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13:4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六个班314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天津地理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化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教材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想要真正学好英语就要更多地了解体会英语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英语并很好地运用。
如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并提出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应当注重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并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以外,还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特别是七、八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一线教师更应该挖掘教材中关于西方文化的内容。为学生营造适宜的语言环境,从多方面进行文化教学。下面结合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从家庭观念方面
以七年级上册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介绍家庭成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西方家庭观念方面的文化教学,比如,在西方家庭中,个体意识比较强烈。子女在尊重父母的同时,大人对孩子也非常尊重,注重孩子的隐私,进孩子房间前都会征求孩子的同意。父母以子女独立生活为荣,孩子也几乎在成年就能够独立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亦如朋友般随意、平等。学生在了解到这些与我们本土文化不同的信息后,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帮助。
二、从地理方面
以七年级下册Unit 7 It’s raining!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天气。Section A部分有不同城市天气的图画,教师可以为学生将这几幅画片还原成真实的图片,在介绍天气的同时,为学生介绍这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及其代表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多伦多的CN Tower;波士顿的圣三一教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教堂等。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地理、宗教方面的文化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历史方面
以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烹饪食物。在课文中为我们介绍了美国感恩节的由来以及传统食物火鸡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或是课前让学生作为兴趣搜集关于感恩节的信息。让学生知道五月花号,知道美国的由来。课后可以为学生播放《火鸡总动员》的电影,通过电影介绍感恩节的火鸡大餐。对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文化教学。这对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是十分有帮助的。
四、从文学方面
以八年级下册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为例。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因此,教材的编排上也是十分符合学生的水平的。在这个单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文化教学。除了《金银岛》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阅读过的外国名著、小说、童话的名字、作者,甚至简单的内容介绍。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仅活跃,而且更主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通过对教材合理的挖掘,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合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英语文化氛围,并让学生沉浸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将其同本族文化进行感性比较时“习知”英语所属的文化。利用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1-01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
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名称:青藏地区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八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青藏地区》,主要有三部分:青藏地区的区域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藏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本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第二课时,建立在学生已有七年级,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储备及知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部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观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说出青藏地区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3.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七年级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地理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中学生好动,参与意识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自己观察,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自主学习
活动二:探讨交流
活动三:归纳提升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巩固练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有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
举例说明这些“神奇”现象的具体表现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青藏地区有感性的认识。
板书: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活动一:自主学习
1.读教材P17图5-30“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及与邻国的分界线。
2.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的经纬度范围,分析本区的海陆和纬度位置。
3.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分析本区海拔高度的特点。并 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4.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说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5.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河流、湖泊,分析本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
6.分析本区的景观特征。
学生读图分析
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活动二:探讨交流
1.读同纬度那曲和南京的气候资料,分析气温差异及形成原因。
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粮食种植区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请归纳本区种植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本区主要发展的农业产业类型?
4.用实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居民点分布、民居建筑特点、居民饮食和服饰的影响。
读图观察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归纳提升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分析归纳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归纳总结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青藏地区内部也存在地域差异。
3.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后,师归纳小结。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板书
(一)区域概况
(二)自然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三)农牧业生产状况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多媒体 美术作品
计算机自产生以来,便以最快的速度影响着全世界。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载体,已经走进了教室,实现了“班班通”。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改善教育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也是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能力
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十分广泛,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自然的无所不容。这么广泛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了解作者的绘画意图,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是十分的困难,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这个难题解决起来就容易的多。例如,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然后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而教学时的自然环境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的单调,我所在的城市树没有绿,草没有长,花更没有开。这样的情况下,硬让学生实际联系作品进行畅想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艺术家笔下的春天和现实生活有如此大的差距。而在教学中应用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春天的影音资料,(尤其是学校所在地所没有的自然风光,而艺术家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情景)整理成连续播放的文件,在课堂上展示。
其次,学生看到真实的自然风景,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自然走进了自然环境的世界中。学生思想和自然融合后,再出示一些艺术家描绘的春天的美术作品,作品与真实自然景色对比,教师再配以文字的说明,不管艺术作品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学生们都能很容易得接受,同时加深理解了作者的绘画意图。教学目的,自然得以实现。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最感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可以给学生造成以上的情景。例如,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陶艺创作》。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为它们感到自豪。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美术课件,一一展现在大屏幕上,再配上古代戏曲音乐。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含蓄、意义传神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就一览无余了,这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在欣赏了艺术品之后,更迫切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陶艺来。教师在加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更加的浓厚了。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诱发学生良好的情趣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投入积极的情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这种情感。例如,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课堂。音乐与美术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音乐除了形象特征外更具有情感性,更容易打动人,引起情感共鸣。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作品那种巍峨、崇高的境界,随着音乐《高山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尚的旋律变化。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作品局部、整体在电脑上随时产生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例如,将动画制作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Flash制作的动画、音乐作品、彩玲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被中学生接受、喜欢。所以,这种形式出现在美术教学中,所起到的效果显而易见。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体育场馆设计》中,用Flash把体育场馆的造型制作成动画片,一层一层地出现在画面上,像搭积木一样的垒起一座大型的体育场馆。学生欣赏后即觉得有趣,又了解了体育场馆内部、外部的不同造型和特征,同时还学会了设计建筑物的方法。这样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体育场馆,学生们一定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情趣融入到作品中。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授课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85-01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也要能够较好地运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会觉得文章枯燥难懂,尽管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还是不得要领,而如果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则会令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现洞庭湖宏伟壮观的图片,接着播放范仲淹的故事,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深入分析文章,弄懂文言文的词汇含义。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导入收效显著。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
