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22:0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生教师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XX年在上级党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胜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获得第八届省级文明学校光荣称号,办学规模突破XX人的历史新高,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全面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这不仅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保证,也是确保学校办学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为此,学校始终把加强师生的思想建设作为学校首要工作常抓不懈。 1、系统地组织师生开展政治理论的学习。一年来,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政治学习内容,通过每周二教职工学习日、业余党团校、班团活动、宣传栏、黑板报等学习阵地,采取通读原文学习、集中辅导、小组讨论、个人心得等各种形式,系统地组织师生开展十六大报告、十届人大报告、《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专题学习活动。 2、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以科学理论加强自身修养,指导工作实践。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通过教代会、教工座谈会、班主任研讨会、“三个工作”会、中层以上干部研讨会等形式,研讨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进一步把教职工思想凝聚到促进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上,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已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各项管理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教育办学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原有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为此,学校进行了内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1、学校组织了中层以上干部和教职工讨论修改教师、实验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考核评估标准及行政后勤人员考核津贴发放方案;按照责任、职责、取酬三者相统一的原则,调整了教师课时津贴标准,确定了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考核津贴系数,进一步规范了教职工考核制度和学校内部分配制度。 2、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制定了《某卫生学校学分制管理条例》、《某卫生学校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某卫生学校学分制综合活动学分评定细则》,并在XX级助产班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在XX年全面实行学分制。 3、按照岗位管理的原则,重抓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校务民主管理,完善校务民主监督机制。一是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召开了校教代会。组织教代会代表讨论审议通过了《学校工作报告》、《学校工会工作报告》、《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报告》、《校务公开工作报告》,讨论了《学校内部分配方案》、《教学及实验技术人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行政后勤人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关于论文撰写的有关规定》、《关于学科分娄的规定》,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监督校务的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校务公示制度,通过校务公示、校情通报会、座谈会、下发文件等有效形式,及时将校情校务向师生公示,接受教职工的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校务民主管理职能。 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管与监督,重抓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把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秩序与质量的管理和监督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严格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的落实。一是认真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授课教师的确定、考试的实施、成绩的统计分析等日常教务工作。二是学校要成立教学督查小组,制定了工作职责,加强了对教师教案撰写、教学日志、课堂考勤、课堂教学、教学进度、考试辅导、试卷分折等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三是较好地发挥了教研组组织教育教研活动的职能作用,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教学工作的落实。 2、加强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根据生源文化基础低,接受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寻求适应生源状况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教学工作能真正围绕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讲透基础,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主线,归纳重点内容文 秘 家 园,引导学生领会知识要点,启发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质量得到巩固和提升。 3、抓好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一是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二是对实验楼的窗户进行了更换。三是教研组安装了空调,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和实验条件。 4、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一是召开医学教育座谈会,就如何针对临床实习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专业实习安排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统一了落实临床实习工作的思想认识,保证了实习计划的落实。二是加强了学校与教学医院的联系,先后共派出50人次到各教学医院,与教学医院沟通、了解实习生在医院的实习表现,召开实习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实习生的管理,确保了实习队伍的稳定,促进了实习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学校新专业的不断开办,外聘老师不断增多,为稳定外聘老师队伍,学校加强与外聘老师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地理顺了学校与外聘老师单位的关系,取得相关单位领导对我校办学的支持,以保证外聘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医学教育研究,推动学术活动的开展。一是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分医学基础、医学临床、文化基础三大教学模块,选定研究课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学术活动的开展。二是认真抓好教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团体举办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知识。三是加强论文撰写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论文的评审、推荐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全年教职工共撰写论文53篇?上的育人环境。三是加强班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风建设,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和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3、较好地发挥生管组管理学生的作用。