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0: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工作安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2007年全局工作回顾:
2007年全局的工作以就业再就业工作为核心,以劳务经济和统筹城乡就业为重点,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2007年我县被省确定为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按照《吉林省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组建了高层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各种基础表册,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硬件建设,我们为重点的四个乡镇统一制做了规章报、劳动力资源显示板和劳务输出显示板。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劳务经济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高层次的领导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方案认真开展工作。截止9月末,全县已输出101057人(次),突破10万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38758人(次),城镇输出19908人(次),农村输出81149人(次),向某输出保安16批次552人。预计到年底全县输出1100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7亿元。全县信息采用短信群发器发送的形式,覆盖面广、到位及时,信息传送方便快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劳动力普查和管理工作
2007年4月初我们选调工作人员312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入户统计调查工作,该项工作利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户统计调查、表格填写、微机录入、汇总上报工作。统计调查结果为农村总户数67248户,农村总人口数247398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28558人,其中男71137人,女57421人,建立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行政村建立了资源台帐,村级台帐根据人员变化时时更新,乡镇(场)数据库每月更新调整,县数据库每季更新调整。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按照省里的培训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共计培训2006人,其中预备制共7个专业19批次1000人,技能提升培训6个专业8批次500人,劳务输出培训7个专业7批次500人。
(五)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
按省市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和宣传一批创业典型,认真开展了创业项目的征集、筛选、推广、评选工作,现征集创业项目134个,推广创业项目72个,项目带动就业人数434人,培树创业能人25名。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工作,通过申报,入户调查认定零就业家庭131户,以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创业带动、劳务输出、引导自谋职业等形式使202人全部实现了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52人,劳务输出安置4人,企业安置38人,创业项目带动安置23人,引导其自谋职业72人,其他安置13人,我们每月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截止目前,共有来自域内外的100多个用工企业招工,前来求职人员达4000多人,成功对接千余人。
(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为加强社区网络和服务建设,我们为9个社区统一购置了微机,制作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信息板。并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零就业家庭入户调查,完善了用工备案、企业登记、失业登记等基础表册,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经常深入到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收集整理用工信息并及时,开展了对辖区内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工作,并做好了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
2007年我们对全县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了2005年2006年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该项工作于2007年5月份结束,领取2005年补贴为5547人,发放金额为1705030元,领取2006年补贴为5885人,发放金额为2155281元,共计发放11432人,发放总额为3860311元,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0944人,发放金额为3487687元,公益性岗位人员488人,发放金额为372624元。
(八)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2007年9月末,注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00万元,已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1万元,发放78人,带动240人实现再就业,年底预计发放贷款450万元,可发放280人,预计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80人。
二、2008年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
2007年全局紧紧围绕“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并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培训、调整就业结构,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努力实现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力度,增加劳务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标任务:
(一)劳务经济工作
1、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4.5万人(次),省外输出4万人(次)。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
3、筹划新建省级劳务输出基地3个,县劳务输出基地10个。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近4500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达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达到70个,培树创业能人25人。
3、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数量3个,解决零就业家庭率达到100%。
4、小额担保基金当年到位金额达100万元,当年新发放金额达350万元。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二)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
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争取在三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抚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4050”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安置范围上有所改进。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
(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重点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解决好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要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承诺服务为手段,每月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通过联动活动,搞活市场,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库建设。四是加强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建立有职有责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二是继续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以劳务输出促进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化、有序化流动。三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以常识性短期培训为主的大规模培训,范围要广,时间要短,形式要多样,要结合实际确立培训方式和内容。二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训,以简单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输定培,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要把培训和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维权为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创立劳务输出品牌。在巩固“通榆保安”输出品牌的同时,努力创立“通榆加油工”“通榆保姆”等品牌。
