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08:0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2]刘浩,解宁,吴建华,沈兆奎.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6).
关键词:煤炭高职特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煤炭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后续专业课脱节,很多电子技术讲授的知识点后续专业课用不上,而真正用上的知识点又没有深入地去讲,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专才教育,而不是像本科的通才教育,所以,应立足以煤矿生产应用为主线,充分考虑以煤矿生产对课程的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力争编写具有煤炭高职特色的电子技术教材。我们的改革设想,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使电子技术课程在煤炭专业上用得有理由、有方向、有目标;使教师教得有方法、有工具;使学生学得有动力、有用处。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我们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的内容、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煤炭高职电类专业课所涉及知识范围为切入点,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如何将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电子技术实例纳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去。
(3)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时数、内容、讲授方法、相关性等进行研究。
(4)对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等环节中的内容、实施时间、实施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系统配套改革。
2.课题研究的目标
电子技术作为煤炭高职专业基础课,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占有较重分量。通过教学改革将达到如下几个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队伍要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但要代电子技术基础课,而且要求同时代后续专业课。
(2)不断改革课程内容,跟踪煤炭类电子技术最新发展,充实和完善一流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材内容,总结教改经验,追踪煤炭类电子最新技术与器件,力争编写符合煤炭类专业教育的高质量教材。
(4)完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和有关教学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合理化。
3.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结合煤炭高职的办学特点,根据各专业所涉及电子技术的后续专业课,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2)在煤炭高职办学基础上,完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关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编写。
(3)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煤矿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法、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结合我院煤炭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基于煤矿的生产实践,剖析煤炭高职后续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等,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我们的实验、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时间与方法,制订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计划,注重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教材改革
教材编写应以煤炭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以文字叙述为主,借助图表说明问题;侧重器件选择使用、电路调试方法;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煤矿生产应用实例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应介绍新知识、新内容。
(2)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培养煤炭类高职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程重点内容、授课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课程讲授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并按课程主讲教师多年总结的经验,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讲授方法。
(3)实验改革
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及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实验课真正发挥作用,应多安排与煤炭类专业课相关的实验,如,简单的电子保护器的设计,以便对后来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
(4)课程设计与实训
课程设计、实习这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煤炭专业素养出发,应安排与后续专业课相关的设计和实训项目,例如,电子综合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训。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发,考虑到本教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改革:
(1)理论教学
①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教学时数、教学的重点内容、具体课时分配、采用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②教学方法:实物展示、专业课电子部分实例的引入、多媒
体等。
(2)实验教学
①实验内容: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提前验证。
②实验方法:由教师设计题目,学生进行设计并验证。
(3)课程设计和实训
把传统的焊接收音机、放大电路换成煤矿电气设备电子保护电路的设计。
(4)可行性分析
本教改课题立足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煤炭特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煤炭办学理念与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实效,本课题的实施将会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
总之,该项目拟建立煤炭高职教学特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新思路和方法,把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煤炭类高职培养专才教育为出发点,对现行的电子技术教学进行合理改革,以适应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以后煤炭类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京南,余玲玲,堵国梁.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04):20-21.
[2]侯俊勇.师范院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03):28-29.
