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8:1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翻转课堂;TESOL;教学模式;课堂活动
[HJ1.2mm][KG2]一、概述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中学的化学课堂,任课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利用制作的讲课视频资料为缺席的学生补课,深受欢迎。这种学生课前在家通过网络视频学习课本知识,在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及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受到认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任课教师有机会在课堂上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过程、根据自身实际水平选择学习进度,实现掌握学习材料的目标。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更高、效果更突出,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成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任课教师提前制作录像或课件,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讲课录像等完成学习任务,确保了预先消化理论知识。
三、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给出教学流程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就能解决问题。大规模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学校课堂教学变革更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系统进行。
1.关联性
所有课程内容的视频与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活动内容都要体现与课程大纲的紧密关联性,针对性还应该体现在所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辅助材料以及补充材料的选择方面。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与每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整个课程的教学大纲密切相关。精心挑选资料和课堂活动,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分析、总结、交际等语言能力。
2.系统性
任课教师可以共同参与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整个课程各项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提前制订教学计划,体现完整性和系统性。活动设计围绕“学习+巩固+检测+交流”的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达到深入理解。
3.目的性
教学任务、课堂活动的设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晰了解教学的内容、教学目的。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且积极参与实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未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远不如经过严谨地筛查材料和活动更有意义,对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帮助。
4.多样性
通常情况下,一门课程将持续一个学期。为了避免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视觉疲劳,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尽可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多样性,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保证学习效果。每个教学活动只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语言技能。
5.开放性
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受益,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交流有关语言课程学习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架构一个开放的互动平台,在此教师可以相互合作并分享他们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方式进行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相互共享的开放资料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包括各自制作的视频资料等。
四、总结
尽管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为深受学生和任课教师认可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制作课件、录制视频、系统设计活动,激发教师原创性,鼓励教师协同努力,共同完成整个课程的课件制作、资料整理以及课堂设计等。开发整套具有原创性、系统性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及使用目标语在仿真情境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意味着在课堂上可以直接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直接交流与互动,获取更多的机会深度理解学习材料、及时反馈,实现提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课堂交流 策略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凸显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缺乏应有的有效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改变这种现状势在必行。
二.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无效性的具体表现
1.交流形式化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上存在一种虚假现象――教法先进,表面繁荣,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法,但是一节课下来,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
2.交流随意化
真正有效的交流应该建立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但由于教师没有对课程内容做充分准备,导致课堂交流存在随意化现象,教师想到哪就教到哪,生硬地实施师生交流,效果可想而知。
三.加强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加强课堂交流有效性,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里的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教师还要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不仅要深入把握、钻研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难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基础,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小学科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好各种教具和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获得知识,这是加强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毫无疑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这也是保障课堂交流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一是教师要树立“服务者”意识,要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促进者。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卸下心防,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二是教师要树立“学习伙伴”意识。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如果教师放下身份,与小学生平等相处,必能让小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3.积极关注课堂交流过程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为加强课堂交流有效性提供了有利契机。首先,教师要深入把握课堂内容,摒弃那些浮而不实的小组合作;其次,在确定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合理分工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安排好小组组长,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有事可做,比如发材料、做实验、记录过程、讨论发言、总结汇报等,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促使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积极发言,表达所思所想,这对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大有裨益。再次,教师还要对小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围绕课堂主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不要遍地开花,这样难以得到交流成果。
四.结束语
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人公是每位小学生,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将学生视作观众或看客,这样只会抹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备课工作,把握小学生的现有情况,并安排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他们围绕课堂主题积极交流与沟通,并汇报成果。这一系列做法都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王行斌.打造高效课堂,展现科学魅力[J].新课程,2011(9).
[2]洪春燕.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习惯养成[J].新课程学习,2011(6).
