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卫生工程论文

环境卫生工程论文

时间:2022-05-19 08:2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卫生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卫生工程论文

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1-1示范点学校选择条件从我国南北地

区选5个代表性的经济尚不发达的县(区),各选一所农村小学和中学作为研究示范点,同时选择未进行干预措施而其他条件类似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为对照点。

1-2主要环境卫生干预措施建议加强示范点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校园环境卫生面貌

1-2.1按卫生厕所标准要求进行改厕,建立校厕保洁卫生管理制度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1-2.2学校增设洗手设施(洗手池,自来水龙头),方便学生饭前、便后洗手。

1-2-3增设开水供应设备(改造锅炉、配置开水保温桶等),向学生供应开水,无条件学校要求学生自带卫生饮水,改变学生喝生水的习惯。

1-2-4实施健康教育规划,对健教师资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学时的前题下,按健康教育大纲及课题设计要求,采取多种简单易懂形式,重点强化以个人卫生为主的健康教育内容,传授基本的防病卫生知识,以提高学生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能九片前和服药后1年,各进行一次粪检,用改良加藤法检查虫卵。

1-4腹泻病发病率调查以1995年至1996年夏秋季(5-1~9.30)为观察期,在此期间,凡发生感染性腹泻,每日急性腹泻3次或以上,填写腹泻病登记表

I-5因患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缺课率调查按课题设计要求,在每学期末统计。

2.结果分析

2.1粪便处理设施的无害化效果各示范

点校厕均按卫生厕所要求改善或重建主要类型有水冲式三格化粪池三格(二格)化粪池式旱厕、封闭单格式旱厕或敞口式旱厕。无害化处理效果以水冲式和三格化粪池式为最佳,蛔虫卵沉降率、粪大肠菌去除率和出口粪液均达到无害化标准的要求其他未达到无害化处理的卫生厕所,粪便采用高温堆肥或药物消杀措施也能达到无害化目的。

2.2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的服药前后比较示范点和对照点共检查学生958名,服驱虫药前,蛔虫感染率总体平均水平示范点和对照点分别为12.88%和19.54%,个别县(区)的学校高达44.30%以上驱虫1年后,示范点中、小学生的感染率分别为216%和3.44%,对照点分别为7.02%和II-42%两者比较,示范点总体感染率比对照点减少36.8%t=74.02,P<Q001)

2.3中小学生的夏秋季腹泻病发病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发病率平均分别为9.32%和11.22%,处于接近水平干预后示范点和对照点分别为7.44%和<0-001),显示干预措施有较好的防病效果,见附表附表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夏秋季腹泻病发病率比较

2.4中小学生因患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发生的缺课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因病缺课率平均分别为23.11%和26.74%,无显著性差异(M=2,33,P>0.05)干预后平均分别为11.16%和19.25%,示范点学校因病缺课率比对照点降低26.1%(u=59.46,P<0.001)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学校环境卫生设施,加强卫生管理,不但能收到较好的卫生效果,而且也能净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生活学习环境质量。

近几年来,学校普遍采用药物驱虫方法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但效果并不理想,蛔虫感染率回升速度较快。分析原因,主要是粪便污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中小学生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还比较差,造成寄生虫的反复感染针对上述问题,在示范点学校采取综合防病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蛔虫感染率回升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点,腹泻病发病率比对照点降低,因病缺课率比对照减少。

第2篇

2012考博考试招生简章公布

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1957年,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4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12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等19个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康达学院。在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等地拥有24所附属医院和40多所教学医院。

目前,学校在校生总数达1.5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70人。有在职专任教师674人,其中教授129人、副教授189人,有博士生导师223人(含附属医院,下同)、硕士生导师1234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学校的科研水平快速攀升,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迅猛增长。2011 年,我校获得20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2010年全校发表“SCI”录取论文450篇,再创历史新高。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是科研和研究生主体教育中心;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470亩,是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心。

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并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同时,学校还定期派遣教师出国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学校于2002年恢复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在校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500多人。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管理;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高校校园管理的特点

大多数人简单的认为:校园管理就是后勤管理,高校的校园管理主要是环境卫生和绿化问题,而环境卫生和绿化问题无非就是扫扫地、浇浇花、洒洒水、捡捡垃圾,花不了多少钱,也不用费什么劲就能搞好。实则不然,校园管理是一门科学,它融校园文化、校园秩序、校园风气、基建修缮、园林绿化、校容卫生等为一体,是纵观全校的大问题、大环境、大课堂、大文章,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系统性和研讨性。

高校校园管理的首要和根本任务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基础,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雅安稳的环境,为学校提供一个安定、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这是由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这是校园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校园管理工作的回归点。这也是衡量校园管理工作的最高标准。

校园管理工作包含了一些经济活动,如校园修缮、物业管理等。因而一定程度上,校园管理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此外,学校还应采用行政手段与投资向导等方法配合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校园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社会。

综上所述,高校的校园管理工作既有其经济特点也具有其教育属性;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需要配合学校教育理念。

二、高校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在2001年之前,校园管理还比较混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校园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的主体,各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理念与规划发展,有各方协调处理一些事务。因而,在一些责任主体并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一些改善和发展显得比较困难。办起事来,手续复杂,程序繁多,效率低下。而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学校采用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办社会的管理方式,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扮演了一个小社会的形象,但随着发展,校园管理包袱越来越重。

在2001年,学校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校园教学区域的物业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在此阶段,环境卫生、绿化等工作由后勤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宣传物(横幅、展板等)的审批放置由宣传部负责;校内商铺由二级单位以谁出租、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管理;校内交通的规划、交通秩序的维护由保卫处进行管理;校园的修缮维护由规划处负责。学校包袱由于经济化改革借助社会力量得以减轻,学校管理进一步明确,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在一些交叉区域,依然存在程序繁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此,在2011年,校园管理进一步改革,成立了校园管理处,将上述职责归口,统一进行规划和管理。校园管理处肩负着建设安定、绿色、和谐、美丽的校园的责任,规范了校园修缮、项目招投标、校内商铺等的管理。现阶段改革阻力还比较大,在新的职能划分上也存在一些新的分歧。但改革统一了校园管理,使校园管理更加高效,内部职责更加明确,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从事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化改革,到成立校园管理处统筹校园的管理,经历校园管理的改革创新的尝试。校园管理会朝着以学校引导,校园管理处牵头落实,实体企业进行实施的方向发展。这是校园管理的一条新路径。

