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下派挂职总结

下派挂职总结

时间:2022-05-20 19:0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下派挂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下派挂职总结

第1篇

同志们:

一、真抓实干得民心

多年来,小社村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村民相互之间搞宗派、闹矛盾,人心涣散。上任后,我以建好一个支部班子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开展党员谈心活动,逐步消除和化解了班子成员之间、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班子之间多年来的隔阂和矛盾,使全村群众认识到以前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的危害性,增进了团结。根据自己多年来基层工作的经验,我深知取信于民,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是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万事开头难,加之,群众又最讲究实际,所以刚开始是我在干,群众在看。当我设身处地为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竭尽所能为群众办成了几年实事,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后,群众就信任我,愿意接受我的领导,由看变为跟。通过抓基层组织整建,凝聚了人心,密切了干群关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高,群众致富的心劲足,干群一条心,齐心协力忙脱贫。现在,凡是村里讨论决定的事,群众都积极支持拥护。去年,秋冬农田基建会战后,村里决定再修通两座山上的生产道路,喇叭上一通知,在家的劳力不顾天寒地冻全部上山修路,奋战半个月,新修了宽4米的生产道路2条5公里。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切身体会到,小社村近年来为什么能争取那么多的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党性强、作风好、想干事、敢干事的好班子,有一批吃苦耐劳的好群众。

二、千方百计争投资

三、立足实际促增收

四、着眼长远办教育

小社是**乡的一个文化村,有着尊师重教的好传统。2003年,小社村被确定为全乡的布点学校。我们紧紧抓住“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机遇,利用国家投资的22万元资金,动员群众筹资3万元,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了布点学校的校建工程。新建教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灶房12间,校园进行了硬化,厕所、大门、围墙、旗台、水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新学校更名为春蕾小学,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可使周边8村的学龄儿童方便就读,现有在校学生103名。经我多方联系,四处奔走,又筹集资金8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计划生育活动室、有线电视转播室和文化活动中心,所有这些与新学校相映成辉,一起构成了全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小社村班子团结一致,群众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得益于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得益于全村群众的艰苦奋斗,我只尽了一名挂职干部应尽的责任。我知道小社村距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有较大的差距,希望大家对小社村能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努力把小社村建成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第2篇

主动融入角色,携手共创共建

月日,位驻居干部全部按时来到下派社区,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进入新的集体,迅速转换角色,主动了解社区上一阶段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情况,以实际行动快速融入到了实践工作中,按照分工要求,积极在开展文明创建的学习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后方资源优势,展示了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社区下派干部司法所所长林同志到社区报到后,马上与社区书记、主任一同深入辖区,先后到小区、出版局宿舍拆迁未拆完小区实地详细了解情况,并随即召开文明创建点评会,认真听取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就整个辖区面上的创建工作与重点区域的整治进行探讨,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统筹推进、重点整治、逐个落实、全面提升”的创建方案,与社区干部一起,拟定一套百日冲刺方案,打响了社区“文明创建百日大会战”的第一枪。

下派到的驻居干部,交通局副局长陈同志在驻居工作中了解到社区因无物业小区较多,在卫生整治经费上较为紧张,他多方协调,在文明创建工作经济上给以同志社区极大的支持,帮助社区解决在卫生整治经费上存在的困难。在驻居工作中,他每天还积极主动带头到辖区楼院、小区和社区干部一起检查环境卫生,一起走访辖区企业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以及与社区居民沟通、协调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受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派驻到街道社区的司法局科级干部刘同志极融入文明创建活动,走街串巷,进小区,入住户,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创建进展情况。对创建文明活动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与街道主管部门、社区书记共同研讨,积极献计献策,尤其对省农资公司宿舍无物业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问题,通过协调职能部门、单位进行合力攻坚,逐个解决。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小街巷、新村小区的卫生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每天不定期巡检辖区“五小店”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有力的促进了辖区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

发挥各方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驻居干部下派社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驻居干部来到社区后,主动担当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与社区干部一起,助力辖区文明创建工作。

下派到社区的驻居干部,交通局副局长蔡同志了解到社区主要存在小区内乱堆放较为严重的问题,主动请缨,主抓辖区乱堆放整治工作,近半个月,他与社区书记一起,先后走访了辖区省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市自来水公司、东大路158号及省轻纺院等单位宿舍,与单位负责人、小区物业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小区内乱堆放问题,通过坦诚交流、深入探讨,辖区单位和物业公司均已出面处理小区内乱堆放问题,初现成效。

下派到社区的驻居干部,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檀同志充分发挥自身宣传工作优势,与社区干部一起,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工作。近半个月来,他与包片的社区干部认真检查了创建标语的张贴情况,对一些标语位置张贴不正,路口显眼处未张贴以及创建宣传栏内容更新,及时抓好落实,还结合公共文明指数入户调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到小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创建相关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提高市民对创建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此外,他还指导社区在加强创建信息和网站更新上下功夫,半个月来,共更新了条创建信息,其中一条被要闻采用。

下派东湖社区的科级干部,区安监局温副局长来到社区后,积极开展走访巡查工作,在巡查中,她发现邮电公寓临得贵路有一段约30米的危墙,对过往行人和辖区一附小学生上放学构成安全威胁,也影响了路面美观。她充分发挥区安监局的自身优势,与街道安监站配合,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邮电公寓管理部门进行整治。月日上午,邮电公寓管理部门已动工拆除危墙,修建新围墙,有效消除了该安全隐患,极大的美化了得贵路沿线的道路景观。

用心体验工作,大胆思考创新

广大下派社区的驻居干部在社区这个最基层的群众组织中,接地气,长见识,在助力文明创建工作中,他们用心体验工作,大胆思考创新,为辖区文明创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好思路。

下派到辖区河东社区的驻居干部,劳动局书记黄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并观察社区的做法后总结出要大力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结合机关党员进社区创文明,着力整治社区卫生环境,还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共创文明和谐小区的思路。

