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13:1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1、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投入的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较之以往已需要提上议程。在软件资源的管理上,为了保障实验中心服务器软件正版软件运行环境正常,中心组织人员逐个编写了新购软件安装使用说明,并在使用过程中多方与厂商沟通,解决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具体工作有:国泰安数据库应用与更新,解决ilog软件认证和sas软件认证问题;接受师生正版软件申请及安装工作,为所有符合要求的师生提供国泰安数据库、spss、sas、ilog软件的安装工作;购置创新软件cbt、eviews、crytralreports、maple、lingo、arena、英时考试系统软件服务器及客户端的安装及其使用;
2、完成××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网络信息社会的安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中子项目“网络信息社会安全的管理研究”的减灾/救灾物流管理研究实验室(568)、311多功能综合实验室的装修及设备进行规划和建设工作,组织设备的市场价格调研、准备招标的各种文件、建设后期的设备验收、以及财务报账工作,并成功接待了多次专家的访问参观。
3、为保护多媒体教室及公共机房电脑系统的安全,给所有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公共机房流动机位电脑安装了还原卡,首次在流动极为上安装的先进的智能“噢易free”还原卡,实现了流动机位使用与示范教学管理的快速切换,解决的前期两者应用之间的矛盾。
四、精心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工作
为全院师生员工及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是实验中心最为频繁和最为基础的工作。不谦虚地说,中心人员几近有求必应,能够热情主动、及时高效、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应对各种技术故障与难题,工作得到了师生包括外国专家的肯定。具体包括:
1、学院所有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用pc、行政人员用pc、打印机、投影仪等各种pc机及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
2、维护学院大楼内的网络布线,确保网络通畅;
3、所有pc机及网络打印机的ip管理。中心记录了所有pc机的主机编号、显示器编号、网卡编号,并与ip及机器所在位置一一对应,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存放。若遇机器位置变动,随时更新数据库表。若出现盗用ip现象,可立即追查出盗用人;为了减少病毒对网络的侵害,对学院主干交换机进行的全面的规划,按区域、功能划分了vlan,对学院一楼到五楼的ip重新分配,并完成ip地址迁移工作。
五、扎实做好图书资料信息的服务工作
目前,资料室人员编制仅为1人,工作量相当之大。一年来,在中心的合理协调与统筹安排下,资料室逐步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2、创新工作:主动收集本院教师编著的书籍、发表的外文资料,开设教师科研橱窗展示;
3、创新工作:主动收集管院举办的专业会议资料、学院的简介、简章等文献资源,扩大业务范围,以充分发挥管院灰色文献的利用率。
4、成功举办2次经济管理类“proquest数据库”;“emerald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为师生提供了多层次的网络资源的检索平台。
5、耐心接待3700余名师生借阅查询图书、期刊、论文;同时,友善接待公管学院的师生查询资料,并为来院图书馆的外校、外院读者提供检索阅览信息的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坚守岗位,最大限度保证院图书馆的正常开放。
6、咨询、答疑了820余名学生对论文进行分类号的查询确认工作,为论文的归档及发表进行先期分类;
7、开展了馆藏图书的咨询、文献信息的查询、过期期刊的检索、资料扫描的服务项目,尽力满足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
8、完成了管院945篇硕博论文的资料编目及信管系统中的论文数据库的输入工作,缩短了硕博论文的检索时间,保证了论文及时进入流通阅览阶段。
9、完成管院教师2007年314篇科技论文整理、扫描及转换成电子版pdf格式,对管院科技络检索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10、配合管院教务中心完成49人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公示,建立《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公示登记表》,接待了近90余人次对公示材料的阅览,保证博士生论文答辩环节的公正。
14、及时为900余离校学生进行清理、审查、盖章办理手续的工作。
【关键词】突发火情;消防;灭火;管理;创新;人民;机制
一、引言
“消防”即消除防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 Fire control;Fire fighting;Fire protection灭火与防火。亦指灭火、防火人员。郭孝成《浙江光复记》:“卫队及巡警消防,见势已烈,均袖缀白布,以表输诚。”如:必须抓好消防工作。例如:消防车、消防技术。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消防历史,“消防”一词是二十世纪从日本引进的,是一个外来语。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现代意义的消防可以更深层的理解为消除危险和防止灾难。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全社会成员的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下才能搞好。消防工作具的社会性;消防管理应渗透到人类生丰收的一切领域之中,从而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社会性;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在生产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人们对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对生产一时失神、失控、失误,就有可能酿成火灾,这就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经常性;纵观多年来火灾事故教训,尽管致灾原因复杂,但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火灾乃源于一人一事一时之误,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条真理,只有广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控制、消除火灾事故的发生,这又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群众性。
二、强化消防意识,杜绝火灾隐患
消防意识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意识之中,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让人民群众自我的杜绝生活中不安全的用电习惯、用煤习惯等等,提高自身对于火灾的防范意识和思想。在企业中,消防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生产的重点摸排,对于消防设施不到位的企业或个人,要给与停止生产、尽快整改的措施和意见,督促企业或个人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三、摸排重点地区,设立特勤消防站
消防管理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于辖区内的重点防火单位进行摸排,对于人口密集、生产过度集中的地区,可以申请设立特勤消防站,可以保障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灭火和管理。
四、加强联动体制,联合灭火、提高灭火效率
联合灭火时现代消防管理体制中的重要部分。现代的灭火“战争”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联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和协调机制,可以让消防灭火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财产,如某地交警驾警车巡逻至金马路看到,正昌水果市场内冒出阵阵浓烟,李钟勇立刻朝冒烟处赶去。察看得知,浓烟出自市场内一香蕉储存冷库,其间夹杂着蹿起的火苗,李钟勇迅速联系消防部门通报险情,附近值守的交警也闻讯赶到,立即对现场进行布控,划定警戒范围,疏导交通,为消防车开辟救援通道。约10分钟,消防车赶到,在交警及消防人员共同努力下,控制了火势,扑灭了明火。经查,火情因电源线路年久失修、下雨受潮短路所致。加强企业消防人员的联动和演练机制可以有效的帮助消防人员掌握企业消防设施、重点营救人群的位置等,争取一分一秒去挽救更多的人。如某地,随着火场总指挥“演练开始”一声令下,灭火演练在中医院门前正式开始。根据预案设定,当日下午,医院4层住院部发现火情,冒出滚滚浓烟,火势迅速蔓延。医院工作人员发现火后立即发出信号,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辖区客车厂中队官兵及时赶到“火灾”现场,经过火情侦察,按照准备展开、预先展开和全面展开的步骤,利用单干线出3支水枪,设置3个水枪阵地,利用水枪和水炮进行扑救。经过参战官兵的奋力扑救,火灾被及时的扑灭。消防官兵清理火场、清点器材,讲评归队,演练结束。整个演练过程中,全体参与人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扑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加强各单位的联动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利于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相关职能单位介入管理,在消防队赶到之前进行前期的灭火准备与人员疏散,保障交通畅通等一些列的措施,之后由消防人员进行统一而又专业的消防灭火与救援工作。作为消防管理单位,要积极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任务,提高专职人员的防火与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人民与企业的安居和安全生产意识。