运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课文。例如对于缺乏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很快体会到抗日先驱们的爱国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这段历史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呢?在教授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与有关的视频,学生凝视着那一幅幅惨痛的画面,无不为死去的同胞而落泪,无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忍而愤怒,并积极投入课堂讨论,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教学话剧单元时,由于学生对于话剧了解较少,学习课文有些吃力,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雷雨》这出话剧,让学生对话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组织学生自编自演了两场话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话剧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欣赏能力
古代诗词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有着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播放有画面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情韵。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上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范读,掌握朗读技巧,然后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动画,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知意境,理解诗句内涵。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录像资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在教学“人间大爱”这一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汶川地震时救援的场面视频;教学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名的景点画面。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写作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利用投影设备,搜集、展示一些名人佳作或者从学生的作品中找一些典型的文章,让学生鉴赏并评改作文。比如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下册有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写一首小诗,学生对诗歌了解不多,笔者除了向他们介绍诗歌的特点与写法外,在课下查找了冰心、席慕蓉等作家的一些诗作,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欣赏,学生反复诵读欣赏,对诗歌有了体验,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仿写、修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弥补视野局限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但对于视野并不宽广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而运用多媒体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峡》一课时,笔者做了调查,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到过类似的景点,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三峡大坝景观的魅力,笔者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三峡的三大景点,让他们“游”了一次三峡,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
听一听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不可多得。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在新改版的教材中,许多内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听歌曲、欣赏音乐的办法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直面挫折》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刘欢的《从头再来》:“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用名歌唱家饱含深情的歌声来渲染气氛去打动学生,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再如在教学《亲子之间》一课时,可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躺在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让学生感悟歌词的内涵,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提高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看一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视觉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看录像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感悟生命》一节,可以播放录像:银鸥在蓝色的海洋上飞翔,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花儿在枝头绽放,蜜蜂在辛勤的采蜜……让学生亲身感受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生命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宝贵!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再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富起来》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了解我国的政策。
唱一唱
前面的听录音是指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来创设情境、感受课文。这里讲的唱专指教者要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通过唱一唱来创设情境。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适当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让学生唱一唱。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时,可以安排学生唱一唱宋祖英的《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欢快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民族情怀,感受全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气氛。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团结就是力量》时,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付笛生的《众人划浆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竟,波涛在后,岸在前!”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体会团结的力量,这比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要有力得多!可说是一切尽在“歌声”中!
演一演
对于一些场景性强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员一样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拥有好心情》时,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表演尽情体验喜、怒、哀、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领悟与认知: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演助学,以演促悟,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收益。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礼貌和礼仪》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设置成各种不同的公共场合,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交往,去体验,切身感受公共生活的礼貌和礼仪。
练一练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课;高效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做好英语复习比较盲目,究其原因可能和是和教师满堂灌或搞题海战术有关。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而且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老师也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不能提高成效有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复习课效率呢?
一、复习课要重点突出。
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及易错易失误的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练习,如对于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复习,一般复结提供建议的八种方式:Let’s do... Shall we do...? Could you please do...? You’d better do... Why not do...? Would you like to do...? Would you mind doing...?How/What about ...? 以及他们的区别,通过口语交际加深记忆;重点复习Why not ...Why don’t you ...Would you mind ...?的同义句以及答语的不同,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对现在完成时态的复习,将它与一般现在时进行区别, have been to ,have been in ,与have gone to的区别,延续性动词与短暂性动词的区别等等,着重进行讲解、比较和练习。效果明显。对于分数的掌握 ,我利用口诀:分子基,分母序,分子大于1.分母加s.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掌握。,
二、复习课要整合教材。
例如,我将所学单元中目标语言相近的排在一起,语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我在复习时就将它们聚零为整,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复习。例如,我把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放在一起复习,都是一般将来时态的will + do 结构: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 I will go shopping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条件状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态表将来。我还把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整合在一起,I have lived in XinJiang since I was born. I have been living in Xinjiang since I was born. He has left. He has been away for two years....通过对比复习,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现在完成时态。
三、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中。
复习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组词造句,运用词汇,口语交际,并能自己归纳语法规则及易错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最后我再给予补充说明。例如,反意疑问句的复习,学生归纳出:I am a teacher , aren’t I ?
