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论文

科研项目论文

时间:2022-07-11 22:2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项目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项目论文

第1篇

应用型人才是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熟练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结构需要围绕生产实际进行设计,能力素质突出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培养过程更强调实践教学环节。[1]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公共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原理知识。通过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开设专业外语、专业基本原理课程、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和方法论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来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应用知识。应用知识彰显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性,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来实现,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转化能力和“二次创新”能力。第三,技术操作知识。技术知识是指学生在实践课程体系中获得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调研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的实践育人环节。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课程设置缺陷

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训练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基础课程设置的重复率较多,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差异化并不明显,不能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以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和规格,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第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行业特色课程及专业新开课程比重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对先进专业知识的及时需求,弱化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实践课占总课时量的比重较小,很多高校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严重缩水。第四,专业课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的结构性失衡与大学生就业矛盾。

三、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产品的不断更新能力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二次研发”能力。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建构,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转化能力。高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开设一系列的创新能力训练课程。这类课程具体包括:思维训练课程、能力训练课程、原典课程、项目牵引课程、“第二课堂”课程和多元智能课程。

(一)思维训练课程

这类课程重点教给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8%~9%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作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能力上面。”[2]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辩证思维,提炼论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和调查报告结构;如何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效果确认和效果巩固;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同时,小规模地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团队合作任务或模拟场景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创新思维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及时反馈,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能力锻炼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也要在实践中进行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训练、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或项目论文等活动,以及项目工作法(通过一个具体任务或活动进行训练)均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

(三)原典选读课程

原典课程即专业的经典著作选读。高校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专业发展历史,弄清知识的来源;二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充实、调整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要。

(四)项目牵引课程

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生产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以教师科研项目或承担企业项目为教学内容的课程产生。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理论、技能应用三者捆在一起进行培养,以实际的科研项目和实践任务带动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动手创造和应用实践,不断激发灵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透彻的理解和消化这些来自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以此取得工作经验,真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论,在做中促发展,在做中长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实用,学以致用”。

(五)“第二课堂”课程

“第二课堂”课程以学生社团或者个人自主实践为基础,主要包括:电子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科技制作大赛、专业技术应用大赛等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形式。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系列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主体参与式”创业课程体系的探索。[3]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支持跨院校、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创新团队,并不断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竞赛、竞技、投资项目。

第2篇

关键词:科技评价;思考

科技评价工作实质是科技管理工作。目前的科 技成果评价、科研项目的验收,大都是以专家会议形 式进行的。成果拥有人或项目承担人邀请同行重量 级专家若干名,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鉴定。由于科技工 作的多样性,以往评价标准和方法,过于简单化,难 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的特点。科技评价如何 才能公平、公正,如何才能做好科技评价工作,值得 我们深思。

1 对科研及科研成果的本质,要有科学的认识

首先,科研本质上是一项个别人改变绝大多数 人观念的创新活动,真理往往先由少数人所掌握。但 我国现行学术评价的主要方式如“同行评议”、“核心 期刊”、“引用率”等,其原则都是少数服从多数,对于 突破常规的创新成果,具有天然的否定倾向。少数服 从多数并不是学术的原则,只有在代表个人或集团 利益时,才能少数服从多数,科学研究的原则是多数 服从少数。即使没有创立新标准、新范式,只是旧有 成果基础上的增量,也要提供新资料,提出新看法, 相对而言,虽然比较容易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也首 先是少数人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评价的公正只是 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

其次,科研成果具有惟一性。我们知道,只有同 等性质的事物才具有可比性。同是土豆,可以比产 量,比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而科研就如艺术品,缺 乏共同性,都是独特的,不能批量生产,因而相互间 不具可比性。同是历史学,研究中国史与研究世界 史,如何比较?都是中国史,明清史与秦汉史又如何 比较?即使相同的课题,也必然会因人因时因地以及 因其他条件而异。科研与生产产品不一样,就在于它 的惟一性,除了外在形式比如课题级别、经费额定、 主持人职称、字数多少等,各个科研项目内在水平的 高低很难或根本就无法比较。而评价者对于那些缺 乏明确可比性的成果也就很难认定。

