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14:5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量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质量监督 有效性
作者从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制定工作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协作与沟通、提高整体效能、加大宣传力度这几个方面,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作者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交流沟通。
一、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想提高自身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我们对质量监督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做了如下归纳:
1. 目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以正确的计量方法为手段、以规范的操作程序为准绳,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报告。
2. 内容: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计量检定的始终,从最初的合同审评到最后的证书/报告这一整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属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
二、制定工作方案
要想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使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的完成。在工作方案当中,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工作目标、操作方法、监督频率等都有详细规定,使参与质量监督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质量监督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定工作方案的时候,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要建立完整、详尽、规范的监督记录登记表。在登记表中,针对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监督内容、负责人员、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时间日期、反馈方式等都有详细记载,这不仅能够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对于最终报告的形成也具有参考价值,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2. 要根据具体的质量监督目标以及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目标,以达到机构内部各个部门的所有成员都目标一致、协同作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经常遇到合同评审记录中客户信息填写不完整的困扰,这一问题导致机构内其他工作也产生延滞。针对这一情况,在质量监督工作开始的最初阶段,就可将完善客户信息作为阶段行性目标,全体工作人员都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那么这一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接下来的工作也可以顺利开展,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质量监督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保证量值传递的一致性与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就要求不断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监督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协作与沟通
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都是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质量监督工作中也不例外。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隶属不同部门或参与不同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共同的“执法”标准,在宽严程度上保持一致,确保报告的公正性。
2. 共同负责同一项目的不同部门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于质量监督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于存在的疑问或者困难进行商讨,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内容,同时还要明确机构整体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执行机构整体计划的过程,不可本末倒置。
4. 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工作技巧、发现的漏洞、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五、提高整体效能
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说到底是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监督报告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客观性。根据相关规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将质量监督工作与实验室比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和重复性考核、期问核查等质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六、加大宣传力度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水平、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社会舆论的力量。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到医药、食品、环境、贸易、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监督的宣传工作,并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为质量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事实上,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提到的是比较关键和有效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关注与研究,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春霞.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J].科技情况开发与经济,2008(12).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目标要求
到2021年底,建成节约型机关。
(二)职责分工
局创建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全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局机关及其所属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各科室及下属单位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
三、创建内容
(一)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源资源消耗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工作。
(二)推进绿色办公。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省公共机构绿色办公行为准则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办公,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推进机关率先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三)实行垃圾分类。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按照《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评价标准》,严格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建立垃圾清运台账,确保各类垃圾规范处置。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引领带动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
(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氛围。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节约型机关创建是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要把节约型机关创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稳步推进,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督审核。要加强对本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的监督检查,开展自查评估,确保创建工作进度。严格对标审核,确保创建质量。
