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题申报材料

课题申报材料

时间:2022-10-08 07:1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题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申报材料

第1篇

课题名称:关于小学生课外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一、选题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指导小学生大量进行课外实践,布置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外实践作业是我们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

1、              怎样将课外实践与课堂相结合。课外作准备,课内得实惠;课内打基础发,课外求发展。

2、              随季节、时事的变化,怎样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3、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如何落实课外实践。

4、              大型假期,怎样安排综合性课外实践作业。

5、              怎样形成小学阶段分年级甚至整个阶段的课外实践体系。

6、              对学生的课外实践作业如何指导、督促、评价,对教师的此项工作如何评价。

7、              课外实践的内容及组织形式的探讨。

8、              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的关系。

三、创新及价值:关于学生课外实践作业的研究,以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具体的实践材料,如何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外实践的指导,比较有现实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必定能涌现一批教研骨干,推动学校校本研究。其间获得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形成的经验理论对本校今后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如果能得以推广,将更具有理论价值。

四、研究基础:在此之前,全校师生在此方面已做大量的工作,只是没有专项研究。立项之后,将极大地调动师生实践的积极性。

五、完成的条件及保证:

课题负责人曹后生同志曾完成了《防止教学模式僵化的措施及方法的研究》、《“自读——自悟——自创”的阅读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其他成员也参与完成的《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全体成员都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此项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贵在坚持,贵在积累,贵在用心,贵在总结,作为教师,完全有时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师生日常教学活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大量积累,将成为有力、有利的研究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上网查询,可借鉴到先进的实践与理论材料。

通过收集、整理材料,纵向、横向对比,抽样调查,个案分析,必然能得到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论文和积极的教研成果。

学校将在财力上给予保证,工作上给予方便。

**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第2篇

为了做好**市和**县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各类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与要求

基础教育课题:指综合性、前瞻性较强的,对当地及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课题。申报者要求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教学课题:着眼于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学科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课题。申报者要求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教师小课题:是指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对解决问题起到建设性作用的,普通教师为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的课题。

县级课题不分类别。申报市级各类课题原则上须是在县级或学校立项的具有较高质量、需要深化研究的课题。

二、申报名额

各学区申报名额见下表:

灵溪

龙港

宜山

钱库

金乡

桥墩

矾山

马站

合计

市“基础教育课题”

4

4

2

3

3

2

2

2

22

市“教学课题”

2

2

1

2

2

1

1

1

12

市“教师小课题”

2

2

1

2

2

1

1

1

12

县教科规划研究课题

15

15

5

9

9

5

5

5

68

各直属学校可筛选申报市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和市“教学课题”各1项、市“教师小课题”和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各1-2项。

市级各类课题的申报由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市分配名额择优推荐。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者要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注明课题类别和学段、学科(类别填写基础、教学、小课题;年段填写高中、职高、初中、小学、幼教;学科填写相应的学科,如果是综合性的可填综合),负责人只取一人,并撰写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方案。

市、县级课题结题送审时间分别为每年的9月和11月,在规划研究步骤时要注意把握。

2、申报市级的课题须在申报表的第二页下方注明是否同意“在未获准市级立项的情况下,参加县级课题立项评审”。

3、课题申报者必须填写《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承诺书》(一式两份)。

4、学校如有2007年度应完成结题的课题(具体课题名单见《关于做好2007年度省、市、县教科规划课题结题送审和优秀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而没有提交结题申报材料或延期申请,无故终止的,须在完成原有立项课题的基础上再行申报。

5、各学区教科室和各学校教务科研处要做好发动、指导工作,及时汇总课题申报材料(一式四份),于2008年2月27日前上报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并将课题申报表和研究方案的电子稿发送信箱,逾期不收。

第3篇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8〕64号)总体部署,按照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总体要求

   1.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是指面向科学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对自然本底数据和材料的获取、对已有数据和材料的整理与编研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等特征;主要目标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并实现开放共享,以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国家宏观决策等;重点支持内容聚焦于典型、重点和特色主题,查漏补缺,区别于行业业务工作。

   2.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工作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本单位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

   3. 每个指南支持方向原则上立项支持1个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5年,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执行年限。本批项目拟安排专项经费总额约1.2亿元。在项目申报阶段,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只提供项目申报书和初步预算需求总额,不编制经费预算。经专家评审基本确定立项后,由申报单位编制预算申报书。根据项目评审和预算评估情况,正式立项并签订任务书。

   4. 按照发挥资源配置最大效益的原则,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鼓励资源调查区域所在和邻近地区优势单位承担或联合承担相关任务。

