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审计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04 18:5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固定资产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计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第1篇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鉴定篇三首先,在领导的帮助下我了解了出纳岗位的各种制度及其日常的工作流程。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使我学到了很多工作中的知识,使我最快的熟悉了这份新的工作。在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一定要好好工作,来体现人生价值。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平时自学电脑知识和ERP的出纳知识及操作,利用ERP使工作更加准确和快速。

其次作为公司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过去的几个月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凭证上必须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二、其他工作

1、迎接公司上市财务审计,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

在工作中,我忠于职守,尽力而为,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2.完成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三.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一、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及理论基储专业知识、工作方法等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

二、对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对业务的熟悉,必须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学习,争取在明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总结四:公司财务出纳工作总结

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与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今年的财务工作。按说,我们每个追求进步的人,免不了会在年终岁首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内部费用的控管、成本、费用的核算以及对集团下属各公司的财务制度的完善、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费用的规范管理:

(1)严格按照集团内部费用的规范管理制度对费用进行控制,如小车费用定补到位,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根据不同的省市进行定额补助,填制费用单据时查看发票是否齐全是否有效以及其他费用是否合理,分门别类的核算到每个部门,为方便下年做财务预算时核定每个部门的各种费用打下基础更能清楚的了解每个部门所发生的每一笔费用。

二、会计的基础工作:

(1)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核查,看账实是否相符。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使每一份合同每一份协议甚至公司内部上传下达的每一份文件都逐一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备查等。

(2)按规定时间及要求编制集团公司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以便领导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公司内部资金、费用、成本、利润等情况。

(3)每月按时申报各项税金。在集团公司的年中税务审查中积极配合领导完成了往年公司的税务稽查工作。

(4)不断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每个办公室添置什么样的固定资产都按领导签字的申购报告及实物发票入账,核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登记成册入档,以便备查。到期的以及出售给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进行报废处理或者清理处理。

(5)每月按时核算职工的工资及费用,准备无误的统计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公司的贷款情况,为领导提供最新最准的公司资金信息。

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领导要求对尧治河村宾馆的门市部及餐饮部不定时进行盘点,核算门市部及餐饮部的收入、成本及费用,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经营动态。同时提出了对门市部经营管理的见议,以便日后核算与管理。

(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由于公司以往内部往来管理不严产生漏洞的缺陷,倒至账面数额过大,占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量,在陆续结算工程欠款的同时,加大了对往来账务的核对与清查,对年限过长的客户往来进行了仔细的核对。

(4)10月份根据公司去年的利润将20XX年度的分红款核算并分配到位。支付分红款时严格按照领导交办的事项,将有欠款的扣回后再予以支付。

(5)积极配合工程部对去年及今年的马绵河公路及其它工程进行验收核算。

四、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执行者,无论何时何地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都能及时并努力的去完成,遇到问题努力去询问,争取让领导满意。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工作之中再细也难免会出错,在这一年的工作之中还有很多待改的地方:

1、财务会计知识要学的太多,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努力学习尽快把合并报表的编制原理弄懂,并学之以用。

3、工作中有时会马虎,值得去改进。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更上一层楼。

看过财务管理专业实习鉴定的人还看了:

1.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报告范文3篇

2.财务管理实习报告心得

3.财务管理实训心得报告

4.财务管理实训报告总结

5.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个人鉴定

第2篇

开发基于ERP环境的适用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

数据转换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前提。以往的审计软件只是通过对会计数据流的处理,将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到审计软件中去,形成审计数据库。如果能开发出基于ERP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通过与企业ERP系统建立接口,则不仅可以导出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数据,还可以导出人力资源管理、仓储材料等非财务数据,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充分性。另外,审计教学软件中所设计的审计功能应尽量简化开放、形象直观。给操作者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可以由操作者自行添加、删除、调整和修改,数据分析最好以图形形式直观反映。灵活方便的功能设计有助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学生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构建配套数据库

与基于ERP环境下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相配套的数据库应包括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了使审计资料更真实,最好能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一般选择一家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获取该企业内外部相关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收集被审计单位外部资料诸如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资料诸如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目标、经营风险、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背景资料;在收集被审计单位内外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财务数据,并精心设计多处审计疑点和错报。除了被审计单位,还应设定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所需资料。审计主体设定诸如审计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与委托人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条款、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对象设定诸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信用借款还是担保借款等;审计过程的设定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外部第三方函证的各种可能结果等。详尽的审计信息呈现了一个逼真的被审计单位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审计环境,领会审计理论知识。

建立高仿真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

通过营造出高仿真的审计环境,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审计全过程。一个完善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包括人、物、组织结构的设置。首先,师资的配置。电算化审计实验室所配备的老师,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操作,还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实验室老师除了日常维护实验设备,还需负责设计与整理实验资料,辅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其次,实验设施的配置。除了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之外,审计实验室还应配置审计中所需要的业务素材和资料,例如审计业务约定书模板、审计工作底稿模板等资料,并且将这些实验资料以纸张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予以保存以便于实验时使用。最后,组织结构的设置。老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独立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审计项目经理”。审计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模拟实训审计业务的承接、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署、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过程的组织、审计报告的撰写与审计工作的总结。各组学生在审计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完成实验案例,实验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实验老师辅导完成。每次实验内容结束后,由实验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做出点评。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强调和逐一解答,并评选出本次审计实验最优审计小组。(本文作者:李艳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第3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41-02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完善审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高审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我们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努力研究的课题和努力应该做到的事。在审计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这些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更完善的改进措施。

