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0:3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形理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企业组织结构
分形企业会形成自组织的分形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实现企业的自我满足,而且对于企业发展目标以及战略实施十分有利,企业能够通过自我转化实现新型分形单元。这就是说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成必须重视流程,通过企业资金、信息、物流等方面进行自我考察,对关注企业内部团队、并行组织等工作的情况,尽量简化企业管理层次,做好自主控制,强调企业的生产安排。在物流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察产品的装配过程,优化企业产品运输结构,对于资金方面应该通过对企业成本、引进资金等方面实现单元控制。企业应该保证分形之间的信息有效。企业对于整体结构应该根据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条件进行相应的协调,做好管理工作。
2企业经营过程
分形企业经营过程的分形主要是由企业自身的组织机构形式决定的,这也说明了企业自身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经营过程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说结构分形的运行结果能够直接反应出分形单元的发挥情况,这对于企业组织者来说也是一个直观的展示,这也关系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在运行分形管理时,必须保证所有系统都是在一个目标作用下,企业也会根据生产情况对分形元进行调配,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保证生产流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实现企业的最佳运行状态。作为企业的结构层来说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的层次结构必须能够展示出相似性。这种情况具体的体现在以下方面,企业分形层次都能够展示出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而且企业的运行体系都是有人参与的,人的理性以及主观认知都是有限的,所以说,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倾向。
3企业功能
分形系统功能即指系统和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互动时的功效、能力、性质的展露,属于系统之内比较平稳的组织次序、联系方式和外在表现形式(时空形式)。作为拥有特定权限、智能的自治体,协同、自律为分形企业分形单元间所注重。企业整体目标中,所有分形单元凭借组织及其互相间的协作体系,迅速回应环境变化,其所有机构依据市场规律配置组织内部资源,实现资源使用的充分合理。所以,所有机构作用比较雷同,企业整体功能、部门功能同样有类似趋势。
二实施企业分形管理
分形管理模式主要就是把数学上的分形几何思想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当中,这种管理结构主要就是把企业当中的每个成员作为分形元之一,也就是由这些员工组成了整个企业,通过分形元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互相启发,并逐渐形成一种动态结构,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做决策分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也应该适当地调整分形元,同时动态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企业在使用分形管理模式的时候,划分分型元的主要依据就是相似性原则,主要就是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把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接近的员工分为一个分形元,这样整个动力结构都会保证是最新型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划分分形元
上面已经简单地提到了企业在进行分形管理时划分分型元主要依靠的就是相似性原则,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在功能上趋于完善,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2分形元运行方式
在划分完分型元之后就需要采取合适的运行方式。分形元机制是企业运行分形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分形元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权限以及智能体等。一方面,作为分形元必须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认同,而且绝对地服从,这样分形元才能够有效而且能够整体有序。另一方面,作为分形元必须具有一定的决策权,而且有比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这两方面都表明了分形元不仅仅是执行体而且还是企业的决策体,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3分形元间沟通机制要想稳固分形元结构
就必须采取分形元沟通机制,分形元之间相互沟通,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随着时间的增长还能够让决策者对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调整分形元的活动空间,健全分形元内部结构,进而构造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动态结构。如何开始分形元沟通机制主要取决于相似性,每个分形元的价值观念以及结构形式等都必须保持高度的相似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方便动态结构的组建。企业通过灵活的分形管理模式能够迅速地对运营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既定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人力资源配置等都具有很好的管理作用。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也能够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反应。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分形 自相似 分维 高分子
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被认为是70年代科学上的三大发现。1967年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在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著名论文。指出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的相似。实际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曼德布罗特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fractal)。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也就是现在的分形理论(fractaltheory),自相似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是分形理论的重要原则。
由于分形理论研究的特殊性,以及他在自然界应用的广泛性,目前分形理论已迅速成为描述、处理自然界和工程中非平衡和非线性作用后的不规则图形的强有力工具。自分形理论发展以来,国内外对分形理论在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学中也一样,分型理论目前已渗透到了材料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高分子材料,下面就分形理论在高分子材料学中的应用做一浅议。
一、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改变观测尺度求维数;根据观测度关系求维数;根据相关函数求维数;根据分布函数求维数;根据频谱求维数,分形在材料科学中应用时,一般应用的测定分维方法是:盒维数法、码尺法和小岛法。
二、分形理论在高分子结构中的研究
(一)高分子链结构中的分形
由于高分子尺寸随链结构象而不断变化,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属于统计数学中的“无规飞行”。但若从分形的角度来看,则高分子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可以跟踪监测。对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自回避行走也是如此,只是表现出不同的分形行为。又因为这类问题与临界现象很相似,故我们亦能采用重整化群等有力工具。并且分数维的另一独特功能是可灵敏地反映单个高分子的单个构象[4]。
(二)高分子溶液中的分形
由于高分子溶液中的大分子链使得其和普通液体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如普通液体所不具备的流变行为、应力传输等。在实际研究中。分形结构主要存在于高分子溶液中的凝胶化反应中,高分子溶液的凝胶化反应主要是指聚合物的凝胶化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是介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一种半凝聚态,这个过程中高分子链之间会形成的网络结构,该结构是一类形状无规、无序且不规整的错综复杂的体系。但该体系是可以用分形的方法研究的凝胶化反应,在亚微观水平上存在自相似性。例如左榘等研究的苯乙烯一二乙烯的凝胶化反应。
(三)固体高分子中的分形
对于高分子材料,当固体高分子材料断裂时,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将形成不同的断面形貌,而断面形貌一般为不规则形态,是一种近似的或统计意义的分形结构,可用分形理论进行分析表征,从而根据断面的形状定量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微孔材料中由于分布着大量微小的孔洞,这些微孔具有不规则的微观结构,使得微孔材料无论在总体还是在局部都呈现出较复杂的形态,无法用传统的几何学理论进行描述,但可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微孔形态的复杂程度作量化的表征[5]。
(四)结晶高聚物中的分形
关键词:城镇区域;空间网络;演进状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Yinchuan plain space network form,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rea network in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space pattern. And through the grade distribution fractal, fractal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evolution of Yinchuan plain network state, the Yinchuan plain spatial network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er status, and through the town of Yinchuan plain regional natural conditions, resource condition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network in Yinchuan plain.
