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景观雕塑

城市景观雕塑

时间:2022-06-07 15:1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景观雕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景观雕塑

第1篇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 J3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202-2

一、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雕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立体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它的范围也在不断地进行延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结果。21世纪各艺术专业学科之间越来越强调融合,雕塑艺术也从简单的造型设计发展到了空间的设计,并且加入了很多环境意识,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使得雕塑建立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伴随着众多艺术院校开设的雕塑课程,使得雕塑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广场、公园、街道甚至是高速路旁,随处可见展现着不同造型的雕塑艺术,它已深刻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空间。

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城市中的景观雕塑都具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和标志意义。比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世界闻名;布鲁塞尔的著名标志是撒尿的小男孩铜像;还有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罗马的标志“大皮拖里纳母狼”青铜雕像等等。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好的高品质的雕塑作品也比比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属于世界的,充分考虑并发掘出不同民族的地域特征,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等进行研究,设计提炼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形象,更具民族性的东西,也会越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地域的自豪感。

据《中国建设报》的报道,于2001年的粗略统计,我国全国的城市雕塑作品总数已近高达两万座,中国国内城市的雕塑建设已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再根据北京规划委员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2004年在北京的城市雕塑就共有1836座,一直到2012年增长到2505座。而深圳在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共有543个城市雕塑点。于是现在很多媒体进行大胆的估计,在我国的城市雕塑,正以每年一万座的速度增长着。

这些数字是惊人的,可以说全世界的人们旅游和观赏的冲动首当其冲之一的理由就是为了这些著名的城市雕塑。这些城市雕塑作品,屹立于公共场所之中。不仅在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起到了缓解城市面貌呆板、单一的作用,而且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中起到增加平衡和增添美感的作用。在我们日益忙碌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城市雕塑已经成为我们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城市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

二、城市景观雕塑蕴含的文化层面

雕塑作品从古至今在人类发展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光辉印记。一座出色的雕塑作品,可以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标志和这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发展的代言与象征。就曾有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个城市中已然新兴了一大批城市雕塑,它们代表了城市公共环境的内涵,因此公共性是景观雕塑实现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拿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合宜的气候既适合旅游更加适合人们居住,是一座融汇文化、历史、现代、时尚等代名词于一身的大都市。而该市的雕塑种类繁多,在城市中的显要地域闪烁着光芒,让人们时刻领会着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同时感受着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如武侯祠塑立着刘备、诸葛亮及其一些文臣武将的塑像;天府广场上的雕像、文化公园中的十二桥烈士头像、浣花溪公园里的诗歌浮雕大道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都体现着成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它们在颂扬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着当代杰出人物,既缅怀先人又弘扬时代精神,是一种时代的朝气和精神气概,是一种品格的象征与文化传承的写照,反映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化特征。

当然景观雕塑的文化层面不止这些,在宗教方面,西方的基督教以及东方的佛教等都是利用雕塑的形式来传播教义的。这种功能在史前图腾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人们认为这样古怪的东西能带来好运驱走灾难。随后历代的统治者们就将这种功能发扬光大,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宏伟的雕塑与建筑。但这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非凡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如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雕像,都是那么的宏伟而威严,显示出无比的震慑力来,而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庙宇、石窟和神殿等,也都体现着人类的文化财富,凝聚着创建者们的无穷智慧与艺术才华。

可以说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中人文关怀与境界最完美的体现。城市中的雕塑汲取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加以修饰和美化,渲染和提炼,终将城市文化得以凸显出来。

三、城市景观雕塑具备的艺术特征

人类在不断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环境意识化”,第一次将人类和生存空间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而且近年来,很多艺术家开始注重环保创作,利用绿色植物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行处理,像这些“绿色雕塑”在一些园林中已开始应用,摆放在公园、绿地等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种植物景观雕塑的色彩、形体等方面体现了自然之美,再以适当的尺度和配比,按照四季气候不同变化对其进行裁剪设计,进而保持了景色的协调性。植物景观雕塑这种与四季景色匹配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也为人类生存空间增添了更宽阔的视觉美感。

在我们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城市雕塑,但大多都属于纪念意义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90年代开始我国雕塑艺术才真正进入审美的领域。其实中国拥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历史遗产,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内的艺术家们应该要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的风格,中西合璧,艺术交融,艺术再造才是城市雕塑艺术的本质要求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如我国近几年创作的景观雕塑“世纪之门”。它的基座是由五本书的具象形态组成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与传承。主体的部分是用立交桥的抽象夸张手法建造的,从而呼应了主体世纪之门。同时雕塑的顶端又以具象的车轮来表达我国整体发展速度之迅猛。整个雕塑由具象与抽象手法相结合,既有稳重的一面同时又配以动感的效果,使得整个雕塑雄伟而又富有生气。

所以说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特征是有别于室内雕塑或是架上雕塑的,它是一个新的某种观念的表达,它必须具备着高度的公众性,也必须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不光能带给人们以美感,同时给人们美得倾诉,让人们360度的欣赏,感受着最纯美的思想风韵和人文精神。调动人们的心绪,触动最新的视觉,启迪大众的思想。

四、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走向

大众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的修养都直接影响着城市中景观雕塑的审美效果。既然这些雕塑是伫立于城市之中,并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背景,那么就必须考虑民众对于雕塑艺术的接受能力。因为公众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导致了景观雕塑的创作主体范围也开始扩大,艺术家个体作用在逐渐削弱。所以在对于城市景观雕塑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艺术发展的规划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与最广大人们群众形成互动的审美效应,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带到景观雕塑的创作当中,实现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合。只有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整体文化素质都得以提高,才能营造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也只有这样,雕塑艺术的终极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一座优秀的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中最醒目的标志,它会始终汇聚着文化和人们的真善美,给人启迪和鼓舞以及美的触动和艺术的熏陶。

其次,一座城市凝聚了人类自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其中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城市中雕塑无论如何的增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生态景观的设计。公共景观、城市雕塑融入着自然的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灵性与韵味。因此城市景观雕塑要服从周边的环境,恰当而和谐的进行布局设计,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属性美感。从而使雕塑与环境之间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交融与互动。如近些年西湖景观雕塑展就举办的比较成功,它们着力注重于周围环境的结合,每一件作品都和环境产生了联系,形成了一幅幅完整的和谐画面。

可以说城市中的雕塑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放映历史进程和变迁。雕塑艺术作为追溯城市发展史的文明承载者,是城市灵魂的铸就者和思想者,进而与城市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而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景观雕塑作品可以说是数量多、精品少,既雷同又缺乏个性特征。不但没有起到美化装饰环境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视觉垃圾。要想创造出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弄清自己身处何样的位置和文化语境,深刻研究城市历史发展状况,再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创作特点,不要简单的照搬国外模式。艺术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各个国家之间要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杜绝艺术的复制与照搬。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和突出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被物化了的象征、精神的凝聚,赋予和寄托了人们的怀念、憧憬和创造的力量。当这种公共的艺术营造出来更加舒适美观的公众生存空间,让城市不再变为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堡,而变成心灵可以休憩的场所。这时我们就会强烈的认识到,城市雕塑艺术带给人们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是多么的大,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品味和人类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各个城市逐步尝试用低碳材料运用到雕塑的设计当中,艺术家们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和熟练的制作技法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品,使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自然。利用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既能够保护环境、节约生产成本,又体现了创新意义、新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展方式最终使得城市景观雕塑向着更宽更广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2篇

