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职称聘任书

事业单位职称聘任书

时间:2022-09-01 11:0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职称聘任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事业单位职称聘任书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93-02

一、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概况

(一)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基本情况

1.岗位管理的含义

岗位管理从含义上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广义理解,岗位管理即是指以岗位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人事管理过程。它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工资、岗位奖惩、岗位培训、岗位整合等管理程序。二狭义理解,岗位管理即对岗位本身的管理。这一环节发生在人员竞聘上岗之前,包括岗位的设定原则、岗位结构比例关系设计、岗位分析与确定、制定岗位规范等内容。

2.岗位管理与聘用制的关系

聘用制是事业单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以岗定责的转变。以岗定责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适应改革的必然发展,是对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深化,破除以身份定终身竞聘上岗管理的传统管理办法,任何人员只要符合岗位任职要求,都有资格竞聘上岗,按岗考核、以岗定薪,优胜劣汰,形成人员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有序格局。可见岗位管理就是要具体体现聘用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岗位管理的优越性

1.岗位竞聘更为开放

岗位管理采用更为开放的人员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了身份管理的固化体制,不论是何种岗位,竞聘人员只要符合岗位竞聘条件都有权利竞争上岗。所有岗位是全开放的,即只要符合聘用条件,人员就可以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岗位之间竞聘流动的。可见竞争上岗为岗位聘用与调整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个体可以通过竞聘调整岗位,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人员流动更为灵活

岗位管理取代了身份管理的人员单一流动,人员的岗位调整开始表现为人员可上下左右多向岗位流动,使能着上、平着让、庸者下成为可能,即人员通过岗位考核进行选择,合格人员可以保留岗位或晋升岗位,而不合格人员或不适宜岗位人员则有可能下聘岗位或调整岗位,使人员可以在岗位的上下左右间流动,人员调整更为灵活。在岗位管理下,对个人工作绩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个人的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员工的发展和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事业单位无法从单位生存和发展角度去认识实行岗位聘任管理的重要性,只是把实行岗位聘任管理看成是一项工作,只与职工签订一份聘用合同,没有把工作落实,导致职工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由于目前的岗位管理现状,单位的领导无法运用手中权利,对资历老但工作能力差的同志不能辞退,不能解聘。岗位职数的限制,导致一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中年骨干无法及时聘任并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员聘用工作缺乏科学性

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做好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性工作,对人员的聘任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岗位聘用制,而是采用领导指派或论资排辈的聘用方式,导致职务聘任工作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对于聘用单位来说丧失了大量真正有实力的人才。

(三)编制结构存在矛盾

首先是行业结构矛盾,对于不同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而按现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设置了基本相同的高中初级岗位,因而导致有些行业中高级岗位职数富余,有些行业中高级岗位职数不够用;其次是专业结构矛盾,由于主专业和辅助专业的区别,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时形成新的不平衡,往往是主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设置较多,辅助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较少,容易引发职务聘任和岗位职数之间的新矛盾;再有是学历结构矛盾。近年来教育事业高速发展,事业单位人员学历有了普遍提高,在职人员参加在职教育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人数迅速增加。职称晋升队伍的膨胀与中高级岗位的职数的限制已成为岗位管理最大的难题;最后是年龄结构矛盾,由于受编制的制约,很多事业单位近年来补充新的人员,在职人员的年龄普遍呈老化趋势,造成不合理的梯形结构。

(四)聘任后管理缺失

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终身聘任”现象。例如有的同志有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续签,还有很多单位在首次聘任后就再也没有续聘过。在职务聘任方面,简单地把职称资格与工资直接挂钩,而与岗位职责严重脱节,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把职称当待遇,导致员工忽视岗位职责;也存在按职称资格和岗位聘任,转岗后仍享受原岗位待遇的不公平现象;在业绩考核方面,考核办法过于简单,考核过程缺乏科学性,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职工业务能力,考核结果难以作为是否继续聘用的依据。

三、深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新思路

(一)提高对岗位管理的认识

加强岗位管理,首先是深化对岗位管理的认识。事业单位领导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头人,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岗位管理的新内涵,积极开展行动,确保改革到位,同时相关部门加大人事改革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动员,让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认识到加强岗位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岗位管理的优越性,共同推进改革。

(二)规范岗位聘用程序

首先,要坚持竞争上岗原则,即按设置的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公开岗位职责条件,明确竞争上岗程序,规范地选聘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其次根据岗位特点,明确岗位所需人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选拔,包括个人申请,民主推荐,演讲答辩,组织考核,领导集体研究等环节,实现平等竞争,择优上岗,动态聘用的竞争机制;再有,对专业技术岗位,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岗位要求择优录取,逐步到位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相统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与岗位聘用合同相统一,废除聘任终身现象;应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岗位,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最后,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并在任前按照规定登记备案,签订聘用合同。

(三)岗位设置科学合理

1.岗位设置必须遵循以事设岗,事岗匹配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能,工作任务确定岗位:事业单位的岗位类别设置主要分为二类,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社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2.岗位设置应考虑岗位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关联性是要求同一类别的岗位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相对独立性是要求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性。具体实践中,是将工作任务尽可能细化分解,避免岗位重复,减少交叉,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分解,合并同类项,取得应设置的岗位。

3.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要灵活。当岗位职数增多或减少,从满足工作需要出发,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浮动指标,实现岗位职数动态化管理。

4.合理确定岗位结构比例,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地区,人员结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设置不同的结构比例标准,结构比例的设置要整体统筹考虑,并随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

(四)强化聘后管理

一是完善合同管理,规范聘用行为。采用法定的聘用合同文本,规范聘用程序和聘用行为,打破事业单位人员和职称聘用的“终身制”,变职称长期聘用为按合同聘用。二是完善工资管理。在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即按员工所在岗位级别发放工资,工资水平与岗位职责相联。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并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把考核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优秀员工可以得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惩罚或降职,甚至解聘。

参考文献

[1] 刘晓薇.论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j].才智,2009(26)

[2] 陈荣辉.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j].当代广西,2008(17)

[3] 张艳梅.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7)

[4] 卢秋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的难点及其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7(06).

[5] 邓晓海.加强岗位管理促进事业单位改革[j]管理科学文摘,206(10)

[6] 李田,谢思敏.岗位管理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我省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j].现代人事,19969(11).