一、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工作,县政府成立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党组成员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交通局局长任副组长,交通局、法制办、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水务局、工促局、国土局、交警大队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局。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领导全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督导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源头治超工作,定期召开治超联席会议,负责向市政府治超领导小组汇报治超工作开展情况。
二、工作职责
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具体职责明确如下。
交通局:负责治超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对大宗货物装载源头企业的监管,落实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超限超载企业和车辆严格管理,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向上级主管部门移送、通报治超违法案件。
法制办:配合治超工作机构研究起草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依法办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加强治超执法监督检查。
交警大队:严把车辆注册登记、检验关,落实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扣分制度,维护治超交通秩序,按规定依法履行对车辆改装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汽车拼装、改装行为,依法查处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发改委:加强对车辆生产、改装企业项目的监管。
监察局: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治超不力、不履行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财政局:研究制定运输管理机构治超专项经费保障方案。
工商局:整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会同公安、发改等部门加强监管,会同工促、交通等部门依法规范公路沿线储煤场等货物集散场所的管理。
质监局:对治超所需的计量设备依法实施强制检定,检查从事改装车辆生产企业的执行标准情况。
安监局:督促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载的安全条件核查,督促落实“一书一签”制,严防危险化学品超量、超限、超压装载;配合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对超限超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处置;组织有关部门对因超限超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根据县政府的决定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水务局:对所许可的采砂企业装载场所进行源头监管。
工促局:对所许可的煤炭企业装载场所进行源头监管。
国土局:对所许可的建材类矿山企业装载场所进行源头监管。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建立源头治超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二)定期通报制度。交通局每月负责将货运源头单位违法案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的情况报告县政府。同时,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及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三)实行公开公示。安监局、水务局、工促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将本部门许可或管辖的货运源头企业,按货运源头企业明细表(见附件2)格式填写后,报县治超办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政府向社会公示。交通局根据县政府公示的货物源头企业,开展巡查工作。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摸清本行政区域内各加油站使用的加油机底数;依法查处加油机各类计量违法行为;加强对在用加油机的计量检定管理,建立和完善对加油机的监管机制。确保加油机的受检率达到100%,不合格的加油机不得使用。通过专项整顿,建立加油站计量管理和诚信档案,全面贯彻落实《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长效、动态管理机制。
二、整治重点
在对加油机的监督检查中,要重点检查无防作弊装置加油机、破坏铅(签)封行为、及遥控作弊行为等问题。凡发现脉冲当量可修改等计量作弊隐患,应迅速报告市局,由市局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对使用的同类品牌加油机进行监督查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防作弊改造工作。因特殊情况,加油站或生产企业需要改动计量微处理器芯片及相关电子线路板的,必须事先向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加油站要保证更换后的计量微处理器脉冲当量是不可调整的,并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加油站计量违法情况的举报,稽查队要认真检查核实。对计量违法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该电视爆光的坚决曝光,决不姑息手软。
三、工作要求
(一)技术所具体负责对全县加油站的加油机调查摸底,稽查队具体负责计量违法案件的查处。
(二)个体加油站没有启用防作弊系统的,在10月30日前进行防作弊改造,没有进行防作弊改造的按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进行论处。
(三)要对加油机检定规程要求中的重要部位全面加封(如计量器、流量变换器、电脑主板等),使用带有编号的铅封,并在检定记录中记录编号和防作弊芯片序列号。
(四)加强对加油机修理工作的监管,没有《计量器具修理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修理加油机;建立加油机修理前的申报制度,对修理后的加油机要经过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五)要建立加油站计量诚信档案,定期记载检定情况和检查情况。对加油机要建立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加油机的生产厂家、型号、编号、芯片序列号、是否合格等并制成电子版,每检定周期结束后一周报市局计量科,对加油站的变动情况要及时调整。
关键词:绩效评价;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评价主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
二、评价对象
1.按资金管理的单位,分为纳入政府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2.按预算级次,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3.按部门(单位)管理资金的类别,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
三、评价内容
1.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②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③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④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⑤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等。2.资金管理情况。主要是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3.项目管理情况。主要是为实现绩效目标所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及其落实情况。4.绩效实现情况。主要是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完成情况。二是项目的成效。
四、评价程序
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制定评价工作方案。2.评价实施阶段,包括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信息、核实数据信息、现场抽查考评、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3.报告形成阶段,包括撰写评价报告、征求意见修改报告、提交报告、审核报告并反馈审核结论、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五、评价工作方案的制定
评价工作方案应包括评价目的、对象、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组织实施程序、工作时间安排、有关资料准备及工作要求等。方案的形成,要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和论证。
六、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1.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个性指标: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以预算部门为主。
