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

时间:2022-10-29 17:0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工程原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工程原理

第1篇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 实验教学 改革建议

1.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特点

食品工程原理是讲授食品加工过程的各种工程概念和单元操作的一门课程,属于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三部分。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侧重点是食品工程各单元操作的原理(主要是每一种单元操作的速率或速度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和应用。整个内容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以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干燥等常见食品单元操作为主线,详细介绍食品工程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工程应用,可以说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和理论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是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数据的测定、分析、整理,指导学生编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法。具体地说,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基本概念的认识,让产生验证有关的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论,使他们熟悉并掌握化工中典型设备的操作,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化工数据的基本测试技术,包括操作参数(如:流量、温度、压强等)和设备特性参数(如:阻力系数、传热系数、传质系数、塔效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2.目前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迅速发展,食品工程中的许多单元操作(如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基本技术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食品工程原理的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不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矛盾。我通过对前几届毕业生的问卷抽样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对学生最不满意的一项就是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3.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目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差的现象已经成为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的短板。因此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成为摆在各高校食品工程原理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对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3.1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

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首先增加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实验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了32学时,并在新的修订大纲中明确把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上。其次,对实验内容作了增加和删减,增加了一些新型的实验及创新性实验。如,考虑到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开设了此实验,而这个实验在以往大纲中是没有的。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编写教材时只注重理论教材而忽略实验教材的情况,我们集中了食品工程原理教研室所有的教师参与编写食品工程原理的实验教材,以弥补以前实验教材相对薄弱的情况。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多安排一些和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实验,把实验的对象和最终的产品结合起来,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加以剖析。如在干燥实验中,我们以红薯作为原材料,以红薯干作为目标产品。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褐变现象,我们又引导学生结合上学期学过的食品化学的知识,分析原因,从而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3.2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

改革实验内容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食品工程原理以前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这两类实验主要是验证课堂讲过的理论或前人的发现。如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雷诺实验,前者验证恒压过滤的滤速度,后者验证雷诺准数。这两类实验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更好的办法是教师结合一些企业的实际,将企业中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可采取分组来完成,一般将每个班自然班(30人)分成4个组,让学生们选择老师列出的实验题目,或者自己提出可行性实验题目,其主要目的是将学生曾经做过的几个或多个实验串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完成各组实验(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并上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分组表。学生要顺利地完成实验,就必须改掉验证性实验中一切依赖老师的惰性,亲自查阅文献,提出整个设计方案,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最终调试仪器,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兴趣,保证每个学生有动手机会,而且能锻炼、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写明实验步骤,逐条交待实验环节及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其结果是多数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实验数据为符合结果而结果。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实验内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的状况,使其由被动实验转为主动实验,从实验的完成任务者转变为真正的实验的主体。为此,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理论课上,针对那些内容和操作相对抽象的实验,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预习一下,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讲解注重介绍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目的,重点阐述用到的实验仪器,并抽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上课时,让学生提前30分钟进入实验室,观察准备要做的实验,使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也学会了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操作机会。

3.4改革实验评价体系。

通常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报告为指标,但实验报告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因为在一组学生中,每次实验动手的总是其中的一两个,而其他学生更多的是在“看”,而不是“做”。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动手,我们在实验报告外加上了实验操作考核。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曾经做过的几个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抽签,并演示(描述)整个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结合实验报告,对学生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督促每个学生掌握所有实验项目。

3.5带领学生出去参观。

学生都知道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和实际工程联系紧密,但到底如何紧密,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而且这门课程相对较难,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实验安排中,有一次是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比如,我们和一些啤酒厂、奶厂建立了联系,带领学生每学期去参观一次。参观不能流于形式,看到设备时要提问学生: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设备?这个设备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所讲述到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与工厂密切相关。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结语

总之,目前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式。一定要改过去教师灌输,学生被迫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领学生去食品工厂实习参观,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实践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殿宇,杨同舟,陈志红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探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73.

[2]宋茹,王阳光,方旭波,邓尚贵.设计性实验在“食品工程原理”中的实施与探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482-485.

第2篇

【关键词】自主合作 实验教学方法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5-02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与食品工程原理理论相配套的一门实验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学会大量数据处理及图形分析能力、借助实验方法来解决纯理论方法不能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在以往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中多采用验证性实验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理论,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预习实验,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理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机械操作,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因此在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点

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只能简单地验证科学事实,缺乏创新性。

1.1 传统实验教学管理统一,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固定,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时数、实验装置,学生只按照统一的管理去做实验,僵固,没有灵活性。

1.2 传统实验内容固定,缺乏综合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学生的思维也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

1.3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传统实验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方法单一。一般都有编印的详细实验指导书,教师要求学生实验前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中所列出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整个实验过程如同一个机械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简单、易操作,但这种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自主合作式实验的内涵与特征

自主型实验,是指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内容或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独立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较少地依靠教师的指导完成的实验。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自主合作式实验则是自主型实验与合作学习在内涵上的综合。

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实验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究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选择实验时间,以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为主进行教学。在新模式下,实验的内容由验证性实验走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今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过程采取自主、开放、合作、探索式实验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条件,在开设的几个实验项目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施实验过程,教师仅起引导、辅助、解疑的作用。

3.1 食品工程原理中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组织实施流程:

①学生在选做实验中自主选择实验项目;②按项目分组;③查阅资料,小组讨论,递交实验设计方案;④指导教师修改,确认方案,协调安排实验时间;⑤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操作培训;⑥小组课后讨论,撰写实验召院报告;⑦上交报告、研讨记录等材料。

3.2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中“汽-气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中自主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汽-气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是《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中自选实验项目之一, 可以利用该装置测定流体(空气)在套管换热器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值,同时还可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的形式,并通过强化管的实验测定,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手段和基本原理。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简单的选做,按照教研室自编实验指导书,被动、机械地进行操作,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在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此实验实现了提高学生观察力、开拓思维、掌握实验技能和技巧、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目的。

3.2.1 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实施步骤

①在年级内做创新实验动员,鼓励思想好、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强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根据爱好自主选择实验项目。

②根据选择该实验项目的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合作实验,一般每小组4-5人。

③每小组同学按照实验项目基本要求,在学校的图书馆及校网站上数字图书馆内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在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上查阅资料,对目前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面的学术进展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去新华书店购买相关的新书籍,更新现有知识。

④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要求不拘泥于简单的传热系数实验数据测定,要有知识的拓宽与实验研究的创新。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装置调试、实验操作、数据测定、创新研究等,并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图表的绘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⑥指导老师根据实验过程、结论及表现给以评价。

3.2.2 自主合作式实验教学取得成绩

①首次实现了实验项目的自主选择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

②不仅完成了简单的传热系数的测定,而且创新性地研究了传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③不仅完成了实验操作,而且学习、研究了实验装置的结构、运行、拆卸及故障处理等。如热电阻温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的学习,研究了安装及误差减少措施。

④学习了相关知识及数据处理软件、手段等,如利用Excel软件做准数关系曲线,确定该直线方程所对应的空气流量范围。

4.结论

4.1 加强实验操作中的计算机控制与处理实验数据的训练,使食品科学工程基础实验与现代实验技术相适应,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2 通过观察实验装置中感温元件,并进行实际安装和拆卸,掌握工程实验研究中常用的计量、测量和控制技术,培养从事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动手能力;

4.3 通过实验研究对流传热系数准数方程及相应的空气流量范围。

自主合作实验方法在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开阔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技巧。

参考文献:

[1]唐.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辩证思考[J].华章 2009年20期

第3篇

关键词:专升本;食品专业;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

“食品工程原理”是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方法,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也为“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工艺学”和“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专升本教育是优秀的专科学生继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体系、改善专业结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能力、提高学历层次深造的重要途径,同时可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发展的要求[1]。为了保证本科阶段知识的系统性,食品类专业专升本普遍将“食品工程原理”核心课程开设。但是,受一些条件的影响,专升本“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分析专升本“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食品专升本“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效果就显得非常必要。

1存在的问题

1.1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

专升本学生专业背景复杂,就食品类而言,除了专科是食品专业外,还有生物制药、生物学、园艺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产等多个相近专业,甚至或包括一些文科类专业。掌握一定食品科学和工程的基本知识,是顺利进入食品专业本科阶段学习的必然要求。但因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而各个学校和专业在食品专业基础课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存在差距,因而学生的食品科学和工程理论知识掌握差别较大。这种食品理论知识的差异性给目前的专升本“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增加了难度。

1.2基础知识水平不同

“食品工程原理”需要较广的基础理论,涉及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了保证专升本培养质量,国家规定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所学专业需与所报考专业应一致或相近。而在专科教育阶段,各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些学校与专业开设了“物理”“物理化学”和“机械制图”等“食品工程原理”的先修课程,但另一些学校和专业却没有开设这些课程。即使学校开设了相同的课程,在教学安排、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致使升入本科的学生在食品工程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层次不一。

1.3逻辑推理和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论较多,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涉及的设备类型多且结构复杂、操作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抽象思维能力,以便能对课程内容有整体认识,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该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具体问题,进行物料衡算、动力计算和经济核算。但由于专科的教学中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接受知识[2]。推理和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训练的缺乏,使得学生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时不得要领,往往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的片断,而未形成知识的锁链,很难把握住整体结构,最终表现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从内容上学生似乎都听懂了,但习题不会做或很容易出错。

2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2.1及早劝勉学生做好补缺工作

新学期开学对开设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专升本学生进行初步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专业背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及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学生对“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和“机械制图”等先导课程的掌握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督促学生在课外做好弥补工作,同时在考虑到学生共同需求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现行食品专业本科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特点,调整教学进度,为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层次之间的衔接打好基础。

2.2及时更新理论课教学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要重点突出食品工业生产中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中以三传理论为基础,主要介绍流体输送、制冷、过滤、沉降、离心分离、固体流态化、气力输送、传热、气体吸收、蒸馏和物料干燥几种单元操作的内在规律与基本原理及相应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计算、选型;而且在各单元操作讲述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物系平衡关系、传递速率和经济核算等5个方面开展,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而作为一门技术学科,“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还应该特别关注理论的更新和技术装备的提升,随时将最新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新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既重视专业深造需求,又注重社会就业需求。结合技术发展可以减少使用越来越少传统技术的讲解,代之以新兴且趋于成熟的技术。如分离部分将重点放在膜分离技术原理、设计计算、应用选型上;传热部分可以补充红外加热技术到辐射传热中;干燥部分可以添加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设备和过程。同时随着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技术和光电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原理将不断出现,这也需要及时补充到理论教学中。