[7] 顾金飞.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j]中国人才2006(09).

第2篇

为规范xx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做好岗位评聘工作。根据《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7号)、普洱市人事局、农业局《转发云南省人事厅、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普人发[2009]131号)、《景东县委办、政府办关于印发〈景东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景办发[2009]43号)、、《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及《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局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办法》的精神,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突出德、能、勤、绩的工作绩效,坚持公平、公正、透明、择优的聘用原则,制定***农工站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强化以人为本原则,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机制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单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全镇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竞聘对象

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三、竞聘的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四、竞聘应遵行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二)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能上能下的原则;

(三)动态管理,打破论资排辈,终身聘用的原则;

(四)坚持以考核为依据,重能力、重业绩的原则;

(五)专业技术岗位不突破人事部门批准的结构比例数额的原则;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竞聘程序

(一)单位成立竞聘领导小组;

(二)制定岗位实施方案;

(三)单位公布人事部门批准核定的三类岗位的等级、数量;

(四)应聘人申请。凡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拟参加竞聘的人员填写《岗位竞聘申请表》交所在单位;

(五)资格审查。单位竞聘领导小组,对申请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六)提出受聘人选。各单位根据竞聘的人员填写的《岗位竞聘申请表》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得分情况由高到低,提出受聘人选名单,报县农业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或虽然有异议,但不影响聘任的,按相关规定办理聘任手续。

(七)办理聘任手续。事业单位法人由上级主管领导聘任,单位职工由单位法人聘任。受聘人员签定《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六、岗位竟聘量化标准

(一)学历分(个人提供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最高学历证书原件)

初中及以下0.3分;中专(高中)0.35分;专科0.5分;本科及以上0.7分。

(二)工龄分:每年工龄0.1分(以足年计算)。

(三)专业履职分:每年0.1分(以足年计算)。

(四)本等级职称资格分:每年0.1分(以足年计算)。

(五)单位任职分:正股所领导每年0.15分,副股所领导每年0.1分,两个中心内设站、校及办公室负责人按副股所领导计算。上述任职时间以人事任免文件为准(提供原件或复印件),按足年计算。

(六)科技成果分:工作以来所获得的科技成果(个人提供所取得的与现从事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证书原件,同年同一成果记最高等级分一次)。

1、省部级奖:一等奖0.35分,二等奖0.3分,三等奖0.25分;

2、地厅级奖:一等奖0.25分,二等奖0.2分,三等奖0.15分;

3、县级奖:一等奖0.15分,二等奖0.1分,三等奖0.05分;

(七)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级0.7分,省部级0.5分,地厅级0.3分,县级0.1分。

(八)县属单位下派驻村从事农业技术综合推广工作每满1年(10个月以上)加0.1分。

(九)上述量化评分结果经竟聘小组汇总,以分值高低排名,上报农业局办公室,并公示,排名在前者当聘,分值相同以年龄长者当聘。

(十)专业技术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参与竞聘同等级岗位,在岗位有空余岗位的情况下进行聘任。

1、近五年内年度考核有一次为不称职或不合格者;

2、脱离本系统岗位一年以上;

3、从事与专业技术资格不对口而未办理或未被批准改系列聘任;

4、近五年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6、因政治、经济问题正在接受组织审查。

七、聘任管理

(一)岗位聘用实行任期管理。聘任合同应明确岗位职责、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任期目标。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期限为三年。在聘期内,聘用合同不因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而变更。

(二)建立考核机制。单位要建立以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年度和聘期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考核工作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四个档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三)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实行按岗定酬,岗变薪变。

(四)竞聘岗位届满时,优先聘任三年内将退休的职工,聘任顺序以距离退休时间最短者先聘;若无退休人员,采用本办法进行竟聘。

(五) 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过程中,在岗位设置管理前聘用在副高、中职、助师、员级的人员,在单位竞聘中落聘,仍聘用在原来的副高、中职、助师、员级最低等级中,按超岗聘用处理,维持现状工资待遇。

(六)单位人员在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单位可解除聘任:

1. 被聘用人不履行聘约者;

2. 年度履职考核不称职(不合格者);

3. 违规违纪受党纪、政纪处分者;

4.严重失职、渎职,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者;

5. 违反工作纪律或单位规章制度,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者;

6. 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单位安排者;

7. 国家法律、法规或人事部门另有规定,需要解除聘用者。

八、纪律要求

(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认真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二)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前的宣传动员工作和低聘、落聘人员的思想工作。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听取和吸收本单位职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公平的实施。

(四)参加事业单位岗位竞争上岗的所有人员,要严格按照竞聘工作规定的程序、方法和纪律要求,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如有违反,按相关规定处理;要认真执行批准的实施方案。

(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在事业单位岗位竞聘中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单位事业发展和需求出发,服从单位安排。

(六)事业单位违反聘任管理规定进行聘任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聘任管理规定骗取聘任岗位的,取消聘任的岗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九、其它

未及事项按国家、省、市、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公务员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全区公务员中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举办奥运知识竞赛、文明礼仪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和载体,推广普及奥运知识和文明礼仪知识,提高了我区公务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树立了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积极开展公务员法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区公务员明确了公务员法的立法原意、理解了精神实质,进一步了解了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立法背景、制度原理以及各项政策的沿革演变,增强了全体公务员落实《公务员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圆满完成了全区2956名公务员的登记工作。

——公务员培训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开办了面向*年度干部及初任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训班,238人参加了电子政务培训;突出抓好*年干部培训工作,针对近几年来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了区情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将公务员宣誓、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充实到公务员初任和任职培训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岗位适应能力,40名初任公务员参加了培训;继续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公共管理(MPA)核心内容培训,培训公务员500余人;认真抓好公务员英语人才库考核选拔工作,确定了80名公务员进入英语人才库,并组织进行了培训,为奥运建设储备了英语人才。