2.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评价内容,以数量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定性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应遵遁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的原则。要考虑所选指标在评价内容的度量上具有精确性,尽可能量化。选出的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的修饰。在设计指标时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能够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科学合理获得评价结果的情况下,设置的指标尽可能较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可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不断完善共性指标。
七、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2.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可分为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和目标比较法。
3.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4.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八、收集基础数据、资料信息
收集数据、资料要围绕绩效目标、评价指标,以便评价打分,并尽可能收集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应注意其相关性、准确性、有效性。
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1.有关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如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2.项目文件和相关报告,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设计批复文件,项目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3.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文件及使用情况资料。4.财政和审计部门的专项检查和审计报告等资料。5.被评价单位上报的绩效报告。6.评价机构现场自制、记录的相关工作底稿。
九、核实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核实的重要性:决定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核实的内容: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代表性。
核实方式:现场核实、利用相关资料佐证。
十、现场调查考评
深入被评价项目单位及现场,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查阅相关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及其成效进行实地检查和核实。
十一、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根据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掌握的有关信息,来回答关键评价问题,并进行原因解释。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变化分析、归因分析和贡献分析。在进行综合分析中往往要同时使用这三种分析方法。根据评价标准、方法、指标分值,进行评价打分。形成基本评价结论:分数、等级、评价性结论。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风险控制
当前国网公司及省网公司对内部业务运作及职能管理的管控方式以结果控制为主,重视考核指标、结果数据对实际业务执行和管理效果提升的作用;关注事后控制,放松过程控制和实时改进;这就造成虽然上报指标很漂亮,但是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事实上在实际业务管理和实际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这给公司的业务及管理操作留下了可提升的空间。山东省级计量中心当前已经完成了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建设,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明确了各个流程环节涉及的岗位及职责,明确了作业标准规范,极大提高了计量中心生产效率。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精益化管理推进,计划进行精细化管理深化应用,将应用范围横向推展到计量中心所有业务。但是,在推进精益化管理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并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出了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促进公司实际业务全过程、实时化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计量中心实际业务的管理水平。
1精益化管理目标
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目标是对计量中心的各类业务进行精益化管理,把山东计量中心建立成为国网公司的标杆单位。从优化方向、途径分析、改进提升等多维度对计量中心的实际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动态管控,强调全过程的实时控制,降低实际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强化山东计量中心具体业务的内部管理。具体目标如下:(1)明晰组织岗位职责。对计量中心各部门间的权限进行划分,明晰组织架构内各岗位的岗位职责。(2)梳理并优化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及管理流程。强化过程控制,降低业务流程运作和管理过程中计量服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
2.1总体思路。通过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的实施,全面排查计量实际业务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可优化方向,根据优化类别进行途径分析(职权不清晰,业务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等),精准定位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和优化途径,探寻针对性、可操作性改进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梳理业务及管理流程),实现计量中心业务操作的高效运行,塑造计量中心的精益化管理标杆形象。2.2范围。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涉及中心内部、中心外部两种协调类别;涉及业务范围为需求、采购、订货、抽检、全检、质量核查、仓储、配送等领域;涉及专业模块为岗位职责描述,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精简、合并部分流程环节)等主要模块。2.3主要内容。管理精益化主要阐述解决此类项目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向客户介绍每一阶段咨询项目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拟分三个阶段解决以上项目,分别为调研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推进阶段。2.3.1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山东计量中心工作流程现状与山东计量中心内部期望管理目标的提升空间、与计量中心用户和潜在客户服务诉求的提升空间、与先进网省或其他行业标杆企业的相似流程运作状况的提升空间,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效率等),分析导致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岗位职责描述、作业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山东计量中心内部精益管理未来改进方向,为本项目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详实的基础材料和数据支撑。本阶段主要工作方法:现有资料分析、问卷调查、高层访谈、集体座谈、一对一访谈、小组讨论、精益管理标杆对照法等。其中现有资料需要客户在项目启动后,根据咨询项目团队提供的资料清单,项目小组根据现有资料研究情况(以现有资料能否有效支撑咨询项目团队对山东计量中心管理现状的判断为标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如需问卷调查,需在项目启动后,向客户提交包含问卷调查方案和访谈方案(含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问卷发放对象,访谈对象、问卷填写说明、问卷回收时间、访谈时间安排等)。小组讨论主要是指咨询项目团队成员对资料分析、调研访谈情况的每日、每周讨论,目的是理清项目思路,规避项目偏差。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收集到的一手研究资料,结合咨询项目团队制定的多层次、多维度精益化标杆评价模型,分析差距并找出成因,为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改进提供改进方向,并为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有效支撑。2.3.2方案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调研阶段差距分析和成因分析的结果,利用管理咨询行业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有针对性地从岗位职责描述、中心工作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提供山东计量中心全面管理提升方案。