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10:4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电影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在我国发展迅猛,靠着广告商的赞助,网民的口碑和好评,点击率越高,广告效应越大,但是我们却发现点击率高的微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视频网站的内容需求和广告商们的营销需求一拍即合,使某些微电影走上了过度营销的道路。
1、微电影广告内容观赏价值低。目前,我国很多微电影广告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不乏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观看。
2、微电影传播环境混乱,制作团队专业度低。微电影广告目前的状况是由广告商赞助,制作团队的专业度良莠不齐,致使做出来的微电影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微电影的传播靠广大网友的分享和转发,也呈现出没有计划性和混乱的情况出现,上传很多不同的版本,甚至许多版本的清晰度不高,造成很多消费者不知权威的身在何处,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所在。
3、微电影广告进入门槛低。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致使监管起来很难,在广告传播之前并没有相关门的审查,也没有相关法律的限制,很可能会使微电影处于混乱并最终走向萎缩。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纵然微电影广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营销效果不容置疑,我们应该立足优势,探索出适合微电影广告发展的营销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消费者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能否打动消费者,创意很重要。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互动则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消费者不仅参与了互动,还参与推广,网民内部的转发数量急剧增长也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最大优势。
2、完善微电影产业链。微电影行业需要商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公司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在稳定的产业链下,微电影广告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微电影广告商的队伍日益壮大,视频网站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专业的制作公司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上满足不同广告商的需求,丰富品牌的个性,提升品牌的形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微电影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强化品牌形象。微电影广告对于品牌的宣传应该是从一性的、长期性的。不能仅仅以产品为宣传中心,应该以品牌的宣传为主。品牌的构建及维护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品牌的力量所在。长期的对品牌进行宣传,注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融入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品牌。使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诉求结合在一个好的剧本里,以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帮助消费者理解品牌的内涵。当然,也要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度,不能强加诉求,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被营销,应该使消费者不产生逆反心理。
4、整合渠道,多方位营销。仅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真正做好营销,需要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的配合。利用好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做好线下营销,提高广告的持续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互动起来,实现立体化的传播,开拓更宽阔的营销渠道。
5、加强微电影广告的监管。微电影广告的平台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投放是没有审查程序的,很多微电影广告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应该出台法律法规对微电影广告加以监管,这也是微电影广告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让微电影广告有法可依。
三、结束语
本文作者:胡珂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注册微博人群数量有限,关注电影微博的人数更少
首先,中国虽然拥有4.77亿网民,但是微博注册人数只有上千万,注册官方微博的影片,也只占所有上映影片当中的五分之一。所以,电影微博的粉丝基数稀少,关注程度较其他领域低了很多。电影微博营销这种方式,由于微博的刚刚起步,微博营销的刚刚起步,而且影片所能够涉及的影响范围有限,从而制约了影片传播的广度。
基于国内微博平台,营销范围不够广泛
我国的电影微博营销其仅仅是针对于国内的用户群体而言,电子社交平台的范围有限。虽然中国拥有者庞大的网民基数,但是由于地域的局限。境外很庞大的华人观影群,不能加入到关于影片的热烈讨论中。让影片的讨论质量,推广的深度和营销的范围,都受到了地域的局限。反观国外的电影营销,其微营销所基于的平台是Twitter,而Twitter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用户群体。Twitter的用户群体涵盖了许多国家级地区的不同用户群,因此无论是在涵盖的广度和深度上微博营销都始终不及国外影片的传播范围。
微博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微博营销有利也有弊。有人这样评价微博营销,“靠它成事很易,靠它坏事不难”。主要体现在营销的主观性过强。在我看来,微博营销关键是掌握好“度”,电影的制片方在进行微博营销时,应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正确的引导网民对影片进行合理评价。不能一味的夸大自己影片的质量,和观影感受。在网络时代,仅仅靠官方微博自卖自夸的“一面之词”难以赢得广泛的群众口碑,因此电影制片方在进行微博的推广传播时,应摒弃这种单纯以自身官方微博进行夸张推广的模式,而应广泛发动网民,引导其自发的对作品进行传播。让传播渠道多元化。《将爱》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在这一点上的操作成功。
因此,我国的电影微博营销应提高在这方面把控经验不足的问题。影片在进行微博营销时应十分注重这一点,随时掌控好微博平台上关于作品的评价,并尽量引导网民从好的方面对影片的评价。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很多学生抱怨周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写作业而已”。在思考如何布置周末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和教研组内的几位电影爱好者进行了“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一、周五拓展课:以电影知识的讲解奠定鉴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搞清电影与小说的区别,笔者先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动物农场》,阅读完之后,再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观看电影《动物农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寻找电影和小说对表现人物和表达主题所采用手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细节描摹是两者的共通点,但是手法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通过特写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展现;一个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有了阅读的基础,在学生观看电影时,笔者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处暂停。如当播放到老少校演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画面把其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然后翻开原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原作的差距。又如在播放到尖嗓煽动大家反抗雪球时,笔者提供三种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并探讨原因,以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再通过反复推敲琢磨,了解文字和电影间的联系。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电影该如何看,明白了镜头、音乐对表现主题的关键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电影的手法,笔者在第二堂拓展课上推荐了微电影《黑洞》《下一层》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如何来看懂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15~20分钟的影片,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象征”手法对主题的作用。同时,笔者继续让学生关注背景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紧张、舒缓气氛的烘托作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探究“典型人物的塑造除关注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外还需关注服饰、配饰等物件”。
第三堂课,笔者先播放微电影《百花深处》《过山车》,让学生体味人物的表现所隐含的深层寓意。接着播放《地球的那一端》《鸟鸟鸟》,并要求学生关注通过动作来展现心理的表现手法。