参考文献:
[1] 谢菊,伏虎,熊亚楠.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策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5
[2] 徐耀州.浅谈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机制[A].消防科技与经济发展――2014年浙江省消防学术论文优秀奖论文集[C].2015
[3] 谢菊,伏虎,熊亚楠.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策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5
[4] 谢菊.西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初探――基于重庆市某社区为个案的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 2010
关键词:服务品牌;顾客体验
1 理论回顾
美国著名服务营销学家Berry通过对14个成熟且表现优异的服务企业进行研究,在与产品品牌建设过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强调客户服务体验在品牌创建中具有突出作用的服务品牌建设模型,如下图所示。
Berry指出,对于产品营销来说,该企业的品牌主张和外部沟通是品牌资产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当服务是主要的供给时,尽管企业的品牌主张与外部沟通对品牌知名度有影响,但顾客体验在品牌内涵与品牌资产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别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服务本身的特点。服务具有无形性,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将无形服务转换为具体的利益和完美体验,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服务的有形标志之一,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有不可分性,于服务而言,生产和消费往往同时进行,提供者是服务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者与顾客的互动是服务营销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品牌的建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变性,服务会因其接触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价格、周边环境都成为服务品牌的相关要素,如何统一所有服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是服务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服务还具有易逝性,服务不能存储因而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服务企业进行合理的需求与收益管理,谋求需求与服务生产的匹配。
服务不同于产品的上述特征决定服务品牌建设在服务企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有力的服务品牌能够增加顾客对服务的信任感,能够降低顾客进行服务消费的经济社会安全等感知风险,保证顾客与员工的持续一致的互动体验。
3 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建设的影响
品牌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创建品牌资产,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服务过程中的顾客体验是决定品牌权益的关键因素。品牌资产主要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内涵两部分构成,品牌认知度直观的反映顾客识别、记忆品牌的程度,而品牌内涵是对品牌的整体感知,由外部品牌传播和顾客体验共同决定,而外部品牌传播是指口碑等企业不可控的传播,因此,服务企业品牌建设与培育的重点是顾客体验。
顾客体验能够让顾客在服务消费的过程产生行为、思想和情感相关的积极品牌联想和品牌意义,加强顾客对品牌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评价,最终达到培育品牌忠诚的目的。星巴克咖啡是增强顾客体验从而构建品牌形象的典范,星巴克通过优质的服务、优雅舒适的消费环境赢得顾客。
4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建设
4.1 战略性品牌分析
进行战略性品牌分析是品牌创建的基础,服务品牌建设首先要对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着明确的认识,使品牌能够与顾客产生共鸣,与竞争者形成差异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对企业自身、顾客、竞争对手、利益相关者、宏观环境的分析,更好的识别顾客需求,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更具选择性、目的性、个性化的服务。麦当劳允许全球范围内的餐厅针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推出差别化的产品,其在英国推出了Bacon Roll早餐三明治,在法国推出了优质的M Burger,在中国推出用鸡蛋、西红柿和胡椒做成的火腿麦香酥。
4.2 差别化的顾客体验
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对服务企业来说,能够带给顾客差别化的体验是在顾客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的基础。星巴克咖啡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其优雅的环境,优质的顾客服务使其成为人们在休闲时刻舒适体验的不二选择。星巴克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星巴克想要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递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感染顾客,从而带给顾客一种别样的体验。
4.3 明确品牌主张与定位
服务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提出明确的品牌主张,与顾客、利益相关者产生情感上、利益上的共鸣,而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最简单的物质需求发展到追求独特而难忘的消费体验,因此品牌价值也已经从功能价值上升为情感价值、体验价值。例如不同品牌定位的汽车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代表不同的体验,奔驰的定位是尊贵、沃尔沃定位为安全、凯迪拉克高贵奢华、玛莎拉蒂豪华舒适而奥迪是科技的象征。
4.4 品牌内部化建设
由于服务具有不可分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提供者即员工在顾客消费过程中与顾客高度接触,故员工能否以品牌承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于形成良好的顾客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的内部化就显的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并且推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可以使其更好的了解和践行品牌承诺。在品牌内部化上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其为顾客提供高标准化的服务而著名,丽思卡尔顿酒店通过对员工提供完美的培训和遵循三步骤服务及12条服务准则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注重个恶人服务和职能服务。在其3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个我们熟知的丽思卡尔顿理念。
4.5 加强品牌传播
根据Berry的服务品牌创建理论,外部品牌传播可以深化顾客对服务品牌内涵的理解,从而构建品牌资产,因此加强服务品牌传播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品牌在传播上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方法将其品牌价值主张与定位传递给目标受众,因为顾客体验在顾客之间是互动的,顾客对服务品牌的满意评价会传递给其他目标受众,从而形成对服务品牌的口碑营销。在营销传播上,星巴克星巴克的广告费预算为每年 3000万美元,仅占销售额的百分之一。星巴克一直坚持不以广告提升形象的策略,而是保持舒适的环境和一贯优质的服务,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扩大和增长。
参考文献:
[1] 范秀成 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1(6):16-20.