一是加强了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重点加强了学生遵守校纪、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保护环境、卫生保洁、两操、夜间就寝等行为规范的管理。二是加强了课外时间的学生管理,及时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突发问题。三是积极发挥学生督导队的督导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四是加强学生督导队的自身建设,着重加强了督导队班干部和新督导队员的培养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督导队建设。 4、积极发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班主任能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班级利益和学生利益的关系,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教育、引导、说理、解惑、关心、爱护等工作落实到学生的教育中,较好地发挥了班主任应有的作用。 5、较好地发挥教工教书育人作用。全体教职工能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自觉地把学生管理贯穿到教书和服务工作中去。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值班工作,认真履行学生早读和晚自修的督导职责和考勤工作,做到在学习上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在思想上要鼓励学生上进,在品德培养上要引导学生自尊自爱,在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帮助,对不良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批评教育,真正用一颗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去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有效地做好招生及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以赴做好中职招生工作。一是组织教师分21个组,前往各县市、区主要乡镇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等形式扩大招生宣传,让更多的考生了解卫校,报考卫校。三是采取全员性、多渠道、分阶段的招生办法,确保招生任务的基本完成,共完成了582名中职招生和22名高升本护理专业远程教育的招生。2、调整思路,做好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一是加强了就业形势及政策的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积极寻找自己的位置。二是指导学生填写就业推荐表,培养学生自我宣传,自我推荐的能力。三是建立毕业生档案和招聘信息资料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做好毕业生升高职的宣传、报名、资料征订和考试的组织、服务工作。 六、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省级文明学校的内涵建设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体师生,引导师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师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师生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力推进“三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再学习再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开展公民道德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撰写学习心得,深化《纲要》的学习,使全体师生加深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涵的理解。二是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全体师生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从事社会工作中,自觉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
献社会;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做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促进师生“三德”建设。 2、重抓德育建设,深化德育教育内涵。一是以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某市公德馆为依托,以报告会、演讲赛为载体,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二是以三月学雷锋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师生立足校园,开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勤学苦练、遵纪守法、扶贫助学、奉献爱心活动;面向社区,开展关爱社会、助人为乐、上街义诊、无偿献血活动。三是开展“德为医之本,无德不为医”的医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四是开展文明细胞创建评比活动。激励师生争创文明处室、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楼院、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及十星级文明家庭的热情,进一步推进省级文明学校建设水平。 3、抓好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内部安全。一是加强了校园内部安全的检查与防患。严格门卫制度,严把外校人员进出校园关,确保学校治安安全。二是严格消防制度,认真查处乱拉电线、乱用电器,乱用明火,适时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切实做好“防火、防爆、防盗”工作,保证了学校消防安全。三是加强对学生防伤害、防群伤、自我防患及消防意识的教育,保证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5、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一是认真抓好非典型肝炎的防治,坚持晨检制度、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定期消毒检查,加强校园卫生整治,做好卫生常识、防病治病等健康教育,杜绝了传染病的发生;二是认真做好学生的门诊就医工作和定期体检工作;三是严把食品卫生监督,杜绝食物中毒。 6、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和老干部工作。一是加强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晚婚晚育常识的宣传教育。二是抓好育龄妇女的查环查孕,杜绝政策外怀孕。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定期检查流动人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杜绝使用无证人员,确保流动人口计生安全。四是积极做好离退休教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召开离退休人员座谈会,通报学校的情况,倾听他们对学校建设意见;适时组织老同志开展节日活动;关心老同志身体和生活,及时做好慰问工作。 7、做好增收节支,改善教职工的生活福利。一是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积极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提高学校经济总量。二是根据经费收入情况和有关政策,调整课时津贴,提高教职工生活福利,增加教职工的收入,改善教职工的生活。三是对实验楼窗户和化学实验室进行改造,给教研组配置了空调,改善了教师工作条件。
共2页,当前第2页2
[关键词] 毕业实习; 管理; 效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62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107- 02毕业实习是大学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是校内教学的延续和就业的衔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完成由学习到就业的过渡。毕业实习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会贯通为一体、以生产现场最佳实景实效为基础,是眼(看)、嘴(问)、手(动)脑(想)并用和师生互动相长的最好训练模式。
1 强化标准化管理,明确毕业实习目标