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不断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学校都在探索如何进行此项改革,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果。从理论方面分析可知,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类型往往决定了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因此,只有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类型的设置作为改革的基本点进行改革,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因此,相应的实验、实训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运用实验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理论课无法替代的效果。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发展状况
(1)现阶段,大多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科学都设有一些辅的实验探究。这些辅的实验探究多半只是起到演示、验证性的作用,无法真正达到实验的作用。加之部分学校的办学基础相对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验的相关设备陈旧不堪。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对待实验设备方面的态度一直很消极,相关实验设备的投入资金相对较为匮乏的同时,也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导致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降低,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学校实验设备的陈旧与缺乏的现状,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的计划只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发展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些实际的情况阻碍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观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也在一定不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3.总结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发展,会使学生逐渐为适应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专业技术。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所学到的技能真正的发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空间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使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进程也会更为顺利的进展下去。
作者:曾德贵(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100)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发展状况
(1)学校实验设备的陈旧与缺乏的现状,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的计划只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发展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些实际的情况阻碍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观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也在一定不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3总结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发展,会使学生逐渐为适应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专业技术。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所学到的技能真正的发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空间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使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进程也会更为顺利的进展下去。
一、传统一体化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芯片的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得编程易于上手,算法可塑性强,确实能产生“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学生底层电路检错及设计能力十分缺乏,导致设计中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容易出现问题。老师也会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到企业里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本文将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一体化教学的精髓,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方法。
二、电子技术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对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配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达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整合互联网、学校、企业等优秀资源,发散学生电子设计思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新知识的信心,共同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服务。
1.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在课堂上指挥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方向。老师可融合一些企业先进理念及兄弟院校良好的教学模式到课堂学习中,如企业的7S管理模式,改善学生电子产品硬件制作及程序编写的规范及条理性,老师将参与企业的横向项目中一些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经验,一并作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邀请有资历的企业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课,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渴望,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可适当抛出一些技术难题,以当前项目进展作为“蓝本”,将学生纳入到解决问题的主体中,思维火花碰撞,改善“灌输”局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得师生关系及学生能力共同改善和提高,将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老师敦促转变为兴趣驱动。
2.一体化教学中电子设计软件的辅助作用
在电子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中,会用到相关设计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如利用EDA或者Protues,实现电路的虚拟运行,也可添加CPU来实现KEILuvision4及Protues联调,使得在PCB板成型前仿真结果达到最优,结果可信度高,界面美观,此仿真过程学生能够清楚看到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但Protues也有弊端,过于理想化封装,使得与真实元器件封装和运行效果有些区别。
3.一体化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检索信息,阅读高质量论文及查阅教学中遇到的疑问以提升自己,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如在三极管教学中,可通过相关Flas来演示空穴和电子是如何流向的,也可根据网络资源制作适合教学班级的课堂教案,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更加直观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4.一体化教学中编程语言的选择
现阶段程序编程主要有C语言及汇编语言,单片机教学往往会选择C语言,C语句使用方便,逻辑符合人们思维,学生可充分自由进行程序设计,具有移植性好、运算符丰富等优点。相比于汇编语言不易移植等缺点,中职学生应该在求学过程中熟练掌握C语言,继而学习更高级的嵌入式。
三、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探索的创新性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分组;学练考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教学现状。近几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起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不断下降,操作技能培训课程比重不断上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有差距,在企业大多数学生从事主要是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课程的设置不很切合企业的实际,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技术应用的综合技能训练不足,单项技能训练的技能熟练程度不够;老师对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认识不到位,老师教学主要还是围绕教材,为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能落到实处;教学方式不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融合,没有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二)改革起因。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但课程体系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根据我们对电子技术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企业需要(1)电子元器件装接工(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元器件的安装)(2)电子产品的质量检测(3)家用电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大型商场家电维修部)(4)电子产品的经销(5)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6)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结合学生实际,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以知识运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为指导,以行动导向为线索,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在核心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精品课程《电子产品整机组装与调试》上进行先行先试,以积累经验,以带动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改革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使课程体系规划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增长,能力提升,而且还要让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善于沟通能力,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这些都是职业岗位要求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使课堂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场。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实施“分层分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层分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使实训课顺利进行,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分层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分层,对各方面较好的学生作为分组的学科组长或辅导员,通过分层分组,各小组长或辅导员也协助老师进行教学与管理。现将分层分组后的实训课教学总结如下表:(光控灯电路的搭建)
总结:为了完成构建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至关重要,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训课程我们采用了“分层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实训项目来自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真实电子产品,任务通过分析完成项目的典型工作过程提炼出来,通过这样的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训模式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IANG Yan[1], WANG Wei[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
Abstract For deficiencies in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s. Focus on tra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kills of students, combin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e, 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with fun positive initiativ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以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时代,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高新技术汽车的特征之一,汽车电子产品在现代汽车领域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高。根据社会对汽车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汽车类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及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要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融合,①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目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安排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仍然比较薄弱,③④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的学习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后续进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受课程安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隔长无法及时同步,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连贯,掌握不牢固。教材的设置和安排以灌输知识为主,对汽车专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十分明确,一味讲求全面和理论,重点不够突出明了,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3)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 应对及改革措施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⑥⑦⑧⑨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整合课程内容,制定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 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3 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2.5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总结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学院的大力的支持和关注,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使课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又能够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汽车类专业电工电子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梁燕,项目编号:2013JG10
注释
① 佟欣.高职电工电子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2):53-54.
