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精读课程总结

英语精读课程总结

时间:2022-12-30 20:4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精读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精读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精读课程 策略 教学方法 考试方式

一.现状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良好坚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精读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A.精读课程讲得太精细,影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B.过多重视词汇语法,不利于扩大词汇量和真正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且使学生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过分注重阅读材料的语言现象和词汇用法,忽视内容的理解;限制了阅读速度。

C.“满堂灌”使得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学习被动。

D.精读课程课时太多,使师生双方忽视其他课程教学。

E.精读课程企图面面俱到,如阅读、朗读、口语、写作、翻译、听力等,结果收效不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精读课程本身带来的弊病,而是教学方法、课本及教师和学生本身造成的,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二.改进策略

如何在众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中找到最合适我国学生、最有利于实现当代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策略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关键。

1.改进教学方法

A.鼓励学生课前独立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传统教学法对课文中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但这只是课堂的一些准备和基础工作,决不能是重点。

B.从课文的整体布局和篇章结构入手,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各种问题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又能学以致用。

C.拓展、延伸课文内容。针对课文涉及到的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背景知识,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报告,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提高文化素养。

D.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交际法的一个重要形式,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不同的交际任务:例如讨论美国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如何有效控制犯罪率的上升,等等,讨论之后每组要派一个代表总结他们的观点(代表由组员轮流担任),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和感谢,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有必要时可以让组与组之间再次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自己不知道、不熟悉的信息,并且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大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并且在没有教师参加的平等、轻松的气氛之中,学生更容易克服畏惧心理,从而大胆的开口说英语。经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改革考试方式

变“应试考试”为“素质考试”:应试考试是以四八级为例的对于语言知识和语法现象的考核,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考试侧重对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测试。根据“精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到对教学的全面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

第2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英语精度课在大学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量大、课节多等方面的特点。在英语专业精度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英语专业测试,在教学中实现考、学、教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对新知识点掌握的同时也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不断地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与课程相关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加强对英语专业精读课与英语专业测试之间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专业精读课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

一、基础英语教学是测试的根本所在

基础英语是学生在大学初级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程要求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写作训练以及篇章、段落、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讲解与分析。

(一)语音方面

对于基础英语中的语音部分,要注重加强学生单音的练习,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英语句子和单词中的重音模式。其次,还要掌握英语对话中语句的轻重变化和节奏感以及祈使句、疑问句、陈述句使用时的语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发音正确、朗读有节奏、语调有变化、语句流畅的目标。对学生语调语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二)语法方面

在英语专业精度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语法方面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英语基础语法的掌握,在英语的运用上更加规范化,达到英语用于的基本要求。这在英语四级测试中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要对各单元中的语法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加以适当的练习,保证测试的全面性以及难易程度的合理性。

(三)词汇方面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中,词汇部分在四级测试中通常是以同义词辨析的题型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讲解,将词形相近、意思相近的单词加以比较进行讲解,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四)阅读方面

在英语的专业测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学生对文章往往会出现读不懂的现象,即使读懂了也很难对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章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研究与分析。英语专业测试的阅读理解部分通常都设有相应的时间限制,这就使得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试卷。因此,在进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阅读理解。

二、高级英语教学专业测试的重点

高级英语的培养对象重点在于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是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高级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阅读水平,同时还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与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在基础英语的学习阶段所学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欣赏、理解、分析高难英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强化、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加强阅读训练

在高级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阅读理解的训练不仅要对文章的语句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文章的文体和结构进行大致的掌握。对文章进行讲解时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使用范围进行分析,是学生在对语句理解的基础上,拓宽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获得更高层次的阅读水平。

(二)强化英汉互译

在英语专业测试中,英汉互译部分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对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并熟练掌握的过程,要想在英语专业测试中做好英汉互译部分的题型,就必须加强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在高级英语的课程中就有很多适合学生训练的段落,学生可以对这些段落进行理解和翻译,分析句中词汇的译法和句子的表达方法,通过实际的练习与运用,使学生个更好的掌握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

(三)写作训练

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测试中的重点部分,高级英语的课程全面的包含了英语文章中的各种文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技结合教材中的文体,适当地进行讲解,并列出文体提纲,使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写作,教师再对其进行评价与批改,使每篇文章都能达到最优,作为测试中的参考范文。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英语精读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42-01

一、目前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职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但是,作为高职必修课的英语精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

在长期的精读教学中,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教师在精读课上对课文逐句进行解释,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解和记笔记,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能协调,综合素质欠缺。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无法适应目前的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

二、英语精读课性质与教学要求

精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体。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英语精读教学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创新

1.创新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什么叫教学理念?所谓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的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要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督促者。

