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16:1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校舞蹈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因“水”结缘:京宛两校合作共建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古代有南阳四圣之说――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哲学泰斗冯友兰、作家姚雪垠、“代毕”王永民、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也都出身南阳。同时,南阳还是“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坐落于南阳白河游览区的南阳艺校建校近60年,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演员,古筝王子王中山、演员和歌手李艳秋,都是南阳艺校的校友。
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在大气候的影响下,南阳艺校迅速走向了低谷。有人说,像南阳艺校这样的中专学校应该停办。但南阳市文广新局局长苏定胰床徽庋认为:“南阳艺校的‘根’在戏曲,优势也在戏曲,这样的学校不应该‘死掉’――戏曲艺术类学校专业性强,对教师、教具、教案的要求与普通高中有天壤之别。此外,学生只有从小扎实练功、打好基础,才有可能进入更高学府深造。我的想法是把学校从困境中拉出来!”为此,南阳市文广新局、南阳艺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一直坚守在这块文化阵地中,一点点地努力,一步步地完善。2005年,该校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艺术院校。
2014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京宛合作的全新局面也徐徐展开。甘甜可口的丹江水把京宛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南阳艺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2014年底,经过一系列的研讨、调研与磋商,北戏和南阳艺校正式签订了两校合作共建的协议。南阳艺校将作为北戏的挂牌生源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教师也将以两校为平台,不定期开展艺术交流、课程观摩等活动。南阳艺校校长严红伟介绍道:“文广新局王辉副局长牵线搭桥、苏定揖殖で鬃源队到北戏进行交流,为我们提供了全力支持,两校才有了合作的空间。”
“大手”牵“小手”:
我们在受益,他们在无私地奉献
北戏与南阳艺校之所以能从结缘走到合作,是因为双方从专业、管理体制等层面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这两所学校都是以戏曲艺术教育见长,视传承中华传统戏曲、传统文化为己任。作为全国艺术院校中的佼佼者,北戏在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办学经验以及软硬件设施上更具优势。“教产结合”是北戏的办学传统和独特优势。多年来,北戏通过与北方昆曲剧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黑龙江省龙江剧院等专业院团、兄弟院校紧密合作,培养了许多优秀文艺人才。2013年,北戏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启动实施“六个一工程”整体方案,即“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进一步实现了从生源、教学、实践到就业的人才培养流程全覆盖。 赵艺阳编排并主演的京剧《扈家庄》选段参加2017年“唱响白河”文化演出活动现场
北戏学院党委书记刘宝华说:“戏曲是北戏的根和本,老师和同学在教学和学习当中都按部就班、中规中矩,以打好根基为准则。刘侗院长提出‘六个一工程’,使北戏不断地修炼内功,加强内涵建设,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在提高,戏曲、舞蹈等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谈到与北戏的合作时,南阳艺校严校长说:“北戏是‘大手牵着小手’往前走,对南阳艺校的教学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两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亲人一样。刘侗院长和北戏的老师们一直在说‘互相学习’,实际上是他们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手往前走――我们在受益,他们在无私地奉献。”
对于两校的合作共建,刘书记说道:“从‘表象’上说,北戏在支持、帮助南阳艺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校和师生也是受益者。北戏的年轻教师到南阳教学,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毕业生到南阳艺校实习,在实际教学当中若能得到当地师生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自信度,为他们以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打下很好的基础。对于这些即将毕业、正处于就业迷茫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体验和最宝贵的财富。”
北戏支教: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与南阳艺校展开合作后,北戏每年都会派遣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赴南阳支教、实习。今年去的是京剧系教师赵艺阳和舞蹈系毕业生于靖雯。2016年,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南阳艺校舞蹈专业少了2名老师,戏曲系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已持续多年。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北戏给予了南阳艺校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在南阳支教的京剧基功老师赵艺阳,原本在京剧系有课程安排,但是系里想尽一切办法,对各方工作进行了妥善的协调,保证了南阳支教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南阳艺校李莉主任对笔者说:“小于老师是北戏的优秀毕业生,在北戏的大型原创舞剧《夕照》里演过主角白蛇,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么优秀的人才来到我们学校,我们想从她身上学东西,想让孩子们都能够从中受益,所以给小于老师的课排得非常满――每周20多节课,各个年级都有。我征求小于老师的意见,她跟我说‘没关系李老师,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小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系里的老师也观摩过。她上课非常认真,虽然年纪轻轻,但教学思路很清楚。”
从于靖雯的角度看,到南阳来支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作为应届毕业生,她的许多同学都处于“迷茫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会有许多的不安。而北戏与南阳艺校的合作,则能让他们这些毕业生多一条出路。另外,于靖雯还认为,能把自己派到南阳,是因为学校和老师认可自己的专业程度和教学经验。对此,她感到十分骄傲:“能把好苗子培养出来,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收获,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收获。跳舞跳得好,不一定会教别人。学校这次给我机会来南阳支教,让我能接触相对专业的学校,自己单独教一个班的学生,收获很大。”刚来南阳的时候于靖雯很紧张,总是担心自己“实战”经验少或者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总是一板一眼,不能熟练地驾驭课堂节奏,导致上课学生累、老师也累。后来熟能生巧,知道从哪些重点问题着手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学习热情也更高了。谈到课业繁重的问题,于靖雯说:“我来南阳是为了锻炼自己,不怕课多!民间舞、基训、身韵等等舞蹈教学最重要的几个科目,在这里都能体验,对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细节上把控得不是很好,以后跳舞的时候也能记得更牢。”
京剧系的京剧基功老师赵艺阳对于支教工作也有许多感触和心得。赵老师在南阳艺校教授孩子们戏曲基功、身段,舞蹈基训等课程,每天最少4课。赵老师发现,这里的教学条件、教具配置以及学生身体素质虽然比北京稍差,但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赵老师说:“如果你有‘真东西’教给他们的话,这些孩子非常愿意学,他们特别刻苦、踏实。这一点很难得,让我特别感动,也更有热情想把他们教好。”赵艺阳认为,支教工作不但能使当地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好的理解,还能使自己这样的青年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接触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收获更丰富的教学经验。赵老师开心地说,虽然很辛苦,但自己在这边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跟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非常快乐。赵艺阳老师告诉笔者,在“唱响白河”群众文化演出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表演的京剧《扈家庄》选段,一共只彩排了三周时间。在排演期间,只要有空,赵艺阳就组织学生排练,详细为学生讲解剧中人物的动作意义、心理活动,通过这些来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剧目、把握动作技巧、领悟到这出戏的精髓。 刘侗院长(左三)与南阳艺校戏曲专业学生们亲切交流
对于支教工作,已经回到北京的舞蹈教师路艺伟也与赵老师有着相似的看法。路老师发现,南阳艺校的孩子与北戏的学生相比,动作和感觉的专业性、规范性都稍微差一些。但难得的是,他们肯学,也爱学。说到孩子们的刻苦,路老师给笔者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路老师在南阳支教期间,每天晚上都会自己在舞蹈室练功,保持舞蹈水平不退步。刚到南阳没几天,有一次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练,突然感觉身边多了好多人影。回头一看,吓了一跳,几乎整个班的孩子都跑来“蹭课”了!学生们对她说:“路老师,看您舞跳得这么漂亮,我们就过来跟您学一学。”时间长了,路老师在练晚功的时候,对身后的这些“小尾巴”就习以为常了,有时候还会抽空指导学生们一些动作上不到位的地方。白河河畔的南阳艺校,水甜人也“甜”,这里的学生热情、活泼、阳光。路老师说,这里的孩子很懂事――虽然下课以后自己会像大姐姐一样带着学生们一起玩,但上课的时候他们就能马上切换回学生与老师的身份,认真听课、努力练习。虽然已经回北京很长时间了,但路老师和南阳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孩子们很想她,总是问她“路老师您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教我们呀?”路艺伟十分喜欢支教工作,她说:“我很想再去南阳支教。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学生相处。我很喜欢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学,我想把我自己从学校学到的技术、技巧教给他们。”
课程观摩:戏舞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2015年,南阳艺校组织在校教师赴北戏交流学习。作为首次赴京交流的教师之一,南阳艺校舞蹈教研室主任李莉感触颇深:“北戏知道我们要去观摩舞蹈课,还特意为我组织了一些代表性强的课程。虽然这次在北戏只待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但这里的校容校貌、教学理念、办学特色都让我印象很深。”北戏学生们的毕业汇报展演对李主任的触动也很大:“舞蹈专业,很多学校都在办,各校教材差不多,差异也不明显。但北戏将戏曲元素融合到舞蹈当中,十分有特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课程观摩期间,李莉主任注意到,北戏早功课、晚功课安排得很科学。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协助主教老师带早晚功,一方面自己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还能监督学弟学妹们认真自习,练功时间安排很充实,师生双方收获都很大。技术技巧课的课程设置也使李主任很受启发――舞蹈的技术技巧课很辛苦,教师要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体力消耗非常大。北戏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一个青年教师搭档上课,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指导,使课程更紧凑,孩子们在课堂上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回到南阳后,李主任借鉴了北戏的课程安排,将本专业的教学课程、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
