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保工程论文

环保工程论文

时间:2022-12-02 21:0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保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保工程论文

第1篇

1.1涉及行业多,范围广,工期长

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中环保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施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等,并且各分项应用范围不同,如排水、供暖、通风以及电气等。正是因为涉及到的工程范围比较广泛,相应的施工工期也就比较长,如电气设备安装就需要在土建、钢结构及相关附属设备安装到位后才可以安装。并且环保工程尤其是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生物法,其调试周期一般在三至六个月。

1.2技术水平要求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环保工程来说,对此方面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但是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项目施工精准度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安装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安装技术水平。

1.3质量验收严

环保内容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这样在施工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另外,因为工种相对复杂,并且各项资源呈现多样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很多环保工程不仅要通过甲方制订的验收指标,而且还要通过当地环保主管单位组织的验收会议。无形中,也增加了环保工程质量验收的难度。

2环保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1进度管理

环保内容众多,涉及到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安装施工的过程相对复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对环保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而影响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要求顺利施工。通过对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分析,来对项目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进行控制,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将环保与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进度。

2.2质量管理

环保工程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质量、施工工序、技术以及工艺选择等,施工时一般在工序确定后不会再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调试阶段、验收阶段等,并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施工技术、工艺、设备、资源、人员以及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合理管理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成本管理

环保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工程成本管理来说,管理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应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为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解,采用价值工程或限额设计等方法,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调整。另外,应做好项目所有收支费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结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4安全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日益严格,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环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环保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与项目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此为保证环保人员安全,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另外,还应全面展开安全施工责任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预知危险并做好处理工作,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2.5财务管理

环保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通过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并与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财务管理工作会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项目筹建、施工、竣工以及交付等阶段所用建筑费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完成工程竣工财务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6技术管理

安装技术的选择是影响设备安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到环保工程中,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的要领以及操作方法,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环保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建议及方法

3.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一方面,应结合环保工程特点制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全员参与动态性管理机制,将岗位责任制贯彻到底,明确每位员工所要负责的内容,通过明确其岗位职责的方式来促使其不断前进,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环境,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建立约束机制,遵守党纪国法,按市场规律守法经营;必须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规避组织风险。

3.2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因为绝大部分环保工程属于配套工程,但是根据建设部的“三同时”原则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这样就会造成施工现场比较混乱,如:施工机具使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措施经费投入不足、现场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不深、专业技术不精,不重视相关的操作规程的学习。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现场施工机具调配和构件设备等的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3加强持续性技术

创新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并且实现市场价值。环保工程的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在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为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4结语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 的蓬勃 发展 ,公路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公路建设如何实现与 自然 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公路环境保护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 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5.1.1 生态环保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1.5.1.2 噪声防治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1.5.1.3 大气污染防护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1.5.1.4 水污染防治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 

公路建设设环保工作重点内容: 

设计阶段: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 自然 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 经济 、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 

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 

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 

综合考虑沿途公众对拟建公路了解程度, 交通 现状满意程度,对搬迁、移民的态度,对当地民俗的不利影响,对公路走向,对出行、交往的要求,对当地养、植业的影响等方面意见和建议。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制订环保工作条款,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环保工程项目、地点、内容、标准等实际,对不同标段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条款。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 教育 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 

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第3篇

1972年6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大会第一次正式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education)的名称确定下来,明确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1973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环境类学科开始建设,经过了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年)、发展阶段(1983~1992年)和深化扩展阶段(1992年至今)。截至2012年,我国环境类学科共设有7个专业,300余所高校共开设655个专业点,已形成一个具备培养不同层次环境专业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育体系。环境科学专业作为环境保护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国家建设与环保事业的发展,该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环保工程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245个高校设置该专业(2012年统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但由于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实践教学平台相对欠缺,与企业接触少,企业必须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诸多方面,势必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能力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2改革思路与措施

校企合作是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模式,是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实践基地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在技能方面的实际需求,与高校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该模式目标为培养“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学生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结果评价等途径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随着当前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已逐渐被接受。

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将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企业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校内课程(体系、内容、理论和实践)、师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学校学习3.5年+企业实践0.5年”的模式,包括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大部分:在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人文素质;最后半年由学院领导及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配备企业师资与学生比例1∶3,期间由企业及学校共同管理。这种模式的实施,

(1)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

(2)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3)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

(4)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5)领取绩效工资,考核成绩和绩效工资相挂钩,激发了学生学习实践和工作的热情,也可以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2.2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我校以特色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与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力求改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与企事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在基础学习阶段突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在专业培养阶段突出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明确办学目标和方向,使得毕业生在掌握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多层次化培养。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积极推进名企名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知名企业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实习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的企业主要为环境领域的相关企业,如从事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武汉境辉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环境治理、能源管理及循环经济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的湖北吉隆危废处理技术有限公司;集水污染、废气、固体废弃物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工程设计与总承包、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熟悉企业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基本模式与流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环保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造就符合企业需要的环境人才。