自1997年1月1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第79号令)实施以来,我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区的情况来看,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领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由政府采取的一种行政行为,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而且是再就业工程和扶贫解困工程的组成部分。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有充分认识。要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紧出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实施意见;要加强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的领导,成立必要的工作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残联、劳动、人事、统计、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二、强化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一项新的事业,社会性较强,它的推行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残联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工具,采取行之有效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规章,表扬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批评对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声势,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氛围。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是具体承担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机构,一定要建立、健全起来。凡未成立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盟市、旗县都要在年内成立;已经成立的,要尽快建立高效率的运作机制,并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单位均应承担法定义务,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录用残疾人时,应到同级劳动、人事部门按现行规定办理录用手续,并到同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备案。残疾职工数量未达到法定比例的单位,不得再精简残疾人。
四、认真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计年报制度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计年报表》是根据《统计条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相关规定,经自治区统计局批准的合法统计报表,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填报。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要统一组织本机关及所属独立核算单位填报年报表,并按规定时间报至同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呼铁局、集通铁路总公司全系统所有单位和驻呼中央单位、自治区单位、部队企业的年报表报送到自治区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驻其他盟市、旗县的中央单位、自治区单位、部队企业的年报表报送到所在盟市、旗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对拒报、瞒报、虚报、迟报的单位,由统计部门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一 依法行政,确保残疾人就业
焦作市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于1997年起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工作实施面的扩大、延伸,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从2002年开始,焦作市调整工作思路,改变了过去一公告、二年审、三通知、四征收的周期长、效率低的工作方式,变为即审即征,缩短了工作时限,减少了工作量,工作效率提高了60%。对少数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采取主动找单位领导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在反复做工作后,对仍不参加年审又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进入法律强制执行程序。2002年至今,采取“放易点、功难点”的方法,对规模小、效益差,没有就业安置能力又无力缴纳保障金的单位,采取减、缓、免交保障金的方式,对经济效益好、完全有能力承担残疾人就业义务但有抵触情绪的单位,有选择性地依法到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追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0余万元。
通过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促使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视。另外,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也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其他不配合的单位,能够主动安排残疾人就业或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彻底改变了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做不做都无所谓,残联也怎么不了”的想法。截至目前,焦作市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面达100%,仅市直单位就按比例安排残疾人2184名就业。
二 搞好职业培训,推动残疾人就业
几年来,焦作市始终把残疾人培训与市场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农村和城镇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采取“三个结合”,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焦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推动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落实。
1. 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目标纳入全市奔小康计划,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养殖、种植业培训内容。聘请畜牧局专家授课,在焦作市武陟县开办了一期72人的奶牛养殖培训班,受到了农村残疾人的欢迎。近郊农村残疾人以种植蔬菜为主,他们就在沁阳食用菌培训基地开办了食用菌培训班。中站区则开办了林果业培训班,使山区的残疾人可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林果种植增加收入。
2. 与残疾人集中就业相结合。目前,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仍然是残疾人就业的一个主渠道。针对残疾人整体文化素质较差的状况,市残联根据企业需求,举办了9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进行岗前安全常识、法律法规等培训,使一些文化程度较低、身体较好、有能力承受体力劳动的聋哑和残疾程度较轻的肢体残疾人经过培训后到福利企业就业。另外,通过残联做中介,定期举办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供需见面会,组织参加过培训的残疾人和福利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经过岗前和技能培训走上岗位的残疾人基本上都能胜任工作,工资收入有了保证,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
3. 与残疾人个体就业相结合。在当前就业矛盾突出、残疾人就业困难的条件下,残疾人个体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为鼓励和帮助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2003年,市残联先后举办了4期电脑技能操作、服装设计与裁剪等职业技能培训班,选送41名残疾人参加省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服装裁剪等培训班,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为他们自谋职业奠定了基础。2003年3月在河南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焦作市代表队取得两个第一名、四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团体第二名。
在做好本系统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同时,焦作市还依托社会办学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建立培训基地。2003年市残联协调市劳动局、民政局,建立了“焦作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了“焦作市盲人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和“焦作市盲人保健按摩职业技能鉴定站”,投入6万余元建成了一个计算机培训教室和两个理论教室。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20期,培训残疾人1044名。
三 落实跟踪问效,服务残疾人就业
开展就业服务,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求职登记、推荐上岗、跟踪服务,都是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1. 发挥窗口作用,开展求职登记。焦作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市政府行政大厅分别设有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负责残疾人求职登记,从中了解残疾人的文化素质、求职意向等,掌握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情况。
2. 掌握社会用工信息,推荐残疾人就业。市就业中心保持与用人单位联系,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与劳动部门就业信息网联网,及时掌握社会用工信息。由于全面掌握了残疾人劳动力市场需求,工作准备充分,使残疾人都能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 做好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为完善服务功能,市就业中心开展了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坚持定期与残疾人、残疾人监护人和用人单位“三见面”,掌握残疾人的工作情况、福利保障、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适合原工作岗位的残疾人,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对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残疾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明确职责,落实岗位编制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协调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人事接转工作;市编办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市财政局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