下派到同志社区的驻居干部,交通局副局长陈同志提出: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得益于社区干部、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各方面的支持,他提倡社区除了完善工作制度之外,更要注重加强企业、居民创文明城市的意识,通过街道统筹,采用宣传展板、宣传品等形式,将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系统的呈现出来,不断增强与企业、居民的沟通,增进感情,提高居民素质,帮助社区更好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第3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全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基本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067元的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3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改善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生存条件为工作重点,以“大扶贫”的理念,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整体联动,连片开发,把贫困地区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整体扶贫效果,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通过分析、总结“十一五”前三年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的成绩、经验、困难和问题,结合2009年度9个项目村的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作适当补充、完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目标是:农户实现8个有、自然村基本实现6个有、行政村总体实现6个有,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简称“866”建设目标。

(一)农户实现8个有: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硬化的院心;有沼气池(节能灶)或其它清洁能源;有小水窖(池)或自来水;有卫生厕(公厕)、卫生畜厩或独立畜厩;有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或劳务收入;人均有1亩400公斤以上的稳产农田地;人均有1亩特色经济林果。

(二)自然村基本实现6个有:3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村组简易公路,村容整洁;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入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一项以上的特色产业;有广播电视信号;有村民议事地点或重大事项公告公示栏。

(三)行政村总体实现6个有:有村“两委”办公房和好班子、好制度;有满足“普六”要求的村完小;有村卫生室及医务人员;有兽医室及技术人员;有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及相应的电教设备和书刊;有通往村委会所在地的弹石公路或水泥路。

三、扶持重点

围绕“866”建设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原则,根据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的迫切要求,长短结合,重点扶持发展四大类项目:

(一)推动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主要是烤烟、核桃、蔬菜、蚕桑、黄金梨、杨梅、葡萄、柑桔、冬桃、乳业、生猪、肉牛、肉羊等产业发展项目,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

(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主要是基本农田地(含配套水利设施)、安居房、人畜饮水、通路、通电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三)美化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主要是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道路及院心硬化、绿化。

(四)发展社会事业的重点项目。主要是村“两委”办公房、学校危房改造、卫生室、文化室、党员活动室、科技培训室、畜牧兽医室建设。

四、建设标准

农户“8个有”的建设标准:98%以上农户的安居房要达到青瓦白墙建设标准;90%以上农户有硬化的院心;90%以上农户有沼气池(节能灶)或其它清洁能源;90%以上农户有小水窖(池)或自来水;90%以上农户有卫生厕(公厕)和卫生畜厩或独立畜厩;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50%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得到培训和转移;9个行政村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95%以上的农户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余;90%以上的农户人均有1亩以上经济林果。

自然村基本实现“6个有”和行政村总体实现“6个有”建设标准:自然村有一项以上特色产业。行政村有办公房和好班子、好制度。其他项目建设可根据资金就位情况,量力而行。

总体标准:通过实施“866”工程,项目村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以上;90%以上的农户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70%以上的农户达到1500元以上,50%以上的农户达到1800元以上。

五、实施原则

(一)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建设项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扶持资金进村入户。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安居房、人畜饮水、入户通电、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基本农田地(含配套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关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

(二)先难后易,统筹安排。整村推进的项目和资金安排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把最困难的行政村、自然村和贫困农户列入优先扶持的对象,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同时,选择1—2个交通相对方便、群众思想基础相对较好、基层干部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村,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三)依靠群众,形成合力。农民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主体,也是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在确定扶持对象、扶持内容、项目实施及后期管理等方面要发动农户主动参与,重大事项由村民自主决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告、公示。项目确定后,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筹备材料和谁投资谁受益等方式搞好建设。

(四)民主决策,科学规划。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的确定,要先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项目规划,经群众和基层干部共同酝酿、乡镇审核后,报县、州逐级审批。方案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不得将整村推进的资金用于“866”以外的项目。确需变更项目的,要严格审批手续。擅自更改项目的村,更改的项目不纳入考核评分,不安排补助资金。

(五)及早部署,适时就位。2009年度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要做到计划早下达、干部早下去、资金早就位、项目早实施,《××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2009年度实施方案》下发后,要及时对下派挂职干部进行相关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选派干部在2008年10月上旬进村开展工作,及早启动实施项目,进一步提高整体扶贫效果,让群众及早受益。

六、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方针,多方筹措资金,保证“866”建设项目的全面完成。

(一)资金筹措。力争筹措国家、省、州无偿扶持资金9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00万元,争取整合部门资金400万元,县级财政筹措资金285万。在2009年6月份以前预拨50%以上,10月底前足额到位。

(二)资金使用。一是州、县财政投入资金,全部安排到当年实施整村推进的9个行政村,主要用于农户“8个有”建设项目。固定投入部分,州、县对每个行政村各投入25万元,无论村大村小不得调整。机动投入部分,按每个村实施青瓦白墙工程实际户数给予补助。二是国家、省扶贫专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优先安排农户“8个有”建设项目,不能安排到农户的,再投入到自然村和行政村的“6个有”建设项目。同时,国家、省扶贫专项资金以及部门整合资金可以对500户以上的行政村作适当倾斜。三是投入到各行政村的资金,要突出对农户的重点扶持,原则上扶持到与农户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项目。资金比例不能低于无偿资金总额的60%,对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资金比例不能低于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20%。

(三)资金管理。县级、乡镇财政设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金”专户,开辟安全运行“绿色通道”,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资金坚持用管结合、监管一致和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国家和省、州、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一拨入县财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资金”专户,县扶贫办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出资金拨付意见,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发文,核拨到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要根据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建账,规范使用,经县扶贫办审核后,完成财政报账等相关手续。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要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的原则,按相关规定做好资金拨付和报账手续。社会帮扶资金也要参照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严格相关资金拨付和报账手续。各类项目资金按渠道就位后,下派副乡镇长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监督把关,坚持专款专用。兑现扶持到户的补助资金,要在驻村工作组的监督下,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到村,统一兑现。工程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的相关财务在接受审计部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七、目标管理和责任分解

