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时间:2022-04-21 11:4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绩效考核指标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商界传奇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最好的管理手段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考核评价,而绩效考核评价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指标是指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单位或者方法,对承担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的价值创造的判断过程。专业技术人员是事业单位主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设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以定性或定量的形式表现某种活动的特征,从而客观公正的体现专业技术的工作成果,持续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形成“多赢”的局面。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现实需求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成效等因素决定了一个事业单位发挥的效益与发展的前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制式化、办事效率程式化等问题。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自2015年以来,北京等地相继完善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但由于跨行业、单位多、人员广,其间绩效考核指标的原则性、片面性距离绩效考核方面的现实需求,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绩效考核指标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是对其科学的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从而提高工作业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的需要;对事业单位而言,是客观的鉴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效,不断完善组织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需要。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未得到认可。目前大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还停留在遵循上级指示、参照上级文件的“坐等靠”阶段,当前仍然有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领导在绩效考核方面仍存在片面认识,将绩效考核指标简单等同于“德、能、勤、绩、廉”,也未与薪酬、培训、职位挂钩;甚至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年终考核。多年的陈旧管理模式和平均主义氛围,导致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文化缺失,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未得到重视。2.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依据。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缺乏工作分析,没有对被考核对象的工作性质、内容、环境、条件等进行研究,停留在简单的沿用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或者借用上级、同类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没有得到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不能起到促进个人、单位事业发展的效果。3.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不清晰。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还是停留在“非战略层面”,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往往还是单位主要领导说了算。目标必须由上而下分解,但由于基本没有给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反馈的机会,这样强加的指标和目标值,往往得不到认同,只是被动的年复一年的签订留于形式的“责任状”,专业技术人员失去了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偏离了绩效考核的目标。4.绩效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大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过度模仿企业考核指标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量化指标,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或是过多采用定性指标,缺乏客观依据,可操作性不强,或是大多用一些模糊、无准确定义的指标,导致考核者无法正确指导与准确评估,或是考核指标缺乏实效性,长期固定的使用某些绩效考核指标,最终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5.绩效考核指标抓不住重点与关键。事业单位现行的定性、定量绩效考核指标和指标总量配置不太合理。考核指标量太多,使得指标权重稀释,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不明显,点太乱,使得重点不突出,绩效考核的目标不清晰。特别是对“绩”的考核权重较低,不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三、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对策分析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内涵、功能、目标等的学习,积极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沟通和鼓励等方法,提高广大职工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认识,让广大职工意识到绩效考核指标并不仅仅是形式、面子工程,而是单位的今后发展目标的细化。2.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提供信息来源,为绩效考核指标找到了依据,使绩效考核指标更加客观,大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感。工作分析对组织中所有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因素做全面、详实、系统的描述,从而了解单位职工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形成了最终的岗位说明书,说明了各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责任、方法,以及担任该岗位工作的基本任职条件。基于岗位说明书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各项要素。3.合理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分类。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针对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定性指标主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道德进行评价。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制定各级分目标,并与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层共同协商后,在原有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框架下设计新的考核指标,其中绩为定量指标;德、能、勤、廉为定性指标。坚决杜绝诸如“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积极性”之类模棱两可的词用于绩效考核指标。4.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是每个考核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体现,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完成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目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岗位特点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岗位名称、要求虽大致相同,但对同一个工作岗位而言,权重设定的不同,就会导致其工作重心有所不同,进而就会导致单位整体是否会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一般来说,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指标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向单位的目标方向,单位的发展阶段不同,指标的权重分配也有所不同,因此权重的设定要定期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主要事物发展,使得工作更加有效率。5.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绩效考核指标地制定、执行是一项长期的专业性工作。建立灵活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指标地灵活性、实效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法定性,适当采取年终绩效考核与平时绩效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绩效考核周期可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为年、半年、季度或月度,将平时的考核情况纳入职工年度总体绩效考核结果,并适时对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同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程序,为绩效考核指标严格统一执行提供良好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霞.把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J].中国卫生人才,2011(9).

[2]李静.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设计探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3]盛力.完善科研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对策分析[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3.

[4]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

(根据不同分类,调整考核要素及分值)

一级要素及分值

二级要素及分值

等次及分值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1.思想品德(10)

职业道德(5)

4~5

3~4

2~3

0~2

敬业和团队协作(5)

4~5

3~4

2~3

0~2

2.创新能力(15)

核心技术的掌握(5)

4~5

3~4

2~3

0~2

工作创新及创新成果(10)

9~10

7~8

5~6

0~4

3.勤奋敬业(15)

专业知识基础(5)

4~5

3~4

2~3

0~2

相关专业知识水平(5)

4~5

3~4

2~3

0~2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5)

4~5

3~4

2~3

0~2

4.工作实绩(50)

完成岗位任务(30)

22~30

15~21

7~14

0~6

科研成果(10)

9~10

7~8

5~6

0~4

论文、论著和技术总结(5)

4~5

3~4

2~3

0~2

人才培养(5)

9~10

7~8

5~6

0~4

5. 廉洁自律(10)

学术诚信(5)

4~5

3~4

2~3

0~2

作风建设(5)

4~5

3~4

2~3

0~2

总体评价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得分

参考分:85—100

参考分:75—84

参考分:60—74

第3篇

摘要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度,是一项重大的人事改革制度。在职称改革中,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被聘为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于他们的任期内管理,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管理管理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的任期管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推荐、考试、评审、聘任、考核、晋升。六个方面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推荐、考试、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考察,是基础和前提条件。聘任、考核、晋升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管理,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落脚点。