2.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僵化,形式要务求多样,一切都应该满足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以大班精读课为例,这本身是启发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所以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前演讲、讨论,讲解名人轶事等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及演讲(speech)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又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问也是最常用的互动形式。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提问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了解学习理解情况,从而提高讲授效果。在讲授新内容之后,多用提问检查理解,推动学生运用所学材料积极参加语言实践,使大学生更主动更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3.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其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多手段、多模式的教学。制作PowerPoint课件,有条件的,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一些英语原声影音内容。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进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4.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以往的精读教材虽相当权威、经典,但有些内容显得陈旧。作为一部好的教材,既要有规范的语言,又要体现实用性、时代性、知识性;既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充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又给他们留有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特色来考虑。教材的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要突出高职英语的特色。

5.创新教学内容,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文化导入。充分利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设计到教学内容中。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英语讲授的能力,而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势必造成双方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英语“重逻辑,重明确”的特点入手,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式的思维去运用语言。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注意事项、日常用语、体态语等。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局限性,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从事这场改革的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是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英语精读教学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创新来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袁振国.高等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 职业教育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落实“工程教育”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 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这一学习战略的深化,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将工程过程(cdio)“复制”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则恰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教学任务的工程任务的完成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任务完成的协助者。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在英语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曾为美国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凯特女士与中国大商集团齐齐哈尔分部总经理廉先生做过谈判翻译,谈判结束时,凯特女士对我说,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像廉经理这样的,也有很好的英文翻译,像lucy(指当时的我)这样的,但是,却很少有既懂工程知识又有很好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言外深深表达了她对中国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缺失的遗憾。 

法国alstom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跨国企业非常需要具有坚实的工程知识基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语言和交流技能都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中国工程师在这些方面较薄弱。 

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供应商john deere公司中国总裁在“北京国际机械工程教育论坛”的报告中指出,其属下天津分公司中国工程师具有如下缺点:(一)缺乏实践经验;(二)对于企业文化接受和认同慢;(三)缺少制定决策的技能;(四)缺乏交流技巧,英语表达不流利;(五)工作效率不如美国工程师。 

如上实例说明了中国工程人才英语能力缺乏、或是英语人才没有工程知识并亟待解决的现状,也为职教人员提出了不可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者,将“工程任务课程化”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 

二、英语精读课程分析 

英语精读课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肩负着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任,而且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衔接,传统的课堂训练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相关信息搜索、整理、形成报告并在课堂做presentation(推介);(二)职场环境模仿,进行招聘、面试等;(三)英文情景剧表演。以上三种形式都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兴趣,但“沙盘”式训练具有以下缺点:1、学生处于人为的模拟环境中,距离现实仍有距离;2、没有真实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完成的期待值较低;3、缺乏“实利”刺激,很难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探索“真实的职业环境”成为学生训练任务的主要核心,而在纯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方法称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突破口。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具体实施 

首先,借经世商贸有限公司发出翻译招标公告的机会,让学生分组准备竞标,课上由教师进行标书相关知识的引导行学习,课下学生按组准备标书、竞标讲演稿及工作计划等,然后参加公司的招标竞标会,得标小组按要求完成竞标任务。因为公司的“翻译工作”充实,所以大部分参与竞标的小组都获得了工作任务,并在得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翻译任务,获得一定的工作收益。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完成课堂内的“标书知识讲解、标书制作检验、模拟投标、翻译任务相关知识教学、翻译任务完成过程追踪、翻译结果检验”等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在英语精读这样的纯理论课堂引入“工程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以现实化和丰富化,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学习单纯课本知识造成的“疲劳”,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公司的信赖、实际利益的激励和具体任务的真实而积极性大增,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真实地提高;而将“工程任务”引入课堂,连续成课程,则使得我院专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得以最快捷、有效地完成,极大地节约了“翻译任务外流”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运营及管理效率。 

四、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长远意义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于

突破的“瓶颈”,而将我院专业公司翻译任务引入课堂完成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提供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前鉴,我院其它专业大多为实体专业,都有自己的下属专业公司,公司业务实际,且随着商贸活动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涉外业务会逐步增加,这给我们外语系工具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前景。我院工具专业与实体专业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米,将“工具”类教学与“实体”类实践相衔接已经不再只是设想,缺少的只是教师对于机遇的把握与课程的设计。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理论课堂的奠基学习已经进行得很好,尤其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缺少的就是真实的使用环境。他们经历了这次精读课堂“工程任务”的完成,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如:网络客户的寻找、涉外资料的翻译、网络商品的营销等业务都能够一贯而通;基于这样的经历,学生们能够适应将来教师所设计的新的“工程任务”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工程实践”,锻炼好自己,迎接竞争激烈的职场。 