(一)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县、乡镇、村要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项目整合责任部门要与本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把年度实施的9个行政村优先列入项目扶持对象,优先安排可扶持到户的项目。部门整合的项目资金要作为年度审计、考核的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相关职能部门要安排专门力量对9个村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做好督促检查。监察部门要抓好行政效能监察。审计部门要做好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工作。

(二)明确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重点。项目资金整合要遵循“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县财政局做好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筹措,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县发展改革局重点整合农田、水利、公路、人饮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委政研室重点整合农村民居抗震安居工程项目资金;县农业局重点整合劳务输出、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林业局重点整合沼气池、节能灶、林果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水利局重点整合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交通局重点整合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民宗局重点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国土资源局重点整合土地开发整理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卫生局重点整合卫生厕、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点整合就业、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民政局重点整合村委会危房改造、特困农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文化局重点整合村文化室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广电局重点整合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教育局重点整合学校排危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科技局重点整合农村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烟草公司重点整合基本烟田(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县电力公司重点整合农村电力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同时,挂钩帮扶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发〔2007〕8号文件和《××县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尽心尽力尽责,做好帮扶工作,鼓励、倡导全社会积极捐助,参与扶贫开发。

(三)严格跟踪检查和年终考核。2009年7月30日前,进行半年检查,察看计划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存在问题。2010年3月进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遵循“定量考核为主,百分制考评”的原则,按考核得分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县乡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村为优秀,达不到60分的村为不合格,其它的村为合格。考核验收为优秀档次的村,对挂钩单位和县级挂钩领导、下派干部给予表彰;考核验收为合格档次的村,对挂钩单位和县级挂钩领导的工作实绩给予肯定,下派干部出村回原单位工作;考核验收为不合格档次的村,挂钩单位和挂钩领导不得与挂钩村脱钩,下派干部不得出村,继续开展挂钩帮扶,直到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止。同时,将考核结果在《××新闻通讯》和××县电视台上通报。

八、工作要求

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是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同心协力,尽职尽责,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对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组作了调整充实(附件1、2),今后,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组人员若发生变动,由相关单位相应人员职务顶替,不在另行发文。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组的日常工作由县扶贫办承担。各乡镇也要进一步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尽快开展宣传发动、制定规划、人员就位、组织协调等项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是“百村推进”的前线指挥部,要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带动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持下派副乡镇长的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与下派副乡镇长一起驻村入户,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抓好挂钩和下派干部就位工作。挂钩乡镇的县级领导、挂钩行政村的县领导和县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与下派干部一起深入挂钩点调研,与各乡镇、村干部、群众座谈,指导乡镇、村做好宣传发动和整村推进规划的制定。挂钩9个行政村的县级领导,驻村蹲点时间不低于60天。9名下派干部完成培训后,办妥有关手续,于2008年10月上旬到乡镇、村报到,2010年3月经考核验收合格后出村,驻村蹲点时间不低于360天。

第4篇

一、明确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

在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数量,更要考虑质量,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岗位的后备干部,必须要有较高的质量,包括政治素质、业务潜能,以及必要的专业文化程度,否则在今后的培养中就会遇到问题,具体来讲,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一是政治素质好,即拥护党的领导,能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纪守法。二是本区域内人(常州或新北区人)。三是热爱家乡,热爱农村工作,要有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和信心。四是要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济或管理类专业毕业,年龄在35周岁以下。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以上四个条件是必备的。

二、规范后备干部的选拔程序。

对于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个人自荐,即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或部队退伍或大专毕业生自荐(向镇党委)。二是组织推荐(村级、事业单位),根据条件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三是党委根据自荐和推荐的人员组织统一的考试(请区人事局出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形式),对根据选拔计划从合格青年中按1:2的名额从高分往低分录取。四是组织考察。由党委组织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入围者进行考察,进行面试,从中选优,最终确定后备干部人选。

三、丰富后备干部的培养路径。

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下一步的关键便是培养,再好的玉也需要雕琢。一是由镇级组织对其进行培训,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使他们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新农村建设要求、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短班与长班相结合,分批与集中相结合。二是分配岗位,适当负压,促其成才。对于村级后备干部采取三个方面让其在岗位上锻炼,上挂可以与区政府部、委、办、局联系,让一部分人到区级机关挂职锻炼;下派,一部分人直接到相关行政村任主任助理,这样更直接了解农村,熟悉工作;再有一部分就直接到乡镇事业单位挂职,辅助做一些工作。

四、加速后备干部的使用,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采取了多样的培养路径后,对于已符合条件的,要根据培养目标,适时提拔任用。一是要抓住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机,最大限度使用后备干部,让能力强的尽可能早点到岗位上来。二是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全镇的重要部署,在届中班子成员调整时,优先使用后备干部,要建立村干部能进能出的通畅机制。

五、完备后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正式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必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分担的办法,帮助村干部交纳养老保险,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更是确保村干部的出口通畅。同时对于后备干部也要按比例逐步参加社会保险,让其能够安心工作。

六、加强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

对于后备干部到岗后,必须要加强教育管理。要求每月能够写一份工作小结,必须要有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让他们自己每月作一次总结进行书面汇报。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要求他们面对面的汇报工作。主要是要他们汇报所做的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本单位工作有何好的建议等。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将根据他们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必要时与其所在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总之组织人事部门要时刻跟踪后备干部的成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极个别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要坚决给予清理。同时要制定考核细则,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胜任或考核不及格要坚决辞退。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可直接转入镇属事业单位编制,身在行政村工作,享受行政事业单位待遇。

七、加大对村干部创业的激励。

对于大学生后备干部担任村干部后,如何让其能够安心稳定长期在基层农村服务,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在许多村干部都是“双强型”,他们除了政治素质强之外,发展能力也很强。在他们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政府有没有一些激励政策,如果能够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或政策优惠,让其在创业上有所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其扎根农村,长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