一、引入竞争,择优聘任

聘任工作是任期管理的首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各级各类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能职责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进行匹配,本着好中选优、优胜劣汰的原则开展这项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首要任务是推进评聘分离工作的进行。传统的人事管理,评聘不分家,只要评上就能聘任。这就使评聘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了职业危机感,职业风气呈现低迷状态。为此,要对各级各类岗位的评聘比例做出规定,使u聘双轨制,既要储备具有参评资格的人员,又要储备一定量的聘任人员,为择优评、择优聘提供现实基础。其次,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择优聘任机制。对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岗位的胜任力进行实地考察。正确的处理学历与能力、年限与极限的关系。全面综合的考察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人岗匹配。

再有,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化组合。评选和聘任都是为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好中选优是为了把不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最适合他们,也最能促进他们作用发挥的岗位上,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个合理的配比,实现个体之和大于整体价值的优势力量。

二、认真考核,辅以激励

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考核、晋升是重要且必要的手段。首先需要明确考核主体。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即使在聘任后仍有强烈的被考核意识,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做好日常工作,还能在专业技术上求新求进。这样的考核才是有价值的。其次,考核要采用多种方式分级进行。将个人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评价等充分的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再者,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将笼统的原则明确化、繁琐的手续简单化。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制定出明确的考核标准,作为考核任期业绩的主要依据。

晋升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存在的问题既多又突出。比如专业职务有级无等,晋升无差别,或差别不大。工龄和年龄现在仍然是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的最重要标准,直接抑制了有能力的专技人员的晋升通道。因此,除了要制定出晋升层级,还要在每个层级中制定出等级。规定一定的时间段,进行等级认证评定,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能晋升,逐渐拉开晋升等级,也促进了考核晋升的常态化,使得晋升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指导,指导专技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晋升比例的划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员平台拥挤,暗箱操作行为的出现。打破了混资历凭资格的晋升怪圈,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继续教育,常抓不懈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单位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有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和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是列入到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的重点项目,行政部门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人才培训保障部门要帮助企业组织实施。

专业科目的继续教育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畅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新的技术应用周期越来越短,各种重大的技术突破都需要在继续教育中学习。有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员只要在五年内没有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其知识的有效率就失效了80%以上。

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工作真正的富有实效,必须把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和晋升联系在一起。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参加学习。凡在当年任职或聘用至更高等级或层级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完成近5年来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否则,被认定为考核不合格;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当年政府行政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申报高一等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完成所有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继续教育,否则,所在单位在薪资的发放比例上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四、结语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任期管理是重要的人事改革制度,它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破除了传统职务终身制中能升不能降、能进不能退、评聘不分、重资轻能的弊端,将任期管理中几个重要的组成部门环环相扣,形成体系,使任期管理成为人事改革的基石,保证了专业技术岗位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赖维洁,王萍.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完善专业人员任期考评制[J].引进与咨询,2005(06)43.

第4篇

我矿的专业技术岗位从**年设置以来,到20**年已经6年多了,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原有的岗位设置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①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不科学。专业技术岗位不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事设岗,而是存在着专业技术岗位“因人而设”,甚至重复设岗的现象,导致了多年来专业职务岗位编制混乱。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不合理,要求不具体,随意性较大,在岗人员具有什么资格,就聘什么职务。③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不明确。原来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对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规定的不具体,致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起来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造成这些岗位虽然存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④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考核、评聘脱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矿党委多次调研分析,认为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就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科学化,才能为“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此,矿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制委员会,党委组织科具体负责全矿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

我们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坚持因事设岗、结构科学、动态管理、责权统一和精简高效原则,分职能调查、岗位分析、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等四步进行。①职能调查。职能调查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现有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岗位分工合理,工作关系协调,工作流程顺畅。为此,我们对全矿各单位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书面调查;②岗位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系统归类合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岗位初步设计。③编写岗位说明书。根据设岗原因和作用,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④岗位评价。岗位初步设置后,广泛征求意见,对所设置岗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岗位设置的类别、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和定位,合理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地位和价值,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优化了系统结构。

20**年底,我矿15个机关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5人,19个基层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5人,专业技术岗位相应为415个。20**年初重新进行了设岗定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全矿共设置了289个专业技术岗位,分别在工程、政工、经济、会计等系列设置了34个高级职务,其中工程岗19个、政工岗10个、经济岗3个、其它岗2个。中级职务设置121个,其中工程岗61个、政工岗37个、经济岗14个、其它岗9个。初级职务设置134个,其中工程岗95个、政工岗9个、经济岗19个、其它岗9个。并在采煤、掘进、皮带、运搬等15个单位,设置了20个技术主管职务。定编定岗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级比例为1:4:5。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一步盘活,从岗位设置上为推进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打破职称评聘上的“铁饭碗”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工程、政工、经济、群文等专业分高、中、初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初与矿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几个具体方面提出相应要求:①政治思想上。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招待上级的指示、决议,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②工作作风上。工作积极勤奋,认真负责,乐于吃苦,勇挑重担;求严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解决问题;带头搞好团结协作。③工作实绩上。能出色完成本专业岗位的各项任务,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工作、管理工作经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实绩突出。④专业水平上。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岗位要求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术(技术)知识,并积极吸收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或积极进行学术、技术研究,、出版论著等,取得了明显的专业(技术)成果;或获得了专业(技术)成果奖。⑤业务能力上。在本专业岗位上有较强的技术、管理、组织和决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⑥继续教育上。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成绩优秀;进修学习不少于规定课时,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不断更新丰富。

