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9:2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对实际活动的讲解和分析处理,确保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了解分米和毫米,从而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估测能力,并且能提升整体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为生活学习提供便利。
二、案例描述
(一)设置教学目标
1.本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并认知长度单位,分块学习分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提高分米和毫米的长度预判能力。
2.借助实际测量,保证学生能利用有效的长度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描述,教师要建立思维导图,确保学生能有效的理解1m等于10dm、1dm等于10cm以及1cm等于10mm,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使用。
3.教师要建构有效的小组学习机制和交流互动,集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要提升学生勤于动手和善于分析的能力,真正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明确教学难点
有效认知并建构1dm、1mm等长度单位结构,能有效使用度量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集中描述。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量黑板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米。
师:老师这里有米尺可以借给你量,不过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量,可是我又没有那么多米尺,所以我帮大家准备了简易米尺。这根米尺正好一米。你能用它量出黑板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配合着量)
2.课堂教学
(1)认识厘米,设置小组挑战。
师:你能用这根米尺量吸管的长度吗?
小组探究量法:(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量)
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集中分析,得出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
(板书内容:为10厘米=1分米)
随之引出问题:分米和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内容:1米=10分米)
教师要带领学生用直尺验证吸管的长度,
师:大家拿出直尺量吸管的长度,看看是不是10厘米?在米尺上找出一分米,数数看一米里有几个一分米?
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
开展小组讨论,并借助学生的回答实现课堂问题的有效解答。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
师:我们认识了1dm,也就了解了1分米的实际程度,现在,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能做到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边检查边给予专业指导。)
师:有哪个小朋友想更大家分享如何利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生:(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我是从0刻度开始画了一条10cm的线段。老师说过,10厘米等于1分米,那么这条线段就是1dm的线段。
设疑:小朋友画得太好了!可是老师尺子的0刻度磨损了,我怎么画1dm线段(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尺子。)
生:可以从刻度7画到刻度17,10厘米等于1分米。
总结:不论从哪个刻度开始画,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
看来大家对1分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吧。
(师生一块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你能在咱们身边找到1分米吗?(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如果不是正好1分米长的物体可以用“大约”来表示。)
(2)认识毫米,设置小组挑战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对毫米的概念进行初步认知
师:目前,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3个长度单位,分别是厘米、分米和米,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量一下笔记本。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
生:我们数学书厚度还没到1cm!
师:对呀,正是基于此,让我们今天再继续学习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度量单位,塔就是毫米,我们通常使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那么,老师不仅想问了,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就请同学们给老师答案吧(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学度量意义就是1mm。希望同学们能体会一下1毫米的长度。
教师借助班级内一些较为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或者厚是接近1mm的。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枚五角硬币和一张公交卡,请6个人成为1个小组,同学们要测量这些物体的实际厚度。
(学生6个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测量。)
师:你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生:很短很短。
生:要比厘米小好多。
师:是的,它们的厚度都很接近1毫米。请小朋友们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
(停留半分让孩子感受。)
师:拿出一张白纸捏一捏,这张纸的厚有1毫米吗?那么请小朋友们估算一下,估算一下多少张纸的厚度加起来是1mm。并且利用直尺进行集中测量,你估算得是不是符合实际?(课件呈现1毫米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10毫米暂停。)
引导:我们可以说1厘米等于……?
