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国主义诗词

爱国主义诗词

时间:2022-05-15 20:2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主义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国主义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古诗词;爱国主义;环保教育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文学价值极其独特。从先秦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从汉代的汉赋到唐代的唐诗,从宋代的宋词到元明清的元曲散曲,它像一座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盘俯在中国文学的广袤大地上,它既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初中政治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的载体。俗话说,“万事德为先”,学校教育也是以德育为首的,那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挖掘我国古代的经典诗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体现了一种对祖国的认同和支持的态度,它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思想基础,更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祖国统一的精神力量。古诗词教学中尤其需要强化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使学生时时处处牢记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理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首先,爱国教育无处不在。爱国主义是德育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的古诗词也不胜枚举。例如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我运用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来进行课题的导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被俘的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我从文天祥悲壮激昂的爱国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出发,让学生分析、交流、探讨,并使文的精神与我国的统一大业联系起来,学生心中自然升腾起爱国主义的火焰,对港澳台的回归也充满了爱国情怀,引入课题十分自然。

其次,乡情教育无时不有。爱国教育,从小处讲,即乡情的教育。如果人人都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改变出一点点儿力,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家乡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例如讲“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我引入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针对本节的乡情教育,并有意设置了两个问题:“(1)除夕之夜,为什么作者不写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鞭炮烟火的齐鸣闪耀,而有意写了一盏寒灯呢?(2)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质是写什么?”通过问题

的设置和学生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得出作者写一盏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凉孤寂。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就是写作者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面貌与亲人的音容,思考改变家乡落后的办法、降低对亲人思念的方法等等。无时不有的爱乡教育使学生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用学到过硬的本领来建设家乡,从而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乡土的哺育之恩。

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其性格还具有可塑性,且学生的学业有成与将来的事业成功都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导。探寻浩淼深邃、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深入挖掘“三观”教育的内容,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讲“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引入了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全诗表达的是作者遭受异己打击,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是富哲理的经典,它将郁闷转为豪放,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它蕴含的积极的人生观是值得借鉴的。对此,我让学生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将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三、环保教育的常抓不懈

目前,人类追求快速发展中,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等过程中环保的忽视,导致污染严重、气候异常等问题的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挑战。例如,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程度惊人,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等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环保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初中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探索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功性利、名利性很强,自私、不尊重他人、对人事采取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等时常有之。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中,经常引入关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让学生不断欣赏、品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逐渐忘却了名利与得失,平复了心理的失衡与不快,在保持高尚的节操、锤炼高贵的品格、提升道德的品位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讲“人类面临有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有意把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入话题,让学生分析与品赏,顿时泰山的高大巍峨映入眼帘,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会油然而生,由爱而生护,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等品质,从而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道德涵养的闸门。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从我国浩瀚如烟的优秀古诗词入手,抓住经典名句背后的深刻寓意与人生哲理,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一定会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改革焕发出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长周.古诗中的德育教育赏析.《华夏教师》,2012年09期

[2]聂荣刚.古诗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甘肃教育》,2011年15期

[3]张劲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用古诗词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我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第2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客观研究解读教材文本,培植学生的拳拳爱国衷情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编排上对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反映祖国壮丽山河、丰富资源的诗文,如《中国石拱桥》、《济南的冬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云南的歌会》《斑羚飞度》等。

第二种类型:反映报效祖国、眷恋故土的小说与散文,如《最后一课》、《藤野先生》等。

第三种类型:反映祖国灿烂文化艺术、优良传统的精美品文,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核舟记》、《背影》、《散步》等。

第四种类型:反映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国富民强艰苦奋斗的经典篇章,如《芦花荡》、《过零丁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滋养学生片片爱国真情

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进行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如在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每一单元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等、其实,在这一部分当中,无一不是同样也蕴藏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资源。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而且能让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对祖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学生的堂堂爱国激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存泥更护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习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从而进一步激发、彰显学生的堂堂爱国激情。

四、欣赏秀美壮丽篇章,振奋学生的滔滔爱国热情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诗文很多,如《与朱元思书》、《沁园春・雪》这些名篇佳作,往往是通过写山写水,写物抒情来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教师要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实感出发,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由政治失意转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绪。一代伟人《沁园春・雪》一词, 作者抓住“长城、大河、群山、高原、”等具体事物的崇高伟大形象描写,借助于“舞”“驰”等动词的传神描绘,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把一幅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如画、雄壮磅礴,情不自禁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点拨指导,既激发了学生的欣赏经典诗词的美感,又能让学生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怀,学生救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年青一代正在肩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使命,更加振奋出学生自己的滔滔爱国热情。

