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筹资管理实训总结

筹资管理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14 08:5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筹资管理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筹资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国外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很成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到企业或相关专业机构中实习锻炼,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及管理技能。而国内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也作了很多研究,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不完善。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人认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改革,具体将围绕能力本位,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技能为核心来进行课程设计。本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包括:一是将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实践教学设计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应用性。二是采用“实训+实验+实习”三结合的方式,使实践教学紧绕职业技能展开。三是将“两个课堂”即校内外课堂相结合,使财务管理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四是“一线两翼三点一盘”体现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和难易程度,使实训项目具有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特点。(见表1)

三、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人认为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必须更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有:1、案例法。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2、启发式教学法。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对疑点和难点多提问启发。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任务或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和“协作”的学习能力。4、实验教学法。通过ERP沙盘模拟,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体,让学生掌握业务技能。5、小组竞赛法。分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以筹资项目———制定筹资计划这个专项实训为例: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掌握预测筹资数量的方法;能力目标:能制定筹资计划;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2、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导入项目,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建立虚拟企业,拟定企业筹资计划书,包含筹资目的、渠道、方式、金额。此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学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其次,教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不同的筹资实例分配给每组,引导学生学习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要求每组选择方法计算筹资额。此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分析案例,计算筹资额,完成筹资计划书。最后,教师对各组筹资计划书进行总结点评,每组派代表发言,评出优胜。此时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法。由此例看出基于“一线两翼三点一盘”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逐渐被学生接受,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财务管理教学考评的改革

本人认为应转变财务管理考试的传统观念,改革考试方式。鉴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根据“一线两翼三点一盘”的实践教学内容,在考核环节应适当增加实践能力的成绩比例,相对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成绩比例。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也应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调查,形成相关生产经营决策报告;如增加“口试”,让学生上台自评总结等。财务管理评价考核(如表2)。

五、小结

构建以“一线两翼三点一盘”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能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完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其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教学环节组织不合理的问题。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科研能力,此外,还能加强校企合作使教改更好服务于社会。

作者:陈鑫子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瓶颈及设计思路

目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瓶颈主要有两点:一是校内专业课程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现行实验教学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的实验内容涉及到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内容少,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的培养。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一是确立“由单项到综合,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的整体实验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立足本专业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所学知识。二是深入探索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分析财务管理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执业能力要求,整合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1.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前序课程《基础会计》采用的是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成果计算的架构来讲解复式记账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中间课程《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业务链的重要环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也是按照“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即:筹资业务、长期资产构建业务、存货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活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等;后续课程《审计》在实务中也是采用“业务循环”审计。因此,三门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保持一致。《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训。对企业进行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等。在此过程中具体项目包括:建立财务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后试算表、结账、报表编制、会计报告。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严格遵守会计工作规范化要求。对已完成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装订、整理存档。

《审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设计八个实验项目:审计承接业务、安排审计工作、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

2.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延伸的实践课程体系。(1)《税法》是为适应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能进行纳税调整的相关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只有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验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2)《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着重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筹资、投资、资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完成分析报告。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验教学方法。在“职业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过程设立了实验情景后,每一个技能目标的实现,都以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任务描述与导入;任务分析;小组讨论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实例练习实现技能目标;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仿真的学习情景,在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时,我们根据分工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工作角色。通过让学生担任具体角色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更好地体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下促进学生执业行为的养成。

3.“多元化实践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任务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之后利用校内的仿真实训环境进行综合实训;再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此外引入网上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课程利用率,实验过程以下达任务、总结评价为主,课外辅导、作业练习、答疑解难、问题讨论等通过网络课程完成,打破传统教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实践体系更加完善。

(注: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516)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袁春生.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及质量控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3.彭晓英,张庆华.财务管理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

第3篇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收益分配、财务预算与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工作,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定位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育人思路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以应用为特征,在教学中不再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及完整性,而应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就业导向特色鲜明,强调的是职业定位与能力培养。财务管理活动是指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从资金的筹集开始、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正确地处理财务活动中的各种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三、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教学模式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教学仍是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的掌握,而对于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则很少涉及。学生只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即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只是死记了一堆公式,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实用性,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简单理解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这一目标的要求。

2、现有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训教学课时比约为1:1,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课时则严重不足。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课程,涉及的理论比较多,公式比较多,比较抽象,老师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老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手段。老师辛辛苦苦在讲台上讲着,学生们却似懂非懂,只能勤奋地记笔记,以期背下来应付考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本就学习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做了无用功。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实训教学法,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习惯自己主动思考问题,于是常常是老师布置的案例,最后老师拿出解决的办法,即自问自答。另一方面是由于实训课的内容选取不当,《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资料大多来源于教科书上,主要针对于上市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少有针对于中小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觉得财务管理工作似乎很“高大上”,只有上市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财务管理,其实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是较低,更需要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是社会对能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冷漠应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免落空。

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财务管理》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仿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在企业工作一样,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先的被动接受知识者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参与者的角色,通过工作实践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进行计算时 ,可以将身边人贷款买房,贷款上学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创设一个小企业,例如学校周边的一个打印室。把这个打印室从开业初期的筹资活动,经营期间的投资活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活动,资金分配活动都设计进我们的教学内容,使《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联系起来,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和能用。把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只为应付考试,毫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果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像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师生互动法等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中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案例教学中,应以专门针对解决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而设置的案例为主,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实地调查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保证教学案例的可操作性。在应用这些案例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经济现象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既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经济学家的讲课视频,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让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都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新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教师应经常更新教学资料,教学课件。

2、完善校内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岗位适应能力强,角色转换快。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在财务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方面的实训,就是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和工作流程。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收益分配、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环节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拟实训把学生从孤立的,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模拟实训,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校内实训中,我们最常见的是ERP沙盘模拟实训。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

3、完善校外实习教学

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任课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通过看、听、问、想、辩进行认知实训。邀请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中企业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会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社会实践,并能完成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34-01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理论抽象,涉及的知识链长,公式多,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1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许多财务管理教师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注重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财务思维模式、财务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内容陈旧,应用性不突出

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强,前后内容联系较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教材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一章一章讲解一遍,对于如何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进行财务评价,如何利用分析的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繁杂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财务管理转化为分析财务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1.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忽视了对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基本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讲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虽然改变了过去“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普遍制作PP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从教学实践看,财务管理课程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媒体播放器”的水平上。而且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写板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很难把前面讲到的内容记住,将致使学生没有充分时间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的提高。许多便于学生在实际分析中运用的工具,例如用于计算财务比率的EXCEL软件,相关模拟软件如ERP沙盘模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1.4实践教学薄弱,与实际相脱节

