供依据,专题复习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整合训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体系,促使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高三复习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

1.讲,要有针对性,除了讲重点、难点、考点、热点问题,同时还侧重复习过程中易错点和混淆点的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2.练,以限时训练、周练、阶段测试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训练的试题要抓住考点,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间的渗透能力。

3.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考后及时讲评试卷,讲评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考点。考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技能,但不要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试题,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题目类型,研究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和解题规律,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题型,迅速确定答题思路。

七、建立“错题本”,分析失分原因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测试很多,因此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有错误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这样,教师每讲完一份试卷,学生就在“错题本”上将错误改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学生再重新看一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加深印象,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长此以往,对于做错的题,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审题、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测试中获悉,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易错、易混知识点没有落实好;

2.审题能力欠缺,阅读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其中审题不清导致的失分居于失分原因之首;

3.对教材的内容不够熟悉,知识网络不健全;

4.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

5.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书写不规范,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完整性;

6.考试中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答题技巧欠缺。

八、注重考试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最终都要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虽然高考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就目前来说,高考依然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提高审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重点的字词要划出标记,只有读懂题意,解答问题的落脚点才正确,因此审题能力很重要。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和考试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地理术语表达,不能太过口语化,尤其是一些学科专用名词。

3.培养书写规范能力

往往有不少学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经常出现错字、别字、拼音字等,这也是高考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书写答案时缺乏条理性,主次颠倒,因此,在平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答题的习惯,尽可能用数字把要点标记出来,先主后次。

九、注意高考相关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收集准确,我们复习才会有针对性,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历年高考地理试题和省内各地区的一模考试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使复习目标与高考命题最大限度的接近,并从中发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核心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分布等,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相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对于辅导内容的删减、复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更加准确,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改进、交流,制订可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教学,从容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谢春燕.浅谈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09(05).

[2]王智力.高中地理教学第二语言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第8篇

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到目标精准、有的放矢。

明确高考目标。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教师就教什么,教如何做题,学生就学什么,学怎么做题。作为高三的冲刺复习教学,高考这个指挥棒无论如何也不可小觑,更不敢丢。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其目标重在测试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强调对整体知识的把握,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评价。考核目标有明显的梯度,以实现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同时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

细研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会告诉我们考什么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大纲,我们就知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精细研读考纲,明确考试会涉及到的内容和不会涉及的内容,然后有所侧重地去学习,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刀刃”上。对比往年考纲,发现区别,这些区别往往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最需要加强的地方。

其次,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舍本逐末。

新课程改革最为强调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基础”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是地理高考试卷组成的基础。对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一些核心的知识点,每年总会翻来覆去考,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其怎样改变考法,我们依然能一眼识破其考查的知识点。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操作性。如自然地理中的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等。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理科的知识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文科的知识则重在反复与理解,唯有反复才能熟练、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唯有理解才能强化记忆思维。对于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因记忆不清而丢分,所以高三复习也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第三,抓住地理学科特点,做到因病施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命题的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图上可以显示得更为紧密和清晰。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并加上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训练。如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将从某一角度绘制的图转换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角度去看,将试题中的图转化为课本上的图或文字等,使之转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方便解题。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以了解图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增强自己的判读能力和绘制图表的能力。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地理高考试卷,每一道试题都是读图、读表、读资料获得有效信息的解答。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又再次强调考察学生读地理图表的能力,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针对性训练,熟练掌握做题技巧。

高三复习时间紧、知识多、任务重,不必追求知识的面面俱到。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延伸。横向延伸主要体现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要抓住区域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例。首先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抓住气候和地形这两个关键性因素。其次要在分析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人文地理状况,如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生产等。

第9篇

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有一部分是我从高一年教过的。其他的学生是我从高二时开始教过他们的。所以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我很是了解。他们初中会考水平的地理知识基本上忘记了。他们当时的会考水平就是机械记忆,走出会考考场后,呈直线性忘记。即使是记住知识的学生,也大多数不理解这知识其中的含义。因此,面对高三地理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我制定了个长久的计划,一个目标明确、有成效的计划。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俗话说,知此知彼,方能百胜。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很多形式很多方法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一起回顾复习,从学生回顾的快慢和准确性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有意识抽查提问问题,课堂全班小测,也是我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在讲评习题或讲解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相关联的知识扩散、扩展,学生完成的情况,也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是十分的清楚。这样,我在今后的复习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就能做到高效率的、系统性的复习工作。

当然,高三的教学是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我最专注最有成就感的教学工作。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家长的期望,为了学校的荣誉,我会竭尽全力地奋斗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上。同时,相信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加出色、更加优秀。

第10篇

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那么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二、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选修;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年、2020年、2020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新课程卷和广东省地理单科试卷等其他省市的高考试卷以及对高考试题的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和全区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年度的高三复习分为四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必修三相结合)、世界地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对比的方法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为本阶段的目标。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三个单元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第三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广州一模考试(3月7日)

指导思想:以自然、人文、专题复习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

教学任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后三个单元,一部分是专题复习。运用知识结构,在知识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第一轮复习结束)

目标要求:达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安排:某一模考试以后

指导思想:提升能力(二轮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三轮复习)