根据〔〕34号文件精神,市教育局会同市编办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制定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编制计划,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编制限额内下达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聘用计划。要优先安排在有空编的中小学,可以利用自然减员空出编制指标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根据编制安排相应的就业聘用计划,确保每一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岗有编。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如相关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空缺,但未按规定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县(市、区)不得组织新教师招聘考试。
二、促进就业,合理安排
(一)就业原则
免费师范毕业生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后,按照〔〕34号文件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规定就业,一般回市内中小学任教不少于十年,履行国家义务。
(二)就业方式
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市内中小学任教,采取“双向选择优先,组织安排为辅”的原则就业。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号)精神,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市内中小学就业,可不参加当地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免费师范毕业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就业:
1、免费师范毕业生可在市范围内有空余编制的市直中小学以及县(市、区)所属中小学自行择业,达成就业意向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时由培养学校根据《就业协议书》将其档案、户口和《就业报到证》直接迁至用人单位,并将其就业信息通报市教育局。
2、每年寒假期间,可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双选会,免费师范毕业生可与有空余编制的市直中小学、县(市、区)所属中小学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的,签订《就业协议书》,由培养学校将其档案、户口和《就业报到证》迁至用人单位。
3、免费师范毕业生经双向选择仍未达成就业意向的,由培养学校将其档案、户口和《就业报到证》迁至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根据省内中小学师资需求情况和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编制计划,按照工作需要并适当结合个人意愿,统筹安排就业,一般回生源所在设区市范围内中小学任教。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学生按违约处理。
(三)基层支教
到城镇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服务期限内,由市教育局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三、履约管理
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在协议规定任教服务期内,可在学校之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未能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按协议规定向省教育厅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已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
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批准。省教育厅负责本省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负责管理违约退还和违约金。
(项目编号:XXHKTB16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6-0096-03
摘要: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关注,给予支持与信任,也需要平等就业。文章从目前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企业不愿吸收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纳税筹划角度提出了实现残疾人就业与企业增收双赢的途径。
关键词:纳税筹划 残疾人就业 企业增收
一、目前残疾人就业现状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残疾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以下方面的障碍:
(一)残疾人就业社会条件障碍。残疾人由于智力、身体等原因造成了其在受教育程度、工作强度、抗风险能力、自我防范能力方面较常人而言有诸多不便,造成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无形歧视,这种歧视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观念障碍。当前社会有少数人将残疾人视为特殊公民,在观念、语言上歧视残疾人。许多企业深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残疾人素质比较低,能力比较差,吸收残疾人到企业就业风险较大,在招聘过程中设置差别条款,人为增加残疾人就业难度。对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歧视也发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高素质的残疾人人才身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也受到T多歧视,不少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充满曲折,社会歧视如影随形。
(二)残疾人本身就业能力障碍。我国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比正常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残疾人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也不能适应目前不断加剧的竞争机制下的就业需求。由于缺少社会承认的技术,导致残疾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很一般、低水平、不稳定。有相当比例的文盲、半文盲缺乏适应工作需要的劳动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因此残疾人作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弱势群体”,不仅工资低,而且就业机会很少。
(三)残疾人就业信息障碍。残疾人就业地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残疾人就业的信息障碍。当前存在残疾人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由于目前专门针对残疾人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不到位,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之间的就业信息渠道不畅。这种信息障碍导致各种社会机构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就业服务,不能使残疾人获取充分的就业信息,从而给残疾人就业增加了难度。
二、企业不愿吸收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原因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不愿吸收安排残疾人就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在这一前提下企业会想尽办法增加收入、压缩成本,例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工作强度。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抱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原因,企业员工往往需要做很多本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之内的事情。残疾人由于受到身体等各方面的制约无法承担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工作,由此造成了同一岗位正常人的工作效率比残疾人的工作效率高出很多,企业不愿意聘用残疾人。其次,企业认为聘用残疾人的成本较高。企业聘用了残疾人后,必须考虑残疾员工的上下班、工作、安全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需要针对残疾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三,残疾人相对敏感,在遇事处理上,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对管理者来说会带来隐形压力。同时,企业认为聘用残疾人会影响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由于残疾人员的特殊性,在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不能完全按照正常人进行管理,在管理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照顾,无形中造成了一项事情两种管理的问题。
