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时间:2022-12-14 19:1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检测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43-02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设备管理员、汽车服务管理岗位等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对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专业技能;具有对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检测、修复的专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后,再对应职业能力设置学习领域课程,由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对课程设计上,基于岗位能力递进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进程进行总体排序时,选择螺旋上升式排列,即对所有课程采取循环加深的方法排列,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呈螺旋上升的形式,课程排序由单一到综合。

1.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在调研分析重庆市汽车行业现状以及后市场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该专业面对的核心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顾问,拓展岗位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定损与理赔员等。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1)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2)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3)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4)汽车保养维护。岗位工作内容: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检查汽车并确定维修方案,以小组工作方式完成汽车及其主要系统机械、电气及电控部分的维护、检查、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及时向维修业务接待员反馈工作情况,见车修复后的汽车并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还在上班前或下班后工作场地的清洁,在工作中要对自己所用工具进行保管。汽车维修顾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1)顾客接待;(2)维修项目确定;(3)保险、定损报价;(4)顾客抱怨对应。岗位工作内容: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签订维修合同并得到客户认可,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控维修进度,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积极消除客户潜在不满,积极对应发生的投诉,积极对投诉进行跟进。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向客户推荐专用汽车的产品和保养方案;向客户推介维修中心的各项优惠活动。

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在充分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顾问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后,开设的专业课程如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结构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汽车性能使用、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拆装与检测实训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诊断与修复、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维修工具及设备使用、汽车服务理念与技巧、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技能实训、汽车配件管理等。

三、“4+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4+1+1”,即:第1~4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第5学期,校企合作单位的职业能力培训,如相关车辆的保养工艺、机械故障检测与维修、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第6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其中第5和第6学期是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第5学期以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培训为主,第6学期则以进行真实岗位体验,到企业进行实习。在第5学期,学校和企业将共同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神龙汽车维修工定向班为例,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大纲包含的内容有: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等,如下表所示。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第2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项目化教材 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09-02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对理论知识要求很高、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

目前国内出版了很多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专业课方面的书籍比较全面、系统和适用,在基础课方面,有机械制图、汽车常用材料、机械基础等,虽然每门课程涉及到汽车维修一些内容,但通常都沿用了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鉴于此,我们对汽车维修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材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的开设旨在为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题的研究主要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过程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提供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并能够有效推动汽车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该项目成果对汽车维修基础课程的教材改革起到引领作用,对推广项目化教学具有较高的价值。填补国内汽车维修基础项目化教材的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要求,分析岗位能力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本着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本教材共分七个项目:即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材料;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及工具;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液力、液压传动;汽车常见零部件和机构。每个项目都有若干子项目组成。

2.课题研究目标

要求通过七个项目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充分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修的检测、维修设备、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

3.课题研究技术关键

改革传统学科型教材的模式,整合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内容,便于实施项目化教学。

三、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及具体实施

1.研究方法

1.1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来分析汽车专业人才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实现技能所需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点,找到汽车维修基础整合的方向。

1.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全国范围内汽车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掌握重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找到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1.3试点法。通过试点教学来验证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设计思路是否正确,为最终取得正确结果奠定实践基础。

1.4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向及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

2.具体实施

2.1起始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网上查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专业建设资料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用人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同时,明确成员分工,为了使设计思路更合理,首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2分析整理阶段

分析收集整理的资料,研究其共性、特性,结合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法,确定教材编写整合内容。

2.3实践实验研究阶段

依据初步提出的研究改革方案,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使用,进一步进行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教材整合策略,最终定稿,开发出版项目化教材《汽车维修基础》,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适用性。

2.4结题阶段

根据实践应用研究阶段的成果,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填写课题结题验收表,组织课题结题相关材料并装订上报。

2.5教材出版

四、汽车维修基础课程项目化教材的改革

1.改革的特点

本书对传统学科型教材进行了整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的经典内容。

基础知识的选取以实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为体现汽车专业的特点,本书选择了许多汽车维修实际应用的实例,以培养学生针对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于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简明扼要。本书所引用标准均为最新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

