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

时间:2022-11-09 02:5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水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水技术

第1篇

键字:节水灌溉 技术推广 发展状况 节水输水方法 水灌溉制度

Abstract: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ignificantly save water an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fficient water use of irrigation methods, measures and the floorboard of the system. If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water is high efficiency is based on unit crop yield water consumption is (count from water until the field) how many to measure, or, with the unit has how much water consumption value to measure. Because water saving or not and efficient or not, is a relative concept, so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ts efficiency is also improve.

Key wor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development status water saving water delivery method system of irrigation water

中图分类号: 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 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节水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二)喷灌

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三)滴灌

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目前我国还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而同样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微喷灌

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1―2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在国外有逐渐以微喷灌取代滴灌的趋势。但是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黄瓜)的生产,这时只好用滴灌近年来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五)渗灌

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容易被土粒和根系所堵塞。最近在国内引进采用废轮胎加工成的多孔渗流管,并进行小面积试点,但是微孔渗流管的堵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未经长时间试验检验不宜贸然推广。

(六)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因此不适于普遍推广。

二、节水输水方法

几千年来我国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一o.5。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一)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

(二)管道输水

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三、节水灌溉制度

(一)不充分灌溉

按早期灌溉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分的水,以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就是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见得最高。我们民间过去曾采用过坐水种,灌关键水等就属于这种灌水制度的雏型。而现今则要研究出完整的不充分灌溉制度。这要做大量的实验工作,而且这种灌溉制度对于不同的地区的不同作物也是不相同的。

(二)水稻薄浅湿晒灌

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其基本做法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乳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湿润落干。这方法在广西得到广泛推广,推广面积累计达178.2hm:,实践证明可增产7.72%以上,由于水层浅,渗漏量和植株棵间蒸发量就大大减少,从而减少田间耗水量,年平均减少耗水量1069m3/hm2(早晚稻合计)。而且可以取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效果,为推广这样的技术每亩只要花0.3~0.4元,可谓投入小,收效大。但此法受地域与自然条件影响大,各地都要探索最适合于本地的灌溉制度。是值得在南方大力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第2篇

生物节水途径包括了生理调控、遗传改良和群体适应3个方面,现将目前已应用的或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举例如下: 合理施肥 通过合理施用肥料,调节水分-营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缺水地区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10年期间,我国北方旱区粮食产量提高了约一倍,其中化肥的作用占到了50%。其具体作用可归结为:(1)低产条件下普遍缺乏水肥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增施肥料后解除了生长受到的抑制,使群体郁闭增大,因而增加了蒸腾蒸发。(2)无机营养对植株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蒸腾耗水的促进作用。(4)合理增施氮、磷、钾,还可以增加植株的生理抗旱性,特别是磷素营养,具有提高御旱和耐旱能力的双重功能。

化学调控 在我国,进行过较系统研究并得到一定应用的有黄腐酸等技术。黄腐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关闭气孔降低蒸腾,又能促进根系发育两个方面,一定条件下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利用氯化钙浸种以增强作物抗旱性的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一些省区曾一度进行过较大面积示范,干旱条件下有一定增产效果。

调整布局 通过包括改变播期、增减密度、调整种植结构、改进轮作制度等技术方法,降低作物蒸腾量和增大蒸腾对蒸发比例,以实现节约田间耗水的目标。其基本点是利用作物的不同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实行农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种植体系。在当前,这是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果、较为现实的生物-农艺节水策略,可纳入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加以推行。

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是一个可遗传性状,高WUE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同时利于形成高生产力的重要机制之一。作物的抗旱性同样是一个复杂性状,而且抗旱性与丰产性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但由于抗旱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尽管进展迟缓,目前已克隆出若干与抗旱性有关的基因,并获得了抗旱转基因植株。如矮秆品种的培育成功,不仅获得了高产,而且在蒸腾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收获物的WUE。从长远观点看,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应作为生物节水的一个核心目标和最为重要的途径。

第3篇

关键词:节水 地面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 技术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陕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³/hm²;当畦长30~100米时,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³/hm²。

宝鸡峡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灌水定额小于675m³/hm²,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³/hm²时,约有150m³/hm²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³/hm²时,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土质差异较大,因此难有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给出适合本地的适宜畦沟尺寸和灌水技术参数。