2 科技评价要有标准,但没有统一标准

科研的创新性与惟一性,决定了其标准的抽象 性与模糊性,决定了我们评价时无法进行具体量化。

在科技评价中,国内外试用过多种评价标准,都 能说明一定问题,又都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关键是评 价人如何看待它,掌握它、应用它。如前几年对SCI、 EI的争论,问题不在于SCI、EI本身,而在于人们 对它的掌握与应用,完全否定它是不对的,完全依靠 它也是不对的。

要评价,就要有标准。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 也还有能反映某些方面科技价值的标准,如论文、学 历、专利、奖励、证书、著作、效益等等都能说明科技 成果等方面的价值,尽管都不能全面反映,但也不能 离了这些去凭空评价,所以我们要这些,又不唯这 些。我们在科技管理中要注意科技工作的特点,要有 特点,是高水平、都应充分肯定,应该摒弃的是过去 那种用多指标体系去量化评价所有科技工作。

3 要靠专家、但又要规范专家的评价

评价科技成就,纵然有很多咨询系统可以运用, 但不能不靠专家。尤其是前沿创新性工作。同行专 家评审往往是最具决定性的一环。从这意义上讲,没 有专家,就无法取得客观的评价。因此,专家的作用 不可低估。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专家不是万能的。来自周围 的、来自上下级的打招呼,使专家在评审下笔时感到 为难。抬一抬可以使人人选,压一压也可以使人出 局,得失之间,顾虑是很多的。而且同行之间难免有 过去的恩怨亲疏,有的专家只对评审费负责,有钱就 评审,评审费越多,成果水平越高,也使得一些评审 不具有公正性。因此,科技评价要靠专家,又要规范 专家。首先应制定一部专家评审的法律条文、依法评 审;其次专家评审以后要逐步实施类似于“评估师” 的资格认证,以防专家出现滥竽充数现象;最后要规 范专家的评价行为,制定专家评价责任制,专家要对 自己下的结论负法律责任。尽快改变目前专家评价 无法可依的局面。

4 简政放权,科技评价职业化

所谓科技评价职业化就是要建立一批评价科技 项目论证、鉴定、验收等评价型企业,这类企业的管 理与科技型企业管理一样。

科技评价职业化较之于目前由政府组织的同行 专家评价,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意义的评价型企业,对 其评价结果负法律责任。

②以科技评价为职业,将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改 进科技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维护科学的严肃性。

③评价型企业可纳入国家职能部门的正常规 理,何时职业化评价也带动了科技、司法、公证等相 关行业的改革创新。

第3篇

关键词: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素质

 

医学高等院校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开展情报科研服务的成效,影响读者的信息采集。毕业论文,图书馆。不少馆员面对科研人员的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医学专业科学方面的科研课题的信息需求更是难以应付。医学院校要求对医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专一,要求的水准更高,因此,服务质量及需求满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一名合格医学学科馆员的从知识服务的内容来看,应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合格的医学高等院校学科馆员除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以下业务素质:

1、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

医学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员应是医学科领域的行家,对该学科的历史现状,

主要学术流派、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主要文献信息资源等有全面的了解。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员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医学领域内的知识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学学科的专业人员,所以要有全面的了解和精通医学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科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主要参考文献及阅读工具、医学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及相关学科的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学科知识,深入地研究学科专业文献,做好深层次的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工作,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读者的深层次信息需求,从浩瀚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鉴别、筛选、提炼、整合出切合其实质性需要的知识信息,为其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专业信息服务。

2、要有强烈的医学信息意识

医学学科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挖掘以及文献信息服务等基础理论和操作方式都能熟练掌握。医学学科信息意识是反映人们对医学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现实世界充满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要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获取、评估、开发以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核心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和运用。所以医书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毕业论文,图书馆。而馆员的敬业精神和专注于信息源的意识是信息意识的强弱的关键。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捕捉稍纵即逝的信息。

3、外语、计算机与网络运用能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数据资源网络化,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大多数的信息资源都是以英语为载体。在网上,英文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90 %。因此,医学学科馆员要想及时跟踪、获取先进国家的最新信息,必须突破语言障碍。另外,医学学科馆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知识,如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数据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查新等咨询活动中,利用网络广泛的信息资源和多层次多品种网络电子文献及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可满足快速有效的信息咨询要求。毕业论文,图书馆。应了解和熟悉医学学科国内外专业数据库的原理、结构、链接和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印刷型文献和多媒体文献的检索工具熟练应用。