3.改革的内容

3.1整合了汽车维修专业所有基础知识

为了实现以适用为度、删减过多的理论推导,我们将涉及的领域进行了整合,包括: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即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汽车常用材料即维修方法的选用及材料的选用;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及工具即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功用、选择及正确使用;常用传动形式的特点等七个领域。

2.实现教、学、做项目化的教学理念

本课题不仅改革了其教学内容,还改革了教学的理念,将全书以领域为界划分成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又以理论辅助实训项目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修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工具及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实现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宗旨。

3.体现零基础、易掌握的改革原则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分析毕业生应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制定出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整理论、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地完成理论、实践教学目标。从理论讲授到校内实训皆由同一位教师负责完成,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与专业技能等级考试融合,增强理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实践教学课时毕竟有限,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后,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大大增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汽车维修基础课程项目化教材改革的实施效果

1.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通过项目化教材改革的实施, 我院学生的维修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在参加应聘时,更是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提前一年预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8%。而学生在择业时也更侧重考虑个人发展空间, 而不是以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为重。

2.教师专业教研水平的提高

各位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在教改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参加课题两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五篇教研论文,参编四本教材,组织实施试点教学班二个,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对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促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项目化教材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了岗位用人的需求。以此为例,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教材的选择都应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职业能力本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确保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论

课题的研究对高职、中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机电系全体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汽车用人企业与院校人才零对接的难题,真可谓一举三得。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金堂,刘棣中. 项目化教学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2012,31:68-69.

第3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与组织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汽车4S店及物流公司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以及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是学生能否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将“拓宽专业口径,开拓新的专业空间”;作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改革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 形成新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与作用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实践教学涵盖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又包括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等多项内容,并与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为补充, 由此形成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1]。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图1)。

1.实验教学环节。该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有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大学物理、电工技术、材料力学、VB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车载传感器、运输管理等课程实验及上机实验,由基础到专业逐步进行。

2.实习环节。该环节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相适应,包括汽车构造、交通运输组织学、汽车维修工程学、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课程实习、驾驶实习和毕业实习。

3.课程设计(论文)环节。该环节包含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和交通运输港站设计课程设计以及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技巧的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和交通运输学课程论文。

4.其他实践环节。该环节包括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探索创新能力的课外学科实践、各类计算机操作及科研实践或创新设计;还包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磨炼意志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劳动、各项义务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 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1.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学生通过基础课程实验和上机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实验、实习及驾驶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存在差异,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到充分的满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交通运输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外学科实践以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社会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组织各项义务劳动,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社会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福建农林大学于2000年开办交通运输专业, 至今已培养了300余名毕业生,目前在校本科生 200余名。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善创新、高素质、有特色的多层次、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培养计划经过了多次修订,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第4篇

关键词:政府学校共建实体店 义诊车辆故障 促进教学科研

2014年11月,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扬州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交通局”)合作,共建了规模较大的公益组织――“江苏车大夫扬城工作站”(以下简称“车大夫”)实体店。学院教师与扬州汽车维修行业40多位汽修专家搭档,带领汽车专业学生,通过轮流坐诊的方式,为广大车主提供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技术咨询、车辆保养建议、法律法规宣传等免费服务,在为广大车主排忧解难的同时,提炼出接地气的“汽车维修案例”,用于教学和科研。

一、实施背景

1.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促进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但汽车维修企业良莠不齐。广大车主修车难、修车乱、价格不透明、服务不靠谱等问题时有发生。要保持汽修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减少车主的后顾之忧,一方面靠汽车维修企业自律,另一方面构建一个能够为市民提供维修咨询、制定修理方案、调解维修纠纷等公益服务的平台需迅速提上日程。

2.学院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汽品牌型号和汽车故障种类名目繁多,大多数专业教师只能按照学院现有车型预设一些汽车故障教学,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掌握各类车型各种故障诊断技术。所以,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熟悉各种车型和各种故障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强本领,还可以帮助学院推动教学改革。

二、主要目标

1.推动“车大夫”活动品牌化,提供公益服务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专业的原则,打造第三方公益性汽车维修品牌服务平台,切实帮助车主解决用车、修车时所发生的问题,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2.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认知,提高职业素养

让学生提前“上岗”,积累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开阔视野,锻炼学生的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搭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师生视野