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坚持评聘分开,竞争择优聘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是适应新形势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取得高学历、高职称,对具有相关学历,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的,依据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评定标准,经个人申请,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的限制,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我们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职岗相符、专业对口、定编管理的原则。对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有履行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且身体健康的人员,经组织部门考察核实,根据新设岗位的实际需要,拿出初步聘任意见报经党委集体研究后进行聘任。聘任采取下发文件、发放聘书、签订聘约的方式,矿主要负责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聘人员必须制定年度专业工作目标,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贡献与效益、水平与能力、学习与提高等几个方面,并与受聘专业岗位职级职责要求相一致。矿要为受聘人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待遇。

四、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的年度考核,每人发一张考核表,由个人填完上交,流于形式,失去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我矿成立了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及分线考评委员会,组织科根据相关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书面要求,考核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全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中严格按步骤进行:首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个人年度专业工作总结,并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然后,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职工在本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第三,组织科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及评议情况分类汇总,报分线考评委员会进行组织评议、考核评定;第四,组织科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汇总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结合分析汇总,并拿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党委研究审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年度考核同聘任、晋升、有关待遇紧密结合,做到优上劣下。考核为“优”的可以破格晋升专业职务或高聘,考核为“良”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为“差”的予以低聘或解聘。今年初,我们对全矿20**年度受聘在岗的23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为“优”的46人,考核为“良或中”的174人,考核为“差”的10人。通过年度考核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于同一起跑线上,谁的能力强,谁就能获得重要的岗位,在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待遇,破除了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利于推动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五、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

我们积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奖励办法,鼓励各专业人员岗位创新,多出成果。

1、设立了“优秀人才贡献奖”,对我矿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根据其贡献大小一次性给予2万元以下的奖励。并对获得集团公司或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人员,除集团公司或市颁发的原有奖金外,矿按同等标准给与奖励,属集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励不低于总额40%或主要完成人获得的奖金不低于总额的50%。

2、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奖”,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总结科技成果,并拨出专项奖励基金,重奖在技术上有创新的人才,表彰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干部,以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

3、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我们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书刊补助费,并适当安排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出去考察、旅游,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把表现突出、成绩明显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交流到重要岗位。有些专业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不交流,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性,部分专业人才学用不对口,不安心工作,能力得不到发挥。针对技术人员流动性差,我们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规定》,定期交流轮岗。

尤其是去年3月份,我们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了竞争上岗。规定了竞争上岗的学历、职称和条件要求,通过考试、面试、考察、试用等方式选拔最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有效地支持和鼓励多余的专业人才交流,把紧缺的专业人才流进来,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5、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内培和外培两个基地,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加强对干部专业技术、工商管理、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业务培训,改变干部队伍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6、实施了“百名创新人员”工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创新,多出成果,每年评选一次“创新人员”,每月享受100元创新津贴。

7、20**年3月初,我矿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津贴的通知》,全面提高了全矿在岗受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实际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受聘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补贴由原来的200元、150元、90元、60元提高到井下单位700元、500元、400元、300元,地面单位600元、400元、300元、200元。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关待遇,不仅有效缓解了人才流失日趋严重的局面,而且较大程度调动了我矿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保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我矿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存在问题

1、定编定岗工作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如:随着创业力度的加大,需要经常组建或撤销一些外出创业区队,这些机构不在定编定岗之列,其职数、职责、任职条件等只有按常规区队的建制执行,编制也只有临时增添,给定编定岗工作带来一定的滞后性。

2、定编定岗具有严格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全矿各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少于或等于编制数,人员调出后不能及时补充或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我们将通过设立实习技术员岗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3、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中,对照标准,严格考核,每年都要低聘或解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人员比较紧张,执行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工作。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5篇

一、确定归档范围

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履历表,学历、学位毕业证书复印件(包括学历变动)、继续教育学分证书、计算机模块成绩单、职称外语成绩单、结业证书的复印件等;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书、资格证书等,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各种材料。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以及聘任证书。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的成果材料:主要包括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的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完成者证书和获奖证书等;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材料:主要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学术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情况;工作奖惩情况;部门领导评定意见、考核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他材料:这类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各种学术团体及其他兼职的证明材料,社会兼职的聘书以及荣誉证书。

二、建立材料的收集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的收集采取随时收集和年终收集的方式。

(一)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在每项活动结束后,随时归档。一般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参加社会各种学术团体及其他兼职的证明材料、社会兼职的聘书以及荣誉证书等材料由个人主动、及时地将原件或复印件送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经过核实并登记后收集归档。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年度考核材料、奖惩材料等由单位政工人事人员收集,年终移交档案室,并办理移交手续后归档。个人送交、部门移交的归档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能全面反映个人业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为了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复印件的归档在原则上应核实原件或加盖公章后再进行归档,以示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三、严格业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

(一)整理。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材料的立卷,其方法不同于一般文件材料。应按照业务材料的自然形成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每人一盒为保存单位,编一个流水号,盒内材料进行编页、填写卷内目录,盒上标明姓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业务材料规格不齐,应采取灵活组卷的方式,如厚书,只要给予一个标识,有检索代号就行了,因为实质上它已具备了案卷的特征。

(二)保管。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由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其业务档案随人员调出转往新单位。个人一般不能相互借阅,如特殊原因需要,应征得档案室和被借用人的同意。凡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由档案室提供相关材料,作为评审依据。