——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接收和人才引进工作。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凸现出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上半年,我区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人;组织人才存档及区属部分企业单位参加了市人事局举办的“*年北京地区毕业生招聘月”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接待参会毕业生4000余人。积极用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办理《北京工作居住证》单位注册62家,审批通过166人,办理居住证166册,办理工作居住证成为我区主要引才方式,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了《*区优秀人才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完善了人才表彰奖励体系,优化了人才激励机制,规范、理顺了区级人才表彰奖励,实现了市、区级人才表彰奖励工作的衔接。认真落实《*区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区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产业发展若干规定》,金融人才开发服务中心进驻金融街;加强区域人才市场管理和执法检查工作,维护了人才市场秩序,规范了人才中介行为;更新了北京市高级专家数据库,建立了*区双高人才信息库,为高级人才的选拔、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慰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及有突出贡献专家活动。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不断完善我区工资制度改革的各项配套工作,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变动和调动工作后工资确定等政策。加强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认真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工资福利问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研究解决特殊问题;积极开展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试点前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区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调查报告》、《*区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试点方案》、《*区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暂行办法》。

——顺利完成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面向*年应届毕业生招考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是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敏感工作。为了保证这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培训了面试考官,制定了应急预案,招考、招聘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通过首都之窗网站、*网站向社会了公告,保证了这两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上半年组织区属26个党群机关单位公招公务员108名,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137人,未出现任何违纪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市职称社会化评审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的宣传,强化对人事干部的政策指导。在聘任上,加强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调控,对现有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进一步规范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指标的管理。调整职称聘任管理方式,实行“分步走”,将备案工作与职务聘任工作相分离,逐步做到了职务聘任与岗位聘任相统一。

——圆满完成了各项人事考试任务。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抓好考前培训、应急预案制定、考场落实等工作,先后完成了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资格考试任务;同时还完成了*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任务。

——完成了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合并组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科学论证,重新修订了区民防局、区法院、区检察院“三定”规定,提出了*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构设置及编制配备方案,审核批准了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成立了*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及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科。

——依法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完成了*年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年检,全区年检单位406家,占应年检单位的92%。

第4篇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加快“三个跨越”大讨论活动、强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潮中,我们召开全市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职称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思路,安排部署今年的职称改革和评审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会议之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特别是教育、卫生系统的改革,进展顺利。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职称工作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职称工作原有的一些规定也在受到挑战。因此,要使职称工作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创新发展,就需要我们人事部门和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以积极的态度抓紧进行相应调整,从思想上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冲出陈旧观念的桎梏,以突破老办法、老经验的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今年的职称改革工作。刚才,守忠同志就今年的职称改革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主要围绕职称工作要有新理念、改革要有新举措、队伍要有新形象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职称工作新理念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当前,*发展处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加快“三个跨越”大讨论活动,刘长春书记在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各县区、各部门必须把解放思想体现在精神状态上,体现在自加压力上,体现在超常工作上,以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新举措,谋划工作,促进发展。联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人事工作和职称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出台新举措、塑造新形象。

(一)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人事人才工作包括职称工作必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我市的大局就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三个跨越”。人事部门服务大局就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目前,我市现有人才分布中,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工农业一线人才少、基层人才少,高级职称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5.1%。职称工作与人才的评价、培养、配置、管理、使用等密切相关,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大有可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可能有的同志会说,职称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改革方案必须由国家和省里批准,我们市里能不能创新?职称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政策、程序去开展,要不要创新?职称工作涉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比较敏感,创新难度大,敢不敢创新?一些同志对职称改革创新心存疑虑,说明职称工作的创新有思想上的阻力、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从我们的了解和基层同志反映的情况看,我市职称工作在改革创新方面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近年来,我市积极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重在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相继制定了职称社会化评审的意见和办法,改进了评委会组建模式,完善了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了人才评价的服务范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一人多证、一专多能,这些都是创新。实践证明,只要排除思想阻力、观念障碍,不固守老框框,不照搬书本,不等待别人提供现成的经验,职称工作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发挥巨大作用。

(三)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职称工作要突破按学历和职称看人才的传统人才观的束缚,树立“大人才”理念,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大批各类型、各层次、各方面的人才。要最大限度地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既要搞好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作,又要搞好非国有单位人员的职称工作,既要搞好有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又要探索开展包括农民技术人员、民间艺人在内的各类实用人才的评价工作,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发展的目标出发,多层次、多元化地挖掘人才资源。要适应人才的多样性、层次性、流动性等特点,用大视野、大格局、开放性、社会化的理念谋划人才评价工作,丰富职称工作的内涵,拓展职称工作的外延。

二、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台职称改革的新举措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对于我市来说,增加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2008年,职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要围绕“放权、科学、服务、公开”这八个字下功夫,使我市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放权。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能下放的权力要下放到位,该抓的抓好,该放的放活。具体到今年,一是在全市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控制,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实行自主聘任。二是全市不再开展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价,采取初聘和直接认定两种方式,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在放权的同时,要把职称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变到综合管理、完善政策、指导监督和优质服务上来,把深化与完善职称工作的中心转变到创新机制、创新制度上来。

(二)科学。人才评价是一门科学,既具有人事政策的严肃性,又具有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今年,我省调整了中学高评会设置,在全省三个省辖市分设中学教师高级评审委员会,开展改革试点,我市是其中一个。这既是对我市职称评审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更对我市的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职评重点要放在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加强评价手段建设上,要区别不同级别、系列(专业)岗位特点,采取针对性、科学化的评价办法,丰富评价方式,提高评价质量。

(三)服务。就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职称工作面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用人单位,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打破人才的身份、所有制、户籍等限制,不断拓展职称工作的空间,扩大人才评价范围,把服务领域扩大到受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从传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拓展到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农村实用人才等全社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四)公开。就是要与政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打造“阳光职称”。职称工作社会关注度高,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要及时职称政策、信息、评审结果等,提高职称工作透明度。公开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监督,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具体体现。要通过政务公开,促进职称工作各项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树立职称队伍新形象

全市人事部门和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加快“三个跨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加强职称队伍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职称工作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是各类专家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政策性强,敏感度高。这就要求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提高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维护职称政策的严肃性。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深刻认识和把握职称工作的政策和规律,对实践经验进行新概括,对新事物、新问题作深入的科学思考,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执行职称政策、落实职称政策,本身就是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最好的服务。从事职称工作的同志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工作程序,熟练掌握职称政策,认真执行职称政策,提高工作效率。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棚架等现象。全市人事部门要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现场办公,解疑释惑。要想专业技术人员所想,急专业技术人员所急,对专业技术人员反映的问题,政策规定明确的,要快办、办好;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能让专业技术人员跑一趟的就不要让跑两趟,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5篇