2.3加强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知识应用能力

该课程的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内容繁杂、公式多、不易记忆,一些同学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成绩却不太理想。针对此状况,在课堂教学上,要牢牢抓住各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定律的讲解、公式的推导及相似内容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在“乳化”一节,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认识到乳化剂与稳定剂的作用与差别,乳化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两相界面张力促进乳化液微粒化、提高分散粒子的电荷阻止液滴合并及形成吸附层防止液滴并合,而稳定剂是以维持乳化液稳定性的物质,其产生作用是通过调整两相比例、增加黏度、粒子电荷增强等方式。把二者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学生就会清晰地认识到乳化剂是形成乳化液必要的物质,而稳定剂对乳化液稳定起重要作用。

2.4利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教学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流体流动、传质和传热中多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计算,而且涉及大量典型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受条件限制,学生几乎难以接触操作的大部分现象和设备,要讲明白这块内容需花很大力气。但是,借助形象的图片、动画、音响等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的内容,如流体流动状态与流速的关系、气缚现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流动、液体的沸腾、流化床的沟流、腾涌现象、沉降、不同设备的过滤,吸收塔内气液两相的运动,复杂设备的结构和内部状况,这样理解也变得容易,学习兴趣增强,效率提高,相应的是教师的教亦变得轻松了。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讲课速度较快,学生记录不方便,复习起来很困难,尤其是一些重要公式的推理方面更是不易理解。而板书尽管速度慢信息量小,但其推理细致、容易理解。比如,稳定热传导公式、辐射传热计算公式、过滤基本方程等的推导,通过板书,可使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分析,明白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推导待求量,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增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食品工业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多媒体结合板书,可使图文并茂PPT和可视化的视频与富有细致推理和演算过程的板书相互补充。

3结语

专升本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形式,对食品领域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了积极作用。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专升本学生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师应该通过一定不同的方式来分析专升本对“食品工程原理”学习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能力,以更好地促进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增强“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效果,为优秀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飞,葛克山.食品工程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110-112.

第4篇

论文摘要:“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其知识抽象,内容繁多,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简单地展示,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讲授各类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主要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及安全操作等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等方面的知识有深人的了解,为将来从事食品加工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1、课程性质及教学难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化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等的基本知识,能从事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农产品加工及贮运保鲜、食品加工产品品质控制、食品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食品加工设备选用、品质分析检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食品机械与设备”为该专业学生的提供学习了解食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机械及设备的平台,对于学生的工程基础的建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画法几何、机械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等。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应掌握食品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及性质等方面得知识,培养学生设备选型、设备使用维护、设备配套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大量的设备原理图、结构图和流程图,介绍食品生产设备的基本知识,重点是各种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和使用功能。由于农科院校的学生工程基础普遍较差,虽然也有相关的基础课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相比工科院校的学生在机械基础方面仍稍嫌不足。学生的机械基础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薄弱,对机器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另外,食品加工机械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上学生没有太多机会亲历生产第一线,难以形成清效果。

2、多媒体教学在该课程中的优势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中在一起,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它形象、直观、快捷、高效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媒体教学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是挂图或胶片投影来展示机械设备的图片,展示的效果一般,没有立体感和色彩,更谈不上动画效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将其还原成立体的实物,对此相对枯燥的教学元件,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采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动画、录像、彩色图片等,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2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帮助教师更深入讲授教学内容

传统的图片展示,对于一些设备的结构图、流程图还可达到清晰效果,但一般的胶片投影均来自教材原图的复印,不可能再添加更多的知识信息,并且做不到进行局部效果的放大缩小,教师在讲解时也颇费精力。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将需要展示的图片进行局部处理,方便对设备的关键零件或组件的讲解。对于某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或流程图,还可以用动画效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多媒体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3.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

要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收集多媒体素材,包括食品机械设备的各种数据、文字、录像、图片、声音、光盘等资料。获得这些素材的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现场可很直接地了解到食品机械设备的外形、结构、工作过程参数、设备的配套设施等资料,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录像、照片等资料。这些素材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生产设备的构造及使用情况非常有利。二是食品机械设备的生产或经销企业。通过参观机械设备展览会或产品介绍会,可获得各类机械设备的大量资料,另外,设备生产企业为了展示他们的产品,通常会制作一些较直观的录像VCR或动画影片,这些是制作多媒体课件非常有用的素材。三是通过网络、专业书籍等也可以获得大量多媒体课件的素材。

3.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要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教师本身应该对食品机械设备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最好能亲身接触或观察过相关的设备,对设备的构造和使用有足够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将自身的理解贯通于多媒体教学中,才能使制作的课件更切合实际地展示教学内容。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关键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应用最多的软件是Powerpoint,但对于食品机械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光使用Powerpoint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还需要使用如Flash , Photoshop ,Authorw,等多种动画或图形处理软件,如果能使用VC, VB等高级软件,更能使多媒体课件生动多样,展示效果更佳。