长期以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课程虽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训的条件难以仿真,多采用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例证或通过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和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课程集中实训,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做大量的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而这些题通常是练习性的,学生仅需要运用书本上的公式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使得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2高职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文理兼收,所以普遍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看到财务管理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财务管理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对财会理论缺乏深入理解,甚至认为学财务管理就是学数学,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望而生畏。二是因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许多现值、终值等的计算方法、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对财务管理知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缺乏认识。

3完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建议

3.1转变教学理念

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步伐,尽快实现两大转变:一是要努力实现传统教育“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向高职教育“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转变,增强职业技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3.2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关注会计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引入教学中。这样一方面通过引进知识来剔除财务管理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另一方面可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要求把所有章节面面俱到,而需要通过整合,达到实用、够用的目的。例如,资金时间价值在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中的应用,一般书中分为了两个章节,但他们都是以资金时间价值这一章为基础。作为筹资方和投资方,用的知识要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关系的整合,学生会把资金时间价值的财务理念和应用理解的更深刻。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增加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循规蹈矩、漠视学生的教学状况,以大胆的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勇气,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变化,例如在讲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如何刻画资金成本的高低?资金成本受哪些因素影响?资金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一样吗?公式中为什么要扣除筹资费用?如果债券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该如何计算?为什么权益资本要比债务资本的成本高等,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和总结,最后引导到学习内容上。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的将结果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中学习,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每个案例,从最初的材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再到基本结论给出。例如,当我们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等内容时,“假设你打算购房,开发商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现在一次性付全款,另一方案是先付一部分现金,剩余房款分期支付,你应如何付款。”又如“某公司计划从银行获取贷款,银行向公司提出四种贷款偿还方式:每年只付利息,债务期末一次付清本金;全部本息到债务期末一次付清;在债务期间每年均匀偿还本利和;在债期过半后每年再均匀偿还本利和;如果你是公司总经理,你将选择哪种还款方式。”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知识的运用,比较分析,做出选择。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既能学到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更能锻炼财务管理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板书”教学。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不可完全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单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应以多媒体为主,以“黑板+粉笔”为辅,两种教学手段同时运用,教学效果更佳。对于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在投影上直接讲授,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问题和重点内容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在屏幕上用荧光笔等写出来起到强调作用。

3.4加强实践教学

重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加大投入,其实践性教学的方式应该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训可以采用随堂模拟实训、阶段性模拟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形式,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基本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校外实训教学也应该采取多样的形式,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比如学习本课程前,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合作企业参观,体验企业的运作,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雪梅.关于完善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2]徐晓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界,2011,(15).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财务会计 理论与实践

一、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概述

高职会计专业是主要是锻炼那些对数字敏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分析能力的人,这样的目的是为各企事业单位输送有质量,有技术,有能力的会计人才。现在公司企业的管理很多的地方都需要用到会计比如,结算工资,公司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等等方面都会用到会计。不同的公司对会计的要求也不同,公司会对于公司的情况对会计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现在的会计应该出了应有的会计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熟悉公司其他的方面业务的能力.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项目为导向、企业业务链为架构体系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现在会计的工作和公司企业的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公司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影响的,是密切相关的缺一不可,就这样长期下去,公司的业务和公司资金的流动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会计财务人员就需要和其他的业务人员合作,完成公司相关的资金结算,并且做出相应的报告。

(2)企业业务链架构体系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会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活动,也是一种公司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管理的是公司的财政,管理公司的收入与支出。使企业的资金来回的运转能够支持公司的业务活动,,在资金支出与进入的形式为货币或者物品的形式,这样反反复复的。资金的流动主要支持公司的日常开支及其他业务活动,会计要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分析,记录了解资金的去向,而且要向上级反映资金的情况。

三、项目教学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对课程的实际突破各章节之间的条块分割,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注重知识点的交叉性、综合性,有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基本业务

以资金循环为项目进行教学框架设计。会计现在不单是简单的计算,而且还与公司的其他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计的工作范围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来进行的,现在会计的业务也是性当多的对应的经济业务有:货币资金业务、筹资与投资业务、采购与付款业务、存货与仓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利润分配业务。教学框架由上述经济业务循环构成,分项目进行设计。

1.货币资金业务:是计算公司企业的现金有多少以及对现金的管理,还有怎么在银行结算,在银行存了多少款以及其他形式资金的计算。在这种业务内容下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

2.筹资与投资业务:很多的方式都与筹资有关;与投资有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等。

3.采购和付款业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有很多种比如货币资金的支付、存货等等

4.存货和仓储业务:在各种的存货进入与流出的确定和货物成本的确定等

5.销售和收款业务:资金的增多,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实现资金的进入,还有其他的很多的关于资金的问题.比如:应该收好多钱,应该收什么样的发票,收到别人定金的确认,还有卖出东西后被退回,物品降价的确定等等

6.利润分配业务:所得税的计算、申报与缴纳,盈余公积的计提,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和分配的核算,未分配利润的确认。

7.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报表分析。

上面的7点,既与公司是分不开的相融合的,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根据具体的形式来培养不如必须以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例进行讲解,这样就不会脱离实际。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来应对以后的工作;而且会计方面的工作由于会计的自我检查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

四、几点思考

通过上面所说的,在培养会计人才时所进行的教学中对培养人才的方法我们应改做到如下4点:(1)对现在的讲课的思维和教材应进行翻新,不应该盲目的遵循守旧,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2)要扩展本校所设的课程,要在实践中总结一套课程与教材相互适应的体系来达到教学的效果.(3)还要增强老师的专业性,定期组织老师培训,来增强老师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促进各个不同教学老师之间的合作,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4)还要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增加可以让学生时间的的基地。学校的设施应该有足够的工位,来达到让实训项目正常开展的需求。应该建立一个学生专门的实训基地,到达2年就要安排老师学生进行不下2个月的企业锻炼,通过实践的方式总结出企业需要那种会计人才的经验。在企业锻炼的时间里学生可以从企业了解到自己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及对自己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宇.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 (9).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 (7).

第6篇

关键词 生产性实训 高职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ZHU Biao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interviews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from what is productive training, why build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training bas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ow to build four aspects.