[3]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蔡其勇.小学科学课堂的科学哲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关键词: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型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2012)08-0008-5 doi:10.3969/i.issn.1006-2831.2012.03.002
1 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的变革取向是让学习者从接受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助推器,外语教学模式因而也势必从基于课本的、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师讲一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协作的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要求“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目前,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在很多学校得到运用。如何有效利用Bb平台的管理、教学、交流、评价等支持功能,并与课堂教学完全整合,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就如何充分利用Bb网络平台开展整合型外语教学作一番探讨。
2 整合型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及实现条件
2.1整合型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
整合型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建立在对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学习)的理性思考基础上。
早在2000年12月,由美国当代一流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起草的《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就指出:“尽管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转引自何克抗,2004:1—6)在线学习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但缺乏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容量较少、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弊端,但可以及时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监控在线学习的质量,是在线学习的有力补充。
因此,整合型外语教学就是要发挥两者的优势,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外语教学。所谓“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要素发挥最大效益(陈坚林,2010:2)。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南国农,2002:3-6)。
鉴于此,整合型外语教学就是结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割裂的状态,“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外语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陈坚林,2010:4),使处于分化状态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2.2整合型外语教学的实现条件
要实现整合型外语教学的构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特质
“信息技术”一般指所有形式的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再生、交换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王琦,2006:2)。但大多情况下,“信息技术特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何克抗,2002:3-6),具有信息传输时的高度的交互功能;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特质;信息呈现的多媒体性和非线性特质;信息管理智能化、可再利用性等功能特质(马颖峰,2005:8)。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能为外语教学创设逼真的情境,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取与记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供真实、丰富的信息资源。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个性化学习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对学生而言,未加筛选的网络资源过于丰富,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容易在网上冲浪中迷航(董剑桥,2002:94—100);对教师而言,根据教学目标在海量的资源中选择有用信息,并与外语教学进行整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有这样的数字化素养。因此,利用专业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设计网络教学环境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Bb平台的四大功能模块:资源管理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管理、组织教学内容);在线交流功能(异步和同步的交流协作工具);考核管理功能(自测、测验、考试、调查和记分册);系统管理功能(管理、统计功能)。这些功能拓展了外语课程的教学、管理、评价手段,为外语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在利用Bb平台建构网络课程时,可以将课程相关信息,如课程介绍、课程要求、课程大纲、教学材料、补充学习材料、相关网络链接等放在该平台上;将学生名册导入平台,并分成不同小组,分配协作性学习任务;作业、测验、练习等。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立体化教学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和Bb平台上的网络资源链接。在实施教学后,教师利用Bb平台的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工具,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平台的考核管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重要价值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有效英语教学,就是在典型的生动的语言环境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阅读教学的有效价值,是指阅读教学的客体满足阅读教学的主体的需要程度。判断阅读教学的价值,要根据主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这里,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合理营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积极探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技术性支持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重视现代化教学实施手段的教育研究者们注意到视听设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媒体,于是,他们深入研究了把视听设备运用到英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实践证明,这是培养语言教学中语感的最佳途径。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就能选择出最适合于成功地运行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教学实施首先需要确立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目标进行分析,然后需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广泛运用具体设计程序来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运行。
三、重点剖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配合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
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这种模式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也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的是,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四、准确概括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性提示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情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平等、协同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同、竞争等意识。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论辨能力。揭示重点、难点,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最后提出教学要求,教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五、努力创设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性机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轻松愉快的气氛,需要学生灵活的学习和掌握,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对英语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探寻。那么,如何创造英语教学的多样化呢?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共同学习的双向交流。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可以进行自然的、充分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第二,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语言习惯的培养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因此,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第三,营造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语言学习需要与别人交流。因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除了使用统编教材,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阅读、听力材料及其它学习材料供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用。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后,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掌握语言。同时由于学生读得多、见得多,他们视野较广阔,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些也正是多样化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不仅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使学生与教师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关键词】“三三”学本课堂改革 综合课题 草根教研 小微课题