② 张燕.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83-85.
③ 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④ 邢江勇.对口招生模式下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25-28.
⑤ 李慧,穆国华,张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2):159-160,184.
⑥ 刘捷,肖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高职汽车专业中实施策略的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3-65.
⑦ 吕栋腾,姜鑫,白颖伟,孙永芳.企业先导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5-8.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3(1):42:45.
【关键词】职业教育、先做后学、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难懂、难做的“三难“课程。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对”教材“和”教法“进行了创新改革,以现阶段学生基础为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动、静特点,把实训中的”做“置入课程前段,用”做“去引领实训,构造出完全的一体化电子技术模式,把现有的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实验、实训部分进行整合,用任务驱动法编排教材,使电子技术的学习能够完成三个任务:
一、做一个电子产品
让学生把电子技术融入生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一个有用的电子产品“。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这是非常的开课序幕,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深奥、抽象,难以掌握,特别是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学习难度太大,尽管近年教材的不断删改,为一体化教学服务,但仍缺少一个最关键的知识“结点”,这就是“做”。实训课题中的”做“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难以形成一个链。学生实训后的内容是一个电子垃圾,达不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关键点是”做“不的不是一个产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先做后学“的倒置式教学模式。在实训课程中做一个产品。教学实例:
(1)在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的章节中,我们把它改为成品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并将这个电源用在后续的电路中做电源。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对照电路图进行元件安装。(这个过程可以是照猫画虎,只就工艺进行讲解,不讲工作原理)。安装完成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试。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完成电路的测量。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学生们看到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不同,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整流。在此提出电子技术中的第一个知识点,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二极管的作用,使学生在看不到二极管的内部结构特征的情况下,一下子就看到二极管的应用过程。从使用的角度告诉学生二极管、电容的元件参数选择和代换方法。(这是职校学生应当认真掌握的内容),并可作为知识的拓展,讲一下”二极管的家族“。其他的内容是作为知识点提出来,在后续的课程中完成。通过”做“和”调“,学生总结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它的V-A关系。这样做,学生有”劲“,兴趣”高“,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制作了一个成品稳压电源,获得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2)我们设计了一个分立元件构成的对讲门铃电路,它采用三级放大,第一级采用固定分压式偏压电路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第二级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第三级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这个课题是从学生对语言通话的好奇和关注度入手,印刷电路板由老师设计,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级安装和焊接,在“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侧重对器件的介绍。安装完成后,首先是让电路要能够”传声“,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然后老师再进行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分级讲解,晶体三极管的作用,性能和特征,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负反馈的作用,功率放大电路的特征。在知识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极管的特征,理论分析及电路的定性计算方法,在此通过示波器对电路波形进行测量,让学生真是的看到什么是”放大“。然后当把上偏置电阻去掉后,在无偏置的工作状态下,三极管又如何工作?在调试的过程和老师的演示中都能够充分展的展现出静态工作点设置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过去学生很难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什么是交流电路?什么是直流电路?什么是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等等问题在”做“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做“能够懂其理、悟其性。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设计,让学生收获了一个电子对讲门铃,是他从学习电子技术的困惑中走出来,可能自己的产品不是那么完美,但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十分羡慕,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教学上的收获。其实这样的教学实例很多,我们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都通过”先做后学“的电子实训模式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课改。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实试,其结果十分满意。
二、教学实训课题的设计
这是课改最难的一道题,面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都是一章一章连续进行的过程,而先做产品就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所以在本次课改中,没有学到的元件怎样处理需要老师认真地取舍,对于新器件,可以粗讲也可作为黑匣子来用,会用就行,以后再讲,或者留为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去学习,但是一个产品必须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为教学服务,还要有用,有用才有趣。
“做“的产品又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有趣。有趣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教科书上有很多例子,但都是为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缺少一个“趣”,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变成了“读死书”,形成了三难“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不会难,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更难”。要做到有趣,就必须跟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找例子。模拟电路中,“有源功放的制作”非常适合于功率放大器的学习;“无线话筒”和“无线遥控”能够同振荡电路配合进行教学;“晶闸管技术应用”在电压调节和触摸开关中都能够很好进行结合;“声光控楼梯开关”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课题;“D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在家用分级切换开关”很实用;“4017计数器”是一个万能电路,可以组成彩灯控制器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和开发;“555”“4093”在数字电路中都是多用途的电路,能够展开学生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创新”的成果和喜悦,但是作为课题的设计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难度不能太高,调试过程不能太难,否则电路设计中的缺陷和元件的离散性都会造成“产品”的不成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兴趣,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二是“有用”,每个实做的课题都能够是一个电子产品,而不是一个电子垃圾。我们现在有的实训教材是为练习而实训,“做”变成了一个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兴趣,做的是一个“图”,做完后又成为了一个电子垃圾,所以“做”要为用服务,使学生通过“用”来产生兴趣。其三是“实用“,有用和实用并不矛盾,实用是有用的升级,是配合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后设计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使知识的综合,技能的提升。