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

时间:2022-09-12 22:1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

第1篇

内部市场化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通过模拟市场交易来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企业市场运作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实施内部市场化建设,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内部市场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体系、运行机制等3个方面的内容。市场主体主要是指构成市场主体的是企业内部二级、三级等各级单位,要求企业能将经营自主权充分的下放到二级、三级等各级单位,真正形成具有自主经营权的经济实体。市场体系的核心是等价交换,主要内容是市场构成,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运行机制主要是指使内部市场能够健康运行的配套措施及手段。综上可知,内部市场在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管理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方式、制约手段等方面突破了旧的管理方式,这是企业是管理模式与方式的一大新改变,是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2.实施内部市场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内部市场化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可改变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干预过多,生产经营压力传递不均,内部活力和动力不足、低产低效和丢失浪费严重的现象。企业内部各级经营主体承担的责权利更加明确,真正形成了等价交换,调动了各级主体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挖潜提效的积极性。

3.实施内部市场化建设,是国有企业与国际社会大市场接轨的现实要求。国有企业要融入国际化的大市场参与竞争,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经受社会化大市场的考验,主动参与市场的竞争。如果不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内部活力,提质提效,增产增效,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客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就很容易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所以,国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化机制改革,在内部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市场化建设,这也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国有企业实施内部市场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细化市场主体。重点完善企业内部车间、班组、岗位等各级市场主体运作体系。把班组、岗位作为重点,划小核算单元,以岗位货币化为目标,通过岗位设置、岗位评价、岗位竞聘,确定市场主体责任人。对工作量能够量化的,要明确收支项目,按照提品或服务的质量、数量及其可相对控制的成本费用,建立市场主体之间的价格结算关系。实现生产经营指标由上而下分解,劳动成果由下而上结算。

2.优化业务流程。对生产系统优化升级,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最大程度的实现减人增效、提速提效。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将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岗位进行整合,将职责范围交叉的重新界定行政归属,整合界定业务链。明确产品或服务的交易对象和核算内容,统一标准、流程,推行标准工序管理,优化提升价值链。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推动生产链、安全链、责任链、质量链与价值链的平行同向运行。

3.强化基础体系。进一步夯实定额管理、价格管理、计量管理、核算结算、制度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把定额管理作为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源头,制定劳动定额、物耗定额、能耗定额、服务定额等各项定额标准。完善价格制定程序和方法,制定内部客观、准确的单一要素价格。完善计量手段,建立健全统一的产品或服务工作质量验收考核标准,对各级市场主体严格依据工作质量标准进行计量验收,做到按质计价。制度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规则科学、流程清晰、执行到位、考核严格,确保市场机制科学,运行高效有序。

4.拓展要素市场。把要素市场建设作为成本控制、挖潜创效的重点,完善产品生产、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电力、设备租赁、修旧利废、车辆运输、资金、后勤服务等基本要素市场。拓展建立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安全隐患、保运(时间)等特色要素市场。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化推行,结合定编定员工作,将人员隐性富余显现化,把富余人员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持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实现减人提效。

5.健全支撑体系。着力推动各种管理方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将预算总目标逐级分解到各级市场主体,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预算调节机制,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坚持保质保量原则,把管理、技术标准作为内部市场定额和价格的依据,把质量控制目标作为评价市场主体工作成效的内容,提升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与全面对标管理相结合,通过与行业先进对标、内部对标,建立完善对标体系,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升定额价格先进水平。

第2篇

准确把握关于国企国资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党的十以来,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国企国资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一是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澄清了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决心,增强了我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国有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们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四是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加强国资监管的核心目的和工作重点,为我们推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指明了正确方向。五是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性,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为我们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明确了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总书记关于国企国资改革发展5个方面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每个方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具有丰富内涵和重大实践意义;5个方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思想体系,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牢记使命责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来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切实强化“四个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对国企国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增强定力,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全力推动国企国资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一要坚定不移推动中央企业发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双创”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国际化经营,创新走出去模式,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二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改革文件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三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科学的党建考核评价办法,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四个同步”“四个对接”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对干部要严格选拔、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要做行动队、当实干家,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一要敢于担当、履职尽责。越是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越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切实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领广大职工团结奋战、合力攻坚,把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二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各项工作的示范者、推动者,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要运用好辩证法,既要做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也要区分情况,从实际出发,顺应规律,做到全面谋划、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注重选树典型,讲好国企国资故事;努力创造和优化干事环境,推动领导干部专心谋事、安心干事、用心成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3篇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经济新常态,政治新常态,中国社会建设新常态下,走出低谷,充分发挥经济转好、市场转暖、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等有利市场因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历史性机遇,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承担起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责任。改革往往也具有双面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部分员工的思想状况与企业发展方向不一致、不理解,对企业的改革措施产生错误认识,抵触甚至阻挠企业改革,成为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的常态与新的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在总结、归纳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管理方式。

一、目前国有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首先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最大的难点来自于职工思想的多元化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就是加强青年职工的培养,促进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这一方面确实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职工思想的多元化淡化了职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其中青年职工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呈发散化发展,由单纯化向复杂化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和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不足,而且目前网络文化的盛行,又面临着新的思想浪潮冲击,进一步导致了青年职工对企业价值认同感的淡化和自由散漫主义的蔓延。从而增加了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不确定以及多变性。

2.在改革环境的变化下,综合治理工作又面临了一次挑战

国有企业不断推进着改革的进程,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在此经济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也提早步入了新常态。而且在客观环境不可控的,内部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处理的情况下,企业综合治理工作也面临着一次挑战,相对应的企业的利益格局、 运行机制、内部体制、劳动组织形式等都会发生变化,极可能导致有切身利益的职工发生思想波动,从而极大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出现纰漏,给企业的综合工作带来冲击。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应采取的管理方式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认知

