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观课报告

初中观课报告

时间:2022-08-15 23:57:38

初中观课报告

第1篇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家庭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学校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6.教师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第2篇

一 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

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做出的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的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亮点,得到了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认为: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与境遇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地,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参与活动,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二 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形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

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依次经过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材料、形成解释、验证结论、评价教学六个阶段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举办报告会

思想政治课的报告会,可以结合各科学习内容来举行,可分为:专题报告会、英模报告会、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具体形式。报告人可以请校外的,也可以请校内的,可以请学校领导、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报告。报告会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写听报告的感想,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写小论文

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形式。一般要求一事一议,论证时学生要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文章观点要鲜明,主题要有意义。可开展比赛,可由教师指导修改,也可开展小论文宣讲会,学生互学互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4.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它是思想政治课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形式,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条件来选择确定参观访问的对象,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文物馆、新农村建设等。要明确参观访问的目的要求,要守纪律、懂礼貌、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参观访问结束后,学生要布置学生整理参观访问的材料,也可以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以巩固参观访问的成果。

5.组织社会调查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教师要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并要求学生收集社会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束后要写调查报告,或对有关部门工作提出专题建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参与管理社会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6.参加社区服务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时,教师要精心计划,一要学生力所能及;二要活动有教育意义,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三要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通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教育,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三 遵循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原则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要切实让学生亲自去做、去活动、去实践,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做中了解生活,认识、改造和完善自己。

2.自主性原则

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当参谋,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和指导,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灵活性原则

第3篇

关键词:环保教育;地理;新课程;渗透;环境保护;和谐

我们国家对环境问题已经重视起来了,我们也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前,地理新课程在环保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地理新课程在实施环保教育内容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落实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条件下的环保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一、环保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环保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环保教育以基础地位。

2.环保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保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环保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环保教育生态和产业的双重性决定了环保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二、在地理新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综合分析

1.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的环保教育和参加过的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3.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三、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环境破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治理、轻预防的工作思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养育了祖先,抚育着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家园正经受着种种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正在危害着我们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公害横流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应当引以为戒。人类要过幸福生活,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环境。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优劣,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总之,环保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走环保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够继续再造一山川秀美、物丰民富的地球。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内外的环境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学校实施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刑继德,林成果,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开朗出版社,2003:27,90-93.

[2]陈鹏飞,聚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7.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读书报告会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059-02

中国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中,整本书阅读被纳入课程文件已近一个世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新课标实施十年来,整本书阅读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最少、效果最差的方面。为此,笔者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尝试进行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探索和实践。

一、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整本书阅读,他明确质疑:“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阅读整本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笔者从叶老的论述中领悟到读整本书的好处:一是能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可锻炼思维,进行各种文体知识研讨和文体阅读训练;三是能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专一,阅读效果更好;四是能练习精读和速读。总之,读整本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

二、初中生已初具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随着小学整本书阅读研究的逐步展开,国内很多小学在开展实验性的整本书阅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亲近母语”课题组经多年探索,通过“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会”等方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使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人物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将小学的整本书阅读研究成果作为初中的借鉴,有几点值得思考:首先,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整本书阅读书目、阅读深度和指导方法等方面都与小学生有所不同。其次,经过6年阅读训练,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已开始分化,要注意如何有差异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最后是时间问题,初中生面对中考心理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如何处理阅读与课业的关系也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面对浩瀚书海,首先,我们应选择适合初中生广为阅读的,能使他们从书本中汲取健康有益的人生经验的整本书,主要为“文学经典”。其次,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渴望认识社会、了解人生,充满极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对社会的认知也具有一定主观性与片面性。同时,升学的压力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功利色彩和目的性。针对学生阅读现状,根据初中生心智特点,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多角度、有个性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终其一生的习惯与良师益友。

下面,以《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为例作一探讨。

三、《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之“读书报告会”

经几节课的阅读指导,《水浒传》阅读课已成为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课。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以“快意恩仇之武松”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其主要目的是在细读《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回目、在对关于武松的话题有一定思考与理解并形成文字稿(论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全班报告会的方式,加深对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理解。

1.报告会的设计。

笔者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所有同学将论文按时交给老师评阅,85分以上的入围论文先在小组交流,所在小组可加5分。然后,精选出10篇左右全班交流论文,所在小组可各加8分。在小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代表将在读书报告会上宣读他们的论文,他们所在小组之外的学生可就论文内容自由提问,该同学或所在小组其他成员必须解答,为鼓励提问,规定提问者所在小组可加分。

“读书报告会”由学生主持,教师则退居幕后,以让同学们在争辩中汲取知识,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享阅读成果,进一步促进《水浒传》的整书阅读。

2.课堂的精彩点评。

报告会前,PPT循环播放《好汉歌》,同时展示各个版本的武松图像,以营造“说武松”的氛围。

报告开始,笔者简单几句话导入后,就将课堂交给主持人和全体学生。

各小组先讨论几分钟,回温各自论文内容,准备交流。而后各组代表上台交流,穿插其他组员的自由提问。学生的交流与提问大多很精彩。有几位交流的学生甚至放弃稿子即兴发言,往台上一站,举手投足间,不自觉加入几分表演。提问与回答的交锋,才思敏捷,反应迅速,紧扣主题,生动处几乎要争吵起来。

