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专业论文

社会专业论文

时间:2022-02-02 06:2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专业论文

第1篇

如果你所选择的题目是有关社会工作理论分析方面的题目,我们希望你能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与科学素养。

二、论文的具体要求:

根据社会工作的培养目标我们对06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论文提出如下要求

1、论文内容必须与专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论文不能偏离专业方向

2、论文必须要反映学生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调查研究报告为主要形式

3、以来理论分析为重要内容的文章,必须体现撰写者的实际理论水平,坚决杜绝网上拼凑与抄袭他人的文章

4、论文字数要求在8000字以上,以10000左右字为宜;

5、一些题目的范围较大,撰写文章和与指导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尽量把题目具体化。避免过分空洞与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的出现。

1. 个案管理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2. 社会工作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校园学生文化现状调查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4. 大学学校社会工作需求的实证研究

5. 大学教育本质研究:社会工作学的视角

6. 网络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方法革新的

7. 社会工作在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8. 司法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与分工

9. 二本院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之思考:学生视角

10. 上海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1. 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现状调查

12. 社会工作课程对学生自我成长的价值与影响:一种质性研究

13. 大学生就业困惑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14. 上海地区社会工作者生存现状调查

15. 艺术教育在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16.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17. 上海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18. 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19. 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

20.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21.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研究

22. 生育保险问题研究

23. 工伤保险问题研究

24. 社区教育与新市民转换研究

25. 社区教育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

26. 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适应性研究

27. 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融入研究

28. 80后婚恋观调查

29. 社会工作在家庭问题中的介入

30. 社会变迁与家庭生活-----以本人家庭为例

31. 老年婚姻问题调查与研究

32. 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33. 空巢家庭状况与研究

34.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研究

35. 养老机构状况调查 36. 社会工作价值观、冲突与对策研究

37. 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38.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戒毒工作中的经验与分析

39. 医疗社会工作的个案研究

40. 我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41. 中外医疗社会工作比较研究

42. 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43. 劳动争议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44. 社会工作行政方法与企业管理影响机制研究

45.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困境分析研究

46. 社区资源对城市养老方式的影响

47. 职业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回应

48. 上海社区建设研究

49. 上海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50.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51. 上海外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52. 上海征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53. 上海养老机构发展研究

54. 上海养老设施发展研究

55. 上海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56. 外来民工子弟享受上海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57. 在校大学生专业意识与转换专业的困境调查

58. 上海外来移民史个案调查

59.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

60. 改革以来城市邻里关系的变化

61. 城市家庭代际之间的冲突与一致

62. 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63. 上海城市青年世博会参与研究

64. 上海市民世博会态度研究

65. 上海市民对外来农民工态度认知研究

66. 上海市民对钓鱼事件的认知研究

67. 市民对子女教育的认知研究

68. 上海市民养老方式的选择

69. 上海市民对房价认知研究

70. 上海市民与社区关系研究

71. 社会(群众)组织研究——以**组织为案例

72. 房产改革对上海市民生活影响调查

73. 社区邻里关系调查

74. 互联网与社区生活

75. 社区建设与市民生活(社区建设对上海市民生活影响调查)

76. 居民委员会与市民生活

77. 居民委员会选举调查

78. 业主委员会与市民生活

79. 业主委员会选举调查

80. 市民维权行动调查

81. 世博会对上海市城市文化资本的影响

82. “月光族”的住房消费模式研究

83. “啃老族”的住房消费模式研究

84. 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研究

85. 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86.   上海市80后大学生移民的城市融入研究

87. 上海市80后大学生移民的城市认同研究

88. 上海市持居住证的外来移民的城市融入研究

第2篇

(一)河南省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规模

1998年国家教育正式批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系)开设社会体育专业,2002年,河南科技学院率先在河南省普通高校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在此之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8所学院相继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了解到,这些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完善学院(系)学科建设,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和途径。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

河南省9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是培养从事体育健身指导、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熟悉体育健身锻炼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学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体育健身指导和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掌握从事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与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每个学校不尽相同。其中河南科技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社会体育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管理学等;安阳师范学院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从9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基本都开设了社会体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新需求。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状况

“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内涵。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专业的方向、特色和办学水平,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的教师队伍,是一个专业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专业不对口。由于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各大高校没能及时储备相关专业人才,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很多社会体育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转行”过来的,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知识与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场馆设施状况

体育场馆是发展好体育专业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有别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育场馆设施的建造也要与传统的体育场馆区分开来,新型的健身房、台球馆、攀岩墙、轮滑场等场馆设施不可或缺。但是,据调查了解,河南省9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基本上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学场馆设施。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资金匮乏,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场馆建设经费,高校无法建设社会体育专业必备的教学场馆。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匮乏

师资力量是发展专业的重要保障,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学场地设施多为传统的教学场馆,新型的教学场馆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

(二)课程设置陈旧,缺乏新型课程

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多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一些新型的课程未能引入课堂教学,如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与服务等。

(三)缺乏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项目多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一些新兴且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未能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当中,如健身健美、轮滑、瑜伽、攀岩等体育运动项目。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发展措施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笔者在分析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基于国发46号文件的视角,提出一些革新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良好发展。