一、以综合课题为“模”,确立课改航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较好地实现课改目标,学校几经论证,选定了相关的综合课题,以此引领课改的方向。
“三三”课堂教学(全称是“三环节、三联串”课堂教学)核心内涵是“一单、二识、三要素 ”。一单,即依托《自主学习单》组织教学,它由“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是高效课堂的依托和保障。二识,即课堂教学秉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摒弃满堂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一刀切”这两大主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单》的中“预习任务串”,师生共同围绕“问题情景串”展开交流讨论,并运用“反馈评价串”检测提高和巩固知识,通过对“预习任务串、情境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积极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效“学本”课堂。三要素,即“学习单导学、合作式学习、多元化评价”,这是支撑“三三”课堂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助推器。
二、以“草根教研”为基, 夯实课改足印
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终指向,不外乎是使教师成为变革的主体,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课改的行进要融于校本草根教研的全程,才能切实促成教师的改变和成长。我校“三三”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校本教研“三个一”系列活动夯实了课改的基石,夯实了课改的坚实足印。
每课一“单”,精编《自主学习单》。“三三”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是编制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为在编制过程中实现教师层面的“减负提质”,备课组需根据组内每位教师所积累的实际经验、教学个性特长进行科学分工。作为主备教师,必须对分配的课例进行“精雕细琢”,确保“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科学高效。首先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提前一周供其他成员共享;其次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人教学风格经验和本班学生学情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后形成“二稿”,投入课堂教学;最后经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课堂生成与教学心得作再次修改形成“精稿”。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完善,而不能“一劳永逸”。
每周一“磨”,精磨课改研讨课。典型成功的课例展示活动是推进课改纵深发展的有生力量。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式磨课”活动,旨在对“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进行主题式的“打磨”。课改展示课的计划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并按周实施。每个教研组须扎实按计划每周开展“主题式磨课”“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同课异构”等主题研讨,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转换、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等进行跟踪记录,引导教师反思和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科的课改路径,找准课改切口。
每月一“坛”,精设课改论坛。 每位教师结合《自主学习单》的编写及“磨课”交流、学习培训等所得,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课改论坛”。“课改论坛”有时是面对面的“课改沙龙”,有时也是书面化的课改感悟分享,学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计划并按月实施。活动中,老师们或畅谈课改的感悟体会,或交流具体做法措施,或讨论遇到的困惑疑难,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发言、交流材料定期结集,优秀作品在校园网或校报《越风》、校刊《课改采风》等进行进为广泛的交流与分享。
三、以“小微课题”为帆,加速课改进程
每日一“单”,每周一“磨”,每月一“坛”――行思相随,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研活动不再是“鸡肋”,学习、研究、反思、交流逐渐成为教师们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大大加速了学校课改的进程。同时,老师们在设计《自主学习单》、投放课堂教学和反思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难,产生一系列困惑,从中发现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最初的“问题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炼,“小微课题”得以建立。
有效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策略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以课堂学习主体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交流互动中,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教学理念对中职幼儿教育教学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交流互动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指出,学校教育要教给中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教学策略,让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实现教师和中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依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知识和行为的互相交流和互动。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就不存在教学高效性。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在要求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交流互动教学策略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直接决定新课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分析传统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弱化互动、轻视互动的教学现象,体现出互动形式往往是单一化的被动性,可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策略,实现中职学生高效性学习,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幼儿教育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课堂交流互动。
传统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限制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缺少课堂上中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最终目的,于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采用灌输方式强迫中职学生对所教知识被动接受。主要体现在:
1.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幼儿教育教学定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上,唯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忽视中职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不同中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发展。
2.传统教学过分关注中职学生的专业成绩。学习成了“背书”、“死记”和“考试”的代名词,中职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机会。将课程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一切为了过关”成为现实教学“主旋律”。轻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中职学生成为重复演练的学习机器,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中职学生学习思想压力大,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中职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更新观念,实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现高效教育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新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策略,必须在教学思想和中职学生意识中建立突破传统教学观束缚的新型互动教学观。为此,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全面落实和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才是当务之急。我们依据新的教学理论知道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人际关系协作活动实现的。正是基于这样正确的认识,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发挥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以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标作为精神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策略引导,建立新型课堂交流互动策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这三个因素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互动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全方位相互交流。