3.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近年来,本人在“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应用了多媒体课件,虽然未能将全部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但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作用非常突出,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如在讲授食品输送机械设备这一章时,我应用Flash软件将各种泵的输送原理及过程用动画显示,学生就能非常清晰直观地了解液体物料的吸人、加压、送出等过程,使泵的结构、各种部件的作用原理等知识点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在食品浓缩设备的章节,将不同浓缩方法的食品物料运动过程用动画模拟,学生就能看到在实际生产现场也不可能看到的物料运动状况,对理解浓缩设备的流程、原理及使用操作有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知识的掌握也较牢固。

第5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300-03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1]。导师式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1)导师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老师担任,通常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2)导师与被指导学生实行双向选择。(3)一名导师指导20~30名本科学生。(4)多样化的指导形式。可以利用课堂、班会或答疑。(5)全面的评价监督机制。采用校、院、学生三级监督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导师与被指导学生座谈的机会,根据上述反馈信息使本科导师调整指导内容,不断提高指导效果 [4~5]。

本课题组的成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相关数据与结论,具体内容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05、06、07、08级共1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七个班级为对照班级。实施上述的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以学习能力(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或各科的平均成绩为检验指标)、实践能力(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为检验指标)、创新能力(以毕业论文为检验指标)、个性发展(以学生参加班委会、学生会、各种学生组织的情况为检测指标)、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学生获得各种奖励的情况为检测指标)为数据分析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1.单科学习成绩数据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习能力(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成绩为检测指标)的影响,以食品科学与工程(4)班、食品科学与工程畜产班、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为研究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05(3)班、食品科学与工程06粮油班、粮食工程07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数据(见表1)。

2.各科总成绩数据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习能力(以各科总平均成绩为例)的影响,以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为研究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06(2)L班为对照对象,上述两个本科班级均为联合办学类型的学生,因此具有可比性。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数据(见下页表2)。

(二)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实践能力的影响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实践能力(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成绩为检验指标)的影响,以食品科学与工程05(4)班、食品科学与工程06畜产、食品科学与工程07(2)为研究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05(3)班、食品科学与工程06粮油、粮食工程07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数据(见表3)。

(三)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创新能力(以毕业论文成绩为检验指标)的影响,以食品科学与工程05(3)班为研究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05(1)班、食品科学与工程05(4)班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数据(见表4)。

(四)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参加班委会、学生会及各种学生组织等情况为检验指标)的影响。以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为研究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08(7)L班、食品质量与安全06(2)L班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具体数据(见表5)。

(五)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学生获得各种综合性奖励等情况为检验指标)的影响,以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为研究对象,我院08级班级(我院08级共12个班级)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在我院、我校各方面表现均较好,并于2009年底获得校优秀班级,我院08级只有这个班获得这一荣誉。

(六)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率为检验指标)的影响,以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为研究对象,我院其他班级(我院08级共12个班级)为对照对象,前者实施导师式教育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08(3)L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率为0,我院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率为0.2%。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知,本科生导师式教育模式对本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明显的效果,该模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琳.本科生导师制下的高校绿色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4):65-66.

[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1.

[3]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4):430-434.

[4]马丁・特罗.从英才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107.

[5]尹鑫.新形势下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索[J].高教论坛,2004,(3):61-64.

Effects Analysis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Tutor Model

WU Da-wei,YANG Hong-zhi,ZHANG Chun-zhi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onology ,Hei Long Jing Bayi Agriculture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第6篇

食品的生产、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食品科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各国的食品产业空前崛起,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包括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种类、数量乃至生产效率等的空前增长,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设备和手段的不断升级换代和食品种类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然而,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食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迫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来从事食品及其加工原材料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估与评价、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食品工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70余所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各培养单位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优势教师资源和优势教学资源来对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设置和规划,导致各院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1]。

一、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

《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食品及其原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物性学涵盖了比物理学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食品物性学的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流变学基础,到食品质构,和目前较为系统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学特征、力学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磁特性等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2-3]。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食品物性学课程体系,第一部教材是1998年李里特教授编著出版的《食品物性学》,目前国内食品物性学教材还包括李云飞教授等和屠康教授等人编著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物理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食品物性学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向前,所以物性学又是一门充满潮气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学科,已成为食品领域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以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也诞生了食品科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如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食品无损检测、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高分子和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等。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以将食品物性学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食品相关硕士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食品物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食品物性学的总课时数为33,其中理论课时数为24,实验课时数为9,并将其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食品物理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内在关系、食品物理性质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基本理论、学习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学习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服务于食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另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希望学生加深对相应物性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悉物性学测定的基本方法,各种测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应用物性学知识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食品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方案有所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物性学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为其学科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专业,虽然这些课程都在开设,但是部分课程课时量不同,如前者食品工程原理的课时数为48,后者只有32;食品感官评定对于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为选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同,同时相同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种类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并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人数偏少。据统计,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学生数均不足该专业总数的1/3,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到学分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选修课程过多,学分已达到培养要求,在参加专业课程选择的时候选择余地较小,因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不鼓励本科生超学分选修课程,并且具有相关控制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选择包括食品物性学之内的许多专业选修课。二是由于部分学生惧怕学习食品物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食品物性学时接受能力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因而放弃选修该课程。三是因为部分学生渴望拿到高的考试成绩,而选择容易掌握、理解并且容易拿到较好考试成绩的课程,而对于食品物性学这样需要花费较多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课程表现出“不喜欢”。这应该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保研资格的取得等各种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迫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喜欢的”课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单纯地从物性学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方面来讲,有很多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如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品质检测,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和无损检测手段等都是直接和间接衡量食品安全性的依据。另外,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其重要目标,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批学生将要选择求学深造,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毕业生最终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种类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物性学知识的储备也是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对此熟练掌握并运用。从这个角度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同样的物性学技能。