教学任务:检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漏洞,查漏补缺,进行答题训练。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做过多、过难的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精选练习题。认真做好每次的试卷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做各区县的模拟试题发现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突破和练习,不要再做大量的、重复的、已会的试题,巩固基础知识,完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进行答题的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知识准备迎接高考。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20.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20.11.1-2020.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最佳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07--2009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11篇

案例背景:李老师通知我要开一节公开课,到时还将有其他区的地理老师来观摩。按照教学计划,我要上的课将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说实话,开一节公开课,对于从事地理教学十几年的我来说,并不难。这学期我任教高三年级,在较短的时间内准备一节充实并要出新意的复习课,是有点难度的。没办法,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在人文地理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历年高考命题都有所涉及。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主要讲解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就是全面系统复习、夯实课本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结合高考考试说明,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地理知识迁移思维能力。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语数外三科,课后花在地理、历史等一些小学科上的时间几乎没有。因此,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时要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高考复习的状态,我在引入新课部分采用近三年的高考题,再由高考题引出本单元的考点。在课堂的后半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观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段视频,分析比较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案例描述:课前,学生纷纷走进教室,看到教室后排黑压压地坐着几排听课老师,都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为了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我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着平时我所收集的有关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图片。在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并用视觉的神经感受着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上课铃响了,我播放了江苏省前三年有关农业的几道高考题,问道:“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对有关农业的高考题的了解,谁能说出这些高考题主要考查了农业的哪些知识点?”学生踊跃发言,归纳出考查知识点主要是“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然后我总结出本节课内容的考纲要求: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其特点;2.掌握我国主要农业区的生产条件。

在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时,我采用“图层叠加”的方式逐次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先自然条件:亚洲气候图、亚洲地形图,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亚洲人口分布图。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有关区位条件,我基本上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先让学生结合前面知识,回忆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再对照所展示的图片进行分析归纳。针对学生的分析,我提了两个问题:1.如何评价季风气候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2.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条件时,要不要分析其交通条件?学生踊跃发言,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基本都能够知道季风气候的优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但对该气候的缺点――“降水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往往想不到。关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较好,基本都知道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不需要分析其交通条件。

随着时间的流逝,本节课不知不觉进行了一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播放了两段有关“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视频。由于学生平时生活在城市中,对于农村生活非常陌生,对农业生产活动更是不了解。当他们观看着水稻的传统生产方式时,一个个瞪着惊奇的眼睛,感叹平时吃的大米原来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推向一个小。“同学们,我们刚才观看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场景,谁能说说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在他们看完视频之后我提问道。由于在视频中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所展示的生产特征差异非常的显著,学生争相发言,并且基本上都能够比较归纳出在经营方式、单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反馈时,其中我给出一道2012年江苏高考题,请学生结合“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思考: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并分析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判断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并说出其理由。第一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条件知识点的掌握,题目相对容易,经过对本节课的复习,学生的回答不错。第二道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水稻的生长条件需要高温多雨,而拉萨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我问了班上一个地理学得还不错的学生,可惜没有回答正确,后来又问了几位学生,回答还是不理想,最后在我的点拨下,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本题需要结合示意图中拉萨河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这两个地区之间对比,然后从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方面回答如何使种植水稻布局合理。

教学反思:虽然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多,气氛比较活跃。另外,通过学生的反馈,基本上实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当然,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1.书本内容不需面面俱到,应有所删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内容。2.在复习农业区位条件时,应该和必修3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结合。每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3.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加强审题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图文资料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的概括和表述,加强训练与指导。

第12篇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及高三政治学常识全一册(共五课),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更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一般在高二结束时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这样在高三开始就及早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巩固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否则在基础尚未打牢时就过早追求成绩提高,是不太现实的,甚至欲速则不达,功败垂成。

另外,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而在高一、二两年的学习中,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固好这个"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但复习毕竟不等于新课,所有内容学生都至少已经学习过,这次复习中就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了。我们知道,无论哪一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在新课学习中仿佛是彼此独立的,现在是该给它们整合的时候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综合能力了:第二课的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第三课的企业,第四课的劳动者素质,等等,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从高考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在复习中没有综合,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扩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复习中既要有综合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或者找不到要点,或者看不懂材料,或者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但无论何种材料,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不只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1)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2)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3)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4)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对教材第2课、第3课、第7课等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他的课,他思维很敏捷,条理也很清楚,整堂课他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来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但是你发现了没有,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可他们却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才能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但讲课毕竞不等于演说,你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增强点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个月都会有最少一次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如果考得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做好几个环节:所用试卷的选择、考试时间的安排,阅卷工作的组织,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

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主观题丢分的原因。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我们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考生们也已经基本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然而,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

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也包括与其他科目,特别是地理历史科老师的交流。以我们政治学科为例,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世界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 "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扩大了讲,语言基础薄弱,就无法理解哲学常识中那么多古人的名言、诗词。没有基本计算能力,经济学中的"股票价格"、"货币发行量"怎么计算?没有基础英语知识,又怎能区分"WTO"和"WHO"?所以说文科教师绝不能偏安一隅,照本宣科,既要对本专业驾轻就熟,更应该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涉措,拓展知识面。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