为了让南阳艺校来京观摩学习的教师能够安心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的业务调研上,北戏院办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北戏院办主任、外联部负责人王静介绍道:“南阳艺校有两批教师来京交流学习,包括舞蹈、音乐、戏曲、文化课等专业。为了让他们在北京的这一个星期能够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从吃住行到课程安排,都尽力做到最符合实际、最符合老师们的需要。我们根据南阳艺校的具体教学需求来安排相应课程,学校每个系的主任、教师也都积极配合,让南阳来的老师们挑选最有用、最实用的课进行观摩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时间。”
深入合作:携手促进
艺术职业教育发展
北戏与南阳艺校的合作,对艺术职业教育意义很大。多年来,北戏一直致力于发展传统戏曲文化,响应国家关于传承传统戏曲、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校际合作。此次北戏、南阳艺校的共建合作,既能加强南阳艺校师资培训、提高双方教育教学水平,又能输送优质生源、为年轻教师搭建好的实习平台,为文化艺术教育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双喜(左4)、市文广新局局长苏定遥ㄗ笕)慰问北戏教师赵艺阳(左二)、于静雯(右三)并合影留念
1、能增强中专艺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的人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对于个人影响的形式,开始在每个未来集体成员的心灵里培养一种重要的人类美德,即为他人创造幸福和欢乐感,追求道德美和渴望为他人做好事而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越多越好――这就是一个人正确地参加社会生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只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取长补短。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的最好补充。如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乐队的排练、演出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完成一部和谐美好的作品时给同学们一个心灵相融、友好合作的气氛。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作品,为欣赏美创造美创造条件,培养自觉地遵守和维护集体纪律和荣誉的好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美的认识中提高自己,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2、音乐实践活动是中专艺校学生净化心灵、完善自我的必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音乐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音乐实践活动是每一个高中生自我完善的有力手段。课外音乐活动实际上是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付诸实践的行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巩固、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音乐活动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中专艺校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
1、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展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音乐专业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为了能顺利地开展班际活动,每班可以挑选若干名文艺骨干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以合唱(奏)指挥和训练、简单的舞蹈编排为主,授课教师为本校在该方面有特长的音乐教师,也可以外聘校外有经验的文艺界人士,这样我们的部分学生就具备了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素质,然后让这些文艺骨干学生带动本班开展正常的音乐课外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中的循序渐进和探索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多让学生体验、感悟和探求学习方法,合唱(奏)的层次要清晰、和谐、愉悦和优美。
2、利用学校的媒体资源,开展音乐活动
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充分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综合音乐感觉,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在早晨课间操时间,可以安排5分钟的“每周一歌”,内容除了音乐专业教师选播的一些适合中专艺校学生身心特点的歌(乐)曲外,老师还可以发动全校的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思想积极向上,并符合中专艺校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音乐推荐给大家,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
3、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活动
要发挥课外音乐活动在育人上的巨大功效,就必须以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为载体。此类活动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活动形式时代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如:歌咏比赛、中专艺校艺术节等,以各种表演方式来展示艺校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成果。
4、通过学校宣传阵地,向学生展示音乐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杂志、书籍,让学生能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能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把学生文艺演出的节目剧照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展示每班音乐课外活动的成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我们还可以设立音乐投稿箱,欢迎学生投稿,内容是与音乐有关的简报、剪报,也可以是照片,或者是自制的音乐小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展示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做到资源共享。
5、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活动氛围
长春市因其众多的高校及浓郁的文化氛围,素以“文化之城”著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音乐教育也日益蓬勃发展,最初的青少年宫已经无法满足音乐教育的需求,多种办学模式蓬勃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春市拥有光明艺校、春蕾艺校、王泽艺校等几家连锁的大型私人办学机构;中小型的办学机构有三百余家,并且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至于艺术类高校教师及学生等私人课堂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不可否认,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也使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长春一所重点小学、一所区普通小学以及两个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大型及小型教育机构各一所)的参加社会音乐教育的琴童家长及授课教师。共发出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其中教师问卷29份,琴童家长问卷127份。本次调查对象在文化层次、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能够初步反应长春市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长春市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
音乐教育的花费相比而言较多,尤其是乐器的费用价格不菲,因此,家庭经济收入会直接影响儿童的音乐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在本次问卷调查的127位家长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在企事业单位任职的较多,部分学习费用较高的儿童家庭多为私营企业主,其具有良好的经济状况。
而且,儿童选择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学习的均为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关于儿童学习效果情况,月收入10000元以上仅有2位家长看重,其他家长仅仅希望孩子学习乐器能够具有音乐修养;5000-10000元选择不重视的有48%,家长选择让儿童学习乐器多为开发智力或业余爱好;3000-5000元的家长多看重学习效果,原因是乐器学习的相关费用较多,不能半途而废,否则经济损失较大。从练琴时间上看,家庭收入越高,学生练琴时间相对越少,其中35名儿童练琴时有陪练,家庭收入10000元以上的儿童均有陪练,家长理由多为希望孩子在有限的练琴时间里尽量效率高。关于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私人教学的选择方面,视唱练耳及舞蹈等以班级授课为主多选择培训机构,乐器等一对一教学为主中56%选择私人教学,家长多数认为乐器因其学习时间较长,不希望频繁更换教师影响儿童学习效果,或者家长所选择的艺术类高校教师及知名的教学工作者大多数为私人授课方式。选择在培训机构学习乐器的家长,则比较看重培训机构给儿童提供了更多公开表演的机会,或者教师选择余地较多、且学费相对私人授课便宜等原因。
在教学内容方面,曾经参加过考级的学生有119人,约占92%,其中参加过2次及以上考级的有68人,约占53%。由此也表明,当今社会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为主,但很多家长的学习动机并不单纯,在希望儿童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同时,部分家长也同时存在功利性的求学目的,如考级证作为小升初择校的辅助条件;或者儿童在以后的职业选择中多一门技能等。当然,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部分代表目前长春市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笔者希望以此为现实依据,寻求解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引言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和谐地将学习者的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为一体。舞蹈理论知识是能够指导舞蹈实践的专业知识,学好舞蹈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对更好地演绎舞蹈有着重要意义。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种需求,通过内外的激励,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二、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的良好环境下,更多的综合类高校开设了舞蹈专业,但在生源招收方面与舞蹈专业院校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由两部分生源构成,即招收了少量艺校专业舞蹈生源的同时,也招收了大量普通高中毕业的舞蹈生源。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舞蹈理论课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专业舞蹈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训练专业与演出排练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尚浅,且学习兴趣不高;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经历过寒窗苦读,虽然对理论知识与授课方式的与接受程度较快,但是对专业内容相对陌生,所以种种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两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与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换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主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学习,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各抒己见的发言机会,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者成为理论的讲授者。
三、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善