3.课堂气氛不活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面前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积极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而后者的课堂气氛总体显得较为沉闷,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和部分课程课时数的有所差异。如前所诉,食品物性学的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学校培养方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出现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气氛。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于食品物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及授课要求。根据“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教育精神要求,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表现在开设较多的基础课门数和课时数等方面,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表现在减少门数种类和课时数等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开设多门相关基础学科如食品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但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是一定的,只能取消部分专业课或压缩课时数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形成学生知识面虽然较广,但基础欠扎实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的要求,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7篇

在高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今天,抓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更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如何全面统筹规划,建立起高水平的实验室,为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是高校实验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5]。本文结合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教学,提出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设目标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实验室建设目标直接制约并引导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开展,建设目标的确定在实验室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内容繁多,按我校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分为畜禽食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果蔬食品加工、发酵食品加工、饮料加工等机械设备,涉及机械结构与原理,机械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抽象、枯燥,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借助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工程实践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构建多层次的实验体系,进行实验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建设具有学科前沿性和延伸性的新型实验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主导性。利用实物、模型、虚拟等实验教学方法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率,优化教学体系,为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队伍建设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实验室建设都是以高素质实验队伍建设为前提的。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对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手段,一方面应遵循“培养与引进结合、使用与考核并重”的原则,鼓励实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或攻读高一级学位,有计划地实施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学术水平,为实验课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新聘用人员在实验技能和素质上提出明确要求,强化考核、试用等手段,严格把关。所有实验人员应明确岗位技能要求,规范岗位职责。实验教学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建立良好的实验室队伍。

实验平台建设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些设备结构图复杂不易理解,同时很多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对课程的学习面临很大困难,经常会使部分同学丧失信心。因此加快实验平台的建设非常必要。

我校食品专业的实验课主要在校内进行,在实验室有很多食品工艺实验的仪器设备,我们要通过学生亲自观察、试验,让他们弄清楚食品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与操作注意事项等,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食品工艺学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后不但完成了食品工艺学的实验内容,同时也掌握了机械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一举两得。另外对实验室报废的机械设备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对这些设备进行拆卸和装配,使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设备的内部原理和结构,加深对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理解。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不可能包揽所有的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而购买新设备又受到经费的制约。目前我国食品机械的模型品种较全,价格也不贵,我们可以购买适量的食品机械模型用于实验教学。食品机械模型是按一定比例对照实物用木材或塑料等材料制作而成,非常形象直观,对学生了解设备内部结构,理解机械原理用很大的帮助。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与多媒体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学科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的英文全称为VirtualReality(简称VR)。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它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并称为三大前景最好的计算机技术。1962年,美国青年MortonHeilig发明了实感全景仿真机开始,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970年1月1日,艾凡•萨瑟兰(IvanSutherland)领导研制成功第一个头盔显示器,这一天进行了首次的正式演示。VirtualReality的概念由美国VPLResearch公司的创始人加隆•兰里尔(JaronLanier)在1989年正式提出来,中文通常译作“虚拟现实”[6]。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迎合了教育发展的要求,它对于提高食品机械授课水平,缓解实验资源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靠实验室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实验是不够的,不能让学生对食品机械有更全面的理解,必须有到工厂一线的实习过程。我们要带领学生去食品工厂进行近距离的认识实习,同时还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安排他们跟班劳动,使学生有机会靠近设备观察,甚至亲自操作设备,这样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可以动手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收获将更大。

第8篇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从2006年3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给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带来了重要转变,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创新与改革,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新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年会(IEAM2016)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1],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基于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实践环节。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言,设置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生产实践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程实践技能、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2]。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绝大多数食品院系开设了食品工艺学实验或实习等实践课程。如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均开设了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和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实践课程。国外高等院校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系开设了本科生、研究生食品工艺学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在不同实验室导师或不同企业不同工段技术人员指导下实习,虽然具体实习内容有所相同,但食品加工技能提高明细,实训取得的效果十分突出[3]。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重点建设一级重点学科、河南省名牌专业,2013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3年(2014-2016年)。2016年6月14日-17日,郑州轻工业学院迎接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再次现场考查,是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后首个接受现场考察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在工程教育认证思想指导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人才为目标,精心设置食品工艺学实习实验项目、精选实验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工程能力培养、成绩考核等环节展开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实习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如下:(1)能够将数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和食工原理知识表达反应食品工程问题,能够理解食品设备工作原理,分析机械故障,并进行独立操作食品加工设备。(2)能够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食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方法、统计学、数据分析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得到最佳工艺。(3)针对新产品开发,能够应用食品工艺学知识,利用食品新资源、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采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评估新产品市场前景。(4)通过食品工艺实习,在实验分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遵循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自觉执行食品质量标准,履行食品从业人员责任和义务。(5)能够就食品创新工程问题,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探讨和交流,经过食品工艺实习,能够撰写食品工艺实习报告,达到工艺流程设计合理,产品设计方法科学,数据处理正确,工艺要点精确,操作方法表达清晰,产品目标定位准确,产品具备时代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饮食文化,市场前景广阔。(6)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工厂管理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具备产品成本核算能力,密切关注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养成经常查阅食品相关信息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面向社会企业需求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课程教学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方式,面向社会企业需求,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根据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课题,课题设置根据我校教学科研及合作企业优势,分为“肉类食品加工工艺、果蔬食品加工工艺、速冻食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天然产物提取工艺”五大类别,每个大类项目列出3-4项课题,并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指南提前1个月,供学生自主选择,组队申报。要求学生课题在设计工艺性实验的基础上,以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的问题为核心,能够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食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方法(如正交、响应面实验设计等)、统计学、数据分析(SPSS等软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针对新产品开发,能够应用食品工艺学知识,利用食品新资源、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采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评估新产品市场前景。

