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13 07:1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勘察设计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第1篇

第一部分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在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总工程师例会上,对我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管理和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结合石太客专出现的质量事故开展了“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根据两会精神并以

本次活动为契机,工经院对2009年勘察设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认真排查

1.大力宣贯,强化各级质量意识 2.切实贯彻部署,全面认真排查

确定排查的项目不仅有已开工项目,如赣韶线、衡茶吉铁路、宿淮线等,也有未开工项目,如惠农至银川增建二线、连盐、连淮线等,不仅有国铁项目,也有地铁项目,如北京地铁亦庄线、长沙地铁等,不仅仅是自查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阶段及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到概算清理阶段均进行自检、自查。

二、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检自查主要发现了以下两大类问题:

1.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如实贯彻执行

2008年工经院制定颁布了《工经院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专册接收上序专业工程数量和个别概(估)算时,必须作到“四个坚持”,外业调查之前需编制外业勘测大纲,工作结束后要编制外业调查报告,集团下发计表后,专册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设计工作策划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需编制专业设计原则:和编制(估)概算基础资料。总体来讲执行的较好,极个别项目执行的较差,主要问题有:

1)外业调查不按既定外业调查大纲开展工作,造成调查资料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施工组织方案。

2)外业期间不及时编制外业调查报告,调查资料缺乏初步的论证和对照分析,设计时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补充完善。

3)接受上序专业资料不能作到四个坚持,不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明显有误和设计深度不够的资料也如数受理,造成后期返工修改的大量工作。

4) 设计准备不充分,设计原则和概算基础资料不能及时送审,不按工经院既定原则向专业提要求,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强,造成工经专业工作很被动。

2.复核、审核程序有漏项

年轻专册缺乏经验,复核程序不严密,个别工作步骤缺少复核把关,极个别专册缺乏责任心,未经复核和审核的资料随意提交下序专业,主要问题有:

1)主材价格和运杂费计算缺少复核,个别概算结尾计算缺少复核,站后专业概算缺少审核等。

2)存在以下低级错误:表格数据同文字说明数据不一致、投资分析的原因与结论不符、投资分析数据不闭合、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和推荐总工期前后不一致、单项工程放错概算段落等。

3)报部核备概算编制未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十一章费用漏计、重复计列、计算错误等。

4)各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下序专业,本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设计者。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定了整改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对蓄意不执行工经院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具备专册素质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2. 要求各级严格执行《勘测资料设计文件质量要求及各级审核职责规定》,对送院内部审核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设计、复核和专册签署齐全后,主管专业总工程师才于审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项目,需要简化复核或免复核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总工程师同意才能予以实施。

3.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5号文《工经院勘察设计质量考核计费办法》和工经院(2009)4号文《工经院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质量奖惩规定》,对我院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和项目专册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4.结合工经专业工作特点,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3号文《工经专业设计、复核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签署用笔颜色,明确设计、复核和审核者的责任,提出设计、复核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5.进一步加强前期技术策划工作,在“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的 “技术策划”基础上增加两个会:

⑴在勘测调查出工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外业调查工作汇报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勘察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本专业准备情况、拟定的派遣时机、方式,人员安排、工期,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交的成果等(即外业勘测大纲内容),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主管总工审定外业勘测大纲,外业严格按照审定的外业勘测大纲开展工作。

⑵在提交站前、站后概(估)算基础资料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工作安排和技术协调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设计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项目概况、上阶段批复意见、本专业工作方法、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本阶段设计重点、难点和投资控制措施等,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院领导确定人员安排,由

主管总工审定设计原则、概算基础资料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后续工作严格按照审定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6.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2号文《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5月15日建设司、计划司和鉴定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通报”,对在清理概算、ⅰ类变更设计编制中违规的建设单位、设计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了部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用,为防范于未然,并考虑到工经院在清理概算经验缺乏的现状,《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指导概算清理工作,提高清理概算文件质量。

7.为提高集团公司站后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提议并成立了《站后工程概算编制统一规定》和《房屋和雨棚工程补充概算指标》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8. 为提高集团公司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工经院成立了《铁路设计概预算编制统一规定》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第二部分2012年安全质量工作要点

2012年工经院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和思路如下: 2.根据集团公司大临工程设计分工的原则,完成《重点大临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制业务建设。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34-01

建筑工程资料是记载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直接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资料。它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直接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住建部要求建立并管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档案,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指出任何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建筑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1.工程建设建筑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1.1 工程建设初期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资料在工程施工前就开始产生了。首先形成的资料是建筑工程立项文件,它是对项目审批立项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概算设计、预算编制、招投标等的原始依据。其次形成的概、预算设计招投标文件资料又是项目勘察设计的依据,随后形成的勘察资料又成为施工的依据。由此看来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就已经有大量的文件资料形成了,而工程建设初期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1.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从工程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处于很关键的位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工艺控制和产品控制,影响质量控制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五大因素。从“人”的因素看:建筑工程资料员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人员,要经专门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保证资料员相对稳定。从“材料”因素看: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主体。从“机械”的因素看:机械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现场调度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方法”的因素看:对施工程序、方法和工艺流程的详细记录就是施工日志。从“环境”的因素看:我们要针对开工前、施工中和建设后的环境进行拍照和录像,真实反映场地环境的变化。以上几个方面的资料都收编在建筑工程资料中,可见工程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都离不开工程资料管理工作。

1.3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达到预测、预报、预防、最终实现零事故。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和持续改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它既是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又是安全管理的成果。一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状况直接反映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资料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记录和指导基础,也是考核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书面依据,同时它还给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分析研究的材料,进而能够动态掌握项目安全工作进展,以便对每个施工阶段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处理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性

2.1 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

要确定质量事故的原因和处理对策,首先要掌握事故的实际情况。质量事故实况的资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单位的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发生事故后,施工单位有责任对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写出调查报告,上交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详尽说明与质量事故有关的实际情况。监理单位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大致与施工单位上交报告中有关内容相似,可用来与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情况比对核实。

2.2 相关合同及合同文件

所涉及的合同文件是:设计委托合同;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设备与器材购销合同;劳动用工合同等。有关合同文件在处理质量安全事故中的作用:确定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是否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实施,借以分析产生事故的可能原因。