生: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引导:再接着往下数1小格呢?再数1格呢?(课件呈现:接着数到15毫米。)
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数学书的厚度了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能用毫米作单位对什么进行测定
(分6人小组自由讨论。)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小组学习演示,并通过题目进行检验,第一组来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到现在,豆荚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呈现豆荚老师的问题: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目测指导大概是多少,然后用尺子测量,和预测的很相近。
师:接着选择第二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小组学习演示,并通过题目进行检验,第一组来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朋友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粉笔,根据橡皮的厚度和粉笔的长度利用合适度量单位,然后进行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橡皮厚度是1.5厘米,铅笔长度是14厘米
生:橡皮长度3厘米。铅笔长度是12厘米
三、教学反思
河北省邢台学院 陶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案例因其兼顾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既能及时捕捉记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能总结提炼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积累资料,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学校所重视,为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仔细审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会发现存在特点不具备、素材不合适、主题不明确、描述不具体、分析不透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应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4】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2007(1).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理念;培训方法;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8-01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承担中小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体,作为一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研究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当地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本文以作者多年的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和深入实际对参加培训教师的了解和研究,就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谈点自已的观点和方法以期和大家共勉。
1.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理念
1.1 要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培训者必须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现实的需求,更要了解他们潜在的需要,还要去研究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培训的内容、模式上,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来确定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转变培训理念就要求培训者要尊重培训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按需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1.2 要树立培训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这就要求培训者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角色,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成果,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学习者,才能做好培训者。同时培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和合作者。培训者必须要研究教学、研究培训,要与团队合作与培训对象合作,才能提高培训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其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培训质量。
1.3 要树立培训对象是重要培训资源的理念。培训者在培训时不仅要开发文本、环境和社会资源,同时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样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特别注重开发生成性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转变将培训对象仅仅作为是被动的接受者的传统观念,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要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经验,注意在培训中互动和交流时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开发。
2.培训内容的设立要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2.1 设置培训内容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2.2 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培训时要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培训者在进行培训时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
3.1 反思性教学法。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凭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与探讨。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者在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例研究过程中使受培训者得到实践性知识,得到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启示。
3.3 问题切入法。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要做好培训后续工作
[关键词]高职 模拟环境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黄莉(1972-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就业与创业研究工作。(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基于环境模拟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过程研究”(项目编号:SK13LX582)、2013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模式研究――以柳州市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97-02
一、前言
目前对微小企业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鼓励个人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更多人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一个人创业往往会给一大批人提供劳动岗位。因此,创业活动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这给当前的创业人群不断地输送新鲜的人才血液,同时也给后续的创业者树立很多示范性的榜样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学校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意欲为学生传授更多实用性的技能,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劳动就业能力,同时也非常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行创业活动。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并不多,在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很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直接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挫折。这既增加了毕业生创业的难度,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毕业生继续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根本上建立一套适应高职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体系,使所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针对高职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也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为此,本文通过深入地研究高职创业教育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环境模拟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二、教学基础环境的建设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高职创业教育最缺乏的是相关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支持。中心原因是创业教育所要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都比较高,根据目前人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面对创业环境时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学生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短时间内使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术,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限。在传统的基于高职教育过程中,针对技能的培训其所要求的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都不是太高,而且目前高职的技能培训教育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都拥有十分成熟的建设方案。无论是从建设成本还是建设策略等方面,都能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达到用户的预期要求。
然而面对创业教育复杂的教学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所拥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都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尤其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最好途径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与真实环境非常类似的模拟创业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真实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此本文所提出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环境的建设。高职创业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的宗旨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的创业环境相类似的教学环境,而且这种创业环境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复制价值。为此本文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高职创业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
