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

时间:2022-08-14 10:0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价值评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

第1篇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和现金流量的研究背景

1.1:企业价值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1.1.1:企业价值评估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1.1.2: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1.2.1: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背景

1.2.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内背景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1: 企业价值评估在现实中的应用

2.1.1:在投资、并购中的应用

2.1.2:投资、并购对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促进和要求

2.2: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种类

2.2.1:赢利潜能分析指标

2.2.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2.2.3:成长性分析指标

2.2.4: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

2.3: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3.1:现金流量的客观性

2.3.2: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部分:样本设计及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样本设计

3.1.1;样本选择

3.1.2;研究对象

3.1.3: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3.2: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计算与分析

3.2.1:指标计算

3.2.2;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现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4.1:结论

4.2:局限性

第五部分:解决局限性的设想

前言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和现金流量的研究背景

1.1:企业价值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1.1.1:企业价值评估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1.1.2: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1.2.1: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背景

1.2.2: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制定的国内背景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1: 企业价值评估在现实中的应用

2.1.1:在投资、并购中的应用

2.1.2:投资、并购对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的促进和要求

2.2: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种类

2.2.1:赢利潜能分析指标

2.2.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2.2.3:成长性分析指标

2.2.4: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

2.3: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3.1:现金流量的客观性

2.3.2: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学性

第三部分:样本设计及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1:样本设计

3.1.1;样本选择

3.1.2;研究对象

3.1.3: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

3.2: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计算与分析

3.2.1:指标计算

3.2.2;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现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4.1:结论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品牌等级,层次分析,德菲尔专家法,模糊数学

 

一、研究企业品牌评估的意义

品牌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有其自身价值的。企业品牌评估就是将企业品牌进行量化。企业品牌评估有利于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并合理、有效地保护品牌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品牌价值在公司购并、商标使用许可与特许、合资谈判、商标侵权诉讼索赔等众多场合越来越突现出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品牌在厂商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通过创造产品差别赋予厂商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帮助企业保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如何科学评估品牌资产的价值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和品牌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外现有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及比较

表1列示了国内外现有的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特点

主要评估要素

成本法,直接评估法,市场法

品牌资产无形资产的一部分,体现会计学概念

财务要素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法

品牌资产是品牌超值创利能力,发展潜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的综合,同时加入行业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财务要素

市场要素

溢价法

相对于同类无品牌或竞争品牌而言,消

费者愿意为某一品牌付出的额外费用

财务要素

消费者要素

Interbrand评估法

市场结构模型法

品牌资产是品牌未来收益的折现,加入市场要素对传统财务方法进行调节

第3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最有创造力、最具经济增长潜力、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0 引言

    有些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难以量化,因此人力资源价值无法进行评估。的确,由于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价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很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很难进行精确的计量,因此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在实际操作上会有很大困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从理论上和现实中分析,人力资源价值具有评估的可行性。

    1 认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在现代意义上最早是由美国的卢森博格在1917年提出,当时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资源总和的一部分,是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资本价值的辅助资源。至今已有舒尔茨等三位教授因为人力资源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我国,随着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拥有者带来巨大的财富。我们可以理解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领导者及员工运用他们所拥有的能力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这个价值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补偿价值和贡献价值。

    补偿价值是基础,可以视为对企业投入的一项补偿,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将此补偿价值理解为支付给人力资源载体的报酬。在补偿价值之上,通过各种投入与开发,人力资源价值可以增值,这一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贡献价值,往往贡献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实现收益的多少。

    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和贡献价值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当然还有一些无法直接量化的价值,如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所创造出的顾客忠诚、由此产生的对扩大企业知名度的贡献等等,这一部分体现在企业的商誉中。

    2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不仅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评估方法应该是同一的,否则就失去了正确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据价值评估的目的,明确所要求的价值尺度的内涵,而后才能确定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本人认为,人力资源之所以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进行估价,是因为它具有资产的性质,即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收益。所以,在评估中适合采用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应该是指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潜在劳动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因此,应以产出即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为基础来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当然还应该考虑劳动者过去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等因素,因为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不同的人,其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即人力资源价值不同。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的资产,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具有与一般资产相同的评估理论基础上,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3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

    资产评估的对象即评估的客体,本文探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之所以限定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球星、歌唱家、企业家、大学教授、发明家、职业经理人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其价值影响因素、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会有所区别。企业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即盈利性是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能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最终生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也能够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人力资源的价值。而非企业人力资源,比如大学教授,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通常无法根据教授所教学生人数衡量价值大小,也不便用和专着数量估算价值。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为企业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脑力价值的总和。

    4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目的是为取得被评估人力资源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其特定的评估目的。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1 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是企业为生产经营所需,从企业外部招聘适宜人员。在对具体人员提出任职要求的同时,也往往明确其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以利于企业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双向选择。其实,任职要求和薪酬待遇不过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使用权的预期效应和为此所付代价的外在表现。至于某一具体人力资本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则需进行评估。即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与企业所付代价是否对等。

    4.2 实施薪酬规划 薪酬规划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设计的一系列工资制度或计划。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是工作中“偷懒”现象的根源所在。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实施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规划。但如何激励及激励程度的确定需要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相联系。薪酬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管理与岗位绩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将直接对企业整体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4.3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这就需要对员工所在岗位应创造价值和员工实际创造价值进行评估。

    5 加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在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六大资源中,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为此,评估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5.1 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工作。对企业核心人才而言,首先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要真正留住他们,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大舞台,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足够的、以证明其自我实现的内容条件,如职位、福利、待遇等。

    5.2 把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机结合。企业想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关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先贮备人才、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订出与企业组织发展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通过把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机结合可以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5.3 人力资源的价值评估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要对每个因素进行数量分析,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上述传统的评估方法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扩宽思路寻找新的方法。国外在借鉴商誉评估方法中的割差法的思路,先从整体入手,采用连续割差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的新思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与其它传统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相比,连续割差法充分反映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以及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樊相如,彭莉.人力资源评估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1999.6.

第4篇

【关键词】 页岩气; 核心竞争力; 价值评估; 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044-0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页岩气开发战略的加速,有关页岩气问题越来越被重视,我国页岩气产业商业化发展不断加快,页岩气上市公司实力成为页岩气能否顺利开发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代表页岩气开发利用主体的相关公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类公司经营价值评估如何关系到页岩气开发前景。本文运用页岩气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并结合其目前的市场开况,尝试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页岩气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而评估涉及页岩气企业经营活动对页岩气开发贡献的程度,旨在促使涉及页岩气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评估价值,并推进我国页岩气这一新型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页岩气行业刚刚起步,页岩气开发公司尚未有公认统一的分类,本文选取了涉及页岩气概念的2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经营价值评估的研究(数据来源于新浪网概念板块中的25家页岩气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年报)。目前涉及页岩气上市公司为25家,其中沪市A股有7家,分别为永泰能源、广汇能源、天科股份、海越股份、华银电力、航民股份、蓝科高新;深市A股7家,分别为中天城投、湖南发展、江钻股份、吉电股份、湖北能源、华菱钢铁、煤气化;中小板7家,分别为东华能源、神开股份、杰瑞股份、巨星科技、宝莫股份、山东墨龙、惠博普;创业板4家,分别为海默科技、恒泰艾普、通源石油、福瑞特装。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涉及页岩气企业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八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这类方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效果较好,在国内外相关领域都有一定的运用。

本文指标的选取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页岩气行业为能源行业,属于我国的传统第二产业,有着投入大、见效慢等特点,因此较多选取了能够反映总资产利用效益的指标。

二是页岩气作为新型产业,我国尚未建立起其相关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本文参考了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行业的价值评估指标。

二、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

因子分析法指的是一种用来压缩数据的技术方法,可以对多个变量中的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到被观察数据内的相关结构,基本的数据结构则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不能测量的、独立的变量来表示。因子分析基本的操作步骤如下:

(1)根据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初始变量。

(2)确定其是否适合于做因子分析,本文采取的是SPSS 17.0统计软件通常提供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方法。

(3)检验完成后,进行初始公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SPSS 17.0软件包中,关于提取因子的方法有多种,但不同的提取方法产生的结果有差别,目前最常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