(一)积极引进师资,建设新型体育场馆

以往“转行”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因此,要想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引进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体育院校和重点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均有培养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河南省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引入优秀社会体育师资力量,积极促进本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发展。在办学条件和教学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建设新型体育场馆,或者选择校企合作,租借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不断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开设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增加新型体育课程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现代人的健身意识增强,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浓厚,健身健美、攀岩、瑜伽、轮滑等新兴体育运动都应该纳入社会体育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认知,不断拓宽视野,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增加一线城市实习基地,加强相关证件的培训考核

第3篇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第4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实践能力在大学生能力体系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学是一项专业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工作,现代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经济学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通过诸多环节的培养来实现,本文重点探讨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却被大多数高校所忽视的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 

1 经济学专业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并未开设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但是,学年论文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1.1 学年论文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大学生创新能力可分为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学习能力是指能自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并能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培养其他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能力是指能自主确定研究题目、制定研究计划和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学年论文作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年论文环节,学生根据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观察,确定研究题目,界定研究内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无疑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学年论文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研究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是经济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目前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普遍存在选题空泛、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抄袭严重等问题,既没有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也不能很好体现经济学专业特点。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导致毕业生素质下降且精力投入不足;高校的认知不到位和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管理松懈;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濟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短期突击训练效果很难见效,应靠长期的积累来提高。学年论文在学生已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济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加强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2 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模糊 

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一般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末进行。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对学年论文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学年论文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同时,学生对学年论文也很不重视,低年级学生习惯通过考试来取得学分,对撰写学年论文感觉不适应;而高年级学生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更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学年论文。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本科学年论文教学进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出题选题、过程辅导和成绩评价等环节。当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推行学年论文制度,学年论文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学年论文的质量。同时,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学校虽有学年论文的教学环节和要求,但未建立学年论文教学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未落到实处,形同虚设。 

2.3 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严重不足,平均每名教师要指导30名以上学生的学年论文,还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还有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师不堪重负。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直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很多高校的学术资源严重不足,数据库无法满足学生撰写论文的需求,尤其是国外数据库缺乏;图书资源数量有限,学生能检索到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 

3 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环境因素 

就业率和考研率成为当前衡量我国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对论文及其质量无人问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自己的就业,所以,学生对论文很不重视,只要能通过就行。对于那些致力于考研的学生,因研究生招生对本科论文也不够关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理论课的学习,以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甚至有些学生将学年论文的写作当成负担,敷衍了事。 

3.2 高校本身的因素 

高校自身的认识不到位,许多高校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把学年论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年论文工作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学年论文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存在许多尚需完善之处,制度中空话套话太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实施办法和明确的标准,使学年论文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也不够,未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多流于形式。高校目前面临着很大的招生与就业压力,如果对学年论文要求太高,会导致许多同学难以正常毕业,将影响到学校声誉与学生就业,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常出现对学生学年论文放低要求。

       

3.3 教师方面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扩招和新专业不断开设,造成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要面临职称评定等多重压力,这将影响到学生学年论文的质量。由于高校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出现重课堂教学,轻学年论文的导向,导致教师在指导学年论文时责任心不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也直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且更新缓慢,专业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强,不能给予学生以实质性指导,这都影响着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 

3.4 学生方面的因素 

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只关心学习成绩和获得的各种证书,使得学生认为学年论文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要能顺利通过即可。同时,学年论文质量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许多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不足,且很少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相关的训练,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 

4 提升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质量的对策措施 

4.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学年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经济学专业教学实践上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对学年论文的认识。通过撰写学年论文,使学生熟练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为将来撰写毕业论准备。 

4.2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 

结合经济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开展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工作。首先,将学年论文工作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从出题选题、过程监管与成绩评定等环节来确保论文质量;其次,要科学合理安排学年论文组织工作,妥善安排学年论文的工作流程与时间,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和教师的承受能力,真正发挥学年论文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思考及写作能力;然后,论文题目应难易适中,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有实践意义,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提高自己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加强过程管理 

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学年论文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过程管理的完善对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学年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以保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学年论文过程长效管理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结合专业特征,统筹规划,从命题选题,师资配置,论文规范,学生纪律,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学年论文的过程管理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应加强学年论文过程的监控,制定成绩评定标准,让学生真正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4 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的学年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研究内容的学术性与规范化,重视学生逻辑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演绎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 结 语 

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的重视、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作为保障,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伟,周景坤,章胜晖.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问题的剖析[J].对外经贸,2013(11):142-144. 