Abstract: It 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to implement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 in the design specialty, t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rationall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o create a healthy and progressive environment sculpture teaching mode.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景观设计;环境;合作教学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landscape design;environment;cooperativ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98-02

21世纪交叉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雕塑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分属美术学和建筑设计学两个不同学科。虽然学科类别不同,但是两个专业包含了许多相同的课程。如何在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实行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合理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达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雕塑教学模式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特别多,从室外景观设计到室内设计基本都涵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雕塑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城市雕塑的相关知识,为设计景观设计作品做准备。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雕塑纳为景观构成元素之一,重大的景观项目都有雕塑设置,雕塑家均参与共同规划与创作。雕塑功能的拓展是当今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必然趋势。

环境艺术专业中的课程主要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的课程。其中的景观雕塑为景观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雕塑课程与雕塑专业的雕塑课程在教学特点与大纲的设置上是有区别的。如何让这两个专业的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就成为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景观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很多,比如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原理、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工程学等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的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那么我们在雕塑课程的教学上应该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以及同学们的自身特点来展开。

那么在课程多,基础弱的情况下,我们在设计专业如何有效的开展雕塑课程的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及探寻的问题。

长期以来设计专业的雕塑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系统的教材。很多高校就是直接搬用各大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以泥塑写生为主体,以写实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此一来,在80课时内培养学生相对扎实的写实能力变得完全不太可能。

作为环境艺术O计系的学生能否制作出优秀的雕塑作品,个人认为不是关键所在。雕塑专业的同学花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掌握的专业技能也不是仅凭一个月到两个月所能解决的。综合性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教学的基本中心应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雕塑课堂的教学上,老师应侧重于加强学生对雕塑的类别,雕塑的用材以及雕塑观念上的认知。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接触到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雕塑知识。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认知,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审美观。在做景观设计的作品时,能选择合、适恰当的雕塑作品融入到环境中。

城市雕塑被称为城市的眼睛,好的城市雕塑能提高城市的整体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注重名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今天,城市雕塑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公园、广场上的城市景观雕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商业街的景观雕塑为实名在逛街的时候增添了情趣;居民小区中的景观雕塑加大了人们对家的归属感;重要交通路口的交通岛上的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性的交通导向。因此,城市景观雕塑在一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城市里好的雕塑还是太少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指出,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做城市雕塑,但九成以上的城雕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反而成为新的视觉垃圾。

中国城市雕塑的运用历史比较简短,大概只有近20年左右的历史。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不协调。比如,在许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仿制的古罗马、古希腊雕塑,以为这样能够彰显高贵的气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实际上却不符合环境的整体气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城市景观雕塑,是处于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它与室内的架上雕塑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地区的文化地域特色,给市民们带来愉悦的感官享受,美化城市面貌等等。

城市景观雕塑是空间艺术与环境艺术的集合体现。其基本特性表现为空间的开放性、文化性与作品的恒久性。三个特性互为依托,互为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何为空间的开放性。城市景观雕塑的开放性其一体现为它的放置地点为开敞的,或是广场或是公园。其二,景观雕塑的特性决定了其受众群为广大人民群众,它需要大众的参与,一件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一定是具备大众的审美性,可以说它是以愉悦大众为高级目标。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来到城市景观雕塑的第2个特性,文化性。作为一种大众公共的文化,城市景观雕塑文化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公园,都接受着城市景观雕塑的感染。好的作品让人心情愉悦,反之则让人心生反感。城市景观雕塑的开放性,文化性必然要求其在材料选择上要注重坚固性与恒久性,故城市景观雕塑的另一特性为恒久性。在这一点上西方很多国家就做的很好,例如,米开朗基罗在1644年改建罗马卡比多广场,广场中心的马可奥兰科斯雕塑;法国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马赛浮雕;哥本哈根的安徒生雕塑,都已成为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以至这个国家的标志。

城市景观雕塑根据使用的场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广场雕塑、商业区雕塑、社区雕塑、公园雕塑以及交通岛雕塑等。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城市雕塑又可以划分为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按照城市雕塑使用的材料可以分为石雕、铜雕、水泥雕、木雕、瓷雕以及其他金属雕塑材料等等。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学习雕塑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雕塑的相关知识点。了解景观雕塑的类型,掌握常见材料属性,把握景观造型中各要素的协调运用。景观雕塑是固定的陈列于自然环境之中,它限定了人民的观赏条件。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定会进行大量的分析与预测。对于不同要素之间的不同比例大小,色彩配置,材质运用以及视觉产生错视的纠正。

我国的雕塑课程启程较晚。好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国内从事雕塑事业的专业人员也不多,加之雕塑n程本身的难度性导致了目前国内景观雕塑市场行业的发展缓慢。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中,在环艺专业中开设雕塑课程的教学具备前瞻性及难度性。2个专业的老师集体备课综合各自的学科特色,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城市景观雕塑这门课程,了解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建立起环境的设计与雕塑的制作这两大方面的意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实践讲解到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案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城市景观雕塑这门课程的专业性质较强,课程的教学一般会聘请雕塑专业的老师来教授。雕塑专业的同学是5年学习制,造型的训练就有2,3年,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比的。所以,任课老师在教学前要根据我们同学的造型能力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课堂教学。

高校中几个专业的交叉教学是顺应市场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让多学科的交叉教学理念深入教学改革,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贴近各设计专业的特色,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

参考文献:

[1]马力,黄淮.综合性高校动画专业雕塑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新时代,2012.

第3篇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学山,等.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第4篇

关键词:雕塑;环境;整体性

城市的发展,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以景观设计的观点看,从大的城市景观到建筑个体、城市雕塑以至小小的指示牌;从城市雕塑总体到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以至建筑的雕塑构件、最后还有设计细则和要素,每个层次都存在着宏观和微观的联结与反馈。

宏观中有着多元,微观中也包容着很多细节。要作到尽善尽美,实际上难度相当大,就如同用完美的尺度去衡量我们自己一样。我们今天的认识仅仅是真理的某个层次和局部。但是只要我们从整体景观出发,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探求规律去从事艺术创作,可以设想细胞的活力终会推动肌体的健康复苏。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建筑家赖特就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论,它对我们的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我国的城市雕塑也应该成为有机雕塑,只有融合到城市环境和文化中的城市雕塑才真正获得不朽的生命。亨利・摩尔说过:伟大的雕塑作品是从任何距离都可被人们观赏的,因为在不同的距离会显示出不同的美的形象来。[1] 我们可否换成这样一句话说:一件平凡的作品,当它和环境相得益彰时,才会显示出生命力的内涵的伟大。

成功的雕塑作品,其价值并不一定在于材料的华贵,色彩的夺目,体量的突出,题材的重大,地点的显要,正如泰戈尔所说的:“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之时”。