(4)进行因子的旋转。

(5)计算主因子的最终得分以及计算出综合得分。

三、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价值评价

为了评估目前涉及页岩气企业价值状况,以下运用SPSS 17.0软件对前述25家页岩气上市公司2009—2011年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先以2009年为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采用巴特利特球形和KMO两种检验方法对数据可适用性进行检验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目前我国25家页岩气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即反映页岩气上市公司四个能力的八项具体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利息支付倍数;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长能力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首先求解初始的公因子前,为了验证本文所取得的数据做因子分析是否适合,特采用了巴特利特球形和KMO这两种常用检验方法,即对于数据的可适用性需要进行检验。分析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Bartlett的统计sig为0.001,小于1%,并且,KMO的统计量为0.55,比合格值为0.5,可以做因子分析。

(二)提取解释总方差和碎石图

根据解释的总方差表看到,经过主成分方法提取后,被提取的共有3个因子,累计的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为74.078%,解释效果比较好,分别如表2和图1;因子分析的碎石图的作用是可以帮助确定最优因子的个数,碎石图的横坐标轴表示的是因子数目,纵坐标轴表示特征值,根据公因子要大于1的基本原则,且从表2中可以观察前面3个因子对原始变量的累计贡献率超过50%,因此提取前面三个相对比较适合。

(三)计算因子得分情况

表3和表4分别为得到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以及根据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的因子得分情况,由因子得分可以进一步计算综合得分。

(四)求取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2009年综合经营价值评估得分

求解过程为根据上文对照相应的贡献比重进行加权求和,分别用各自方差贡献比上总的贡献,公式为:

代入上述公式,得到表5的三个因子权重。

从而代入下列公式,得出综合经营价值评估得分:

同理,按照以上操作方法分别可以得到2010年和2011年页岩气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价值评估得分,三年价值评估分别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名如表6。

四、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的综合价值评估评分

图2、图3、图4分别是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2009—2011年按照排名顺序的折线图,清晰地展示了各个上市公司所处的位置和较其他公司的差距。

综上,2009年有13家企业价值评估得分大于0,前三甲分别为:中天城投、杰瑞股份、航民股份,其中中天城投以0.7958遥遥领先。而湖南发展位居末位,较其他公司相差很大,与其2009年资不抵债的现实相符合,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价值评估。

2010年前三甲为:中天城投、湖北能源、福瑞特装,中天城投再次位居榜首,且较其他企业领先很多,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评估价值,然而,湖南发展经过调整,摆脱了末尾的帽子,取而代之的为海默科技。但是总体上看,尽管各家企业2010年较2009年的得分有所提高,但是企业间的差距明显增大,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日趋严峻。

2011年基本保持2010年的态势,价值评估突出的几家企业发展较快,前三名依次为:航民股份、杰瑞股份、中天城投,航民股份异军突起,于行业中称霸,中天城投告别榜首,退居第三名,但是实力犹在。再看后几位,湖南发展又回到原点,显示其发展道路之艰辛,然而湖北能源身影的出现和2010年的前三甲反差巨大,反映了其发展稳定性有待提高。

(二)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得分对比折线图

通过图5,首先就折线的波动幅度来看,去除个别因素,从2009—2011年间,呈现加大趋势,说明企业发展差距逐渐增大。另外可以看到,有些公司的整体价值评估三年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例如:广汇能源、华银电力、蓝科高新、华菱钢铁、煤气化、惠博普。总体来讲企业价值评估连续三年比较突出的有:中天城投、航民股份、杰瑞股份、惠博普、广汇能源五家,成为页岩气行业价值评估的表率;然而,企业价值评估连续三年比较落后的有:湖南发展、天科股份、华银电力、山东墨龙、宝莫股份,需要加强经营,增加利润,增强自身实力,从而赢得优良的和令人满意的评估价值。

(三)我国25家页岩气上市公司2009—2011年价值评估总结

2009—2011年,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中得分为正数的企业得分总和分别为4.6812、5.2319和5.5193,可以看到,三年来,页岩气公司总体评估价值呈上升趋势,说明该行业处于发展成长期,未来有望得到更好的经营成果。

中天城投、航民股份、杰瑞股份、惠博普、广汇能源,是连续三年来价值评估得分较高且稳定的五家企业。其中,中天城投是贵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企业,性质为民营;航民股份是以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的民营企业;杰瑞股份是烟台一家多元化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惠博普则是经北京市科委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公司;广汇能源为新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五家企业均为民营性质,与国有性质能源企业相比,在竞标页岩气项目时并不占优势,但是其经营业绩突出,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通过以上论证分析,为活跃我国页岩气开发市场、优化配置我国能源资源,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国家应对地方发展较好的涉及页岩气民营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使涉页企业迸发出更大活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

本文主要以新浪概念板块中25家页岩气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评价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评价体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经过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后,发现我国页岩气上市公司的行业整体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态势,但是公司之间差距较大,个别公司应该改进自身薄弱之处,争取赶超行业均值。

2.本文运用SPSS17.0对影响企业经营价值评估的公共因子进行分析后,得出“企业偿债、营运、盈利和成长发展能力与企业经营价值评估息息相关”。

不足之处:由于页岩气上市公司涉足页岩气较晚,本文仅就最近三年进行研究,或许不能够综合反映页岩气长期发展的价值评估状况;加之页岩气投资大、回报周期很长、公司之间差距较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争取以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顾文炯.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33.

[2] 桂文林,舒晓惠,伍超标,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若干问题[J].会计月刊,2008(10):62-63.

[3] 鞠颂.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评估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李晓,李娜,余玉苗.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模型及其运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7):21-24.

[5] 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6] 张大伟.加强中国页岩气资源管理的思想框架[J].天然气工业,2011(4):1-4.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推动创新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是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发展机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誉,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 

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知识产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知识产权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知识产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知识产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知识产权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为债权提供知识产权担保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我国《担保法》第75条第3款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以及适合不同种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目前,我国仍然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主要是通过一些资产评估公司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不高,银行对其评估结果采纳的比例较小。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有形资产少,企业内部信息很少披露给商业银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透明等。商业银行无法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因此比较谨慎,在没有政府提供相关鼓励政策的情况下,一般不愿意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银行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要承担较高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担保与传统的有形资产抵押担保具有很大的不同。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的特点,是一种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比如一项技术研发出来通过申请取得专利权后,其价值会随着后来更新的技术的研发而贬值,因此商业银行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变现比较困难 

知识产权作为商业银行债权的质押物,当贷款无法偿还时,银行只能通过变现该知识产权来获得受偿。但是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制还不完善,交易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当企业无力还款时,商业银行不能像处理有形财产作为抵押物一样,通过拍卖、转让等收回成本。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 

一般情况下,各个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结果都不相同,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必须面对的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建立专门的、权威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发挥高校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为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提供高技术性、专业性强的人才。 

(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自己的信誉度。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口碑,而且能够为其经营各种业务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其得以长久运作下去的基本要求。努力研究开发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以存活的关键。 

(三)完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银行层面,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该企业的调查,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信誉度比较高的企业;在发放贷款后,商业银行要跟踪贷款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其次,政府层面,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还贷风险。 

(四)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是解决知识产权变现难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上游企业、机构、团体和个人及下游商品生产商、经销商以及产品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交易和服务等信息。可以减少知识产权变现难的程度,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长远发展。 

第6篇

【论文关健润】企业并购审计风险

【论文摘要】并购审计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整个过程,审计部门应从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各环节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审计贯穿并购活动的整个过程,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签订并购协议前进行的审计(并购前的审计)、并购实施中进行的审计(并购中审计)、对并购完成后有关事项进行的审计(并购后审计)。并购审计对各利益单位有着重大影响,这也决定了企业并购审计的高风险性和审计责任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企业并购交易中各个环节的审计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理,是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并购前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前主要是并购意向的形成,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在这一阶段,企业并购参与者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能否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能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此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审计风险。

(一)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

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等;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控制监督系统等。

(二)与价值评估相关的审计风险

与价值评估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对目标企业、主并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战略的评估、企业并购的收益与成本评估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对经济实力的评估审查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业务水平及未决诉讼等。由于企业披露信息可能存在质量不高而产生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发展战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的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并购过程必然带来相应的并购收益和并购成本,这是并购决策最基本的财务依据。并购收益是对未来收益预测的贴现,确定贴现率时不仅要考虑并购之前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和风险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并购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购行为本身所引起的风险变化以及企业期望得到的风险回报等因素。

二、井助中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在这一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换股比例的确定。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价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三、井助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实现并购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并购后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职权的限定情况、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及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情况等方面进行。并购整合阶段就是要让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包括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协同、技术协同及管理协同等各个方面。