4、较强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医学高等院校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对口院系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通过自己对学科领域发展的跟踪了解,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具有科研价值的课题,然后同对口院系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医学学科馆员要积极参与对口院系的科研活动,利用自己对本学科领域信息资源的了解掌握,报导科研动态,普查信息资源,提供服务,以及科研项目论证等工作。

5、精通图书馆工作流程

图书馆服务主要的一项是书刊和期刊等的提供。期刊的工作流程包括报刊的收集和整理、缺期的处理、现刊到馆验收和登记工作、现刊和零本过刊的整理、过期报刊的整理装订以及过刊的排架与管理。由于期刊具有很强的信息时效性,因此要求期刊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将期刊整理加工完毕,使之早日与读者见面。期刊管理人员还需对本馆的期刊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借阅速度,及时地向读者推荐相关资料。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就要自觉结合医学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相关研究课题及自己的兴趣,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高层次、专业化、个性化、有深度的信息服务的愿望,以提高服务水平。

1、 鼓励远程教育、学历教育或自学

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员要通过自学、网上远程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成为优秀的学科馆员。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馆实际情况,鼓励并选择适当的较年轻的馆员去攻读研究生学位,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结构层次。自学的方法可自由、充分利用时间,有效激发馆员的积极性,是馆员获取信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搞好岗位培训、轮训

医学高等院校的馆员要在单位工作期间进行继续教育,使图书馆员掌握和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本领。毕业论文,图书馆。岗位培训是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搞好岗位培训,是图书馆搞好工作的前提。因此,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送馆员参加培训班、轮训班。

3、充分利用读者资源

来自各个方面的图书馆的读者,他们对各自的专业有较深的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这是我们可以依赖的一种智力资源。虚心向读者学习,是培养和提升馆员素质的好方法。

4、本馆馆员间相交流学习

图书馆馆员在熟悉的岗位上工作时间久了,都会积累自己的心得体会、工作方法与见解,这是图书馆自身的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图书馆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新老馆员有在岗位、学科背景之间类似的馆员在一起交流座谈,沟通、交流经验,以利于不同岗位人员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这个整体的作用。

5、与其他医学院校互通有无

医学高等院校的图书馆间具有相似的社会环境,相近的人文背景。毕业论文,图书馆。图书馆可以采用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感受其他学校图书馆的氛围,开阔视野、通过了解、比较作宏观情况和微观细节,互相借鉴,积极思考,发现自身有待提高的力面,从其他馆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能量,争取逐步全面的提高并完善素质。

6、引进人才,提高业务水平

新进馆员是图书馆的新鲜血液,是直接提高馆员整体学历结构的力式、在面向社会招聘馆员的时候,要以优先选择具备图书情报基础的其他专业人员和专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或者招收其他专业人员然后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毕业论文,图书馆。

总之,医学高等院校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图书馆员的工作摘要我们图书馆人的长期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素质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06.(31)

[2]丁世昶.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J].沈阳干部学刊.2006.2

[3]戴宇丹.新时期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J].贵图学刊.2003(3)

[4]伍洁.论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第4篇

关键词: 楼宇视频 视频广告 市场效应 市场前景

楼宇视频广告作为林林总总广告媒介中的一种,自户外广告整合以来,以其精准投放和网络覆盖的优势,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传播媒介。楼宇视频广告作为一个人们生活的视窗,出现在各繁华城市的写字楼和公寓,以试听合一的方式让人们更真实、立体地感受事物的特征,从而影响人们的品牌认知,吸引人们的眼球,挑动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

一、楼宇视频广告的现状

楼宇视频广告是指用液晶电子显示屏在商业楼宇、高档公寓、办公大楼等场所播放商业广告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媒介变革,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和裂变,新媒体层出不穷,楼宇电视广告媒体作为其中一种全新的媒体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异军突起。[1]正如实力户外媒体总监陈岩所说:“2002年是户外媒体市场收购与整合的一年。”在户外广告媒体整合的进程中,楼宇视频广告这一媒体形态传入中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即使是在电脑、网络普及的今天,楼宇视频仍然以电梯广告的形式,凭借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跻身三大广告媒介行列,与电视、报纸媒介三足鼎立。