如果对毕业实习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基本规范、基本要求、基本模式,那必然各行其是,杂乱无章,实习效果难以实现。制定各专业统一要求的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明确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达到的实习目标要求,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感受实际责任,受到全面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懂得学以致用,充实和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制定毕业实习目标标准时应考虑:培养思维和技能结合为主要模式,以问题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提高实习现场的思维能力;培养实习现场勤于思考,积极提问,综合分析,深入理解,认真领会和消化吸收,问题归纳分析能力;培养以结合实际问题为重点,补充理论课的不足,加强与人沟通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撰写,文字简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格式规范,以培养总结和撰写能力。
2 强化标准化管理,制定毕业实习计划
为了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程度上达到实习效果,在制定实习计划上一定要实现务实性,必须抓重点、抓基础、抓过程、抓细节,健全建设毕业实习体系和完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选择最佳的实习单位,落实外出实习前的准备、校外实习以及返校后实习工作总结三个阶段的计划,从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分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内容等安排上,均应制定规范的计划标准。
3 强化标准化管理,落实毕业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计划制定后,系统化落实是关键。首先在实习前认真组织实习动员,由实习带队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对实习高度重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学生要吃苦、进取、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其次应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实习的方式,总结往届实习中的一些实践经验,针对到实习的生产现场,将可能看到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将观察的直观东西归类,上升到管理、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进行实习知识讲座,让学生实习前对实习的内容就有所了解,尽快进入实习的状态。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可以去实习现场找到答案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到实习生产现场发现和学习有用知识,了解生产现场看到而在课堂上没学过的某些知识;另外,安全问题是实习中的重要问题,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本着对实习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学生做到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最后,实习学生应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实结或体会等,作为填写毕业实习评定表和考核实习成绩的标准依据。
4 强化标准化管理,细化毕业实习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毕业实习的管理模式需要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求。首先实习师生应严格遵守工厂有关制度和技术保密规定,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其次纪律是完成实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纲和计划要求进行实习。
毕业实习的管理,需要正确引导,不用空洞的说教和命令,而是引导和启发,用指导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对实习的兴趣;相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以此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全面评价,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生产现场实习情况的作法,将从实习的准备开始,到实结工作完成的全过程,均作为考核范围,从“实习的态度、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性、乐于助人精神、积极主动承担义务、生产现场的表现、观察和提问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后的思考和理解、座谈会表现、实习日记的详实、实习报告的条理和格式”等方面综合考核。
5 强化标准化管理,完善毕业实习指导
南京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我国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了确保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软件学院在南京大学现有教学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质量保障规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是: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指导性框架,规范学院的教学工作,提高学院的教学水平,保障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做法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软件、硬件建设。
软件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课程质量保障系统、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等五个组成部分。
一、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
软件工程学科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兴学科,为了保证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制定反映学科发展现状、适应企业界要求的软件工程学科教程来规范学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学院在ACM和IEEE计算学科建议教程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教学特点制定了完整的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并建立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以组织课程体系研究,保障课程体系更新。该子系统包括组织保障、程序保障、反馈制度等三个组成部分,从组织、程序和反馈制度三个方面来规范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
1. 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课程体系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组成了《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工作委员会。该工作委员会下设学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两个研究工作小组。
2002年至2006年,学院每年一版反映当前学科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至铁人版;2008年和2010年,学院还将钢人版和正式版;以后约定每四年一个更新版。
2. 程序保障
为了确保《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的合理性和与国际计算学科发展的同步性,学院制定《软件工程学科教程质量保障体系暂行管理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课程体系研究。
为了确保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现状、适应企业界要求,学院把各个专业课程模块的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确定为教学任务,指定专门教师作为特定课程模块负责人,研究具体课程模块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并组织协调该课程模块的教学。
课程模块负责人跟踪本课程模块学科的发展进程,在本模块的知识体系中增添学科中新的重要的知识领域,删除知识体系中过时的内容,保证知识体系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步。同时负责人协调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之间的关系,保证整个模块规划的课程能够覆盖应有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系统化的技术和知识。
学科知识体系研究工作小组则以IEEE计算学科建议教程中的核心知识体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界需求、核心知识体的微调和各课程模块负责人提交的该模块知识体系,设计《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的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研究工作小组则在《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学科核心课程体系,规划、调整和批准各课程模块负责人提交的课程模块建议,从而构成完整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编排教学计划。
