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时间:2022-12-21 11:02:4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1篇

一、爱国守法:要有忠心。

爱党、爱国、爱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杜绝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资信,有扩大和不真实的宣传,看了后难免会影响情绪,从而带到教学中去,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决定以后少看网络评论,多看新闻联播。

二、敬业爱生:要有爱心。

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做到爱校、爱岗、爱生。特别是在爱校方面要继续努力,已经在学校过了七年之痒。要多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生尽量充分体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真正做到用心。在班主任工作上还要多下工夫,回顾班级照片,找到我的很少,以后一定要多和学生相处。

三、教书育人:要有良心。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教书是个良心活,这是我外公在我考上师范后对我的忠告。当老师的十八年,我一直没忘记,时时叮嘱自己。当然现在我也有兼职,可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难以应付家庭开支的。但我一定会保证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严谨治学:要有真心。

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这点十分遗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有效的教研成果,虽然恪守学术规范,但未能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争取本学年内两篇。(真心是学术规范,争心是勇于探索。)

五、服务社会:要有责任心。

勇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本人理解服务社会应该是充分地完成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的任务。对我而言,我尽力做好一名党员、一位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儿子等等。当然从职位角度我尽力做好一位教师,如果这些角色有冲突,我尽量平衡。在此之余我也在为市残联做服务,虽然不是免费的,但也是尽尽自己的心意。以后要提高自己,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为人师表:要有恒心。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34-02

一、研究背景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论断明确了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校担负着引领科技前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三大基本使命,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是教育领域的其他工作者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笔者深感责任的艰巨。因此,如何实现党的十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精神,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对高等教育领域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以及研究如何将其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树立高校青年教师的良好形象,既是落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师(包括专任科研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队伍、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整体实力的核心,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的科学与和谐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严格加强相关法律规范是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将全部热情与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才能为本单位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得先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在贯彻党的十有关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精神中,应起到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重中之重。在党的十精神业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新标杆的今天,更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以便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持教师职业特点、加强角色价值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其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治学以及为人处世方法等软实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前高校的管理秩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错误观念,同反动、腐朽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并做坚决的斗争,在学生及整个社会面前树立高校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校教师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主要推进者。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校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需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依托,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去,并在其中严格加强有关教育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五)和谐高校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和谐”两字多次出现,在报告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将党的十所传达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就是促进本单位的和谐高校建设。和谐高校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是以高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高校学生发展、高校教师发展、高校自身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是根本,师德师风建设是重心。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确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推动本单位和谐高校工作的建设。

三、结论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前途共命运,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希望在高等教育,办好高等教育的希望在广大高校教师。高校是社会的净土,高校教师是社会的良知,其师德师风可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务必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认识到在工作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严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实现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奋斗,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陆为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4).

[3]杨宝盈.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

[4]陈韬,李琼.浅谈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第3篇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身为人师,其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及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本文通过分析师资建设的热点话题,探讨如何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题。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培养师德,师德培养的基础在于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方法比较僵化,教育效果还差强人意。因而,探索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论题。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其一,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符合高师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与研究性并重,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学生修养师德的实际需要。且注意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其二,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在加强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等主题式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的主题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校有计划、定时间组织学生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像。通过观看,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时处处能够自觉地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其三,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正反面电箱的示范作用。正面典型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学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从同学身份已经转变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学长们,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陷进典型为标杆,让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身边的榜样作用可效仿。反面典型也能发挥示范作用,但这种师范的性质式来自反方向的,是反面的例子。在教师岗位上,也总有一些师德表现的反面例子,可以将这些反面的人和事拿来予以剖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受到师德反面教员的警示和警醒。

总之,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事关我国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状况,事关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视与进一步地抓好、抓实。

作者:高洪霞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教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紧密的结合了在一起,这是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以及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根据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背景分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职业道德特点,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职业道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是不完善的,没有指定相关的准则、制度,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的制约以及提高自身师德意识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自律性,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师德建设的思想觉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代性的职业道德特点。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特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增强自身的教学手段;利用最新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职业道德,把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目标。然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持久性的职业道德特点。任何行为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的特点,通过日积月累对学生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职业特点,这就是持久性的体现。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性职业道德特点。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改革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的主要,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性职业道德特点。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守热情祖国,增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根据国家教育的发展方针进行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综合性的社会人才的基本规范。其次,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道德思想为主的师德教育作为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高职院校的中国的师德建设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观念,把这些观点有效的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就是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起着一定的调节规范的作用。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追求,再加之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多方面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有重复性、冗杂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这也直接加强了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难度。所以,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规范高职教师的正确的价值观点形成,提高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对高职教师的认同感、以及信任感。