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是企业综合治理的根本,根据职工思想多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综合治理工作与国有企业的现状,我们要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从职工的思维、认知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第一,国有企业不仅仅要加强对综合治理的宣传,更要从根本上培养每一位职工的安全隐患意识和主人翁式的责任感。不仅要教育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让企业职工积极配合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要有一种奉献精神。第二,兼顾内外,针对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企业要积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形式,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中,加强每一位职工对此的理解,并且要积极踊跃的投入到企业综合治理当中。为了提高综合治理的自觉性,不仅要善用合法手段、企业规范制度等维护自身的利益,也要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2.必须严格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坚持在基层建立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针对如何改变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的问题中,不仅仅要靠公安机关的“严打”,其主要的办法还是要严格实行综合治理的机制。具体来讲,为了达到稳定社会治安的目的,从根源上降低犯罪率和确保治安问题,必须加强基层的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总之,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在技防、物防以及人防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不断的完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的配合集团公司综治办。但是,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部分部门因为没有发生灾害事故或者治安刑事案件,就忽?安全防范工作,没有按照规定召开治安例会,一旦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明年工作中我公司在保持现有工作标准的前提下,加大力度进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保证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清楚、准确的认识到治安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随着厂区拆迁整改进度的加快,我公司车间北侧的改建工程使我公司北部处于开放状态将对我公司形成新的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我保安队在加强夜间巡逻的同时还要密切配合集团公司经警队共同守好公司财产物资安全的“警戒线”。

第4篇

日前,发改委体改司有关领导,也在今年首次改革进展情况会上表示,2017年将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强调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铁路、军工企业的混改方案

进入2017年第一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领导在公司年度总结会议上表示,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新的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经营权责,抽丝剥茧看铁路混改。并强调铁路搞混改,不仅仅在体制,更要抓好其他四个方面。

第一,敞开融资大门。今后铁总融资方式不再单一依靠银行,而是多措并举,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动脉,民间资本进入后,不仅可以缓解铁总资金紧张的局面,更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利润回收步伐。

第二,支线铁路的建设与经营是今年铁总混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最好方式是成立股份公司,铁总是主要控股者。

第三,2017年将进一步优化权责划分,充分发挥两级机构的优势和主体作用。重点抓好八项民生工作,股民可以通过股票获取铁路红利,投资者不仅有经营权,更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第四,大力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各铁路局作为一级单位,今后将获得更多的自。长期参与铁路货运的业主,在运价和灵活性方面也将获得更多的机动性,从而提高铁路的货运指数。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同时,还将重点推进铁路企业债转股,深化铁路股权融资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与此同时,另一家重量级央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制订了军工混改试点的初步方案并确定了4家试点单位。其中,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试点,在集团开展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实施汽车产业股权激励计划等方案。

为此,有专家认为,今年的军工体制改革进程将会提速,军工企业将会成为国企混改的又一突破点,并有可能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资产证券化,这是军工企业混改的重要路径;第二种是科技型的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第三种是非核心业务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

专家还认为,未来几年军品总装和研究所资产经过改制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会不断增强,兵工集团打响发令枪后,后续其他各大军工集团将陆续跟进推出混改领域的实施方案。

除此以上两家央企外,中国联通、中石油、中船、国网、中国南航等多家央企也都在近期加速推进各自领域的混改计划。

如中国南航集团提出,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重点研究引入先进互联网企业、与全球行业领先者交叉持股或联合设立子公司等;还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相关业务整合和市场化运作。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也表示,2017年在搞好混改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重点调整优化资产资本结构,加快推进产融结合,以海内外企业整合上市为路径,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基础,全面推进中国化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密集落地”和不喾⒘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等都给予了积极评价。

如路透社报道,自去年年末以来,从央企混改到地方国企混改均涌现出不少强势个股,如中国联通去年四季度以来最大涨幅近翻番,西仪股份今年以来升幅近五成。在去年年底中央强调推进混改后,市场预测今年混改推进速度将会加快,前景值得人们看好。

地方国企混改将大范围铺开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7年1月,密集的地方两会相继召开。供给侧、新旧动能转换、国有企业混改、环境保护等陆续成为各地方的改革重点,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加速推进落实。

人们认为2017年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大范围铺开,一是围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深化并购重组;二是为增强活力、提升效率,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而员工持股、资产证券化等也将提速。

近日,作为引领地方国企改革的三大标杆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相继公布了2017年国企国资改革方向。

北京提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企业调整重组,研究推出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并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国企改革的推进迅速,手段也最为多样。他们在强调整体上市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二次混改,优化股权结构,进行增量的优化和存量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海提出集团整体上市的思路在已经召开两会的各省份中可谓“一枝独秀”。

还有,浙江省在地方国企混改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多年来民营经济发达与国企融合程度高是他们的主要特点。2017年浙江省国资委根据“6+1”试点经验,建议省属集团或上市公司巨化股份、物产中拓、浙能电力及物产中大等单位抓紧改革措施的落实。

总之,梳理今年部分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国企混改办法各有侧重。首先,中西部省份的国企集中在资源型行业、传统行业,如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国企,在混改中更多是采用吸引民营资本参与。而东部省份的国有企业在商业、竞争领域方面有上市基础,改革主要提倡公司上市。

因此我们看到,不管是上市,还是股权交易、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国企混改都少不了民营资本的参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营造民营资本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话题”。

同时人们还看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抓住股权改革这个关键点。

目前,股权改革在许多地方企业中已摸索出不同的几种方式:第一类改革,即不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参股,或者是控股。这样就形成了权利的分散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的整合,这样有利于企业监督权的分散。比如在金融、能源、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已有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二类改革,是在境内外的外资企业参股。企业走出国门,首先要国际化、本土化。所以它们在落地时往往是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建立新的项目和公司。这样的话,企业的股权就随着当地的法律制度来进行改造,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

第三类改革,是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进行的IPO改革,即企业员工持股。这类改革在境外比较多,在境内比较少。在海外的一些基建项目和一些制造业项目让出公司一部分权利,目的主要是鼓励员工积极性。

第四类改革,是企业在兼并、收购当中对民营资本股权的转让。

简言之,2017年将是地方国企改革全面落实的一年。总体上看,地方国企改革的步伐将会快于央企,力度也可能大于央企,积累的改革经验更丰富。

积累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2017年是混和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年,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要加快改革步伐。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如果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不能达到治理及调整经营机制的目的,混改就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目前人们看到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办法不多,成效不大。一些基层单位仍在等待观望,出现“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要建立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转制科研院所等类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层、业务骨干等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入股,并建立员工持股的有序进退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状况,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杜绝办法。否则,在推进混改时总是被动和小心翼翼。另外,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定价在操作层面上,也应该有明确的依据。同时,也要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