楼宇视频广告的自身媒体属性将消费者群体锁定在商务楼和高档住宅的白领阶层,这一群体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同时也是社会的主干力量,公寓楼和写字楼犹如这个消费群体生活轨迹的两端,楼宇广告会成为人们每天看到的最后一幅户外广告,以及第二天出门看到的第一幅户外广告。广告传播的起点与终点奇迹般地重合,并且被牢牢占据。

楼宇视频广告通过对电梯口的这个设立场所选择,达到了对受众的分区性,同时抓住了人们在电梯口等候的特定物理时间构成收视强制性,又以视听结合的形式从打动力和表现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户外广告。譬如上海大众Polo1.6上市“太极篇”广告(图1),这则广告短短15秒,从时间上刚好和人们等电梯的时间相吻合,通过声音、画面、配乐、文字结合,以最强的震撼力吸引人,通过多频次播放强化记忆和强制接受。广告的内容是老师掌下生风,一出手便激起一地落叶,自以为神功已经练成,但他不知道背后刚刚驶过一辆动力非凡的Polo1.6。从商业角度来说,上海大众汽车属于偏高档消费,符合这个受众群体的消费,很好地满足了广告主想要传递商业信息的这一需求。从受众角度分析,这则广告以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人物独白、完美配乐和文字解读,以及视觉效果与时长等因素放置于楼宇视频中恰是较为适当的表现方式,不仅带给受众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享受,而且准确地向受众传递出商业信息。

二、楼宇视频广告的市场效应

楼宇视频广告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广告主对其的认可度已经很高。通过对设立的场所的选择达到对受众的区分,通过音视频结合的形式实现对传统户外广告表现力、打动力的超越性,通过选择电梯口的这个地点和电梯等候的这个特定的无聊时间而构成的收视强制性,这几点优势恰恰满足了当下广告主的需求,所以几年下来几乎已经成为许多广告主常规的媒体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2]电梯广告是动态受众群体与动态广告内容近距离的有机结合,有效弥补了现有主打广告媒体形式的不足缺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告在点、线、面、图文等方面融会贯通的传播效应。楼宇视频广告媒介作为电梯里主要的投放媒介,有其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它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之下的明显优势。

楼宇视频广告的目标受众十分明确,将消费者群体有效锁定在高档公寓、办公楼和商业楼宇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里,从而高、精、准地覆盖这一消费群体。传统的传播媒体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的信息接收群体就相对分散、杂乱,没有楼宇视频媒介的受众集中,同时,这也是楼宇视频广告能迅速成为中高端媒体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楼宇视频广告的传播空间具有限制性,例如空间狭小、隔离性差和必要通道,受众与楼宇广告的传播内容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强制性的收视心理和视觉效果,这些特性促成了收视的强制性。那么楼宇视频广告作为户外媒体的一种,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展示户外广告的生动性,强化受众的感知,改善受众的品牌认知。

传统的电视媒体制作费用和投放费用高昂,且制作周期较长;车载广告所使用的大型LED液晶屏相对来说价格昂贵,且受众不集中,流动量大。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与之类似的户外车载广告媒体,从制作成本和效率上来讲,楼宇视频广告传播媒体都更胜一筹。

三、楼宇视频广告的发展前景

通过抽样调查西安市高档办公楼受访者每天乘坐电梯的频率和接触电梯内视频广告的时长显示:78%的受访者是高档办公楼的动作人员,85%的受访者每天乘坐电梯的频率是一天4次,大约90%的受访者每天接触楼宇视频广告的时间为1到3分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楼宇视频广告在三高人群中覆盖面的广阔性和分众的明确性,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所没有的优势,长江后浪推前浪,楼宇视频广告正以一种新媒体代替旧媒体的形势逐渐发展壮大。