   5. 为更好地向科技界提供公共服务,项目组织时应注意加强与国家主体科技计划以及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的衔接,具有详细明确的数据、资料汇交和共享计划,项目完成后所有数据要按照有关要求实行开放共享。

   6. 项目申报书应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ervice.most.gov.cn)提交。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7. 所有申报项目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推荐后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申报。同一申报项目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各推荐部门应加强对所推荐项目的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资质和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提交。

   二、申报资质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中央级科研院所或部属高等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不超过60周岁(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本项目的研究和管理。

   3.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专项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本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本专项项目。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1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4.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5. 以下人员或单位不能参与申报项目(课题):(1)参与本年度指南评议及指南编制的专家;(2)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的单位或个人。

   6.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三、形式审查和评审流程

   1. 本专项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开展项目过程管理。

   2. 项目申报截止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按照本通知要求开展形式审查和评审工作。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立项的依据。

   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2021年5月10日8:00至2021年6月21日17:00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2. 材料报送。请各推荐部门于2021年6月24日17: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部门公章的推荐函及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以及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6份),寄送至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中路3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邮编:100862)。申报书、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3. 受理单位和咨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负责受理申报和咨询。

   联系人:许东惠、王祎 (形式审查负责人)

   电  话:010-58881162

第4篇

1、通过驻马店教育云服务平台(zmdedu.cn链接进入)。

2、进入登录页面之后,账号即为教育云平台任教老师的用户名(是用户名,不是账号),密码为云平台的密码。

3、登录进入主页之后,点击左侧活动申报,根据所申报名称点击右侧查看申报详情,无误后点击报名进入报名页面。

4、进入报名页面后,按照要求将个人信息、申报信息、其他成果持有人信息填写完整,注意:标星号为必填,申报材料为压缩文件,最后点击保存并申报。

5、按以上完成所有操作流程后,次日任教老师们即可使用自己完善信息时所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评审平台。上传自己的优质课、课题、成果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经费使用

国务院2014年3月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规范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控。因此,如何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科研经费申报材料不细致

高校科研经费申报一般来说, 科研项目负责人以课题组作为基本活动单位为基础, 填制申报材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科研经费的预算, 而课题负责人往往是非财务人员, 不能科学地编制预算,使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脱节, 失去了科研经费预算的意义。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认识不够, 随意填制科研经费预算,不考虑以后科研项目的结项;第二,科研经费预算过于刚性化。科研就是一项创新的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现有的行政体系要求科研人员进行严格、详细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要求准确预测科研活动和科研经费支出情况,同时,科研主管部门又要求严格执行预算,科研人员难以根据科研活动的需求及时、灵活地调整预算,这也会导致申报材料中科研经费预算的填制会在后面的科研进行中随之调整,这样就更加剧了科研经费预算填制的随意性。这种过于刚性的预算制度无法保证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自由。

(二)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

非科研项目费用在科研经费中支出。非科研项目费用主要来源于非科研项目组成员产生的费用以及科研项目组成员产生的与本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例如将学生等不相关人员产生的费用和项目组成员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费科研项目的费用在科研经费中支出。高校在科研经费实行课题组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上有绝对的支配权。部分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争取来的,自己有权支配科研经费的使用,高校无权干涉。而高校为了不影响老师的科研积极性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上比较宽松即只要报销的票据合法就给予报销,无法控制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合理性、效益性,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的部规范。

科研经费使用的进度与申报材料中的预算不一致。部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课题已结项,经费未用完”或者“课题未结项,经费已用完”的情况。科研经费是一种专项资金,仅用来提供科研过程中相关费用的支持,而过早或过晚的用完科研经费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申报材料过于随意,没有科学填制预算,只是为了应付科研申报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第二,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专款未专用的情况。

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预算规范分类核算各项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科研的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法就申报的预算来控制科研经费报销各项目费用的限额。其实这是个技术问题,只要在财务报销系统中对科研经费实施预算控制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大部分的高校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校外,需要老师依靠自己的科研实力和高校的学术氛围来争取科研经费,而高校对其收取科研管理费,两者有着相互的利益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松散的局面。

(三)科研经费监督不到位

尚未形成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联合参与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机制,过度重视事后监督,并且事后监督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完全忽视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四)绩效激励机制不合理