(一)与人事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主并企业在完成企业并购后,首先要解决被并购企业人员的问题。如果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纷纷离去,则会使原有客户和资金、原材料供应商等重要资源与被并购企业断绝业务关系,致使并购失败。因此,审计人员在此阶段应协助主并企业做好人员选派、人员沟通、人事调整等工作,以达到稳定人心、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与经营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生产经营的整合不仅包括产品生产线的整合,还包括生产设备在重复设置上的整合、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的整合、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的整合等。因此在整合的初期,应当适当保留被并购企业某些特定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逐步实施整合,降低和化解整合阻力,保证整合效益。降低与整合经营相关的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根据并购的目的,确定需要整合的内容、程度和方式并密切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

(三)与财务有关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对并购各方来说,常常涉及大笔资产转移,为此需要相应的理财手段相配合,尤其是对主并企业,更应该制定与资产重组计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配合的理财手段,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尤其是现金流量短缺问题。为化解财务风险,审计人员应帮助主并企业设计一些理财策略。常用的手段有套利出售、撤资等,以抵销筹资所引起的债务,减少财务风险。

第7篇

关键词: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 绩效

一、引言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经济成果,反映了市场运行的效率,一般用利润率来衡量。如果说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研究的起点,那么市场绩效就是产业组织研究的落脚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市场力量假说:市场力量假说基于梅森(Mason)及贝恩(Bain)创立的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该假说认为:集中度高的市场会导致不完全竞争,大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实力,运用市场力量(即通过提高价格、控制产量等行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此,绩效与市场集中度是正相关的关系。二是有效结构假说:有效结构假说是Demsetz(1973)和Peltzman(1977)提出的,他们对SCP框架下市场结构的决定性作用提出质疑,认为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及生产技术更先进,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最终使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也就是说,虽然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看起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那并不是内在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伪相关,事实上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都是由效率决定的。不管如何,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从1987年9月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到2010年我国证券公司总家数已达106家。这其中有快速发展也有停留滞后。1995年至2001年经历了全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在之后的2002年至2005年进入了低谷时期,特别在2005年有大批证券公司被关闭,从2006年开始我国证券业步入规范发展时期,2007年底各项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证券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证券公司规模偏小、业务结构雷同、资本实力弱、市场竞争激烈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提高我国证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而行业竞争与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以及其与绩效的关系。

二、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结构的衡量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行业中,企业与企业间在数量、规模、份额上的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最常见、最基本的指标,它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或产业中,少数较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大小,它集中反映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的高低。集中度指标分为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类。绝对集中度指标是指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该指标的比重,即前几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用CRn表示,它是行业中企业数目和规模的函数,计算公式为:CRn=Xi/Xi,n为行业中前几位企业的个数,N为行业中企业总数;X为该行业第i位企业在某方面(如产量、销量等)的数值。相对集中度是反映行业内所有企业总体分布的集中度指标,主要有赫芬达尔指数HHI(即H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t等。其中H指数是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H=[Xi/A]2,N和Xi的含义同上,A为行业总规模。不同集中度反映了不同市场结构,而对于各类市场结构的划分,基本标准各异,主要依据其地区和产业的特征来划分。日本著名的产业组织专家越后贺典教授根据J・S・Bain的分类方法,以亚洲国家产业分类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亚洲国家的以绝对集中度指标CRn为核心指标的市场结构判断标准(如表1);而在以相对集中度指标来划分市场结构方面,比较通用的是根据美国政府政策在实践中采用的以H值为核心指标的市场结构一般标准(如表2)。

(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分析我国证券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两类。

(1)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分析。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见表3),首家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6.62上升到2005年的7.56,在2009年下降到5.79;前5家的市场份额则从2002年的24.75上升到2006年的29.37,而后下降到2009年的23.62;前10家变化趋势也与此基本相同,从2002年的36.73上升到2007年的43.48再下降为2009年的41.52。虽然2004年至2006年赫芬达尔指数HHI无法获得,但通过其他年份数据的变化也能看出这种先升后降的趋势。另在计算过程中明显发现2007年至2009年三年银河证券持续占据榜首地位,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同时,前10家中全是大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表现为向优势证券公司集中。但根据市场结构划分标准来看,我国证券公司2002年至2009年CR10<50、H

(2)我国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分析。与经纪业务相比,我国证券公司承销业务市场集中度要高出很多(见表3),这主要由于股票承销业务的进入壁垒较高,所需资金量大,技术含量高所导致。承销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很不稳定,具有明显反复波动特征。如首家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36.30下降到2003年17.36,2004年又上升为19.34,从2005年又表现为一个下降过程,一直到2007年降为14.54,2008年上升为17.64,2009年又下降为16.05,从最近几年的波动状况看,大体围绕16上下震荡;前5家和前10家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具有相似的波动过程。另在计算过程中发现,2007年和2009年排名第一的证券公司是中信证券,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4.54、16.05,2008年排名第一的证券公司是中金公司,市场份额为17.64,而且排名前5家和10家证券公司中,除了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一直维持在前两位外,其他像银河证券、中银国际、中信建投和国泰君安等近年来始终位于前十位之列,但排名变化不定。说明我国证券业承销业务趋于集中,但竞争仍然激烈。根据市场结构划分标准来看,我国证券承销业务近三年的行业集中度为:50<CR10<80、5<H<10,总体上来看承销业务市场集中度偏低。

(三)我国证券公司资源的市场集中度分析通过对(表4)分析,发现我国证券公司资本集中度略低,而利润集中度则相对较高。总资产(广义资本)集中度表现出一个先升后降过程,到2009年降幅较大,CR1降至5.44。而从利润集中度来看,2005年表现为全行业大面积亏损,2008年证券业也经历了一场大幅度下跌行情,但前十位证券公司相对利润占有率较高,表明我国一些大型证券公司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应市场结构划分标准,总体来看我国证券业资本集中度较低,利润集中度也处于偏低水平并有所波动。

(四)我国证券行业市场结构分析综合(表3)、(表4)所有指标,并将各项CRn和H指标平均,得到我国证券行业的市场平均集中度(如表5)。从中看出,我国证券行业的市场平均集中度CR10在50左右,并有小于50的趋势,对照越后贺典教授的划分标准,我国证券行业的市场结构在D型(准中寡占产业)和E型(低集中产业)之间变化,且2009年属于低集中产业。同理,平均后2007年至2009年的H指数在4左右,按照美国政策实践的标准,我国证券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集中度过低。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日本越后贺典教授的划分标准,还是按照美国政府政策实践的标准,我国证券行业的集中度都偏低,表明市场过度竞争。西方发达国家证券业近百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证券业是一种很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但是我国证券业却呈现出过度竞争的局面。然而当前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以下将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三、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样本空间为1997年至2009年各年的证券公司,样本区间为13年。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的排名公告”、证券公司财务报告和国泰安数据库等数据,并经综合整理所得。

(二)研究方法本文从证券业市场结构、证券业资产规模和证券市场行情走势等角度,运用Spss对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验证它们与证券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证券业市场结构数据选取行业平均集中度CR10,证券业资产规模选取当年行业平均总资产(TS),证券业绩效选取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证券市场行情走势选取了上证指数(SSI)。

(三)回归分析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行业集中度CR10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P=0.816>0.05,表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2)资产规模TS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P=0.021<0.05,两者线性关系显著,回归方程ROE=-2.351+0.215TS,即资产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净资产收益率就会增加0.215个百分点。(3)上证指数SSI对净资产收益率线性回归结果也显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ROE=-7.576+0.009SSI,即上证指数每增加100点,净资产收益率就会增加0.9个百分点。以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行业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即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如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1.79市场集中度CR10为50.50,再看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0.36对应的市场集中度CR10为54.02,市场结构变化不明显,而绩效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行业资产规模和市场行情走势对绩效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从影响的相对水平来看,市场行情的影响远大于资产规模的影响,这也反映了我国证券行业的业绩普遍受系统性风险影响,严重依赖于行情,其三大收入来源(经纪、承销、自营业务)均受制于股市行情。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以及相关的实证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不论是集中度指数CR1、CR5和CR10,还是赫芬达尔指数H指标均表明我国证券业介于D型(准中寡占产业)和E型(低集中产业)之间,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集中度过低。并且集中度有继续下降,竞争性有逐渐增强趋势。具体变现为个体数量多而规模偏小的特征。鉴于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的业务过于单一,资产规模偏小的状况,应在适度保护竞争的情况下,对效率差、规模小、服务质量低的证券公司进行并购、资产重组,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从而提高证券公司规模及行业效率。实证分析显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能验证证券业集中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的正相关关系,而是表现为与市场行情和资产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说明我国证券行业还处于低水平的竞争阶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制于市场行情。这与我国证券行业业务结构过分依赖于经纪业务有密切的关系,2002年实施的佣金自由化改革对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佣金制度变革之外,是采用分业经营模式还是混业经营模式,也会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结构造成极大影响。从国外投资银行业来看,混业经营将是一个趋势。因此,在新业务开展及创新业务领域,证券公司应重点开发能抗击市场波动的新业务和新产品,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来改善盈利能力,从而保持盈利能力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姚秦:《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2期。

[2]方芳、付长文:《中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对绩效的影响》,《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3]黄凌:《我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规模与绩效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5年第2期。

[4]Goldberg L.G. and A. Rai.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European Bank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6.