当前国企国资改革还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与地位作用以及拥有资产数量不匹配,资本回报水平差的问题;有的企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造成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产权流转操作应该继续增加透明度,程序应该不断规范、市场化评估应该继续加强。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而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存在过多的行政色彩,二者不同的用人制度在改革后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办法和用人机制。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发展历程,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管理和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涉及到大量的时间及交易成本,如审计会计服务费、资产评估费等,一旦评估或合作失败,成本沉没都会给非国有企业带去很大经济压力,这种高风险及成本的消耗使非国有企业在投资国有企业时格外慎重,因此如何解决问题消除非国有企业顾虑,也是一个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第5篇

文秘站原创投稿

应对金融危机兼济社会责任

——磁县六合公司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多管齐下促和谐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措施,力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磁县六合公司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在面对煤炭市场需求不旺,能源价格大幅下滑,产能销售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的背景环境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增长”作为衡量20__年各项工作总的要求和突出任务,坚持主业与关联产业并重,挖潜与增效并举,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和机制转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劳动就业稳定。在危机面前彰显了国有企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担当重任分忧解难的魄力和勇气。

针对20__年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拉动,煤炭市场供求出现了短期平衡,但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各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依然很大。鉴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煤炭行业市场调整趋势,结合磁县“对接大城区”战略,全面推进“三个十工程”的总体部署,磁县六合公司科学分析,积极应对,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与煤炭市场之间的传导因素,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适度放宽资本市场,积极鼓励内需等政策优惠条件,在严格按照矿井核定能力科学组织生产,巩固主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开发,提升价值,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公司实施ERP管理系统和6S精益化管理为切入点,严格绩效目标材料成本管理,大力开展“节能挖潜、提质增效”活动,推行“成本倒算法”,制定出台“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和“目标成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今年1—4月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0860.9万元,工业增加值24202.3万元,固定资产投入20__.7万元,实现利税15354.6万元,财政上缴8652万元,实现了企业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和就业形势,国内一些企业开始裁员减薪降低管理成本,磁县六合公司从“保增长、保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出发,始终信守全省“三保两不”共同约定,公开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并积极履行谐调劳动关系各项规章制度,3月份公司工会与行政继续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非但没有让一名在职员工下岗,而且还根据劳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相应上浮调整了一线员工的基础岗位工资,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俊楼的话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职工,不能只让职工担风险,还应让他们享利益,善待职工,同舟共济,才是企业度过危机走出困境的根本之路。“以人为本,韬光养晦”是企业蓄势强力应对危机的有效方略,而“创造岗位,扩大就业”则彰显了企业“危”中求“机”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责任和意识。自去年金融风暴袭击我国以来,磁县六合公司变危机为动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优惠政策,坚持“以项目建设保增长,以稳定就业保民生”,加快新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仅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的百万吨鑫盛煤化工项目,就已投入建设资金5500余万元,预计年底工程竣工投产需要投入全部建设资金为4亿元。该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关联产业经济增长而且可为社会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000余个。与此同时,随着公司其他产业链条及围绕项目建设配套工程的拉动,预计相关岗位就业人员可达3000余人,将有效缓解当地社会劳动就业压力。在此基础上,公司还针对不同岗位工种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有步骤地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术练兵,实现了企业员工技术结构与就业水准的有机协调。企业在危机面前真心替职工着想,稳定劳动就业,营造企业和谐“大家庭”的关爱,让职工吃了定心丸。大家纷纷表示,要联系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扎实作风,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效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已成为广大干部员工共同的思想理念和实际行动。

第6篇

去年以来,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及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方案,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作了部署,一些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初步效果,一些已出台政策效果的评估尚需时间,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举措仍需加快推进。

总的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政策措施都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如果这些措施能全面落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如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仅降成本一项任务就至少涉及五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推动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这项改革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二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和清理各种收费项目,使企业税费负担得以减轻,国务院已明确要求营改增改革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三是通过社保降费,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工成本攀升问题,这方面改革已开始启动,还有较大空间;四是通过深化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价格改革,帮助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五是通过金融改革,争取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些主要通过政府侧推动和市场侧驱动的改革,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当务之急是确保这些改革真正落地,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是体制、调的是结构、变的是企业。改革的种种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到企业上来,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上,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上。只有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产品总体适销对路了,效益上去了,改革才能说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类企业应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作为。

一要坚持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增强有效供给的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我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阶段,人民收入提高了,必然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和工艺等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消费观念正从“价廉物美”向“物美不必价廉”转变。但很多企业还看不到这个阶段性变化特征,国内高技术、高质量、精工艺产品的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仍较突出,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中国人海外消费达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及国民纷纷从海外背马桶盖、感冒药和日用品的主要原因。记得有企业家谈成功之道时说,非常简单的一条就是他非常关注海关进口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哪个产品进口多,就意味着进口替代的机会多。近两年,我国作为出口主力的加工贸易下降得非常快,笔者此前赴广东调研外贸形势时政府和企业对此都反映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成本上升挤掉了本已微薄的加工利润空间,相比越南、印度等地,我国东部沿海甚至一些内陆城市已处于成本劣势,再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已难以为继,外贸转型迫在眉睫。对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产业配套能力和人才素质方面仍有一定优势。当然,这一贸易形势变化未必不是好事,也可以说是我国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塑造精品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把提供优质有效供给当作企业主攻方向,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匹配市场需求的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持续创造竞争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技术潜力、新商业模式得以快速释放的过程。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重要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突破,为我国创新发展、“弯道超车”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当前国内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新产业正在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需抓住技术变革的机会,补齐技术和创新短板,努力占据价值链高端。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要立足核心技术突破,不能只满足于低端组装,要减少低效低端重复投资;在传统产业发展上,要善于利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有效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生产品质,塑造全球品牌;在技术创新路径上,要坚持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国内资本充足、市场空间大、工业配套完备的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要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坚定不移地处置“僵尸企业”和减少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优胜劣汰、资源再配置的市场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衰退期包括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期,必然会有一批企业不能适应新阶段,最终沦为破产企业。我国正处在自身发展阶段转换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叠加阶段,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带有中国特征的“僵尸企业”等需要下决心,并且只有立足长远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市场出清,释放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使之向优秀企业集中,为新兴企业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已深陷产能过剩的产业,不宜再抱守“过去的增长模式还会重来”的幻想,长痛不如短痛,对待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该退出的退出,该重组的重组,让企业轻装出发。当然,政府也应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创造企业退出的环境条件,妥善处理人员安置、资产处置、银行债务等问题。