2.3 有关的档案和技术文件

与施工有关的设计技术文件、安全技术交底、档案和资料。施工图纸和技术说明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处理质量安全事故中,一方面可以对照设计文件,核查施工质量是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情况,核查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或缺陷,分析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另一方面原因。

3.结语

建筑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真实客观记录,反映工程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所以与工程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始终离不开资料的支持。它在为本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使用、维修、改扩建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原始依据的同时,还对其同类工程规划、设计起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可以使资料得到重复多次使用,这是工程资料活力和价值的体现。这一价值也足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的重要性。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通过对它的编研利用,必将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因此认真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刻感受到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仅靠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各相关责任主体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建筑工程Y料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邓建平.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3,29(39):249-250.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施工企业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具备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和资信等级较高、施工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丰富等优势,但因存在资本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1.2 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基建项目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又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激烈,最终导致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

为了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从而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1.3 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水利水电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是因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现象,这有待于社会去改进。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技术、设备、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适应市场竞争。

2、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1“人员”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2.2“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2.3“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4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

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5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

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

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

3、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3.1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意义深远。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①要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制定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②要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场,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建筑活动。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临管,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强对施工分包和转包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理市场。③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到违法违纪行为。④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进入施工现场。⑤要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3.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文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①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②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③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④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⑤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⑥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⑦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⑧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⑨要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3.3.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①要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②要推行设计招标发偶然性工作,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③要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④要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⑤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第4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青河县

1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简介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是在开展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地质灾害定量评价建模;②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及数据处理方法;③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模型的应用。评价范围为青河县全县范围。本次评价所依据的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是由项目组野外工作人员、专家组以及定量评价建模人员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情况,结合前人理论及相关认识经反复讨论、总结而成。崩塌灾害具体介绍如下:崩塌理论及野外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研究,本区的崩塌形成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构造;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振动的影响;⑥人为活动的影响。本次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采用打分法,并在以上6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对崩塌影响作用较强的影响因子,分类别包括:①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坡向;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以工程岩组为主;③地质构造:断裂分布;④水文条件:年降雨量、水系分布;⑤地震动:以地震加速度峰值为主;⑥人为活动的影响:道路、矿山的开采以及居民点。基于崩塌灾害点与各影响因子空间分布关系及统计数据以及野外工作人员的实地考察,并综合专家组以及定量评价建模人员的意见,建立相应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打分标准,进而得出单个影响因子与崩塌间的定量关系,最后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

2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2.1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

依据崩塌、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以及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首先需要建立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本次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数据、中间过程数据以及评价结果数据3个方面,其中中间过程数据以及评价结果数据是在定量评价过程中和完成时的数据。其中基础数据主要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以矢量要素点存储;第二部分为影响因子,包括:①DEM数据,以连续型栅格数据存储;②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③工程岩组,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④构造断裂,以矢量线要素存储;⑤年降雨量,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⑥水系分布,以矢量线要素存储;⑦地震峰值加速度,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⑧人为因素(包括道路),以矢量要素存储,居民点及矿点以矢量要素存储,部分矿点以矿区范围表示以矢量面要素存储。中间过渡数据指对基础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包括坡度、坡向、断裂密度分布等等,以连续型栅格或整型栅格数据存储;评价结果数据包括单影响因子得分数据以及定量评价综合得分数据等,主要以整形栅格数据存储。本区空间参考系为投影坐标系Xian_1980_GK_Zone_16,地理坐标系为GCS_Xian_1980,投影方式为高斯克里格投影(Gauss_Kruger),中央经线为93°,采用6°分带,为16°带。

2.2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在确定地灾易发性定量评价范围内的空间参照系及相应的数据结构及数据组成后,进而建立起了地灾易发性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以下简称空间数据库),进一步需要做的是对基础数据进行集成、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操作,其中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1)矢量—栅格转换;(2)密度分析;(3)距离分析、空间配位分析;(4)坡度分析;(5)斜坡运移势分析;(6)斜坡落差势分析;(7)坡型分析;(8)重分类分析;(9)栅格数据空间运算分析等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3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应用

依据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概念模型,参与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的条件,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震动;⑥人为活动。分别对上述6类别所包含的影响因子,根据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进行单影响因子分析,该过程包含对各影响因子打分标准的确定,得出单影响因子对崩塌灾害的易发程度影响,按类别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每一类别对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最终集成,形成调查区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

3.1地形地貌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地形地貌类别所包含的影响因子包括数字高程、坡度、坡向、高差,定量评价范围内经调查验证的灾害点个数为229个。

3.2地层岩性及岩体结构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在地层岩性及岩体结构与崩塌灾害点的定量评价中,选择的影响因子以工程岩组为主,工程岩组打分标准的确定依据野外实地调研验证的崩塌灾害点与工程岩组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野外工作人员的现场踏勘验证,考察不同地区的岩性受剥蚀、风化等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打分标准。

3.3地质构造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地质构造选择的影响因子为断裂分布,采用的分析方法为线密度分析,搜索半径为3320m。

3.4水文条件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在水文条件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年降雨量及地表水流量影响因子;水系距离分析与泥石流灾害的定量关系根据定量评价范围中的DEM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中水文分析提取定量评价。

3.5水系分级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基于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块,根据DEM数据分析出研究区水系分级,并在水系分级的基础上做线密度分析,并以水系分级为权重间接反映汇水量大小对崩塌灾害的影响程度。

3.6地震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3.7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人为活动对崩塌灾害的影响因子为道路、居民点、矿山开采;道路距离分析得分标准的确定及得分评价。

3.8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依据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概念模型,参与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的条件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震动;⑥人为活动。分别对上述6类所包含的影响因子,根据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进行单影响因子分析,该过程包含对各影响因子打分标准的确定,得出单影响因子对崩塌灾害的易发程度影响,按类别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每一类别对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崩塌,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专家打分结果及崩塌易发性。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青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R].2006.

[2]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青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2012-2020年)[R].2012.

[3]新疆地质工程公司.新疆青河县城北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R].2013.