第5篇

一、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1、全面启动规划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教育局、市财政局6月22日召开专题会议,对做好学校规划布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市、县两级政府正在按照“小学减少校点、初中适当集中、高中内涵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中小学布局,其中,乡镇重点建好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城建好优质高中和一个功能完善的职教中心,市区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各地未来5年、10年各级各类学校规划布局工作,将于年底完成任务,并通过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2、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今年春季享受免学杂费人数345436人,补助资金3747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制贫困学生14042名,预算补助金额193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人数36606名。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35人,同步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补助资金25.51万元。二是开展农村教育振兴行动,推进教育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绵竹市遵道镇、富兴镇、清平乡,广汉市和兴镇,什邡市师古镇,旌阳区孝泉镇被市政府评为首批教育示范乡镇,并受到表彰。争取到国家、省危改资金1992万元,全年将排除现有D级危房6万平方米。加大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面,确凿10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使所有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都有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城市人口同等待遇,妥善解决了今年新增1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读书的问题。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00万元,政府配套300万元,做好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的准备工作。协调落实**现代教育集团全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捐赠20万元,改判办学条件。

3、全力维护安全稳定。财政出资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预防和妥善处理师生人身伤害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谁办学、谁负担”原则,各级政府设立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专项资金,所需经费纳入每年各级财政预算,依法合规设立专户,全额支付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校方责任险的保险费。制定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标准,人防、技防、物防经费纳入学校综合预算;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学校110报警系统和校园监控网络,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截至6月25日,共收到市长信箱来信96封,均及时按要求予以办理。

4、倾力打造教育品牌。按照市政府“创品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在维护和发展现有三大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创造新品牌。一是进一步扩大西部职教基地影响。继续利用产业优势和职教基础优势,以建设西部“职教基地”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统筹,创新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大中职招生工作力度,将招生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完成春季招生7800人。大力支持区域内职业院校向连锁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教育集团、**通用职教集团、**东方职教集团三大职教集团。绵竹职中正式申报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中江职中、罗江职中、**市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申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打造职教园区,积极完善市区职教布局,在旌南片区建设高职园区,在黄河片区建设中职园区。我市职教改革经验,受到省委书记杜青林的高度评价,全省职教改革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召开,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并授牌。二是深化“警校共育”成果。各级各类学校做到机构、人员、场地、制度“四落实”,在与公安部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司法、工商、文化、卫生、建设、环保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创新,进一步扩大了“警校共育”经验的影响,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学习参观。三是推广“共建共享”经验,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按照“高等教育省市共建,以省为主;中等教育市县共建,以市为主;义务教育县乡共建,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共建共享,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市政府与省建设厅签订协议,共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支持该院创建全国示范性高职学院。同时还与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省供销联社、省邮政公司共建西南安装工程学校、省商贸学校、省信息通信学校。

二、工作措施全面落实

1、队伍建设加快。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采取进修、培训、上挂下派等方式,着力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执行能力。选派两名中层干部分别下派到中江县、什邡市的乡镇挂职锻炼,接受绵竹市教育局、**六中、**市嘉陵江路学校选派的三名干部,到局机关上挂锻炼。二是通过集中培训、分批轮训、考察学习、举办校长论坛等形式,突出提高校长的办学能力。选派25名校长到天津、北京等地学校考察,选送30名校长参加省级培训,组织校长140名参加市级培训。三是采取新一轮全员培训、农村教师强化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等办法,全面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市上重点抓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校长、两类高中教师的培训,县(市、区)重点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对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1184名任课教师进行了高三总复习培训。即将开展初中教师骨干培训,将有1200多教师参加市级培训。选派一批优秀职教教师出国深造,争取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指标65人,省级优惠培训指标50人,国家、省、市各级职教师资培训专项经费达到400万元。四是加快人才引进。全市每年设立100万元奖励资金,对市境内各级各类学校评选产生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校长和教师给予安家补偿费,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示范(重点)学校校长10万元,其他地区国家级示范(重点)学校校长8万元,省级示范(重点)学校校长5万元,特级教师5万元,省级骨干教师3万元。

2、基础建设夯实。一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远程教育设备设施使用效益,重点抓好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二是加大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和实作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职教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绵竹职中机电实训基地和数控专业,通过省级专家组评估,获得优秀级。三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3、教育改革深化。一是加大初中课程改革交流总结工作的力度,做好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二是健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评价办法,创新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制定了《**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排行标准》。三是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办法,继续推行“阳光招生”,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四公开”,以多种形式将招生考试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公布。严格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管理,规范了推优生、宏志班、艺体特长生的招生办法,严格落实了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的“三限”政策,在全省率先执行择校生交了择校费后,不再交学费的政策。四是推进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语文、数学、德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正在形成。

4、济困助学到位。对全市高三贫困学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共有贫困生3073名。积极筹措资金,作好实施“栋梁工程”准备,确保贫困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开展奖教助学活动35次,发放资助金177.67万元,1万余名师生受益。帮助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设立“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资金100万元,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为救助患急性白血病的**中学初二学生许令佳,专门设立了“许令佳救助基金”,局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捐款,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9.5万元。

5、宣传信息扩大。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对我市职业教育改革、警校共育等经验多次进行了报道。二是加大政务信息采集、报送力度。截至6月22日,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共采用教育信息125条,同比增加30条。三是办好**教育网,加大信息容量。截至6月22日,**教育网共编辑、采用各类信息1613条,同比增加1031条。

三、工作成效全面提高

市教育局在去年的目标考核中,名列全市54个非经济管理部门和49个经济管理部门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一等奖。同时连续两年获得省教育厅目标考核优秀奖。局党委连续三次被市委评为“四好”班子。

四、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围绕市委提出的“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发展目标,教育工作以“开放合作,苦练内功”为发展理念,以“创品牌学校、抓职业教育”为工作重点,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促进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小学减少校点、初中适当集中、高中内涵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中小学布局。