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技术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客观上提出了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专业技术业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管理,要改变传统人工操作、手工管理的落后局面,必须实行网络化管理,要建立统一、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相对纸质档案来说具有储存容量大、节省空间等优点,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中,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检索信息反馈、统计、汇编等管理程序的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在单位内网上登录系统、校对资料、补齐信息、网上提报;各单位(科室)把平时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业务资料通过局域网络上传至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档案管理员在收集纸质材料的同时,收集、拷贝与纸质文件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可以在网上对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详细地筛选、整理、下载、录入、编辑、立卷、归档,以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齐全、完整,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速度,而且能减少调阅档案的次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还能实现档案之间的内容互补,发挥业务档案资料的效用。

五、重视业务档案人员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问题 对策

如何建立科学的职称管理体系,对于促进人民银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央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中出现了诸多“瓶颈”,阻碍了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央行履职能力。

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过于粗放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是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导致考核流于形式。一是考核程序简单化。目前,基层央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基本上是以民主测评来“一锤定音”,有的连述职程序也简化了,往往是走走过场。二是考核指标弹性化。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应包括对个人知识结构、基本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实践中,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考核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三是考核结果趋同化。考核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秀”或“称职”,极少出现“基本职称”或“不称职”的考核结果。过于粗放的考核不但没有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激励约束作用,甚至还助长了不正之风,出现了人情考核、照顾考核、“优秀”指标轮流坐庄等现象,形成了考核组织者缺乏动力,被考核者缺乏压力,考核工作浮于表面的不良现象。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向效应弱化

正向激励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发挥职称管理导向效应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弱化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职称激励效用在聘任前和聘任后差异较大。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待遇,一些行员特别是没有职务的,往往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而聘任后,由于考核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其结果也没有与经济利益和奖惩相挂钩,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二是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与行政职务晋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政治待遇方面的激励制度不明确。

(三)培训工作不配套,开发效率低下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调整,金融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对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聘后的再培训工作日显重要。而现实中,基层央行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挖潜,不利于专技人才队伍的长足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一是过重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自我充电,组织引导不够。二是培训整体规划性缺乏,培训方式单一。对于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建设一定时期内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开展哪些培训等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和探究,培训方式也仅仅着重于开办业务培训班等灌输式培训。三是针对性培训较少。对于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如反洗钱、征信管理等等,没有及时跟进。

(四)动态管理不到位,退出通道阻塞

主要体现在续聘工作不严密,聘任终身制没有完全打破。一般情况下只要确认了任职资格被聘任后,如没有特殊的情况,均可续聘,有的甚至是异岗续聘、混岗续聘,造成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出现了宁滥不缺、只增不减、只进不退等的现象。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聘后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实现三个转变,重新定位聘后管理指导思想

一是实现从“职称福利论”向“职称开发论”的转变。要坚决摒弃把职称评聘单纯作为解决职工福利待遇的手段这一观念,树立培养、开发、挖掘人才的职称管理新理念。二是实现从“数量专技观”向“质量专技观”的转变。人才建设上只能以质取胜,不能以量取胜,同时,也不能因为怕浪费了职称指标、损害了员工利益而舍本取末,放松管理。三是实现独立性管理意识向关联性管理意识的转变。应看到职称管理派生于人事管理大框架,与人事管理的其他内容紧密联系。

(二)突出两个重点,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

1.建立系统的考评体系。一是量化考核内容,注重考评实效。把工作任务、岗位要求与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确保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大日常考核力度,消除年度考核的片面性和滞后性,确保考核与被考核双方及时掌握考核情况,采取相应完善措施。三是严格考核程序,强化考核力度。严格按照个人述职、民主测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审定考核结论、下发考核结果等五个环节,抓好考核落实,确保考核工作不走过场。

2.加大激励约束的力度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变激励政策单一化为激励政策多元化。如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等各档次考核结果与工薪挂钩、建立专技奖励基金等。同时,实现专业技术管理制度与行员管理制度的同步融合,如职称考核为优秀的在行政职务上予以优先提拔等。二是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办法。如职称考核经济奖惩操作办法、职称考核与政治待遇挂钩的具体办法以及其他激励约束措施操作细则,确保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

(三)坚持“两个有利于”,创新专业技术培训机制

一是上级行应加大对下级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定性、定向引导。根据金融理论前沿领域和金融业务实践发展趋势对各级行人才发展的要求定期向下级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性意见、相关文件等,有利于各级分支机构提高专技培训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库。按照分工负责、分级建立、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相应级别的专技人才库。三是明确职责,整合培训师资力量。明确各级行的培训职责,突出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如总行负责高师的培训工作,大区分行、省会中支负责中师培训工作,依此类推。同样,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也明确分工。如省会中支以上行以专业论坛、脱产培训等形式重点负责金融理论培训;省会中支以下的则以非脱产培训班、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着力于金融实务培训。四是分类处置,开展个性化培训。各基层行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优势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应实施分类处置,突出个性化培训,实现培训工作“量身定做”。

(四)疏通一个渠道,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职称管理体制与人事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当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诸多“瓶颈”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带来的“副产品”。从央行人才队伍长远建设来看,应尽快疏通人才进出渠道,加速人才流动。一方面要加速基层行人才流动更新频率,使基层行能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岗位要求,引进人才,构建专业岗位人员配置最优结构。另一方面要出台人才退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提前退休制度,给予其优惠政策,提高相关待遇,尤其是对那些考核不称职又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提前退休。

参考文献

[1]徐沛江.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2).