再次,对于精读课程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就是适应职业需求,具有职业迁徙能力的人才,而工具类专业也不能例外。“掌握一门外语即可走天下”的说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作为精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都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即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适应以上职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有其实践与探索的广阔平台和前景,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三本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精读课程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最为重视、费时耗力最多的课程。没有哪门课程的学分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精读课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存在着差异。尤其三本独立学院因其培养方案中要求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故而在精读教学中应有适合其教学对象水平的一套教学模式。独立学院从2002年开办至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新型办学体制,一直不断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然而,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现状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二、教材选用及学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省三本独立学院都一直沿用和母体学校一样的英语教材或是使用国家优秀的获奖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大学英语教材或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这两种教材在全国高校使用率相当高,不少一本、二本院校都在使用。然而教材的使用贵在适合其使用者,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些教材通常是由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的专家、教授组织编写的,因此,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教材更适合重点院校学生。由于国家教育部尚未颁布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大纲,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多数独立学院采用的教材与母体学校相同,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三本学生在学习时,压力过大,缺乏兴趣,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之大学英语课程在多数院校(包括一本二本)都实行每周4学时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很难让三本学生很好地掌握教材。

一般来说,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向外语学习者提供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语言素材和学习方法。Cunningsworth(1995:15-17)专门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项原则。

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相吻合,与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相吻合;

2.教材应反映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为自我目的使用语言的教材;

3.教材应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不应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法;

4.教材应该起到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作用,与教师一样,教材应该成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

根据以上原则,三本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情况,安排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编写适合三本学生的好教材。

三、传统意义上教师角色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唐代学者韩愈在其《师说》中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定义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从而产生了对教师角色的新比喻:“教师是一把钥匙。教师这把钥匙能打开丰富的知识宝藏,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身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陈桂生,1993:259)这说明,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中的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evaluato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资源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

三本独立学院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多元化作用是必要的。要把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单词、课文、习题,而是通过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双向语言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当中得到乐趣,从而提高能力;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精读课的目的在于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精读课的性质就决定了必须有大量的记忆任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不要死记硬背。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多么好的学习方法都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打消学生认为学习精读课有捷径的消极观念。其次,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依据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鉴于此,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方法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倡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而在进行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时,不仅需要将知识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而且要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创造力的培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作为教学目标。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有助于将课堂讲授与语言教学合二为一,使二者成为有机的整体,学生就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四、现行英语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就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而言,总体水平不高,而且长期以来存在着“哑巴英语”、“费时多,收效少”的弊端。(陈坚林,2000:6)三本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功底较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尤为突出。与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等)相比,中国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是不错的,但是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相当落后。不少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成绩都相当不错,分数也很高,但是一旦与人交流却不能听也不能说,这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这表明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培养的只是外语应试者而不是三本独立学院培养方案中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究其原因是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学校没有或很少有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机会,也几乎没有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英语似乎对中国学生来说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外语,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等,他们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归根到底是语言学习的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和真实语言环境相去甚远,再怎么设计语言情景也难以与语言环境相媲美。因此,可以设想通过改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结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语言环境。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服务器,学生随时调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质的变化。

网络虚拟语言环境的建立,不仅有效地发挥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取更多英语知识信息。在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的同时,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三本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面临很多压力,如果想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方案中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从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多方面锐意改革。独立院校本身应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3]宋桂霞.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任务型英语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8):154-155.