当前国内舞蹈理论课程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进了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仍然不感兴趣。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改变传统课堂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师生之间没有或很少互动的教学现状,向多向互动,双向交流的师生交流方式转换,并且打破学生为各个学习个体,彼此独立的学习方式,试图通过组成若干个学习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方式,让教师在专业技能传授之时,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问回答能力、分析辨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四、舞蹈理论课堂教学环境改变
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体本身,也就是说舞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良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这门艺术学科。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室环境与教学氛围的原因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进行授课。在传统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室分配曾出现单一安排现象,以《芭蕾舞教学法》这门理论课程为例,如果仅在文化课教室授课,教师就会因为空间小而受到局限性不能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演示;相反,如果仅在专业课教室进行授课,就会因为没有多媒体而无法详细地讲解理论课知识;再如舞蹈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其对理论课的不重视。由于人的精力与耐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学生在耗费大量的精力上完专业课后,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上理论课。如果教师采取传统课程中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的反馈方式就是蒙头大睡,或学期末想尽办法划重点以期通过考试。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感染式的教学方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并创造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处的、和谐热闹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授课为主线的教学套路,确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舞蹈专业课本身就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动态开放性课堂,采用参与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舞蹈理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加强二者的沟通和理解,使得舞蹈生在对舞蹈理论知识更好地学习的同时,也增添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及自身学习的信心,并在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等艺术学校的文化教育因受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影响而面临困境,只有真正从思想上和实践上重视文化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全面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学校;文化教育;人才
中等艺术学校担负着培养艺术人才和向高等艺术院校输送艺术人才的双重任务,这类学校以艺术教育为主,文化教育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怎样加强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培育素质全面的艺术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形势、存在问题,简要阐述在这类学校抓好文化学科教育的措施、目的和意义。
1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影响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的因素有学校外部因素、学校内部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在艺术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尤为迫切。一是从构成教育的外部环境分析,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消极面对艺术学校的文化教育形成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经济因素讲,随着市场经济深化,传统道德准则面临着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冲击,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道德准则又没有很好地显现和发挥作用。一些艺术类学生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作为主导价值观,导致出现不讲信用、见利忘义等行为,严重影响到他们道德修养的养成。从社会因素讲,面对社会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冲击,部分艺术类学生形成另类价值观和消极人生观,诸如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多有发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削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从文化因素讲,全球化带来了东西文化的碰撞,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当前流行文化不断地冲击学生思想。二是从艺术学校教育本身分析,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表现在三方面:从学校角度分析,有些中等艺术学校对文化素质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教育本身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学方法方式上,有些学校采取的是单向的传统教育模式,致使原本应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了盲目遵从的机械行为,一定程度消减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正能量。从教育角度分析,学校、社会和家庭是一个统一的教育生态系统,三者有机联系是提升教育成效的关键。学生进入学校后远离父母,家长不能准确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学校德育教育基本上是将学生封闭在校园里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造成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将学校与家庭、社会人为地阻断,不利艺术类学生人格的完善。从学生自身分析,学校生源大多数都是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选择艺校作为今后就业和发展的门路,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以笔者供职的艺术学校为例,2015年音乐班学生入学中考成绩最高分435分,400分以上8人,而同期本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大多在500分以上,市属重点高中则在600分左右。文化基础差既影响到了学生在今后的文化课学习中自信心的树立,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文化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再加上有些学生认为来艺校就是学习专业的,只要掌握了舞蹈、美术、声乐等专业知识,会唱、会跳、会画就行,至于文化课无关紧要,造成有些学生文化课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听课思想不集中、课后作业不完成,这种状况成为艺校学生的常态。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既有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必须多方施策、综合用力,才能使文化教育发挥应有作用。
2中等艺术学校加强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中等艺术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方法措施,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不少探索和研究。笔者觉得重点从如下几方面切入,才能逐步提高艺术院校处于从属地位的文化课教学质量。一是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文化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确立人生发展目标的基础。首先学生德育养成需要在文化教育中逐步确立。《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就是要树立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一切美德。要通过针对性的施教达到学生个体的完善与发展,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奉献服务精神、有责任正义感的人。其次学生艺术素养需要在文化教育中逐步形成。文化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一首歌、一支曲、一段舞,都承载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一个演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为每一个形体动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找到它应有的情感支撑点,并恰当地运用专业技巧,把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一个艺术人才要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不仅要苦练专业基本功,还要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专业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二是从实践上真正找准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塑造,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文化底子薄弱、专业知识扎实、擅于表演的实际,扬长避短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强项入手来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探究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哲学与生活》中“矛盾特殊性”原理时,笔者先请舞蹈专业三、四名学生表演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片段,然后设问:他们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请说出这种舞蹈有哪些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开展得非常热烈,甚至平时上课不怎样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也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回答基础上,笔者及时介入进行点拨引导,指出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人们正是根据它们独特的特点,才得以把它们区别开来,在哲学上把事物独具的特点叫做矛盾特殊性。通过寓教于乐,用形象具体的东西解释抽象的哲学概念,学生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就不再那么困难了。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发展性、差异性,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划一,崇尚自然。综上所述,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等艺术学校文化课教育的困境,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在教学不断加深探索、思考和实践,真正使文化课成为学生知识积累,德育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为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服务。
作者:葛翠玲 单位:山西省长治文化艺术学校
中心小学艺术教育自查报告