一位男学生说到“血溅鸳鸯楼”,将武松的行为分析为“猖狂”,连杀19人,外加留字,狂得丧失人性,太过残忍。而狂的后果是出征方腊中因狂妄自大而痛失左臂。马上有学生反驳:在“血溅鸳鸯楼”那样的盛怒之下,试问要是你,会去思量杀1人还是杀19人吗?这正是武松快意恩仇、血气方刚的表现。一位男学生拍案连发两问:请问,这19人中,有没有不该死的?再请问,武松连杀19人的举动,有没有非正义之处?另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武松是为了自卫,杀人被那些家丁看见,如果不杀的话,万一报官,自己岂非小命玩完?再说,杀1人是杀,杀19人也是杀……

伴随着不时的热烈掌声,读书报告会圆满结束,然而,师生都感到意犹未尽。

3.课后的反思。

之后,笔者继续进行了两次读书报告会,作为班级共读《水浒传》的跟进。笔者认为,课堂讨论,论文交流的方式较适合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分层指导,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原著后共享阅读成果的好途径。

(1)让学生有话说。《水浒传》的一系列导读课,班级分组、活动贯穿、氛围营造等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细读“水浒”的兴趣。此外,以人物评论为内容的读书报告会,鼓励阅读是第一目的。因此,课堂没有对完成论文质量差的学生的批评;没有对武松形象的标准理解;只有那些认真的准备,精彩的发言和充分的交流。良好的氛围、精心的组织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

(2)让学生想说话。想是欲望,要达到不得不说,不吐不快的境界,必须让学生对原著有自己的思考。因此,一定的强制性的书面作业是必须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将心中想法尽兴吐露。“快意恩仇之武松”读书报告会的论文质量令笔者惊讶!尽管参差不齐,但在阅读描述人物的相关章节、提炼观点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佐证的过程中,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施加阅读指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让学生能说话。好的平台,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过程中,没有标准,没有对错,有的是同学们专注地投入,哪怕说得不尽合理,也是好的。

课例中,笔者采取小组捆绑、合作学习、组间竞争的方式,有良好的兴趣与充分的思考作为支撑,加之没有教师施加权威影响,整个课堂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射。

另外,学生们论文质量的层次差异是存在的,这源自不同的阅读能力、理解水平、写作态度等。如何缩减差异,或者是否有必要缩减,即是否该以不同阅读层次学生获得属于该层次的领悟为成功标准,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是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愉悦、多角度、个性化阅读、思考与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智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使学生在读中品味、思考、感悟、积累,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终其一生的习惯和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3-0007-06

教学的实效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标准乃不争之事,然而课程目标的内涵丰富,其表述又往往相对宏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将课程目标化解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依据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通过持续训练,使每一堂课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最终能汇聚成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如果说前者是一个(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的)化整为零的过程,后者则指向(从教学目标到课程目标的)化零为整的效应。而这种“过程”的实施与“效应”的获得,固然必须遵循课程标准所秉承的理念与原则,但同时也一定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创新能力,这就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本文借助于近半年来两场以此为主题的上海市教研活动(下文用“初探”与“再探”区别之),谈一些初步实践的思考与体会,抛砖引玉,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研活动有目标,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分合的教研活动也不例外。但从“初探”到“再探”,两场教研活动的目标还是有所变化。

(一)“初探”的目标

通过观摩、交流与研讨,进一步关注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将课程目标分解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中,准确拟定教学目标;树立以目标具体化而非形式化的方法、手段作为教学准绳的意识;探索全市中学历史各基地联合教研活动的模式。

(二)“再探”的目标

通过观摩、交流与研讨,树立基于标准的教学意识;提炼依据学生实际,针对课程内容,有机分解课程目标的基本路径;探索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为当下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积累实证。

两场活动的目标虽各有四条,但除却最后一条,“初探”的目标总体定位在目标分合观念意识的形成,“再探”则在进一步强化这种观念意识的基础上,开始注重方法及路径的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基层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注与理解程度不够。这表现在忽视课程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约指导作用,教学无目标,或是抄袭他人的目标,抑或是有目标却缺乏梳理;尤其是对基于史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漠然无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史学研究、史学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混淆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差异,无限拔高目标,致使初中教学高中化、高中教学大学化的现象甚嚣尘上,教学仅是传达史学研究结论、以卖弄新观点替代目标的倾向愈演愈烈。诸上种种,使得开展“初探”时必须首先在观念上作正本清源。自然在目标分合的方法路径上也开始作出思考实践,但仅是起步,尚不够圆满;至“再探”时,考虑到观念意识层面的转变已初见成效,故重点关注了目标分合的路径及其有效达成的方法。