3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收获

3.1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

校企共建环境科学专业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掌握的技能、任务目标,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工程项目实施,学生接受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管理。这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120人,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实践能力强,学习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屡创佳绩,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好。由于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各类环境保护人才的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后得到了聘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3.2打造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环境工程;研究与实践

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硕士而言的,当前专业硕士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有一定的职业背景或者为非学术型岗位做准备的学生,定位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专业硕士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教育部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展开试点探索工作,九十年代开始正式开始和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教育。然而,此时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的相关从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培养模式也主要以非全日制的在职培养模式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增加研究生教育类型和模式,加快研究生培养步伐成为国家的教育战略目标,因此,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扩展到了多个领域。从此,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逐渐向全日制教育模式转变,招生对象也开始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并逐年增加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2]。环境工程专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专业,也成为新增设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之一,而且越来越得到考生和招生单位的重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旨在培养服务于环保产业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对发展我国环保产业、提高国内环保技术和提升国际环保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招生单位和招生人数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人才招聘单位的重视和广泛讨论[3-4]。本论文依托教育部“生物净化与转化”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通过围绕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率提升的新方法。

一、培养效率概念的解析

(一)效率及培养效率

效率,“效”即效果,一般是指行为对目标的效果;“率”指速率,行为达成目标的速率。马克思曾采用单位工作时间的产量来衡量生产效率。效率在经济学上的含义,萨缪尔森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效率在管理学上含义,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能获得更多的输出,则提高了效率。总之,经济学理论体系对效率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即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根据经济学的生产理论,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的效率是指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在既定成本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它是保证现有技术水平下,生产者得到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而对于本论文中的人才培养效率就属于配置效率,即在现有社会资源和规定的培养时间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及收益。

(二)培养规模效率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看,对教育成本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行为,可以计算投入产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自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全国具有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培养单位日益增多,且招收名额也不断增加。2010年国家在2009年的基础上减少学术型硕士3.8万名,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3[5]。一般来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包括人力(专任教师、行政及后勤人员等)、财力(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投资、社会资助、科研收入、学生自费等)、物力(实验设备、固定资产等)等方面;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产出包括硕士毕业生数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生教学成果、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所以合理且平衡的投入产出比是提高培养规模效率的关键[6]。

(三)培养质量效率

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较高的培养规模效率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培养质量效率,因为培养规模效率更多的是数据上的表征,而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更多体现在培养质量效率上[7]。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的目的都是培养出掌握了坚实、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应用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如果培养单位输入到社会的环境工程专业硕士不具有这些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那么这样的培养是没有效率的。所以随着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怎样保证研究生质量与数量的共同增长,在提高培养规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培养质量效率成为一个难题。

二、培养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于培养规模效率

由于我国高校尚未完全摆脱政府的依附地位,传统的计划体制依然存在,市场调节机制非常不完善,导致高校招生计划并不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很多专业毕业生数量远大于社会的需求量。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随着近年来国家环境质量的下降,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争相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并开始大规模招生。但是环保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市场等行情密切相关,导致对人才的需求跟不上招生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率。所以一般说来师生比越大培养质量越高,哈佛大学的师生比约为1:2,耶鲁大学的师生比约为1:3,在我国关于培养效率的师生比国务院规定的是不小于1:10,而事实上中国很多培养单位的师生比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8]。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培养单位向社会输出的专业硕士人才都并未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要求。所以过于地强调投入产出比,偏重于培养规模效率,严重地影响了培养效率。

(二)培养质量效率不明显

目前全国已经有170余所高校等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在所有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高校等单位中,招生质量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理念下,大部分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虽然对专业硕士的一些培养方式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培养理念未能转变,结果表现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并未能增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在环境保护技术、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9]。另外,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误解和歧视,导致培养单位对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不够重视,也是造成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虽然生源逐年增加,但是培养观念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一般为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这种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课之后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应用工作。但是这种模式在专业导师缺乏、高校重视学术的氛围下流为形式。目前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依然是理论课、做实验、写论文。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科学研究的探索,但是实践阶段的缺乏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失去了其本质意义[10]。就环境工程而言,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理论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实验是除去了很多干扰因素后对理论的验证,而实践的复杂性使得其与理论和实验存在着巨大的脱节。同时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实践环节难以执行也是无法提高培养质量效率的重要的原因。目前高校名义上虽然有不少实践基地,但是只是建立了名义上的合作关系或者实践基地,并未形成真正的专业硕士实习培养方案,结果表现为实践基地的建设的形式化,无法真正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机会。因此,培养单位招收计划的盲目性、对培养理念的误解、培养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质量效率在其培养规模效率提高的同时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效率提升的思考

(一)强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

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有助于加强教育活动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格和外部需求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教育系统的整体效率[11]。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应当满足当代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其掌握的环保技术、技能和管理理念应当满足环保产业的技术要求。传统的研究生培养只注重理论研究,往往对实践应用培养不足,因此,导师必须在这方面予以重视。研究生成果评定除了以学术论文作为评选的标准之外,可考虑工程应用经验、应用型研究成果等同时作为考核指标,特别是带有学校或者地方特色的培养,对学生的就业及成长具有较好的优势。以我校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为例,我校针对浙江地方经济特色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重点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废水高级氧化、废气生物净化、污染物资源化等方向的产学研系统培养,使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设计、设备调试和工艺开发的能力,并鼓励全日制专业硕士积极参与校外设计院或者环保企业的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专业、课程规模培养效率提升