二、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玉米坐水种,可节水900m³/hm²,节电90~105千瓦时,增产幅度约16%,增收幅度约28%。

三、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四、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因此,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去发展。

五、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目前,新疆采用膜上灌的农田已达23.33公顷,甘肃、河南等省也开始推广。膜上灌形势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生产试验表明:膜上灌与常规沟灌相比,棉花节水40.8%,增产皮棉5.12%,霜前花增产15%;玉米节水58%,增产51.8%;瓜菜节水25%以上。由于膜上灌是一种新的灌水技术,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对其技术机制、技术要素及其设计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新的节水技术

一、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除去固体污物,有的还需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污水灌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要防止大定额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二、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水质的水混灌和轮灌,此外,还有依据电渗透作用原理利用地下咸水灌溉的技术。

混灌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包括咸淡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两种不同盐渍度的咸水混灌,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

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如旱季用咸水,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强耐盐作物(如棉花)用咸水,弱耐盐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而在作物的中、后期用咸水。轮灌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咸淡水各自的作用和效益。

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研制出一种灌溉系统,该系统使地下水经土壤毛细管及各种孔隙上升到地表层,同时从聚集于电极周围的某些盐类中游离出净水,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其设备是由两组电极组成,将一组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打入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为负电极的导体栅网,埋于与植物根部深度相等的地方。根据土质结构及土壤含盐量,接通2~12V电源,就会在两极间建立直流电场,产生电渗透效果。这种灌溉系统适用于地下水较丰富的干旱区果园、草坪及固沙植物等。

三、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通过一定的设施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直接供给植物利用或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德国研究人员用一圆筒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其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圆筒与若干个喷嘴管连接,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白天高温烤热的空气经圆筒进入喷嘴管里,到了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水分就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秘鲁的研究人员沿海岸垂直张挂一些大型尼龙网,以吸聚雾气,待雾变为水后流进蓄水池,以供沿海滩涂灌溉之用。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沙漠地区的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在巨大的框架上面安装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来“捕捉”云雾,云雾在网上凝结成水,汇集到贮水池中,以供种植的林草或天然沙生植物的灌水之用。

第4篇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2.5+4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在农业发展中我国一直都是采用的地面灌溉的方式,但是在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下,就要对灌溉方式进行改进。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问题和管理技术的问题,要想实行大面积的技术化灌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就要在传统的地面灌溉上进行技术革新,研究和推广地面节水技术。

1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陕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米时,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

宝鸡峡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灌水定额小于675m3/hm2,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3/hm2时,约有150m3/hm2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3/hm2时,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土质差异较大,因此难有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给出适合本地的适宜畦沟尺寸和灌水技术参数。

2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玉米坐水种,可节水900m3/hm2,节电90~105千瓦时,增产幅度约16%,增收幅度约28%。

3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因此,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去发展。

5新的节水技术

5.1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技术,是一举两得的一项措施,这种技术是将污水处理和农业用水进行了有利的结合,一方面解决了污水的处理,避免了浪费,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主要是将污水喷灌到农田中,然后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来对污水进行净化,其中的一部分水通过大气蒸发散发到空气中,还有一部分水渗透到土壤中,经过循环后可以被再次利用。

在采用这项技术的时候,首先要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还要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消毒剂。在使用污水灌溉的时候,不要喷洒在蔬菜上,对于谷类物最好的生育的前期使用,农作物在收获的前期应该停止使用污水灌。使用污水灌,对于农田的土质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农田的土质要以砂土壤,壤土为好,对于数量的施加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如果喷洒的污水不符合规范标准时,可以向其中掺入一定的清水再实行灌溉。但是采用污水灌溉这种技术比较复杂,最好是在有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5.2咸水灌溉技术

在进行咸水灌溉时,主要是对不同水的水质进行混合使用,其中主要是有混灌和轮灌。

混灌主要是将不同的灌溉用水进行混合之后再利用,这种做法既可以降低灌溉水中的盐度或者是碱度,改善了灌溉水的水质,而且还提高了灌溉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够用的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所谓的轮灌就是根据一定的特点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水尽心灌溉,要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发育情况等来进行选择,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对作物施以不同的灌溉用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淡水的用量。