两场教研活动探讨的主题均是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分合,但从目标来看,首先解决的是“分”,即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化整为零的细分,对于“合”的要求尚未涉及。实际上,基于样本的限制,仅靠两次教研活动的确也无法论证这种“合”的效应。当然,如果把“合”只是看作针对课程目标不同条目内容的整合,或是完整而非分解地达成某条课程目标的话,那么这种“合”的效应在两场教研活动中还是存在的。

思考这两场教研活动的路径固然先是从内容层面开始的,但对教研形式的考量也是早早就定下了,毕竟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反映。

(一)形式

1.采用基地联合教研模式

两场活动均采用了历史学科基地的联合教研模式,有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建设基地、上海市普教系统历史名师培养基地、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浦东新区历史教师培训基地共同组织参与,以确保资源的丰富与共享。因此,规模大、受众多、参与面广、分工合作、成为这两场教研活动的显性特点。

2.设计关联递进教研流程

两场活动均以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为依托,以交流发言为主要研讨方式,以专家点评和教研员小结为方向引领,其基本流程总体可概括为:教学观摩――专题报告――研讨交流――总结提高。教学观摩仅是切入口,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熟悉,也易接受、易形成印象,为人所识;专题报告的跟进意图深入,寻找理论支撑也好,注重实践倡导迁移也罢,抑或是探讨教师个人或学校教研组开展类似教研的可能性,均在于强化印象,提供样板,进而寻求触类旁通。有了这两个环节的支撑,研讨交流方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由系统而至分列,由整体而至局部,由专攻而至常态,能基于主题拓展和深入,因而总结提高也就有了着落点。

(二)内容

这里仅就两场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内容作重点探讨。

1.教学体现目标分合方式

两场教研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均是选择初高中都涉及的思想史课程内容:“初探”选择的是“启蒙运动”,八年级、高一年级、高三年级各开一课;“再探”选择的是“新文化运动”,七年级、高二年级各开一课。

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分合,课堂教学的设计路径首先是依据课程内容确立主旨立意;其次是针对思想史内容,对照课程目标后筛选出可尝试达成的目标条目;再次是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思考这些目标如何分解与整合;然后才是依据主旨及目标,思考结构、选材、设问、演示等方法手段问题,包括教学环节的导入、过渡、收尾等;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教学策略,以预估教学临场中的种种问题及应对预案。

“初探”选择了“启蒙运动”,三堂课最终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八年级《启蒙运动》教学目标:

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及影响,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理解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影响,理解油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写实反映历史的价值,更能折射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认同个人价值取决于他的智慧、意志和社会贡献的历史观点,培养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高一年级《启蒙运动》教学目标:

通过表格分类整理知识的方式,大致知道启蒙运动的经过、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式教学,进一步培养从多种历史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尝试从多视角解释启蒙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的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初步感悟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思想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高三年级《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教学目标:

从思想家的著作中理解法国启蒙思想的内容及其差异;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理解思想的流变;体会“自由”、“平等”的原则如何成为人类的共同价值和精神财富,感悟“启蒙”的深刻涵义。

三堂课在教学目标设定及目标分合意识的达成上力图体现如下特点:

(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上,由同一课程目标作出分合处理

初高中都想通过教学达成“解放思想,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思想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一经人们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现实力量”的课程目标。①但分野在于初中偏重“思想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高一侧重后半句,高三强调整句。

(2)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上,不同年级选取了不同的课程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为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多以人物及其故事切入,故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上,侧重于掌握“运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思想认识等具体处境的视角,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高一年级的教学则更多地把启蒙思想作为一种优秀文明成果,以成果带出历史人物与事件,故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上,侧重于从“运用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与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的课程目标中抽离出可行部分。

高三年级的教学追求高屋建瓴和前后通达,以事带人,又凸显思想的流变及个性,突出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对思想形成、承继与发展的影响力,故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上,侧重于掌握“运用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视角,有重点地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联系、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应该说,从目标的表述来看,第一条特征体现得还比较明显,但第二条特征体现的力度与清晰度均不够。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两堂课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上也不乏亮点,但教学实效与设计之间确有不小距离。如不少教师反映关于过程与目标的设定上,不同年级选取不同的课程目标显得“各说各的话”,看不出分合关系,没有借鉴价值。基于此,“再探”时进行了重大调整。

“再探”时,继承和发展了“初探”处理目标分合关系的做法,即对同一课程目标作分解与整合,且以目标的行为动词作出要求上的程度区分。“再探”所选择的“新文化运动”,两堂课最终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七年级《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感受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懂得文献、著作、回忆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感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不畏艰难、勇于变革的精神;赞赏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初步认同个人价值取决于他的智慧、意志和社会贡献的观点。

高二年级《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目标:

知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等重大史实;理解文献、著作、回忆等资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变”字为主线,学会从基本特征、联系比较、创新意义等视角解释与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方法;体认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群体对文化的思考与抉择,感悟其对民族未来敢于担当和探索求真的精神,认同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先导的历史观点。