三、高校校园管理的建议

1.更新管理理念。校园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全校的问题。高校校园应突出其人文关怀,体现学校治学理念,提高校园参与者的素养。只有依靠大家,才能管理好校园。要做到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加大资金投入。创建一流的大学,校园环境、人文理念,都应引领社会发展。校园建设,应有新的突破。为此,需要资金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及时更新校园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服务的成本的上升,如果没有适量资金的支持,很多管理不可能到位,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工作标准和服务质量。

3.重视校园规划。好的大学应有好的规划,这样不光利于校园的建设发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人员素质。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家的认知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做出一些管理尝试,为社会改革提供借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之上”的理念,为师生提供更加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校园。

5.规范校园管理。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把管理和教育工作两手抓。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细分岗位工作内容、范围、标准及相关的任务,将划分落实到位。出台详细规范的管理办法,凡事做到有据可依,依据办事。

6.实现管理数字化。依靠校园一卡通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数据,并且依靠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指定者收集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提倡网上办公,使管理更加快捷环保。

四、结束语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窗口和门面,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与服务的指标应当领先于社会水平。校园管理需要创新,需要新思维、新办法、新起点。通过创新,使我们的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

校园管理需要科学筹划,综合治理,规范管理。把管理和教育、管理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参考文献:

[1]程建凯,李晟.关于对校园管理工作的几点浅见[C].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2003.

[2]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胡铁巍.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5S法”

在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如何利用“5S法” 对高层建筑凝土工程中加强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过程的控制质量研究,应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意义重大。

1 “5S法”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1.1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质量控制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队伍中大部分是农民工,而农民工由于学历层次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普遍的建筑意识尤其是质量意识淡薄,导致了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其次,大部分的企业虽然都推行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没有落实到实处,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造成了实际与理论的巨大误差比如: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合理,施工人员以任务式的形式完成工作等等。使得建筑企业的质量体系得不到有效地运行。再次,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还没有摆脱传统质量控制的约束,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网络支撑,质量职能和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只是停留在少数的技术人员中进行;建筑人员对于质量问题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确定,出现责任时往往相互推脱,责任目标出现盲目性;我国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有很大的距离。

1.2 “5S法”的介绍和实施的必要性

“5S法”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方法。他是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IJKE五个日文单词首字母的统称。它的意思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他的目的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起到消除各种因素,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员工的气势。目前由于我们国家与日本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内部建筑公司和施工现场混乱,到处是杂物和废品还有各种嘈杂的噪音,而日本国家在二战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和高效率,高素质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废墟上重生并且跻身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员工之间工作意识和思想涣散缺乏凝聚力,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尤其是建筑行业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5S法”的使用也比较少,而引进“5S法”可以从人为错误的角度解决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缺陷问题。因此引入“5S法”应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2 “5S法”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过程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体型大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建筑层面由于不同的功能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考虑高层建筑的强度,主要指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的各种情况包括垂直压力和地震力,水平力等等。其次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刚度也值得考虑。因为高层建筑的刚度会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会随着楼层的逐渐增加而刚度增加。再次由于今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平凡发生对高层建筑的延性和抗震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资金修建因此他的耐久性要求也高除这些以外他还需要有个稳定扎实的基础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受力。正因为高层建筑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建筑他的工程量大,需要的造价高,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而且大部分的市区建筑由于地价原因修建的高层建筑比较多,在修建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市区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带来噪声污染和材料的乱堆积的废弃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因此采用“5S法”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运用很重要。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就是施工现场的控制,这些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及建筑工人的素养。其次是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这里主要是采用的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扎实的全名的贯彻目标体系,认真落实管理体制,全面的实施质量改进活动,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5S法”应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3.1 “5S法”的运用能够维持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

“5S法”中间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可以使得施工现场的材料不仅可以使得材料等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同时素养的提出还可以使每一位施工人员和建筑人员的人品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建筑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施工,这样大大的减少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和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5S法”促进了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过程的控制

我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中某些思想,尤其是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过程在某些方面与“5S法”时相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5S法”除了可以建立企业之间的质量环境而且还可以保持质量环境。也就是说“5S法”可以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过程。而我国的建筑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程还比较茫然,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因此“5S法”的引入对于促进工序活动条件和工序活动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 “5S法”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应用

4.1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5S法”活动推行组织

一个好的组织对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建筑施工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5S法”活动推行组织。在该组织中我们可以选拔出优秀的领导者担任该组织的组长或者是队长,确定各个项目的具体的负责人和实施“5S法”活动的办公室等。这个企业要想成功的话,各个组织机构都得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并且各职能之间相互监督,把具体的工作和职责落实到每个人,并且实施一定的奖罚制度,调动全体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去推进“5S法”在高层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4.2 提高全体建筑成员对“5S法”的理解

常人认为“5S法”就是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IJKE五个日文单词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因此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要打扫好卫生,保持现场的干净整洁就行了。甚至有人认为“5S法”的运用根本是乱弹琴,建筑本来就是一个很脏的行业,混凝土,钢筋这些本来就是不卫生的东西,而且运用“5S法”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人员去监督和推行这样一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工资,浪费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但是他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他不仅仅包括人,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环境等方面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和管理等方面。

其次,“5S法”的实施我们要认识到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当我们长期坚持以后就能形成一种习惯,最终可以间接的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企业要改变观念,定期坚持对员工进行“5S法”的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研究员亲临现场指导,讲解“5S法”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并且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成为一种理念。

5 结论

文章从“5S法”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5S法”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过程和应用,从而提出了“5S法”应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意义,说明5S法活动在推行质量控制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单位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5S法”的实施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徐伟,高层建筑施工,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排水系统施工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排水系统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重大,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建筑工程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材料也不断的出现,安装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整体而言我国民用建筑排水系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更加的高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主要体现在排水系统的防噪声能力,安全可靠性以及防漏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文就围绕这个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建筑排水系统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这对于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共性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1. 卫生间漏水问题.

