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30 06:04:55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省委党校;图书馆;科学管理

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是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对图书馆的管理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通过几方面的内容来实现。比如,计划、组织、协调等,需要各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打破传统观念

要实现对党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打破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是关键。首先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理念,在不影响党校教学的同时,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服务,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竞争,现代社会在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很激烈,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也需要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最后,要以社会的效益为首,在省委党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党校教师,因此,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图书馆应尽全力为教师提供更让人满意、更优质的服务。目前,有许多党校图书馆的工作思想不端正,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打击这种现象,要端正态度和思想。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加在一起就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思想,因此,对于管理员来说,他们应该懂得大家的互相交流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这也有利于培养管理员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开展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样能够进一步改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素养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是一名工作人员的基本道德底线,图书馆管理员也不例外,也应遵守这一准则。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要以读者为核心,这样对管理员的要求就更多了,不仅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工作水平,还要有责任感,本着无私奉献的态度工作,真正做到文明、热情、细心。

为了提高管理员的职业水平,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图书的管理还要对管理员进行管理,同时,要适时的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严格要求每一位管理员,保证其能够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图书管理员应该有能力快速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他们要有较高的学历,而且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准确的说就是他们应该属于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管理员的选择与培养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引起领导的重视

对于党校来讲,图书资料的利用在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党校领导须对其高度重视。图书资料的质量关系到党校教学科研的质量,会对党校的名望与地位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党校以及上级领导一定要重视图书的管工理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获得更突出的成绩,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越重视,其成绩就越优异。因此,党校领导须对图书馆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使其更好的发展。

四、具体的管理措施

(一)有关决策方面的管理

现代社会,对于经营决策是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重在经营,而经营则重在决策,经营的成功与否在于决策的是否正确。因此,要想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以决策为主要任务。目前,党校面临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教学任务太多、设备不先进,由此看来,要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决策是关键。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出科学的决策,做好新书的采购工作、提高图书的质量,这些都是决策的内容。对于新书采购工作,应该安排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来进行,严格要求图书的内容,使新书受读者的欢迎为读者所用,尽量避免出现没人借书的现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管理员工作时间的安排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也属于决策内容,应该尽量使安排变的合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调动管理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

(二)有关计划方面的管理

计划是一个人完成其目标的一个过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应该通过计划来完成。制定一个计划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保证计划是合理的,对省委党校来说,也就是说图书管理员是否了解这个计划的意义与作用;第二,这个计划必须是可行的,也就是说这个计划的重点是否明确。在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对于某些重要工作没有确切的计划,领导安排下去之后,下面无法完成;还有一些图书馆,一年的开头制定了很多计划,计划倒是挺好,等到了年底,一个计划没实现。这样的结果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计划是否可行、合理。综上所述,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很重要。

(三)有关控制方面的管理

控制,就是要做好反馈工作,控制管理就是要求图书馆有完善的计划并且按此计划实施各项内容。图书馆的控制管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就是输入,这一内容是指信息输入与物质输入;

第二个就是中间转换,其是各项活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上运行的一个过程;

第三个就是输出,意思是指已经完成的任务等;

最后一个就是反馈,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其要求实际情况与计划二者进行比较,然后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控制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有效的进行控制管理,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五、结语

党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党校各项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上提到的几点要求,才能更好对其进行管理,才能使图书馆工作取得进步,进而更快的实现对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宝红,李重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养[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05)

[2]翟淑君.党校图书馆与党政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培养[J].理论导刊,2010(03)

第2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文献采访

近年来,随着高校整合,学科的调整与发展,以及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任务的提升,图书采访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献采访人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采购经费,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献采访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构建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已成为图书馆人特别是文献采访人员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1.馆藏发展规划影响文献采访的针对性。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具有前瞻性,才能在高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保障服务功能。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明确的馆藏发展规划,没有紧密联系本校的经费状况、专业发展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没有制订出具体的图书馆发展规划与具体的文献采购计划,导致图书采访人员仅仅根据下拨图书经费而随意采访的情况发生。

2.采访工作中存在主观性,造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大量的新专业应运而生,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采访人员缺乏与教师、学生特别是各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广泛交流,缺乏对各种出版信息的敏锐反应,只是为了完成订购任务,相当部分的文献采购主要由馆内采访人员完成,致使采访质量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

3.对文献质量的正确鉴别,加大了采访工作的难度。近年来,为追逐利润,图书发行出现了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大量娱乐、消遣及应考书籍等重复交叉出版发行,使图书文献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采访人员对文献质量的正确鉴别,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对高质量文献的采访。另外,出现了网络出版这一全新的出版方式,使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的范围扩大。但是,相应地缺少了出版商对文献信息质量把关这一环节,致使大量垃圾信息充斥网上,这也大大增加了采访人员对文献信息进行正确评价的难度。

4.传统的采访模式已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对图书采访的方式主要分为现场采购和书目预订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读者教学、科研的需求。现场采购时,采访人员直接到图书展销会上或书商的书库中有选择地购书,但由于部分书商资金有限、库存不足而建设次品化的仓储,他们从出版社廉价收集大量的特价书,采购一些并无多大实用价值的书目,使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书目预订的方式虽具有系统性、连续性,但书目报道信息简单,品种不全面,不能正常反映整个出版界的真实动态,而采访人员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订购,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术图书和具有特色性的文献难以通过书目预订方式采购,无法满足读者学习、教学、科研的需要。

5.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采访工作的有效开展。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文献采访工作的质量。优秀的采访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采访人员的配置不太重视,采访能力没有引起关注。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不能适应多学科、全方位的馆藏发展需要。