Key words productive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interview

1 什么是生产性实训

教育部于2007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高俊文(2011)等在根据对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的跟踪调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为: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室,做到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操作过程完全一致。钟鸿春(2012)认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本质是:生产环境与实训环境等同、生产目标与教学目标统一、技能操作与理论运用衔接、生产产品与教学产品一致、教学成本与教学效率双优等。

2 为什么要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生产实训中熟悉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尽快地适应社会,并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求为主要目的(孔金、卜锡滨,2012)。高俊文(2011)等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当具有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等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朱程、李增芳,2012;刘威,2011)。刘艳红(2013)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分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胡建波(2010)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高俊文(2011)对100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室合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生产和经营合一,获得经营收入;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合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陈增红(2011)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挂钩的平台,是培养“双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3 我国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林小兰(2011)通过研究发现财经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学院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够;学院对于校内顶岗实习工作重视不够;两种薪酬制度共存,不利于企业化管理;管理团队主要为兼职人员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环境、硬件设施与社会超市相差较大;实训指导达不到要求;多数教师没有超市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朱智(2011)指出高职经管类专业应该从“选择合适企业”“以专业群为单元”“拓展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宋洋(2012)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地点工作场所化、实训场所教学化的观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探索了校企的人力资源(老师,主管),物力资源(课程,岗位)和文化资源(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工学三维融合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物流实习基地轮训实践(陈端海,2012)。高职院校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校、企、政三方联动,建立校企共建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生产性实训计划;采用轮岗制,保证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建立教师工作站,打造生产性实训师资团队;引入企业评价标准,设计生产性实训考核方案(张梅,2012)。

裘腰军、茅瀛怀(2011)也开展了真实业务做实训,部门融合育人才的探索实践,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实训项目课程体系。林英法(2011)探索了基于记账公司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江建敏(2012)针对会计类专业顶岗实训困难的问题,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模式四维一体的校内实训体系来实现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并提出了博弈性的会计职业岗位仿真实训的设想。

张兴强(2010)研究了生产性实训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刘永强(2010)认为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融入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构建多平台技能训练平台。陆云帆(2011)等对高职教育中生产性实训和课程群的分析,指出生产性实训与课程群之间的联动关系能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效果,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开发好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轨能力的需要,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和企业生产规律。顾爱春(2013,2012)基于对高职学生成本会计的学情分析,研究了成本会计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并体验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尽早建立成本意识。以品种法为例,研究了学做一体的成本会计生产性实训教学设计。张耘(2012)等将实训过程分为:筹备、技术培训、实训实施、实训收尾四个阶段。黄盛兰(2012)认为亟需规范的生产性实训课程管理,通过“训练”目标的达成、管理平台的搭建、恰当的组织模式、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如何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生产实训性教学模式,形成了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生产、育人机制,改善了办学条件,推进了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了学院社会服务功能。

马强(2010)以浙江省高职院校园区建设经验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基于大学科技园的形式建设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想,讨论了园区在集成高职院校“科研、生产、实训、顶岗、就业、创业”需求的作用,着重在校企合作、多元化投资、企业孵化与培育及自主创业的机制方面,分析了园区模式的可行性。朱智(2011)将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概况为五种:引企入校型、校企合资型、学校独立型、校企合作型和政府、行业部门资助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学校自建型、企业建设型和校企共建型三种模式,在100所全国示范院校中,采取学校自建模式的比例最高,校企共建模式的比例次之,企业建设模式的比例最低(高俊文、邹心遥,2011;王加林,2011)。包玉花、宋建伟(2012)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成功探索实践以订单培养型、校内企业型为主的企业主导模式;来料加工型、技术服务型为特征的学校主导模式;股份合作型、企业资助型等为代表的学校企业双主导模式等三种生产性实训模式。他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引入合适的行业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宋洋(2012)总结归纳了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模式:企业主导模式(订单培养型、企业赞助型)、学校主导模式(筑巢引凤型、来料加工型、技术推广型、创业孵化型)及共建合作模式(主要为平等合作、形成互补及任务驱动三种类型)。王新甲(2012)依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时主要应坚持开放建设、特色发展、精细化管理三大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校企共建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高俊文、邹心遥,2011)。路荣平(2011)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玉花、宋建伟(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产学研结合、职业性等原则。姜维芳、田彩云(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与筹资方式多样化原则、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定位原则、实训设备及工艺的真实性与先进性原则、运作方式的工学结合原则、校企合作的效益性原则等。

5 简要评述

从理论上讲,高职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国际化战略的选择,需要国内高职院校更具国际视野。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的经验进行具体学习和借鉴,可以使国内高职院校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少走弯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内由于高职院校示范和骨干建设,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或实训项目)开发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改和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JG1202903、YB2013-10)

参考文献

[1] 马强,付艳茹.国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与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03.

[2] 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61-62.

[3] 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S].2007.

[4] 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73-75.

[5] 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高教论坛,2011(4):45-47.

[6] 包玉花,宋建伟.高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2(5):26.

[7] 姜维芳,田彩云.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浅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0-11.

[8] 钟鸿春.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33-35.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多元化筹资; 个案分析

一、高等院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的现实需求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从1952年院系调整至党的期间,所有的私立学校改由政府公办,实行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高校经费由政府拨款。以来,教育体制也在进行改革,逐步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办学的体制转变。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1999年起高等教育实行大众化,高校为适应发展需要,纷纷建设新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无论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还是提升办学质量,都必须有巨大的教育资金作支撑。

表1列示了我国高校发展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情况。由表中数据看出,2000年对比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数由280所增加到556所,在校学生人数由279.9万人增加到556.1万人,增加了近一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117.47亿元增加到256.26亿元,增长了1.18倍。而2000—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数增加了3.15倍,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86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了3.77倍。这些数据显示,在1994—2009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是高于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百分比和国家财政性支出百分比却没有明显的增长。教育经费除了用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外,还得用于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等基本建设活动。而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将导致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剔除基本建设投资后的生均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在2000—2006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张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是2000年的1.99倍,而2003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2000年的1.5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数是2000年的3.36倍,在校生人数是2000年的3.13倍,而2006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2000年的2.47倍,考虑新建校区大量支出的影响,生均教育经费增长比例的悬殊将更加明显。因此,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进行多元化筹资已是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

二、高等院校多元化筹资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54年创立。该理论依据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将全部社会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应由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

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的实施,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提高了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其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取得更高的收入。可见,由于高等教育的外部性,由政府提供经费产生的外部性使受教育者个人得益;而如果由受教育者个人提供经费,那么它也会因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使政府得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不论完全由政府提供经费还是完全由受教育者个人提供经费都是不合理的。此外,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政府无法为适龄青年提供普遍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而具有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果完全由政府提供,对于那些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来说则有失公平。所以,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经费必须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共同提供。