3. 反馈制度
在对知识体系和课程模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院重视学生、工业界和国内外同行的反馈意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服务对象,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有着切身的体会。学院在每学期结束时都会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培养学生必须考虑企业界的需求,企业界的意见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院定期向国际国内著名软件公司提供我院的课程体系,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根据他们具体的人才需求和对我院已工作学生的考察,向我院提出反馈意见。在我院和国内外高校教师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学院将课程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内容,听取教育专家们对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议,借鉴国际先进高校的经验。
以上三方面的反馈以及学科发展现状是各课程模块年度工作报告和修订《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的依据。
二、课程质量保障系统
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院高度重视具体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将其作为学院工作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建立课程质量保障系统,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三个方面制定相应制度来保证软件学院的课程质量。
1. 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要素。教学大纲是课程规划的重要文档,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为了促使教师认真规划课程,学院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实施提出详细要求。
规定在课程规划时,教师必须确定课程背景、课程预备知识、教材及参考书籍、教学目标、详细教学计划、课程覆盖知识体系、课程实践内容设计和课程考核要求,并将其写入教学大纲。
学院对教材选定和实践环节也提出详细要求:如无特殊原因,所有课程原则上必须采用原版教材或三年更新的自编教材;除个别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之外,80%以上的专业课程应包含实验或实习环节,实验或实习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以上。
学院对课程规划进行透明式、公开化管理。学院开发专门的网站公布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同时也相互督促。课程教学大纲也成为学生决定选修课程时的参考,如图2所示。
2. 教学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地控制教学过程质量和提供便利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学院自主开发教学支持系统,并制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学支持系统暂行管理办法》来保证课程实施时教学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教学支持系统包含如下功能:课程信息管理、课程通知、课件管理、作业管理、课程论坛和成绩管理。
教学支持系统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便利的数字化平台,也使得课程内容、课件、作业公开化,增强了教学活动的透明度,方便了监督。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图3为教学支持系统的界面图。
3. 课程评估
学院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听课和教师听课互评,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门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必须认真评价自己的教学情况并撰写课程教学总结报告。学生也将从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主讲教师整个学期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估。
三、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
学生学习管理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保证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学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包括选课规定、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1. 选课规定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学院根据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按照1∶3的比例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软件技术、软件过程、Linux与系统软件、信息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嵌入式软件技术七个课程模块,以及其他有待开发的课程模块。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网络与嵌入式技术等三个专业培养方向。学生必须选修一个课程模块,以达到专业深度要求;同时还必须在其他模块或方向上进行广度选修。确立课程选修规则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对某个具体专业方向有深刻的认识,具备相应的开发技能,同时又对整体软件工程学科有较广泛的认知。学院制定相应的选课规则,开发专门的“学生选课系统”,以保障课程选修的实施。
2. 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软件学院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质量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认真、细致地做好实习基地的选择和组建工作
学院制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实习基地认定的工作流程》,以保障选择、组建实习基地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按章办事。同时,学院还草拟《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关于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的协议书》,明确了与企业合作的原则。
(2) 制度化地与合作企业协同开展实习生培养工作
为促进与合作企业长期、紧密的合作,顺利地完成实习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工作,学院拟定《企业对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实习生需求表》和《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实习生选择实践企业申请表》。
(3) 切实做好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
为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保障实习期间实习生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学院拟定《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实习协议书》和《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实习有关知识产权及保密协议书》,使得学生的实习得以规范化。同时,学院也籍此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工程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包括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两个环节,学院根据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毕业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1)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必须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程实践,并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论文;工程实践可安排在软件企业,或在校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