雕塑工作者应该对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心理、城市景观等设计原则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做出自己独到的理解,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尺度、题材、位置等设计制约条件,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对比和谐调不是绝对的,它应是多种因素的对比和协调的整体体现。

建筑和景观设计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可以使城市雕塑特别是其中的装饰性雕塑更趋于造型和功能的合理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艺术家的才智。J・W・米克说:“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尤其是科学和艺术、需要线性和综合两种思维方式密切协作,以及左右两个脑半球的自由沟通”,“视觉艺术家们需要……有关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实际知识,还需要对感觉和领悟力的本质有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新的洞察力”。[2] 我们从西方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流派:活动艺术、光效应艺术、至减艺术、动感艺术、观念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让更多抽象雕塑渗入到我们的城市景观中,我并不反对具象的写实主义雕塑作品,但是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实践中它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而经过抽象变形的作品以及纯抽象雕塑却对时空和理念有着相当的适当弹性,而且对雕塑创作的题材、材料、施展艺术家创造力有着较为广阔的驰骋空间。

雕塑设计手法和题材的深化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品质的提高。随着今天人们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已经逐渐对简单的图解方式和生硬的说教式雕塑作品感到厌倦,而渴望“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和心胸”。[3] 我们的许多艺术工作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这一无法逆转的现实,正在努力冲破因袭的重围,试图提示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此时,我们首先会面对“大众化”的问题,我们对究竟什么是大众艺术应该有深刻的理解。艺术多样化的本身是不会忘却自己的责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推动群众艺术觉悟的提高,发展整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为我们的后代提供一个激发活力、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文化温床。如果全部因循守旧,专门迎合“大众品味”或顺应本民族中某些劣根性的东西,那才是历史的痛苦。

其次,我们还会自然提到“现代化”和“民族性”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好像一提到“现代”就肯定“光怪陆离”,一提到“民族”就必须“栩栩如生”,雕塑创作只是在有益题材和表面形式的固定轨道上运行。其实在这个有限的圆周之外还有偌大的空间,现在需要改换观念的助推器。艺术家渴望把更新奇更美好的作品奉献给人民,在实现舒适快意的同时,使他们感到未曾体验过的价值观念。“因为心灵是向前进展的,它从来不全是复演它自己,而是在每一个活动中都企图产生一个新的更美好的整体”。[4] 模仿是学习和借鉴的必要过程,但它仅是一个层次和一个阶段。我们要吸取国外的现代精神和有益观念来重新挖掘,领会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把我们民族的艺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空前高度。可以放心,我们终不会脱开民族的向心力的。

注重功能的综合性和材料的多样化。装饰性雕塑功能的综合是多元理念的某种凝聚,对景观环境有时是一种净化和丰富。国外已有大量的实例可供我们借鉴。比如对城市景观中的某些附加物(如排气道口、标志广告牌)进行雕塑式处理,或者把雕塑与喷泉、墙段、计时、照明、区域性大门的功能相结合。这也是把雕塑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雕塑材料应打破品牌单一的局面,大胆引用现代材料:铁板、铝合金、不锈钢、塑料、玻璃等;也可以运行清水砖、石块等传统材料。某些工业废旧物资比如铁渣、橡胶水泥管等有时也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另外也不妨试用一些本地的乡土材料比如草、竹、沙、泥土 、树的干、枝、节、根等,雕塑不一定立则几十年,两、三年换换样也使人感到挺新鲜。这些地雕塑作品既省钱省力又可以随机变换。雕塑材料的多样化,也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提供了天地。

重视提高中小型雕塑的题材和质量。中小型城市雕塑具有丰富多样、分布面广、耗资较小、适应性强等特点,它与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应该建立这样的准则;只要艺术家刻意求索,有所独创,富于内涵,哪怕体量再小,甚至没讲题材,用的也是乡土材料,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宣传。

我们的时代需要多元的发展和渗透。艺术、技术和科学的空前综合,将使我们这代人以超越前人的速度实现艺术和建筑的大联合,我们生活的环境必将变得更加和谐、环保、充满个性与时代感。

参考文献:

[1] S・钱德拉萨克(美).《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

[2] J・W・米克(加).《即将来临的联合: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新关系》.1995:45 .

[3] 罗曼・罗兰(法).引自《约翰・克利斯朵夫》卷四初版序.

第5篇

关键词:现代陶艺;景观艺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景观艺术,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处理,使得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得以提高。然而现代艺术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阐述,即认为生活与艺术之间不应有非常明晰的界限,将现代艺术融入生活环境中视之为理所当然,从而最终达到“艺术生活化”的境界。因此作为现代艺术分支的现代陶艺也扮演起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角色。事实上,“现代陶艺”与“城市景观艺术”在生存与发展空间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城市景观来说,现代陶艺的参与为景观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以达到人们对环境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要求。

由于现代陶艺自身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其在融入景观艺术的过程中也在不同层面表现出不同的介入方式。从精神层面来看,景观艺术中的现代陶艺,应该说是在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公共文化、公共政策以及公众产生的联系、互动甚至交流的关系,从属于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范畴,其具有公共性原则,又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的。从现实生活的层面分析,现代陶艺主要从物质形态角度介入景观艺术之中,现代陶艺的物质形态具体包括其造型、尺度和肌理(釉色纹理肌理和胎质纹理肌理),以其自身所蕴涵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本质优势,顺应了景观艺术注重人性化和艺术化的要求。对于现代陶艺参与到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是城市景观艺术领域的新拓展,陶艺以其独有的“泥性”置身于城市景观环境中,易于公众的近距离亲近,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够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又可避免城市景观缺乏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弊端。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使城市景观有更多的选择达到人性化、艺术化的景观艺术设计。

1 现代陶艺雕塑

陶艺雕塑是从属于雕塑门类的一种造型形式,从中国古代的陶俑到当代雕塑性的环境陶艺作品。现代陶艺雕塑既继承了传统,又带着材料与生俱来的公共艺术特性,由艺术家进行了形式的突破后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是现代陶艺与雕塑相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当现代陶艺雕塑带着古老传统的材料特性和积聚当代艺术特质的造型走入城市景观艺术中,成为公共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陶艺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雕塑从沉重中解脱出来。

现代陶艺雕塑有陶塑和瓷塑两种,选用不同的原料,使它们在烧成温度、可塑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城市景观艺术中,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出现较为常见,多运用于广场、绿地、道路交叉口等公共场所。常常以一种三度空间的艺术形态存在,具有立体美感,适合多角度欣赏。・米罗①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人与鸟》就是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帝德米罗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奥运会主赛场附近。作者在混凝土中嵌入陶瓷锦砖而成。现代陶艺雕塑在城市道路中通常多运用作为城市道路边界要素之一,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空间之间形态连结的要素,其形象对于城市景观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城市出入口的形态和形象。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焕义②设计并参与制作的现代陶艺雕塑《昂》、《升腾》,坐落于瓷都入口――金岭大道。这两组作品,是为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设计制作的标志性雕塑,高达12米,由不同形状的四座瓷柱构成一组,大道南北的两组作品遥相呼应,各具特色。象征“陶”的《昂》,采用“H”型框架结构设计,吸收印纹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压技艺创作,深浅、凹凸的线条,呈现出多层次的肌理效果。用暖色调的高温釉面瓷砖屏贴在雕塑表层,深红色的釉色与几何形体的造型想衬托,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陶艺雕塑是在当代景观环境的思路上拓展,也是现代陶艺介入景观艺术的契机。现代陶艺以其多样化的造型、天然流动的釉色、多变的尺度、广泛的题材等方式参与到景观艺术发展中,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多样化。我国现代陶艺雕塑将在景观艺术这一新领域中寻找到更加贴近公众、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的方式。