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解决民众就业等,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企业在非自愿的情况下接收残疾人就业,这样有违公平。要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到残疾人就业事业中去,可以通过纳税筹划让企业认识到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反而会为企业带来利益,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三、通过纳税筹划实现残疾人就业与企业增收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纳税筹划的意义在于:一是减轻税收负担。通过纳税筹划使企业达到绝对减少税额负担、相对减少税收比例、延缓纳税时间的目的,从而达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规避税务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有效规避了税务风险。三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事先科学安排,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通过纳税筹划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在企业的日常税务申报中涉及的税费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税金及附加、残疾人保障金、工会经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对企业而言税收是一项不可避免的负担。通过吸纳残疾人就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负。
1.降低增值税纳税额。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要降低增值税税额,可以采取降低销项税额或者增加进项税额、增加减免数额的方式。销项税额=收入×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有17%、13%、11%、6%、3%几档,要实现降低销项税额的目的只能采取降低收入或者采用较低的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买价×增值税税率,要增加进项税只能采取增加采购价或者取得较高税率的发票。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收入或者增加采购成本是企业不愿接受的,因此只能采取增加减免税额的办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33号)第二条规定:纳税人享受安置残疾人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适用本办法规定。第九条规定:纳税人本期应退增值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期应退增值税额=本期所含月份每月应退增值税额之和
月应退增值税额=纳税人本月安置残疾人员人数×本月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
月最低工资标准,是指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2.降低企业残保金。“保障金”是指在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
企业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3.降低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想降低企业所负担的所得税只能增加企业的扣除金额,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不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对所有的开支会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只能考虑如何让一份支出可以当两份使用。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第一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企业就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年度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三)案例分析。
例:山西××企业,现有职工80人,职工人均工资为2 850元,为全部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企业上交增值税120万元,实现利润135万元,无纳税调整事项。(注:山西省2015年最低人均工资标准为1 340元,山西省2015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52 960元,2015年山西省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5%)。
纳税筹划前:
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120(万元)
企业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1.5%-0)×52 960=6.3552(万元)
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纳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135×25%=33.75(万元)
纳税筹划后:
如果企业能(可采取新增或采用新增与替换相结合的方式)安排17名残疾人就业,假定采用新增岗位方式,人均月工资3 000元。那么企业会承担:
新增岗位的人力成本=3 000×17×12=61.2(万元)(采用替换模式此成本会减少或节省)
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120(万元)
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17×1 340×4×12=109.344(万元)
企业实际负担的增值税额=120-109.344=10.656(万元)
企业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1.5%-17)×52 960=-83.6768万元(结果为负数,代表企业可以免交企业保障金),由于企业实际安排的残疾人数大于政府规定人数,可免于缴纳残保金,并可得到政府相应的奖励,具体奖励金额不确定。
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135-61.2-61.2)×25%=3.15(万元)。详见上表。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通过纳税筹划,企业不仅能解决17名残疾人就业,还能让企业在原来盈利的基础上多创收115万元,同时实现残疾人就业与企业增收。S
参考文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于2008年继续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就业援助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
(二)援助对象:根据当地规定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中目前尚未就业的人员和已实现就业但落实政策不到位或遇到新的困难的人员。
(三)时间安排:2008年元旦和春节期间的一个月,具体时间由各地确定。2008年2月底以前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内容:
1.采取专题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经济社会政策、公平就业的原则、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
2.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确定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具体范围,摸清底数并登记造册,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
3.对尚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性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落实扶持政策,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
4.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对2007年底尚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的,要在援助月期间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二、春风行动
(一)活动主题:“进城务工,帮您解难”。
(二)服务对象:准备外出务工、新进城务工和已经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三)时间安排:2008年春节后到3月底,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提前、延后或延长活动时间。2008年4月中旬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内容:
1.免费发放一批“春风卡”等政策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放心职介服务机构”名单、求职指导和维权注意事项、举报电话等,方便劳动者求职就业,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招用工观念。
2.对农村劳动者全面开展免费的就业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组织免费专场招聘会,帮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
3.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落实培训补贴。
4.结合宣传和贯彻落实《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推荐一批服务规范、群众满意的“放心职介服务机构”,引导农村劳动者到合法职业中介机构求职。鼓励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开展优质服务,指导职介机构建立服务台帐,并加强检查。
5.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一批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事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一)活动组织: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继续组织开展“2008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二)服务对象: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
(三)时间安排:2008年5月的第三周。2008年6月中旬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明确各组织方职责,制定工作计划,按确定的100个重点联系城市,做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筹备工作。要形成全国统一部署,各地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提供招聘服务。具体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四、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职业生涯起步,我们共同努力”。