3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形式管理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学中“学”的第一性,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与引导者,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激发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学习方式[4]。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力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优势和潜力,培育大学生利用知识解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5]。通过食品工艺实习,鼓励学生小组研讨充分地发表见解,通过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和实际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应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的能力。在实验分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遵循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自觉执行食品质量标准,履行食品从业人员责任和义务。同时改进实习教学组织模式,课题采用项目形式管理,学生根据课题指南和自己兴趣爱好及专长自由组建课题完成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性实验的立项申请书或开题预习报告,在实习教学正常进行的时间前2周,先提交课题申请书,报告要求字数在3000字以上,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实验室设备及试剂、重点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在实习教学时间的前1周,组织各个课题申报组进行答辩,汇报开展调查试验和研究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由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审阅指正,答辩通过后方可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这样项目管理形式的实习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学生查阅中文和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科技报告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服务、项目研发、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4成绩考核:改进考核模式,提高实习效果

以往食品工艺学实习的课程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确定,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其研究性和创新性较强,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淡化结果,注重过程[5]。因此,今后的食品工艺实习的成果考核应增设项目申报和结题答辩环节,考核方式也由项目申报成绩、实习平时成绩、书面报告考核成绩和结题汇报答辩成绩4个部分组成,每个阶段成绩比例为各占25%,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方案设计、实习过程、数据分析、团队协作等能力做一个综合的考核评定,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成绩也会作为企业优先录用学生的条件,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库。

5结束语

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在培养高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结合社会需求与企业需要,就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的些许拙见,希望能够促进该课程的教学进展,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N].中国教育报,2016-06-03.

[2]易建华,刘树兴,朱振宝,等.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9).

[3]杨华,戚向阳,朱秋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9(11).

[4]曾德伟,沈洁,席海涛.剖析专业认证标准与理念,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

第9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冷链物流;HACCP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ACCP起源于4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为其太空计划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由于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逐步被移植和推广到民用食品工业。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予以采纳和推广,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可。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HACCP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否通过HACCP认证作为食品的市场准入要求,尤其是作为其他国家食品的准入要求。

1 HACCP原理与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1.1 HACCP的原理简述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

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国际公认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其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克服传统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许多局限性,通过找出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潜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3个角度上可预见的危险,对此进行分析并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运用现代设备及技术对发现的危害进行人为控制和处理,从而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再寻找原因,将食品危险性降至最低。HACCP是由预防性措施构成的体系,由7个基本原理组成:进行危害分析(HA)、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MONITOR)、建立纠偏行动计划(CA)、建立验证程序(VERIFICATION)、建立文件盒纪录保持系统(RECORD)。其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HACCP体系的核心。HACCP的7个原理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HACCP 7大原理关系图

1.2 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

基于HACCP的应用原理及食品冷链物流的开展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非易腐性食品,其品质保障来源于供应链整体。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将分步分点控制冷链物流中的各个食品运送处理环节:将食品冷链物流流程分环节进行食品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对食品运输过程中导致食品损害的步骤或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建立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保证HACCP体系有效保障所运送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及开展意义,杜绝食品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大量的牛奶及豆制品等农产品仍在没有有效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导致各种食品细菌、微生物含量超标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疾病的传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民众及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大多数消费者及经销商对其所购买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要求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品质上。食品冷链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生鲜食品经销商和消费者不能意识到保障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对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未能合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权益,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2.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食品安全法》《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仓储》等相关法规制度,但国家冷链体系的实行规范与标准尚不健全,未制定与落实食品全程冷链各环节温度及环境的监控标准,使得冷链运输中的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包装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保鲜和冷藏制度等未被规范化,不能有效克制冷链过程中食物的腐败串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标准。HACCP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食品的运输和流通环节应用较少。食品的品质保证来源于供应链整体,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冷藏冷冻食品流通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3 政府重视不足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制度的推行及落实离不开政府的监管。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的相关制度制定及落实,但其重视力度仍然不足。对于HACCP体系的认知和运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4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

冷藏汽车为3万多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m3。

2.5 物流信息体系不完善导致质量安全无法追溯

目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全程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尚未建立,相关部门对食品冷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食品质量安全难以追根溯源;食品冷链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质量安全和实时跟踪,致使冷链物流的信息不对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冷链食品的在途质量、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工作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导致物流流程设置不合理,HACCP的安全控制点无法清楚确立,食品损耗严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未能切实了解其流通过程,无法明确食品的清洁及品质状况,也致使部分劣质食品的消费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6 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应管理素质