2019年9月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规程》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能够很好地处理艺术教育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
的关系,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工作得到协调发展。现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自查如下:
二、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
(一)有健全的艺术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岗位责任制》 《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制度》,同时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把它列入了学校重要工作,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场地都进行了重点倾斜。为加强领导力量,专门组建成立了艺术教育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校中层及体艺组组长为组员。实施“工作层层负责,人员分项调配、目标分项确定、任务分头落实、问题协调解决”的工作管理机制,为艺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引导、激励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使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二)有艺术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学校相继制订了一系列规划和方案,如《学校艺术教育规划》 《艺术教育日常检查方案》等,形成艺术教育的软环境,从而确保了各项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动作。全校各年级均按有关规定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
(三)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纳入对班级、教师的考核。在每学期的教师工作考核和优良班集体评比中,都把指导学生艺术活动情况,及班级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一)有符合本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的发展,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对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五个“需要”:需要“时刻准备着”变化;需要“时刻准备着”思考;需要“时刻准备着”学习;需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需要“时刻准备着”在新的变化、思考、学习、应对中,再准备!我校现有艺术教师专职艺术教师9人,其中3人获得市骨干教师称号。有两位美术是学校特色建设中有特殊专长——结艺和剪纸。两位音乐教师擅长舞蹈和器乐。使得学校的艺术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二)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支持艺术教育教师进修、观摩和到文艺团体实践。艺术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广博的素养、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实践。因此,我们尝试实行多种形式教师培训模式:由教师列出自身需求目录,由学校“埋单”为其提供艺术课程开发及培训所需的运作经费。如:为艺术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开通绿色通道,把重视艺术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理论和执教水平。为了使学校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走上理性发展之路,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个拥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几年来,我们倡导面对实际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张显学校特色。至今,学校2篇论文获国家教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多篇案例、录像课在省级以上获奖。2019年学校还承担了“三队两组”辽宁省艺术教育现场会。
(四)鼓励教师着手编写校本课程。我们编写了剪纸、结艺校本教材,改变原先教学时的随意或只凭经验开展教学的现象,以课程的校本化,促使学校艺术教育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对教师群体的主动性和潜力的开发和提升,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特色发展。通过编写教材,使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及特色发展。
四、学生艺术素养提高
(一)广泛开展校内、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为保证艺术活动正常、有实效地开展,学校艺术活动具体采取“分类进行、定时开展”的方法让每一位中心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校的艺术活动大致分成两类:(1)全体学生参与的:每间周一次的剪纸、结艺校本教学活动、每周午间的器乐练习、合唱练习和舞蹈训练,每天一小时的快乐大课间活动。这些普及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2)自主选择参加的: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兴趣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主要有绘画、中英文课本剧社、民乐、剪纸、书法、棋类等一系列活动项目,让学生走出班级、按需选择、个性化发展。
(二)每年举办艺术节,定期开展活动,以多种形式吸引全校师生参与艺术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艺术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如:每年一次的校艺术节活动、中国文化节、世界文化之旅、校田径运动会、体育组的月月小活动、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申报、测试、以及每学期期末进行的学生星级测试等。另外学校还开展了“让社会了解中心”活动。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解励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社会的大舞台活动,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类表演、竞赛、礼仪展示等等。把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艺术特长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展示。
(三)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艺术教育比赛、展演活动。我们积极参加每年得区、市舞蹈大赛、合唱大赛、曲艺比赛、民乐队比赛等等,学生们的曲艺、各类器乐多次参加社会各类演出,并获得多种奖项。
存在问题与整改之处:
一年来,我校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狠抓“两个文明”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积极投入创建工作。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德育
1、健全网络,建立组织,发挥党、政、团、工、队各组织的作用,形成全体教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同时加强与学校以外有关单位的联系,共同搞好德育工作。
2、学校领导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定期召开校务会议,重大问题由校务人员讨论决定,坚持“两公开、一监督”。今年下半年对校务工作制度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家长、教师的监督,整个工作受到好评。
3、校党支部定期过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发展新党员,做到成熟一个吸收一个。上半年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和村完小负责人参观了“刘英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工作。
4、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今年的学习重点是“三个代表”、“三讲内容”。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由书记作专题讲座。平时结合具体工作,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5、建立小学团支部,发挥青年团员的模范作用,让他们在组织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勇挑重担,成为教学骨干。
6、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制度,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史、近代史教育。下半年,各班都开展活动,开辟了“国庆”专刊,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在上半年,下半年共三次聘情退休教师作有关“辉煌历程”等报告。
7、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经常进行有关交通安全、防火、用电、游泳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安全。一年中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骑车管理和饮食卫生的管理。
二、教学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导处加强管理、督查,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小领导多次下各村完小检查教学工作、坚决杜绝乱订乱发学生学习资料,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
2、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上半年我校教师对上学期个人教研专题进行了总结,并取得成果,有10人次的论文在县级评比中获奖。下半年,我校又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继续加强个人教研专题研究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化研究。上半年,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信息摘记,交流活动,一年下来,许多教师从中尝到了甜头,获取了教改信息,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驾轻就熟,收效明显。同时,一年来,我们组织教师按时参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电脑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
3、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两次教研活动,之后又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暨片级数学公开课,由朱委雅、于剑霞两位教师上课。大家进行了评议交流,收效甚好。12月份学校将举行一次语文教研活动。
4、加强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走“学术发展”之路。今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申报了金华市“英语教学环境创设”课题。每位英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小结报告,今10月底又完成了课题的总结报告。我们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时间落实、人员到位、效果明显,受到上级教科部门的好评。一个课题获得市级三等奖,一个课题获得县级一等奖。
5、加强教学工作指导、检查工作。校长、教务处人员、语数辅导员经常深入各村完小,各班级听课、指导、检查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之间也开展相互听课活动,规定每学期不少于20节。
6、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管理工作,抓紧业余训练工作。下半年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常识教师,开辟了音乐专用教室等。抓好业余训练,定人、定时、定点,力争成绩。校舞蹈队参加了县99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取得三等奖的好名次,校田径队在10月份的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第三名的成绩,成功升入甲级队。学校还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每年一次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还开展卫生常识教育。
