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3:2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德师风具体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建制、有价值选择的活动,本身蕴藏了伦理道德选择。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种道德化的工具性控制力量,其价值理性如果受到遮蔽则必然会引发伦理的失衡和人的异化。要实现教育活动理性合理的发展就得接受社会道德价值的定向和约束,从而自觉追求教育活动的伦理价值。目前,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师德师风建设的可持续性为前提,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研究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契合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道德诉求,这种契合也为高等学校的道德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
师德师风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基础,明确教师的道德伦理态度,可以为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解决提供思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方式和实地访谈方式,以问卷作为资料收集的来源展开了经验研究。以黄石职业技术学院为个例,围绕黄石地区高校当前师德师风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态度。倡导在教育活动中介入道德价值的维度,确立教育活动的价值规范,从而有效规避和治理教育活动中的一些负面问题。
(一)研究框架与方法
结合研究目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研究方式,经过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与多变量的数据分析说明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的状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个体对社会道德的内隐的行为倾向和态度。教师因各种社会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差异,会形成不同方向、不同强度以及从核心到边缘地位不同的教育态度。越是核心的教育态度,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就越显著。认知论将这种态度看作是由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问卷主要根据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现状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四个方面的态度进行操作化,以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黄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为对象。问卷调查有效样本为978个,分布在该高校的各个专业和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人群来源分布广泛,有党员、预备党员、团员、群众。专业领域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到电子电气不等。被调查人群的分布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SPSS软件运算,本调查的可靠性alpha值为0.955。充分说明受调查者对高校师德师风状况的态度。
二、调查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教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普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积极钻研教育教学方法,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在为人师表、教学态度和关爱学生等方面的表现还不太好,甚至个别方面的整体表现在持续下滑。高校学生普遍对师风师德建设的内容认识模糊,不明确教师的道德价值取向。
从高校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学生日常接触老师较多,但接收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和机制的信息则相对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师德师风建设,却并不了解师德师风建设具体内容和措施,很少有学生能对师德师风和社会公德的内在联系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正因为相关理论和宣传的缺乏导致部分学生缺失了解高校师德师风的相关渠道。其次,高校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之间的关系认识还是十分模糊,教育主客体的伦理关系以及权利义务关系并没得到普遍了解。问卷统计数据反应高校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大力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师德师风的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正确反映学生的根本利益和统筹兼顾高校师生的多元需求,遵循教育、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规避教育活动中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需要社会道德的配合和制约,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探讨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状况是为高等教育的和谐有序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应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和要求出发,着重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发现规律性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的终极价值应该是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老师和教育事业的协同统一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旨趣。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来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和谐,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标。
总之,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努力把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高等教育的发展证明教育离不开师风师德建设的护航,师风师德建设的调节和保障功能,既可以引导教育发展始终沿着为学生和社会造福的正确道路前进,也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和理顺各种社会关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婴,汪雅霜.三大职能考量下的我国大学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0,(03).
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校园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应该成为青少年的座右铭,也为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来践行“八荣八耻”,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呢?我认为重在做到“四个结合”:
(一)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廉洁从政、从教,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特别是要与现在进行的“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品味和档次,学校都要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立“八荣八耻”的标语牌。学校要在学习中结合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社会主义荣辱观它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我们要把“八荣八耻”教育作为一次党风廉政教育的再深入、再升华,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认真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并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作为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引领航向,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师资支持。学校要从党员教师抓起,开展党风党纪、师德师风和廉洁从教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地树好师表,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风、教风和校风。要求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有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和团队意识,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管好每一个班级,做到四育人: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领导管理育人,学校环境育人。学校在认真学书记发表的“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切实加强教师个体师德修养,从而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群体师德的优化,使教师的群体师德向更高层次提升。
(三)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要把“八荣八耻”教育融入到平时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升旗、班(团)队会的时间,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要把“八荣八耻”教育内容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把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使“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中。要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谋划建设和谐校园的新思路,开辟建设和谐校园的新途径。
(四)与青少年道德实践相结合。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应该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座右铭,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如学唱“八荣八耻”儿歌,开展“八荣八耻”辩论等。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实践“八荣八耻”转化为每个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切实推动建设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你好!为深入了解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这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请如实填写(在括号里打“√”,加“”的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具体内容)。
xx小学
2018年3月25日
1.本学期,你的孩子有没有接受所在班级任课老师的有偿补课?