[2]郭晓炜.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06,(1).

第7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职称管理;岗位聘用;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需要医疗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解决医学上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医疗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薪酬偏低等原因,导致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紧缺日益严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大,整个医疗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医疗技术人才的管理,尤其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内容成为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称管理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干部任免等医院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目前,公立医院的各项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即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级别。想提高收入,提高职称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职称晋升与聘用是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科学实施岗位聘用工作是基层公立医院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基层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的基本情况

1.1职称分类

医院的职称主要有卫生、会计、经济、工程、统计及档案等系列,其中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医、药、技及护理四大类。

1.2职称级别

职称一般分为初中高级,其中初级分为员级(士级)和助理级(师级),高级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

1.3职称的取得方式

职称的取得形式主要包括职称考核认定、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目前除了个别职称可以通过初次认定的形式取得外,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形式取得。1.3.1职称认定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研究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见习期的考核而取得的首个职称资格。用人单位根据拟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其政治表现和从事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考试或评审,目前只针对国家未开始组织统一考试的系列。1.3.2职称考试职称考试按照不同专业要求在时间和形式上有不同的统一安排。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是从事医疗技术工作基本要求,是依法执业的凭证。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根据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可报考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医疗技术是社会实践学科,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报考条件中十分重视实际临床经验(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经验和年限)。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已于2003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单独开考,其他专业统一考,原则上进行1次/年,一般安排在每年1月份左右报考,5月中旬考试。由于基层公立医院年轻医疗技术人员较多,所以每年的4、5月份为迎接初中级考试而出现人手相对紧张现象。1.3.3高级职称一般通过考评结合形式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般由各省市根据实际制定评审办法,有些省市考评结合,一般在年初进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试,每年的8至10月开展申报评审工作。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和科研、论文著作等条件作为依据。基层公立医院由于高级人才较缺乏,而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高级人才的比例作为对医院的管理考核重要指标。所以基层公立医院都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以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4公立医院职称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开始就要考取职称作为从业资格,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晋升职称并聘用而提高个人薪酬待遇,直至退休也要根据聘用的职称级别享受相关退休待遇。职称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同时也是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及干部提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自身职称的管理,职称管理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直接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职称与岗位聘用现状与分析

职称聘用是职称管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2]。尤其实施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控制,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按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设置,使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存在不统一。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紧缺,为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上采取鼓励提高、适合聘用为主的原则。下面以某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析为例展开探讨。

2.1岗位设置与职称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公立医疗单位的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其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确定,其中公立医院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上。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的主系列岗位,其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该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原则,核定总岗位数为共119个,其中管理岗位16个、工勤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100个,专业技术岗占总岗位总量的84%。表1显示卫生技术岗位占全院技术岗位的90.3%,是该基层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主体岗位。但编内技术人员仅占全院技术人员的41.7%,这为职称管理带来了政策上的不均衡性。表2显示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和实际取得职称人数差距较大,高中级岗位“岗少人多”,编内人员近1/3人存在不能聘到与职称相应岗位的情况。这使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岗位设置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进行,设岗的原则是“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及要求等确定不同岗位。由于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只将编内人员纳入管理,但“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是不分编内外的,编外技术人员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职称管理上应尽量除去身份管理,严格按照岗位管理程序执行,充分考虑专业技术岗位的公平性,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留住人才。

2.2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

基层公立医院医疗人才紧缺,尤其是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好不容易培养成业务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如果其职称不能聘用、待遇不能兑现,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考虑离职。因此,基层公立医院在职称聘用上制定条件相对宽松,以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由于受岗位设置原则及结构比例所限,存在岗位“僧多粥少”现象,所以对于编内人员只能通过择优聘用方式进行聘用岗位。2.2.1职称聘用该医院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院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应聘条件进行应聘。应聘条件按照高、中、初级的不同要求,主要以任职年限、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为依据,另外按要求完成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任务、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达标、现聘职务考核合格、无违反院内相关规章制度等作为基本条件。聘用程序主要通过个人申请,经科室及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科审核后递交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并确认聘用。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聘用由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拟聘人员进行聘前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的由院统一下发任职通知并兑现相关待遇。这种职称聘用模式以激励为主,不分编制内外身份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按要求完成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符合基本聘用条件且无违反原则性问题的,基本能聘用并兑现职称待遇。2.2.2岗位聘用职称聘用是对符合相应等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达到相应水平的认可,而岗位聘用对同级职称的人的专业水平高低和等次的界定。岗位聘用较职称聘用来说,存在竞争性和淘汰性的特点。岗位设置严格限定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为解决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问题,该院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办法》,当同一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竞聘人数多于竞聘岗位数时,通过综合计分排序,择优聘用。通过综合计分择优聘用办法确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综合计分根据竞聘者资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考评指标,结合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工作能力是要从任职岗位、职务及学术职务等评价,工作业绩主要以考核结果、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等为依据。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实行院、科两级考评,尽量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探讨

3.1抓住医改时机,倡导创新管理机制,是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改革方向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的试行,医疗人才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这给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变理念,创新机制,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基层公立医院当前的重要工作。2006年全国推行的岗位管理,范围仅局限于编内人员,十年来对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规模、实际工作及服务要求已不相适应。从医疗服务供需角度来说,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人民群众所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无差异性,群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技术要求也是无差异性的。群众到公立医院就医并不清楚哪个医生是编制内或编制外的,他们只知道医生的专业与岗位,能“看好病”是最终目的。那么医院的岗位设置应该涵盖全院各个岗位,打破现行机制,即真正按需设岗,按岗管理。基层公立医院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和让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有限,所以首先从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开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聘用不拘一格,一视同仁。