四要坚持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能否与市场经济真正融合、能否从企业形态更多地转变为更具流动性的资本形态,都从根本上决定着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和空间。在最近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国有企业要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总理在批示中要求,国有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改革上力求率先突破。比如减少管理层级、解决历史包袱,瘦身健体,精干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解决国企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一般员工难出、管理人员难下、激励机制难到位”等问题,增强企业的市场特性,使之与市场经济更加融合;加快国有企业去产能、去僵尸,支持市场出清,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更加法治化的市场环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乎全局,关乎长远。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企业作为市场参与和改革落实的主体,应立足长远,抓住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做好我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范围

1999年工资内外收入检查的范围为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

二、检查的内容

(一)企业1998年度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情况

1、实行各种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局、市地税局京劳资发[1998]61号《关于1998年企业工效挂钩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对1998年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其中,需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的企业是否完成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未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企业是否按规定未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2)企业是否按照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京劳资发[1997]65号《关于1997年企业工效挂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的挂钩浮动比例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3)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及列支渠道进行列支。

(4)企业工资基金结余情况,主要检查企业财务相关科目与劳动报表的金额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2、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核定的包干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水平列支工资,有无超标准列支、超发工资情况。

(二)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是否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构成口径全部统计在相关报表内,有无漏报、错报。

(三)企业执行工资指导线情况。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否突破北京市的1998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我市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职工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统计口径的变化,职工平均工资按下列公式计算:

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不在岗职工生活费

职工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平均人数+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四)企业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从银行领取的工资是否超过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额。

(五)企业经营者收入有无具体管理办法,是否按管理权限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

(六)企业执行我市关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情况。

(七)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通过截留收入,坐支现金等做法向职工发放现金和实物的情况。

(八)企业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三、检查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于3月31日前将自查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区、县、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计划单列企业对其所属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企业户数均不少于5户,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少于10户的,可检查1至2户。检查后,将企业自查情况和重点检查情况分别汇总并写出书面报告(附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及处理意见)。于4月30日前上报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部分职工工资水平过高、平均工资增长过快、特别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突破北京市的1998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及人工成本水平、比重不尽合理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具体办法及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对于区、县、局、总公司重点检查的企业及中介机构重点抽查的企业,领导小组将抽取部分企业进行复查。

四、关于“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应为统计部门规定的:

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剔除“不在岗职工生活费”中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人民币)。

五、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对于超提超发工资的企业,有工资储备金的,原则上应将其超提超发的工资从工资储备金中扣减,同时调整相应会计科目;没有工资储备金的企业,应核减多列成本的工资,并按有关规定做纳税调整。

2、对超预警线发放工资的企业,应按市里有关完善工资指导线办法的规定执行。在以后年度要严格合理控制工资增长幅度。

3、对历年工资储备金不实的企业,要求其财务部门、劳资部门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字,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一致。

4、对未按规定使用《手册》领取工资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资联审制度,做好与银行的配合工作。

5、对在检查中发现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的企业,应找出原因,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统计制度方面的管理与培训,保证报表统计数字准确,全面提高报表质量。我们将把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严重的企业的报表情况提供市统计局。

6、对存在漏缴职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企业,应按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补交漏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二)处理程序

第8篇

[关键词] 行业性企业;企业集团;资产重组;主辅分离;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018-03

[作者简介] 孟浩程,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副局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杨 叶,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郭继红,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大规模推进资产重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与我国采取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直接关系。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出资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相互调整和重新配置,对重组对象的各项资产进行结构调整或数量上的增减,以提高重组对象的获利能力或市场竞争能力。

任何企业的资产重组,都是在改变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再通过兼并、收购、托管、融资租赁、银企合作、建立集团、实行跨国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企业为了上市所进行的重组是比较典型的内部资产重组,企业通过资产剥离的方式,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产结构,保证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高效运作。

一、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界定及涵义

行业性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主辅分离,我国现有的行业性大型国有企业,其主业大多是以自然垄断为基础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产业部门一旦形成,就把本来不属于本行业的相关辅业――关联产业和附属产业等等,统统纳入了部门控制的范围,使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这样,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企业都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行政层次为纽带的行业性企业。每个行业性企业都要管理和经营分布于全国各行政层次、各级别城市的庞大辅业。这种主辅不分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拖累了主业。

所谓“主辅分离”是指将企业的部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将企业的社会功能移交划归政府管理。

主辅分离,既是企业经营业务的分离,又是企业相关资产的分离。做好主辅分离的工作,首先要明确主业资产、非主业资产、辅业资产的概念。

主业资产是企业根据战略性结构调整要求,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资产。非主业资产是指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化分工原则,需要分离的辅业资产、后勤服务单位的资产以及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其他资产。辅业资产是非主业资产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主业资产而言的。实施改制分流的辅业资产主要是与主体企业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有一定生存发展潜力的业务单位及相应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根据全国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一项针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政策。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把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越是深化,越是迫切需要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者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在健全出资人制度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将被提上日程。

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实质上涉及到的改革内容很多,如国有资产处置、产权制度改革、劳动关系处理等,都是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将更有利于这项改革的进行。

二、主辅分离运作的基本内容

1.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支配一项事物的权利。它是指出资者对其注入资本金的企业法人财产所拥有的一种财产权利,基本内涵包括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在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中,产权结构的不同是划分各种企业制度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的任务就是――明晰国家和企业间的产权关系。