对于专业硕士而言,重要的是应用技术而不是科学研究,故课程设置的时候应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有所区别。例如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中可重点开设“环境工程CAD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管理”等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授课老师还可带领同学深入环保设施施工现场、污水处理厂或者企业现场等现场教学,并请企业资深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如有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增加学生的现场观摩体验,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专业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样既平衡了投入产出比,提升了专业、课程的规模培养效率,也会提高培养质量效率[12]。

(三)学位论文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促进

为了在提高专业硕士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位论文水平,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可以考虑学位论文与实践实习交叉完成。如首先,专业硕士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必须进实验室参与导师课题部分工作,了解各研究方向并与导师讨论确定学位论文需完成的内容,导师协助制定相应的完成计划,硕士生了解、掌握并展开初步研究;其次,在了解并熟悉学位论文需要完成内容以及实验环节基础上,去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与实践,熟悉实际技术应用工作开展所需的各项技能,并初步掌握时间、计划管理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培养规定时间内制定并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再次,在实习实践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去企业实习实践时认真学习并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习到的管理等知识用于后续学位论文完成,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的相互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是在一定的生产实践或者工程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并解决了一定实践问题或技术问题的论文。如环保工程设计,也可以是环保设备等产品的开发,是技术在某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总结报告,甚至还可以考虑是某个项目的规划或者管理。当然,论文应该由导师把关,并通过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专家组的答辩。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合作,特别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使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校与环保企业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邀请学校师生深入企业内部,共同参与环保产业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学校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为学生传授环保产业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知识。学校的研发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再反馈给学校,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应对策略或者改进措施。专业硕士有在企业实习的经验,企业从学校定向招收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如此,产学研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的主动参与性[13]。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是当今高校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培养效率提升为目标,分析规模效率及质量效率等存在问题,并积极思考改进的措施,强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实现学位论文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促进,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丽萍,段荣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5):88-92.

[2]翁勇南,宋守信.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20-23.

[3]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4]倪瑛.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2):184-185.

[5]任欣荣,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55-60.

[6]张杰,王滨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60-1261.

[7]段丹.关于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4):242-244.

[8]杨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7):140-142.

[9]肖鸿,等.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2,(1):45-47.

[10]章国平,汪燕春.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87-290.

[11]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55-57.

[12]李凡修,艾俊哲.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23):161-162.

第5篇

关键词:OBE;评价体系;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1前言

在环境工程众多核心课程中,“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教-学-考”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如何客观有效的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做到“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已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2OBE评价体系的内涵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是一种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发展起来的有较强影响力的教学理念。OBE评价体系是以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的系统,它有着包罗万象的方式和灵活性,可以被设定成很多形式以满足不同地域教育的需要。评估学习产出是OBE教育模式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这恰恰是国内高校较为薄弱的一环。OBE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培养体系、确定教学活动以及实施各种教学评估策略等,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3OBE与传统评价体系的对比

评价不仅是把关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延续。与传统评价体系相比,OBE评价体系将重点从投入转为成效;从教师教转为学生学,而其关键点是明确标准。

4OBE评价体系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课题组将OBE评价体系引入到“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从“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检查评估、社会评价”四大模块开展综合评价,并分别设定权重为25%、40%、10%、25%,最后进行综合评分,从而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良性循环评价体系。

4.1学生评教

学生在课程进行中,对任课教师的讲授、辅导、作业批改、讲评、实践指导等各项教学活动作出综合评价,并从客观角度以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方式将结果反馈教师或相关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部门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运用性极强的专业课,因此,其评价标准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自我评估对教师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否能理解、掌握、运用及其程度。例如,能否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某一类废水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进行工艺设计。

4.2教师评学

(1)多角度综合评学。教师从课堂、实践、实验、素质等多角度综合评学。课堂评估由出勤、师生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大作业、个人课堂表达等构成。实践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认识实习、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等,其评估由实践效果、操作技能水平、设计成果的质量和合作任务的表现等构成。实验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基本实验、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其评估由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使用设备和仪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设计和科研、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能力构成。素质评估由环境科技创新实验能力、课外实践基地考察、名师座谈交流活动、创新成果、科研论文、科研总结报告、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训项目、节能减排大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构成。(2)多时段综合评学。教师从课前(预习、查阅污水处理文献和设计规范及标准等)、课中(出勤、师生专题讨论、个人课堂表达和课内互动表现等)、课后(大作业、实践、实验、素质等)、期中(阶段性考核、大作业等)、期末(考试、课程设计等)等多时段综合评学。