第5篇

【关键词】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现状;对策

一、近年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回望

笔者通过资料检索发现,市场上现有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十余本,教材出版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审议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背景下,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出版拉开序幕。从数量上看,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在音乐类教材中远远少于其他课程教材。从事音乐类论文写作的人群主要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以及在校学生和音乐科研需求者两大群体。三个层次的在校生对音乐论文的篇幅、深度、创新性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两大群体的论文写作定位、要求各有不同。既为教材出版,首先要清楚读者对象。表1所列教材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在校音乐类本科生,部分教材兼顾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和音乐科研需求者的论文写作,尚未发现有专门针对音乐类博士论文写作的教材出版。

二、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的内容剖析

依据分析可以得出,现有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呈现两个块面的内容:学术性论文写作、常规音乐论文写作。1.学术性论文写作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论文的专业性、学术性有较高要求。居其宏先生将音乐学专业的学术性文体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结合,高效适应了当下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他的两本教材(见表1)在特别强调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提出“三个第一性”“论题相关性”原则和“逻辑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代表了作者对音乐学文论写作的独到见解。作者以深厚的写作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论文写作的实践过程细化、分解为11个环节,环环相扣,细致入微地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翔实的分析,并配以正反文论实例的解析、点评,构建了极具特色的音乐学文论写作理论体系。韩锺恩先生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论文写作指导一对一的教学传统积淀和个人持续多年的教学积累为基础,“用音乐学写作概念替换原来课程命名音乐论文写作概念”,以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为目的,跳出原有教材的“普适性内容”,力求对音乐学写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专门的论述。如教材《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中,关于音乐学写作的选题:作者另辟蹊径,从音乐学写作的学术积累和问题意识出发,系统论述了学术积累、问题意识对音乐学写作的意义所在;提出从理论知识、资料文献、技能方法三个方面建立音乐学写作的学术积累;强调问题的产生是在问题意识的牵引下,在实践现实与认识期望的矛盾中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问题,最终顺利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又如范文导读,作者分篇幅、难度精选22篇范文,用导读的形式对范文写作思路深入剖析,犹如显微镜下的解剖,呈现音乐学写作的全过程。范文和导读的结合,清晰呈现了音乐学写作基础理论中的诸多问题,实现了“以实践的方法巩固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对其写作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音乐学写作》呈现了作者站在学科体系建立的高度上对音乐学写作的学术性和专业特点的深刻思考。居其宏、韩锺恩两位学者以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规范、持续的教学积累推动了音乐学专业论文写作教材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不断推进。2.常规音乐论文写作无论何种专业的论文写作,作为知识传授所需要的概论性内容和实践操作步骤均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立选题、论文写作与指导、论文修改与定稿。此外,学位论文写作中还涉及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文答辩环节。本文所选择的12本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中,7本教材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依据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环节进行统计,7本教材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横向对比:7本教材中有6本教材未涉及文献综述,5本教材未涉及确立选题,7本教材未涉及开题;纵向对比:没有一本教材内容涵盖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所有操作环节。除此之外,教材的主体内容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在所有专业论文写作通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下,音乐类专业论文写作的特殊性和各专业论文写作的差异性并未突出呈现,读者对象的专业指向性较弱,教材虽名为“音乐论文写作”,却有一般论文写作之嫌。