在当前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卫生间漏水,其漏水的主要原因是卫生间的排水横管一般设置在楼板下面,而在建筑装修时极容易破坏管道的防水层,导致漏水。为此,在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卫生间楼板整体设计成下沉式的,可以下沉400毫米左右,这样就可以将排水横管设置在本层内,可以有效的避免装修带来的损坏。

2.吸气阀的应用问题

在管道设计中常常会遇到排水立管不能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处理这种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增加排水管道的直径,增加其排水能力。如果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不够,则容易导致形成负压,破坏水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在立管的顶部安装呼吸阀,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3. 排水管道噪音大

传统工艺采用承插铸铁管道作为排水管道,这种铸铁管道造价比较高,施工方法复杂、易渗漏,施工效率低,而且不美观,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目前采用的比较广泛的是UPVC塑料管道。这种塑料管道虽然有一些优势,但是其噪声比较大,噪声大严重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采用新型的降噪管道,这是当前减少管道噪声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若工程造价允许,也可以采用新型柔性卡箍接口连接的离心球墨铸铁管,不仅安装灵活,方便快捷,易于拆装检修,也可大大降低噪声,也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4. 坐便器排水口位置的留设问题

我们知道座便器的种类十分多,每种座便器的排水口的位置都不同,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点,必须选择合理的位置,这样才能满足装修时的需求,如果选择的位置不合理,则会给装修带来很大的麻烦。许多居民反应坐便器排水口距墙面距离不够,选择便器时颇费周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间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综合多个厂家的产品样本,大多数情况排水口距装修完成墙面的距离为305mm,考虑装修前的墙面的距离宜为340mm,效果会较好。特殊的洁具最好先选定,再根据其尺寸确定设计和安装尺寸,可避免以后返工修补或改造而浪费投资。

5. 空调凝结水的处理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会安装多台空调,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无组织的随便排放凝结水的现象,这样不仅仅严重的影响到了建筑的美观而且很容易导致纠纷。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应该提前预留空调支板,并且设计好排水管的位置。

三. 其他问题及预防措施

1. 做好材料的进场以及检验工作

管道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质量不达标的管道材料经常会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比如质量差的管道的抗压能力差可能导致管道受压变形,甚至破裂。因此,为了防止类似这样的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管道的选用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对于质量不达标的管道坚决不能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在管道使用前对所选用的管道进行质量检测,管道质量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前必须对管道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测。其方法包括目测和外压实验。在使用管道前要对管道进行目测,有质量问题的不能使用,没问题的然后进行外压实验。

2. 预防室内排水管道的堵塞

在建筑安装过程中常常出现管道阻塞的问题,尤其是卫生间的管道极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施工时遗留的一些残料导致管道的阻塞,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安装之前应该认真检查管道,将管道中的废物清理掉。其主要的防止措施有以下几点:

(1)由于建筑结构需要原因,当立管上设有乙字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在乙字管的上部设检查口以便于检修。

(2)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在连接2 个及2 个以上大便器或3 个及3 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设置清扫口,在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4)排水管道施工中,待分段进行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合格后,在放水过程中如发现排水流速缓慢时,说明该管段内有堵塞,应及时查明管段被堵塞部位,并将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

(5)卫生器具就位时,先拆除排水管口的临时封闭件,检查管内有无杂物,并把管口清理干净。

(6)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必须按规范对室内排水管道作通水能力试验。

3. 注意防止存水弯水封破坏

为了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应采取如下措施:

(1)正压现象:我们知道污水立管的水流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其横管的水流速度相对较慢,这样导致正压现象的出现。为此,污水管安装时,连接于立管的最低横支管与立管底部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当建筑层数为4 层以下(含4 层) 时,其距离为≥450mm;当建筑层数为5 层、6 层时,其距离为≥750mm。

(2)负压现象:卫生器具同时排水时,会引起管内压力波动,在存水弯的出口处产生局部真空,当污水立管排水流量较大时,在立管上部短时形成负压的抽吸作用,造成水封破坏。为此,约束污水立管内产生的负压,污水立管宜采用粗糙管,可降低立管流速,对水封保护有利。

(3)自虹吸现象:自虹吸对存水弯水封的破坏是卫生器具排水时产生虹吸作用的结果。实践证明,增大污水横支管的坡度,有利于水封的保护。为此,污水横支管安装时,对于排水铸铁管宜采用国家《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通用坡度”,不宜采用“最小坡度”;对于排水塑料管宜采用“标准坡度”,不宜采用“最小坡度”。

4.注意防止管道周边渗漏

我们知道聚氯乙烯管的表面比较光滑,所以管道在穿过一些结合部位时常常因为其与混凝土的结合性较差,易出现漏水现象。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安装时,要在立管结合部作好记号后,刷上一层塑料粘结剂,待塑料外皮形成一层薄薄的溶结层时,滚上一层中砂,使其凝固后在塑料管外形成粗糙表面,然后将安装的竖管固定,在板底上安装吊模,管周边用细石混凝土灌实,这样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2)使用止水环,把止水环粘在立管上,将它们一起打入混凝土中,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结合面,同时也能增加泄漏水的爬行距离,能起到较好的水密作用。

(3)在浇筑屋面时预埋防水钢套管,管道安装后把管道和套管间的缝隙用防水材料填实。

四.结束语

排水系统时非常重要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工作。排水系统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也是建筑工程安全合格的重要指标。所以注重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建筑排水系统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些问题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时是可以避免。有一问题则不是设计的问题,而是施工导致的,包括施工的方法不对,工序疏漏或者是施工的工艺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在采取措施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永科CHEN Yong-ke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探讨 [期刊论文]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9年2期

第6篇

论文摘要:该文介绍了湘西自治州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湘西自治州少数 民族 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针对湘西自治州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 旅游 业等四个战略。

1.湘西自治州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州域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云贵高原东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与鄂西山地交汇,属北亚热带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州各县市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8℃~16.9℃,年均降水量1300~1600毫米,无霜期270~290天。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 人口 259.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7%。辖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

2.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通过全面、系统分析经济活动中,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竞争中的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等因素,为制定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思路。其理论基础是有效的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优势和 环境 机会,同时使产业劣势和环境威胁降至最低限度。本文试图通过swot分析法对湘西州内部优劣势的分析,从区域角度考虑湘西州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求符合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战略。

2.1优势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交错杂居,风俗相习,独特的 地理 位置造就了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

2.1.1.人文资源。湘西州所处的武陵山区,恰好在我国中西结合部和南北交汇点上,可谓地灵人杰。奇异的山水间,保存着大量的古迹与古 建筑 ,诞生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知名人物。 文学 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歌唱家宋祖英等,他们吸吮湘西的乳汁走进了广阔的世界,他们用实力证明着湘西深厚的 文化 底蕴。土家族颇具古风的茅古斯、摆手舞,苗寨三月三、四月八跳花场,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在 历史 长河中,土家族、苗族都形成了各自的民族 语言 、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

