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实习内容自我

教师实习内容自我

时间:2022-10-11 19:3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实习内容自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实习内容自我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实习;工程实践能力;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51-01

教育的评价标准因评价对象不同和重点的不同而异。理论教学的重点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将别人的实践经验用讲授书本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实习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划、有组织地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形成技能、技巧,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领会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一、实习教学中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

(1)实习教学的学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是整个实习教学的核心。操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化为相应的“自动化”“完善化”的动作系统。操作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学习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等;心智技能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提高应该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共同提高,这是整个实习教学的核心。如在实习教学课堂上,实习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一课题的操作要领、动作分析和进行典型元件的工艺分析时,学生要倾听、记忆、理解;教师在操作演示和操作解释时,学生要观察、分析、思考,这些都属于心智技能的培养。而学生接着示范动作进行操作练习,并不断纠正错误,从不连贯、不正确的局部动作过渡到正确的、完整的动作系统,从而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要领,形成技能、技巧。

(2)实习教学的学业评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生产实习教学过程同样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实习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学生掌握好技术理论,形成技能、技巧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开展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不仅可以反馈学生掌握技能、技巧方面的信息,更能根据反馈结果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可见,在实习教学中开展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电工实习中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评价,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活动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实习教师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在电工实习中,当学生完成某个电路的安装后,针对该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内容掌握的情况、工艺水平、实习时的安全文明生产等信息,以便实习教师分析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从而开展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并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也称为结果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者评定教学措施的有效性。它的重要功能是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和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电工实习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是学生经过某一阶段的操作技能培训后,给学生评定实习效果及成绩,反馈学生在此阶段内电工操作技能、交流活动技能、安全生产技能等多方面的提高情况,教师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学模式和过程进行改进,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

三、实习教学中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的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活动情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评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开展学生自我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人员与评价对象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开展自我评价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在实习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容易忽略除操作技能提高外的其他实习内容。通过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会认识到实习不仅是操作技能的提高,还包括了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合作、交流、创新等内容,并能通过自我评价反馈阶段性实习教学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电工实习形成性过程评价中开展自我评价,实习教师可根据不同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确定实施时间。

(2)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是指由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相对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由于评价本身并不直接涉及评价者的利益,因此,一般来说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对于实习、实训评价来说,他人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实习教师和同学,因为学生的实习更多集中在学校实习课堂上,只有实习教师和同学对被评价者的实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四、结束语

开展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教学中开展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不仅可以实现生产实习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能使实习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师;学前教育;教育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56-02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实践课程备受重视。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基础。美国,极为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前教育发展,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其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非常完善且极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显著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中美学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比较

(一) 实践课程目标的比较

1.“专业型”、“全面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美国侧重“专业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来塑造合格优秀的学前教师。在全教协会的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的六大核心标准中提及: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成为专业人员。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幼儿为视角,这种“专业型”的定位为培养训练有素的合格学前教师提供规范的衡量标尺,铺垫出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道路。

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总体来说定位于“全面型”的人才培养。在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教师教育实践标准作为蓝本,培养目标主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各自拟定。课程目标力求全面性,从思想品德到创新能力设计广泛,这种培养定位与我国传统对教师作用的认识关系密切,极易导致高师院校与实践基地对所培养的学前教师人才缺乏针对性。

2.“成长型”、“适应型”的职业生涯定位。美国对学前教师的职业生涯定位在终身的“成长型”教师。以全教协会等的标准来看,要求准教师不仅是要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而是要成为教育专业的学者。在各项标准中,侧重于实践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如何教”是经常会用到的字眼,其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

中国对教师的定位自古便有传授性的色彩,对准教师的定位上体现出“适应型”的特点。在我国教师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应”等强制性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准教师往往采取被动的态度来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以便达到所谓的“合格”,在这种拘谨的条条框框中,遭到压制和打磨,逐渐沦为教学机器。

(二) 实践课程内容的比较

1.内容设计侧重点存在差异。美国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实践方面,强调实用性,不仅考虑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师,而且考虑作为人的个体成长。实践课程的设计反映出与时俱进的思想,设计形成多元文化、种族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内容,为准教师丰富教育实践经验,以期让其可以灵活地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国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性,倾向于知识素养取向,在于教师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大致分为课堂教学、主班教师工作、实习汇报公开课三部分,显现出偏重教学法理论的特点。具体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准教师没有机会参与管理和教研活动,只能在相对狭窄的环境中接触理论化的教学与管理。

2.内容组织方法存在“渗透、整合式”与“分割式”之别。美国课程内容在组织上体现出渗透式、整合式的特点。这种方式将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以“渗透式”的形式自然地融入准教师的整个教育实习阶段,可以使其尽早地熟悉教师的日常工作职责和内容,为最后的集中式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上完学前语言教育理论课程后,他们紧接着会安排准教师去相应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实习。这种及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形式,有利于准教师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增进交流,共同营造专业化发展的前景。

我国课程内容的组织呈现出“分割式”的特点。作为准教师培养过程的终结性课程,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实施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全然分开,运用传统的“理论―应用”的单向路径,在高师院校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在学校外设置实践课程,两个主要场所之间没有相互配合与协调,缺乏支持和帮助的平台与机制。

(三)实践课程实施的比较

1.“合作者”与“配合者”的角色反差。在美国,准教师是班级教师的合作者、支持者。每天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准教师都可以参与。这种轻松的、合作伙伴式的关系,有利于准教师快速地适应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对职业的美好展望,学会与上级、同事合作,互相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反思、批判,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的发展型教师。

我国准教师通常承担着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根据不同要求转换角色。扮演教师角色时,要求为人师表,配合指导教师完成幼儿一日的生活起居等;扮演学生角色时,要求服从幼儿园的管理和安排。在这里,班主任和准教师并非合作者的平等关系,而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主要实施模式不同――延伸模式与“3+1”模式。当前美国学前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课程采取延伸模式。这种模式将教育见习、实习、演习等安排在整个5年的教育计划中,便于将实践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准教师在整个实践课程中可以有效地整合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促进反思能力与专业意识的形成。这种模式为全美的准教师提供更高层次、高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对未来发展具备充分准备的适应能力。

相对而言,我国的学前本科实习主要采用“3+1”模式,也被称作“应用型”模式。以四年制本科为例,前三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会在大四的时候安排实践课程安排,采取集中实习8~10周的方式。大学四年明显分割为两个阶段,前三年的集中理论学习与第四年的实习呈现出分离的趋势,中间跨度较长,相应的理论知识不容易被迁移到新的教学情境中,使得准教师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四)实践课程评价的比较

1.评价方式存在差异――“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美国在课程评价上采取“发展性”评价,其教育实践课程强调“标准本位”理念。整个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致力于准教师的发展性、进步性,强调准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价值。准教师会建立成长档案袋来进行自我评价,搜集能够体现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成长的相关资料,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接纳来自多方教师在实践理论、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建议。

我国在实践课程评价时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在教育实习的期中和期末评价中,一般由个人总结、组内评定、指导教师评分以及高效指导教师评分四部分组成,很少进行准教师的自我评价,让其常常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种倾向于“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导致许多有利于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信息被忽视。

2.评价主体不同――“全方位”评价和“单一性”评价。美国侧重于全方位的实践评价,全美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是全国性的教师教育评估机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的所有要素都作为评价对象的范畴,而统一规范的标准,着眼于整体的全面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评价对象较为集中和单调,是以实习指导教师为主体,局限在准教师个人的知识、技能方面,缺乏对准教师创新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等专业发展的评价,严格地说,只能是“评定”而不能说是评价。真正的评价是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强调准教师参与评价,吸取评价的精华,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科学定位发展性的培养目标,为教师专业化起导向作用。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当代教育所需的人才,将准教师与作为“人”的基本生长需要紧密结合,将目标导向于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不是仅仅打造出所谓合格教师的“半成品”。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质疑“为什么”,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从“合格教师”发展到专业型的“反思批判型教师”,对本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不断向乐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方向迈进。

2.发挥实践内容整合作用,真正促进准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课程内容要重视准教师真正的需求和必备的专业发展素养。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形成专业发展意识、职业认同、职业情感,切实学到实践技能,这对今后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效优化实施环节的内部要素,增强实践课程的适应性与弹性。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必须着眼于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在为准教师个体成长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营造一种愉悦平等的合作氛围与关系。改良实践课程的关键参与者之间的传统三角模式,有效促进三方随时对话,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与弹性及因地制宜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支持准教师不断地从合格走向专业,扩宽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标准,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致力于准教师的自我评价,形成批判性的反思意识。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应该以诊断性的发展评价为主,辅之以总结性评价,并用全面、发展的视角做出科学、专业的评价。借鉴美国经验,可采取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帮助准教师建立自查评价表,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刘颖.NAEYC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培养标准及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2]唐荷意.对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评价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2).