2 现代陶艺装置

本文所指的“现代陶艺装置”主要指艺术家在城市景观空间内为公众设计的,既表达出作者意图符合其特定环境,又具有审美价值的现代陶艺作品。现代陶艺装置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由设计师根据环境去构思形象,借助陶瓷材料这个物质媒介来创造适合于城市景观的装置艺术品。

陶艺装置艺术在我国近年也发展迅速,中国当代陶艺家黄新本③老师就多次参与到陶艺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其《生命的延续》陶艺装置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最佳创意奖。作品《水生木》装置系列之一,淡淡的透明釉色,光泽的外部,却是失去水分许久的朽木形象,以枯萎的姿态,叙述自然生态本质的状态。作品形态自然生动,表达了呼吁公众对于物种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充满了对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思索。

3 现代陶艺壁画

现代陶艺壁画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奇特的色釉变化,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即陶艺壁画的语言参与到城市的景观艺术建设中。陶艺壁画是以陶瓷为材料,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术、装饰方法、装饰形式,充分表达设计者设计思想和审美情趣并以建筑为载体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陶艺壁画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多在规则的单元块陶板上以线刻、填色、浮雕形式为主,按浮雕纹饰深浅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也丰富多样,有借助于浮雕语言表现的雕塑性现代陶艺壁画,以及通过泥质的粗细、不同的温度烧成的现代陶艺壁画;也有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的几何抽象构成的现代陶艺壁画等。在国外陶瓷壁画中,其风格多以现代陶艺相结合的抽象装饰、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现代陶艺建筑环境相对比的装饰手法,以求突出壁画的粗犷、凝重。

日本的陶艺壁画比较丰富,从大型的陶艺墙体到小的陶板壁饰,整体感很强。上文提到的日本现代陶艺的代表人物会田雄亮《云之城》等。会田雄亮的作品通常采用抽象表达的方式,多将陶艺壁画底色归纳为几个色块,由不规则的陶片拼接而成,作品处于浮雕部分的形象釉色与底色随位置的错落排列不同,陶片表面装饰有肌理效果,形成了敦厚朴实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即使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并没有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陶艺壁画归根结底是创作于建筑上的艺术,是建筑实体的一部分,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的。陶艺壁画以装饰性艺术化的角色依附在建筑上,它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也丰富了建筑的形式美。与一般形式的绘制壁画相比,陶艺壁画对于环境空间的装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在城市景观艺术表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上述可见,现代陶艺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因为无论从景观艺术或者建筑艺术,现代陶艺的融入与其之间的界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类似的现象同样也正在发生,比如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也正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无论现代陶艺以何种形式走入景观艺术中,它自身所形成的空间感,与它周围的环境空间(包括人造空间和自然空间)和人们的心理空间都发生了关联,这是人、环境空间和现代陶艺三者一起构建了一种新的公共空间景观。

注释:①・米罗,原名为Joan Miró,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

第6篇

基于现代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融合,现代艺术家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为城市环境提供一个装饰品,而是以特有的方式积极地投身到城市建设的塑造中去,使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扩展。从而使雕塑与城市环境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它的叙述性、象征性以及本身所特有的公共性都体现了一定的美学思想,在当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促进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在这一方向的延伸。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现代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城市的建设已不能满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人类对自身生存空间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思考,尤其对城市环境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修正——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 伴随现代城市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国家与政府渐渐重视起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而作为在城市环境空间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公共艺术作品也跃向了一个新的、全方位的高度。现代的公共艺术设计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审美观念的多样性,与现代环境意识紧密结合,给现代城市空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和魅力,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愉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从城市空间理论上,吸取视觉表现力因素,强调尺度感,出人意料地变化空间形态和方向,以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形式上采用丰富多样的雕塑语言,形成各种情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要求和不同环境空间的特质。从而使雕塑艺术与城市环境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室内转向室外,走向空间与场所,使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扩展。

现代城市的生活节奏紧张,超尺度的高层建筑林立,使人与人分隔、孤立,造成了人文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做到重视环境的人性化和亲切感。例如在建筑设计上就出现了步行街、共享空间、游乐雕塑等不同的景观形式来调整人们的心理。那么,公共艺术作为置身于景观环境中的作品,也应该具有与公众产生交流的性质,它不能是完全独立的作品,其艺术价值与环境价值的有机结合,需要主体(观赏者)的参与,即以人为中介,实现两者之间的对话,体现出城市空间的场所精神和象征意境。公众在城市景观所营造的空间环境中,由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参与,公共艺术作品给予了环境一种活力,使周围静止的空间活跃起来,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与艺术交流感悟的场所。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注重作品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是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景观环境中,人的因素是公共艺术创作不可忽视的关键,无论是尺度上还是形式上,都要特别注重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作品具有划分空间、营造意象、装饰城市环境的功能。其往往通过形态、数量、空间布置方式等对城市环境给予补充与强化,不仅定义和深化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功能特征,而且确定了景观环境空间的秩序,是功能与景观的综合。其体量、形式、轮廓线和色彩、解构、材料质感等构成要素,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一起营造了城市的环境意象。公共艺术设计参与景观的构成,使城市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实现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激发不同景观场所的活力,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形式内涵。这种将功能与城市景观结合的设计手法,在近年来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1992年由建筑师、艺术家合作设计的巴塞罗那北站广场正是一件极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其公园空间是一种雕塑型空间,两个结合现状地形设计的景点“落下的天空”(Fallen Sky)和“树木螺旋线”(Wood Spiral)占据了公园空阔的中央地带,分别成为南北两个空间的中心。公园沿阿莫加夫斯大街的大土坡在主入口处断开,两片高大扭曲的三角形挡土墙成了公园入口的景框。墙面用专门烧制的不规则陶片拼成一幅抽象线条图。这种手法是贝·佩伯对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纪念。设计师用最简单的内容成功解决了基地与城市网格的矛盾,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提供了公园的各种功能,成为当代城市设计中艺术与实用结合的成功范例。“落下的天空”也是一个大地陶艺作品。中心部分与一小山丘融为一体,长45m,南面最高处高达7.5m,成为公园最醒目的景物。