五、注重课堂内外学习结合,催动学生的浩浩爱国豪情

第3篇

摘 要:大学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素质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时期如果重视人文素质修养,对自己一生的成就将产生长远而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担当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人格的完善,情感的陶冶,审美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词 人文素质 大学生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成大事者,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这一思想的鼓舞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成就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不朽事业。大学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素质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时期如果重视人文素质修养,对自己一生的成就将产生长远而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担当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人格的完善,情感的陶冶,审美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培养“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民族精神一直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它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直以来,爱国主义都是民族精神里的核心部分,中国古典诗词经历几千年的淘洗沉淀,成为华夏文明的精髓,爱国主义就是贯穿其中的一根主线,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和骨肉同胞的热爱,才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引领大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大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满怀爱国情怀的名作,像《管子·牧民》里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礼记·儒行》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等,都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丹心碧血,一片热忱,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

再翻开唐代的诗篇,同样包含着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生死不移的报国之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韦道安》)等等都深刻表达了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感人肺腑、代代传颂。更有甚者,像爱国大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无不满含深厚的爱国之情。岑参的《走马川》、《轮台歌》、《白雪歌》里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祖国做出贡献。再看辛弃疾、陆游等爱国主义诗人的大气磅礴,“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直至死后要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等等都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

二、完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美好人格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怎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则是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付出行动的问题。漫长的古典诗词发展史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应当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关爱他人、胸怀宽广等等,古典诗词里关于高尚人格的诗词歌赋俯拾皆是,它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话论述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三句话被王国维用以表现“立志-拼搏-顿悟”的人生三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意趣。

从古至今,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必先立志,“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孟子也云:“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可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建立过丰功伟绩,彪炳千古的伟人,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慨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在辅佐楚王,致于太平盛世;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志在报效国家、马革裹尸也其犹未悔;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志在为生民立命,胸怀天下苍生;再者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和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 ”,俱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们执着追求、不屈不挠,身处逆境犹坚定不移、艰苦奋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因为胸怀如此崇高的理想信念,他们对事业有着锲而不舍、披披荆斩棘的动力,执着追求,忘我奋斗,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正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此即为第二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不幸,却苦而不悲、孤而不堕,他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他以此激励自己,以顽强的毅力为后人留下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誉的不朽著作《史记》。人生难免经历挫折,在身处逆境的时候,也应该努力抗争、顽强拼搏,最大限度的迸发出自己的潜能,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况),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苏轼亦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些都告诫我们要实现理想,必须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拼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即使身份卑微,只要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也有功成名就的一天。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漫长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的走,理想的实现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拼搏。在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多年磨练之后,才能拥有顽强的意志,丰富的人生经历,淡泊超脱的人生态度,才能豁然开朗、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此即为第三境界,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第4篇

当前,一些高中学生身上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如何引导高中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努力追求真、善、美,绘出精彩的人生呢?这就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学生道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蕴涵着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呢?一个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内含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情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身体力行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自强不息精神

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我们的先哲们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代代传下去,其中中学生就是我们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476000)

第5篇

精彩话题一:爱国主义

【实地课堂】第一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一单元的作品从光未然的《黄河颂》,到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再到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和乐府名篇《木兰辞》。教材编写的目的就表现为一个主题:“热爱我们的祖国”,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生2:《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形象,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人们景仰的巾帼英雄。从小时候的最爱——迪斯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豫剧《花木兰》,人们都耳熟能详。课外,我们组还收集到在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爱国艺人常香玉先生带领豫剧团在全国各地募捐义演,并将义演所得款项购买一架飞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事迹。

生3:中华五千年,忠臣三千位。我们想起了屈原,面对国家的腐败,他知道凭借自身的力量不能拯救社稷,只得跳江,以身壮山河!他爱国,惊天地,泣鬼神。百姓深受感动,只能扔入食物喂鱼,使屈原身躯不被鱼所亵渎。想起了岳飞,精忠报国,当属猛将岳飞。岳飞精忠报国,无奈国运衰竭,满朝皆黑,但更使他白上添白,名垂千古。想起……在2003年非典期间,千千万万名医护人员日日夜夜忘我工作,甚至因为尽力为挽救患者,不惜牺牲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还有至今让我们大家都无法忘却的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军民同心协力、共抵天难的一件件感人事迹。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当代和平社会里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