2.1.2.自然资源。湘西州森林面积104.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1%。耕地面积14.17万公顷,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全州有草场1300万亩,牧草品种290多种。在水资源方面,州内有大小溪河千余条,主要有酉、澧、武、沅四大水系。湘西州还拥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已探明的汞金属远景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四位。

2.1.3.旅游资源。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奇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

2.2.1.资源困境。湘西州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但由于采用传统采掘技术,粗放型开发而产生了资源困境,具体表现在:资源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受 地理 条件的影响开采难度加大。

2.2.2.生态 环境 困境:传统的 工业 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如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植被减少, 农村 水土流失面积大,土质逐年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等。

2.2.3. 人口 素质低,导致就业和技术困境。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比重过大,受过高等 教育 的人才大都留在 经济 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严重缺乏年轻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 产业链条短,乘数效应和波及效应小,就业带动作用不强。高科技含量岗位缺乏人才支撑,低端岗位就业压力偏大。

2.2.4.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 交通 不够发达,连接张家界机场和铜仁机场的公路等级低,境内枝柳铁路尚未完全实现电气化;通讯设施覆盖不够全面, 基础教育 硬件设施数量不足, 旅游 接待设施落后等。

2.3机会

随着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加快, 国际经济 技术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国内沿海地区优势优先,西部省份后发追赶,东北振兴势头强劲,中部崛起机遇难得。为加快湘西地区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已在 “十五”期间实施了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湘西州有50个项目进入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规划,涉及矿产品深加工、 农业 产业化项目、养殖、肉制品深加工和生物制 药 等行业,总 投资 52.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9.9亿元,其中 银行 贷款12.5亿元,小酒鬼、老爹猕猴桃深加工等35个项目获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规划项目贴息资金3253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07亿元。这些项目在“十一五”时期经济 社会 发展中仍继续发挥良好的作用。湘西州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环境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2.4威胁

2.4.1.各县市各自为政,难以整合。湘西州各县市在开发本地资源时,缺乏内涵实质内容,少数 民族 地区的特色资源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的旅游 文化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挖掘。如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特色不明、旅游形象不清或重复的局面。

2.4.2.来自周边旅游区的竞争。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梵净山的生态旅游竞争,湖北恩施的 历史 文化旅游的竞争,四川九寨沟自然风景区的强烈竞争。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重庆市,在2007年推出“生态旅游年”主题活动之后,2008年还要推出“乡村旅游年”、2009年推出“古镇旅游年”、2010年推出“温泉旅游年”,一步步把重庆旅游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无疑对湘西州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大威胁。

2.4.3.西部大开发的影响。西部地区原始生态资源保存较好,文化资源也极具吸引力,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中部地区尤其是湘西地区旅游业来说,周边同类型的生态、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替代和空间竞争,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点转移和游客分流问题,很可能形成社会关注和游客流量比重额下降,进一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造成威胁。

3. 发展战略

湘西州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巨大,实施与其相适应的战略,可将其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收益。就此,本文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四个战略。

第7篇

孟庆刚,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卫计委骨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1987年,孟庆刚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后留校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工作。现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黑龙江省骨创伤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21项国家级学术任职。曾先后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管理干部”“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第五届中国(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第36届劳动模范”“哈尔滨市第四届市长特别贡献奖”等荣誉。201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如何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创新开拓,更好地解决国家和百姓关注的健康这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孟庆刚常常思索的课题。

教学相长 不懈探索

1998年,孟庆刚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离断废弃指急诊再造手指,从2000年开展全省首例拇(足)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以来,始终保持着省内领先的技术水平;2009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010年在国际率先提出应用外固定架及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解决三度小腿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碾挫缺损的实际问题,缩短了治疗时间并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2010年在国际上率先改进了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应用于复杂受外伤的修复获得了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医疗业绩先后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现代名医大典》《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等辞书中。

开拓创新 打造品牌

2013年2月,孟庆刚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在第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了“敬业、管理、绩效、创新”的要求。同时根据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办公会议和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进行了做大、做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工作部署,制订了医院三年工作总体思路。结合当时医院的实际情况,从制定奖励机制,树立“人才强院、技术兴院”理念,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及整合资源等方面入手;同时从制度、质量、服务、特色、信息化、竞争力、绩效、品牌方面提出了16点具体做法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打造医院品牌;培养“一、二、三”工程;引进顶尖、短缺人才,壮大学科;扩大知名度,开展高新技术;与北大、哈医大建立教学医院,成立硕士班,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6位科主任送去医大读研,提高学位及理论水平;建立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发展2个―3个省及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重点培养一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增强外联,实现网络医院。注重科技创新。鼓励发表科研论文、科研课题及成果等。通过三年多的不断努力,医院由原来32个科室增加至65个科室,填补医院空白科室15个,编制床位由783张增至1438张,诊疗数量大幅增加,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医院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细化服务 人文关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从硬件设备,到就诊环境,从诊室格局,到环境卫生,处处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在黑龙江省内首家实行节日里给患者送饺子、汤圆、粽子、鸡蛋、月饼等吃食、为住院过生日的患者赠送生日蛋糕、在卫生间投放厕纸和干洗手消毒液。这种建立在“满意服务”基础上的人性化互动式服务,让很多患者感动的同时,沟通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共鸣。医院下一步还拟成立“出院患者回访中心”,不仅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及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等给予健康指导,同时深入了解出院患者想说的“真心话”。为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医院支付宝签约,在东三省率先成立互联网医院,专家24小时在线咨询,方便百姓,成为东三省首家国家卫计委12个智慧医院试点单位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哈尔滨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公益惠民 精准扶贫