3.2岗位聘用条件的科学化、合理化

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效率高,以解决危急病和常见病为主,科研、学术论文的能力相对大医院的技术人员来说较薄弱。因些建立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量化考核制度,是体现岗位聘用公平合理的重要方法。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量化考核指标可以更细化、更科学、更合理。科学、合理的聘用条件,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单纯以科研能力的强弱和论文数量的多少来评价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3]。

3.3完善聘期考核制度

大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对职称管理和岗位聘用都缺少聘期考核,或者虽然有考核,但只是常规式考评,只要未明显违规或犯错就能续聘。这样造成个别专业技术人员想方设法取得高职称,而聘用后就一劳永逸地等退休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令一些年轻的优秀技术骨干始终不能聘到高一级岗位上,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完善聘期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通过择优竞聘上岗,使岗位能上能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4结语

职称管理工作贯穿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职称是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加强职称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职称评聘机制,让职称真正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能、职匹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按需设岗,全面推行定员定岗,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公立医院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公立医院专业技术职称与人才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11):174.

[2]杨晓华.陈志强.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12):53-55.

第8篇

一、考核登记的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15天以上(*年以前每年12天以上)。5年为一周期,周期内,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结合本职工作的有关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

四、继续教育可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自学等形式。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采用不同的形式参加继续教育,但在一个周期内,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包括正、副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到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接受两个以上不同内容课题(课程)的培训。

五、在继续教育证书内登记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和任职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

六、继续教育证书的发放与保管

l、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统一使用由省人事厅印制的《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已发的《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可继续使用至重新领证止。

2、证书的编号、发放和保管。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编号、发放,保管方法由单位自定。证书全部填满可续发新证;损坏或遗失可申请补发。补发时应将原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重新记入新证书内。新发或补发的证书的编号应与原证书编号相同。证书发放后,发证单位应填写《广东省继续教育证书发证名册》备案。

七、证书登记

(一)登记的标准

1、时间:以“天”为单位。6个学时为l天,45分钟为1学时。

2、继续教育的学时计算

学习班: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电化教学班等短期培训,在学习结束后,以实际学习天数计算;

函授班、刊授班、境内外进修等较长时间的业余、脱产学习,学业完成后以实际时间计算;

自学: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有内容、有进度的脱产自修学习。这种学习由本人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学习时间以批准的天数计算。中、初级人员的自学时间应有区别,分别为不得超过每年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其他形式的计算方法: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业务考察等,学习时间按这些活动的有关文字凭证累计或分别计算。

(二)登记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基地或其它办学单位学习的,由办学单位负责登记。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包括境内外)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研讨、考察和自学等由单位负责教育的部门凭证登记。

(三)登记内容

包括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形式、内容、时间以及成绩等。登记时,专业技术人员应主动提交有关学习证明材料,包括论文、心得等。

八、验证

l、验证部门

常规验证每年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验证。

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包括评审和以考代评的人员),由本单位人事部门验证后,根据拟晋升的专业技术资格等级,再送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复验。复验工作的具体分工:

省直单位——初级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由主管厅局人事部门复验;中级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和副高级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由省人事厅负责复验。

地级以上市的直属单位——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副高级、副高级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由地级以上市人事局负责复验。

县(市、区)、乡镇所属单位——初级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由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复验;中级晋升副高级和副高级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由地级以上市人事局负责复验。

2、验证时间

常规验证,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自定,原则上每年验证一次。

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复验时间,省人事厅定在每年1月至3月底。

省直单位、各地区复验时间自定。

3、验证内容

①检查证书填写内容:是否按证书内规定的项目如实填写,签证盖印。

②计算受教时间:常规验证累计当年受教时间(天数);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要累计上次晋升后到本次送检时总受教时间(天数),其中要完成两门以上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

③验附件。除验证书外,以下情况同时附上证明材料:参加函授班、刊授班、境内外进修等附上结业证书复印件;自学者提交的读书心得、论文的首页复印件(该复印件要加盖本单位人事部门印章)。

4、验证登记

验证的结果填在证书的“验证登记”栏内,验证意见的写法统一为:“X年至X年已受教X天;公修课考核通过X门。核定已(未)完成继续教育任务。”验证单位盖公章确认;省直厅局盖人事部门印章确认。

各级政府人事管理部门验证使用统一规格专用章,专用章盖在同页“验证登记”栏的左上角。已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者,发给“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5、复验材料

①复验材料:继续教育证书原件;验证附件复印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继续教育验证材料报送表”一式两份。

②复验材料的装套: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复验材料放在一个7号标准信封内,信封面上注明姓名、材料件数。

③复验材料的递送:由上送单位将装套好的材料连同“继续教育验证材料报送表”一式两份送验证单位。验证单位验后将受检材料、已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者的“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和“继续教育验证材料表”退回原报送单位。

省直单位拟申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包括正、副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验证材料,按部门单位归口,由主管厅局送省人事厅验证。

各地区、省直各部门的递送方法自定。

6、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受教时间,作为职改部门在受理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审核申报条件之一。

第9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培训 质量提高 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单位和个人都特别注意到继续教育在技术提升方面的重要性。通过接受教育,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相关的业务技能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为满足用人单位和人员自身对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就必须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必提升思考,通过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使继续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教育价值。