利用权责对等的管理理念,梳理山东计量中心的部门的职能,明晰计量中心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利用业务及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工具,从客户需求和内部管理需要出发,根据前期计量中心工作流程分析现状的结果,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改善,提升。从客户服务满意和内部管理提升两个维度考虑流程的优化策略,关注流程环节设置的必要性,关注流程环节执行的准确性,关注流程上、下环节的关联关系,简化流程环节,提高流程运作效率。2.3.3实施推进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可落实的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咨询项目的落地方案,主要是根据提升方案中涉及的相关专业模块的优先等级和先后次序,依照管理先行、信息化支撑改进后续的原则进行。根据本项目的规划内容和所要的达到的目标,可以按照如下次序进行:组织岗位职责描述、计量中心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2.4组织安排。组织机构设置如图1。2.5工作策略。2.5.1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巡查、监督、审查等。主要工作如下: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巡查,实时掌握项目运行状态、质量状况。2.5.2建立项目沟通机制。(1)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例会,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必须参加会议,通报项目工作最新进展,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和措施等。(2)工作周报制度。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每周以周报的形式向项目领导小组进行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由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负责传递,内容包括:本周工作内容及进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下周工作计划、重点问题回复、工作配合情况通报等。
3风险分析和保障措施
3.1风险识别和分析。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应该进行严格管控,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本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有:(1)项目整体开展计划不明确,项目阶段划分不明导致后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项目成果应用单位与咨询项目团队对项目需求、项目方向认知不一致;(3)项目进度严重延期;(4)项目需求单位抵触,或者热情不高,造成项目实施困难;(5)新旧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过渡没有处理好,造成咨询项目成果无法真正落地实施。3.2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保障措施。为了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管理原则,其次应该理清各方职责,与此同时,在项目各阶段进行中不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策略、监控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项目的目标。根据以上风险识别和分析情况,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的针对性保障措施如下:(1)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内容、整体计划、关键里程碑点、项目建设要求等,经领导审核过项目方案和计划后,再按计划进行建设。(2)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原则上不接受新的变更需求,确需对已明确的需求进行调整,由项目成果应用单位填写需求变更表,由项目领导小组对需求变更及对项目成果应用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审核。但需注意的是:项目运作实施过程中确认的需求变更,原则上不作为本期项目实施的内容,也不在项目验收时作为验收内容。(3)建立项目实施里程碑评审制度。
4结束语
计量中心运行管理平台是计量中心用于中心管理与生产的主要平台,其内容涵盖中心所有主要业务。因此,对于计量中心实行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总思路,正确估计其存在的风险,并合理解决,为加快精细化管理做基础。
作者:王者龙 李骁 郭红梅 李付存 刘丽君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臻葳.浅谈项目运营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7):34-35.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为保障电力企业能有长久的发展,电费回收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其中,电费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识别电费风险:电费风险的识别工作是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地识别出电力风险,并且在识别出风险后,还要对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最后再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档案记录。电费风险评估:对电费风险进行风险的评估,是为了确保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能更好地管控。电费风险评估的工作是在确定了电费风险类型后开展的,通过对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进行研究,以及准确评估出电费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然后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电费风险的后果减小到最小。加强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这项工作主要是对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建立全过程的电力营销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尽早地发现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制定解决方案,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管理的经验,合理地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向确定下来。
2常见的电费风险管理
2.1用电报装的风险
用电报装过程的电费风险,主要是指用电客户在使用电力时,如果有其他的用电需求,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向电力企业递交申请说明,之后电力企业就会派出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制定出供电方案。这类工作常见的电费风险包括用电项目是否合法、用电客户的行业门类以及用电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等。
2.2供用电双方的电费风险
电力企业要想保障电费风险的发生率减小,在对用电客户供电前,必须要与电力用户签订用电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合同的风险来说,最为主要的风险就是电费的标准以及用户缴纳电费的时间。因此,合同上要明确标明电价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家电力政策的改变,供用电双方在政策改变时,不得不重新签订合同,对用电合同的条款也不得不做出修改,而修改或补充工作就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电费管理工作的风险。
2.3用电计量的风险
就目前的电量计算方法来看,电能的计量装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计量电能消耗时,工作人员仅通过用电总量和用电的时间段就做出了判断,却没有准确时间内的用电电量。在计量的方式方法上,传统一表乘三的计量方法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的客户用电计算需求。虽说这种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费计量就彻底告别了这种问题,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是贫困的城镇里,依旧存在着使用一表乘三的情况。另外,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以及工作人员在抄表收费过程中的问题,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影响。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完善企业电费管理机制
电费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完善电费管理机制是提高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一大关键。同时,还要将电费风险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将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纳入电力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去,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待电费风险工作时,都能有较高的重视度,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电费风险管理的工作一对一执行。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分布上,要详细拟订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将风险管理的工作尽可能地安排周到,让每一种电费风险都能有具体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如果有工作不负责、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地给予惩罚,强化电费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3.2制定电费风险的管理措施