1.教学模拟环境的高逼真度是建设的首要目标。高职创业教育的模拟环境建设是为了让学生在该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创业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模拟实践最终具备创业的多种能力。模拟环境以真实的创业市场环境的相似性,决定了在该环境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所建设的模拟环境必须具备高度的逼真程度,尤其是对影响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都必须准确地模拟和再现出来。
2.模拟环境的建设成本决定了创业教育环境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目前高职教育依托的教学资源一部分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另一部分来自院校自身的经费筹措。总体而言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因此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难以拿出大量的建设经费来拓展教学条件,开发新的教学模拟环境。为了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更好、更快地推广创业教育方式,要求所建设的模拟环境具有较低的实现成本和较短的建设周期,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高职院校都可以建设出这种教学模拟环境,开展创业教育相关活动。
3.模拟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复用程度能够促进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如果所建设的模拟教学环境具有较高的资源复用度,则能够将高职院校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价值,从而也可以使得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能够在更多的院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而且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学条件以及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种类又非常多,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种类也很多,为此在建设针对创业教育的模拟环境时,应该尽可能地考虑教学环境中资源的复用度,使得所建设的模拟环境中能够集成现有的绝大多数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同时建设好了针对创业教育的模拟教学环境之后,也能够根据今后新的需求,方便地将该环境中的相关教学条件和资源应用到其他的教学应用中去。
三、创业教育中的教学案例设计
高职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在该教学领域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最缺乏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对较弱,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更依赖于教学案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和激发出潜能,促使学生通过高职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将其所具备的创业潜质给挖掘出来。相反,如果教学案例设计得不合理,则可能让学生在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是看到了创业的一个点或一个面,难以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其创业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十分有限。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开展创业活动帮助十分有限,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
根据本文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发现,在针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其教学案例的建设应该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来完成。而且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典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本文将教学案例的建设方法和规律总结之后,提出了面向环境模拟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教学案例应该分为以下三大类进行建设。第一,简单教学案例是指对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典型的过程进行模拟和设计出来的教学案例。这种教学案例所覆盖的知识点或实践的能力点是相对较少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参与到这种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实践,很快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培训目标,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第二,单项能力培训教学案例是指针对创业教育中所覆盖的多种能力培养要求,而专门设计的教学案例。由于创业教育对学生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也很多,因此不太适合一开始就设计过于复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到学习的重点,而应该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能力要求,对每一种能力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逐个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有选择性地对学生所欠缺的一些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以完善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三,综合教学案例是指针对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针对一些具体的创业案例来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在这种案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整地感受到创业的过程,也能够对创业全过程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练习和实践,因此综合教学案例是对高职创业阶段过程中,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一个全面性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除了按以上三个类型分别设计教学案例之外,还需要注意在每一个类型中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应该都要包含成功的实践案例,以及失败的实践案例。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失败案例,能够让学生从中吸取到非常宝贵的经验,避免今后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
四、创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创业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推动创业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力的高低,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学习,其创业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付出,让教师能够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创业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在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过程中,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设计了以下三种适合于环境模拟的高质量教学方法。
1.基于任务牵引的教学方法。高职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其他技能培训的教学目标不一样,其最终是以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环境模拟来为学生构建出逼真的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速地挖掘出自身的创业潜质,同时提升自身所欠缺的一些创业能力,最佳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创业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牵引,在任务的实践和完成过程中去发现自己所具备的某些创业潜能,同时也能看到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所欠缺的一些能力。从而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提供很好的依据,而且基于任务牵引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因此基于任务牵引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这种在模拟环境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2.基于目标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由于创业教育所持续的周期一般较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提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了让学生在创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可以设计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来激励学生持续高质量地完成创业教育的学习内容。这种基于目标激励式的学习方法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因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诱惑或者额外的挫折,而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3.基于节点式量化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要让学生通过高职创业教育的学习,认识到自身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欠缺和不足,因此需要开展基于节点式量化评价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整个创业过程,以及创业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划分为若干个节点,分别建立具体的量化评价指标。学生既可以根据整个创业的阶段分为多个节点,然后对每一个节点,或者每一个环节中所需要的能力分别进行实践和训练,并通过量化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在这一个环节中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根据创业教育所要求的学生全面的能力,对每一种能力建立相关的量化评价指标,让学生逐个对照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能力训练问题,来发现自身在某一单一的创业能力上是否有欠缺。这种基于节点式量化评价教学方法,既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育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身通过创业教育学习之后所掌握到的知识,以及还欠缺的某些能力,因此这种节点式量化评价教学方法,具有监督和保障创业教学质量的作用。
五、总结