(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顿(1986)认为,高等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包括国家、受教育个人、企业、家庭、大学等多个主体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谁受益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也必须由这些主体分担。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政府在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时,已经做了先期投入,受教育者个人也需要对其所受教育的成本进行补偿。但是教育成本的分摊还必须遵守收益原则和能力原则。既要考虑根据社会和个人收益的大小来确定各自分担的成本份额,还要考虑个人承担能力的大小,考虑社会公平的内在客观要求。

三、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问题日益突显。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自此,学术界相关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以保证教育经费稳步增长。

大部分学者侧重通过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鼓励学校自主创收来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胡瑞文、陈国良(2001)在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筹资基本格局与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运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经费;进一步推行教育费用的成本分担,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办学体制学校、不同科类专业,并按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和通货膨胀率而自动调整的收费制度。武德昆(2004)指出,大学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高校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筹经费的能力。刘希宋、郎益夫等(2004)通过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合理化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指标等级划分的标准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投资来源多元化、投资规模适度化、投资结构合理化、投资管理科学化和投资利用高效化”的“五化”模式。乔春华(2004)认为,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和教育金融体系,应是完善教育投入体制的重点内容;而教育收费和校办产业收入应是规范教育投入体制的重点内容。

而除了拓宽筹资渠道,原有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王寰安、张兴、包海芹(2002)认为,在吸取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增强拨款的选择性和评价拨款,建立专门的拨款和评价机构,实行成本和绩效为基础的拨款方式,拨款按照大学教学拨款、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和社会服务拨款三部分予以拨付。王善迈等(2003)指出,为保证公共教育经费在公立学校之间的公平分配,应该建立从中央到县的四级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人大代表、各类学校的代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王寰安(2002)认为,我国“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最大缺陷是拨款根据各校学生规模分摊,与学校办学效益脱钩,一方面造成稀缺资源的平均分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校的“预算软约束”,削弱了学校降低教育成本的积极性。袁连生(2011)认为,问责制度是保障教育财政法规和政策得到认真执行的必要安排。而学校的教育财政责任制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学者们对高等院校多元化筹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在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深入和透彻的分析,并吸取了国外在财政教育供给机制上的先进经验。这些分析和研究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为我国完善和规范高等教育投入体制、高等院校进行多元化筹资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侧重宏观方面的分析,范围的宽泛导致针对性不足。而真正来自于最基层的特定类型高等院校的筹资实践,将有助于检验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难点和不足,为相似案例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

四、高等院校多元化筹资渠道分析及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将教育经费来源划分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单列预算内教育经费)、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其中单列学杂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2005年及以前年度的事业收入只提供了学杂费的数据,为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文章在整理时只列示了事业收入中的学杂费数据。表2列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统计数据。表中“占总经费来源百分比”由所列各年份分项经费来源合计数计算而得,且未计算除学杂费外的其他事业收入。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增速不断放大,而各经费来源渠道所占的比例在不同年份并没有较大幅度的变动。从各年加总的数值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了一半以上,学杂费占到了32.19%,其他来源渠道合计占14.71%。这些数据表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仍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渠道。一方面,拓宽其他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财政拨款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杂费收取以及充分发挥现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主要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以及其他经费拨款。从整体上看,财政拨款仍然占到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一半以上。

我国现行的财政拨款方式,主要以各高等院校的各项生均开支标准和在校生人数作为拨款依据,同时依据各院校的特殊需要,进行专项补助。这种“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拨款模式虽然在院校之间体现出了一定的公平性,但是拨款数量过多地参照在校生数量,没有体现出不同学校的办学效果和效益的差别,极易导致高等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招生规模,进而获取更多财政资金上,而不注重提高绩效。关于改革现有的财政拨款体制,学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改革和完善财政拨款资金的供给、分配和问责机制,包括改变现有的财政拨款分配机构,引入社会中介组织、成立专门的拨款委员会等。而所有这些工作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包括建立一整套既包括定性指标又包括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资金和供给和分配,使用效果的衡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问责机制都需要依据这一指标体系。

(二)学杂费

目前较多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费的性质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因而高等教育的成本就成为高等教育学费确定的首要依据。而高等教育成本的确定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学校和政府在现行制度下不可能提供准确系统的成本信息、教育成本分担中受教育者应负担多大比重难以确定(王善迈,2000)。和普通的社会产品价格决定机制相似,当某一产品的供应量明显少于需求量,即具备稀缺性时,价格可以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但是不具备稀缺性的普通商品在定价时,更多的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状况,价格更多地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自发形成。高等职业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在生源录取上明显处于劣势,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生源数相对减少,高职院校在生源争取上日趋激烈。2011年全国共有1 522所高等学校在江苏省招生40.94万人,江苏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49.97万人,比2010年减少约2.75万人,预计到2017年左右,江苏高考生源将减到35万左右,部分学校将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更加突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费收取需要在更大的程度上考虑“市场”的因素,同时辅以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措施以保证取得更多的优质生源。如江苏某高职院校,在学费收取上注重区分不同地区,与生源状况、整体招生形势相结合,而不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一味提高收费标准。同时通过加快生源基地建设、优化招生计划设置、加强单独招生等措施保障了每年一定数额的优质生源。

(三)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而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加强同企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了解行业信息,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将明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江苏某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尝试与努力,提升了办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

1.成立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以其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该学院有一个占地30余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的闲置老校区,地理位置优越,曾将其和某培训机构联合办学,每年收益在500万元左右,整体收益不高,且存在风险(学生管理和合作方违约)。该学院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达成了和某知名软件企业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院以老校区现状为合作条件;软件企业负责出资5 000万元以上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将校园打造成办公设施先进、服务设施健全、花园式的科技园,同时软件企业还负责招商和经营。学院可从第二年起获取不低于1 600万元的收益。目前该园区已获批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江苏高职院校首家),引企入校,为学院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2.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一些国内外著名制造企业出于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培养潜在技术人员的考虑,乐于和高职院校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院购置其一定金额的设备,同时企业赠送等额的设备,学院在企业的指导下建设实训基地。近年来,该学院与法国施耐德电气、美国罗克韦尔、日本三菱、深圳华为、江苏南光、南京熊猫机电公司等著名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工学结合的真实工作环境,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共获取捐赠设备价值近1 000万元。