公共艺术作品注重与环境设计的协调统一性。城市中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与本区域的整体规划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它是建立在城市的建筑规划,自然形态及人文资源的基础之上,并富有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度关怀的精神特质;它是大自然、 艺术以及人类互动互融的共生物,在形式和内容上,更能丰富的表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并受其制约。因此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使作品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这是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去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同时公共艺术注意作品与场景的适应性。不同公共场所的场景,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背景,纪念雕塑庄严肃穆,有建筑性与宏伟性,园林雕塑应适应园林的优美恬静特点,给人以亲切感,轻松感和富有装饰性。公共艺术品的大小形式应与景观环境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比例关系,色彩材质也应与环境统一考虑,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对环境起优化调节作用。长期置身于这种艺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公共艺术创作者应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强调和突出自我的个性特征,挖掘材料的美,结合具体的环境功能,集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成为虚实空间与意念想象并存的实体。使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景观中随处可见,成为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形成美的焦点。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对精神价值追求的关注,要求我们艺术设计者应拓宽知识面,加强各门类学科的对话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培养对环境空间的感受、理解与处理能力;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新材料特长,熟悉现代科学加工手段,增强现代设计审美意识及人文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观念;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层次,营造出历史与艺术的和谐氛围,使城市环境更好的为人服务,满足我们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享受的更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明. 景观艺术设计.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翁剑青. 城市公共艺术.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郝卫国. 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4]杨北帆. 城市设计—形式与装饰.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雕塑;设计与实践;功能;小品设施;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32-02

雕塑,在现代城市景观艺术当中也叫公共艺术,它不光作为艺术作品给观者、群众的视觉审美的享受,还在景观园林设计作为小品设施在设计中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融合,并能成为带有一定为人服务的、功能性强的,起到了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创作作品。下来我们通过对雕塑的分类,对不同的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不同运用进行探讨。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从雕塑的内在实质来解释含义为:雕塑是造型艺术类型之一,以天然或人工材料,通过各种彼此相适的改造方法,如加工制作手法和立体合成手法等,所形成的具备一定的结合度,表达相关理念、占据三维空间的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⒈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⒉按雕塑的空间塑造形式分:浮雕、半立体雕、圆雕;

⒊按照功能性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等;

⒋从展现题材上分:有人物、动物雕像;按造型部位来分: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

⒌从运用区域来看:有室内、室外,在具体的来说就是案头、园林、寺庙、大地、石窟等;

⒍从雕塑的尺度来分:建筑式雕塑、构筑物式雕塑、雕塑小品。

三、不同类型的雕塑在景观中的运用

不同类型的雕塑,它在景观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各有不同的。我们从它不同的分类分别来探讨。

首先,我们先从按功能分的几种雕塑类型来看,一般纪念性的雕塑、主题性雕塑、陈列性的雕塑在景观中一般是作为独立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外展示的,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一般作为雕塑小品类型,或者与其他的功能设施(如:座椅、候车亭、挡车桩、照明、铺装等)相结合,形成具有多项功能性为游客服务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日本雕塑艺术家野口勇为美国底特律地方设计的《多吉喷泉》,就是把喷泉水景与雕塑相结合,既能达到与整个景观布局相融合,喷泉的动态效果又能给雕塑带来灵动之感;又如:香港中环广场的座椅,与雕塑相结合,形成每隔一段椅子成为一个半私密空间的独特设计,既能满足人们休憩的生理需求,又能给景观起到装饰性的作用,又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

按照雕塑的空间塑造分类来看,浮雕除了独立的出现在园林、公园里进行展示外,还和建筑、构筑物、景墙、铺砖、照明等结合在一起,像我们国家的北京紫禁城的踏步、九龙壁就是把雕塑与踏步、墙壁在设计上结合在一起。半立体雕塑如:法国巴黎的星形广场凯旋门上面的雕塑,无疑就是与构筑物结合在一起;还有圆雕就更不用说了,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例子,它不但是作为一尊优秀的雕塑作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更多的是它还是美国的地标建筑,立面还有电梯,顶层可以观光,内部还设置了咖啡厅,真正的体现了雕塑与景观相结合,既有审美性又有很强的功能性,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

从雕塑的尺度来分的建筑式雕塑,如:悉尼歌剧院、高迪的名作之一米萨.米拉公寓等都是雕塑与建筑结合的例子;构筑物式雕塑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圣.路易国土扩展碑等都属于雕塑与构筑物相结合的例子。小品式雕塑如:

总的来说,雕塑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的例子、作品多不胜举。当然,也不是我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这么固定的搭配着,随着科技的发展、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在建造时结构上难题的不断突破,雕塑的创意性和结合性会变得更加的自由和变化多端。

四、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再设计、再利用

这几年,从我的设计实践中感到,这些景观雕塑今后在小区、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大有发挥和施展才能的余地,它的优势在于:

⒈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能与自然、与公众有交流,营造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雕塑已不仅仅是限制在过去的小品装饰雕塑的范畴。目前已扩大包括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许多方面。今后作为公共艺术功能的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设施,文体娱乐健身设施。门、窗、壁的装饰,科普、文化长廊设计,凉亭、喷泉设计等,园林“家俱”如座椅、凳、台桌、栏杆、废物箱、灯座(街道高灯、低灯、步道灯、草坪灯、地面灯)、广告牌、指示牌、进排风口、出入口、电话亭等,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设计的内容大大地扩展了,只要不死抱老的雕塑形式不放,雕塑家完全可以在这领域内大显身手。园林雕塑的题材,内容广泛灵活,无所不包。

⒉引进有现代感的新颖的雕塑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地区也曾设置了一些园林装饰雕塑,由于历史原因,题材较狭窄,雕塑语言比较单调、陈旧。材料基本为铸钢、石雕等,工艺较复杂,价格较昂贵。如今景观雕塑强调贴近现代生活,就必须在造型、构思、材料上都打破旧的惯例,引进现代雕塑的观念与手段来丰富雕塑的语言。在众多题材的园林景观雕塑中更易运用生动活泼、新奇、富于幻想的构思和丰富的雕塑语言,使公共环境更充满生活情趣。

⒊结合娱乐休闲和实用功能,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没有公众的交流就构不成公共艺术的空间。园林景观雕塑尤其是居住小区的雕塑,与居民长期相处,不但要有可看性、亲切感,满足观赏的需求。

⒋让更多的雕塑家,尤其是青年雕塑家参与实践。由于大都是中小型雕塑,基本上不用层层审批,雕塑家相对有更多的创作自由。

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应该标识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对接,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时代追求,凝聚起一个城市的精神,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品位。

雕塑家的思考重点从体量、色彩、空间、尺度及与背景的适应性转到建成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 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应导入人体工程学,关照人的生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使雕塑欣赏符合人的生态特征,深入细微地考虑公共环境中人的欣赏活动和欣赏方式,这要求雕塑家要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城市公共环境雕塑的空间环境,关照人的观赏角度和对雕塑的观赏尺度适应。

美的事物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给人以亲和力,艺术品给人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加强都市人在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人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

五、结语

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迫使人类行为重构。对于某一地区、某一个人、某一群体来说,地方性或地方特色不再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被动承受,而是自觉主动的刻意追寻。追求个性、地方性已成为全球化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时尚:比如,你中午刚吃过法国大餐,晚上可能又要参加中式宴席;城市开发中,这里刚建成一片充满澳洲风情的住宅区,那里又在规划建设一处德国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些年来在这个颇具哲理的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地方的城市雕塑建设都热衷于发掘和营造“地方特色”。一时期“易经八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乃至“动植物特产”等为题材的城市雕塑如同雨后春笋。本文无意反对“地方特色”,相反,我们对此大力推崇和赞扬,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个性。