三、加强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加以衬托,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交流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怎样才能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打造出这样的教学环境呢?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把自己融入中职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从中职学生开始的,而是从教师转变开始的。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中职学生当做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中职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开发中职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其次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中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职学生的学习是中职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措施实现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中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交流互动的前提,更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的必要条件。自主学习是中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问题设计、结果讨论等角度组织学习全过程。中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主动探求未知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根据教学问题未必会直接得到答案,但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提出教学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并与学生和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经过交流互动获得统一认识,建立有效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强调让中职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会研究性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行为和习惯。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性互动教学不但体现了师生互动,更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互教互学,补长取短,共同提高,不但有助于中职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增强集体凝聚力,使中职学生感到集体的友爱,满足自己归属的需要。
四、结语
关键词:互动式 教学方式 初中英语 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是正式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不管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个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以灌输式和填鸭式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而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互动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是以应试教育和升学为目标,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解,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则几乎只与考试相关,只涉及考试的语法、作文以及阅读等教学内容,对听力和口语这种考试不涉及的部分则几乎是忽略不管的。因此,很多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至毕业,虽然扎扎实实学习了三年英语,但是无法说出一句流利的英语,也听不懂一句简单的英文,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式的哑巴英语。针对这种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要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是非常落后、教学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所谓追求的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然而互动式教学可以缓解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是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创设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动,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就是要求英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师生共同创设出一个和谐、融洽与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从原来的教师所“扮演”的独角戏转变成为师生共同教与学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二是互动式教学方式体现了初中英语教学从学习过程的单一性和被动性向双向性与主动性的转变,更加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新颖性与创造性
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去探究寻找正确答案,这种探索的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英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学生向教师的不断“发难”提问,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锻炼教师的应变能力与教学水平。
三、互动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措施
(一)营造民主氛围,实现互动
一是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拉近师生关系。教师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平台,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个性,大胆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互动的方式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要注重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给学生信心;如果学生做的好,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在进步,达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二)创设情境情境
创设情感情境就是要抓住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即把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习者应凭借自己特有的经验建构知识,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及积累性。因此,教师将学习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必须提供一些具有探究性及引导性的材料总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创造性地创设一定的情境。
(三)让学生自主思考、探求知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对课文进行阅读,先是用较快的速度浏览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及段落进行深入了解,及时查阅重点、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尽可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材料上的内容。最后对重点进行阅读,对难点进行突破,对重难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引导上,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形成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初中英语为例,对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一番描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艳.谈英语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2].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4,(04).
关键词:外语教学;生师联体;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用人单位对外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学校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初步的研究能力[1],因此,各大高校对学生外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意识也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开设应用类和商务类外语专业方向;加设了大量的应用类课程;增加了听说课与翻译课的授课课时等。然而“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增加应用课程以及听说、翻译课程课时的同时日益凸现。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解决以上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深入贯彻课改新理念,实施新举措,将教研与课堂教学问题密切联系是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之一[2]。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以及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实现外语教学的双赢。
一、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定义