4.3检查评估

严格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华盛顿协议的相关标准开展评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主要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根据其标准体系设置相关教学活动,并以培养各类工程师(如:环保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等)为根本出发点,做到“以评促教,教评结合”。

5结语

OBE评价体系是以“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的系统。将OBE评价体系运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虽然具体做法各有不同,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反馈调整和优化完善,但只有不断尝试与创新,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教学质量才能有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改革不是“缝缝补补、遮遮掩掩”,而是“大刀阔斧、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Outcome-basededucation[OB/EL].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

第7篇

一、民族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对策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民族院校应该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但要强调理论学习,而且还要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时间短、实践基地建设困难、实践经费少、实践基地难找等等因素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首先,要加强校内各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实验室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一个最基本的环节。目前,一些民族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费不足,导致实验室的软件、硬件建设都跟不学生扩招速度,因此民族院校必须要加大投入,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实训场所。其次,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桥梁,民族院校应该尽可能多地建立一些校办工厂、工程训练中心等作为校内实践场地。例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工程实践锻炼场地,同时加快了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发展。再次,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基地是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最重要途径。第三,建立和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要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各个要素作为考评指标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由此来评价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体来说,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多元评价因子,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基本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实验主要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专业实验有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物理污染控制实验以及环境工程CAD绘图上机实习。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将上述三大类中的各个评价因子纳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最终评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成绩,工程实践综合成绩与学生的评优、评先和推免挂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学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

学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探索,将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企业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并融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探索:学制: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由两部分组成:两年的基础能力培养,即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和在第三年配备专业导师,学习专业课,进行一年的专业能力培养;1是指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即学生在武汉水务集团排水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学习,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SEI(科学、工程和创新)三种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战略。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行业评价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民族院校”和“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以环保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来提高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分流:在培养教学环节上,采取“多途径、多规格”的动态,与美国加州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普通班+国际化教学实验班”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学生进入,也实行淘汰机制进行分流。优秀学生在毕业后推荐到国外高校继续深造或合作企业工作,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构建了基于MSET(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一体化的知识模块和基于DSTS(设计、模拟、测试、管理)一体化的能力模块,EPCM(工程、采购、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实践模块。所有课程的培养均按模块化进行设置,学生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课程模块修读一定的学分。工程实践作为一门应用实践类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科技竞赛获奖、参与科研创新、参与企业实践等多种方法获得相应学分,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色:以工业水处理为特色,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建设方向要充分反映环保行业主流技术与前言方向。通过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两个校内基地的建设,科研带动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体现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工业水处理”为核心的学科特色。

三、结语

民族院校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环境工程专业又是一门应用型、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学科,因此,民族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统一,逐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陈绍华杜冬云孙杰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经济粗放式发展,造成国家资源的惊人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矿产资源开采过度,水大量消耗。同时,由于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直接导致了水、大气、化学物排放、固体废料、噪音污染加剧。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节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21世纪我国要节约资源开发,坚定不移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在上述背景下,从维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保持经济增长的角度,运用税收作为主要干预工具,力促经济增长方式平稳较快转变。对我国目前税收体系中有关税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对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可行性和一些具体设想以及一些完善资源税方面应有思路和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要求政府采取恰当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传统税收制度,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现行税制中有关绿色税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以排污收费制度作为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税收制度,只是在一些税种中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性质和功能,具体存在以下税种:

1.资源税。我国资源税开征于1984年,其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和盐等,其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在中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因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功能。同时,由于征收范围较窄,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海洋、淡水资源等未列入征税范围,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

2.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均与土地使用有关,分别于1988年和1987年开始征收,其目的是促进合理使用城镇土地和农用耕地资源,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恰当调节土地级差收入。这两个税种的税收收入额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为91.57亿元,全国耕地占用税收入为89.9亿元,两者之和仅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不到1%。较低的征收力度使得这两个税种对于促进土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作用并不明显。

3.消费税。我国于1994年开征消费税,其目的在于抑制超前消费,调整消费结构,贯彻国家消费政策和产业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其中,对汽油和柴油及机动车如汽车轮胎、摩托车和小汽车等五类产品征收消费税,与环境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消费、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此类征税对于控制消费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4.增值税。增值税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和产品采取低税率或者免税的政策。由于增值税具有中型税收的特点,所以在绿色税收中的作用较弱。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于1991年开始征收,其目的在于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调节投资结构。对于国家重点发展且符合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如农林、水利、能源等领域实行零税率,对于国家鼓励发展但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损害的项目实行5%的轻税率,而对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的项目实行30%的高税率。该税种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事前预防作用。但是,由于该税种是与国家的产业政策联系在一起并受其制约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经济利益和目标的限制,致使部分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但有可能带来较高经济利益的项目享受较轻的税率。目前,对于2000年1月1日后新发生的投资额已经暂停征收该税。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于调节消费和投资方向,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相关税收制度具有税种分散、征收范围过于狭窄、调节作用较弱和系统性较差的缺陷,难以适应我国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