高职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高职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基于环境模拟的高职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基本完成创业教育体系中对教学环境、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三大主题内容的建设,然而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止这三个方面,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推进,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丽君,李斌,郑焱,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2]曲殿彬,许文霞.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周秋江,赵伐.“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其运行――来自宁波大学的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4]程文忠.试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XX年4月和XX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XX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XX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XX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XX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XX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地理案例教学是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和加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和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揭示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1创造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选择与学生身边生活所熟悉或所感兴趣的事例来精心设计地理教学案例,创设了地理教学情境,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案例角色中观察内容、思考问题,为后面学习顺利开展做好准备。.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地理学习的平台,这符合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习主动性,获得有意义的地理知识。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造好的教学情境。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颖和经验中联系得上的事物最感兴趣。学习兴趣也叫认识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多是选择与学生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者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等,经过精心编写,在课堂中呈现出来,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面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最能诱发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学习愿望,从而激化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自、技术,逐渐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改变了地理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为课堂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成为国家教育部的重要课题之一。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案例设计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展现平台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迅速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事例、资料、图片等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创设逼真、清晰、动态的网络教学情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案例教学强大的支撑作用。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案例教学方式。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也可以在教学网站上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试题、教学信息等,促使地理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地理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地理案例教学中,借助课堂多媒体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观察到更为丰富、直观的地理学习资源,迅速投入到的地理活动探究中去,培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交流、查阅资源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主动探究学习,优化地理学习方式。
4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件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平台。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好的教学案例,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角色中,观察和思考案例的相关内容,为地理教学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应符合地理学习发展规律。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学任务高效完成。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好坏,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案例的设计。首选要做到案例有针对性,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很多的地理教学案例,所以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必顺要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才有教学的针对性。应该因材设案,因人设案,因地设案,因时设案。教学案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素材。其次要做好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来源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通俗易懂,真实可信,而且运用起来富有趣味,便于学生理解地理课堂上的深奥理论。从新闻时事、社会热点中选取,拓宽学生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了“大社会”,使得案例更加贴近实际。
5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做好案例教学,还需要做好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如教学资源,学生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设计出符合该阶段的地理教学案例。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和加工,足够重视,刻苦钻研,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作品。
参考文献:
[1]许定龙.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 (4).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37-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相较与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案例定义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中职数学教学案例中,一般由背景、主题、反思这几个部分组成。数学案例中首先要交代背景,这节课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其次是主题,由背景展开细化到各个小的知识点。最后是反思,反思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还有没不懂的地方。
3中职数学教学案例实践
以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为例:课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3.1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2教学过程
3.2.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3.2.2.1集合的概念(1)集合;(2)元素;(3)常用数集及记法;(4)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N。3.2.2.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3.2.2.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某班个子高于180cm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关系: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2.2.4集合的类型
(1)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3)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4)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最小的自然数0);(5)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Ζ;(6)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7)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8)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3.3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4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教案,还要做到语调清晰,教态得体,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中职学校各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要时刻想着捕捉学生点点灵光的闪现、挖掘学生的兴奋点、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低起点的中职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好信心和成才决心,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作者:龙志芳 单位:铜仁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39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关键词: 案例库 案例式教学 《海洋水文气象保障》