较之“初探”,“再探”分合同一课程目标且要求程度化的意图明显。如在“懂得文献、著作、回忆资料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以及这些史料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这一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分合关系处理上,初中强调“懂得文献、著作、回忆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高中则是“理解文献、著作、回忆等资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行为动词的差异已明确了目标达成的程度。同样,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的分合关系处理上,初中提出“感受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感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不畏艰难、勇于变革的精神;赞赏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高中则是“认同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先导的历史观点”“体认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群体对文化的思考与抉择,感悟其对民族未来敢于担当和探索求真的精神”。不同的行为动词及其内容清晰地界定了达成目标的不同水平,其分中有合的关系是明确的。在后续的研讨交流环节中,多数教师也对这两堂课教学目标分合课程目标的方式及效果表示认同。

当然,“再探”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多少留有取向不一致的痕迹,如初中提出“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高中提出“学会从基本特征、联系比较、创新意义等视角解释与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方法”。即初中仍是突出以人带事,高中仍是强化以文明成果带人与事,这种不一致的依据仍是不同学段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学习方式的差异。这个问题在后续的研讨交流环节中也有争议,有老师责疑仍是“自说自话”,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论者则认为前者还在固守着“教条化”。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初探”时这种责疑的观点几乎占尽上风,但到“再探”时已有不少教师开始对这种“责疑”表示怀疑,进而有了责疑的责疑。固然,初高中相近课程内容的教学是否允许课程目标的取向不一致,对其尚需作进一步研究,当下似乎也难有定论。只是,围绕这一问题的探讨,在两次教研活动中教师所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思维火花却是值得肯定的。

2.报告强化目标分合行为

两场活动在课堂教学后均分别跟进两个基层教师的专题报告。

“首探”的两个专题报告,一为《多维与贯通》,教师在分析初中、高一和高三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差异的基础上,引出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不同。然后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用教学目标分类表格将这三课的目标逐一细化,使大家对教学目标分合关系的理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初步体会了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论意义。二为《分・合・效――以历史人物的教学为例》,教师以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为例,进一步阐述基于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学习如何分解与整合教学目标,从而凸显认知规律;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隐性信息,源中有高地把握课程内容,从而取得教学实效等。这两个报告,前一个偏重理论,后一个侧重实践中的迁移,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地看这两个报告,因其独有的操作性、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教师们的思维空间。

“再探”的两个专题报告,一为《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对主题阐发了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两个基本做法:(1)“分层设定教学目标、有合有分的意识”,即关注同一课程目标的分合问题;(2)“创新学习方式”,以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设计,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已知中发掘未知,通过思考探究获得新知。二为《积跬步,致千里》,教师结合实例,重点介绍如何以学校历史教研组为单位,从内容主旨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有效等视角深化对初高中教学目标分合教研主题的认识,并介绍了经初步实践探索所获得的若干经验。这两个报告,前一个偏重个体教研,后一个倡导集体(教研组)教研,所谈经验与问题均比较实在,走的都是“怎么做”的路子,即实践操作及方法建模,其内容背后所蕴含的示范引领意义不言而喻。

(一)追求系列研究以结构化

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分合的教研活动有待持续、深入,从系列化到达成系统化。两场主题教研,在目标分解的路径研究上,“再探”比“初探”有所进步;在目标“合”的结构研究上,进步有限。无疑,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研的品质,至少,有足够的样本积累,也有助于发现典型问题,破解疑难症结,总结点滴经验。当然,系统化的研究必须基于一定数量的实证,其有助于通盘设计目标分合的整体结构。

(二)倡导主旨先行以明晰化

不应把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分合的教研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同课异构”,从本质上讲,该教研是基于相同的课程目标和相近的课程内容,基于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达成应有的教学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分合,其前提有三:一为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中“课程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规定;二为对学生群体的历史学习水平作出基本判断;三为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而在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方面,对教科书文本表述作深入理解必不可少。①

在教学理念倡导“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时代背景下,倡导对教科书文本表述作深入理解大概会被不少人诟病。但是,平心而论,教师真的能够挖掘、把握教材文本结构及其表述背后的思想观念了吗?(这是不是属于“教教材”?)真的能敏感地捕捉到教材文本对课程标准的贯彻意图了吗?(这又是不是属于“教教材”?)比如说,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启蒙运动》一课,②全以人物(启蒙思想家)立目;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教材中的《启蒙运动》一课,③把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人物生平均置于小字,却以启蒙思想的共性――“批判君主专制”“宣扬自由和平等”――立目,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句关键话:“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忽视或无力窥破初高中教科书对同一课程内容表述方式的这种差异,也就无法把握课程内容的主旨所在,也就易于无限拔高教学目标,背离基于标准开展教学的原则。

主旨明确是准确分合、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因为主旨在把握过程中,既从教材文本表述角度探寻其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紧密程度,又考虑了史学因素,更顾及了学生的认知因素,因而实际已蕴含了对目标分合关系的初步思考。在这方面,“再探”时由于较为明晰地先行确定内容主旨,其与教学目标的呼应程度、对整体把握目标分合的意图贯彻大为提高,较之“初探”有不小进步。大家可以对照“再探”时两堂课的内容主旨,不难窥破个中的关联。

七年级《新文化运动》内容主旨:

20世纪早期,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倡导新文学,宣传新思想,寄望以新文化培育新青年,开始了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高二年级《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主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时代“激变”和历史“渐变”下的产物;它“改变”了当时的中国,也推动之后中国的“巨变”。

(三)谨慎分合目标以精准化

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涉及教学目标制订的精准化问题,教学目标的分合也自然为这种精准的把握提供了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是史学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学习历史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安排。刚刚接触历史学习的七年级学生,上到第7节课就“被要求”全面评价秦始皇,这种荒谬尚易被人看破,但高中讲启蒙运动,明明尚未学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凭什么说启蒙运动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明明还未学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凭什么说启蒙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明明还没学到雅各宾,凭什么说卢梭的启蒙思想也有负面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历史事件、文明成果的影响时,常常不自觉地会犯观念先行的毛病,其实这就是片面追求史学认识要完整和系统化所带来的问题。但若采用“学到呼应到”的顺势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历史认识规律来说,未尝不是有效的方式。而且,因为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必面面俱到,教学时间就会相对富余,教学内容也就相应集中,提高教学实效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普及,经历了最初的摸索到现如今的反思,课程教育从浮华回归到本真。[1]现如今,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上,不断地完善细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受益终身。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生物反应,无论教师如何描述,学生也无法准确无误地在脑海中描绘出来。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2]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标本等物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减少对生物知识的错误认识。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未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占用了课堂的时间,学生却未能对本课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或者仅仅是用眼睛看,心却没有在记,脑子并没有在思考;第二,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一直在不断地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思考。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就无法体会到生物课堂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人的呼吸》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与“气体在人体中的作用”等知识,教师可借助人体模型或图片来开展教学。色彩鲜艳且简单易懂的图片可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顺势提出“人类呼吸需要用到哪些器官?”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若是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图片,可走向前来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再悄声回到自己的位置。给予学生思考、展现的平台,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再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便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已全面进入了教育行业,教师也喜欢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3]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为一体,能够为学生创造更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眼睛是人体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媒介,人类脑海中约有80%的信息都来自眼睛,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通过眼睛接收到更多有用的生物知识。但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不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例如,在课件的制作上,部分教师认为使用醒目的字体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但事实却是,课件若全部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即使字体的颜色非常醒目,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重视。最主要的是,文字密密麻麻的课件,无法让学生看清核心的内容,而采用图文搭配的方式,如果图片过小会造成学生无法看清,如果图片过大则会显得课件的排版过于拥挤,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授《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件,更注重课件的细节,例如翻页的声音、闪烁的图标、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动画等。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程度,使学生在看课件的同时能够更加专注。有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与静态较大的事物相比,动态的事物更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课件设计不必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底色上尽量选择醒目的颜色,以避免学生发呆、打瞌睡、开小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课件的排版要与学生的浏览习惯相一致,不能全篇均为文字或是图片,即便是使用图片也不要过于复杂,应该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本课主体,使学生能够对核心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必要时还可插入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三、督促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生物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实验课程当中,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研究能力。虽然生物实验设计是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实验报告的书写理应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需要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好实验的主题、目的、材料、方案、结果,这能够提高学生对每一节实验课的重视,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物课程的魅力,因此,教师理应督促学生完成好实验报告的书写。但大部分生物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对实验报告的书写,只在意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和理解实验的步骤,在书写方面的要求不够严格。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是对生物知识的二次复习,学生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和错误的认识。学生只有在完成了实验报告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生物实验课程中的知识。此外,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课知识,对完善日常的教学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完成“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实验需要用到烧杯、漏斗、试管、火柴、水草等器材。为了使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实验,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法,在组长与组员的搭配下,让每一个小组均能够顺利地完成“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实验之后,教师再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若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疑问和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为往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常规教学中的随堂练习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预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练习习题,只能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但这样做会导致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完成的质量较低,或者课后的时间用来完成其他科目的练习等。习题练习是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预留出一部分的时间来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难点和重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在教授完基础知识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接受程度。随堂练习必须是具有针对性与概括性的,对于常见的题型与特殊的题型,教师均可在课堂之上进行讲解。在本章内容中,重点是生物成长所需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成长也会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是学生将要讨论和学习的重点。在随堂练习的计划上,教师便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综上所述,课堂之上的观察和记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要元素,但由于这些元素非常基本,使得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其中的细节,潜移默化地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克年.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学周刊,2017(17):169-170.

[2]刘文达.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75.