【师评】爱国主义是我们一直弘扬的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同学们把个人的行动融入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使爱国主义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背景音乐——成龙/刘媛媛《国家》响起)

精彩话题二:孝敬父母

【实地课堂】第二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写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弟弟尚且年幼,面对无人从军的困难,她为保家卫国,“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木兰对家人的那份浓浓亲情,请每个同学都要做到“孝敬父母”。

生2: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从牙牙学语时读的《弟子规》,到“卧冰求鲤,孝感动天”等《二十四孝》里的一个个故事,伴随我们一同成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小家到大家,只有珍爱亲情,孝敬父母,我们的家才能和睦,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师评】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身边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精彩话题三:“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儿当自强”

【实地课堂】第四小组口头作文展示内容概括:

生1:我们女性从古至今也有很多传奇的代表。从汉代才女卓文君,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堪称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近代有为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当代有我们喜爱的作家冰心奶奶、杨红樱阿姨,敬爱的副总理吴仪奶奶,女运动员邓亚萍和郭晶晶,更有我们的飞天英雄刘洋等……

生2:我们组的实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在由我为大家即兴表演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家掌声鼓励!谢谢!全体女性同胞们,我在此倡议大家携起手来,从今天起更加努力学习,让本班女生的名字在全校的光荣榜上大放异彩吧!

生3:由我代表解释本组话题为什么是两个。(嘻嘻!)第一个话题是我们组根据老师选的文章内容一致通过,“男儿当自强 ”是本组男同胞又添加的。既然你们女生都有倡议书,我们男儿们更不能退缩,本班的男同胞们要更加努力了!

第6篇

关键词:文化词语;“中国风”;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39-01

一、包容博大的精神

“中国风”歌曲中从歌词上看,包容了古典诗词。“中国风”歌曲中有一部分歌名就是古代的词牌名,如:如梦令、水调歌头、钗头凤等;有些歌曲的歌词直接是古代的诗词,如《幽兰操》、《水调歌头》、《满江红》、《黄鹤楼》、《念奴娇》等;也有歌词中出现宋词中的名篇名句的,如《声声慢》、《苏州河》等。但是大部分歌词中有许多取自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词语,歌曲《东风破》歌词中的“一盏离愁/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这里面的旧地、月圆、烛火、琵琶、枫叶、古道、荒烟漫草、娘子、篱笆、古道等意象中包含多个文化词语。这些词语叠加在一起,使这首歌词有了诗般的含蓄隽永。再如《娘子》中:“娘子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著我……相思寄红豆/相思寄红豆”。“杨柳”在古诗词中通常是离愁别怨的象征。“红豆”则意喻为相思。正是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富有中国文化含义的词语,把歌曲的隽永意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二、爱情、追求幸福的精神

在“中国风”歌曲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论是取材名著《牡丹亭》的《在梅边》(王力宏)、取材《西厢记》的《西厢》(后弦)、取材梁祝故事的《蝴蝶》、取材《红楼梦》中的《黛玉笑了》;还是《东风破》中的“红豆”,《发如雪》中的“红颜”,《花满楼》、《梦红楼》中的“鸳鸯”,《逐梦令》中的“伊人”、《幻蝶》中的“比翼双飞”,亦还是《新贵妃醉酒》、《长恨歌》中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悲剧,及《梁祝》、《蝴蝶》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追逐爱情、追求幸福、热爱生活、是“中国风”歌曲永久表达的主题。

三、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民族气节的气概

《乱舞春秋》中“九州”地图被人们切割成三块而分开的痛心,《龙拳》中“长城”、“黄河”、“泰山”、“长江”、“龙”这些象征着中华民族形象的描述,《龙的传人》中对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这些歌曲中处处流露出爱国的情结及书法了民族气概。此外,这些“中国风”歌曲里面有与中华传统武术有关的武术的“金钟罩”、“马步”、“双节棍”、“回旋踢”、“耍花枪”、“降龙十八”、“铁砂掌”、“杨家枪”、“铁布衫”、“任督二脉"等(《双截棍》),有属于中国传统民居范畴的“老街坊"、“弄堂”、“白墙黑瓦"(《上海一九四三》);有传统食品“冰糖葫芦”、“水饺”、“手擀面条”;有与传统习俗有关的“春联”(《上海一九四三》)等等。歌词中使用到的这些传统词语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对民族的认同,同时也透过传统词语来传达出了爱国情感,《双刀》中“被雨淋湿的唐装”、“旗袍”,《龙拳》中长城是“五千年来待射的梦”,“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这些词语处处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民族气节的气概。