(二)服务对象:各类需要求职就业的毕业生,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
(三)时间安排:2008年9月,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提前、延后或延长活动时间。2008年10月底以前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内容:
1.搜集一批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广泛,举办免费的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洽谈活动,以多种形式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2.做好返回原籍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工作,确定一批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3.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中的毕业生状况和就业需求,制定针对方案。
4.加强对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积极提供见习机会。
五、提高思想认识,统筹安排部署,确保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作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具体行动,调动全系统的力量,积极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要将专项活动作为检验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的标准和全面推进人本服务的重要措施,认真组织,抓紧抓好。各地要加强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对每项专项活动制定具体的方案计划,确定各项工作目标,形成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结果有评估检查的保证机制。
(二)统一安排,做好资金保障。各地要将专项活动纳入全年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各项活动,统一制定本地区《2008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并加强对专项活动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将专项活动所需资金列入公共就业服务支出计划,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活动所涉及的工作资金,以及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面对困难,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气馁,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分散按比例就业就是当今形势下实现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工作中出现困难,不是目标不对,而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不对。
建设制度着眼长效
为了打破困境,实现突破,西安市就业中心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的兄弟城市进行调研,然后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确定财政代扣、地税代征、残联年审的模式。经过大量的协调工作,市残联于2000年底向市政府建议以政府令的形式实施这一模式。2000年12月,《西安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颁布,确定了该模式。
此后,西安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从社会化工作方法入手,取得了显著发展。一是制定政策措施,出台配套文件。与财政、地税、劳动、统计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措施,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二是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年审手段。首先,切实做好财政拨款单位年审工作,对省、市级财政拨款单位的年审,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在全市起到了表率作用,促进了企业年审工作的开展。其次,重点做好企业单位年审工作。在地税年审工作期间,在各地税征收大厅、科所设立“年审咨询处”进行现场办公,集中年审。报税期结束后在就业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年审。对尚未参加年审的单位通过地税稽查、下发信函、电话联系、下发“行政决定书”等多种形式清查追缴。三是广泛宣传与动员,形成良好氛围。结合年审工作,印制了《年审手册》、《文件汇编》、《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表》、《年审须知》向各单位发放。在报纸上开设了“助残热线”,就残疾人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在西安主流报刊上年审公告;利用网络残疾人就业信息及工作动态;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0余个栏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竞相报道,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近几年西安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已取得了质的飞跃。全市参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单位由2000年前的每年1000家,猛增至5万余家;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997年至2000年的4年总和仅为540万元,2001年就达到1790万元,2002年达到2690万元,2003年突破了3800万元,2008年达1.4亿,每年都以千万以上的数字在递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累计数由2000年前的6800余人,增至目前的2万余人,年均新增1000余人就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工作方法实施以前残疾人就业状况表现为残疾人求职数量大,单位用人需求少;残疾人就业市场只有供应方,没有需求方。通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一经济手段的强化,促进用人单位残疾人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为残疾人就业市场创造了需求方,拓展了残疾人就业市场,残疾人就业状况显著改善。
依托项目推进就业
事例一
27岁的齐小琴家在农村,小时候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家里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自己和丈夫又都是残疾人,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计,她走出农村在城里租房寻找工作,但房租和吃喝等生活开支又成了他们新的负担。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他们家最急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齐小琴得知西安市开展的《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免费为残疾人进行高科技技能培训,喜出望外,立即报名参加。经过筛选她被确定为受益残疾人,参加了为期10个月的“数字影视设计师专业”培训,取得了“Adobe视频设计师”证书,被西安某科技公司聘用,从事网站管理和网络维护方面的工作,月收入1000余元,有了相对正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事例二
24岁的陈磊下肢致残,但聪明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入西京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大专的最后一学期,他报名并被确定为西安市《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受益残疾人,参加了“JAVA软件设计师”专业,学习了10个月,顺利取得“JAVA软件工程师技术资格证书”。谈到在校学习和项目培训学习的区别时,陈磊说:“在学校理论性多一些和实际联系不太紧密,而项目培训学习和实际紧密联系,应用性强。”
现在,他在西安一家公司从事网络维护工作,月收入1000余元,并且有“三金”保障。这已经超出了他原来的就业预期。
有了这次培训和在单位的工作实践,陈磊的就业设想更加具体,人生方向和目标也更加明确。他有一个心愿:如果《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能有适合在职人员的半脱产学习,他很愿意参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他还希望该项目能开设英语翻译等专业课程,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与此同时,陈磊想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本科学历,提高自己,把工作当作一个平台,使自己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齐小琴和陈磊,是西安市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受益残疾人中的两个。
2007年6月底,西安市就业中心前往太原参加了《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专项会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0个执行试点单位。市就业中心为圆满完成该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和人员力量,加班加点起草实施方案、筛选办法,设计残疾人摸底筛选表、用人单位调查表等相关资料,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所有材料上报市残联理事会。启动的第一个月(即2007年7月份),共召开有关《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大小专题会议18次。《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迅速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现已列入陕西省“民生工程”实施项目之一。