通过三次集中讲解,学生了解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的拓展课,笔者选择《神奇飞书》《彼得与狼》《父亲》等微电影,让学生自由探索,多角度地进行解读,以达到思维的深入。在学生观看电影前,笔者布置任务:分小组从特写镜头的选人、背景音乐的陪衬、画面色彩的选择、动作心理的联合等角度作观看记录,同时探讨电影的主题。
二、周末作业:围绕经典电影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调剂学生的生活,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设置的周末作业就是观看電影,具体做法是:每周由备课组下载好电影,发到班级QQ群,同时布置两三个简单的思考题(只布置两三个简单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个完成(书面形式),并在周一进行探讨。看电影对学生来说是放松,而思考题的设置又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能提升思维能力。几周下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了能在周一的课堂上尽量展现自己,都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结合之前学到的方法做笔记,而且记得特别详尽。
笔者推荐学生在周末观看的电影如下:
鉴于《动物农场》反映的是苏联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推荐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思考题的设置,一是围绕“特写镜头的意图和人性的优劣”来设置,如探讨康宁格少校抽烟这个特写镜头的意图,政委丹尼洛夫与敌军康宁格少校人性的对比,等等。二是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结合瓦西里的表现来探讨“何为英雄”。三是引导学生写人物评析,如写敌对双方的人身上的特质。
推荐的第二部电影是美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也是有关二战的,放在《兵临城下》之后观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次围绕关键词来确定思考题:探讨电影中的“温暖”“宣传”“友谊”;探讨“人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同时,笔者还试着出一些小论文题,如结合三部电影,试着探讨“宣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老上校的宣传,尖嗓的宣传,歌曲《英格兰的牲畜》的宣传,《兵临城下》中政委的宣传,“七戒”的宣传,小不点所创的《拿破仑同志》的宣传,等等。这一系列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白宣传的手段以及达成的效果,为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思考题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严谨度,如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让学生思考:请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纳粹”的教育与洗礼后,才认识那个犹太小男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思考题,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要综观全局才能解决。
思考题是学生深入观影的抓手,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至关重要。
三、“群影鉴赏”课:以“同主题”“同国家”电影的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之后,笔者借鉴“群文阅读”的概念,开设了“群影鉴赏”课,即用一堂课对三部电影进行探究。
如就《动物农场》《兵临城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引导学生围绕“贯穿三部影片的线索各是什么”“三部影片中都有‘古堡’,这个设计有什么意图”“美与丑在三部电影中的体现”展开探究。
又如以“爱”为主题,选择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国电影《钢的琴》和法国电影《美女和野兽》,引导学生对比人物选择的差异、塑造人物手段的异同、细节刻画和场面描摹的侧重等。
再如印度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往往选用一个小的切口来体现一个温暖的主题。《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所谓的“差生”;《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的主题。《为爱灭亡》《萨拉提的颜色》等电影也是如此。就这些电影,笔者让学生分析主演阿米尔·汗在不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延伸到对印度电影特色的探讨。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关键词:影视剪辑;蒙太奇;微电影艺术
微电影,毕竟还是偏向电影制作多一些,不论是用于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或个人理想的具象化,都脱离不开“电影”二字。而电影,向来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微电影的艺术形式感在我眼里占据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而艺术永远脱离不了技术基础,无论是美术,音乐,写作,还是种种,艺术的范围广含之大,都建立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之下,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国家提倡“匠人之心”,我也想从最为基础的方面和最抽象的艺术形式方面来实现电影行业中的“匠人之心”。
一、剪辑技术
说到剪辑技术必然是要知道蒙太奇手法的,蒙太奇手法原本来自于建筑术语,意为——脚手架,之后延伸为构成,装配的意思,放置电影中我觉得是人们掌控时间的一个很微妙的手法,我们可以运用蒙太奇手法肆意的改变时间,人物,地点的顺序,营造神秘且丰富的内容,通过错乱人们的感官来进行大脑皮层的精神冲击,这是很美妙的。我开始对蒙太奇手法感到迷恋是起始于王家卫先生的《春光乍泄》,于是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当时懵懂,实在不明白便又查了许多资料,发现蒙太奇含义之广,但最重要的是在此手法之上表达哲学方面深层次的含义才算运用的巧妙,既要流畅不显突兀,又要让人们从情感的潜意识里认同,于是乎,技术便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我曾认为蒙太奇只是单一的剪辑总称,只是事物与事物的叠加,单是做了加法。引申到了艺术,哲学层面,也就是爱森斯坦所描述的蒙太奇。我在搜索文献的时候便看到这样一段话:普多夫金强调蒙太奇就是一系列叙事元素的叠加;而爱森斯坦则认为蒙太奇是“冲突和碰撞”,是元素(镜头)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全新的含义(不是元素含义的简单叠加)。他认为人们对蒙太奇容易形成两种极端:过分关注技术和过分关注内容。蒙太奇的真正意义在于其“整体的、总的、起连结作用的东西”,也就是能将两个独立镜头连接起来使其产生新的意义的“冲突和碰撞”。因此,爱森斯坦不单把蒙太奇看做一种叙事的手段,更是看做一种隐喻和修辞。从蒙太奇中我们可以发现哲学中艺术的升华,所以在梅里爱的眼中电影具有惊人的、无限的宝藏,只要根据一般的基本元素进行独创(即使是本能的),那便有了艺术。
二、电影艺术
微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使人在对这部影片深入之前就开始回味,在哲学与艺术方面更加强烈,正因为时间简短,所以在剪辑上更多注重的是艺术体现。蒙太奇手法不仅弥补了艺术感的缺失,还完善了故事性的延续。举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傲慢与偏见》,是著名导演乔•怀特的作品,导演不惜几十秒钟时间刻画达西放松手时的动作将他内心的爱慕与激烈的情感刻画出来。微电影是达不到这种精美的心理刻画的,但蒙太奇却能有韵律的而又简短的表达电影的精髓。说到电影艺术便让我想起 [ 捷克新浪潮 ] 时期的电影,其特点便是放弃教条主义的艺术准则,我的捷克启蒙电影来自于 F.A.Brabec 导演的剧情片《野花》,改编自 19 世纪捷克诗人 Karel. J. Erben 的歌谣集,并用巧妙的方式将它们用不同的色彩跟情绪串联了起来,结构紧凑圆润,呈现了一出出短暂却回味深长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奇幻戏剧。摄影师出身的导演F.A.Brabec 对光影的雕塑可谓鬼斧神工,滤镜的使用比维拉•希蒂洛娃的《雏菊》还要多,而且富有现代电影的美感,非常鬼魅和迷离,同时凄凉华美,无论是水景还是林景或者是雪景都拍的很独特。我从中又看到了微电影艺术的曙光,由于《野花》是由 7 个东欧故事组成,每一段也都是简短而又精致的,更是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微电影制作上的另类手法。爱森斯坦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为此我们也想将蒙太奇艺术延伸至微电影。上面我也提到蒙太奇对于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艺术也是包含剧本艺术与画面艺术的。电影不仅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而且是艺术的综合,是艺术最直接的反馈。而微电影则难在,不仅要简洁精炼,同时也要反馈艺术和商业用途。在画面艺术上我们翻阅了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路易•卢米埃尔是一位摄影师,他的影片就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既:他们是一种有系统的“活动照片”。他是当时杰出的摄影师之一,擅长快速摄影,对于主体的组织和构图都具有杰出的见识。卢米埃尔的第一部电影是“工厂大门”,是一部宣传片。由摄影思考电影,他最原始的拍摄手法非常适应于微电影。卢米埃尔的作品既像一本家庭照相册,同时又像无意中拍下来的一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纪录片。他在拍摄“出港的船时”利用背光的反射作用,赋予海浪以一种立体感,独出心裁,非常巧妙的设计了构图,把两位卢米埃尔夫人和他们的婴儿安排在画面的上角,使画面带有浓厚的诗意。
三、总结
总结完学习到的技术与艺术,最重要的便是实践。从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技术的欠缺与概念的体系,但实践不仅是反复的进步,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打磨,不断地、建立才能汲取精华所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涉及了情节片和记录片。面对有限时间,有限的能力,我们有无限的思考空间。究竟前人的艺术理论和现代的技术含量能带给我们怎样更加蒙太奇的惊喜?我们能从这时空之间获得的加法结果是大于数字的综合还是升华至哲学的思考?如何将这些精髓融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去?这些都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会产生新的理念和研究方向。最后,我还是非常赞同梅里爱的理念:电影具有惊人的、无限的宝藏,只要根据一般的基本元素进行独创(即使是本能的),那便有了艺术.