“车大夫”成立后,专家和教师轮流坐诊,学生参与性地学习和服务,在为市民提供免费汽修咨询、诊断服务的同时,师生对各种车型的认知和汽车故障的掌握也更全面。教学相长,理实互动,教师“理实一体”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实训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4.改革学院专业教学模式,扩大专业影响

成立“车大夫”,政、校、行、企共建、共用、共管、共拓,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促进了学院改革汽车专业办学模式,提升了学院汽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过程

1.四方联动,共建车大夫

2014年2月初,学院与交通局商定合作意向,由政府主导、企业出人、行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在学院共建“车大夫”暨“学院汽车医院”。此工作站也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师工作室”“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

2.汇聚资源,制定联动运行机制

“车大夫”从筹建以来实行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与学院共同制定“车大夫”工作方案、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监督管理机制。

3.专家团队,义诊服务扬城人

由扬州市运输管理处牵头,学院深入汽车维修行业和各4S店洽谈,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专家与学院汽车专业教师“师徒”结对,并择优招聘汽车专业部分优秀学生共同组建了专家团队。企业专家担任汽车维修的“主任医生”,教师担任“医生”,学生担任“实习医生”,及时解决车辆的各种问题。“车大夫”除为广大车主提供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技术咨询、车辆保养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服务外,还开通了96196服务中心及工作站的固定电话和在线网络,“车大夫”专家还深入社区、走进“985新闻广播车里车外”节目,以多种形式为广大车主提供服务。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车大夫”自筹建以来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由学院主要负责人牵头,系主任具体落实,为“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经费保障

交通局为“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提供资金近20万元,学院也给予了人财物的全力支持,明确汽车系主任专门负责,单独建设150 m2工作用房,购买了1.5万元的检测设备。

3.机制保障

一是专家服务机制。由维修行业和各4S店选拔的技术专家与学院汽车专业教师组成“车大夫”专家队伍。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受理、现场解答等多种方式、为车主提供免费技术咨询等服务。

二是规范运行机制。严格遵守“车大夫”专家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等工作制度,保障品牌服务水平,共同维护“车大夫”品牌形象。

三是义务接诊机制。“车大夫”实行义务服务,通过多种方式为车主提供汽车维修法律法规咨询、车辆问诊,维修建议等免费服务。

五、成果及推广

1.实际成果

一是企业参与,反哺课堂。“车大夫”正式运行以来,每天由4S店、维修企业的专家会同学院教师学生共同负责接待会诊。至2015年12月31日共接车主电话咨询226次,现场汽车维修与保养问诊车辆186次。在诊断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与专家零距离交流,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学院现有车型以外的各种车型和故障,已提炼形成《空调不制冷》等22个教学案例,拍摄制作了《离合器传动部分的检测》等30个微课等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集团办学,资源共享。学院和各4S店良好合作,互通有无,形成集团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四方融合,多方共赢。在“车大夫”坐诊的过程中,形成了学院、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精湛,技能大赛成效显著。从企业选拔的专家作为学院汽车专业的客座教师,定期为师生开设汽车维修技能讲座。“车大夫”的建立,强化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助推发展,教科研能力增强。2014年、2015年参与坐诊的老师撰写的《探析汽车底盘的保养和维修》等7篇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浅析汽车底盘的维护与保养》等13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师制作的《火花塞的检查与维护》等4个微课在省市微课评比中获奖。

(3)唱响品牌,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新闻媒体报道“车大夫”、广大车主赞誉“车大夫”的同时,学院汽车专业也提升了专业美誉度,促进了学院汽车工程系的招生。近两年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招生人数大幅上升,如下图所示。

(4)校企合作,就业渠道越来越宽。“车大夫”项目将学院、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优化了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渠道,提升了W生就业质量。

(5)服务社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车大夫”项目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职业精神。

(6)储备人才,促进行业企业自律。企业可以发现并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自律。

2.区域覆盖和推广

“车大夫”开放以来,深受扬州广大车友的好评,有很多扬州周边地区的车友慕名前来咨询,为进一步服务社会,加快推进“车大夫”品牌建设,邗江区和江都区车大夫分站分别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亚美欧汽车修理厂”和“兴都汽车修理厂”挂牌服务。