《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是将气象学和物理海洋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部队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环境预报保障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军事特色强的课程,是理工大气象海洋学院面向军事海洋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岗位任职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国内已有相关高校的教师在应用气象学、航海气象和海洋学的教学中尝试开展案例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1,2],我院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已有三年多,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3],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部队急需的创新性人才。但在案例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内气象预报和海洋水文环境预报与保障学科专业中案例库的建设普遍较薄弱,案例数量不足、案例质量不高(内容陈旧、类型单一等),教师独自收集案例,独自使用,不能共享教学资源等问题。因此,课程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劳伦斯[4]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能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它是学术思绪驰骋的依据。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必须把这一复杂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它。”一个好的案例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保证,一批好的案例则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相关的一批案例在计算机中存储的集合即为案例库,可见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建好案例库不仅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而且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最终使案例库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一种宝贵的在线教学资源,使更多的人受益。
二、《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库的建立与使用
任何案例库的建立,必须首先建立入选案例的原则及案例库总体结构和内容等。
(一)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案例是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础,拥有高质量的案例,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军事院校的《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的收集或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案例来源于实际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中,来源于实践且与课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绝不可有教师主观臆断,虚构而作。紧贴实战、靠拢部队的案例情景和面临的决策是今后学生遇到的情景和胜任工作不可缺少的经验。
2.注意案例的代表性。代表性是指案例具有一定的广泛和普遍意义,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习者通过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领悟课本中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形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树立创新意识。
3.注意案例的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与课程的知识点吻合,不是生搬硬套,不是为了案例而讲案例。整个案例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除了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外,案例覆盖的知识也要具备多样性,即完备地覆盖教学课程主体内容的重点。
4.注意案例的难易度。案例必须难度适中并注重现实背景,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5.注意案例的保密性。军事特色案例往往有可能涉及密级,特别是来源当前部队实际训练、演习中的保障案例,一定要经有关单位的保密审查,有些案例的使用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注意不能泄密。
6.注意案例的展现方式。据研究,在听觉、视觉和触觉三种信息接收方式中,常人通过听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11%,而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比例高达85%,其余身体各部位如鼻、舌、肢体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4%。所以应适当多选用视听型案例,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听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有效性[5]。
在以上基本原则下,教学组成员通过到一线部队调研、征集及互联网和图书馆查找,广泛收集一批相关案例。然后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标准和现实状况等对案例进行去劣取优、去粗取精的筛选和加工。案例加工包括案例的背景资料的充实和完善,在教学中这些资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情境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案例中科学问题(预报保障的关键问题或矛盾与冲突等)进行梳理和凝练,并保持争议性,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体会和思考,引发学生的研讨和争论;最后,对内容脱密处理,删除对案例教学作用不大的信息,突出主体。经过加工后的多个单个案例组成了案例集。
(二)案例的分类和案例库的结构设计。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课程标准及案例内容和案例之间的联系对案例集中案例进行分类,并确定各个案例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教学中的位置,使之依据教学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成为可供教师运用的教学案例库。
根据不同的角度案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教学意义可以分为正面(成功)案例和反面(失败)案例;(2)根据案例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型案例与专题型案例;(3)根据案例所包含课程知识点可按不同知识点内容划分案例;(4)根据案例呈现方式可分为视频类案例、图表(数据)类案例和文本类案例;(5)根据案例的教学用途可分为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案例和课后阅读案例等。
此外,案例还可以依据适用范围,涉及领域等维度进行分类。
我们经过三年的案例式教学的实践,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案例库已初步建成,总案例库分为理论教学案例库(图1)和实践教学案例库(图2)。理论教学案例库按课程知识点、保障方式和经典战例进行大类的划分;实践教学案例库按专题性案例、综合型案例和想定作战案例进行大类的划分。目前我们已收集整理视频、图形、文本和数据类共二十多个理论教学案例,十段约150分钟经典案例视频及约十多个实践教学案例。
(三)案例库的使用。具备专门的教学案例库,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选择,挑选适宜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参考以下几个条件,即(1)教学的需要。案例的选取要符合教学目标,能完成教学任务;(2)学生的知识结构。案例的难易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3)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具备相应能力,可驾驭该案例进行教学。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后就可以开进行案例教学。
我们在讲授登陆作战水文气象保障时,课堂理论教学选择成功的保障案例,即“诺曼底登陆”和“仁川登陆”案例,实践教学选择阅读失败案例,即“金门登陆”案例。在讲授“仁川登陆”案例时,我们安排学生课前事先阅读仁川登陆的作战背景和收集仁川港9月、10月和11月的地理、气象、水文等特征,课堂上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各自观点,整理出有利登陆和不利登陆的条件、时机和理由,再由各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和质疑,最后教师总结讲评。为配合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我们收集有关“仁川登陆”的各类视频、图书、图片和数据资料,并制作“仁川登陆水文气象保障”的微课。该案例课使学生在自主式的学习中领悟和体会气象水文保障在战争中如何使“趋利避害”和“出其不意”、“艺高人胆大”的理念和谐统一。在本章的实践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我军历史上重大的惨败案例――“金门登陆”案例,并根据所提供的金门港潮汐观测资料,利用调和分析方法反演出1949年10月24日和25日金门港的潮汐变化,分析、总结水文气象要素(即潮汐和风速)对登陆作战的影响及在本次登陆作战中应如何正确利用潮汐潮流、“趋利避害”实施成功登陆。通过成功和失败的三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本章“水文气象保障对登陆作战影响”有深刻认识,学生学会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要根据潮汐潮流、地形水深、天气及军事战略、战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登陆点和登陆时间;学会诺曼底陆海空联合作战中如何寻找最低气象水文条件和最关键的气象水文影响要素;明白水文气象保障不单纯是预报水文气象要素,还要为打赢战争服务。“趋利避害”、“出其不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和武器的作战效能是其预报保障活的灵魂,做好水文气象保障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三、案例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既然好的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库,案例库是案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在流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好案例库。
(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大学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基金,大学或各学院应参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法,对获得案例研究和开发立项的教师进行资助,对所开发的案例及案例库建设进行评比,对优秀者加以奖励。专项基金可在学校设立,也可鼓励各院系设立自己的专项基金。
(二)建立案例库评估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既能客观评价案例库质量,又能综合不同学科共性特点,对不同学科方向的案例库进行横向比较,评估体系要体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运用该指标体系不仅能衡量案例库的优劣,而且能为教师开发案例提供参考。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应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学校应充分尊重并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对其案例的使用或共享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同时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案例开发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向全国推广[6]。
(四)建立基于高校校园网的案例库共享机制。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进行推广,但是当前的案例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师独立收集案例,独自使用,不能共享教学资源,浪费财力和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建设全国或全系统相关课程的共享案例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胡凝,江晓东.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气象学方法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93-193.
[2]郭亚娜.案例教学法在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64):194-195.
[3]周林,刘科峰,陈奕德.案例式教学在《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已录用,拟4月发表).
[4]劳伦斯・E.列恩著.郗小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