3.其他方式

另外,还有些校企合作方式,不一定能直接引进企业资金,但学院通过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方式,引进了企业的技术、智力和市场资源,节约了学院的办学费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筹资方式。如合作办专业、校企行联盟、订单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在合作方式和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究其原因还是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则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它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较少考虑企业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责任,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多的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甚至把校企合作作为短期解决用工困难的手段。高职院校的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又相对薄弱,不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上的支持和服务。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还是以市场化为原则,寻找学校与企业的切合点,协调利益,缔造利益共同体。同时也建议政府在相关财政、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提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四)中外合作办学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节约办学资金、引进智力,吸取并实践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江苏某高职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中外合作办学。先后与英国威根·莱学院、加拿大希尔克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影视学院3个国外院校合作办学,涉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9个合作办学专业。把欧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英国BTEC、加拿大CBE教学模式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更具高职应用型特色,促进了专业和课程建设,增强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计划的共同制定、课程的有效对接、国外优秀教材的选用以及评估和质量审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合理利用政府规划,整合社区资源,巧建文体设施

江苏某农林类高职院校,地处某县城,校园不规整,面临着体育设施缺乏的困境。而偏居校园东南角的某电器厂,占地10余亩,似乎是建体育馆的理想场所。但该地块已经过商业开发,拆迁成本非常高。巧的是当地政府为了创建小康城市,也需要建一个3 000座的体育馆,但财力不足,难以启动。学院借此机会,与当地政府协商共建体育馆,政府同意补助学院1 000万元建设经费,并负责出资拆迁这一电器厂;政府以后举行大型活动可以无偿使用该体育馆。此举节省了学院2 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校园也变得规整了。

(六)BOT(建设—经营—转让)或PFI(民间主动融资)模式

BOT模式和PFI模式虽然在项目主体、项目管理的开放度、合同期满运营权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别,但是它们根本的要义还是由其他主体出资建设某些基础设施,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营后再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或相关单位。通过BOT或PFI模式可以一次性解决学校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解决学校在改、扩建和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2012年,江苏某高职院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一家高科技新能源企业签订学生宿舍热水供应系统合同。由企业出资970余万元建设学院所有14栋学生宿舍楼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企业获得15年的运营权。运营期间企业收取学生在宿舍洗澡的热水费用,以此来逐步收回投资并获取一定的利润。运营期满后系统交由学院。合同签订后政府还支付企业和学院各100万元节能补贴。2011年,该学院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签订投资运营合同,由移动公司出资1 585万元为学院建设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企业的目标是获取该校的师生手机用户和学生宿舍互联网的经营权;学院的目标是建成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方在1 585万元的范围内商定设备清单,由企业招标采购,建成后归学院使用,8年后所有权由企业转交学院。通过此类模式的引入,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总结

在现有的筹资渠道中,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仍是高校资金的最主要来源,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主渠道筹资,保证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呼吁和促进财政拨款体制的改革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结合自身的生源状况合理确定学费收取标准。在校企合作上注重合作深度和内涵。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和其他筹资渠道向纵深发展。同时在筹资过程中不仅要向“钱”看,还要向人才、专业优势、教学实训资源看,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作人才为目标,切实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瑞文,陈国良.中国高教筹资多元化:成就、挑战、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01(7):5-10.

[2] 王寰安,张兴,包海芹.中国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改革研究[J].江苏高教,2003(2):9-12.

[3] 孙志军,王善迈,成刚.论现代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J].教育研究,2009(6):77-82.

第8篇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三大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并完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学生自主选择的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实行“一年级创业意识培养、二年级创业实践导向、三年级创业知识渗透、四年级创业平台搭建”等“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学生一进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创业论坛、企业家传记阅读、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见习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2.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进入二年级,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相应的实验及实践课)与此同时,按照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定期到创业实习基地实训。每位学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外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而每位导师(包括校内和外聘)指导的学生限制在10人左右。外聘校外导师从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部门和岗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实践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的交融及结合。

 

3.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创业知识。在创业实习基地实训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主干课。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学习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并辅以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充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4.四年级主要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校及学院筹资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创业设计大赛优胜者进行创业;开办校内创业园区,让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入驻;建设校外创业基地,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继续选修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实施“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可概括为:以试点开始,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首先,在一年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选拔成绩较好、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标准班级,以之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在工商管理类某一专业所有班级再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在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全面实施。

 

(三)二年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考核

 

1.考核方法: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计划、目标,并设置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考核方法。

 

2.考核内容:根据事先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外聘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学生书面总结、口头自述与校内导师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以月为考核周期)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实训计划、目标,提出自己实训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困惑,校内导师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总结每一阶段的实训经验并解决学生相应的困惑,为三四年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外聘导师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每一阶段创业实训成绩,给予创业实习实训学分。

 

二、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因素。“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导师的引进与培养。首先请师德佳、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融入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就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力求提高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到创业第一线兼职或者直接参与创办企业实践。第四,通过导入培训和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的要求。

 

二是,多渠道外聘实践实训导师。多渠道积极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校学生实践实训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不过需注意:首先,外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实践实训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第三,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专业实践实训导师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业意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创业冒险精神为核心向管理职能活动的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而形成基于创业导向的具体课程内容,在实现培育学生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创新交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其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思路为:基于”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培养创业意识,二三年级定专业及专业方向、提高创业技能、充实创业知识,四年级开展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一般技能、商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来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旨在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创业实验环节的教学。在现有实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强化创业实验(案例)教学。一方面注重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及主持形式的多样化。在案例教学中除由任课老师直接主持课堂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邀请学生主持案例课堂讨论,或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角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另一方面创立新型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如按照“个人完成案例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代表参加班集体讨论——讨论意见返回小组——讨论意见返回个人——案例讨论最终成果”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其次,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在创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按照班级、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并在学院、学校分别设立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三层次获奖的同学。基本思路为:学生们以团队(3-5名同学)形式进行创业方案设计,由创业导师进行辅导,由企业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审,最后由知名企业家对获评优秀的几个创业方案进行公开答辩与点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创业设计大赛,选出优胜团队参;其次,各个班级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班级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最后,各个学院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学院参加学校创业设计大赛。

 

第三,举办具有特色的“创业论坛”。每年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在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教育活动月”,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创业征途中的酸甜苦辣;向大学生们传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心得;为大学生们指点创业中的困惑迷津;评价大学生们创业方案的优劣得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第四,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立足于本省市,面向全国,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四)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实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式、项目推演式、现场观摩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把学生吸引到创业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创业知识,通过体验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开放课堂,吸引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通过不同行业创业精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分享理论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经验,拓展视野。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ERP沙盘模拟;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一般是通过校外实习的方式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然而,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严肃性、连续性、时间性等特点,接收企业往往不愿或无法认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ERP沙盘模拟。