A.没有( ) B.有( )
如果接受了有偿补课(选择了“有”),请填写下列内容:
⑴补课学科(如接受多个学科辅导请填全,可多选)
语文( )数学( )英语( ) 音乐( ) 体育( ) 美术( )其他学科( )
⑵补课地点
①在教室里 ( ) ②任课老师家中( ) ③其他地方( )
⑶补课时间
①放学后或晚上( ) ②周六或周日( ) ③节假日( )
⑷缴费情况(含购物卡、有价证券、电子红包等)
①目前未缴费,中途或结束时缴费( )
②已缴费( )缴费标准(分学科填写,单位:元)( )
2.本学期,你孩子的任课老师有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A.没有( ) B.有( )
如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选择“有”),请填写下列内容:
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 音乐( ) 体育( ) 美术( )其他学科( )
⑵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
①用教鞭敲头或打手( ) ②用手打头( ) ③打耳光( )
④揪耳朵( ) ⑤用脚踢( ) ⑥罚站( ) ⑦罚作业( )
⑧其他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
3.本学期,有没有老师收受你送的礼品、礼金、电子红包等?
A.没有( ) B.有( ) C.不知道( )
4.本学期,你孩子的任课老师有没有饮酒进课堂?
A.没有( ) B.有( ) C.不知道( )
如存在饮酒进课堂的现象(选择“有”),请填写下列内容:
A.偶尔( ) B.多次( ) C.经常( )
5.本学期,你孩子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是否存在下列现象?
A.玩电子游戏( ) B.上网聊天( ) C.发微信、看朋友圈( )
D.网上购物( ) E.接打电话( ) F.其他不专心上课的现象( )
G.其它不专心授课的现象( )
6.你对孩子所在班级任课老师师德师风总体评价如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讲师德建设的意见》,根据市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在3月份全校开展了本次师德建设月活动,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了高效有序开展本次“师德建设月”活动,中心学校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推进。为此,中心学校成立活动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余xx
副组长:黄xx
成 员:叶xx
2、全面动员部署。 中心学校于2012年3月9日召开全镇“师德建设月”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中心学校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在单位创办的《地平线教育网》上开设师德专栏,丰富教育载体,充分运用座谈访谈、演讲、征文等形式,扩大师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各校随后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3、加强师德建设学习教育。各校坚持“面向全员,重在教育,着眼提升”的原则,认真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及《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4、查找师德建设存在问题。一是问卷座谈调查。中心学校统一制发了师德建设月问卷,面向广大学生、家求对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突出问题,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对反映的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二是组织讨论分析。金牛镇初级中学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如何做一名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的大讨论。讨论重点围绕以下专题展开:新时期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三是开展反思自查。梁山学校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调查、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和差距,提出努力的方向和措施,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履行师德承诺。四是弘扬师德典型。各校坚持把师德建设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开展“推典型、树典型、学典型”活动,注重培育、树立、宣传、推广教师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
5、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通过本次师德建设月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我校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着力解决一些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极大地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深化“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区教育局以“规范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进行了“六查”、“六比”活动。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领导要求,认真贯彻实施,现将该活动在我校教务方面的具体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有关“六查”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情况:学校一方面完善并优化了多媒体教室、卫生室、师生阅览室,有机整合了生理化实验室,进一步美化校园,改善学校硬件设施,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管理,提升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抓好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育软实力。
(二)、职教送生情况:为了做好职教送生的工作,学校早作部署,领导包班负责,同班主任一起协调工作,不惜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在去年中考成绩公布时,包班领导、班主任利用学生填志愿的机会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并做好未上线学生信息登记,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去向。校领导及班主任冒着酷暑出巷入户,深入学生家庭,宣传职教政策,多次包车组织学生到渭城高职中、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就读职校,圆满完成职教送生工作。
(三)、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贯彻并落实“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方式,重视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德育课程。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如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故事大王比赛、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知识讲座、举办校运动会、校十佳歌手比赛、学生器乐演奏比赛等,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四)、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情况:在管理方面,学校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加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突破口,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合理安排教师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有关“六比”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教师的敬业精神。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学生热情关怀、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每一节课、认真上每一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对学生热切关注、了解每个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我校教师能够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智育”,更加重视“德育”。各科教师能够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其特点增删教材,调整教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参与的机会;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