三、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的出版,在音乐论文写作课程开设从无到有,音乐论文写作从无序到逐步规范的特定阶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当下音乐学科发展和专业课程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理性看待音乐类论文写作教材,笔者认为,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的7本教材存在以下问题。1.读者对象不明确通过仔细阅读教材,笔者发现,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内容的7本教材,读者对象表述较为模糊,如“各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学专业学生”“音乐院校的学生(除音乐学或有关理论专业外)”,作者并未对读者对象的专业做细致、明确的限定,读者对象的专业指向性普遍较弱。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艺术学”门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类中的音乐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读者对象的不明确,导致三个专业论文写作操作过程的差异性在教材中未能鲜明呈现,进而带来教材内容与读者对象的不适应。在看似涵盖了所有音乐专业这个庞大的读者对象的假象下,失去了教材对象的指向性和教材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2.缺乏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流程的完整性表2的信息统计清晰呈现教材中普遍未涉及文献综述、确立选题、开题三个环节。文献综述是学生阅读了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整理、分析、评价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在全面介绍和评价某一研究主题的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研究趋势。确立选题是学士学位论文构思过程中历经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多次提炼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写作意图。开题是在开放式的师生交流和逻辑推理中进一步查漏补缺,确定选题的可行性。它们是学士学位论文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和质量保障。上述三个环节在教材中的普遍缺失,导致教材内容客观上存在对学士学位论文操作流程陈述的不完整,也侧面反映了在教材编写观念上,对论文写作操作流程重视不足。3.范例与读者对象专业的不一致性受到教材作者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的影响,加之音乐学专业领域已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以常规音乐论文写作为主体的7本教材所用范例多为音乐学专业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创新性的学术性论文。音乐学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作为范例引入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对于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而言具有较强适应性,但对其他音乐专业,尤其是地方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主力军——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而言,具有相当程度的不适应性。范例与读者对象专业的不一致性背离了教材围绕读者、需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四、对未来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出版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解决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教材的读者对象和读者对象的现实需求,以此为准则,整体布局,合理规划,才能解决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1.正视读者对象专业的多样性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学生是音乐论文教材的重要读者对象,其现实需求是完成规范的学士学位论文写作。在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相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面对各自专业论文写作操作过程的特殊性,直观掌握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操作过程。因此,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主体内容应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且理论知识为操作过程服务,操作过程如何呈现是教材的重中之重。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在现有教材中已经有较为系统的陈述,但体现专业特殊性的操作过程却较少完整呈现。要实现教材内容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必须尊重和重视读者对象专业的多样性,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音乐不同专业论文写作的操作过程。2.完整呈现学士学位论文操作流程完整的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流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文献综述—确立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论文写作与指导—论文答辩—论文修改与定稿。从读者需求角度分析,操作流程存在的现实意义是引导读者通过环环相扣的实际操作,明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知晓操作流程的前后关联,在写作意图的梳理中进一步明确论文构思,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完成论文写作。基于此,音乐论文教材编写者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教材体例与论文操作流程的合理构建,为读者和课程教学提供最大便捷。笔者认为,音乐论文写作教材编写中对操作流程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补齐上述教材中被普遍忽视的文献综述、确立选题、开题三个环节的知识内容,明确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连续性,建立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完整理论体系;第二,陈述每一步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问题意识、师生合作意识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读者大胆地将构思付诸实践;第四,充分考虑和突出“第三人”在论文写作操作流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3.范例的选择应多元化范例在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的存在意义是引导、示范作用,其目的是在正反实例的呈现中引导读者清晰、准确理解论文写作每一步操作流程的要求和应达到的规范。音乐论文写作教材中范例选择的多元化表现在:第一,范例涵盖专业的多元化,改变上述教材中范例选择单一的现象,大幅度增加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论文写作的范例,实现教材与读者对象专业的适应性。尤其是充分考虑适应当下社会现实需求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音乐生活与研究中的热点,并切实考虑范例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契合,努力实现范例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借鉴作用。第二,范例对应论文写作操作流程的多元化。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操作流程所包含的九个环节缺一不可,哪些操作步骤的阶段性成果适合用文字形式、图表形式的范例进行呈现,哪些操作环节需要教材编写者为师生提供具有专业包容性的其他形式的范例展示,进而引导师生高效完成课程教学,是实现范例选择多元化的重要因素。第三,范例选择的多元化还表现在重视反例的作用。应对学生写作经验的缺乏,发挥反面实例的警示作用,引导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在正反实例的结合中,在一管到底的完整范例中为读者清晰展现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操作流程,切实发挥范例在音乐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导向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世纪的中国音乐事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写作功底,音乐论文写作教材和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邱国明.试论音乐学论文写作——读韩锺恩《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心得[J].艺术教育,2015(10).

[2]兰晓薇.提高音乐院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用指南——读《音乐论文写作基础》有感[J].人民音乐,2009(12).

第6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problems in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mak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evaluates the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关键词: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评价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practical master on management;academic dissertation;quality of the thesis;current evaluation sit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69-02

0 引言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MBA和MPM等专业学位,管理类应用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反映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领域研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反映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便于实施的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1]。

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现状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大多数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虽然基本能够对学位论文进行基本评价,但是由于应用型学位论文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写作的方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评价指标上的差异。

1.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问题 随着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制定的有关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的瓶颈,目前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有:①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开题仅看开题报告,评价论文选题如何;中期审查大多也只是查看中期报告,不能检查监督论文内容完成程度;答辩看重的是论文成果,忽视论文产出过程,对提高论文质量难起作用。②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由专家评审,因为每个专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论文相同而结果不同的结果[2]。③指标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比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价值[3];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没有体现这些特点。

1.2 学位论文评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论文质量相关的评价因素随着硕士论文的实际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下面就从几方面分别阐述论文质量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应用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失[4]。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基本上沿用了以往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针对学术型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因此,并不符合应用型学位论文的特点和要求。②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往学位论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完善的学位论文产生评价制度,能够严格论文产出过程,提高论文质量。③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评价制度的执行过程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5]。④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6]。

2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管理类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特色,结合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和特点,将学位论文评价因素分为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3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建立如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评价总分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标准划分为A、B、C、D四档,表中只给出A、C两档的标准,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每项得分=分值×等级系数(等级系数:1.0?芏A>0.85、0.85?芏B>0.7、0.7?芏C>0.4、0.4?芏D?芏0);评价总分为每项得分之和。根据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就可以对某一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从3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一个总评分。

3 结论

评价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不仅是对学位论文本身的评价,客观、公正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三个方面。根据本文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某一高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得分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已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仍未结束,仍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征航,毛旭东,刘万科,陈锴.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179-180.

[2]朱霞,卢润德.浅议经济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J].各界文论,2007(6):53-54.

[3]王桂荣、赵敏.管理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3):62-65.