在工作实践中,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认识到,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是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体面就业的正确思路。而短短两三个月的培训,要想让残疾人掌握某项高科技技能和实现高科技岗位就业比较困难。因此,他们紧跟就业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培训需求,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断对培训层次、培训专业、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残联《长江项目》确定的目标任务是高端10人、中端10人、低端200人。西安市2008年完成的情况是高端17人、中端108人、低端95人。为了实施好《长江项目》,他们多方筹措,2008年共投入培训资金140余万元,超过中国残联的84万元项目资金的要求。
西安市的“长江项目”工作,受到中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充分肯定。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李玉光先生同高级项目主任陈瑜、助理项目主任鲁航一行到西安检查指导时,李玉光先生听完汇报、看完资料后表示:“很受启发和鼓舞,感受很好,很系统,工作做得很细致,可作为一个标兵在全国推广。”
200 年是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阶段。各试点地区及所在省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上半年,主要是开展基础工作,修改完善试点方案,制定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各试点地区要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劳动力开发就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试点方案和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所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对策措施切实可行。
下半年,主要是研究制定针对试点内容的政策措施。压滤机滤布各试点地区要根据本地区试点内容,研究拟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方案或计划中所提出的对策措施,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着手拟定。既要总结吸收实践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又要大胆探索,有政策突破,有制度创新。
试行城乡统筹就业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城乡就业融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农村劳动者进入城镇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探索如何建立面对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转移培训试点的地区,要研究建立统筹规划、分工明确、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探索如何依托现有条件和设施,扩展农村职业培训和推动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
开展西部开发就业的试点地区,要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西部劳务协作区的协作机制,为扩展西部劳务协作奠定基础。
开展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要研究确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的计划目标和方式方法,完善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培训、经费安排、宣传发动等工作。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实施试点工作。
二、国家项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
为指导好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200 年国家项目指导小组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召开指导小组会。1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指导小组会,讨论审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会后下发20xx年工作安排,以指导试点地区做好200 年度工作部署。
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把调研和指导试点结合起来。边调研边指导边检查,以调研促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研究、城乡统筹就业调研、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研究、劳务输出调研。同时,指导试点地区所在省做好相关调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3.开展专题研讨。七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我国农村就业问题的总体研究报告,提出促进农村就业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一季度,召开农村就业统计与调查专题座谈会;三季度召开小城镇就业政策研讨会;四季度举办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研讨班,交流试点工作情况,为试点地区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
4.对试点地区提供指导和服务滤布。
(1)上半年,指导各地搞好工作人员培训。
(2)二季度,指导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试点地区的农村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技术援助、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3)三至四季度,组织试点地区农村职业培训基地或职业培训集团师资的业务培训。结合开展西部劳务协作活动,指导西部劳务协作区工作人员进行劳务协作、信息技术及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关键词】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15-01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院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大环境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严峻,很多应届毕业生甚至在校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随之带来了很多的学生日常管理问题。作为一名一线专职辅导员兼就业工作人员,感触颇多,特此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思考和简单的研究工作。
通过最新就业调查问卷显示,在高等学校学生中,大一学生对就业工作基本不重视,没有就业概念。大二学生对就业工作不闻不问,没有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大三学生对就业工作持怀疑态度,认为学校的就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自己就业基本靠家里和其他渠道。大四更为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
造成以上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固步自封,停留在原地没有去分析现实社会的变化,以以前的工作经验来应对变化中的社会需求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任其发展,那很有可能面临学校整体发展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目前局面,防止高校陷入由就业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能为高校就业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一、加大国家就业工作政策落实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我国相关的一系列就业政策颁布出台,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在这些政策文件中,有很多都适合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但目前的问题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都不关心这些政策,没有就业创业的意识。如何加大宣传力度,贯彻就业方针政策,这就是我们就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对就业工作提高重视态度
学生从大一抓起,引导学生重视就业,培养学生就业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形成就业规划,以就业来指引学习和生活。在这个当中,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就业指导课程分配很不科学,上课时间也很不合理,最好是在上学期间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心理准备、材料准备进行讲授,为就业开展打下好的基础。
三、把就业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据统计,学生日常活动中,关于学生就业活动开展很少,这就间接导致学生对就业的意识不够。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接触就业的就是各项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就业工作当中,非常有利,在学生开展活动同时,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素养。
四、教学课程安排为就业工作提供便利
目前,高校各系基本上是最后一年或半年学生在校外实习。这种情况已延续好多年,有利有弊。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按照专业实习便利来安排,例如建筑工程系,学生就业比较好的月份集中在9-12月和3-6月,而在课程上,正好是就业单位要人的时候学生在上课,来学校招聘的时候学生又不在学校。目前好多就业单位就是因为课程安排而无法及时招聘。
五、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渠道
就业渠道有很多种,通过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获取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还有社会上的经营性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等等。就业在工作当中,我发现并不是没有招聘单位来校,而是来校后学生不知道,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而老师通知学生的方式也比较局限,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好的就业岗位白白流失。
六、“走出去”学习高等学校的就业优秀工作经验