参考文献
[2]《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
皮力
曾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教师,Boers-Li画廊合伙人之一。在尝试过各种项目、闯荡过各领域之后,皮力最终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良好的画廊制度,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发展。他独特的视角和对艺术届针针见血的评论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前两天,我在上海的饭店里面备课。一首F.I.R.的《我们的爱》飘到了我耳中,让我想起了2005年的卡拉OK生涯。那时和电影界走得近,常常在工体东门开“两会”(“唐会”和“美丽会”)。这首歌就是那个时候电影界人士爱唱的,就顺手在微博上共享了一下,推荐了一下。然后朋友们就不答应了,纷纷调侃我的趣味有严重的问题。过两天,我又推荐了《百万美元酒店》中U2的配乐,没有人理我。由此看来,人们理解前卫艺术人士的音乐、美术、电影乃至诗歌趣味都应该理所当然的前卫。其实不然!
我不知道我的电影趣味在专业人士中被如何看待,也不知是否因为好的艺术电影不让上院线,我其实还是会有一点被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所吸引的,会花钱买票看他的电影。冯导最近在微博上虚拟了一个桥段,说他有个表哥在艺术家聚集的北京宋庄修车,后来被人误认为是行为艺术家云云。不知道为何前两天一个开外语学校的成功人士连续数月抗议南京产的电冰箱关不上门,结果在北京研发西门子控制技术的总部前面砸了三个冰箱。我当时就预感他也会把自己牛头不对马嘴的抗议叫做行为艺术。果然,前几天隐约听见这位外语老师号称还要到798砸冰箱表演行为艺术。
说来惭愧,我对行为艺术并不见得比冯小刚和砸冰箱的外语老师更热爱,虽然课堂上常讲,博士毕业论文里也涉及过,但是没有专门做过行为艺术的展览或者特别邀请过行为艺术家参加我策划的展览,更没像舒阳那样专门做过理论研究并组织过行为艺术节。然而我却因为在刊物中组织过针对用尸体做行为艺术的讨论,而被批评和围攻过。不同的是,当时批评和围攻的是最近开文代会的美协理论专家们,而现在围攻行为艺术的是“知识精英”。不知行为艺术得罪了谁,腹背受敌。
对于我而言,作为反抗媚俗文化和政治抗争的行为艺术起源于未来派的戏剧,繁荣1960年代末的反权威运动,但并不必然因此比现实或者写实艺术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且当下的行为艺术中,好的和差的确实混杂得比较厉害。但是对于稍有判断力的人而言,不至于把所有惊世骇俗或者无聊透顶的行为都称为艺术。
我不认识冯小刚,读他的简历知道他学过绘画,也听说他们华谊兄弟的合伙人和导演都收藏写实油画。只是听说而已。我觉得冯小刚既然是知识精英,而且是藐视权贵的知识精英,就必然明白一种新艺术形式确立的苦难,当然并非所有的革命的艺术形式都是成功。所以我不喜欢冯小刚的微博的原因是,他在趣味上如何无所谓,但是不应该把自己的趣味作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并打击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实验。这个道理冯导肯定明白也体会过,一个导演可以把电影节作为检验电影艺术的标准,但这绝不能转换成对于把票房作为检验电影艺术标准的冯导的鄙视。
我较真的言论一出,就有人说冯导演这个是调侃。其实刚刚在《非诚勿扰》(有几个镜头是在我们画廊对面的设计酒店拍得)中借葛优之口调侃过798,现在又来了个“行为修车论”。我倒是确信冯小刚导演不待见当代艺术或者行为艺术就是必然的了,所以这番言论也不是如某些人辩护的那样是调侃,而是艺术观点的体现。玩世是冯导这代人的特点,也是他们的策略,你一较真,他就看起来像调侃,你不较真,他看起来是个有影响力的态度。
最近在做些85’新潮的研究,颇为羡慕那些时代诗歌、电影、视觉艺术的共生和共进。现在也没有想明白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我明白的是,当代艺术和行为艺术不是骚扰冯导的娱乐八卦,不是少干活多分钱的电影官僚,不是落水狗,不属于冯导痛打的范畴。不仅不该痛打,而且他们还和冯导一样是在对权威挑战。如果要给冯导找个台阶下,我的逻辑是,既然冯导严肃的都市电影有时都被批评为相声和小品的集合,那么当代艺术理解为修车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所以冯导的微博还是可能是“善意”的“自嘲”!