公务员法规

就机关分类来讲可以分三等:

一等为部分事业单位: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垄断行业的人员

全国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资)应该在3000元以上。

二等为管钱的部门:国税、地税、工商、银行、财政、海关

全国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资)应该在2014元左右

三等为普通党政机关:包括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党委序列部门

全国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资)大约1000元左右。

按地区来分,以普通党政机关,本科学历,公务员科员,工龄3年以内为标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省

平均月收入应该在3000元以上

二等:辽宁、海南、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青海、陕西、湖北这些经济较发达省或者国家给边疆补贴、西部开发补贴的省份

平均月收入应该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云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这些省虽然经济不是太发达,但每次涨工资,国家都给予拨款帮助

平均月收入应该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东、安徽、贵州、江西、广西等省。山东省经济勉强还可以,但如果没有国家拨款自立更生很困难,国家的增资政策兑现比较难,但是自己吹牛太大,国家不给拨款,因此,就成了工资小省。安徽、贵州尽管国家拨款,但经济太差,自己财力苦难。

平均月收入应该在1000元以下

公务员队伍界定:我国的干部身份很复杂。公务员队伍的确和一些网友所说,其实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并不是十分庞大的队伍。很多人都把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作为公务员收入比较高的论据,因此,我就把他们全列进来了。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

再说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比如说电业公司、电信公司、药材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说经过改制全部变成了企业,但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14年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因此这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改制,里面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公务员变为工人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单位改制了,但人没有改制。况且,这类单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还是经过组织部门任命,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当然,除了少数聘任的)

再说银行,现在正进行银行系统的改制。也可以说,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大部分也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

再说企业,比如说烟草公司、旅游公司(少数地方还叫旅游局)、石油公司,这类企业也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在市场没有全部放开的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类似行政职能的职能,所以,这些公司里面的领导层,也几乎全是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最后再重申一点,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肯定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因此说,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当数量不是很大的队伍。

而真正队伍庞大的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领的是职称工资,具有本科学历的,就是拿初级职称工资,而中级、高级职能通过考试、评议也能容易获得,所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第6篇

今天召开全市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当前职称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20*年我市职称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职称改革工作和20*年的职称评审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去年的职称工作情况及做好今年的职称评审和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年职称工作简要回顾

去年以来,我市职称改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基本工作目标,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发展需要,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职称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审核工作,坚持集中办理、限时办理、一次审核、当年不再调整的制度,维护结构比例管理的严肃性;严格实行“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推荐申报办法,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有效遏制基层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按照“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办法,规范资格审查和材料接收工作,形成有分工、有协作、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年,全市共调整组建高校教师、中专教师、技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工程、农业、新闻、档案等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9个,中小学教师、工程、文博等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4个,其中,中级各系列(专业)评委会参评2351人,通过2*3人,评审通过率为88%,初级各系列(专业)评委会参评3041人,通过2876人,评审通过率为94%。为了进一步规范评委会的评审工作,市职改办依据评委会组织法和评审工作规则,对评委会的组建、材料接收整理、评审工作程序、评审工作原则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评审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在规定的评审范围、权限内,强化对学历、业绩、成果等的鉴别措施,严把质量关、真假关,确保了评审质量,对申报人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受到申报参评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积极稳妥,大胆实践,职称工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在我市中、小教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中增设了理论水平测试、论文鉴定和破格申报人员答辩等评价方式,评审工作采取考评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中、小学教师中级评审试行量化赋分,在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全省职称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受到好评。以《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和《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依据,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打破农村中小学教师直接认定数额限制,积极开展农村一线大龄教师不占结构比例申报评审和直接认定工作,认真做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及农民职称、民间艺人的职称评定工作,开辟了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的便捷通道,建立符合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特点的评价标准、评价办法。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称工作制度,深入基层单位对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下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拓宽领域,注重服务,认真完成其它各项工作

按时完成了全市6000余人的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通过人员、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人员和卫生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的文件下发和证书办理工作。加强对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执)业资格考试的监督和指导,圆满完成了20余种近万人参加的各类职(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和考试监督、指导工作。20*年,我市正式启动职称信息管理工作以来,基本实现了职称申报、评审和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聘任管理、岗位与结构比例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服务,并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做好历史数据的转换工作,建立新的基础数据库,确保了各级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极大的提高了职称工作效率,促进了职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职称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我市事业单位结构比例与岗位管理矛盾还比较突出,人才在行业、层级分布上还不尽合理,人才评价制度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些部门和单位怕触及矛盾,改革的主动性不高,申报人员弄虚作假现象还时有发生,人事职改部门的服务和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回顾职称改革实践,基本经验有以下四点:

——服务大局,职称工作才能有为有位。职称工作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把职称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结合起来,与整个人事工作结合起来,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努力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以人为本,职称工作才能抓住核心。职称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如何评价和使用人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改革创新,职称工作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职称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下建立的,多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距离,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与时俱进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关系,深化职称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在改革中求发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强化服务,职称工作才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职称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一项为全社会提供的人才评价服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拓展评价服务的领域和空间,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单位、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办实事,不断提高评价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赢得社会和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二、新形势下职称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

当前,新的形势给人才评价工作和职称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一是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加快“三个跨越”大讨论活动为职称改革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职称工作必须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及时跟进、重点支持,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事人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提高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我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为职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先入轨运行、再逐步完善,促使职称制度与岗位管理制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职称改革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做好职称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职称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不断提高驾驭新形势下职称改革工作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科学体制和机制。

三、20*年职称工作主要任务

20*年,我市职称工作要按照全省职称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构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一)落实用人自,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0*年,我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要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一是在全市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控制,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实行自主聘任。二是全市不再开展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价,采取初聘和直接认定两种方式,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市职改办负责市直单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各县、区职改办负责各县、区所属单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三是按照全省中小学教师评聘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我市分设中学教师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由市职改办组织进行。四是着眼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按照我省现行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做好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审核工作,为下一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打好基础。