Keywords: urban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 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概述
银川平原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自古以来已黄河水系为根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城镇群带。本研究中所论述的银川城镇群包括着5 市(银川、石嘴山、灵武、吴忠、青铜峡) ,3县(平罗、贺兰、永宁) ,其中灵武市座落在银川平原边缘。面积19765.7km2,人口3006648人,城镇化率为53.06%。[[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编,2007年宁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7][1]
从空间网络上来看,包兰线、银新线、平汝线穿越其境,从银川平原最南部的吴忠市利通区到最北部的石嘴山惠农区公路里程仅146km,[[2] 张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2]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的一体化的建设,各区域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城镇空间网络日益完善,形成了以石嘴山、宁东石化为主的北部和东部能源基地,以银川市区域为主的行政中心,以吴忠市为农业基地的区域空间结构。
银川平原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银川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为拱卫,平罗、贺兰、永宁、灵武、青铜峡及所属若干个建制城镇为依托的三级城镇等级结构。
1.中心城市--------银川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商贸和交通中心。
2.次中心城市-------石嘴山、吴忠,担负着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并向下一级城镇传递辐射、产生带动效应的枢纽,同时也是本市域内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在跨区域的产业组合上更为紧密,在城市间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上
更为密切。
3.节点城镇---------平罗、贺兰、永宁、灵武、青铜峡及所属若干个建制城镇,在空间发展布局中承担着拱卫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农村发展、吸引人口集聚、支撑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功能。[[3] 刘学军:宁夏城市化进程的新抉择[D].城市化进程的新抉择-----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理论研讨论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3]
综合来看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镇空间等级体系。城镇空间网络日趋完善。
2.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形态分析
2.1以Boyce-Clark形状指数
1964年Boyce和Clark提出Boyce-Clark形状指数,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形状与标准圆形进行比较后,得出相对指数的方法。这种方法为现代研究所公认,认为为该指数更能反映空间的形态特征。
式中,SBC即为Boyce-Clark形状指数,为从某一个图形的优势点到图形周界的半径长度,n是具有相等角度差的辐射半径的数量。在这里优势点指的是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内的各级城镇。[[4]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资源科学,2005,27(3):20.][4]
本次测算,n取24通过对银川平原惠农区、大武口区、平罗县、贺兰县、银川市、永宁县、青铜峡、利通区、灵武市的相对半径的测度,得出图1。
图1: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各市县Boyce-Clark形状指数排序
采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对银川平原个市县测定后得到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形状指数较大市县包括贺兰县、灵武市、永宁县、青铜峡、惠农区、利通区,而银川市、大武口区、平罗县都较小。形状指数越大表明相同的面积下有更大的边界长度。意味着行政区与外界与更大的接触面积,更容易获取外界的信息,为城市间的贸易和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形状指数越大,表明图形越接近X型,这种情况往往不利于交通的组织,而城镇空间格局也往往受制于行政区划的格局,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不便,往往会抑制内部信息的相互传递。不利于其内部的信息交流。
2.2紧凑度
紧凑度是衡量区域城镇空间聚集程度的指标。是反映平面轮廓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指的平面区域的紧凑度,这里定义为城市区域的紧凑度;A指区域面积,这里指银川平原城镇区域某一城市的行政区划面积;P指区域轮廓周长,这里指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城市行政区划的边界周长。
通过计算得:
图2: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各市县紧凑度排序
C值的最大值为1,C值越接近1,表示平面图形越接近于圆形,其平面形状也越规则。从银川平原各市县的紧凑度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惠农区、灵武市、大武口区紧凑度较高,表明地区空间压缩,各地距离相对较短,其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 有利于其区域管理。图2
2.3城镇密度
城镇密度也是衡量一个城镇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主要是测算选定区域内的城镇分布数量。
图3: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各市县城镇密度柱状图
图3中的红线代表的是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内的平均水平,从图3中可以看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城镇密度低于平均水平的有:灵武市、银川市、惠农区。接均水平的有贺兰县、平罗县。高出平均水平的有青铜峡市、永宁县、利通区、大武口区。比较第一章中的城镇化水平,可以发现,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灵武市、银川市、惠农区的城镇密度反而较低,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永宁县、利通区、大武口区反而相对较高。说明灵武市、银川市、惠农区城镇发展的集中程度较高,处于城镇发展较为成熟时期。而青铜峡市、永宁县、利通区、大武口区城镇集中化程度低,还处于城镇发展的初期。平罗县与贺兰县位于大武口和银川市之间,其城镇的发展也介于两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
3.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演进状态分析
城镇空间网络的形成是组织力与自组织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典型的自相似体系,其空间形态在某些无标度内,具有内在的自组织、自相似的分形生长能力。从城镇空间上的散点发育成为带、分支、最终形成网络都通过许多种有形或者无形的“链”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空间自相似体系,它根源于自然城镇空间内在的随机型、奇异性和复杂性。[[5] 张宇星.城镇生态空间理论[D].[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1995.51.][5]
3.1 等级分形
1959年,霍钦生(Hutchinson ,1959)提出共存物种间以一“标准量”而分开,这一理论后来并应用与城市与区域研究中。空间在演替到一定程度形成空间网络时,内部的构型呈现出典型的等级特征。不同类型的城镇空间遵循d值为1.3、1.69和2.2的等级分形,意味着大、中、小规模应该保持在一的尺度范围内。
如果按照非农业人口分维,其分维尺度比值取1.69。可以推算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符合以下的关系。
表4 银川平原城镇区域非农业人口一览表(单位:人)
图4银川平原城镇区域非农业人口等级分形
从图4银川平原城镇区域非农业人口等级分形中可以看出,除银川市(除贺兰县以外)以外,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内的贺兰县,青铜峡市,利通区,石嘴山市都呈现出典型的等级分形的特征。而作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核心区域,银川市,其等级分形特征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银川市非农业人口规模达不到既定等级分形所要求的规模。说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演替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其演替过程仍将继续持续。从政策层面来说,应重点培育银川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其城市化速度,使其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6]
3.2 分布分形
当城镇空间网络演替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不同等级的空间遵循一定的分布模式。本研究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对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空间网络演替进行分析。
城市规模分布形式是:,P为城市人口数,r为城市等级数,K为常数,冥指数q也为一常数。帕雷托分布形式是:,N为城市人口数,相当于P,由于K=P1(最大城市人口数) (指的也是最大城市人口数),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城镇区域,可用人口数r来作为衡量城市的大小尺度,当用不同的尺度r去量度累积城市数目N时,尺度r与累积城市数目N时,尺度r与累积城镇数目N存在如下分形关系: 。[6]
表51980-2008年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城镇分布分形表
(以上数据基于1985-2009年宁夏统计年鉴计算获得)
图5: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分布分形D值序列图
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1980-2008年分形D值变化表可知,在1980-2008年的近30年发展过程中,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城镇分布符合分形特征。
D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空间网络演进的特征,D值越大说明空间网络越为完善。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分布分形D值序列图可以看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在1980-2008年近30年的发展过其D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说明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日益完善。而在2007年、2008年两年的D值相比2003年有较大飞跃,这是由于2004年惠农县、陶乐县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向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4.结语
对一个具有自组织内生能力的网络而言,网络的随机生长随时存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自相似性,经历多次递级的分叉后,银川平原城镇空间网络未来发展可能有两种趋势,一是进入一种不可预计其复杂性的混沌阶段。一是由于网络自身随机分布以及网络自身的蔓延使得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内的各种空间单元沿道路聚集,削弱了自身网络的通畅性而日渐衰退。
参考文献: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编,2007年宁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7
[2] 张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3] 刘学军:宁夏城市化进程的新抉择[D].城市化进程的新抉择-----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理论研讨论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
第一,结论与讨论出现数据轰炸现象
这里解释一下数据轰炸现象指的是将可以合并的表格仍以拆分形式展示,研究结果都是用大量的表格堆砌出来的。此外,以表格形式显示原始数据,而不是处理的数据。
第二,结论与讨论出现矛盾现象
矛盾现象指的是讨论与数据资料不对应。从实证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让读者产生做不做研究、得到什么结果都无所谓的感觉,这样是不行的。
第三,结论与讨论出现空虚现象
缺乏实验调查的思想,凭借主观推测,空虚,自满,缺乏调查,实验数据支持和全面,实实在在的证据的实证支持,二者本质上就有差别。
第四,结论与讨论没有创新
如果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大,毫无创新,会大大降低毕业论文的可读性。此外,在显示和讨论数据图表时,仅进行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却不能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这也是致命的问题。
第五,结论与讨论没用概括性的语言
关键词:企业系统;分形管理;复杂性科学;自相似性;自组织性
Abstract:Complex science has its new thinking manner and Weltanschauung. It considers enterprise as a nonlinear complex system. Fractality is a characteristic of enterprise system. Based on the fractal theory,the paper expounds the structural fractality, process fractality and functional fractality in enterprise system. It discusses the fract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in which the combination of self-similarity and self-organization can make enterprises adaptibleto the mutable environment.