5.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所谓的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利用一定的设施来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那个收集,然后直接灌溉给作物或者是储存在一定的容器内然后再实行灌溉。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已经得到了使用,在德国的使用方法是,在农间田头设置一个圆筒,然后在圆筒的四周和喷嘴连接,将这些喷嘴直接放置于两排植物的根茎部位。在白天的时候,温度升高,空气进入到圆筒中传递到喷嘴内,在晚间的时候,气温下降,喷嘴内的空气就会凝结成水分直接流到作物的根茎处。在秘鲁地区,研究人员是在海岸处挂一些比较大型的尼龙的网,这样可以将空气中的雾气聚集到网上,待雾变成水以后流入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在其它的地区,也是采用相似的办法,利用一定的设施来对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是雾气进行收集,然后利用温度差使气体凝集成水分,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以供灌溉之需。这些方法对于沙漠地区和那些在沿海地区比较缺乏淡水的地区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应该对其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在实用性和效率性方面还应该有所加强。

结语

我国在现阶段对于农业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三农问题上也是特别的重视,所以说对于农业的发展要给予重视。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用地面积比较大,在农田灌溉方式上基本都是采用的地面灌溉,这种方式对水源的浪费也是比较大的,面对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要对地面灌溉实行节水措施。本文对地面灌溉进行了节水措施的探讨,列出了几种方法,那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节水方法,因地制宜,采取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

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中国现有常用节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均为人为控制灌溉时机和灌水量,属于“被动式”灌溉模式。以色列滴灌技术被公认为目前效果最好的节水灌溉技术,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滴灌灌水器为了实现更小流量的灌水以及长距离铺设,就必须不断地减小流道尺寸,由此带来了流道易堵塞及制造难的问题。而滴灌技术则来源于世界上著名的缺水国家以色列,因为水源问题引起中东战争下的以色列,对于水的珍贵性更能体会得到。

【关键词】节水灌溉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推广

一,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式喷灌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6节水灌溉新技术:

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在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已成型。

二,我国目前节水灌溉推广仍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1.没有健全的节水法规,水市场尚未形成 目前,中国节水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水市场机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最近一些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包括节水部分在内的节能减排条例,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在节水法规的建设方论节水灌溉中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北京农业 2012 年 3 月下旬刊181农田水利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其中,农村水价过低,没有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调节和改变,统一水市场的形成难度较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

2 缺乏节水观念 一直以来,农村都维持着这种灌溉状况,即“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传统灌溉,这充分显示了农民缺乏节水观念,丝毫没有意识到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缺乏的现状,由于这种传统灌溉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老百姓心里,这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变的非常困难。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也严重缺乏节水观念,不仅不主动积极的去为节水灌溉的发展做一些有利工作,甚至一些地区为了获得国家资金,竟然不惜以节水灌溉为名,在工程修完后就不再理睬,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这不仅伤害了当地人民的心理,而且没有发挥出一点节水灌溉工程应有的作用。

3地方混乱的管理 因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别是一些节水灌溉技术更为复杂,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极易出现地方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系统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另外,在一些地方有管理上权责不明、政事与政企不分、重建轻管的现象。以上这类现象的发生,给节水灌溉的普及与运用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使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有的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得以实现。

4 缺乏充足的相关技术支持 节水灌溉工程对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特别是在其运行的后期,更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培训来为节水灌溉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常常由于缺乏有关的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使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有的功能得不到丝毫的发挥,特别是对于亲自使用此技术的农民来说,如果缺乏有关的技术支持做保障,那么节水灌溉工程一点用处也没有。

三,解决中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办法

1 结合实际、选对技术,充分发挥节水技术应有的效益 。 在这方面,水利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发挥作用,在其指导下,应结合当地实际,包括气候、土质、经济等因素,针对不同的作物选取不同的适应的灌溉技术。如黄河滩地,土壤沙性较大,不论何种作物均应以选择喷灌技术为宜,而在其他土壤黏性较强的地区,则需针对不同的作物选取不同适应性的节水技术,如密植型作物以选喷灌为宜,大田宽行作物、大棚蔬菜等则以选滴灌、沟灌为宜,果树作物以选微喷、滴灌、涌泉灌为宜等等。只有选对了技术才能做到投资、技术、效益三方的有机结合,也才能发挥出节水技术应有的最大效益。