网络环境下文献采访工作的路径探究

1.更新采访理念。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向读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必须破除“小而全”和“大而全”的观念,从传统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开放与合作的观念,形成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采访理念,建立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

2.制订采访计划。根据本馆现有藏书的结构和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馆藏建设规划,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目标以及科研方向,以及经费计划等来制订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采访计划一定要考虑馆藏的现状,本馆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比例关系;注意不同学科、不同载体文献采集的比例;重视本馆的服务对象,一般读者和特殊读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全年购置经费。同时,采访人员要加强与系部学科带头人的联系,了解他们对图书资源和服务的新需求,及时调整计划。

3.把握采访原则。采访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以其性质、任务、读者需求和馆藏基础为依据的,一般来说,采访原则有六项: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发展与剔除原则及协调与分工原则。这六项原则符合读者的广泛需求,也符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适合任何图书馆的实际需要。

4.采用多元化的采访模式。积极改进传统的采访方式,实现多元化的采访模式。第一,现场采购。现场采购体现了以广大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对于未征订、漏订或需要增加复本的文献,都可以采取这种采集方式。第二,集团采购。集团采购一般用于数据库的购买,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三,联合采访。实行联合采访即联机合作采访,促进文献资源共享。第四,网上采购。开展网上采购,补充文献资源。网上采购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的新模式。

5.建立文献“采访团队”。首先,建立专家荐书团。专家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所选图书能够体现较高的学术价值,体现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专业读者的需要,从而改善图书的利用率,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是为满足专业需求而设立的一项服务制度,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由学科馆员深入各学科了解教学、科研人员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利用其对某些学科或专业比较熟悉的特点,完成文献采购任务,这样使馆藏建设具有针对性,提高文献采访质量。另外,建立由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人的选书团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链接书商的电子书目,为读者提供备选资源。

6.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采访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第二,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扎实的业务能力。第三,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判断和鉴别能力。第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第五,具备一定的外文水平。

结 语

文献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高校文献采访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更新采访理念,把握采访原则,采用多元化采访模式,拓宽采访工作思路,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参考文献:

[1]霍彩萍.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J].图书与情报,2007,(04).

[2]魏争光.大学图书馆读者文献利用行为倾向分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03).

[3]何爽.网络教育对高校的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7).

第3篇

关键词  专升本  图书馆  现状  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馆舍面积小、馆藏文献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应大力改革创新、强化图书馆整体队伍建设、提升现有人员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水平。笔者就所在地区四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进行探讨。

        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文献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知识信息支柱。经费紧张、经费短缺是专升本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馆舍、馆藏的主要因素、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中,有两个标准:一是生均图书100册或年新购图书6册/生;二是馆藏结构要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笔者对所在地区四所高校统计,多数院校图书馆藏书在升本前一般在40万册左右,而在校生规模一般在7000人左右,馆藏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对于馆舍而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面积均在6000-10000平方米之间,平均在1-1.5平方米/人,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生均2.03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

         在专升本过程中,为达到验收标准,大都采取突击采购图书的方式来增加馆藏量,尽管使馆藏数量达到了本科院校的馆藏要求。但难免出现重量不重质,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升本后本科院校的馆藏大多由原来多校合并而成。专科学校图书馆再升本前的馆藏,升本后“过时”的很多。

         升本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读者数量的不断扩大,原有学科专业范围的不断延伸和新学科专业的设置等因素,使得科研、教学类文献的专业性、层次性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升本后高校快速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本科教学、科研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采购高质量文献资源,保证藏书的有效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本校新开专业,重点学科领域的书刊。按标准进行加工、及时投入流通。还要注意电子文献信息的采集,以电子文献信息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侧重网络数据库和全文电子图书的购置和引进。与院校专业紧密配合、咨询、统筹规划电子资源建设、积极引进适用性强、本校读者利用率高的电子图书与数据库。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馆藏资源,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录用缺乏规范性,进人渠道较多,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图书馆学,计算机专业以及复合型专业人员缺乏。

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大部分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实际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和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承担。即使有受过图书情报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但也是个别情况,所占比例很小。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实际上当前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以本地区为例),大专学历占60%,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一小部分。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馆员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水平。建立关内业务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可以短训班的形式,通过馆内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一线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的培训。一方面使馆员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跟上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步伐,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保证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图书馆员还要具备先进、高超的获取信息和信息再造的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兄弟院校、地方图书馆馆员进行业务理论交流或请相关专家和业内的学术权威进行指导。

        3引进专业人才,改变馆员结构。有计划的引进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学科所需的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在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发挥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馆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员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

        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低层服务阶段。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上,要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应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个性化服务转型,从阵地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型。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1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应给他们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信息知识以及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针对有基础的读者较详尽的传授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2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意见簿,开设读者意见箱。定期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议和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保证充足的开馆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延长服务时间是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一大愿望。

         总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度发展。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再造,馆员职业规划,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鸿滨 《试论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难点及对策》

【2】李静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养成》

第4篇

一、高校图书馆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对这个规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耳熟能详,也非常认可这个规定。我们经常强调图书馆是办好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水平的象征。实际上图书馆现在远达不到我们想象的那样高的地位。从多年来的实践来看,学校层次越高,例如北大、清华等研究型大学,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大,图书馆在高校里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绝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地位就没有那么理想,甚至还有点尴尬,处在高校里的第三世界,排在教学和行政人员之后,这在高校绝不是个别现象。