第6篇

一、抓好基础,掌握词汇奠定阅读基础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地基,是感知语言的触角,是实现交际,促进沟通的神经。高中阶段的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延续发展,阅读材料的词汇量与词汇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一时无法适应的高原现象。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秉承“狠抓基础,拓展词汇,打好根基”的阅读教学策略,从文本的构成源头入手,丰富学生们的词汇储备量,奠定阅读的基础。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1Advertising》这一单元时,笔者考虑到,随着信息传播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广告(Advertising)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谓无孔不入。因此,在教学前,笔者采取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们以“Advertising”这个中心词汇四面拓展,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各种广告为素材,快速地说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在学生们苦思冥想过程中,笔者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学生们日常常见的广告图片或商标,给出提示,如当教师呈现著名运动品牌安踏的商标时,不少同学立马脱口而出:“keepmoving!”通过这样的词汇互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关注词汇,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为随后的阅读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找准关键,逆向推导准确定位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明确的抽象意识,因此,对他们而言,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的体验,更是一个思维漫步之旅。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英语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抓文本的关键词,以逆向推导的文本阅读思维精准定位本文结构与所需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3Lookinggood,feelinggood》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Dyingtobethin”这篇文本时,引导学生们采取“带着问题抓关键”的阅读策略攻克难关。在阅读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快速横扫的方式,揪出所给问题的关键,如WheredoesAmycomefrom?(圈出关键词Where);WhatkindofpillsdidAmytake?(圈出关键词Where和pills),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抓着关键找答案的阅读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由问题再阅读的逆向推导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缩小阅读范围,精准定位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瞻前顾后,精泛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学习中,瞻前顾后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把握文本,周全有效地考虑问题,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引导学生学会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泛读快速地定位文本类型、情感基调以及题末问题;通过精读,细细品味英语文化魅力,寻找细枝末节里的玄机,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提高阅读课堂的目的性与指向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符合自己阅读习惯的阅读策略。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二《Unit3Amazingpeople》时,笔者在课堂阅读实践活动中,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补充了一则关于BillsGates的阅读材料,通过这则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比尔`盖茨为什么被称为“Amazingpeople”。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瞻前不忘顾后、精读泛读巧妙结合的阅读策略,结合教材中有关BillsGates的简介,泛读找相似,精读破问题,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回答“Howcanhebecomesorichatsuchayoungage?”这个探究性学习方法。

总之,阅读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一块“大蛋糕”,如何让这块“蛋糕”新鲜诱人,帮助学生吃到、吃好这块“蛋糕”,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深入探讨的教学课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与学生们心理相容的阅读氛围,为学生们提供紧跟时代、贴近实际、彰显文化魅力的英语阅读素材,为学生们创设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氛围,让阅读变成愉快的体验而非喘不过气的学习压力。

作者:邱美芝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第7篇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详细介绍PBL教学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分析PBL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英语;精读;教学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PBL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起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PBL已在西方国家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西方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PBL教学理念认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获得基本知识,培养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中心。PBL主张使学生以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形成了鲜明对比。LBL把教师放在主动传授知识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虽便于教师组织管理课堂,却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PBL教学模式于80年代中期在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目前已由医学领域延伸至其他学科,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新趋势。然而在英语专业教学领域,PBL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PBL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实施步骤进行介绍,以便为英语专业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PBL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一般采用LBL模式,教师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侧重于讲解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语言的使用语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掌握语言知识,却不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环境中,因此他们学到的往往只是“哑巴式英语”。依据认知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应用能力是由学习者参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语言情境而获得的,而不是学习语言规则而掌握的。PBL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具体而言,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问的范围较广,问题准备阶段的工作可促使学生养成查阅图书资料、使用文献检索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传统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判断、填空、选择、基于课本内容的问答等题目不同,PBL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延伸性,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

第三,PBL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激励、互帮互助等方式进行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同时也可为自身的英语知识构建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提出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PBL摆脱书本局限,将课堂环境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把英语学习置于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

最后,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全面的语言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参考资料、讨论解决方案、展示学习成果,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将得到锻炼,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也会得以巩固。

三、PBL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与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LBL教学模式相比,教师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不再作为课堂主导者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也不再直接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相反,教师将知识建构工作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完成。精读课是所有英语专业课程的重中之重,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专业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将PBL应用于英语精读课程,其教学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教师设计问题。实现PBL教学模式,关键是设置行之有效的问题。在英语精读课上,教师可根据每单元的主题,围绕课文的背景知识、主旨大意、篇章结构、语言点、语法点等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书籍、网络等资源,广泛查阅信息,自主探索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最好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中来。

2.学生分组学习。对英语精读课而言,每单元的课文往往占据核心地位。PBL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英语精读教学中教师逐一讲解语言点、举例子及做练习的方式,而是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常由5-6人组成,且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分配每名组员的任务并将小组成员的问题答案统一汇总。组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各组员通过贡献不同的观点见解,合力建构知识结构。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又能够提高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学生演示问题解决方案。按照PBL教学模式的思路,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鼓励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本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展示给其他同学,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课堂演示可借助多媒体,利用PPT、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通过编故事、演讲、辩论、舞台剧、英文歌曲等各种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负责向其他同学讲解本组研究问题,必要时也可对相关疑问作出答复。

4.教师评价问题解决方案。评价方式决定着PBL的成果,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帮助学生看清差距。在此阶段,每一小组首先针对本组的准备情况进行自评,反思总结;其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发现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点拨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完成质量、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给予反馈或打分;此外,还要重点对学生讲得不够准确的语言点、复杂句等予以阐释,对学生漏讲的重要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对学生评价,教师也可以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将PBL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优势非常显著,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构建了英语知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口头表达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在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背景下,PBL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希望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尝试。(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74-77.