1ERP沙盘模拟简介

“沙盘模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讲授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ERP沙盘模拟”将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设计一种直观的沙盘实验平台来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其内容涵盖了企业战略、筹资、设备投资与改造、研发、采购、生产、营销、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各个方面。ERP沙盘模拟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深刻感受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并在长期的学习中积累了很强的自学能力;但另一方面,在长期的传统灌输式教育中,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被压抑。将ERP沙盘模拟引入财务管理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搭建一个舞台,使他们在面对企业模拟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资金预算、利润形成和分配等具体财务管理问题时,能够发挥自主探索求知求解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牢固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2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

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顺序做好各环节教学工作,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1将学生分组并完成职能定位

ERP沙盘模拟的第一个环节是由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为保证教学效果,建议授课班级的学生人数在36人左右,一般每组5-6人,共6组,每一组即视为某同一行业内的一个企业。建议教师采用随机方式分组,而不采用由学生自由分组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得各组学生实力相当,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分组完成之后,要求每组学生通过讨论做好各人的职能定位,并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职能定位一般分为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主要岗位,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某总监助理、商业间谍等角色。在经营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按年来进行角色互换,以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和从不同出发点考虑问题的能力。

2.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运营规则

学生分组和职能定位完成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运营规则,包括市场划分和准入、订单获取、厂房取得、生产线取得和维修、产品研发与认证、产品生产、融资贷款和贴现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由于ERP沙盘模拟不是假设从企业创立开始,而是假设学生接手的企业已经运营了三年,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基本财务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拟企业被接手当年期初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掌握企业当时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等,并将报表上生硬的数字具体表现到沙盘盘面上,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财务数据是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一种总结和表述,使学生有能力透过财务看经营。这一过程可视为对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环节的具体强化和运用。

2.3学生进行对抗演练

学生进行对抗演练,是ERP沙盘模拟的主要内容。对抗演练按企业经营年度逐年展开。在经营开始时,各组学生通过行业杂志等渠道产品信息,并由小组中的营销经理和财务经理对目标市场的产品需要量、价格等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由小组中的总经理带领各岗位的小组成员,按一定程序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营决策,并使经营结果通过财务报表表现出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对抗演练之前,各组学生应该有一整套策略做指导。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阐明几种常用的经营策略,例如“,王者策略”,即运用大量资金来保证产能第一、产品更新第一、广告投放量第一,让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勾践策略”,即企业在面对不利情形时韬光养晦坚韧不拔,通过精确的广告运作和现金预算,以最低的成本出人不意夺回市场,使得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墙头草策略”,即在产能上跟随强者,稳健经营,低广告投放以规避风险,在对手疲累时抓住机会占领市场等等。

2.4学生感悟并写出总结

参加ERP沙盘模拟的学生在每年经营结束后及时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对下一年的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优化经营行为,是ERP沙盘模拟的精华所在。学生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对沙盘实操过程的仔细回顾和经验提炼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2.5教师点评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ERP沙盘模拟时,“教师点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每年各小组的经营情况,教师应该对现场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层剖析,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与企业经营实践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可以关注各小组的年度预算情况,找出正面和反面例子,使学生们认识到如果预算做不到位,没有正确的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广告投放、产品生产、偿还借款等具体工作,最终导致企业经营艰难,从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财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一般可以将“教师点评”安排在“学生感悟并写出总结”环节之后进行,这样能使得点评内容既包含ERP沙盘模拟的专业知识,也包含教师对具体学生实操表现的评价。可见,这一环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主讲教师,无论从课程理论或是从实践经验上,都必须具备较高水平。当然,将ERP沙盘模拟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而对ERP沙盘模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在模拟中“搭便车”等等。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坚持将ERP沙盘模拟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教师经常以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深入到各模拟小组中,劝说学习积极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ERP沙盘模拟,感受主动学习带来的收获和快乐等等。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ERP沙盘模拟,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教学真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令学生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所以,为了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该将ERP沙盘模拟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阙丽平.财务管理教学应用ERP模拟沙盘的有效性分析[J].文理导航,2015(7).)

[2]徐丽红,张静,黄巧琴.ERP沙盘模拟在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1).

[3]杨莉惠,金静,颜晓旭.ERP沙盘模拟实训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11(9).

第10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质量控制 体系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以下简称“2014年国务院决定”)对职业教育给予了肯定: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研究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实训教学质量,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方面,我国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一方面,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强调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必然要重视实践教学质量控制问题。近年来,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门类越来越多,实训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向信息化、多样化等趋势发展,实践环节考核评价等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研究探索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和教育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影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因素

(一)发展现代高职教育,高职实践教学多样化

“2014年国务院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以服务社会、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了几个方面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引入“理实一体、仿真模拟实训教学、顶岗实训、引厂入校、现代学徒制度、引项目入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样,专业设置、课程的开发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专业、课程的不同也给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

(二)高职办学目标在实施中模糊

高职办学的目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已十分明确,但较多的高职学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模仿专科、本科等教育形式,造成办学目标偏离或模糊,致使高职教育变成了单一的专科层次的学校或本科的压缩饼干,使学生的实训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实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

(三)实践教学师资不足

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高职院校近年的扩招,教师的理论教学周课时偏多,教师科研任务重,导致实践教学教师不足。第二,实践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条件较差,实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有困难,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教师不愿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第三,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缺少,聘任有经验的企业专家少,教师人数满足不了实训教学。第四,高职院校职称评定体系对实践教学很少加分,教师愿意承担一般理论教学、科研,有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而教师做实践教学耗时、耗力,导致实践教师的不足。

(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较多的高职院校对理论教学监控相对较严格,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而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监控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监管与评价不系统、不全面,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这些都制约了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保障

(一)实践教学经费与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的保障。根据“2014年国务院决定”精神,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高职院校在增收节支的前提下,应加大实践教育经费的投人,用以改善实训教学设备,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岗位技能训练的要求,逐步完善按专业设置需要,配置门类齐全,数量充足,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以保障学生实训课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保障高职实训教学质量,就需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专兼教师相结合,走自我培养、社会参与的发展之路。

一是要选拔学历合格、理论基础好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和高职师资培训院校,接受专业技能训练;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双师型”高素质人才;三是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的聘用范围,面向社会,

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到学院兼任实训教学工作,建立一支与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相对稳定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机构的保障

高职院校、各系部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教学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常规教学质量的监督者,对所属单位日常的实践教学质量要实施自我监督。学院应建立由分管教学的院长为组长和一些富有实训教学、管理有威信的专家为成员的院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小组,对全院各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等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加大对学与教的考核力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由于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实践教学采用了:理实一体、现代学徒制度、引项目入企业、创办校内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与考核模式。