第5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17-2

近年以来,覃塘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广西东靠西联的战略方向,积极构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林业发展和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等林业工程建设,全面带动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努力为建设西江流域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服务。本文以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数据更新,对覃塘区森林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区域概况

1.1自然概况

覃塘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09°12’~109°39’,北纬22°50’~23°25’之间。东与港南区、港北区毗陵,西靠来宾市,南与横县接壤,北邻武宣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贵港市区21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8公里。地势总体是南北高、中间低,西北地区为岩溶峰林地带,地势险峻,中部、南部为平原区,属于浔郁平原的一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石灰土,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大小水库众多,森林植被主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较多,原生植被已完全被次生林和人工林代替。

覃塘区隶属贵港市,下辖10个乡(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352.2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为57.3万人,主要是汉、壮族人口,其中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区域内物产丰富,制糖、水泥和饮食等产业发展迅速,是广西著名的“鱼米之乡”。

1.2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4659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2%。其中:有林地面积26298.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6055.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95.0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116.3公顷,宜林地面积2046.6公顷。其中商品林地面积26765.8公顷,公益林地面积15544.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9784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为1168029立方米,占97.5%。森林蓄积中,纯林蓄积1154163立方米,占98.8%;混交林蓄积13866立方米,占1.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2.8 %。

2森林资源特点

2.1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由1999年的29124.3公顷增加到目前的44566.9公顷,增加了15442.6公顷,增长了53.0%。森林覆盖率由21.7%增加到32.8%,同比增长11.1%。森林蓄积量由884819立方米增加到1168029立方米,增加了283210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

2.2林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覃塘区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由1999年的10:90转变为目前的37:63,公益林的比重逐渐增加,林种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并且森林无灾害面积占99.3%,森林健康等级为健康的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8.4%,说明了覃塘区在稳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3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覃塘区乔木经济林面积为183.3公顷,灌木经济林面积592.6公顷,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灌木林地面积的0.7%和3.7%。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类多、品种丰富。目前,鲜果保存和干果制品新技术已形成产业化,木材、人造板、松香和家具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特别是近几年来速生丰产林和短轮伐用材林基地建设迅猛发展,占覃塘区用材林面积达到77.6%,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丰富的经济林、竹林和速丰林等资源开发已成为目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农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林业创汇的重要基础。

2.4林地总量不足

覃塘区作为贵港市辖区,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打造“华南建材大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随着覃塘区城区扩建、“一园两基地”(贵港(台湾)产业园区、贵港覃塘三水铝土矿综合示范项目基地、贵港覃塘铝锭加工项目基地)的项目启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覃塘区城镇化、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浆纸一体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无论在数量、规模和投资上都将大幅增加。覃塘区是广西农产品主要供应区,随着国家近年来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项目用地向林地转移。而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仅有约三分之一,林地总量不足。建设项目对林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导致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2.5树种结构单一

覃塘区目前有乔木林面积26540.0公顷。其中:杉木类706.5公顷,占2.7%;速生桉类19830.7公顷,占74.7%;松类面积5803.1公顷,占21.9%;其它阔叶树类199.7公顷,占0.7%。从数据可以看出,乔木树种种类较少,结构较为单一,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2.6林地生产力不高

覃塘区目前的乔木林面积26540公顷,蓄积121万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45.6立方米/公顷,根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成果,广西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8.11立方米/公顷,覃塘区为广西的76.4%,林地生产力不高,从侧面反映出覃塘区森林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1完善森林资源科技化管理

由于较为全面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十年才开展一次,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备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做到每年更新森林资源数据,与林业生产密切联系,并定期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准确掌握林地保护利用信息。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可靠性,并适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林业生产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依据。

3.2加强林地资源管理

林地资源管理是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地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当好当地政府的参谋,促进地方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林地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依法统筹安排各行业、各项目使用林地的工作;三是要加强与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四是要加大力度惩治破坏林地资源犯罪活动;五是严格履行使用林地应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审批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3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据覃塘区森林资源现状,将森林进行分类经营,不同类别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验方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林种结构,既能做到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持森林的生态效益,并能较好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分和公益事业管理部门双重功能的矛盾。实施分类经营,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需求,最大限度的解放林区、林地生产力,搞活林业经济,促进森林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为森林资源产业化和工业化提供条件。

3.4充分挖掘林地增长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林地资源,为了保证未来林地面积不因为被占用而大幅度下降,应充分挖掘林地补给的潜力。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措施可以增加林地:一是对坡耕地或丢荒耕地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地数量;二是对区内已废弃或用地到期的工矿场、采石场、临时用地等实施整地造林或植草恢复森林植被;三是加强对原难利用地、干涸水塘、灾害损毁等未利用地的植被恢复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5全面开展植树造林

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通过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和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力推进荒坡荒地、工矿废弃地、临时占用地、宜林闲置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积极参与“绿满八桂”造林绿化、珠江防护林建设、道路绿化等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快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的绿化和改造,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确保森林数量稳步增长。

3.6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整体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分类经营、分区施测对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积极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力度,对林分质量差、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低下林分进行改造,提高林地生产率。

3.7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区域林业产业规模

覃塘区目前有较大面积和较大比例的速生丰产林,要按照分类经营的方针和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发展企业化基地造林,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对商品林产业化基地建设进行扶持,按照“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原则,创新建设模式,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明确产权归属,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Z].广西,2009.

[3]杨小兰、吴国欣.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1,(4):125-128.

[4]王少忠.东山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2):20-23.

[5]莫继有、吴永富、兰俊等.广西东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J].桉树科技,2011,(1):53-56.

[6]覃爱昶.从江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0,(12):100-101.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阶段性;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further perfect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st control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scientific cost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construction funds and supervision, prevent the loss and waste of resources;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the contractor; forming a step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and orderly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stage;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造价各阶段的常见问题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问题

目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提出的投资估算,内容相当简单,只是项目工作内容的简单罗列,往往造成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工程量不明确,所以设计院在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而且对工艺流程和方案缺乏认真研究;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搞“钓鱼工程”,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

2、设计构思阶段的问题

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点是经济与技术未能很好结合。通常情况下,建筑单位会委托设计人员去现场实地调查,确定最优方案,再进行设计,在不同时期为造价工作人员提供信息,从而实现预算或者估价。但是由于预算估价人员并未实地调查,工程的概况也知之甚少,能够考虑到的对工程有影响的因素具有一定片面性。另一点则是对控制成本的认识不够,也对竞争力有影响。工作人员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产品的安全可靠,技术领先,以及附加值等,也要在经济性方面对产品设计进行考量,重视产品设计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努力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设计水平落后等诸多原因均可能使工程造价不合理,所造成的损失是接下来各环节均无法挽回的,在设计构思阶段做好经济与技术的结合,是使工程造价达到合理最优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筑单位自身要做好的工作。