Key words:enterprise system;fractal management;complex science; self-similarity; self-organiz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这种新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不断调整组织和管理模式,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认识企业组织面临的复杂性,需要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复杂科学与管理的结合是复杂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人们开始把复杂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纳入到管理科学的研究中来,并不断产生出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经营者高度关注的新成果。
作为复杂科学理论之一的分形理论对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有着与传统科学不同的思想和研究方法,解决与说明了一些应用传统科学所不能解决与说明的问题或现象,其研究与应用也已渗透到了众多学科领域。企业系统本质上是一类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分形理论为研究企业系统提供了新的范式,将分形理论与企业管理相联系已经受到了管理专家们的重视,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企业管理问题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研究前沿。笔者根据复杂性科学理论将企业理解为一类非线性复杂系统,分析了企业系统的分形特征,将分形理论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的分形管理。
一、 企业系统是一类非线性复杂系统
企业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目的性、适应性等特征外,还体现为结构复杂、关系复杂、行为复杂和经营环境复杂等特征;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人参与、具有自组织能力和信息反馈功能,是由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复合而成的系统。企业系统的复杂特征研究需要引入复杂科学,用复杂科学及复杂系统理论来分析和指导企业系统的经济与管理活动[ 2]。
企业系统同其它系统一样也是一个具有各种正负反馈结构和非线性作用相互“耦合”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其特征表现为:
1.企业的开放性。企业的开放性源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开放。现代企业组织和外部的政治、经济、技术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企业组织不得不向更加有利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组织的边界逐渐模糊,呈现了无边界的趋势,在企业、供货商和顾客之间存在着可渗透、可连续变化的边界和接口。
2.企业的动态性。企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就是盈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现代企业组织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它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企业变革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时间而变化,经过企业内部和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适应、调节,通过自组织作用,经过不同阶段和过程,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以适应变化与发展的要求。
3.企业的非线性和突现。企业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这种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内部随机性。由于企业内部组元之间的相互的作用是非线性的,使得企业的整体有许多特性突现出来,并表现出企业中个体所不具有的特性。在企业系统中还存在着各种随机的涨落,这些涨落不断地通过各种非线性作用机制形成巨涨落,最终产生新的组织安排,导致突变的发生。这些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都不是线性的,不满足叠加原理,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作用过程。
4.企业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企业是由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组元相互作用构成的,其组元具有多样性并且各组元之间存在广泛而大量联系。企业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现代企业分成不同的层次和功能结构。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个组元之间共同演化、共同进步。企业中各个组元都存在着大量的联系,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和其它部分的变化相关联。
5.企业系统组元特征的复杂性[ 2]。同一般的自然系统相比,企业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人的参与性。企业的各项制度和决策从根本上讲是由人选择、比较,通过博弈最终制定的,取决于人的有限理性与非理性的能力。如人的意志、思想、智慧、意愿、偏好、心理、价值观等,由于人的理性、有限理性及非理性都是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的,尤其是有限理性与非理性是复杂性产生的重要源泉,使得企业系统也呈现出复杂性。
二、 企业系统的分形特征
(一) 分形理论简介
分形(Fractal)这一概念起源于1967年曼德尔布罗特(B-Mandelbrot)提出的英国海岸线长度问题。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分形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数学定义。英国数学家K-Falcom er 认为, 分形的定义应该以生物科学界给出“生命”的定义的类似方法给出, 即不寻求分形的简明定义, 而是寻求分形的特性, 将分形看作具有如下所列性质的集合[ 3]:(1) 分形具有精细结构,即在任意小的尺度下,它总有复杂的细节; (2) 分形具有高度的不规则性,它的整体与局部都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3) 分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可以是近似的,也可能是统计意义上的; (4) 分形具有分形维,且分形维通常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 在大多数情形下,分形的生成方式很简单,可由递归的方式生成。
分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相似性,它是指某种结构或过程的特征从不同空间或时间尺度上看都是相似的,即结构局域性或局域结构与整体相似。换句话说,具有自相似性的系统就是分形。
根据上述分形理论,我们发现企业系统也是一个分形体,在企业系统内也存在着自相似、精细结构、尺度不变性等分形特征。企业系统作为一个分形体,其分形体现在系统的结构上、状态上和变化过程上以及功能上,分别体现为企业的结构分形、过程分形和功能分形。
(二) 企业系统的分形特征
1. 企业的结构分形。企业中的分形是自组织的, 能自我形成符合和有利于企业总目标的战略与战术, 可以改变自身形成新的分形单元。即以流程为中心建立企业的组织, 按企业的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来考察企业, 建立分形单元, 强调团队组织和并行工作, 使结构扁平化, 减少管理层次, 强调生产安排和控制的自主自治;在过程和物流上,从产品结构、制造和装配过程进行考察, 从系列化生产过程出发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在资源和产品进行分类上建立加工和装配的自治单元, 采用准时制造、面向过程控制、过程优化等方法;在资金流上, 引入成本预算体系, 对预算和成本进行管理,并由单元直接控制和负责。
2. 企业的过程 (运行) 分形。在企业系统中,不仅存在着反映职能分工和层次关系的结构分形,而且还存在着健全、有效的实施机制[ 2]。实施机制是企业贯彻战略规划、实现经营目标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
企业的过程(运行)分形来源于其本身的结构分形[ 4]。由于企业结构表现为复杂精细的层次结构,因此其生产经营的实施及运行过程也同样表现出层次结构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呈现为复杂的运行分形,表现为企业行为在不同层次的具体运行和执行。此外,企业的实施机制还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认知主观特性,因而使得人在企业过程的实施之中不是基于环境的完全镜像而进行,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体倾向,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分形还表现出复杂动态特性。
3. 企业的功能分形。所谓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次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4]。随着结构的分形,其运行的结果就是完成各个分形单元的目标,即正常发挥每一级各个分形单元的功能,体现在企业组织的每一层次,涉及组织的每一方面。
企业的结构分形并不一定能决定企业的功能分形,必须同时具有运行分形。企业的结构分形与运行分形相互联系,相互协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着企业运行的方式,对运行实施调控。运行结构在保障组织结构功能的同时,向组织结构系统反馈信息,并不断促进组织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在满足结构分形与运行分形的条件下,才能最终决定功能分形,而功能分形才是企业组织安排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结构分形决定运行分形,结构分形与运行分形一起最终决定功能分形,这三种分形一起构成我们统称的企业分形,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系统具有特征明显的结构分形、过程分形和功能分形。在对企业实行分形管理时,需要处理好结构分形、过程分形和功能分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三、企业系统的分形管理