(二)强化程序观念,规范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推荐工作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市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后,今、明两年,我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数会明显增加。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控制,并不是不受申报程序和条件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时,基层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推荐,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也要认真审查其申报资格,加强对申报资格和材料的审核把关,对不符合申报程序和条件的人员取消其参评资格。各县(区)、各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评审材料,未经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人员的材料及逾期报送的材料,不予接收。市职改办在审核、接收评审材料时,要实行责任制,谁审核,谁签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指定专人做好接收材料的清点、分类、整理工作。要完备报送、交接手续,防止遗漏、丢失、掺假等现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差错。同时,市职改办将把“打假”关口前移,在资格审查和材料接收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论文论著、业绩成果等的检索鉴别措施,进一步提高“打假”的力度和效果,发现弄虚作假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树立正确的评审导向和人才导向。

(三)完善评价机制,提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质量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制度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教育的内在要求。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行业,学界普遍认为,除了博士学位教育以外,高职高专、本科乃至硕士层面的旅游教育都应重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1]。旅游教育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旅游院校的多数教师是从其他专业“半路出家”,接近四分之三的教师无行业实践经验[2],“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是提升旅游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目前,学术界对于如何建设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包括从企事业单位引进、聘用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事业锻炼、学校进修和参加培训[3-6]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结论只解决了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问题,而对保障这些措施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的研究,除个别学者论及到了资格认证制度[7]、培训制度[8]外,还鲜见系统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拟在现有“对策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从制度安排上保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实现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建设一支稳定的、优秀的“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缺陷

1.“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不完善

自王义澄先生于1990年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9],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可谓众说纷纭,有“双证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双能说”、“双融合说”、“双来源说”和“特定说”等多种观点[10]。而在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的“双师型”教师占绝对比例,他们虽为考证接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取得证书后真正在行业中兼职的并不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与旅游专业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距离,导致在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依然严重,很难从根本上改善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制定和完善针对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尤为迫切和必要。

2.“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不配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但这一意见在高职院校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综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来源,出自企事业者并不多。究其原因,缺乏针对“双师型”教师引进的配套制度是重要因素。中国酒店业门户网站迈点网的《2010年中国酒店业薪酬报告》显示,中国星级酒店总经理、总监、前厅部经理、客房部经理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仅占37.89%、31.63%、28.22%、18.51%,这其中具备硕士学历者就更少了。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对应聘者的学历统一要求为“硕士及以上”,这无疑阻碍了多数学历低但行业经验丰富的酒店管理人员进入到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3.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师偏多,实践指导教师不足,难以满足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指出,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对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教学水平没有任前考核,仅凭应聘者的行业名气大小来选择;对兼职教师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等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兼职教师一年作一两次讲座就算完成任务,甚至“挂名兼职”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此外,以聘任理论课教师为主,忽视实训课教师聘任的现象亦十分突出。总之,对于旅游专业来说,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没有很好地通过兼职教师的聘任,实现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目标。

4.教师行业实践激励机制的不足

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中,选派教师到行业中实践是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专业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教师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论对于理论教学水平还是实践教学水平,都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相反,在旅游专业教学中,高学历可能代表较高的理论知识,但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中是很难做到案例信手拈来、技能娴熟的,其教学水平并不一定高。综观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专家和优秀教师,几乎都有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行业从业经验。但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十分重视教师学历的提升,对鼓励教师读硕、读博制定了详细的激励政策,给予相应的住房、科研经费补助,而对鼓励教师行业实践重视不够、激励不足,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到行业中实践的动力,而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历提升上。

5.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滞后

高职乃至本科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决定其不同于普通本专科专业教育,有着特殊的教师能力要求。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对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但在职称评审时,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明显。在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看重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数量与级别,而对教学水平的评价几乎就是流于形式,只要有项目、论文,鲜有因为教学质量差而未评上职称的。有些旅游专业教师行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但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精力不多,发表的论文数量或级别不够,最终没能评上相应职称。试问在这样的职称评审制度下,又有多少教师愿意花时间去行业中实践锻炼、去钻研专业技能、去提高教学水平?

三、完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建议

1.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应强调行业实践的真实经验与能力,而不能仅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因为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对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将行业工作时间要求与资格证书结合起来评定,如取得导游资格证的教师,必须从事实际导游工作一年以上方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而对仅取得资格证书但无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不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支“双能”型的“双师”教师队伍,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水平。

2.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

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取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教学应“接地气”,应有针对性、适用性。而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仅有高学历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专业尤为如此。因此,对高职乃至本科旅游专业教师的引进,应改变目前“唯学历是举”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先考虑应聘者的行业经历及从业经验,适当放宽学历限制,这应是旅游专业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应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完善聘任与管理制度,确保建设一支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

3.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制度

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建立面向不同产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规定教师到培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的实践制度,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10]。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脱产、半脱产去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已是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校激励机制的缺乏,尤其在职称评审制度方面重科研、轻教学和实践的倾向严重,教师到行业实践的动力不足。为此,应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评审标准,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参考文献:

[1] 肖洪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专题讨论”概要[J].旅游学刊,2009,24(7):96.

[2] 周钧.我国旅游本科院校师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7.

[3] 林伯明.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81-85.

[4] 冯茂娥.旅游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155-156.

[5] 朱桂香.旅游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培养途径[J].云南电大学报,2004,6(1):32-34.

[6] 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51-52.

[7] 刘韵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J].教育与职业,2011,(14):56-57.

[8] 李淑芳,等.构建旅游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146-150.