一、审计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教材的不实用性。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证券业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业务拓展的刺激下,以及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报考注册会计师资格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审计教材大都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其主体内容。这给人一种与西方国家审计教材接轨的感觉,但实际情况是,体制、文化、法律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西化”的教材无论对大学教学还是专业培训,效果均不甚理想,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审计教材进行改革。特别是《审计学》教材,其主要内容大都以论述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而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西方国家,因此教材主要介绍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原理,翻译色彩比较浓厚,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距离较大。再加上我国2006年颁布的40多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是遵循着与国际趋同的原则,准则本身就晦涩难懂,许多内容又都是翻译过来的,而现有的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新准则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审计新准则或直接照搬审计准则指南的内容,只是各项审计准则的简单罗列,根本没将审计体系、结构及内容归纳整理,使得教师和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重重。例如,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定义中的形式上独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此种定义完全是英语语法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直译,非常不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与思维方式,因此理解起来非常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解释。另外审计教材的内容更多的是文字叙述,理论性强,量化的内容少,例题少,难于理解,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授课教师掌握知识技能经验的综合性。审计按照审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其他领域。因此审计教学中需要授课教师掌握的前期知识技能经验较多,不仅要求其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求其掌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否则教师上课很难将内容讲透。

另外,由于审计教学理论性较强,审计教学中需要教师大量利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审计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这大大影响了审计的教学效果。

3.审计这门学科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多,甚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它,不懂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因此,学生对它不像学习会计知识那样那么感兴趣。

4.审计教学与会计教学比较而言,会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发散性。所谓发散性,是指各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小,甚至没有联系,前面章节的学习不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比如存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章节就没有联系,如果存货这一章没学好并不影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学习。而审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相联性,各章节内容之间联系较大,如果前面章节教不透,学生没学好,将直接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比如,风险评估没学好,就无法学习风险应对;审计基本理论没学好,后面的审计实务就无法学会,这也给审计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面对上述审计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在总结多年讲授审计课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审计课程教学。

二、完善审计教学的方法

1.审计教材的完善。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量化内容多、例题多、内容浅显易懂的教材,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编写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2.审计教学资料的完善。除了审计教材外,还应注意进行教材相关辅助资料的建设工作。如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参考资料、审计学习指导以及审计练习题等,实现各种教学资料内容与功能的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3.审计教学手段的完善。如前所述,审计教材中文字叙述多,量化内容少,教师在讲授中版书量大,版书占去课堂的大量时间,使得教师讲解内容少。因此,审计教学中应该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扩大讲授的内容。

在审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时,需要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审计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章与章、节与节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都是紧密相联,逐渐递进的。而多媒体教学多为横向例证,平面展示,容易缺乏逻辑推演,缺乏丝丝入扣的过程和纵向逻辑递进,教学的层次分明、严谨推进被漠视,这正是审计教学中的大忌。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结合利用版书(版书量不用很大)展示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增加与学生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

审计教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教材中例子少,需要教师举出大量例题或案例来说明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或案例是一个有利的手段,在多媒体中穿插各种制作技巧,如图表、影像、动画或链接来强化案例的效果,但切忌多媒体手段冲击、淹没、遮蔽了教学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案例的详细讲解仍然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4.审计教学内容的完善。不开设审计专业的高校,一般只开设审计学课程,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从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看,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少数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会计工作,而从事会计工作需要使用的审计知识主要是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因此,非审计专业的审计教学中应增加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内容,特别是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

首先,《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萨班斯法案》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增加对内部控制的报告内容,该报告应当声明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以及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意见。”由此可见,美国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这虽然是美国的要求,我国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内部控制应是迟早的事。