图书馆人员中非图书馆学人员所占比重大,同时还存在着人员外流、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思想不稳定,特别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工作热情不高,鉴于目前就业的压力,仅仅把图书馆当作跳板,工作只求应付,不去钻研图书馆业务,一有机会就另谋高就。天津高校图工委曾对32所高校图书馆职工做过调查,发现非图书馆学专业分配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中,80%的人对图书馆工作不感兴趣,50%的人已经跳槽。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着。

实际上因为图书馆收藏有多种学科的文献资源,也就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正如《规程》规定的:“图书馆要根据需要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和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图书馆工作。在图书馆里常规的业务需要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尤其是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人才,例如采访、分类、编目、一般参考咨询等。而学科参考咨询和学科信息服务需要图书馆学专业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人员,这也正是体现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价值的地方。但现在在图书馆里这种体现学术性的高层次工作被事务性的借借还还、开门守摊所掩盖,且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进修学习。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到馆后由老馆员指点,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传授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最精锐最有实力的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一门专业知识背景而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因此,对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开发就很有必要,既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又能稳定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

二、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开发设计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员工潜力,开展切实可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开发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职业生涯的自我开发设计;二是图书馆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发与规划。

(一)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与规划。职业生涯开发就是结合所服务的单位及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并结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制定自己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付诸实践。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就要结合图书馆发展实践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该目标而奋斗。每个人都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愿望,只有具备了远大目标才有工作的动力。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图书馆是多种学科文献资源的总汇,要求有多学科人才研究文献、开发文献。现在的问题是,分配到图书馆的非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缺乏系统的图书馆学知识。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近200年历史的社会科学,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只有系统地学习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发注入活力。

1、热爱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是反映人类知识和科学进步整体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人类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集散地。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乐业、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是图书馆员素质的首要前提。如果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是 “低人一等”或认为整天借借还还,是大材小用,没意思,这样就干不好本职工作。克鲁普斯娅说:“摆在图书馆员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爱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自己看重自己的工作。从表面上看,图书馆的工作好像不直接创造价值,其实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正是反映在人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曾对图书馆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称“图书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源,在信息时代它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中心作用”,并称 “微软图书馆是一个我们员工的加油充电站。虽然人们可以上网来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图书馆所做的大量的不可代替的工作更有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微软的网页就是图书馆员制作的”。

2、认真学习图书馆学相关知识。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应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高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假设没有分类学知识,就不会迅速地为读者提供特定的文献资料;没有相关目录学、版本学方面的知识,就不会为读者准确地提供某一专题或某一学科的最佳文献资料等等;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以便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借还图书,检索图书及各类数据处理。只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也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内容十分广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罗万象,现代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当今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工作已开始朝着现代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对图书馆员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思想素质、处理工作的能力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总之,只要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满怀热情地工作,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图书馆工作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二)图书馆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励的形式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物质激励满足人生理上的需要,而精神激励是满足心理上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一个可控的系统,借助心理学理论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激励,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达到定向控制的目的。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图书馆及其组织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组织对其的激励。激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因此,激励机制设计的好坏及其能否满足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各种需要,是能否激发他们为图书馆积极贡献,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兑现自己内心对图书馆承诺的关键。他们更重视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希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渴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有所建树,同时他们注重追求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他们要求图书馆能够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以便能够以发挥自己才干的方式工作并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激励制度设计时,应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来说应注重以下几种激励方式:目标激励、奖励激励、关怀激励、公正激励、榜样激励、表率激励等。

2、建立有效的测评体系和加强人员培训。图书馆应有创新、有计划、有针对地组织馆员对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个人的发展目标开展讨论,引导馆员正确评估自己及图书馆现状。通过测评,使馆员了解自身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自己的能力及结合图书馆的需求应注意何种提升;图书馆管理者通过对馆员的测评,结合图书馆的发展整合出馆员个人职业计划,并不断为馆员提供帮助。让馆员意识到,在图书馆内部,不仅可以公开地提出自己的理想,而且自己的目标在未来也是可以实现的。测评后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馆员不断发展的目标需要足够的能力和知识作为基础,而自发的学习是不能适应这种需求的,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有组织、多样性地进行培训,如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离职深造、学术交流等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培训,都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选择,单单技巧技能方面的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把培训重点放在培养馆员总体策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图书馆文化方面,才能激发馆员内在的发展潜力,建立起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给馆员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升馆员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同时,需要对馆员在馆内实行轮岗制度,让馆员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体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馆员的综合技能,另一方面也为馆员寻找最适合的岗位提供机会。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岗位馆员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不同工作环节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

第5篇

[摘 要] 阐述了“大创计划”的背景,指出高校图书馆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条件保障的创新

>> 基于MOOC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基层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 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基于Android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和探索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与思考 中南大学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基于大学生创业园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创业智库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3-7-5].

[3]邵颖.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6:102.

[4]陈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理论观察,2011,05:145-146.

[5]王辉,张辉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案例与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2:81-86.

[6]王传福:让郭台铭咬牙的人[EB/OL].[2013-7-10].

[7]李梅英.基于“卓越计划”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02:79-81.