百年至善,公益先行。从2013年起,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4年在“3.8”节联合龙广交通台为女司机、女出租车司机免费体检;还经常为龙广爱心队员免费体检;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为黑龙江省支援西部地区大学生志愿者免费体检;教师节为教师免费体检;重阳节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入户为城区百岁老人免费体检,4年的公益义诊受益近万人次。2015年参加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回家的路――爱心手环捐赠活动”并获得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十佳爱心单位”称号。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孟庆刚多次组织专家达600余人远赴省内各地举行“三下乡”医疗咨询活动,诊治病人5000余人次。响应国家“爱心工程”计划,帮扶乡镇卫生工作,在省卫生厅领导参与下与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卫生院结成帮扶医院,并募集赠送了设备和药品等。2015年,孟庆刚带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与省海峡会、国药龙卫等联合到绥棱县扶贫,深入长吉村义诊,赠送了互网设备路由器并送去“糖护照―血糖监测仪”,农民在炕头上测血糖,就能得到后台哈市第一医院医生的指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这个生机盎然,繁华似锦的季节,以孟庆刚院长为首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领导班子,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作善成的本领,率领全体员工瞄准国际化管理和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现代化、数字化品牌医院的目标,乘着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 ”战略部署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东风,激发动力,破浪前行。

第8篇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一年来,我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够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约束和鞭策自己,同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能积极涌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服从工作安排。

二、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首先除了坚持参加学校举办的业务学习外,还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自觉学习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写了学习心得与学习笔记,而且在教育网上发表了二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其次,利用所学新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先读教材,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确实做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然后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为主线”的愉快式教学,从不搞满堂灌,而是讲练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学会正确评价同伴等。最后积极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不歧视、冷淡,做到“真诚、耐心”,允许他们学新知时暂时听不懂,给他们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尽最大限度保护他们学习自尊心和求知兴趣。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由于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能够因材施教,及时发现、研究、反思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不厌倦,学习历史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各种进修学习,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有两篇论文同时获奖。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第9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外在约束力

从总体上来说,垃圾可分为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从单位产出的数量上来看,生活垃圾可能远不及工业垃圾以及建筑垃圾,但却与每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本论文中所提及的垃圾分类均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

在中国,一说到垃圾分类这一话题,回答大体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分类;2、别人都不进行垃圾分类,就算我一个人做也于事无补;3、大家不都是这么直接扔的吗? 而这在邻国日本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必备技能。然而,日本的垃圾分类也并不是凭空而生的,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让日本逐渐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日本垃圾分类有哪些特点?对现阶段的中国又有哪些启示呢?本论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历史

日本街道出了名的干净整洁,这都归功于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但它也并不是在一夜间养成的。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开办期间,日本人也会有乱扔垃圾的情况。在街道等公共场所,空罐子、纸屑、烟蒂等垃圾散乱在街头,一片狼藉,当时的日本城市环境并不比中国好到哪里去。那么日本在之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治理之路呢?

第一阶段:混合收集填埋处理

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急需从战争的残骸中复苏,优先发展经济,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垃圾只是进行简单的混合收集填埋处理,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与日扩张和以生产和消费为特征的“一次性使用社会”的出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急剧攀升,垃圾处理工厂对垃圾的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年发生在东京的垃圾战争。东京曾经试图将全部垃圾送到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海湾地区的垃圾焚烧厂,当时这些未经分类的垃圾中,残存有很多厨余垃圾的水分,由于很难进行完全的燃烧,最终造成黑烟,在海湾地区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卫生问题。

第二阶段:收集焚烧减量处理

处理垃圾的方式,一共只有两种,一种是填埋,垃圾来到焚烧厂,通过焚烧进行减量,最后是填埋。也有一些垃圾不做中间处理直接被拿到填埋场。但是焚烧垃圾会带来环境污染,20世纪70年代后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曾有过很激烈的抗议活动,可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使居民认识到垃圾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

但毕竟垃圾处理厂是需要的,抗议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到底应该把这些垃圾放在哪,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意识,尽量减少焚烧的过程,减少建立焚烧的工厂,减少填埋垃圾的处理地点。这些问题摆在眼前,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应对。

第三阶段:再循环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资源越来越匮乏,而从国外输入的能源资源又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产品的再循环利用上,特别是一些旧的电子产品,如果不进行循环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上世纪80年代,各行各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试运行,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办法,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日本各地区也设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一旦有不遵守者被发现,将会被处以罚款。为了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日本政府部门在每个社区都设定固定的垃圾箱,甚至会安置监控系统。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就会找到他,给以严重警告。而且,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孩子垃圾分类的方法。

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又对以往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反思总结,提出了3R的概念。先后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法律: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于2000年12月起颁布实施了《促进建立循环经济》。该法明确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政策措施:减少垃圾产生量;以法规形式规定“垃圾产生者责任”;在产品回收利用到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增加生产这责任。第二层次是颁布了综合性的2部法律,《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第三层次是根据产品的性质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食品回收法》及《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由此,日本垃圾分类的法律趋于完善,对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起到了一个制度保障。

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一、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虽然各个地区的分类方法有所区别,但是大体上可分为可燃资源垃圾、不可燃资源垃圾、大件垃圾、一般垃圾。这几类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细分。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为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为三类丢弃。

东京市共有23个特别区,每个区的政府官网上都附有垃圾分类表,按照假名五十音图的顺序对垃圾进行逐一分类,总共可分为14类,分别是容器包装塑料类、可燃垃圾、金属陶器玻璃类垃圾、粗大垃圾(长度超过30cm的家具、寝具、电器产品、自行车等)、罐装类、瓶装类、打印机墨盒类、摩托车类、废纸、干电池、喷雾器罐、液化氧气罐、白色托盘、塑料瓶和不可回收类(这一部分要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另外,垃圾的回收也是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的,住宅区管理人员给市民发放的日历中都有明确的标记。比如说新宿区在周二和周五是可燃垃圾的排放日,周四和周六分别为可回收垃圾(资源垃圾)和金属陶器玻璃类垃圾的投放日,而且必须在8点前,其它日期和时间不可回收。

二、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除了一些特定的公共场所,日本的街道上一般是看不到垃圾桶的,垃圾全部要带回家自己处理,而垃圾分类的时间限制又迫使民众养成一个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如果错过了某一种垃圾的投放时间,就要等到下一周,久而久之家里的垃圾便会堆积如山。这是日本政府为了保持街道清洁而采取的一项强硬措施,效果显而易见。

三、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在日本,丢垃圾都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很多丢弃充满了感人的细节。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丢弃的废电器,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我是不要的”;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空干、清洗干净后扔掉的;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过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空,防止出现爆炸现象。