其次,就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的榜样作用。高职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加强学生们的整体认知,通过自身的师德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重大影响一般都体现在无形的自身道德素质之中,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把自身职业道德的观念、情感、意志以及相关的行为在无形之中传授给学生,这种道德的养成对于高职学生形成自身的道德体系,提高道德素质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掘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们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树立一个科学的职业道德理念。这也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技能型人才、具有科学的职业道德的全方位人才,对于学生们建立自身的职业能力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在高职院校特有的专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方面的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提高学生们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第二,就是在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渗透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学是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在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职业素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明白职业道德的存在是有着一定重要的意义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职业道德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这样才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态度,才可以在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紧密的练习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振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旅游职业道德教育[J].2014,(7).

第5篇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更好地落实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特制定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计划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贯彻《规范》,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我校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我校建设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

(三)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实效性原则。

3.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4.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二、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是贯彻师德规范的基础

1、利用周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规范》,做到有笔记,有体会。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常规化。

2、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新规范的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3、组织学习先进典型音像资料,尤其是在**地震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而从心灵上使教师受到震撼,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师风。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是落实《规范》的保证

1、评选师德优秀的教师,每年学校将对校师德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每年“教师节”把师德优秀的教师推荐到上级部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

2、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本校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开展师德活动是落实师德《规范》的渠道

1、在教师中开展“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的“三爱”活动。“爱事业”即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爱学生”即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会因材施教,懂得爱学生,愿意爱学生,善于爱学生,尤其善于爱后进学生;“爱学校”即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和建设。通过“三爱”活动,掀起师德建设高潮,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继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忌语”活动。从教师的言行上入手,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积极开展尊师爱生、扶贫救助活动。尊重关爱学生,特别要尊重关爱有生理疾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健全扶贫救助网络,完善扶贫救助机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培养教师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4、深入开展师德研究工作,根据时代要求,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师德建设的规律,探索解决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

(四)完善师德建设监督评价机制是形成重视师德,注重师表的良好师德建设氛围的关键

1、建立教师师德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并纳入月、年工作考核。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和违纪行为随时记录,作为期末教师考核及评职、晋级、评聘、评优、评骨干等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大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范》的教师,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3、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

学校设立“校长信箱”、设立“师德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给关心、支持教育的广大家长一个评论师德、发表对师德建设意见的机会,提供一条畅通的师德建设信息反馈渠道,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

(五)把师德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规范》的具体体现

1、把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在弘扬时代精神、集成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开学典礼以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活动,举办课改论坛、师德论坛和敬业爱岗演讲比赛。要在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基础上开展师德建设。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88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等学校教师专门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规范可表述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并实施,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承担起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还要求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重视和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1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随着社会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高职学生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办学形式多种,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人数激增。许多高职院校对师德建设工作比较重视,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也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出现了师德失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责任心不强

部分高职老师缺乏责任心,把教学工作仅仅当成是维持生计的一份职业,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对教材不认真钻研,课程内容不去认真理解,不去查阅资料,补充案例,更新知识,上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课程教学方式、内容等达不到高职教育培训人才目的。这部分教师在学生心中没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评教分数不高。有的教师,精力不是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其他副业上,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对挣钱的副业却是充满激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管上课,不重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与教师无关。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关键阶段,他们有了自己初步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也缺乏成熟的判断力。有些学生,高中时候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勤”学生,到了高职院校,却变成了一个天天缺课,作业不交的“懒”学生,究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自己思想上出了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没考上本科,进了高职院校,有自卑感,导致厌学;二是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公正对待学生,不关心学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以免其走歪路,走错路。

1.3 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

部分教师缺乏自身修养,认为自己是老师,就有相当的权威,对待学生过于严厉、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行为过分限制、苛求甚多,使教师与学生无法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和谐相处。有些老师,虽然关心学生,但言语过激,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一些老师,不能自尊自律,清廉从教,做出一些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例如,有位学生毕业论文达不到老师要求,无法正常毕业,该学生态度极不端正,多次劝说老师接受其支付的报酬,来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来,这位老师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竟然答应了学生的要求。此事曝光后,在学院师生中引起轩然大波,影响极坏。

2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2.1 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学习,能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通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才能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才能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2.2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爱岗敬业