六、体会与思考

实践证明,政校行企四方联手、四方共赢的“车大夫”的尝试是成功的,在公益服务领域开展“工学一体”教学活动是可行的。为放大“车大夫”的品牌效应,下一步还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打造前店后校模式,加快学院汽车专业发展

“车大夫”作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窗口和基地,一定要把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好,推动学院不断创新和完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业务技能、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到中职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促进学院汽车专业的跨越发展。

2.打造互联网汽修服务,推进服务能力升级改造

与政府共同筹建“汽车维修服务网”,放大“车大夫”的功能,打造扬州广大车主最可信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汽车服务平台。

3.构建多方合作机制,促进学生就业质量提高

第5篇

    一、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高职院校存在重课本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方法,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教学偏重于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理想教育,没有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学生没有创新的环境和原动力。

    (二)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才的认识存在误区高职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具有的能力和认识未能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创新型人才是高学历或高职称或海归人才。也有人认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教学体系,通过高难度的科技研发项目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观点认为创新是突发奇想,是灵感和机遇的结晶,无规律可循。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总体来说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主动学习和培养而形成。

    (三)知识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多数课程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大多数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容易如此。专业及课程设置过细,各专业主要关注自身的系统性,缺乏必要的学科交叉,人文学科相对薄弱,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误区仍然存在。学生的思维滞塞、缺乏质疑或变通,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学生标准存在偏差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只求完成听课、取得及格,忽视自我兴趣和其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师创新能力欠缺高职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科研能力比如课题与论文的等级和数量,多数老师在课题和论文上花去很大精力,没有时间也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卓有成效的创新教育活动。高职工科专业教师如果不会操作不会修理,不知道各个机构各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零部件的作用,只会纸上谈兵,怎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构筑创新桥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注意效果。如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有关教改的课题研究,以利于学校及时将工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接触先进的技术知识。同时,学校与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利用企业设备优势和最新的生产技术优势,弥补校内实训设备的不足。也可以让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中心,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工艺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实践机会,为培养现代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创新保障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专业教师可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现代工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他们了解社会需求以及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也可到学校为学生授课,这些兼职教师应达到一定比例,为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三)改革评价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应该及时拿来为我所用。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估仍然简单呆板,学生应知、应会的考试所占的成分比较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明显不足。只有能考查出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才是促进高职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最有效方法;只有改革评估方法,才能从机制上保证高职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

    三、基于高职汽车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积极探索模块教学新模式比如:《汽车机械基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许多教材想面面俱到,因而内容多而广,深而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赶教学任务,无法进行创新教育。划分模块,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通过精简整合课程,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能实操、专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个模块设置为项目和任务,每个任务设置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等多个环节。

    (二)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生在职业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系统化地建立模拟或实际的学习情境,通过让学生自始参与“工作”全过程,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于2009年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基础课首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这一方法主要将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改为以工作和工位为主的设置,这样更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种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

    (三)积极编写实训教材,创建开放式实训环境实训教材的编写注重项目建设,不同的任务实施有不同的方式,藉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推进开放式的实施环境创建,创建健康有李子云张雄才:基于高职汽车机械基础平台课程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育人环境。鉴于高等职业学校的特点,第一课堂应当严格要求。这可以使这些本来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低,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比较欠缺,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比较差,在学习方面不够刻苦的学生掌握大学基本的理论和教学要求。改革考试方法,将考核的重点转向创新能力,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例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将“汽车发动机拆装比赛”“、汽车发动机运行与调试比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比赛”、“汽车营销创意大赛“”汽车文化演讲比赛”常态化,将比赛的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又例如《机械制图》设置《计算机制图》,集中实训1周,这可以使这些情商比较好,与人相处的能力相对比较好,大部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智,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利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从理论课变成了理论实践课,教师是教学体系推进过程的关键,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他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实训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确定方案,在实施中不断改进,重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第6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汽车维修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为职业技术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汽车维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汽车维修专业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出现了一定的脱节现象;第三,实训中心缺乏完整的配套设备,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也比较低;第四,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教学、专业课教学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专业基础课的课时也比较少;第五,现有教材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筹兼顾是国家在进行教材规划时主要考虑的方面,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差别比较大,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区域经济很难相互合拍。其次,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对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理论性过于注重,从而导致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而重新建构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未来建设以及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首先,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模块式现场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等,可以将汽车各零件的内部结构、工作时的运动关系原理清楚地、立体地展示出来,具有动态性、直观性的优势,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汽车维修专业的相关知识。其次,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应当加强实习基地、实训室以及专业教室的建设,此外还应配备完善的、完整的实训设施与实训设备,例如现代化的检测诊断设备、汽车电控系统以及典型的、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等,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主地、反复地进行试验操作,从而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水平,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2加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一体化的专业学习站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方法,是汽车维修专业使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与学生的一体化、企业技师与教师的一体化、工作环境与教学情境的一体化以及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生产实践与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情境、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的无缝对接。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规范的操作演示,才能有效地开展一体化实践教学。