[5]Mason E.S. 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 scale enterpris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39.

[6]Bain J.S.. 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merican Manufacturing,1936-1940.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1.

(上接第61页)

参考文献:

[1](美)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张志强译:《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阿斯沃斯・达莫达让:《价值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蒂姆・科勒主编:《价值评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戴维・弗里克曼:《公司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马克・戈德哈特、戴维-威赛尔斯等著:《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6]史静:《基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北方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7]戴书松:《公司价值评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傅依、张平:《公司价值评估与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

[9]顾银宽,张红侠:《 EVA贴现模型及其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10]黄静、王菊:《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基于事物期权理论的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11]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十论文》2005年。

[12]李敏:《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11期。

[13]刘捷、王世宏:《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3期。

[14]陆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15]吕学梁、王连华:《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价值工程》2005年第6期。

[16]谭文:《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7]汪平:《财务估价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武勇、刘曼琴:《并购过程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8期。

第8篇

论文摘要:一般所谓的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购买企业的部分或整体的意思,本文主要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目标企业估值问题进行了讨。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进行了界定、并概述了相关理论,然后重点研究了基于现金流量贴现法的目标企业估值问题,最后对现金流量贴现法进行目标企业估值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企业并购及其相关理论

1.并购的界定

一般所谓的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购买企业的部分或整体的意思兼并(Merger)是指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它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的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Acquisition)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控制权的法律行为。由于在企业的兼并过程中.往往发生收购行为.所以西方学者常常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简称为Merger&Acquisition.即M&A。尽管从定义上看兼并与收购存在差别:兼并是优势企业吸收其他企业.被吸收企业最终丧失法人资格而优势企业作为存续企业继续存在其根本标志是企业法人地位的丧失和转移而收购方取得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后.可以将被收购企业解散.也可以不解散.保留其法人地位让其作为其子公司继续存在:兼并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收购企业仅以收购出资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但在实际中.兼并和收购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最本质的表现为它们都以产权交易为对象是企业增强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方式.同时收购又是兼并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操作方式.所以实践中它们的区别很难划分。由于兼并与收购在运作中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我国通常将M&A翻译为并购或购并泛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2并购的相关理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效率理论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了企业并购的发生.认为.企业并购对整个社会都有潜在收益.而且能提高各参与者的效率.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层业绩的提高或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的获得。效率理论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管理效率存在差异.并购企业拥有过剩的管理能力.而目标企业拥有过剩的资源目标企业的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得以改善。效率理论在解释并购动机方面具有说服力但对于并购到底起因于何种意义上的效率改进或协同效应.还有待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2)问题和管理主义理论(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alism)管理者持股比例低会造成管理者工作不努力或利用管理特权追求私人享受的问题。问题说明股东委托经理人员经营公司法人财产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成本。对并购中的问题.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并购带来的董事会的更替和权竞争带来的高层管理者的重新任命可以提供一种控制问题的外部机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并购只是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解决方法。

(3)自由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自由现金流量是指超过了所有可以带来正收益的净现值却以低于资本的相关成本进行投资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应完全文给股东.以减小经理的权利避免问题的产生:企业通过并购.适当提高必须在未来支付现金的负债的比例.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价值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运用“自由现金流量”解释股东与经理间的矛盾冲突.进而解释并购动因.使理论研究加深一步.但不适用于分析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成长型公司。

(4)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增大企业规模可以增大企业势力。企业势力表现为由市场份额体现的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方面.通过并购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通过利用目标企业的资产、销售渠道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可以实现企业低成本、低风险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长期盈利的机会。

(5)税负考虑(tax consideration)o税负考虑认为.并购往往是由于企业难以承受高额税赋而采取的行为:有些被并购企业由于税赋重无法继续经营而做出出售的决定有些并购企业为取得税赋减免的利益而实施并购的活动。税收上的好处能够部分地解释并购的产生有过多账面盈余的企业通过并购亏损企业运用财务手段增加税前亏损额的年度分摊.可以减少每年的税收支出如果政府以税赋减免的方式鼓励并购这一好处将更加明显。但税收方面的考虑是否会引起并购取决于是否存在可以获得与税收好处相同的替代方法。

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法的目标企业估值分析

1,适用性及假设前提

现金流量贴现评估法又称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DCF)该理论认为一项资产真正的或者说是内在本质的价值取决于该资产创造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即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资产所有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只关注现金流现金流决定一切。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理论性较强的方法它是资本预算的基本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证券估价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金流量折现技术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增长的投资如增加现有的生产能力也适用于外部增长的投资如并购。据统计大约有一多半的有收购意图的企业主要依靠现金流量折现技术对并购进行评估。绝大多数的文献表明现金流量贴现法是最科学、最成熟的价值评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主观性太强需要一系列的假设为前提。其理论基础基于三个假设(1)货币具有时间价值;(2)对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3)企业可用资本的边际资本成本与其投资资本的可转换收益是相似并且可以预测的。

2.基本原理分析

现金流量贴现法从现金和风险角度考察公司的价值。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被评估公司未来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公司的价值就会越高。公司内在价值与现金流成正比。而企业现金流在一定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与风险成反比。在实务中贴现率的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贴现率定得高折现值较小贴现率定得低折现值较大。我们在运用这个方法时先要确定未来的现金流量包括什么内容再估算出未来的现金流量这可以通过估算未来的收益增长率得到然后再考虑应选用多高的贴现率才符合目标企业未来的增长情况。贴现率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判别都可能对并购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需要慎重进行选择。

3.评估模型类型

在所有的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依据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不同定义存在两种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思路:一种是把股东作为企业最终权益的索取者企业价值就是股东价值另一种是把企业的资金供给者整体作为企业权益的索取者企业价值是整个企业价值包括股东权益,债务价值和优先股价值。第一种思路称为权益法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该模型是将股东在持有期内获得的红利和股票价格波动收益进行折现的评估方法。第二种称为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作为企业最终权益的索取者企业未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归投资者所有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企业的价值。

4.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步骤

第一步:预测确定的时间范围(通常是5年一10年)投资者可以获得的自由现金流。该时间范围的最后一年称为“期末年“:第二步:预测期末年以后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第三步:将预计发生的自由现金流用加权资本成本来进行贴现得到的现值就是公司债权人和权益人能得到的现金流的现值。第四步:现金流量贴现估值的敏感性分析。由于预测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并购企业还应该检查目标企业的估价对各变量预测值的敏感程度。这种分析方法可能会揭示现金流量预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一些需要并购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

三、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的效果评价

1.现金流量贴现法的优势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从协同效应和目标企业未来收益中获取价值现金流贴现法作为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科学方法比资产价值法更适合并购评估的特点从长远的趋势看,应鼓励这种方法的应用因为它是从理财及可持续经营的角度定义企业价值。将企业价值定义为获得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是基于下面的考虑:(1)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创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企业价值是由各种不同的创造因素所组成而且这些创造价值的因素要经过整合才能产生效果:企业价值不是单项资产简单组合而是各项单项资产的整合如果整合成功可以产生1 + 1 >2的效果即企业价值可能大于所有单项资产价值的代数和。(2)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或并购的目的不是企业过去实现的收益,现在拥有的资产价值而是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只要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为正企业就可持续经营下去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并且可以产生某种效用价值形成企业价值。正是由于现代企业价值具有上述特点不能通过利润,单项资产价值,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等概念来准确地表示企业价值的内涵只有利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来恰当地衡量企业价值。