作者简介:胡选振(1976.11-),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高等教育。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1 前言

高校图书馆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金、文献、时间、信息等,其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或者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要依靠人力资源来推动。如何吸引和选拔优秀的人才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献身精神,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稳步发展,则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神圣使命。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在业务、服务项目、基本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使得原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现象,暴露出诸多问题,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和原来简拙的人力资源配置手段之间的矛盾将成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因此,如何围绕学校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和目标,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益,是当前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规模、服务项口、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在高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配置手段简拙

当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相对比较僵硬,侧重于计划配置和领导主观配置,行政手段、组织分配是其主要配置形式。员工的任用采用行政指派的方式,一旦被分配到高校图书馆,便跟学校产生了一种依赖关系,除非员工本人主动要求调离,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调动,否则就无法改变这种依赖关系。领导主观配置往往由于受其个人能力、素质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很难确保公平、公正,加上官本位和论资排辈的保守思想,使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神秘化和封闭状态,信息不畅,透明度差,渠道狭窄,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用人,一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纷纷离开图书馆远走高飞,结果造成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匮乏。高校在人力资源配置卜的硬性搭配和领导主管配置等不合理的制度,导致人力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甚至阻碍了高校图书情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结构是指人力资源总体在不同方面的分布与构成,包括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知识结构单一,学历普遍偏低,性别比例失调,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者缺乏,尤其是既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图书情报及信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及发挥服务教学功能的最大制约因素。一直以来,工作人员的非专业性和学历普遍偏低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中最突出的问题。尽管有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但占馆内工作人员总数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多年来图书馆都是家属、子女以及特殊关系户的安插站,无论是与某些领导有特殊关系的,还是领导干部调动工作或优秀专业人员的引进,其家属或子女随迁的,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不管有没有专业技术和特长都安排在了图书馆,合理的人员调配始终是困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分析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蓬勃发展,“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已成为各行业管理层的战略核心。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借鉴人本管理的科学手段,以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激发他们的潜能为着眼点,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其工作行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创新精神为根本。首先要大量吸收和寻求优秀人才,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岗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明确所需人才的数量、技术要求,确定各个岗位人才的标准和用人计划;其次,必须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再次,树立“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要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重视他们的价值与劳动,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内外环境,使其智慧与创造力充分释放。

3.2 更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环境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在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奖酬分配、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考核奖惩等方面存在较多弊端,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合理配置与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资源配置与开发制度,确保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优化。

(2)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促使每个员工在压力和动力下努力工作,也可尝试通过报酬的岗位差别来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绩效管理,健全考核制度,通过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考评绩效,在考核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与意见反馈,杜绝一切徇私情现象。

(4)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图书馆管理责任制,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明确图书馆与个人的责权利关系,做到岗位明确,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3.3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将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挑战,为此,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将社会需求、高校图书馆培养目标和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业绩,其主要途径如下:

(1)制定长期培训计划,不断为人才充电。在利,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也是社会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2)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鼓励高校图书员工尤其是青年馆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自学考试及成人教育等各种形式的能够提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系统、全而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培养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

第7篇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第8篇

摘 要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图书馆发挥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文献资源保障。现代图书馆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为基本目标,因此,在选购图书资料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即根据读者需要、文献价值、图书馆性质和工作任务选购图书,并平衡“读者需要”和图书“科学价值”两者的关系,以确保馆藏的最大利用率。

关键词 图书 采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文献基地,与教学和科研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职能都应以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为目标,其馆藏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师生需要来开展工作。为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采访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采访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馆藏建设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采访工作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藏书的特点,即教育性、学术性、专业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采取以下对策:

(1)明确馆藏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实施馆藏特色化策略。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为其发展目标服务的,确定正确的图书馆馆藏建设目标是做好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前提。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要走特色化之路,实施特色化策略,即系统完整地搜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某些专题图书信息,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现鲜明的特色性和专业性。因此,图书采访工作应与学科专业建设同步,与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重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某些专题图书资料的采集,并超前采集拟设置学科专业相关图书,以形成坚实的学科文献基础,更好地为馆藏建设特色化服务。

(2)争取学校合理预算年度购书经费,避免突击采购。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多年的积累,才会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藏书体系。我国每年虽出版新书十几万种,但除去再版书、重印书及不太适合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书外,每年实际值得选择的图书只有约2~3万种。因此,为了提高图书馆的购书质量,保证藏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积极争取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分配购书经费,以便图书馆有计划地制定采购任务,尽量避免突击采购。

(3)制定年度采访计划。为了使图书采访有计划地进行,避免盲目采集,必须根据图书采访方针,即采购藏书的范围和采购图书的复本数,结合图书馆当前需要、馆藏建设目标、出版发行情况以及年度图书采购经费预算,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图书年度采访计划。

(4)树立读者为本的思想,广泛征集读者意见和信息。图书采访要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前提。因此,要经常保持同广大读者的接触,认真听取来自各方读者对图书需求的意见,并认真考虑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种因素进行图书采选。采访人员征集读者意见,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经常与各专业教学部门联系,接触第一线教师,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及时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发动专业教师向图书馆推荐书目。经常与教务处沟通,及时获取校内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调整、教学进程、新建专业的申报和批准等情况,掌握读者需要的轻重缓急。经常与科研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学校科研的整体状况,包括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进展情况。经常到书库了解“家底”,到流通部、阅览室及资料室等窗口服务部门倾听读者服务工作人员的意见,因为他们每天接触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动态,熟悉馆藏及其薄弱环节。还可通过让服务一线工作人员填写读者图书利用情况表,统计、比较读者借阅情况,发现藏书的薄弱环节,追踪热点图书,采取措施充实缺藏图书。

(5)实现采访工作现代化,提高采访工作效率和针对性。在网络环境下,要改进过去依赖书商印发征订目录的传统采访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收集网络书目信息,及时掌握图书出版动态。然后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将所有采集到的最新图书出版信息和书目数据定期到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中,供读者随时快速选择所需要的图书,让更多的人参与采访工作,从而使购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将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未提供的书目信息及时填入该系统。还可通过校园网开辟读者论坛等栏目,集中讨论图书信息收集过程中的某些热点问题,采访人员便可由此及时了解师生对图书的需求信息。