3、招投标阶段的问题

目前,招投标环节中的不合理竞争大量存在。少部分位高权重的人,运用非正常手段将项目和工程指定给有特殊关系的人,建筑单位为了使自己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任意抬高工程费用,这种违规投标招标,指定建筑单位使国家损失严重,与此同时,也是工程造价不合理的主要症结。在招标时,恶意压低价格,致使工程造价低于正常标准也是问题之一。某些建筑单位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利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少数施工单位压低价格而中标;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收入,弥补在中标时因压低价格造成的损失。如变更技术,增多现场签证,选择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等,项目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无法得到保障。

4、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其问题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制定落后、缺乏严谨性、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其次,是建筑方对于材料价格的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对于材料的需求预算不科学,采购时机不恰当,加上当前建设市场材料价格较为混乱,采购价格有失正常水平,不良商贩从中获利,建筑工程成本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材料费用将因此失去控制。第三,企业施工方法陈旧、落后,未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致使工程造价升高。最后,施工方为了获取更高利润频繁进行设计变更,加大工程量。

5、竣工结算阶段的问题

施工方编写工程结算书大多有拔高的现象、高套取费标准、高套制定单价,以达到提高工程造价的目的。在竣工结算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施工方对于项目变更签证里增加的部分多计和抬高单价,而对那些减少或没有的部分,就少计或不写入结算书中,需建筑单位核查人员去发现,十分被动。据调查报告表明,对施工方的结算核查核减率通常在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五上下浮动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解决方案

(1)在投资决策阶段详实准确地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及供货来源等资料采集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的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要做好市场研究,工程造价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设计阶段的解决方案

控制设计构思阶段造价有三种常见方法。第一,将方案进行综合设计。以可行性为原则,进行设计,达到技术领先,安全实用、功能齐全,经济性强的要求。一般使用设计招标投标的方法,以综合评估设计方案的优劣与否。第二,实行限量设计。限量设计需以可行性为原则和投资预算控制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方案,总体概括预算施工图纸设计及控制技术设计。第三,设计审核。成立相关的核查监管部门对设计方图纸样稿进行细致的核查,避免劣质设计。

3、招标投标的解决方案

评标和投标期间的造价控制,在评标期间施工方的投标报价应自觉接受建筑方的严格核查。尤其对商务标书的核查不但要看报价,更要注意其项目有无缺漏、报价范围齐全与否、工程量计算是否合理、出入大小与否以及材料单价合理与否。做到上面这些,需要提前做好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让自己心中有数,尤其是主要的工程数目、材料单价资料、子项目的列项、工程总造价的金额等。上述工作,建筑方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聘请相关有经验的咨询公司完成。建筑方清楚工程招标投标期间的各阶段基本数据资料的底数,具备了基本常识,才能对投标者的报价给予评定审核,在评标和签订合同占据主动权。除此之外,拥有拆穿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常用的手段的能力,也有助于完成对投标书的审核评定工作,诸如重复计费,把经过综合因素考虑形成的材料单价再单独列出其中一项;施工方也经常采用不均衡报价的方法,比如为了方便资金的运转,将容易快速结账、收款项目单价制定高一些,如开办费、基础和土方等项目,对尾期工程抹墙灰、油漆喷涂、电气安装等项目的单价制定相对低一些;预计以后可能会加大工程量的项目,将单价升高,转而对预计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适当降低单价。

4、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不断变更,让投资产生巨大浪费,因此增强对设计更改工程量和内容的审查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建筑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及健全,执行率逐年提高,这要求建设单位工程师需要搜集工程索赔的一些要件,为一切产生的索赔风险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以降低和减少索赔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合同索赔管理负责部门,给予项目部及时正确指导。

5、竣工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案

①实地勘察和竣工资料。基本的竣工资料一般有结算书、竣工图纸、相关签证和会议记录以及书信等,尤其要留意竣工图否与业主实地勘察核实和实际施工经现场监督状况相符,基于社会的造价咨询公司或者是建设单位的结算工作人员均是以竣工图为依据,从而来核查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因此竣工图尤为重要。②关于争议问题。当合同双方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时,建设单位应通知有关负责人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做出陈述,清楚基本情况后,建筑单位内部开会议,达成统一意见后,和负责总承包的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洽谈。对于定额疑问,可向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咨询,至于合同原则问题则由法院来裁决。

第7篇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第8篇

关键词:蒙山县;变电站;岩土工程条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162-02

1 工程概况

该220 kV变电站工程拟建于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东面甘棠村委会青子村西侧旱地,西距县城3.5 km,东距青子村约0.2 km,南距古响村约0.9 km,北距X220县道约0.5 km。站址东侧约75 m有连接至X220县道的乡村水泥路通过,路况良好。进站道路可从该乡村水泥引接,交通便利。

2 区域地质与地震

2.1 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资料,拟建站址区位于南华准地台(一级)的南部、桂中-桂东台陷(二级)的中部、大瑶山凸起(三级)北部内。

拟建站址区区域构造线总体为南北向或近南北向为主,主要的区域活动性断裂为桂林~南宁断裂带(⑦)、防城~灵山断裂带(⑥)和永福~武宣断裂带({12}):

第一,南宁~桂林断裂带(⑦):东北起于全州县大西江附近,往西南经桂林、永福、来宾、南宁等地,而后进入越南境内,全长约600 km,大致以北东40?~50?的走向斜贯广西。带内构造透镜体、糜棱岩、角砾岩、硅化、片理化及擦痕等构造现象发育。该断裂带是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新生代以来有明显活动。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带。拟建站址区距离该断裂带约81 km。

第二,防城~灵山断裂带(⑥):西南始于越南的先安,经广西的防城、灵山至平南的大安。由走向大致为北东40?~50?、相互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呈舒缓波状延伸,长约350 km。该断裂倾向北东、南西均有,倾角40?~80?,其中大于60?者居多。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局部达2 000 m。带内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构造透镜体等构造现象发育。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的活动,是长期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带。该断裂带属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带距离拟建站址区约100 km。