第9篇

一、文献综述

(一)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研究 知识产权融资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人通过运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来获得资金的行为,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质押和证券化融资等具体方式。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表明,对于科技型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起源于日本。Robert和Bruce(2002)指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进行负债融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投资报酬率的难以确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传统质押品的缺乏。Kumar和Jayant(2006)定性研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将知识产权预期带来的收益作为融资担保物的相关问题。

在1995年,我国颁布的《担保法》指出,可以将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即未来现金流作为质押物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国内许多学者也展开相关研究,张平(2007)主要是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陆志明(2004)指出,金融机构需要改变其传统的经营理念,才能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他还指出知识产权的质押价值更多的是基于相应的知识产权的预期的现金流入。席东升(2008)研究了制约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对策。

(二)知识产权估价相关研究 对知识产权的准确估价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许多国外学者对此作了一系列相关研究。Gene,David等(2005)指出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估价模型是知识产权评估的关键,并介绍了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Sheng-hsing Chen(2008)探讨了实物期权法、风险调整净现值法等知识产权估价的新理论及模型,并提出将内含报酬率法、现金流量法、敏感度分析相结合,进而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

我国针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制度以保证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许多学者对价值评估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杨松堂(2007)主要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价值评估方法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李万县和万威武(2006)以索洛生产函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构建出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模型。

(三)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相关研究 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一般信贷风险、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经营风险和处置风险等,要顺利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和控制。对于风险的研究,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控制、管理融资体系带来的风险的研究,Lynnette(2008)以宏观的国家的融资体系对企业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他指出就经营方式类似的企业来说,以银行为导向的融资系统的国家比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信用风险要小。Jarunee(2007)认为知识产权融资对于中小银行具有很大挑战性,从而站在银行的角度进一步提出风险资本管理模型。宋伟和胡海洋(2009)通过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机制都或多或少存有缺陷,应建立具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制度,同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分散。张伯友(2009)指出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企业经营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并建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用以引导中小型企业将经营风险与知识产权风险分解开来。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知识产权融资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已逐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整体看来,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

(1)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有充足的知识产权资源。通常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诸如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其最基本的资产,如果能够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进而实现企业融资,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进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使得科技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范围以及相应的保护技术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渐趋成熟,使得知识产权的数量逐渐增加,并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从知识产权供给的充足性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备最基本的条件,是可以进行的。

(2)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条件,即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但相对大型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使得其风险相对较高,并且由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限制,无法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其他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本不可能满足其融资需求。然而此时己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础,可以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资产即知识产权,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方式来进行融资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成长特点,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实现其自身价值,进而满足其融资需求。

(3)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为了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施,我们国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发〔2008〕1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2010年8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这对于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体系,顺利发展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宏观方面来说能够积极推动产权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的难点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基本可行的,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仍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可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此主要分析以下方面:

(1)法律、政策环境。我国采用政府主导型的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使得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必须得到法律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已提出系列的政策法规,但相关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质押的规定大多是原则性的,过于笼统。这导致融资实践起来非常困难。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银监发[2009]3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全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这两项政策的实现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才有根本性的转变,但要达到完善程度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在我国的流通范围仍然不广。

(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信度。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在于要通过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先决条件,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具有公信力,将会影响知识产权的实际融资能力,从而导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难以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具体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准则。尤其是对于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商标及版权等常见的各类知识产权缺少相对较为具体的评估准则。另外,专门的评估人才缺乏、权威评估机构不多、评估市场混乱等都使得价值评估很难顺利的进行。因此,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

(3)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因素。目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质押融资缺乏相关的成功经验,往往只能以未来预期收益作为担保,由于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的流动性比较差,变现受许多因素制约,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以及由于自身较高的经营风险、较差的抵御风险能力、知识产权质押的各种风险等消极因素使得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融资风险。另外,现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如“三鹿”品牌价值的突然消失,风险问题若得不到有效治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难以持续。

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立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知识产权质押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现若按照传统的动产抵押融资的方法,实施结果未必理想,这最终使知识产权融资的某些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制度并加以落实,同时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制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具体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明确知识产权质押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范围,以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二)完善科学评估知识产权工作,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进行 知识产权价值的科学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知识产权的价值的确定,是决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进行的关键,结合目前我国评估的环境,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专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数据平台,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信息及数据上的支持;加强评估质量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的性质、标准和职业道德,提高评估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顺利进行。

(三)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新理念,开发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等,积极探索股权、商标、专利权等为质押品的质押贷款方式,建立适合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的融资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注重自身建设 首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只有通过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设置知识产权研发与管理机构,加大研究力度,维护企业形象,同时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企业应建立起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制度;最后,资金对于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必须合理进行投融资管理,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资金使用,努力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竞争力,以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

四、结论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管理运作机制与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宏观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其次金融机构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创新融资方式;再次,相关的价值评估体系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最后,企业自身要有规范的治理方式,合理的资本结构,同时应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David Goldheim,Gene Slowinski,Joseph Daniele,Edward Hummel,John Tao.Extracting Value From Intellectual Asset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02,p41-48.

[2]Jarunee Wonglimpi yarat.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A challenge for commercial bank[J].Technovation,2007.12,p721-731.

[3]Kumar,Jayant,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How Far Possible and Effectiv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6.03,p98-102.

[4]Lynnette D.Purda.Risk perception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07,p1178-1196.

[5]Robert E.Carpenter,Bruce C.Petersen: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High-Tech Investment,and New Equity Financ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p54-72.

[6]Sheng-hsing Chen.The Collateral-Based Financ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A Study on Bank’s Valuation System[J]. Master’s Thesi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p27-120.

[7]陆志明:《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6期。

[8]李万县、万威武:《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经济增长模型》,《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刘叔恒:《知识产权质押问题刍议》,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0]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知识产权》2009年第4期。

[11]席东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对策与研究》,《太原科技》2008年第11期。

[12]苑泽明:《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供给与实现路径》,《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

[13]杨松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资产评估》,《中国金融》2007年第5期。

第10篇

[关键词] 实物期权;公司价值评估;不确定性

1 引言

公司价值的评估由于其评估过程复杂性、评估项目多样性和评估环境易变性,难以使用单一的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因此成为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有中外学者建立了多种公司价值的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立足点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赋予公司不同的意义,以不同的价值体系作为衡量标准。例如: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价值表现为公司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公司的现金分红,可能是公司股权的转售价值,也可能是该公司为投资者拥有的其他公司带来的协同效应,因此投资者更加注重公司在其投资期内的价值;对于并购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将处于相同竞争地位的公司排挤出市场可以获得的利润增加值,因此并购者更加注重公司所在行业的同类公司价值;对于破产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现有资本的变现值,它往往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不同角度的评估对应不同的评估模型,具体分类见表1。