(2) 软件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
软件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必须进行为期10个月的工程实践,并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论文。
四、实践教学保障系统
教学实验环节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既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保证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包括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工程实践和设备保障等方面的制度。
1. 课程实验
规定教师在规划课程时必须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分量,要求除个别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之外,80%以上的专业课程应包含实验或实习环节,实验或实习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以上;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以上机考试和答辩作为最终考试方式。
2. 实践课程
学院认为,仅在课程中增加部分课时的实验,尚不足以达到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实验环节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系统地设置独立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软件研发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设置了独立的7门实践课程。并通过选课规则的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与三门以上实践课程的学习,以此保障学生的实际软件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都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 工程实践
在学分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院设置全时制学生工程实践,规定符合条件的学生必须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从事真实的软件项目,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五、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和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包括制度保障、设备保障和软件设计比赛等组成部分。
1. 制度保障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订《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鼓励学生创新管理办法》,以保障学生创新活动有序的发展。
2. 设备保障
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科研创新,学院在创新机房、设备和经费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学院专门辟出多间学生创新专用机房,并提供学生创新服务器和其他支撑设备。
3. 软件设计比赛
学院每年组织“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并制定规章制度来保证该比赛的顺利有效举行。比赛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的一项重要条件。
六、总结与展望
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特点,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在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实施上的探索和创新。该系统已经经过了3年的实践,有效地保证了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培养的软件人才的质量。
学院建立了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保障课程内容符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和企业界的需求;课程质量保障系统保障课程的高质量进行;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保障学生获取知识主动性和有效性;实践教学保障系统保障学生获取足够的实践经验;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保障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类专业 校企合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相关政策指引的出台,都意在鼓励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与探索,从而真正实现职业院校与就业岗位对接,突出职业办学的特色与理念。
一、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1.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而高职院校与经营相关实际业务的企业有一定的脱离。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往往也缺乏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在实操性较强的实训类课程中能力欠缺,从而无法突出高职院校学生实操能力的优势,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处境尴尬,就业困难。因此只有践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真正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保证学生的就业。
2.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而言,该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属于相对小众的群体,因为该类专业的学习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该类专业与会计、电梯等专业相比实务性较弱,因此对于该类专业的办学来说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十分注重财务安全与保密性,因此金融机构很难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岗位,也就很难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的对接,再者由于相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许多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是无法带到企业外为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因此高职院校更急需突破重重困境将企业引入教学,培养区别于本科院校具有高职特色的金融类人才。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选择它所需要的员工;可以在高校推广企业的文化品位和企业的知名度以及利用学生在高校中推广金融产品;可以获得高校的人才、技术、科研、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金融产品营销、员工培训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困境
1. 院校与企业间中介桥梁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几乎没有设立专门部门作为中介,为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牵线铺路。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单靠系部个体力量,大部分是动用系部教师私人关系联系企业,难度较大且能力有限。金融类专业试图开展校企合作必须要“跑市场”,而“跑市场”联系到的机构可靠性难以保证。然而可利用的私人关系毕竟有限,大多合作碍于人情,可持续性较差。金融机构方面,现在金融机构迫于业绩的压力都想寻求新的市场作为突破点,而学校就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许多金融机构都试图与高校建立联系,然而由于没有接洽的人员,同时院校也没有主管的部门,因此也错失掉一些机会。
2. 校企合作缺乏成熟系统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都倡导校企合作,然而学校却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具体系统的规范校企合作的模式,因此金融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合作模式的不健全,造成合作中有许多漏洞,而金融机构讲求效益,注重短期利益,一旦合作不能在短期内为他们创造效益,合作很难继续维系。