把电子一体化教学在“有趣”、“有用”、“实用”的课题中得以融合,这就是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课应达到的最大目标,这样的教学是通过“做”去掌握电路的原理,了解电子元件的性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反过来,电路理论知识在“做”中得到提高,一种电路多种功能,一个功能又可以由多个电路来完成,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敢于去创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先做后学”是教改。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创新和改革。在“做”前,有条件的话,应当是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仿真,先让课堂动起来,这时老师可少讲或不讲仿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在“做”中,要严格工艺要求,按照工厂生产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干净、整洁的环境,防静电的保护措施,规范的操作工艺都应做到一个“严”字,为今后学生走向岗位而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在“做”后要调试,要总结,“做”有成功也有失败,要通过总结来完善学生的学习,通过调试让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工作波形,使学生看到的不是一块孤立的电路板,而是在仪器上闪烁着波形的具有生命力的包含着特定功能的产品。这个结果学生看到了,电路就读懂了,理论知识也就掌握了,甚至还会在“做”和“应用”中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重点是把知识的传授变成实训指导,作业改为总结,分析电路成为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从理论走向实用,是职业教育的中的必有之路。面对生源的减少和变化,只有从做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能够使职业教育的电子技术课永远充满活力,培养出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兰清.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施迎春.“六阶段教学法”在中职电力拖动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3]刘建华,伍尚勤.电子工艺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4]黄士生.电子专业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本课题在“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N201007)支持下完成。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核心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31-02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线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基础性技术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必备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不断加速,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正在不断完善的新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整合,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开展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建成了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工基础与技能三门网络课程,促进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特点是概念、定律、定理较多,理论性强,学生不感兴趣,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先将课程相关知识传授于学生,然后再进行验证性实验,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操作分离,课程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中概念、定律、定理表现得更为直观、形象、生动,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因此,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解决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途径。中职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着差异化,学习能力差别也非常较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得部分学生未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进而造成学生上课无法专心听讲,进而成为“学困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开展有效的学习是消除“学困生”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前提下,建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可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弱点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复习,通过“线上学习”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课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课程教学中,而在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传统的网络课程开发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展示,缺乏教学设计,不能引导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职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比较弱,与大学生认知特点间的存在差异,中职学校网络教学课程的建设不能照搬大学的模式,而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加大教学动画、虚拟模型、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等具有较强交互性和指导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具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特色、满足教学需要和符合当前中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的网络教学平台。
(一)开发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根据“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遵循“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思想,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路,按照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设计教材结构,以常用电子小产品安装或生活常见的典型电路安装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以电子小产品制作为主线,以单元电路为基础,以实施理论一体化教学为中心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整体,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原则开发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材。
(二)建设与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发与教材配套的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课程。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由课程标准、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库、三维虚拟实训、积件学习、项目实训、教学视频、微课教学、在线测试、讨论区等模块组成。具有以下特点:
1.做学结合,理实一体。设计与生产生活、工程技术有关的应用性实验和实训项目,构建由“单元电路实验一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组成的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融合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整合。通过项目化教学、任务式驱动,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基础知识,在学中练基本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2.资源丰富、易用易学。网络课程具有丰富的立体教学资源,配套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材,配备多媒体课件、积件学习、微课教学、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多维度教学资源,突出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强调在项目引领下,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师可利用网站资源方便进行备课和开展混合式教学,使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两种方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生可以全天候进行课程学习和训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虚拟仿真,对接岗位。与教材配套的三维虚拟仿真网络实训平台对接电子企业生产岗位及工作流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元器件检测、产品安装、电路检测和调试及电路故障排除能力。根据电子产品安装的工作过程和循序渐进特点,每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均由电子元器件挑选、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安装、电子产品测量、产品功能展示、产品通电测量、产品故障检测七大模块组成。教学软件交互性强,学生在W习过程中可根据操作步骤提示进行练习,亦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和模块进行反复练习,突破时间、空间和实训教学限制。每个模块都具有实时评价功能,将虚拟仿真、练习和考评融合起来,可让学生能及时检查知识或技能掌握的情况,轻松高效地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基础。如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电子元件器识别与检测教学中,学生可在课前带着问题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网络课程,学习相应的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的微视频,然后经过课堂的讨论交流、总结后,再利用“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的电子元器件挑选、电子元器件检测两模块进行操作练习,进行实时测试考评。对于没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的学生,也可利用这两个模块的帮助功能学习元件选择和检测的方法,再进行考评,其教学过程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课堂再现―在线操作―评价测试”。