7、保证业余艺校教学,促进学校工作有特色。今年内,学校在艺校管理中做到内容、教师、时间三保证。学校领导加强指导、检查,以保证艺校的发展方向。同时,顺利召开了全片小学的团结运动会。我校也坚持开辟周三下午的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根据计划,学校举办了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展示师生的风采。
三、其它
1、学校加强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筹资办了学校电脑室,建立了校园网络和学校网站,下半年给每个班配置了广播设备,购置了校园通讯网等。
2、学校档案管理做到细心、认真,力争不出错误。现在学校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手续严格,为教学工作、教师考职考评工作提供了保证。
3、学校后勤工作精打细算,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努力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一年来,我校对村完小的财务管理也做到了制度严格、手续齐全、不出任何漏洞,使这项管理逐步走上正规。
4、一年中,教师遵纪守法,没有发生打架斗殴、赌博和搞封建迷信活动,无一违反计划生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我国人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和思维观念的革新,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远去,民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这就使得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不仅在201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且建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方便人们交流和学习。此外,不少专家和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行了大量、深入而具体的研究,从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不少学校开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进行授课。上述方面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主动而有效的保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存在于广大农村,需要依靠基层民间艺人进行具体传承,这就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其生存的土壤中继续传承,成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被称为“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学者冯骥才认为:“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如何?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教育中的力度,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传承人的重要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承人的确立意义重大,其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因此,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
杨柳青这一民间年画艺术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板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过年贴年画由此成为北方地区习俗。然而随着19世纪末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加上战乱不断,传统木版年画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复苏,杨柳青年画市场需求扩大,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重新回到了百姓的生活中。
杨柳青年画传承人、“年画张”画店创办人张克强认为,杨柳青年画本身就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经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拥有很完善的绘制过程,品种达到上千个,这些都是先辈们的心血。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它是有生命力的,是有灵魂的。所以,我们要继承、挖掘、发展这门艺术,就应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在进行新的艺术创作的同时,他一直从事着美术教学工作,所授弟子数千人,现在多数已成为杨柳青年画业的中坚力量。他认为,杨柳青年画要发展,人才的培养、后备力量的积蓄是不可或缺的。
杨柳青木板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出生于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世家,他5岁开始学彩绘,12岁开始学印刷,直到今天,他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木板来印刷年画,所绘年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为继承和弘扬天津杨柳青木板彩绘年画艺术,霍庆顺一直刻苦钻研技艺并总结了自己多年作画的经验和老艺人们传授的经验,编写了《杨柳青年画工艺流程》《杨柳青木板彩绘年画的传说》《彩绘工艺色彩用色及制作》,使年画这一木板彩绘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与其他地方的剪纸相比,烟台剪纸线条似细如发丝、刚劲有力、细腻精致、玲珑剔透等特点著称,是中国剪纸中风格独特的一个组成部分。据了解,2009年,“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人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提到“烟台剪纸”,今年50多岁的传承人李强认为自己有义务将烟台剪纸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为了宣传烟台剪纸,展示烟台剪纸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魅力,他自费建立了烟台剪纸博物馆,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博物馆被迫关闭。但在博物馆开展的5年多时间里,为了传承这门艺术,李强免费向外人展览剪纸作品,并教授他人剪纸技艺。然而前来学习的多是些退休的老人和中小学生,并且很少有人能坚持学下去。
而如何解决传承的问题,李强毫不避讳地表示“很难”,因为剪纸几乎没有市场,没有人愿意专门从事这个行业。李强统计过,在他培养过的上千人里,最终留下来以剪纸为业的人只有屈指可数的二三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注意到传承人的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中,明确了传承人的认定条件和义务,并要求相关部门就传承活动给予支持。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尊重,这极大鼓舞了民间艺人的热情。对于传承人,我们不能一味儿地像送进博物馆进行收藏式的保护,而是应鼓励传承人这一活态传承体在继承优秀艺术因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创作,同时,更要鼓励年轻人学习和继承非物质文化,使其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的现状
安徽花鼓灯是流传在淮河中游两岸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在音乐、舞蹈、道具等运用上形式优美而丰富,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点,是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欢乐祥和的舞蹈特征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淮河两岸“玩灯”习俗世代相传。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安徽花鼓灯作为汉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被收录其中。
安徽花鼓灯这一汉族的民间舞蹈,诞生于农耕文化之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众多的花鼓灯播布区。花鼓灯的表演不受时节限制,也不受场地的约束,它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舞蹈,以农民自身娱乐为目的,表演形式自由活泼,临场发挥的随即性能及时地把现实生活中舞蹈的素材和其他姐妹艺术杂糅其间,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花鼓灯玩灯的习俗可上溯至上古时期。据闻,大禹曾在当地治水,使淮水流入东海,历代人们视大禹为治水圣人。史载,蚌埠涂山之巅有一座建于汉代的禹王宫,2000年来香火不断,至今在当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仍然有在禹王宫庙会上跳花鼓灯祭祀大禹的风俗。每年的这一天,涂山可谓人山人海,百班锣鼓、百班花鼓灯,民间艺人身着彩服不辞辛苦,打着锣鼓,从山下舞到山上,唱着灯歌、跳着花鼓灯,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山巅,先祭拜大禹,然后下山扎场子玩灯。一年一度的庙会促进了花鼓灯艺术的发展。隶属蚌埠市的怀远县每年在庙会日举办花鼓灯艺术节,庙会变成了花鼓灯的会演、竞赛和评比,使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不断得以流传和发展。
由此看出,安徽花鼓灯艺术属于一种大文化范畴,不同时代背景中的花鼓灯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随着文化的发生而发生,同时也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统的花鼓灯艺术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呈现出式微的状态,播布区逐渐缩小。在这种日益趋同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不得不反思自身本体文化以及如何在一同化的世界中找到本体文化的精神支柱,使得这一精神载体继续传承和延续。由此,我们迫切需要关注以安徽花鼓灯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现状。
家族传承与教育
蚌埠市冯嘴子村是花鼓灯“冯派”艺术大师冯国佩的老家,世代又有玩灯的习俗。迄今为止,冯嘴子村的花鼓灯已经由家族式的口传心授传到了第七代。村里有3000多人,其中有1000多人在玩灯,并且组建了冯派花鼓灯艺术团。随着花鼓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玩灯的人已经意识到其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自发地努力对花鼓灯艺术进行传承。
冯嘴子村的花鼓灯依旧秉承着传统的教习方式,玩灯人基本上都是本族子弟。由花鼓灯老艺人进行口传心授,从花鼓灯的锣鼓、鼓架子、兰花等角色技艺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关于小演员的来源,花鼓灯传承人冯开皖说,“学灯的都是本家的孩子,不收学费。现在不像以前了,也可以外传,只是我们办的花鼓灯班没有正当的手续,外面的孩子不愿意来。”现在,主要是艺人到村里的小学校对三至五年级的孩子进行选拔,孩子自愿报名,经过教师、家长的同意就可以跟随老艺人进行学习。教授的内容首先是练基本功,花鼓灯的基本功和武术基本功一样,或者说就是按照武术的基本功来训练,压腿、下腰、扎马步是必修课,到了一定阶段后,孩子们才开始分别学习鼓架子的舞蹈或兰花的舞蹈。一般都是周末上两次课,有时傍晚有空,艺人们也会召集孩子们训练。这种教习完全是自发的,不收学费,而且艺术团还出费用给孩子买练功服和鞋子,提高他们学习花鼓灯的兴趣。然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花鼓灯,第一批招收了60多个孩子,因为身体和悟性的原因,在训练中淘汰了一半,剩下的可以单独上台表演的,流失性也很大,其中有近一半的人不在村里生活了,有的初中毕业外出打工,不到年节不回来,或者有的仅在有重要演出时回来,演完后立即又出去打工。现在,艺术团已经建议村里的小学把花鼓灯作为体育课,普及到小学教育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前老艺人之所取得那么高的艺术成就,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和动作,这与他们日常的劳作分不开。现在的农村孩子都“城市化”了,缺乏必要的生活劳作体验,无法体会到花鼓灯舞蹈动作中的含义,跳起的花鼓灯既没有学院派规范化的好看,也缺乏亲切自然的乡土气息。
师徒传承与教育
位于怀远县城西南角的常坟镇,在解放前是著名的灯窝子。玩灯的风气曾经在这里非常盛行,但时至今日,常坟镇的灯班子及玩灯人大多已经步入暮年。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花鼓灯“郑派”女传承人常丽华在镇上开办了第一家花鼓灯少儿培训班,主要招收小学生。为了支持常丽华,在县京剧团工作的丈夫和在扬剧团工作的儿媳妇马彩娣都回到家中,帮助常丽华授业。经过20年的发展,常坟镇花鼓灯班慢慢壮大,已经变成了常坟镇的花鼓灯培训中心,培养了2000多名学员,成为当地知名的操灯人。