[4]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

第7篇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大学生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毕业论文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是如何选题,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经管类专业具有知识半衰期短、知识涉及面广、热点难点问题多等特点。因此,学生要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并不容易,这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需要类似一双慧眼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实践中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

毕业论文有文献综述的要求。丘吉尔曾说,回望有多深邃,展望就有多远。这句话可用于对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要求。毕业论文促使大学生大量阅读特定选题领域已有的文献,系统地收集、了解和判断特定选题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批判性地审视已有文献的良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吸收现有文献的养分,从而使已有文献为自己的选题研究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所思考、有所判断、有所取舍,其批判性思维因而得到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大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的功能是通过其培养的人才承担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初步的学术能力,才能承载大学和社会的期望。毕业论文是训练和检测大学生学术水平的有效培养环节,能培养大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能力。著名学者萧乾、、侯仁之等因本科毕业论文出色而较早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应对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创造力的潜力。具有学术研究基本功用的毕业论文,是能够打破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的利器,能够烙下大学培养的个性化印记,可以让大学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毕业论文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

(五)锻造学生完美的社会人格

社会人格一般指待人处事的方式、沟通交流的能力、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面对选择的价值取向等。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学生需要与指导教师沟通,向师兄师姐请教或跟同学朋友讨论,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为了获取毕业论文的研究数据,学生往往要到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初步融入社会的过程;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还要承受就业和论文验收的双重压力,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人格的过程。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存在的问题

从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训练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主观重视不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同一时期内往往要兼顾科研、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有限的精力加上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导向,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采取放任的态度成为普遍现象。部分指导教师认为,给学生定好论文题目,定期要求学生汇报论文进度并对其论文提出相应修改意见即可,并没有分配足够时间去启发、引导和督促学生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教师指导不够,自然对学生的要求高不了。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往往没有足够时间仔细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答辩的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陈述论文和答辩,教师也很少认真地对答辩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此外,毕业论文的评分环节虽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但指导教师更多是凭经验和主观印象给分。诸多因素致使毕业论文答辩作用虚化并流于形式。

(二)学生态度不端正,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学年进行,而这正是学生实习或找工作的关键阶段。就业压力使学生不愿意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也很少询问和考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既然毕业论文异化为只有学分意义,谋求过关便成为目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他人论文依赖性过大,存在大量的嫁接、拼凑或抄袭现象,甚至有少数学生抱着侥幸心理,直接在网上购买论文以蒙混过关。指导过程管理跟不上,加上教师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很高,拼凑抄袭现象很难杜绝并有泛滥之势

(三)论文选题不当,学生写作能力欠佳

经管类专业一般都设有毕业论文选题题库,但由于部分指导教师在拟定参考选题的时候,不注重题目更新,或者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选题设计,从而导致学生论文选题不当、选题雷同。选题不当主要表现在论文选题范围过大、题目大而空,选题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变化,选题难度过大,可能是导师课题或研究生论文的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欠佳主要体现如下:论文多为定性分析,较少定量分析,即使定量分析,由于搜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偏弱,定量研究效果较差;语言运用能力较弱,文字表达难以达意,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语法或句子结构错误;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

三、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成因

(一)就业压力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699 万人,为历年之最,明年还将有所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毕业论文成为毕业的附属目标。一方面,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找工作上,而且大部分用人单位会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致使该部分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没有寻找工作的学生也在备考研究生、公务员或者考取各类证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被完全置于从属地位;另外,毕业综合焦虑症使学生无心聚焦撰写毕业论文。综上,毕业论文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二)高校扩招

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数量不断增长,使高校教师资源明显不足。在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之外,有些指导教师要指导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的论文,用于指导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不及;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缺乏,在论文的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此外,有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背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存在局限。因此,高校师资力量的相对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校制度缺位

许多高校缺乏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导致制度缺位。这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对论文指导教师的检查和监督,致使部分指导教师产生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未能建立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估与激励机制,使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去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三是毕业时不得不让学生过毕业论文关的倒逼机制,使得毕业论文的淘汰率极低,学生容易形成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并不影响其毕业和就业的错误观念,因而在对待论文上采取走过场的态度。相关制度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论文质量滑坡。

(四)各界投入经费有限

政府、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高校的有效实习基地匮乏,学生的科研项目以及实践项目申报困难等,使得本科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另外,经管类专业因其学科知识实践性强,学生必须到企业或社会组织中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或访谈,获取大量有效的数据支撑,才能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教学经费有限,学校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经费偏少,导致学生调研无足够经费支撑。此外,实习企业或者社会组织为了不影响自身正常工作的开展,往往不能充分配合毕业生的考察调研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毕业论文训练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端正师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要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综合教育功能。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学术训练,具有深化学生四年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教育功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的社会功用。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期准备。

(二)保障充足的撰写时间

保障充分的撰写时间是提高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建议将毕业论文的开始时间前移到第五学期,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这样可使教师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沟通、交流和探讨论文涉及的问题。该措施还可以使学生根据选题有针对性地在大三期间选择专业选修课,近两年的时间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完善方案、相互研讨,为其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术能力训练

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可开设学术方法、学术视野类课程,例如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专业文献综合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科技创新实践、社会调查与实践、学科前沿等等,这些课程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思路和要求;其次,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师举办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介绍学术前沿,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再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研,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学生项目尽量与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相结合,形成学科训练团队,实现学生科研的传帮带。此外,针对特定专业,定期开展毕业论文、科研项目成果经验交流会,让毕业论文获优秀等级的学生或者科研项目获奖者向本专业学生介绍毕业论文或科研成果,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也营造出较好的学术氛围。

