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时间:2022-06-26 22:1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第1篇

一、自学习惯

任何一种新学法都应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习惯。“反弹琵琶”,教师不做“演员”而做“导演”,让学生演活演好自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授《谈骨气》一文时,我们提前布置,这样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们不仅认真观察教师上课时如何组织语言导入课文、如何帮助他,理清文章脉络,如何设计提问,而且还认真刻苦地钻研课文,学些“教案”,演练试讲。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求问、求知,我们画龙点睛,双向交流。这样,学生自然地吃透了教材,笑话了知识。“角色”换位,我们不再作为学生单纯依赖的“拐杖”,学生感到有压力,这样就会形成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定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质疑习惯

主动质疑,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经常的做法是:课堂上,放胆让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鼓励学生“难”教师;课后,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学段结束,让学生自拟试卷,并确定答案;作文互相批改,有时让学生给老师的“下水文”写评语、打分数……

例如,学习《哥白尼》一文时,我们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最疑惑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由老师集中回答回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有的学生三番五次将纸条送上来,提出的问题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全面,真正“陷”了进去。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更加入趣、入耳、入心。

三、思辨习惯

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教师代读代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它却带有不可避免消极因素。而“角色”换位对学生提出了自我设疑、自我纠疑的高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掌握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其实质就是诱导学生“动”,在“动”中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学生从设疑到解疑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有的设计“盼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板书;有的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了“富在天涯有人盼,穷到眼前不认识”的顺口溜。多数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裸的金钱关系”这一结论。这样,学生不但较好地把握了学习小说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识别真、美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第2篇

【关键词】:兴趣学习的教案 学习的氛围 总结反思 表扬激励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热议话题。所谓“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把它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主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学习遇到疑问,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让学生思考“父亲是不是真的确定不了那是叔叔?那为什么还脸色煞白地让母亲去看个究竟?”让他们根据语言、神态去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像这样该问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设疑、释疑中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以境引趣。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制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传统的语文教案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参考书的思路,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制订的。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忽视学生这一头,不太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因而所制订的教案片面体现了教师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常常侧重于知识内容,很少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更少考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差异。教师过多地考虑我怎么教好这一课,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好这一课。这种备课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学生各自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参与设计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答辩能力、探究能力,提出相关的问题后由学生自读自悟,从而实现由教师的讲授向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转变。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改变教师a单向命题的状况,把教师出题与学生自主找题结合起来,把作业的难易程度与学生个体的答题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出题的意识和习惯,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初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极强的表现欲。语文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互问质疑、情境设计等手段,诱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确保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相当的时间放手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解疑、去体悟。这一点教师要舍得忍痛割爱。而这些时间内学生释放出来的能量与才华是最可宝贵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开展群体的竞争式的交流活动,例如演讲时空、辩论比赛、口头作文、即景表演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语文教师要有博大的情怀、坦荡的胸襟、宽容的风度,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勇于挑战的胆量,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理敢争。这样的愉悦的双赢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正确评价,把总结反思的权力让给学生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仅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有赖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有效的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只与少数尖子学生对话;应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应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避免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要注意智谋的激励,既不能挫伤学生也不要廉价表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即不仅要重视学业结果的评价,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唯一的理念。在课堂上可围绕其“自主学习”品质外显行为特征展开评价。如能否积极参与?能否独立思考?能否自由表达?能否善于探究?能否敢于否定?能否富于想象等。在评价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强化其正确的思考过程,不断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步改善学生自己今后的学习策略。

五、开展多样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

六、表扬激励,树立学习信念

第3篇

杨军贤

初中的语文课堂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不知道究竟他们需要什么,常常会劳而无效,教师辛苦学生悠闲,教师准备充分学生不领情……如何打造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笔者想从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氛围,结合文本,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课堂自然有趣,效率自然高。例如在教授《孔乙己》前,笔者先让学生画画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众生相,总结一些共同点,再猜一猜孔乙己的特点和命运。正式上课时,学生积极发言,气氛空前热烈。在学习了戏剧单元之后,根据戏剧文学常识,编写课本剧《变色龙》,并安排学生排练一段时间,再找时间演出,一时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空前浓厚。