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流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纪录,需要有领导者、负责人、实施人员和所参与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理解HACCP体系等,都会使HACCP体系在实施中产生各种问题。

2.7 HACCP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认知不足

HACCP体系引入食品冷链物流过程已非一种新的尝试,但对其是否能有效适用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用以证实其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该体系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得到人们广泛的认知和肯定。

3 基于HACCP体系的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推动HACCP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

为促进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品质的安全,政府及相关单位可联合媒体等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民众间的宣传。消费者是冷链服务的食品的最终购买者,政府及相关单位可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渠道让消费者了解怎样选购优质的食品,关注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运送过程,杜绝劣质食品的消费,从根源上提高物流企业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管理。通过在民众间宣传、普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在冷链运作中的原理和重要性,将食品是否得到体系化冷链的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标准,从而促进该体系在冷链的有效应用与运作,最终达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和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2 推广及标准化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建设

HACCP在当今发达国家的食品相关行业间早已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食品加工及运输整个供应链上有效控制了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HACCP监控整个食品供应链,预防性防止和控制食品被污染和损害全过程,比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更完善、更系统、更合理。我国应加快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建设及应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冷链物流现状,制定适用的HACCP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3.3 加强政府工作建设并提高宣传及管制力度

作为食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宏观控制手段,政府可设立冷链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以减轻企业的前期投入负担。政府应提高HACCP体系的宣传工作,亦可学习国外企业,将HACCP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各类食品冷链行业中HACCP体系实施指南的制定工作,使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有依可循,使食品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物流技术的运用

针对目前冷链现状,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扩大冷库的建设,购进先进安全的冷链基础设施及运送设备,提高全国冷藏运输车的保有量,升级并淘汰部分使用年限超标和技术落后的设备,研究并引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利用RFID、GPS、EDI、POS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无缝监管和应用,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冷链建设,保障运输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HACCP体系在冷链中的有效运作。

3.5 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管控和发展离不开真实有效的信息传递。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需要得到完整信息链的支持。国家应加强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设置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及反馈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全面、及时、科学地搜集、加工、分析和食品各环节的储存及运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对HACCP在冷链物流中应用所产生的各个执行数据进行记录,实现承运企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市场及顾客间的资源共享,为HACCP体系的切实运作和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构建安全有效冷链物流运作机制的目的。

3.6 物流人才培养是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冷链物流中管理人才和工程人才的缺乏是限制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和HACCP体系有效运行的瓶颈。冷链物流及HACCP体系是复杂繁琐的工作程序,员工若未能得到较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操作及管理的相关素质、能力,会导致HACCP体系在物流过程中的空悬,使得真正的潜在危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企业可积极开展在岗人员充分及连续的职业培训,并增加一些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政府可设置专业的食品冷链HACCP应用第3方培训、咨询、认证机构,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从业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确保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作。

3.7 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好坏的评价机制

相关企业在应用和不断完善HACCP体系的过程中,可对其所运输的食品损耗率、总体品质上升或下降率、销售商及消费者对所运食品质量的反馈情况进行明细记录,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数据信息报告统计,以验证HACCP体系在现实国情及物流运作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亦可为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契机。

4 总结

中国是食品生产大国,食品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冷链运输是保障食品数量及质量的必要途径。着眼于当下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引进了HACCP体系及原理,系统性控制并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不足。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完善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数量和质量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大力推行HACCP管控体系,普及HACCP知识及运作原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研究深化和实践。国家应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的好坏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HACCP认证,应充分认识到HACCP体系对降低食品危害风险的显著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食品流通过程,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蔡国平.HACCP及IS9000的知识简介[J].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

36-37.

[2] 张月华.HACCP检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

2008(4):76-77.

第10篇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Biotechnology" course and student knowledge restrictions, 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ical science,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the course in order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exploring a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conducive to teaching and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learning.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科学史料;多媒体教学;科学研究

Key words: "Food Biotechnology" course; science materials; multimedia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18-01

0引言

《食品生物技术》是高等学校食品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针对学生毕业后在食品企业可能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鉴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应用发展趋势而开设的学科。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教授以“生物技术相关理论”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解析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技术知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辅助开设一些简单实验。

但是教学对象在接受这门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以前的教学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知识面的限制。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也感觉压力过大,很多东西是在以前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上的升华,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且也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实用方法进行探讨。

1重视科学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史料在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对对概念的归纳理解能力[1]。

例如在讲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时,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中心法则的确立,向学生讲述Franklin和Wilkins所作的基础工作,然后强调Watson和Crick尤其是Crick的前瞻性理论假设,通过这段历史向学生传递科学试验与资料查阅总结的双重重要性。

2重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传统的食品生物技术教学模式是以板书、挂图为主要教学媒体,按照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知识点逐条讲授,由于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面对繁多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授课效率较低,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