科研人员才能是科研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他们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应获得相应报酬. 但现行的科研管理体系中,对科研人员的劳务费有严格限制,导致科研人员的脑力活动创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补偿。尤其在文科高校中这点更为严重,文科高校在科研方面本身对于硬件的投入不可能有太高的比例,主要是科研人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这就很难得到体现出经济价值了。即使财政部、科技部出台的财教〔2011〕434 号文件《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了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但是要求“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比例还是过低。这样不仅没法刺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会打击其科研积极性,更有甚者有些科研人员会采取非法途径套取科研经费以实现补偿。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科研经费预算弹性化、规范化

第一,科研经费预算的填制应充分认可科研创新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让科研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科研活动的需求来合理正确使用填制柔性的科研预算,让科研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实行特定的预算调整修,科研人员根据科研活动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

第二,加强科研人员关于预算填制和财务知识的学习。科研人员应重视预算填制和财务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财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应就预算填制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

(二)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管理

将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机的结合,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首先,科研人员应该根据申报材料中的预算按照科研项目的进度据实报销科研费用,同时相关部门应不定期对其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科研经费的过程中,明确其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建立财务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费用开支范围、费用额度和审批权限,避免财务控制漏洞。财务部门应就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控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还应就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

(三)加强科研经费监督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充分发挥科研管理、财务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有效监督作用,全过程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科研合同执行情况,重点监督对预算执行以及结项结算,及时沟通财务部门随时掌握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情况;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加强事前、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明确科研人员和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按照科研管理办法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使用额度以及支出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规范科研经费开支,科研管理、审计、财务等部门相互支持,使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

(四)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奖励机制

高校应制定和完善科研经费绩效奖励机制。首先,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使用自由度,肯定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价值,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科研人员劳务费用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使其劳务费用公开化、合法化。

其次,对于科研经费申报、使用及结项规范的科研管理人员应给与适当的奖励。具体操作中,高校可设立科研奖励基金,结合相关部门办法的考核,就对本校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黎雪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3,06:147-148.

第6篇

1 积极引导,让教师想做课题研究

首先,我们以学校主课题的研究为抓手,培养课题研究骨干队伍,拉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学校主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为例,该课题立项后,我们通过积极发动,让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体及教师个人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相关的子课题,组织召开多次总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进行反复讨论与筛选,最后由学校教科室进行协调,形成了8个骨干子课题组,然后让教师进行重新确认参与到相关的子课题组中。这样,子课题来源于教师,并通过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过程,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同时我们积极推荐这些子课题申报不同层次的立项,组织与指导好这些课题的研究,培养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拉起一支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凸显,吸引了我校更多教师的积极响应,加入到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课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我们及时指导和帮助每年入校的新教师申报个人子课题,加入到课题研究中,目前本课题共建立有各级子课题16个,其中吴江市级十一五课题3个(已顺利结题),苏州市级十二五课题2个,江苏省级十二五重点课题2个,国家级十二五子课题1个,校级课题8个。截止2011年底,课题相关文章发表33篇,获奖52篇,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征文比赛入选论文10篇,其中在中央教科所《科研简报》中发表6篇。

其次,我们以机制作保障,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制定了《盛泽中学课题管理制度》、《盛泽中学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来规范课题研究,聘请11名教研组长担任兼职教科员,吸收16名教科研积极分子成立教科中心组等形式来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我校经教代会通过,出台了新的《盛泽中学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增设课题研究奖,对能够顺利结题的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奖励,同时提高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奖励力度,并实行两月一考评、两月一发放的办法,使奖金及时兑现。这样,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 做好服务,加强管理,让教师能做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

作为高中,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许多教师虽然想做课题研究,但整天为X埋头苦干,以至于教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方面处于弱势,基于这种现状,我们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规范细致的管理,让教师能做、会做、做实、做好课题研究。

以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为例,收到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十二五”课题申报的相关文件后,在校长室的支持下,我们立即进行了发动工作,在学校OA系统进行,并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全体教师,组织教研组等教师团体向学校教科室积极申报,对申报课题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指导选择课题名称、准备申报材料的具体方法与要求,由OA系统及时接收、审核和回复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让教师修改,然后进行初选,对初选入围课题的课题组负责人再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经过多次上下反复,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申报材料,最后通过协调与平衡,推荐部分优秀课题进行上报,那些没有被推荐上报的课题,作为以后其他课题申报的积极后备。

这样,我们在学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有1项江苏省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1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江苏省陶研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教研组等教师团体的课题有2项被上级部门立项为国家级子课题、2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6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重点课题、1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规划课题。