第8篇

近年来,__县人才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四个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智力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纳人才[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俗话说,“箩里选花,越选越差”,选人用人,首先要开阔视野,广开渠道引进人才。一是高薪引进“两高”人才。即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凡来我县的“211工程”院校国家计划高考上线正规全日制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可予接收,工作对口安排,每人安置费20__元;凡到我县安家落户的正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安家补助费,补助标准为:副高职称,每人0.5-2万元,正高职称,每人0.5-3万元,用人单位可根据引进人才的情况,还可确定具体补助标准。家属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并优先解决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有关部门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二是高位引进“两强”人才。即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凡引进的人才,企、事业单位根据其业务能力,可采取低职高聘办法,被聘到高级职称岗位的,按本县相应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对待;采取聘用、租赁或业余兼职等“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县开展专业技术合作、课题攻关等服务活动的人才,可享受当地居民身份的同类人才待遇,用人单位安排临时住房,并给予差旅费补贴,服务期间的医疗费用可由用人单位解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创造效益,按效益给予报酬;引进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才,可以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开展人事、列入专家及人才选拔对象范围,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近3年,采取低职高聘的办法,从沿海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为县科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人才67人,现在该公司拥有员工1100余人,其中有中高职称达到308人。三是高利引进“两大”人才。即贡献大、潜力大的人才。引进人才可以以专利、技术、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或入股,分配比例由单位和本人商定,对技术入股所占比例,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突破35%。承包、领办企业或经济技术实体,可从新增利润中提取10-20%作为奖金;按照引进人才技术职称和贡献大小,工资上浮1-3级,也可以采取协议形式确定其工资福利标准,或实行年薪制,引进到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不受编制、计划限制,其工资实行财政单列。三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调入、兼职、聘用、租赁(借用)或参与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与开发、技术咨询、项目承包及领办、创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共引进各类紧缺急需的中、高级人才183名。

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培养人才

我县每年有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这既是一笔可贵的人才资源,又是一支庞大的就业大军。为推动由人口大县向人才大县迈进,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了“五五一人才工程”,即:培养出5名以上具有省内、50名以上具有市内、100名以上具有县内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同时狠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强化高新人才的培养。实施"310"培训计划,每年从行政机关中选送10名中青年骨干到沿海地区跟班学习,从事业单位中选送10名中青年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学历培训,从企业中选送1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培训深造。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培训深造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选送,学习费用按照经费列支渠道解决,学习期满,安排到急需和紧缺人才岗位;企业单位的培训深造人员由人事部门下达选送指标,主管单位和企业负责落实选送人员,培训费用由企业负责,学习培训结束后回原企业工作。二是抓好县域人才普训。在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加强实用知识的培训,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全面进行计算机、法律、外语等知识的强化培训,同时鼓励在职人才积极参与学历培训,对卫生系统中专毕业的人员,限期提高学历层次。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755个,培训各类人才27770人次,有效地改善了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人才素质。三是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为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三年来,以农函大为主要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共办8个专业173个班,培训学员8470人次,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类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1120期,使3.5万名农民学到了一、二门致富本领。同时利用示范推广、承包项目等形式,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三年来有1.5万户农民推广示范新技术、新品种168项,培养发展为省、市、县、镇级科技示范户1.33万户,动员5万多名农民承包集体桔园、猪场、渔塘、山林等,并跟踪指导,使他们成为各自行业的技术带头人。20__年举办了全县第一期农用食品加工培训 班,文明铺镇的罗济民通过这一期培训,从一个小小的碾米厂开始创业,创办了天龙米业,现已拥有员工200多人,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年利税近1000万元的全国明星企业。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重用人才

随着科学大人才观不断深入人心,人才工作思路更宽,选拔人才的路子更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人用人不论资排辈,不任人唯亲,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一是“赛场相马”选人。自20__年以来,我县先后4次通过“一荐两考”方式进行推优,让符合条件者个人自荐,再组织考试、考核,先后有34名干部在考优中脱颖而出,分别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有189名一般干部通过“凡进必考”担任了股级职务。二是公开考优选人。单位空编进人,一律面向全县在职在岗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做到“凡进必考”。同时从20__年起,每年吸收录用260名左右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28周岁以下的人才充实到国家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公务员通过省统一招考录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统一组织公开招考。三是竞争上岗选人。20__年机构改革以来,对县直单位和各镇中层干部职位全面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岗位设置、竞岗报名、岗位排序后,由竞岗者发表施政演说,组织群众评议,并对干部的政治表现、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工作措施和竞岗评价分项打分,综合得分最高者中岗,给中层干部工作中注入了一潭活水。近年来,全县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数达952个,有2326名干部报名参加了竞争,通过公开竞争而上岗的干部达861人。四是实行聘用选人。目前,我县除乡镇"七站八所"及县直各医院外,其它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聘用制,签订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制订的《聘用合同》。深化职称改革,推行评聘分开,按照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要求,在规定的岗位职数内,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聘任上岗的,享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福利待遇。五是社会公推选人。为了掌握和培养一大批战略性、经济型、外向型、科技型的专业人才,我们放开视野,注重挖潜,每年组织一次“公开荐才月”活动,先后通过经营管理人才调进、乡土人才寻访、行业拔尖人才比武等形式,到田间地头,到厂房机关,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建立了一批素质较高、工作急需的人才库。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发展人才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马儿吃得好。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做法,另一方面重点改进和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具体做到“三个一”:一是实现一流人才赢得一流报酬。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财政全额拨款的非列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工资由财政统发到个人改为固定工资部分实行财政统发到个人、活工资部分统发到单位,由单位根据职工工作数量、质量、效益、贡献等情况自主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积极推行科技承包合同制。从技术成果的转让、产业化中提取部分所得作为有关人员的报酬或奖励;将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实施的,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5%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的奖励;自行转让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让的,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纯收入中提取不低于8%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和促进转化有关人员的奖励。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设立"__县人才开发基金",表彰、资助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每年评选10名左右在经营管理、教育、卫生和学术、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获得国家三等以上、省二等以上、市一等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优秀人才,给予每个项目5000元以上的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特别优秀人才,县委、县政府将予以表彰并给予50000元以上的奖励。二是一流人才享受一流服务。一位人才专家说:留不住人才比缺人才更危险。县委县政府努力在为人才服务上做文章,留住人才。主要做好"三个服务":首先尽量做好"后盾"服务。当好人才的"后台老板",为他们放心大胆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壮胆撑腰。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仲裁制度,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保驾护航。其次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积极主动地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便捷、快速、优质的服务。大力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事业,将人事、户口办理、企业登记、税费交纳、证照办理等集中在一起,开展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特别是异地在祁创业人才的住房、户口、配偶子女就业、上学等实际问题。再次尽心做好上门服务。随着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经济组织的人才也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才大军,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服务范围,主动上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做到政治上一视同仁;在奖励、职称、专家评选等方面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各类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在立法和执法中,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样保护等。目前,我县人才交流中心已为86名流动人才办理人事,储备各类人才档案近600份。三是一流人才拥有一流位子。县委县政府根据人才的综合能力,量才使用,适才适用,交任务、压担子,委以重任,给予他们最能发挥作用的舞台。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年轻有为之人担任乡镇主要领导。全县40名镇党委书记、镇长年纪轻、文化层次高、懂经济、会管理,其中35岁左右27人, 大学本科学历32人。对企业中有突出贡献和才能的经营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调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近3年来,全县先后有45名企业科级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调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机关单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且一直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近3年,提拔了27名专业技术人员任副科以上领导干部。