3.金融机构就业岗位与高职院校学生无法对接
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挑选新晋人才,然而目前金融机构就业门槛较高,像商业银行招聘的学历起点就是本科。招聘金融专业高职学生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证券公司营业部、保险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销售岗位,而这些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且金融专业女生相对较多,女生在择业上对销售岗位有一定的抵触性,因此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校企合作阻碍较大。
4.金融行业政策法规制约
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及重要性,政策法规对该行业的制约条款诸多,许多金融机构的业务无法拿到企业外供学生实践,而像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这类直接接触现金的业务,金融机构也不会准许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接触。因此,金融专业相关授课内容的实习实训开展困难。
三、基于利益双赢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合作只有双方都能从中获益才是良性合作模式,合作也才会更长久。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在关注自己的合作诉求之外,更要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金融机构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开拓市场,二是人才招聘。
若是基于第一种目的开展合作,这类金融机构一般接纳不了高职毕业生,或者非在职人员无法进入企业实习,那么第一种模式就是不错的选择。作为院校应该为系部提供一些支持政策,系部能力有限,要想深度开展校企合作,院校层面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院校可以在相关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学校的优势为金融机构做一些宣传与营销,也可以允许金融机构针对校园的金融需求开展业务,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校师生的金融需求,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学院对于企业的需求也更易满足。
若是第二种合作目的,那么该类金融机构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企业从业人员可以作为外聘专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授课,特别是一些实训课,可以直接接纳学生去企业实践学习,使学生近距离了解该行业,同时也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要求。在学生大三的集中实习阶段,金融机构可批量接纳学生的企业实习,最终在实习生中挑选合适毕业生签约就职。甚至可以发展更深度的合作模式,开展企业与院校的“订单班”合作,学校按企业要求进行授课培养,毕业后直接录用就职。
为此,高职教育通过构筑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基本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高职学生在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但围绕“高素质”内容,没有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同时从用人单位反映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敬业精神欠缺、自我意识过强、合作态度较差、团队意识淡薄、企业忠诚度低等诸多职业素质问题,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
一、当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强调技术特性,忽视职业素质中其他特性,职业素质培养不全面
职业素质理论中,“职业”的特性包括了社会特性、经济特性、技术特性、差异特性、规范特性等多方面内容。[2]但纵观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重心均放在掌握职业技能方面,片面强调技术特性,对职业过程中需要的社会特性等其他方面培养不足。
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劳动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外,还需要一定的职业意识与能力。其中职业意识最基本的包括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能力包括了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内容。[3]各大学校也日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活动付诸实施。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并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但是从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看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学校不得不重新思考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不是存在问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内容、强制要求实训环节保证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而职业素质却是通过讲座、活动、理论课程等非参与性的方式来实现,这便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未能有效培养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指导,造成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巨大落差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考核,均偏重于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注重教师的工程实施能力,从制度层面引导教师加强技术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却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指导上还停留在共性层面,个性指导与系统化不足;同时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担任该项内容的教师多数还是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而专业课教师参与程度较低,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忽略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性,降低职业素质的培养的有效性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磨炼、自我修养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反映劳动者身体、思想、美德、心态、文化、情操、技能、诚信和责任等方面状况的内在要素和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4]从其概念来看,职业素质的获取,可以通过学习培养,也可通过培训达到目的。在学校教育环境下,通过开设思政课,建立学生会、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均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这些活动学生主要是被动参加,并未真正融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取的仅仅是感性认识。而职业素质的概念明确提出了“实践过程”特点,即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体会,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提高劳动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四)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内的短期实践,也有时间较为集中的企业实践。学校的短期实践教学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质的培养益处不大。企业实践有助于职业素质培养,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均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实践过程,即实践者的身份仍然是“学生+职员”,从而使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学生是以实习者身份加入到企业中,企业对实习生的考核也与企业职员有显著差别。如此的差别造成学生自主投入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积极性降低。