Jack is unhappy, isn’t he?
Nobody knew the news, did they?
Let’s go shopping, shall we?
Let us go shopping, will you?
I don’t think Tom can play tennis, can he?
We think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sn’t it?
What fine weather, isn’t it?
You’d better study hard, hadn’t you?
我给学生补充了I said Mary was hard-working , didn’t I ? You must be tired, aren’t you? You must study hard, mustn’t you?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揣摩,不断学习,一定能让我们的复习课堂“活”起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从课程理念的创新到教学方式的转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基础教育需要有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动力,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物理这门课程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科目,好多学生对物理较陌生,因而产生了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是我的一点浅显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但好多老师对此并不重视,实际上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没有它,物理课堂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我更是特别重视。在教学中,我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经常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使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同时我还扮演学生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内容时,在学生自己解决了“放大镜、投影仪的原理”以后,又提出:“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分析理论、有的动手实践、有的查阅资料,最后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比老师讲“怎样怎样去做,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要感兴趣的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会更有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探索性、创新性,使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有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放手要让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大气的压强》一课的内容时,有的学生曾经提出: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教师利用“空瓶吞蛋”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把进一步探究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浓烈。有的小组商讨如何设计实验,再小组讨论实施的步骤;有的小组先进行讨论,再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创设的覆杯实验、塑料吸盘实验,都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每个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交流、实验中,他们还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物理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与运用,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同时,物理知识的运用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时,让学生结合平时用的照相机,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的条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照相机的原理,也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国光初级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体会文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比较阅读一般说来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以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一、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体裁、题材、思想、写法相同或相异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找出其异同,斟酌其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比较阅读适合于同一作品中同一人(或事)的前后比较分析,试举一例。九年级下册中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闰土在二十多年前后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我”、对生活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认识到这种变化完全是由黑暗社会制度所致,这样,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达到了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比较阅读也适合于同一题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分析。如九年级上册中鲁迅的小说《孔乙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文与八年级上册中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孔乙已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教师应引到学生从两人所生活的时代、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的结局及两文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知道落魄儒生孔乙已,疯颠举人范进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现相同的主题。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过去所学的课文,又理解了新的课文,这就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比较阅读同样适用于范围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相似人物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可以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学生学会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具体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名家名句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名句,而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名家名句的精深内涵,从而加以掌握。如八年级下册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的苦乐观,和“迁客骚人”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决定悲喜观相比较,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更深刻地领悟到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七年级上册诗词曲单元中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所作的诗。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领悟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淮上与友人别》中轻拂的柳丝、飘荡的杨花、如泣如诉的笛曲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哀婉之情。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出另一种风格。通过比较可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洗过去送别诗中儿女情肠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它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的原因。
三、比较阅读有助子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文体的艺术风格,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写作方法。善于比较,学生才会联想,从而创造出许多美妙的构思。如七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春》,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写作文《春》。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作文《春》和课文《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领悟到朱先生对春天多角度、多方面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他写好《春》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到教益,由些可见。比较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把比较阅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加运用,既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丰富课堂信息,又可加强课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说,比较阅读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
【关键词】地理课,新课导语,方法
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地理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为己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精神的独立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必须革新课程理念,把新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新课导语是授课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所以新课导语是教师上课抓住学生的关键之一。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新课导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联系生活,通俗易懂
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有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将这些事象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讲七年级地理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羊杂碎’吗?我们榆林的‘羊杂碎’已纳入中华名小吃,为什么榆林人喜欢吃‘羊杂碎’呢?这与榆林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地理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正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承上启下,温故引新
新课程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不仅使教学任务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由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求知识,既减小了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如讲述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气温和降水结合起来构成气候,那么气候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气候的有关知识。”
3.图像导入,生动形象
新课程的初中地理教材图像丰富,种类众多,若巧用图像导课,既形象直观,又吸引力强。如讲“美国”一节时,我先展示美国国旗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国旗图案并加以思考,然后提出质疑:“同学们,图中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左上角的50颗五角星代表什么?星区以外的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共同学习美国的有关知识。”
4.巧用歌曲,创造意境
歌曲语言优美,气势宏大,充满激情,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恰当地巧用歌曲导入新课,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讲八年级地理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可以用歌曲《爱我中华》来导入;讲八年级地理下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时,可以用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来导入。
5.引用资料,激发兴趣
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宇博士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将讲授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用资料有说段趣闻、讲个故事、解释典故、引用俗语等等。如讲高中地理“地下水”一节时,可引用俗语“井水不犯河水”提出质疑;讲“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节时可引用“一山不容二虎”这一俗语作为引入新课的资料。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方法如何,新课的引入一定要突出新课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新课讲授的顺利进行。导语设计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授课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我们广大地理教师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