关键词:微电影 特点 传播效果
微电影《这一刻,爱吧》2012年4月在网络上推出,不仅在一个月之内突破过亿点击量,更引发了网友对爱情观点话题的热烈探讨。2013年推出《这一刻,爱吧2013》,再次延续了去年高点击率。下面从受众、传播渠道、内容、传播效果这四个维度对网络微电影《这一刻,爱吧》高点击率的原因作出详细分析。
一.受众分析
(一)年龄特点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微电影的主力消费群是90后的年轻群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年轻群体的消费特征有关。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品市场日益充盈,中国开始逐渐步入全民消费时代。而90后群体,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特点是符号价值的意义高于使用价值。当微电影中的符号代表浪漫、奇异、欲望、美丽、满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美好生活时,这些符号的意义几乎代替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青年群体往往希望借助这些符号,传递其代表的寓意。《这一刻,爱吧》中多次出现可爱多冰淇淋,往往都会为剧情增添更多的浪漫气息和甜蜜的氛围。例如在第二集《爱,一斤多少钱》,女主角可可表情十分沮丧地坐在篮球场旁,这时男主角递上一只可爱多给可可,“想哭就哭吧,又不是仙人掌,不用一直故作坚强。”可可听到男主角的安慰,表情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拿着手里的可爱多,开始和男主角诉说真心话。这里可爱多的作用,是为了安慰难过的女主角,让可爱多化身为甜蜜幸福的使者,安抚一颗受伤的心灵。而90后的青年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极强的好奇心,因而在消费行为上主张个性,厌倦传统。“可爱多”在剧情中被赋予了很多的美好的寓意:甜蜜、浪漫、幸福。很多人表示看完《这一刻,爱吧》,很想去尝一尝可爱多的滋味,而这支代表浓情蜜意的可爱多在年轻情侣之间更受欢迎。
(二)消费时间特点
微时代是传播语境的“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传播语境的出现与网络受众的生活及消费习惯有关。网络受众以年轻人为主,青年受众更倾向于那种迅捷的快餐式文化。而微电影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一刻,爱吧》一共有四集,每集时长不超过十分钟,围绕着一个主题演绎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且情节发展和下一集剧情有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
二.传播渠道分析
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多样化促使微电影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在视频网站,受众直接通过搜索相关微电影观看。其次社交网络平台这一传播渠道不容忽视。例如微博以其信息、传播信息速度快,并且既可以图片,也分享视频的优势,成为微电影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一位观看完微电影的受众有200万粉丝,那么他分享的微电影链接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另外人际传播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多位网友表示是在与朋友聊天中才得知微电影《这一刻,爱吧》,于是上网观看。这也体现了人际传播的“顺应理论”:“通过提高人与人的相似性来减少关于他人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减少交流差异的目的。”[1]我们往往希望在交往中,彼此拥有更多的共同兴趣或是话题,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利和愉悦。所以当一个好友向你推荐他喜欢的东西时,人们一般都会选择接受并且花时间去了解。
三.内容分析
有学者认为“从传播的角度讲,微电影传播的内容和受传者相似性和相关度越高越能引起共鸣,传播效果也越好。”[2]一位受众看完《这一刻,爱吧》之后感触很深:“可可对男主角的感情就像将要沸腾的水,为了让水不再升温,她选择努力压抑让水冷却。但最后还是勇敢的向喜欢的他表白了。我也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对他的感情也到了即将沸腾的98度,因为怕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我选择整理自己的心情,默默地关心陪在他的身边。微电影中‘恋人未满’的感觉也让我感同身受。”校园题材加上年轻人经历过的爱情,相似度和共鸣感双管齐下,保证了微电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最佳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3]
为了证实《这一刻,爱吧》是否达到了最佳传播效果,笔者对五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分别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认知层面、心理层面、行动层面。认知层面总结了大学生对微电影商品符号的认识,心理层面包括对校园恋爱的态度,行动层面主要考察微电影是否让受众的恋爱行为发生改变。
(一)认知层面
五位采访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他们每个人在看完《这一刻,爱吧》,对内容的认识和态度都有所差别,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记住了“可爱多”。可爱多在每集出现的次数至少有6次,每一次出现都让人记忆深刻,有时是恋人重逢后的小礼物,有时是餐后甜点,有时充当吸引女孩注意的道具,有时化身为安慰受伤心灵的良药……可爱多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它象征着甜蜜、浪漫、可爱、温暖……一切美好的寓意都嵌上可爱多的符号。尤其是那句“这样的你可爱多了”,不知是广告还是主人公内心的表达,都让“可爱多”深深地印在受众的脑海里。从认知层面上说,《这一刻,爱吧》成功地将可爱多营销推广,并且让受众都爱上这款小巧又甜蜜的冰激凌。
(二)心理层面
校园爱情故事总是上演着青春偶像剧:每个男孩心中都幻想过一个清纯女孩,渴望肩并肩行走的喜悦,渴望十指相扣的温暖。而每个女孩心中亦构思过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和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着背谈论青想。《这一刻,爱吧》也同样讲述了菁菁校园里的浪漫情怀。五个来自不同年级的采访对象,他们对于微电影中的爱情有着不一样的感触。大一男生向往邂逅一段浪漫的校园爱情;大二女孩喜欢诗意般梦幻的缘分;大三女孩正在上演微电影中的桥段;大四男孩怀念错过的遗憾;研二女生守候着寻常的幸福。每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大三女孩和故事中的女主角同样经历着“恋人未满”的阶段,他们一直以来是好朋友,但是女孩对男孩的感情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维持友谊,女孩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努力让即将沸腾的98度水冷却。故事中的女主角最后选择向好朋友坦白,而现实中的女孩仍在徘徊。
(三)行为层面
《这一刻,爱吧》讲述了四个象限的爱情:相信真爱,主动争取,不信爱情,被动等待。微电影演绎了四个阶段的爱情修行,同时也在暗示受众,每个阶段都要有“这一刻,爱吧”的勇气,“让爱如此的真实坦白”。当受众经历了心理和态度的变化时,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层面上的效果。青涩却无惧的大一男孩在第一象限,相信爱并且勇敢爱;大二的女孩还在第二象限里幻想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大三的女生在恋人未满的第四象限犹豫彷徨……每个人都在经历不同的感情阶段,每一集剧情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给人以思考。大三女孩已经感受到女主角面对98度的爱,自己也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微电影最佳的传播效果不仅仅在于成功推销出商品,更重要的是让商品传递的符号价值扎根在受众的心里。因为这种无形的符号价值才是无价的宣传,当信息传递的寓意能够引起受众原本价值体系的变化,即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有了改变,才是真正体现了媒介传播的最佳效果。“文以载道”,如果微电影传播的内容能够让受众依附现实去思考并且改变行动,也就真正地实现了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莹.传播学理论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4]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2010,(7).
[5]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6]何少杰、朱青.微电影:命名、分类及本体论初探[J].电影新作,2013,(2).
注 释:
[1][美]莱斯利·A·巴克斯特、唐·O·布雷斯维特著,殷晓蓉、赵高辉、刘蒙之译.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08
[2]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2012(07)
[3]郭光庆.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8-189.