第9篇

为了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管理,规范教师流动秩序,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现就规范中小学教师流动秩序提出如下意见。

按照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合理使用、合理流向、保证重点、规范管理”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机构编制、人员结构、任职回避、职数限额等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批,保证教师合理流动工作有序进行。严禁超编、超职数进人。

一、教师合理流动的基本原则

1.配置均衡化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逐步建立区域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若干年后,根据促进教育发展需要与满足教师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本区域内定期流动。鼓励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由富裕地区学校向贫困地区学校流动。

2.管理合同化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签有聘用或服务期协议的,双方必须履行协议,在聘期(或服务期)内,原则上不得流动。

3.流动程序化原则。教师的流动须本人申请,经双方学校同意,并按规定的程序报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办理。教师流动在每年暑假进行,无特殊原因,学期中途原则上不得调整教师。

二、规范学校招聘教师行为

4.学校招聘(调)教师须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参照人事部令第6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通过一定形式公开招聘,禁止未经批准私自或不公开招聘(调)教师。

5.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调)教师一般不得突破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额,年度招聘计划须报市教育局核准同意,由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组织考核,择优录用。违反规定招聘的教师,不办理毕业生就业、人事、申报入编、职称评聘等相关事宜。金华市范围内教师流动不得重新建档。

6.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的工资、津贴、补贴政策,严禁违反政策招聘(调)教师。

7.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未经批准,不得到我市各县(市、区)学校招聘(调)教师;各县(市、区)中小学校未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到边远农村学校招聘(调)教师。

8.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外借教师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经双方学校同意,报教育局批准,借用期限最长为一年。

三、强化教师的聘用合同管理

9.学校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进教师聘任制度。完善教师的聘用和教师职务的聘任管理,及时办理聘用(任)合同的签订、续聘、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手续,避免人事争议案件的发生。

10.学校新聘教师,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服务期协议和违约责任。不满服务期流动的教师,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严格执行人事管理政策

11.教师辞职须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具体要求按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和《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91〕14号)文件执行。

12.辞退教师按国家人事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人调发〔1992〕18号)文件执行。

13.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教师请假按照省市有关文件执行。教师因故请假,应办理有关手续并按期销假。对于既无正当理由,又未办理续假手续而无故超假的,学校应督促本人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对擅离工作岗位,经动员教育拒不返回,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办法》(浙人才〔1993〕73号)按自动离职处理。此类自动离职人员到我市公办学校应聘任教的,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为其办理录用手续。

14.已经实行聘用制改革的学校,教师的解聘辞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2002〕35号)和《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的通知》(〔2004〕17号)及市相关文件办理。

五、加强教师流动工作的管理

15.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加强教师流动工作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人事政策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及时进行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教师待遇政策,在同一县(市、区)内执行同一工资待遇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和农村教师的特殊补贴制度。

第10篇

根据全市乡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会议和漳办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工作从月份开始至月初基本结束,较好地完成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街道财政核拔事业单位共有人员人(不含街道财政所);核定编制为人,超编人。参加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事业单网为此文章原创网站位工作人员共有人(不含计生服务所人,劳保所人,安监站人)。竞聘上岗后,已签定聘用合同人员人,批准退职人员人,批准提前退休人员人(含计生服务所人员人),提出辞去公职人员人,按有关规定自行选择人员人。

二、主要做法:

⒈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任务。

一是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街道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重视,在全市工作会议后,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我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改革的日常工作;成立了争议调解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认真抓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街道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的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市里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逐条领会,进一步提高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转载请加本站链接,文章来自网通过学习,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试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进一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实际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为确保改革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⒉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是由组织人员深入各事业单位所站调查摸底,核对参聘人员有关基本情况;

二是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拟定出台了《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实施方案》和《街道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下发至每位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手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是将参聘人员有关基本情况、岗位设置情况等信息予以在街道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发现差错及时进行纠正,方便大家互相监督;

四是充分尊重参聘人员的意愿,设置合理的聘任评价标准。在拟定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和聘任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街道充分听取了参聘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共设置了工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或工人技术等级、行政职务、表彰、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论文、履行岗位职责、街道党政班子考核等项聘任评价标准。同时,为减小人为因素,保持整体工作的稳定,体现侧重实绩的原则,加大了对表彰、年度考核等指标的分值,减少了党政班子考核指标的分值设置。经过干部与领导小组几上几下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得到了广大参聘人员的认可。

⒊严格按有关程序,组织岗位申报和量化评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一是在实施方案上报市里审批同意后,我街道立即按有关程序组织参聘人员申报竞聘岗位,同时及时将申报竞聘情况予以在街道政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

二是组织纪检、组织、人事等相关人员对参聘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和复核。

三是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个别参聘人员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确定。

四是召开量化评分会议,组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对参聘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五是按量化分数高低顺序提出拟聘人员名单,经街道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选聘人员,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审批。

⒋认真做好落聘人员的思想工作。

竞聘上岗结束后,我街道及时召开了落聘人员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今后工作的想法及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街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做好落聘安置工作,安排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落聘人员,进一步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参聘人员无出现上访现象,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11篇

1、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抓紧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做好非领导职务设置和管理工作,规范职务与级别管理。依法依规开展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参照管理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施公务员法情况的专项检查。

2、继续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逐步扩大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会同有关部门,探索从优秀村主干中招收乡镇公务员。健全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

3、下发贯彻《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下发实施《**市公务员培训“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和规范公务员各类培训,全面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做好公务员参加培训学时复核、登记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培训办班计划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切实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更新知识培训的,在培训周期的最末一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弘扬公务员精神,加强公务员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

二、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规范津贴补贴工作

4、抓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后续工作。认真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后的工资套改和兑现工作。加强对改革实施工作的指导,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及时研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5、认真落实《**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根据省上的精神,研究制定《**市直机关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稳妥推进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三、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