第7篇

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活动,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新课改下,到底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些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采用愉悦式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有时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不尽相同,但是,在教学设计上,尽量考虑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目的,摒弃古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动手操

作,让学生轻松接受知识。在时间安排上,讲解时间少于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学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着想,采取愉悦式教学。

三、重视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改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由于初中学生见的不多,知识面窄,视野也不宽,平时就很注重老师讲,要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任重而道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如在学习初中《使用搜索引擎》”一课时,我布置了自学任务:通过阅读教材和利用网络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具体的内容就是:1.使用分类目录搜索网站的方法;2.使用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3.交叉使用分类目录和关键词搜索网站的方法。学生们自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主题,不使“自学”变成“放任自流”。并在最后总结、归纳出了学习的重点。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接受信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比如教师可让每个小组找到了自己要的数据后就要进行分析,然后用WORD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①明确活动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工;谁进行数据的分析、提出观点;谁能制作统计图;谁下载文字图片等资料。并提出合作要求:一起制作报告,研究文字的通顺、观点的合理、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加工处理:对所做好的报告进行视觉上的美化和加工。②小组合作完成报告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这一部分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最终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实现了三种关系的交流和处理:团结合作关系: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协作,完成一个研究报告也是如此,这个不仅仅需要四个人各自任务的累加,更需要量之间相互的配合与协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人际关系:小组成员中肯定会有分歧,怎样才能够将成员之间的分歧转化到一个相同的研究方向上来,这就需要学生去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不管是接受了别人的想法还是通过努力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性和共同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法中需要进行个性的尊重和发扬,在一个相同的学习任务中,不同的任务也适当地体现了学生个性的不同,最终还是为了成员之间的共性(共同观点)服务的。这样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地评价初中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技能操作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平时以实作评价为主: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活动课;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活动课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方法的提出是适应当前历史教育改革的要求的,能够使得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体系更加的完善,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探究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参与中也培养了素材整理能力、团队协作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整体统筹规划能力的培养

要进行好历史活动课,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和对活动整个流程进行规划,这是整个活动进行下去的根本。在进行主题确定的时候,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商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确定。或者在进行主题确定的时候,教师要提供一些新颖的题目来供学生进行选择,从而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就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活动过程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在进行选定的时候,依据是以课本为依托,然后与实际相结合以后再进行确定,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使得学生不会感觉到活动过于困难,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活动的过程。题目确定以后,还需要将整个活动的流程进行规划。材料的搜集、活动过程、探究过程等的人员分配都需要确定好,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就能够有条不紊地来进行,使得整个活动过程高效地进行。学生在进行活动指定和参与的时候,整体统筹规划的能力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学生也感受到了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初中历史《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后,就安排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来进行历史活动课,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目的时候不会觉得很陌生,而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也比较熟悉,学生在进行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快确定好活动方案,然后积极地参与进来。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相当于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也是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在进行报告的时候也能够侃侃而谈。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家乡的理解,使得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使得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促进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多样活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历史活动课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来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活动课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学生才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比如学生在学习完《侵略和反抗》以后,教师就开展读书报告会或者座谈会来让学生来谈谈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采用口头报告的形式,也可以课件报告的形式,学生在学完了这课以后内容都会产生强烈的民族气节,因此在进行讨论和报告的时候就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平时的时候喜欢关注时政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报告的时候就会结合当前国际的局势来进行分析,学生在报告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见解融入到报告过程中,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或者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历史话剧和小品融入到活动过程中,初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表演欲,因此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并不感觉这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展现自我的方式,学生在表现的过程,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此外,还有知识竞猜、参观古迹、访问调研、制作展出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比如在学习了《“伐无道,诛暴秦”》以后,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兵马俑,让学生去感受兵马俑的宏大,然后去想象秦始皇是如何的荒淫无道,大兴土木进行引发了。这样一个感同身受的过程,学生在回忆课本内容的时候就会觉得十分具体形象,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够发动自己的思维来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开展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三、大胆积极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过程就是要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为了开展好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学校进行支持,学校需要给学生配备开展各种活动的基础设施,从而使得学生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比如录音笔、照相机、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资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学校需要重视起来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每学期的时候要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历史遗址的探寻,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就会更加的具体;图书馆里面的资料也需要及时进行补充,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来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学生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素材能够及时找到,帮助学生购置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从而保证整个活动课高效的进行。

第9篇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 改革现状;特征分析

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1985年6月至1987午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人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指出,这次改善课程的标准是:“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行动能力、谋求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面向21世纪,培养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人。”可见,这次报告,作为70年代初开始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仍强调双基教育,强调人本化、国际化和创造性。

此后,直到1998年,日本又出台了新的课程计划,对课程构成和授课时数作了新的调整,既使课程更实用、灵活、富于弹性,同时又为适应五天工作制及减轻学生负担之需要,平均每周减少了两课时。

二、新《学习指导要纲》的正式实施

2002年,修订后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新《学习指导要领》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过渡期,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能否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尤其是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和削减1/3教学内容的新规定,在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之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是新《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而大幅度削减了教学内容,同时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减少了课时总数,是否或者已经削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日本十几年来一直推行“宽松教育”,通过给学生以宽松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一改革的思路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日本的具体国情,所以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法案,早在三年前就顺利通过了日本国会的审议而正式出台了。而在新《学习指导要领》即将全面实施的今天,人们又强烈呼吁文部科学省和各中小学校制定出具体的对策,以确保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基本学习能力不受影响。在否定意见日渐强烈的情况下,日本文部科学省一边强调新《学习指导要领》不会造成基础学力的下降、而同时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紧急对策以保证基础学力不受影响。