[2] 罗惠 服务品牌提升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8(5)
[3] 罗选荣.韩顺平 LUO Xuan-rong.HAN Shun-ping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接触点管理[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4] 卢颖 体验经济时代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08(11)
首先,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学院的统一要求下,详细的完成了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制作,设计了相应的登记表。新增补了多个管理制度和登记表,通过这些制度和登记表,一方面可以用来跟踪中心各项工作的质量,以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并投入人力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比如:对设备维护必须登记每一台维护设备的详细信息和处理办法;对低值易耗材料的使用填写“耗材使用登记表”,对高值耗材实行更换登记制度,同时集中保存更换下来的材料两年以备检查;对固定资产的办理,加强了各类信息的审核登记制度,对回收资产也必须进行移交,从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
其次,为了提高中心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且互通有无、互补互学,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全员学习、训练与交流活动。尤其是在业务学习与交流方面,除了定期组织中心工作会议,安排重要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分歧,统一工作思想外,期间“组织过网络设备管理”、“311多功能实验室复杂设备使用、维护训练”等多次不同主题的技能学习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大家较前更加团结,协作更为默契,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再次,“安全无小事”,认真做好各个辖区的各项安防工作。ups机房、主干交换机机房和服务器机房是实验中心三个重要的设备集中管理区域,这些设备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我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为此管理这些设备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艺。为了将这种意外的损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安防工作,具体包括:每天3次记录ups的工作电压值;对重要设备的运行进行登记管理;对每台服务器的操作进行登记管理;对服务器机群的普遍操作进行登记管理等。
二、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院有关安排,积极参与学院2+4+x培养方案的制定,逐步完善学院教学实验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不断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环境、积累实验教学软件,构建适应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先后开设了“运筹学”、“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会计模拟实验”、“电算化财务”、“资产评估”、“应用统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同时,为本科生、专业学位和硕士研究生的“实验管理学”、“高级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设施规划、生产计划”、“数据库”、“组织设计实践”、“企业竞争模拟”等课程实验部分提供服务。这学期,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探索性的开设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开放性实验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方面,积极申报各种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或认真完成已经审批的实验教学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实验室建设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全面完成了××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2006年立项)“管理学院教学实验及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项目:“××交通大学管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已被确定为第四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了大力推动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及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真实剖析企业运营过程,切实提高就业实践能力,于今年10月份组织本院学生参加了第二届“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组织金蝶大赛的初赛和复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教学硬件环境维护上,主要是对教学实验基地的网络系统及计算机设备进行了更新及重整,包括加装内存、更新还原卡、添加服务器、重整网络系统配置等多项具体工作,大大提高了该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效率,使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三、切实做好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
1、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投入的不断增加,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较之以往已需要提上议程。在软件资源的管理上,为了保障实验中心服务器软件正版软件运行环境正常,中心组织人员逐个编写了新购软件安装使用说明,并在使用过程中多方与厂商沟通,解决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具体工作有:国泰安数据库应用与更新,解决ilog软件认证和sas软件认证问题;接受师生正版软件申请及安装工作,为所有符合要求的师生提供国泰安数据库、spss、sas、ilog软件的安装工作;购置创新软件cbt、eviews、crytralreports、maple、lingo、arena、英时考试系统软件服务器及客户端的安装及其使用;
2、完成××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网络信息社会的安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中子项目“网络信息社会安全的管理研究”的减灾/救灾物流管理研究实验室(568)、311多功能综合实验室的装修及设备进行规划和建设工作,组织设备的市场价格调研、准备招标的各种文件、建设后期的设备验收、以及财务报账工作,并成功接待了多次专家的访问参观。
3、为保护多媒体教室及公共机房电脑系统的安全,给所有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公共机房流动机位电脑安装了还原卡,首次在流动极为上安装的先进的智能“噢易free”还原卡,实现了流动机位使用与示范教学管理的快速切换,解决的前期两者应用之间的矛盾。
四、精心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工作
为全院师生员工及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做好网络与技术服务,是实验中心最为频繁和最为基础的工作。不谦虚地说,中心人员几近有求必应,能够热情主动、及时高效、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应对各种技术故障与难题,工作得到了师生包括外国专家的肯定。具体包括:
1、学院所有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用pc、行政人员用pc、打印机、投影仪等各种pc机及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
2、维护学院大楼内的网络布线,确保网络通畅;
3、所有pc机及网络打印机的ip管理。中心记录了所有pc机的主机编号、显示器编号、网卡编号,并与ip及机器所在位置一一对应,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存放。若遇机器位置变动,随时更新数据库表。若出现盗用ip现象,可立即追查出盗用人;为了减少病毒对网络的侵害,对学院主干交换机进行的全面的规划,按区域、功能划分了vlan,对学院一楼到五楼的ip重新分配,并完成ip地址迁移工作。
五、扎实做好图书资料信息的服务工作
目前,资料室人员编制仅为1人,工作量相当之大。一年来,在中心的合理协调与统筹安排下,资料室逐步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1、创新工作:与本中心的人员研发教师获奖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124份相关证书,其系统基础数据库已初具规模。
2、创新工作:主动收集本院教师编著的书籍、发表的外文资料,开设教师科研橱窗展示;
3、创新工作:主动收集管院举办的专业会议资料、学院的简介、简章等文献资源,扩大业务范围,以充分发挥管院灰色文献的利用率。
4、成功举办2次经济管理类“proquest数据库”;“emerald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为师生提供了多层次的网络资源的检索平台。