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不仅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而且也是其他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不仅适合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使用,而且适合在电子技术应用相关的专业群、机电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群及其他非类电类专业电工知识及维修电工上岗证课程的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在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2014 级和 2015 级的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专业中使用,其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促进了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强,课时较少。对中职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更多是失败的体验,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笔者从改进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可以借助一些器件设备来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二极管轮流导通,用常规的理论分析、画波形图,学生很难理解,但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在输出端串联一个发光二极管,从二极管的持续发光,学生可了解到输出的是单向电压,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培养职业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习要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同时教学过程要与现实问题的解决相类似。教师在课堂上,将职业情境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以检测继电器好坏为例:先给学生看视频,视频中驾驶员发现大灯不亮,来到4S店,师傅判断有可能是继电器的损坏,那么到底是不是继电器损坏,只需拆下来检测就可以了。怎样检测继电器的好坏就是今天的学习任务。由于真实任务中学生了解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任务本身又具有整体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课程中的不同项目和任务,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组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职业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形成巩固的职业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办法的总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究以做求学、以学定教、以行获知。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第二步,教师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学生知晓完成任务的目标;第三步,教师提供完成任务的相关方法,简单任务,学生自主完成,较难任务,教师提示、指导,小组合作完成,很难的任务,教师重点讲解帮学生完成;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掌握理论知识。
2.翻转课堂式教学
关键词:电子技术;改革;实践
1绪论
“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通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上听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这些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1-2]。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借助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逐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读图识图、动手设计能力为主,达到学以致用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结合信息时代“互联网+”创新理念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借助移动互联网教学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信息化手段贯穿于课堂、考勤、作业和答疑等各教学环节中,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2.1引入UMU互动学习平台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弥补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UMU互动学习平台。教师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课程章节,构建知识体系,完成课程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并上传至平台。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到该课程之后,可详细了解课程的知识架构,开展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升了学习的便利性。同时平台还可以向学生推送相应的预习任务,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入课堂之后,能够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2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要严格按照学生思维逻辑进行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设计,讲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引入模块、讲授思考模块、分析应用模块、总结反思模块。在课程引入模块,通过做题、提问、列知识框架来回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用图片视频、设置问题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目标。在讲授思考模块,根据教学内容逻辑关系,在关键处设置问题,罗列知识框架、流程图、逻辑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后消化吸收。在分析应用模块,教师通过课堂作业与练习对知识进行应用分析、重组、记忆。在总结反思模块,教师罗列知识框架,安排课后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3考核过程设计
在考核过程中,注重过程与学习态度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40%)、项目报告(30%)、期末答辩(30%)。平时成绩除了包含评价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作业外,还增加了小组章节整理复习部分的分数。章节整理复习以小组形式进行整理,通过制作知识系统框架图或复习PPT的形式,真正做得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评,学生全程参与,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每一项目完成之后需要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根据内容完整度、文档格式、是否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进行评分。临近期末,教师下发答辩题库,考核时采用抽取题目并答辩的形式进行。采用这些方法,可使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效果也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2.4课程思政设计
挖掘《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内容,包括:工匠精神、安全意识、合作意识、严格按照作业标准作业、认真负责谨慎方面。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学过程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课程内容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能量的价值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实训教学上,要全程对作业过程严格要求,有标准,有规则。实训开始之前准备好工具、仪器仪表、电子元件等。实训过程中,统一着装,营造强烈的工作氛围;实训结束后,仪器仪表归还摆放,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