日本垃圾分类背后的文化根源

日本人能够坚持垃圾分类与其所受良好的教育及素质密不可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日本的国民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日本文化中有一种羞耻感,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历史的简单梳理和日本人日常行为倾向的观察总结,认为日本人将羞耻感纳入自己的道德体系,形成以“耻感”为主要基调的文化。“羞耻是对别人批评的反应。一个人感到羞耻,是因为他或者被公开讥笑、排斥,或者他自己感觉被讥笑,不管是哪一种,羞耻感都是一种有效的强制力。但是,羞耻感要求有外人在场,至少要感觉到有外人在场。”(第154页)生活在羞耻感中的日本人“只须推测别人会作出什么样的判断,并针对别人的判断而调整行动。”(第155页)日本人能遵守这些繁琐的规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规则是大家共同认同的,如果不遵守就会被当做另类,感受到强烈的羞耻感。羞耻感还表现为日本人不喜欢给别人造成麻烦,因此他们在垃圾分类时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便,所以才会有在丢垃圾前对垃圾的一些清理工作。

日本垃圾分类对中国的启示

在中国,虽然一些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试验,但只是简单地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太过宽泛了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易于实际操作。比如说丢弃的脏衣服到底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分类标准就很难把握,打击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外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也存在区别,不加以细分垃圾分类就形同虚设。但是,要将如同日本般细致的分类方法照搬到中国,实行起来确实有些困难。毕竟,从国民性格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既不像日本人以“耻感文化”贯穿民族性格始终,也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具有产生于内部约束力的“罪感文化”,因此,只依靠民众互相约束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营造出一种外在的约束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国家层面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做足宣传攻势,目前政府部门虽然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还不够,还未能营造出一种不进行垃圾分类就会遭人谴责、非难的氛围。在柴静还未录制纪录片《穹顶之下》前,整个社会并未对空气污染保持如此巨大的关注度。在垃圾分类方面更是如此,人们对其认知只浮于表面,并未达到心灵上的震撼,因此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极其薄弱。

其次,必须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避免形象工程的出现。据笔者了解,有一些在华日企,沿用了日本的垃圾分类方法,并对中国的员工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培训,每一位员工在严格的管理指引下都进行了合理的分类,但是到了垃圾回收的时候,分好的垃圾又被垃圾回收管理人员统一倒在了垃圾回收车里。其实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垃圾分类基本上都是形象工程,在路边摆放了几个分类垃圾桶就交差了事,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

再次,在教育方面,也要从娃娃抓起,加大幼儿、中小学教育中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比重,让孩子从小习得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总之,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垃圾分类形成一种潮流,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垃圾分类回收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晟 钱丽艳.东京23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启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

[2] 金熙德.极致的日本垃圾分类[J],世界知识,2008,6

[3] 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4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四川乐山,生态城市,问题思考

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 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1】。2003年,乐山市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6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乐山“城市绿心”生态模式被全国数百个城市在进行规划时效仿采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乐山为例》, 川教函[2007]503号

用。乐山市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促投资…,加强城镇建设促投资,紧紧围绕建设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目标,以嘉州绿心公园为中心,向西拓展、向南延伸、向东调控、向北完善,拥江发展、显山露水,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骨架” 【2】。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若干新问题,已较大地影响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更好发展,因而分析研究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更好、更快地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

1.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空间布局探讨

1.1 乐山城市建设基本模式和空间布局

乐山市城镇按行政级别有3级,乐山市区作为1级中心城市,其它各区、县(市)驻地为2级,普通建制镇为第3级四川乐山,城镇以外另有乡及中心村,基层村3级。市域内的县及县级区共有11个。乐山在2000年就提出将乐山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井研县6城区联合,组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城市【3】,2003年乐山城市总体规划近一步明确规定了乐山组团城市由上述6个城镇所组成,各城镇组团又由各片区构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中心的城镇集合体。03城市总规提出乐山城市空间结构为 “品”字形的“一心两翼三轴”式。“一心”是指以上述乐山组团城市为核心;“两翼”是指市域东南、西南部地区;“三轴”是指沿成昆铁路、岷江和沿马边河发展的城镇轴线【4】论文开题报告。城市建设优先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率先形成城市群雏形;远期城市群逐步向沙湾、五通、井研等城区扩展,并不断加强重点城区和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和设施共享共建,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发挥【5】。

经过多年建设,乐山组团城市中的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城市群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正逐步向沙湾、五通城区扩展,而向井研城区扩展极为缓慢。组团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工业用地、区域性基础设施之间仍缺乏协调和共享,“夹心饼干状”工业布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尚存在上下游相互污染、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多种矛盾。

1.2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探讨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原则上应基本沿袭03城市总规方案,但必须有所改善。首先,空间上井研县距乐山市中区太远(37公里),而其它五县区,彼此之间相距仅20多公里;其次,井研位于龙泉山脉南段丘陵低山区,其余5个县区则大多处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冲积平原区,属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第三,空间上5县区互为上下游、上下风关系,而井研与5县区不存在上下游、上下风关系;第四,乐山市中区与井研县两地间地貌多为丘陵低山,不适宜城镇发展,组团城市的建设实践向井研县方向发展也极为困难、缓慢,井研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上与组团城市关连也不大。所以,尽管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总体结构仍为组团式,但应该改以往的6六县区组团模式为5县区组团模式。即由乐山市中心城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山、夹江和其各片区构成的一个具有多中心的生态城镇集合体。空间布局上,组团城市处于乐山市核心部位,其余相距较远的处于不同自然地理单元的另外6县区,散布于组团城市四周,相对独立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最终共同形成整个乐山市域内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格局。并应在组团的5县区中四川乐山,集中力量,首先完成乐山市中心城区—-峨眉山市这一“高等级点轴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6】

1.3 重视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

作为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可以避免以往乐山各县区城市单独规划建设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相互污染、统筹兼顾不足等弊病。上述乐山5县区组团城市,单独规划建设时分别各设工业园区,选址只考虑了尽量减轻对本县市的环境污染,忽略了对辖区外相邻县市的污染,从而给乐山市整个辖区内减轻工业污染带来很大麻烦。比如03城市规划提出,乐山市中区的工业尽量布局在下风下游的东南部九峰乡一带,但该处恰好位于相邻的人口超过10万人的五通桥城区(县级区)上风上游方向,相距仅20多公里,距五通牛华镇(人口1万人以上),相距更近,仅数公里。可以预见,如果乐山市中区的工业真的在九峰乡蓬勃发展起来,势必给牛华镇和五通桥带来很大环境污染压力。类似问题在上述乐山五县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统一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如五县区组团城市的高污染工业,可统一规划到位于下风和三江下游方向的五通与犍为县之间。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岷江、大渡河及大气的自净容量,另一方面则可采取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废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各种措施,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至今还未制定,应尽早、尽快制定之。采用合理的5县区组团模式,全面完成组团城市和市、县区、乡镇、中心村生态规划,由上至下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行政区域扩大的有利优势,进行合理建设、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