(三)、教师教学水平。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集体议课后形成“共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之后形成“个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各个环节,确保在课堂上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同时,广大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我校教师不断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做到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上课的过程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拒绝“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意精讲精练,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精心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力求每一次练习都发挥最大的效果;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作业情况,将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校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出色的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良好行风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提。教育科学发展是行风建设的目的和归宿。要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校务公开、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为重点,以加强教育民生关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认真做好行风评议问题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分级责任制,确保整改工作质量。
2.机关各相关科室要依据行风评议的具体内容,制定对学校检查考核的办法,严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依靠教职工搞好整改
1.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发动教职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教职员工关心、支持和参与行风评议问题整改的积极性;要在干部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从教教育、优良传统教育,使广大干部教师在行风评议中被触动、受教育、强素质,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深入开展“访万家、解民意、促发展”和“论师风树师德创和谐”活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师德先进人物为楷模,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全系统教师的师德水平。
三、联系实际整改突出实效性
1.整改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紧紧依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平台,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存在问题逐条加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改善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推进素质教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效,为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共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一轮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整改与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各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把师德要求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切实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
3.整改与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相结合。中小学校乱收费是群众反映的热点之一,要把它作为重点整改内容,按照“巩固成果,规范项目,严格管理,加强检查”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坚决制止乱收费的现象,确保学校收费零违规。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教师师德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师德工作总结(一)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0多年了,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教育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一、爱学生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了自身修养。
1.重视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教师师德工作总结(二)又一次师德师风学习,更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教师师德工作总结(三)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
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做为一名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9-02
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中职与高职互通,是目前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而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技能比较扎实,比较符合学前教育行业用人需求。与其他师范生相比,这个群体的师范生思想更具复杂性,他们很大部分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有偏颇,在心理方面也欠积极,无法继续就读高中而选择读中职学校。他们在选择读师范时,多受父母左右,非出自内心意愿,对未来职业认识不清楚,更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准备,师德意识模糊,更谈不上对职业道德理想有更高的追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一段时间来,各地频现幼师虐童案件,幼儿教师的师德上升到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教育领域输送幼教师资的师范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然而,很多师范院校忽略职业道德培养,这是造成目前幼儿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着特殊性,要使这个群体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应从他们实际出发,全方位有效地落实师德教育。