三、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分析

(一)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

课程目标的考察可以用两个纬度作为视点,—个是横向纬度(总目标),一个是纵向纬度(具体目标)。日本课程总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就一贯强调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化社会,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等。这个目标具有总括性,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遵循的。

(二)课程结构合理化

从90年代初建立起的课程框架看,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活动(初中也有选修课)。但从文部省有关的课程部门于1997年发布的《日本教育课程基本方向(阶段总结概要)》报告中和1998年中小学新修改的课程计划中可发现,日本课程框架即将发生大的变化,要在原有板块基础上,新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板块。“在新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中,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理解及外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教学内容进行横向的综合学习”。无论开设多少新的、时代性的课程,都不能超过一定课时,这样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日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增、减有关课程、课时。例如,鉴于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无论从资源、能源、产业、教育、文化等哪一方面来看,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日本开始大力加强外国语教育,强调国际理解与合作,积极面向世界,积极迈向国际化时代。

(四)重视道德教育

首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确定各年级段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具体目标,小学低年级在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中年级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培养作为集和社会中一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其次,体现在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上,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强调体验性活动,积极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接触实物、志愿者活动、演剧等方式积极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可内化的、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同时,高中重在理性升华与反思。

(五)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课前值日报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课前值日报告的各种形式;课前值日报告的实施的策略

去年,在带完毕业班后,又重回初一,作为英语教师,很清楚许多重要的听说读写习惯和技能都应从起始年级培养,因此,调整教学侧重,从初一基础和习惯入手,从细节和方法着眼,在这个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英语学习中许多好的习惯都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正如今天我想说的英语课前值日报告进行的free talk自由演讲,很短的时间,只要坚持,日积月累,方可见大效果。

一、值日报告free talk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英语课前值日报告的free talk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铺垫。这种简单的自由演讲尽管只占很少时间,但对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促使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让愿意开口的学生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提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课前值日报告的“free talk”正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活动。

1.让学生在准备中提升英语能力

学生的充分准备是做好free talk的前提。无论何种形式的演讲,学生都需要挑选材料、梳理知识进行精心的准备。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初,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精选准备free talk, 其实就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好机会。

2.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将所学知识展示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信、沉着和应变等能力,还提初了他们的口语水平,其他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也同时得到提初。因此,在值日报告的实践里,学生便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收获了知识。

3.让学生在期待中走入课堂

成功的精彩的free talk就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初昂,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大大提初课堂效果。形式多样的轮流进行的演讲,会让学生每天都有所期待,在盼望新鲜的内容的同时,拉开英语课的序幕,潜移默化中对英语课堂形成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前值日报告free talk 的形式和内容

要使课前值日报告开展的持久、有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有创新才有生机,有变化才有活力。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演讲,会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根据学生不同时期,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了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1.命题演讲

根据课本教学进度和学习情况,每周给学生一个主题(title).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命题,提前做好准备。命题有两个好处:

(1)每周都有一个主题,学生能对同一主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容易引起共鸣。

(2)主题的不断更换,学生就会每周都时刻准备着,就会有不同的写作锻炼的机会。

例如:根据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进度,我就建议学生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组织文章。通过演讲,学生能更扎实的巩固知识,并学以致用。在学习有关动物时,学生就准备了A visit to the zoo.

I went to the zoo with my friends last Sunday. It was hot and sunny that day. It took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by bus. There were thousands of people in the zoo. We saw lots of animals, such as, pandas, kangaroos, polar bears, giraffes, elephants, tigers, wolves, snakes and so on. We also saw the elephant show. The elephants were so clever that they could do lots of things like us.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in the zoo. And then we threw the rubbish into the dustbin. We didn’t go home until 5:00 in the afternoon. Although we were tired, we felt happy.

翻译:上周日我和朋友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天气很热、晴朗。我们乘公交大约两个小时才到那。动物园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我们看见了许多动物。如:熊猫、袋鼠、北极熊、长颈鹿、大象、老虎、狼、蛇等等。我们也看了大象表演。大象是如此聪明的动物,他们能象我们人类一样做动作。中午我们野餐并把垃圾扔到了垃圾箱。我们直到10点才回家。尽管我们很累,我们去非常高兴。

学习新目标英语How do you study English?时学生就写了WHY SHOULD WE STUDY ENGLISH( 为什么我们要学英文)

If you want to ask me why we should study English, my answer will be simple and clear. Now let me enumerate the reasons one by one in the following . In the first place,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f you know English, you van make a trip round the world without being misunderstood . In the second place, most valuable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re written in English. If you wish (hope) to get knowledge, you must learn English.

翻译:如果你要问我们为什么我们要学英文。我的答复很简单明了。现在让我来把我的理由一一列举在下面:英文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果你通晓它,你可以环游世界不会被人误解。大多数有价值的书籍,报纸和杂志都是用英文写的。如果你希望获得知识,你必须学习英文。这样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学习渐渐的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连了,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正是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啊!