5、耐心接待3700余名师生借阅查询图书、期刊、论文;同时,友善接待公管学院的师生查询资料,并为来院图书馆的外校、外院读者提供检索阅览信息的服务,以达资源共享。坚守岗位,最大限度保证院图书馆的正常开放。
6、咨询、答疑了820余名学生对论文进行分类号的查询确认工作,为论文的归档及发表进行先期分类;
7、开展了馆藏图书的咨询、文献信息的查询、过期期刊的检索、资料扫描的服务项目,尽力满足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
8、完成了管院945篇硕博论文的资料编目及信管系统中的论文数据库的输入工作,缩短了硕博论文的检索时间,保证了论文及时进入流通阅览阶段。
9、完成管院教师2007年314篇科技论文整理、扫描及转换成电子版pdf格式,对管院科技络检索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10、配合管院教务中心完成49人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公示,建立《博士生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公示登记表》,接待了近90余人次对公示材料的阅览,保证博士生论文答辩环节的公正。
11、完成2009年89种期刊、13种报纸、2009年3册统计年鉴的订购工作。
12、完成每周定期去收发室领取2009年订阅的86种期刊、12种报纸、信件并对其登记、上架的工作,加快文献资料流通。
13、完成:每2周定期对论文从2004年-2009年进行整序工作、随时分类整理归还图书的上架流通工作。
14、及时为900余离校学生进行清理、审查、盖章办理手续的工作。
15、做好管理学院图书馆“图书资料类资产年度报表”统计上报工作。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职称论文。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论文摘要 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效率。网络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信息交换媒介,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政府、企业、团体、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互联网自身的独特优势:开放性和匿名性。然而也正是这些特征,同时还决定了网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提出构建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从而对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进行探讨。
0 引言
网络给我们提供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网络安全威胁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诸如网络数据窃密、病毒攻击、黑客侵袭、木马挂马、陷门等。为 了有效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侵害,计算机广泛地推广使用了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通道控制机制、服务器,然后尽管如此,计算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还是频发。网络hacker活动日益猖獗,他们攻击网络服务器,窃取网络机密,进行非法入侵,对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如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数据安全进行了安全威胁分析并且提出了实现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
1 目前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种类
1.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具有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等特点。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复制、传送数据包以及运行程序等操作进行传播,在日常的生活中,闪存盘、移动硬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等都是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经。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2 特洛伊木马
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程序被称为木马。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
1.3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其实对网络带宽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只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小部分,只要能够对目标造成麻烦,使某些服务被暂停甚至主机死机,都属于拒绝服务攻击。
1.4 逻辑炸弹
逻辑炸弹引发时的症状与某些病毒的作用结果相似,并会对社会引发连带性的灾难。与病毒相比,它强调破坏作用本身,而实施破坏的程序不具有传染性。逻辑炸弹是一种程序,或任何部分的程序,这是冬眠,直到一个具体作品的程序逻辑被激活。
1.5 内部、外部泄密
由于黑客的目的一般都是窃取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运行,外部黑客也可能入侵web或其他文件服务器删除或篡改数据,致使系统瘫痪甚至完全崩溃。
1.6 黑客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些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攻击。即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网络侦察,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
1.7 软件漏洞
操作系统和各类软件都是认为编写和调试的,其自身的设计和结构始终会出现问题,不可能无缺陷或者无漏洞,而这些漏洞会被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程序所利用,这就使计算机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互联网,危险就悄然而至。
2 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尽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是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2.1 技术层面上的安全防护对策
1)升级操作系统补丁
操作系统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对网络需求的适应性,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除服务器、工作站等需要操作系统升级外,也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均需要及时升级并打上最新的系统补丁,严防网络恶意工具和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
2)安装网络版防病杀毒软件
防病毒服务器作为防病毒软件的控制中心,及时通过internet更新病毒库,并强制局域网中已开机的终端及时更新病毒库软件。
3)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4)安装网络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安装防火墙,允许局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资源,但是严格限制internet用户对局域网资源的访问。
5)数据保密与安装动态口令认证系统
信息安全的核似是数据保密,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密码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数字签名、身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生出来新技术和应用。
6)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
7)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吗,能够有效防止非法访问。
2.2 管理体制上的安全防护策略
1)管理制度的修订及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2)加强网络监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消除那些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必须进行加强;
3)信息备份及恢复系统,为了防止核心服务器崩溃导致网络应用瘫痪,应根据网络情况确定完全和增量备份的时间点,定期给网络信息进行备份。便于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时能及时恢复系统及数据;
4)开发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系统;
5)有关部门监管的力度落实相关责任制,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与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逐级建立安全保护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简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28).
[2]池瑞楠.windows缓冲区溢出的深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9).