第3篇

一、引导实习生建立教育职业信念

职业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的师魂。要点燃实习生的对体育教育的痴情和热爱,这是必须的,是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稳定的条件,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石。细分在实习期间,要有争做一名优秀实习生的意识与热情,才有对体育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心,才会有终生对教育事业的职业精神。实习生的职业信念有两面性,一是没有经过实践的理想化的;二是实习后的现实性的。他们是有很大差距的,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努力缩短两者差距就是不断进步与提高。

二、帮助实习生客观地分析自我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包括专业、性格、语言、情感的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对反馈信息的敏感度等。帮助实习生从自己所教学生的目光中认识自己;从与实习生伙伴共同交流中发展自己;从指导教师的指导中提升自己;从听课教师的点评中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己的有效教学能力与水平,使理论知识与技术经过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构建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与学生的关系。摆正与学生在课堂与课后的关系,注意掌握好分寸。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中有一条:“不要和学生过分亲密,但态度要友好,不能过于随便。”还要获得体委、班干与所谓‘头头’的支持,让学生首先喜欢自己,这样少些对立与纪律问题,不知不觉喜欢自己的体育课。二是与实习生的关系。这也是他们今后的同事关系的演练。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关心他人的热情去处理事情。三是与指导教师和当地教师的关系。对当地教师更要诚恳地主动请教,从而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情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与帮助。

四、了解并引导学生的需要管理好课堂与常规学校体育

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与动力。当学习内容能对学生产生直接兴趣时学生会有动力,没有直接兴趣时,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作用或通过学习获得学习其他内容的方法等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会保持对学习的注意力,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以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为原则,从关爱发展学生的人格出发,保持冷静,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问题,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还要利用所学的多种理论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另外要在大课间 、运动队、运动会中积极主动做好工作,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积累本领。

五、积累实践策略经验,提高实习生策略性知识

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作为支撑 ,并不断学习保持领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实习生给学生上自己优势 专业时表现得都很好。首先,尽可能在实习前几天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最高兴的是赢得了教师的关注,是动情。二是思维导向策略。思维的目的直指教学目标,思维的过程要指导教学行为,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教学的重难点,确保目标的实现。三是建构策略。指导实习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在此基础上将原有知识与技能同化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更加吸引学生的主动学习。四是监控策略。对所教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组织实施,特殊案例的处理,学生评价等进行积极地、自觉地监察、反馈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救措施。五是暗示策略。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环境、自我等形式进行暗示可以催生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六是评价策略。以学生的发展快慢幅度大小,兼顾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第4篇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专业 教学实习 现状调查与分析

1.前言

体育教学实习是师范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师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教学实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本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高校扩招引起的学生人数激增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教育教学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研究对象

以云南农业大学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61人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30人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体育教育实习的专著和有关文件,有关高校素质教育、教育实习等相关文献多篇,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教育教学实习的最新资料和改革动态,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2问卷调查法。

通过收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访谈的相关意见,制订了相关的问卷。共发问卷120份,(其中学生91份,教师29份),回收117份,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94%。

3.3访谈法。

3.3.1访谈对象。

对我院及实习单位的专管教学的领导及指导教师,以电话及书面形式进行访谈。

3.3.2访谈时间。

2006年9月―2006年11月。

3.3.3访谈内容。

对实习生工作态度、运动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访谈。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教学实习学校现状。

我院03级实习学校有6所中学,1所大专学校。7所实习学校的现状见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实习的学校有一级高等中学、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一级三等完全中学、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大专和私立学校等。这些学校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围绕篮球、足球和田径展开的,特色项目几乎没有开展。实习的内容就局限于这几项开展,其他内容的实习就得不到锻炼。

4.2实习工作开展情况。

从表二可看出:实习学校基本按实习的内容开展,有见习班主任的实习,有组织竞赛、竞赛裁判、运动训练和课外活动辅助,可以说是得到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实习,但有的实习学校没有让实习生实习班主任项目。

4.4存在的问题。

4.4.1部分实习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实习不太关心、重视;部分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不太严格、不太认真负责。

从表四可看出:7所实习学校对教育教学实习重视程度不同,有81.3%左右的实习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实习太重视,有56.6%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不太严格。对于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4.2在实习过程中体育理论教学未引起重视。

从表四可看出:只有昆明第十四中学要求写理论教案,但没上理论课。建工学校有两份教案,并安排了相应的理论课教学。其他实习学校几乎没有安排实习生上理论课。理论课教学实习是体育课教学实习的内容之一,根据本院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计划要求,实习生需进行理论课的教学实习。

4.4.3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实际上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实习生既要接受指导教师的安排,又要积极地管理和教育好学生。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许多实习生不能适应,因而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实习生不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是指导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实习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种是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却不愿向指导教师请教,盲目地行动,因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走一些弯路 [3]。

4.4.4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受指导教师的约束,但相对于已“自由”了许多,更多情况下是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实习生就流露了一些自由散漫的现象。如早操时懒床不起来,别的同学上课不去观摩等现象。在实习期间不但没有得到锻炼,反而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5.建议与对策

5.1大力加强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校应大力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科研合作等方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并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等服务。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和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5.2选择体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实习。

这些学校领导较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较高,体育课教学相对比较规范,运动器械条件较好,指导教师相对比较认真,能满足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需要。

5.3制定严格纪律,进行规范管理。

除了按学校教务部门有关实习管理规定执行以外,应安排带队教师。带队教师要做到经常与实习生在一起,既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

5.4实习生在实习前,学校应安排相应的培训,让实习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体育教育的实习效果,解决实习生存在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杜甲勇.体育实习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89-90.

[2]曾剑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的调查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4:119-121.

[3]曾承志.体育教育实习生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05-106.

[4]王东.对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实习教育现状的再探讨[J].陇东学院学报,2005.3.

[5]董玉福,李云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委托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9:81-83.

[6]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7]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第5篇

关键词 第一堂课 实习教师 教学心态 备课 第一印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最初的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师生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非常关键的。教师的第一堂课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自然就会顺畅些,师生关系也会融洽些,要是讲砸了,就会影响学生今后对你所教的课程的听课兴趣和效率①。通过实习观察,笔者也学习并总结了一些教学体会,想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最好要做到如下几点:

1 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教师良好的、坦然的教学心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②。

实习教师初上岗,从一名学生的身份突然变成一个截然相反的身份——教师,在心理上会有不适应,不自信的感觉,上课前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慌的心态,那么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实习教师要做好自我调适,放松心情,充分相信自己能够上好第一堂课,并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当然,如果自己调适不好的话,也可以和自己的带教老师或者前辈们聊聊自己的担忧,向他们请教相关的问题,取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2 充分备课,打好基础

备课是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是否充分、周密和完善,直接影响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③。

2.1 备学生

上课之前,最好在所要上课的班级听一次课,课后主动和学生们交流,了解所任课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氛围和班级气氛,与学生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

2.2 备自己

回忆一下在学生时代自己的老师们是怎么上第一堂课的,然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学生们会更喜欢什么样教学风格,根据自己的条件做好教学风格的定位。

2.3 备内容

最重要的还是要备好上课内容,认真学习、熟悉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阅读和收集文献资料,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完成教案,准备教具。最好在课前把上课的每个细节在脑海里过一遍,提前想到可能在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并想好解决的方法。

3 注意仪表,美化印象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亲近美好的事物,学生也不例外。实习教师刚出校门,本来就具备青春活力,在此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再稍加恰当的着装修饰,就会显得干净利索,精神焕发。除此以外,内在之美也很重要,实习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师身份,面对学生,语言态度一定要得体稳重,不能让学生觉得你总是夸夸其谈,举止轻浮。当然也切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