二、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设想

1.改革排污收费,开征环境保护税

排污收费一直是我国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对于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制度暴露许多弊端。实行税费改革,完善税法,统一税制,征收环境保护税是我国改革和规范税制,以经济手段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内和国内环境保护现状,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税的实践,结合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税收方面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环境保护税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税种:(1)空气污染税。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单位征税、以其排放量和排放气体的浓度为依据,实行从量课征的累进税制。

(2)水污染税。对排放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及生活废水的城市居民征税,确定一定的标准,根据纳税人的废水排放量和浓度进行折算,实行有差别的累进税制度。(3)固体废物税。对包装饮料的包装物、废纸、纸制品、旧轮胎等废物按其体积和类型进行定额征收。(4)噪音污染税。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噪音的生产经营者征收,以造成的噪音超过人或动物的承受能力的分贝值作为征税的依据。(5)能源税。在征收对象上有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应根据不同种类设计不同的征收方法和标准,对使用量超过既定标准定额的,实行累进税率。

对以上构建的五种税,在征收的过程中,实行追究责任制,根据使用、消耗、排放量的大小,坚持“谁使用、谁污染,谁负税”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将环境保护税收入作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2.完善资源税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资源税的运行主要遵循“资源—产品—环境废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运行模式。而循环经济中,它的运行模式遵循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与以前相比,其显著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这种经济发展中,由于对资源利用的节制和效率预期应与对经济数量的增长预期相和谐,自然而然会使资源在开采和使用取得强势地位。我国现行开征资源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资源的级差收入,并没有把资源的环境成本和社会价值内在化,这样既不利于资源按社会成本定价,更不能使之按可持续成本定价。鉴于此,我国资源税的改革可以注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所有不可再生资源及部分急需保护的可再生资源纳入征收范围。另外,将其他与资源有关的税种,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合为土地税;对与资源有关的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等进行“费改税”,使其成为资源税的一部分。(2)调整税额设计。在进行税额设计时,既要考虑调节级差收入,又要考虑到资源的开采和保护,提高单位税额,对于不可再生、稀缺性及开采污染严重的资源实行高税额;改变现行单一的从量计税方法,对不同性质的资源,实行不同的计税方法;将计税依据由销售和使用环节调整到生产和开采环节,以限制无序开采。(3)资源税应逐步体现可持续的利用价值,通过资源税的限制征收保证后代人能够保留大量的资源基础,造福子孙后代。(4)资源税要体现由于资源开采产生的外部性成本,对资源过量使用的单位应负担解决由此受到影响人员的生活和福利补助。比如由于开发土地、征地拆迁造成农民失地、失业,就要由相关单位安排工作就业、落实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效率最大化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制定和规范环保税收优惠制度,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第9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类型,建议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同时为了节省土地,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及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的明挖法施工技术。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安全的优点,各种建筑物与地下管线都要开挖基坑,一些基坑可直接开挖或放坡开挖,但当基坑深度较深,周围场地又不宽时,一般都采用基坑支护,过去支护比较简单,也就是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一般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城市地下与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期都把它作为首选的开挖技术,而对于深基坑已不能满足要求。

1 基坑支护技术分类

1.1挡土系统:用的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其功能是形成支护排桩或支护挡土墙阻挡坑外土压力。

1.2挡水系统:常用的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锁口钢板桩等。其功能是阻挡坑外渗水。

1.3支撑系统:常用的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其功能是支承围护结构侧力与限制围护结构位移。

2 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在城市中,对环保要求较高,选择支护体系时,要考虑到支护工程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泥浆、化学浆液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2注意周边陈旧民居。施工场地周围的老旧建筑物一般存在室内墙面、平面及外立面的不同程度的开裂、渗漏等损坏现象,主要考虑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温度、材料收缩变形以及房屋沉降变性等的影响。

2.3高层建筑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场地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较多,限制了基坑的施工,往往需要垂直开挖,而在开挖中应考虑边坡侧移和地面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2.4一般情况下深基坑的施工场地比较狭小。有时工期有比较紧。所以深基坑施工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局限性合理安排施工流程,要注意施工过程的环保工程。

3 基坑支护的设计注意事项

3.1转变传统的基坑支护的设计理念

目前,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至今仍没找到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国内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所以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3.2建立变形控制的新工程设计方法

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

3.3重视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系统的试验研究。而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现场施工过程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却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3.4 探索新的支护结构的计算思路

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与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几种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寻求新的计算思路,是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所要求的。

4 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地下水的来源一般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由于水的来源复杂,以及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变化的影响,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3个方面考虑,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对周边有建筑物的基坑,宜采用以堵为主,抽水为辅,否则会导致基坑周围土体与水体的流失,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等现象,增大处理难度,拖延工期;反之,以降水为主。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的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会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在该类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桩体质量。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

(2)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

(3)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由于基坑周边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密集,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深基坑支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研究适用地质条件的新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祖煜.土坡稳定分析通用条分法及其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1983(4):13-29.

[2]Matsui T,San K C.Finite Element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J].Soils and foundations,

JSSMFE,1992,32(1):59-70.