采访工作的优化必须以优化采访人员的素质为前提。图书馆的服务大多数是知识,要求一个采访人员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采访环境下,对采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图书采购的政治方向,才能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第二,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应是一种多元化的动态知识系统,除了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了解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扩大知识的广度,成为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本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和相关网络采选系统的检索功能和内容。传统意义上的采访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上述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胜任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采访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总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着新的局面和新的挑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研究,因馆制宜,不断地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访措施。只有这样,开创采访工作的新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典藏工作 作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52-01

任何事物要实现长远发展,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当然高校图书馆及其内部典藏工作也不例外,对典藏工作进行不断创新,实时为其注入新的血液,能够优化高校图书馆典藏配置,为读者借阅及使用提供便利。在创新过程中要始终围绕高校发展总目标与读者对馆藏的实际需求,实现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

1 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作用分析

典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典藏工作可以有效化解藏书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使藏书与使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在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中获取的各类数据统计,可以真实揭示整个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以及藏书结构变化等状况,同时还能够有效反映图书馆藏书的使用与损耗情况,对图书馆管理者制定各项各管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信息依据,对图书馆对藏书实施全面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典藏工作的作用显而易见。另外典藏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不仅和采访部门联系比较密切,在图书馆文献资料采购、整理、分类与编目中起着总结作用,而且与流通部门也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典藏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交汇点,在图书馆与读者搭建了沟通桥梁。典藏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 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创新路径

典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内容,上述已经详细阐述了典藏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及重要性。那么要充分发挥典藏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为典藏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以下是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创新研究:

2.1 合理布置图书馆典藏,减少典藏工作压力

由于图书馆典藏空间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图书馆空间内合理规范藏书是高校图书馆尤为关注的问题。第一,在图书馆典藏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图书馆建设面积,合理把控不同借阅室之间的关联性。第二,书库划分应以读者阅读规律以及需求为依据,旨在为读者在短时间内查到藏书并投入使用中提供方便,从而使图书馆藏书发挥其应用价值。第三,对于一些新收藏的书籍,应保证读者都能够阅读到,使其呈现一种阅览状态。在高校图书馆典藏设置过程中要明确采取不同形式设置的目的,图书馆典藏设置要合理,方便读者到相应的阅览室借阅图书,充分展现现代高校图书馆“藏阅合一”的图书理念,在图书馆典藏布置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频繁分库或者调拨的情况,因为这样会加大典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合理分配不仅方便了读者,同时也减轻了典藏工作人员的压力。

2.2 创新典藏数据统计方法,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可靠依据

在图书馆典藏数据统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不同方法所折射出的图书馆典藏信息也是不同的,例如采用图书馆典藏数据原始方法,对图书馆中所有图书财产号进行数据扫描与收集,而后交由信息技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分析软件以及自身专业知识对典藏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更多的了解图书馆典藏实际情况。若采用学科类目统计分析方法,则可以快速了解图书馆典藏图书结构的比例,为后期藏书采购方案调整科学依据。若采用图书剔除统计方法,则可以真实了解一些藏书被剔除的原因,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藏书以及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确保图书馆典藏的时效性。若采用财产清查统计方法,则可以及时发现目前典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典藏人员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及时对图书典藏做出合理化调整,为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3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我国各高校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与更新,为了满足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例如对于专科与本科学院并存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既要能够满足本科教学及阅读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专科领域对图书资源的阅读及使用需求。若高校教学计划有所改变,那么相应的采访计划也要随之不断创新,从图书采购、典藏方位以及馆藏的合理布置等多个环节都要围绕高校发展总目标,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加完善。

2.4 强化典藏人员的创新意识,做好典藏工作

创新首先应从思想创新入手,在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创新典藏人员对典藏工作的认识,现今很多高校图书馆中的典藏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典藏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因此在典藏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应培养典藏人员对图书馆典藏工作的责任意识,使典藏人员在实践中对典藏工作有一个深入了解。在典藏工作中只有熟悉高校图书馆整体流程,了解图书馆典藏工作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典藏工作创新,充分展现典藏工作的服务特色,扩大典藏服务范围,实现典藏工作的有序化与科学化开展。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对读者多有裨益,那么要提高馆藏资源的高效利用,应全面开展典藏工作,对高校图书馆典藏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并结合高校图书馆典藏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典藏数据统计方法,实现典藏数据的有效统计,为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及馆藏相关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泽芬.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浅议[J].科技视界,2013,11(26):258-259.

[2] 张丽红.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创新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1).187-188.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第11篇

Explo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practice from two aspects: management transi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he author's proposal are as follows: improv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break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learning and absorbing the advanc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hard innovation and soft innovation should coordinate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transition; service innovation

笔者不久前结束了美国图书馆的访学,近距离体验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美国图书馆同行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触发了笔者探究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的冲动,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一;其次,自己身处高校图书馆,强烈地感受到当前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变革,图书馆未来将何去何从?好奇心驱使探究这个主题,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二;近日读到吴建中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超越与转型》一书,引起强烈共鸣,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三。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值得每个有责任感的图书馆人思考,这个宏大的主题,以笔者个人的学识和积累,恐难以抓住要旨,本文试图从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方面展开研究,实为管中窥豹,意在抛砖引玉。