尤其基因工程,学生基础薄弱,记忆困难,而CAI可使这一局面大大得到改善,因为CAI利用大量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可以打破条件的限制,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依据食品生物技术学科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师的授课思路,制作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食品生物技术CAI课件,力求做到简捷、生动、重点突出,并加入图像、声音、动画和录像,适当采用超级链接,使授课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同时可用多种方式展现知识层次,如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突出重点内容,并区分需要理解的内容和只需了解的内容。

CAI教学可使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3]。比如基因工程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基因工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或使用静止的图片讲解,学象,很难理解,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基因工程的演示出来,并辅以录像,学生一看就懂,而且容易记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讲清重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以科研促进教学,彰显课程特色

食品生物技术不仅涉及到基因和分子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转基因食品与食品加工等应用方面的内容,因此将老师本人以及本校的科研融入到教学中,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4]。如将本人所从事研究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纳入到生物技术在转基因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应用中,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基因扩增与检测的原理。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这种以科研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而且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并引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使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形成风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科学史料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科学研究能使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提高学习兴趣,彰显生物技术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徐斐.《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优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22(1):170.

[2]陈珊.《食品生物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2:130.

第11篇

>>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含义;意义;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的含义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现代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以及细胞的融合技术等。主要用来生产功能性食品的有效成分、新型的食品以及食品的添加剂等。

2、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生物技术的意义

长期以来对食品的检测方法不外乎物理法、化学法和仪器检测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检验的需要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对这一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越来越认识到它在食品检验中的作用和意义。目前生物技术不仅用于食品的质量检验、食品安全质量的科学研究,还被广泛用于对食品产品生产质量的监控和质量安全的评价等方面。极高的选择性和敏感的特异性是生物检测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在对食品的检验中能够快速、灵敏、精准的检测出某些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因此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食品检测中,它对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3、生物技术对食品构成成分的检验

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的消费量也日益增加,食物的中毒问题也日益地突出,这严重地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当前,我国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采用的一般是细菌学的检验方法及血清学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对食品进行检验操作非常繁琐,且耗时长还费力,最终的检验准确性并不高,已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应用更加快速而准确的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运用基因探针技术、DNA、PCR 技术等对食品中所含的致病菌进行检验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对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验,检验和鉴定食品及其原料中的重组 DNA和其产物的应用方法,是对转基因的食品做标签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实验室中的检验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类:免疫学的方法、基因探针法以及分子标记法,他们主要是用来检验食品或者原料中的重组DNA或者其产物。

4、相关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生物芯片,是生物化学和其它的物理、计算机科学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原理是把待测的样品放在芯片的表面,根据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的亲和反应,来检验样品里的待检成分,实现样品的分析及检验。生物芯片能够在非常小的面积上并行地分析多种生物分子,也就是说其分析量很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分析出多种食品致病菌,并且其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

当前,国内主要研究的是食品安全,这类检验一般要做定性的分析或者比较简单的半定量分析,主要表现在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验和对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和有害物的检验这两个方面。

1)PCR 技术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传统的PCR技术,主要应用于对病原微生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实时定量的PCR技术指的是在PCR的反应体系里加进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的积累,对整个的 PCR 进程进行实时的检验,随后再通过标准的曲线对未知的模板进行定量分析。PCR- DGGE 技术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 技术)与 PCR 技术相结合,能够分离出长度相同,但碱基不相同的 DNA的片段混合物。巢式及半巢式PCR 技术,巢式 PCR 技术是在传统的 PCR 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设计两对引物,1 对引物在另外 1 对引物的扩增产物的片段之上,经过两次 PCR 反应检测某个基因;而半巢式的PCR技术,其原理和巢式PCR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减少假阳性的出现几率,同时,还能够使检测的下限下降。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应用

ELISA是把抗体及抗原的特异性相结合作为基础,把酶或辅酶当作标记物,来标记抗原或抗体,利用酶促反应放大作用显示出初级免疫学的反应。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来吸附抗原或是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及酶促反应。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活性高、特异性强,而且可以批量分析样品,广泛应用在食品的检验中,并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3)DNA探针法的应用

如果两条来源不同的核酸链有相互补充的碱基序列的话,就可以结合成分子的杂交链。如果在已经知道的DN断之上加上可以辨别的标记,就能够做成DNA探针,用来检验未知的食品样品里是否有可以互补的序列。近年,这种方法在食物微生物的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用DNA探针法来检验食品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

5、相关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操作人员的选用,实验室应当聘请具有一定生物学资质的人来操作,并且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要求其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困扰。操作要求,操作人员牢记无菌观念,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设施设备的放置环境,实验室应当具有适宜生物检验进行的设施设备条件,包括检验设施及辅助设施,并且要特别注意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各种设备及药品的正确配置,培养箱、水浴锅、于热灭菌箱和高压灭菌锅的安装要求:在首次安装时要校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记录以上设施其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定期对以上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最好是使用感应器来对运转循环情况进行控制和监控。药品配置,培养基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121℃灭菌 15min;部分培养基如胆硫乳培养基则需采用煮沸灭菌法;对于热敏感的培养基采用膜过滤法。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且样品采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以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和细菌的生长。采样用具及包装物必须是灭菌的;在样品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防止外来物的污染;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一般不应超过 3h,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

6、结论

综上所述,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应用需求下,需要对相关生物技术进行多方面更为深人的研究和开发实践,必定能为食品科技检验带来更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也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为人民带来更多的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