在传统媒体的碎片时代和分众传媒的有限影响下,以及整合后的户外广告进程中,楼宇广告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它以各种中高端楼宇为基点,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化终端媒体,投放精准、覆盖面广阔,为广大企业和广告主提供一条快速实效的传播途径。以楼宇电视为载体,商业广告综合公益宣传,有效提高媒体接受度和企业的公信度,增强同等品牌之间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楼宇视频广告不论是形成现状还是在市场中所产生的效应,在现代媒体下都占据一席之地,且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目前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的卫生公共任务。卫生资源的配置重点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因此强调产出或绩效拨款比以投入拨款为基础的模式更有效率。对资金投入项目绩效管理不仅是对卫生投入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是以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效果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政府卫生投入活动的目标与结果,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管理的内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目标要制定合理明确;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管理结果、绩效跟踪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考核与评价;强化考评结果的应用,落实整改措施,增强支出责任,压降运行成本,促使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有效。

二、卫生投入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路

(一)完善专项资金投入的制度与规则

做好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的专项管理,首先要从项目管理的各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项目立项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其次对专项经费拨付与使用形成科学的运作流程,对开支范围、核算方法和经费补助将实现的目标,做到事前控制;最后在项目建设过程、完工验收后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跟踪问效,确保以制度规范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二)对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实行全面绩效预算

绩效管理良好的开端就是要做好全面合理的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的明显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易于横向比较。同一水平的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同样任务,资金如果存在较大差距,可对差异进行分项比较,则低效或无效资金的使用部分就会显现出来。二是便于纵向比较。在专项资金使用跟踪过程中,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节点进行对照,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偏差。绩效预算实行目标管理的流程一般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项目数据库,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选择下一年度优先进行的项目,可自行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项目负责人,收集绩效评价数据和材料,对项目首先自评。在编制下一年度收支预算时,同时根据自评结果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在立项报告中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可行性论证,将申请资金的理由、预算资金构成以及未来能达到的绩效等作详细论述。财政专家将根据立项报告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后,财政拨款才正式下达。通过绩效预算,大大提高了政府卫生资金使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三)强化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监督机制

在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意见》别强调“要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的管理监督。政府卫生投入资金要依法接受人大、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保障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安全使用和发挥效益的关键。因此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监督体系至关重要。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以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为主导,将审计监督全覆盖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结论应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使政府资金投入、分配和使用置于公共监督之下。这都将加大社会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管和督察力度。通过建立问责制,落实经济责任,也有效防范医疗卫生机构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四)财政卫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使用

对卫生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包括对项目的合规性、效果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及公众满意度综合分析评价。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操作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原则,选择相关的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结合不同项目性质,可研发运用个性指标及绩效标准。在使用绩效评指标时,应结合项目实施部门提供的项目申请书(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完工报告以及部门年度预决算。

三、合理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近年来我院根据以上绩效管理思路,合理运用绩效评价指标对拨入医院的各类财政性资金进行绩效跟踪评价,都较好地完成了绩效目标任务,使政府投入的卫生资金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发展、病人救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效益。现以医院专科建设,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为例,介绍绩效评价指标的使用。

(一)合规性指标

实际到位率: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收到的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总额×100%资金流失率:被截留、挤占、挪用等资金总额÷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收到的专项资金×100%资金使用率:该项目专项资金实际支出÷全部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总额×100%预算完成率:项目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财政资金投入乘数:(项目投入金额合计-财政投入金额)÷财政投入金额。指因财政资金而能带动的全部资金倍数,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通过以上指标评价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可以对具体项目实施和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评价,资金使用部门可深入分析是否因项目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或资金流失等情况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对专项资金从拨付、使用到最终决算都得到全程监督和控制。