整体推动职教育展。发挥**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全力打造西部职教基地。

第6篇

一、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学习中,立足“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妇女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实效。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始终坚持点滴积累,努力做到一事一结,一事一思。围绕创建“学习型干部”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以知识更新为重点,重视结合实际需要,不仅学习政治理论、时事知识,而且学习业务、法律法规,广泛涉猎新知识,以此不断充实、武装、提高自己。近年来通过调研,撰写了“外来流动妇女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关于加强拱墅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农村妇女来料加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文章,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中“外来流动妇女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被评为市妇联妇女问题研究三等奖。

2011年4月,我参加了为时40天的市委党校城区中青班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认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三进三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更加增强了党的宗旨观念和党性观念。

二、用心用力,热忱服务妇女儿童。

我始终牢固树立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思想,热情为基层妇女儿童排忧解难,把妇联的关爱在第一时间送到妇女儿童的心坎上。2009年底,我协助妇联领导成立全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委员会。三年来办公室共计接待来信来访116起,来访135人次,结案率达98%,较好地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拱宸桥街道的老上坊户丁真凄因无业离异又育有一女,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再加上其本人脾气十分暴躁,经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生活异常艰辛。我先是帮她联系上前夫的部队,解决了女儿抚养费的问题,后又在妇联主席的支持下,联合公安分局户籍科去省人民医院办理其女儿的出生证明,还在街道的鼎力支持下数次带其母女到鉴定中心鉴别母女关系,为她们申报了户口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联系区教育局为其女儿顺利安排就学。这一帮就是三年。这期间更不用说经常自己拿出钱来为她们提供午餐,主动把家里较好的童装送给女孩穿。现在她们母女终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我在领导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健康成长手拉手”活动,与城市学院联系,为46个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免费家教,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举办了三期爱心夏令营活动,共计组织92个外来流动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参加,为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记忆增添了快乐。我还协助领导建立了外来流动家长学校的“爱心小屋”,每年都组织单位或个人向流动儿童捐赠学习用品近万元,让他们也分享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里孩子的快乐。2010年6月,在领导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全省首家外来流动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基地,正式启动外来流动妇女儿童健康促进项目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区外来流动妇女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免费为外来儿童注射疫苗,让孕产妇体检、妇女生育都享受同城待遇。截止目前,免费提供服务5万余次。

三、注重创新,强化妇联工作实效.

紧紧抓住巾帼建功、姐妹帮扶、家庭教育等妇联工作主体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将妇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是不断规范、深化“巾帼文明岗”活动。我努力探索“规范化、品牌化、社会化”的创岗道路,切实加强对文明岗的管理,使文明岗争创、审核、复评、摘牌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巾帼文明岗争创工作走在城区前列,在各行各业营造了良好的岗位建功的社会氛围。到2012年,我区共创文明岗全国岗2家、省岗9家,市岗35家、区岗57家共计103家,创岗建功活动已覆盖各行业近十万妇女。我还在领导带领下发动辖区25个巾帼文明岗与建德市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15个巾帼文明岗、12名女企业家、4名女经纪人与本辖区31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

二是不断深化“姐妹帮扶”活动。积极实施妇女“健康行”工程,与医院合作,三年来共组织企业、集团和市场女职工和外来流动女性3000余名进行体检。2010年3月,配合领导建立了3个女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4个巾帼再就业创业基地,同时还成立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聘请5个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女性就业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每年“三八”节期间,专为失业失土女性在运河广场举办“春风送岗位”劳动力招聘会。三年来共组织世纪联华超市,家政公司等百余家用工单位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前来求职者达600余人,当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三是不断强化家庭教育工作。2010年4月我协助分管领导建立了隔代家庭教育基地,开展了心手联盟“6+1”活动和家庭教育六进活动,利用社区有关6家单位共同参与推动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精心打造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品牌。该基地的周末爱心学校、“知心奶奶”热线接待室、“五老”聊聊吧及家庭教育宣传橱窗吸引了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前来参观学习。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邓丽前往考察,对该基地的隔代家庭教育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四、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处理好办公室日常事务。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工作起来琐碎而复杂。我始终树立认真办事、为民服务、为领导服务的工作理念。既要搞好综合协调又要扮好参谋角色;既要保证信息畅通又要规范文件归档;既要理顺人事劳资又要做好会议后勤服务。妇联工作事多面广人少,再加上干部时有下派挂职,我总是默默接替她们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无怨言。

除了干好自己业务线上的工作,我还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到默默无闻的小事中,努力找到办公室工作的突破口,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建立健全了办公室考勤制度、公车制度和财务制度,使办公室各项工作达到按章办事、奖勤罚懒。同时还规范了发文程序和存档制度,使几年来公文办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办公室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曾被评为区综治工作先进科室。在平时生活中,我尊重领导,关心同志们,碰到谁生病了,总是组织同事上门看望。

五、廉洁奉公,原则问题不松懈。

第7篇

一、总体情况

1、认真对照*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要求,在区四套领导班子中各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

2、区委、区政府53个工作部门(含群团)的领导班子中,有25个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占47%,已接近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中关于“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的目标要求。

3、各镇(开发区、街道)领导班子中均至少配备了一名女干部。其中在17个镇(开发区、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女干部;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领导班中有9个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全区406个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中100%配备了女委员,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正、副职负责人中女性比例进一步提高。

4、全区县处级女干部共5人,占同职干部总数的19.23%,已超过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要求的比例;配备镇(开发区、街道)正职女干部1名;事业单位中,在党校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2名。

5、区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逐届提高。其中,区第十届党代会代表中,女代表82名,占20.81%,比上一届增长0.86个百分点;第十四届人代会代表中,女代表93名,占26.5%,比上一届增长0.54个百分点;本届政协委员中,女委员97名,占31.18%,增长5.12个百分点。