一、师德教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正确的师德观依赖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4-16周岁之间,他们刚摆脱童年的稚嫩,开始步入人生、社会,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经常变换之中,品德观念尚未定型。所以,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化,对学生今后良好师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思想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学生的“三观”培养与学生的师德紧密联系起来。五年制的前两年是关键的时间点,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方法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同时,加强师德教育,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是非判断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是在日常的“三观”教育中,要克服师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相分离的现象,把师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师范性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严格要求和养成,充分体现师范生以身立教、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有困难的人等,培养师范生爱国、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等精神;在各种集体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等,并让学生明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使师德教育直观化、具体化,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是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照,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评判标准,并内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逐步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正确职业态度。
二、师德实践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职业教育凸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另一重要场所。相对来说,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幼儿园实训的机会比其他学段的要多,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实训基地对他们的技能训练和师德的影响。见实习是师范生以教师的角色进入职业领域的开始,对于还未成年的五年制学生来说,实训基地是他们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他们对将来职业场景及“教师”这个角色扮演是非常期待和好奇的,因而会很用心去观察、感受实训基地的一切,并表现出该年龄善于模仿的特征,内化成自身的言行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实训时期,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师范生在师德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往往会对他们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师德示范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实训教师作为最重要、最直观和最有权威的模范,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角色的体验、探索与思考,能够更好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因此,师德实践与技能实训结合起来对师范生良好的师德形成非常重要。
一是要把师德培养纳入见实习的内容。校园双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见实习方案,把学生的师德教育作为与教学技能培养一样重要的内容。同时,要制定具体内容体系,健全评价标准,将师德行为列入对实训学生的考核内容。
二是加强对见实习学生师德规范指导。“教育实践是师德教育固化、深化的重要过程。”而这一实践和技能实训一样都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要引导师范生在实训中践行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承担教师义务中去体味师德规范的内涵,在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感受师德的规范。师范生在教师角色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对其以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至关重要。
三是遴选具有高尚的师德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师范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师德教育首先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训指导教师是学生开始体验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的首个对象,实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影响深远。因此,要重视实训基地教师自身品德对师范生的影响,对实训指导教师的遴选不应仅仅强调教育教学技能,也要强调职业道德。
三、师德课程评价与学生实际操行相结合
师德教育课程是师范院校必修的课程,能使师范生对师德的概念、内涵及要求等从理论层面进行感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要加强师德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师范生的一般道德水平、掌握基本的师德规范方面得以提升。但是学习本身就具有隐藏性,道德的行为化才是道德养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年纪尚小,对理论认知较有难度的五年制师范生来说,应加强课程改革,把学生在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刻板、没有生命的知识体系转化为生动的、实实在在的行为。而课程评价是检查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标尺,那么把师德课程的评价与学生现实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则是开设课程之要旨。师范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要通过师德养成的过程评价,不断促进师范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把课程评价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无疑是师德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操行评定是对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进行评定的一种形式,这些内容包含在师德的课程评价内容中,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师德教育的知行合一,以一种具体可感的效果来检查学生师德养成及加以有效地引导。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师德教育课程内容要与学前教育紧密结合。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具体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进行阐释,体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最重要的方面和原则,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论支点。我们要充分依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对这个群体的师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规范、合作精神等维度进行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师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但又有侧重点,从要求的明确到落实及考核评价进行统筹规划。如第一学年重点放在学生的常规强化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规范等,逐一对师德的内涵体现进行有效落实。在每一阶段的师德教育目标落实中,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表现及效果进行记录、评价,使师德教育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实践性。特别是,操行评定要重视从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点滴入手,加以具体规范与引导。如: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卫生常规、礼仪要求、与人合作要求等,把这些要求具体化,逐项进行考评,营造规范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把学生在课堂习得的对师德理论的感知与现实中具体的行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道德行为规范中的作用。