第8篇

精读教学方法韩语教学应用

韩语是朝鲜民族普遍使用的语言,一般将其归为阿尔泰语系,每个韩文都能按照其组成进行拼读,无需单独的拼音系统。精读是学好韩语的关键,其对韩语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韩语教学的重点,精读课程对学生的韩语水平会造成直接影响。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标准的韩语发音,增强学生学习韩语的信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精读教学方法在韩语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分析。

一、语音部分

由于韩文是由音节组成的拼音文字,其发音与汉语差别较大。韩语音节与汉语拼音相似,包括元音、辅音与收音。其中元音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相似,辅音与拼音中的声母类似,收音则是韩语特有的音节。在这三种音节中,收音是最难学习的部分。在精读教学课中,可以采用手势演示、发音部位解析法和韩语汉语对比法来提高学生的韩语发音水平。

手势演示法,就是运用手势来模拟韩语的发音器官与发音部位。具体操作是双手的五指并拢后,使拇指朝上,手心相对,位于最上方的手指保持小幅度弯曲,表示的是口腔上颚,而前、中、后指分别代表上齿、齿面、硬腭与软腭,位于最下方的手则表示舌头。以手势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口形与发音效果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准确进行跟读训练。

发音部位解析法,就是通过图示法来表示不同发音部位的语音。学生通过图示法来分辨韩语语音中的中辅音。图示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对自己的发音部位进行调节,通过运用正确部位进行精读训练,能够更快且更准确地掌握韩语的发音方法。

韩语汉语对比法,即将韩语的某种发音方式与汉语练习起来,对于同样的发音可进行替代。教师在采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让学生分辨两者间存在的细微差别,防止音与音之间的混淆。对于易混淆的发音要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醒学生在跟读训练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其受母语发音的影响。

二、词汇部分

无论学习何种语言,丰富的词汇量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韩语的词汇大致分为韩语固有词、汉字词以及其他外来词。固有词大概占韩语词汇的20%,汉字词约占70%左右,其余则是源于如日语、英语等国际语言的外来词汇,大概占10%左右。

虽然韩国较早之前就有了自身的民族语言,但其文字却是在很久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在发明文字时,世宗大王参考了许多汉语字词,同时也结合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发明了韩语字母,即韩语固有词。由于韩语固有词较少,且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只要加强听写练习,就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

韩语词汇中汉字词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有利于国人进行韩语学习。教师可利用这一优势来指导学生准确掌握韩语词汇。由于80%左右的韩语汉字词,其含义、读音与汉语都比较相似,因此学生对这类词汇的理解会比较准确,且较易掌握。而其余20%左右的韩语汉字词其含义与汉语词义有较大不同,例如韩国的大学校长“”称作“总长”,但在汉语中“总长”指的是总参谋长,两者间的差异较大。韩语中的“”即“校长”,指的是中小学校长,“”即“学院”,指的是培训机构或者补习班,这与汉语的含义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时应将这类词语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韩语中的外来词汇大多来自日语和英语,其中英语占的比重较大,在学习这部分词汇时只要与英语对照学习并且注意英语发音与韩语发音的区别就能快速掌握。

三、语法部分

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即语法,由于韩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因此,其在语法上的差异也较大。与汉语简练的语法相比,韩语的助词与词尾更发达,对初学者来说,要适应用词细腻的韩语语法仍较困难。与汉语的主谓宾基本语法结构不同,韩语的基本结构为主宾谓,在练习时应适应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进行韩语语法教学时应尽量将语法教学句型化。由于韩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数量词所在的位置不同,因此在进行学习时就应注意两组的区别,防止以汉语的语序来使用韩语,尽量减少汉语对韩语的影响,正确掌握韩语语法,从而真正实现说一口正宗韩语的目标。

四、课文解读部分

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大多遵循“领读课文,翻译课文”这样的顺序进行,然而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感兴趣,常会因为课堂沉闷乏味而缺课,这会对学生的韩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在领读课文和翻译课文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议论性或说明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性的小组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其余内容,再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将学习成果报告给老师,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通过互动学习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学习一般性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若干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读完课文后,就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加深理解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依据我国目前韩语教学的实践要求和发展趋势,韩语教学手段应更加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提高韩语精读课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程度分需求。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应从多方面进行韩语训练,结合韩语相关的研究成果,采用多角度教学的形式来建立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课文讲解四部分将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后,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韩语精度课程的兴趣度,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韩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

[1]刘涛.基于职业需求下的高职高专韩语精读课程改革[J].科技向导,2014(11):306-341.

[2]胡娜.浅析基础韩语教学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01):131-135.

第9篇

一、 新课标什么样?