Abstract: Water security matters, is not only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ecurity problem, but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of major strategic issues. China is a national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t present, we are faced with more water, less water, dirty water, water muddy water problems, serious impact o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protection of water security, have very important re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water security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securit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water security problem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o protect water security, promote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water security; harmonious society; study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水,生命之所系,它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水使人类生生不息,水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水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没有水,就没有社会;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现今全球人类缺乏安全的足够的水资源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水资源以及提供和支持水资源的相关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来自污染、非可持续性使用、土地使用变换、气候变化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威胁。中国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形势堪忧,我们面临着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应正视现实,直面水危机,从全局的、战略的、政治的高度,审视对待水安全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节约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饮水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一、水安全
水安全包括自然型水安全和人为型水安全。不仅涉及水资源短缺和洪水灾害的水量问题、而且涉及水体污染导致的水质问题等,涵盖了资源、环境、生态、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主要是干旱、洪水和河流改道等自然型的水安全问题。而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大量干预水文循环的自然过程,水安全就逐渐从自然型的转为人为型。如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其外延是指由水安全引发的其它安全,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从本质上看,水安全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照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在一定时间内重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实现水安全的目的就是在现实情况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基于水资源关系,这个关系具体体现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持续健康的关系上。水安全的核心主要是以公平、高效和统一的方法保护水资源,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生存、农业发展和其他经济活动的需要,保护人类社会藉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不受侵害。
二、水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水安全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命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建设和谐社会依赖于水安全,即水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同样,水安全也离不开和谐社会,试想一个矛盾重重,人与人争水、地区与地区争水,各方面都不和谐的社会,能保证水安全吗,显然是不可能。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水安全的战略举措和有力保障,由此可见,水安全与建设和谐社会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是统一的。
三、水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是一切生命和环境的血液,既是人类生命之源、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能有效的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水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在游牧部落时代,还是在农耕社会,无论是今天,还是在未来社会中,水总是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人类傍水而居,依水而发展,水使人类生生不息,水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而文明的演进又赋予水更多的光彩和灵气。人不能没有水,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更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纵观我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盛衰,无不与水、治水活动密切相关,正如古人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试想一个洪水泛滥的地区,怎么可能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甚至会出现社会不稳。如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处在洪涝灾害的威胁之中,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人民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同样,如果人的饮水问题解决不了,或者喝不上安全洁净的水,连当代人的生存、健康都受到威胁,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水安全问题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就深深的打上了国家或区域的烙印,是国家或区域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是战略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因此,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水安全的战略举施和有力保障和谐则发展,不和谐则变异,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而实现水安全的目的就是在现实情况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基于水资源关系。水安全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水安全问题,不仅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是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应该说,水安全的威胁更多来自人们自身的行为,无节制的水需求、污染水和浪费水都给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些问题多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要解决水安全的问题,人类需要严格自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严格按自然经济社会规律办事,建设好和谐社会,规范人类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从而为实现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此,要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协调型、恢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节约保护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五、水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安全问题古亦有之。我国大禹治水的传说,西方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神话,足以说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以洪水灾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水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水安全表现形式是自然型的,如洪水、干旱、河流改道等。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对水文循环的大量干预,对水资源的大肆索取,出现了人为的水安全问题,如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问题。进而危及人类对水的需求,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等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新。
六、结束语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向广大的读者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我们不能毫无节制的向大自然进行索取掠夺,不能再出现人与人争水、地区与地区争水、人与生态环境争水、污染物与生态环境争水、污水与径流争河道、人与水争地等不良现象,而应该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饮水安全,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从而实现水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于
参考文献:
1、洪阳: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
2、高而坤:保障水安全需要严格自律
3、宋建军 张庆杰刘颖秋:确保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制度体系
4、朱西周: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5、李坤刚: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防范
新世纪,独立学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83所,其中广东地区有16所,在校人数超过150万。独立学院受到用地规划和资金的双重制约,建筑越来越密集,功能日益复杂,出现了不少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高校新时期的火灾呈现出原因多样化、火情复杂化和严重化的新特点,给独立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独立学院属于人员密集场所,而且由于学生自救能力较差,历来都是所在地区的重点消防单位。虽然近年高校的火灾发生有所减少,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面对当前复杂的局面,做好独立学院的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既是提升全体师生的消防意识,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独立学院自身优势,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1.1消防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
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既是法定义务,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独立学院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一旦发生严重消防事故,容易引发群死群伤,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缺位,直接影响在校师生的安全感,“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无从谈起。因此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
1.2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屏障
独立学院之所以被纳入政府重点消防管理,是因为人员密集,学生自救能力差,高校的消防事故往往会造成师生的财物损失,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安全。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宗旨,也是消防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提高师生的消防意识和消防技能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屏障。
1.3是独立学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创竞争新优势的有力举措
根据新的消防法,独立学院在学生的教育课程中,首先,应当加入基础的消防技能教育课程。其次,按照现行的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定位于培养未来的管理者的要求,学院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消防管理知识。所以相对于非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在调整培训的具体内容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增加消防安全的教育内容,这样可以保证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2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通过对调研和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独立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已经在各院校普遍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较短,对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的理解不一致,其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各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具体如下:
2.1取得的成绩