(一)分形管理的实质
分形管理采用分形几何中“局部与整体相似,系统是部分按某种规律的组合”的基本思想,将企业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甚至是每个员工都视为一个分形元。每个分形元的运作模式为目标驱动方式,享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分形元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启发并形成动态结构,当环境变化时,分形元之间进行重构,形成适应环境的新结构,从而获得动态的适应能力。
要实行分形管理,企业必须按照相似性原则划分分形元,采用目标驱动机制并实现分形元之间的开放式沟通,才能形成分形元之间的重构能力,即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 4]。具体来说,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分形元的划分。分形管理理论基于相似性将复杂的企业系统划分成简单的“分形单元”,使企业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分形的自相似和自组织特性。其中,相似性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同一层次上的分形元之间的简单相似关系;另一种是自相似性,指不同层次上分形元之间的嵌套关系。按照自相似原则划分分形元能够保证分形元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有利于分形元之间高效和无障碍地沟通,并允许分形元在环境变化时快速重构。
2.分形元的运作模式。分形元是具有一定智能和权限的自治体,它采用目标驱动机制。一方面,所有的分形元都服从于企业的目标,这样分形元才能进行有效的协作,并在整体上涌现出有序行为;另一方面,单个分形元又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享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这意味着分形元不仅是执行体,而且还是决策体,它能够自主决定内部流程,并可以根据整体目标和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设计和优化。
3.分形元之间的交流机制。只有经过相互交流,分形元才能实现与其它分形元的信息交换,对自身在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评估,进而能调整活动空间和不断改善内部过程,并重新构造出新的动态结构。分形元之间的交流能力首先取决于它们的相似性,只有在结构形式、运作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高度相似的分形元才能实现高效的沟通。其次,有效的学习机制以及明确定义的目标和职能也能促进分形元之间的交流启发。
(二) 分形管理的模式
企业作为一个层级系统,其中每个较高层级都是较低层级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归纳,它不仅具有与较低层级的相似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它们之间是全息对应的。只有相似的结构、目标和方式才能产生相似的结果。只有在微观层次上高度协同运作,才能在宏观层次上表现出高效率。因此,分形管理模式强调企业系统在组织结构、目标等方面的自相似,重复相似性构造,使得某些特性得以贯穿系统的各个层次,构造出自组织的分形结构。对此,就分形管理模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而言,企业的集权化程度必须相应地降低,企业只关心整体调控工作,工作小组有自治权,能快速对变化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使工作小组不仅是执行元,而且是决策元。有利于信息传递的效率,消除信息冗余,有较好的局部反馈能力。同时要求建立有机式的组织结构,降低组织正规化的程度,管理层次比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要少得多,表现出柔性化、简单化和扁平化的特征。
企业的分形管理和控制是灵活的,能及时迅速地检查其运行状态是否满足目标要求,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它改变了传统“金字塔”型企业繁琐的信息结构、复杂的计划方式和缺乏自主性的局面;而采用扁平化的组织划分、自主决策机制、有效的通讯和信息保障,它是“房屋”型组织结构[ 5](如图2所示)。
分形管理模式下企业自组织的动力来自企业系统内部各个分形元之间的竞争和协调。因此企业系统整体和内部各个分形元都具有活力,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化,最终形成一种总的趋势,从而支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一个自组织的核心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协同能力。企业分形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运用自相似和自组织理论进行企业的制度安排,这当中包括了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构建等几个方面,最终使企业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6]。
四、 结束语
企业系统是复杂的,复杂的企业系统具有分形特征,企业系统的复杂性和分形特性要求人们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实行分形管理。企业的分形管理模式则是受到分形理论的启发,从事物分形特性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和组织模式进行有益的考察和研究,并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思想体系。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领会分形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精髓,建立适合自己具体条件的管理和组织模式。论文的研究旨在将复杂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导入到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宽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开拓管理领域的研究思路,将管理问题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管理学和其它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冯芷艳.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1-8.
[2] 范如国,黄本笑.企业制度系统的复杂性:混沌与分形[J].科研管理,2002,23(6):22-29.
[3] 肯尼思 法尔科内/曾文曲,刘世耀译.分形几何-数学基础及其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1.
[4] 刘庆忠,舒华英.电信企业的分形管理[J].中国数据通信,2004,6(6):47-49.
关键词: 粘土;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采收率; 油相与水相相对渗透率分形维数
中图分类号: TE311;TE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24-03
油层物理学研究表明,不仅砂岩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1-5],而且岩心中油水运动规律也具有分形特征[1、5、6]。
众所周知,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饱和度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的函数,而流体的分布状况是与多孔介质的孔隙形状、大小及胶结程度、胶结物含量、类型等有关,故油水相对渗透率是流体、介质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
本文企图从两种不同粘土含量的岩心中,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常规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粘土含量对其影响程度,以便加深对粘土和油水渗流规律之间关系的认识。
1 胜坨油田二区岩心注水冲刷前后,造成两种不同粘土含量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1.1 胜坨二区12、83层水冲刷前后粘土的变化情况
为了模拟胜坨二区初、中、高、特高含水期四个开发阶段的动态情况,进行了室内注水冲刷模型实验,选用综合含水40%、80%、90%、98%代表不同开发期,换算成相应的注入倍数。具体说,一块岩心,进行水冲刷不同倍数,分别测其前后的各项物性参数的变化,本文用水冲刷前后得到的不同粘土含量的岩心,分别测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来研究粘土含量对渗流特征的影响程度。
胜坨二区12、83层水冲刷前后粘土的变化情况见表1。统计表明水冲后,粘土矿物的种类虽未发生变化,但粘土的总量由7%下降到4%,绝对含量降低了42.9%;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的绝对含量12层中分别降低了87%、83%、67.8%,83层分别降低了71.4%、72.7%、50%。这说明在水驱油过程中,粘土矿物在注水冲刷下,发生了大量的微粒运移,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而冲出岩心。这样就得到了7%和4%两种不同粘土含量的岩心。
1.2 注水冲刷前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
对注水冲刷即水驱前后7%和4%两类不同粘土含量的岩心,分别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试,实验温度50℃,油水粘度比42.7。为了全面地描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本文着重从它们的常规特征参数和分形特征资料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结果分述如下。
1.2.1注水冲刷前后12、83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