近年来,培训中心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以往的花鼓灯基本功训练重新进行了调整。每节课的程序为芭蕾集训(土芭蕾)、毯子功、花鼓灯舞蹈排练和锣鼓。每期的学员在30人左右,现在基本稳定,多的时候有过140人同时排练的场景。
记者在对马彩娣的采访中了解到,孩子每天放学后过来排练一个小时,每周末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这样安排主要考虑不耽误孩子上文化课,毕竟学好文化课考大学是很多农家子弟的梦想。来学花鼓灯的不仅有本地孩子,还有周边县城的学生,基本上培训3年左右就能参加正规的演出。学费以前不收,现在象征性地收一些。孩子在培训中心学三四年后,专业水平基本与艺校学生不相上下。马彩娣曾经带着她的学生和艺校的学生一同考文工团,她的学生考上了,而艺校的学生落榜了,这对马彩娣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办好花鼓灯培训班的决心。马彩娣的学生有很多都考入了高等艺术院校,有一些考入了部队的文工团,1995年还有一个学生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这些成为马彩娣自豪的成绩。
在采访中,马彩娣感叹,上世纪90年代,培训中心很是红火了一阵子,那时来学花鼓灯的人很多,因为那段时间社会上兴起了民间艺术团,招收能唱能跳的演员,人们都知道会跳花鼓灯就能走出农家门。现在,社会大环境改变了,信息接收渠道多了,外出打工已经成为热潮。马彩娣的花鼓灯培训中心如今与部队文工团建立了联系,根据部队的需求,专门修改了教学和训练计划,各文艺团体来挑选演员,一律让部队优先挑选,并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参加部队文艺兵的特招,报效祖国,这也对农村孩子来说构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常坟镇花鼓灯培训中心作为一个业余的民办学校,一方面对农村的艺术教育起到了自发、积极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花鼓灯得以薪火相传,为花鼓灯的传承起到无可抹杀的作用。
学院派的传承与教育
学院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中的一种次生形态。
作为专业舞蹈艺术教育中的佼佼者,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蹈的花鼓灯不同于田间地头民众自发表演的模式,作为以培养民间舞蹈表演者、编导为主要目的专业舞种,不可避免地带有严格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虽然北京舞蹈学院的花鼓灯教材来自于民间,但已经不是原生形态的民间舞蹈,经过专业舞者的田野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原始素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意义的民间舞蹈基因,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编排和创作,形成了专业以娱人为目的的学院派舞蹈。
上世纪5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的彭松、盛婕、李定一等到安徽对花鼓灯做了第一次学术性质的考察,并编写了第一本花鼓灯教材《安徽花鼓》,全方位地对花鼓灯的历史、锣鼓、灯歌、表演程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随后,许淑英、罗雄岩、潘志涛等北京舞蹈学院教师拜访花鼓灯老艺人冯国配、郑九如等,学习原生形态的花鼓灯。由此以来,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师生深入到田间地头考察,使接地气成为一项传统,不拘于书本教材,尽力使人们从民间舞蹈文化的外延深入到体会民族民间文化品格的内涵中。
然而,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发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渠道之一的学院派舞蹈,其表现虽然很优美、很好看,但与田间地头的老艺人比起来,却失去了其民间舞蹈本应具有的神韵,即没有发自内心舞蹈的热情与激情,而要弥补这种不足,就要多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花鼓灯民俗环境、民俗内涵,到花鼓灯文化环境中寻找其舞蹈本体发生的内涵。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潘丽在《花鼓灯专业化发展的优质基因继承》一文中对此有更加深入探讨,她从专业舞蹈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视角出发,从采风的再深入、形态特征的完整继承以及原生态与流派特色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花鼓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进行保护,不可能原封不动、一成不变。专业层面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炼花鼓灯的审美特质,秉承其优秀基因。
舞蹈教育 教学特性 教师队伍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艺术教育的规模随之扩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艺术教育教学就有了新的模式。我院是一所普通的综合类大学,以我院艺术系为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率先进行了四技(舞蹈、声乐、器乐、钢琴)教学,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艺术人才。舞蹈教学也由此改变了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有待于提高的空间:
一、传统舞蹈教育和新型舞蹈教育
1.早期的舞蹈教育是为专业化队伍建设输送人才,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艺术学院舞蹈系、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为代表的舞蹈专业教育,很好地服务于舞蹈专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建立了自己的舞蹈教育理论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
2.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公办与民办学校并举的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艺术教学也由单一的专业性逐步转变为综合型的教育,要求传统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从舞蹈专业培养来看,舞蹈教育是专业细化,专业人才的匠化。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推行综合素质教育,必将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
二、分析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1.综合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各地的高中生,基本上具有很少的舞蹈基本功,专业素质较低,又因为来自各地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个别是来自水平较高的艺校学生。
2.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他们处在十八九岁的年龄段,正是人生求知欲旺盛的学习阶段。虽与专业对口生相比,他们有年龄大、起步晚的缺点,但是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高。
3.综合大学艺术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迎合社会的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应是掌握多种技能的人,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三、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充分的备课。必须在学期的开始之前,制定好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制定好教案的每项内容。合理的构思和准备好教学需要的内容,包括伴奏音乐、教具、道具。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有些需要书面记录下来,有些需要反复体会并用肢体动作重复的练习。
2.采用仔细教授、亲身示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时必须情绪饱满,耐心细致。推新课时,从分解动作讲起,到连续动作的反复示范,并且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逐个的纠正和评价学生的肢体动作情况,使每位同学都积极地配合教学。
3.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及难点,不能苛刻的要求学生刚刚接受新课,就做到面面俱到。课堂教学大概分为几个步骤:先学分解动作:然后是动作顺序;再学音乐的节奏;最后把动作和音乐结合起来。其中难点动作,教师进行多次的示范,学生分解动作造型,使动作到位,找到连贯的技巧。
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有计划地教授新动作,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领会和复习的时间。要让每位学生都跟上进度,掌握学习的内容。
5.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教师监督纪律委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教师自身做好回课的教学记录。将学期的考勤和平时的学习情况,作为期末考试评分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音乐表演专业中舞蹈教学的特性
1.宽泛性
课改之后的舞蹈教学不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面对全体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使学生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出宽泛性的特点。一年级的上学期,给同学们进行舞蹈基础的普及和启蒙,以捏合所有学生的专业水平;一年级下学期的身韵训练,解决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收放,培养神态上的民族风格和韵律。二年级是有选择性的民间舞蹈教学。教学内容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正确把握舞蹈动律与体态的基础上,教师编创出表演片段,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及舞台的表现力。一是为舞蹈编导积累素材,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二是为学生的专业汇报和毕业应聘,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非专业性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不同于舞蹈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兴趣广泛,面向四技教学。舞蹈课程的设置也不同于专业课程,每周两节的教学时间,无法从专业教学的基础扎根,更无法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从学生自身的艺术水平较低来分析,减少舞蹈专业性的训练,加强舞蹈表演的训练。在教学的组合中,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正确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在艺术实践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实践中体会舞蹈特有的艺术内涵。到高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编创。
3.综合性
从校园教育来讲,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学校的职责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学生体改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它与其他艺术学科依附存在。在教学中,重点体现在音乐的赏析、服饰文化与舞蹈的关系、舞台艺术和视觉美感的联系,等等。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培养全面的艺术人才。
4.实践性
实践性指的是艺术实践活动,在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每学期进行的专业汇报,从教学着手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教师要真正做到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在我院艺术系的舞蹈团,虽然没有舞蹈特长生,但是却呈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省市举办的各种艺术展演中名列前茅。学生们没有高超的技艺,但是他们找到了舞蹈作品的真谛,用心用情在舞动,打动着台下的观众。
五、新型的舞蹈教学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拓展,各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艺术专业,舞蹈教学是艺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研究生补充到了高校教育的队伍中去。就我院的情况来看,也出现了师资结构的年轻化特点。