第三,永福~武宣断裂带({12}):北始于永福附近,往南经鹿寨四排、象州桐木,至武宣东乡一带。长约160 km,宽约3~10 km,由一组走向近南北的断裂组成。产状较复杂。四排以北,主干断裂倾向东,以南主干断裂倾向西,倾角一般50?~80?。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数百米,带内角砾岩、糜棱岩、硅化、白云岩化构造等构造现象均有,并见牵引现象及擦痕。该断裂在新生代以来有活动,沿断裂带仅有1次5级地震发生。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未记录到2级以上地震。该断裂带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带距离拟建站址区约53 km左右。

拟建站址区距离附近的全新活动断裂带均较远,在区域构造上属于相对稳定区。

2.2 地震动参数

根据《广西地震构造图》(1/200万),拟建站址区在地震构造分区上属桂东北低强震地震构造区。据《广西地震志》记载,该区曾发生4.75级以上(含4.75级)地震8次,最大震级5级,而且大多发生在1 700年以前;1 700年以后,4.75级以上地震活动基本平息,小震活动也很稀少。1970年至1985年,仪器记录到的地震很少,强度都在3.0级以下。该区是一个可以发生4.5~5级地震的低强震地震构造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 18306-2001图B1),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

3 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分析及环境地质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1/20万,荔浦幅)》,拟建站址场地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站址区内无滑坡、崩塌、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合兴建220kV变电站。

工程建设场地平整后,人工开挖边坡、填土边坡是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设计采用挡土墙等支护措施后,不会产生地质环境破坏问题。由于站址区及周边是甘蔗地、水田且离乡村道路近,施工需做好污水疏排措施。

3.2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各土层类型划分如下:

第一,耕植土①层,属软弱土,其剪切波速Vs≤150 m/s;

第二,粉质粘土②1层,属中软土,其剪切波速250 m/s≥Vs>150 m/s;

第三, 粉质粘土②2层、粘土③层、全风化岩④层,属中硬土,其剪切波速500 m/s≥Vs>250 m/s;

第四,强风化岩⑤层、中等风化岩⑥层, 属软质岩石,其剪切波速800 m/s≥Vs>500 m/s;

场地平整后,填方区场地覆盖层厚度为1.5~3.8 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4.1.6判定场地类别为挖方区Ⅰ1类;填方区为Ⅱ类。场平后覆盖填土的斜坡地段及开挖边坡地段属抗震不利地段,开挖区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内地下水位高,无饱和砂土、饱和粉土,土层综合分析承载力值较大,按本区抗震设防列度小于6度,站址内无地震液化和软土震陷的问题。

3.3 地基岩土特性分析

第一,耕植土①:成分为粘性土,结构较松散,含较多植物根系,力学强度低,具高压缩性,厚度小,不宜作变重要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施工中宜予以清除。

第二,粉质粘土②1:呈可塑状,土质均匀性一般,力学强度较低,具高压缩性,厚度较小,主要分布于站址丘间冲沟的水田,及东侧、西侧的旱地地段,不宜作变重要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三,粉质粘土②2:呈硬塑状,土质均匀性一般,力学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站址丘间冲沟的水田,及东侧的旱地地段,可作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四,粘土③:呈硬塑状,土质均匀性一般,力学强度较高,分布较稳定,可作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五,全风化粉砂岩、砂岩夹页岩④:力学强度较低,场地内不均匀分布,厚度较薄,遇水易软化,不宜作为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六,强风化粉砂岩、砂岩夹页岩⑤:力学强度较高,场地内均有分布,埋深略起伏,为变电站建(构)筑物的良好基础持力层。

第七,中等风化粉砂岩、砂岩夹页岩⑥:力学强度高,场地内均有分布,为变电站建(构)筑物的良好基础持力层。

3.4 岩土胀缩性分析评价

根据《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场地岩土不属广西三大类膨胀土的范畴,故场地岩土的胀缩性按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进行判别,本次勘察共在粘土③层中取4组土样做自由膨胀率试验,其中3组自由膨胀率值为37%~39.5%,1组自由膨胀率值为40%,根据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自由膨胀率小于40%的3组土为非膨胀土,1组土自由膨胀率等于40%,为弱膨胀土,自由膨胀率平均值为38.63%,总体而言粘土③层大部份为非膨胀土,局部具有弱膨胀潜势,因土层较薄,从居民房屋开裂调查来看,未发现是因膨胀土原因产生的裂缝,初步估计本场地地基的胀缩等级为膨胀土地基Ⅰ级。按地区经验,大气影响深度为5 m,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按1.2~1.5 m考虑。

膨胀土主要对砌体结构,边坡稳定、挡土墙结构等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对挡土墙、围墙等砌体、边坡、电缆沟、排水沟、道路等构筑物应按其重要性、安全级别等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处理。

3.5 地基土的均匀性分析评价

站址场地按高程162.0~163.37 m平整后,在站址区北部、中部的丘顶地段形成开挖区,开挖区主要出露中等风化粉砂岩、砂岩夹页岩⑥层,为均匀地基地段。站址区东部缓坡地段及旱地将形成厚度0~3.8 m的填土区、西南部冲沟陡坡地段将形成厚度0~3.6 m的填土区。填土区拟采用开挖区的土料、石料回填,填料为混合料,站址填土区地基土层为不均匀土,该地区为不均匀地基地段。

3.6 人工边坡及挡土墙分析评价

根据设计拟建平整高程,站址场地平整放坡后,在站址区北侧地段将形成2.5~9.5 m高的岩质开挖边坡,出露强风化~中等风化粉砂岩、砂岩夹页岩层,拟建场地开挖边坡大致呈倾向南东,基岩倾向北西,即倾向坡内,仅少量发育倾向坡外的软弱结构面,总体上,岩层产状和结构面发育情况对边坡稳定无不利影响。但边坡出露强、中等风化岩体属于软岩~较软岩,呈中厚层~薄层状,且夹有薄层状的页岩,该层具有遇风风化、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易发生崩塌,因此场地平整时要避开雨季施工,逐级开挖,建议在坡顶设置排水沟,并在坡面采取喷护措施,以固结破碎岩体的表层,加强岩体的整体性。