4 自我介绍,精彩开场

教师一个漂亮出彩的亮相和开场,往往能瞬间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让学生们立刻喜欢上你。学生面对第一次见面的新教师,其实也是充满好奇,所以教师不应该一上来就开始讲授新课,而是应该首先做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经历,自我介绍时要求做到面带笑容、自然大方、风趣幽默,最好不要站在讲台桌后面,这样会给学生们距离感,可以站在学生中间,也可以在学生间来回走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你。自我介绍期间可以穿插几个自己在求学或者找工作时遇到的有趣故事,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也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他们也做下自我介绍,这样可以拉动师生之间的互动。

5 讲授新课,合理安排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往往都是一门课程的绪论部分,大多讲的就是本门课程的内容、学习意义以及学习方法,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宽泛抽象,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

5.1 联系生活讲解内容

要使学生认识所学课程,意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最好是多联系学生们能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比如在讲解学习英语的意义时,就可以问问同学们自己遇到外国人的经历,讨论其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引导和解释,最后引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使本来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活化成生活经历,使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5.2 结合经验讲解方法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当然最后也要对本门课程这学期的教学计划、学习目标、课堂要求以及考核方法进行说明,让学生在学习时做到有迹可循。

5.3 注意细节完善教学

(1)恰当安排内容:开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和学生还处于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阶段,此时安排较多的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所以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恰当合适。

(2)注意调控气氛:教师上课时的情绪和精神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在第一堂课一定要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此来带动学生们学习的情绪,调控课堂的学习气氛。

(3)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往往代表着一门课程,学生们对教师的印象就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印象,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保持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使学生们喜爱你,亲近你,这样随之学生们也会喜爱你所教的这门课程。

(4)提高业务水平:当然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基本的,讲课讲得磕磕绊绊,就会降低你在学生中的可信度,所以要做到对书本内容熟悉,讲课时谈吐自信大方,咬字清晰。

(5)合理利用教具: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具,比如说各种模型、实物、图表、多媒体等,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信息。

(6)注意提问技巧:提问时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提问结束要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智慧,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7)注意树立威信:实习教师年纪都比较小,往往大不了学生几岁,所以学生们很难“怕”实习教师,这样课堂纪律就很难维持,所以实习教师在亲近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树立自己的威信,做到“恩威并施”。

6 课后反思,总结经验

对于实习教师而言,课后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快速成长的必要措施。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寻找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适时地进行反省、总结,进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⑤。

作为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实习教师,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第一堂课,而每位教师对第一堂课的处理方式和教学体会肯定各不相同。根据个人经验,笔者从课前的心态调整、备课方法、形象准备,课中的自我介绍、新课安排,课后的总结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第一堂课的上课方式和教学体会,希望能对实习教师们有些许的启发和帮助。

注释

① 闫向东.如何上好第一堂课[J].卫生职业教育,2010(5).

② 陈春玉.坦然的教学心态,让课堂更精彩[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0).

③ 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48-149.

第6篇

第二条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了教学计划方法的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项实践训练,并原则上完成了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训练之后,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现场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必修环节;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顶岗实习从三年一期开始安排,因特殊情况可以安排在其他时间进行,原则上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

第三条顶岗实习前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修读并考核合格,且须按照学校方法交清学费.除因学校特殊安排外,任何人不得在课程考核结束前提前顶岗实习.学生因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须提供单位接受证明(说明实习岗位,薪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人事部门联系电话等)以及学生家长签署的同意实习的书面意见,经系部和招就处查实确认后可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有重修科目的以自修方式重修,返校参加重修考试合格才能具备毕业资格.

第七条顶岗实习必须保证实习质量,保证实习时间和效果,保证师生实习安全.实习前学生必须签订统一制定的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单位,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系部统一保存,同时应统一办理师生人身意外保险.

第八条同一实习单位,有三人及以上实习学生的应成立实习小组,设实习小组长,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学生请假首先须经实习指导老师同意,实习单位批准.

第九条学生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由实习小组长(或本人)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报告,由系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实习学生不得直接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若无理取闹,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将按《学生管理方法》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学生代表主要职责

1,学生代表主要由班委和实习小组长组成.

2,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

3,组织和督促学生自我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及时跟踪本小组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

4,发扬团队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向实习班辅导员,指导老师或企业指导老师汇报学生思想和实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5,处理好实习单位人与事的关系,维护学院声誉和企业形象.

第十八条顶岗实习学生的职责

1,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2,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按照学校方法认真写好顶岗实习报告和跟踪调查表,《顶岗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

4,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签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凡未按学院要求办理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和未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而擅自离校的,在外发生的一切责任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未办理任何手续擅自离校的,按学院《学生管理方法》作旷课论处,并给予相应的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

5,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应主动与系部,实习指导老师和班级辅导员保持联系.若因学生个人原因联系不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学生个人方面的损失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十九条顶岗实习组织工作基本程序

1,由招生就业处和系部落实实习单位,明确顶岗实习的岗位,目的,现场指导教师人选,系部必须安排专业教师或聘请企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现场指导.

2,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对顶岗实习的时间,任务,提交成果要求等做出明确的方法;《顶岗实习任务书》一式三份,学生,现场指导教师,系部各一份.

3,学生按学保处有关方法办完离校手续后,携带《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报告本》,《顶岗实习鉴定表》到岗实习.实习期间系部指派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巡查,巡查记录作为实习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4,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现场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客观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其能力水平,顶岗实习成果给出评价意见,并交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后由毕业生本人或学院指导教师带回.

5,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毕业综合训练的实习生须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指导老师下达的与实习岗位紧密结合的毕业实践课题,顶岗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答辩.

第二十条顶岗实习主要工作内容

学生到生产单位顶岗工作,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实践教师指导下,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维护办法,熟悉生产工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收集生产单位有关管理,生产,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收集实习岗位的职责,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技术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参数,事故报告等资料;要及时记录实习内容和收获;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同学要按指导教师方法的进程要求完成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十一条顶岗实习成绩评定

顶岗实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实习报告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60%,由现场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鉴定表》上按考核内容打分.

2,实习报告成绩占40%,由校内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报告后打分.

3,校内指导教师汇总两部分成绩,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给出总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方法学分,将延期毕业.

4,顶岗实成绩由系部汇总,签署意见并盖章认可后交教务处审核.

第二十二条顶岗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名称,性质,规模,产品服务门类,生产经营管理特点等);

2,实习岗位基本情况(职责,操作规程,设备情况,技术工艺情况,班组车间情况等);

3,现场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职称职务,技术专长,成果等);

4,实习日记(周记);

第7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 教学水平

前言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教育实习不仅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体育教育教学情况,接触和熟悉教材、教法的特点,同时也直接反映出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历年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均未对如何指导实习生这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工作进行阐述,因而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行指导,许多指导教师只是凭借着过去自己实习时的经历和现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指导。近年来,我们在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研究,并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旨在为使实习生今后走上教育岗位,尽快适应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1 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近年来的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实习生在书写教案、预讲和组织教学等方面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很不尽如人意。有些实习生由于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影响教学效果。尽管在实习准备阶段,对实习生的各项教学技能如教案编写、组织教学形式、教法实施、教学要求、教材安排及时间分配等都作了专门的指导,但实习期间仍不断出现一些与其专业能力有关的问题。如有的实习生怕上理论课,担心语言、板书过不了关,有的实习生在试讲阶段就感到胆怯,对自己的组织能力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实习生在需要变换队形、讲解技术要领和要求时常常用手势和动作示范替代必要的组织教法。

1.2 教育实习时间偏短,授课节数偏多,备课不充分,收效不大。备课和上课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头一回,虽然在理论课程里学习过,但真正做起来毕竟还很吃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求他们在短短的几周(含留校准备、试教一周)时间里认认真真备好上好8―12节课,且要求实习生尽可能完善地实习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课程,这的确不太容易,必然造成他们在匆匆忙忙之下马虎应付。这样的备课,考虑问题不周全、不详细,只强调任务,不讲究质量,感受不深,收效不大,实习生得不到锻炼。

1.3 只重视对备课、试教和上课的指导,不注意组织听课、评课和总结提高。在实习中,教师花大力气指导实习生备课、试教和上课,但是一把实习生“扶”进课堂,就完成了任务,很少指导实习生进行课后自我分析和组织听课者进行评课。因此,实习生上完课后不知道自己上的课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很难总结、积累、借鉴和提

