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非公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非公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时间:2022-07-30 08:1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非公党建工作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非公党建工作交流材料

第1篇

“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问自己当初入党为什么,讲理想,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问自己今天在党做什么,讲宗旨,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三问自己将来为党留什么,讲奉献,争做干事创业的带头人。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的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关于三问三讲三争做剖析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处弛则百处懈。”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从严要求。思想上从严,这次活动集中2个月时间,时间虽短,但它不是走形式、走过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标准要高,要求要严;组织上从严,按照活动环节和时间节点从严组织实施,使每名党员、干部都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整改上从严,对于在活动中查摆的个性问题,督促本人认真整改;对于共性问题,及时总结,提出解决措施,不能只查不改、不了了之。各单位要借活动之力攻党建工作之难,以活动为契机,探索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方式。

“严”在“实”中求,“治”在“实”中得。“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从实推动。专题学习从实,专题教育活动不走过场首先是学习不走过场,尤其要把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深、学懂、学透,作为武装头脑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固本培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剖析材料从实,每名党员对照“三问三讲三争做”主要内容,根据个人岗位、职责,逐一查摆,深刻剖析思想,撰写剖析材料,做到准、像、实;讨论交流从实,每名党员在谈论交流时要逐一发言,查摆那些触及思想、意识和灵魂深处的问题,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专项承诺从实,结合党员承诺制和岗位实际,进行专项承诺,并将承诺事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践活动从实,机关党员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农村党员以联系户为重点,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社区党员结合美丽社区建设,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两委班子”专题教育活动从实,为村级组织换届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领导带头。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活动才有说服力、感召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带头认真学习,带头深入剖析,带头讨论交流,带头作出承诺,带头开展活动,形成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三问三讲三争做”专题教育活动中,广大西青党员干部定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形成共识中凝聚力量,在激发活力中迸发智慧,为转型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第2篇

一、廊坊民营经济概况

民营经济在廊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廊坊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开放包容的姿态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一大批本土精英迅速崛起,涌现出新奥、中太、荣盛、华夏、汇福、福成等多家知名民营企业和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打造了“梅花”、“华日”等诸多中国名牌,全市民营企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100余家耗能高、排放超标的企业被关停,520余家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业,通过设备更新、深挖潜力、提高工艺、完善管理,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转型升级;全市民营企业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超过10亿元,同比增加50%;电子信息、商务休闲、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群迅速隆起,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10%,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首度达到20%,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在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安排就业等方面均占到了80%以上。

二、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主要做法

1.思想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思想引导上的优势,进一步统一了全市民营企业家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组织召开了800多名非公经济人士参加的“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活动动员大会,市委书记赵世洪亲自做动员部署,为企业家讲了转型升级的第一课。我们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党员领导干部与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党外人士交友制度,通过定期座谈、考察、培训等形式,引导企业家了解全球发展形势、适应廊坊发展趋势、强化自觉站位行业高端的发展意识,促使他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不转型环境难以承受,不转型资源难以支撑,不转型企业难以发展,从而增强了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努力做到对民营经济“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为民营经济拓宽发展的空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就不断优化廊坊发展软环境,大力推进二次全民创业,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了“千企万人”大调研活动,通过大量走访、座谈、问卷,共提炼涉及企业发展环境、政务环境、城乡规划、城市配套等12个类别207条问题和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逐项解决落实,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典型示范。大力培树、宣传优秀转型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在引导全市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以河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开展“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活动为契机,协助新奥集团总结、提炼、挖掘“创新是灵魂、转型是关键、人才是保证、文化是源泉”的新奥经验,并先后组织民营企业家2000多人次到新奥集团参观学习,让更多的企业家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新奥以创新促转型的巨大成果。我们成立了新奥经验宣讲团,先后深入到全市10个县(市、区)的上百家企业面授新奥经验,还应邀到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等地宣讲,进行学习交流,使新奥经验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我们召开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全市76名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人民有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受表彰的民营企业都是“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活动开展得好,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按照“叫得响、干得好、立得住”的标准,在全市培树了112家不同行业、不同侧面的典型企业,作为转型的标杆企业,组织全市民营企业开展与行业高端和领军企业对标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技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和培育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4.资金帮扶。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努力为民营经济搭建担保机构的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资,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租赁融资、项目融资,帮助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先后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7次,推动华夏银行、廊坊农村信用合作社、工商银行与民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70家民营企业融资230亿元。同时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成立行业企业信用担保组织3个。我们服务民营企业帮助解决“融资难”的做法,被新华社内参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廊坊样本”》为题刊发。

5.技术引领。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与科技部门广泛合作,依托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新奥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基地,实施借引战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到廊坊举办科技展示、项目,促进域内企业与京津科研机构联系合作,使廊坊成为京津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引进科研成果500多项。与此同时,积极引领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4家、省级研发机构14家、市级研发机构30家,培养引进研发人才3000多人,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转型能力。6.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创造者、决策者、指挥者、组织者,企业家素质决定企业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一个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家沙龙等培训、考察机制,促进了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廊商”团队。一是举办沙龙,定期培训。自2008年10月开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起举办了“廊坊市企业家沙龙”,目前已成功举办24期,培训企业家5000余人次,市委书记赵世洪,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经济学家魏杰、赵晓、温元凯等先后走进沙龙授课,就中小企业怎样练内功、促转型、求发展,生动讲述,鼓励引导;二是举办研修班,重点培训。全市先后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杭州大学举办了6期近300名民营企业家参加的低碳经济高级研修班,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短期封闭式系统培训;三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先后组织民营企业家到蒙牛、联想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转型企业参观学习,与牛根生、柳传志等著名企业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多项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素质,使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必须转型,思考怎样转型,做到成功转型。

三、几点经验和体会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在民营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自我禁锢企业发展的思想。因为调整产业结构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就可能是要进行二次创业。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顽强意志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要解除部分民营企业主安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作坊式生产、家庭式管理等狭隘的小农意识的束缚,进一步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冒的勇气和胆识,以思想的大解放、认识的大提升、理念的大创新,奠定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廊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批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民营企业家的不懈努力。这些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好,无论在企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还是在经营管理、驾驭市场能力等方面水平高。如新奥、华夏、汇福等民营企业面对日趋严峻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力度,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在助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过程中,提出了培育“廊商精神”、打造“廊商团队”的目标,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

3.加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关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产业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的趋势。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民营企业如果想真正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路子。因此,要大力加强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结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升级。要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增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保证。新一轮地区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微观企业为主,升级为政府营造环境为主。哪里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放,人才就往哪里走。近年来,我市在优化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领导对民营经济高看厚爱,按照打造“京津冀最好、环渤海一流”的软环境建设目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宽松、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为民营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