没有专门的课程保证,没有符合要求的师资,没有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环境,造成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巨大落差。
二、引入模拟公司的原因及可行性分析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为适应当时德国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创立了“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育”又称实践导向教育,是指学生的“行为积极改变”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本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模拟职业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即“在行动中学”,本身是学习,同时也是在学做工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5]这种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本身是个小社会,也有大量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技术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对计算机及网络、软件等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以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以学校教师为依托,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建立模拟公司教学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三、建立模拟公司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实践
模拟公司教学法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即入校的三校生,或已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大二学生),建立模拟公司,并在学校内部开展公司的业务活动。公司的管理、技术、运行和经济核算均由模拟公司自行负责,教师主要起引导、监督,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其基本过程如下:
(一)建立模拟公司
在教师的引导下,挑选部分组织能力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组成模拟公司的核心成员,并布 置相应的任务,组建模拟公司。
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调查市场并提交公司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济分析报告;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的组织机构;演讲竞聘公司的主席团成员并推荐公司董事长;聘任各部门经理;招聘各部门员工;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最终,模拟公司成立,其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公司组织架构
(二)模拟公司基本运作
模拟公司根据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布,分别划定各自的业务范围,如技术一部主管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机房的网络及计算机的维护工作;技术二部主管学校其他教学部门专业机房的网络及计算机的维护等;市场部负责公司业务的推广,并约谈客户;财务部统一管理公司的财务,并核算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所有员工均要求持证上岗(由模拟公司考核后颁发的工作证)。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挂牌并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在有大型考试项目(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公司根据需求布置工作任务,安排不同的工作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负责划定范围内的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
模拟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以月度为单位,各部门需要向主席团做工作报告,总结上阶段的工作、讨论目前工作中的问题、提交下阶段的计划;以季度为单位,考核公司员工,并给出考核成绩;以年度为单位,董事长向全体员工汇报工作情况,并选出新的董事长。实施过程资料提交指导教师审阅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工作。
(三)模拟公司的激励措施
能被公司聘用,参与到公司的工作中,并在公司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取知识,本身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工作一定时间、取得一定业绩的学生,公司颁发聘用证书以证明该学生的工作能力。实际上,该证书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被许多企业看重并发挥了与其他荣誉证书同等的作用。
同时联系教学管理部门,对参与到模拟公司工作并考核合格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定学生素质学分或社会实践学分。此举一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到模拟公司,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因为学校对学分的要求而选修其他课程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拟公司的工作中。
由于学生实际参与了学校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学校本身也是受益单位,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理所应当。通过学生处的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勤工助学名额的分配,给予核心成员以勤工助学形式给予一定的报酬,激励学生积极工作,竞聘更高职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模拟公司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模拟公司运行两年以来,对学生的培养效果非常明显。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在模拟公司锻炼过的学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部分企业甚至明确要求推荐的学生必须有模拟公司的工作经历。总结起来,模拟公司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由于真正地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均是实际的项目与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工作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学生自行寻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公司的管理者、职员均是学生担任,各角色在学校而言是平等的,在公司内又有等级划分的。故管理者必须加强能力的培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以维护自己的管理地位,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职员必须学会服从公司的管理和制度,学会合作与团结,以公司的利益和大局为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领导艺术、社交能力和公关技巧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缩短了学生就业适应周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学生参与了模拟公司的实际运行,有助于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方法,了解公司的运行模式与组建过程,掌握一定的市场经营理念,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公司团体为载体的创业过程,获取一定的创业经验,培养了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等创业能力。
五、结语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模拟公司的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践岗位和实践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公司运行中的问题,处理学校“实体”与公司的“模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宋毛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