本文对12层3块岩心和83层2块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进行了平均统计,注水冲刷前后12、83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见表2,2-2-g18井14(12/28)-1号岩心注水冲刷前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见图1。
(1)从图1看出:由于粘土的减少,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注水冲刷后比注水冲刷前向左偏移。即在相同的水饱和度下,注水冲刷后与注水冲刷前相比,油相相对渗透率偏低,相反水相相对渗透率偏高。其交点饱和度略偏右、交点相渗略偏高。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水冲刷后束缚水饱和度偏低所致。
(2)从表2看出:注水冲刷前后岩心的两个主要特性参数变化不大,即孔隙度基本不变,渗透率12层注水冲刷后略偏高一点,83层注水冲刷后反而变低一些。
(3)从表2还看出:随着粘土的减少,12层注水冲刷后与注水冲刷前相比,其渗流特性变好,可流动油的范围增加,由0.542增至0.594;无水采收率由31.12%上升到33.08%;最终采收率由69.58%上升到73.00%。83层注水冲刷后与注水冲刷前相比,其渗流特性变化不明显,可流动油的范围由0.450上升到0.461,最终采收率由63.65%上升到64.64%,数值变化在误差范围之内,可以说基本不变;而无水采收率反而变小,这点有待继续探讨。
1.2.2 注水冲刷前后12、83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维数
在二维多孔介质岩心中,空气驱替高粘度的液体环氧树脂时的粘性指进具有分形特性,其维数D=1.6±0.04。而在无法直接描述和测量粘性指进条件下,只有用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值间接反映粘性指进现象。在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分形研究时,主要考虑水驱油部分所得资料,没有考虑初始和终止两个特征点。因为束缚水点和残余油点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分别是在水驱油常规实验前、后测定的,并根据其流量、压差等参数用达西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水驱油部分各点的参数是根据两相渗流理论计算出来的,两者多少有些差别。
以胜坨二区砂二段12层3-169井12-1号注水冲刷前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例,在实验点数为11的条件下,其双对数相关表达式如下:
lgSw=-0.2171 lgKro -0.4969 相关系数r为0.9977
lgSw=0.2444 lgKrw -0.0287 相关系数r为0.9999
lgKro与lgSw实测的相关系数r为0.9977;lgKrw与lgSw实测的相关系数r为0.9999,大大高于置信度α为0.01时所需的r为0.708[7],说明它们的相关非常良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其余所有实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无一例外。
在此,我们定义0.2171为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即lgKro与lgSw相关直线的斜率是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0.2444为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即lgKrw与lgSw相关直线的斜率是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
本文对12层3块岩心和83层2块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维数进行了平均统计,注水冲刷前后12、83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维数见表3,2-2-g18井14(12/28)-1号岩心注水冲刷前后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对数与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曲线见图2,注水冲刷前后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对数与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曲线见图3。从中得到以下一些认识:
(1)从表2看出: 无论是12层还是83层,油相和水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均是注水冲刷后大于注水冲刷前,尽管程度有所差别。
(2)从图2、3看出:14(12/28)-1号岩心的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注水冲刷前后差别较小,水相相对渗透率的分形维数注水冲刷前后差别明显。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相关直线注水冲刷前在上,相关直线注水冲刷后在下,而油相相关直线略有交叉。这说明在相同水饱和度下,所需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偏低,水驱阻力减小,渗流条件变好。
2 车排子地区不同原始粘土含量条件下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特征
2.1车排子地区排2-2井岩心两种不同的原始粘土含量
排2-2井8号和21号正是我们研究所需的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的岩心,其粘土含量分别为7%和4%,详见表4,与注水冲刷前后岩心的粘土含量完全一样。粘土含量为7%的岩心阳离子交换值是3.410,比粘土含量为4%的岩心阳离子交换值是3.030大一些,它将对水驱油的渗流运动影响要更大一些。
2.2 车排子地区排2-2井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在研究了注水冲刷前后造成的两种不同粘土含量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之后,又对车排子地区排2-2井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研究,以便深化对粘土影响的认识。
2.2.1 排2-2井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
本文对两组粘土含量为7%的8号岩心和粘土含量为4%的21号岩心分别进行了常规和地层条件下的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温度分别为20和42℃,42℃为模拟地层条件,其油水粘度比均为2.2。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见表5。从中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由于在同一个部位取得两块同号岩心,虽然相邻,但孔、渗仍略有差别,可能粘土含量也会有一些差别,分析资料时要有所考虑。
(2)由于粘土含量不同,无论是常规还是地层条件下的相渗实验,粘土含量4%比粘土含量为7%岩心的渗流情况都会变好。常规条件下:可流动油范围由0.515上升为0.585;无水采收率由54.83%上升为56.24%;最终采收率由74.31%上升为76.61%;地层条件下:基本不变。由于无水期采收率过高,人工做图取交点误差偏大,但大致与注水冲刷前后的规律性是一致的。
2.2.2 排2-2井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维数
排2-2井两种不同原始粘土含量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分形维数见表6。无论是常规还是地层条件下的相渗实验,当粘土含量由7%降为4%,其阳离子交换由3.410减少为3.030 CEC/mmol・(100克)-1时,在常规非稳态条件下,油相分形维数由0.0466上升到0.0506,水相分形维数由0.2727上升到0.3656;在地层条件下,油相分形维数由0.0341上升到0.0420和水相分形维数由0.3616上升到0.3956,均呈上升的趋势。这与注水冲刷前后岩心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3结论
(1)胜坨二区注水冲刷前后岩心的粘土含量由7%下降到4%时,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规特征参数和油、水相渗分形维数均有明显地改善,可流动油范围扩大,无水、最终采收率增高,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饱和度略偏右、交点相渗略偏高,油相、水相分形维数增大,这些都说明岩心中油水渗流条件变好。
(2)车排子地区排2-2井岩心的原始粘土含量有7%和4%两种,其粘土含量少的阳离子交换量低。这两种7%和4%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变化规律同胜坨注水冲刷前后岩心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随着粘土的减少,油水在岩心中的渗流条件也变好。
(3)在两种不同油水粘度比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特征是一致的,随着岩心粘土含量的下降,其渗流条件均变好。
(3)lgKro与lgSw和lgKrw与lgSw它们的相关性都非常良好,看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并在本文对比分析中得到了应用,说明其分形维数可以作为一个描述相对渗透率曲线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参考文献:
[1] 李克文,秦同洛. 分维几何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17(5):109-114.
[2] 沈平平. 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理论和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8-26;75-85.
[3] 冉启全,周南翔. 油气储集层孔隙表面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2,14(4):28-33.
[4] Shen Pingping,Li Kewen.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pore struc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C].Presented at the 10th Offshore South East Asia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Paper No.OSEA-94092,Singapore, December, 1994.
[5] 唐玮,唐仁骐,白喜俊.分形理论在油层物理学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1):93-96.