摘 要 自体育用品产业迅速发展以来,国内各运动品牌企业发展速度呈迅猛加速之势,其营销策略更是层出不穷,作为国内典型的特步也毫不例外。本文从特步媒体营销策略入手,针对特步公司目前营销状况,分析该公司加入新媒体元素后,其营销策略对于特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而完善其公司的媒体营销战略。
关键词 浅析 特步 新媒体 营销策略
目前,国际体育产品正日渐涌入国内市场,势必给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带来新的冲击。特步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就新的营销策略,笔者认为正是借助知名媒体品牌合作,推广“时尚运动”的理念,使目标消费群体接触广泛的网络媒体,提高品牌影响力。
一、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企业或者经营性的公司为推广、推销其产品、服务等实施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思想等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的集合。
(二)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高科技术革命冲击下的一种前沿媒介,不再只拘泥于传统电视广告、报纸于一体的旧媒体时代的传播介质,它融合了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新的APP软件。
(三)特步的营销策略
笔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特步公司的营销策略,其公司采用重点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独到新颖、吸引受众目光、提高营销业绩的策略来巩固自身的体育地位。而新媒体营销手段,无疑对其产品的销售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特步旧媒体的营销策略
对于隶属于福建地区的一家体育用品特步公司于2001年出现,刚起步的特步通过大量纸质媒体―报纸、杂志、海报等的发行来刊登特步的信息让内陆人知晓,为此打开了门路。随之,特步为了加大对品牌宣传不断运用媒体技术,强制性在电视节目上方插入简短精炼的宣传,但因为这种广告植入只有在人们忽略电视内容才会悉心品读并去关注特步,其效果不佳。
三、特步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一)特步微博、微信等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专门开通官方微信、微博来积极推广其旗下产品,通过与粉丝私信互动从而加深人们对特步产品的认知,熟知特步产品的性能,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通过微博关注对粉丝发放奖励、微信朋友圈更新对转发者发红包奖励等,这点极大地提高了特步的知名度并为其本身获得了广大好评。
(二)特步动态广告宣传、综艺赞助的新媒体策略
特步公司讲求从战略角度出发去积极地推动产品营销,运用动态的明星运动广告来展现特步体育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而且在代言同时插入广告语对特步品牌加以定位的宣传,能够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体育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时,荧幕广告、综艺冠名策略增加潜在消费者,无形之中勾起很多观众的购买欲,这可以对其品牌的促销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
(三)电视剧、电影的植入,加大了特步营销率
特步对当下很流行的电视剧和深获人心的电影中间接性的植入广告和图标,直接推动在市场营销中的效率。最近流行的《一生一世》电影中,可以清晰看到特步logo,这不仅是特步对电影内容的宣传,更是对特步品牌自身的宣传,不仅在与观众的互动上增加了信任感,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特步这样的品牌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四、特步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实施成效
(一)特步运用新媒体营销策略提高了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特步企业在2007年正式上市进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开始大范围大规模的采取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并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体育产品业里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前三甲。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体育产业迅速蹿红,特步公司更是加大了对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大步推广,给特步带来了最直观的经济收入。
(二)特步新媒体策略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
特步利用新媒体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有犀利的优势。新媒体传播给特步带来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更加方便了特步的改善和调整。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不仅在信息的传播上体现出高速准确的效果,而且在潜在消费者的影响中也起了很快的沟通性能,在科技中直接与消费者对话,加速了特步品牌特色。
(三)特步新媒体策略加速了品牌形成
特步积极赞助各类赛事,使得新媒体传播把特步推上了另一个高峰。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行业内不少体育品牌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了应对竞争,特步在2009年还与天娱娱乐传媒公司签订协议,利用人气明星做代言人,冠名赞助快乐女生等知名艺人全国巡演,在最快速有效的时间里借助快乐女生的人气提高特步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特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加深消费者对特步产品了解,为特步产品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途径和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特步采用的新媒体策略,提高了特步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赖,拉动隐型消费者,促进特步营销。特步运用新媒体策略同时应注意其存在的弊端,有效地避免,并将新媒体策略的优势更加有效地放大,将对特步公司的经营创造又一新高。
参考文献:
[1] 董昆.论中国体育品牌的营销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7):98.
论文关键词:优酷,视频网站,长尾理论,市场
一、优酷——强大的视频网站
优酷网(YOUKU.com),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于2006年12月21日正式推出。该网主要为用户提供视频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互动需求和多元化视频体验需求。高端的技术水平、产品服务和品牌认知等优势让优酷网在视频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视频领域屈指可数的能够获得1亿元人民币以上投资的网站之一。世界级的风险投资给优酷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让其能从容地去发展网络视频业务。除此之外,创新的营销策略也成为了优酷飞速成长的驱动器。优酷将长尾理论的营销策略与中国网络消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赢得了高位的品牌影响力,使其始终处于视频网站的领头羊的地位,高居行业之首。
长尾理论(见图一)由《连线》主编安德森提出,他认为以前大热门或者大规模生产统治了一切,而如今大热门不再是唯一的市场。“大热门正在与无数大大小小的戏份市场展开竞争,而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多样化市场”。[1]安德森对在线音乐公司Rhapsody一个月的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曲线头部几首大热门被下载了无数次,曲线随着流行度的降低陡然下坠,但它一直没有坠至零点。它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市场,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2]
长尾理论模型(图一)
二、优酷的成功关键:重视长长地尾巴
2010年据中科三方调查显示,优酷在未提示品牌第一提及率及最经常使用率两大核心关键指标维度,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从而以绝对优势领跑行业。[3]优酷视频网站巧妙利用了这条长长的尾巴,在追逐热门吸取大众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小众产品,用丰富的视频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网民,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多元化的视频种类使得用户各得其所