参考文献:

[1]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所 美国EDSA(亚洲).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第8篇

关键词:城市雕塑;文化;建设;发展

城市雕塑作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丰富城市的景观美,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它立于城市的公共场所中,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可以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呆板、单一的现象,也可以展示城市的文化元素或者它的出现同时可以平衡公共空间的空旷,增加场所的艺术感。城市雕塑的塑造体现了艺术家在个性化城市文化背景下对城市、社会、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它的产生对城市的文化形态有一定的促进引导作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城市雕塑的分类

1、标志性雕塑

标志性雕塑,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它传达着这座城市的信息,主要起着说明性的功能,寓意深远,鲜明易懂,一般放置在城市的中心或者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城市景观组成中的重要部分。青岛市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以它命名的五四广场也成为青岛市重要景点之一。“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成为了羊城的象征,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2、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的塑造首先具有庄重,严肃,展现时代的特性,在这基础上传达出它展现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是城市景观不可却少的雕塑形式,它的塑造渗透着这座城市的时代气息和脉搏。它一般设立于城市中主广场或者是与所纪念内容相关的重要地点,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参观学习和纪念。例如纪念美国南北战争的雕塑,这场战争是美国社会发展当中一个必然的阶段,而且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民俗性雕塑

民俗性雕塑就是有故事情节并带有风土人情的雕塑作品,它更具有民族性,传统性,传承着这个领域的生活文化气息,是最能够反映民风民俗的雕塑性景观。民俗性雕塑大多设置步行街、主题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内,供群众近距离观赏或触摸。例如西安民俗雕塑“帕帕头上戴”,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

4、装饰性雕塑

伫立于城市中的雕塑都具有装饰的作用,所以说装饰性雕塑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装饰城市空间,加以美化城市环境。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设计者发挥的余地很大。大都具有时代特征。它可以设立在城市的广场一角增添生机,也可以依附在建筑之上增添光彩。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思想性则是人最重要的特性,文化深化着思想,而城市建设离不开文化,城市雕塑则是城市中最具有文化特征的表现符号,承载着展示文化的作用,进而建设城市雕塑成为了现在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雕塑作品将永久性的展现在人们的环境之中,让人们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里。城市雕塑的内容定位,要与一个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性质有机融合。

城市雕塑发展的必要性

1、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人的审美情趣

城市雕塑最基本的功能是审美功能,它可以美化城市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有效的调节城市的紧张感,充满艺术情趣的雕塑作品亦可增添公共空间的乐趣,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材质营造多种多样的环境氛围,提高人的欣赏水平,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2、加强城市建设,实现技术进步

城市雕塑的建设有益于城市创造性和优良审美文化传统的挖掘,随着时代趋势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相继出现,对在塑造城市雕塑时有了很大的帮助,运用大量高科技的材料,不仅加大城市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给设计师的创造增加了灵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单一材料,实现更加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在造型表现上更加多样化,体现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生机盎然之情。

3、传承文化,发展人的教育

文化的发展,代表这座城市蕴藏着的文化底蕴。城市雕塑是文化积累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文化的标志符号。它的展现形式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的,反映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它记载文化的产生,延续着文化的气息,世代流传,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城市雕塑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中国的城市雕塑还出于探索发展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现代城市雕塑起步较晚,技术与形式上相对简单、艺术造型比较单一,缺少文化品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城市雕塑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环境建设、景观建设协调统一,它必须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要把城市所传承的文脉全面的剖析、提炼加以升华,带给人们不仅是艺术上的直观欣赏,还要传达深刻的思想文化;要在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的影响上,拓展雕塑的主题性、提高雕塑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与艺术性,完善城市人文色彩与文化积淀,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结语

城市雕塑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能以其艺术形象的展示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所以说,城市雕塑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它的发展也带动着整座城市的文化、环境、公共艺术的前进。

[参考文献]

[1]杜蜀秦.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探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3

[2]陈宇.关于城市雕塑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3]季湘荣.城市雕塑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浙江大学,2006.5

第9篇

在各种艺术中,城市雕塑恐怕是近年最受各地方政府、地方官员重视的“高雅艺术”了。

有不少城市的领导们都经历过相似的城雕创作过程:先是集中本市本地区的优秀雕塑家;不行,就请来全国优秀的雕塑家;再不行,干脆重金请来世界各国的著名雕塑家。从中不难看到,城雕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们内心的焦虑。

为了体现一届政府对城市景观建设的贡献,一些政府为城雕创作和建设定时限制。

但是很难想像,一群对城市一无所知并来自五洲四海的艺术家,在走马观花之后,面对命题作文,一时间就能灵感如涌,构思出形象鲜明足以惊世的不朽雕塑来。

事实证明,一大把格调粗鄙、制作粗糙的城雕匆匆面世,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心理,更是一种不健全的业绩观在作怪。

西谚说的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能不能把城雕建设视作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自然过程,至少是以进取心和平常心结合的态度来对待呢?

现在城雕创作中还弥漫着一种标志性情结,总是期待通过一座雕塑来体现和概括一座城市的形象和精神,这种标志性情结不仅把艺术家折磨得死去活来,也把“情结者”本人搞得焦虑不堪。

要在一座人口千百万景象万千变化无常的城市里,建设一座名声显赫的标志性城雕,很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味。

记得2000年来临之际,许多地方都耗尽人力要搞一座标志建筑,结果都是一事无成。与其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去搞吃力不讨好的标志性城雕,倒不如切实地做一些平实亲切优美动人的城市公共雕塑来,既有可行性又有观赏性。

城市雕塑的审美核心是美化生活娱人心目,能让生活在周遭的人们在若有若无之间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但现在的问题,便是审美本性几乎迷失殆尽。不少城雕过于张扬,总想着自我表现,并成为城市景观的主人。更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不惜故意把自己的形式造得荒唐怪诞不近人情。

比方说这些年弥漫着一味求大,盲目自我扩张的浮躁心态,城雕中便有一种追求高大,宏伟,气派趋势。经常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用形式来掩盖内质的苍白和无力。

国内的旅游者不远万里去布鲁塞尔看撒尿小男孩或去哥本哈根看海的女儿,大都摇头丧气,因为前者大都只有半米左右,后者坐在一块巨石上也不过一米以下,毫无想像中的巨大和气派。但小男孩正因其小而更显其可爱,而再想想海的女儿的弱小身影和身后波罗的海,我们更会理解她的忧伤和安徒生的内心。 而国内城雕普遍体积过大,事实上对公众视觉甚至日常生活都形成了相当的压抑感。 还有形式上雷同形象呆板,你抄我,我抄你,大同小异,缺少个性和想像。纪念性城雕大都是横眉冷对高高在上,装饰性城雕大都是平庸毫无生趣。

真正具有深刻感人审美本质的城雕来源与其文化内涵,带有文化追思和遐想。在国内见有很优秀的城雕作品,但它们却往往是极少被人提及的。比如北京的浑天仪,又比如上海浦东滨江大道的铁锚。

城市雕塑应给人以喜悦,最多是惊喜,而绝不是惊愕和震惊。城雕的风格主流应该是美学中的优柔而不是崇高美,当然并不是要排斥少量崇高美的作品。

是否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就必须要不断追逐大型城雕建设风潮?