2.3加强实训管理与考核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还包括实训课程的改革,在实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考核。目前,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的实训教学主要有汽车构造拆装、汽车电工电子、汽车驾驶等实训,学生必须要有驾驶证、电工证以及汽车维修中级证书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才能获得毕业。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对专业操作技能进行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应以行动作为导向,大多数的学习单元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即准备、示范、模仿以及练习,是一种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方法;另一部分学习单元可以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训项目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组织竞赛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与讲解,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与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校企关系,从而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

2.4调整教学大纲

第一,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汽车维修的专业课、实践课就无法得到深入开展。因此,汽车维修应该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将现有的“机械识图”转变为“汽车机械识图”,此外,还应增设“汽车机械基础”这一课程,并设置相应的机械基础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等。第二,应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主动地、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实践与教学结构得到优化统一。可以采取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强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通过组织专业基础知识讲座,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培养出全面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汽修人才的要求。

结语:综上所述,本篇论文主要阐述了汽车维修专业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望对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越琪,孟国强,郭海龙,李军,张永栋,张胜宾,温福军,张飞,许均锐. 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38-42.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汽车技术进步加速、汽车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的今天,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如何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如何体现它的培养目标,如何顺应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要求,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个案,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一、完善、充实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方向是前提

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应突出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培养能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具有多种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人才。另外,各专业之间应互相补充,相互渗透,培养一专多能、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协调统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以服务汽车后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运用技术类专业群。汽车后市场指汽车生产出厂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包含汽车及配件的销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的保险与理赔,汽车整形与装饰,二手车的交易等领域。对应的主要岗位群及人才规格如下:

1 岗位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安全检测的技术管理、汽车零件检测与鉴定、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涂装维修工、涂料调色工、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汽车机电维修技术员、保险类公估行公估员、保险公司车险员、旧机动车评估人员、汽车机电维修工等。

2 素质结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辩证思维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不断学习,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 知识和能力结构:本专业群培养的学生都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借助工具书能熟练地阅读汽车说明书、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识图、一般机械机具使用的能力和较强的分析、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同的专业方向还应具有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还应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技术管理能力、消费心理学、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性能与使用、客户关系管理、公关礼仪等知识,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体现能力培养是实质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明显地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不协调,课时分配不合理,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为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等技术人才素质的需要,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必须在社会调研、考察、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改革教学计划。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教学大纲及时修改或调整。课程设置应突破学科体系,突出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新技术、新材料、新知识、新工艺的应用,使专业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最优化。为此,2006年汽车工程系组织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走访了江苏省汽车维修企业近300家,发放调查问卷600多份,并聘请专家召开了汽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构建学生技能、素质结构。采用“1+1+0.25+0.75”分段学习: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素质课,搭建专业的基本素质平台,第二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技能课,构筑专业群所需基本技能t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和实训,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和第二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生的培养中。

1 基本素质平台。给学生搭建本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结构,注重提高、培养学生基本文化和政治素质,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融入教学活动,尽量采用案例教学。主要课程:德育基础、政治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多媒体技术、体育、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用英语、汽车职业入门、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强化训练。