另外,为了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财政部于2001年6月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规范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可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再者,我国高级会计师考试中也包含了内部控制的考试内容,要求高级会计师或相关财务人员掌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高级会计师考试培训中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连什么是内部控制都不懂,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内部控制教育是必须的。而内部控制在非审计专业中,只在审计的教学中有介绍,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加大内部控制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5.审计授课教师业务素质的完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审计教学的保障,审计教学由审计教师来设计和组织,要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如前所述,讲授审计课的教师掌握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要求其拥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其拥有审计技能和审计经验,因此在选择审计教师时,选择那些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最好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审计工作有审计经验的人。而对于大多数教师由于时间等原因,大多都没有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就要求他们自学,不仅要求他们学习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知识,而且更要求他们学习最新的会计、经济法、税法等知识,也就意味着讲授审计的教师要象执业注册会计师一样年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样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最新的。同时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参与审计实践,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参与审计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教学互动。教师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组织者,应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审计教学方法的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是提高审计教学效果的必要方法。因此我们首先应提倡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怎样”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比如,当讲到审计固定资产所有权时,可以先问学生“假如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会采用什么审计程序审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学生可能作出各种答复,接着再问“如果用检查的审计程序应检查什麽,是检查凭证还是检查账簿?”像这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其次,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安排适量的审计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前已述及审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相联性,教师在讲解后面章节时应时刻联系前面章节相关的内容。首先,明确整本教材的整体结构,这一问题主要在第一章绪论中教师讲授完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分类、审计的作用后,也就是让学生对审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导入第二章时,教师应说明审计教材的结构,明确各章之间的联系,一般教材都是先讲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准则,也就是先明确审计人员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如果审计人员不按规定去做,就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接下来的章节应该是法律责任一章;再接下来就是讲审计目标,在审计目标的指引下讲审计程序,用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总之,审计课程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完善审计教学的方法、内容等,使审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蒋红芸.对培养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7)

第4篇

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直接关系到会计相关专业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在传统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考核方式和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核方式单一、内容不合理、考核评价不科学。为此,笔者提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些设想,采用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会计岗位。通过实务操作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应用技术,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实用人才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近几年来使用用友公司开发的用友ERP认证考试平台,使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目标合理化、考核内容更科学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而且严格按照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要求来执行,促进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考核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身临具体不同会计岗位的情景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实务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且引导学生自己对会计不同岗位职业的认知,从而促进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形成,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也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 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

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 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 起到边学边练。例如: 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 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

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

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五、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三段双轨递进式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尽快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三段双轨递进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一、“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从单项实训到岗位实训到最后综合模拟实训的阶段性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谓“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操作。通过双轨运行,强化技能,总结提高,以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所谓“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二、“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层次分明的阶段实训

第一阶段:单项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简单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老师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第二阶段:岗位实训

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会计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会计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具体可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结算岗位实训、固定资产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财务成果岗位实训、总账报表岗位实训等。

岗位实训实施教学时,对业务举例要彻底颠覆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会计分录讲解账务处理的模式,按理实一体化的构想,先给出相关岗位涉及的原始凭证,再分析说明如何识别这些原始凭证,如何根据这些原始凭证确定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然后用记账凭证填写会计分录。此外,课后所附实训题中的原始资料也应以证、账、表等会计载体或辅以文字表述。该阶段的实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账证表),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去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应当包括分课综合实训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训两部分。

1.分课综合实训

这是对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实训时间可安排在各自课程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软件操作各为期一周,财务会计实训为期两周。如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可选择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使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专业综合实训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

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熟悉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关的财经法规与制度;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然后,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接着对编制的财务报表从报表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最后,将手工会计核算资料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电算处理,并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将学生置于会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进行全部业务及全过程的会计处理,为顶岗实习和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开设,不但培养和考察了学生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二)相互验证的双轨实训

“双轨实训”法是针对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从记账凭证的输入到自动登记账薄和生成会计报表,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如此,实验内容相同、实验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验结果应该也是相同的。这一过程体现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会计模拟实训中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检查其正确性,比较两者操作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双轨实训”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的递进式实训

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训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校外认知实践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知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专业,树立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认知实践的开展,通常可安排在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学生进入毕业实习,要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学会分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三、“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其合理建设和有效实施,必须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加快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引进,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单项实训教材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块设计实验,尽量选择实务型、设计型的内容;综合实训教材则应将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实习相结合,选取实务中发生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建立模拟业务部门,以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等为模拟实训对象,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三)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训基地

会计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注意校企共建,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各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直观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全方位的预演。

总之,“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使高职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2] 侯丽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7)下.

第6篇

取得会计上岗证已毕业的学生不会做会计,或者说不知道会计平时要做什么,怎么做。指导老师告诉他们说以后工作中会有师傅带你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你就会做会计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了财务会计实训考核、会计信息技术和财经法规、基础会计都是通过了省统考才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我们的毕业生都是具备会计的基本能力的。

企业的招聘对职位和任职条件一般要求:熟悉操作财务软件,熟悉国家有关财税法律法规,具备一年及以上会计工作经验等等。中小型企业本身聘用会计不多,会计部门是企业重要的内部部门,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去会计实习(也有一些同学去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免费实习获取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经验的获取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和应聘工作非常重要,但是能够实习的渠道相较其他职业来说稀缺多了。所以设计和改进我们的财务会计实训非常必要。

二、财务会计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训内容现状分析。

一是实训内容构成。财务会计实训一般选择制造业、流通企业为例,其缴纳的是增值税,属于国税局管理范畴。实训采例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权益性资金和负债资金、利息的核算)、商品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领用原材料;其他费用的核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减少、计提折旧的核算;工资分配和发放、结转部分扣款;结转完工产品)、销售核算(收入确认和销售成本结转的核算、销售税金的计算和缴纳)、财产清查的核算、经营成果的核算。