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要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主动和积极工作,这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精神动力。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对教育事业的正确理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教师的职业就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崇高的职业理想使教师在创造满足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验着自身价值。

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作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责任心。

2.3 关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会做学生良师益友,他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都会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真心关爱学生,这是做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有过想升入本科院校的理想,但由于高考失利或学习能力不足,未能如愿,进入到高职院校后有一种自卑感,这种情绪对学生学习形成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热情,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不够成熟,人生观和心理上都处于形成阶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教师应当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承担起“解惑”的责任,真正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去,与学生平等相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指导者、生活的朋友,教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爱学生,就能赢得所有学生的认可和尊敬,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

2.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现,是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师的语言饱含学识与文化修养,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人格与品格的魅力。好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应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现代教育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准,依法执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活动组织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爱岗敬业、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学习教育法规文件,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座谈会,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觉的行动,进一步促进师德活动的开展。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评议、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三)集中培训,强化师德

学校进行全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材料,提高教师执教意识,通过教师自我总结剖析,掌握师德师风遵守规范情况,制订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四)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1、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师德师风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师德师风建设无漏洞。

2、师德师风督促制度

建立了师德师风监督平台,由全体教师相互监督、学生监督、家长监督,并设立问题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

3、师德师风考核制度

学校严格执行《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坚持做好每周督查,期末总结。每月和每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及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的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年段岗位考核和教师的职称年度考核内容,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切身利益挂钩。

三、主要成效

加强监督、及时报告,认真处理,学校认真执行《师德师风监督制度》,完善校内教师相互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

第8篇

本文作者:曲文涛邱蕊刘丽娟杨刚工作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与举措

(一)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也是学生经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关系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民族地区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道德规章制度,只有进行科学的教师道德管理,搞好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师德修养,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教师的立业、敬业、勤业、创业和乐业精神,正是师德高尚的重要表现,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激发大学生的职业道德需求,应该转变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对保守的教育方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看作教育者和大学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这种平等交流的互动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职业道德需求,指导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行行出人才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把个人需要和自身价值实现同社会需要及“敬业、奉献”联系起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理想。通过这样的主体性教育,使大学生不再把各种职业道德知识仅仅当作一般的需要了解的知识理论,而把它们当作自身的行为准则,用来规范自己的职场行为,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三)以职场要求为导向,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当撞击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才能真正彰显其意义。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规范指导下,在环境的熏陶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来进行。高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上进行合作,搭建校企互动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将行业规范和企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论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规划等,企业则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渗透职业规范教育,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走向具体化。可见,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四)典型示范典型示范就是利用榜样激励、利用典型引路、利用典型的人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示范的特点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被激励、同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需要,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对照和仿效。利用典型示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运用先进典型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敬业爱岗、乐业勤业、艰苦创业的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典型,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在典型示范的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可以监督和激励自己朝着典型榜样的方向努力,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己的乐意的行为。(五)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培养大量从业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民族地区高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特点,促进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设和谐、健康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民族地区高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民族地区高校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既要保证在当前较短的时间取得明显的成效,也要做好长期的规划;既要考虑到职业道德教育共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既要保证教育的导向性,又要做到亲和自然。(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民族地区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要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全校上下关心支持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力,形成全校教育资源主动导向职业道德教育的局面。(二)师生互动,情理共进民族地区高校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师生互动。在教育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学生情感的有机融合,专题的讲述和案例分析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做到理论统领情感,情感深化理论,二者互相促进。(三)把握关节,注意技巧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育活动载体中去,而各个活动载体也是由各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对活动主题的实现都非常重要,而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一个环节不到位就有可能伤及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相反的结果。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德建设 师德修养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定位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就业、生存、为社会服务。基于这一目标定位,面对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社会开放、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时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相互交融、激荡,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也随之改变。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各种思潮和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中职教师队伍中来,使得中职教师队伍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师对中职教育生源的特点认识不足。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一般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人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自信、恒心与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部分中职教师在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时,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片面责怪学生的素质低、基础差、能力不强,将教育不力的原因归咎于学生方面。

2.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爱心和人格上的尊重,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中职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一些中职教师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偏爱优等生,而对待后进生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甚至还有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做法,做不到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