1 研究综述

图书馆转型与创新问题近年来引起图书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国内主要的研究有:初景利[1]通过分析美国几个典型图书馆的创新实践,提出图书馆转型发展建议: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的设计;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与结构调整;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初景利[2]把图书馆转型的外生动力归纳为:信息环境,经济环境、教育与科研环境等变化;吴建中[3]认为当代图书馆的转型不是功能的转型,而是增强和完善了“以用为主”的基本功能的转型;朱强[4]的研究认为在变革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寻求改变,需要制订出图书馆未来的战略规划;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注重开展多元化合作;宗霞[5]指出图书馆面临三个方面转型:核心价值转型、功能定位转型、管理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上述文献研究表明,管理转型是服务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服务创新则是图书馆创新的显性成果。故本文把重点放在对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的研究上,其中管理转型包括管理理念转型、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文化重构;服务创新则包括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场所创新等。

2 美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

2.1 管理理念转型

在数字信息时代,美国图书馆界积极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对图书馆管理的再认识,从原有的重视文献资源的管理、服务业务的管理,发展到重视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包括对图书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研究、业务流程的再造,用户关系的管理等等。

2.1.1 引入企业管理思维 重视发展战略规划

很多美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其网页上写明该图书馆的使命或愿景,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美国国会图书馆早在1998就开始发布未来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内容战略、用户战略、推广战略、组织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提出[6],并在之后的时间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哈佛大学2013年最新的战略目标则强调[7]:为支持哈佛大学研究,教学和学习,实施哈佛图书馆馆藏和内容开发战略计划;通过知识发现,整合专业知识和全球合作的网络,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数据。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七项战略目标[8],包括馆藏发展战略、用户战略、学术支持战略、空间优化战略、文化建设战略等。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战略目标则重点强调[9]:数字图书馆战略、学术支持战略、图书馆评估战略等等。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包括[10]:世界级的馆藏发展战略、服务战略、推广战略、沟通与协作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总之,图书馆发展战略重点通常围绕资源保障与建设、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知识发现、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而制定长期规划。发展战略规划高瞻远瞩,以支持学校的学术发展为准则,对具体的业务工作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2.1.2 重视用户关系管理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用户关系管理,用户关系管理的要旨是重视用户价值,为细分用户提供细化服务,服务运作从“以业务为中心” 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通过关注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的有效手段。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有多种方式,如为细分用户提供定制书目信息、热门图书推荐、定题信息服务等等。此外,让用户参与新服务的设计是用户关系管理的另一种尝试。一直以来,图书馆的服务设计都是以图书馆为主,以用户为辅,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把用户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建设读者学习空间的时候,邀请用户提供设计方案,用户投票选定方案,整个过程都以用户为主,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

2.2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

美国高校图书馆近年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传统图书馆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合并和重组了许多传统部门,成立了很多新部门,使组织机构扁平化。

2.2.1 优化组织结构,成立新部门

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新部门,如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评估部、馆藏发展部等。战略规划部负责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及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制定本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规划部通常由馆长直接领导,是馆长的智囊团。人力资源管理原本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强调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发挥员工潜能。近年美国高校图书馆效仿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提升员工素质,纷纷成立人力资源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全馆人员招聘、薪酬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考核、职称评定、员工培训等,良好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完成组织使命的保障。评估部出现较晚,是在2000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提出图书馆评估准则后,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设立的部门。图书馆评估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评估的重点,评估部负责日常的各类数据搜集,分析评估数据,定期发布评估报告,为图书馆个性决策提供支撑。馆藏发展部是从采访部发展而来,通常整合了采访馆员、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馆员,组合而成的新部门,负责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发现用户需求,按需统筹建设馆藏等,原有的采访部则重点放在资源的采购及合同管理等商务工作。

2.2.2 实施全面改革,重新整合机构

2011年哈佛大学图书馆改革在世界图书馆界引起轰动。当时哈佛图书馆共有八十多个分馆,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机构臃肿、协调性差、资源建设重复等问题[4],导致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哈佛图书馆高层决定对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的改革,把所有的分馆按照馆藏发展需要、馆藏内容所属学科领域以及业务活动相似性分成五个大组,各个分馆除受原来所属院系领导外,还要受所在组负责人的领导。重组后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实现了扁平化,增强了分馆与总馆、分馆之间的横向协作,并统一了分馆借还书服务、技术服务以及数字影像服务等服务界面,使服务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在2007年提出“新服务模式计划”,进行了以大学科群为基础的整合。该计划组织变革的重点是对原有的专业分馆进行合并和重组,按数字图书馆的虚拟布局和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功能,形成以学科群为基准的整合,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整个大学图书馆系统的高效和集约运行。该图书馆还将以前分散于各分馆的采购、编目业务统一纳入总馆的技术服务部门。

2.3 组织文化重构与创新

图书馆组织文化对图书馆的价值观、管理风格、组织架构、规范制度起导向作用,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对于员工具有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促使员工把群体价值观念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行为,是打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11]。在转型和变革时期,图书馆组织文化需要重构和创新,为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提出新的组织文化构建计划[12],重点强调支持和鼓励员工不断更新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培养员工对工作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耶鲁大学图书馆强调树立对馆员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通过给馆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满足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员工获得职业的成功。图书馆文化重构,需要重新审视馆员的作用,重视馆员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利用各种方法提高馆员的进取心[13]。