二是实训内容的时代性。2008年会计具体准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所得税法也在不断修订,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和社保的计算也年年在变。目前实训内容的修订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三是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衔接体现不充分。企业都是希望效益最大化的,由于会计人员少,会计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不仅要进行日常核算,还要计算工资,办理社保、、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年终汇算清缴、年度审计等。会计实训只是选择了理论上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如长期借款、金融资产等),实务上常见的知识点遗漏较多(如企业按季收取的存款利息、注册资金和购销合同等的印花税等)。

实训资料中没有体现学生如何计算社保部分、代扣个税部分,工资是否违反劳动法等等知识内容,而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这些知识。

四是对不同行业的关注度不够。财务会计实训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增值税行业的训练比较充分,但是对营业税范畴的企业经济业务关注度不够。而服务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和扶持的,也是我们学生当前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服务业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算是建立在营业税基础上的,与增值税企业还是有点区别的。

第二,实训手段方面。

学校由于实训条件限制,一般采用手工记账进行模拟训练。手工记账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账证、账账、账实之间内在联系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报表编制技能。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工作量很大,稍有差池就会引起系列反映,影响会计报表的正确性,所以手工记账占据了学生大量计算复查的时间,影响学生对经济业务审查的注意力。

另外,由于简易会计软件售价下降,相关管理部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软件记账普及率越来越高。学校的实训条件制约了学生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熟练程度。

第三,实训指导老师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会计实训老师,实训老师一般是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理论课老师兼任的。而且学校教育管理上实训老师的待遇低于理论教学的专业老师。所以,实训指导老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实训指导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会计专业老师招聘的都是应届毕业生,平时教学环节的实习由于各种原因流于形式;工作以后所谓的下企业锻炼由于学校和社会因素,也是流于形式,所以实训指导老师没有渠道获取丰富的实践知识。

二是实训指导老师知识的更新较慢。会计每年都有继续教育,都是学校不愿意承担老师的会计教育费用,导致专业老师对会计税法管理等知识的更新不够积极;专业老师是全日制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理论教学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会计知识更新缺乏迫切性;由于专业老师不在企业兼职,所以对会计相关业务的了解和把握就没有压力,对会计知识的更新缺乏动力。

三是实训指导老师缺乏一贯性。兼任实训老师,带完这届下届不知何时,就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教训来不及总结;如果没有专职实训老师,就没有时间精力和热情去收集实训资料,并对实训资料进行改良完善。

三、改进财务会计实训的对策

学校首先要真正意义上重视财务会计实训,应该将财务会计实训作为一个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固定下来,不被外因所挤占。其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会计实训:

第一,实训内容的改进。

一是更新财务会计实训资料。修订现有的手头资料,使实训资料更符合最新的会计具体准则和法律规定;补充手头资料,经济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销业务,还要增加原来被忽略的知识点:印花税、防洪基金、绿化费、城镇垃圾处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以及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上交、留用部分、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按季收取存款利息、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滞纳金等。

二是增加劳动法、社保知识、税收知识、公司法等知识点。加强实训过程的辅导,提醒和演示、补充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遗漏。工资应该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税费都是在此衍生,如社保、绿化费、残疾人基金、城镇垃圾处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个税职工薪酬的计算等。工资要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保,企业遵守执行情况有劳动局和社会保障中心监管,每年都要接受社保年检、劳动年检。企业所得税费用税前扣除的工资不得高于地税系统纳税申报中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客户端软件中申报的工资,年终汇算清缴时会审查工资和相应的费用,企业所得税计算对有关费用扣除有规定,所以管理费用设置多栏式明细账费用专栏的时候要考虑到税法和内部管理的要求。

虽然以往的实训资料中也有工资核算,但有些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学生也不清楚数据的来源。这就不仅需要修订该部分知识,更需要指导老师的讲解。

三是增加跨行业经营。设计实训项目时不仅有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的经济业务,还可以适当增加服务业如广告业、投资业、保安业、酒店业等的相关业务。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行业的核算特点和要求。

第二,实训手段的改进。

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训软硬件的投入,配备专门的会计软件实训室和安装市场上常用的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航天信息、易桥财税通等单机版,让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熟练度。

同时,加强与计算机专业老师和专业机构的合作,设计高度仿真的纳税申报系统,学习正确及时的纳税申报。利用互联网教会学生如何下载社保网上申报软件进行社保的网上申报、网上工商年检等。

第三,设置专职实训指导老师。

学校应该提高专职实训指导老师的待遇,从学校内部聘请具有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师作为专职实训的负责任,从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资历学历的老师来校指导,建立起自己的专职实训队伍。专门研究、收集、整理、改进实训资料,使会计实训更具真实性,使学生工作时不再彷徨,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最完善的会计实训资料也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引和提醒,才能将实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不详实的会计资料经过实训指导老师的加工、讲解演示也能让学生获得对会计业务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全面认识。

第7篇

一、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优势

(一)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具体化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学科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运用于教学研究的一种思维导图。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课程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在探索和挖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科知识从结构上、逻辑上更容易形成清晰、准确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容易掌握并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广泛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相比,可根据不同学科以更为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具体归纳和总结。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