(一)对学生实训的考核

1.在运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时,对学生的考核,针对理论与实训,同时并行的特点,采用理论考试+单项实训完成情况分值+综合实训完成情况分值,对学生进行考核;

2.在运用现代学徒制度的实践教学时,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企业考核模式,看学生在企业学徒中是否能够达到企业所要求学徒达到的指标情况,对学生实训进行考核;

3.在引项目入企业时,对学生的考核,让使用项目的单位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如项目达到企业要求,即实训学生达标,不规定实训具体手段、方法;

4.在校办企业实训的学生,考核学生,按学生完成项目合格程度给予实训分值;

5.在校外实训基地考核学生, 实训的学生按企业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考核,没有达到企业考核标准的,重新参加实训。

(二)对教师实训效果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考核实训项目、方式设定是否全面合理和学生完成实训达标的比例等。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加入实践教学分值,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研究开发一套信息考核系统,对实训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每次实训时,要求教师、学生登录个人信息。老师登录实训课程、项目、阶段;学生登录实训过程。计算机自动评价学生实训效果,对学生实训进行评定。学生毕业时,计算机统计出学生所有实训课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同时可以评定教师实践教学效果。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融合信息技术,研究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问题,有效控制评价实践教学,开发信息评价工具,并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全面提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麻新纯、徐辛酉. 档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初探[J].档案学通讯 , 2011(4):54-58

[2] 杜文彬、曹雪峰.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 2013(3):154-155

[3] 陈能新.论高职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J].教育与考试 , 2013(4):68-71

[4] 刘彬让.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2):37-39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虚拟实训;仿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有会计专业,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要求上手快、业务能力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信息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传统的会计实训体系

由于会计教学条件所限,大多数高职院校将会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校也进行校内实习 (在模拟实验室进行) 与校外实习。在学校内,一般都是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实训、第三学期的会计综合模拟操作、第四学期的会计仿真实训、第五学期社会跟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社会顶岗实习。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级的高职骨干学院,一直按照这个“五层能力递进”培养体系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我们仿真实训室,实训室设计了相互有经济往来的12家制造公司、4家贸易公司和2家银行。每家公司又分设财务科长、记账员、出纳员、业务员等岗位;每家银行设置2个岗位,负责处理与其客户间的往来结算等,并通过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编表等,使学生真实在感受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现了角色仿真、环境仿真和过程仿真的功能。

这样的教学,确实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来领的时候,这类手工做账,一定限度内的仿真环境,局限性很大。如仅有银行和企业,缺乏与工商、税务、人社、审计师事务所等打交道的过程,虚拟的环境不够仿真和完整。还有,学生在社会跟岗和顶岗,操作起来很难,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轻易安排一个陌生人进去实习和参与。对于很多没有实际经验的在校生而言,想找一份会计实习工作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二、会计模拟实训的特点

基于此,在信息化时代,能不能自己利用云数据,设计一个模拟实训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会计虚拟实验室、虚拟车间、虚拟工厂、虚拟税务局等一系列虚拟环境,力求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一课融多岗,多课融一岗,课中融岗和岗中融课中,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环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解决在外面不能够进行实习的困境。

一是可进行会计工作的实操,实现学生与会计人员等岗位的零距离。在这个实训环境里,可以根据岗位划分为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经理);供应链管理、人资行政管理;工商柜台、税务柜台、银行柜台、社保柜台、审计岗位等,学生都可以感受其中的工作。二是通过各类角色的模拟,采用3D场景与任务动画,在趣味中学习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训中,你会碰到不同的角色,你学会了沟通和了解,启发你回忆历史的知识,寓教于乐,通过办理实习业务获取虚拟货币,来购买装备道具。让学生感觉是游戏式的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三是全面系统,企业内部的来往、企业与外部打交道如银行、税务、工商等等,你都会接触到,增强我们的知识,扩充了视野。四是数据齐全,凭证完备,资料具备。在模拟实训,所有企业内部、企业来往单位外部的各类凭证和数据都有,解决了教师上课资料不够,凭证不齐全的问题,用先进 的手段进行了教学。五是智慧性。系统可即时针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评价及纠错,引导学习者采用正确的方案解决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学习。

三、会计虚拟实训平台包含的要素

从多视角的、多方视野看到这个平台,需要包含如下的要素:

1.从行业部门角度看。此系统必须企业自身和相关的外部机构。具体有: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税务、银行、工商、社保、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他们通过具体的业务和事项联系起来。如会计人员在办理薪酬业务时候,涉及到五险一金业务,这时候,社保机构就闪亮登场,发生往来办理。

2.从岗位角度看。此实训系统应该涉及实训岗位。具体有会计类的岗位,包括出纳(现金出纳和银行存款出纳)、主办会计、供应销售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成本费用会计、外贸业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等等。还应该包括相关的岗位,具体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储管理等供应链管理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银行柜台岗位、工商管理岗位、国税地税岗位、社保柜台岗位、注册会计师审计岗位等。

3.从涉及的相关课程角度讲。此实训系统需要包括如下课程,分别是会计类和管理类。其实属于会计类 的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成本费用核算、涉税业务核算、财务活动管理、纳税实务(包括网上办税)、税务筹划实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业务操作等。其他管理类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4.从环境仿真角度讲。包含会计实训所涉及的所有的需要环境,采用3D和flas,重构会计实训的仿真环境。主要有办公场景仿真、岗位角色仿真、实务流程仿真、常见表单仿真、签章签字仿真和往来单位仿真。仿真涉及到了整个供应链企业、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社保、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动态环境,形成完整产业链及商圈生态,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业务实务操作。

四、会计虚拟平台所包括的实训项目

会计实训重构,最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构建,需要把涉及的所有实训包含在里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会计职业环境认知实训。在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初步接触会计的时候,适用于新生启蒙,让学生感受企业业务,主要方式是情景模拟、动画、视频等。

2.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实训。在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后进行,设计一个小公司,设置近40笔业务,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业务,分上中下三旬,练习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训练学生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全程的实训流程。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实训。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动画、视频等,涵盖主要知识点,实现学生学习了理论,熟悉了知识点,强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准备。

4.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系统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实现账务处理的电算化。从初始化、填制记账凭证,到自动审核、过账、结账,并出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成本费用核算实训。系统模拟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实现要素费用的归集与产品成本的计算,主要是练习品种法和分步法的实训,熟悉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成本的计算及成本计算单的填写,完工入库检验合格的过程。