6、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1名,占12.5%;科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61名,占24.8%。

7、近年来,我区新发展的党员中女性比例在30%以上,其中2005年为34%,2006年为30.8%。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培植

做好培养选拔女领导干部工作是我党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一向十分重视,为做好这项工作,首先从机制从手,建章立制,打造平台,为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认真制定目标规划。为确保培养选拔女领导干部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区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以往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区十一五《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明确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通过建立健全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新机制,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全面提升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从而为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我们强化组织网络建设,加强组织覆盖,通过发挥妇女工作平台作用,推动女干部工作。我区建有17个镇(开发区、街道)妇联,406个村妇代会,65个居委会妇代会,25个机关妇委会,203个私营企业妇代会,9个私协妇代会。同时,注重建好女干联网络,为发现优秀女干部、培养优秀女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区妇联积极发挥女领导干部联谊会的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并向组织部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有培养前途的女干部。

三是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区委组织部、区妇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不断加大对女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力度。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女后备干部人才库和优秀女干部档案,适时向组织部门推荐。在日常工作中,区妇联充分发挥对女干部比较熟悉了解的优势,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推荐女干部参加有关领导职位的公开选拔工作。区委组织部则利用熟悉干部工作程序、对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情况比较了解等方面的长处,主动与区妇联加强合作。区委组织部在女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坚持事前主动与区妇联沟通,征求和听取区妇联对拟任用人选的意见和建议,事后及时把有关干部任免情况告知区妇联;区妇联则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加强对女干部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把第一手资料反馈给区委组织部,从而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做好女干部选配工作。

(二)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培养

一是培训奠基。近几年,围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当前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特点,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区委党校为依托,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2007年以来,我区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39期,每期培训班我们都重点安排一批年纪轻、综合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女干部参加,先后参加各类培训班的女干部共有1900余人次。

二是实践锻炼。根据女后备干部自身特点,千方百计拓展培养锻炼途径,专门为女干部的成长锻炼设置有效路径,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让她们在艰苦环境和多种岗位中磨练,在亲身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快成长步伐。从2004年开始,先后抽调了六批348名年轻干部到拆迁安置、招商引资、跟学、农村双扶、效能建设等重点、热点、难点工作一线锻炼,其中女干部近100名。

三是岗位提升。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采取助理制、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积极为女干部提供岗位,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能力,加快成长。

(三)壮大后备队伍,全程关注

一是坚持民主推荐不走样。定期要求各单位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推荐女后备干部人选。民主推荐由区级机关部门全体成员参加,通过无记名投票,区委组织部负责统一收集汇总,并个别征求单位领导及部分同志意见,确保把群众公认、领导信任、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干部推荐出来。

二是坚持后备干部人才库管理动态化。每年年底,区妇联会同区委组织部对女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已明显不适合继续作为女后备干部培养的对象及时进行调整,把新发现的优秀女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目前,我区已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女后备干部保持在总数的25%左右。

三是坚持跟踪管理经常化。我区建立健全了跟踪考察制度,区委组织部、区妇联经常上门走访女后备干部,了解她们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清正廉洁等方面情况,并通过组织谈、同事帮、领导带等形式,引导、帮助她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使她们健康成长,尽快成熟。

(四)坚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

在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女党员的发展上,我区严格按照《》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既坚持标准,不降格以求,又从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选用一个,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通盘考虑原则。在考虑班子建设时,区委始终站在全局高度,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角度出发,把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整个干部工作中通盘考虑。

二是优先考虑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干部;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除了特殊岗位外,都不单独设置限制女青年报考的条件,给女青年报考公务员提供了宽广的途径。

三是“拉长板凳”原则。即对领导班子职数已满而又缺少女干部的,适当放宽职数限制,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调整。在对女领导干部的使用上,主要看能力素质、现实表现、工作业绩及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任职年龄要求。

四是全程关注原则。对于已提拔任用的女干部,要求所在单位对她们一视同仁,坦诚相见,做到主动向她们介绍情况,多与她们沟通交流。同时,要求所在单位保证女干部有职有权有责,给她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支持鼓励她们大胆工作,努力为她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

同时,我区坚持发展女党员求实效。全区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对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女同志,加强组织培养,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实际效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养锻炼一个,有效激发了女同志入党的积极性。目前,全区新发展女党员占党员发展总数的30%以上,正加快接近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我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区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能吃苦耐劳的女领导干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女干部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比例虽有提高,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为女干部成长成才提供的舞台还不够大,且女干部中正职少、年轻的和非党女同志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培养选拔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二是对女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培养还有一定差距。对女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女干部,选拔到一定岗位上以后,相应的继续教育培养工作力度不够。

三是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视野不宽,妇女组织对党委推荐和参与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我区做好妇女干部培养选拔的工作打算

针对我区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妇女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强化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要继续发挥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与妇联组织的联系,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是完善内部推荐干部、外部吸引人才制度,加强后备女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和滚动发展。在进一步规范女干部后备干部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的同时,创造引进人才的良好机制,吸引外来优秀女人才,充实女干部后备资源。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学习工作。以区委党校为依托,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

第8篇

县四套班子以及列席会议的县委部门、县直单位和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最后强调。要认真对照自己的职责,把任务带回去,把责任领回去,把工作落实好,十个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求在换届后的较短时期内,以快的变化和好的结果向全县百万人民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了未来五年“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奋斗目标,指出。并对照年的静态数据分析确定了几个数据:财政收入要实现100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要实现60亿。对此,必须加快发展、超常发展,不仅是要表现在数据上的简单叠加,更要从本质上催生快速裂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也要更高、更优。当前,面对跨越发展的要求,摸索经验、沉淀经验的时间不多,没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搞几个月的回顾、反思,或者说安排大量人员外出学习。县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任何发展中仍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的超常发展,必须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同时,做更加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减少再犯重复性低级错误,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交学费。现在班子基本到位,人代会即将闭幕,各地各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以做一等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务实推动县新一轮的发展。