3.教师对师德修养认识不到位。师德建设本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意,有些中职教师却误以为专业化仅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能,因而只重视发展教学业务能力,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出现了偏颇,由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这些错误观念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从而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4.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意识淡薄。有的中职教师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从 教敷衍了事,上课得过且过,甚至热衷于校外兼职,注重个人功利,工作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还有一些教师个人素质低下,课堂上说脏话、粗话,仪表举止不端,接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或者是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导和规范,不重视学生正确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

5.师德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项目不健全、不规范及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基础条件较差,职前培育不够系统,在职培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高等职业师范院校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

6.师资管理制度本身不够健全,教师录用程序的不公正、不透明及不规范的教师任用制度,使得中职教师师德的发展缺乏切实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机制。

二、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是就业教育。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师德?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中职教师要忠于职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不搞第二职业,不出现无教案上课等敷衍塞责现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根据专业特色,以具体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切人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规范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引导学生诚实学习、诚实做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2.关爱学生,用心待人。

一直以来,受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思想观念和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的影响,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使得很多中职生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耐心去做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失落感。

3.适应需求,改革教学。

中职教师要了解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密切关注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运用创新教育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中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中职教师,才能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

5.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成长中的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各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所以,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言行举止要文雅大方,谈吐文明,不说脏话、粗话等,衣着端庄大方,不穿奇装异服、拖鞋等进入教学区。

三、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中职教师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建立一支品德高尚、创新意识强、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1.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教师道德的普遍实践,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首先要把师德建设制度化,学校党政部门应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中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例如《中等职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师德规范条例》、《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等来规约中职教师的道德行为。其次是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树立“立德树人、双师素质”的教育理念,把师德建设纳人中等职业学校的长期战略规划当中。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宣传,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师德先进个人集体,来激励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最后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内心信念起作用的,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中职教师需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自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自律行为。

2.建立健全师德培训体系,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强中职教师的师德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职前培训中,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学科教学,强化师范生对职业教育理念的培养,这是解决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题的关键。其次要重视师德教育,开设职业道德课程,采取间接渗透的方式,将教师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日常道德教育中。最后要强调道德实践,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职后培训中,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人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修养计划,有序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师德行为的自觉性。另外,中职学校也要重视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连贯性和科学性,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3.改进中职教

转贴于 师的职称考评和晋升机制,完善师德考核体制。

一直以来,职称与教师的经济收人直接挂钩,成为评价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直接依据。制定公平、合理、科学的职称和晋升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积极性。首先是制定和改进相关的评价制度,如《中职教师岗位责任制》、《中职教师专业素养考评制度》、(中职教师奖惩制度》、《中职教师师德修养考评》等把师德纳人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体系来激励中职教师道德行为的实践。其次是实行民主、公平、公正的评价,运用学生直接参与和企业参与的考核与评估,设立月考评、季度考评制度及长期不合格者末尾淘汰制等常规评估,并和中职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报酬、待遇、晋升都有直接的联系;每年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并参加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师德专项的评价,对于师德总体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在其当年的晋升职称、聘任职务中给予一票否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样就形成了科学的制约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师德建设的民主管理。

4.借鉴国外相关的教育管理经验,严把中职教师职业入口关。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一名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尊敬之情,那为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和爱戴呢,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授他们更多的做人的道理。这其中,高校教师自身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国家兴亡靠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勇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首先,作为教师,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第11篇

首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迫切需要。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落实以德治国方略,高校应走在前列,主要体现在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而以德治校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是重点。他们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部分。

其次,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的重要因素。高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在年龄上与大学生相近,心理、行为等诸方面也存在着相似之处,高校青年教师的观念、品德、价值观、文化修养等都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高校应以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优良的教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师德教育不仅是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个体的要求和群体的规约,而且是青年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始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教师的劳动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社会。所以,师德建设也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育人意识淡薄。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些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也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不引导不教育,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育人意识淡薄。

2.敬业精神不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之一,它是做好教师工作和履行教师义务的前提条件。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青年教师初为人师,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行为。有些教师敬业精神不够,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3.师表意识不强。在教育过程中,师德的魅力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4.学术道德欠佳。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在各级评优、职称评定、基金申报、出国选拔、教师岗位聘任等规定中,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的数量、刊物的等级等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价值导向偏差,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理论,重科研成果,轻学术道德等倾向。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1.深化理论学习。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青年教师能够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观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是内在的东西,要靠主观努力和自觉修养。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深化理论学习。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掌握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2.弘扬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几千年教育史和优秀师德传统的国家。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已经提出一些传诵千古的至理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恭、宽、信、敏、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对于两千多年来推广互助友爱,提倡刻苦学习和教书育人,培养高尚师德和传统美德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伦理中的和谐、友爱、互助、合作、克己、为人、团结、凝聚、爱家、爱国的内容,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对形成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起了重要影响,其中很多内容已被包含在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和高尚师德应成为新世纪对新一代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教材。