优酷视频种类多样,除了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主要视频以外,还有原创、娱乐资讯、科技、财经、体育类等多种视频。按地区,电视剧包含大陆剧、韩剧、港台剧;按类型,有言情、都市、家庭、古装等16个类型。电影分为强档专区、影视热点、港片精选、最新华语片等多种类型论文格式。新的供给需有新的需求相伴,2008年,优酷相继推出了专业旅游频道,母婴频道、游戏频道、汽车频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进军,吸引有专业需求的视频用户。详细的分类方便用户选择视频内容,既满足了主流受众又为小众需求者提供了特产品。优酷视频不仅类型多元,还在风格上融入了青春、活力、怀旧、复古、创新、趣味、另类等多种元素,可谓是视频的集合器。
(二)原创的力量贴近“新兴势力”
在优酷网站的受众中,不乏追求原创作品的爱好者,这部分人群多为80后青年。他们关注创新也热衷于创新,这一群体成为优酷视频网站备受关注的“新兴势力”。从2007年开始,优酷多部以青春为题材的原创网剧作品,如《嘻哈4重奏》、《天生运动狂》成功进入80后市场。2010年正式优酷推出了“优酷出品”战略思路,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青春主题,短小精悍的特征加之网络发行方式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网络观看习惯。[4]青春系列的电影短片不仅具有新颖的传播方式,还以80后为主题的故事唤起这一人群的集体共鸣。2010年初,推出的“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以“这个时代的青春”为主题,展现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奋斗、自我表现和青想。短片之一《李雷和韩梅梅》以上世纪90年代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两个虚拟认为原型,将现实中的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呈现出来。一幕幕童年的美好回忆市场,让80后怀念着懵懂、叛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面对如今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共同分享80后熟知的故事,感叹80后的无奈与辛酸。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80后对此类视频表现出了强烈关注。据统计,“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其中压轴短片《老男孩》单片的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主要受众年龄为19到30岁,职业多为学生、白领,学历集中于高中到本科。(图二)足以说明,“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已经成功的进入了80后用户的视野。
此外,时尚、旅游、游戏、搞笑、汽车、原创类视频迎合了年轻人自主、时尚、前卫的群体特征。他们将独特想法,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了一群追求新奇、敢于突破的拍客一族。优酷的视频空间超越了博客、传统非视频空间的功能,具有动感、立体、表达力强、创新空间大的特点。牛人空间、拍客空间、原创空间、资讯空间等多种类别让具有不同特长的用户能在专属的平台上展现自我。原创视频的流行让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还成为了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这既符合年轻人表现自我的欲望也让其在点率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搜索引擎——长尾的助推器
就如安德森所说要创造一个繁荣长尾市场不仅要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使客户的选择面更加充分,还要帮助消费者帮找到产品,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怎样连接供给与需求将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从而推动需求沿曲线向右移动。如Google的“群体智慧”搜索引擎,iTunes的好歌推荐,消费者的博客、空间都能够达到引导消费者快速获得信息的效果,它们主要就是降低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搜索成本就是指任何妨碍你寻找目标的东西,如时间的浪费、争论、错误的时机或迷惑之处。[5]如果能让用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节省时间,减少迷惑、避免被误导,这就降低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优酷视频网站的优酷指数正是降低搜索成本的利器。优酷指数以搜索、播放量为标准,对亿万用户的网络收视行为进行了分析。向用户提供电视剧、综艺、电影、动漫、音乐等视频的Top50排名参照。优酷指数分为搜索指数和播放指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指数排行来选择热门的视频,还可以通过数据报表、指数曲线、多指数对比更全面了解各类视频的使用情况。此外,优酷真情季则通过新版面的设置、logo冠名的方法引导用户浏览,主动推荐产品论文格式。在按条件搜索产品时,不仅可以输入视频全名或者关键词来搜索,还能根据地区、类型、发行时间等条件筛选市场,为用户省掉了豪无头绪寻找的麻烦。无论视频推荐还是视频搜索都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搜索成本、找到目标消费产品,将用户的需求推向长尾的后端。
三、对优酷的建议
消费者的行动和反应往往是最有用的指示信号,优酷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和工具,不能单一的以点击率来判断消费者的喜好,还应通过用户的评论、使用反馈、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做出最贴近用户需求的策略。企业不能仅限于自己的观点,二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了解产品对消费者以为着什么,能够意味着什么。[6]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提供消费者最期望的产品。
鼓励将微视频发展为微电影,注重新媒体电影的长尾效应。传统电影具有庞大而复杂的制作发行方式,巨大的投资风险,使得很大部分电影最终未能走上荧幕。新媒体电影以互联网络为传播载体的优势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网络短片加电影的创意、制作、发行模式集中了互联网与电影的双重优势。既精工细作又短小方便的特点使之能够快速融入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
优酷的信息搜索方式还需向人性化、精确化改进。用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会花费大量时间来浏览这些视频以找到符合需要的。冗余的视频即浪费了网络资源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选择。如果在搜索视频时,不仅能搜索出包含所有关键词的结果,还能对网页关键词的接近度进行分析。按照关键词的接近度确定搜索结果的先后顺序,优先考虑关键词较为接近的结果,这样就不仅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还避免了用户在无关的结果中徘徊。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09(4):5.
[2]韩志国.长尾理论和网络媒体的兼收并蓄[J].中国传媒科技,2007,(8).
[3]中科三方调研显示:优酷品牌影响力再占鳌头.优酷动态,youku.com/about/cn/news_youku_view_1193.html,2010-12-24.
[4]“优酷出品”战略全新登场.互联网影视综艺“整合出品”时代到来.优酷动态,youku.com/about/cn/news_youku_view_291.html,2010-04-20.
[5]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09(4):21.
[6]道恩?亚科布奇.凯洛格论市场营销[M].海南出版社,2003(6):133.
一、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