关于下一步工作,指出。总体思路是更快、更强、更高、更实”更快:就是紧盯目标,超常发展;更强:就是县域综合实力和支柱产业要做大做强;更高:就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水平、工作要求、工作标准要更高;更实:就是工作作风、工作业绩更实。总体要求是高效务实、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具体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不抓项目发展就无从谈起,一是项目推进。开发区四楼会议室有四句话:项目是关键、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载体、项目是财源”放在县任何地方都适用。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就是一句空话。近期要集中组织一批项目开工,包括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生活配套项目,全县掀起项目建设新。工业项目方面,对开发区具备开工条件、已经审批和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要抓时间进度,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抓达产达标,对已投产的项目要抓扩大再生产,对还在睡大觉”项目要进行土地重组,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产业发展方面,开发区主要做汽车、食品两大产业,其他关联度不大的项目往武阳、南新、八一等工业集中区布局,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县工信委要牵头抓紧聘请专业部门做好工业集中区的产业规划,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城建项目方面,相关规划完善之前,暂不开工新建项目。建项目要在速度服从质量的前提下抓紧施工。县城建局要加大质量方面监督,不要工程款还未付清就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操作,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少了任何一个程序都是失职,都要问责。生活配套项目方面,要尽快完善功能性生活配套规划,不能再让公建配套设施给其它项目让路,尤其是公厕、垃圾中转站、菜场等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功能性设施必须尽快建设到位。社会事业项目方面,今年是省市民生工程建设年,政府承诺给老百姓办的项目要抓紧时间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早做还能争取主动,晚做不但被通报,还让老百姓不满意,所以涉及到这些项目的单位一定要加强调度。今后要定期召开现场调度会,比照时间进度看变化。开完现场会后,再开交帐会,没有按期完工的要在会上说明情况、说明原因。

也是推动超常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当前各地发展压力更大,二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抓项目发展的必由之路。竞争更趋激烈,招商引资方式也要做一些调整,针对性要更强。工业方面,小蓝开发区要紧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开展招商,多引进一些关联性强、附加值高,以及税收大、占地小的企业。其它一些关联性不强的项目,可以放到工业集中区,要学会算帐,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不能动不动谈优惠政策,关键是严把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度等关口。三产方面,要按照丰富商业业态的要求,突出招引大型商业、大型市场,重点招引金融机构、设计院、事务所等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县的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将搬迁到,与我直线距离不超过2千米。要充分发挥县的区位优势,坚持与主城区错位发展,以城市的标准规划发展商贸服务业。要按照打造宜居生活新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活配套项目的引进力度。农业方面,要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现有规划的两片三线”农业布局,集中引进、打造一批城郊观光型的旅游农业项目。

马上行动起来,三是城市管理。从事城市管理的同志要以弘扬实践“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城市精神为主线。以城市管理为切入点和抓手,迅速掀起一轮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明大提升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要按照七城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全面整治莲塘片区和几条主要入城口的环境卫生,重点解决违章搭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注意疏堵结合,抓紧建设一批菜场、停车场、市政、环卫等生活配套设施。对摆摊设点的要立足实际尝试建设一些露水市场、跳骚市场,既可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又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当前,县城管局既是裁判员、教练员,又是运动员,既难管到又难管好。人民城市人民建,管好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重心必须下移,触角要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落社区,广泛发动市民、居民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要在做好抢救性规划的基础上,四是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方面。进一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执行过程中不能再有偏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分轻重缓急,非功能性或必须打通的断头路,可以考虑暂缓,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制机制方面,对向塘、银三角、冈上、武阳、南新等区域,要根据县财力,统一规划后算好大帐,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明确各方责任,不能再出现“项目建设方不出钱,所在地不管理,管理者又不在所在地”问题。尤其要重视的问题是县虽然是百强县,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的财政倒挂。发展有压力,但要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对此,县里下一步会针对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出台一些政策,对于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招引项目可以进工业集中区,实行税收分成。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五是征地拆迁。7月20日。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土地管理工作,要重点加强土地执法和督查力度,对此大家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征地拆迁是第一难事,政府要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参照周边地区的做法,结合县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通盘考虑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拆迁补偿标准无论是高进高出,还是低进低出,关键是要能够拆得动、拆得下去。要加强拆违控违力度,不让违法建设者占到便宜。总体来讲,就是要算好拆迁帐,既要让大多数老百姓感到公平,又要让政府能够承担。要先行启动一批安置房建设,标准要高、质量要好,配套要全,要变“人等房”为“房等人”让老百姓盼望拆迁、主动拆迁。

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六是三农”工作。县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又是全省的农业示范县。产业方面,要按照为全省现代农业作示范的要求,巩固和发展“2+4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一批示范点、三条示范线、两大示范片,亮点要更靓,特色要更明显。要按照建设绿色放心食品基地的要求,加大检测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放心食品,进一步唱响县农业产品品牌。造林绿化方面,林业部门要参照浙江、上海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营和管护模式,把“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做成富民工程,真正使造林变成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农田水利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把外洪圩堤堤顶公路修好。

也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工程。做好省、市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七是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既是得民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程。要结合县情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县有许多留守儿童,如果没有把他引导好、教育好,十年之后一定会出问题。团委、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强引导和疏导。每个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到两名心理疏导老师,如果现在没有,要抓紧组织培训。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县的乡贤、能人和企业家来捐资助学,用奖学金鼓励学子们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品学兼优。对于青壮年,当前的现状是很多企业没人做事,很多青壮年没事可做,这就要求我必须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为用工企业和城乡劳动者搭建一个沟通平台。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邀请一些老专家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指导青壮年发展现代农业。对于老年人,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作为,多组织一些与老年人相关的唱歌、跳舞之类的比赛,既能锻炼其身体,又能愉悦其身心。对于失地农民,要有计划地启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要算清账,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优先解决那些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要让失地农民看到希望。对于村级集体经济,要扶持发展壮大,尤其是城中村、园中村,要充分利用征地以后的富余资金去完善功能配套,多做一些菜市场和商业配套设施,解决失地农民的收入问题。