四、师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师德教育首先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或者说是被动教育。五年制师范生入学年龄小,“三观”没有定性,受环境的影响相对成年学生来说更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身成长规律。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群体的成长特性,致力于建设师德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师范氛围”,大力建设师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首先,构建以“师德”为精神内涵的校园精神,比如提炼出以“爱、责任”等为主题的校训、校歌、校风等,把师德内涵核心部分以校训、校歌等形式明确界定出来,给学生一个鲜明感知,并在反复吟唱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教育工会 师德建设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59-02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优良的师德传统,“春蚕”、“红烛”是人们对良好师德的形象描述。但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行为与为人师表的要求明显不符。作为教职工“娘家人”的教育工会,理应利用自己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带动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准。
1 创新思路,提高凝聚力
不得不承认,时下有些教育工会的工作思路狭窄,他们往往满足于落实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即使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绝少数人不思进取、追求享乐,既影响了工会干部的形象,又影响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创新思路,破除“行政”等级观念,化高高在上为眼睛向下、多办实事,深入学校基层工会和教工家庭,看一看教职工的真实生存状况、听一听他们有什么烦心事、问一问他们有什么利益诉求和呼声建议、想一想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注意观察、把握职工心理,善于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高服务等多种方式方法,在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同时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2 多元联动,提升渗透力
2.1 新老教师联动,增强教师育人能力
目前,同一县域内的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等各学段的教师师德水平分层明显。教育工会应探索贴近各层次教职工实际的师德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育工会应帮助教育行政部门,组建双名教育专家咨议委员会,搭设“一帮一”平台,牵线名教师、名班主任担任青年教师业务与师德的“双向导师”,以联动的方式提高新教师的育人能力。
2.2 普遍特殊结合,“烹调”主体套餐
教育工会应依照普遍性和群体性,制定涵盖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机制途径等要素的师德建设主体套餐,做到“一件衣服大家穿”,以实现师德教育的面上需要。同时要适应个性化和特色化的需要,积极开展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化解教师心理困惑等师德建设特色活动,以克服具有特殊需要的一类或几类人群被边缘化的不足,真正做到师德教育不留死角、不落一人,从而提高学校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2.3 岗位融合履责,业务渗透教育
教师只有做到业务与师德“双过硬”,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工会应结合教师岗位职责,引导教师开展师德建设讨论,明确师德建设要求和师德规范内涵,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教师岗位履责能力与师德水准密切渗透、不断提高,推动教师育人上的教学相长。
3 创新载体,推进互益共赢
3.1打造教育阵地,营造陶冶环境
县级教育工会应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依靠学校分工会的作用,发挥基层专兼职工会干部的积极性,指导基层工会打造“教工之家”等阵地,指导基层工会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 指导基层学校工会开展打造“幸福校园”、“平安校园”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更上一层楼。
3.2倡树“五协”文化,激活建设愿望
本着“和为贵”的原则,教育工会要倡树“五协”文化,激活教师师德建设愿望。所谓“五协”文化,一是指倡导“协商文化”, 工会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参与民主决策中反映和顺应教职工的师德建设诉求;二是指倡导“协调文化”, 工会要履行维权职能,协调化解教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三是指倡导“协同文化”,教育工会要创造友好协同氛围,指导基层工会协同学校行政,抓好行风建设;四是指倡导“协和文化”, 教育工会要秉持凝聚人心的愿望,推动承载师德建设任务的“教工之家”不断巩固和加强;五是指倡导“协进文化”, 教育工会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信息分享、技能交流、合作共建,培育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3.3打造活动精品,引导主动参与
学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对高端精神文化需求较高。为此,教育工会应在年度计划中精心规划,打造师德建设精品项目,推动师德建设与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在落实师德活动时,适时创新思路、改进办法、拓展内涵,努力打造大量充满新意、寓意、动意的师德建设活动精品。自去年起,本教育工会根据教师的兴趣、特长,组建“快乐阳光团队”,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中,激发教师参与师德教育的内在欲求,使学校的师德教育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4 维护权益,建设幸福校园
4.1维护教师权益,真诚沟通心灵
教育工会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如果在维护教师权益上缺位,教育工会就无法获得教师的信任,师德建设活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工会首先要关注教师的“物质权益”,维护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险福利、职称晋升等正当利益,努力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事办到,以务实作风和良好形象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工会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为师德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工会要关怀教师的“精神权益”,以热忱的态度走进教师心灵,在共同关注的评优评先、业务培训等方面倾听教师心声,深层次沟通教师的心灵,使教师把奉献热情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联,推动师德建设在个体与集体的同频共振中提升效果。再次要关心教师家属的生活,逢年过节致以真诚的祝福与问候会融洽教师家属的心灵。
4.2发挥民智,提升幸福感受
按马斯洛学说,人的精神需求是人的高级欲望。教育工会应尊重教职工的愿望,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开展促使教职工形成幸福感的多种活动,如“开展幸福校园建设和节水治污金点子”的征集活动,使教师在幸福校园建设中一展身手的舞台,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提升教师幸福感受。
5 树立典型,实现持久激励
5.1干部带头,率先垂范
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头雁”和重要力量,党员干部的师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师德建设的成效。可以说,党员干部的师德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师德的整体评价。为此,教育工会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夯实师德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高尚人格的典型代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投身师德建设的活动。