实施主辅分离可使企业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原先的国有独资情况下,辅业部分往往争上项目和扩大规模,局部利益的考虑和利益与风险的明显不对称常造成投资效果差强人意,而企业却不得不成为全部投资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在辅业部分推向市场后,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使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有了体制上的保证,有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加快依法治企、规范管理的进程。

2.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拥有的以货币计价的一切财产物质、债权与其他各种权利的总称。资产流动,就是通过兼并、合并、收购、出售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

企业改制是企业重组的指导,企业重组是企业改制的具体化,是从企业改制开始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途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调整资本结构,开辟未来的融资渠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立足于企业的行业特点,在主辅分离做精做强主业的战略指导下,对辅业部门进行改制的方案设计,以使主业部门和辅业部门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规律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应对未来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3.专业化经营。对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实行多元化战略与实行专业化战略相比较,交易费用的升高远远大于分散风险的收益,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加强主业的行动,经过这一改革后,主业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竞争力加强。过分多元化经营分散了企业精力,降低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有在坚持主营业务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与自身管理能力相适应的多元化经营,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辅业、加强主业的行动。

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做大主业来扩充规模,占领市场。主业始终应处于主导地位,强调主业优先,实际上是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经营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新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没有一个有极强竞争力的主业,就无法和竞争对手竞争。专业化经营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正是国有企业实现专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缺乏劳动能力和失去就业机会的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的服务,以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综合性事业。它是国家以法律、政策、规章形式赋予以劳动者为主的社会成员的一种生活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和“减震阀”。

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将富余人员直接推向社会,不仅需要支付很高的社会成本,同时也受到就业压力的限制。

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主辅分离的前提条件,将企业的福利保障部门与生产经营实现完全的分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政策就是总结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径,这将是今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可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实施,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

三、主辅分离主要途径

有关主辅分离的途径问题大部分文献强调实行社会功能对口划归政府和进行市场化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的途径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职能的分离。分离企业自办学校医院等方面,增提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分离企业自办中小学;以企业原来负担的办学经费基数,政府、企业协商确定经费比例,整体移交企业所办中小学校;先将企业办教育的职能移交政府管理,办学经费在一段时间先由企业负担。在分离企业办医院方面,可以采取整体移交、彻底分离的做法,即在当地政府基本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企业所办的医院与当地政府协商一致,将资产和人员成建制地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地方卫生服务网络。此外,也可以采取产权有偿转让的办法进分离。

2.后勤辅助职能的分离。对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社会公益型机构的分离,可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租赁、承包等形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出售、转让、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实现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办社会机构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社会化,使后勤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3.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将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零部件加工以及与主业不相关的职能部门分离出去。通过对原有企业资产重组,重新整合原来的业务。对于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直接出售的方式;对于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强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主业控股辅业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分离辅业资产并委托主业经营的模式。

四、主辅分离的人员分流

结合行业性企业重组情况,解决分离人员的安置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企业消化型。此类型的解决办法包括职能资产进行价值分离时的随资转移及经营分离时新组建的公司对人员吸纳,还包括买断工龄式的提前退休。该种方式不至于发生较多劳动力失业的社会问题,改革风险小利于稳定。缺点是要靠时间解决人员问题,缺少主动性。

2.社会消化型。社会直接接受企业的冗余人员,社会消化型,代表市场化的趋向,应该是理想的就业形势,把劳动力推向市场,让市场来确定劳动力的价值。缺点是就业市场化条件不够成熟,社会保障问题是首要问题。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通用性较差,造成社会大量富余人员,形成一种潜在不安定因素。

3.人员托管型。下岗人员“托管”是条好的过渡途径。即将企业下岗人员从原有企业剥离,人员离岗、离厂,但不离开系统,暂不进入社会,由行政托管机构在一段时间里对其进行委托管理。即经过分离――管理――培训――指导――分流等全过程的托管,实现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于再就业。托管期间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与保障以行业为主,而把与再就业相关的运作推向社会和市场。这正是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模式,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它的过渡性。

五、主辅分离的前景分析

行业性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中生存与发展下去,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唯一的出路。目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大而全”,负担太重;另一方面是出资人不到位,产权不清晰,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离安置富余人员,这项政策既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负担与社会再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的形势下盘活资产、精干主业、实现国有资产有进有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国的行业性国有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突出主营业务,通过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增强竞争优势,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对于那些即将没落的,不符合经济发展大趋势的产业和相关企业,应该毫不留情地听任市场将其淘汰,不能再有“吃偏饭”式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和再就业培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

主辅分离是一项国企改革的重要措施,其内涵就是将主业做强做大、将辅业改制分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突出主业、搞活辅业,同时以辅业改制促进主业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是行业性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景元,朱晓颖.现代企业制度与规范运作(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管维立.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J].国有资产管理,2003,(9).

[3]文宗瑜.产权制度改革与产权架构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陈振成,张铀.石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J].河南石油,1998,(5).

第9篇

[关键词]:优化 人力资源 降低 人工成本

成本控制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作为企业成本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工成本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影响职工收入和队伍的稳定,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有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深化劳动用工与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国有老企业体制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强等原因,仍存在着“人员总量多、劳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应对目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必须全面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深挖内部潜力,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人力资源优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是国有企业做好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前提,要认清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指标的对标分析,查找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和原因,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转思路、换做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降低人工成本,才能促进效益增长、提高职工收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更好发展。

二、确定目标

人力资源优化要按照“系统设计、同步推进、注重实效、确保稳定”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现人力资源指标“落后变先进、先进变领先,领先有提升”工作目标。

三、宣传发动

按照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推进变革创新、促进降本增效工作的总体思路,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引导企业职工充分认识当前形势,提高对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号召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责任意识,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创效、共克时艰的广泛共识和良好氛围。

四、专业对标

以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劳务费用、岗位定员作为人力资源对标指标,开展专业对标工作。首先,要对企业现状进行认真收集和分析,梳理岗位设置和劳务项目,充分掌握自身变化情况及原因;其次,结合企业实际,收集对标企业同口径数据和对比,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系统剖析原因,提出人力资源对标分析报告。