(二)效益性与效果性指标

效益性与效果性指标应是指标体系的重点,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对产出的效益进行衡量:对医疗产出的影响、对科教产出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项目性质的不同,可选择投资回收期、机器设备使用效率、教学效能、各级别科研项目数量、科研论文数量、资产收益率、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服务费用等指标搜集数据分析评价。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支出能够实现多大程度目标可通过效果性指标反映,代表性指标为专项资金目标实现率:专项资金实际实现目标÷专项资金预定实现目标×100%需强调的是根据专项资金支出的目标性质,有些项目的效益与效果用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表示,可使用综合指标进行计算。在各分目标单一指标的基础上,再按各分目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最终以综合指标反映。如重点专科建成后本地区病人可得到及时救治,降低转诊率,有效解轻病人医疗负担,医疗机构通过人才培养与医疗技术提升,弥补该学科空白,创造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假设项目预定实现的目标为新增固定资产情况、人才培养、项目对新医疗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到临床等贡献能力、医疗新项目开展病人受益情况、病人满意度等6项,总分100分,可根据分目标设置6个参数,前面五项权数为15%,病人满意度的权数为25%,项目考核专家对该项目的评分分别为88、93、96、91、95、92,综合计算该卫生专项资金目标实现率为92.45(88×15%+93×15%+96×15%+91×15%+95×15%+92×25%)。

(三)持续影响与发展指标

可持续性评价可在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对既定的绩效目标是否按期实现,决策程序是否具有可重复性、项目是否可持续保持产出较好的效益等作出评价分析。可持续性包括: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医院发展需求的持续性、人才培训的持续性、社会效益的持续性、环境保护的持续性等。

(四)社会评价指标

政府卫生投入支出的社会效益是长期的、间接的,很难用价值来衡量和评价。可使用定性指标,如受益单位或公众满意率、患者投诉发生率等。通过社会评价指标促使医疗卫生机构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主导,将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等真正融入到日常运作中,并保持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室内乐;小号演奏;作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094-02

一、室内乐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室内乐是最重要的西方音乐传统表现体裁形式之一,这种小型的古典音乐重奏形式不像交响乐那样以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器乐组合形式得到的饱满音色吸引观众,而是通过其优雅的演奏风格和亲切迷你的合奏形式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受,仿佛三五好友相聚聊天,闲适典雅却又不失庄重,故此室内乐时常被称为“音乐的朋友”,被早期欧洲的皇宫贵族所喜爱。室内乐演奏形式多样,早期多为钢琴重奏、弦乐重奏为主,浪漫主义早期由于乐器制作工艺的完善乐器的音准问题得到解决,管乐器也逐渐加入到室内乐的演奏行列中。到浪漫主义晚期室内乐进入了他发展的黄金阶段,乐器的成员也得到了壮大。其中主要包括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圆号、小号、长号等乐器。

自室内乐产生开始,它就备受作曲家的青睐。与独奏作品相比,他具有更丰富的和声,而演奏目的纯粹是为了表现音乐。室内乐不像有些独奏作品那样专注于自我表现,更多的是追求整体音乐上的平衡,追求生动音乐形象,追求具有独特音色特质乐器之间的配合,这种表现形式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变。与交响乐作品相比室内乐的每个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担任,在演奏中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的声部,每一个人都既是演奏者同时也是伴奏者,乐器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补的。它的演奏更有利于发挥每个声部的特色,具有交响乐无法比拟的精致性和亲切性,同时也能够让丰富的和声织体以及复调表现手法集中在少量的几件乐器中,让每件乐器的地位和音色特征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和展现。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室内乐在如今众多的音乐表现方式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小号的发展以及在室内乐中的应用

小号是西方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300年。早期小号形制并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乐器这样。他大致经历了自然小号、指键小号、活塞小号三个阶段的发展。初期的小号只能演奏几个泛音,但由于高亢嘹亮的音色特征多被应用于皇宫贵族典礼开幕、入场仪式或是战争前军乐队的号角。十八世纪中期随着指键小号的出现,作曲家们开始将小号作为旋律性乐器应用到创作中来,但是由于乐器音准以及演奏技术上存并不十分完善,在演奏过程中也多被当做节奏型乐器来使用,很少演奏旋律性乐句。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按键小号的出现才正式的让小号登堂入室并奠定了其在铜管乐器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德国的施托尔采尔和布鲁麦尔两位发明家对小号进行了改良,完善了小号在音准方面的弊端。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像阿尔班、克拉克等小号教育家,他们的出现不仅规范了小号演奏的方法、丰富了小号演奏的技术,同时提高了听众对小号的认识,使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为主奏乐器进行创作。随着小号形制以及演奏法的成熟,室内乐也开始将小号纳入其中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十九世纪晚期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室内乐降E大调钢琴小号弦乐七重奏Op65面世,这部室内乐作品不仅将小号与生俱来的带有斗争性质的音色发挥出来,更开创性的开发出了小号细腻温婉的一面,让小号演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作曲家对小号的定位也逐渐从辉煌的号角转向为灵活多变的色彩。