2 专业基础技能平台。现代汽车服务企业传统岗位分工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代替,因此,应加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相关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适当拓展“专业”基础技能教育的广度,加强“核心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群学生从事岗位通用的基本技能培养。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汽车后市场各服务岗位所需的汽车各总成件的拆装能力、维护与保养能力及基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该平台包括发动机机械维修、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柴油机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空调及车身电器维修、汽车传动系统维修、汽车制动系统维修、汽车转向与悬挂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使用与维护10门课程,打造服务于“汽车后市场工作岗位群”的核心技术能力。这些课程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做学合一。

3 专业职业技能平台。针对专业群各专业学生从事岗位的特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定向,选修相关课程,培养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如汽车整形岗位选修: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事故车评估等。再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选修:汽车销售礼仪及洽谈技巧、市场营销学、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标准销售流程、汽车4S店实务与管理、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保险与理赔。注重所需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这些课程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所有课程实现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化“模块”学习。

4 综合素质平台。注重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以往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分强调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将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来考虑并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计专业教学方案时就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来实现,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选修课程设置等活动来保障。该平台主要通过专业的选修课程、学院开设的任选课程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实施。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1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武装自己。既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相关的先进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提倡教师具有“双师证”。

2 重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一方面按照教师的专

业方向,建立教师到相应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技术开发和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专业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另一方面,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力度,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3 要求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提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积极编写专业课教材,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教育。如我院在财务预算中设立院内科学研究基金,用于院内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教育课题和自然科学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设立院内自编教材专项基金,资助经过论证后可行的自编教材的出版,用于鼓励教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四、建设共享性、复合型实训基地是保证

高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训练及其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环境的建设正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据工作情境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设计实训项目,依据专业群各职业技能模块建设实训基地,其中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室、综合模拟试验中心、仿真实训系统和生产型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核心教学项目设立相应的生产性实训车间,每个实训场地接入互联网,设立多媒体讲课区,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的需要。

2 完善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我们实行了两个转变:第一,将封闭式管理改变为开放式管理。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基本与实训内容相对应,对必修课的内容,可按课程表规定,统一安排时间。同时,还选择若干时间段在课余开放,这样既可让技能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补做个别实验或进行基本训练,也可让有潜力的学生尝试做选修内容。也可以建立预约开放制度,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经教研室或者任课老师同意,由实训中心安排学生从事所要求的实训内容。第二,实训基地管理手段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改革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我们开发出一套适合院校实训基地实际情况的管理软件,依托校内相关专业,组织师生联合开发,并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实训的一个内容。此外,在加强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责任管理的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将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优绩优酬,拉开收入档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校外实训基地通常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建联办,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一般由企业负责,学院主要起协调作用。或者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联合成立校企实训基地专业工作组,由校企双方有关人员组成,制订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为学生参加职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五、实行动态科学管理是需要

第8篇

台湾大部分与车辆相关的专业都隶属于机械工程,相当于211以上的台湾科技大学,近似二本左右的屏东科技大学、虎尾科技大学,私立的明志科技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的车辆工程培养目标是培育车辆产业所需专业工程人员,并针对车辆产业的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装配,以及营销管理、售后维修等各项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及研究,以开发先进车辆零部件增进车辆性能及安全性。台湾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路线图如图1、图2所示。台湾科技类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分析:

(1)合理加强公共、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代表授课内容系统性越强越好、深度越深越好、难度越难越好,恰恰相反,应用型院校应该不脱离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授课内容应该越简明越好,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比如高等数学、工程图学、机械大类等课程都有需改进的地方。

(2)根据专业特色,增设前沿性课程汽车新技术课程除了汽车专业基础课,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为必修课必须开设外,增设前沿性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如汽车空调、电动汽车、轨道车辆等。

(3)专业模块各具特色各校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其课程设置中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为车辆动力系统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生产制造工程师开设了不同特色的课程。

(4)学生接触专业早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即安排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屏东科技大学在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中安排了“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实习”以及“车辆应用材料”等课程。

2.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和海西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2业务培养规格

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及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领域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当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车辆及其相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大学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设计、汽车营销等基础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汽车设计制造方向或汽车服务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实践能力的要求:(1)具有解决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掌握汽车常见结构拆装、汽车驾驶等基本操作,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与分析工作;(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业方向的要求:可直接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运营维护与检测等工作,亦可从事与汽车相关背景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战略策划、软硬件应用或机械工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2.3课程设置研究