固步自封,比然会导致学校发展不畅,好的高校在就业工作当中有很多经验,这些是我们急需学习的。面对当前生源紧张的供给情况,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学校就业的情况,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好,但招生非常好,这就是就业工作的开展顺利。
七、多渠道、多方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生源多样性,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在开展就业工作时,要根据这些情况把毕业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提供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就业工作有利于我们解决目前学生就业的难题,创新思维,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来制定就业计划是应对就业多样性的最好手段之一。同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八、合理开展各系部就业工作的评比
现在高校每年的系部考评当中,就业做工作只是系部工作的一个内容,没有作为重要指标。而在系部就业工作数据统计当中,很多数据并不是真实情况的放映,这就导致的系部不重视就业工作,敷衍就业工作。所以,应该在考评中,合理分配指标,对就业工作制定合理的考评方式,制定奖惩制度,激励系部推进就业工作。
好的就业工作给学院带来的不仅是好的生源,学院的稳定、学生的安全都是和就业密不可分的,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大学混日子”的现象,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刻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院的长治久安,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哈佛大学是一所世界名校,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绩与它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学生都会在学校读书学习,是一座学习知识的“不夜城”。
在日常工作当中,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就业工作,它是衡量学院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生源的一个风向标。为了学院未来的发展,为了我们取得长足的进步,开展就业工作是我们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田芬.高校毕业生就业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私营、外商投资企业,下同)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
有本省常住户口、符合国务院或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残疾标准、持有当地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失业残疾人为就业对象。
第三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下,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进行具体操作和管理。
财政、劳动、工商、统计、税务、人事等部门应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密切配合,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都应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不能按前款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必须按该单位报送给统计部门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的6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应制定录用残疾职工的计划。
第五条 下列情形,可作为核定残疾人就业比例计算:
(一)在岗的精神残疾职工;
(二)持有伤残军人证明的伤残军人;
(三)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被评定的伤残职工,其伤残情况符合国务院规定标准的。
每安排一名在岗重度肢残人或盲人可以按安排二名残疾人计算,评判重度肢残人以国务院规定标准为准。
单独投资兴办福利企业的企事业单位,所办的福利企业招收的残疾人可作为本单位安排残疾人计算。
不在岗或已经离休退休退职的残疾人员,不计入安排就业数,但不影响其本人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残疾人待遇。
第六条 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的残疾学生,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得因其残疾拒绝录用或接收。
第七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应根据市场和各用人单位需要,有组织地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可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
第八条 就业后的残疾人在职称评定、转正定级、晋升、工资、劳动保险、福利等方面应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待遇。
第九条 企业实行合理劳动组合或关、停、并、转,应妥善安排残疾职工的工作、生活。
第十条 各单位应于每年第四季度末将本单位当年在职职工人数、残疾职工花名册,按隶属关系分别报送省、地(市)、县(市、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
统计报表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会同省统计局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承办。
第十二条 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交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外收入或预算经费包干结余中列支;以上经费不足支付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可从单位预算经费中列支。
第十三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原则上不予减免,如因特别困难确需减免保障金的,由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可以给予减免。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按照下列规定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二)社会各单位为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备、设施改造费用的补贴;
(三)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四)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五)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
第十五条 年度收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各个项目的比例应掌握在:培训费不少于50%;扶持费不少于30%;其余部分用于奖励等各项费用。
第十六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支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七条 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
第十八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负责对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核查,向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
第二十条 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一定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拒绝填报本单位统计报表的,核定时视该单位为无残疾人;对虚报、瞒报本单位职工总数、工资总额以及录用残疾职工人数的,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为准;对逾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每迟延一日按其应缴金额总数的5‰计算滞纳金;对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并责令限期改正。
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样本一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姓名):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录(聘)用乙方。
二、乙方同意毕业后到甲方工作。
三、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限为年,工作地点为,工作岗位为***。
四、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乙方月实际工资收入不低于***元(该项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和本省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在签订本协议前组织体检,否则以学校毕业时体检为准。
七、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八、甲方所介绍的情况严重失实,乙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乙方所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严重失实,甲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
最新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范本合同范本
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本协议解除:
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的;
2、乙方考入普通高等院校、依法服兵役、被录用为公务员,或经选拔参加选调生、选聘生、西部计划、欠发达计划、三支一扶、服务社区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的;
3、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十、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相关损失。