5.2典型示范,激励育人
学校师德建设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激励,先进师德的榜样示范力量往往能感化和带动教师知耻而后勇、明是非而前进,理智地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干扰,自觉地讲师德、铸造师魂。因此,工会要在评选师德先进的过程中彰显师德,立足真情实事,公正公开公推直选出乐教善教、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的标杆典型,带动更大范围教师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风气,全面带动教风、校风、学风建设。
5.3升华师德,舆论引导
教育工会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教学系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落实到学校师德建设上,就是要工会举办师德报告会、召开师德恳谈会,推开师德面对面等舆论宣传活动,联手媒体,旗帜鲜明地宣传师生身边最亲密无间、最耳熟能详的师德标杆,大张旗鼓地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号召大家向先进标杆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热情。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会干部圣神的职责,也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当然,教育工会所助推建设的师德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符合教师成长需要的师德,只有加强这样的师德建设才能更有利于学校教育“树人”。实践证明:教育工会举措中的创新思路能提高工会组织的说服力,多元联动能使工会干部更具亲和力,创新活动载体能使师德建设更具渗透力,维护权益能使师德建设更具号召力,树立典型示范可使师德建设具有引领性。总之,教育工会只有精心组织、倾力打造、深入探索,才能营造和谐校园,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基层学校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一、打造“阳光学生”
构建以“笑容、善行、学习、气度、礼仪、强健”六个维度,12个指标为具体内容的“阳光少年”计划,将学习、礼仪、责任、诚信等德育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第一,结合“阳光文化、新教育、攀登英语”等文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之星、阳光少年”评选等各项活动。学校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级段,分别制订《“阳光少年”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及星级制的形式,每学期进行评选。同时,将评比标准纳入每位学生的评价手册,鼓励每位学生争当“阳光少年”。
第二,结合思品课、主题班会、劳动课等课程,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礼仪训练;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深入开展学雷锋和感恩教育活动。3月5日,组织学生到龙翔苑慰问老人,帮助打扫卫生。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学校,学生为学校种上了树,美化了校园;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第四,营造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教育方式。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每天早上全校师生一起从一首小诗开始新的一天,与黎明共舞;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读经典,读优秀诗文,教师与学生一同享受读书的乐趣;暮省,每天晚上回味一天所读经典,反思自己的收获,彼此交流,体会成长的幸福。
学校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教室有书香、花草香,每个班都有书架和图书,各班的图书还定期漂流;每个学期评选阅读能手和书香班级;开学典礼时给亲子共读优秀家庭颁奖。
二、打造“阳光教师”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精神和力量。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一,我校对“阳光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阳光外形(礼仪),二是阳光心态(健康),三是阳光专业,四是阳光书香,五是阳光公益,六是阳光品行。学校施行阳光化管理,做到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感情上关爱教师,在心理上疏导教师,围绕“厚德”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具有大局观、大气度、大智慧的教师;通过读书沙龙、诵读比赛、写教育故事、总结年度珍藏十件事、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打造一支活力充沛、具有学习能力的教师团队。
第二,大力开展学习型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培训。每学期,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观摩在南宁举行的“绿城之春”“绿城之秋”全国小学名师课,观摩“全国十年课改成果展示课”、全区的阅读教学大赛等。学校组织领导、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
三、打造“阳光课堂”
打造“阳光课堂”,教师要把控三个环节,即课前有效策划、课中有效实施、课后有效反思;学生要做好三个阶段,即课程启动阶段、课程进行阶段、课程反馈阶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校的教研活动应立足课堂,通过互听、互评、互教、互学,实现共同提高,取得很好的成绩。
四、打造“阳光班级”
以班主任为主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班级文化建设,培育“阳光教室”、“阳光班级”;通过制作班徽、共唱班歌等形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制定公约、班规等,加强班级文化中的“阳光因素”;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如“书香班级、书香教室”的评选。
五、打造“阳光家长”
【关键词】发展 师生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前言
师生关系是诸多社会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古人曰:“天、地、君、亲、师。”可见对教师的重视程度。“教育传承”以及在此过程中衍生的相处准则在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师生关系的主要具体内容,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变化和不同。这种变化有着重大的积极效应,不断推动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诸如近期出现的“厦门大学、四川美院教授事件”等师德、师风败坏的严重现象以及“华东政法大学泼水事件”“小少爷事件”等虐师的匪夷现象。这些负面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和响应,使人们认识到了师生关系在新时期出现了重大问题。因此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寻求引领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准则就显得很迫切。本文基于此对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师生关系的时代变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古代对老师的定位。从教育的目的论出发:古代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内心“真、善、美”的统一,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就是向圣贤求教学习,因此才有了教育的产生。正是由于这种目标的高度契合才让教育的意义不断扩大。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主要任务,“继绝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这种关系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体系下,老师就变得至关重要,老师不仅学识渊博,亦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所谓“为人师表”也。因此也就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悠久传统,这在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充分的体现。该传统表明老师在古代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关系不是亘古不变的。自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认知产生了机械论,空前发展了自然科学并极大扩展了认知范围。在此大背景下,教育的机械论也广被接受。在机械论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物质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就需要受教育者不断质疑、创新创造,不断发挥个体的思考想象能力,突破思想桎梏和知识缺陷,带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在这样的思潮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升,主要表现在:(1)强调突出学生个性、解放天性,个体和主体意识不断觉醒;(2)高校的定位是服务学生。