(五)强化论文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训练包括选题、撰写、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毕业论文训练的过程管理。对高校而言,要提出明确的毕业论文训练整体要求,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过程规范化制度,明确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和评估标准,并保证以上制度和要求得到具体落实和严格执行。对教师而言,要注重毕业论文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对其撰写过程的监督及论文质量的把关,对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重做或者认真修改。对学生而言,要及时查阅和了解毕业论文训练全过程的管理文件,以明确毕业论文训练的目的、意义、作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六)完善师生奖惩机制

在激励方面,一是制定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教师考核标准,根据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判断和认定教师的指导业绩,考核的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和绩效工资考核等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根据教师指导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评定优秀指导教师;三是集中资源支持学生参加有影响力的专业性学科竞赛,把学生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创新活动所获得的成果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中。在惩罚方面,引入答辩组论文排序末位淘汰机制,要求被末位淘汰的学生必须重做并进入第二次论文答辩。

第8篇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及其改革 独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探析 物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行动研究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 浅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认知情况调查 学以致用―浅谈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法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论本科生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冲突及对策 提高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讨 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与探索 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出路 智能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一些设想 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调查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张艳红,郑春风.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5]王琪.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坚持之必要性及质量提高对策――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6]柳巧玲,米天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3).

[7][9]邓晓成.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8]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

[10]胡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悖论与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

[11]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12]贾廷秀.思政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

[13]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生论坛,2008,(10).

[14]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

[15]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校外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 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6-01

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素质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扩招后,毕业学生数量剧增,高校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压力增大,指导学生人数和工作量成倍增加,而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扩招后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如专业教师数量与水平、教师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科研仪器设备数量与质量、专业实验室数量与面积,等等,很难满足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高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此,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近10年来,进行了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生物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关工作,另文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认识大学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现将高校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作如下探讨,以期为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1 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创新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高等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高校扩招后,由于高校在师资、场地、资金、固定资产、设备、图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限制,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任何一所高校仅仅依靠自身校内教育资源,是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的。高校校内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无限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除了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外,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方面,可以减少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校内毕业论文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校外单位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实际选题,真题真做,研究工作条件、环境和经费有充分保障,研究结果对所在单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校外单位满意,达到了互利双赢的效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校外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3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论文选题和研究,要结合校外单位的科学研究实际、工程技术开发实际、产品研发与应用实际,研究目标是解决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与生产实际问题,从研究选题、资料查阅、实验设计、科研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论文写作等,学生都要在校外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

第10篇

每逢毕业,大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莫过于毕业论文,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都期望学校取消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能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初步研究能力,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入门阶段,是对四年大学专业学习的一个成果展现。因而,毕业论文或设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务英语专业的选题方向是什么?在毕业论文开题意见和成绩评定表中往往会有这么一条: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规定,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定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文学、语言学作为选题对象肯定是不怡当的,选题的核心还应是商务英语。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教育部已经将这类院校定义为应用型高校,选题的重点还应放在商务英语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上。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甚至是指导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到底该研究什么。无法明确这一点,就会导致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笼统空泛、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

(一)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

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外,还一定要明确什么是商务英语。对于商务英语的定义,Hutchinson和Waters称: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ESP。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可以根据实际用途来界定,其范围涉及到许多不同行业和领域,所以商务英语涵盖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物流英语、广告英语等。因此,商务英语的一般定义是一切与商业相关领域的英语。

这样看来,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选题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涉及与商务相关的专业英语领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语中赘述现象的语用分析’、“物流英语语篇的语法衔接研究”、“从张家界景点的翻译看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等均是相当不错的商务英语选题。但是,脱离了商务界定的选题就很可能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快乐大本营》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从英汉句法差异看长难句的翻译”等选题就明显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二)选题笼统、空乏、单一陈旧

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的系统了解,学生的选题往往笼统空乏,很多同学感觉无题可选,纷纷借助网络,从而产生选题陈旧、雷同等问题。在对几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全部是采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性毕业论文模式,居然没有学生采用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就毕业论文选题的领域而言,写商标和广告的占40%以上;写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两篇涉及到新闻、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险、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没有。

(三)选题与社会实践脱节,无实际价值

理论结合实际一直是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很多商务英语选题脱离社会实践,缺乏新意,无实际意义。有些选题不像是研究论文,更像是教课书里的内容,例如像“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选题可以在相关教课书上发现完全一样的内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的,例如,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民化,进出口行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已具备直接阅读和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因此,没必要研究类似“英汉外贸函电翻译”和“论商务函电翻译”的选题,而且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务英语研究氛围