3 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 服务内容创新:从文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14]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学科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1.1 深入用户的学科服务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担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学科馆员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力量[1]。康奈尔大学的学科服务的主要任务是[15]:院系联络、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学培训。耶鲁大学学科馆员的任务是: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订购、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以及承担学科课题和项目。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嵌入教学培训方面取得不菲成绩,他们围绕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特色服务[4],2010年参与的课程达到90多门,基础服务包括教学准备服务、技术帮助、课程网站建设、教参资料的保留和获取、全文链接的提供等;全程跟踪的深度服务包括:信息产品和学习资源的定制、与课程相关情报收集及调研分析、课题决策参考方案、学生研究作业、项目内容设计等等。

3.1.2 嵌入科研的高端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除了大力发展普遍的学科服务,还探索“嵌入式”高端知识服务模式。近年来很多研究型图书馆承担科研数据管理任务,为本校学者的科研项目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研究成果数据管理服务工作,一般设有专人专岗实施数据管理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备份、共享、数据安全等,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工具进行管理,为此图书馆还同技术开发商一起合作开发相关软件产品。这项工作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业务,这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探索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向高端知识服务的转型的典型例子。

3.2 服务手段创新: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及时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是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影响力的服务。

3.2.1 运用社交网络服务用户

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运用社交网络推广图书馆的服务,建立同用户的沟通渠道,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交网络出现伊始,就敏锐地发觉这项应用对图书馆的重要性,紧紧围绕这项技术开展多种虚拟服务,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拥有数量可观的“Fans” ,年轻人是社交网络的主要群体。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采用Facebook、Twitter等方式同用户交流和互动,图书馆Facebook主页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新闻发布、最新通知、参考咨询、交流园地、技术服务等,很多图书馆甚至把实体展览都搬到Facebook上来,还有图书馆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组织热门话题讨论活动,所以这些应用都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关注度。

3.2.2 移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

移动图书馆在美国率先得到普及和应用,移动图书馆最早只能进行一般信息查询,如馆藏目录查询、移动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 、续借图书、读者账户管理、馆藏分布、新闻发布和新书通报等,现在发展到建立社交网络的链接,提供讲座播客服务,预约研修室,预约移动课程等。除此之外,移动图书馆大大促进了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的借阅,在促进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图书馆正努力扩展支持移动设备的信息环境,以方便用户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术资源。

3.3 服务场所转型:从文献中心到学习中心

3.3.1 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场所

一直以来,图书馆给人的印象是浩瀚的书库、安静的阅览区。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正在颠覆这种印象。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率先提出将图书馆打造成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把图书馆打造成读者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读者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完成各类学习与讨论交流,把传统的书库从原来显眼的位置转移到比较隐秘的地方,二线图书甚至被移到城市郊外的密集仓储中。信息共享空间通常分为学习共享空间和学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主要提供给大学生利用,有个人学习间、小组讨论学习间、设备与技术服务空间等。学术共享空间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高层次的研究与讨论空间,提供多种硬件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打印机,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和文字识别设备等。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设备和家具都是可移动,用户可以根据会议或研讨的需要重新布置。此外,在许多特定区域还设置了咖啡厅,浓郁的咖啡气味,令读者沉浸在松弛与惬意的环境中,享受学习、交流和思考的乐趣。

3.3.2 为游戏化学习提供支持

地平线[16](Horizon)报告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都提到游戏与游戏化学习将成为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点数获得奖励。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提供游戏服务的尝试,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到图书馆学习,加深用户对图书馆工作的熟悉和理解,提升用户阅读粘性和信息素养。在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图书馆的一个中型开放区域,摆放着普通的阅览桌椅,贴在每个阅览桌上的九宫格数独游戏为在此学习的理工科学生提供游戏支持,他们在学习间隙,顺便完成贴在桌面上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思维,体会学习的乐趣。

3.3.3 学习中心的嬗变――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

在场所创新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大胆创新,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就是一个创新案例。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因为空间容量限制,在2010年将物理图书馆和工程图书馆改建成“无书图书馆”,他们将大部分图书搬运至郊外的远程书库,把腾出来的空间设计成“无书图书馆”。走进无书图书馆,感受到这些空间都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物”设计的,里面有大量的沙发,一个名为“头脑风暴岛”的讨论区域、电子公告栏以及一组活动空间,只有很少的书和书架。在一侧显著位置,有当年惠普公司初创时的办公室模型、在走廊里则摆放着Google最早设立在斯坦福大学的存储设备模型。几台电脑和Kindle电子阅读器摆放在桌面上,供读者使用。“无书图书馆”全Wifi覆盖,智能手机和电脑可以随时联网查阅资料,这样的空间为读者营造出更多自由的学术氛围,令读者沉醉其中,成为思想的“孵化器”。

4 研究启示

4.1 提升管理理念,突破体制限制,大胆探索组织创新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变革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组织变革的前提是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把图书馆事业放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去审视,提出图书馆的愿景和使命,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纵观中国图书馆界的理念创新, 步伐很小,战略规划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表现为工作计划,而不是一种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往往缺乏深思熟虑的高瞻远瞩规划,加之落后的组织文化,使图书馆缺乏一种向上的力量。

美国高校图书馆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自主权,因此在体制上保证了改革与创新的顺利进行。相比而言,中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自治性,加之历史原因,中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高端人才家属聚集之所,组织内部的任何变革同个人利益冲突时,都会在内部形成强大的阻力,因此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组织创新方面缺乏建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图书馆进行了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按照大学科重新整合服务部门,形成以学科为主,融合基础服务和高级情报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浙江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研究与发展规划部,负责研究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则,并根据业务线条设立了资源总监、服务总监、技术总监和合作总监岗位。