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的同时,我们指导好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双月刊《科研资讯》向教师定期课题相关学习资料、课题研究信息与要求、课题研究成果等,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推行“课题研讨课”项目,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在校刊《盛中教育》中开辟“课题研究”栏目,及时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并推荐上级刊物发表及参加论文评比,使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3 多方推进,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科室以重实施、重过程、可复制、能应用的课题研究原则,指导教师做实课题,做好课题,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实现课题研究价值,取得可喜成果。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94)以书面通讯形式顺利结题,我校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以网络化形式顺利结题,被苏州市教科院、规划办鉴定为良好(吴江市获此殊荣共24项)(省略/show.aspx?id=2968&cid=102)。我校苏州市“指导自学”课题《指导高三学生按需有效自学的实践研究》以网络化顺利结题,鉴定为良好,并被评为苏州市网络化管理优秀课题(吴江市获此殊荣共7项)(省略/list.aspx?cid=116)。我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省略/show.aspx?id=2975&cid=103)顺利完成中期评估。我校教师44项吴江市十一五年度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校教师近90篇、获奖论文近80篇,获奖课例近20篇。

许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脱颖而出,例如,物理组的吴江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原教研组长退休后,由新教研组长接任课题组长,在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推动下,他积极实践,发表本课题相关研究论文8篇,获奖2篇,其中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本课题被评为吴江市优秀课题,他本人也成长为吴江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第7篇

第一条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规范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经政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市发改局、财政局共同管理。

市发改局以项目管理为主,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统一接受项目申报,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以资金管理为主,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审核拨付,并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市发改局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共同负责项目的跟踪绩效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形式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以下条件优先扶持:

(一)省级、市级重点项目。

(二)全市新兴产业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项目研发、新建和技术改造。

(三)国家、省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配套资金。

(四)新兴产业重点课题研究、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新产品研发等。

(五)市委、政府决定扶持的其它产业和项目。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必须为当年实施的项目。实施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金坛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财务与管理体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三章专项资金使用方式

第六条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专项资金的使用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的方式。

(一)对主要利用贷款实施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一般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扶持。

(二)对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实施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一般采用补助的方式给予扶持。

(三)对专项规划编制、重点课题研究及产品研发等,一般采用补助或奖励的方式给予扶持。

第四章项目申报、审定和资金拨付

第七条申报程序

(一)市发改局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将确定的本年度市级专项资金使用领域和重点、申报专项资金的相关事项,通过发文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条件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申报要求,上报有关申报材料。项目所在镇(区)负责汇总后统一上报。

(三)各镇(区)负责本区域内项目申报的扎口工作,同时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一并出具书面推荐意见,报市发改局。

第八条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写金坛市发展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表。

(二)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三)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表。

(四)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

(五)申报企业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声明。

(六)其它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审核及公示程序

市发改局受理申请后,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核组,围绕行业方向、项目可行性、项目重要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评审意见和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建议,报市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审核。

经市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审定后,市发改局将拟下达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在中国金坛”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公示一周后,由市发改局、财政局联合下达扶持项目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

第十条资金拨付和使用

根据市发改局、财政局下达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财政局按现行财政资金拨款程序办理拨款手续。

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后,应根据专项资金下达计划明确的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章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各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每年要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发改局、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

第十二条市发改局会同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价。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发改局、财政局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所拨付资金,取消申报资格。对发生截留、挪用、侵占、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转移、截留或者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内容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或竣工完成的

第8篇

本学期,教科研室将围绕学校2006年工作目标,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方针,坚持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教科研制度建设为保障,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工作

一、课题研究

1.召开“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职业学校宏扬行知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被批准为建邺区十大重点课题之一,现正在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待批。开学初,学校将邀请省市专家组对学校这一主干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校本研究课题方案研制指导

学校于寒假前了《“十一五”课题指南》,为便于全校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子课题,教科研室将组织一次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3.校本研究课题立项审批

三月中旬,对教师们提交的《子课题立项申报表》组织评审、立项。

4.申报“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积极争取申报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5.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检查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

6月上旬,对学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研究资助和奖励。这一方案已在寒假前公布,并从本学期开始实施。

2.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

为记录教师在教科研引领下专业发展的轨迹,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教科研室将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科研档案。档案中收集教师的获奖论文、教案、课件、公开课录象或示范课录象光盘、发表的著作等。通过教师教科研档案的建立,发挥其资料功能、激励功能、展示功能以及评价和促使反思的功能。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新老教师传帮带

近两年我校又有多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本学期学校将选派师德优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签定协议,明确职责,并加强考评,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学校学科带头人评选

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已经收到申报材料份,评选工作即将进行,学校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真正有代表性的校级学科带头人。