根据我们对广东地区的独立学院的专项问卷调查分析,大部分的独立学院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有兼职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的队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的独立学院基本按照消防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系别、班级、区域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独立学院建立了以安全保卫部门为首的兼职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重视新生的入学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的教育。注重对新生的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是院校的共同点,接受电话访问的兄弟院校100%都在新生入学的教育过程中,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重点课程之一,组织教官进行教育。3)定期举办消防演练。各学院会定期举办消防演练,多数安排在新生军训期间,让学生通过消防演练学习逃生和自救的技能。有些院校的消防演练比较逼真,科目比较齐全,并直接邀请消防主管部门参与和指导。但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多数消防演练仅仅是针对新生。4)举行“119消防宣传周”活动。电话访问兄弟院校了解到,多数院校会在消防宣传周活动中,通过举办讲座、出宣传板报等方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2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与防范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1)对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基本上是以通过消防管理部门的检查为目标。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就业率这个硬性指标的影响,独立学院更偏重于教学方面的工作,局限于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消防技能的培训。高校对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基本上都是能省则省,以能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为目标。2)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的队伍自身素质不过硬,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消防安全宣传与防范是个综合叉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了多种学科等综合知识,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性知识和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基本上是保卫部门唱独台戏,其他部门兼职支援,并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现有的人员多数为半途出家,仅仅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工作。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院校基本没有规范的配备标准:如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比例,或者从业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等等。3)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的标准缺失,考核标准也不规范不统一。目前,独立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更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尽管我国的《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等法规提出了一些的要求。但上述法规没有得到细化,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科、系别、岗位制定相应的教育标准和考核标准,这也是导致大部分独立学院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走过场、形式化的原因之一。4)关起门来搞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的先进经验和政府资源。受到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在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中,往往采取的是“挂横幅,出墙报,搞讲座”传统老三样。不善于借鉴社会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不积极利用政府的资源,这是导致消防宣传和防范落实不全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合理利用消防部门的火灾逃生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体验式培训;“送出去,请进来”,利用专业的消防学校的师资来提高队伍的素质,动员师生关注专业的消防微信平台学习,鼓励师生报考专业消防资格认证等等。
3做好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的思路
3.1科学制定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引,一个不清晰甚至错误的目标,往往会让工作误入歧途,最终以失败告终。做好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亦需要制定科学清晰的目标,指引工作的方向。我们要看到,做好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不仅是独立学院的法定义务,更是独立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培养有别于传统学院优质人才的契机。独立学院利用课程调整相对灵活的优势,顺势而为,培养具有消防管理技能的新世纪复合人才,创造自己的新品牌。个人认为独立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应当明确以下两个目标:1)依法合规,完成法定义务。按照法规的要求,依法开展,全面覆盖,扎实有效,保证全体师生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防止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的损失,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的安定团结。2)培养人才,增创新优势。提高对学生的培养层次,抓住社会上消防人才紧缺的契机,着眼于教育,着眼于未来,对部分的学生实施提高教育,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3.2做好消防宣传和防范队伍专业化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高校都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但实际工作中往往都是保卫部门在唱独角戏,成效甚微。其原因是配备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笔者认为,一支专业化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队伍应在人员配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具体的要求:1)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持有消防部门颁发的消防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专业的消防技能培训和考核通过才能上岗。2)应当明确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人员的编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建议每1000名师生配备1个专职培训师,每300名师生配备1个专职安全员,每100师生配备1个兼职宣传员。以上培训师、安全员和宣传员均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
3.3制定标准,明确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的内容,考核验收的标准
独立学院应根据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的工作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将其列入教学内容。同时将大学生遵守消防安全法规、掌握消防技能列入德育、教学的考核内容。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建议针对不同的系别、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制相应的教材,而高校老师、宣传队伍另有侧重等等。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全面实施,防止出现走过场、形式化的情况。要抓好考核验收的环节,并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进行验收。1)检验是否全员达到《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的要求,必要时组织第三机构对在校师生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暂缓毕业、暂停上岗,并对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罚。2)统计分析取得消防专业资格证书情况,并对取得消防专业资格证书比较多的系别、班级进行奖励。
3.4创新是搞好消防宣传与防范工作的出路
要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及防范工作,必须有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是无法在工作上取得突破,获得成效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新的探索。1)主体创新。消防宣传和防范工作,不仅仅依赖现有的队伍,可利用各种学生组织,大胆将学生中涌现出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方面专业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成为义务宣传员,甚至是培训师、安全员。2)渠道创新。要善于利用消防专业学校和消防管理部门的资源,可以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师生获得消防专业资格认证,也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专业队伍的力量,更可以分期分批将师生送到消防部门的实训中心、社区的消防体验馆进行体验式培训。3)形式创新。消防安全宣传不能沿用“挂横幅,出墙报,搞讲座”老板斧,搞填鸭式教育。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渠道,增强宣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比如举办涵盖安全隐患排查、灭火器材使用、消防法规的消防运动会,让学生在对抗中提高;再如开发消防宣传电子游戏软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搞典型案例分析会、消防安全论坛等活动,以模拟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消防管理能力;更可以利用网络传媒,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宣传教育变得形象和生动;更可以利用社区的消防体验馆进行体验式培训,让学生感受火灾现场,快速提升自救能力。以创新的宣传模式,增强师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提高他们对消防安全的认识。独立学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防范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同时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所在就业单位的消防管理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差距,奋起直追,真抓实干,将工作水平提高,不负时代对独立学院的重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
[3]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论文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由于农村家庭结构变化、计划生育效果的逐渐显现,中青年农民大量流动,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农民家庭的保障功能正处于削弱之中,传统养老支持体系发生剧变。基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加速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穷有所济”,已成为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对合肥市所辖三县(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统计数据和典型调查,着重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困难,并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点
1.1社会保障意识不强,“养儿防老”思想仍有不小的市场
由于一些消费理念和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农民基本没有缴纳保险费的意识。2008年合肥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15 028元,其中缴纳的养老基金达到610. 75元,占4. 06%;农村住户人均总支出5 712元,其中缴纳的保险费合计只有76. 11元,占1. 33% 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上缺乏制约机制,不少农民对社保产生怀疑。特别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封建观念还很浓厚,“养儿防老”思想在农村还有很大市场,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不强,使农村推行社会保障难度加大。
1. 2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依旧渐长
2008年统计数据表明,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591元,农民人均纯收人5 368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然达到2. 9: 1。所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农民人均纯收人分别为5 379元、5 412元、4 600元。虽然三县农民收人都有增长,但与城镇居民收人的差距显而易见。同时,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悬殊较大,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给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际操作增添了难度。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城乡二元结构使社会保障“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离,使农村社会保障实施难上加难。
1.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主体角色“缺位”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是政府主体缺位,实际上也就是政府责任的缺位。所谓社会保障政府责任,既包括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也包括必须承担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具体实现劳动者社会保障权利的义务。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来源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规范性的社会政策,对社会、经济有积极作用。社会保障是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政府在理念上对社会权利公正的宣传引导滞后,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缺位”,未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维系了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事实上加剧了社会保障政策在城乡的两极分化,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体制原因。
当前政府在履行社会保障责任时存在较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政府的历史责任与新制度运行的现实责任一直划分不清;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对应,在社保中的主动投人不够;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没起主导作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缺乏政策法律依据和严谨的操作管理程序,也是一大难点。只有极少数地方出台了操作性强的农村社保管理办法,大部分地方难以真正将农村社保工作纳人政府的近期管理目标。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上缺乏制约机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占用、挪用救助资金的现象,带来消极影响,不少农民因此对社保产生怀疑。