在经历了2009,2010,2011这三年后,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切地说2012年的“北京新课标”是什么样子(需要参见2012年北京考试说明),但根据历年北京高考真题所一直秉持的原则,即自然衔接、平稳过渡、稳中显“新”的特点,北京新课程标准下的试卷变化一定会以“稳”为主,稍有变化。虽然课本变了,新课标在某些方面的要求不同了,但总的大方向不会变。提高发展学生能力的宗旨不会变。因此会以“稳”为主,其变化也很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题型上的变化

综观这三年其他地区新课程试卷我们可以看出,从题型上看,是“稳中求变”。即英语整体上还是分成听力、语法、完形、阅读和写作五部分。但在个别题型上加大主观性试题比例,关注语言质量检测的实效性;试题形式与题型重在实际需要中的设计和定位。北京卷一定会参考其他地区比较成熟的题型。比如09年广东卷中的听力理解中出现了“听听力写答案”这样的题目。09年山东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了“根据文章的理解,写出答案。但不超过6-8个单词”。09年海南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7选5”。09年湖南卷的阅读理解中出现了“写出不超过3个单词作为答案”等。大家要注意这些新变化。虽然有了新变化,但分值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大家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练习,就不必大惊小怪。(具体题型还要参照2012年考试说明)

2. 语法点上的变化

新课标与现行大纲在语法点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5个。第一,时态多了两个(将来进行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第二,弱化同位语从句。第三,增加了虚拟语气。第四,增加了“强调”。第五,构词法中除了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外,又多了缩写和简写。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些语法点本身在英语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二、 如何应对新课标?

由于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而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复习时的策略应在“用”字上下功夫。即“以用为本”。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实战应用”。下面针对具体的部分我将分别提出建议。

1. 听力:分场景听

分成不同的场景,进行专项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总结相关的单词和句型。加深对单词与短语在某一具体环境中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话题的出题点。做到遇词不生,遇景不慌。加强对广播和电视中英语新闻的主题和大意的理解。强化态度题和观点题操练。

2. 单词:分文章记

新课标的词汇要求:7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8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如何记住这些单词呢?我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内容进行单词总结并记忆。形成单词模块。放在文章中记单词的好处在于强化了单词在文章中的语境含义。即强调单词的“用”。学生除了背诵课本后面的单词外,还要精读各单元的主体课文。在课文中总结单词,背诵单词。并要注意8级单词的基本含义和5级以下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转化。

3. 语法:分项目学

把语法知识梳理成语法模块。加强新课标与现行大纲的语法点中的不同之处的理解和应用。一定要在语境中理解各语法的功能。

4. 阅读:分程度做

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针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做题。比如50分左右的学生就可以精读人教版必修1-5中比较简单的主题课文。而90分左右的学生可以找北师大版选修6-8中的文章来读。阅读时,一定要把长难句的精读与文章的泛读相结合。加强长难句的精细化分析。在真正做到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泛读的量也要加大。7级要求除课本外要有23万字的阅读量,8级更要求除课本外有30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按照一套高考卷约5,000单词量来计算的话,7级要求做约50套题,而8级要求做约60套题。另外一定要从语篇的高度来审视整个文章。比如2010年北京卷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道题目的设置(是一道结构题)就非常有新意。

5. 写作:分话题写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课 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要想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预先进行仔细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手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以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一、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进程,实现教学进程优化,是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要求,实施分层教学。这样,使优等生能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路,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使中等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独立思考,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差生能够掌握教材的最基本内容,具有初步的技能。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分层次提出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专研、分层复习,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应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诱导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英语学习一开始会有强烈的新异感,这种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教师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得到发挥。

三、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重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学到合作的理念。

在英语精读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

四、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态,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教师在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远离自然交际条件的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各种媒体构建一个人工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交际语言情景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交际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应变能力。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要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高等教育的要求,就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改变传统的英语精读课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拓宽英语学习途径、实现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音像、信号、图像、语言、文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六、组织单元评测

在单元评测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用情景剧的方式演出来,学生可自由组合,自行设定情境,经过排练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然后进行评分。运用身体智能将知识演出来,这会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使他们通过对自身的检查审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薄弱环节在哪里,哪种学习方式最适合自己等等。使他们运用个人反省智能来洞察自己,了解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受学生欢迎,有哪些教学环节需要改进,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提高授课能力。

总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设计巧妙的精读课课堂为其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广阔的施展平台。大学英语教师只有精选设计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阳 浅谈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J].科教文化,2008,(11)。