四、教科研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展示

第9篇

我市2007年度农业(含畜牧兽医)、水电农机工程、普通工程、大中专职中教师(含党校)、中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新闻、文化体育(含档案)、交通建筑工程等九个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拟于今年12月份进行,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和对象

凡上述九个系列的企事业单位(含民营、私营、外资企业)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含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人和离退休人员),符合晋升相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教育机构须在当地职改部门下达的结构比例限额内)均可申报。尚未组建初评委的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区(市、县),其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可委托市相应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材料报送及收费标准与中级相同。

二、申报程序

*市直属各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查后向市职改办申报;各区(市、县)属企、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向当地职改办申报,由当地职改办初审合格后统一送市职改办;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条件的由其档案托管单位(如人才交流中心等)并向当地职改部门申报。

三、评审材料及要求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所有申报材料字迹要工整、业绩要真实、内容要详尽,表格填写不留空白,无内容的项目应填写“无”;“最高学历”填写毕业时间及取得的具体有效学历(中专、大专、本科等),学历须是国家承认并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无学历或未达到规定学历的建筑施工人员参加专业理论考试合格的,在此栏填明);“学习培训经历”栏,若是在职参加学习的,其学习形式是脱产、自考或函授,必须注明;“工作经历”栏,从参加工作至今要连续填写,起止时间连贯,不得间断;“考试成绩及答辩情况”栏由所在单位将其参加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基础、专业考试等情况逐一填写清楚,区(市、县)职改办审查后须加盖公章;“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栏只须写明任现职以来的每年度及届满考核结果(优秀、称职、不称职)即可。《评审表》经本单位和当地职改办认真对照原件且审核无误后,方可签字盖章,推荐单位和当地职改部门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其评审资格。

2、本人担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合写)一份。

3、单位综合推荐材料一份(破格推荐的须有单位破格推荐综合材料,并在《评审表》的“单位推荐意见”栏明确填写“同意破格推荐”)。

4、职称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约(均须原件)。

5、有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含替代外语的古汉语)的,须提供外语(古汉语)和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属免试范围的,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或翻译材料等有关证明,并填写免试登记表(附二);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建筑施工系列职称,外语、计算机可不作要求,但必须提供建筑施工理论考试合格证(原件)。

6、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最高学历证书(原件)。

7、有关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已发表的代表作及本人专业实践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其它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均为原件)各一份。

8、近四年的年度考核表及届满考核表(原件)各一份。

9、《继续教育登记手册》。

10、各区(市、县)职改办和市级主管部门报送材料时,统一使用我办印制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花名册》,分评委会、分专业(教师须按学科分类,专业分类见附三),分别造册(一式二份)。

11、属委托评审的,应报送具有管理权限机关出具的委托书。

12、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50克以上厚度的纸张,统一用标准牛皮纸档案袋包装,一人一袋,档案袋须粘贴《材料目录》(见附件1),并注明专业组和档案袋编号。

13、所报材料中,凡复印件均须由主管部门和当地职改办对照原件审查无误后,签署“复印属实”字样,并加盖公章。

四、破格申报晋升职称人员的有关要求

破格申报晋升职称的人员,除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川职改[1992]9号)和《关于转发四川省教委<四川省中小学破格评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破格推荐条件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职改办[1996]6号)文件规定的破格晋升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是自2004年以来任现职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和其余年度考核为称职,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结果必须是经当地人事部门审批的。

2、发表的论文论著必须与所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属合著者,作者排位须是前二位。

3、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省级及以上有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文数量在两篇以上。

4、注重工作业绩和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在学术技术实践中取得较大成绩,是本单位的技术骨干。

5、坚持实事求是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对在本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课题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可重点推荐。

各区(市、县)职改办、各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申报人员工作单位性质,不得弄虚作假。

五、评审材料报送

评审材料请于二00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十六日报送至*市职改办,逾期不予受理。

六、收费标准

第10篇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是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地。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精神,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探索与实践。

第四条示范区工作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整合优势,突出示范特色,深化示范内容,提升示范水平。

第五条示范区建设实行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支持、优势集成的运行机制。

二、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第六条全面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实验内容和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同类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实验区。

第七条示范区党政领导班子对可持续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政府推动有力,具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第八条经济基础好,具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第九条示范区内社会文明、环境优化,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

三、目标、任务和重点

第十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示范基地。

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经济建设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实践与示范。

第十二条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应由示范区所在地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并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其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加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提高示范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示范区制度和机制创新,保障示范区建设和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实施;建立实验区信息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渠道,争取公众支持和广泛参与示范区建设。

第十五条组织实施一批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示范项目或工程,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科技引导作用,集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注重总体布局、强调项目或工程的区域典型性和辐射带动性。