2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2.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在于反贫困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新的政策思路。长期以来,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依赖于农村传统的社区、家庭和少量制度安排。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要把构建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作为反贫困战略的新切人点,根据农村贫困人口变化特点,转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路,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生存问题,从而降低或消除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脆弱性。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坚持广覆盖、低水平、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人。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 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应担当“主角”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缺乏政策法律依据和严谨的操作管理程序,只有极少数地方出台了操作性强的农村社保管理办法,大部分地方难以真正将农村社保工作纳人政府的近期管理目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应该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和服务方面实现政府角色的“归位”,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比如“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是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但农村集体补助极为有限,因此,作为“社会”保险,主要应体现在“国家政策扶持”上。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筹措资金可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应采取城乡公平政策,可以适当引导、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按一定比例缴费,但政府不能推卸责任,必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二是调整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已明显缩小,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应转向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2. 3全面实行农村低保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一条重要的保障线。它是政府对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做法是将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人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人,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
随着土地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政府要从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出发,正确认识贫困人口问题,加大农村低保工作的力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保障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对农民和城市居民同样存在,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平等对待。
第二,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农村低保资金筹措机制。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规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机构、保障对象、保障标准、申请与审核程序、资金的筹措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法规的形式在制度上保障农村低保工作的实施。
第三,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低保工作。根据经济情况和维持农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确定低保标准。根据各县(区)、乡(镇)的特点,把近期工作与长远工作结合起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不仅要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还要逐步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从长远来看,最终要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有效地帮助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加大调研力度,借鉴外地经验,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农村低保涉及人多、面广,农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家庭收人复杂,且变动较大,界定低保对象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制订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界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相关细则。 第五,解决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要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归根到底要靠经济实力做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加快制度创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劳务经济和民营企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人,可以为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增加助力。
2. 4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了多年,建立了机构,培养了人员,积累了经验。政策如果变动,使其向商业化保险转移,在短期内将造成一些不利后果:一是降低政府的威信,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二是对农民的影响较大。不论是“退保”还是转向商业保险,都将使农民感到政策不可信。三是不利于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大多数农民开始树立了养老保险意识,对子女养老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民政部门办理的养老保险,是在同商业保险的竞争中形成的。商业保险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的时间要比民政部门早,既然许多农民选择参加民政部门的“社会”养老保险,说明这种制度安排有其合理性,就应当坚持。四是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来讲也是一种打击。五是将放慢农村开展养老保险的步伐。从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应当慎重对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应终止这项工作或者仓促转向商业保险。
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就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要坚持家庭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程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用于那些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二要坚持低标准起步,根据“以支定收”的原则筹集资金。缴费比例可按照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人来确定,并设立个人缴费上下限,每年由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和公布。三要坚持因地制宜与自愿原则。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保险意识等方面的制约,短期内所有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是不可能的。要坚决避免强迫农民参加的做法,杜绝“好心做坏事”。四要坚持集体或国家补贴政策。有能力进行补贴的乡村,应尽可能采取按人头补贴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穷者愈穷”、“富者更富”的局面。对经济条件好的富裕地区来说,集体补贴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经济条件是允许的,农民是有积极性的。五要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互和共济性,尝试更大范围的互助共济。改变目前以县(区)为单位封闭运行模式,最终与城镇养老保险接轨,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六要丰富基金运作方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基金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同时建立准备金制度,弥补基金运营可能的损失和利率政策变化造成的损失,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 5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不利影响
在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工父母养老保障负面影响方面,政府应有所作为:一是允许转移就业的农民依法有偿转让、转租、人股抵押土地承包权,甚至可以考虑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托管中心”,由“土地托管中心”统一负责土地经营,不至于将大量繁重的农活等事务压到老年人身上。二是政府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减免一些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收,缩小从事种植业与转移就业之间的收人差距。三是在农村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那些经济陷人困境的老年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可以以县级为单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针对未来农村人口高龄化、少子化的趋势,可以考虑在农村率先建立起类似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政策,切忌“一刀切”或急躁情绪。
2. 6尽快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宜也不可能求大求全、齐头并进,应坚持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策略和基本原则,依次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而有效地维护和实现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好关系农民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其全家幸福的工伤问题。
论文摘要:智能电网是新形势下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相关概念,讨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安全、环境和能源供应都面临着极大挑战,气候变化剧烈。灾害频发,传统能源日趋紧张,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打击巨大,因此,为了面对环境污染,拉动内需,提振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构建智能电网以助推电力行业创新,实现技术转型,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9~5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2009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关于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的框架与路线图,明确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8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网络通信:要求针对智能电网各个关键领域的应用和操作器的网络通信需求,实施和维护合适的安全和访问控制手段。该领域覆盖电力专网和公共网络。对我国而言,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技术和功能,其中测量和通信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 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是以包括发、输、变、配、用、调度和信息等各环节的电力系统为对象,不断研发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将其有机集合,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智能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电力企业通过促成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
智能电网不是为了炫耀新技术,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对电力系统而言,智能电网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1) 自愈。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自我评估,并采取预防性控制手段,及时发展、快速诊断和消除隐患;故障发生时,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读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 互动。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连接,支持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
(3) 坚强。坚强是对智能电网安全性的要求,即对智能电网中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安全性需求考虑,在整个系统中应确保一定的集成和平衡,无论对物理攻击(爆炸、武器)还是信息攻击(网络、计算机)智能电网都要能够应付并反虚出来。
2 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2.1 我国当前电力通信网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电力通信网业务从原来的64kbit/s逐渐过渡到了高速率的2mbit/s、10mbit/s、100mbiffs及以上高速率通道上。从作用来看,我国电力通信网主要有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和管理网四大类网络象。
2.2 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系统节点将大量增加,系统调度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对电网大规模、全过程的监视、控制、分析、计算将向动态、在线的方向发展。
(1)ems系统