第10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景观小品;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流传和发展下来的地域风格特色,这些沉淀后留下来的精华是设计园林小品的最好元素。在城市景观风貌趋同化的背景下,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运用文化符号设计园林小品虽然普遍化,然而对于文化符号的应用却较为片面,只是孤立的抽取一些文化符号运用在园林小品的设计表达上,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不仅应作为公共艺术存在,更应该充分表达城市文化,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作为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而呈现。

1、景观小品概述

景观小品从广义上理解,即是区别于大型建筑、山石、水面以及绿化元素,设置在室外景观环境中的小型人造构筑物,可分为建筑类小品、雕塑类小品、植物类小品以及室外家具类小品4大类;从狭义上理解,景观小品便是雕塑类景观小品,泛指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公共雕塑,其具体使用功能被弱化,强调其形态美与内在精神,对整个空间场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景观小品作为一种形式己经渗入进了园林规划设计之中,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视觉环境,还对提高整体园林的艺术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景观小品的属性最终是一种文化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景观小品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世界同一发展的趋势,但承载着当地环境、地域文化的设计作品,沉淀着时间洗礼后的精髓,任岁月如何流逝,依旧能显出独特的韵味。

2、景观小品的特点

景观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其概念和范畴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展,已不全是具象的一扇花窗、一组景墙、一座雕塑,可能是一个符号,一种文化表达的元素。景观小品的特点是体量较小、造型多样、能够表达丰富的视觉以及文化层面的美。通常根据表现形式的侧重点,可以把景观小品更细化的称呼。比如侧重于展示小品的视觉效果可以称之为景观小品;侧重于建筑形态的叫园林建筑小品;注重使用功能的可以称为园林设施小品。广义上的景观小品指园林内局部的小型景观,包括园林建筑小品(如早、廊、坐凳以及各种建筑配件等)、水景、园桥、雕塑、石景、园路、园灯等;而狭义的景观小品是指园林中方便游人观赏或使用的小型设施,如雕塑、景墙等;也可以是主体景观的点缀,如景石等;或者只是功能性小品,如休闲桌椅、健身器械、垃圾桶等。

3、景观小品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

设计是时代的表达,有着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所有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对社会、对道德伦理、对精神脉络文化修养的影响,可以说设计是对时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审美,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景观传承人类的理想,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将文化因素融入生活,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因此仅仅是视觉景象的设计是不够的,更应反映一个城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达当地的文化脉搏。所以景观小品设计应该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将地域民族文化以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精髓。

3.1、表达原则

3.1.1、形式上,应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表达景观小品特色。景观小品应具有艺术观赏性,通过其设计形式,如造型、色彩、材质等向公众展示其形象特征,表达在特定社会、地域、风俗下的某种特色和审美情趣,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如铜制雕塑、仿青铜雕塑的景观小品可显历史感,而采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材料,如玻璃钢、仿金属等材质,则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

3.1.2、在内容上,应是文化和特色的载体,满足公众的文化认同感。每个地方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是标志性文化和乡土情感归属的重要表现。园林小品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必然趋势。景观的地域性不是形式上与文化拉关系,而是基于特定的区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和谐共存的。而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也不能只是片面的从某一领域去了解。创造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也不只是为了形成一种风格。相互作用和影响着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景观小品设计,彼此促进、共同进步。一方面要把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于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之中;另一方面,要以文化的视角来欣赏景观设计,这样才能让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小品中的体现拥有传递发展的价值。

3.1.3、在表达上,须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去表达其地域性,做到对本土风俗的认可和对本土材料的运用,往往某种特色的制作工艺、标志性的地方材料,在有意识地运用和营造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品的特色。设计师有着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所以更要发散思维的创作,扬弃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传达现实主义精神。地域文化跟时代性相结合,更能表达设计的艺术思维,而对于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艺术来说,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映射在园林小品上,还要结合小品的内涵。

体现地域文化符号的景观小品通常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正是因为地域文化的表现使之有活力和亲切感,让人潜意识的对它印象深刻,而把地域文化融入景观小品设计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精神上审美的独特并和谐。为了让地域文化和谐自然的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设计师在设计中融合了地方艺术、自然人文、历史故事等元素,使得园林小品的出现不再仅仅是为了美化人类居住或休闲的空间环境。

3.2、应用手法

3.2.1、整体借代

表达地域或民族的文明、历史或者象征地域文化的标志或图腾等景观符号元素可以用于整体借代。例如长沙地域性园林小品常用的凤凰的形象,凤凰是火的象征,长沙人自古以来就对火崇拜,用凤凰的形象是对传统意义的沿袭。因为凤凰已经成为火性民族的代表符号,把这种符号整体借代到园林小品的表现中,可以直观表现地域风格。

3.2.2、改造法

改造是设计中的创新,及是将这些符号的形态加以改变或者改变其排列方式,再以借代的手法应用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或是从传统地域文化中提炼出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结构,以这种结构去规划园林小品的布局,都是对地域文化符号的改造。用改造的应用手法可以巧妙的避开从外型层面上随接复制,而是通过计者的理解把文化符号运用简化、夸张和重装等手法改造变形,来表现地域文化的精髓。

3.2.3、抽象和简化

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文化形象整体形象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保留传统物件的视觉外观。现如今仿古景观设计多是延续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部分,或是它的意义,或是它所代表的地域性文化,或是视觉上的外形美。在对传统景观简化处理上,往往采用的是以点概面的形式——延续最具特色的轮廓外形,以这个外形作为景观设计的元素符号,放大元素特征冲击视觉感官。地域性园林小品的设计,也经常用抽象和简化的手法来表现其地域性。如湘江风光带的园灯(如图1),撷取船航和船帆的片段,省略多余的部分,来表现湘江中远航的船舶的形象。

(图1)

3.2.4、撷取法

撷取即采摘精华。由于一个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不同,总会形成不同的历史和特色。在景观小品创作中,要有选择地继承文化传统,取其精华部分,可以是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或生活情景,进行选择性还原,以体现小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天津五大道铸铜雕塑“马车(图2)”、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骆驼祥子”,松江区园林景观小品展览中“十鹿九回头”都是撷取法的表现,是特色景观小品的代表,极具文化地域特色。

(图2)

4、结束语

地域性文化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尊重城市历史、体现文化精神和特色,灵活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技术,设计出更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

参考文献:

[1]华予.现代公园景观小品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雕塑 城市公共景观 作用 发展趋势

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喝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这点充分说明了雕塑与公共景观艺术的交融关系不断深化,相辅相成,它们之间的领域界限已经慢慢模糊。雕塑作为环境艺术作品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尤其在公共景观中,雕塑艺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雕塑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公共景观空间的应用及发展,对于雕塑创作和景观设计都是一个值得深入话题。

一、现代雕塑的由来

赫伯特里德曾经指出:“‘现代’一词一直被用来指一种与公认的传统的相决裂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为寻求创造与新时代更加同步的形式而存在。”所谓的现代雕塑即指20世纪以来的雕塑。广义说,它是包括各种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段的艺术流派,是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表现了人类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向多元的发展过程①。