2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意识,迅速建立水市场。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在特殊的日子里可以在各个乡镇以及农村举办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如“世界水日”,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使他们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从而积极主动的为节水灌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次,建立和健全节水法规制度已变的刻不容缓。节水灌溉的主要环节包括调整管理体制,控制成本等都需要健全的节水法规制度来作保障,健全的法规制度有利于“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实现,从而更加有效利用水资源。国家还实施了一些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良性引导,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主动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与普及。最后,应迅速建立水市场。要想建立水市场,那么就必须进行水价的变革和水权的认定,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通过水市场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用水习惯就会产生,一个有效合理的补偿机制得以形成,农民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节约用水。

第6篇

关键词:农业;节水; 技术分析

Moder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section water shallow noted

Li Chengyao

(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Jinzhou C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13 )

Abstract: Jinzhou city i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454m3, about the per capita shar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little more than half, less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mount per capita 1/5,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e serious deficient 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Long—term since, the water—saving consciousness, extensive of the management that use water, water waste a phenomenon more serious. Farmland flood flooding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canal irrigation water loss is large, effective supply rate is low. So the research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Our city agricultur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relies heavily on water saving to resolve, to strengthen our city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establish and perfect for our city moder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will be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our city one of major strategy act. We mainly discuss the current Jinzhou water—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

1.农业节水技术基本情况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单方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再生利用率作为研究重点和主要目标。在研究节水农业基础理论基础上,提升节水农业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建立适合我市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快由传统的粗放农业向现代化的精准农业转型的进程。

1.1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

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和压力管道输水为主的完善的灌溉输水工程系统和采用了以喷(微)灌技术和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

第7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节水措施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而人口却占全球的23%,因人口众多,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00m3 ,界平均值的1/4,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计的15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1位。并且还被列为世界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m3。另一水的利用率还有很大潜力,中国单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kg,远低于发达国家2kg以上的水平,农业大户,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因此,为应对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农业节水特别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一种必然选择。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1.水灌溉的工作模式简析

(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喷灌技术。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固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送到田间灌溉作物,减少有世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低压管道个输水灌溉系统一般由水源、水泵及动力机、连接保护装均置、输水管道给配水装置及其他附属设备(如量水设备、排水阀、逆止阀和田间灌水设施)组成。一般可分为移动式、面,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移动式是除水源外,机泵和输配水管道都是可移动的,特别适合与小水源、小机组和小管径的是用水塑料软管配套使用。固定式是包括机泵、输配水管道、给配水装置等建筑物都是固定的,水从管道系统直接进入沟畦进行灌溉。半固定式的机泵、支管和给水装置都地埋固定,而地面灌溉管是可移动的.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同定管道将水输送到计划灌溉的地块,再通过给水栓供水给地面移动管进行灌溉[1]。

2.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 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及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普及良种和使用抗旱保水剂。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覆盖保墒技术。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 l%~4%,节水20%~30%,增产 30%~40%[2]。

(4)管理节水措施。①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张力计、中子法、电阻法等监测土壤墒情,数据经分析处理后配合天气预报,对适宜灌水时间、灌水量进行预报适时适量灌溉,有效地控制土壤含水量,节水、增产。②节水高效灌水制度。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以提高灌溉水向作物可吸收的根层储水的转化,以及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③灌区优化配水技术。根据灌区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和灌溉农田及作物分布情况,按照水源可供水量和作物某生育阶段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以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小,而增产值较大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手段,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合理调配灌溉水量。④灌溉自动信息系统管理技术。采用电子技术对河流水库、渠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抽水灌区的水泵运行情况等技术参数进行采集,利用自动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最优方案,控制各个闸门的开启度或调节水泵运行台数,实现自动化监测控制,实现最优化川水管理。

(5)考虑农业种植结构。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据已有的资料,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间水分蒸发约为2250m3 ,夏玉米2700m3,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山东省在曲阜市吴村建立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范区,就进行了果树的秸秆覆盖试验,获得成功。