2. 创新演讲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的学习,学生逐渐的感到了初中生活的枯燥。因此,我们的free talk 也改版了,我更多的放手给学生自由表现创新的空间。表演人数不限、形式自选,只要是英语就行。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小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演唱了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让大家感悟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出了不同的英语脑筋急转弯和谜语,培养大家用英语思维去思考。小小的讲台,短短的值日报告,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我见证了学生的努力,也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带来的浓厚的英语氛围。同时成功地free talk给孩子们很好的激励,在英语的各项活动中都信心十足,表现积极。

3.精选试题

初中的学习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的,三年后的中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任务紧张的情况下,英语学习需要回归务实。

因此,课前值日报告穿插了试题精讲。形式为每天一人一题,题目要精选,要直面中考,要考点明确,并能重点突出的给全班讲解清晰。

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多见识了很多的好题,往往是几十道题中才精挑细选出一题,从中受益不少。而其他同学每天也能积累一道好题,何乐而不为之。

4.寓教于乐——英语游戏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又枯燥的,无论老师多么好的教学方式,天长日久都会厌倦的。就像人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时间久了,也品尝不出食物的鲜美的味道的。

因此,我在值日报告的演讲和背诵中穿插了游戏。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增添英语学习的乐趣,引起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单词,要求学生换词。只允许换一个字母并写出一个新单词。这些游戏可帮助学生安定情绪,将兴趣转向英语课,同时可以复习单词,让学生多记单词。

三、课前值日报告的策略及原则

任何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都要有其详细的安排和适当的原则规定。而free talk的进行,也是和学生细致商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其中有几点是值得教师注意的。

1.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和谐地一致

在组织这活动的时候,老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剧本”要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的作用只能是引导,把活动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就算有错误时,也应该在结束时提醒学生,而绝不可以打断学生的活动。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准备期间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关,我要求学生演讲的的内容一定要提前经过老师的审核,确保难度适当,内容充实。老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初准备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的交流。

2.鼓励为主和评价恰当的原则

当学生进行完回到座位上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老师的点评,明确指出做得好的地方,这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和正确的导向。初中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鼓励。

所以,凡是参加的学生,不论表现如何,应该及时的进行适当的表扬,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对明显的错误,评价时要委婉地提出。要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是流于形式的表扬,一律做出评价:“Great. / Good. / Wonderful.”让学生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好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清楚明确而又客观公平,很好地把握一个“度”。对语言上的错误应及时指出并纠正,但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3.全员参与的原则

在进行活动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我把我们班学生的名字放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子里,每一次演讲同学的名字由上一周的冠军抽取,这样确保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学生基本上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好不同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充份发挥自己的潜能。

4.对学生进行阶段评比

可以是周评比或小组评比。让学生推选阶段最出色的榜样。如最佳话题,最佳表现,最具特色奖等,让学生付出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我采用每周五全班举手选举,多数为胜的原则。

我把自己好的习题集、英语杂志、21st英语报甚至是各种水果,学生喜欢的铅笔、小本子等作为奖励发给获奖的同学。我自己甚至还设计了一张奖状呢!每周五的冠军选举是学生们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刻。

课前值日报告的free talk活动,被学生深深地喜爱着,在这里学生们自由发挥,个性释放;在这里,英语魅力尽显无遗。慢慢的学生的兴趣浓厚了,英语听、说的能力提初了,英语教学也越来越轻松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1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2-02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成为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我校是一所偏远山区中学,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具体表现在有些学生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有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加之近年来优秀摘要: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无大的差异。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教师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期待所有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最终使得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能够到达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2-02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查,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有: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当、经济的大发展和拜金风气大涨、教师自身素质和落后老套的教学方式、学生不爱学习或者不会学习缺失学习原动力如;学习方法不当;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存在情感障碍;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体质、体能差,影响学习;心理素质方面。以上是影响学生兴趣的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因素;培养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要培养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以爱心铺路,教学生树立信心,教师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四步一体教学模式;在知识方面寻根求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改变评价机制。在目前的山区中学,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有所提高,经过研究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组长:杨贵成(校长,负责全面工作)负责人员组织,设备供应,后勤保障,资金支持。

主持人:李芳(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课题的具体实施)。

资料员:杨永霞(教育科研处副主任,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组员:刘冬旭 刘丽华 付荣 侯敏(组织实验前的问卷设计及调查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数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的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绝大多数教师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1.问卷调查报告。结合课题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了《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部问由课题组成员刘丽华主持核查、整理,然后用电脑进行统计,算出各类选项的百分比。数据统计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共同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对汇总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数据显示和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问卷反映出的信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问题,由课题组成员撰写了调查报告。

2.初步形成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四步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四步为: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动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成发展;总结练习,整体提高。一体是以“活动”为主体。(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这是教学活动的初级阶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进而产生强烈探索的欲望。(2)激活动力,自主探索。教师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合作交流,促成发展。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修正、补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

3.初步形成个案研究报告。前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有意识地收集课堂中有价值的教学案例。第二,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对收集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反馈,使案例研究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三,强化对典型案例的再研究,将案例所得再回到实践中,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论文等,以作为资料保留。主持人李芳撰写的论文《在“案例研究”中成长》在保定市组织的初中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付荣、杨永霞、杨贵成、李芳也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数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