四、思念家乡、热爱国土的情怀

《牡丹江》中的“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鱼儿蹦上船咱们不稀罕/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虾米蹦靠岸咱们没空装/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姥姥熬汤喝一碗家乡。”中出现的“牡丹江”,爷爷下的酒、姥姥熬的汤、虾米蹦岸,渲染出浓烈的家乡情怀。方文山作词的《大敦煌》采用了“驼铃”、“梵音”、“石窟”、“壁画”等词语突显敦煌文化;郭敬明作词的《蜀绣》,用了“蜀绣”、“芙蓉城”、“羽毛扇”等文化词语表现成都的魅力;喻江作词的《湘江的笔画》,用了“湘江”、“洞庭湖”、“岳麓书院”等表现湖南的地方特色。这些文化词语犹如地标一样,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地方文化,展示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另外,在周杰伦歌曲中出现的姥姥和的“水擀面条”、烧柴煮的“水饺”、当年酿的“豆瓣酱”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思念家乡的情怀。周杰伦《龙拳》中出现的“龙”、“长江”、“黄河”、“泰山”、《双刀》中的“唐装”、“东方”、《双节棍》中出现的多种武术名称,以及小虫《龙文》中的让人引以为豪的一撇、一捺、一弹、一横等,都是中华儿女深爱这片土地,思家重土的体现。

五、小结

“中国风”歌曲中的文化词语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精神,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文化词语,并把这些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语文 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从何而来?初中语文就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是浩瀚如云的文学星河中璀璨的明星。这些作品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志趣和节操,令人感悟至深,获得美的教育。那么这些作品都涵盖了哪些美育的内容呢?

一、自然美

在人们眼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早已司空见惯,或以为不美,或许赞美,却不知美在何处。而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却具有活力。比如写春天的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春》堪为典范,绘尽了人间的春景。文章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而写冬天的佳作则可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代表,文章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就更有韵味和感染力。学了这些课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作者的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社会美

现实生活像个万花筒,真假美丑时刻都在上演。怎样识别真善美?怎样颂扬美和善抑制恶和丑?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富有教益的作品给学生以启迪 。社会美的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孕育着他们,无形中他们就会对这环境产生感情 ,这就是爱国主义。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既有表现爱国主义的诗歌,又有体现爱国主义的人物形象。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无不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除了爱国主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和无私献身精神也是社会美的内容之一,这些在课本中都得以反映。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写尽了邓稼先为祖国“两弹一星”所作的突出贡献,人物的信念理想献身精神一览无余 。而高尔基的《海燕》则以物喻人歌颂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坚强斗志。这些感人的形象唤醒了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人情美也应是社会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杨绛的《老王》一文就道出了人情美的内涵。老王生活艰难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从他对“我”的帮助中,“我”体悟到了他的美 ,他美在心灵 。余秋雨的《信客》写尽了信客的“苦”,但他一辈子默默奉献,善良宽容,最终得到大家的敬重和感激。这些人物虽生活在社会底层 ,但这掩盖不住他们内心的美好 。

以上所举的这些课文以丰富而形象的人和事给学生社会美的享受教育,也启迪学生们去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努力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艺术美

任何作品都不能缺少艺术美,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艺术美的表现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内容美主要表现为作品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形象应具有典型性。所以课文所选都是一些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的美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木兰诗》用“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写尽了木兰的女儿之态和她的外在美,而用“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则道出了木兰不慕荣利的内心美。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妻、妾、客的赞美(比城北徐公美)来表现邹忌的外形,用敢于进谏来揭示他的内心。一个内外皆美的形象跃然纸上。

意境是作家主观心境和客观事物的高度统一,它为读者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余味无穷的感受。许多古典诗词就具有这一特点。