2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发展综述

公司价值评估理论最早发展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对各类资产的价值评估,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艾尔文·费雪提出的资本价值理论。1906 年费雪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石。1907年,费雪在《利息率》中分析了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入和资本价值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8 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 在博士论文《投资价值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 开创了内在价值论的先河,从此折现现金流量法(DCF)得以广泛应用。威廉姆斯的重要贡献表现在: 一是给出了股利折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这是许多衍生的现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二是把股利看作现金流量。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不仅对公司价值和价值评估方法做出确切的定义,而且还阐述了投资、融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是,由于资本价值评估思想与实践脱节,很难应用于实践之中,受到公司产权交易实践的极大挑战。早期评估理论虽然开拓性地指出未来收入的折现是价值的基础,但是表述并不严谨。首先,未来收入的概念模糊。在会计计量和会计登录中,当期收入反映的是会计年度的收入而不是资本收入在整个存续期的实际分布。其次,将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存在明显不足。利息率作为折现率体现了对资金时间成本的计量,但是未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仅仅考虑对当期消费推迟的补偿而不考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补偿,等于遗漏了需要补偿的主要方面。因此,1952 年,哈里·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与简·莫辛(Jan Mossin)将其发展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模型包含了风险分类和风险测度的重要思想,是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一个突破性发展。CAPM 模型在理论界得到高度评价,但是就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而言,该理论假定风险是外生变量,在缺少完善市场的情况下,评估过程无法进行。而缺少市场评价的非上市公司、新上市公司和单一投资项目的风险测度实际上都是模拟市场评价的推算,缺乏可信度。1956 年,美国学者沃尔特(J.E.Walter)尝试把公司价值与公司盈利、股利发放比率、再投资收益率以及市场基准收益率联系起来,提出相应的价值评估公式。沃尔特将盈利看作公司价值之源,将再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率看作是公司价值成长之本。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 和米勒(Miller)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次系统地将不确定性引入到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之中,精辟论述了公司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1961 年,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格》,对股利政策的性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MM 股利无关论。认为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下公司的价值与股利政策无关。1963 年,他们对MM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公司估价模型,为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出现了由经济货币化向经济金融化过渡的趋势。投资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投资获利水平不是取决于公司在以往时期里所获得的收益,而是取决于公司在未来时期里可能获得的收益(现金流量),“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未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公司价值并不仅仅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 而是按贡献原则与变现原则混合产生的公司价值。1982 年,美国人Stern 与Stewart 合伙成立思腾思特(Stern & Steward) 财务咨询公司,随后推出反映公司资本成本和资本效益的经济附加值( EVA) 指标。EVA方法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为基础,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而这之后发展起来的期权定价理论为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期权,是赋予其持有者在特定时间或者特定时间以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契约。伴随着20 世纪90 年代的新经济浪潮,经济金融化、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公司价值评估技术也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对潜在的、尚未列入规划的公司价值增加值进行合理的估价,成为公司价值评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B-S模型的启发,Myers (1977) 最早提出与金融期权相对应的概念——实物期权(Real Option),开始将期权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与管理领域。沿用实物期权的思想,迪克西特(Dixit) 与平迪克(Pindyck) 指出,公司价值应该是由经营资产价值与投资机会的价值两部分组成。平迪克(Pindyck ,1988) 在连续时间模型下研究了投资的时间选择性对投资机会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了投资项目的价值独立于投资支出时的决策问题,指出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者倾向于延迟投资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迪克西特(Dixit,1997)指出,若投资项目的价值是不确定的,立即投资丧失了等待选择权,存在着投资机会成本问题。Timothy A.Luehrman(1998)认为,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应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增长机会的选择。这种增长机会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这一期权的执行价格是获得这项资产的未来投资,到期时期权的价值依赖于资产未来价值和投资者是否执行这一期权,即投资者拥有一种权利,可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 资产领域的延伸,在高新技术公司、网络公司迅猛发展,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即时选择非常重要的情况下,期权估价技术显示出了独到的作用。与一般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们具备及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充分利用机遇的实力。要么不成功,丧失初始投资,要么获得巨大成功,获得极高的报酬率,这种状况与期权定价所适用的条件非常吻合。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高科技公司进行价值评估,那么这种潜在的、但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就会构成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即期权总价值中的“时间价值”。 3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相对于其他评估模型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转贴于

根据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导出不同的公司价值理论,对应的各种模型都存在其优势和弊端,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环境和估值目的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型。具体来说,在并购公司时,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多采用与市场对照的方法,通过将其他相似的公司市值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整后作为收购公司价值评估依据的方法,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估流程;在清算公司时,则更多地注重公司内可变现资产的价值,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和未来收益忽略不计;在投资公司时,由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战略不同,面对的市场风险和利润流形式也不相同,因此衡量是否应该对一家公司进行投资以及对投资回报率的估计都建立在采用何种角度和方法对公司价值进行估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公司并购的价值也可使用公司投资的估价模型进行计算。

在表1中,列出了多种适用于投资期的模型,其中的资产估价模型,是以公司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一种沉没成本,与公司创造未来收益的能力相关性不大,仅对于公司的存量资产进行计量,无法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行业特点。而且会计政策的弹性使得管理层很容易操纵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这种模型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将一个公司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对某项资产脱离出整体单独评价,其成本价格和它给公司整体带来的边际收益相差甚远。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价值,充其量只能作为价值参照,提供评估价值的底线。

经济增加值法从计算上来说更进了一步,然而在运用时也存在着一个两难问题, 那就是EVA指标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公司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用不变的指标对变化的公司进行评估,很容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另外,EVA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的确定,很难识别报表中的虚假成分。

相对的,基于现金流量模型则较为适用于公司经营项目有着稳定的现金流,风险小,资产变现能力强的公司。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例如市盈率模型,在证券市场上有的股票特别是高科技股的市盈率相当高,用市盈率法来判断,这些公司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它们的价值区域。因此,这种方法只是一种粗略算法,不可泛用。

基于相同原理构造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公司价值评估中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仍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公司价值的动态变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公司时刻处于变动的经营环境中,内外部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公司价值的波动,使公司价值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反映在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就会呈现出一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但是目前广泛运用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基本上没有考虑这种情况,而是将公司的价值固定在某一时点,看作是静态的。尤其是对于影响公司价值的财务杠杆、资本成本、现金流量等参数的波动没有进行考虑,对于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依赖一种线性关系,对于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于目前的资本结构和市场盈利状况, 对于参数的变化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因此,它不适用于当前不产生现金流,近期内也不会产生现金流,但却有潜力创造价值的公司。例如对于初创期的公司,该类公司的现金流量往往表现为负值,但这些公司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未来的潜在增值能力也很强,遗憾的是依靠目前的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无法正确反映其潜在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问题。将一个公司的投资项目理解为若干个实物期权的组合,为我们利用现代期权理论来正确估算投资项目的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实物期权可用于对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对市场盈利机会的发掘。公司投资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投资活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将实物期权理论运用到投资中,解释投资的现象和本质,运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投资的价值,对投资方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投资后的公司进行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为科学合理地评估这种价值,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首先,投资的目的在于赢得其在未来获取巨大收益的机会,而不是期望当前就盈利,因此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着重考虑的是投资行为将为其带来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以及进入新业务领域的权利。公司做出投资决策时,就拥有了看涨期权,有可能在将来获得由投资带来的巨大收益。其次,投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资的风险如协同效应、市场前景等都将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用收益的期望值代替收益产生的误差越大,则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第三,投资后的投资机会不一定会马上消失,它可以延迟。公司可在一定时期内等待观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最佳的投资时间,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减小投资风险。第四,投资决策是很灵活的。由于实物期权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因此期权持有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下行使权利,也可以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选择放弃行权。在延迟期内投资方可在被投资方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中止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在投资后的经营期内,投资方也可以选择出售被投资公司。实物期权对公司投资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司实施投资可能是执行期权的行为,也可能是创造期权的行为。然而,投资公司不同于普通的投资,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有其自身的特点。目标公司的价值除了自身的公平价值以外,还应该包括目标公司对于投资公司的附加价值。

下面根据Dixit,Pindyck(1994)在《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书中提出的对实物期权应用于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构造模型(见表2)。

dP(t)=α1P(t)dt+σ1P(t)dz1(t)(1)

dI(t)=α2I(t)dt+σ2I(t)dz2(t)(2)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面对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而且将其对成本的影响也纳入考虑范围。由于变动的相互影响,二维的绝对变动必须降低到一维的相对变动,因此根据式(1)~式(3)可得式(4)。其中p作为投资的自由边界,代表了项目的投资价值等于等待价值的边界值,其直观意义见图1。在数学上p这个斜率值有着标准的期权价值乘数含义。当风险增加时,p增加,等待的区域增加,投资的区域减小。这样,该模型很好地将市场风险、公司未来价值、投资可行性联系起来,给出量化的解析解,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尤其适合评估高风险公司的价值。 转贴于

4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局限性和相关操作建议

虽然期权定价模型是公司定价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但也有其局限性。期权定价公式包含着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如标的资产收益率服从维纳过程,其方差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等。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项目收益特征难以完全符合该假设条件,尤其是在对标的资产收益率方差的测定上。另外在公司价值评估中包含有多种期权,如等待期权、可转换期权等,若要使评估出的价值更为精确,只有全面考虑各种期权,这无疑增加了应用难度。

鉴于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这种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物期权理论不是适应于所有的投资项目。首先,期权定价理论是建立在可以运用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借贷资产构造等价资产组合的前提之上的。对于上市股票的期权,这一点是成立的。但当标的资产是没有交易的实物时,期权定价理论成立的条件并不充分,这意味着风险中性原理对许多实物资产来说是不合适的。其次,期权定价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条件是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是连续的,即没有价格突变。但是针对多数公司投资项目而言,这个条件并不满足。如果这个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则模型将会低估公司并购项目的真实价值。因此,具有以下特点的投资项目应用实物期权理论更有意义,即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未来收入很大;具有可观的盈利空间;并购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预期可得到一些信息,如市场需求、竞争者行为等以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

第二,缺乏实物期权定价所需的价格信息。公司投资中实物期权的非交易性必然导致价格信息的缺乏。我们无法直接通过市场获得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所需的输入信息,如标的资产的价格及波动性,而且不像金融期权那样可以用期权市场的实际价格信息检验定价结果的合理性。

第三,存在其他影响公司投资实物期权价值的因素。实物期权不完全等同于标准的金融期权,它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其中一些定量指标的估计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其估计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

第四,实物期权的概念尚不普及,评价结果不为人们所接受。实物期权的概念毕竟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它的研究和讨论更多的还局限于学术界,实践中的应用还很有限。很多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对此都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实物期权的模型就更加难以理解,因此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估算出的投资项目价值往往让他们难以接受,这也限制了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和所有理论模型一样,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为理论模型中参数的假设条件都比较严格,而公司投资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在此过程中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假设条件。我国对实物期权在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问题还有待探索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志维.论实物期权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作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2):127-128.