边坡开挖坡比系数大小的选择,与岩石和土层的性质、结构、构造、风化及水的作用有关,同时受开挖深度或高度的影响。场地平整后将在东侧形成高2.0~3.8 m的填方边坡、西南侧形成高2.0~3.65 m的填方边坡,由于新近填方没经固结,边坡极易失稳,建议采用挡土墙支挡。采用浆砌石护坡,挡土墙基础置于深度不大的强风化⑤层,坡面并采取有效的防水、截水和排水设施。其中西南侧冲沟、坡脚低洼地段,容易积水,软化土体,对支挡结构稳定不利,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合理设计,确保稳定。该地段是边坡失稳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取较大的安全系数。填土边坡岩土参数建议值。

3.7 地层条件复杂性评价

场地土层厚度较小,厚度变化不大,力学性质差异较小,局部有弱膨胀潜势土,地基土胀缩等级为非膨胀土地基~Ⅰ级。综合分析,场地地层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

4 结 论

场地平整时存在开挖区和填方区,会改变原有地质环境。存在边坡失稳,挡土墙崩塌的风险,且东侧挡土墙距离乡村水泥路近,应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对开挖边坡坡面进行保护和对填土边坡采用挡土墙等措施,消除影响地质环境的不利因素,使场地处于稳定状态,不会产生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公路;测量;常见;问题;对策

工程测量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测量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细致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甚至测量的失误引起工程建设的较大偏差,致使工程返工,导致延误工期,引起的损失。因此,必须把握和控制好工程的测量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及其安全。

1.公路测量前的中线放样与测量的要求

中线放样是公路测量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中线放样成功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化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规范化,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开始后,应由项目设计单位交桩。然后利用全站仪或者光电测距仪配经纬仪,对导线点实施复核联测。在实施导线点坐标重新测量计算时,依据前线点及最后两个导线点为己知边实施方位角闭合计算,以此监理项目必需要求中准许闭合的差衡量闭合与否。测量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选择经济合理的渠道,实施路线勘测,并且绘制出带状地形图,分别从纵、横断面实施测量,实施纸上定线和路线设计。同时把设计好的路线平面位置、纵坡及路基边坡等在实际地面上标记出来,以正确指导施工。公路测量是一项容易出错的工作,必须保证控制点成果的精确度,公路测量时控制点设置应以直线导线点为特征,随着全站仪的普及和利用,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渗入,首级控制点精确度一定能满足公路测量的更高要求。

2.公路测量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虽然公路测量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着诸多如公路工程测量重视不够、测量人员队伍建设较差、测量仪器设备老化滞后和测量操作的规范性缺乏等问题。

2.1对于公路测量重视不够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在公路工程中对公路工程测量的重视不够是公路测量的常见问题之一。在公路工程测量的工程质量监控实际以及对工程竣工验收方面,往往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忽视了公路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工程验收部门并没有亲自使用相关的仪器进行实际测量,在工程验收时,也仅停留在对公路的中线标高复核的程度上。

2.2测量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在公路工程测量中,测量人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就目前而言,测量人员素质较差且人员较48

之一,目前测量仪器设备远远滞后于公路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的公路测量仪器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磨损、故障,公路测量仪器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测量仪器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使测量设备滞后于测量工作的开展。不少公路施工企业即使有一些测量仪器,但其质量低劣,非常落后。少数公路施工企业中连测量仪器都没有,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时,大大影响了测量精度,严重制约工程施工的快速推进。

2.4测量操作的规范性缺乏

由于公路测量操作缺乏规范性,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的结果会出现不同,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的质量。一般而言,公路工程测量中仪器均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缺乏对测量操作规范性的认识,不能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使得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长存在着偏差,将影响到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不利于公路测量工作的进行。

3.解决公路测量的对策

为提高公路测量水平,针对上述公路测量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下提出了解决公路测量中常见对策,通过重视公路工程测量,加强测量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测量仪器设备投入、发挥工程监理人员作用、控制测量精度和施工现场管理六个方面入手。

3.1重视公路工程测量

在公路测量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公路工程测量工作,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切实更新理念,树立高品位的质量观。二是要在提高公路工程测量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测量水平,进而提升公路工作的测量质量。三是公路测量的领导, 应该高度重视工程测量工作, 加 强对公路测量工作的领导与监督,进一步提升工程测量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才能使公路测量工作更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

3.2加强测量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测量人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公路测量工作的保证。加强策略人员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对现有的测量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公路测量人员而言,主要应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性能、操作、 维护和保养;掌握施工测量常用的测设方法和技能;掌握测量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动态等,并结合培训内容,积极开展创造性实践工作,做到学以致用。

3.3加大测量仪器设备投入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面对测量仪器设备不足的现状,应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快施工测量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夯实施工测量的物质基础。对公路企业管理者而言,公路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在购买测量仪器设备时,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公路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公路工程决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

3.4发挥工程监理人员作用

为保证测量操作的规范性,有必要充分发挥公路工程监理人员的作用,严格控制测量操作的规范性。在进行控制点的复测监理工作时,测量监理要认真检查施工单位的用于复测的仪器、人员数量、人员资质,同时要对施工单位的复测的技术方案认真审查,一般应要求施工单位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所有点位同精度复测, 以确保在施工阶段的测量精度要求。另外,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复测资料进行整理,并提供复测原始手簿。

3.5严格控制测量的精

GPS系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GPS经过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而且经过多次的复测验证,GPS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完全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和公路建设的精度要求。GPS对公路测量精度的贡献正在显现。

3.6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其次,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再次,研究施工图纸,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注意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最后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柱杨.浅谈公路测量中的注意事项[J].科技资讯.2008,(30).