6、抓紧出台实施《**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做好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岗位宏观调控和岗位设置的核准、备案及管理工作。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规范合同管理。

7、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把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落实到每个事业单位,规范进人行为。进一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人事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和奖惩制度。

8、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拓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健全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改进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农村基层单位服务。加强资格考试管理和监督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全面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各类资格考试任务。

四、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9、以实施“538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资助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研修活动。抓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选派高层次青年人才到闽籍院士、专家身边或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学习。

10、加大对**、亚明、长富等三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的引进力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行,及时帮助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平台作用。

11、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公共课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旅游产业、文化事业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好各类培训班计划的登记管理工作,加强指导检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性高中级研修班。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深入调研,重新规范**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加大开展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的发放、登记、验证和管理等工作,并将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结果记入业务考绩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续聘或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五、创新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12、积极参加省“6.18”专家项目成果展和全省人才交流会,广泛征集项目成果、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争取在项目对接和人才智力引进上取得实效。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指导,进一步突出我市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根据**年度我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重点做好我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产品开发、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模具设计制造、纺织、路桥等23个产业或行业需求的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合理流动。

13、实施**市人才市场“1123”工程,做大做强**市人才市场;重点发展建阳闽北农村人才市场;培育扶持邵武市、政和县两个县级区域性人才市场;加快建设建瓯市东峰镇、顺昌县双溪街道办事处、松溪县松源镇三个乡镇人才服务工作站。加强调控与监管,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

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14、认真抓好中央和省里关于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通过重点就业项目带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单位就业。继续实施“选调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抓好“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职业见习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毕业生见习期间,见习单位和县、市(区)政府要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当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劳动保障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要在户口迁移、档案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5、以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单位和农村基层就业为重点,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要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毕业生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人才网,建立就业信息公布制度,依托**人才网实行毕业生需求信息网上登记和申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6、要充分发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人事、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七、、认真落实安置政策,确保完成安置任务

17、认真落实安置政策,加大计划安置力度,严肃计划,确保安置任务完成。落实自主择业干部退役金调整等各项政策,拓展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健全企业干部解困和维稳的长效机制,加大解困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工作预案,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

八、大力推进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8、全面推进岗位继续教育,制定考聘分开办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技师评审办法,规范等级岗位升级考核管理。

19、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搭建工作载体和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职业水平考试、薪酬指导、奖励保障等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0、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人才智力引进、乡土人才职称评定、拔尖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大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21、统筹抓好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人事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理论和政策研究、退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等工作。

九、切实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22、注重基础资料积累,做好信息采集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库、外国专家库、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注重基本制度完善,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23、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人事档案管理、专家服务、职称评定、人事考试、退休干部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和舆情工作,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12篇

一、岗位设置是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

岗位是选人和用人的基础,而岗位评价与分析是实现科学以岗定薪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要达到将原有薪酬水平拉开的目的,必须让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岗位评价。

首先,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岗位研究,在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过程中,做到权责对等,对各岗位的性质、任务、承担本岗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编写成岗位说明书。

其次,根据岗位说明书对岗位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以利于后期的绩效考核。而且需要对岗位说明书进行动态管理,一般而言,应保证每两年修订一次。

再次,应将所有岗位在单位内部公示,使每位职工对各自岗位的职责范围、责任大小、晋升途径都有准确的了解,对薪酬、绩效考核有正确的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合理的预期。

二、绩效考核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保障

绩效工资的改革与绩效考核是密不可分的,建立健全考核管理体系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步骤。没有考核,绩效工资就不能体现其激励、奖勤罚懒的功能,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一是明确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考核目标和服务形象两方面。绩效目标考核分为对单位中心工作分解目标、所承担业务工作等个性目标考核和考勤、廉政、教育培训等情况的共性目标考核。服务形象考核主要是自身建设、服务态度、质量、效率等。具体考核目标内容由各单位确定。

二是明确考核方法。1、实行分级分层考核,量化考核到人;2、加强目标管理,抓好平时考核;3、设置加分扣分项目,鼓励创先争优。

三是重视考核结果应用。1、职工考核结果直接转化为年度考核等次;2、连续三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在选拔任用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3、实行绩效工资与绩效奖励的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4、对绩效考核评定为“较差”等次的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评定为“较差”等次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称职以上(含称职)等次,必要时给予组织处理。

四是注意防止考核过度。实施绩效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对改进事业单位职工的服务态度、能力和实际业绩会有帮助,但考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事业单位职工的高绩效不是单纯考出来的,而是由完善的管理体系、好的管理环境、单位的领导力、职工本身的素质、执行力和向心力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绩效工资改革是绩效考核的动力源泉

绩效考核不与工资调整挂钩,绩效考核就会失去动力。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高低,不仅要体现不同职务间的高低,也应当反映同一职务人员彼此间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成效的不同。一个成功的分配制度,应该有一种让人感觉受到重视、受到公平待遇的魅力。绩效工资分配得当,即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能使单位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目前单位中个人的作用在下降,团队的作用在上升,因此对绩效卓越的部门实行全员奖,采取绩效和能力工资,有利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尤其要注意妥善处理个人绩效工资与团队绩效工资之间的关系。此外,非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部门忠诚度的重要激励方式。非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更应与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直接挂钩,否则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

四、激励机制是人员管理的基本手段

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既是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效实现和体现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手段。激励涵盖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物质、精神、民主、知识和晋升等五个方面。

一是物质激励。不容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激励的落脚点仍然是优化薪酬设计,通过薪酬设计让职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二是精神激励。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有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保障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应着眼于保证事业单位人员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这就要求人事部门高度重视精神激励,努力为工作人员平等公正地参与职位竞争、获得晋升机会和较高职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精神激励激发出踏实工作、创新工作的激情,并使他们对自身职位产生更加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是民主激励。事业单位人员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甚或管理者,需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充分享有建议权和批评权,需要有责、权、利的统一。因此,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树立民主管理意识,引导工作人员参与民主管理,自觉做到尽心尽责,发挥好本岗位应起到的作用;

四是知识激励。通过安排专题学习、脱产培训、选派进修等方式,让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接受继续教育,借此平台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