电影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它的直观性、逼真性、通俗性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它是声、色、光、影的完美集合。微电影,更以其“具体而微”的特点,既适合在这个读图时代成长的学生,又能灵活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用微电影吸引学生登入作文的殿堂,真是非常好的路径。它可供选择的内容实在太多,从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到国人自拍的各种类型微电影,不难找到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好片子。电影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在你面前真情流露的人物形象;电影中,人们历尽艰辛实现了最美好的追求;电影中,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最真挚的抚慰……同欢愉,共悲凄,在短小的时空里,抽身现实,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与我们用文字表达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有利于开创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思维的手段主要靠教师灌输,思维训练量比较少,导致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无话可说,也就无话可写,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尽管教师详批详改,详导详评,但实际效果还是事倍功半。优秀的视频往往有一个出彩的剧本,审题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都要推陈出新。拿来做范例必然使学生思维更敏捷,变得更聪明,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写出创新文章来。比如给学生播放过这样一个广告,是父女之间的隔时空对话。将要死去的父亲告诉女儿要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他将躲起来看女儿,并且一直爱着女儿。女儿要遵守规则:不能哭、照顾好妈妈。十年后女儿长大成人,说自己赢了游戏,终于可以哭了,也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爱。广告非常感人,拍的温馨动人,却是一个房贷广告。虽然结尾广告词有些煞风景,却可看出广告设计的独具匠心,对学生开创思路颇有启示。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谋篇布局
无论语文教学如何改革,写作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不少学生,平时作文材料积累了不少,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就是到了高三还是写不出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文章来。究其原因,除文字基本功外,还有思路不清,不会谋篇布局。我们在作文指导、作文讲评时哪怕说的头头是道,说得唾沫四溅,还是有些学生不知所云,老师累,学生苦。怎么办?不妨也试试用视频。当前的娱乐节目种类很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我个人很喜欢《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里面不乏出彩的演讲。细究下来,很多演讲词就是逻辑严密、语言优美、论点突出的议论文啊。我将陈铭的《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当做范例。视频中先介绍了陈铭,博士生的身份让学生羡慕不已,又强调了两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的身份。可是就这样出色的人却号称辩不过自己的老婆。所以和学生一起饶有兴趣地看了他的演讲视频,又一起解读这篇演讲词。并引导学生列出了提纲。通过对提纲的分析,就水到渠成地介绍了作文结构中的并列式,再次强调了结构严谨的意义。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学生也有话可写了。
四、有利于学生观摩佳作,激发探究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实践证明,品读佳作、借鉴写作技法是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阅读了一定量的美文佳作后,势必对行文章法有所趋同,进而影响自己的作文。而运用信息技术,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这些名篇,帮助学生有机会阅读到教师推荐的更多文章。当然,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法可以多种多样。配乐朗读、情景诵读、字幕展示这些多媒体技术的组合,都可以作为学生观摩作文的形象化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宣读,这种加入了视频的佳作欣赏课,既调动了学生欣赏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以教学方式的变革赢取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一次给学生播放了佳作赏读《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在音乐、画面的衬托下,随着朗诵者娓娓到来,此文显得更加优美动人,感情真挚。
五、利用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写作文要憋足500字,平均每写十来个字就要数一遍,通篇下来只是提高了验算能力。中学开始写议论文,动辄两三千字,逼得我几乎要放弃写作。那时候的我们尚不知道如今有一种叫“围脖”的东西,让你在140个方块字里心痒难搔,一件事恨不得连刷三五条才过瘾。这是摆弄文字的乐趣,也是心理上的争夺站。被逼着做减法,删掉那些漂亮的形容词,改掉穿靴戴帽的习惯,留下最精粹的,才是你真正想表达的——原来真正要讲的也不过一百来字尽够装下,又何必千言万语。
减法的好处,诗人最知道。基本上不论诗好不好,掰开来写散文,都还不错,比如徐志摩。所以减法比加法难做,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笔画少的字最难写,寥寥两三笔,构架,气韵,一目了然,无从遮掩。
减法是极工艺、精妙的艺术。养身专家研究食谱,最后建议每餐只吃一种肉类才最利营养吸收;广告可以长到拍成一部微电影,但最见功底的是平面广告;家居开始崇尚极简,偌大空间常常只放一张长几,一椅一画,就让你去看那空空如也,看那太阳从长长斜顶射进,地板上自由移动的光影。还需要举例么?传统国画,蜕变后的窦唯,以及金基德的电影,蒂凡尼的指环……也都是山重水复,包罗万象之后,一个最简约,最清淡,也是最贴切,最入骨的表达。
理想亦然。从前的我心里揣满梦想,一个也舍不得丢,后来流云散尽,发现属于自己的,还是天赋范围里独喜的那一样东西。当我电脑里堆积的那些未填满的小说“坑”越来越多,当脑子里充盈的故事互相撞击刻刻不安宁,当手指触上键盘文字便仿佛自己生脚往外涌出,当吃饭发呆,走路自言自语,时常忽然就一个人笑出声来……我忽然明白,单单写作,满足不了我躁动的心,单单文字,不能填满我饕餮的创作欲。某一天,那个小心思终于像轻飘飘的羽毛一样落在我的心里——我要做独立的广播剧,以自己的小说为蓝本,重新编剧,再独立剪辑与制作,我要以从未有过的理念,挑战一个人担起一个团队的工作,我要独尝集编剧、导演、制作、表演为一身的巨大幸福,做出颠覆传统的电影型广播剧。
那种奇妙的感觉啊,艰辛和考验不用赘述,但耳中的旋律波动带来扑面的,飞旋的,奔突澎湃的电影画面时,还有谁能比我拥有的更多呢?在我创作的《他有眼儿媚》历史广播剧里,每一个演员都任劳任怨不拿报酬,粉丝们不停自荐来“打酱油”和推荐音乐,一名听众甚至利用寒假自己也独立编剧制作出自己的广播剧……以及,学生们对北宋的历史开始加倍留意,逢到历史课和古文课总会认真备记……这是不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呢?
人生是逐步加,再逐步减的过程,是必须做减法的,但你为了什么而减,为了什么而舍弃其余,是一个根本的命题。我多想我们一心一意维护的东西,可以叫做“理想”。在我们风雨飘摇的小船上,因为生活、健康、家庭……等实际生存问题而不停抛下其余的包袱时,这个叫做“理想”的东西,依然安然存在,成了真正定向的舵,它的份量压着浮躁的心思,光亮也使心灵不熄灭。
做减法必须掌握的功夫,叫做“舍弃”。生活很像一台不停消磨的电脑,必须时常清理碎片,空出内存。精简,认定,拒绝诱惑,是人渐成熟的标志,也是生活赋予的经验。
在一个转身,一系列的删减里,我们更贴近了自己……减号只有一笔,相对于加号的路路皆通、皆有可能,减号平直,确定,一往无前。因此,减法比加法更拥有自信、不犹豫、放得下。
赫本晚年深居简出,在小镇逍遥过日,她从繁华中来,剪掉的是繁缛的过程,留下的却是沿途的好风景和满满的回忆。换言之,只谈一场恋爱的人生,只坚持一种内容的追求,是所失多还是获得多呢?也许我只有一首主题歌,单调固然,但唱得好,它便成了传奇。
【关键词】戏曲;传播;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人们针对它的关注度在增加。基于网络基础拓展和无线移动,还会出现其他全新相关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书报、户外、广播、电视四种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发展戏曲,必须利用好以下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1 促进传统媒体数字化
报纸、杂志、广告的数字化传播打破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局限性,传统文化单位调整思路与方向,全面向生产、产品、管理、经营数字化转变,增强竞争力。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中,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产品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计算机超大容量的信息库与强大检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最有效和便捷的方式获得有用的信息。关停现有的低效、高耗的传统纸质媒介,降底成本。
具体而言,要为各个剧种的学术探讨设置报纸、画册和学术刊物、广播的“三位一体”的传播策略,从三种不同的传播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呈现艺术魅力。比如,试着设置一个场景,新剧目诞生,报纸上各行各业的评价,画册上剧照的亮相,学术刊物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播上既有评价也有音频文件的展示,让很多没有前往剧场观看的受众,在心目中各自绘制形象,引起收看期待感。
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戏曲