通识教育平台52学分:其中必修课44学分,占25.9%。主要包括:大学英语(Ⅰ-Ⅳ)、大学体育(Ⅰ-Ⅳ)、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选修课合计8学分包括:人文社科类4学分、艺术类2学分、心理健康类2学分。专业大类平台62.5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24学分,数学4门13学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大学物理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大类核心课程38.5学分,包括材料与力学类3门10.5学分;设计制造类课程3门17学分,热学与流体类1门2.5学分,测量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3门8.5学分。车辆工程专业平台17.5学分占10.3%,其中汽车设计制造模块包括: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等4门课程;汽车服务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5门课程。专业选修课11学分,主要有:专业英语、汽车动力学、汽车CAD/CAE技术、载重汽车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学等总共开课近20门。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共8门专业相关的主要有: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习、汽车工程认知实习、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驾驶实习、汽车生产实习、综合论文训练。

3.结论

通过对新建应用型本科学院新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1)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不是研究性教育,而是一种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择业性倾向或就业导向。这种选择就业不是面向单一职业,而是面向某类行业或职业群,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性。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少量的学生有机会立即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出国深造。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从源头上化解这个矛盾。

(2)无论是直接面向特定职业群的课程,还是设置学科课程,都应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服务。应用能力可以分为:关键能力或基本能力,即面向所有职业、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具有的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即与具体学科专业相联系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即与职业群相联系的能力,主要通过构建不同的课程平台达到不同能力培养的需求。

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常态化的保障机制,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决定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这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质量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建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支持和引导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探索

(一)优化分析数据平台,提升诊改准确性

教育部自2008年4月颁发新评估方案起,要求全国各高职院校都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工作”,虽然状态数据平台不断完善,并在教学管理、评价评估、考核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平台数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具体反映专业层面的数据不够充分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诊断改进,首先需要优化状态数据平台结构,注重专业层面的数据采集,比如各个专业专任教师信息、校外兼职教师的数量信息、职称结构信息等;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建设、校企合作等项目的数据采集;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信息;其次应拓展状态数据平台的功能,细化各专业的资源置配,增强状态数据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在优化状态数据平台过程中,要加强认识,对于状态数据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使状态数据真正反映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于数据平台的高效使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一批会教学、会管理、懂平台、会分析的平台数据分析人员,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实时监控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以提升院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断改进的准确性、及时性。

(二)完善内部保障体系,促进诊改实效性

主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质量监控相关的管理制度文件;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具体的教学安排;三是完善质量评价监控系统,包括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的检查、监控、督导、评价、考核等相关的制度文件等[2]。四是将各个系统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其他系统,形成闭环,以促进相关系统的及时改进。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最根本目标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诊改过程中,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确保诊断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到实处,要注重完善内部保障体系,促进诊改实效性。

(三)落实主体责任,促使诊改常态化

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主体是评估的组织者,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组织主体是质量的直接创造者,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对职业教育来说,指的是院校及其举办者。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作为教育质量保证第一责任人作用,担负起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制度,实时监控教学管理的动态全过程,有针对性的及时纠正偏差,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诊改工作,建立学校全员参与全方位的质量保障系统,促进教学诊改工作常态化。

(四)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诊改专业化

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注重深化校企合作,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在诊断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根据诊断意见进行改进,从而使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也反应了企业、社会组织对院校教学质量的认可,进而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诊改工作的思考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邀请汽车维修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分析,并开展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研讨会,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实际岗位出发,制订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教学方案,共同制订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建立校内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考核相结合的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在校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5).