高。

2 提高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

2.1 加强实习前的训练和演习

2.1.1 培养学生理论课的讲授能力,在体育教法课中可采取两项措施:第一,变学生回答问题为讲解问题。原来教师提问问题,学生都是在座位上起立回答,现改为学生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所提问题。第二,给学生创造讲课的机会。教师可选择学生平时接触多、较为熟悉的教材,分配课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均可)备课,轮流上讲台进行讲课,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这两种方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钻研教材的独立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理论课的讲授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学生的话讲,“既练了口,又壮了胆”。

2.1.2 增添教法见习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只靠理论上的学习远远不能真正解决。为此,在讲授教法课的同时,可每周安排一次教法见习课,具体做法是学生2―3人为一个见习小组,担任公体课教学的教师为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带一个教法见习小组。教法见习共分三步:第一步,学生看主讲教师上课,以达到熟悉教学环境、了解教学过程之目的;第二步,由见习学生带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教学时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辅导;第三步,见习的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经主讲教师审阅、批改后,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完成全课的教学过程。每次课后,主讲教师要对见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教案、口令指挥、组织教法、教学效果进行讲评总结。

2.1.3 组织好观摩分析课。为了使教学更接近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实习前要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分析有经验的体育教师的课,以吸取先进经验。课前拟好看课提纲,课中认真记录教学情况,课后写出分析报告。通过分析老教师的课,学生可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高尚的职业道德、灵活多样的组织教法等,这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提高教学能力大有益处。

2.2 精心“备”好一节课

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指导实习生课堂教学时,特别重视备课,要求实习生精心“备”好一节课。

2.2.1 要求实习教师精心制订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大纲、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实习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教学要求,用以指导备课的全过程;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确定一堂课的知识点、智能点、德育点以及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水平的目标。

2.2.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求实习教师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精心搞好如下设计:一是课的导入,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设计教学提问,畅通信息反馈,注意知识消化,适当进行调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三是设计讲解、示范,通过讲解对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剖析和揭示,示范动作要求准确、规范、优美,并要注意角度、方法;四是设计场地器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任务和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好场地,布置好器材;五是设计结束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及时地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2.3 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主要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并用。教师不必拘泥于一式一法,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灵活应变,匠心独用,提倡“启发式、开放式、多样式”,重视学法指导,使学法科学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掘学生的能力。

2.3 认真抓好试教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实习生来说,上课是头一回,缺乏上课经验。因此,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我们成立了试教小组,由原任教师和同一个教学实习小组的学生组成。试教时,要认真做好试教记录,然后进行评议总结,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不够的地方提出讨论,一一纠正。对于试教中出现思想性、科学性错误者,明确地规定不准上课。要求实习生人人争取早日过好“试教”关,并争取做到引入新课自然,讲解善于启发引导,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和培养“观点”的教学目的。

2.4 重视课后小结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人认为上完课就完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积累、借鉴和提高,势必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育实习中,我们要求实习生每上完一堂课,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一堂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分析在本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订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待练习内容的反映,上课情绪,以及学生运动后自我感觉如疲劳程度、恢复情况等等。将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积累了教学经验资料,为日后进行教学专题研究准备材料。在教育实习期间,教师定期检查课后小结,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5 建立“听”、“评”课制度

要学会上课,首先必须学会评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教师一堂好课就是实习生最好的活教材。为此,在教育实习期间,除了正常的见习之外,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实习生多听课。不但要听比自己课上得好的教师的课,也要听比自己上得差的课,弄清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处,以便教学时作为借鉴。并要求听课者记好听课记录。根据我们制定的评课标准:①教学目标是否达到;②教态和教案执行情况;③掌握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内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以及运用组织教法的情况;④学生参加练习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⑤讲解、示范是否清晰、准确;⑥是否重点突出、难点准确突破;⑦是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⑧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听课、评课记录。此外,我们还把以前“学生上课、教师打分”的评分方法改为“教师、学生共同确定分数”。即由指导教师和同组学生按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的项目和要求,当堂打分,然后送交实习小组按一定的权重计算上课得分。这样,学生参与评课打分,大大调动了他们听课、评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学会了怎样评课,也学会了怎样才能上好课。对培养提高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大有好处。

结束语

我们运用上述做法指导近几届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收效显著。实习生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来校实习的实习生,绝大部分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我们认为,只要重视对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的培养,方法对路,加快提高实习生教学水平是轻而易举的。

参考文献:

[1]万丽丽.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1994,(3).

第8篇

一、教育实习指导的相关理论

早期的教育实习指导缺乏理论基础的研究,教育实习只是被看作科学知识的传承,“实践的知识”也被看作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指导教师的工作只是把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迁移给实习生。随着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反思理论研究的发展,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开始总结教育实习实践活动的“规律”,尝试通过对教育实习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为各种教育实习活动提供理想性的引导。在诸多研究中,有四种教育实习指导理论较为突出,即情境学习理论、“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交流轮”理论、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

(一)情境学习理论1991年,莱夫和温格(Lave&Wenger)提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仅是个体,更是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彼此差异资源为媒介的、参与性的学习过程。教育实习为实习生提供了参与教学实践,在指导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学习教学”的真实情境。因此,情境学习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12]充分反映了指导教师同实习生的密切关系。实践共同体,即实习生参加教育实习,参与到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境中,尝试参加、融合到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去;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是指在“师徒”关系下,实习指导教师愿意接受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习生的技能,而实习生也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教学知识与技能。可以看出,“参与”是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实习中的“参与”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教师要积极调动和鼓励实习生“参与”真实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指导教师自身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观察、对话,与实习生互动,解决真实环境中发生的各种教学和管理问题。

(二)“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安德森等人于1998年从实习生的视角,提出单项实习教师指导理论,认为判断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三个条件分别是愿意接触实习生、渐进式指导方法和关心实习生。指导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实习生建立互动关系,发挥指导教师的教学、辅助、鼓励和咨询等基本职能,把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技能传递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单向”指导理论中,指导教师承担着“导管”的角色,把个人经验和教学知识传导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2006年,斯蒂尔(Steel)在“单项”理论的基础上,从互惠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互动”指导理论。斯蒂尔指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不是自上而下的传导关系,而应是相互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合作的互惠关系。指导教师不仅需要与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接受和信任实习生的“自我意识”。指导教师要让实习生感受到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并要鼓励实习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分享经验,把指导教师看作是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13]

(三)“交流轮”理论2003年,帕杰克基于荣格的心理功能理论,结合已有的实习指导教师范式研究成果,提出了“交流轮”理论。荣格把人的心理功能划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功能。根据四种心理功能,帕杰克把个体教师的教学风格划分为四种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两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分别是:1)技术性模式,管理型和规范型;2)人文模式,护理型和统筹型;3)发展反思模式,理想型和自主发展型;4)原创性模式,解决问题型和探索发现型。四种指导模式在教育实习指导的目标、指导任务、指导过程与方法、指导的思想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如技术性模式的指导任务是发现和解决实习生遇到的现实教学问题;人文模式的指导任务是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反思模式的任务是为实习生“增权”;原创性模式是为了培养实习生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帕杰克指出,指导教师具有哪种教学风格,是非理性维度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和理性维度中占主体地位的心理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指导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模式,其形成过程都和指导教师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并没有优劣之分。同时帕杰克认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保持相同或相似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实习生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14]

(四)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2010年,科瑟根结合反思理论研究,提出教师培养模式的五个步骤,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行动、回顾、对重要元素的认识、制定新的行动方法以及检验五个环节。指导教师鼓励实习生开展自我探究式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实习生获得教学经验的最重要手段。指导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提问、讲解和观察等方式,与实习生一起,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减少阻碍实习生反思活动的障碍,通过对实习生的肯定和移情,提高实习生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15]综合上述几种教育实习相关理论可以发现,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和指导任务、实施的指导方法以及践行的指导过程都是促进或制约实习生参与实践体验、积累个人经验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实习理论指导下的实习指导,是实习指导教师促进实习生成功地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获得“政府认定的教师资格”,创造充分自主的实习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鼓励、辅助、互动、咨询、移情等方式,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为实习生提供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引导。教育实习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其理论意义也体现在研究者们对教育实习活动开展的大量研究之中。