三、室内乐对小号演奏起到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演奏者对速度与节奏把握。小号作为铜管乐器组中的高音声部,在室内乐作品中往往演奏旋律部分。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以独奏作品为练习手段的演奏者来说,对于速度和节奏上的把握不够严格,诸如在演奏一些较长时值的保持音或是休止符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演奏技巧就会忽略这些时值准确性。如果演奏者在室内乐演奏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变化音乐速度和节拍则会破坏整体音乐构成和发展,也不能给够让作品准确的表达出来。实际上笔者在进行室内乐演奏中总结发现,将小号带到室内乐中来与其他乐器协同演奏则会被动的要求演奏者按照时值要求进行演奏,这种被动是有益的,他可以正确的引导演奏者的演奏更加认真的阅读乐谱,也能够让演奏者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整个乐曲节奏与速度上的把握上来。

(二)有助于提高演奏者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决定小号音色多样化的不仅是单纯强、弱、快、慢,同时还包括了柔美、嘹亮、暗淡、欢快等符合作品思想情境的音色。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来表现这些复杂的表情符号,如“像小提琴般的柔美,像巴松一样沧桑或是像圆号一样悠扬,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较为困难的,毕竟小号的音色特质是固定的。然而将小号应用于室内乐演奏中来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室内乐是由多件不同乐器组成,每件乐器在作品中担当不同的声部或是角色,在协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够清晰的辨别出各个乐器的音色特征以及表达方式,让小号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形成立题形象的演奏思维,对于音彩的辨析能力更加深刻。这样演奏者即便在独奏时也能够以形象的音乐思维去理解作品,让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加具有想象力,也极大的提高了演奏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演奏者的音准及和声观念。小号是一种单旋律乐器,不像弦乐或钢琴自身便可演奏和声。对自身的音高很难控制。无论是在独奏还是重奏练习当中,音准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小号演奏者。而在室内乐演奏中由于每个乐器都担负着各自的声部,这就使小号这个单声部旋律融入到整体音乐中,使其成为和声中的一个音符与其他乐器之间形成和声,让音乐作品饱满丰富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层次分明,音色多变。另外室内乐也能够提高演奏者对于音准的把握,在定位自身音准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其他固定音高的乐器来建立整体的听觉概念,使得整首作品在演奏上更加的准确。

(四)有助于小号演奏者提高自信心。由于小号乐器的特殊性,经常会单独演奏一些旋律性较强的乐段或是慷慨激昂的乐句,然而即使是一位演奏水平很高的小号演奏者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会感到紧张或是恐慌。而这些都是会影响音乐表达、破坏作品的完整性的因素。如果小号演奏者能够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出,与几个人共同登台则会缓解演奏者的紧张心理,减轻很多压力,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通过长时间的室内乐登台演出,演奏者可以从每次室内乐的演出总结舞台经验,使自信心逐渐提高,无疑是消除舞台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有助于培养演奏者的合作能力。小号演奏者由于长时间独自一人练习,时常会性格孤傲、特立独行很难与别人合作,长期如此就会造成演奏者与社会脱节,完全没有合作意识。而演奏室内乐这能够有效的提高演奏者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做为一个团队,小号演奏者必须在作品的速度、强弱、乐句的进入、弹性节奏以及谁在哪一部分占主导等问题上达成一致。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在不断的学习合作中进行交流,演奏者必须学会如何与别人配合、如何为了照顾整体放弃自己的观点、如何在展现自己的同时聆听对方。演奏者之间的良好配合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室内乐的特征,这也从侧面让小号演奏者准确的定位小号的团队价值与重要性,这些都是在独奏中很难获得的宝贵财富,为其他演奏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号室内乐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同时也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欧洲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小号室内乐也逐渐受到专业院校和团体的重视。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相信小号室内乐将会得到普及和完善,小号的教学与演奏将会日趋成熟,我国的小号室内乐以及小号演奏必将登上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阿尔班.小号、短号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