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要想有效地控制电费回收风险,必须要建立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还要加以完善,将管理工作彻底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让工作人员能准确分辨出电费风险的类型,从而制定出准确有效的应对方案。
3.3加强电费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除去上述的原因外,电费风险人员的素质因素也是影响电费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费回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培养,在业务项目审核和供用电双方签订合同时,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为后续的用电业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另外,在收集用电资料时,要全面详细地对资料进行对比、查证、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在对电费风险进行评估时,科学合理地将用电客户进行划分,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防范工作,将企业的电费风险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李晓梅 姜楠 王璐璐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一、清查目的
全面调查掌握全区能源使用状况和结构情况,加强全区节能工作,为各级政府提供节能降耗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能源统计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能源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监测体系、预警预报体系及考核体系,确保实现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期末下降20%的目标。
二、清查对象和范围
(一)清查对象:全区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城乡住户。
(二)清查范围: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报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等。
三、清查方法和时间
(一)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采用全面调查方法,个体经营户和城乡住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二)清查的标准时点为:年12月31日24时。
(三)清查资料的调查年度为年全年。
四、清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成立区能源清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能源清查工作。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相应的能源清查领导机构。
(三)区能源清查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能源清查工作方案的实施工作。
(四)各乡镇、街道按照区能源清查办公室统一要求,负责对辖区内单位的工作布置、培训、清查登记、审核、录入和上报等工作。
(五)区级主管部门和能源生产、运输、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计划统计、计量、资源管理、供应、销售、财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能源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能源清查工作,并承担区能源清查办公室明确的清查任务。其他部门负责本系统、本部门的能源清查工作。
五、清查工作进度安排
清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12月—年1月)。主要是制定清查实施方案,工作布置、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清查和数据处理阶段(年2月1日—年3月20日)。主要是企业数据填报及上报,完成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
第三阶段:清查数据汇总、总结阶段(年3月20日—年4月10日)。主要是全区清查数据审核、汇总、上报,清查工作总结,向区政府报告全区能源清查数据。
六、清查工作要求
(一)落实经费保障。能源清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办法,各地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一、工作要求:
按照市局节能减排工作总体部署,要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要坚持强化责任、加强监管、建立机制;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加快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节能减排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等节能减排方面的监管力度;扎实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能源计量监管、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受检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地方标准;督促省级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发挥质监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更有效地为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服务企业节能降耗。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定期监督检查。对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使用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以及计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与培训、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继续建立和完善企业能源计量档案。动态掌握企业年度用能状况和能源计量的基本情况,分析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推广。
3、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专家服务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对口服务,为企业提供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和校准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4、指导和帮助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5、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能耗的实时检测。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引领节能降耗。
1、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积极鼓励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企业节能标准备案审查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鼓励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制定节能减排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2、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企业严格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三)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1、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监管,做到安全、节能两手抓。加强使用管理,强化监督监察。
2、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监督检查。
3、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水平。
(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已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1、强化证后监管。对已获证的企业,要利用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2、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获证企业及节能相关产品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大对节能、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五)加强本单位节能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要从自身做起,要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加强单位内部节能、车辆节能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要积极推进“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积极做好本单位自身节能降耗工作。