五、制定方案

在保持自身优势前提下,学习借鉴同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根据人力资源优化目标和对标分析情况,结合自身实际,研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挖潜人力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人力资源优化实施方案,对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优化目标要实现接近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对接近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优化目标要实现接近或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已达到先进水平的要有所提升。

在人力资源优化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工作: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压缩岗位定员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推行扁平化和专业化集中管理,规范机构设置、压缩机构数量;研究设备点检、维检体制,整合检修力量,按区域、专业合理配置;实行后勤服务区域化管理,打破现有厂际界限,统筹建设功能齐全的后勤服务设施;推进变革创新,深化辅业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国有股减持或退出。

(2)调整优化劳动组织。推行巡检制和操检合一,通过安装设备、仪器及远程集中监控等手段,逐步取消变配电站、泵站、司磅、皮带等值守性固定岗位;推行维检人员大工种作业制度,实行兼工作业,打破原有按单一工种划分班组的劳动组织模式;加大化检验设备投入,实现化检验、计量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员配备数量。

(3)精干压缩岗位定员。借鉴同行业先进定员标准,进一步修订企业岗位设置和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规范岗位职责,扩大作业范围,结合实际,按工作量从严核定岗位定员,对于平均工时利用率达不到80%、工作量不饱和或工作连续性不高的岗位(如:现场保洁、打字员、通讯员等),通过相邻相近岗位的兼职合并等方法进行岗位优化。对因机构重组或整合已超过三年的,应取消过渡岗位,并在过渡期结束前转移安置超编人员。

2、规范用工形式,降低劳务费用

(1)彻底清退混岗临时用工。推行以合同制为主、劳务外包及劳务派遣为辅的多种用工形式,为降低用工风险,清理在主营岗位作业的混岗临时用工,实现主营岗位“零劳务”;对非主营岗位按岗位进行清理整顿,避免混岗作业情况,力争实现非主营岗位 “零混岗”。

(2)清理整顿劳务外包项目。要对劳务外包项目的使用人数、岗位性质、使用背景等进行详细调研,对可取消的外包劳务岗位无条件清理;对不能取消的劳务作业项目,通过增加正式职工岗位工作范围和职责,顶替劳务人员。

(3)规范劳务管理,压缩劳务费用。进一步梳理各类劳务项目,规范劳务用工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行业务部门提需求、财务部门定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筹设计工作范围、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严格按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核定劳务用工人数,压缩劳务费用。

3、挖掘内部潜力,精干人员配置

(1)优化人员的安置渠道。对因人力资源优化产生的人员,按以下方式安置:一是补充因取消混岗作业的主营和非主营岗位缺员;二是顶替原劳务外包项目缺员;三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接收和管理待安置人员。

(2)缺员岗位的人员补充。对企业内部优化人员转移后仍缺员的岗位,按以下先后顺序予以补充:一是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中符合转岗条件的人员;二是相关企业结合业务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组建内部保产协力队伍,以包保的形式开展保产作业;三是公开招聘或调配;四是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需求时,对主营岗位可采用引进毕业生的形式补充,对非主营岗位可采用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的形式补充。

六、优化实施

国有企业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认识,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根据企业调整确定的人力资源优化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领导负总责,全体职工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三到位,按时保质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要明确工作制度和责任分工,严格实施过程监管与评价,确保人力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为确保人力在资源优化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要成立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组,由企业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指挥、协调,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落实相关措施,成员由人力资源部、创新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纪委等部门组成,并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指导和跟踪各阶段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提供保障支持,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企业内部战略绩效考核,对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2、健全工作机制

第10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业决定了方向,决定了企业的重心和企业发展的成就。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主业相当于一个树的主干,如果主干挺拔,树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就能成为栋梁之材。聚焦主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企业不是要逐眼前小利,也不是要逐明天的短利,作为一个中央管理的企业,更要逐国家的长远大利,要逐民族振兴的远利。聚焦主业、坚守正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否则就是不务正业。

精干主业也是市场致胜正道,精干主业就是为了防止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确发展战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心无旁骛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

做强做优主业也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正道。要基业常青,要打造成百年的老店,就必须有定力、有韧劲,必须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而且还要有耐心,发扬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在核心主业中深耕细作、精雕细刻,创出一流产品,创出一流服务,创出一流品牌,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用三年时间完成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的任务

我们初步考虑用三年时间完成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的任务。

煤炭和钢铁的产量也想用两年的时间压缩产能10%,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这两项任务。中央企业去年重组了6对12家企业,从这一年多的实践情况看,重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推进中央企业重组要把握四方面原则

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重组这项工作,要强调的是把握四方面原则:

一是从方向看,要坚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

二是从布局看,要立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大局,坚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

三是从效果看,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是从方式看,由企业为主,按照市场化方式规范,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坚决杜绝搞“拉郎配”,成熟一户推进一户。

企业C身有四方面要求

企业瘦身健体是这次方案当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推进深化改革瘦身健体中,瘦身不是目的,健体才是根本。瘦身,我个人理解是一个手段,是一个措施,是一个途径。健体是目的,是导向、是归宿。最起码要瘦四个方面的身:

一是瘦臃肿之身,就是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层级和法人单位,剥离辅业、突出主业,是解决计划经济留存的办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链条过长、分布布局过广的问题。

二是要瘦低效之身,瞄准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这个目标,我们要加大处置非企业主业的低效、无效资产的力度。

三是瘦累赘之身,减少企业亏损点,根治企业出血源,开展困难企业和亏损企业的专项治理,加快“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四是瘦超负之身,把不符合企业核心主业、企业职能的包袱和困难尽快卸下来,尽量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企业的负担,使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健体有四方面要求

企业先有C身,才能更好地健体,主要有四方面的要求:

第一健有效治理之体。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特别要尊重企业的经营自,真正把企业打造成市场的主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第二健科学管理之体。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当前重点放在压缩管理层级上,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管理提升。

第三健创新发展之体。创新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企业的主旋律,在创新发展上要尽快搭建“双创”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以创新促健体。

第四健主业强优之体。聚焦主业、突出主业、坚守主业,做强做优主业,切实增强主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瘦四个方面的身,健四个方面的体,特别要说明的是,不管是瘦身还是健体,不是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而是要集中资源、攥紧拳头,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做强做优做大。