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保罗・塞尚给现代雕塑艺术家创作带来新的启迪,他致力于研究物体固有的结构,对形体、色彩、空间、结构等进行了探索,使作品的意象有了结实的本质。他对造型艺术的认识也深深地影响了现代雕塑的发展。现代雕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雕塑的创作原则,启迪了以实际的四外,使艺术家创造出了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二、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特定空间,在改善人类精神和物资等方面不断完善着,不断平衡着。主要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城市雕塑、城市园林、城市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等能够美化人类生活的方面。而雕塑艺术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风格各异,造型多样,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又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是人类在空间环境中有意识的连续不断营造的活动②。现代雕塑与城市环境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在城市环境中,从空间上的构成要素来看,现代雕塑与建筑、绿化、装饰等概念相同,是构成都市的一种要素。城市公共环境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而城市文明程度又包括都市生态文明。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很大程度地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雕塑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一个环境可以因优秀的雕塑作品而舒适宜人,达到放松、缓解压力的作用,也会因不好的雕塑而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身心的发展。因此,现代雕塑作品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人类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发展。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雕塑在城市的地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雕塑的概念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内涵,人们在追求城市环境的安静、和谐、轻松的气氛时,更加注重了雕塑本身包含的潜在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它的创作从根本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出发点是不断满足都市人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的人类,既是物质主体又是精神主体。现代雕塑与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体现在雕塑材料选择和技术运用问题上。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雕塑对于材料选择更多侧重与生态化,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消耗,杜绝和减少废弃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生态化的环境创作理念为雕塑家提供新的思考点和切入点,使雕塑家的思考重点从体积、色彩、空间及背景的适应性等方面,转导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入手。如现在出现的一些“金属创作的雕塑作品”,便是一种对此的述说。金属材质由于它的保存性能好和强耐久性,往往成为雕塑艺术的首选;对于很多人来说,废弃物是无法再利用的,然而,雕塑家们也能从重找到生机,赋予它们设计的生命。在它所放置的空间环境中,那些生产、生活废弃物经过艺术的构思、整理和组合,成为了现代雕塑作品。既创造了美,又具有环保观念

三、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雕塑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地扩展。雕塑与景观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模糊。现代雕塑的更多注重雕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其形式参与整个环境的“大空间”。大尺度、抽象、个性的雕塑给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提供一个很好的装饰,雕塑家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景观设计,创造出供人欣赏、活动的雕塑作品。这样的景观更具有空间立体感。

另一方面,城市空间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公众参与审美活动机会也大大增强,艺术家要将作品置身于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其艺术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的合理融合点。现代雕塑与景观要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一定的在公众之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第12篇

当城市形成的时候,物质文明达到的一定高度就会要求精神文明与之相适应。作为城市的设施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么,在当代中国的各个城市,它们如何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一直成为当地政府探索的难题。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的城市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中国的典型代表。北京的故宫,长城等等,是北京最亮丽最具特色的风景线,它是我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刻沉淀;2008年奥运会修建的鸟巢,水立方等等以及其配套景观设施,反映了我们当代中国不断增强的科技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这种中西合璧的文化,除北京外,还有一个城市,用不一样的手法发展着自己的城市文化,表现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景观,它就是――景德镇。

在对城市的改造中,景德镇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另辟蹊径。它将陶瓷艺术完美地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城市个性,直观地突出了千年瓷都的特色。在经济发展上,景德镇将传统的陶瓷艺术作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了整体规划,进而大力发展,并引进了大企业提高城市工业化进程;在城市文化上,景德镇已经是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城市,这些年不断举办的陶瓷艺术展览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着城市文化的与时俱进;在城市规划上,陶瓷艺术已经充分的融入景德镇的城市景观中。

一大批艺术家和城市规划师们在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一起探讨着艺术、生活、生态、建筑四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寻求城市发展的和谐道路。纵观西方历史,从古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中大量运用的绚丽多彩的陶砖,到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古埃尔公园中大量使用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彩陶碎片,再到欧美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们创作于城市中心的大量陶瓷雕塑等等,不难发现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改造之间的联系始终都是贯穿着。

陶瓷艺术由于具备三个特点,从而被广大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大量运用于城市景观改造之中。

一、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手工性,是在手工制作后再进窑烧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手工痕迹,这些痕迹在美学上意义非凡。特别是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让人压抑,突然遇到这些具有强烈生命节奏的手工痕迹符号让人兴奋,获得一定的情感安慰。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它是原始的是生态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是适应都市人对大自然的渴望需求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它的制作反映了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对生态美学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也反映了大众对原始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陶瓷艺术的可塑性和其硬度成为它进入城市景观建设之中的有利条件,它不畏日晒雨淋,适合于户外。大量的艺术家可借此表达他们的情感,它的材质特性和表现性注定让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中国陶瓷艺术家参与城市景观改造活动大量增加,为城市增加活力。例如唐小禾和程梨创作的陶版壁画《楚乐》,由不同颜色的高温釉变陶板组成。画面的背景是湖北省出土的楚文物:风姿绰约的古代乐女在笙、琴、鼓、钟等乐器的伴奏下,轻舒长袖,飘逸起舞……仿佛把2400年前的歌舞场面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整个画面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但又不失古朴典雅,不落俗套的作风。既反映了楚文化的精髓又把釉变陶版刻绘艺术的特殊表现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有吕品昌、袁运甫等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仅突出了民族文化,也突出了城市文化,对城市的装扮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文化是可以靠城市景观文化作为载体而表现的,当代的景德镇就做到了。

在当代中国的景德镇是陶瓷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成份的典型。在景德镇的各主干道路边的灯柱上,都是采用青花瓷或者青花釉里红瓷柱装饰,这直接表现着景德镇的特殊文化――陶瓷文化。众所周知,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便是景德镇的产瓷高峰,代表着景德镇甚至是中国明间工艺美术的顶峰。在许多广场上,坐落着由当代陶瓷大师创作的陶瓷雕塑和陶瓷装置艺术,例如火车站的大水滴,由青花瓷砖铺贴而成,三个放大的水滴代表着当代景德镇制陶业水平的高超,同时也含蓄着表达了中国人对于水的理解和喜爱。广场中红色的火焰雕塑,表达着景德镇人对火的崇拜和感恩,先辈人发现火与土的艺术,从而养活着这个偏远小镇,甚至使它闻名于世界。在人民公园的一系列瓷雕塑和壁画,都是反映着景德镇的制瓷文化和城市历史。这些陶瓷景观让不断涌入景德镇的国内外观光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传统的景德镇和当代的景德镇。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附近还有着一条天然的亮丽风景线。由于陶瓷学院毕业生和外来陶瓷艺术家的不断增加,和民间资本的投入以及大众对瓷器的需求,使得景德镇的民间手工作坊数量剧增。在老厂和乐天陶社等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陶瓷艺术家们工作的场面,每年假期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了解瓷器,了解景德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的景德镇正是依靠着这些陶瓷艺术家们而保持着城市的活力和景德镇的灵魂。这些制瓷地区才是景德镇市最好的景观,是其城市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