二、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导内容研究、指导策略研究、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指导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指导教师的角色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从教育实习制度产生至今,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门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是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角色进行的不同的建构。受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指导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研究者通过分析社会、高校、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特殊身份的期盼,赋予指导教师“知识搬运工”、“导管”、“助手”、“占位符”、“合作者”等多样性的角色。奥戴尔(Odell)的向导论认为,指导教师是为实习生指明专业发展方向的明灯;[16]达奥茨(Daloz)认为指导教师是鼓舞者,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实习生树立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17]费曼-南瑟则把指导教师看作是实习生提高实践技能的助手;[18]罗宾森(Roberson)发现指导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教学技巧大师和贴心人;[19]克拉克认为指导教师是实习生教学知识与技能运用情况的监督者;[20]格尔克(Gehrke)甚至把指导教师描述为给予智慧的人,因为优秀的指导教师能够影响实习生思考问题的方式。[21]虽然在指导教师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对于指导教师的角色认同,研究者并没有一致性的描述,但是无论指导教师承担哪种角色,其在帮助实习生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传播教师行业文化,增强实习生工作幸福感,减轻实习生经历的“现实震撼”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实习指导的内容早期实习指导教师“导管”的角色,决定了实习指导的内容只是单一地输入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甚至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教育实习中的“占位符”,并不明确如何指导实习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费曼-南瑟指出,无论指导教师如何看待指导工作的职责,指导教师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指导内容。[22]因为明确的指导任务和内容,不仅有利于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有可能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技巧,把实习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转换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工具,否则,指导教师只会被动地把实习指导当作教学的一部分,倾向于“修复”实习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把发现的问题转换为教师共同成长的机会。从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引导、入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引导、职业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及日常生活和情感的引导。奥戴尔认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应该包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帮助实习生在教学岗位获得成功,为实习生提供示范、生活辅助和职业观培养,帮助实习生融入到学校和社区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等内容。[23]除了上述内容,古德(Gold)认为,实习生的各种需求是制定指导内容的参考,并把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也纳入到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认为组织教学会议与小组讨论也是指导教师的一项工作职责。[24]伯林纳(Berliner)等研究者提出,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增强实习生对“教师身份”的认同,帮助实习生解决遇到的教学问题,为实习生提供探索空间、提问空间、创造改善空间和共享资源的空间,为实习生做示范以及帮助实习生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25]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为实习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短期技术指导,帮助实习教师了解学生思考方式,组织合作教学,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现象。豪布森(Hobson)于2002年总结了五项实习指导内容:实习生教学的指导;增强实习生对教师行业的热爱;言传身教,增强实习生的职业幸福感;使实习生满足教师入职标准;教育行业文化的传播。[26]

(三)指导策略指导教师指导的实习生和教学实践情境不断变化,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而有效的指导策略能够降低不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实习生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21世纪以来,研究者在对指导教师研究的反思过程中,尤其关注指导策略研究。帕杰克、斯蒂尔和科瑟根分别总结了实习指导模式类型、指导策略的构成元素以及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策略的构建模式。帕杰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出技术性指导、人文性指导、发展反思性指导和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本的原创性指导四种教师指导模式,并开发了指导教师教学指导风格量表。帕杰克认为,在搭配“师徒”关系时,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与实习生的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应当给予考虑。斯蒂尔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要由教学、辅助、鼓励、咨询和关怀五个元素构成,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是一种互惠的关系,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关心和关注是实习生获得成功的关键。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引导和帮助的定义范畴,还包括同实习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接受和信任实习生的自我意识。指导教师通过与实习生分享经验,相互合作,使实习生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知识能够得以体现。科瑟根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格式塔、模式和理论三个层面递进式构建个人教学策略。教师的个人体验与经历是其未来构建某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教师最初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检验以后,通过反思,最终演化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观。指导教师要想办法为实习生搭建促进教学实践和技能学习的反思平台。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导教师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学会处理实习生由于个人经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而体现出的差异性,每个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习生各自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构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体验和差异都应该成为指导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能够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娴熟教学技能的教师承担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是促进实习生顺利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克拉克等研究者认为,指导教师的选拔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水平、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风格以及实习基地校长的意见。教学经验是选拔指导教师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选拔标准,如美国东南部地区,通常要求指导教师获得本科学位和教学资格,同时还要有三年的教学经验。交往能力是实习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娴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沟通,减少工作中的矛盾。此外,指导教师要自愿参加实习指导工作,愿意同他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27]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科,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要求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有研究发现,心理教育学科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比教学经验更为重要。[28]在培训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才开始受到关注。克拉克认为,接受过培训的指导教师,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拥有“更加完善、有效的计划,更有效的课堂指导以及更加高效的实践反思能力”,更加擅长鼓励实习生的教学活动。实习指导工作不顺利,通常被认为是因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通常包括组织研讨会,通过“师徒”会话或指导教师间的沟通,调整和改善指导方法;或由大学或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学习丰富指导技能;引导指导教师反思,更新知识观和教学观,满足实习生发展需求和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要求。在培训课程开发方面,麦克唐纳(McDonald''''s)于2004年开发了以明确指导目的、指导风格、指导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合作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30]泰斯-斯普林斯(Thies-Sprinthall)于1984年设计了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培养指导教师分析能力的培训课程;克拉克开展了13周的指导教师自我引导培训课程,指导教师学会如何观察、利用教学活动的多种因素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在承办指导教师培训机构方面,由于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提供理论指导,所以被认为是提供指导教师培训的理想机构。虽然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的必要性,但是在现实的操作层面却难以执行。在实习基地层面,美国的教师资源也比较紧张,尤其是近些年由于各地方政府削减教育经费,导致很多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离开教育岗位,能够承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的教师人数有限,教师选拔自然难以实行;在高校层面,虽然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能够满足实习指导教师的实际需求,吸引教师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培训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指导工作的影响因素开展实习指导工作的影响因素包括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指导教师的“原地位”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爱德华(Edwards)等人2004年指出,比起实习生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是指导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很多实习指导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只把实习指导工作看成是附加的、临时的工作。[33]寇纳(Koerner)也指出,任何脱离以学生为核心的活动都是学校和教育部门所不允许的,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带来最小干扰的前提下,如何为实习生提供指导就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如何权衡学生和实习生利益关系的矛盾。寇纳发现,实习生会威胁到指导教师在班级中的“原地位”,即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实习生在班级中承担的责任越多,指导教师会感到越不安,甚至是嫉妒,结果会导致指导教师压缩实习生的自主发展空间。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实习指导教师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希望参与实习生指导工作,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很犹豫,因为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复杂的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工作的热情。可见,美国高校专门针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研究内容丰富。教师教育机构和实习生的需求,实习基地学校组织环境因素、指导教师的个性化成长经历以及对实习生指导工作的认同都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但是,从实习指导教师产生至今的多项研究中,关于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实习生是教育实习活动的主体,研究者对实习指导教师评价的研究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实习基地与实习指导教师资源发展不均衡,如何制定既有鼓励性、又有制约性的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制度成为难题。此外,实习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而获得的个体成长,是反映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实习生个体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包括过去、现在并一直延续到未来的发展过程,脱离实习生的“前体验”,排除实习生个体因素,孤立地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实习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也增加了评价标准研究的难度。

三、美国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成果对我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国教育实习指导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但目前由于受教师教育资源紧张、实习基地学校教学与管理压力大、指导教师指导任务不明确、指导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习指导工作上,有些学校还存在实习生无指导或指导不足的“自为”情况。美国实习指导教师研究取得的成果,对我国如何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加“师徒”互动,既做到同实习生分享积累的教学技能知识,缓解现实压力,又能够在实习指导工作中不断丰富个人教学体验,获得个人专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鼓励指导教师反思,转换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导教师的角色一直都是美国研究者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受社会、学校和家长需求的影响,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多数还是放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上,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地区的实习生面临指导不足甚至是无指导的状态,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单一,不能满足预期的角色期待。为了使实习指导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成为实习生的榜样、启发者和领路人,就需要重新塑造指导教师的角色,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反思,如“实习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一种教学问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会适用于实习生”、“哪种教学活动方式更加有效”等。鼓励指导教师成为实习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的中介”,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习生、高校教师教育机构和社会对指导教师的角色期望,呈现多样性的角色特征。