企业重组不会出现新的垄断

不管是重组还是纵向、横向业务板块的新建,不会出现新的垄断。因为我们在重组的过程中,在审查批准的过程中也都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来认真执行的,包括有些企业在国外发展的有些项目,也是严格接受属地国有关垄断方面的审查和监督的。

第11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企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更为积极的成效。2014中国企业500强包含服务业企业157家,较上年增加9家,营业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超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正在形成。国有、民营企业同步发展,有200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较上年增加10家。此外,近年来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涌现出了多家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商城[微博]、云计算龙头企业浪潮集团、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微博]公司、互联网综合服务商腾讯公司等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是我国大企业产业分布的新亮点。

总体上看,我国大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群体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大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关键技术缺失、品牌附加值低、绿色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体制机制、质量效益、品牌形象、社会责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仍是摆在我国大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常态”下,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微调。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我们把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为“新动力,新前景: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大企业改革发展”,就是要引导我国大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凝聚发展的新动力,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的发展业绩,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新常态下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从许多方面下功夫,当前尤其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第一,勇于担当,积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中国企联今年6月在福州市召开“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期间,恰逢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呼吁信30周年,福建省30位企业家致信,建言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回信,鼓励企业和企业家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做大做强。”收到福建省企联转来的回信后,中国企联于7月30日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家们通过学习一致表示,工作中要结合学重要讲话,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落实回信精神,大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

在当前“新常态”下,我国大企业要发扬提出的“爱拼敢赢”精神,首先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企业改革发展创新中,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进一步发挥支撑、骨干和引领作用;就是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思考并带头解决行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矛盾和困难;要坚持战略统领,大力推动行业整合,塑造有利于良性竞争的行业秩序;要带头制定和实施国家或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加大解决污染排污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第二,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我国大企业深化结构调整的努力方向。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近年来,中航工业、宝钢、华为、中国兵器工业、中国机械、中国航天、大唐电信(16.21, -0.16, -0.98%)、亨通、中国南车(5.35, 0.02, 0.38%)、中国北车(5.24, -0.01, -0.19%)等一批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如超级计算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C9型客机、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的成功自主研制。但是值得警醒的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挑战,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连续3年下滑,许多企业还没有把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当成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在2014世界500强中,在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领域,以航天与防务、电子电气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大企业明显处于弱势,有的高端领域甚至是空白。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网络通信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3.770, -0.32, -0.94%)、3D打印等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对此,我国大企业必须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认真领会、紧跟落实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最新部署,下更大的力气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跟踪研究国际产业前沿,找准技术攻关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中国500强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没有建立研发中心的要创造条件抓紧建立,已经建立的要不断壮大,同时要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其次要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加快从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以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推进智能制造,推进制造加工协同和组织变革。

第三,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近年来,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13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金额达到501.9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位居全球第四。中国海洋石油191.2亿美元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双汇集团47.5亿美元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成为当年全球热门话题。中信、中国远洋(3.60, 0.02, 0.56%)运输、中国海洋石油上榜2014全球100大跨国公司,12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00大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的海外营业收入达到6.16万亿元、海外资产达到8.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5%和24.03%。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大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仍然比较低,配置和重组全球资源能力和经验尚显不足。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3.60%,不仅远远低于2014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60.33%,而且也低于2014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36.57%。为此,我国大企业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和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重组各类资源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我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和海外的市场优势,合理选择贸易和投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布局生产和营销力量,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强与海外资本的合作,探索海外当地融资以及进入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的模式,用全球化的手段降低资金成本;要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通过上下游的分包协作形成供应链的整体优势;要进一步提高跨境并购的成功率,尤其是并购完成后实现企业业绩持续向好的成功率;要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责任理念,通过推动员工属地化、采购本地化、投身当地公益事业等一系列工作,赢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要针对地区社会政治特点制定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境外风险识别与预警,确保经营风险做到可知、可控、可承受、可管理。

第四,积极实践混合所有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是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我国大企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实践表明,产权多元化改造,以及由此推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是十多年来支撑我国大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打破了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身份界限,实现了资源配置公平和竞争环境公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吸纳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应当鼓励国有资本投向优秀民营企业,实现国民共进的双向混合发展。

第12篇

摘 要 如何在新时期,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转型,做好组织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培养青年,使凝聚青年“人、心、智、力”成为服务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当前企业“青”字号品牌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中电建水电七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七局)团委“青”字号品牌建设工作为例,探析通过塑造“青”字号品牌服务企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中电建水电七局 “青”字品牌 服务企业发展

一、“青”字品牌建设的意义

通过对“青”字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其对企业发展具备以下作用:

(一)更好实现价值创造

打造“青”字文化品牌,鼓励青年,尤其是团干参与其中,实现自身才能增长、价值提升、实践锻炼和展现自我的目标。

(二)更好提升社会形象

如今,市场化的浪潮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在采取内部运作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以公益活动、抗灾救灾等为主要载体的社会责任担当,以社会形象的提升夯实企业文化软实力,如青年志愿者、扶贫慰问等“青”字品牌活动凭借其良好的组织和人员保障,已经成为企业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三)更好促进团队建设

通过围绕科技开展“青年创客”、“QC成果”、“青年论坛”等活动充分发挥青年职工工作激情与智慧,增强青年职工主人翁意识,在“青”字品牌建设过程中相互配合,促进团队建设,强化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更好助力生产经营

围绕生产打造“青”字品牌,如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等,一方面,通过开展“项目式”的“青”字品牌活动,能有效加员工间的沟通理解,促进团队建设,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强化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通过“青”字品牌活动开展,提高了青年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技能,在强调“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的今天,这有助于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储备。

可见,企业要凝聚青年并快速发展,“青”字号品牌建设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和帮助。

二、“青”字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水电七局调查后,我们发现传统青年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现代青年多为“85后”、“90后”,但大部分团组织和团干部仍然沿用过去的思路、方式、手段来开展工作,还是拿老一套方法来带领和服务现代的团员青年,效果已很不明显。