论文关键词:联动效应,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术的革新和金融创新的共同推动下,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际间资本管制的放松,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国股市间的联动效应金融论文,即不同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场指数的共同运动趋势。中国股票市场近些年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QFII和QDII制度的实施,使中国股市与其他市场股票价格的联系更加紧密。香港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其成熟的股票市场体制吸引了大批内地优质企业到香港上市站。截至2009年2月底,在香港证交所主板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市值总额已经占到香港主板总市值的54.18%,成交量所占比重更是高达68.64%;同时150家H股公司中已有57家也在内地交易所发行A股,实现“A+H”双重上市。因此境外股市对内地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同股同权的香港H股比价传递到内地股市。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作为最直接反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美国股市,是最能影响全球股市运行的市场之一。本文选择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股票市场进行协整关系研究金融论文,以此来研究不同市场之间的关系。
2、文献回顾
全球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之间。Hilliard(1979)研究了十个主要国家股票市场每日收盘价的同期相关性和滞后相关性。Eun和Shim(1989)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分析1980-1985年间九个成熟股票市场的日收益情况来研究股市波动的国际传导机制。Kasa(1992)第一次运用多元协整方法考察了世界五个主要股票市场,证实了五个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相关性站。Karolyi和Stulz(1996)研究了美国和日本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以及影响跨国股市收益相关性的基本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有增强的趋势,特别是在股市波动比较大的时期,股市的联动效应会更加明显,也即所谓的市场传染(King & Wadhwani,1990)。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学者就金融危机对亚洲新兴市场以及全球股市间联动性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金融论文,新兴股票市场与成熟股票市场间不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如Masih等(1999)对1992-1997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泰国股市间长期相关性的研究。Leong和Felmingham(2003)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0年1月8日~2000年7月6日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股市的日股指进行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与韩国、新加坡与韩国、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以及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之间股票指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俞世典等(2001)根据1998-2000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了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与上证指数,得出这四个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对中国股市影响甚微的结论。陈守东等(2003)应用协整分析,并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沪、深两市指数和世界主要股市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各指数的收益率序列具有相异的短期波动,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存在长期共同趋势。韩非、肖辉(2005)对中美股市的联动性分析表明金融论文,两者的相关性很弱,中国股市收盘对美国股市的开盘有影响,但美国股市收盘对中国股市的开盘几乎没有影响站。
3、研究内容及方法
由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Cointegration)揭示了变量之间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跨国股市间长期共同趋势的研究。1980年,Sims在改进了联立方程组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研究多个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而此后Johansen将协整检验运用于VAR模型中,不仅丰富了协整理论,也建立了VAR模型的发展形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该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系统内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代表我国内地、香港和美国股票市场,截取2005年4月8日—2009年3月13日各指数的日收盘数据金融论文,通过对指数序列处理后得到收益率序列,结合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三者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被视为次贷危机的肇始。因此本文将指数序列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4月8日-2007年3月30日为第一阶段,2007年4月2日-2009年3月15日为第二阶段,对不同时间段进行三地股市协整关系的具体研究。
二、股市间长期协整关系研究
1、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2005年4月8日—2009年3月13日的沪深300指数(HS300)、恒生指数(HSI)和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分别代表我国内地、香港和美国股票市场,数据来源于雅虎财经证券市场网站(biz.cn.yahoo.com/stock.html)。三地股市的交易时间和所在时区不同,我国内地市场交易时间为9:30~15:00,香港股市交易开始时间比内地晚半个小时,结束于16:00金融论文,两个市场的交易时间基本重合;而美国纽约股市交易时间是在美国东部时间的9:30~16:00,即中国当天晚上22:30到第二天凌晨5:00,故美国股市的开放时间在北京时间深夜,美国股市闭市四个半小时后我国内地股市开市,两者没有重叠的交易时间站。在同一天内,我国内地股市首先开放,其次是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在香港股市闭市后六个半小时开放。
由于三地股市有不同的节假日,因此将三者不重合的交易日的股票指数去掉后共得到900个原始数据,为了消除异方差性金融论文,将这些原始数据取对数转化为对数指数序列,分别记为:lnHS300、lnHSI、lnSP500,其收益率序列定义为对数指数序列的一阶差分形式,即:rt=lnPt- ln Pt-1,其中Pt代表各股票指数的日收盘价。
2、单位根检验
在检验三地股指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首先需要检验三个对数指数序列的非平稳性,采用ADF方法,结果如表1所示,三个对数指数序列都不平稳,而将其转化成一阶差分形式后的收益率序列满足平稳性要求金融论文,因此三个对数指数序列都为I(1)过程。
表1 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
ADF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检验结果
lnHS300
(0,0,4)
0.790041
-2.567669
-1.941194
-1.616450
不平稳
(c,0,4)
-1.048756
-3.437774
-2.864707
-2.568510
(c,t,4)
-0.006735
-3.968820
-3.415080
-3.129732
lnHS300
(0,0,3)
-13.32430
-2.567669
-1.941194
-1.616450
平稳
(c,0,3)
-13.35034
-3.437774
-2.864707
-2.568510
(c,t,3)
-13.43464
-3.968820
-3.415080
-3.129732
lnHSI
(0,0,10)
0.655774
-2.569076
-1.941387
-1.616321
不平稳
(c,0,10)
-0.589287
-3.441736
-2.866455
-2.569447
(c,t,10)
-0.008722
-3.974439
-3.417821
-3.131355
lnHSI
(0,0,9)
-9.815097
-2.569076
-1.941387
-1.616321
平稳
(c,0,9)
-9.800947
-3.441736
-2.866455
-2.569447
(c,t,9)
-9.950599
-3.974439
-3.417821
-3.131355
lnSP500
(0,0,16)
-0.340660
-2.570032
-1.941518
-1.616234
不平稳
(c,0,16)
0.133100
-3.444436
-2.867645
-2.570085
(c,t,16)
0.308199
-3.978266
-3.419686
-3.132458
lnSP500
(0,0,15)
-5.344227
-2.570032
-1.941518
-1.616234
平稳
(c,0,15)
-5.322417
-3.444436
-2.867645
-2.570085
(c,t,15)
-5.570883
-3.978266
Abstract: 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an be affected by strong or weak self-organizing feature,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management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some critical problem and measures is analyzed to improve self-organizing feature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by theory of self-organization.