学科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人类大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性,帮助人们更好地对某一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操作形成正确性指导,从而减少重复实践和错误操作。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对模拟企业或者实体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实践操作前后相互关联,对于操作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十分高。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能否形成正确的操作结果都有赖于已有思维或者后天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上的判断和分析。因此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来说,对已学知识的正确记忆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记住从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错误的认知,要改善和纠正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建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型

在会计教学中,会计准则、 税收政策等业务变化更新频繁,如果教学仍以书为据,不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滞后,会严重影响实训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一方面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紧张,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如要上综合类型的会计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好的教学视频或者好的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让老师很快的掌握整门课程内容,从而快速安排好课程教学。

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如上(图1)所示:

会计综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特点、教学评价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就一目了然。然后根据这张总图,再沿着每一个支系进行发散思维,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以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分组分岗位实训为例,如上(图2)所示,按四人分组或者按多人分组,如以四人分组 ,则给每人分配相应的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会计主管岗位,还可以就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岗位内容等细分,如此类推,就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前后、相互关联,最终形成每一堂课的内容。

再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检验学生在技能训练以后,检验其是否达到实训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实训效果,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控制,最终促使学生掌握实操内容的一个评价考核体系。会计综合实训在进行实训成绩考核评价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老师综合评分三方结合最后形成最终成绩,这样能够十分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训案例掌握的情况。在综合实训操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通过对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综合评分进行细化分析,形成可执行的具体实施细节,应用于课

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会?综合实训课程中对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学科思维导图分别将会计综合技能所涉及到的《出纳业务操作》、《会计制度设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企业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管理》、《企业务报表审计》、《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一个以综合实操为中心主题的,向外发散的放射立体结构图,从而形成整个课程的一个主要脉络图,如下(图3)所示。

图中涉及学科与实操应用的每一个分支又可以再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脉络,层层细化。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在进行实训教学中应突出课程综合化项目实训时,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 资产、债权债务、职工薪酬、成本费用、税费、 财务报告等业务实训,为学生后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涉及财务会计、税收等主干课程的理论运用,实务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存货收发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 申报等实训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一定要在会计实务、出纳实务,税收实务、成本实务等有关课程先行学习之后进行,在应用中也要协调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实训内容能与各课程知识点融通起来。

会计综合实训的实操应用依然遵循会计基本处理流程,要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账簿的处理与登记,各种报表的编制。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时,要根据不同原始凭证的内容,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填列,如各种票据的填写,对于数字的书写要求,对于金额的填写要求,对于文字的表述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们都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并熟练运用。业务处理中关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处理涉及到??计课程中的多个科目,科目之间又容易混淆,在进行思维理顺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程序性,发散性进行记忆和区别十分有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细化。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会计电算化 对策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逐渐向电算化、网络化处理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的增长。独立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窗口,如何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院校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关于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成为推动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一、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存在着争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一种观点认为,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单位可以直接购置,主要是一个操作使用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放在编制程序上,除了能操作软件以外,学生更应该具备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和维护相应软件的能力。那么作为独立学院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很多独立学院一味照抄母体学校,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独立院校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资源都不同于母体学校,因此一味照抄母体学校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主要是以核算型会计软件为主,以完成会计日常事务的处理为基本目的,但就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而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这种核算型会计软件已逐渐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在企业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趋势,所以要跟上形势就必须将教学软件提升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此外,还缺少会计网络运行系统和网络技术知识的介绍。随着互联网、远程通讯的发展、应用、普及,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了空前影响。网络会计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会计信息远程传递、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技术手段,网络会计将成为今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2.教材混乱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院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比较混乱,有的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有的用地方财政部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材料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甚至还有的用计算机应用知识性教材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并且所教授的财务软件与学生手中的教材不配套,有的甚至没有可参考的书籍。另外,许多电算化教材只提供一种会计软件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比较。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无所适从,对全面理解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不全面,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并且上机课时不够,特别是学生实训的课时不够,学生通常只能完成总账和报表部分的实训,对于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进销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不能得到实训。

3.教学手段落后与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独立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大部分采用传统的讲授+上机练习的教学方法,上课讲授的部分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理论、结构组成,缺乏应用性,而上机则是对某个商品化的软件某个功能模块操作流程进行练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轻视理论教学,认为只要上机会操作就可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了深厚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更好理解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而不是只会用一种财务软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次,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要以粉笔加黑板为主,在少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主要是采用一些静态的画面,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与学生的交互性也不强。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目前的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足50% ,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并且许多学校实验室只装一种财务软件,教师也通常只教学生使用一种财务软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其他财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这造成学生只会使用一种财务软件,如果换其他财务软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动手,也就是学生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另外有的教师把上机任务布置下来后就全部放手让学生做,自己什么都不管,对于有的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进行单独辅导,或者没有很好地监督学生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做,这就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就干脆不做,抄袭现象严重,一个班通常只有几个学生能完成练习,大部分学生不会,因此教学效果低下。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仅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足以检验学生真实水平。