三、当今师生关系发展呈现的问题与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准则已被打破,新的现代的社会准则未完全确立。教育领域经过“”十年的影响发展疲敝,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宏观上教育的进步令人欣慰,但在教育的微观领域特别是师生关系的发展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新时期师生关系发展呈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关系突显对立化
教师体罚、侮辱学生,学生伤害教师,家长殴打教师等事件频出,反映出现阶段师生关系有对立化趋势。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再现就要深刻研究形成的原因。1. 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退化。古代的尊师理念深厚,关系主体一弱一强不能构成对立。经过破除传统的变革后,大大削弱了尊师的氛围;再加上当今社会物质化趋势严重,教师的社会地位骤降,使得诸多藐视、轻视教师职业神圣性的行为出现,这种状况给师生关系对立成为可能。2. 学生自我意识在发展。在现代文明社会普遍强调个体、独立、自由的价值前提下,学生就要追求平等、个性解放、解除束缚和约束。在中国良莠不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理性追求就畸变为现实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价值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下的行为必然为师生关系对立提供了动力。3. 转型期的关系博弈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旧的规则已破,新的准则未立。师生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教师未完全解放思想,仍采取陈旧管理,加之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模式僵化、落后,造成了教师不愿完全放弃管制学生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学生都比较年轻,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很快,在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下冲破约束、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强。这样的情况下,两关系主体博弈是必然的。个体的过激博弈造成对社会不良影响的种种事件也符合现阶段社会诸多关系博弈的规律。
(二)师生关系趋向功利化
逐利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共同趋势,教育也在熏染并有功利化的趋势。当然,师生关系的功利化是教育功利化的主要表现,特别体现在学历教育的两端,即小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因为在这两端师生的权利严重不对等,造成寻租空间很大,譬如近期的“厦门大学、四川美院教授事件”等。这种功利化现象危害很严重。1.造成师德、师风滑坡。教师的职业性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教师失德将导致社会的信任危机加重,进而阻碍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2.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必然导致关系主体利用教育资源谋不正当的私利,势必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三)师生关系呈现复杂化
师生关系本身应该是很简单的二元关系,“教、学加研究”即是师生关系的主要任务。但由于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教育商业化的不良影响,师生关系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可能形成多元关系。在处理复杂的多元关系中,很难把握平衡或迷失了方向,那么教育的纯洁性和教育本身的意义就会大大被忽视。结果,复杂的多元关系里面可能充斥着功利、金钱的味道,大大降低了教育应有的效益和功用。
四、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价值选择
师生关系现阶段呈现很多负面问题,社会反响很大,人们对这种关系的失望甚至上升到对教育的失信层面,那么探寻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变得特别迫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仔细阅读体会可以看出二十四个字的价值力量,可以作为未来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作者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下寻求解决师生关系不睦的思路。
(一)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
抓紧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师生关系。民主就要求学校转受过去的管制、领导思维的管理体制为以服务意识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制,即学校做到去行政化。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民主就体现在过程管理的人性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讨论、对话。基于平等、相互尊重的要求,学生可以表达质疑、否定,进而提出创新性的想法,这些是学术研究进步、科技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遵循民主、平等原则的师生关系,利益的关联性大大减弱,自然冲突对立性就不存在了。
(二)以敬业精神为行为准则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教育也不例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刻苦钻研、突破创新是学生的根本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先天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准。然而近期发生的师德丧失事件,对公众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探寻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途径便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有敬重教师职业的意识。只有敬重职业,才能认真对待,特别是对于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半点亵渎不得。2.有自律意识。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诱惑多声音杂,教师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只有加强自律意识,做好本职工作,抵制不良诱惑,才能保证自身气正清高,这样,教育的本源才不会偏离,底线才不至于被冲破。
(三)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应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和谐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制约、平衡性的发展才是持久的、健康的;任何失衡的发展都不是可持续的,只是矛盾产生的酝酿阶段。师生关系应秉持“亲、诚、惠、容”的方式向前发展,师生坚持亲密地交流、真诚地相待,共同进步、相互尊重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进步、知识创新的可靠保证,是民族振兴、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影响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8):113-119.