关键词: 管理教育;自组织性;研究生
Key words: management education;self-organizing feature;postgraduate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74-02
0 引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批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开始研究自组织问题,主要包括普里高津(Prigogine)的耗散结构论、哈肯(Haken)的协同学和托姆(Thom)的突变论等[1]。自组织理论的基本要点是:积极开放,加快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输入为自组织产生准备前提;通过竞争与合作方式激励系统内部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提升系统进化的动力;通过自相似性构建层级结构和重视初始值的放大不断推进系统向更复杂与高级方向发展;通过循环耦合、渐变突变等途径促进系统演化并呈多样性。自组织理论中,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先决条件,非线性机制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根本依据,远离平衡态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必要条件,涨落是调节系统自组织行为的重要契机[2]。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复杂系统,运用自组织理论来指导研究生管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不断推进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自组织理论的核心——耗散结构论认为,系统的开放度对其演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在普利高津方程中,必须保证输入足够的外界环境负熵,抵消系统内部不可逆过程中产生的正熵,才能确保系统总熵取负值。在封闭系统或系统开放度很小情况下,系统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无法从外部引入足够的负熵,系统最终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而只有开放度足够大,系统才能从外部引入足够的负熵以克服内部的熵增达到系统内部的有序。另一方面,构建开放教育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时时以动态眼光考察研究生管理教育系统,使之远离平衡态,这是因为当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带来负熵的逐渐减少,可致无法抵消系统内部不断的熵增,从而使系统总熵值不断增加,造成系统内部的逐渐无序化。因此,研究生管理教育上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不断拓宽教育培养渠道,在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上实施立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和非平衡。为此,一是要在社会的推动、教育目标的感召和教学效益的驱使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使研究生管理教育系统远离平衡态,将创新性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授方法渗入到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之中;二是加大校际交流与校内交往,使研究生从宏观上更多的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前沿动态,以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成果,以把握将要从事的研究内在学术地位、价值和意义;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或联合培养,使广大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或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学习、科研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 健全研究生管理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研究生管理教育系统诸要素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前者表现为合作,后者表现为竞争。哈肯认为,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而不是外部指令[3]。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通过协同,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势化,并形成一种总的趋势,最终支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可见内在协同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决定因素[4]。研究生管理教育系统,既包括了各个管理层次之间的协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协同,也包括同一部门内各成员之间的协同,最好的协同效果是管理教育系统诸因素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目标一致、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通过协同结合成为一个稳定性系统。分析研究生管理教育特点可知,研究生平时横向交流较少,而本专业内解除相对较多,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亟待加强。为此,一是建立学生与导师的沟通机制,一方面使导师洞察和把握学生的科研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导师的开放性监控下从分发挥其潜能,做出创新性工作;二是督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特别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交流。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来自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在科研氛围活跃的科研群体,个体的思想将更为活跃,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方法和思路;三是管理者和教育者从顶层设计上为研究生培养创造协调合作的环境,如牵头开发联合课题、合作横向课题、共建交叉学科专业等,这种自组织机制的建立,对研究生管理教育的改进,促进研究生能动性思维方式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系统各要素之间有差异,就必然产生竞争。竞争的存在和结果,可造成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更大的差异、非均匀性和不平衡性,从系统演化角度看,这种竞争造就了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条件,调动了系统各要素的积极性,推动了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通过在研究生管理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为争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主动吸收外部负熵流,在一致的利益基础上,对负熵流进行有效整合,如通过加大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奖励程度,以及落后学生的惩戒淘汰力度,形成非平衡机制。
3 突出导师和研究生在管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研究生管理教育系统中,导师是管理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从自组织理论观点看,作为管理教育受体的研究生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存在主动的、有选择的感应外界环境,调整自身状态,从而有效的吸收负熵,促进主体有序化进程。对于个体主体而言,其知识、思想、心理、道德体系都是高度复杂的,有效的管理教育必须尊重其自组织性。为此,一要注重导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指导论文研究中,要体现分形的层级和功能要求,按照自相似性建立课程论文、总结论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论文层级操作制度,确保研究生平时训练课程论文,学年撰写总结论文,阶段发表期刊论文,毕业撰写学位论文,从而促进研究生论文的自组织性,不断将知识结构转化为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二要重视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实际上就是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问题的自我解决。研究生阶段具有较充足的课余时间,具备自由学习的条件,在培养过程中要激发和调动研究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在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方面管理教育机构要利用各种课程阶段的学习,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使研究生参加那些可以促进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自我体验活动,如对外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对内辩论会、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另一方面,研究生结合管理教育机构提供的公益活动、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进行自我训练,强化自我教育效果;此外,研究生导师和管理教育机构应结合研究生各自独立特点,指导其正确认识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引导其进一步修改完善自我教育方案,以尽可能的发挥研究生最大的创造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庞红卫.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教学系统的演变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0):49-52.
[2]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5.
[关键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员 教学改革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课程教学中,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寻求好的教学改革方式方法,始终紧盯创新理论发展,紧盯学员特点变化,紧盯教学改革前沿。根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教研室多年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经验,对本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探析。
一、梳理整合难易点,实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精心梳理整合各个章节间的理论脉络。将每章的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的识记模块”,“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和“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在讲每一章前,将每一模块下的内容要点先交代清楚,然后按模块来进行讲解。精心设计每一模块的内容取舍和教学方法,如“知识点的识记模块”应为本章重要的事件、外交战略名称、国际组织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教员讲授为主;“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涉及本章的最基本理论、观点、一国外交战略的内容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教员讲授和学员讨论、分析相结合;“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主要涉及本章重大事件、人物的背景资料,以及与本章内容相联系的最新国际热点信息资料,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员应引导启发学员自己去搜集,拿到课堂讨论,最后教师再总结深化。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当代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有赖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学员中学偏重理科知识的学习,对于政治和历史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对于国际关系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的现状,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有以下教学方式的实践可以作为参考:
1.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引导学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员在亲自参与中感受本门课程的时代性。教员以有争议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为材料提供讨论主题,比如,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美国为什么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然后指导学员课后找资料,并作好准备,写成小论文或发言材料,按照观点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各抒己见,交流思想。最后由教员在学员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学员对于讨论课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把生动鲜活的事例带入课堂,把理论和实际、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一是在讲授每个章节时,把有些重点问题作为案例来讲解,或在讲解某个原理或理论时引用实际案例来帮助教学。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尼克松主义”等重大知识点,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突出重要性,并且可以更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二是在讲授之前,选择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案例,将案例以及围绕案例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交给学员,让学员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具体案例素材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撰写分析报告,由教员进行评分。事实证明,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加深学员对重大问题的理解,也受到学员的欢迎。
3.实践教学法
