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16:2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月考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反思教学的概念
反思理论首先应用于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的。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以后经过Lewin,Stenhouse,Kemmis和Elliott的研究和发展,得到大力提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1991年从斯腾伯格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出发,英国开始推行实施试验性项目。
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他们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主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天我们所说的反思性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即教学反思),二是教师要大力指导、组织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行为(即反思教学)。优秀学生=训练+反思。教师做好了反思,就可以避免高三教学跟着感觉走、散漫随意的现象;学生做好了反思,方能真正落实过手,从而把教师的心血、自己的努力化为分数。
二、当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师充当了三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即:“饲养员”: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考题嚼烂了喂给学生,全然不管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训练员”:魔鬼式训练,就像寒假背几十页试卷,每天做半小时语文,三天一大考、五天一小考等把学生练到两手发麻,两眼无光,六神无主的境界;“裁判员”: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不”,你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这里错了那里错了,学生可以说是动辄得咎。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仅没有取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效果,反而在大量的考试中出现以下问题:
1.对于需要积累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名句等),学生常考常错。
2.对于刚练过、考过的题,再次遇到,学生还犯同样的错误。
3.有些板块的题,老师讲清了方法,归纳了技巧,学生对基本方法也清楚,但做题仍不能得多少分。
这些问题都表明了语文教学中的理科化倾向。急功近利,教师大量讲,希望讲了就立竿见影,否则就心灰意冷,简单粗暴,希望像理科一样,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涨分,一时达不到目标就变本加厉,归咎于练得太少,再加大练强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语文复习教学走入死胡同。
三、构建高三语文反思教学策略
高三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扮演好五种角色:①心理按摩师:发现学生不良情绪,控制和引导其正向发展。②方法咨询师:面向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网络建筑师:依据《考纲》《大纲》梳理出考点考题体系,帮助学生构筑能力网络。④目标设计师:构建复习的教学目标、班级目标,引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学情评估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1.备课要有非预设性
教学中强调精心备课,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注意在高三复习中正确对待课前的准备。不要因为准备得充分,就大讲特讲,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其实高三课堂要讲究“生成”,而非仅是传授。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2.目标设立要有科学性
在对目标的设定、对目标实现的反思方面不要急功近利,简单粗暴。要注意注意阶段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高三复习一般是三轮复习。不少学校实际上搞成了两轮复习,即考点讲解和综合练习。实际上,整个高三一年的阶段安排可调整为三轮六段:“三轮”是教材梳理,考点过关,综合强化。“六段”是9月新课;10月教材梳理(重点是字词、文言);11月至12月考点梳理一阶段(基础、语用、诗鉴、间以作文);1月至2月考点梳理二阶段(文章阅读:科技、文学);3月至4月综合训练(重点考点的强化);5月至6月自主看书(清理答疑)。这样的复习安排层次性表现为基础(教材、考点)语用(句段)阅读(篇章)回归基础综合能力。
将目标计划落实到每堂课,每个人。使用什么资料、练什么题、达到什么效果、补救措施都仔细考虑。
3.教法调整要有反思性
教师在高三每一教学单元(课时、一周、一月、一个考点专题等)后,应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期复习教学内容要考虑以下六点:①是否紧扣了《考纲》《大纲》;②是否突出了考试重点;③是否针对了学生的弱点;④是否找准了涨分空间;⑤是否有助于形成能力网络;⑥练习是否有效。教法要考虑以下七点:①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类型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讲、练、自主学习的比例分配上应不同);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是繁琐的理论分析、频繁的机械练习还是考点的有效点拨、精练中反思体悟,形成能力);③是否符合阶段特点;④是否符合考点特点(基础知识复习与作文复习不同,诗歌与现代文复习也各异);⑤是否符合学生状态(比如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法选择上应有差异;在一轮、二轮与三轮复习中教法有差异);⑥是否坚持一课一得;⑦是否坚持“四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标)。
4.学习模式构建要有方法性
[论文摘要]: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4、课堂小结。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要善于回顾小结,概括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一、论证部分无分析
如《享受孤独》这篇议论文,作者首先用一组排比句从探讨人生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中心观点后安排了三个并列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述采用了事例论证,首先概述“杨帆在孤独中沉淀自己,升华自己,终于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的事实经过,然后展开议论:“她,是孤独的,但她并没有在孤独中选择自我毁灭,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其次举了世界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遭受了不公的命运仍自立自强终有所成的事例,围绕他展开了假设论证,得出了“享受孤独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享受孤独,为生命之舞增添最优美动人的舞步,让生命之舞更加绚烂夺目”的结论。作者最后以“在孤独中永远的沉睡”的画家梵高、诗人海子、作家三毛为例,从反面展开论证,得出“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孤独,只有直面孤独,承受并享受孤独才能打败自己的心魔,抒写出专属自己的人生华美篇章”的结论。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了论证中心观点列举了多个事例,但对其主人公如何在孤独中沉淀自己终有所成的过程,作者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譬如,杨帆莫名其妙地“萌发了对十字绣的喜爱之情。很快,她就学会用双脚制作十字绣”;尼克・胡哲也如有神助般的“他从不(注意!是从不如此。那还谈何“沉淀”呢?又谈何“克服物质和精神所带来的孤独,把孤独变成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从而享受孤独,走向人生的辉煌”的重点内容呢?)自暴自弃,现在的他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成为了世界公益组织Life Without Limbs(没有四肢的生命)的首席执行官”。画家梵高、诗人海子、作家三毛都死于自杀,似乎是没有“打败自己的心魔”――这是笔者的猜测,原文并没有进行论证,只是叙述了三个事例。如果作者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是如何打败自己的心魔的,文章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二、抒情代替议论
议论文在进行事例论证时呈现出事例后没有进行分析,只用结论句收尾,甚至文章的结尾处也没有进行有力的审视或总结,只是敷衍塞责,写些无关痛痒的抒情句滥竽充数。
如《享受孤独》的结尾:
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江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溪水不争流,独在山林幽壑,清澈婉转,映照了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世清誉。人也要学会享受孤独,即使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打败孤独。享受孤独,方可摘取胜利这朵彼岸花。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人只有在经历孤独,打败孤独、享受孤独之后,才能看见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享受那一地的莹白。
笔者认为,学生写议论文要想走出世俗、矫情、虚假的歧途,就要运用缜密的逻辑对事例或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不断弥补自己原有观点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尽量有新的发现,有个人的创见,在现有认识水平上完善所提出的论点。尤其是文章的结尾,如两军对垒厮杀正酣之时杀出的那支奇兵,要有意识地在结尾处对论点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审视和认识,这样才能显出我们所写文章的思想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改文的结尾如下:
众所周知,“孤独”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的孤独是一种摧毁人的意志的腐蚀剂,一沾上它就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悲观厌世,甚至恐惧、绝望,最终走向人生的尽头。积极的孤独是一种为孤独而产生的诸如超越时代的预言家、纷扰世事的明白人、超前变革的独行者,以及洞明世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唤醒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深广的情怀、当时不被人们理解现在才被人们景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悲壮等积极因素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