课文中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结构美和语言美。通过结构美和语言美展现作品的形象美和意境美。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表现:周敦颐的《爱莲说》紧紧围绕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组织材料,论述十分紧凑,通过牡丹与菊的反衬,突出了莲卓尔不群的风格。语言美是中国语文的最大特色,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如周密的《观潮》一文,短短两百余字,既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又写出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本领。既写风景 ,又写民俗,令人叹为观止。

对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体会,是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来完成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略到美,运用所学去创造美。

第8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76-02

近几年来,各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并进入公众视野,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但缺少有关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报导。笔者作为一名遵义籍教育工作者,希望遵义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此,结合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优势基础上,提出强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使之成为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1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出现良莠不齐的态势。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腐蚀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信息乘虚而入,严重地侵害着青少年的灵魂。因此,社会生活中屡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个别青少年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委屈和打击,有的行为失范,出现暴力倾向,欺侮同学等。此类现象触目惊心,家长担心,教育工作者痛心,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教育刻不容缓,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路径之一。

2 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红色文化资源占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以红色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遗迹、事件和人物等内容体系;第三,科学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第四,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利用精神、精神教育学生,使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认识。

2)汇编遵义革命传统教材,形成红色地方课程资源读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遵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查阅党史资料,访谈革命前辈,汇集资料图片,组织编写地方教材“遵义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内容以扬宏精神和精神等作为主线,以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事迹作为主要内容,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青少年为建设家乡而勤奋学习为目的,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优秀品德,继承先烈优良革命传统。

3)在青少年社会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营造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此,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让红色资源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展览,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生活,重温红色历史,还可开设“红色网站”,出红色文化专栏,开展红色音乐进校园、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营造“红色书香校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以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4)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遵义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基地比较多,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便利条件,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教育基地10余个。可利用纪念日,在中小学生入队、入团和入党时,组织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使遵义的红色资源在青少年中产生深远影响,留下深刻烙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教育作用。考虑到青少年安全和经济性原则,各地的中小学就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在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上下工夫,各校要成立专职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解员、辅导员队伍,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5)用遵义红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打造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教育窗口。首先,创新性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特色,展示红色文化精神的自足能力。如在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语文课程开设对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和诗人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政治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利用精神、精神教育素材,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和责任感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课教学利用红色经典故事,如遵义的“菩萨传奇”、习水的“女故事”等,拓展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广阔渠道。其次,通过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体系中。如把“红色主题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使文史类课程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背景和充足的“红色论据”。第三,构建红色文化校园,用红色课程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校园生活。大力提倡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地走进校园生活,校园景观要蕴含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借助于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打造红色校园。

第9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流传数千年的中华古诗更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中华古诗开启孩子纯净心灵的智慧,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人格,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华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的体会。

一、诗文诵读能陶冶学生的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从“……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受到了教育。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故诗词诵读”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诗文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校地处农村,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这些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挑战,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如在学清照的《绝句》,文天祥《过零丁洋》,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古诗文诵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四、古诗文诵读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永远无法弥补。怎样通过锤炼儿童的记忆力而开发其智力,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许多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和一生影响的就是这种大量的反复的对经典诗文的强化诵读,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诵读根基,才有了当代中国、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大批伟大人物的文化造诣。

总之,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学生尽管对所背的诗文不甚理解,但是这些名篇佳作牢牢刻在记忆深处,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生质量和品位。

第10篇

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内容比较丰富,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体现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充分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情状态。如,教学《泊船瓜洲》,教师可以事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发动学生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为学生创造课堂展示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品味语言,涵养人文情怀

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精髓和遣词造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有效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认识。要深入地领会和鉴赏古诗词的精髓,就要先理解其中的词句。我国的古诗词大多采用单音节词,如《望庐山瀑布》,望:远看;日:太阳;照:照射等。在发音上,古诗词也有独特之处,与现代文具有较大差别。例如,《回乡偶书》中的“衰”字的发音。在句式上,倒装句是古诗词经常采用的表达形式。例如,‘客愁新”实际是“客新愁”的意思,在翻译成现代文时,要将顺序理清。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例如,在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时,要向学生介绍诗词的这类特点,将古诗词的精髓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朗读感悟,丰富人文情怀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技能,教师要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精髓,与诗人在情感上共鸣,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充分感受古诗词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的朗诵增加音乐背景,以强化现场气氛,让学生全心投入。例如,在要求学生高声朗读《敕勒歌》时,用一段蒙古草原音乐,给学生伴读。通过多次的朗诵训练,学生会逐渐体会到诗歌中的豪迈之情,被诗歌所描述的蒙古草原的气魄所深深打动,仿佛北方的羊群就在眼前,放牧人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游牧民族热爱大草原、热爱放牧的情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髓。高声朗诵诗歌,不仅能够让朗诵者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而且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四、想象赏析,培养人文情怀