(6)加强节水工程管理。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东营广饶、肥城潮泉等地成立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作用。

3.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要符合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要符合农业的发展规划,就要适应相应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从资源利用和技术应用的角度人手正确地把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水利体系服务,竭力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从而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分水分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节水技术模式备选方案的确定本研究冬小麦夏玉米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试验站位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区(37°41′02″N,116°37′23″E),海拔14~22m,实施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土壤为冲积型盐化潮土。本试验站的条件能代表低平原中低产农田的生产水平。一般冬小麦生长期间灌溉3~4水,夏玉米生长期间灌溉3水左右,灌溉水源基本上是地下水。水资源严重缺乏、降雨分布不均、土地肥力偏低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特征。以吴桥试验站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田间灌溉模式的备选方案为:传统模式(CK),底熵充足下春季灌3水+玉米秸秆还田+小穗型品种+晚播增密+玉米传统高肥模式;免春灌模式,底熵充足下春季不灌水+玉米秸秆还田+小穗型品种+小麦配肥限氮+晚播增密+玉米省肥模式;春1水模式:底熵充足下春季灌1水+玉米秸秆还田+小穗型品种+小麦配肥限氮+晚播增密+玉米省肥模式;春2水模式,底熵充足下春季灌2水+玉米秸秆还田+小穗型品种+小麦配肥限氮+晚播增密+玉米省肥模式。

1.2 节水技术模式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6-8]设系统有n个方案满足约束集,形成代选方案集:

1.2.1 定量指标特征值和相对隶属度确定方法定量指标特征值可以根据实测、计算确定。定量指标相对隶属度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式(4)、(5)进行计算,再构成总体定量目标相对隶属度矩阵(6)。对于越大越优的指标,采用公式(4)计算:

1.2.2 定性指标标度与相对隶属度确定理论与方法定性指标难以通过实测、调查或设计确定其数值。为便于评价,必须对此类指标进行量化。定性指标量化的方法较多。改进的二元相对比较法,适合用于半结构性多目标多层次混合大系统综合评价。建立二元比较矩阵。用二元对比法,以相对优越性为比较对象,分别建立二元对比定性排序标度矩阵,并经判别及调整,建立二元对比排序一致性标度矩阵(7)。排序一致性标度矩阵各行和数由大到小排列,就给出了决策集对于优越性的排序。以排序第1方案为标准,与其他序号方案之间比较,比较的模糊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将给出的决策集对优越性的排序做二元比较,得有序二元比较矩阵(8)。然后用式(9)推求相对隶属度。式中:rj1为排序第j与第1决策对比关于定性目标的相对隶属度;μ1j为排序第1决策与第j决策对比关于优越性的模糊标度值。模糊标度值μ≥0.5的值,均转变为r1j=1的值,而μ<0.5的值,经(9)进行换算,转变为区间[0,1]的数值。计算后可得定性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10)。由于系统中有mb个定性指标,则可得n个方案mb个目标的相对隶属度矩阵:式中:rij为方案j定性指标i的相对隶属度。

1.2.3 定量与定性指标权重确定理论与方法指标权重反映指标的重要性,对综合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结合,综合确定指标权重。(1)客观权重。本研究采用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见式(11):式中:vi为评价指标i的信息值;H为评价指标i的熵值;Hmax为最大熵值;pij为某种状态出现的频率(i=1,2,…,n)。某个指标的熵越小,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则该指标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个指标的熵越大,则该指标权重也应越小。所以,可以根据各个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熵信息理论,计算各指标权重,为多准则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在一组评价指标中,将vi归一化,即得指标的客观权重为:式中:θ为客观权重。(2)主观权重。评价指标主观权重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该法类似于定性指标相对隶属度确定的方法步骤,其主要差别在于确定指标权重是在每一类指标中就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二元对比,与方案的“优越性”无关。在一组评价指标间分别建立指标集关于重要性的排序一致性标度矩阵、有序二元比较矩阵和有序相及矩阵,最后得到类似于(13)式的结果:

1.3 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全系统各指标相对隶属度,考虑分系统中各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公式(17)得各分系统对于决策方案相对优属度。