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媒体对治慵治懒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启动80天治庸治懒活动以来,八是干部建设。最近。共问责537名机关干部,其中7名厅级干部、58名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83名被司法机关立案查处。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相关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下派,按照挂乡包村蹲点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干部下到乡镇和行政村开展计生、维稳等中心工作。以此次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为契机,组织机关干部轮岗下到基层,学会和群众打交道,既是政策法规的宣讲队,又是矛盾化解的工作队,更是工作落实的督查队。上挂,选调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到省、市专业部门,跟班作业,以此来提升工作水平。平移,选调一批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干部到比我发展好、发展早几年的等百强县市跟班学习,学人家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培训,立足岗位,缺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等木桶效应中的短板问题。督查,出台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督查问责办法,少一点定性多一点定量,参照市工商局的做法,自己做不了请专业单位去做,要让干部干坏干好不一样,要以科学的考核办法保证政令的畅通。纳才,县现在非常匮乏懂业务的专业干部,因此,要加强专业干部的引进力度,尤其是请求上级支援,各个口子的分管领导,针对自己缺乏的人才,要找省市对口部门领导,请专业人才来挂职锻炼,来“传、帮、带”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实现途径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包括一线技术工人在内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责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人人心,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囿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2.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缺乏市场调研,没有主动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岗位标准脱节,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有的甚至能力素质弱化,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不够明确。

3.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专业大类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各分支专业每年都在按照市场需要、招生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调整往往滞后,专业教学体系条理胜不强,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4.职业岗位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缺乏对职业和岗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重视不够,学生的生存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强,忽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创新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学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的中等技术人才,这对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各个学校内涵发展、专业建设的重点所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在校内推广“双证制”考核制度,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保障专业课程的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提供实训实习的指导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能与就业岗位零过渡对接的中职学生。

三、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1.依托行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中职学生一般都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即在实习岗位上度过,然后直接参加工作,对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市场的导向性,决定了中职教育是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调查市场需求。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并及时了解区域经济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对毕业学生进行至少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对每一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岗位职业要求做出调查,形成有翔实数据说明的调查报告,在人才培养方案拟定的时候都要将这些数据考虑在内,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现实意义。

引进行业指导。各基层企业既是学生就业的主体,又集中了许多专家型的技术能手,是行业规范和专业内容的制定者,比学校更为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行业的指导作用,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采纳他们宝贵的行业经验,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要与行业签署合作关系,积极争取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后续的检查监督,并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和见习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检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2.核心提炼,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就业技能模块模式(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种能力本位模式,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做法是: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能力本位方法,整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通过构建、不断实施和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势主要有:

强化技能教学,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课程的设置是围绕着职业技能的形成展开的,将各专业中的核心内容的专业精华融入模块构建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再分解出一个个小模块,形成项目课程,即子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便于操作、组合。模块学习能使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技能水平高的毕业生也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模块课程的实施直接指向学生能力的形成或专业产品的产生,主要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实操中讲解和纠正指导,易于技能的形成。模块课程的教学往往由优秀的教师担当,不同模块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同风格教师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各专业的校本教材,要按职业岗位技能为体系重新有机编排。由于这些教学内容与今后从事的生产岗位联系紧密,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科学性、前瞻陛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模块化课程方案、模块化课程教学措施和模块化课程评价办法三部分组成。

模块化课程方案的形成。模块化课程方案包括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两大类。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为出发点,专业模块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要以通过市场调查得出的核心技能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筛选、合并、重组和充实,删除无用的内容,合并次要内容,精选精讲精华教学内容,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模块化课程教学措施由教学实施与管理、师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等三个方面组成。包括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模块化或项目课程的分阶段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模块或项目教学指导方案,编写校本教材等。第一,在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根据试点专业每个模块团队人员需求,公开招聘模块的首席教师,并组建项目小组,实施教学。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省、市级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上墙公示便于学生知晓,形成职业技能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第二,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机电专业模块化教学为例,机电专业开展钳工技能模块教学,在时间上规定该教学模块在三周内完成,在空问上将教室与实验实训工场结合,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而在评价考核上,将课程与考证培训相融合,完成该模块教学后,学生即参加钳工等级考核,并将考级成绩作为评价授课教师工作质量的一项指标。第三,做好对教材的选择、加工、改进、补充与修订工作,开发编写符合课改新理念、本土化的实验实训教材及专业基础模块整合教材。第四,建立和模块化课程配套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业成绩评价实施方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理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状况,同时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为更好地改进教学服务。

3.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实训基地。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职毕业生,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保障,这就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实训基地及其运作制度作为保证,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保障的校内外实训体系。第一,要在校内建立专业覆盖面大、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了解行业动态,根据学校实际更新实训设备,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市场接轨。要加强对师生技能竞赛的实训过程管理,为各参赛选手做好装备保障和后勤服务。建设好特色实训基地,规范实训室管理,系统整理学校各实训基地建设资料及校内实训资料,建立设备档案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老师技能示范的教学效果。第二,提高实训场地设备的使用率,推进实训基地品牌建设。要全面开放各专业实训室,实施实训室使用预约制度,鼓励学区组织班级在课余时间下工场的实训。要加强日常的实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签订二级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明确处室安全员的工作职责,定人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保养,排除安全隐患,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第三,加强沟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聘请行业专家、下企业实训、共建实训室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与工作岗位零过渡尽最大可能的努力。

4.专业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型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头之水,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的保障。

首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对从普通高校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在正式教学之前,要进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经过一定的实践考核或鉴定,合格后聘任为正式教师。这样既树立起了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考核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又初步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二是对成熟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途径有: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到教育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实施“产学研”结合,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师队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职业教育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职业教育来说,已不是为了弥补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