[2]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2014(6).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专业;教育教学;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专业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怎样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汽车专业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辆汽车的生产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很多部件是由多个国家组装生产出来,配件的安装说明也大多采用英文,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满足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汽车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的教学场地还是局限于课堂。教师普遍重视课堂理论学习。对于学生的考核以试卷上的分数为主,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汽车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汽车的组装、维护等都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一个零件安装错了有可能影响整辆汽车的性能,甚至不能使用。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也比较陈旧。但是近年来汽车的发展势头飞猛,汽车行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汽车型号也越来越多。简单的依赖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的。

2.课程设置标准落后。当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几年前的课改为参考文献设置的。在新时期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在乎其综合能力的高低。而我们的课程还是以专业课程为主要学科。学生对于其他科目比较忽视。例如英语觉得只要过了三级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走到岗位后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尤其对于汽车行业这一结合多国技术的行业更不能忽视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英语,有条件的学生还应该学习一些日语、法语等关于汽车方面的专业词汇。

二、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的建议

新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梳理,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能够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打破现有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高职汽车教育其实有着强烈的企业性特点,学生毕业后岗位目标很明确。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要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强实践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汽车行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只会理论不能动手的书本人才。教学大纲应确定高职汽车课程的学制、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技能培训计划、学时安排等。

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理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掌握各种维修工艺尤其是最新的检测手段、技术标准、汽车驾驶等重要实践能力,完善从事现代化生产的汽车工艺及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知识。从教学目的来看,该课程与汽车检测、汽车诊断密切相关,尤其是现代的高级汽车与轿车诊断修理,已从传统的手工和经验操作、诊断向先进的仪具诊断和数控、电控设备及电脑控制的四位一体的4S(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方向转变。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汽车专业的能力教育体系。在高职教育的众多资源中,师资可以说居于核心地位,是核心资源,是关键因素。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提高师资力量水平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校方要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层次师资队伍。首先,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有目的地积极引进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从整体上对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进行重建。其次,可以聘请社会上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比如法官、律师、专利或商标人、企业负责人担任兼职教师,从教师构成上保证汽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就是要根据汽车专业的特点,将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该教学单元中,应将该功能系统的结构原理、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和程序、维护修理的操作方式,和所有与之有关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一次性完成,然后由各个功能性模块组成完整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3.投资组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可以组建一些实训基地。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学校可以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实就是把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课程、设备、技师等,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可以交替授课,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其实是可以相互融合,两者的资源可以做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训室里学习知识,强化技能,则是一种“学”与“训”在校内进行工学结合的极好体现。

综上所述,通过对汽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当前职业技术学校中汽车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参考意见。忠心希望我们高职院校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海东.浅谈现代汽车职业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参评论文,2004.

第11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襄阳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的工业发展覆盖了机械、纺织、电子、化工等,其中重要领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此工业领域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生产力。湖北文理学院作为省属多科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直以来努力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与服务,以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培养善于创新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针对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重新做了修订,坚持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方经济建设。

一、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关系简介

汽车配件的生产与整车的装配都与机械加工、机械零件的装配紧密相关,整车的动力装置是靠能源提供,对于汽车生产管理与汽车售后服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我校的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分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和汽车服务五个方向,这为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二、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主要为服务地方经济而开设的,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等环节和学生就业去向等均有体现,其中在实习环节及学生就业方面尤为明显。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特点

当前,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构造(一)、汽车构造(二)、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技术、汽车CAD/CAE、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该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襄阳市,并且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选择留在家乡工作。为了便于学生就业时尽快上手,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实验课课时比重加大了。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专业特色外,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具体来说,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汽车驾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生产实习等。校内实验教学主要开设汽车整车的性能测试;校外实习主要去东风汽车的生产基地实地参观,驻厂观摩;校外实习包括新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门为地方的汽车产业量身定制的,有效缓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特点

由往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襄阳第二汽车生产基地,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再加上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毕业生入职后工作比较安心,不会频繁跳槽,深得企业青睐。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上,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前两学年主要接受理论教学,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每学期都会在企业参加实践学习,这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四时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此论文的题目来自企业,由校企双方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工作。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实习环节熟悉汽车配件的生产流程,另一方面,促进专业课教师与相关企业的深入交流,适时了解汽车产业格局下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四、未来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举措

(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明确教学的宗旨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平衡发展,创办出有自身特色的地方高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力争创建一支作风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对于一些青年骨干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送出去培训,让他们多接触生产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制定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高校任教或做兼职教师。改革教师职称评任制度,把教师的专业技能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定期邀请成功人士来校讲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学生的创业思想,塑造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摆脱思维定势,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鞍山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