第十六条总结和推广示范区工作的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和软科学研究,注重理论提炼,形成具有区域特点、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策制订提供决策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申报程序

第十七条由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后,向科技部提出推荐意见并递交有关申报材料。科技部委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区办公室)负责受理申报工作。

第十八条申报材料要求:

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函。

2.《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申报书》(格式附后)。

3.《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

第十九条实验区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审,并深入实地综合考察,形成评估意见。科技部组织召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评审会进行综合评审。科技部根据评审结果下文批复。

五、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条实验区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协调管理和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或负责《示范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任务(项目或工程),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

第二十二条示范区所在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示范区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示范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由科技部建立示范区专家指导工作制度,参与示范区规划的审查及评估工作;对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并参与可持续发展示范课题研究。

第二十四条集成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和部门资源,鼓励和支持示范区承担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或工程。建立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投资机制,重点支持示范区规划中确定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或工程。

第二十五条各示范区在每年一月底前将上一年工作报告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实验区办公室。

第11篇

教学成果 管理 培育

教学成果是高校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重视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多出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保护和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成果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高校教学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和采取措施获取管理效益的问题。下面以我校为例,介绍我校教学成果管理的经验。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加大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力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更为科学合理;增强了教学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努力实践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的教学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强化了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使教学管理人员自觉关注和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这些都为我校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校修订与逐步完善了《河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学成果评选的选题、立项、申报、评审程序、评审方案等,设立了评审指标体系,并对教学成果的形式、内容、创新情况、应用价值、综合水平及项目的内涵、评价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出台了《河南中医学院教学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在对教师的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这些都为我校进行教学成果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保障。

三、着力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1.领导重视

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把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作为贯彻“教育创新”精神的突破口,努力搞好教学成果工作的建设、管理、培育、鉴定、评审与奖励工作。不断加大了对教学成果的激励力度,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了教师对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的认识

以前,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容易出成果,教学容易出事故”,各附属医院的个别医生也认为“临床研究出效益,教学研究为职称”。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学研究也出成果”的观点,并将学校的教学成果相关规定和奖励办法进行大力宣传。让教师知道教学研究、教学工作也能出成果,从而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3.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校要求教学成果的形成要紧密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开展的专业、课程、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教改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这些工作。

4.及早谋划

教学研究成果一般都要求有两年以上的教学实践检验时间,为了保证实践检验时间,学校均较早的开始谋划,往往在前一次教学成果奖刚评完之后或更早的时间,就积极开始谋划下一次申报教学成果的选题了。

5.重首创、深研究、创价值

我校的教学研究,都是在对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水平进行比较,以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我校实际,选准预期可取得明显成效的课题,从而保证教学成果达到国内首创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要求。如《高等中医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不惧教改的难点与重点,建立和完善了高等中医院校各专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实践教学、考试四个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通过实践,形成了创新性、可操作性、示范作用强的工作机制。通过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从而不断进行完善,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教学成果不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它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质。为了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效果,必须认真写好成果总结报告,并提供完整、详实的佐证材料。如《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对中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的改革研究,是目前中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最早,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廓清了“中医学基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等不同层次概念,构建了全新的“中医学基础课程”。对中医药学专业课程进行了删繁就简、合并重复的整合,对西医学课程进行了改横为纵的整合。重构了以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流,覆盖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独立实验与实训教程。该项目设计合理、研究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国内本行业研究的领先水平。

6.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培育扶植教学成果

为了使教学研究项目尽可能地得到立项,学校注重扶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鼓励教师申报,尽力扶植。所有申报项目由学校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初审,并将初审意见反馈给申请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其提高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未能达到立项要求,但经修改后可以立项的,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提出修改意见,申请人可在修改后立项;对没有立项价值的项目,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将不予立项的原因直接通知到申请人,指导其以新的思路参加下一次的项目申报。在有机会申报教学成果的时候,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通力协作,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教师快速预报项目名称,然后根据情况,提醒有潜力但没有预报的项目进行申报。由于教师平时忙于其它事务,往往对教学成果申报的文件要求领会不到位,提交的申报材料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认真研究文件要求,对照教学成果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效果、推广价值等方面,仔细审查教师所提交申报材料,如存在问题,主动联系教师修改。另外,在申报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需要成果完成人汇报时,学校积极组织预汇报,让成果完成人作好充分准备,提高成果获奖的机率。

四、作好教学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注重教学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要发挥教学成果的模范和示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必须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如学校每年都会召开教学成果表彰大会和教学成果推广会,重点推介某些适用全院的成果与经验,极力营造重视教学研究的氛围,激励大家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研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为申报教学成果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综合教学管理优势,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组织各级、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培育教学成果,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高校教学成果的形成与运作[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4):163.