1.4 模型求解方法在定量与定性指标混合的多指标多层次系统中,求解时从最低层(表C层)开始,对该层的各个单元系统分别应用模型(17)计算方案的相对优属度,然后把由最低层求得的方案相对优属度作为其上一层(表B层)单元系统或某个指标的输入值,即令uij=rij,对上一层的各个单元系统仍用模型(17)求解。

2 太行山前平原节水技术模式适应性综合评价的实例研究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遵循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简捷性原则[9]。结合黑龙港平原区的实际情况,将影响节水技术模式的因素划分成4个方面,分别为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投入产出因素、技术因素、资源环境效果因素,共14个因子。其中定量指标8个,定性指标6个,具体见表2。

2.2 定量指标相对隶属度确定

2.2.1 定量指标的计算对3种主要节水模式以生产上的传统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各指标的计算。定量指标通过田间试验数据计算或调查确定,见表3。

2.2.2 定量指标相对隶属度计算根据公式(4)和(5),定量指标相对隶属度计算结果见表4。

2.3 定性指标相对隶属度计算根据公式(7)~(10)分别得到各定性指标的相对隶属度,见表5。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公式(11)~(16),计算各层次定量与定性指标客观权重、主观权重及综合权重,见表6。

3 评价结果及讨论

第9篇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整地: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

1.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①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1阶,然后第2阶土,以此类推,最后1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边缘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m左右、阶间距1.5~2m。②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效果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2.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②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丢失。③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人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3.1滴灌造林技术

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冶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

3.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3.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3.5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第10篇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技术

玉米的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土壤棵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受产量水平、品种、栽培条件、气候等众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需水量亦不尽一致。

1 影响需水量的因素

1.1品种与需水量 玉米需水量受品种影响。品种不同使生育期长短、株体大小、单株生产力、株型、吸肥耗水能力、抗旱性等均产生差异,使耗水量亦不同。早熟品种需水300~400 mm,中熟品种需水500~800 mm,晚熟品种需水800 mm以上,但全生育期内不得少于350 mm。即使在同一产量水平,对水分消耗总量也各异。生育期长的品种,相对叶面蒸腾量大、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持续期相对加长,耗水量也较多。反之,生育期短的品种耗水量则较少。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低于一般品种,消耗的水分较少。反之,抗旱性弱的品种耗水量多。耐旱的农家品种,耗水量要少于高产的杂交种。

1.2气候条件与需水量 凡能影响玉米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气候条件,均可使玉米需水量发生变化。如光照强度、日照时数、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力、降水量、气压等,一般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气温高、积温量大、空气相对湿度小、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长、风力大,这些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均会导致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作用增强,使总耗水量增多。降水量多的年份常使耗水量增高。

2 需水规律

2.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①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 %。③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19.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2.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若此期植株连续萎蔫8 d,减产可达40 %;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的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 4~8 d,一般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3 灌溉方式

玉米灌溉方式主要有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

3.1自压软管灌 是近年兵团推广的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但要求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 1 %~3 %。

3.2滴灌 对土地要求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略高。

4 灌溉时间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目前主要是依据玉米生长状况的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确定。

4.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4.2土壤含水量指标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 %~80 %;苗期55 %~60 %;拔节期70 %;抽雄、抽丝期80 %;乳熟至蜡熟期75 %,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5 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玉米一般灌水4~5次。第一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间隔12~15 d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早熟玉米一般灌3~4次水。

5.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

5.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 d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5.3第三水间隔12~15 d,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给排水系统在建筑中产生的能耗占有相当的比重。研究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技术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意义

1.1是发展经济的前提

水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源,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十分的严重,这是需要社会大众共同来解决的。建筑物的建设、使用都会消耗水资源,且消耗量极大,因此,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因素。

1.2是环保的客观需求

环保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建筑物的建设与使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给环境带来一些破坏,实施节能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也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客观需求。

1.3是提高人们生活与生产水平的需求

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与环保工作并不抵触,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正确的处理好节能节水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二、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技术

2.1科学的设置水表

为了对用水量进行平衡的分析与测试,需要对水表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建筑成本许可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水表的用量。在安装水表前,需要检查好其使用年限,设置好标签,到期后及时的更换,保障水表的准确性。此外,还要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设置好消防贮水池,在设置消防贮水池时,需尽量使用同一加压系统,这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还能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大的便利。