[3]郝文化.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第发(1979-),男,湖北松滋人,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讲师;李荣喜(1966-),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08]26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60-02

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创建于2006年,专业以学校培养“本科职业人才”的办学定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为目标,在努力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狠抓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在环境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营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1,2]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然而,作为一个新建本科专业,也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水平有限等诸多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深入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道路。

一、突出毕业设计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毕业成果是以设计为主还是以论文为主在本专业曾引起较大争议。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他们更擅长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太难,不愿选择完成毕业设计。事实上,环境工程专业工学性质显著,与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毕业论文相比,毕业设计通过工程计算、设备选型和图纸绘制等过程能够更好地体现专业性质,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课程设计虽然也有毕业设计的部分功能,但受时间的限制,不足以取代毕业设计。[4]根据就业反馈信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作为参考,通常毕业设计完成出色的学生更容易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表现更为优异。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本专业统一思想,坚持毕业设计的主体地位,规定每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比例不得小于50%,今后还会逐步扩大这一比例。

专业在明确毕业设计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集中设计和教师交叉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公共资源库,学生共享设计资料,提升工作的便捷性。四是要求学生提供设计草稿和手绘草图,确保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五是提前下达任务书,早作准备,避免考研和就业对毕业设计的冲击。六是开展优秀毕业设计展示和交流,营造学生“比帮超”的学习氛围。七是向低年级学生开放毕业设计过程,让其提前感受毕业设计的氛围。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1)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工程类课程的教学。2011年,本专业以《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为基础,结合长沙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

1)增加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识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针对学生看不懂专业图纸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由48学时增加到64学时,新增了土木工程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

2)增加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绘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二,针对学生不会绘制立体图和绘图效率低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由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新增三维制图教学内容并增加了上机操作时间。

3)新增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课程。教学课时为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资料、处理系统及其选择、工程方案的比较、污水处理厂设计、工程验收及运行、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及设计示例等。通过上述调整,深化了工程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绘图技能。

(2)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1)对于实验教学,改变原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偏多的情况,精选几个专业理论性较强和与工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项目作为必做实验,其他实验项目作为选做实验,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能够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教学环节。

2)对于课程设计,将“环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课时由一周增加至两周,新增“环境工程制图实训”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流程以及主体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方法,同时能够规范制图。

3)对于实习,针对原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情况,采取“精”、“泛”结合的方式保障实习效果。所谓“精”是指选择一个单位蹲点实习,时间为4周,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看现场还要跟班操作,既要阅读图纸还要临摹图纸,既要接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还要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深度了解实习基地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构筑物结构和参数、设备型号和参数以及运行管理方式等内容。所谓“泛”是指带领学生到2~3个单位参观实习,时间为两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实习成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为毕业设计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2.提高教师水平,使之达到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

教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5]然而,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长沙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主要包括:动员教师报考注册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师,储备全面而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前沿理论和技术;鼓励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深入生产第一线实地锻炼,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历;鼓励教师对外承接工程项目,通过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积累经验;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退休教授来校讲学或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现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有机整合教师资源,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1)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一方面,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领域。[6]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的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应与此相关。另一方面,选题要紧密联系实际。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工程项目和毕业生在工作中积累的项目资料,坚持以真实工程实例作为毕业设计的训练课题,使学生毕业设计与未来工作有机衔接。另外,为了保证选题的新颖,本专业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三年内不能重复。

(2)突出毕业设计指导的重点。一般而言,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其他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时间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开题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工艺流程选择的合理性,计算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参数选择的正确性,绘图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图纸表达的规范性。教师要预先判断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能让难点问题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长沙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然而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表中的评分细则并未规定具体内容,导致教师对评分细则的理解不一。因此,长沙学院对评分细则进一步细化。“选题与文献综述”主要评价开题报告的合理性;“创新性”主要评价工艺、设备和方法的新颖性;“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评价计算过程和参数选择的正确性以及图纸的规范性;“写作表达能力”主要评价格式的规范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凝练性。评分细则还新增了“平时成绩”项目,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同时,对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分差值较大的设计另请教师进行评阅,从而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

(4)严控答辩后的管理。对于答辩未通过的学生要责令整改,直至符合二次答辩要求为止。对于答辩通过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每位教师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力度,还建立了毕业设计的抽样检查制度,抽样比例不少于学生人数的20%,首先由专业教师交叉检查,然后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估,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三、结语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毕业设计管理过程是否科学和规范。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平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平时教学工作的每处细节,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再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季明,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7,(5):20-22.

[2]张庆乐,董建,王虹,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5):66-67.

[3]王晓丽,吴功德.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32-133.