五、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意义,扎实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主动加强与当地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遴选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卓越计划”的全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在面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下,教育部于2010年6月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的重要改革项目。2011年中国计量大学作为第二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名单的高校,相继有“自动化”“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本文将以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运行情况,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学生选拔与管理,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卓越计划”特点与要求
“卓越计划”具备三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让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依据国家政策和标准培养人才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这就对学生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生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对工程实践、工程创新与研究有较强的兴趣等要求。学校需要制订适应于学校与专业优势特色的标准课程,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完善建设教师队伍,增加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将工程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并逐步面向世界。
三、“卓越计划”学生遴选与管理现状
“卓越计划”学生遴选目的是提高生源质量,从“卓越计划”试点实施以来,许多专家根据其培养目标和原则制订了众多遴选方案,一类如张安富鼓励高考中成绩优异学生报考“卓越计划”专业[2]。对于试点专业生源,可采取高考录取时以提前批次统一招收,或者向全校各类专业,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另一类如林健提出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积极鼓励“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包括从校内各个专业中进行遴选,通过加强宣传与跟进配套政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参与选拔;本科层次学生的遴选主要通过高考录取、校内双向选择、自主招生等途径。在遴选实施方案中,因招生时段的不同,主要分为采用高考录取时招生、在新生入学后二次招生两种。上述两种主流招生遴选方案各有其优缺点,但在浙江省普遍采用新生入学后的二次招生,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
“卓越计划”的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传统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组织、教育体系上;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传统教育管理M织,主要以高校为主体组织,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占比小;传统教育体系方面,其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
四、学生遴选的探索与实践
1.学生遴选组织框架
为确保“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工作组由院长、教学分管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事宜,同时负责试点专业学生选拔与管理,积极组织校内外教学活动,对接校企联合培养。根据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给出了“卓越计划”实施修订意见,在这个组织框架下,成立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学科选修课改革子项目组,强化实验室课程建设,增进校企联合与引进企业导师等事宜。
2.学生遴选程序
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与要求,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意见与因素下,经过机电工程学院“卓越计划”工作组的多次会谈,确定了新生入学二次遴选招生的具体程序,包括进行新生宣讲会,令学生全面了解“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与目标;接着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笔试,然后根据比例确定入围面试的名单,经过面试后对入围复试的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排名,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该办法在我校2014级“自动化”专业已经实施。2014年,我校“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从2014级356名学生中,采取学生自愿申请、学校择优选拔的方式遴选出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试点班25人。
五、学生管理的考核与改革
1.评价考核方式
遴选入“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学习并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管理由学生处、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等部门协调分工与管理。“卓越计划”学生学籍管理应严格按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由于“卓越计划”学生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分为校内学习(3年)和企业学习(1年)两个培养阶段。“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不仅是校内的优势专业,并且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要服从企业管理规定,企业也将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进行评价和考核。
同时,“卓越计划”学生具有退出机制,若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累计挂科两门以上,或在企业学习阶段因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造成责任事故等情况,该学生将被退出试点班。
2.教学管理创新与改革
“卓越计划”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与改革,在教学管理思想上,应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应建立起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树立面向工程实践的教育新观念。在教学管理组织上,企业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之一,需担负至少一年的学生培养任务,应逐渐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构建出高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与负责的教学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体系上,应建立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推动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六、结论
总之,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针对试点高校及专业招生遴选与管理方面的现状,以提升生源质量为目的,有机结合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采用入学后二次遴选招生“卓越计划”学生,同时对学生选拔过程,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励企业节能减排。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意见从质检部门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各项工作
方面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一条即为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和免检制度,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意见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产品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2007年将在24类产品中开展中国名牌