一、思想上的转变

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对现代社会发展中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形成认识。通过对知识革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领悟,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否则,任何离开实际需求的培训和教育,都将是流于形式的,很难达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和意义。

二、制定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必须以实际需求来指挥理论设计,以满足实际需求,符合实效要求为原则,并根据受教育对象和学习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设计,采取以组织培训班、研究班、学术讲座和会议等为形式的,以有计划,有评估,有考核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的实施。从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范围来看,多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这就要考虑到他们实际工作时间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情况,进行培训方法的灵活优化。通过按专业,按年龄,按学习,按岗位等进行系统性,可行性的学习体系和模式的选择。让学院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继续宁灵活的自主选择和计划参训。并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度为效率的良好培训机制。并充分的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与实践实习的有机结合。并以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来助力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注重培训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内容的革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中,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确保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规划方面,通过开展学校内部推荐,教师资质筛查,学校答辩等多种形式,选拔具有丰厚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质量的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同时,要加强行业内的紧密联系,聘请富有行业丰富经验的权威专家进行主讲授课,建立以高端技术人才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团队。

在培训内容上,要彻底的避免流于形式的教案,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职业需求的刚性教育,必须以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另外,同一专业的教育还应该区分不同水平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地区的专业需求方向,因材施教的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对专业技术需求较大的单位,还应该结合单位的内部业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以送教育培训到企业的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四、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质量评估

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详细来讲,含有质量策划及标准子系统、工程流程及过程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质量评估与信息收集等。

(一)质量策划与标准子系统

主要是围绕培训的特征、定位、策划等进行相关的质量目标、方针、纲要的系统化策划和标准制定。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从课程、项目、学生接受情况的各环节的反馈,以此来制定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

(二)工作流程与过程的管理

围绕继续教育实施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制定教育巩固走流程,检查和评价体系等文件。并对过程管理进行一些规定和规范保障。并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三)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

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进行教育质量控制的领导、培训和管理。明确各个机构的相关工作职责和责任人,确保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统一性,协调性和密切合作。促使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后,要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情况,职称评定等的指标考核中进行挂钩。还应该考核他们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等方面的进步。通过确定年度和季度的考核,结合参与培训的期限进行考核的制定。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培训质量和效果作为重要的任务对待,力争通过加大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力度,以考核促教育,以教育提升素质为目的,不断的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在继续教育质量提高方面,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安排和实施。通过转变思想,提升培训的专业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培训的成效考核,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稳定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祯.关于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设想[J].继续教育;2006年03期

[2]盛湘.专业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2年05期

第10篇

1职称申报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意义所在

1.1评审资格和职称意义。就职称评审目前的现状而言,评审工作的第一步是对卫生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确认,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职称申报的资格,他的技能水平,仅仅是一部分。学历资格,工作经验还有业绩审核都是评委会在评审过程中需要参考的内容。这不是对于职称评审门槛的限制,而是确保职称评审结果高要求,高质量的方式。只有一名具备过硬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以及可靠地心理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才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职称。这使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再把职称评审当做一次工作外的事情,而是像学生面对期末考试一样,通过日常的积累,自身的努力,以及充分的准备来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实现职称评审的意义,也会使参与者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1.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职称申报工作的态度。医疗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民生民营的公共事业,一名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是自身能力的突出体现,也是对社会人民健康的保障。每一位从事医疗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一份为他人健康负责的事业心。如何评价是否有资格去担任更多的工作,如何让人民健康得到保障,如何为出色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给予更好的待遇水平。这是一位医院领导应当时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也是职称评审的意义所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每一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职称申报工作都应当抱有一份严肃认真地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医疗事业,认真对待职称申报工作。

1.3职称评审结果关系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职称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也代表着参与更多更高层次工作的能力,也代表着更优越的薪资待遇,更同时代表着为医疗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一家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做好职称评审的工作,维护和实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对于医院的运营和工作都有着相当意义。

2出现在职称申报中的工作问题

2.1材料准备时出现的问题。在职称改革以后,取消了以往的评价制度,采用以考代评的评价体制。同时需要参与人员在申报时需要准备大量详细的文字材料,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限制了一部分具有优秀能力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考核。为此很多年龄较大或者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学历短板的专业技术人员放弃了评审工作的审核。对此,我们应该做好职称评审的前期工作,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为部分人员提供相关学历培训的机会。

2.2职称申报工作中评审的重心。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学历、资历、能力都是评价的相关标准,这些评价标准中孰轻孰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院工作计划的需要,应当及时作出调整。随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能力成为评价一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对于医疗人员的高要求,不再只是熟练地操作技术,还有科研能力的需求,只有能够开发研究出更先进更实用医疗技术的专业人员,才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在相关职称评审中,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在评审过程中应当重视。

2.3职称申报工作中的伴生问题。职称申报工作是一项有利于医院,有利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但是事无绝对,在职称申报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问题。比如申报过程中因为学历等原因不具备申报资格的,比如在申报以后,没有通过评审的。评审部门都应当部署相应的工作,去开导这些人员。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改进工作的同时也保证这些人员可以良好的回到他们的本职工作中去。

3有利职称申报的相应措施

在职称申报过程中,做好职称申报的工作,一些相应的措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从管理阶层坐起,由上至下重视这项工作。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进展,要求技术人员积极的参与,管理部门认真负责以及医院领导的足够重视。医院领导在布置相关工作的同时,也要把职称评选列入日常工作当中,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把关相应评审材料,减少资料的收入和整理过程中发生的纰漏。保证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