十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变更或解除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十二、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十四、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于年月日前到甲方报到。甲方应当在乙方报到后1个月内为乙方办理录用手续,或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乙方应当积极配合。本协议中关于工作期限、岗位、地点、薪酬等主要条款应写入劳动(聘用)合同。
十五、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或甲方为乙方办理录(聘)用手续后,本协议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样本二: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负责将毕业生推荐到______相关单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完本专业规定全部课程,全部科目考试合格,道德操行评分合格;
3、服从学校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待遇及费用
1、学校保证所推荐的单位试用期间每月总收入不少于_______元;
2、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_________元;
3、面试期间学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给予补贴;
4、无须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可退还就业推荐费。
四、违约及责任
1、乙方符合推荐就业的各项条件并同时需要学校推荐的,而甲方不能给予推荐就业,甲方退回乙方所交学费;
2、乙方在校就读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甲方不予推荐就业,由乙方自谋职业:
(1)未能通过甲方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
(2)有打架、斗殴或其它严重违纪行为、影响恶劣;
(3)受记过或以上处分(被撤消处分除外);
(4)未按甲方规定交清学、杂费,就业推荐费或其他所欠费用者,或中途退学、转学。
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范本合同范本
3、乙方有下列情形者,学校不再安排就业:
(1)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学校通知面试而不到达三次者;
(2)学校安排成功,学生已同意就业而不上班者;
(3)就业后无正当理由自己辞职或因主观原因被单位辞退者。
五、其它约定
1、学生一经报名交费,如因学生本身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开除,学校一律不退费。
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关键词】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9-02
1 就业管理成因分析
1.1 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1],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解决学生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重视以实习带就业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安排专门负责就业人员。
1.2 找准重点和突破口 随着就业工作的展开,我们发现护理专业毕业生签约起步早,发展势头好,制定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方案,确定以提高护理专业的就业率为重点。一方面防止盲目乐观,保持护理专业就业良好发展势头,以提高护理专业的签约率来带动整体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知难而上,巩固就业基地,使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制订措施,落实任务
1.3.1 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形势政策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提高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2],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
1.3.2 实习与就业挂钩 现有58个实习点,有力地保证了临床教学的需要,也为学生就业开通了渠道。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实习安排与毕业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效果明显。
1.3.3 以班级为单位分解就业指标 系部将就业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对各班下达任务指标,并与辅导员的考核挂钩。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跟踪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沟通各种信息,做好参谋和说服工作,及时上报学生就业情况。
1.3.4 召开供需见面会 每年至少要召开了五次护理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见面会后与用人单位签约,将学生亲自送到就业岗位。
1.3.5 以情感人,使学生主动配合就业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关心关怀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学生的求职就业意向,主动搜集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优质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毕业生办实事。通过高效、热情、周到的具体服务,以情感人,使同学理解老师的用心,尽早签约。
1.3.6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我们抓住毕业生返校领取毕业证的有利时机,深入班级与辅导员一起有针对性地召集会议,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分门别类地加以指导,说服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特别是说服毕业生应把择业的重点转向基层,转向社区。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签约率有明显上升。
2 就业率提升策略
2.1 落实三项就业前培训
2.1.1 专业技能强化培训 专业技能强化培训,主要是组织学生在进入就业单位前再次集中训练就业岗位最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目的让学生在就业前迅速提高操作技能,就业后立即进入临床工作状态。
2.1.2 礼仪知识强化培训 礼仪强化培训,主要再次集中进行培训社交礼仪、护士的职业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训练。通过对礼仪的强化培训,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符合职业要求。
2.1.3 心理素质培训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即将就业之前,其心理状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大多数都有好奇、担心、紧张,甚至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就业前的心理特点,我们从是否具有胜任护理工作自信心理、学生就业前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人际关系处理方法和护理病人的焦虑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心理评估;对特殊人群做了心理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
2.2 强化三项就业质量反馈途径
2.2.1 学校就业管理老师反馈 就业管理老师经常下到各就业单位,听取学生意见、检查就业计划实施情况和就业纪律;在进行每一轮回的就业检查工作后,都要对检查结果作总结汇报。为选择就业基地、建设就业基地、更好地使用就业基地提供依据。
2.2.2 就业单位反馈 就业单位或医院主要反馈就业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适应护士角色的能力、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配合抢救的能力和仪表服务、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反馈学校方面对学生临床就业的管理措施实施情况及管理效果等方面问题。以此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到良好、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 就业学生座谈会反馈 我们邀请部分就业学生参加“就业学生座谈会”,座谈就业的感受、就业工作安排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对就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希望。
2.3 因势利导开展就业服务
2.3.1 对就业选择指导到位 除在校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我们在临床就业过程中,重点进行“合理定位观”指导,使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
2.3.2 关注医院用人需求信息,在实习医院就业 系部组织有关教师参与就业检查走访,加强医院联络,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医院就业安置意向,积极推荐就业学生,将就业安排与就业推荐相结合。
2.3.3 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畅通 为了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建立系-辅导员-学生的长效联络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简讯等形式及时向学生传递有关就业形势、政策。通过开发网络联系平台,集就业政策法规宣传、网上求职信息公告、就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学校网站,整合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学生简历,协助学生参加网上面试。
通过对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可行性分析,使之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工作,逐步调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之与国家和社会对护理人员需求标准更加接近;使就业工作实现新的超越。
参考文献
[1].戴晓程.现代护理实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