(二)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内容,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近三十年研究成果表明,明确的指导工作内容既有利于实习生的教学实践体验,又有利于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目前我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效果考核与评价机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详细、明确的指导内容纲领性文件,指导工作考核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高校、教育部门和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一起设定详细的实习指导工作内容,对指导教师满足实习生各项需求进行客观性考核。还要设计主观性评价框架,建立长效的互评制度,由实习生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指导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提供评价日志,并存入指导教师个人档案。把多年的、不同实习生的评价综合整理,作为指导教师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指导教师工作考核与评价不再无足轻重,而是要成为指导教师自我审视专业成长的一面镜子。

(三)倡导多元的指导方法,鼓励实习指导教师摸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达奥茨曾指出,每位实习指导教师的个人经历、个性差异、环境因素和教育背景都不同,教师们的教学风格会具有倾向性,并不能说某种教学风格优越于另一种,重要的是认识到教师之间确实存在这种差异。[35]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并不是改变或塑造实习生的教学特征,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要刻意地保持同实习生教学方法的一致性,而是通过发现不同实习生教学特征的差异,摸索适合不同实习生的个性化培养方式,走进实习生的教学世界和工作情境,通过归纳、概括、提炼的认知形式,对感知和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升华,并最终形成多元的、适合实习生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特点的、独特的指导策略。

(四)尝试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选拔制度目前,我国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尽管这些教师被默认为经验丰富,但是好教师不一定是好的指导教师,而好的指导教师一定是好教师,“一把抓”的选拔方法一定会影响实习生指导的效果。此外,“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同实习生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实习指导效果,需要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尽量在教学风格上保持一致性。”[36]虽然这种观点在我国的教育实习中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但是,建立实习指导教师个人档案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对师范院校和实习生而言,实习指导教师个人档案有利于了解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和风格,这些信息可以成为师徒关系建立的参考;对实习指导教师而言,个人档案能够显示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熟练程度,明确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对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可以了解实习基地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当地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调节。

第9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的心理状况,为制定临床带教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60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专业有自卑感与失落感的实习生占63.23%,45.81%的护生对职业前景持怀疑态度,69.68%的学生对即将实习感到兴奋,而21.94%的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无所适从,63.87%的学生认为前期理论学习对实习部分有用,40.00%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节奏,23.23%的学生自行调整无效,89.68%的学生认为与病人有交流的必要,但只有40.65%的学生与病人交流成功;10.97%的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自我感到满意,而62.58%的学生感到不满意。结论 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着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矛盾、生活习惯与新生活的矛盾、专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建议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多与学生交流,针对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她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实习护士;矛盾心理;临床带教;心理疏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ing nurses’mental state,for teachers’ establishing countermeasure in clinical teaching.Methods 160 practicing nurses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ch 2005 through questionnaire.Results 63.23% practicing nurses feel inferiority and lose to their profession,45.81% students hold the doubtful attitude to their occupation foreground.69.68% students are excited with the soon practicing,but 21.94% students feel indecisive in practice.63.87% students think the prophase theories study is part useful to the practice.40.00% students can′t adapt to the clinical work rhythm and 23.23% students are defeated in adjusting by themselves.89.68% students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tients,but only 40.65% student and patient′s intercommunication succeed.10.97% students feel satisfaction to actuality ego,but 62.58% students feel dissatisfied.Conclusion The trainee exists ambivalence in the work enthusiasm and the work ability;life habit and new life;profession ideal and actuality;exchanges need and exchanges obstacle;subject (I) and object (Me).The teachers should do their best to exchange with student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adopt the corresponding psychotherapy aiming at the inpidual,alleviate their psychological stress,make them complete the practice mission guaranteeing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and the students can make solid base for their future work.

【Key words】 practicing nurse;ambivalence;clinical teaching;countermeasure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护生要完成生理需求、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等各方面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是在护生实习过程中矛盾的出现和解决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护生年龄大多在17~21岁之间,可塑性强,在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作为带教教师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式。笔者于2005年3月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武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实习护士160名,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9.2岁,中专17名,高职143名。

1.2 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利用学生实习集中返校时间发放调查问卷,集中填毕,即刻收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资料、护理职业认知、实习情感体验与交流、生活与现实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为了提高回收率,每个问题力求简单、明确、具体、易懂。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57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96.88%。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学生实习中存在的矛盾

3.1.1 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矛盾 调查显示:69.68%的实习生对即将实习感到兴奋,而在实习中仍有21.94%的实习生感到无所适从。实习生接触临床,改变了以往学校单一的学习状况,新事物、新环境无疑成为一种新的刺激。同时实习生感觉自己学习3年的知识终于可以应用于临床,大有一显身手的架势,而这一热情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遇到困难容易走向一个极端;另一个方面,由于前阶段所学的知识基本为纯理论性知识,在实践中不知如何下手,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程序又给她们造成茫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感觉学无所用,空有一腔热情,给学生造成心理挫伤,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心境。

3.1.2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其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调查,仅有58.71%的实习生表现出自信,这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专业课程结业时间较早,特别是基础护理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基本理论遗忘较多,基础护理操作更是生疏,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解,动手操作会束手无策,引起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影响下阶段实习的顺利进行。

3.1.3 生活习惯与新生活的矛盾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护士需要倒班,学生在学校生活规律,而步入临床后随教师倒班,2个“中、夜班”下来几乎48h,打乱了以往的生活作息时间,在休息、生活节奏、内分泌等多方面出现不适应,严重的甚至出现失眠、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40.00%的实习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节奏,23.23%的实习生调整无效。如不注意营养、锻炼和心理调整,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实习难以坚持下去。

3.1.4 专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学生以往对于护理的认识大部分源自媒体,对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阳光鲜花的一面,学生专业自主选择者仅为3.87%,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部分人在意识中看不起护士,医院管理中置护理从属于医疗的思想,生活护理的琐碎与辛苦,付出与所得不等价,客观现象会使实习护士产生失落感、专业自卑感,对护理职业存在失落感、自卑感者占63.23%,她们甚至怀疑自己的将来,不知如何面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3.1.5 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 学生涉世尚浅,社会经验缺乏,实习前接触的对象均为熟悉的家人和同学,交流起来很容易,而实习后接触的是带教教师和病人,心存疑虑却不敢告诉教师,怕教师和同学讥笑。调查显示:89.68%的学生认为与病人交流有必要,但只有40.65%的学生与病人交流成功;而影响交流的因素中病人态度占40.65%,专业理论占37.42%,交流技巧占21.94%。面对病人,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收集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才能在操作中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也只有主动与病人交流才能收集到较全面的病例资料。但学生却又不知如何与病人打交道,担心自己说错话,顾此失彼,减少了主动交流,从而影响实习质量。

3.1.6 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1]。主体我即理想自我,它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视的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客体我即现实自我,指当前实际所达到的自我状态,是理想自我所要观察的对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明显分化,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具有新的意识,意识自己那些从未被注意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矛盾冲突也开始加剧,此时,主体我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考察、评价客体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对自我的评价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调控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于是,主体我和客体我便在诸多方面出现矛盾冲突,甚至有一定的内心痛苦和强烈不安。调查显示,只有10.97%的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自我感到满意,而62.58%的学生感到不满意。

3.2 心理疏导对策

3.2.1 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巩固专业思想 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从根本上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自觉性[2]。根据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个体对某一行为所认知的障碍越多,其实施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3]。因此,要想使护生能自主参加学习,需加强她们对职业的认知。护理职业的现实处境对护生触动很大,45.81%的护生对职业前景持怀疑态度,不知如何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教教师可以通过伦理道德教育,介绍护理前辈的先进事迹,以及她们为了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检验护理工作的价值,引导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并在工作中利用患者和教师的赞赏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增强事业心和职业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3.2.2 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持成就感 护理专业是一门技术非常强的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学习停留在理论方面,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导致实习后动手操作失败机会增加,自信心下降。应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前2周加强各项技术操作的训练并进行考核;进行实体操作时,尽量选择易于成功的操作,减少失败,建立自信,耐心摸索,逐步加大难度;对操作失败者要耐心讲解,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其能轻松地进行下一次操作。