[2]唐旭东,岳爱臣,吕全忠.加强创新与实践着力培育教学成果[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102.

第12篇

一、移动web与课题研究档案管理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什么是移动互联网?①广义上讲它是指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DA、上网本等)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它因其特有的移动性、个性化、融合性而逐渐被不同行业所关注,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提供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下载上传、即时消息、位置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服务[1]。而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个分支的移动web,则是指移动网络的web服务,它通过手机、PDA,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浏览www内容、应用和服务,并从事大量的数据和事务处理,真正将web应用从桌面扩展到移动设备,满足了广大移动用户对计算机方面的需求。

2、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现状

传统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主要是基于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的集中手工处理方式。然而,在当下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管理过程的精确性,时间上的及时性和空间上跨地域性的信息化办公的需求[2]。目前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课题过程监管力度不够

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时空分离等原因,面对众多课题,课题研究管理者难以得知课题进展的最新信息,无法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因此出现了一些课题往往只注重申报,申报后的研究过程受到忽视,导致“重申报,轻过程”,甚至出现假数据、假经验、假成果,给科研事业造成极坏影响[3]。

(2)工作效率低下

课题需要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阶段成果总结、结题鉴定一系列过程,数据交换频繁,传统课题管理方式中,数据量大且复杂,不但不能够实现很好信息沟通、数据共享、简化工作程序,还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错误、影响课题进度、还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3]。

(3)课题组沟通协作困难

一个课题的完成,需要由来自多个单位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内部大量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但目前由于空间的距离和管理的分散,课题组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途径。

(4)课题资料难以查阅和重新利用

在进行教育科研课题时,产生的结论性文档、相关资料、过程性文档以及课题成员的沟通记录等课题相关信息都是重要的知识财富。但是目前课题管理现状是:这些资料分散而凌乱,并经常出现丢失的情况,给课题资料的查找和重新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移动web对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支持

随着移动网络带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的加快,依托于移动web的各种服务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传统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而这种通过移动设备连接web平台管理课题研究的档案成为一种趋势。移动web对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移动性[4]

通过无处不在的高速无线互联网络和WLAN,它不仅让用户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大量信息,还可以让课题的管理者实时查阅课题状态信息并进行相关处理。这大大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2)高效性

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用户身边。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实时处理,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延时带来的不便,加快了课题管理者和课题参与人员之间的沟通速度,同时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

(3)针对性

移动web可以为不同角色、项目组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依赖包含大量移动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提醒,系统将针对不同课题人员和课题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管理。

(4)共享性

移动web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消息、移动邮件、移动博客等同步、异步信息交流服务。课题研究人员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服务,方便的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

(5)安全性

移动设备是私密性极强的个人专有设备,一般仅限用户本人使用。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与移动用户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用来唯一识别用户身份。只要通过个人移动设备对系统进行操作管理系统,它就会对客户进行有效性的认证,从而能够防止其他用户的恶意篡改,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二、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将是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基于移动web条件下,构建一个功能完整、使用方便、实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设计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比如:实时的过程管理、便捷的信息查询、实时系统提醒、同步异步的交流讨论等等,笔者认为基于web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提供实时的过程管理功能

系统根据课题的类别成立相关领域的评审专家组,然后向专家组各成员发送科研课题资料。专家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像接收彩信一样下载并查看所申报课题的内容,浏览后将自己的决策结果和意见,通过决策回复模块提交给管理系统。系统则把专家的反馈实时发送给课题申报者,并告知其申报结果。同时,此阶段所产生的材料、决策、意见则会自动地保存到系统的相应课题文档中。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后,系统也会根据课题安排自动进入下阶段研究,从而完成对科研课题进行实时的过程管理。

(2)提供实时便捷的资料查询功能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系统会积累数量庞大的课题资料,因此实时便捷的资料查询功能必不可少[5]在查找资料方面,系统应做到内容全面、方式便捷。在内容方面,系统应该能查询到课题基本信息、申报材料、合同、课题组信息、人员信息、课题研究状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成果、专家建议、课题组的讨论和其他与课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查询方式方面,系统则应该提供搜索引擎检索和数据库检索两种检索方式。此外,在查询过程中考虑到数据量大、查询条件复杂等因素,我们采用了通用查询方法。即把所有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取出提供给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要查询条件字段和操作条件,系统会根据条件进行组合得到查询语句,然后返回操作结果并采用报表的形式输出给用户。