5.没有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的好处就是把课件放在网络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答疑,《会计电算化》如果没有网络教学,学生只听一遍不容易记住,特别是教师操作演示的部分,这就造成教师前面讲,学生后面忘的现象,教学效率低下。而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并不重视网络教学,因此没有一个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这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不利的。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应在着眼解决这些问题基础上,对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探求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二、相应的对策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前提,没有目标就象船在大海航行没有指南针一样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一门学科首先要明确它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但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存在着争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一种观点认为,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单位可以直接购置,主要是一个操作使用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放在编制程序上,除了能操作软件以外,学生更应该具备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和维护相应软件的能力。那么作为独立学院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很多独立学院一味照抄母体学校,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独立院校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资源都不同于母体学校,一味照抄母体学校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制定出自己特色的教学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的特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既具有扎实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能熟悉财务软件操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规范教材体系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想教好这门课,教师要选择好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并且要让学生材。另外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内容应包括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践课教学应着重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3.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途径,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最多采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娱乐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笔者在长期独立学院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三段二处一网”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讲授教学阶段、演示教学阶段和课堂实训教学阶段),实践教学处在两个不同地方(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以网络教学作为补充。

4.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有效地检验学生水平的标准,目前的考核方式是基本的卷面的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动手能力,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单纯理论考试不是有效的考核方式。笔者在多年的独立学院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有效检验学生水平的考核方式,即考试分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三部分。理论考试采取试卷库方式,主要侧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技能考核采取上机考核,可以将考场设计成模拟“现场”,然后规定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处理适合本“角色”的业务;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问题讨论、答辩、评论写作、企业调查等有创意的新颖的考核方式,真正使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结合会计电算上岗证的考证,例如参加“用友能手”的考证。学生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40%,技能考核成绩占40%,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王晴,王建华.会计电算化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及教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3]郭文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探讨.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第9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工作过程导向;会计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通过一年多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结构的课程模式,改为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分析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依据

(一)政策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

(二)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戴仕弘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教师要以职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三)现实依据

依据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同时参照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标准设计课程标准;按照会计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

二、课程定位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要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共性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能进行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业务的核算等实务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企业账务处理流程,能够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理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同时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学生财务会计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通过组建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秉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得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培养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对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筛选、整合设计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能够更好地与工作过程相对接。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针对每个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最大限度地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导向开设课程,以岗位需求选取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1.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转换。如原课程内容中大篇幅的理论描述,根据职业技能的需要调整到具体工作任务中的知识链接或知识拓展之中,或将部分理论描述融入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一致性。

2. 充分体现全程式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项目的设计体现系统化的岗位工作的要求,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任务引领、项目化改造,教学内容就是相应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3. 以行动为导向,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融“教、学、做”为一体。围绕本课程实施任务导向教学策略的需求,以营造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为出发点,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实现课程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职业技能培养”的转型。

(三)课程能力目标设计

1.能够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200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

2.能够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会计业务的初步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的选择;

3.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类业务核算;

4.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业务核算;

5.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业务核算;

6.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收入、费用、利润等损益类业务核算;

7.能独立完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报送工作;

8.能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工作;

9.能熟练进行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保管、归档、调阅和销毁工作。

10.具有良好的财会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10篇

实践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三层双轨六位一体;一体化;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80-04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不是“高等”而是职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讲是职业胜任力,包括个人适任力,环境适应力和行动胜任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高职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1.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2.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

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短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性实践教材比较缺乏,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1.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内容相当分散,不会对一个完整项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内容组织,而是按照学科设置。2.即使一些院校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实践教材,只是账务处理过程,缺少反映经济自身办理过程,比如审批、纳税、稽核、检查、审计过程。3.对于实验和实习的程序目的、训练项目和具体技能要求、实践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等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致使实践性教学不规范,影响了教学质量。4.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案例的建设,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源于企业及行业,又高于企业及行业,将企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升为高职教育过程。即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进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等,构成实践课程体系,最后组织实施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

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有以下实践技能1.珠算与点钞;2.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3.出纳基本技能实训;4.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5.手工会计单项岗位实训;6.手工会计混岗综合实训;7.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实训;8.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9.校外培训;10.技能竞赛;11.多证强化;12.顶岗实习。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和递进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职能定学、多证培养、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即由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会计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混岗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为了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生态教学,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生态化,尤其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更应实现生态教学,使得教学与市场环境的变换相一致,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新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生态系统。

(二)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胜任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演练做”,教师系统性地引导教学,发挥“点拨”职责,开创引导型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论坛与答疑,QQ、BBS、电子邮件等拓宽师生联系渠道,提供全面,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维引导,学生经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个人适任职业发展过程,最后达到、适职适任,与环境相适应。

(三)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柔性化实训教学

实施柔性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更趋于“工学结合”。1.实施集中授课,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上岗操作;2.理论与实践轮留交替一周的“工学交替”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一学期末1~2周安排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实现系统化教学。4.事务所实训基地进行全天候上岗操作或实践培训,使学生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更能增强会计电算化实战能力。5.把毕业综合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针对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大多是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故实践考核要突出实践应用性,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1.实践考核成绩能量化的要量化,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完成情况、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小组同学评价五部分,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2.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实施以实行“企业考核为主”,“校内教师考核为辅”的的项目考核法,实现学生上岗业绩与学习成绩双向融合。3.甚至某些实践课程,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五)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力争建立仿真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从预算、市场、融资、日常运转、财务、人才等全面预算与管理。模拟实习室用隔板分成不同岗位的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财务部门,并配置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种用品用具,包括各种公章、手章、会计科目章、转讫章以及各种银行结算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