第11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英语精读课 教学规律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Prabhu提出,1989年Nunan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模式,1996年Willis提出组织任务型学习的三阶段模式,Skehan在肯定Willis的任务型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任务型教学五大特点。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二十多年,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我国,任务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专家学者和教师已经投身于此项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他们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任务型教学正是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任务的计划者、实施者,教师成为任务的策划者、管理者、旁观者和指导者,这正好适应目前英语教学的需要。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内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是建立在任务教学大纲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Ellis(2007:3-14)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表达语义、模仿真实环境使用语言、清晰输出交际结果。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应将任务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一个完整的任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Pre-task Phase)、中任务阶段(During-task Phase)和后任务阶段(Post-task Phase)。

前任务阶段是指在课堂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各项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任务准备以提高语言习得。Skehan(1996)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方式帮助学生准备:第一,完成相似任务(Performing a similar Task),即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和课堂主要任务相似的另外一个任务,以达到准备主要任务的目的;第二,提供示范(Providing a Model),即教师安排学生观看示范,从中学生能知道任务是如何完成的;第三,无任务准备活动(Non-task Preparation Activities),即教师不给学生太多关于认知或语言学方面的要求,而是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准备;第四,战略计划(Strategic Planning),即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划如何完成任务。中任务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实施教学任务。这又分两个类型:第一,任务展示(Task Performance Options);第二,任务过程(Process Options)。后任务阶段是指对学生所实施的任务给予评价和帮助。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重新表演(Repeat Performance);第二,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Reflecting on the Task);第三,关注语言形式(Focusing on Forms)。

2.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以外语为中介的活动,一种建构意义、生成话语的过程,任务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而外语中介的活动必然涉及到人类所固有的社会对话。程可拉(2006:41―103)认为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活动性、情景性、对话性、建构性和工具性。第一,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为媒介的活动来完成任务,以习得语言。第二,情景性。情景不仅能够引发需要、激发动机,而且是影响学生任务进行的重要因素。情景是任务完成的特定背景,决定学生语言的使用。第三,对话性。任务型教学体现课堂互动性和对话性。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活动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学生在使用语言的同时,既是进行认知活动,也是进行社会活动。第四,建构性。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来理解英语语言使用的场景和规律。第五,工具性。语言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工具,课堂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符合英语本族人习惯的语言,活动主体之间意义的交流是主要的。

除了以上所谈到的五点之外,任务型教学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孙沅媛(2008:103)认为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提出挑战。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正在进行着各项改革,已取得许多成绩,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精读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教师从听、说、读、写和译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课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是偶尔采用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语言,这些方法的使用往往只是走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另外,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学生考试的压力,教师也不得不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进度和辅导学生参加专业英语考试,进行应试教育。这样,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能够给学生练习语言的时间和机会就更少,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很多高校精读课教师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它与传统教学法根本的区别就是把面向书本的学生转为面向四面八方的人和事。课前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准备活动;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以语言为中介,完成任务,实现语言习得。

四、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任务

在任务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的转变,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也有不同。

1.教师的任务

首先,教师是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组织者和交际伙伴。(夏纪梅,2003:110)在课堂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前,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设计和策划,应从困难程度、实施程度和综合程度三方面考虑。在任务的准备和进行阶段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尽可能提供学生语言使用的机会、培养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有超越语言学习的效果,如,激发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愿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信息和取长补短等。其次,教师应提高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自己也应能做到。

2.学生的任务

在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已不再是以前那种被动学习的学习者,而是教学任务的主体,组织活动的一分子。因此,学生应在课前积极搜索信息和资料,设计活动方案;课堂上汇报、陈述、论证任务实施情况,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换和分享观点、意见;课后总结学习情况,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五、任务型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强调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做,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学习语法知识。目前,我国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时间还并不长,但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这可以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程可拉(2006:175―181)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十点:情景和目的、真实内容、学习路径、形式关注、实践参与、问题分析、表率作用、角色转换、程度差异和规划设计。

第一,情景和目的。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语法、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包括语言使用的场景和交际目的,他们的不同也决定了所使用语言的不同。第二,真实内容。这既指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的语言环境相关的学习材料,也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文化信息和语言输入,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机械式语言操练。第三,学习路径。任务型教学打破了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语言学习是发展的、动态的。只有让学生置身语言环境中,才能体验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第四,形式关注。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意义交流的重要性,但是那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可以忽视语言形式。相反,任务型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发现和改正语言错误,这正是它和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差别,后者是先学语言基础,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第五,实践参与。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任务,其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语言练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当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时,他们就能产生更大的交际需求,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第六,问题分析。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可针对学生的情况安排活动,强化必要的语言练习。这样,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具有有效性。这将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只能由教师和教材决定的局面,提高学习效果。第七,表率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并鼓励学生在课外使用英语。教师的表率作用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第八,角色转换。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前任务阶段,教师是任务的策划人、下达人,学生是任务的执行人。中任务阶段,教师是旁观者、指导者、语言顾问,学生是策划人、报告人。后任务阶段,教师是活动的引导人和设计者,学生是语言的分析者。第九,程度差异。每个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不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参与的活动和内容。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教师应对比该学生前后学习,看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而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学生进行比较。第十,规划设计。教师应对任务的执行情况做记录,并保存供日后使用,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能灵活自如处理学生的问题。