(二)活动交流沟通不够

传统活动流于形式,不接地气,让一些青年产生“不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等疑问,有些甚至对相关的一些活动方式产生反感情绪。青年工作应搞清楚青年在想什么、做什么,例如在青年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工作地环境的改善、自身价值得到承认、福利待遇和业余生活等问题上有什么呼声和诉求,及时客观地向公司反映,尽可能为青年服务,把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公司中心工作上来,把公司党政的关怀送到青年中去。

(三)队伍建设需要强化

施工企业基层项目多为远离城市的地方,项目部团干部绝大多数是兼职,且多为现场管理的工作骨干,在大部制的环境下多为一岗多职,每天紧张、繁重的工作都让他们应接不暇,很难有空余时间去研究新的团青工作问题,创造出新办法。

(四)多元服务仍需增强

当代青年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很难有一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能让全部或者绝大多数团员青年喜欢和满意,更不用说思想教育学习这类较为枯燥的组织活动。

三、如何建设“青”字品牌推动企业发展

(一)在生产一线冲锋陷阵的“青”字品牌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重要的动力,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它也是重要的基础和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此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创新和改革,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当企业走上创新之路的时候,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其希望寄托于创新,那么,创新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

水电七局团委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核心内容,广泛号召团干起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一线30多个项目上组织36支青年突击队,启动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攻坚、生产突击等青年突击队系列活动,以青年蓬勃朝气为公司发展贡献青春能量。

水电七局团委组织雅康高速C8标项目部围绕提质增效,鼓励和引导青年职工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精心组织开展“青年创客”系列活动,成立“青年创客工作室”,提升青年职工创新能力。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营造创新创造空间,打造一个工程建设的“创新工厂”,并将科技创新、QC活动等进行拓展及延伸。通过项目部组织青年职工对P6、QC活动组织、视频制作等进行一系列学习培训,丰富了广大青年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大家积极学习、创新的热情。

(二)筑起安全防线的“青”字品牌

挖掘青年安全员岗位效能,发挥其“哨兵”作用。在共青团组织带领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开展适合青年特点、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具有安全特性的青年组织活动。建制度、亮身份、查安全、排隐患,组织青年安全员围绕职责,针对现场环境、设备运转、重点环节及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做到活动有内容、有整改、有跟踪、有记录,加大查岗监督力度,提高上岗查岗质量,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安全“哨兵”作用。

水电七局团委坚持围绕“安全生产月”,开展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据统计,仅“安全月”期间,以青年为主力的企业安全员及“青安岗”共出动400余人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00余项,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用科技改变命运的“青”字品牌

青年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具备创新的热情和潜力,而且他们非常果敢,勇于尝试,在此基础上,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生主力军。一方面,需要加强青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在其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所以,要实现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不断丰富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除了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此时代中,科技飞速发展,当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和文化业务素质的时候,对于社会的用处是不大的。所以,必须要重视青年的科技创新。

水电七局团委始终重视“QC小组”的品牌创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以廖军、王天西、鲍明星等为代表的一线青年技术骨干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六项国家专利、三项省级工法,同时,有两项QC成果分获四川省QC成果一、二等奖;夹江公司团青技术攻关小组对已搬迁改造的数控机床重新设计并组装了卷筒加工的工装,克服机床加工卷筒时遇到的系列难题,加工的卷筒直径再次突破国内最大直径纪录;夹江公司团干设计攻关小组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成功设计出国内转弯半径最小、两台主钩容量比最大值的向家坝右岸后电站进水口坝顶2000kN/2-800kN的门机;安谷水电站项目部团支部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开阔深厚软基河流上的截流建筑物》在2014年9月10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他们的发明带头人是当时项目部27岁的团支部副书记。

(四)肩负社会责任的“青”字品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存在的价值有着两方面的体现,其一是创造经济效益,其二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企业赢得尊重的关键。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不过,可以塑造和展现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正面形象,引起公众的重视,提高其好感度,增加品牌的亲和力。从长期来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赢得更高的美誉度和认同,优质服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赋予品牌更多的内涵和价值。“服务造就品牌,品牌创造价值”。

水电七局团委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及团干从事支援西部、爱心志愿等社会服务活动。一是根据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的工作部署,开展以“情系藏区,点燃梦想”为主题的对口支援阿坝州黑水县专项活动,制定《中国水电七局有限公司共青团系统对口支区(黑水县)工作方案》,按步骤分期实施;二是推动分局、项目“献爱心”。一分局团委向北京太阳村与眉山市儿童福利院,先后捐赠衣服共计190余件,裤子60余条,鞋子10双;二分局团委组织成立了“爱心志愿互助组”,共有成员80余人,对困难职工、留守儿童等集中志愿服务4次;三分局杨家湾、去学、锅浪跷、双江口等多个团组织向项目所在地学校赠送各类图书共1000余册;夹江公司团委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62名志愿者为500余名职工、家属和周围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获好评。

(五)“接地气”的“青”字品牌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无论是电商还是店商,如何迅速地捕捉和满足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续写品牌的青春传奇,是诸多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从时展的大趋势来看,“青”字号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是迟早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清醒的认识,对相应的技术不断进行完善。

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已经不单单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同样深深影响施工建筑企业的变革发展。当“互联网+”遇上水电七局的年轻人时,智慧的火花总能不断涌出。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水电七局团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深入解读“两学一做”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党员和团员认真学习、系列讲话,为学习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今年水电七局“安全生产月”期间,安全月班前会竞赛、安全月演讲赛、节能减排活动、世界环境日等处处都有团员青年通过互联网广泛宣传的身影。

水电七局团委联合工会组织开展青年论坛活动,紧紧围绕青年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等主题,引导和激发青年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立足本职、岗位建功,收集了到多篇优秀论文。论文成果对企业全面发展、青年成长成才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四、结语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坚信,做好“青”字号品牌建设,让青年工作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有希望则企业有希望,他们必将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不竭青春动力。只要团组织能在企业中找准定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创出自己的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活力型 “品牌”,让更多的青年员工在品牌活动的引领下,自觉地参与共青团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做贡献,企业就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彭靖佳.品牌形象塑造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