根据叶兴国教授对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发表过的商务英语论文从研究领域看,笼统地研究商务英语的论文多,研究英语广告和商标的论文多,深入研究国际商务具体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论文少。另外,据统计,过去30年总共发表了约5000篇商务英语论文,其中,研究广告英语和英语商标、品牌的论文约占总数的31%。由于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主要文献来源是中国期刊网,这一现状无疑对学生的选题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往届学生论文选题倾向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实践调查,因而很多同学就直接上网搜索现成的选题,似乎写起来有更多资料可查。这样一来,往届学生论文的选题,尤其是其他院校上传到网上的选题就成为很多毕业生使用“拿来主义”的对象,这也是学生选题单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导理念落后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师指导理念落后、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造成的。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仍然坚持按照传统的学术论文模式进行,基本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论文指导的管理机制也不合理,例如写作指导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往往与找工作、考研时间相冲突;选择指导教师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常常出现研究文学或教学法的教师指导商务英语选题学生的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理念落后,单一要求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社会调查和商务英语的实证性研究。

四、解决方案

(一)熟悉商务英语研究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文写作最常见的模式,要想写好这类论文,首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语言理论体系,提出了商务英语词汇学、商务语用学、商务话语分析、商务翻译学、商务对比语言学、商务社会语言学、英语经济学等十二种研究理论和商务英语研究方法。

(二)扩大商务英语研究范围

掌握好了商务英语理论,接下来就是明确要指导的实际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涵盖了与商务有关的各个领域,商务英语研究的范围也随之非常广泛。研究内容可涉及商务英语语言、广告、商标、函电、经贸、谈判、合同、标识语、公示语、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还可包括金融、会计、会展、物流、涉外礼仪、电影、产品说明、公司宣传、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所使用的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三)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选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商务英语专业应鼓励学生采用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等,用英语写作。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质量和格式外,还应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重要依据。因而,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型论文写作外,还可以采用实践性毕业论文形式。论文的内容可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岗位进行选题,以解决具体职业岗位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针对工作过程,用英语写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汇报;或者是为某项促销活动写一份详细的策划案;也可以就某个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等等。

五、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偏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工商管理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论文写作等个性化教学模块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理应受到重视并被高质量地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等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一度引起工商管理本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争议。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提升论文质量乃至学生专业素质将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及毕业论文定位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

工商管理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管理、营销、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说其性质是主要面向工商企业的应用型专业[1]。当然,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不同特点:(1)不同专业面对的管理对象或环节有所差异,但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存在共性;(2)不同类型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各有自身特点,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如侧重信息管理、交通管理或工程管理;(3)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所差异,分精英型、大众型和技能型。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主动适应创新驱动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需条件。工商管理作为文科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环节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生产实践、会计全真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假期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参与的学生范围和时间、投入的精力、分析的系统性等方面相对有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使学生对工商领域内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并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对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管理。鉴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性,除传统学位论文外,毕业论文还可采用案例研究报告、企业(项目)策划方案和社会调查报告等应用型研究报告形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某高校2011—2015年工商管理专业的750篇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访谈调查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突出问题。

(一)应用性研究报告欠缺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传统型学位论文和应用型研究报告两种类型。2011—2015年该校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分别为73.7%、67.5%、69.2%、62.8%和63.2%,应用型研究报告分别为26.3%、32.5%、30.8%、37.2%和36.8%。虽传统型学位论文的占比略有下降,应用型研究报告占比略有上升,但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远高于应用型研究报告,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的性质相悖,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类型的应用性问题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实证研究较少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规范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在被调查的论文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达406篇(占54.1%),其次是调查研究方法(占27.5%)(见表1)。学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励的,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调研工作较为肤浅,缺乏科学性。比如,大多学生只是粗略调查案例公司的总体概况,对公司内部具体的运营模式、管理结构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剖析。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倾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提倡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然而在学生实际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却很少有人(约占1.5%)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三)内容缺少创新

访谈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否认自己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复制他人文献的行为。其中,近半数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大部分是抄袭的,其余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抄袭必然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运用,而这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所调查的论文来看,学生大多从管理学中比较宏观的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角度写作,很少就其中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创新之处。

(四)格式不够规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都会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虽然各高校对此规定略有不同,但都旨在规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框架、格式等,遵循这一规范与否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高校对本科论文管理的严格程度。然而在被调查的论文中,论文的格式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本科毕业论文要有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讲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论文中,存在有背景无综述,有综述无方法,甚至不分二级标题,把这几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写的情况。此外,被调查的论文在字体、排版格式等方面不统一,使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格式上缺乏规范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不少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调查发现,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动员时,到会的人数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2/3。按照相关安排去做的学生的比例较低,许多学生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程序和进度,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态度。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研究工商管理问题的文章随处可见,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找工作也挤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2],有些学生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拼凑毕业论文。