六、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思考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精读课正在进行着改革,多种外语教学法被引入课堂,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型教学正是利用课堂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用英语完成特定的任务,激发他们使用英语交流的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另外,先进的技术,如因特网、多媒体等,也能对任务的开展和完成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点,积极引导、鼓励他们,使其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除此之外,方莉(2007:121―122)认为应建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的评价体系和采用分层次任务型教学。金品卓(2007:102―103)认为目前我国很多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方面走入误区,如:任务绝对化、任务要求不清、任务设置与教学内容及目标脱节、任务与练习混淆、小组学习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这说明很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任务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和进行教学探讨。

七、结语

任务型教学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丰富了英语教学法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困扰着英语教师的一些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得到了有益的延伸。学生在课前要准备、收集材料、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总结自身语言学习的不足,培养语言习惯。课堂上,教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语言学习不再是枯燥语法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先学后做,学、做脱离;而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材施教。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英语教学是一种适合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模式。当然由于这种模式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师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走入一些误区,但这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既给教师带来改革传统教学的机遇,也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学生能早日摆脱哑巴英语,教师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Methodology of Task-Based Teaching[J].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界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Jim Scrivener.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陈晓静.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界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方莉.中职任务型英语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7]贺颖列.浅析任务型的英语教学[J].新西部,2007,(24).

[8]黄成夫.认知风格差异与任务型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8,(3).

[9]金品卓.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0]林丽燕.任务型英语教学之初探[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3).

[11]刘凯.引进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12]刘悦明,辛琳.试探影响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前提[J].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界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3]孙沅媛.任务型英语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08,(3).

第1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的基本培养要求,并在总结10年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该《基本要求》把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度要求。入学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过程中最后一批录取专科层次的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近几年普通高校就业压力大,部分成绩优秀学生高考志愿选择高职院校,但大多数学生实际录取分数较低,因此高职学生整体成绩较为悬殊。高职公共英语课班级容量大、学生人数多,生源复杂,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成绩较差;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实际情况。这些都给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带来了种种困难。因此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面对着以上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困境,若以全班平均水平“一刀切”式来进行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恰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异。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能够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四、分层教学模式构想

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特别好的占少数,特别差的也占少数,中间水平占60%左右。这种情况在各班级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分层,把这些特别好的、特别差的、中间水平三部分区分开来,也就是分三个层次(暂时称为A、B、C层)来处理。合理分层后,要相应地确定课程,学习策略和教法。

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采取学期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方法,给A、B、C三层的同学分别确定不同的目标,通过落实课时目标实现学期目标。课时目标是基础,是关键,没有课时目标的实现,学期目标就不能落实。因此在备课时,我对A、B、C三层的同学分别制订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A层学生一般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全部英语进行授课,要求达到A级要求。如:在复习旧的知识时要求A层学生主要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概述课文及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进行理解及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新课时注重培养A层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充分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帮助解答B、C层学生的疑难;提问时对A层学生重在释疑解难,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评价时给以鼓励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这部分学生阅读应以大量泛读为主,少量精读(难度较高的文章为宜)为辅,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培养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B层学生是英语基础、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一般,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左右,但有一定的进取心、学习习惯较好、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英汉各半,对所学内容需做大量讲解和示范。如:对于B层学生讲授新课时注重培养B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问时对B层学生要设疑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回答问题时,即使不完整,也要及时鼓励,使他们保持继续进取的学习积极性;对这部分学生适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宜过难,精读比重大于A级,较系统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仍很重要。

C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基础差、成绩欠佳、意志力不够坚强。他们一般在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仍未过关,教法采用传统语法翻译法,为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习,且需要增加学时。如:针对这部分学生先开设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的课程,或者以较快的速度将高中以前应掌握的内容再学习一遍,打好基础再求提高;讲授新课时注重培养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提问时对C层要从易而问;评价时,多发现闪光点,哪怕有一点进步也要表扬,如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都要充分肯定,从不挖苦、讽刺学生,使他们鼓足上进的勇气。

除了上述标准外,我还将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分层的参考。这种分层是动态的、可变性的分层,在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及时调整。这种分层有利于克服原来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适中”现象,落实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教学原则。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