4.2 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国内图书馆界比较固守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范式,缺乏对新范式的研究和尝试,亦缺乏引进借鉴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服务创新的实践。总体看来,图书馆的局部创新多见,系统性创新少见,很多创新本质上只是对原有服务的补充或点缀,而真正的创新则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重构图书馆服务,可以说中国图书馆界正是处在“微创新”的阶段。应大力倡导建立图书馆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从自娱自乐式的“创新”中走出来,努力寻求满足用户需要的服务创新。

4.3 “硬创新”和“软创新”并重

第12篇

关键词:采访 采访计划

我院是由四所中等中专学校合并发展起来的,图书馆藏书起点低、底子薄,资金不足。正值我院示范校建设期间,我们要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建设特色鲜明的图书馆体系,是我馆采编部采访人员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图书采访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学院的学科分类,关注学院所开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并注重研究图书馆所适合的读者群体。如何使文献资源建设和资源结构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是我院三年示范校建设期间图书馆采访人员工作的中心任务。

1、制定图书采访计划、提高图书采访质量

(1)制定年度计划,科学组织藏书。采访计划是图书文献采访的指南和依据,也是藏书和采购原则的具体体现。采访计划必须围绕我院的示范校建设,在为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精品课程教学服务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具有我院办学特色的藏书体系;应根据学院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进行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教学科研需要,也要兼顾馆藏的特色建设和新增专业、重点专业、普通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制定详实的图书采访计划,加强采访工作的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将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2)采访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直接了解教学情况,参考用书范围及参考书目等,倾听教师的意见,以采集适合教学急需的宝贵图书,解决教学的燃眉之急。也可把选购图书的权利相对下放各系部教研室,让他们根据教学需要购书,各类图书的比例及购买金额有图书馆统一核定掌握,这样既可满足教学急需,又使图书馆省钱省力,而且使图书针对性得到加强,提高图书实用价值。

(3)采访人员到借阅部了解借阅和库存情况,倾听借阅部工作人员对新进图书的意见以及借阅情况;帮助各类、各层次、各专业学生找书、借书、推荐新书,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向,掌握图书借阅第一手材料。

(4)做好图书的统计工作,图书借阅量较直观地反映了所选购图书的优劣,通过对各类图书借阅量的统计,采访人员可以掌握藏书变化动态,对比各类图书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广泛收集出版信息,拓宽图书采访途径

(1)从传统的目录订购方法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现代化采访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并举的采购策略,拓宽图书采购的思路,丰富图书采购品种、范围,全方位提高图书采访质量。

我们的采访人员比较关注出版信息,对《新华书目报》、《中国新书》等每期必看。对于出版部门和发行部门邮寄来的出版发行书目征订单,也尽可能地加以了解。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采访人员更能广泛了解出版社、发行部门的信息,获取丰富的书目信息。网上书店以其海量的图书信息和丰富的检索工具极大地扩张了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范围和种类,开阔了采访人员的视野,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了解图书出版情况,是采访人员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与条件。与图书馆合作的书商一般定期提供自行组织的现货和期货电子版书目数据,供图书采购人员选订图书。但仅靠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选书有很大的局限性,任何一家书商都不可能完全反映或者提供所有出版品种,还有的书商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一些低折扣出版社的图书和一些专业主题较窄、发行量少的薄利专业书书目不提供或很少提供。如仅根据其提供的书目采书,有许多重要的图书就会漏采。

(3)新时期任何一种图书采访模式(书目预定、现场选购、网上订购、邮购、联合采购、招标采购、纲目采购等)都不能满足图书馆所有图书的采访要求,因此采访人员应根据本地区、本馆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采访模式。就目前来说,最佳的采访模式是以某一种采访模式为主,其他采访模式为辅或多种采访模式并进的组合采访模式。只有将组合的采访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4)选择具有良好信誉与资质的图书馆配商。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一般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图书馆配商。在进行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时,需通过多种途径,重点考察馆配商的信誉和综合实力,拥有的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提供的图书采购方式是现货采购还是期货采购为主,采书所覆盖的出版社的数量及质量,提供的采访数据的信息覆盖面及质量状况,特别是对低折扣率、低利润率的出版社的图书信息提供及供货状况,编目数据的规范性,及对图书馆一些特殊要求的服务满足能力,合理优惠的折扣率等。只有以客观的态度对图书馆配商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在保证图书采购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最优惠的价格。一般选择3--4家馆配商进行合作比较理想,各馆配商之间期货供应与现货供应及学科优势能够互补。

3、我院图书馆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购书经费严重不足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书刊价格平均每年以近40%---50%的速度上涨。我院是近几年刚合并、改制、组建起来的,又逢省级示范校的建设期间,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急需的硬件建设,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达不到规定的范围。在有限的资金运作下,严重制约了图书的采购数量和质量。这是我们采编部馆员最头疼的事。

3.2 采访形式单一

我院图书馆的图书采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书商提供新书目、出版部门提供的书目进行预订,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是被动接受,缺乏对图书内容的了解,长期依赖这种采购方式会影响馆藏文献的入藏质量。

3.3 图书采购的品种有限、重书严重

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图书品种多,虽是旧酒装新瓶但可选择的还是很多。而科技类,特别是针对我院专业建设的五大系专业图书则品种单一,图书偏少采购困难,不能对教学起到保障性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而又十分繁琐、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学科也随之产生,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文献的需求也是呈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采访人员只有顺应形势的变化,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把握图书采访的各个环节,探索图书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各种需求,提高藏书的质量和图书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彭朝晖.新世纪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2]金声.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之必要与优势[J].图书馆论坛,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