第10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

圆满完成并出台了《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新《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出台后,按照农牧业厅的统一部署,在原《草原管理实施细则》、《草畜平衡暂行规定》和《草牧场流转办法》的基础上,总结十几年来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存在问题,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根据《条例》的规定将三个政府规章合并为一个规章,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细则》于20__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继新的《草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关于草原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部配套性政府规章,对加强我区草原的保护、建设、管理和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以及维护农牧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将要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征求意见稿)》、《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种经营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提出了修改意见。答复自治区人大、政协议案7件。

对新的《条例》的释义。为了使广大农牧民和草原执法工作者对草原法律法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条例》的释义,力争年内完成编写并出版。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宣传草原法律、法规

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要求,我所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

组织并参加《细则》出台的新闻会。20__年5月1日,在新的《细则》正式施行之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和自治区农牧业厅联合举办新闻会。会由我所承办,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起草了会的日程安排,编写词,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与政府法制办密切配合,会上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做了重要发言,法制办刘主任及其它相关部门领导也做了重要讲话,新闻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各大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我们还在内蒙古日报设蒙汉双语专版,让农牧民都看得懂。

充分利用媒体、印发宣传材料等手段广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全区各级草原监理部门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培训班、街头咨询、知识竞赛、公告等形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细则》出台后,我们组织印制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管理条例》、《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各一万册,已发往各地。

为了进一步加大《细则》的宣传力度,我们以农牧业厅厅长的名义起草了属名文章《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即将在报纸上发表。

各盟市、旗县草原监理机构,通过“依法办案、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使广大农牧民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承办农业部举办的春季禁牧休牧启动仪式。20__年4月1日,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农牧业厅、锡林郭勒盟行署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共同举办了全国20__年春季禁牧休牧启动仪式。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自治区农牧业厅系统和锡林郭勒盟有关部门的执法、科技人员100多人以及近200名农牧民群众参加了仪式。仪式上,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宣布了20__年休牧令。国家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同志、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纪大才同志和锡林郭勒盟有关领导先后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推行禁牧休牧的总动员。我们将这次活动情况转发至各地,对宣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大培训力度,20__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全区草原监理监测培训班”。4月又在赤峰和包头市分别举办了东、西部“草原监理监测培训班”。培训班的主题就是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新的《草原法》和《草原管理条例》;依法保护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交流草原监理监测工作经验;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草原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使培训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提前编制了培训教材,包括《学好草原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管理草原》、《草原保护与管理》、《落实草原保护制度推行草畜平衡》、《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地面调查》、《草原饲草储量及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等。培训班上,由我所领导和各业务科室多年从事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同志讲授了草原执法程序、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及草原监测、路线调查、草畜平衡和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监测等内容,同时各地区就草原执法、监测方面的经验做法作了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区12个盟市和74个旗县的草原监理站(局、所)长、专业技术骨干共计450余人参加了培训。

4、加强草原执法力度 依法管理草原资源

以接待农牧民为突破口,严厉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近几年,随着草原上各种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多,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该依法办理的手续不办,给农牧民的补偿不到位,一些旗县政府以

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为名,干涉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执法行为,农牧民感到冤屈无处申诉常常导致上访。特别是草原“双权一制”的落实及草原法律法规的普及,广大农牧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提高,全区草原监理系统每年接待农牧民上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我们设立了草原执法监督台和举报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工作,把接待和处理农牧民来信来访做为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让农牧民满意是我们的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把农牧民上访所提供的线索做为依法打击草原违法活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把减少上访次数做为考核基层领导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一套有序的工作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且配备兼通蒙汉语的专职人员负责接待,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案”的原则,及时转办、督办或查办案件。并以此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有效打击了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连续几年,草原违法查处率均在90以上。

开展草原执法调查。新《草原法》颁布实施后,严禁乱开滥垦草原已被各级草原监理部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草原野生植物和草原征占用的管理,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发菜等草原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依法加强草原征占用管理的通知》。全面清理和依法规范在草原上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加强整改工作力度,依法办理相关的审核审批手续,制定相关的具体要求和管理制度,采取蹲点方式直接到旗县,有针对性重点开展典型案件的查处工作,以做好一个旗县的工作来带动一个地区的工作,从而推动全区的草原征占用依法管理工作。

今年4月,我们积极协助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调查组,完成了对阿拉善盟境内滥搂发菜活动的调研。受经济利益驱动,滥搂发菜行为屡禁不止,加之草原监督管理部门基础设施薄弱,对滥搂发菜活动打击力度不够。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刘连贵副主任和草原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拥军表示国家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高度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草原监理这支队伍一定会强大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要求各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宣传舆论作用,纠正对发菜消费的不科学认识,使广大群众自觉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服务。

今年5月,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我们派人深入到锡盟、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等地区,调查毁草种树和万亩造林工程,目前正在形成调查报告。

规范执法程序。按照《细则》的规定设计印制了《草原临时作业许可证》、《草原采土、采沙、采石、开矿活动许可证》、《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许可证》和《草原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现在已发放到各盟市执行,对《细则》规定的草原征用、占用和临时使用以及在草原上采集野生植物等各种作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我区依法保护草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公示制度,对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在执法过程中做到调查取证细致、现场勘验准确,执法程序无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维护法律的尊严,执法程序日趋规范。

5、积极落实草原保护制度

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为了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农牧业厅与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草原类型和保护利用状况,我们在全区选择了15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牧业旗县作为试点,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目前,大部分试点旗县的草原监理人员按照要求已完成了外业,建档、上图等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有望10月份全面完成试点工作。明年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

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是我区长期开展的一项保护草原的基本制度。这两项工作都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各级草原监理机构是完成这两项重要工作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工作一线的草原监理人员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在草畜平衡工作中,核定载畜量、签定草畜平衡责任书以及核查草畜平衡执行情况都由草原监理人员具体操作。在禁牧、休牧制度落实工作中,草原监理人员承担了监管工作。经过几年的宣传和扎实推进,我区已经全面开展了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目前,全区实施草畜平衡的草原面积达6.42亿亩;实行禁牧、休牧的草原面积达6.24亿亩。

二、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

1、参加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会议,领会精神并全面落实

为做好20__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今年的草原监测工作会。会上,我所代表做了监测工作典型发言和先进个人典型发言。根据会议精神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任务及要求,我区今年承担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共400个样地、1200个样方、400个入户调查、27个退牧还草项目旗县工程效益监测工作。根据任务要求,起草了《内蒙古20__年草原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对相关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与草原勘察设计所合作,利用遥感影像资料确定具体的监测点。由于今年经费紧缺,主要以旗县为主,盟市协调,自治区检查督促、汇总上报的形式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了草原监测技术规程,结合三个培训班对第一线的监测人员进行了现场的技术培训,做到了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科学的操作规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把关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真实