3.2.3 加强理论复习,指导临床应用 理论是实习的依据,没有理论指导,实习存在盲目性。63.87%的学生认为前期理论学习对实习部分有用,排除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的影响,一部分原因是现有护理教学学制的影响。现有教学安排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学科理论结业较早,学生遗忘较多。在护生进入临床科室后,要强调实习要求,使其明白学习重点,布置复习任务;改变教学方式,结合病例进行讲课;指导学生记忆,对于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融会贯通。

3.2.4 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合理安排工作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般规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人们得以生存后才考虑其他的需求[4]。临床工作节奏与学生以往生活节奏不同步,实习生在家被别人照顾,实习后充当照顾别人的角色,不注意生活节奏的调整,就会产生各种不适,甚至产生疾病。Roy认为[4],适应是应付行为的最终目标,无论何时,当人们遭遇任何来源的压力时,都会企图去适应它。如果适应成功,平衡就可以继续或复原。调查显示83.87%的学生希望与教师交流,65.81%的学生与教师交流感到快乐。提示带教教师注重学生适应状况,帮助她们成功的适应,可以提高实习效果。带教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调整作息时间,指导工作安排,节省时间和体力;对体质较差的学生,多给予照顾,并逐步增加工作量,帮助其慢慢适应。

3.2.5 鼓励交流,逐步过渡到单独与病人交流 交流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可以帮助交流者获取信息,满足心理需求。对于护理专业而言交流显得尤其重要。出现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可能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会经验,而实习后要从关心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服务意识不够有关。应指导学生在交流前做好准备,可以在教师面前演示后再面对患者;交流出现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与病人发生争吵;交流不顺利时,带教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回护理站后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交流时才有平和的心态。

3.2.6 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 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独特发展。针对自我意识的矛盾,带教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理想自我,帮助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修正理想自我中的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标准,使之与现实我的潜能相符,脚踏实地,在现实中寻找理想的载体,采取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解决矛盾,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获得自我意识的统一。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24.

2 顾仿娅,冯运华.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实施与管理.护理学杂志,2001,15(1):49.

第10篇

关键词 物理师范生 教育实习 问题 对策

Abstract Education practice is the main form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the main stage of training qualifie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practice effect,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future teachers, and then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s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sort out,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physical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 practi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教育习是对师范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主要阶段,它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理论进行全面的检验,也是对师范生实际教学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主要的环节。教育实习效果,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认真抓好教师教育的职前实习实践性环节教学,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保证。认真研究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域特点、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现状,以及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是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指导者的主要任务。

目前,对于宁夏师范学院物理师范生而言,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发现物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它严重影响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影响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对策,达到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目的。

1 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发现物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物理师范生自身层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综合的实践环节,要想使教育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学技能训练环节、教育见习环节和平常的教师素养和技能的自行修炼等,都要为教育实习打好基础。但事实上,部分物理师范生对教育实习前的准备不充分,基本的教学技能不扎实,比如教师的语言技能,在物理教学试讲及实习中往往表现为语言表达不准确、表达错误、不规范、不科学等情况,主要原因是平常不参与师生间、生生间针对相关话题的对话、交流,缺乏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反应与组织能力;又如,扮演的角色不到位,往往表现为自说自话,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缺乏自信,主要原因是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关系认识不到位,不能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对教学设计的认真研究,在教学试讲和实习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衔接不流畅,讲课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不生动,没有变化,不会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中不注意反思能力训练与提高,甚至对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甚至有极少部分师范生在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存在敷衍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对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态度缺乏认识。

1.2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并未真正重视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从认识的角度而言,存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而轻视教师专业教育,没有形成“要想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必须把教师专业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把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在重要位置”的认识,导致大部分教师喜欢搞学科教学而忽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应达成共识,即无论学科教学,还是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全体教师应站在培养“卓越教师”的高度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鼓励教师研究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共同研讨、对话交流、反思改进”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在教师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无论在财力、物力、智力支持等方面与其他高师院校比较存在不足,不能形成合力。比如,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投入经费不足,导致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训环节缺乏动力。教育教学实训环节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安排学生深入不同层次中学进行实践锻炼,需要中学教师高效指导,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必须与中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明确责权问题,以置换培训为驱动,以大学与中学教师合作为纽带,以共享共赢为基础,共同培养教师,这显然需要足够的经费投入。再如,校内实训环节,应根据实训需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人员培训,以提高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的指导效果。同时,应向在教师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师范院校,以派遣部分教师进行观摩、学习,邀请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讲学等形式,学习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教师教育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1.3 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不完善。以宁夏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缺少对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教育智慧等教师个性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专业道德和意识等方面的考查,不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物理师范生教师专业的综合素质。

(2)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态度、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又缺乏明确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致使对教育实习评价缺乏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出现主观性、随意性的倾向,甚至有的指导教师根据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对师范生的印象进行打分,使师范生教育实习成绩显得很不合理。

(3)评价主体单一。在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中,主要有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参与,实习小组及实习生本人未参与教育实习评价,评价结果很难反映实习生的真实表现。

(4)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一般终结性评价,忽视教育实习过程中物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过程,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样,教育实习评价的功能,即指导和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功能未得到真正的发挥。

(5)评价方法和手段落后。对物理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参与纸笔评价方式,即由师范生填教育实习手册和教育实习鉴定表 ,再由实习学校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和院校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教学和班主任实习成绩,对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学院指导教师根据教学技能训练中掌握的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情况及实习期间与实习生沟通、交流掌握的信息评定各项成绩,评价结果具有随意性并可能掺杂人情分,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技术性和科学性。

1.4 实习基地建设问题

由于本地区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人数日趋增加,又由于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集中,导致教育实习压力增大,为此,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问题是高师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及物电学院在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集中,学校其他专业,甚至其他高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到一所中学参加教育实习,导致实习学校无法安排甚至不接纳;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习学校顾虑接受实习生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或升学率,不愿接受实习生;三是大学与中学没有建立共同培养职前教师的合作机制,缺乏互惠互利的政策和措施,致使实习学校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实习基地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大学与中学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致使沟通不畅,基地建设困难,利用率较低。

2 改进教育实习的建议和措施

2.1 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首先,要提高师范生教学活动的心理素质。要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对师范生而言,要提高适应教学活动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鼓励和指导师范生积极参加实践锻炼,使他们敢于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尤其要参加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技能训练中各个环节的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其适应教学活动的心理素质;其次,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训练,通过社团活动和各种比赛活动,提高师范生的三笔字、普通话、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以及教案、说课稿的撰写,提高讲课、说课的能力。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实习方式

教育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要进行精心设计,从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或奠基工作,如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到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教育实习的内容、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评价等,都要根据师范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尤其是教育实习方式,而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采用一次性的集中实习的教育实习模式,这不符合师范生知识建构规律和过程,我们应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经验,将教育实习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例如:美国的教育实习与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同步进行,分为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三阶段;英国的高等教育学院在4年的课程计划中规定数次教育见习和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六、七、八学期;日本的定向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教育大学,在整个学习期间分别开展观察(包括参观和见习)、参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分别在一至四年级连续进行。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经验及国内部分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方面的成功经验,我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可安排于第七学期,为期18周,可采用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相结合的灵活的实习模式,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实习实训组织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安排、管理,采用混合编队的形式,把不同专业的实习生安排到宁夏甚至外省对教育实习有需求(缺少学科带课教师,或有合作关系)的不同县、乡镇中学实习;对分散实习,可根据实习生的申请,由其到生源地或有便利条件的中学参加实习,学校可派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检查指导。