其次,充分相信学生。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习的能力也很强。老师千万不要仅凭经验去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词语的语音、解释等,老师还要一一讲解甚至板书,那种场面可想而知,效果肯定极差。并且,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学习能力积分累计的方式,开展课堂竞争。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列举一道道不同分值的“数学题”,答对了,积分累计;班级制作积分表,得分情况一目了然。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超越别人证明自己的,通过一次次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学习评比,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高。在教授《春》这篇散文时,完全放手学生,各小组开展朗读、课文分析、五幅图画描绘比赛,学生完全融入到浓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高效课堂途径三,就是精心准备教案,把握虚实相生的原则。在新课改的要求中,特别要摈弃那种“是不是”“是什么”“讨论一下”等问题式的提纲教案,而应该是精心准备的一次动态演出,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大量的空白,让学生根据情节、情景进行表演、回答、叙述等。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要留有很大的空白,让学生说出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引起其他学生的抢答、纠正、补充,进而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无论是在盼、赞、遇、躲于勒的哪个环节中,恰当的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任务基本都实现了,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高效课堂途径四,利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的问题不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还得适合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不能简单的让一个学生不经过合作探究就完全取得答案,必须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答案才完整。反之,合作就没有了吸引力。比如在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时,不但要求总结出特点,还得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来,并结合例句分析。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小组的学习效果、热情就非常高。

充分利用展示,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又一途径。教师的展示,可以在上课之前,把课文的或课堂的目的、重难点、要求、提示等内容,提前展示给学生。如果可能,就充分利用媒体,力求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也可以在课后,把自己这堂课的心得与学生分享和交流,让学生提建议,这样不但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加深了师生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有可能,还可以利用展示平台,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作简略的分析和评比。学生的展示,可以扩大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展示错误,甚至可以加入课外的实践内容、社会热点的点评等,都可以在恰当的时间、氛围中展示。在综合性学习“走进社区”一课中,课前笔者展示了很多城市社区的信息,学生却展示了很多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社区里的人和事,并且把社会热点—--绿色、环保、留守儿童、和谐、日渐消失的乡村等因素都加进去了,还综合了很多语文科学习的能力训练项目,这一堂课,让笔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

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参与者、分享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文本和场所,不必局限于固有的程序和评价要素,不受制于原有的形式和框架,要大胆的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很重要,特别要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孔,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变成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真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此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课标的精髓,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准备,用心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此,老师既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客观上还完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真可谓一举多得。

(杨军贤 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初级中学 636448)

第4篇

提高语文成效的教学理念有许多,我认为运用好教学设计对提高语文成效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漂亮的教学设计会叫人赏心悦目,独特的建筑设计会让人驻足观望,新颖的服装设计会让人眼前一亮,别具一格的设计会吸引眼球,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样,教师也是一位设计师。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在《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中指出:“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习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不能胡乱设计,每一堂课之前,都要根据内容、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一套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展开,不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备课,推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不同的学校,相同年级的学生不一样,同一所学校;相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不可能一样,教学设计就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不能把别人的教案直接搬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当然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利用自己的长处,结合学生实际去设计教学。只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过程,学生才能易于接受。教学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拥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语文教学才能高效。那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哪些呢?

一、尊重学生现有的基础

教育家维果茨基要求,教学要建立在个体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而不是迁就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要适应个体的现有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创造“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才可能有效。尊重基础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而不是迁就现有的发展水平,简单地说就是了解学情,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后进行教学,考虑选择哪些内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原有的学科基础,即上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哪些基础知识还没有学好,哪些已有知识还需要强化和拓展。例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一个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年龄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就找来形态各异的狮子图片,配上音乐,在音乐中启发学生理解课文,降低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课上得很成功。这就是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快乐中实现高效。

二、合理运用跨学科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语文老师可根据具体课文,因文制宜地渗透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学《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时,老师可在教学中渗透以下知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制度,历史背景和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为学生了解人物,理解西方文化降低难度。