评价,在评价指标上对达不到节能减排、环保要求的产品,实行一票否决。
据称,“十一五”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对涉及节能减排的产品实施免检平均每年不少于10种。2007年对燃煤用节能炉具、电炉电能
节能装置、内燃机风冷缸套、再生铅等19种相关产品实施免检。同时,在免检申报审查中,将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要求作为必备条件,并
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能耗指标、污染排放指标超过国家规定要求的,不予免检;已获得免检的,取消免检资格。
十大措施接
一是今明两年制(修)订一批节能减排重要标准,同时开通节能减排标准项目申报立项绿色通道;
二是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全面检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安排不少于15种节能减排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对严重不合格的产品强制收回管理;
四是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免检产品申报审报,达不到节能减排、环保要求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五是围绕6个重点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高能耗产品行为;
六是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年内建成国家天然气高压大流量计量站;
七是“十一五”期间在家用电器、照明等产品领域建立国际协调互认机制;
八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实施高耗能特种设备的退出机制;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而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则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点。而工程勘察也变的主要起来。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按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工程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工程勘察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勘察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单位除完成勘察设计,拿出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外,还要编制与各设计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文件、设计,并计算出公路工程的造价,其中工程概算是国家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基本指标和手段,经批准的概算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后的施工图预算、标底、合同价和竣工决算都不能突破概算。预算经审定后,按预算承发包的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等进行合理分析。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为了城市建设、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道路、近海港口、输电及管线工程、水利与水工建筑、采矿与地下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工程勘察通过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的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设所需的基础资料。它是基本建设的首要环节。搞好工程勘察,特别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建设场地做出详细论证,保证工程的合理进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需要对工程的勘察设计进行编制,编制可行性报告,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应该以控制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建设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提高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才会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着工程的实施和质量,这些问题主要是:
2.1没有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形成先进的技术设计。在许多的施工单位,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导致在设计阶段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将会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实施。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主要用于技术上相当复杂的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经审批后就可进行技术勘测,根据技术勘测资料做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是对初步设计中一些复杂工程内容,如道路和广场的竖向设计,难度较大的道路交叉,交通组织措施,全面性的综合排水设计,有关地上、地下管线平面和立面的综合协调等进行深一步较详细的技术设计。
2.2设计人员的掌握知识面不够全面。许多设计人员只有单一的知识面,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够全面,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所以,在勘察的时候,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有关规定,凡在国家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规定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勘察单位承担勘察业务工作,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业务委托给一个勘察单位,也可以根据勘察业务的专业特点和技术要求分别委托几个勘察单位。
2.3现场人员的勘察施工问题。现场作业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重要岗位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并严格按“勘察工作方案”及有关“操作规程”的要求开展现场工作并留下印证记录。原始资料取得的方法、手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正确、合理,勘察仪器、设备、试验室应有明确的管理程序,现场钻探、取样、机具应通过计量认证。
3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做好勘测设计工作不仅能在建设工程中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而且在建成投产后也能取得好的使用效果。所以,我们在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我们对其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设计地点的勘察。对设计地点进行勘察,主要是选址勘察,其目的是要通过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必要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勘探工作,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满足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是对进行施工的地形进行研究勘察的基础上,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作方案进行论证,满足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并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计算与评价,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3.2搜集已有资料。对原有材料的不足进行查找,完善已有资料,主要在设计过程中,资料的好坏将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进行及设计时候的施工质量,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几点:
3.2.1设计勘察人员靠熟悉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设计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3.2.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设计人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2.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设计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通过对工程勘察设计制度的方面,将质量控制点设立在收集材料中,将问题进行合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