[2]孔祥丽.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公司股权价值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8(22):134-136.

[3]李啸豹,袁芳.购并中的非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问题探讨:基于收入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1):72-73.

[4]李璞.实物期权理论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J]. 浙江金融,2007(11):38-39.

[5]刘捷,王世宏.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15-16.

[6]王舒健,李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变与新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8(1):32-35.

[7]徐茜.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8(1):121.

[8]张君,李红.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 经济论坛,2008(5):75-76.

[9]邹朋飞,谢凤鸣,尹筑嘉. 运用Black-Scholes期权评估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J]. 金融与经济,2005(10):57-58.

[10]Avinash K Dixit, Robert S Pindyc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g Press,1994:23 - 78.

[11]F Black,and M Scholes.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73,81(3):637 - 654.

第11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并购风险的内涵和来源入手,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及支付方式风险等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析和探讨,并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企业并购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以企业并购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一方面,使主并购企业的资本效率、资源控制力及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另~方面,由于涉及大量的资本筹措和投放,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根据国泰安并购重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记录为278起,到2007年则上升为4169起。虽然,众多企业管理者热衷于并购活动。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多数企业并购后陷于各种困境,其中以财务困境居多。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

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存在多种界定。杜攀(2000)提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并购对资金需求而造成的筹资和资本结构风险。jeffrey c.hook(2oooj进一步指出,并购财务风险不仅包括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还包含对其经营融资能力的制约,风险程度的衡量要考虑为并购融资的负债数额和将要由购买方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债务数额等因素。赵宪武(2002)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购融资以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弓}起的财务危机。其表现形式为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和股东收益的波动性增加。屠巧平(2002)指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举债筹资方式引发的。王庆彤、关红字(2007)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指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举债获得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致使企业自身出现的支付困难和资本结构失衡。可见,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核心在于偿债风险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的来源归因于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

二、企业并购风险来源的剖析

根据财务决策的类型可将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并购财务风险的程度。

(一)并购定价风险的来源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定价包含两个基本步骤: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为了提供相对客观的价值判断,通常情况下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二是在评估价值基础上的价格谈判。正常情况下,价格谈判的主要依据为评估价值,其空间是以评估价值为下限的区域。因此,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定价风险的核心和关键。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包括目标企业财务信息风险和评估技术方法风险。财务信息风险在于目标企业可能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方法上的差异,粉饰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欺诈。以达到高估企业价值的目的。评估技术和方法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现金流折现、市盈率、账面价值、及清算价值等多种可选方法,中介机构可能在个人利益驱动下选择不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路径导致评估结果失真;二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价值评估过程中关键技术参数的选取(如贝塔系数和风险贴现率等),进而使评估价值与企业真实价值产生偏离。一旦两者偏离过大,其后的谈判将建立在不公平的价格基础上,为并购融资、并购后的运营整合及并购后财富效应的实现埋下隐患。价格谈判风险主要来源于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受谈判技巧、并购双方经济实力、买卖动机强度及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处于信息优势的被收购方会尽量使评估价值高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而处于信息劣势的收购方会根据被收购方发出的报价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从而使谈判价格尽量与真实价格逼近。

(二)并购融资风险的来源

并购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资金需求的保证和并购融资引起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所需资金不仅包括并购定价决定的购买价格,还包括资本成本、税收成本、宣传费用、中介费用和后期运营整合成本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完全依靠白有资金来完成并购交易,而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渠道对并购交易进行资金支持。

实践中,收购方外部融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的、足额的并购资金保证,这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金融工具的种类及其流动性相关。资本市场越完善,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越多,融资渠道越通畅,企业并购资金保证就越充分和灵活;二是收购方债权融资方式引发的债务风险,表现为以债务杠杆为尺度的资金来源数量结构和期现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这是融资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并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三是收购方的融资成本,包括市场机制约束下的显性成本(如利息成本)和破产成本、节税价值等隐性成本。

(三)并购支付风险的来源

并购支付存在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金融衍生工具支付等常用方式。从收购方的角度看,以上支付方式各有利弊:现金支付能快速取得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会增加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容易引起资金流动性困难及破产风险;股票支付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并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税收价值.但会导致股权稀释从而降低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力度;杠杆支付能以较少的资本取得较大资产的控制权,但却将并购后的目标企业置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支付从时间上将资金压力向后延迟。并给并购双方保留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未定权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购方资金管理的难度。因此,每种支付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收购方支付方式的选择实质上是一个规避风险的过程,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加以判断。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支付方式。如承担债务式支付、无偿划转式支付、分期付款式支付和债转股式支付等。这些支付方式具有较为浓厚的转轨经济特色,其特点为实际支付成本量化难度大、成本多元化、成本延迟和成本膨胀等。具体表现在:改制重组及运营整合需注入大量资金、运营成本及管理费用过高、目标企业员工的安置成本、资产剥离费用、或有负债及文化融合成本等。由于这些支付方式的成本难以量化,容易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加大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风险。

三、企业并购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干预

政府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并购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又是许多并购案例的具体操作者。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又以直接干预的方式要求效益好的企业对效益差的企业实施兼并,以减轻部分国有企业和社会的负担。这种双重角色定位使得一些政府官员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寻租”,从而使企业的并购决策偏离市场轨迹,产生“寻租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干预。同时健全和完善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并购企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界定;并购过程中关联交易的管控;内资并购和外资并购的衔接以及反垄断法、跨国并购的审查等,用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代替政府行政审批的软约束。从而削弱并购“寻租成本”产生的基础,使并购交易成为市场和企业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中介机构

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企业并购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直接影响着目标企业的合理定价、并购资金的融通以及并购支付的合理安排。通常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资本市场进行完善:一是组建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的和规范化的中介组织,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包括功能健全市场交易场所、明确的交易主体和规范的交易行为;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市场价格机制、信息传导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交易保障机制等。

中介机构是企业并购交易的中问联络人。一方面,在不同阶段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并购活动;另~方面,对并购交易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起到监督作用。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整体业务能力尚弱,有些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和信誉受到质疑,部分评估和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中介机构的不规范必将导致并购交易的不公正,从而增加并购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中介机构的资格,并对其资信进行评价;建立中介机构资信信息服务平台,公开中介机构业务资信能力评价,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和管理。制约中介机构的作假行为,预防造假给并购交易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提高决策质量

在定价风险防范方面,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审慎性调查。强化价值判断,具体包括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对其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可用性程度鉴定;对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界定和核实,以保证获取目标企业资产的可靠性:对目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企业的债权关系进行确定等。在定价谈判上,建立以信号博弈为手段的价格谈判机制,从而降低谈判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使谈判定价尽可能与真实价值接近。

第12篇

【关键词】动漫企业;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评估;指标

动漫产业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既是我国创意产业的先行者,也是目前我国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是一直以来动漫企业的融资问题都是阻碍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所依赖的无形资产价值不能可靠评估。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我国动漫企业无形资产为研究对象,从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界定,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指标体系,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思路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指标的不同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评估思路。

一、动漫企业的认定及其无形资产的界定

在我国,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以动漫产品为主营业务,并且有50%以上产品由自主开发生产的漫画、动画、网络动漫的创作和制作企业,动漫软件开发企业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研发、设计企业等。国家对动漫企业的职工还做了特别规定,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且其中的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动漫企业无形资产是指动漫企业所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非货币非金融性资产。动漫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包括创意、产权、人才、品牌等。创意是动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制作出产品是否得到受众欢迎。产权是动漫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也是动漫企业的生命线。动漫企业的产权主要包括产品的版权和产品相关形象的形象权。人力资产在当今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尤其是对于以创意为生的动漫企业,但是动漫企业人力资产的计量却仍是一个难题。针对动漫企业所指的品牌既包括企业品牌也包括其所生产产品的品牌,这二者对于动漫企业在受众人群的影响力都有着重要作用。除这些之外,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还应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二、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标的主要类项