三、准备多套方案

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多套方案能使老师胸有成竹,应付自如。设计多种方案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多种多样,老师采取的对策也不一样,因而设计要有预见性,有了预见性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二是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灵活多样,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在课堂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质量。任何一节课,老师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要有启发、设问、问答、讲述、练习和阅读等。例如《三峡》一文,我使用图片法:用三峡风光图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问题法:让学生回答问题,解决课文难点;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巩固课文内容,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说,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有效才会随之而来,最终会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难点。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解决学生眼中的难点而不是老师眼中的难点,所以我们要多读少年儿童的书籍,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什么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他们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根据这些因素设计多套方案,一定可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四、教学设计要新颖

旧的教学设计,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洗耳恭听;老师喜欢灌输什么,学生就得接受什么;老师习惯当主角,学生只能当配角;老师指挥做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使得学生的智能无处发挥。要改变这一切,教学创新很重要,而教学创新来自于设计创新,只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才会带来更高的教学价值,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能人云亦云,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为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驾驭课堂,展示自己的风采。创新设计时,教师一定不能患得患失,要舍得割爱,创新的前提是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切入点,要打破常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经常变换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某些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导演,甚至可以进行生活化设计,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教学设计是课堂的起点,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追求新颖与高质量的统一,才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才有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当今的语文课堂呼唤高品质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

当前,更多的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在教师和学生层面都有体现,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从教师层面来看。从教师层面来看,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缺陷,也就是说,一部分教师认为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应该按照大纲和课程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较注重诗词语句的巩固,思想内容的概括,问题的回答,却不够重视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促进作用;第二,一些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足,许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围绕教材、教案和教师参考用书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并没有添加自己的主观见解,更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需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素质;第三,一些教师不能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技能。也就是说,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使用通读,提问,再读,回答等这样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2.从学生层面来看。从学生层面来看,同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长久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就是怎样更快的答题,怎样更准确的答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去感受阅读给其带来的快乐,也没有努力的从阅读中学习一定的知识;第二,对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也就是说,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魅力,对于阅读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第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压力大,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细细的品味阅读,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初中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让其静下心来自己的阅读,仔细的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而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建立阅读共同体。建立阅读共同体,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共同体就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的教学活动组织,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反思,促进师生精神共同成长。构建师生阅读共同?w,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效果。教师需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营造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对于经验进行分享。例如在阅读《冰心诗三首》的时候,还可以对于冰心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种好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家校合作的形式,构建亲子共同体,不仅也可以拉近亲子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设阅读环境。创设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高。教师在实际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阅读情境的创设目的,避免出现形式化的阅读情境。创设阅读情境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创设阅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到课文当中,帮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直观的展示,将知识经验的不足进行弥补。例如在学习《海燕》的时候,学生对于海燕不够了解,因此无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和海燕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联系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3.课本延伸阅读。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部分文章都是通过原著的节选而构成。由于学生只能获得其中的部分信息,因此对于文章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并不了解,对人物性格特点、文章主旨内涵也难以精准把握,容易造成无法理解文本,甚至误解文章的问题。对此,教师利用延伸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原著,不仅能够让学生实现拓展阅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实现阅读积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深入的阅读指导和方法讲解,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举例而言,在讲解《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原著,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喜剧风格。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欣赏这组诗的其他作品,了解陶渊明的诗作风格,进而了解古体诗的知识,以及探究陶渊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平事迹。

4.思维联想阅读。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发挥,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进行活动的深入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其思维获得发散,从而在更加宽广的阅读中获得积累。一般而言,联想阅读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首先是知识范围的拓展。也是通过文章所立足的某个主旨或具体知识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思考,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比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时,学生会对老舍的写作风格、个人生平以及他在济南的生活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老舍在山东居住时写下的《骆驼祥子》,深入了解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在文学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依靠自己的想象对文章进行再创造。由于很多文学作品在创作结尾时会通过开放式结局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也有的文学作品选为课文时也会因为篇幅等原因而删去原有的结局。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续写,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在选入教材时,编者把原著的结尾选择了删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我们一家”回家后的经历和可能发生的事情。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原著的结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文章,实现有效的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