我作为艺术系教师队伍的一员,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年轻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在于我们是富有朝气与魄力的群体,在教学领域表现出饱满的情绪和极强的生命力;缺点是缺乏教学经验,在学术领域还是一颗青青的小草。青年教师需要做到扬长避短,多向优秀教师取经;联合外校的教学力量,学习研究教学科研项目。
“新型舞蹈课程”,从教学内容的涵盖面、容量、层次、课时量、施教对象、教学方式、教学要求、考试办法、考核评估等多方面都有别于我们以往的教学活动。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已经在观念上转变,在形式上革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理顺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勇于创新,兴利除弊,为国家输送综合型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包头市强化组织领导、推动精品创作,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深化院团改革、激发创作活力,加强平台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创作推出了一批展示时代精神、彰显包头特色的精品力作。
近年来,包头市以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目标,创作推出了一批展示r代精神、彰显包头特色的精品力作。
在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类优秀文艺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度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微电影《爸爸妈妈的橡树》等荣获国内国际多项大奖;40多部作品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索龙嘎”奖、“萨日纳”奖;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人心》和《许淇文集》(10卷)顺利出版发行。2016年,以北梁棚改为题材的电视剧《安居》,作为建党95周年优秀展播剧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包头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为文艺精品创作培植了丰厚土壤,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精品创作。成立文艺精品创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组织协调会商机制,聘请国内知名艺术家组成艺术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指导。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实践活动,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建立基层采风联系点、联系户,推动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常态化。召开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举办首届包头文学艺术奖评选,隆重表彰奖励了26位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家。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文艺人才培养。与国家话剧院、中国美协、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单位合作,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培训深造。实施“百位名家进包头”文艺培训工程,以客座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名校专业人才;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设立包头艺校教学实践和生源基地;建立大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培养优秀人才;组织文艺志愿者依托全市100个文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常态化文艺培训、教学等活动。全市文艺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市级以上文艺家协会会员30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85人。
深化院团改革,激发创作活力。以打造特色文艺院团为目标,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健全完善出精品、出人才的机制。市文化演艺公司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新剧目创作;话剧院以举办戏剧节为抓手培育戏剧演艺市场,培养人才队伍;歌舞剧院推出交响乐演出季、民乐演出季,打造国内一流民族交响乐团;漫瀚剧院实行岗位聘用管理,推出《草原阿妈》《凤祥楼》等精品剧目,参加了草原文化节巡演。加强合作交流,各院团与国内知名文艺院团、高等院校等建立帮扶机制,开展创作、设计、表演、人员培训等合作。
加强平台建设,扩大对外交流。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与中国美协合作,每年举办“吉祥草原・丹青鹿城”中国画展,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建立书画创作展示中心,组织文艺精品展示展播展映和巡演,选派院团赴国外交流演出,提升包头城市知名度;利用自治区草原文化节、二人台艺术节及“鹿城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展演展示文艺精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八进”等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让文艺精品走进基层,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扩大了文艺作品的影响力。
关键词: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节目主持人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但目前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套针对节目主持人或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主持人专业,但形体课的授课内容也因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本专科学历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等几家,并且每年只有几十名舞蹈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青少年宫及艺术文化馆等机构有成千上万,再加上各级高等师范中的音乐系科等,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这几十名毕业生相对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也有一些由专业团体“退役”下来的演员从事艺师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学历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晋级与专业职称评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就不得不启用高师音乐专科毕业,且有些舞蹈特长的人员来“替补”,又由于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容量极为有限,这些人在上岗后就普遍地显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实、编导与教学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介对节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专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设有主持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则在中文、新闻、大众传播和艺术类专业里开设主持人专业的课程。但是,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形体训练要借鉴舞蹈基本功科学系统训练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法,即形体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庞啸为代表的5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于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出台,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这两个节目的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编辑、播音员一样都是隶属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服务于观众的传播者,而播音员与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进行传播的职业传播者。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具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根本属性说,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人,此其社会性;另一方面,从特殊性说,主持人以观众信赖和喜爱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及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此其人际性。
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语言(只是字和词)的作用仅占7%,声音(语言、语调及其他声响)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无声的。从人们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则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忽视了在言语播报中非言语信息传播的作用,就等于丢弃了应传递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这是不符合电视传媒基本特性和违背电视传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全才的电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努力掌握运用形体动作进行非言语传播的基本体能技巧,才能使电视传播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视屏传播中,有声语言的播报和运用形体语言进行无声有形的信息传播,是完成具有视听特性的视屏传播工作的两大支柱。电视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不仅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运用主持人的主体形象和体态语言。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优美而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是一种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及服饰等为手段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诉诸观众的无声语言,又称副语言。体态语是形体语言,它的基础训练是形体的训练。然而,主持人的形体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
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对人体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都要接受正规的训练,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是在基本功课上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训练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基本的舞姿,各种技术技巧及舞蹈专业人才所需的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及对音乐的理解。