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努力改变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局面,与多种企业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1.与生产企业、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流通业和事业单位等合作,适当采取对其车间、材料库、仓库、财务部门等参观见习,专家讲解、培训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对企事业单位有所认识,从而更容易接受会计知识,有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2.企业与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际经验。重点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采用记账方式,学生一方面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账款的会计处理等,另一面给别的公司做账,大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职业胜任力。3.行业、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学校联合创建大学生会计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责,有义务接纳实习生并培训指导,致力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4.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这是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它对外是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人员的教育职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财税咨询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助于提高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体验单项实训无法做到的银行的往来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工作,真正做到理实通融,教学做一体,开创一种独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六)强化“双师”,“名师”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技能

1.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通过激励措施,让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双师达到85%以上;

3.分期分批派遣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到主流软件公司像用友、金蝶等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顶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

4.让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长期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5.要打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名师团队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会教,教得好,会做,做得好,德才兼备,提高专业团队整体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强化院校内涵建设。

(七)加强系统性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教学建设,使得课堂实践实训与上岗操作实现零距离交汇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编制实训课程及实训资料,应用改革与创新教材。在编制实训教材时,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系统化组织内容,要把新标准、新方法和新人力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以优化教材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密切结合,以培养社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经典的案例,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教学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也可以参考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表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均可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和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手工与计算机资料要统一,能互相验证,即手工会计实训完毕后,一些案例把资料带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从建立账套――完成初始化――账务处理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及会计报表核算子系统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

(八)深化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加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高职教育要以企业为主体,职院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建立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整合相关实践课程,使其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实践系统化和集成化,努力提高实践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门当户对,寻亲访友”找行业背景(地市级也管用),寻求行业、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在教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注:本论文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NZK-2010008。

[1]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

[3]李凤云.简论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财会专业; 工学结合; 生产性; 实训室建设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 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 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 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7] 周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38-41.

第12篇

【关键词】 成本控制;基本建设;高校

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步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由原来培养拔尖精英型人才转变为提升全民素质的普及型教育,因此高校的招生人数及规模发生了大幅度变化。各地高校纷纷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大了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如投入大量资金买地,建设新校区、学生公寓、教学楼、实训基地等。对于高校来说,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可以缩减投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而且可以不影响对提升内涵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这就要求高校的基本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需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合理进行成本控制,是高校面临而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基建一线工作的经历,对高校基建项目中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高校基本建设与成本控制现状

高校基本建设是指高校整体性的固定资产的建设,包括校园规划、校舍建设、场地建设和设备建设。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区别与其他建设项目:第一,具有不同的项目类型。高校建设项目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具有非营利性,主要实现的是社会效益;第二,具有较大规模。高校的扩招导致老校区超负荷运转,很多学校需要进行校区扩建或搬迁,规模大、投资额度大;第三,项目资金来源不同。高校基建筹资渠道有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土地置换、政校行企合作、联合办学等多种投资渠道,当前投资资金多为自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这些特征,使资金管理成本控制成为比较重要的工作。

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就是指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从项目设计到项目结束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监督检查,实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建设施工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取得效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高校的基建项目重点放在工程质量和项目工期上,成本控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主要在决策与设计阶段存在缺乏设计概算、工程造价控制、积极性低等问题,在施工招标阶段存在影响报价的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的规范问题,在施工阶段存在工程变更造价控制问题等,而在竣工结算中存在审计和复核的问题。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营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将更加重视基建项目的成本控制这一必要性工作。本文从规划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竣工四个阶段分别讨论如何攻破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问题,有效推进成本控制实践的途径。

二、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实践

1.校园规划阶段决策控制是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

校园规划是学校开展基本建设、确定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应当要有前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高校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招生人数由原来的每年几十万人增加到几百万人,人数的陡增让很多高校措手不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培养模式,很多高校无暇思考建设与成本的关系,除了保留原有的校址外,大量征收土地、建设新校区。至目前为止,有一部分高校仍有大量的土地屯积在围墙内,银行的贷款有上亿甚至十几亿元,最后这些贷款全部或一部分由国家来买单,这不仅造成了社会土地资源的浪费,更是有很多资金投入后没有任何社会效益,造成了建设成本的提高,这些都是盲目规划校园造成的。

编制校园规划,应当坚持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贯彻保护环境、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基本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充分吸收师生员工和公众参与,组织专家评估论证,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新建、改扩建校园和既有校园的关系,规划好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实训操作区,确保校园规划面积既符合高校办学指标要求,又考虑资源的节约、校园环境的和谐。