、可靠。

2、草原资源与生态调查试点的总结工作

为配合开展全国草原资源调查工作,草原监理中心选择能够代表呼伦贝尔草原基本特征的陈巴尔虎旗为试点旗。今年上半年主要完成了国家试点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调查文字报告、图件的较对修改工作,已形成送审稿,7月份将组织陈巴尔虎旗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总结了试点工作经验,为开展全国的调查提供成功经验。

3、内蒙古天然草原暖季牧草长势预测

按照我所的要求,各监测点获取了连续的、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监测资料并上报我所,其监测结果为内蒙古天然草原暖季牧草长势预测和最高月份生产力测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应用MODIS遥感数据,结合气象资料,与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所合作,继续开展5~8月份全区牧草长势及生态状况监测工作,目前,第一期监测报告“五月下旬草情监测报告”已上报农牧业厅。据分析,受冬春降水、气温及沙尘天气的影响,我区从东至西牧草返青及长势不均匀,东部地区牧草返青及长势较差,中西部地区与常年持平,全区大部亩产鲜草在10-45公斤,返青差的局部地区亩产鲜草在8公斤以下,需要对家畜进行补饲。

4、8个国家级监测点的工作

按照农业部及自治区的要求,各监测点正在按计划保质保量 的完成监测任务。各试点旗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正在对几年来监测工作进行总结。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级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草原监测工作的指导,积极联合有关科研、高校的专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草原监测的技术水平。积极对当地草原的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为开展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5、继续开展全区冷季饲草饲料及载畜量预测预报工作

目前已将统计表格下发到各盟市、旗县,在历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查内容,如对退化、沙化、盐渍化状况,草原灾情,草原保护工作效益等方面进行适时监测。

另外,上半年还协助草原监理中心修改《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手册》,开展了禁牧休牧面积、草畜平衡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工作,初步掌握了两项工作的开展对草原环境影响的基本情况,将进一步做出分析。

三、草原防火工作情况

按照农牧业厅下发关于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从3月15日开始执行春季草原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火情调查、了解和上报,做好春防工作。在春防期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加强春季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对全区草原防火重点责任区进行了划分,组织了有关人员对重点草原火灾发生区进行防火检查,加强了与各盟市、旗县草原防火工作的沟通,做到防火信息通畅。

通过对全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检查和验收,20__年各地区已将草原防火工作列入班子考核的一项目标。农业部投资建成的防火物资储备库和防火站已经发挥作用,正在建设的草原防火项目也按照计划在有序地进行。按照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和厅防火办的要求和部署,完成了对基层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检查、审核及上报下达具体工作,提交了《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要继续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做好草原监理、监测、防火等具体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草原保护制度

协助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双权一制”。充分运用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关系,逐步引导农牧民积极自觉的保护与建设草原,坚决处理借土地开发、上项目、招商引资的名义征、占用牧民草场,不给牧民补偿,不妥善解决牧民生计等问题。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制度。积极配合农牧业厅对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展开全面调研,摸清基本情况,查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意见,以农牧业厅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做好宣传,使农牧民真正树立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定员、定点、定任务的三定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天然草原生产力测定、人工饲草料的核定、适宜载畜量的计算和草畜平衡的确定工作;充分发挥草原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加强管理,切实保障禁得住,休得下,为禁牧休牧工作保驾护航。对在禁牧休牧期间违反规定擅自放牧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监理队伍是划定基本草原的主要力量,要在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按照自治区两厅联合文件精神,重点对15个基本草原划定试点旗县进行督促和指导,确保按时验收。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基本草原的划定工作。

2、继续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工作。协助农业部做好《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原植被恢复费管理办法》等《草原法》配套规章的修订工作。同时完善《草原管理条例》及《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配套工作。制定《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办法》,做好相关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

3、严格执行草原法律法规 依法查处各种破坏草原行为

集中力量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违法案件,加大监督与查处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管理条例》和《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对人为破坏草原行为和活动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新开垦草原案件,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严格履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个别地区不能依法查处的案件进行专项督办或直接查处,与有关新闻部门联合对非法征占用草原、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蹲点式调查,坚决查处破坏草原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结合农业部省区间的交叉执法检查以农牧业厅名义组织开展盟市之间交叉式的执法检查。

严禁乱采乱挖草原野生植物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严禁采集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苁蓉、防风、黄岑等草原野生植物。依据甘草和麻黄草保护和利用计划,加强对采集证和采挖活动的管理,明确草原承包者和使用者的保护和建设责任,严禁无证采挖和违规采挖,做好四个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以农牧民来信来访为突破口,跟踪监督草原纠纷案件。认真对待、热情接待农牧民的来信来访,做到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特别是上级部门转办的案件要进行跟踪监督,给农牧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以来信来访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直接下去督办或查办,直至有满意的结果。

4、全面开展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

继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好草原法律法规。特别是《细则》出台后,全区上下将再一次掀起学习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农牧民能了解法律,正确

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正当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

在适当的时候与电视合组织全区草原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使广大干部熟悉法律法规要点,熟练掌握草原监测的技术手段,提高各级草原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草原执法和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5、大力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工作

完成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草原监测任务。为推进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切实为草原保护建设提供服务,20__年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继续组织开展全国草原监测工作。今年下半年我区要完成400个样地、1200个样方、400个入户调查、27个退牧还草项目旗县工程效益监测任务。主要是以地面调查为基础,辅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全面获取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完成33个牧业旗县,21个半农半牧区旗的路线调查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生态状况调查等各项监测工作,编制全区饲草饲料储量及草畜平衡监测报告和相关图件,编制《20__年度全区草原监测报告》,上报草原监理中心和农牧业厅。在全面开展草原植被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状况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全区草原生态状况、草原火情等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指导我区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为开展防灾减灾,实施草原监督管理,发展草原畜牧业等提供重要依据。

继续做好暖季牧草长势的测报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级、自治区级监测点的工作基础,结合各地草原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设立定位监测点,做好6-8月份的牧草长势监测工作,监测报告和草情长势分布图。

继续做好33个牧业旗的草原生产力及载畜量的测报。继续做好全区牧区天然草原生产力和其它饲草料资源储量及草畜平衡状况的监测。为实现科学决策,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与生态调查成果的审核、验收及印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