(二)教师指导不足

大多数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都采取导师制,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年扩招,很多学校一个导师需要指导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如果对每位学生都很细致地指导,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在指导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不足,约有10%的学生认为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教师对论文指导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充足且有耐心的。虽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教师指导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投入有待加强。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有必要学会利用数据库资源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并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便较为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有效地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课程。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助于企业(项目)策划方案等应用型报告的设计。然而,部分学校要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相关课程,要么课程的开设由于缺乏应有设施和师资条件而流于形式,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在查阅文献以及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障碍,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论文质量监控不到位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建立论文质量监控制度,包括课题申请、开题、中期考核、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论文全过程控制程序,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相互牵制制度,学生教育系统评教制度甚至教学督导制度,但制度形成后面临的是实施问题,没有执行机制的制度是不完整的,而制度执行效率也取决于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构成,过于复杂的制度因其执行成本过高而导致执行效率受损,对论文内容、答辩程序等方面的监控不严[3]。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本科论文涉及的表格过多,指导教师忙于应付,实际指导论文的时间被压缩,为减少麻烦而放任学生答辩全部一次通过;过半数学生认为答辩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最后都会通过,甚至在答辩前都已经知道答辩的问题,论文质量的监控不到位。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本科论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以及提高论文质量至关重要,重点在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的改革。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突破原有知识传授体系的隔阂,遵循课程间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主导型”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新体系。毕业论文教育相关课程应包括专业导论、文献检索、社会统计、专业英语、商务沟通、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和专项训练等有关课程体系:一是在专业导论课中,针对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的情况,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力图对学生论文写作产生正确的导向;二是增加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报素质,包括搜索、获取、整理、吸收、引用、应用有关的科研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加常规统计软件和数据库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实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系统学习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从根本上纠正印象型、感觉型、单维性思维模式,提高专业英语素质,有能力阅读外文文献;五是开设商务沟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实用性课程,并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六是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注重提高该类课程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七是加强专项训练,面向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能力的专项训练,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引领者。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差强人意。因循守旧的传统式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观感受,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包括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安排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5]。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基于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优势资源要素协调互补[6],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工作底稿加强论文指导

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控制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论文指导,在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过程中,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为了便于记录教师指导和加强考核,可设计并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汇集一定期间调查搜集的资料,为取得一定数据而进行调整、试算和分析的一种表式。它用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咨询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也是有关论文创作和指导的一种考核工具。

(四)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控制

答辩环节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答辩中,每个组按答辩成绩排名次,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被淘汰,需要参加第二次答辩;在二次答辩中,成绩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的论文,需经集体讨论是否能最终通过答辩,如若集体讨论确实认为不合格的则不予通过,学生需要重新撰写论文并在1年后参加答辩。这将加大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并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一些学校现采用论文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打分,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方便学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抽评,使得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促使教师加强指导和学生认真撰写。

参考文献:

[1]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孙玉华,彭文钊.俄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指导:问题与对策[J].中国俄语教学,2014,(2).

[4]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

[5]蒋贵凰,张欣瑞.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4,(7).

第1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综合应用型;毕业设计;教育质量

一、综合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

民办高校从学术型本科教育转换到综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经历了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改革的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了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应对措施不力,直接导致本科(论文)设计的质量不高。

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一般都是在第八学期初,这个时间通常和大学生求职就业、研究生复试和已找到工作的在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毕业(论文)设计只能退而求其次。

2、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局限性比较大。学校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科研的起点、比重相对较低,教师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背景[1],直接导致教师在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理论型、闭门造车型、贪大型。有的题目甚至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创新点不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足。同时,毕业论文的选题难以满足众多毕业生的需求:工作需求、研究生专业方向等等。

3、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形同虚设。为了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高校通常都注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但力度不足以对提高、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形同虚设。

4、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职称结构失调,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一人带毕业生人数超过十人以上、职称水平多为中级职称,难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提高到新高度。

5、民办高校面临着就业率、毕业率的压力,导致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会轻易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学生说“不”。

6、学校对指导教师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指导教师的其他教学工作量大,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无论做好、做坏,结果一样,导致老师带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7、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不够、教学条件不足,也是束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办高校建立实验室的原则之一是利用率要高,不容许实验一年中只使用半年或更短。这样直接导致实践性、操作性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缺乏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耗材,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二、综合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探究

综合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定位,从某种角度上解决了民办高校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特别是解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面临的难题。

综合应用型的办学模式,将学校办学重心转移到综合应用上来,加强了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的力度、实验室建设力度、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突显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向。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上实现了多样化、项目工程化。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形式多样化。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学生自拟题目、学生和指导教师相互商定后拟定(定制)。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多样化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之一-省级或国家级学科竞赛相关、相似题目作为题目。这类选题的特点是:操作性强、作品指标明确,合理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既不超出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量饱满。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之一-校企合作项目。此类题目完全来自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依据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量身定做。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之一-指导教师的校级或省级科研项目。让毕业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校级或省级科研项目里面来。

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之一考研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针对考研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引导考研学生根据专业方向选定指导教师。

3、针对综合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学院相关举措

1)加强专业教研室建设,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归属到不同的教研室,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培训、参赛作为教研室常规活动之一。提高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比例。

2)加强专业类考研课程如信号与系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如进修、培训、公开课等活动。

3)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多方向、多专业的合作,从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强化等手段切实体现综合应用型培养模式。部分学生直接由校企合作企业推荐就业。达到企业所需人才预先在校内培养的目的。

4)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学质量评估小组[2],结合学校给学院下达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的同时,负责选题、中期检查、后期督促、答辩审核等过程的监控。

5)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到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接轨的高度,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增强社会适应性。

三、结束语。切实落实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低年级开始,将毕业(论文)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到毕业设计(论文)不流于形式,真正反映学生掌握学科基础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