(3)提供同步、异步相互补的信息服务和博客功能

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多种通讯方式:主要包括即时消息、邮件服务、移动博客等电子化交流方式。即时消息是一种为移动用户之间实现同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务手段,支持实时传送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需要明确的是,移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实现个人对个人的交流,还能实现课题组的群体讨论。邮件服务是为用户实现异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务手段。通过移动邮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查看、编辑和发送邮件。并且,它具备操作简单、投递迅速、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的特性,避免了课题信息的丢失。移动博客功能的增加则为每个用户提供私人空间,用户可凭借账号、密码对其博客空间进行管理,还可以针对科研过程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允许其他用户查阅或转载该博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

(4)提供个性化信息提醒功能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要对重要时间、任务的下达、执行、检查日期进行提醒,确保用户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从而大大提升科研课题的执行力。智能提醒相当于给科研人员配备了贴身秘书,手机会在适当的时候准时提醒主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从而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把精力用在需要创造力的重要工作上[5]。

三、基于移动web的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笔者结合基于移动web系统设计结构模型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具体功能,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其整体结构如图1:

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由客户端、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基于三层架构(UI、BLL、DAL)[6]的网络平台构成。

1、客户端

这里所提的客户端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将系统内容呈现给用户,它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媒介。其支持设备可以是手机、PDA等移动设备。系统可以为课题研究者、课题负责人、课题管理者三类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功能和服务。

2、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与网络平台进行通信。无线网络既可以是一些机构建立的专用网络,也可以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只要它具有无线和移动接入的功能并且达到一定的带宽。

3、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

该平台承载着与课题相关的所有数据和服务,为终端的服务提供支持, 是整个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分为显示层、逻辑层、数据层三个部分。显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逻辑层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上,也就是说它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相关。数据层也被称做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允许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该平台针对移动课题管理功能的需要设计了基础数据、流程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提醒、交流讨论五个模块。

基础数据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将科研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归档存档,并针对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查阅、增加、删除、修改基础数据的功能。其中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课题信息、人员信息、科研成果三类。课题信息主要是指课题基本信息、申报材料、合同、课题进度、经费使用、验收报告等。人员信息则是各个成员的基本信息、角色权限、所属课题组、科研任务。而科研成果主要是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以及经验总结等。

流程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课题研究每个过程提供实时过程管理服务。在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定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阶段,系统都会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和动态事务处理。记录课题记录研究进展、已完成了哪些任务和存在什么问题待办任务,并针对问题即时的提供专家意见、建议。动态事务处理则是处理与课题相关的各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事务如课题申报、审批、评审等事务。

信息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实时查阅在报、在研和已结题的所有课题信息服务。该信息查询模块可查阅课题信息、人员信息、课题进度、经费使用、课题成果(阶段性成果、最终性成果)、对课题经验感悟等信息。除了具有丰富的资料查询功能外,该模块还可以支持移动分角色查询,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查阅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料。

系统提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在课题研究过程提供智能提醒服务。它针对不同用户将通知、公告、待办任务、重要时间等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移动用户终端中。用户接到信息后可根据回复确定其收到情况,从而做到重要信息的个性化智能提醒。

交流讨论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同步、异步通信和交流服务。该模块有同步的即时消息交流工具、异步的移动邮件服务、和移动博客功能。

四、结束语

目前,基于移动web开发的系统已在医疗、煤炭等行业率先开展了简单应用。如移动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7]、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8]、安全信息移动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9]等,但移动web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应用则是明显不足。本文就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索,以期能为课题管理领域提供一个方法,进而提高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尽管目前基于移动web技术还不特别成熟、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方案不尽完善,但是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移动web技术必将会对课题管理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Min Dong,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浅析Analysis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J]. 现代电信科技,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2007年第7期.

[2]刘天真,董彦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12期.

[3] 李金清; 莫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改善科研课题管理――对开发《科研课题在线管理系统》的思考[j].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Zhejia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6年1期.

[4] YU Tian-chi; NI Yan-rong; FAN Fei-ya,Study &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Mobil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Computer Engineering,2008年18期.

[5] HE Wei; HAN Qing-jing; YAN Dian-tao; WANG Yi, Primary Analysis on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J]. 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年S2期.

[6] 段升杰; 浅谈软件三层架构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0年5期 .

[7] 季新华,陈磊,陈宇,移动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4期.

[8] 杨喜群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第4期.

[9] 孙汉玉,安全信息移动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J].应用与实践.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