社会实践是思想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我们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好社会实践的主题,组织好实践教学,认真指导学员写社会实践报告,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评分的方式与标准。通过知识竞赛、模拟联合国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员设计、动手能力;通过撰写学习体会论文、发表对于重大国际热点问题的看法等活动,培养学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破除传统观念,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的考试理念主要是检测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员能力的考查,这种考试扼杀了学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讲授当代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使学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从各个考试模式入手。创新考试制度,具体分析各章节的具体特征,寻找出适合的考试方式方法,加强阶段性抽查和小考这种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及时给师生双方提供教学效果信息;变革考试形式,初步构建起了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试为辅,增加社会实践报告的科学考试模式,期末考试考查学员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平时抽测以主观题为主,以小组辩论、热点问题研究、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完成;变革计分形式,理论成绩的综合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实践课考评,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创新意识、动脑动手能力和治学态度,将学员的实践成绩分成三部分:课堂表现、参与讨论、读书报告成绩、体会文章等考核成绩,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40%~50%。使学员不再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而学习。
论文摘 要 智能交通系统 (ITS) 是集成于信息技术、传输技术、电子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多种类电子工程技术,而建立起的实时、高效、准确的综合运输和管理体系。其中,数据压缩和数据融合技术使得ITS技术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智能交通系统中信息的特征,探讨了数据压缩和数据融合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及要求,分析了技术应用及现实突破。
1 ITS信息及特征分析
1.1 智能交通信息(ITS)
交通系统由包括4个基本要素:人(交通出行者、驾驶员和管理者)、物(货物)、各类交通工具和相应的交通设施构成。交通信息是指所有与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相关联的信息,是ATMS的关键基础。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主要是指与交通运行状态和交通管理有关的交通信息,是交通信息中最直接、最基础的信息。基础交通信息包括基础交通地理信息、交通实时状态信息、交通控制和管理信息、交通政策法规信息、公共交通信息。
1.2 基础交通信息的属性特征
基础交通信息是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特征:1)准确性;2)及时性;3)共享性;4)信息的采集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5)具有海量信息特征;6)增值性。
2 数据压缩处理技术
交通信息一方面时采集到的信息烦杂多样,要想利用这些不同类别的信息,需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交通信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空间性和随机性,因此对它的研究分析需要建立在广泛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各类信息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探索它的规律性。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体)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媒质)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综合性和交互性。交通信息是属于多媒体信息范畴。若要实时的综合处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其数据量是非常大的。要传输或存储这样大的数据量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对其进行压缩编码,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要传输或存储的数据量。
数据压缩主要依靠信源编码技术。一般的,图像压缩技术可分为两大类: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技术。在多媒体应用中常用的压缩方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预测编码、变换编码、插值和外推法、统计编码、矢量量化和子带编码等;混合编码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方法。新一代的数据压缩方法,如基于模型的压缩方法、分形压缩和小波变换方法等也已经接近实用化水平。
3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在单纯数据采集融合(即一次融合)阶段称为数据融合,是研究多种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的表示、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门技术。融合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和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的综合信息,它比直接从各信息源得到的信息更简洁、更少冗余、更有用途。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是一个典型的多传感器系统,信息融合技术给交通信息加工和处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信息融合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合理协调多源数据,充分综合有用信息,提高在多变环境中正确决策的能力。
在信息融合领域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或方法有概率论、推理网络、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概率论、模糊理论、推理网络。当然,除了这几种常用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解决途径。
3.1 概率论
在融合技术中最早应用的就是概率论。在一个公共空间根据概率或似然函数对输入数据建模,在一定的先验概率情况下,根据贝叶斯规则合并这些概率以获得每个输出假设的概率,这样可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贝叶斯方法的主要难点在于对概率分布的描述,特别是当数据是由低档传感器给出时,就显得更为困难。另外,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常常简单地假定信息源是独立的,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非常受限制。卡尔曼滤波方法则根据早先估计和最新观测,递推地提供对观测特性的估计。另外,概率论和模糊集理论的综合应用给解决多源数据的融合问题提供了工具。
3.2 模糊理论
模糊集理论是基于分类的局部理论,因此,从产生起就有许多模糊分类技术得以发展。隶属函数可以表达词语的意思,这在数字表达和符号表达之间建立了一个便利的交互接口。在信息融合的应用中主要是通过与特征相连的规则对专家知识进行建模。另外,可以采用模糊理论来对数字化信息进行严格地、折衷或是宽松地建模。模糊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可以处理非精确描述问题,还能够自适应地归并信息。对估计过程的模糊拓展可以解决信息或决策冲突问题,应用于传感器融合、专家意见综合以及数据库融合,特别是在信息很少,又只是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效果较好。
3.3 推理网络
推理网络的构建和应用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由一位名叫John H W ig-more的美国学者所做的研究工作。近来,许多对于分析复杂推理网络的理论往往基于贝叶斯规则的推论,并且都被归类于贝叶斯网络。目前,大多数贝叶斯网络的研究都包括了对于概率有效传播的算法拓展,同时它在整个网络中也充当了新证据的角色。同时贝叶斯网络在许多A1任务里都己作为对于不确定推理的标准化有效方法。贝叶斯网络的优点是简洁、易于处理相关事件。缺点是不能区分不知道和不确定事件,并且要求处理的对象具有相关性。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不知道先验概率,当假定的先验概率与实际相矛盾时,推理结果很差,特别是在处理多假设和多条件问题时显得相当复杂。
参考文献
[1]杨兆升.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史其信,陆化普.中国 ITS 发展战略构想[J].公路交通科技,1998,3.
既然同学们都学过集合知识,那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假设有一个集合S,它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那么请问,S是否属于S?
我们知道,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如果S属于S,那么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应该属于S。
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它非常浅显易懂,而且涉及的都是集合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一经提出就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第三次数学危机由此爆发。
悖论的源头在于康托尔构造集合时使用的概括原则。这一原则说,“所有满足某种性质”的元素可以构成一个集合,这样的集合概念很宽泛。因此要消除悖论就必须建立新的原则来对集合作出某种限制。
1905年,法国一位中学教师理查德提出:一个集合不能包含那种只能借助于这一集合本身才能定义的对象。比如“罗素悖论”中,集合S“由一切不是S的元素的集合所组成”,定义时用到了S自身,显然这种定义具有循环或者说“反身自指”的特征,因此不允许有这种定义便可以解决问题。
在这一想法基础上,1908年,德国数学家策梅罗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集合论基础的研究》,他给出了7条公理,建立了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这一体系对集合的产生方式作了限制,避免了“所有”元素等说法,消除了悖论产生的条件。
公理化集合论体系把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集合论从此发展到公理化阶段(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后被称为朴素集合论),第三次数学危机得到了圆满解决。
冰雹数
任意写出一个正整数N,将其按照以下规律变换:
如果N是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
如果N是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
得到的结果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演算下去。发现了吗?无论N是什么数,经过有限次的运算后,最终都会变成1。准确地说,是必将落入4―2―1的“漩涡”,任何一个数都逃不出这样的宿命。
这就是著名的“冰雹猜想”。大家知道,小水滴和冰晶冻结成的冰雹核心,在云层中忽上忽下,不断结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越长越大直至上升气流支撑不了它的重量,最后突然落下来,这就是“下冰雹”。类似的,一个数算来算去,忽大忽小,最后都会演变成4―2―1,因此把4―2―1称为“冰雹数”十分形象。
鲁宾逊的桌子
这个趣题摘自鲁宾逊的日记,在《鲁宾逊漂流记》的现今版本中你是找不到的,因为它被删去了。
*市*中心小学已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历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呈现了一定的办学优势。学校于*年完成扩建工程,办学设计规模为24个教学班。校园内绿草成茵,苗木错落有致,小景散落其间。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办学方向,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读书节、“小兰花”戏曲演出、体育运动会、雏鹰争章、社会实践等活动特色鲜明,充分形成了课堂教育、环境熏陶、劳动锻炼、学校活动、班队活动相互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先后取得了“*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优秀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进入“十一五”,我市提出了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我们的思考是要通过努力,紧紧围绕“优良的服务、优秀的队伍、优化的管理、优美的环境、优质的绩效”,把*中心小学建设成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农村现代教育名校,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得到优质的发展。
培植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反思本校的校情,我们必须继承制度管理的传统,强化目标管理与情感管理。学校继续坚持校长责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教职员工考核奖惩制。凝心聚力,努力建设一个爱学习、会聆听、善思考、讲廉洁、比勤政、懂管理、能创新的班子队伍。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好七届十次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工作,修订规章制度和劳动分配方案,努力发挥广大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为学校规范运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保证制度内容的人性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做到修订的规章制度既保障教师的权益,又有利学校的发展。平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环节,下大力抓实施,抓细节,严格抓,让制度的执行成为师生自觉的行为,达到自我管理、自觉执行、自然行为的目标。
培育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这是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的保障。我们首先是要加强师德教育,树立教师新形象,通过看录像学典型、挖掘身边的事迹、做展览和宣讲、签订责任状与承诺书等形式,明确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感,在教师中宏扬正气,营造讲学习比进步、讲奉献比贡献的氛围。其次是丰富培训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分层分批外出取经,并进行学习汇报;要求各科组积极策划和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创设教师展示平台;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并付与实践;开设网络论坛,拓宽教师对教学思考的言论空间,提高思辩能力;开展教学评比、论文评比活动等,激活研究氛围;定期聘请些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学校的特色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教育个性化的必然选择。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努力从校史校情出发,依托*戏曲的地方优势,结合市级教科研课题《地方戏曲文化与学校德育整合的研究》,通过“建立特色建设的管理机制、提供特色建设的硬件保障、优化特色建设的骨干队伍、完善特色建设的课程体系、营造特色建设的良好氛围、彰显特色建设的优秀成果”等策略,努力把“小兰花艺术团”打造成独树一帜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