2.2采用立管循环的方式

我国现行的 GB50015-2003 规范中对建筑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给出了明确规定,可供选择的方式主要有干管循环、支管循环和立管循环。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与无效冷水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支管循环在节水方面的效果最佳,但是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干管循环的节水效果最差,基本没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立管虽然在节水效果方面不及支管,但是经济性更佳,所以从综合的角度上考虑,新建的建筑应当选用立管循环作为热水系统的供水方式,这样既能起到减少无效冷水的作用,而且经济性良好。

2.3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虽然每个城市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可能不同,但普遍在0.2~0.4Mpa之间,五层以内的建筑的供水压力一般是能够满足的。近年来,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高层、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的楼层远远多于五层,故必须采用二次加压技术来实现建筑供水。此时,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二次加压的能量消耗。这样设计还避免了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带来的生活不便和用水浪费。

2.4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中,必须要使用高质量的阀门设备,从而减少被破坏的可能性

如今的给排水管道供水系统中,使用的都是一些镀锌的金属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锈蚀,不仅仅是会造成管道破损,同时也会造成管道对水的污染; 还有就是这样一些材料制造的阀门,一旦锈蚀,也会出现密闭不严,漏水的现象,还不容易发现,往往就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如今的技术发展,所以就有很多的新型的给排水管道的管材出现,就能够有效的延长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避免了在给排水系统中出现的水资源污染。在新建造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使用新材料的管道阀门来处理整个给排水管道系统,同时对原有的一些建筑给排水系统也更换新型的给排水管材。

三、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技术

3.1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保型卫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与老式的卫生器具相比,新型的卫生器具在节水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老式的卫生器具耗水量巨大,而且经常存在跑水、漏水等问题,而采用新型科技的环保型卫生器具,比如,瓷芯节水龙头。采用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水箱。延时自闭淋浴器等等,在节水方面做了十分充分的考虑和设计,使节约用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现,而且让节水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人人都可以为节水做出最简单易行而又效果显著的贡献。

3.2对供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

为了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到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加压设备就是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与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变频调速控水设备核心技术是变频技术,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使用自用水头来实现节水效果。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加压水泵,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优先使用加压系统;在低层建筑中,可以直接利用市政管网。采取以上的方式能够有效简化建筑供水系统,还能够有效减少水箱面积,在设计供水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布置供水泵,避免出现水泵扬程高、能耗高与噪声问题。

3.3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采取分区给水

在现代的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一般采用的都是二次加压的给水方式。利用把管网内的水直接放水储存水的水池中,再由水泵将水抽到水箱里面,然后再向给水系统进行供水。但是现在许多的二次加压设计中没有将市政管网的余压进行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余压反而变成了负压,进而浪费了电能。所以在进行二次加压设计中要将市政管网的余压科学合理地设计进去,在供水的方式中采用以分区供水用来降低二次加压的能耗问题,对于高层建筑中的低部的楼层可以采取直接用市政管网的给水系统进行供水。上部的楼层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利用阀门连接上下楼层之间。如果出现市政管网发生故障时,可以将之前的常闭阀门打开,再利用水箱的加压方式进行供水,这样既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还可以安全地进行供水,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3.4中水利用,雨水利用

对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水,建立一个循环系统,进行处理后的中水再利用,直接运用到建筑周围的绿化中去,或者直接运用到建筑的厕所马桶的冲水供水系统,节约水资源;同时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通过有效的雨水收集、利用,为建筑的节水起到一定作用。

3.5利用第二水源

第二水源,就是再生水,是把排水经过治理后符合水质需求进而再次被使用,这里开展治理的废水是城市废水。现在淡水水源紧缺情况已到了高度引起的程度,在现在建筑供排水体系中废水治理再运用体系已被人类逐渐采用。第二水源作为建筑的节能手段,能够取代生存中除了喝的水以外的全部水源,例如浇花浇树、冲厕冲路、洗车等,其能够节省的水源是十分多的。第二水源措施的运用和海水淡化程序对比,经济又实用。

四、结束语

近年来,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给排水作为耗能大户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