以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广东奥迪玩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公司不仅成为我国玩具行业的领导品牌,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摸索出玩具与动漫相结合的创新盈利模式,在2009年以“国内动漫第一股”的特殊身份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布局动漫全产业链。目前,奥飞动漫主营业务为动漫影视片制作、发行、授权以及动漫玩具和非动漫玩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分为动漫玩具、非动漫玩具、动漫影视作品和动漫图文作品四类。无形资产在奥飞动漫中的地位已经取代其有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这些无形资产包括:

(一)“奥飞动漫”是我国同时做到自主原创动漫影片和动漫形象推广的代表品牌

奥飞动漫发展至今已经是产业内创意的代表,在产业内称得上是创意的代名词,在产业内起到领导作用,在人们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作为生产玩具起家的奥飞动漫,以此为基点逐步开创出动漫与玩具相结合的模式,从动漫到玩具到传播平台,构筑动漫的全产业链,在业内更是其他企业所不能及。

(二)“奥飞动漫”拥有众多知名动漫品牌以及动漫形象品牌

从2004年注册“奥飞动漫公司”开始,奥飞动漫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个知名动漫品牌以及动漫形象品牌。例如:从2006年开始制作的《火力少年王》系列动漫影视剧,至2011年该产品已经为公司带来过4亿元的收入,悠悠球产品销量达到2000万个,触达群体人数达600万。《铠甲勇士》系列自2009年诞生以来,3500万的投资到2011年为公司带来过6亿元的收入。作为英雄类动漫产品,在短短时间内就征服了青少年观众的眼睛。作为2008年久开始培养的“吧啦啦小魔仙”品牌,通过卡通片、电视片、舞台剧等方式,5年里在全国各级少儿频道播出及超过50个城市演出。2013年寒假期间真人动画片更是获得了5100万票房,同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该影片的衍生产品销售亦近5000万元,开创了国产电影动画新模式。

(三)“奥飞动漫”公司的的人力资源活力

奥飞动漫由玩具制造出身,到成为国内首个动漫上市公司,再到触角延伸到大动漫娱乐业,最终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完整产业链。奥飞动漫取得这样的成功与其从上至下,从组织到员工的能力分不开。奥飞动漫通过内部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已建立起一支包括玩具创意开发,工程技术,产业运营管理和动漫内容创作、策划、制作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另一方面,公司建立起了多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机制。公司实施充分授权的权责管理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体制。同时奥飞动漫也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充分利用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在国内和国外的专项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师和运营管理水平。

上述三个方面的无形资产,是奥飞动漫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产品推广中,这些无形资产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有形资产。因此,如能对我国动漫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评估,对包括奥飞动漫在内的动漫企业发展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构建

(一)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思路

考虑到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复杂性,本文根据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性质和特征将动漫企业无形资产分为传统型无形资产、现代型无形资产A和现代型无形资产B三类,如图1所示。其中后两者虽然同属于现代型无形资产,但不同的是,当前存在的评估方法只能对现代型无形资产A进行评估,而对于现代型无形资产B目前还没有可行的评估方法。因此现代型无形资产B的价值需要在计算动漫企业资产价值的基础上,除去有形资产的价值,再减去前两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而后将其个别资产分别乘以适当的权重,则可以得出现代型无形资产B中每一项资产的价值。

以上则是对于我国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整体思路与框架,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具体的动漫企业还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在构建合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模型进行评估。

(二)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初探

本文在考虑动漫企业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初步研究提出评估每项资产的方法:

1.对于动漫企业传统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对于土地使用权的评估,先采用成本逼近法进行测算,再利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进行再次核算以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价格,最后采用平均数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估计结果。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则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2.对于动漫企业现代型无形资产A的评估方法

(1)人力资本的评估。可采用收益与成本综合配比的方法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A.力资本基础成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调配调整费(因为人力资本的不熟练或者疏忽等带来的机会损失花费)+其他费用(包括退休养老金折现值等)

B.资本基础价值=人力资本基础成本×(1+人力资本利润率)

人力资本利润率可通过查阅不同类人力资源行业平均利润率来进行估计,并进一步将各项加总得到总的人力资本基础价值。

C.人力资本有效周期的计算。可通过AHP方法来进行计算,综合考虑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与变化程度、所创造出来作品及其创新周期,以及人力资本的学历与知识更新程度、人力资本的训练周期与表演时间和表演强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D.人力资本调整价值=人力资本基础价值×人力资本有效周期

(2)动漫版权的评估。可采用乔治·赫希提出的“h指数”法。具体涉及到的指标如下:

A.动漫总数:进行价值评估时,市场上存在的动漫总量。

B.动漫播放次数:就电视台这种播放模式而言,对于动漫企业的动漫来说,它在电视台上被播出的次数越多,说明该企业动漫有着较高的版权价值。

C.动漫h指数: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对于市场上该公司的动漫而言,如果有h个动漫每天在电视台平均被播放h次,而剩下的公司的动漫被播放的次数都少于h次,则称该动漫公司的h指数为h。

由此,我们可以把h指数作为测度动漫的受欢迎度或者动漫公司版权价值的指标。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选取国内最权威性的几家动漫播出频道作为样本,采集连续一周的数据,即播放的动漫及其播放的次数,然后进行分类,把同一家动漫公司的动漫汇总,然后除以天数,进行排序,查出各家公司的h指数进行比较,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其具有的版权价值。

(3)动漫品牌价值的评估。可采用国内学者提出的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动漫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在演化经济学的复杂系统的演化分析框架下,国内学者分析了动漫品牌价值的来源,认为动漫品牌价值不仅来源于企业与消费者,更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紧密相关。然后,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揭示动漫品牌价值深层内涵,认为动漫品牌价值主要包括动漫品牌文化价值、动漫品牌艺术价值、动漫品牌社会价值、动漫品牌权力价值、动漫品牌市场价值等五个组成部分,并构建了动漫品牌价值概念模型。因而,基于动漫品牌价值概念模型,考量动漫品牌文化价值、动漫品牌艺术价值、动漫品牌社会价值、动漫品牌权力价值、动漫品牌市场价值对动漫品牌价值的贡献程度,釆用加权求和的方式构建动漫品牌价值评价模型为:

A.动漫品牌价值=动漫品牌文化价值+动漫品牌艺术价值+动漫品牌社会价值+动漫品牌权力价值+动漫品牌市场价值

B.动漫品牌价值=动漫品牌基础价值+动漫品牌权力价值+动漫品牌市场价值

C.动漫品牌基础价值=动漫品牌文化价值+动漫品牌艺术价值+动漫品牌社会价值

3.对于动漫企业现代型无形资产B中各项的评估方法

可以综合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整体性评估,并通过计算权重获得各项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通过运用折现现金流评估模型,预测自由现金流,适当选取折现率,评估出演艺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在整体资产价值中扣减掉演艺企业的有形资产(包括货币资产)价值,即可得到演艺企业的整体无形资产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得到的整体无形资产中,还要进一步扣除前两类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根据层次分析法,估算出该类无形资产中各项具体无形资产的权重,进而得出其各项具体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结语

基于对我国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本文力求在理清我国动漫企业、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动漫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总体思路,并根据其特性和评估方法,将其分类,进而构建出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构建我国动漫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指标体系,初步研究分析需要用到的评估方法,为我国动漫企业各类无形资产的市场评估寻找一条科学、客观、行之有效的道路,以部分解决困扰我国动漫企业多年的无形资产评估问题。

参考文献:

[1]蔡红艳.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12):69-69.

[2]成文.无形资产评估的难题及化解之策[J].现代商业,2010(20):226-226.

[3]程光柱,汪晓玲.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新视角:泛化管理[J].皖西学院学报,2010(4):73-75.

[4]冯婉卿.企业无形资产信息自愿披露现状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83-84.

[5]梁利红.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5-17.

[6]刘德运.无形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7]刘芳,高建来.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活力,2009(7):8-10.

[8]薛丽.我国无形资产定义及范围的细节性讨论[J].会计之友,2012(12):38-39.

[9]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0]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64-70.

[11]屈波.动漫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硕士论文.2010.

[12]郑雯.中国音像业标准化版权价值评估的构建[J].中国出版,2009(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