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Student and teacher in one,简称:STIO)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和教师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实现了学生在学中教,教师在教中学,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外语学习共赢理念。
二、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提出
早在2007年,中学美术教师凡德华就提出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一的理念[3]。笔者以解决“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在此理念基础上进行试验和升华,将该理念中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进行拓展,大胆提出了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教学,通过五年教学实践提出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并将该理念应用到了应用泰语专科专业的翻译实践课程的授课当中。
应用泰语专科专业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学生只有在有限的三年内从零基础达到泰语听、说、读、写、译全能的水平,才能在毕业之后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应用泰语专业作为非通用语种之一,受专业性质的影响严重缺乏相关专业教材,要在解决教材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在最有限的课堂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拓宽知识面,必然对课堂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的通过以下方式被应用于泰语翻译实践课程教学中:
(一)授课准备
课前将学生分组,并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翻译任务,让各组学生自行选择翻译训练的翻译材料性质,课后自行选定翻译训练所需具体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合作完成相关翻译训练。
(二)学生本身的生师联体
1.让各组学生在下一次课上将该组选定的材料印发给每一位同学,并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同学讲解翻译内容以及相关翻译方法和技巧。
2.在讲解过程中,该小组成员履行教师职责,分工合作完成讲解任务,其他各组学生继续履行学生职责。
(三)教师本身的生师联体
任课教师实现生师联体,首先履行教师职责:记录代表组翻译和讲解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扮演学生的角色:听代表组讲解,记录自己遇到的新单词、句法以及语料,在聆听中扩充自身知识面。
(四)交流提高
1.每一个小组完成教师的角色扮演,也就是讲解完相关实践材料的翻译后,任课教师则提出所记录下来的问题,给予补充讲解和指正。
2.任课教师提出所记录下来的新单词、句法以及语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并记录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点,课后师生共同查阅资料,下一次课师生共同讨论逐点解决。
三、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优点
实践证明,生师联体型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明显,是解决“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通过互助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语料输入:大量学习任务课外转移,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训练强度;教师角色的扮演激发了学生的领导天性,教师角色的扮演成就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原动力,使课外任务的完成质量有了保证;小组交流使得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时间输入了多个性质的材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实现了外语教学的双赢: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高效课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势必会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师生双赢。
再次,授课过程中,生师角色的联体及互换,不经意间弱化了常规课堂教学中严肃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隐性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构建活跃课堂的气氛。
最后,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后以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而教师仅仅在学生实施生师联体训练中把握课堂,保证课堂训练有序进行,并在补充讲解及交流学习中起了引导作用。
四、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与其他外语教学理念一样,生师联体型教学也有着其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外语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由于生师联体型教学把学习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学生,因此学生在选取学习材料时极有可能首先考虑本身的兴趣爱好,而这如果是专业教师本身不熟悉的领域,教师在最后的补充讲解及师生交流中容易失去课堂掌控优势,导致课堂混乱。
第二,对学生本身的责任感要求较强。如果学生不主动配合,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课外任务,那么课堂教学的生师联体则无法进行。
因此,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实施,要求外语专业教师在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拥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同时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更要求外语专业教师敢于正视“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解决。
五、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拓展延伸
为了验证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的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在该理念提出之后,笔者在应用泰语专业的语音、阅读课、导游实务以及基础泰语等其他专业课程中同样完全或部分引用了生师联体型教学,其在语音课程授课的应用中效果尤为明显。
泰语语音课程以语音系统错综复杂、语音音素多、单音区别不明显、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远距离正确区别单音,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方言干扰大为特点。有效的泰语语音课堂不可避免地要求实行一对一教学,然而,一对一的教学耗时过多,而且在教师单个辅导学生的时候,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了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1)集体带读、指导书写。
(2)布置学生练习书写发音的同时,教师实施一对一教学。
(3)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中,将发音正确的同学跟发音存在问题的同学配对练习,让发音正确的同学代替教师暂时履行教师职责,帮助搭档解决发音问题。
(4)教师完成一对一教学过程之后,检查之前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发音情况。
(5)履行教师职责的学生汇报之前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新的发音情况,及其解决发音问题的方法或未能解决发音问题的原因。
(6)与同学们交流解决发音问题的方法,让同学们相互借鉴;任课教师也借此机会积累解决各种发音问题或者方言干扰泰语发音的解决办法,用于往后的教学实践。
上述方法有效解决了一对一带来的耗时问题;解决了一个教师对数十个学生实施教学难免出现的照顾不周问题;教师角色的扮演,让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部分同学为了能成为那个暂时履行教师职责者而努力学习发音,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每次语音课所学音素不一,存在发音问题的同学也会改变,学生的临时师生关系随时可能改变,暂时的师生关系极可能是长期的互助,这在另一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由此可见,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里面在泰语语音课程授课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弱化常规课堂严肃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六、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已经拥有一定的前期实践成果,具有适用性强、推广可行性高的优势。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可结合相应的外语课程和其他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该教学理念的应用对教学环境、基础设施等要求不高,一般高校均有具备;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外语人才素质,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且各高校可充分利用教改的机会争取到充足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支持,可确保该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生师联体型外语教学适用于各类外语专业课程,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和教师本身的生师角色联体,实现了“学生在学中教,教师在教中学”,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外语学习共赢的理念;弱化了常规课堂严肃的师生关系,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能者为师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的外语学习训练需求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无止境的外语学习需求与外语教师本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回归自然规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如能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或许可以随着新一代教师影响新一代学生,进而影响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继明.优化《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综
合能力[J].柳州师专学报,2004,(2).