网络是新媒体传播最有力的平台,戏曲网站是运用互联技术建构的戏曲信息与交流的平台,是网上戏曲资源的集结地。网络兼容了戏曲资源的多种载体形式。文本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方便戏曲资料的阅读与研究;音像传播,体现出网络对于戏曲电影、电视传播等形式强有力的整合作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戏曲网民的声音成为网络戏曲资源的新亮点。互联网上的戏曲信息资源内容广泛,数量巨大,但整体上庞杂无序。
在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提供给受众更多关于戏曲的选择机会,不同的戏迷可以搜索自己喜欢的名家唱段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还可以与互联网另一端的戏迷们进行资源的交流。网络拉近了戏迷与戏曲的距离,同时也造成了新戏迷与艺术的鸿沟,距离产生美,通过合理适当的距离,演员行为和观众观赏行为共同营造出一个不可复制的剧场氛围,观众形成“在现场的”的状态,但是网络观看时停顿的随意性影响了戏曲意境的完整展示,在信息时代中,合理利用信息具有碎片化、随意性的特点,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微电影。
往往人们只有几分钟闲暇也会上网放松片刻,观看短小精悍的戏曲微电影打发时间。目前戏迷们自发创建的戏曲网站大都依靠自筹基金运行,开始时关注度极高,渐渐地忽略了日常维护工作,如出现网站链接不到或无效的问题,逐渐丧失人气,最终走向没落。有几家还依旧焕发光彩,比如咚咚锵中华戏曲网,该网站的内容涵盖戏迷需求,有专题、剧场信息、每周经典、戏曲人之窗、好书好碟等分区,适时地更新页面信息有助于保持网络戏迷关注度。
笔者有一个利用网络进行戏曲创作与传播的想法,戏迷们开设戏曲剧本评论网,让大家集思广益创作剧本,管理员每月进行两次,有不同的剧种分区和年代戏分区,每单周周一给出一组3到5个关键词,周五宣布活动截止,周日的时候将评选出的最佳作品放在首页醒目位置,接下来的双周一周,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帖,为选出的剧本添砖加瓦,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个性需求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评论,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构,只要言之有据即合理。这样一年下来,就会有不少于30部具有高关注度剧本文本面世,配合上媒介快捷的信息传递效率,很快剧本就能够获得各舞台和电影导演的关注。一旦剧本得到重视拍摄成影片,投放到网络上,参与的人们真切的看到自己智慧时激动的心态,听说过的人怀着好奇的心态观看,这种启发式的传播效果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聊天群组功能,发挥群组的主动性,培养更多戏曲爱好者,重点是青年人的兴趣培养,有步骤的投放大量制作精良的动漫作品、微电影、壁纸,推广交流活动,创造积极文艺氛围。
3 积极打造数字影视戏曲精品
数字影视戏曲精品打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一是拍摄存储数字化。现在很多戏曲影视作品拍摄使用的是硬盘摄像机和磁带式摄像机拍摄时间长,携带方便,硬盘和磁带可重复使用,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环保。将拍摄的底片全部转换成数据文件存储在电脑里,在文件里编剪配、图像校色,图层合成,使用特技。究其数字化的优势来说,剪辑和特技应用方便,局限性是文件存储量要求巨大,制片人需承受的压力大,因此在强大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可以尝试。
二是电视信号数字化。电视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用数字代替原来的模拟信号传输,提供最佳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因而数字影视中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是未来影视发展的趋势,仰仗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改造,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构成,中国移动电视整体市场的建立,全球高清数字电视的大趋势,3G时代的手机媒体的覆盖程度,手机广告的垄断,移动媒体的高覆盖率支撑着数字影视的投放。现代电视屏幕的长宽比由4:3向16:9转变,很多画面在16:9的电视播放看起来正常全屏播放边界没有遮挡,放在老电视机上就出现画面被裁切的现象,视角拘束。配合着数字电视播放的升级要求,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调整可以在技术上解决画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社会网络的。从2000年起,我花了大概10年时间研究这个劳什子,也还算是摸到社会网络学这门学科的门吧。这个大概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学科,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我念博士那段时期,由于MarkGranovetter、Ron Burt、Joel Podolny几个人的鼓捣,社会网络学在商学院学术研究圈内有较大的影响。我所在的INSEAD尤其传奇,社会网络学的两代创始人Harrison White和Ron Burr都在该校任教或者访问,我们自然心向往之了。
2004年1月,我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当年2月份,Mark Zuckerberg做了一个网站,开创了社会网络的新天地,这个网站就是后来的Facebook。2010年,一本叫《Facebook效应》的书洛阳纸贵;同年10月份,电影《社会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投拍上映,红遍世界。一流学者打破头也想不到他们“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会有朝一日成为“朝市显学”。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但学术界似乎完全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互联网上社会网络与传统社会网络学什么关系?它们多大程度上符合传统社会网络学的研究?它们对传统社会网络学研究会带来什么影响?我想整个学科或多或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年以来,微博、微信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也是令人目不暇接。虽然此网络非彼网络,值得庆幸的是社会网络理论还是给了我们一些看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Grannovetter强调的“弱联结”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重要性,Ron Burt强调的“结构洞”对于提拔、创新和利润率等的重要性,Duncan Watts强调的“小小世界”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重要性,其关注的核心都是在一个社会网络中,联结不同群体、人群、组织的个体所创造的独特价值。在微信时代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这种位置。你的一个朋友A在微信朋友圈发分享,A的所有朋友都可以评论。如果这些朋友你也认识,他们的评论你可以看见,如果不认识,你就看不见。A回应朋友们的评论,你也能看见。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你能看见很多共同的朋友的评论,说明你的社会网络太封闭了,结构洞太少。如果完全没有评论,有存在结构洞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这些人的分享影响力太小了。比较稳妥的可以判断有结构洞的是那些只能看见你朋友对评论的回复,而看不到评论人的情况。
年轻人,朋友圈内,满眼都是赞,貌似其乐融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如果朋友圈还是这样,那可能就有问题了:说明你的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社会网络学最重要的洞见就在于此:一个人创造的价值不仅与他的特质相关,更大程度上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相关。找到了火山口,老母猪都会飞。例如,马云的成功,一般人看到他的口才、眼光、抗压能力,但从社会网络学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一、他英语好,能够联结西方社会;二、他在杭州,身处中国最发达的民营经济的中心;三、他1964年出生于杭州的一个文化人家庭,高考两度落榜,20岁才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这让他与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说得上话。这三点当中,蕴涵了多少具有巨大价值创造空间的结构洞!
不过,网上社交与真实社交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如果说在西方,“Facebook效应”让平时比较疏远的人的关系更密切了一些,在中国,情况却未必。例如,短信拜年对上门拜年的取代,人与人的关系是拉近了还是变远了?当然,对于中国这种强关系社会,大家的关系变淡一些、变远一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未必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