2.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其它问题分析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除上述模式和空间布局外,还面临其它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历史上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缓慢,很多失地农村人口尚未转向城市化,城市人均用地过大,占用了大量耕地;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备;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管理办法不细化,县区特别是乡镇卫生环境还较差;旧城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绿化覆盖率低,使人居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城郊河汊仍有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现象,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论文开题报告。这些问题都非常不利于乐山城市化进程的长远发展。乐山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全面转到生态城市建设轨道上来。

3.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措施探讨

3.1 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因而亟待转变观念四川乐山,确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环境立市”方针,强化城市生态经营理念和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把环境损益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在生态组团城市、区、乡镇和村庄整治中保护自然山水的灵气、绿意浓浓的生气,突出乐山自然山水和人文优势的特色城市功能,充分体现乐山历史内涵和区域特色,建设水到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绿中、村在美中,融美丽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县区、乡镇或村庄新社区【7】。

3.2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

无论是乐山组团城市还是组团之外的其余6县,都存在城市化进程中,偏重于占用土地,倾向于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对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重视不够。乐山要不断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拓展城市文明惠及范围,注重失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社会服务设施、城市生活方式、环保基础设施等向农村的延伸。通过空间规划的引导与管制,统筹市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8】。乐山市中心城区要严格控制 “绿心公园”区域内建设项目开发,使其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城市之肺”、“市民的免费氧吧”和乐山的“城中绿洲”。

3.3 建立健全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体系

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尤其重要,乐山城市生态建设,要“有人管、依法管、管得住”。这就需进一步建立、建全生态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综合决策机制,落实长效管理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改进和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理、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做到依托规划抓管理、依托创建抓管理、依托统筹抓管理,不断创新管理的手段,拓展管理的范围;定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乐山市生态环境政策和地方法规体系及实施细则;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检察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9】,依法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乐山乡镇生态建设,要按照建管并举的方针,结合生态乡镇、卫生、文明城镇等创建活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四川乐山,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在乡镇建立、建全环境管理队伍、提高素质、规范行为,明确各乡镇生态环保分管领导,在重点乡镇设立生态环保所,由市中区环保局派出专业人员担任所长,乡镇配备若干名工作人员,指导乡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各乡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3.4 统一规划建设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体系

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尚缺乏统一规划,必须尽早制定,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乐山组团城市水资源,保护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持乐山组团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依托乐山周边丘陵山区的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公益林,大面积引绿进城,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设乐山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走廊,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提高建成区绿地率,保护基本农田,营造乐山组团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

3.5 出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是大问题。乐山应坚持政策先导,尽快出台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县、区、乡镇、村生态市配套建设资金,或也用于奖励生态建设取得实效的县、区、乡镇或村。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及“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补偿”等原则,培育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生态建设投入的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3.6 县、区及乡镇要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组团城市和生态县区应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乐山市各县城及中心乡镇应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场,推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善物质再生体系。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发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废物的资源化产业四川乐山,尤其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新一代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争取做到“户集、村收、镇转、县区处置”。不断扩大和健全垃圾收集网络,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系统和现有垃圾填埋场的污水收集系统,努力提高处理效果。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同时,对医疗固体废物处置进行制度规范,将全市所有医疗点纳入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网络,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焚烧,有效遏制医疗危险物病毒的传播和污染。全面提升整个乐山市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条件。

3.7提高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乐山市中区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绿化覆盖率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合理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促进城郊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科学控制人口密度,处理好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下大力气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对不属于历史文物古迹,有碍市容的破旧建筑或危房,要尽早拆除。加大老城区绿化面积,修建停车场,改变老城区停车难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解决城郊河汊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及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等问题,有效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欧阳林罗文智李琳,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6期,42-45

(2).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DB/OL],乐山新闻网,2009-02-07

(3).陈兴中,舒代宁,《乐山国际旅游大城市发展研究》[z],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121-123

(4).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z],乐山: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2004.25-26。

(5).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城镇规划图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03:101-103

(6).周骏一,罗瑞雪,增长极理论在乐山市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98-99

(7).乐山市努力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EB],四川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2009sc.gov.cn

(8).杨荣金,舒俭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p39-41

第11篇

摘要: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实验中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期使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11-02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功能不同,接纳学生的班次多,同一时间进行实验的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管理难度大,实验室的管理状态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使用。

我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学院―实验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实验中心的管理具体可分为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系到实验者的身体健康和实验的安全性。国内高校扩招之后,由于教学资源紧张,通常实验课是整班制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比较拥挤,学生的书包和大衣、羽绒服等随处乱放,尤其在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实验中用到多种化学试剂和电炉、酒精灯等加热设备,容易造成火灾、微生物污染或是化学品中毒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外安装了带锁的书包柜,每个柜子的大小足够放下一个人的书包和冬天的大衣。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经常整理实验台面上的物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内容。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参与实验人员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实验中心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学生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增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安全培训包括讲解和实操两部分,讲解的内容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事故急救措施和高校实验室事故案例等内容。实际操作包括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应急疏散演练。

(三)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采购、验收、报废管理办法,普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

仪器设备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要取得上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独立操作。不按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损坏者要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安排了专人管理,学院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支持,每学期都定期进行检修,可以报废的仪器及时清理报废。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

实验中用到最多的就是低值易耗品,种类繁杂、数量大、涉及到的资金量大,因此制定了低值易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统筹使用的方法,提高物品使用率,降低重复购买,减少资金的浪费现象。

(五)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定了化学品采购管理办法、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库房采用了防盗门和防盗窗、门禁和视频监控、排风扇等安全措施,特别购买了耐腐蚀药品柜和通风药品柜等专门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六)实验废弃物管理

实验中心制定了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实验废弃物包括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和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等。危险废弃物直接危害到实验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实验废液能够经过简单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处理后可倒入下水道;自己无法处理的废液要收集起来,收集到专门的废液桶或废液瓶中,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倒入下水道,实验室管理员定期清理,上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固体废弃物包括微生物培养基,实验中沾染到化学品或有害生物的纸张、棉花、纱布,注射器、针头、移液器枪头、碎玻璃等尖锐物体。固体废弃物经过消毒灭菌和其他无害化处理,尖锐物体放到耐扎的容器中密封好。

(七)实验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程。实验人员还要加强业务培训。

(八)实验室使用管理

实验室使用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各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只有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申请开通实验室门禁。实验课之外的各种学科竞赛、技能训练、大学生创业大赛、毕业论文实验等都要申请开通验室门禁后,才能在没有实验课的时候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

(九)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实验室技术人员、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社会人员交流互动的平台。相关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平台拓展实验教学中心的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对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对实验项目的日常管理,及年度实验室情况统计、数据上报等功能。结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全校各院系、相关各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间实验信息和资源远程共享,大大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传统手工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跃进。

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宏,王祥红.对半开放式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7).