2.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活动,它不只是大学的事,它同实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①如何将中小学由过去作为师范教育被动的实习场所转变为主动和积极的参与者,这是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关注的问题。学校应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学校长进行协商、沟通,在职前教师教育方面达成共识,明确教育实习是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的共同职责,只有通过三方合作,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实习的保障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中小学配合高师院校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对于实习基地中学,可根据接纳实习生和指导实习效果,将中学和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工作业绩纳入年度考核和晋职,鼓励中学积极参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实习基地学校可将教育实习作为一项专门工作,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选派优秀学科教师、管理者对实习进行指导,让师范生全面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实习工作,让师范生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都能有所发展;大学可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积极主动的与基础教育对接,尤其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作出调整,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培养师范生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师范生人文情怀,使他们热爱教育,主动积极的学教育、做教育。同时,大学要为中小学提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等服务与指导工作,也可以聘请中学优秀校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到大学做有关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经验报告。大学学科教学论专业教师主动与中学教师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合作研究,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应加强资金投入,帮助实习基地学校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多种途径,与实习基地学校建立长期和广泛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广泛、稳定的实习基地,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2.4 构建有效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活动调动师范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 ,以有效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是目前各高校发展和改革职前教师教育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教育实习评价对师范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那么,如何有效地l挥教育实习的评价功能呢?笔者认为,必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科学评价体系。首先,在评价内容方面,应改变传统教育实习评价以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主的做法,将评价内容扩展到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技术、职业意识、合作交流、反思和调查研究等多个方面,这样既可以为高校和中小学全面了解师范生提供参考,又可以为师范生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提供参照,为高校检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②其次,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既然有评价内容,就可以将评价内容细化,制定评价标准,比如实习内容中的“教育教学”,可将教学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即见习阶段(听课)、讲课阶段、总结阶段,听课阶段包括听课次数、听课记录、听课后的反思、实习小组评课记录;讲课阶段包括,撰写教学设计、小组试讲、讲课及同组听课、课后反思、评课及评课记录、与学科指导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总结阶段包括教学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总结等。第三,教育实习评价要多方参与。以往的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中,主要有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参与,实习小组及实习生本人未参与教育实习评价,评价结果很难反映实习生的真实表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并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师范生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教育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精心设计,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及新时期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大胆进行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尤其是教育实习课程,在发展大学与中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有效指导,不断提高教育实习质量,为培养中学优秀师资人才作出努力。

注释

第11篇

1.1时间多用于听课,造成上课时间少

现阶段的教育实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实习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听课上,从而造成自己上课的时间过少。在检查听课时,对一些院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教育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足,不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学生、家长甚至是实习的学校对实习生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偏差。中小学院校普遍的关注升学率,而为了不影响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都不为实习生提供上课的机会,只是让实习生批改作业。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生没有足够的讲台去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至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知识表达、组织教育管理方法和师生互动技巧等教学能力。实习生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不能升华自己的教学艺术。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创造性和丰富性、教育教学的记忆和内涵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很难使实习的质量得到保证。

1.2实习生不能规范的设计和书写

板书对实习生进行听课检查可以发现只有少量的实习生可以使用板书和教学简笔画,而大部分实习生都不能够规范的设计板书而且书写差。主要具有下面几个问题:在备课时,学生并没有准备板书,从而造成课堂上的板书不规范,设计不合理,内容没有条理性。整个板书显得凌乱、英语大小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整体效果差。板书书写的随意,分不出主、副板书,特别是主板书上的内容过多、过杂,分不出上课的重难点以及关键知识,导致重点不突出,并且板书时通常只有文字而没有图形、图表,没有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没有起到突出教学信息的强调功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从而达不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效率的目的。

1.3新课导入方面

部分实习生上课时导入新课环节太过简单,不生动,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甚至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无关,导入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4教学互动方面

实习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要求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学生很少回应教师的提问,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导致教学互动难以展开。有的课堂虽有一定互动,但也仅限于课堂提问,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大多数实习生在课堂上只起到一个知识传授者的作用,在讲课时不能关顾整个课堂,照顾全班学生的上课情绪。对于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吃东西、发呆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凌乱,嘈杂。

1.5教态方面

讲课时,实习生在讲台上只是低头讲课或者频繁踱步,或者整节课站在同一个位置原地不动地讲课,教态不自然。

2实习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笔者通过到实习学校检查听课、指导,并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下面的对策。

2.1重点加强对实习生教学工作的指导

高职院校应从加强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来指导实习生。高职院校和实习学习的实习指导教师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的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认真的听取各个学生的上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另外还需要提高实习生的听课效果,让实习生意识到在听课时,应该从教师的角色和角度去进行听课,注意教师讲了什么、如何讲及为什么这么讲。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备课方法、写板书和教案、导入新课的方法、提问技巧、课堂上重难点的处理、师生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备课还包括备教学理念、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备教学思路,另外还应该注意略案和详案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知识目标的重视,利用发现法和启发式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的课堂情景,对知识进行联想和迁移。最后还需要对重难点进行研究,多次的理解教案、推敲教案,使学生上课时能表现得游刃有余。

2.2加强师范专业建设的优化调整

在开设专业学科知识课程、师范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技能实践课程方面应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困难做相应调整。在师范专业建设中适当增加教育实习学分,加大教师职业技能课训练,如三笔字、普通话、编写教案、制作电子课件、试讲以及英语教学简笔画训练等。每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在教育见习环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取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常规的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表达技巧、处理课堂应急事件的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高职院校也应长期聘请各个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定期为学生讲公开课或做专题讲座。

2.3加强对实习生的思想教育指导

指导老师到实习学校进行指导,除了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外,还应了解学生在实习学校的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消除在实习学校所产生的焦虑、茫然情绪。要求实习学生递交实习日志,定期组织实习生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交流经验和心得,总结教训。

2.4帮助实习生进行角色转换

教育实习要求实习生能够做到“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以教师身份履行其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实习期间,实习生既是实习的学生,又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使很多学生没有办法适应新的身份,在实习时表现出“身为教师,心为学生”的“重教学轻管理”的形象,不符合教师的身份。为此,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教育,帮助实习生进行角色转变,就在实习学校怎么成为一名教师,怎样掌控课堂,怎样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工作,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所在实习学校的其他教师的关系等方面加强指导。

2.5实结

严格细致的实结和经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对加强实习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感受、自我体会、合作精神、教学团队意识、自我奉献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总之,教育实结尤其重要,通过实结,学生们能找出差距,发现不足,即时反省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结语

第12篇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

坚持“校、企、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坚持综合性评价的原则。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应以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价值取向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做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三者兼顾。

2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由顶岗实习的性质确定的。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校内技能培训-岗位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这就决定了成绩评价从结构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进一步分解落实为各考核点。考核点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的具体观测点。一个完整的顶岗实习评价,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考核点:顶岗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含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鉴定)。根据不同性质专业及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区别,可以适当延伸考核点,如个人实习计划、岗位综合理论测评、设计和答辩、指定项目任务(如职业资格证书、产品作品)等。具体要求是:顶岗实习记录由学生按照一定周期填写,目的是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使学生真正融入岗位工作,不断总结提高。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顶岗实习记录必须由企业盖章或者企业指导教师签字认可。顶岗实习报告由学生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作出全面总结,对实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提炼。学校应当对顶岗实习报告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要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收获与提高,要特别防止学生随意抄袭,应付了事。实习鉴定一般由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认可程度。实习鉴定的内容除了填写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外,还应对实习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岗位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友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评出优、良、中、差四等。鉴于实习鉴定在成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鉴定意见原则上要求加盖企业公章。教师指导记录由学校指导教师填写,目的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解决专业问题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成长过程。教师指导记录应当包括学生实习内容、学生问题及具体指导内容以及学生主动性等。指导记录不仅是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也为实习报告的评价和设计答辩提供一定依据。岗位综合理论测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或者由学校单独组织,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情况。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一环节也可用获取与专业相关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来代替。答辩(或指定项目计划)指高职专业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学校或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顶岗位实习成绩。如果是集中性顶岗实习,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果是分散顶岗实习,又很难同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充分地解决成绩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问题。无论是提交实习报告、设计,还是进行综合测评和答辩,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照各个子项目的权重,采取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综合成绩。对于不同专业,每个考核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考核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专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在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中,各考核点权重的确定,应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大于延伸考核点的权重。顶岗实习记录单和实习鉴定等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应当大于一般考核点的权重。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

1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基础

岗位开发、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优质的岗位开发,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和成绩评价。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同,但一定有合作的交集。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环节,需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和合作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努力找到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协商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考核评价内容,在良好的合作中提高顶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

2师资队伍是顶岗位实习成绩评价的关键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引导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质量观。学校应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和组聘。特别是要加强选聘和激励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目标是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内涵,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技术指导和成绩评价工作。考核越科学,考核结果越准确,越能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效果越好,校企合作就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