ems系统的实时数据来自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ems向即时信息系统sis提供分钟级的实时数据,如:系统频率、总出力,scada实时数据可以考虑由设立在厂站侧的rtu终端进行采集,接口通常可以为异步数据接口rs485或rs232,根据信息量的需要,速率一般为1200bit/s至9600bit/s。
(2)tmrs系统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电能量计量系统除了具备常规测量功能外,还必须具有分时段累计存储和双向计量的功能。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对电能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统计分析的子系统,以支持未来智能电网发展、新能源的并网。
(3)sis系统
即时信息系统sis主要完成系统运行数据的处理,建设即时信息系统主要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在安全的internet基础上,-以国家电力数据网spdnet为通信基础设施,对社会开放internet~2问。即时信息系统由于要对社会信息开放,因此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隔离。
(4)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要直接面向用户。对于大量符合终端用户,由于具有众多节点并且业务量较少,早期一般采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目前,主流技术大都采用公网租用线gprs或cdma,以保障对用户情况的掌握。
(5)电力系统统一时标
当前,无论是电力录波装置还是计费装置都需要具有统一的时标信息,因此,一旦缺乏统一的时标信息将导致全网动态行为监督的缺失。为此,gps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实现动态监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信同步时钟系统为各级调度机构主站,子站和厂站提供统一时间标记基准,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地球表面任一点均可接收到卫星发出的精度在1ps以内的时间脉冲,然后光纤通信系统将各变电站的测量收集汇总处理后,即可得到各变电站之间动态相量的变化,并据此实施相量控制。
3 结语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为我国清洁能源的规模高效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仍然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套用舒尔茨的说法,中国经济可谓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或农村经济对策,或者说是农民经济、穷人经济,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民工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工是农民中比较先进的、比较积极的部分,他们是带头和开路的。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农民工可谓功不可没。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统计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我国GDP贡献率达21%,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5亿人,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2%,在建筑业中接近79.8%;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对策,农民工占到52%以上。
然而,长期以来,受人为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远离了人口众多而又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国家社会政策缺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农民工医疗保障程度低,相应的医疗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有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一、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价值分析
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农村有1 .7亿剩余劳动力,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大部分来到城镇,而来到城镇的农民工60%表示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回去。这些失业或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因生活所迫,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风险的增加和保险意识的增强,他们也要求有平等的医疗保障待遇,而从整个社会来看,也只有为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农民工才能安心工作,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加大及体现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需要。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民靠天吃饭,依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转入市场经济后,一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而且机械化大生产条件下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出现的各种职业病,失业、养老等老弱病残问题都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风险和生活风险。这些市场化风险对他们构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的今天,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网,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镇居民可以充分享受医疗保障,而农村居民却相反,社会长期默认农民的医疗保障就是土地和家庭保障,而没有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这不利经济的发展,不利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把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就成了必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有其建立的必要性并不代表就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一样,对其可行性必须认真论证。
1.农民工应该建立什么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对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这已取得了高度一致的认同,但对农民工提供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应该由谁来提供,这是理论界一直有的争论。我认为单纯地把农民工医疗保障归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内是不够的对策,因为农民工毕竟与纯粹的农民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要。我认为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应该是整体上归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内,但同时应该根据农民工的特殊性,建立与农民工迫切需要相符的医疗保障,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现农民工医疗保障与农村医疗保障的统一,然后再实现农村医疗保障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统一,最终建立高度一体化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
2.建立归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农民工身份特殊,其迫切需要的是解决突出的基本健康保障问题,因此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走分阶段逐步完善的道路。其实际情况表现在:一是农民工虽然现在身在城镇,但仍是农民,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落脚点是农村。据北京市对农民工的调查,有89 .7%的外出农民工表示最终将回到家乡,吸引他们回家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土地,这是其生存保障和健康、养老保障的最后防线,因此把他们归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内,这既符合人们的正常思维又符合目前农民工的实际。二是农民工是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不具备像城镇居民那样的缴纳医疗保险金的能力,其医疗保障大部分是依赖政府和社会的救济。
二、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设想
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构建过程中要有周详的对策,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从其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健康保障入手,走“渐进式”发展的路子。具体对策有:
(一)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工数量庞大,流动性极强,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显然不合适,而应该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次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首先将农民工进行分类,可将其分成三大类:一类是经过在城镇的长期生活,有了一定的积蓄并打算在城镇长期定居的农民工,可将他们按富裕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使其接近城镇医疗保障,享受较高级的福利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待遇;一类是短期在城镇生活,到了一定年龄返回农村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不好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配套措施来构建其医疗保障;另一类是临时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的重心仍在农村,只是农闲时才到城镇打临时工,农忙时还得回去务农,对这类农民工可将其纳入相应阶段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内。各层次的医疗保障应建立项目齐全的医疗保障内容。农民工医疗保障是一种基本保障,为了满足某些农民工基本保障之外的保障需要,可建立商业性保障作为辅助保障。
(二)加强配套改革。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需要改革一系列相关的阻碍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只有为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扫清了障碍,它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因此,需要改革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政策。主要有: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放松对户口的管制。二是改革劳动力用工制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对不同的劳动力有不同的态度,如对待农民工就有歧视,表现在工资收入上的歧视,工作分工上的歧视,子女入学的歧视等。三是改革土地制度。土地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分散的制度不利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改革政策,让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集中土地的可行办法是让土地自由流动,甚至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工转让土地所得的费用转入其个人账户用作医疗保险。四是改革计划生育政策。尽管我国的计划生育采用了严管政策并取得了成绩,但是仍有大批农民想方设法多生,这种现象归结其原因就应该是农村医疗保障不健全。只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他们放弃超生的念头。五是各实践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监管工作。农民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还难以彻底维护其合法权益。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就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典型,各实践部门就应该从工资、住房、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拓宽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扩大基金来源渠道,设立个人账户并保值增值资金是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血液”,没有充裕的资金, 医疗保障制度就无法运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增加资金可考虑:一是把土地转让金转入个人账户。二是把买断“二胎”生育权的所得收入转入个人账户。(买断“二胎”生育权是指农户主动放弃生第二胎的权利,从而政府给予资金一次性买断生育权。)三是国家财政拨款。四是个人缴纳的费用。五是发行福利彩票。六是社会救济和救助等。
(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目前,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严重阻碍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对于刚刚起步的农民工医疗保障更应该加强制度建设。由于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宏观上归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因此首先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的农民工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由于《社会保障法》的缺位使得现行法规缺乏约束力,导致制定和实行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时没有法律依据,形成混乱局面。在立法的过程中,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际组织制定的规章和原则,借鉴各国医疗保障立法的经验制定一部确立医疗保障性质、目的、宗旨和原则的法律,规定国家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劳动部门等在内的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在医疗保障体系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协调医疗保障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以保证医疗保障制度能被公正、合理、有效地执行,并能达到医疗保障的目的。
总之,把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既是对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认可和回报,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措施。只有公正地对待他们,给他们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保障的本质。这也是一个社会公平公正与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
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杨立雄.“进城”,还是“回乡”?——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5.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
6.董理.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5).