3.完善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不少高校师资缺乏,青年教师一入校即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不能立即适应角色的转变,这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青年教师上进心强,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对竞争机制适应性强,容易被激励。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备、科学的师德评估体系,对于评价优良者及时给予奖励,如予以破格晋升的机会;加快培养,优先安排其学习深造;组织他们参加科研、学术、教材编写等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物质激励重要的是要有力度,对在师德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也应和在科研上作出贡献的教师一样,在工资、奖金、住房待遇及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奖励,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

第12篇

[关键词]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高职院校 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刘光照(1967- ),男,湖南新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22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85-02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对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有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2010~202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的奠基者,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力军。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题中之义。

第一,只有加强高职师德建设,才能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奉献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才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所有成功的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坚持理想信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于业务的结果。《纲要》把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置于师德建设之首,旨在鼓励教师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造就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使教师不仅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它作为奉献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只有如此,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有根本保障,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愿望方可实现。

第二,只有加强高职师德建设,才能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理念。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一种使命和责任。为国育英才,为民谋福祉,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既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更是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高职教师理应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各个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育人以德,培人以技,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只有加强高职师德建设,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是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应有之义。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看来,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遵循教育规律,苦练教学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教学技能;需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职师德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有利。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一定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定会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学生。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热情,是一种博大深沉的道德情感。高职教师用尊重、真诚、信任、理解和宽容去表达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会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高职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加强高职师德建设对促进教育公平有利。《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切实推进教育公平,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要尊重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可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品德有问题的学生。促进教育公平要求高职教师狠抓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应尽量克服思想偏见,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关注的目光给予全体学生,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特别高职院校,很多场合是在大班教学,在此环境下,给每个学生公平表达、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确实是个考验教师智慧的问题。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方法,如影视教学法、调查研究法、学生成果展示法、分组讨论法等,这些做法使学生人人能参与其中,是实现学习公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实行集体备课、听课、教学督导听课、优秀教师指导其他教师、教学比赛等制度,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好做法。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减弱,违法违纪和犯罪。有的地方只注意教师的教学工作,忽视了教师的道德教育,丢掉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个别教师出现的毛病缺乏监督,使一些教师在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下,经不起考验,最终导致违法违纪和犯罪;有的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急功近利,将手中职权作为谋私手段,逐渐走上索贿、受贿的犯罪道路。据统计,近几年全国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到了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比例的1/4。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生、财务等领域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灾区”,商业贿赂呈上升趋势。

2.敬业精神欠缺,对学生缺乏关爱。高职部分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远大理想抱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缺乏关爱之心,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只教书不育人。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忽视德育的渗透功能,疏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误导学生。同时,很多教师不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文件和教育教学理论,不主动获取教改新信息和新知识,不求进修和发展,对工作缺乏目标,安于现状。

3.为人师表意识淡薄,服务社会意识不强。某些教师因缺乏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模范表率。此外,大多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将自己孤立于学校之内,排除在社会之外。许多教师对社会服务的热情不高,教师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服务的较少,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社会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1.加强领导,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从学院发展的实际出发,科学制订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可制定具体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方法,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进行督查,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评优奖惩、进修、年度考核、聘任辞退、职称评定和任职晋升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二要健全师德奖惩制度,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批评和相应处理,对情节严重者要严肃查处。三要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师的教态、教案文件、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对学生的关怀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督查工作。四要建立服务社会机制机制,制定相关的服务制度,为各个系部服务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人才保障。

2.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纲要》明确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高职教师要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成个体的道德需要以及自我内心信念和品质,自觉克服不良行为,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通过举办师德理论培训班、研讨班、师德报告会、征文活动等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师德教育,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讲师德的良好氛围;选送一批教师到专业机构接受专业的师德教育培训,并借此引进师德培训机制和经验;加强向师德楷模和优秀教师的学习,他们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险,敢攀高峰的可贵品质,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师德修养的精髓,大力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教师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诱导和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感,有助于我们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

4.加强内省和慎独。内省和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意志。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即使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慎独”靠的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注重“慎独”,要求教师在自己思想深处去寻找最隐蔽的不良思想动机,与之斗争,防微杜渐,持之以恒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