(一)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

诗歌具有用词精练、语句高度浓缩的特点,诗句的意思跳跃性很大。因此,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品味诗歌所包含的情感。意象,是欣赏古诗词的一个关键词。它通过触景生情,让读者从环境描写中发现作者的心理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包含了作者对外部环境的深刻认识和丰富情感。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立意与主题,都与之密切相关。意境综合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创意。古诗词都离不开意境的创造。意境是用来描述诗人内心感受的具体物象。教师要注重诗歌意境的剖析,将学生带入诗人创造的独特境界之中,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山居秋暝》为例,在讲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创造的意境:竹子、泉水、村妇等图画元素,体验到诗人所创造的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不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

第11篇

古诗词的音乐性是其艺术特色的显著表现。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一文中指出:“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在古诗词教学中,选配旋律、音调、节奏与古诗词作品声调节奏变化相协调的音乐,无疑更能彰显古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与声律美,充分发挥古诗词音乐性的艺术特色,优化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记诵。

如讲解岳飞的词《满江红》,教师可以运用轮回乐队演唱的歌曲。轮回乐队粗犷而又略显沧桑的声线,声嘶力竭的深情演唱,悲凉雄浑的曲子,紧张的音韵节奏感,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岳飞这个悲情人物的壮志豪情。

又如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可以搭配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费玉清的歌声清澈中透着质感,旋律婉转,极具阴柔之气,和着民族乐器的演奏,在情境设置上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借助乐曲逐渐达到衰微的秋境和幽然的情思之间的意境和谐。

再如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在深沉的忧虑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激情,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在情感节奏上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明朗;曲风深沉、苍劲,蕴涵着内在的爆发力,表现了曹操志在天下、求贤若渴的心理,而凤飞飞演唱的《大江东去》在表现力上正合乎诗歌的内在节奏,设作音乐背景效果也很好。

杜牧的《江南春》,可以采用著名古筝演奏家徐涤生的作品《春涧流泉》,乐曲以丰富的古筝技法描绘了春天里深涧跌瀑、流泉轻泻的自然景色,有一种精致、空灵、淡雅的艺术感悟力。这优美流畅的旋律正合乎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境,活泼清新,给人以歌中有诗、歌中有画的想象空间。

古诗词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在这里借用广东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杨重华先生关于宋词的言论:“我少时读宋词,总觉得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种美感。分析起来,一种是意境之美,一种是声情之美。”

台湾歌手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引发了争议,很多网友发出质疑:“吟风弄月的歌曲仅仅凭借着旋律的动听,或是歌词的优美而进入课文之中,是否构成对‘爱国主义’这一神圣字眼的讽刺?”《蜗牛》似乎不能满足提出的“影响人们形成爱国思想”的要求。如果听过这首歌的人,从歌曲本身的意义去评价,都会认为这是一首不错的励志歌曲,使人上进,不畏曲折,这与初一课文开篇之作《在山的那边》在励志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山的那边》,诗意的执着!《蜗牛》的美在于它唯美的意境。蓝天、阳光、绿叶、轻轻的风,随着叶片往前飞的梦想,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画面明净,清新爽朗,读来有如春风拂面,旭日照身。

《在山的那边》的美在于信念之美,一种挫折中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它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依然有自己的憧憬,自己的梦想。是“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份单纯而执着的梦想让我们感动。

歌曲《蜗牛》也有它执著的信念。“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这些句子在歌词中回环往复,重章叠唱,非常有力地展现了蜗牛奋斗不屈的精神。在这首歌里,蜗牛的信念成了一道风景,坚韧而不可动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也都在思考着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蜗牛一样执著追求,无怨无悔,我们“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综合性实践课《黄河》中,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师可以借用新锐导演陆川的作品《可可西里》和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展开。前者讲述的是可可西里一群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的故事。惨烈而警醒,后者吟唱的也是一个惨烈的人与环境、人与生命的故事。陆川对遥远藏族无人区里另一种生灵的存亡的关注和郑智化对台湾地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的担忧,使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力量,这能激发学生对于黄河现状的思考,同“保护黄河”的主题是一致的,可能采用这样的形式阅读,比我们用文字资料讲解“母亲河的忧患”来得更有震撼力。