1、 建筑给排水节水分析

(1)大力推广节水设备。生活用水量是巨大的,节水器具的推广和使用显得极其重要,节水用具的推广使用,对人们来说是经济和环境的双重获益。在对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进行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其价格及节水性能等多方面因素。例如用瓷芯节水龙头或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的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的节水量最大可达50%,大都分在20%~30%之间。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节水量就越大。另外,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等措施也是应当积极采用的。延时自闭式的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可以自动关闭,有效避免了长时间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根据实际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出水时间固定后,很难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要求,所以延时自闭式水龙头相对适用于使用性质较单一的场所,像车站、洗手间等地方。相比之下,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就不存在上述问题,而且不需要人工触摸操作,可用于多种场所,但价格相对较高。像这样在对不同性能、价格的节水器具进行选择时,就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生产节水型卫生器具及配水器材的推广是建筑节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控制好用水点的超压出流。我国虽然已经有对此方面的相关规定,例如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确实对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及给水配件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其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受压过高导致损坏的角度进行的规范,因此,对压力的要求过于宽松,在对限制超压出流方面没有起到基本的作用。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根据建筑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的限定。

(3)完善集中热水循环系统。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十分重要。在上文中提到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集中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并设置了相关的要求。然而,浪费现象却仍然存在于大部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是因为在热水装置开启后,无法及时地获得满足使用者使用温度的水,而不得不放掉部分冷水后才正常使用。放掉的这部分冷水,就无法产生实际的利用效果,造成了浪费。像这样的浪费现象是由设计和建设、施工及操作管理等多方造成的。因此,建筑的热水循环系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循环方式,尽量减少技术上的浪费。此外,循环系统对支管方式和立管方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节水效果及工程成本的节约。

(4)有效回用建筑中水。中水主要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生活排水又分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两方面,中水是指排出的各种生活废水经过相应处理,达到规定的标准,可以在生活、环境、市政等各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占据很大比重,其中,住宅为69%,饭店、宾馆为87%,办公楼40%。假如将所有废水收集处理为中水,用于城市或建筑使用水,例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将为城市节约相当可观的自来水用量。中水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建筑给排水节水来讲,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5)收集利用雨水。目前雨水的利用主要就是将雨水收集,进行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净化处理,使其达到相应的标准。处理后的雨水可以像中水一样,用于厕所冲洗、景观用水、城市绿化、消防等方面。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建筑物收集雨水的过程一般为:经过输管将屋顶雨水引入地下沉淀池,沉积的雨水再流入蓄水池,然后由水泵将其送入杂用水蓄水池,最后经过药剂处理送入中水系统。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处理的研究,以此减轻污水处理负担节约水资源。

(6)合理利用真空节水技术。将真空技术用于排水冲洗上,用空气代替部分水,用真空负压而形成的高速汽水混合物迅速清洗洁具,既保证了卫生洁具的清洗效果,又能达到我们节约用水的目的。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很多,从经济方面来考虑,可能不适于小型家用,但在大型教育、办公楼中使用,其节水率可达70%,经济、环境效益均十分可观。

2、建筑给排水节能

(1)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网的可用水头H0。高层建筑中,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往往难以满足其所需的供水要求。然而,部分工程设计直接将管网进水引入建筑蓄水池中,白白损失了H0。更有甚者,由于蓄水池在地下,将水直接引入蓄水池,把H0全部转化为了负压,这样全部由蓄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明显造成了浪费,十分的不经济合理。

(2)分开设置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在高层建筑的给水设计中,应当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按相关规定,生活给水系统依静水压强在3000KPa-4000KPa分区为宜,而消防给水系统标准则不同,其静水压强要求要高于生活给水系统。根据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不同要求,分开设置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不仅有利于使用,具有安全保障,更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3)合理地选用变频水泵。供水系统中最不利情况计算会引起水量、电能等浪费现象,变频水泵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能源日益短缺的现代化社会,变频水泵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热水供应循环系统中,伴随着水泵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式检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相继出现与利用,循环水泵的自动运行可以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假如在配水龙头处安装水流指示器,将信号传递到循环水泵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热水配水情况的不同命令水泵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以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试装置后,相比于一般供水设备可以节电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