[2] 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设计好学习活动。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小学数学活动设计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和好胜。其一,“好奇”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中,务必考虑数学活动的方式选择、过程引导和环境特点等因素。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的发现欲、研究欲和探索欲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激励,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达到预期目标。其二,“好动”是建立在学生知识模仿的基础上,因此,数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和制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其三,“好胜”是学生前进的助推器,它能促使学生持续探究,追寻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悬念、组织竞赛和表彰鼓励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设计活动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能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关系到这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有限的时间,深挖每一种活动材料的价值,使其最大限度的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纸把正方形的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彩笔涂其中一份说说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要求很快操作完了也很快说出了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而学生涂色得到的四分之一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扎实有效。
四、活动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活动的氛围、提供活动的机会、养成活动的习惯、培养活动的能力形成交流的风气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样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数学活动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摘 要: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是“亲其师,信其道”很好的渠道;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渗透教书育人的目的;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能给教师工作增添快乐和信心,并激发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思考;探究与交流;创新素质;很好渠道;育人目的;教学反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这段话,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引导。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尝试和体会。
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很显然它点明了一个人在学习时,思考、探究与交流的可贵。在学习中,思考、探究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中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是不愿吃苦、依赖性强,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究的习惯培养不够;二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还未来得及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知识理念就已发生变化;三是电子网络时代,信息工具使用便捷,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惰性。使得现在的中学生,思考、探究与交流的素质相对欠缺。
然而,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个人要生存发展,知识又不断更新,科技也日益进步,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让学生具备很强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创新能力,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学生思考、探究与交流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必须从小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抓起,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做起。才能真正实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的教育宗旨。因此,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
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是“亲其师,信其道”很好的渠道。在课堂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活动过程,就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桥梁,课堂会因此而缺少生机与活力,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本人坚持做到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语言,以饱满的情绪,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交流的动机,使教师更好地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疑,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不仅成为“亲其师,信其道”很好的渠道,也能成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一大法宝。
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活动的开展,能更有效地渗透教书育人的目的。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本人在“珍惜新起点”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粗浅尝试,预设了几个“思考、探究、交流”的活动过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充分思考讨论“新起点”的含义,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然后从中探究领悟形成正确的观念。其次,结合教材中的情景材料和学生生活经历及体验,思考、探究并交流自己应该“如何珍惜新起点”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做法;充分交流军训、新鲜事、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环境等,从而使学生能很快热爱新的学习环境。最后,通过学生间自我介绍、互动交流与了解,做到珍视新同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从而珍视新的个人人际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契机,从学生在课堂探究交流过程中,帮助更多的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达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效果等。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探究交流,教师及时准确地给予引导和点拨,从而提升理念,创新观念,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人人笑迎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很好把握学习新节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宗旨!
思考、探究与交流能给教师工作增添无限快乐和信心。经过摸索和成功尝试,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有学生的充分思考、探究与交流,学生学习更主动、教师教学更具魅力、课堂活动更为生动,使“讲堂”变成了真正的“学堂”,使学生变成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因有学生的充分学习与思考,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形成和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品德修养,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时,指导学生课后行动和实践。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学习与思考,充分探究与交流,培养创新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用心研究且永恒不变的主题。撰写此文,希望能与同仁共勉,若有不当之处,望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学科整合。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英语教材,还包括为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利用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来提高英语水平的一切资源。因此在 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是一个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始终坚持“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一观点,使师生共处同一语境中进行双向交流,情感交互,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英特尔未来教育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形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 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是一个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它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特点。我于2003年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堂和网络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认识到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英语教师能够超越课堂的藩篱,把现代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更好地设计自己所教的内容,并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活动,拓展自身的创造力,并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吸引并激励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最终引导学生达到成功的英语学习境界。以下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英特尔未来教育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声、光、画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形象生动的实际生活情景。要激活课堂,先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把课堂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参与外语交际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预制板和教学过程中画面的迅速切换,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量,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增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3.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播放一些英语原声影视等音像材料,营造一个较为逼真的目的语言教学环境。4.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时,因省却了板书时间等原因,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直接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5.在进行语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一些抽象的语法概念或枯燥的语法规则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减轻了学生的认识负担。
二、把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运用于英语教学,充分共享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并精心设计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组建学生支持材料,引导、组织和支持学生进行学习的调查或探究,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转变,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且具富有个性的探索性学习。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网址、制作素材和辅的参考资料,节省学生探究学习中所耗费的不必要时间和精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查阅资料,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设计制作出能反映他们学习成果的创新作业,通过在小组里、在班上、演示各人或各小组的创新作业(如演示文稿、网页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并进行联网,使资源共享,学生在展示作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对所存在的问题作记录,并作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了英语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三、大大拓展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师生之间交流反馈方式
教学过程中,课堂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网络作为教学的第二平台。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解答“基本问题”时,可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行探究,形成调查报告,再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及问题答辩,在理解“单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网络教室分组组织学生查阅互联网,拟出任务报告;也可利用课余让学生自行组织在家里完成。在这个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大量学习活动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上网搜索资料,筛选资料,分析归纳讨论,制作学生网站和学生演示文稿,这些活动大部分将在课外完成。这就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网络上交流。教师可以将教学要求,学习支持材料,学习范例等文件放在网络上,随时供学生查阅。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不再仅仅以交作业本的形式完成,而是将学习探究成果制作成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放在网络上。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的电子作业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论坛、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