[4]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

1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从注重速度向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经济的层面转变,节能降耗成了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做好电气节能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电气设备在运行环节的能耗,为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提供良好的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意义

我国具备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优秀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社会对于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水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在新时期,节能减排是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在政府部门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应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改造,将绿色环保工程作为发展的核心所在。从电气设备本身的运行分析,如果其长时间处于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状态,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引发相应的风险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对最新的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弱化风险隐患,将用电环节产生的能耗降到最低。因此,无论是利用电气节能技术进行既有工程的改造,还是开展新工程的建设,都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1]。

3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措施

3.1变压器选型

在输变电环节,变压器是最为核心的设备,同时也是能耗大户。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变压器损耗占据了系统总发电量的10%,降损潜力巨大。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相关标准,对变压器选型进行了简要说明,以期提升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变压器损耗类型分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空载损耗,主要由变压器设备本身的铁芯材质和内部结构决定;二是负载损耗,通常取决于导体的截面以及线圈的材质。在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变压器的结构越发合理,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改进,节能型变压器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的运行能耗,以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为例,其空载损耗仅为常规变压器的1/5。就目前而言,应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变压器是S11系列变压器,与之前的S9系列相比,负载损耗基本相同,但是空载损耗降低了75%以上,与常规变压器相比,具有自重小、噪音低、效率高、抗冲击等优点,节能效果显著。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节能型变压器[2]。

3.2系统方案设计

在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用电负荷的分布状况及负荷等级,以确保系统能够保证最佳的运行状态,尽可能减少运行环节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在对供配电方案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保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同一电压等级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以一级或者两级为最佳,避免变配电级数过多导致电能损耗增大的问题;二是必须确保供电电压合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高则损耗越小,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装机容量较大,应该优先选择高压电机来减少启动电流对于电网的冲击;三是应该将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附近,对配网进行合理布局,确保低压供电的半径不超过200m,减少线损,提升供电质量;四是应该从负荷情况出发,对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进行明确,保证变压器的接线可以满足负荷变化的要求,在进行变压器投切时,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性能需求,还应该关注其运行的经济性,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五是应该适当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无功补偿,以此来减少变压器和线路引发的损耗[3]。

3.3辅助控制系统设计

在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中,辅助控制系统包括了公用设备控制系统、通风空调控制系统、闸门启闭控制系统以及机组辅助系统等,系统主要的可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为了能够在保证电动机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需要做好设备选型沟通,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根据电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对其启动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在公用设备控制系统和记住辅助系统中,可以采用软启动器启动,其他系统可以选择软启动器启动,也可以选择变频器启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电动机的启动特性进行改善,有效降低启动过程中的瞬时电流,在保证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节能降耗的需求。

3.4照明节能设计

光源的选择是照明节能设计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所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光源,实现节能降耗,同时不能影响照明的质量[4]。具体来讲,照明节能设计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自然光的利用:在进行电气节能设计时,应该加强与土建工程等的相互配合,实现对于自然光的充分利用,通过自然光与人工光源的相互配合,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②高效光源的选择:在对照明高效光源进行选择时,应该以发光效率高、启动方便、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等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的光源。例如,在室内操作间,可以选择荧光灯;在科研部门,可以选择高压钠灯;在机械车间,可以选择高频无极荧光灯。参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对高效光源进行选择时,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果安装高度较低,可以选择光效良好、显色性强的荧光灯,而且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应该选择标准的直管荧光灯,便于进行更换;二是在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如果环境对于显色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陶瓷金卤灯;如果没有特殊的显色要求,则可以选择中显色高压钠灯;三是在安装高度较高,同时维护不便的场所,优先选择高频无极荧光灯,这种灯具的光效高,显色性好,而且使用寿命较长。③绿色环保照明:在照明节能设计中,不仅强调节能,还应该关注绿色环保,避免灯光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照明设计中,需要在关注基本照明需求的同时,考虑照明效果,确保设计能够切实满足不同场所对于照度、色温等的不同需求[5]。

4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电气节能设计非常重要,关系着节能降耗的顺利实现。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电气设计方案的选择,从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节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实现节能的预期目标,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花.水利工程电气节能设计问题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3(11):223.

【2】刘俊青,唐演.浅议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J].水能经济,2015(23):25.

【3】蓝雪梅.浅议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J].通讯世界,2015(23):195-196.

【4】何克拉.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应用分析[J].水能经济,2016(5):31-32.

第12篇

更有效更低廉更环保

工业革命以后,煤炭开始大量燃烧,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机遇和变化,也同样带来了挑战和矛盾。被同学们戏称为“锅炉哥”的董璐就在做与此相关的环保课题研究。 “我做的课题是如何除去燃煤烟气中的污染物汞。现在我国发电厂仍然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大量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化物和汞化物等有毒气体。早前国家就了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硫、氮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标准,因此电厂大多数都有完善的脱硫、脱硝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对烟气中的汞脱除效果并不明显。”

关于汞,董璐重点强调了一个时间――2015年1月1日,因为那一天国家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在这份标准中,对燃煤锅炉中汞排放的浓度要求限值控制为0.03mg/m3,也就是说,工厂和企业也要开始对燃煤烟气中的汞配备专业的脱汞装置了。”从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这个层面的角度出发,董璐和实验组的小伙伴们开始了一系列关于燃煤烟气中如何脱汞的调研。