第12篇

关键词:正视现实; 积极引进; 拓展渠道; 初中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0-001

19世纪末,美国黑人的布鲁斯(BLUES)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以电子手段为表现特点、商业化运作、为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初中音乐课教学更加有声有色,以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现状

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耳机里听的是流行音乐、争论的是流行音乐,许多人成为流行音乐歌手的追星族。

2012年,我校音乐教研组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106名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回答喜欢流行音乐的64名,占60%;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24名,占22.6%;喜欢民族音乐的4名,占3.7%;选择喜欢其他音乐的14名,占13.2%。当问到“你听流行音乐吗?”选择“常常听流行音乐”的学生70人,占66%,选择“偶尔”听的34人,占32%;选择从不听流行音乐的2人,占1.8%。问卷调查的结果真实地显示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

二、流行音乐对初中生成长作用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流行音乐的一些负面影响,更要看到流行音乐有着激励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

1.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积极性。流行音乐有表现古典音乐的管弦乐器、有表现民族音乐的民族乐器等等。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开始学习吉他、钢琴。同学们对能自弹自唱的学生会投来羡慕、崇拜的眼光。我校学习口琴的八年级学生,具备吹奏乐曲的能力后,每当有人用口琴吹奏流行歌曲时,总能赢得如雷掌声。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着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流行音乐里,从斯瓦西里语充满节奏感的民歌,到韩语注重包装的情歌;从日文的抒情民谣到英语乡村音乐,有许多种语言。很多孩子为了演唱流行歌曲而学习外语。我班有两个初二女生,非常喜欢日本动漫音乐,相约一起学习日语。一年不到,日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流利地进行日语对话,演唱自己原创的日文歌曲。更多的学生因为喜欢英文歌曲,成了英语的佼佼者。

流行音乐的数字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流行音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很多学生因为热爱流行音乐,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掌握技能,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手,成为流行音乐的“制作人”。在许多数码音乐制作推介会、系列音乐软件展销会上,经常看到初中生的身影。可以设想,计算机音乐制作者一定能触类旁通地拓展学习领域。

2.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有利于激励学生传承民族传统

流行音乐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近些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流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比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刘德华的《中国人》、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韩红的《天亮了》、伊能静的《萤火虫》等等。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无形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潜移默化、深入骨髓。

流行音乐的中国戏曲元素激发学生对于国粹的热爱。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们是因为喜爱带有中国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而开始了解、学习中国戏曲,成为戏剧迷的。王力宏创作的《在梅边》,运用学生R0P来介绍《牡丹亭》,学生们听后,自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昆曲《牡丹亭》,对昆曲少了隔阂多了兴趣。还有陶的《SUSAN说》,不仅介绍了京剧苏三起解,还使用了京剧伴奏乐器。当然还有后弦的《西厢》、摇滚乐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歌手李纹的《刀马旦》等等,从欣赏带有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而喜欢中国国粹,真是何等的好事啊!

用流行音乐手法吟唱诵中国古诗词,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新的途径。老一辈的流行音乐大家谷建芬把中国古诗词加入到流行音乐作品中,还出了专辑。学生们最熟悉的,是周杰伦的搭档方文山所创作的《台》《青花瓷》等等,学唱这类歌曲无疑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的途径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有着非常宽广的途径。

1.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引入优秀流行音乐作品

初中音乐教育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完成,所以围绕大纲规定的每个教学环节,分别引入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很有意义的。比如六年级的爱国主义歌曲介绍,可以引用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流行音乐作品。七年级学习校园歌曲作品,可以听听台湾的校园民谣,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运用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组合成一个个新的教学情境,放大流行音乐的有利因素和积极作用。

2.根据教学拓展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制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制作流行音乐,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学生对新的计算机软件或是电子设备等都充满兴趣,怀有强烈的学习冲动。音乐教师要多接触些新的教育技术,如用IPAD里音乐制作软件上课,为初中生拓展视野,为音乐教学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3.根据师生互动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新特点、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