因此,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宗旨,合理的校园选址、建设定位、校区规划,才能进一步推动基本建设集约。校园阶段决策控制是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

2.项目设计事前控制是控制建设成本的基础

高校校园规划经过可行性研究确认后就要开始实施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而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首先需要经历项目设计阶段。长期以来,由于工程造价并未和设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和安全,而忽视建设成本控制,以致随意加大用钢量来加大安全系数。笔者在本单位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发现设计人员注重的是设计方案的美观,安全系数的提升,比如钢筋可用不带E的地方采用的却是带E的,五层地下室的钢筋用量超量,混凝土标号可用C30的地方却用C40,同时也出现了肥梁、胖柱等情况,这种现象反应了设计者为避免承担安全风险而欠缺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的积极性。

合理的项目设计是基本建设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因此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对项目建设成本的影响度非常显著。第一,履行设计招投标制度。有效开展项目设计的招投标工作,来择优选择设计单位。选择设计单位时,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能盲目追求新颖顶尖、外观设计过于夸张、不结合造价、造成成本过大的方案,也不能光从经济适用角度考虑,建筑方案过于落后,不适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能与时代同步。通过招标,吸引众多的单位投标,组织专家综合评比,将建筑方案和经济方案结合起来考虑,从中选择好的设计单位,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第二,设计阶段要进行限额设计,并推行设计监理、设计审计,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对概算进行跟踪审查,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控制概算不能超出投资估算。同时组织编制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进行对比分析,要求设计人员设计偏差按规范执行,这样才能从设计上对建设成本进行把关。

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是控制建设成本的关键

高校建设项目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成本控制的工作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仅靠前期合理的决策和设计阶段是不够的,还要取决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工程实施中,会因为招投标过程不规划、施工方案编制和实施不严格等现状导致审核不严、超付工程款、设计变更带来的预算变更、签证和工期等问题,进而造成基本建设成本失控。

高校在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程序,对建设项目进行精细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做好项目的建设成本控制。

第一,严格招投标过程,选择优质的施工单位,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一个管理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的施工单位,会给建设成本带来有效的控制,所以选择好的施工单位是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的工作中心。笔者所在单位,在二期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过程中,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从工程的初步设计、招投标文件拟定,尤其是资质的要求,在坚持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控制造价、最大程度的维护学校利益最大化为根本。施工单位确定后,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是施工过程前期的重要环节。

第二,严格按图施工,加强合同约束,控制变更与签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与签证,会给建设成本带来有效的控制。施工图是设计单位经过多轮考证,又经主管部门审图中心的审查,应该给建设方和施工方提供了施工很好的依据,施工时必须严格按图施工。但笔者在二期工程建设中发现,如果教条的按图施工,并不十分可取,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图时,也有脱离实践的地方,造成施工图有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施工前,现场施工员、设计师、专业监理和跟踪审计等,对各建筑图纸进行详细全面的会审,及时解决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开始需要对变更制定严密的审批程序,杜绝没有充分依据、虚假工程数量和费用的变更,重大变更由建设指挥部协同专家、校财务和审计部门召开技术论证专题会议,多方案分析比较,确定最优变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现场代表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工程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巡查,督促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

第三,采取造价管理的经济措施。编制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对工程实施计量支付,对现场完成的工程量请审计人员现场跟踪,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实测实量, 达到设计要求的予以计量,因承包商自身原因返工而增加或超出图纸要求而增加的则不予计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支出的跟踪控制,坚持每周召开工程例会,汇报总结一周以来工程支出情况,对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进行比较,对发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

4.项目竣工结算控制是控制建设成本的保证

项目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对工程量的审核和资料的审核。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保证。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竣工材料是否齐全,尤其是竣工图的绘制是否与实际相符;第二,现场竣工的建筑产品的工序、质量、单价是否与施工图要求相符;第三,变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第四,审核基建项目施工索赔。

然而,建设单位要确保历经数月的一个工程项目资料的准确完整,仅仅依靠目前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往往只能做到事后监督,对于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以及腐败舞弊现象,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远远不能发挥对工程审计的监督作用,所以必须做到事中控制。也就是说在施工单位进场前,就要选定一个声誉好、资质强的项目咨询审计单位,进驻校区建设施工现场,跟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地调查考证,才有利于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材料认价、隐弊工程量的核定,做到事中控制,才能结合施工现场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对工程量清单进行逐荐核对,查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漏项,工程变更增加后是否按项目的要求执行等等,从而有效确认工程的增减是否合理,达到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建设集约、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下,高校基本建设工作中,成本控制将越来越成为高校基本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成本控制在认识层面、控制依据层面、控制措施层面均有很大的提升与进步的空间。

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高校基本将建设成本控制措施方面的现状、问题,结合基层一线工作经验,探讨规划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竣工四个工程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对策。把握校园阶段决策控制,落实项目设计事前控制,实施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做好项目竣工结算控制,最终实现对项目建设中发生的资本运作及其绩效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总之,高校应在基建工程的各个阶段,做到科学决策、合理设计、认真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优化资金投入,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学东.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2008(4)

[2] 刘金存. 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扬州大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