3.2公开评审流程,严格执行评审机制,确保平评审工作的公平和工作。公开评审流程,既让参与审核人员对审核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保证了评审工作的透明程度,每一步流程每一个决定都公开给医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依靠全体人员的监督,实现评审结果的众望所归。同时让每一位参与评审的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督促自己,完善自己。

3.3职称管理部门对工作要认真细致。管理部门在评审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要本着帮助每一位产于评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顺利考核的态度,以相当的服务精神,去积极组织和面对工作中的问题。申报过程中,不免出现突发的,或者不经意的纰漏,影响了产于考核的人员正常的考核。为此,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全面的应对机制和应对措施。在遇到状况的时候,合理的解决问题,保证评审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面对大量的表格和材料准备时,可能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同时新进的专业人员可能初次参与到评审活动当中去,对于活动的流程和体制不了解,错失了很多机会。对此,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前期宣传和指导工作,保证每一位参与者都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其中。

第11篇

预祝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建设“1+1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旗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1工程活动。今天召开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工程协调会。并与服务新型农牧林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协议。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今年。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1工程试点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旗成立了由旗委组织部、旗人事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机构。旗人事局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助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1工程试点工作。要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必要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食宿安排,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分的劳动保护,2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履行协议内容。为他提供必要的生活待遇和政策待遇。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遵守协议约定,定期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工作,为嘎查提供科技支持;参与所服务嘎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接受牧民群众的预约,面对面提供科技服务;引导牧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着力培植科技示范户和特色经济能人。

为他解决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情况,3建立与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联系机制。解决他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嘎查指定专人要与专业技术人员保持经常联络,及时反映牧业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和当地群众所需要的技术服务。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旗人事部门要建立“1+1工程农牧林专业技术人员档案,4注重绩效评价。全面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包括科技服务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参加人员和服务效果,原始材料由嘎查干部和群众代表签字,严防走过场。二是与专业技术人员利益挂钩,将“1+1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的经历和业绩作为科技人员考核、晋级、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对于为基层服务效果好,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和各类专家选拔推荐、评选表彰等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全旗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深入牧区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活动,对在牧业服务工作中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积极营造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基层,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5这次确定的服务新型农牧林建设专业技术人选。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是工作中尽职尽责,被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希望两位专业技术人员要继续发挥吃苦耐劳、勤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用你专业特长为牧民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科技服务,要尽心尽力为嘎查牧业经济发展献出你智慧和力量。

务必使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同志们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希望各成员单位、嘎查、专业技术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密切配合。务必使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政策关怀。

第12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对当前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铁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随着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构建和谐铁路发展目标的提出,加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铁路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显得尤为紧迫。

1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1.1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随着入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性作用,而终身教育将占据核心位置。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上,人才的竞争则表现在学习能力的写作论文竞争上。专业技术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正在积极起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并有望今年出台,而教育部目前也在酝酿力推《继续教育法》的出台,继续教育将和国民教育一起被列入政府对国民的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1.2铁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引下,中国铁路现代化以青藏铁路建设运营、既有线提速、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铁路重载运输以及客运专线建设为标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铁路科技人才。但就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总体而言,不论从素质能力还是从自主创新能力上都与建设创新型铁路的总体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铁路以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重要标志,已拉开了向高速时代迈进的序幕。我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为铁路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巨大空间。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铁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大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能适应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发展需要。而加强继续教育便是一个有效途径。1.3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成长的内在要求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老更迭,铁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他们除了在待遇上的要求更为实际,对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事业成就感成为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要求,在企业总体人力资源规划框架下,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铁路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促进铁路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也暴露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2.1继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的差别,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更侧重于对知识结构的补充、深化以及综合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拓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实际脱节,使继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2高水平师资力量欠缺。随着六次铁路提速的实施,大量的铁路新技术、新装备投入运用,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急需了解掌握本专业、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现代科技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在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也使继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2.3继续教育方式、手段滞后。由于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现有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急需对继续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2.4培训经费不足。由于现在各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张,而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受制于此,往往无法参加由路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举办的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效果受到影响。2.5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在不少时候仅成为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为聘任、晋升而积攒继续教育学时的一种手段,造成继续教育流于形式。2.6考核与管理仍显粗放。虽然现在铁道部已实行了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规定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但由于缺乏有效考核和管理,致使重数量、轻质量、凑学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3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改进措施3.1思想重视。要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内在关系。要认清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从个人需求和企业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要做到继续教育工作与企业规划的有机结合,使培训工作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3.2科学制订继续教育规划。要紧密围绕和谐铁路建设,以为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目标,统筹规划,努力做到长远和眼前、普遍和个体、知识补充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指导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3.3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鉴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殊性,成本投入较之一般人员要高。因此必须要加大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要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必需的财力投入。实践证明,对人力成本的投入是回报最高的投入。3.4创新继续教育形式、手段。要结合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新途径,可以依托铁路重大工程项目,通过科技项目研发、国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大力培养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3.5统筹运用培训资源。要坚持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路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积极探索与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及培训机构合作培训方式。要加强部校企战略合作,加快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3.6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把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充实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同时还要开发适应不同专业要求、适用不同层次继续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材,并对其及时进行更新,切实提高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3.7强化激励效应。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动力,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通过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继续教育机会,帮助其提高职业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3.8严格考核与管理。要坚持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纳入对本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晋升、流动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同时要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课程细化规定,防止轻质量、凑学时的现象发生。

4结语在去年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上,铁道部确定了“十一五”铁路技术创新工作的总目标。在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征程中广大铁路专业技术人员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加强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能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