[2]张艳艳,韩涛,丁轲,姜怀玺,黄漫青.实验室认可理念与框架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3]张馨如,黄漫青,姜怀玺,许丽,王晓东,张艳艳.加强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

[4]张馨如,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在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5]许丽,黄漫青,仝其根,张馨如.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6]黄漫青,綦菁华,王芳,庞美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7]许丽,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张馨如,张艳艳.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第1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基础建设工程,在时展中又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和适应。论文参考。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局面,在这些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否还应积极关注到一个重要的“边缘”群体,即外来人口或称之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有意识地作为一个群众文化工作的长期规划来部署并落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体系可谓任重而道远。

1.城镇居民的“边缘”群体

城镇的农民工,实际上包含了三种因素组成:一是从农村流向城镇、或从欠向较的流动;二是在职业上从农业向工商服务等非农产业的流动;三是在阶层上从低收人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向比其高的职业收人阶层流动。从农民转化为市民,从务农转变为务工经商,意味着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社会关系网络从以血缘地缘关系转变为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二是以机会资源为象征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论文参考。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改变了生活场所和职业的农民仍然游离于城镇体制之外,从而造成了流动农民工的生活地域边界、工作职业边界与城镇社会网络边界的背离。

2.城镇“边缘”群体的文化需求现状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是物质文明充裕富足,还在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得以满足。国家近年来大力扶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中老区、经济欠文化设施建设,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然而,从这些地区到城镇来的广大农民工因长期离乡背井身在异地,无法享受体会到故乡的精神文化生活“福利”;而对城镇的基础文化建设的投人,如对社区文化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人等,多半是直接面对城镇市民的,又因为农民工特殊城镇社会属性而无法惠顾。论文参考。造成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文化生活的“真空”和“边缘”处境,是社会文化发展基本保障的新问题。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文化基础建设还来不及适应这个变化。农民工长期居留在城镇中,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被农村与城镇忽略,无法接受到农村和城镇文化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实惠。

城镇农民工不仅仅需要干活挣钱,还需要基本精神文化生活。仅以在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为例,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可能都很平常,工作虽然很艰辛,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但绝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也应当有自己的快乐,有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城镇里的高楼大厦、桥梁道路、饭店酒店,以及很多生活服务和清洁卫生,那些最苦最累的活离不开外来打工群体,应该说这个群体为城镇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既然能建起高楼大厦,并为城镇的环境卫生、饮食起居提供了基本的服务,也应当不仅在这个城镇工作,还会要求在这个城镇长期学习、生活。从融人城镇的一个长期的相对固定的过程来看,既然是一个有贡献的占基本人口10%左右的社会群体,就应当得到基本文化生活享受权益。从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在工余时间只是看电视听广播,他们也注意通过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关于自身权益方面的报道,而往往涉及到他们的多半是负面的信息,如民工潮、民工荒等。也有些媒体经常报道一些流动人口中损害社会安定的现象,造成城镇对他们的不认同感,使之产生自卑低下的心理感觉普遍存在。以城镇市民为消费对象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他们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他们不仅没有经济能力涉足这些场所,仅就特殊的身份而言,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而由群艺馆、文化馆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也不能将他们有组织地吸收进来,更无从谈起他们可以接受各类文化或文艺方面的培训提高。作为城镇“边缘”社会群体,农民工同是城镇的纳税人,他们中间绝大部分是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应完全和城镇人平等地享受生存发展、教育、文化等公益权益。

3.关注城镇“边缘”群体的群众文化开发

众所周知,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积淀、创新、发展,并经过接受主体长期认可参与。它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文化需求,不同地区文化特色,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努力营造适合人们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并且源源不断地施加社会主流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健康向上、多彩多姿的文化形态,是以文化人、厚德载物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能够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在介绍上述农民工构成中注意到,占城镇人口的近10%是农民工,而这个群体的绝大部分又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女,无论从心理或是生理特征来分析,他们对基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都是迫切渴望的。如何关注这个至今还是属于城镇“边缘”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尽管它还没有被认定是社会文化基本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客观存在,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城镇的重视。

当然,这种状况目前已经有所改善,社会和政府已开始关注并支持开发农民工的群众文化工作。在他们工作生活相对集中的大型企业中,不少企业集团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将之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为改善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一些经济较,也已经关注他们的文化生活,如文化部门组织文艺节目赴建筑工地慰问演出;一些社区开展了“城镇新市民书法、诗歌大赛”等文化活动。但更多的农民工在劳动之余仍处于松散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因来自相同家乡而汇集一处。他们的居住地应当属于城镇的社区,也应当归纳到社区文化发展的建设目标之中。城镇的基础文化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应当为这些特殊群体住宅区,包括松散租赁居住的外来人口划拨一定的文化发展基金,规划建设基本文化设施场所,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包括配备群众文化工作者、文艺辅导老师等。政府文化部门理应把他们当作社区文化服务管理范围,并主动邀请他们参加各类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他们会积极的加入到城镇社区的文化活动中来,会很乐意把自己当作城镇一员,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促进城镇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城镇和谐社会。

4.结论

城镇“边缘”群体的群众文化开发,是当代基础文化建设的新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全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方针大计,它在深层次里体现新时期对这个社会群体的积极认同。随着我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镇“边缘”群体的群众文化建设,也会如城镇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样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由国家倡导并扶持的非赢利性质,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城镇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柱性构件。因此,保障全体公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是群众基础文化建设的长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