[2]王守纪,杨兆山.以尊重为核心的现代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34-37.
[3]江芳,查啸虎.理解性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06(1):46-49.
一、硬件和软件并建,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交融各种思想碰撞的地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一是学校整体布局重新规划,学校综合楼、新校门的顺利落成和标准化食堂的启用以及新教学楼的奠基标志着榜山中学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加强校园绿化工作两年来共种植各种名贵树苗300多株,草皮4000多平方,争创绿色校园,优化校园环境。二是环境卫生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对校内外的卫生区域重新进行划分,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开展“流动红旗”评比,在“净化校园”的活动中强化文明意识,彰显了“和谐校园”的新内涵。
2.学校狠抓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一是努力建设富有榜色的校园文化,铸就“榜中精神”,塑造“榜中形象”,努力构建文明、健康、和谐,浓郁的校园育人文化氛围,进而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班风和校风。二是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努力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如在教室走廊、花坛、体育场等地方,设置了醒目的标识牌,让这些警句、名人、名言时刻提醒陪伴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渗透、物化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中,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三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及校园里显眼醒目的地方,宣传报道全校师生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及好人好事,挖掘育人元素,开发育人环境,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园、生活的乐园、心灵的家园。
二、班子和教师并进,全面提升育人队伍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能否拥有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1.抓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形象
(1)学校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学校提出以“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作为每一个班子成员追求的目标。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同时又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重大事项通过召开行政会、行政扩大会、党员大会、年段教研组长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等研究决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做出决策。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并定期收集教职工合理化建议。现在学校一支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领导班子队伍已经基本形成,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已经得到了学校广大教职工的一致认可。
(2)重视抓支部党建建设,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重视抓支部建设,2009年11月2日,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巡回检查组领导莅临学校检查指导,给予高度评价。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一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一位党员头脑中深深扎根,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利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形势任务等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大力倡导和培养六种精神,即忠诚教育的敬业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开展了以“爱岗敬业、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理念,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智慧。在学校教育中,没有教师的成长就难有学生的成长。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引导教师全面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联的教育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课改经验、班级管理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及时撰写随感、心得体会,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二是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坚持听课和评课,通过互相听课,互相点评,达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校本培训。利用开学、放假时间,集中组织全体教职工通过看录像、听报告等形式,重点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班级管理经验等,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四是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实施“导师带徒”制度。帮助新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上好汇报课、初评课、达标课“三课”,通过备课关、上课关、辅导关这“三关”,促其尽快成长,尽快成熟。
三、德育和教学并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抓德育工作,建立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抓实抓牢抓好,以确保学校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1)学校注重抓五个养成教育。一是养预习习惯,做学习主人;二是养健康心理,做阳光少年;三是养知恩习惯,做感恩天使;四是养诚信习惯,做守信伙伴;五是养卫生习惯,做“创卫”小卫士。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诚信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和丰富广博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2)大力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一是坚持周一国旗下主题演讲活动;二是召开了“文明修身、完善自我”“做习惯的主人”“知恩、感恩”等主题班会;三是利用“五・一”“五・四”“一二・九”等重大节日,举行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四是举办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五是开展了主题演讲会、辩论会等。以各项主题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了认识水平。
(3)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进一步完善以班主任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的育人机制,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通力合作,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形成一个“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校园无闲事,事事都育人”的育人氛围,创设了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完善各种形式的“德育共建”机制,加强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工作,创新家访新机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
(4)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狠抓校园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与榜山派出所、石码交警中队的共建活动,打造平安校园。举办法律教育讲座,多次邀请市公安局法制大队领导和龙海市法院法官到校开法制教育讲座。经常性进行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煤气中毒、防地震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每学期举行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2.抓教学常规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在教学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齐抓共管,完善常规管理网络。建立“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年段――教研组”为主体的教学常规管理网络,尝试全员参与教学检查的形式,形成校长督查教学,教务处管理教学,教研室研究教学,教师人人实施教学的局面。大力开展“教学管理年”活动。通过细化和分解,将“教学管理年”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通过公开课和平时教学、教案和作业检查等工作,认真检查和反思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改进,全面优质地完成了“教学管理年”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