董璐向我们介绍说:“汞是具有剧毒性的物质,在燃煤烟气中可以0价的单质态、+1价不稳定的状态以及+2价化合物态存在。对于0价的单质态汞,我们可以用活性炭直接进行吸附,+2价化合物态可以直接溶于水除去,而+1价不稳定的状态一般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把它转化为0价态或者+2价态来除去。”+2价的化合物态溶于水除去简单又便捷,但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可不那么低廉和经济了。在企业和工厂的实际应用中,普通的活性炭会通过一定的化学改性转变为商业活性炭,用商业活性炭脱除燃煤烟气中1千克汞大约需要10万元人民币,而中国一年排放的燃煤烟气中总共约300吨汞,“想想这个价格,这对注重生产成本的企业和工厂可是个大问题啊。”

除了使用传统除汞方法不实惠经济的问题,董璐和实验组的小伙伴们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活性炭是一次性使用的,吸附了有毒的汞之后只能就地填埋,这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土地污染;另一方面,汞本身也有自身的用途,可以用于电子电器产品以及水银温度计等的制作,就地填埋无疑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有没有可以既除去燃煤烟气中的污染物汞,又能将汞进行回收利用的新方法?除了活性炭,还有什么更有效更低廉的脱汞方式呢?

新路子三好处

就在董璐和实验组的小伙伴们为了寻找脱汞的新法子焦头烂额时,一个机会悄悄来临。在一次实验室与南京当地企业的合作会谈中,董璐注意到一位环保工程师提到了汞的特殊性质:汞可以与金、银、钯等贵金属在低温状态下结合,而在高温环境中,汞又可以与这些贵金属分离。听到他无意中提起的这个性质,董璐就像在茫茫夜途中看到了指明灯一般,当即一拍脑门:“用贵金属来作吸附剂,再结合汞的这个特殊性质,不就可以解决既吸收汞,又回收利用的问题了?”董璐为这个意外捕捉到的灵感欣喜若狂,当天晚上回到实验室后就开始着手查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以求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实验组的小伙伴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讲起那时的情形,董璐眼里闪着激动的光:“那晚大家的情绪都十分高涨,在接下来的几天都一鼓作气,甚至有一天通宵工作,这股劲头就好像在我们实验室马上要诞生一项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作战两个星期后,董璐的实验小组对这个治汞的新方法有了相对完善的实验思路――利用具有磁性的贵金属作为吸附剂来脱汞。当谈到这部分时,董璐才算是真正讲到了自己的“主场”,他一改之前的沉稳严肃,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我们的新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是用贵金属作为汞的吸附剂,利用贵金属在低温下与汞结合,在高温下与汞分离的特性,来达到既除去燃煤烟气中的汞又将这部分汞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第二呢,贵金属吸附剂不像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剂是一次性的,可以循环多次利用,这也是一种资源的节约。”

当讲到第三方面的好处时,董璐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先聊起了煤炭燃烧后的生成物――飞灰。“飞灰也叫做粉煤灰,是煤在燃烧过程中排出的微小灰粒,如果对其不加以控制,让其排放在大气中,它们就成为雾霾的元凶了。在以往的环保思路中,工厂和企业一贯都是使用布袋除尘器将它收集起来,即使采用活性炭吸附了烟气中的汞,活性炭也会随着飞灰被吸入除尘器,后期一起被填埋处理。”这时,董璐话锋一转:“飞灰也是水泥的原料之一,在原来传统的方法中,吸附了汞的活性炭会污染飞灰,使得飞灰无法再被利用,于是我们就考虑,能不能使用一种新型除汞吸附剂,在吸附烟气中汞的同时,还能将它们从飞灰中分离出来?于是,我们想到了磁性!”这可真是一个妙招!这时,董璐才自信满满地讲起脱汞新方法的第三个好处:“用磁性处理过贵金属后,贵金属会附带一定的磁性,我们便可以利用吸铁石将贵金属和其他物质分开。简单来说,就是先用贵金属可以将汞脱去,加入磁性后,又可以将吸附了汞的贵金属和飞灰分开,于是飞灰也可以被收集再利用了。”

从实验台走向工业台

实验思路有了,实验计划也有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上实验台一决高下了!为了探究实验方法对燃煤烟气中汞的实际去除效率,董璐和实验组的小伙伴们需要进行两部分实验,董璐笑着说:“第一部分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第二部分是在工业台上完成,也就是被大家调侃的烧锅炉了。”

所谓的第一部分实验,就是在模拟燃煤烟气的环境中,用一个相对简易的装置完成脱汞并检测其有效。具体来讲,实验台就是在一个由玻璃罩罩起来的密闭空间里,先将含有汞的燃煤烟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用密闭空间中装有磁性贵金属吸附剂的玻璃反应器完成脱汞。这些吸附剂被研磨成直径为200微米的细小颗粒,在充满了燃煤烟气的玻璃反应器中呈现出悬浮状态,可以顺着烟气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吸附剂就可以与汞蒸汽进行接触碰撞,然后以一种强于物理吸附的吸附形式结合,从而除去燃煤烟气中的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