主持人形体的基础训练要借鉴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才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学本科主持人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们是一张“白纸”,可能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学过舞蹈也没有学过表演受过语言训练。有接触过的也是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上过训练班,或者中专在某个艺校就读。但大部分学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们的自然体态。如扣胸驼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给学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样让线条更长一些,怎样才有延伸感,怎样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和规范化,要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要遵循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样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一、主持人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1.舞蹈专业有中专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学是四年制,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员都要从小(11—13岁)开始培养,在这9到10年当中基本功几乎每天都在学都在练。
2.在大学4年当中,主持人形体课有一年或有两年的。在实践教学中,形体基本功应占一年,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比较适合。特别对于17—22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体发展成熟、日趋定型的阶段,这正是形体塑造的关键时期——形体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接受训练的愿望强烈。如能抓住这一特定时期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并开掘、发展出他们对于形体美的自我意识,将正确的形体意识、形体状态和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今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在借鉴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巧、旋转、大跳及软开度等,不适合主持人的训练。所以,形体在基础训练中做动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专业学生做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1.舞蹈中站一位脚,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开。主持人则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脚后跟带动,胯跟要求打开;主持人训练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用力点在脚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进行擦地。这样肌肉的线条、弹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走路时也不会像芭蕾舞蹈演员一样外八字脚。
二、主持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在音乐伴奏上与舞蹈的区别
1.舞蹈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钢伴教师,是现场钢琴伴奏,好的钢伴还能根据动作的需要。
而弹性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2.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一般没有钢伴教师,音乐也不是现场伴奏,因此,音乐大部分
是教师自己找的,且这些自己找的音乐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在做动作时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在熟悉的音乐中做动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三、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与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同之处
1.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的物质载体都是人体。
2.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没学本专业以前,都是一张“白纸”。
3.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都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协调性和松弛感。
6.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节奏感,要理解音乐。
7.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8.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美的自我意识。
9.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注重内涵外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体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现体态语的“本钱”。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基本功中的动作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内心节奏得到提高,使身体更加协调统一,达到形体挺拔、动作和谐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体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鸿昀.对高师音乐专科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舞蹈研究,1996年4月.
[2]吴郁,侯寄南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关 键 词:福建南音 人文环境 传承模式
南音,亦称南管,是西晋战乱以来随着中原居民南迁,在特定地理、人文环境中族群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产物,是福建最具特色的音乐乐种之一。经历千年的发展,在当今人文环境下,南音的传承模式较古代也有了较大的不同。
一、现阶段南音传承的主要模式
1.乐社传承模式
乐社传承是南音固有的传承模式。参加南音组织的人称作南音子弟,他们以“弦友”互称。只要有几位弦友相聚,即可组成南音社团,由其中一人“开管”择定“馆邸”聚合研习。①稳定的传承形式、严格的师承关系,是南音社团沿袭至今的重要原因。
2.中小学传承模式
1990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文化局联合颁发了《关于举办泉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的通知》。同年,泉州市教育局、文化局又同时颁发文件《关于在我市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逐步开展南音教学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必须开设南音课程。为配合教学工作,市文化局协同市教育局编定中小学《南音补充教材》。这种由政府组织,民间积极响应的模式,掀起一轮学习南音的。
3.大学传承模式
1984年,福建省艺校泉州分校开设了六年制南音班。之后又有泉州教育学院、华侨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分别开设了南音培训班、南音代表团、南音学会。泉州艺校在继中专学制后,培养了“3+2”式的大专生。泉州市政府于2002年7月正式确定以“泉州南音”为名,提出申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这种大环境下,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南音本科制专业,泉州师院南音系的成立,使民间传承千年的南音进入大学,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使南音的发展和传承形式更为多样。
二、如何处理几种传承方式之间的差异性
如何将现代教育体制的优点与继承及弘扬传统音乐相结合,是现代教育者需要面对和处理好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既要发扬现代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又要弘扬传统音乐的个性特点
民间乐社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进行,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而在大学,则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对音乐背景、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南音属于民间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本身有着一种“自由、人性和即兴性”的特点,这点不容忽视。
我们可以借助西方乐理去分析、解剖作品,但时常会发生削足适履的现象。如泉州师院现已开设与普通音乐系相同的曲式分析课程,希望现有的西方曲式分析能对南音的学习有所帮助,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传统音乐较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音乐课程其主流是以基督教音乐文化传统为基础;而东方音乐,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与语言、文学(诗歌)、舞蹈等都没有完全分离;记谱法在东方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统一过,也没有形成抽象数理符号形式;②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对西方的音乐教学理论生搬硬套,而应当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南音)自身的特点、文化背景和学生的禀赋差异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加快建立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的基础乐理和分析理论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2.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承发展南音的功能作用
设立南音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南音技术,具备在学校进行南音教学与研究的音乐人才。南音教育具有普遍性,只有了解南音后,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南音。但对于教育的传承者,它却具有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因此,加强南音本科入学考试质量,培养精英式的南音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
3.培养南音名师,塑造文化氛围
南音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焕发着迷人的魅力,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南音名师的努力,南音自古就是靠师徒相授、口传心授、薪火传承。名师林霁秋决定在有生之年编印一部南音指谱,历时十余年,终于编成一部《泉南指谱重编》,并自筹经费,交于上海文瑞楼书庄出版。这部作品集的出版在中国近现代南音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笔者以为,当下我们也应积极培养塑造一代名师巨匠,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来感染和影响更多的南音爱好者,相信这样的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民间传承模式和现代学校音乐教学两种传承模式构成了南音在当今人文环境下的发展范式。在今后的教学、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①王耀华.福建传统音乐.福建人民出版社,第13页.
②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3页.
参考文献
[1]Harold F. Abeles,Charles R. Hoffer,Robert H.Klotman.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M].New York:Schirmer Books;Toronto: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5.
[2]Alan P.Merriam.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M].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0.
[3]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美)特里斯·M·沃尔克,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郑长铃,王珊. 南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王珊.提高泉州南音教育层次探微[J].教育评论,2004年第4期,第73页.
[7]周显宝.综论福建南音学术研究动态及方法和特点[J].音乐研究.1999年第3期,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