6.供应链实训。主要包括采购岗位,销售岗位,仓库管理员岗位。其中采购岗位主要是根据采购车间或仓库的需求编制请购单、制作采购合同、签订供货合同、完成采购任务;配合仓管完成采购货物的入库,并配合财务进行相关资料提供工作等。销售岗位只要是负责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填写有关销售表格,对客户在销售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或联系有关部门解决等。仓库管理员岗位主要是编制入库、出库单据,负责收货、发货业务,登记相关台账,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等。利用3D及动画模拟场景,进行沟通和处理。

7.网上办税实训。在学习学习了《涉税业务核算》后进行的,利用3D及动画模拟场景,模拟真实国税、地税综合服务系统场景,学生可在网络上完成岗位虚拟实习,实现电子报税。学会填报税单据、主要练习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申报和缴纳工作。

8.会计分岗位综合实训。这是最重要的实训之一,通过实训,是学生完成如下工作岗位的实习工作,具体有: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的日常工作;负责现金、银行结算票据的保管工作;现金、银行存款凭证的编制工作;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末与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总账会计的监督下对现金进行盘点。

供应销售会计岗位:涉及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业的材料和商品的采购业务、入库、领用发出和期末盘点业务等的会计处理。以及产品商品的销售业务、成本的结转、货款的收取、坏账相关业务处理。

成本费用核算会计岗位:审核各种成本、费用单据,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同时负责应付职工薪酬、结转期间费用、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等相关业务的记账凭证编制。

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负责固定资产购进、自营、接受投资等各类渠道增加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计算和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修理;固定资产的减少和减值的处理。

外贸业务会计岗位:出口业务的销售核算;外汇收入的管理和核算;期末外币汇兑损益及其核算以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核算和申报等。

总账会计岗位:审核记账凭证。审核、汇总所有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月度、季度及年度会计报表,月末对实存现金进行监盘,定期进行财务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

财务经理岗位:全面负责财务工作;审核部分重要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意见,挖潜增收节支的潜力。审核总账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编写各类综合及专题财务分析报告。

9.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实训:设置一个企业一个月的业务,约100笔左右。提供月初资料总账明细账资料、介绍企业的概况、会计核算办法。是会计分岗综合实训后的一次大型综合模拟实训。训练学生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薄,编制财务报告的全过程的会计核算,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生产费用核算与成本计算、产品销售、利润实现与分配等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业务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10.财务管理活动技能实训: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财务预算编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分析。

11.审计业务操作实训:立足于审计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础知识,遵照审计流程,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操作和撰写审计报告等工作,学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出标准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无保留、保留意见、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锻炼学生的技能。

12.银行(柜台)交易实训:主要涉及银行与企业结算业务。模拟银行柜台职员,受理存现和提现业务;受理电汇业务;受理商业汇票申请业务;委托收款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申请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签发业务;银行本票和汇票结算业务。使学生熟悉不同角色的互换,带来与会计工作不一样的体验。

13.工商(柜台)综合服务实训:主要是模拟工商柜台职员,其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综合实训中与工商相关的业务,包含企业设立流程、工商变更等。系统涉及业务包括:受理企业设立、受理企业变更、受理企业年检等业务。

14.社保(柜台)综合服务实训:涉及职工薪酬业务与社保业务服务。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办理。同时学会工资的计算、分配、五险计提处理及核算。

15.会计事务所(柜台)综合服务实训:涉及事务所为企业服务业务。

五、总结

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的重构,需要领导重视,改变思想,舍得投入;教学系统要有开放性;教师需要提高素质去适应;学生也要积累和准备。总之,通过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的重新构建,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虚拟实验室的设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06)

[2]罗先锋.会计虚拟实习与真账顶岗实习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 2011,(10)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财务理论与理财方法上逐步同国际惯例接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理财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经过近百年来在实践和理论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时间、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基本原理的学科。我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试改革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财务管理内容较多,涉及领域广泛,学习有一定难度,课时又较少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引导好学生抓住“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这一条主线,掌握财务答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一方面,需要及时补充学科新内容,删减部分过时陈旧的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网络信息技术下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做了如下改革:

1、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适当加强年金终值、年金现值、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和财务杠杆等财务基本原理的讲授力度,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对以后章节中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理财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表格中各财务函数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关于筹资管理。重点讲授资金需要量预测中销售的分比法、因素分析法,借入资金当中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价格的确定、融资租赁的租金确定,并适当增加相应的技能内容。而对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资金需要量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欠缺,加之理解有限,可作适当的删减。

3、、关于投资管理。投资中有项目投资和间接投资,重点讲授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概念及估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对间接投资中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要树立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现代计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应细致讲授现金、应收帐款、存货等持有功能及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等内容,由于流动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有详细讲授,在安排授课计划时可删掉部分概念内容,对现金管理中的现金预算、应收帐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存货ABC控制法、逐步测试法等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学时做适当的删减。

5、关于收益管理。这一章应将重点放在对利润分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股利政策的运用上,对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不做重点讲解,而本量利分析和利润分配的顺序等属于与管理会计及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部分亦可删去不讲。

6、增加实训内容。实训以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筹资、投资、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用案例驱动学生对Excel软件的上机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对以上教学内容所做的调整,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而不是系统性、全面性,这样更能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更能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和岗位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改革:

1、充分多媒体工具教学。《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通过运用课件,能形象地展示出各种表格,边讲边用键盘、鼠标输入各种数据,这样既能以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少了教师板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时有几点值得注意:(1)讲课进度不宜过快,要尽量保证学生与老师的思路同步,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相关讲义事先拷给学生以有所准备;(2)应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教师应力避一直坐在操作台前点鼠标,而应采用传统的站立方式与学生做更多的互动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学生理解程度的信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中举例要恰当。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而我们的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工作,又没有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自然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用生产实践来举例,而应尽量多举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归纳。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可举“个人存款”之例,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可举 “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可举 “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这样通过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 《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有一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4、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每章节前可以创设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各章节讲授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单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主讲教师每隔两周利用自习时间在班级进行答疑,专门回答同学们学习中未弄懂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对理财知识的感知认知能力。

三、考试改革情况

《财务管理》课程历年计算应用题的比重难度较大,及格率较低。而考试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由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目的。鉴于此,我们把本学科分解成若干素质的考核,包括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案例的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将考试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如对案例的考查可事先确定一定范围,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闭卷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口试是传统考试中最忽视的一项考查,我们加大了口试力度,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教具设计情景,让学生当场对话,加强财务专业术语的用能力,其他仍然以笔试为主;(3)课内外相结合。如理论基础和模拟实训就在校内进行,而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则主要采用实践调研、纂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完成。

考试方法改革的结果反映,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逐渐的显示出来,这说明,考试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突破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的“一纸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既注重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素质的培养,使考核评价更为综合全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